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长教育学生专题讲座范文

家长教育学生专题讲座精选(九篇)

家长教育学生专题讲座

第1篇:家长教育学生专题讲座范文

一、适应形势,创新发展,“博苑讲坛”应运而生

内蒙古博物院作为民族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为了充分发挥其作为地区社会教育中心的作用,创办了“博苑讲坛”。“博苑讲坛”依托内蒙古博物院文物资源优势、区内外专家学者优势以及研究成果优势,以专家专题讲座并与观众互动研讨、观众现场交流讨论等形式,达到深化社会教育的目的。

第一,创办“博苑讲坛”是提升传统陈列教育的需要。免费开放后,普通群众成为参观博物院的主体。由于不了解文物的历史文化背景,更缺乏文物的相关深度知识,他们只能通过自行观看或听讲解员的简要介绍。而且有些非物质文化类的内容又无法用实物展示出来,所以大多数普通观众看不明白,参观效果不好。即便是对于具有一定文博知识的观众而言,他们也不满足于已有文物的陈列和简单的讲解,希望在博物馆里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因此,内蒙古博物院从满足观众、服务社会的需要出发,在完善文物陈列和改进讲解内容的同时,通过创办“博苑讲坛”,为广大观众讲解专题性、深度化相关知识,促进博物院教育效果和水平的有效提高。

第二,创办“博苑讲坛”是扩大社会全面教育的需要。为了把博物院建设成为地区社会教育中心,内蒙古博物院立足民族地区的实际,积极调整博物院的教育功能定位,以传播草原文化为特色,以加强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推进社会全面教育。博物院除了古生物化石和草原历史文物展品相对丰富外,其他内容的最佳教育形式就是通过讲坛的传播,“博苑讲坛”的创办为把博物院建成地区社会教育中心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创办“博苑讲坛”是强化观众互动教育的需要。一是通过寓教于乐,推出一系列形式新颖、引人入胜的互动性社会教育活动,实现系列化、常态化、品牌化、规范化操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通过创办“博苑讲坛”,观众不仅可以现场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与专家交流对话,一些有研究的观众还可以自己申请讲题进行讲演,实现了高层次上的教育互动。通过陈列式教育、活动式教育和讲坛式教育“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克服了以往观众在博物馆看过了、看厌了的现象,变为观众在博物院常看、常听、常新,观众参观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博苑讲坛”深受欢迎

(一)讲坛内容丰富多彩,形成体系。主要从建设博物院社会教育中心的要求出发,以博物院的社会教育重点着眼,在深度和广度上着力。

一是中华历史文化讲座。以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主。他们以专业的角度、平实的语言,为广大观众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朱乃诚讲述了“中华龙的起源与形成”,为广大观众介绍了龙文化的起源、形成与意义;内蒙古博物院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塔拉进行了辽文化、走进元上都等系列讲座,让观众了解了辽、元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二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讲座。重点介绍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如内蒙古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会会长巴拉吉尼玛讲述了“千年风云第一人——成吉思汗对世界的影响”;蒙古族长调传承人宝音德力格尔将“蒙古族长调与我的艺术人生”故事娓娓道来;作家邓九刚通过“茶叶之路”讲述了历史上与北方邻国之间的贸易兴衰过程;蒙古文化学者郭雨桥将自己深入调查研究蒙古族服饰文化的成果通过大量的图片形象地展示出来。专家们还为观众讲解了蒙古象棋、呼麦艺术、蒙古族说唱艺术、蒙古式摔跤、蒙古族服饰等民族文化。

三是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如在“八一”建军节,原内蒙古骑兵某部队政治处主任图门昌讲述了“辽沈战役中的黑山阻击战”,蒙古族红色铁骑立下的汗马战功;在国庆之际,八旬老兵阿木古楞讲述了他“难忘的国庆记忆——两次亲历国庆阅兵式的经历”,回忆他带领骑兵部队两次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过程;“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大家讲述她们保护集体财产不怕牺牲的英勇事迹,探讨新时期的集体主义与奉献精神;在纪念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之际,邀请专家讲解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有效地配合了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是民族团结教育讲座。“博苑讲坛”结合时事热点,结合历史和现实,多角度地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如蒙古史专家薄音湖讲述的“蒙汉友好的一段佳话——隆庆和议”,论证了蒙汉人民友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民族史专家曹永年通过讲述“历史上内蒙古地区的民族融合问题”,证明了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些讲座增强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五是民族文化艺术讲座。让观众感受我国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著名京剧艺术家李克乃为广大观众介绍京剧艺术,让观众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新年之际通过对话形式,由美国志愿者乔纳森介绍西方的传统节日习俗,由讲解员讲述中国传统节日习俗,让观众感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和民俗风情;春节前夕通过主办“北方剪纸艺术”、“蒙古族传统年俗”、“话春联、写春联”、“话龙、舞龙”等讲座活动,介绍北方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元宵节、端午节还分别邀请专业手工制作者现场展示元宵、粽子等节日美食和传统灯笼、香囊等制作工艺,观众可以在博物院里学习制作,体验节日传统习俗,感受节日热闹喜庆的气氛。

六是大众文化普及讲座。为向观众传播文化知识,提升大众文化水平,在“文化遗产日”邀请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树榕女士讲述《你身边的文化遗产》,通过介绍影片《草原晨曲》主演李玉泽先生的艺术人生,阐释了一部文艺作品升华到文化遗产的艰辛历程,唤起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在国际博物馆日邀请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博物院讲解员和工作人员,举办了《内蒙古博物院与记忆》主题讲座,通过博物馆老照片和影像资料,带领观众回顾博物馆从无到有的历史和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李自健画展举办期间,画家本人带来“为艺术而人生——画面背后的故事”的讲座,使广大观众对画家的艺术人生、创作理念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的绘画作品所表达的细腻情感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七是学术交流讲座。展示国内外最新学术理念,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如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教授马丁·琼斯带来的《史前时代的东西方接触》主题讲座,展示了距今7000年前的史前时代,北方先民已在农牧业研究方面与西方社会有着频繁接触和密切交流。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馆长三轮嘉六的《日本博物馆现状及发展》主题讲座,带来了日本博物馆的先进经验与最新理念。

八是服务观众讲座。向观众介绍文物欣赏、鉴定、保护等知识,提升观众的文物鉴赏和保护水平。内蒙古博物院的有关专家经常举办文物鉴赏讲座,给观众介绍文物鉴定与大众收藏的基本常识,并现场为观众鉴定藏品。专家们还结合精品文物展介绍展品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等相关知识,并在展厅内就相关展品进行现场讲解、赏析和鉴定,让广大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文物的赏析知识与鉴定方法,深受观众的欢迎。

(二)教育人员优势互补,各展所长。坚持以“合适的人讲合适的事”为原则,确认权威性,保证可信度,追求好效果。目前,一批专家、学者、艺术家、科技专家、民族文化传承人已成为博物院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院外力量。

一是专家学者讲理论。对于历史文化类讲座,主要聘请相关的国内、区内专家学者进行讲解。根据历史文化类的讲座选题,选择本领域有研究成果、讲授水平高的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要求专家学者结合听讲观众的实际,做到讲前认真研究和备课,讲时达到理论高度、艺术表达和良性互动,体现权威性、理论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艺术人士讲艺术。对于文化艺术类讲座,主要聘请有造诣的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进行讲解。主讲者不仅要讲基本的文化艺术知识,还要在现场进行艺术表演展示。比如,京剧艺术家在介绍京剧艺术时,现场演示京剧生、旦、净、末、丑的服装与妆容,演唱经典京剧唱段。蒙古族民族艺术家为观众讲解并表演蒙古族说唱艺术、呼麦等民族艺术。这种方式有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是亲历者讲体会。对于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类讲座,主要请某些事件的参与者进行讲述,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增强可信度、亲和力、感染力。比如,让参与过解放战争的老干部回忆战争年代的事件,让“草原英雄小姐妹”讲述她们过去的经历等。讲述者用真情表达,谈深切体会,讲者与听者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对青年一代观众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四是能工巧匠讲技艺。对于民俗文化类讲座,主要聘请区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人进行讲解。比如,请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汉族、回族、朝鲜族和满族的一些妇女,为广大观众展示各族妇女的传统技艺,请民俗专家、书法家作《话春联、写春联》讲座,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是普通观众讲感悟。为了提高观众的参与度,扩大博物院社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实现观众的自我教育,除了积极组织广大观众听讲外,还动员有条件的观众自主选题,就个人有研究的专题进行演讲。同时,也鼓励观众在其他讲座中积极参与讨论。

(三)讲坛形式多种多样,引人入胜。以提升宣讲效果为目的,提倡形式服务目的,根据不同内容选择最佳宣讲方式。

一是专题讲座。为了便于观众全面、系统、深入了解相关知识,把所要讲解的内容分类、细化为若干单元,设置不同的主题讲座。每个专题讲座的内容要具体、深入、详尽,给观众更多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演讲者要把理论问题讲得通俗易懂,具体问题说得清楚明白。这样做的结果是,观众能听懂、看明白、想参与,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是图文演示。在结合陈列文物的专题讲座中,讲演者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相关知识,并能留下深刻印象,一方面,讲演者在会议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片和视频演示,介绍历史背景。另一方面,讲演者在展厅结合陈列文物和展品进行现场讲解。这样就能把一些相对枯燥的知识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引发了观众对所展示文物和展品的强烈兴趣。

三是表演展示。除了单纯的讲述方式以外,在民族文化类的讲座中,还采取了讲述与现场演示相结合的形式,在讲座现场穿插长调、呼麦、乌力格尔等演唱,进行摔跤与服装模特的现场演示等,增强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感染力与吸引力。在举办《真人演绎蒙古象棋》讲座中,既介绍蒙古象棋的历史文化价值、游戏规则和棋子雕刻工艺,又在巨大的棋盘上演绎真人对决。春节时通过“北方剪纸艺术”和“蒙古族传统年俗”介绍民俗风情,观众在现场可以亲自学习剪纸技艺,创作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身着蒙古袍在展厅中参与新年祭火、祭天仪式、“辞岁酒”、拜年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四是讨论互动。遵循“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明白”的教育规律,把参与性教育作为提升教育效果的突出手段,既鼓励观众在讲座上积极参与讨论,与主讲人互动交流,也组织观众参加讲坛上的表演性活动。比如在京剧艺术的讲解中,观众在京剧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学习画京剧脸谱,亲身体验“国粹”的魅力,这样就大大激发了观众的参与热情。

三、效果提升,影响扩大,“博苑讲坛”成效显著

“博苑讲坛”自2009年6月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50多场讲座,观众们逐渐了解并喜爱上了这一教育形式。“博苑讲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各类媒体的高度关注,每次讲座均有区内外多家媒体前来争相报道,其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及地方主要媒体报道了50多次。国家民委专程调研“博苑讲坛”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博苑讲坛”提升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一是“博苑讲坛”成为社会教育的广阔阵地。“博苑讲坛”是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的凝粹与精华,涵盖了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等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搭建了各族群众乐于参与的教育平台,开辟了广大观众乐于接受的传播渠道,成为社会教育的广阔阵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

二是“博苑讲坛”成为加强文化建设的支撑平台。在我国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博物馆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草原文化是中国北方历代各个民族所创造并与其他地域和民族文化互动的结晶,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内蒙古博物院作为草原文化历史见证物的重要收藏、研究、传播、教育机构,在传播草原文化中发挥着非常独特的重要作用。“博苑讲坛”把草原文化传播作为重要内容,以科学的方式、有效的手段进行宣讲,收到了显著的传播效果,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博苑讲坛”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方式。从“博苑讲坛”的主讲内容看,不仅直接讲述民族团结的内容丰富,而且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都意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宣传各民族团结进步的主题。从“博苑讲坛”的主讲嘉宾看,少数民族和汉族专家学者形成共识,没有杂音,共同讲述民族团结一个主题,这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是“博苑讲坛”成为实施文化惠民的特殊手段。“博苑讲坛”宣传教育群众的过程,也是为群众服务的过程。“博苑讲坛”注重在方法上贴近群众,在内容上服务群众,在效果上惠及群众,把主动宣传与群众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根据群众的意愿传播群众需要的知识,寓教于乐,打造了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第2篇:家长教育学生专题讲座范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专题教学;思想政治课;日常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114-03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门重要而又特殊的课程。之所以重要,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既起到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作用,又可以培养大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显示了其独有的作用与地位;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和时效都有特殊要求,政治性强,时效性更强。从教学内容上看,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党和国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国际国内的基本形势和突发的现实热点问题,分析特定时期国内和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状和趋势,阐明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重大时事,以提高大学生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大学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因此,它不是用日常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完成的课程。而且这门课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是由省里按照中央的规定统一要求和部署,并结合形势发展的实际做出的统一安排,并不完全由高校自行安排。按《05方案》的规定,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本科生修完2学分,专科生修完1学分。

形势是发展的、变化的,相关政策也是变化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是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世界形势风云变幻,社会发展日益迅速,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变化和发展,这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不断提出新要求、新任务、新内容、新视野、新课题。这个特殊矛盾的产生与解决,必然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各方面的工作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推动“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工作的变化和发展。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采用专题

教育模式可较好地解决时效性问题

《05方案》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就是促使学生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体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能够对国内外主要形势有正确认识,能够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正确认识。大学生应该把握形势政策,但是现实情况是,一些大学生忙于学习专业,忽视了对形势政策的了解;一些大学生不关心国事天下事,上网只是聊天、玩游戏或看电影,其中,一些人甚至连基本的时政常识也不明白;有些大学生虽然关注形势政策,但由于自身学识、阅历、方法等方面的局限性,不能正确地把握形势政策;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特殊性及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我院思想政治课部进行了多年的教学探讨与实践,在专题教学上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专题讲座的质量,内容的统一,根据我院的具体实际情况,在开设课程讲座时,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多种形式,以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效果。

首先,纳入计划,保证教学课时。每一学期安排16个学时的讲座内容。

其次,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特点,我们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采取计划单列形式,即“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专题讲座的执行计划。根据省高教工委培训的要求,在学期开学初,由思想政治课部拟定每学期开讲的专题讲座计划,计划的完成则由教务处牵头,以思想政治课部为主导,全院各系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再次,采用主持人与主讲团队相结合的方式。由思想政治课部牵头组成主讲教学团队。授课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专题滚动法”方式,二是“专题主持带主讲团队集中授课法”,由思想政治课部确定讲座专题内容,对授课内容、授课时间、对象、地点、专题主持人、主讲教师或主讲团队拿出总体计划,指定相应的主持人负责准备讲座的内容,主持人与主讲团队同时举办讲座授课。

最后,采用专题集中授课,突出专题讲座的授课形式。课堂组织形式分为报告会的大课堂和小合班课堂两种。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大课堂教学,二年级的学生采取小合班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方式采用教师讲授与观看时事报告录像片结合的方式。上课时间由教务处、学生处及各系协调统一安排,做到各方配合,安排到位,人员到位,课时有保证。

目前采用的开设专题讲座的教学模式已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从学生方面看,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许多积极上进的学生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出现十分渴望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趋势,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因而对”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讲座有非常高的热情。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贯穿思想政治课

日常教学可较好地解决实效性问题

虽然,“形势与政策”教育课采用专题教育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时效性问题,但是,由于课程内容紧随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发展,需要常讲常新,紧密联系实际,且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及时性和零散性而缺少相对稳定的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尽管学生对时政要闻、社会热点问题有一定兴趣,对专题讲座教学也有较高期望,但也出现了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一,专题内容较多注重进行理论宣传和理论分析,缺少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环节。虽然从整体上看,绝大部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有一定的兴趣,热情较高,求知欲较强,渴望交流;但部分学生或是因为缺乏对政治的敏感,缺乏对国计民生的重视,没有大局观,或是因为对时政背后的社会实际不了解、背景知识有限,或不关心时政,视野太窄、感触不深,自己主动思考少,不敢提问和大胆质疑,只想着等待教师的引导和指点。

第二,由于进行专题讲座,学生的听课人数较多,主要由教师讲,师生之间实际交流很少,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在听课过程中无法及时解惑,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降低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实效性。

第三,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课堂空间大,听课人数较多,以至于对部分学生缺乏约束力,听课效率低,学生没有深入思考教师所讲的问题,达不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

第四,专题讲座一般每学期二三次,专题的选择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的形势发展动态情况。由于专题内容的选择,学生在听讲授之前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对一些时事知识知之甚少,影响了教学的实效。“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最大特点是其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回答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要构建创新性模式和体系,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成为全体学生真正受益的课程,就要承认该门课程的独特性,就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我们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规划设计中,特别关注该门课程与时俱进的教学要求。为此,我们探讨了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把形势与政策的教育贯穿到平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的教学方式,利用思想政治课的每次课前10分钟组织学生评述时政新闻。教师侧重正确知识和核心信息的传达,而不将知识的讲解作为重点。

采用这种方式,第一,可以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扬长避短,培养学生平时关注新闻的好习惯,对于应对突发事件有很好的及时性教育效果。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已制定的专题讲座的计划安排,有意识地对学生就相关内容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在听专题讲座时会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专题讲座的内容则会变得更容易理解。第二,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把这门课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思路中考虑,可以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得到深化,而且这种功能是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通过每次课前10分钟组织学生评述时政新闻,一方面,学生通过接受形势政策教育可了解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进而理解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在依据和客观标准,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学生又可通过评述时政新闻的思考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加之教师的即时指导,学生可以逐步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判断现实问题,提高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能力,并通过认真分析自己所处的社会形势,学会认识、把握、利用好个人成长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每个学期,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能够逐渐地多层面地对一些时政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题比较全面,看问题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拆分整合以及创新实践等能力。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提倡“师生互动”,也提倡“学生互动”,学生在关注时政热点问题的同时,可以与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大家一起参与,发表自己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这样能够使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自我教育。这种环境不仅限于课堂,甚至伸展到课堂之外,这比教师的灌输要优越得多,且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第三,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既能让学生及时掌握当前形势与政策的动态,又能让教师通过学生对时事的点评,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倾向,帮助教师在准备专题讲座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第四,通过课堂时事讲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有助于专题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助于教师的集体备课。每个班的学生思想倾向和观念可能是各不相同的,通过教师相互交流,基本可以掌握全院学生的基本思想动向,使专题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把专题讲座与日常思政课教学联系起来,可弥补专题讲座的不足。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专题教育与思想

政治课日常教学结合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实际效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观点而推卸教师自身的责任。“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内容具有政策性、动态性、时效性等特点,要把形势与政策的专题教学与平时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既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力军,也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的主力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可以扬长避短,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多变性与发展性很好地得到展示。教师既要具有马列主义理论和政策水平,又要熟悉学生思想政治情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明显和突出,即教师要根据每学期专题讲座安排的内容,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有意识地组织课前时事述评的内容,灵活确定每次课的主题,指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学会把握事物变化规律及其认识之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一些重大事件的变化、发展往往体现一个过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教师要针对某一重大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可以在思政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必要的背景材料,以帮助学生了解时事背景材料的来龙去脉。这种形式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时事事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去听有系统的专题讲座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激发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立场、观点是至关重要的。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使学生学会了解形势和正确认识、分析形势的科学方法。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形势。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政策,怎样制定政策,如何自觉地执行和落实政策。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教会大学生认识新形势,发现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要求也是我们作为思政课教师,在讲授“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时必须遵循的理念。

动态过程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变幻的世界形势,日益迅速的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同形势与政策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之间总是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而,如何缩小这一差距,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不断提出新要求、新任务、新内容、新视野、新课题。从目前我们的实践效果来看,形势与政策的专题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日常教学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动态性与实效性的矛盾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若飞.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2008(7).

[2]王丽华.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二元制”结构内容体系简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3]刘璎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构建形势政策课保障体系[J].中国科技纵横,2010(22).

第3篇:家长教育学生专题讲座范文

1月5日 下午2点

专家主讲“美国留学概况与签证”

北京和中留学中心咨询部经理James出席了当天的讲座,并就留学美国可能遇到的具体情况、在当地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详细地为学生们进行了分析和讲解。他还从学费、签证、学制以及打工、留学后生活状况等方面向在座学生做了具体的介绍,为大家全方位立体展现了美国留学的现状,让现场听众对留学美国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具体的认识。

美国签证问题一向是留学美国的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此次讲座上,北京和中留学中心项目部经理Johnny特别就美国签证的现状以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他说,美国签证近两年因为美国与中国就留学方面签订的协议,签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前两年成功率呈大幅上升趋势,近两年更是达到90%左右,预计明年形势更加喜人。

和中资深美籍培训讲师Bryan也参加了当天的讲座。作为和中的专业培训讲师,他表示会全力做好每一位正在办理美国签证的学生在签证前的模拟培训。作为一个美国人,他表示非常欢迎中国的优秀学生去美国留学和深造。

1月12日

下午2点

美国留学教育中心中国区高级主管亲临主讲

当天的讲座特邀国际教育专家、美国国际教育中心中国区高级主管David先生担任主讲,就留学美国的申请条件、美国院校的录取标准、学生所需准备的材料、美国教育的课程安排等问题展开了生动而详细的介绍。作为业内的资深人士,David先生在美国工作生活多年,与美国教育界的关系深厚,并与美国相当数量的院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说明会上,David先生通过大量的实例,向大家精彩剖析了美国留学的前沿信息;讲座过程中,David先生还希望现场学生能随时提出问题,随时解答问题,整场讲座气氛非常热烈。

David先生最后讲到,目前国内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大,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为了孩子将来能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们最好尽早地为孩子办理留学事宜;在委托相关机构办理的时候,大家一定要选择像和中这样有资质的留学公司,以保证孩子能顺利的留学海外。

据悉,北京和中留学中心每周六(法定节假日除外)都会举办免费的留学专场讲座活动,由业内资深专家及国内外知名人士为大家分析最新的海外留学资讯,欢迎广大学生及家长前来参加。

第4篇:家长教育学生专题讲座范文

在一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张校长的专题讲座。他的讲座条理清晰,事例丰富,旁征博引,语言风趣幽默,让我获益颇多。这次讲座,张校长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成因、问题破解、专业发展及教育问题哲学思考等方面展开。他认为,专业化发展能较好地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并着重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拜师学艺,跟对人,走对路,求突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专家的引领,需要大师的指导。众所周知一些办学规模较大的城区学校的教师成长很快,优势在于,教师多、氛围好,师徒结对形成合力,发挥了团队的研修长处。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缺失这样的优势,不过也可以借助网络、书籍来弥补。讲座中,张校长提到为什么别人能写书呢?那是因为他日积月累的结果,他们都是教育的用心人,这类教师除独具慧眼外,还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地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积少成多,一本本内容充实、可读性强的书自然就付梓印行。

职业认同,找准精神标杆。张校长为了本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园读书节”活动方案,每年给教师推荐两本教育图书,并每年邀请两位专家来校讲课,以此拉近教师与专家的距离,从而让教师增强了职业认同感,找准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坚守课堂,精益求精。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不管你是中层干部还是校长,你首先是个教师,当教师就不要离开课堂,否则就不接地气了。作为教师,要坚持每天阅读,张校长说他这次讲座为什么能口若悬河,信手拈来,就是因为他每年阅读大量的书籍。阅读能丰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了深厚的阅读积累,下笔写作时才不会文思枯竭。

形成特色,自立门户。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助推剂,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形成自己的特色,然后总结推广。作为教师应乐于当班主任,因为当班主任就有了研究对象,就能在他们身上创新出自己的研究方法。教育教学要不断创新,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量的积累,会形成质的飞跃,没有厚积,岂有创新可言?

曾有不少教师听了振聋发聩的讲座,都会跃跃欲试,都想回到自己的岗位,把学到的教育理念、教学技巧嫁接于自己的课堂。好多教师,只是开始的那三分钟热度,时间稍长就没了那份热情。

第5篇:家长教育学生专题讲座范文

自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第一次提出信息素养概念至今,信息素养已经走过近4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教育形式、方法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信息和知识与所有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作为适应信息社会特质及与外界沟通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信息素养其实已成为立足社会的一种竞争力。信息素养教育作为赋予个人有效搜索、选择及评估信息资源能力的过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等技能的培训,而且是对学生进行一种更高层次的、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涉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媒体素养、信息道德及终身学习。信息素养教育是多学科的综合教育,涉及综合教育技术学、图书情报学、心理学、伦理学及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不是通过一门课程和几个培训就能完成,更不是简单的技术和方法。高等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其拥有的信息资源和专业馆员优势自然成为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承担着它应尽的教育职责和义务,在信息素养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得角色。目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一个需要向公众开放的新时代,高校图书馆也需要全方位展示其对学校的贡献与价值,信息素养教育成为高校图书馆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形式有3种:

(1)非专业性通识课程,即面向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学分课程;

(2)嵌入专业课程的整合式教育,即将信息素养内容与专业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完成学科作业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能;

(3)专题培训,主要包括新生图书馆利用指导和各类专题讲座。信息素养教育经过长时间的规划、实践和发展,其内容不再局限于信息检索能力、图书馆及计算机素养范围。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内容已经不再是文献和网络信息的检索,而是培养学生分析、利用、评价信息的能力及信息道德,其教学内容较为完整地涵盖了获取信息的意识、知识(含媒体素养)、能力及道德等多个方面。目前,国内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大多还处于通识教育阶段,其形式主要以信息检索课和图书馆资源的检索使用讲座为主,如新生入学教育、常规专题讲座、图书馆在线教学等,其提供主体一般为图书馆,对提升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用户行为习惯的改变,现有模式逐渐暴露出很大的弊端:

(1)相对于庞大的师生用户群体,面对面的信息检索课或讲座的受众比例非常小,有限的讲师资源也导致现有模式难以覆盖全校;

(2)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吸引新的学生群体主动参与;

(3)现有的在线教学模式基本是原课堂教学的网络化再现,有些会加入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让学生可以在线学习、提交作业及测试等,具备一定的交互性,但其传统的教学框架(学与用的分离)及模式对用户学习环境的限制(用户需使用计算机进行持续地学习),导致用户体验差,难以吸引用户主动、系统地学习;

(4)非系统化的教育模块难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人才。

2构建多层次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实践

面对新形势和新需求,有些高校图书馆,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均在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拓展。为了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及学习的各类需求,浙江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浙大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实践,从需求发展、人员分类等角度出发,针对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科研团队及科研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系统化、层次化的教育服务,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2.1多级分层的新生信息素养教育

新生信息素养教育历来是各个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点。图书馆一般在新生入学之际,通过举办“入馆教育”主题讲座、发放新生手册、制作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图书馆宣传,让新生充分认识图书馆。浙大图书馆非常重视新生入馆培训,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不同的培训,并根据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尝试创新,希望新生从了解、感受到享受大学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使其更好地为适应数字时代做好准备。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根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需求和能力的不同而进行分级设置。本科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以普适性教育为主,注重信息意识教育培养,让本科生初步了解图书馆功能、布局、服务及资源和意识到图书馆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如“信息达人”系列活动。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则注重告诉他们信息素养对其未来几年的学科和科研的重要性,使其能在未来研究生生涯中主动培养自己的信息评价和利用、信息道德与伦理、专业资源了解与获取、论文写作规范等信息素养能力。

2.2共性与个性并存的专题信息素养教育

共性专题信息素养教育是指无专业限制的通用信息素养知识传播,教育内容包括常用数据库的使用、OFFICE等软件的应用及文献管理工具的利用等,一般通过常规讲座来实现。个性化的专题培训(个性专题信息素质教育)是指具有学科特色、特定人群需要的信息素养知识培训,教育内容包括医学文献的查找与利用、博士点基金的申请等,这类需求主要通过定制讲座来实现。常规讲座主要面向学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科研人员开设,一般在图书馆内每周举办一次,旨在帮助学校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在确定研究课题、立项、开题、研究或实验、论文撰写及投稿发表等学术活动的全过程中有效查获、组织管理及利用文献信息。定制讲座旨在满足学校各院系、研究所、学术团队、学生部、团委等社团的特定需要和个性需求,其组织形式一般是院系或团队向图书馆提出定制讲座的请求,图书馆根据其个性化需求(如学科竞赛)定制指导性讲座,讲座地点则根据需求设在院系或图书馆的小型研究空间。

2.3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公共选修课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是教育部要求高校图书馆承担的唯一课程,浙大图书馆主要承担面向研究生的《计算机信息检索》和《生物医学研究信息快速获取和评价》两门课程。课程主要考虑系统化和层次化原则,采用课堂面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这也是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所采用的主流形式。

2.4面向“卓越”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工程师离不开灵活的学习和创新性的思维、熟练运用各种信息获取技能,以借鉴前人的经验,探索研发的捷径,直至产生创新的灵感。在此背景下,浙大图书馆以培养具备卓越工程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将教学对象划分为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然后根据对象不同分别采用“嵌入启蒙”“融合成长”及“拓展提升”3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实体传授和虚拟平台两个途径展开教学,期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1)嵌入启蒙:针对高年级本科生,采用播放自制动画视频和PPT演讲的方式开展嵌入式课程教学,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起飞打下扎实基础;

(2)融合成长:针对硕士研究生,采用融入课题组的学术研讨和科研进程,以专题形式带动同学边学习边实践,扎实掌握查找和利用文献的技巧,从而让其信息获取能力伴随其科研过程共同成长,避免学过就忘的现象;

(3)拓展提升:针对博士研究生在科研和学习中遇到的个案问题,开展“一对一”的服务,从而全面拓展提升其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竞争情报的分析能力等。

2.5泛在的新型信息素养教育

在泛在信息社会的环境下,信息资源内容、信息设备、信息需求、信息行为、信息应用等莫不存在泛在性。笔者认为,在如此环境下,需要泛在的信息素养教育来实现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包括泛在的教育方式(如“云中课堂”)和泛在的信息内容(如“精品讲座”)。“云中课堂”以移动互联网为依托,基于学校的无线网络,通过云技术,实现信息素养课程的云端教学,是云服务与教育云(以云计算的方式来提升教育的效率和质量)的结合,体现了信息素养教育可以随处实现的特点。它将信息素养课件拆分重组,以情景模拟为主;它提出问题或者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并设计方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工具来解决问题;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终端利用学校的高速无线网络访问云服务器,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喜欢的学习模式;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信息意识、信息工具使用能力及信息资源分析组织评价能力,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用户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时地与教师及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加深学习印象。“精品讲座”则体现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泛在性。例如,浙大图书馆以打造系列“精品讲座”为核心,为配合讲座举办相关的导读图书展、藏品图片展等活动来营造图书馆文化氛围,如浙大图书馆举办了“寻找失落的文明——浙江文化系列”“艺术史系列”“国家记忆系列”“马一浮人文讲座系列”等精品讲座,吸引了大批听众的参与。通过这种系列精品讲座、文化讲堂的方式,吸引更多读者到浙大图书馆来,激发师生对内容的兴趣,进而引导读者在听完讲座之后查阅相关资源、进行延伸学习。与直接的信息素养教育授课相比,这种方式吸引了更多本科生的参与。

2.6质量反馈及评价

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中,选修课程仅仅是其中的一项。因此,虽然考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评估方法,但在浙江大学的信息素养教育质量评价反馈中,它仅作为一个方面的内容。由于浙大图书馆的教育体系更多地是通过各类讲座、活动等非强制性方式来实现,因此其质量评估与反馈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质量评价指标包括PPT质量、参与人数、讲座活跃度(互动程度)、课件点击率、下载次数、用户反馈信息等,图书馆还根据质量考核小组定期考核结果,不断改进教育内容、提升教育质量、完善教育体系。

3保障体系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人力资源等的保障。浙大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保障体系由人员保障、宣传保障及空间保障组成。

3.1人员保障

培训人员队伍主要包括馆员讲师队伍、学生信息专员队伍、专家队伍等。馆员讲师队伍建设将图书馆的个人馆员(PersonalLibrary)选拔与青年馆员业务素养培训相结合,材、统一培训,借助馆员技能比拼大赛等活动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择优选拔一批业务素质过硬、工作积极性高的馆员讲师队伍。学生信息专员队伍建设则借助院系团委、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选拔一批对图书馆工作和服务感兴趣的同学加入到学生信息专员的队伍中来,由馆员讲师对其进行定期的统一培训,并设立相应的认证,学生通过认证后方可成为信息专员并为院、系、所的同学进行信息素养培训、图书馆业务的推荐等,特别优秀者也可被纳入到馆员讲师队伍中来。这将大大扩大图书馆业务宣传和培训的人员规模,确保将图书馆的各项业务辐射到学校师生。专家队伍是培养高水平且与时俱进的馆员讲师的保证,其职责包括指导图书馆各层次信息素养具体教学计划及实施,负责信息素养各类课程、讲座及项目等的督导工作,旨在促进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与效果。专家队伍分为馆内专家队伍和馆外专家队伍。馆内专家队伍由图书馆咨询部、读者服务部和资源建设部负责人及具有丰富信息素养教学经验的专业馆员和学科馆员代表组成。专家组根据需求组织内部试讲,帮助主讲者改进课件及讲座质量。由主讲老师完成的课件和教学内容,必须经过专家试听这一程序,主讲老师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课件和教学内容,由专家确定后,主讲老师才可以向读者进行宣讲。馆外专家队伍由院士、教授等组成,由图书馆聘任或临时聘请,策划主讲“寻找失落的文明——浙江文化系列”等讲座,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和文化素养、启迪其人生发展。

3.2宣传保障

浙大图书馆成立了专门的应用与服务推介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素养宣传海报的设计、制作与张贴以及制作讲座所用的PPT系列模板;指定专人根据讲座内容向不同的学科及用户(老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新生等)进行Email主动推送、通过网站讲座信息;指定专人做好现场摄影等资料的收集、新闻报道工作等。这样的宣传保障机制既可以让信息素养培训人员专注于内容建设,也使宣传工作做得更加专业、到位,进而保证讲座成效最大化。

3.3空间保障

环境的“熏陶”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好的培训环境将会吸引更多师生的参与。因此,浙大图书馆除了使用各类大、中、小型会场进行信息素养培训外,还专门建设了研究空间、学习空间等,给用户提供一种创意性学习环境、创新的学习模式及共享的交流社区。研究空间是独立、全封闭的研讨室,每间可容纳6~10人,配有投影机、白板、会议桌、网络接口等,图书馆对其采用每间的使用者不少于4人、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的方式进行预约管理,可在研究空间专门对某科研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并现场演示、交流。学习空间则为用户提供了相对独立的个人学习环境,配置大屏输出设备,用户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上网获取资源、进行自助网络学习,并在需要时求助馆员进行相关辅导。知识空间则充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特殊要求,为学习、科研提供全面支持,计算机中预装各种常用的软件,还安装NoteExpress(一种参考文献管理工具)、化学公式和数学公式编辑软件等专业化应用工具软件,用户在此可以上网、自主打印、扫描、复印,进行工具使用和信息检索咨询等[7]。这些不同类型的空间为用户提供研究、教育及学习等活动所需的不同载体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服务,提升了信息素养教育成效。

4实践成效与延伸思考

第6篇:家长教育学生专题讲座范文

滂沱的大雨挡不住前进的脚步,炎炎的烈日晒不退学习的热情。伴随着风雨和雷电,我们学校2021年暑期培训拉开了序幕。怀着不安与期待,我,作为一名教育人,毅然踏上了征程。经过紧锣密鼓的培训,我的彷徨,我的不安,已消失了大半,我的期待却更胜从前,这是对未来的期待、对职业的期待,我期待着站上讲台,千锤百炼,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英语教师。我对此次培训总结如下:

一.听讲座,学知识,得升华。

7月15日培训启动仪式上,董事长对教育思想,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做出了详细深刻的讲解,让我深切感受到要成为一名高技能、高水平、高业绩的教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让我明确了即便前路荆棘丛生,也要勇往直前,披荆斩棘的,成为一名有位、有知、有为;无惧、无畏、无贪的三高教师的目标与信心。铸师魂,培师德,精师业,借助学校这个大平台,在团队指导合作中不断成长、成熟、成功。在校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电蓄能,整装再战”的专题讲座中,我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平台的重要性;我更为能进入学校,在学校这个强有力的平台上学习成长感到庆幸、感到自豪。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同时也是需要我们保护的群体。“未成年人学校保护法”的专题讲座,让我明确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相关法规和条例,对于我未来的教师生涯有着规范和警醒的作用。“教育部五项管理规定”专题讲座,更给我们今后的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睡眠管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学校作业管理,体质健康管理,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关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讲座,让我认识了学校教学特色中重要的一环,更让我体会到了学校在教育事业上的真心和用心。

学校特地聘请了谭贤政教授为全体教师带来了关于中小学生职业道德的专题讲座,让我体会到学校在教师成长上的用心,身在此处,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谭教授的语言艺术与班级管理艺术深深地震撼了我,也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的东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成为我一生的信条。

接下来两天的班主任工作培训专题讲座,让我感受到“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以爱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激励为手段,以发展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观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细心耐心,科学正确的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注重班主任教育艺术;创建一个温情的班集体。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需要严慈并施,带着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二、学理论,重实践,严要求,备课试讲要过关

三段式,六认真,教师功在课外,利在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师精讲要清晰,学生活动要充分,课后巩固要扎实,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学习给我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作为一名新老师,难免彷徨无措。我该怎么办?接下来要做什么?这个环节要怎么设计?这个知识点该不该在这里讲解?……在备课和试讲的过程中,我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我的课堂设计有太多太多的缺失与累赘。在彷徨无助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组内成熟教师的不断指导纠正让我安心,也让我一点点成长。尽管我在微课试讲中表现有所欠缺,尽管我成长的道路还很长很长,但是我的确一点点在成长。我相信,在这个优秀的团队中,在初中英语组这个大家庭中,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我能稳步飞进,层层递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7篇:家长教育学生专题讲座范文

“幸福陪伴,梦想启航”是活动日的主题。朝阳区人民政府区长助理郗永春,北京教科院德育中心书记孟佳,朝阳区教工委书记周炜,教育督导室主任滕国清,教委副主任张朝晖,教委副主任肖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心理学院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心理与学习评价中心主任边玉芳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应邀出席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共由主会场和分会场两部分组成。主会场活动展示了朝阳区一年来心理关爱工程的成果。分会场活动分别设置了面向家长、教师和中小学生的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

主会场活动

主会场在儿童歌舞《梦想》中拉开序幕,之后通过短片《梦想在路上》展示了朝阳区关爱工程的成果;接下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林崇德教授以“认知幸福,体验幸福,实践幸福”为主题作了精彩发言;朝阳区人民政府区长助理郗永春随后致辞,表达了对活动的美好祝愿;最后是朝阳区师生心理健康实时监测平台的启动仪式,以“同伴关系”为例演示了平台的使用,边玉芳教授和家长在现场针对“同伴关系”主题进行了互动。

面向初三学生家长的讲座

主题:战胜考试焦虑

专家:刘翔平教授

面对马上到来的中考,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咨询与临床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翔平教授,为初三家长做了一场“战胜考试焦虑”的讲座,给面临中考的学生和家长送去了一颗定心丸。

讲座过程中刘翔平教授引经据典,利用实例,结合坚实的理论依据,让家长意识到中考复习阶段学生心态的重要性,教给家长和孩子许多心理调节的方法和考试技巧。讲座最后,家长纷纷表示收益很大。相信孩子们能在以后的中考复习中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中考。

面向职高学生家长的讲座

主题:用科学的爱与沟通为孩子赢得精彩未来

专家:施钢老师

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施钢老师为广大家长带来一场关于亲子关系的讲座。施钢老师通过现场演示,跟大家分享了亲子沟通的理念和技巧,重点强调了夫妻关系、夫妻言行以及夫妻教育理念的一致性对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

通过两个小时的互动和交流,与会家长收获颇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亲子之间不再有代际之间的鸿沟,架设起传递亲情和关爱的桥梁!

面向小学心理教师的活动

《交友金法则》点评课

心理教师:逯潏

点评教师:朱虹老师

在第九届“朝阳杯”教学创新大赛中表现优异的逯潏老师,为我们送上了一堂精彩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堂中,教师关注每一组学生,并及时给予表扬,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本堂课也为在座的老师以后更好地将所学运用到教学当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课后,朱虹老师作了精彩点评。朱虹老师现为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德育部心理研修员、心理学高级教师及学科带头人,曾多次在各地为多所中小学学生、教师、家长举办专题讲座。朱虹老师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要用合适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等观点,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深受启发。

面向中学教师及德育干部的活动

《生命因你而动听》心理电影点评

点评专家:芦咏莉老师

芦咏莉老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兼职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芦咏莉老师曾多次作为专家参与各种社会培训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应邀作为专家作心理电影点评。

芦咏莉老师这次选择的电影是《生命因你而动听》。通过观影及点评,在座的老师意识到,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爱的表达。最后点评回归到活动主题——什么是幸福,幸福来自于自身价值的体现;什么是梦想,真正的梦想是从身边开始的。通过点评课,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受到了深深的触动,相信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对教书、育人有新的诠释。

面向中小学生的拓展活动

学生心理嘉年华——漂流瓶

学生心理嘉年华活动分为团体活动和个体活动两种类型。

第8篇:家长教育学生专题讲座范文

学术讲座,最早追溯到19世纪德国大学讲座制,该制度由教授进行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后,将成果传授给学生再加以指导。而本文讨论的通常指由某个科研机构、院、所主办,就某一个领域内的某一具体问题形成一个主题,邀请专家、专业教师传授相关知识或报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学习形式。

一高校开设学术讲座的作用

1使大学生更好地提高素质

学生经常有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往往是因为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学习需要。某种程度上,学术讲座弥补了这一点,使学生对本学科本专业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通过学术讲座,了解到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建立自己的职业倾向和人生目标,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使报告人有效地提升业务

参加学术讲座是报告人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准备讲座其实是一次学习的过程,要求报告人对报告的内容、研究对象的本质均能准确把握,而报告讲座的过程能够很好地锻炼说者的临场驾驭能力。最终的结论及收获的提问也更利于报告人对问题认识的升华。[1]讲座提升了报告人的专业高度,也丰富了知识的宽度,有助于自身的提高。

3使说者与听者自由地互动

高校的学术讲座除了传统的你说我听外,还增加了分组讨论、相互辩论等。有机的互动和自由的头脑风暴,往往会产生更前沿的观点和想法。学术没有疆界,不论是说者还是听者均可畅所欲言,表达自己观点,各抒己见。高校学术讲座很好的为两者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二高校学术讲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学术讲座价值被忽视

目前,许多高校仍然重视不够,认可学术讲座的存在,但只流于形式,未能有效整合各学科专家研究、组织具有一定特色水平的系列讲座让学生受益。讲座的经费、场地等硬件问题往往也会制约讲座的效果。校园舆论关注不够,实时报道滞后,校园讲座文化尚未形成。

2管理机构组织不到位

学术讲座包括集中和分散管理模式,容易出现多头管理,高校管理部门集中管理,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专家、教师作报告,各二级学院安排本部门的专家讲座。两级管理模式虽然丰富了校园文化,但因各自为战,缺乏体系。讲座为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获得教学科研上的自我提升,学生也可收获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优秀学术讲座是系列化的专题讲座,在讲座的组织安排等方面均提前公开,保证听众根据兴趣和时间,合理选择讲座。

3讲座人水平参差不齐

学术讲座的质量与讲座人的水平密不可分。优秀的主讲人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生动的表达方式、现场的驾驭能力。高校目前的普遍现象是好的讲座凤毛麟角,一般的数不胜数,主要还是讲座枯燥无味,讲座人水平不一。而讲座的档次不高,互动不够,给予学生的启发太少,听众纷纷流失,对学术讲座的积极性受挫。

4学生参与热情低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从讲座的主题到人选均事先确定,学生常感觉喜欢的听不到,听到的不喜欢。高校还开设了名人访谈类、热点类专题讲座。较之理论性强、学术味重的学术讲座,学生们更倾向于前者,特别是名人讲坛、考研考证类的辅导讲座。学生们希望通过成功人士的指引,少走弯路,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大学生功利倾向严重,成材就业类讲座成为香饽饽,学术讲座无人问津。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提出:“功利主义的心态也许会带来学校的某些数据或者学校的规模等等上面的增长,但其必然侵蚀大学的学术精神和社会责任,这种功利主义的心态也会影响到学生的选择,使他们变得短视,流于平庸,不能保持对所在领域的强烈兴趣,也就失去了在未来担当起重要责任的能力。”[2]

三高校学术讲座建设的路径选择

针对高校学术讲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寻求解决之路,更好地发挥讲座的文化价值。

1提高认识,营造舆论氛围,构建讲座文化

高校应从学术讲座的价值入手,高度重视讲座的开展,给予软硬件支持,加大经费投入,从根本上认识讲座的内涵。开设学术讲座,使听者已有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了解到一个专业的知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一个行业,以便听者在今后执业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最重要的,讲座有助于帮助听者树立人生目标,寻找到自己努力的模板。

高校应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讲座案例进行报道,引导学生关注。采用激励手段如设立讲座之星、我最喜爱的报讲座等,更好地调动师生参与讲座的积极性。高校应借鉴英美等国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培育师生共同互动的校园学术讲座文化。高校间应加强沟通合作,建立学术讲座关系网,通过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学术讲座的辐射作用,反哺学生。

2打破体制,科学筹划流程,规范讲座内容

高校应打破多头管理,转换角色,行使引导和监督职能。对讲座的目的、宗旨、流程做一般性阐述,鼓励以学科点为基础,发挥优势,开设独具特色的系列学术讲座,形成常态,打造校园学术讲座品牌化。

同时,应认真考虑讲座计划性、前瞻性。科学运作,规划在前,调查学生需求,加大宣传力度,实现线上线下双轨预告制,严控讲座质量,及时整理档案,保证讲座效果持续化。[3]在讲座的内容设置上,要规划出可操作的目标方案,对讲座时间、形式、主题均要有明确计划。建议高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学术讲座纳入培养计划,讲座课程制,计算学分,刺激学生兴趣,同时避免盲目听讲座换学分的情况。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设立专门BBS版块,收集上载国内外知名讲座,完善学术讲座体系建设,资源共享。

3量化标准,请进来走出去,优化讲座师资

建立外部引进、内部挖掘的师资遴选制度。高校应建立规范的讲座经费管理制,将聘请校外人员讲座费用合理规划到预算中,并提高相应的比例,从经费上保障讲座的运行。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并筹划定期来校开设专题讲座。聘请成功人士、实践精英开设成材类专业讲座,利用他们的亲身经历,丰富学生对专业、未来执业的了解。

制定师资选拔规定及量化指标,如职称、学历、研究方向等。鼓励本校教师以专业导向开展学术讲座,与学生、同行互动交流,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收获专业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同时,鼓励教师下基层实践,开设专题讲座,介绍经验教训,调动学生积极性。应当说,学术讲座的开设,对于教师整理自身研究方向,教学科研水平提高是有很大启发的。

4正确教育,合理引导三观,重拾讲座兴趣

大学生功利性倾向日趋严重,应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优化健康的校园环境,改善不良的网络环境。[4]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追求个人利益。

通过征集、调查获得学生的讲座需求,合理规划。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专业领域的学术讲座,积极参与学术研讨。申报各类创新实践项目、学术交流对抗比赛,依托讲座平台,与教师共同促进开展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参考文献

[1]董文明,肖蓉,龚加顺,赵灵芝.大学开设学术讲座作用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4):254.

[2]谭嘉颖.不为求知为求职大学生集体功利化?[N].新快报,2011,9(13):03.

第9篇:家长教育学生专题讲座范文

关键词:旅游一线人员 旅游管理教学 参与

1.引言

近年来,中国旅游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阶段,我国现有旅游院校1336所,在校生56.65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643所,在校生25.81万人;旅游高等院校693所,在校生30.85万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75所,在校生1256人;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16所,在校生100余人。旅游高等教育用了近30余年的时间,构建了由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

虽然中国旅游教育发展速度快,规模庞大,但是尚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旅游理论教学与旅游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本论文就此问题分四步进行了研究,第一步对国内外同类工作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其经验和教训;第二步对旅游相关院系学生进行调研,调研同学们对教学现状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聘请相关旅游一线从业人员进行授课(讲座)的建议;第三步综合第一步和第二步调研情况设置课程(授课、讲座题目内容,方式方法等),并聘请旅游相关政府及企业人员进校授课;第四步对旅游系学生进行调研,就相关人员授课效果等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效果构建旅游一线人员参与旅游管理教学的路径模式。

2.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

2.1国外研究情况

项目负责人查阅了欧美、日本的相关资料,欧美、日本旅游管理教育历史悠久,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研究成果很多,其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在日本,日本大学在旅游管理教学中都能采取社会和企业合作教学的学生教育培养模式。著名的日本立教大学,旅游管理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培养门类齐全,发展很好,其各个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都供不应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旅游管理教学采取了这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但理论知识丰富,而且有着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立教大学聘请了日本国土交通部(日本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相关官员以及日本交通公社、日本近畿国际旅行社、日本旅行等多家日本大中型旅游相关企业的一线从业人员,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担任本科生的教学指导老师,还挑选了一些特别出色的一线人员组成专家组,建立专家库,担任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参与旅游管理的理论教学及实习指导工作,这些一线人员处在旅游业一线,触摸着旅游业发展的脉搏,深知现时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可以根据旅游业实际情况,很快更新旅游书本理论知识。另外他们在一线旅游管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旅游管理高端人才,录用人才,为自己所在的旅游企业发展储备足够的合格人才,使企业发展长久兴盛不衰。这些也极大的提高了高校旅游管理学生的就业率,为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欧美一些国家也采取这种教学培养模式,使旅游管理学校教学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2国内研究情况

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旅游、教育等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在知网进行相关论文搜索,共有此类论文160余篇。这些研究成果偏重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旅游理论教育强化方面,一方面在强化旅游实习基地建设等实践教学方面。但在研究中把旅游一线从业人员引入旅游管理教学中并使之常态化的学者还很少,虽有十数篇此类研究论文,但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比较差,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很好的指导旅游管理教学的实际工作。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技能的矛盾、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等旅游管理教育要求,与实践操作技能的行业需求差距等等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旅游教学工作中的这些不足之处导致许多科班旅游专业毕业生没有成为旅游行业的主流人才和管理精英,旅游行业的管理骨干仍然由其他途径进入或者替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聘请旅游一线人员参与旅游教学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3.调研情况

本论文研究的基础数据,一是总结分析以往的教学实践数据,二是发放问卷,实地调查。通过广泛的同学、同行关系获得,通过各地协作人员、网络等手段调查获取。

3.1调研对象

本论文实际调查选取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旅游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西北大学经管学院旅游系、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等本地大专院校旅游相关院系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调研,对日本立教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旅游专业较强的国内大学进行电话访谈、网络交流等形式进行调研,另外对陕西省、西安市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管理人员、旅游相关企业一线从业人员、旅游相关专家学者等方面人士进行访谈,然后综合各个方面的考察调研结果得出科学实用的结论。以便使旅游专业学生的旅游理论教育能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能够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能够充分就业的社会急需的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率。

3.2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外聘请旅游相关政府企业一线人员参与旅游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聘请的授课者没有经过正式的授课培训和学习,对学生的心理、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不能很好的把握,另外由于身份和年龄等的差距,与学生之间有一些距离障碍,在课时、课程、模式、方式方法上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另外对于没有授课经验的一线人员来说,其备课和讲课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学校如何协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以取得效果最大化,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须认真对待。

西安财经学院在以往的旅游管理教学工作中,在导游实务、餐饮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等课程教学中,安排了多次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前往曲江宾馆、城堡大酒店、德发长饺子馆、汉阳陵等地参观实习,也安排学生听他们的讲座,另外还聘请曲江宾馆、城堡大酒店等酒店营销部、客服部总监来校做讲座,和同学们互动探讨一些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是存在着诸如面窄,内容不多、时间短、次数少等情况,需要研究解决。

在本论文研究中,为了检验学生对外聘旅游一线相关政府企业人员的讲课兴趣及其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先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讲座课题和内容,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一些旅游专题讲座,另外配合课表中已有的实习课程,带领学生到旅游相关政府企业参观学习,边参观边听讲解。讲座和实习课程结束后,笔者进行了认真研究,总结了经验教训,最后综合对比,得出一些结论。

在对西安5所相关大学本科旅游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调研时发现:76%的学生认为,就当前旅游专业教育本身而言,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变旅游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要加强和旅游业内联系,充分了解旅游业最新信息和行业发展现状。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为旅游系学生聘请了旅游行政管理机关及酒店人力资源部、国际旅行社一线外联人员进行了五次讲座,题目分别为“陕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酒店从业人员知识技能要求”、“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学生外出赴西安君乐城堡酒店、德发长饺子馆聆听一线从业人员讲解酒店与餐饮管理知识。在校参加讲座学生没有限定在某一年级,三次听讲座人数较多,每次都在110人以上,讲座以后,对听讲座的学生进行口头访谈,对讲座的满意度达到了68%以上,出外现场观摩学习,学习效果满意度更高,达到了76%,两种教学模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学生也对五次讲座和现场观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聘请人员、讲座频率、讲座涵盖面、讲座时间等提出了较多建议。

     4.建议与对策

4.1聘请参与教学一线人员的职业选择

通过调研得知,聘请一线人员参加理论与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应该认真思考,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期望聘请以下方面的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行社从业人员,应涵盖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中外合资旅行社、外资独资旅行社从业人员;酒店从业人员,应涵盖不同星级宾馆酒店、国内外连锁宾馆酒店的从业人员;景区管理人员,应涵盖历史人文景区、自然风景名胜景区、人造景区等从业人员等。这里边没有学生提出来需要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的旅游交通从业人员来做讲座。

4.2聘请参与教学一线人员的学历与职称选择

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学校进行的三次讲座实践中,所聘请的一线人员1人为硕士,2人为本科,2人为大专,从教学效果来看,在旅游局工作的本科人员效果最好,据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工作,手头有大量的一手资料聊,讲课的实质内容丰富,说服力很强,二是其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讲课的语言逻辑性、组织性、生动性也很强,讲座的实际效果非常好。相对来说,大专毕业的从业人员,讲课的组织性和逻辑性就比较差一些。所以在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教学时,以本科以上学历为宜。

4.3聘请一线人员参加教学项目设计

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以下教学内容感兴趣: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旅游专业学生就业前景;酒店从业人员知识技能要求;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世界遗产深度之旅—从兵马俑谈起;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旅行社集团化经营管理;文化与旅游;生态旅游;试论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与领导策略;旅游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等等。参考学生意见,应进行所列举题目的相关讲座。

4.4聘请一线人员参加教学时间选择

从调研得知,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旅游专业教学,应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起就想迫切知道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以及将来努力发展的方向,所以从学生进入校门起就开始做一点旅游相关的专门讲座,有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情况,有利于学生坚强学习信心,找准学习目标,提前考虑要优先掌握的知识,做好导游证等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证件的考试工作,以便做好将来的职业规划,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5聘请一线人员参加教学地点选择

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可选择地点有两处,一处是在学校教室进行,一处是在室外进行,室外的地点可选择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地,边看边讲。选择教室做讲座,主要内容是关于理论方面的,比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旅游政策法规例解等等,选择室外,主要是相关一些技能方面的,比如旅行社营销、导游接待、宾馆酒店工作流程、餐饮接待、景区规划等等,这方面如果能边看边听一线从业人员讲解,不但能改变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西安财经学院旅游系有6个教学实习基地,学校和实习基地相处关系融洽,其工作人员可为我校旅游系开设系列讲座。

5.结语

本文就聘请旅游相关政府、企业人员参与旅游管理的教学,就其参与教学的身份、教学内容、教学课程课时设置、教学模式(方法方式)、教学地点、参与人员在行业内的分布状况等进行了研究。探索了旅游管理专业由单纯理论知识的掌握转向能力的培养,探索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利于旅游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能普遍提高旅游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和提高就业率。有利于拓宽实践教学思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英)史蒂芬·佩吉,保罗·布伦特,格雷厄姆·巴斯比,乔·康奈尔 著.刘吉力莉等译. 石

应平审校.现代旅游管理导论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83.

[2](日)前田勇編著.現代観光総論 [m] . 第三版.東京:株式会社 学文社,2008,142.

[3]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武汉举办的第三届华中旅游博览会上的讲话稿[r]中国成为亚

洲最大的出境客源国2006-3-29 14:35:47.

[4]魏卫,袁继荣.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4.8.

[5]赵鹏.发展旅游高等教育的理念与模式 旅游学刊2001年第1期

[6]谷慧敏,王家宝,张秀丽,张伟.世界旅游教育巡礼,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

特刊2003年

[7]吴必虎,唐子颖,蔡利平.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j].旅游

学刊,2002,17(5):76-79.

[8]张广瑞.日本旅游研究与教育的概况与趋势[j].旅游学刊,2001(4)p78-79

[9]王严根,张德金.旅游业与我国的旅游教育[j].华东经济管理,2000.12第14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