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劣范文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劣精选(九篇)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劣

第1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劣范文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正在筹划成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是一只在全国范围内投资的人民币基金,其将以母基金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营。”这是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最近向投资界发出的一个信号。

有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已占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而中国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也相当重视,并且重视的程度也愈见强烈。李子彬表示,目前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融资环境日渐恶劣,而导致目前融资环境逐渐恶劣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国家为防止通货膨胀,目前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小企业首当其冲要承受这种压力。第二,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且渠道狭窄单一,国内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为2%,间接融资比重为98%,而国外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为70%,间接融资比重为30%。第三,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尚在进程中,应大力发展股权基金。“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2008年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仅占银行贷款总额的15%。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一直困扰着它们,是它们生存发展的重要瓶颈。

“我们希望与最好的基金公司合作,同时协会以多样、有效的项目获取渠道,整合全国优质项目资源对基金公司提供最具投资价值的目标企业。”李会长说。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获取项目的渠道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中小企业创新成果,与协会形成战略联盟伙伴的机构举办的项目对接会,以及各省市推荐的拟上市优质企业。同时,协会能继续对优质企业或已获投资的项目提供增值服务,包括帮助企业申请政府资金、申报相关部委的各类扶持项目、帮助企业在全国进行技术推广及产业化等高端服务,并会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跟踪。同样,协会能结合政府资源以及行业专家资源对基金公司提供政策解读、公关、行业发展和投资咨询,提高基金公司投资的精准度,从而使母基金的投资高效益,并降低投资风险。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国际部负责人邱认为,一个优秀的基金公司要经过经济的高潮与低谷的考验方显团队对项目投资的驾驭能力,因此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也十分看重与基金管理公司长期稳定的合作。母基金也可以通过投资分散到不同的基金管理公司、分散到不同的基金管理公司的阶段及分散到不同的行业重点的投资组合来控制风险,获得稳定回报。为了吸引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中小企业协会也将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其中最有价值的服务是其提供优质的项目。据介绍,协会将集各部门之力设立项目评审组,通过各种渠道从全国收集优质项目,并聘请资深投资及各行业的专家参与项目评审,从而提高推荐项目的质量和成功率,并起到引导合作基金公司投资的效果。

第2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劣范文

一、一达通流水贷

一达通流水贷,是面向阿里巴巴一达通客户的纯信用贷款服务。企业在使用一达通出口服务的过程中积累贸易数据,在平台上申请贷款时,平台结合企业的出口交易数据展开征信调查,结果提交银行作为信贷审核的依据。

一达通流水贷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合作模式的创新,电商在融资过程中转变职能,不再担任担保角色,而是将双方的合作建立在数据共享上,深入到企业授信与风险控制环节;二是信息披露的深化,一达通流水贷发挥了电商的数据优势,通过积累交易数据为企业融资提取有效信息,优化信息披露质量;三是融资模式的优化,电商平台为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搭建信息乔梁,从根源上改善信息不对称。

二、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分离均衡模型

下文参考Spence(1974)构造中小企业信贷模型,讨论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一达通流水贷中,电商是征信调查、数据分析、风险测评的平台,可将其简化为征信机制。因此认为企业在融资时面对两种选择,传统银行信贷模式与一达通流水贷模式,简称传统模式与电商模式。征信过程中,企业需要披露信用信息,在两种模式中形成不同的信息披露质量。传统模式中企业直接向银行提供材料,电商模式中则由电商向银行提供信息,可以认为电商模式下的信息披露质量更高。

(一)模型假设。经济中存在n家企业,企业类型为θ=θH,θL,分别代表优质企业和劣质企业。企业具有不同的风险类型,对于类型为θ的企业而言,项目成功率为p(θ),分别有

p(θH)和p((θL),成功收益为X(θ),分别有X(θH)和X(θL),失败时获得零收益。假0

(二)博弈时序。自然确定企业的类型θ=θH,θL,分别占比λ和1-λ;企业观察到自己的类型θ∈{θH,θL}和银行的支付函数,并且选择融资方式i=1,2;银行观察到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和支付函数,提出贷款合同γ;企业观察到两类合同并作出选择。

(三)博弈均衡解及分析。竞争性条件下,银行只能获得零利润pi(θ)=0。在分离均衡中,银行能观察企业融资方式以判断企业类型。即一达通流水贷的出现应当使得两类企业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只有优质企业选择电商模式。因此,在分离均衡中,银行设置两种信贷合同γ1=(r1(θL),φ1)和γ2=(r2(θH),φ2),对企业提出不同的信息披露要求。记f(φ1)=f1,f(φ2)=f2,则有:

由此可得优质企业和劣质企业在两种模式下的期望利润分别为π1(θH)、π2(θH)和π1(θL)、π2(θL)。若上述分离均衡可以实现,应满足π1(θH)π2(θL),解得:

第3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国内大型物流企业、金融物流、竞争优势、劣势、人才培养、风险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金融物流(Finance logistics),是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包括金融服务功能的物流服务,主要是指在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一种金融与物流集成式的创新服务,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金融物流不仅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物流与加工服务,还为客户提供间接或直接的金融服务,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客户的经营和资本运作效率等。金融物流的发展,既便利企业各供应链环节的融资,提高企业的资本运用效率,也有利于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企业效益。

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国内大型物流企业正逐渐由传统物流模式逐步向现代综合物流模式过渡,金融物流也在在这一过程中牛刀初试,与现代物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由仓储环节的动产监管到全程的物流监管、供应链监管等新模式发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此大背景下,国有大型物流企业若全面开展金融物流业务存在怎样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又会面对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优势

在发展金融物流方面,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具有天生的竞争力和较强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全面的服务种类、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深厚的客户资源、人才储备等。

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在国内,由于中小型企业存在着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所以融资渠道贫乏,生产运营所需的资金压力较大。金融物流服务的提出,可以有效支持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活动。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完全可以满足 中小企业对于流动资金的需求。

2、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和各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已经满足大多数国内外银行业开展金融物流业务的准入制度和管理要求,且具有开展金融物流的相关经验。以中储为例,1999 年中储开始涉及仓单质押业务,探索出了多种仓单质押融资监管业务模式,并不断创新,业务量逐年扩大。截至2009年中储与中信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数十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近500 家企业提供质押融资监管服务,质押融资规模累计达150 亿元。抵押产品涉及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建材、食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诸多种类。

3、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具备仓储、货代、运输、监管、贸易、市场等配套功能,涉及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为融资业务的贯穿提供基础。国有大型物流企业丰富全面的服务种类几乎覆盖企业供应链的整个过程,这为发展金融物流包括仓单质押、动产质押、保兑仓、开证监管等处于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业务提供了基础。

4、国有大型物流企业拥有大型工矿企业、生产型企业、经销商等整个供应链环节上的客户资源,拥有大量的潜在客户。从物流企业角度出发,可以将其客户分为系统内客户和社会化市场客户。系统内客户主要是物流企业各事业部及二级公司,社会化市场客户主要是通过银行推荐和自主开发两种渠道建立合作关系的生产型、贸易型企业以及商品经销商。众多的社会化市场合作伙伴为物流企业金融物流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5、大型国有物流企业一般所具备的较为完善的仓储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为金融物流的开展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以仓单质押为例,大型国有物流企业所具有的的完善的仓储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及时监管和更新仓单信息,提高与银行之间的沟通效率,有利于仓单质押这一业务顺利、高效的完成。

6、国有大型物流企业拥有很多固定、流动资产,可以利用在物流以外的其他环节(担保贷款、商贸活动等),实现一个资产的多处作用。

劣势

虽然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我们应该辨正地看待这些优势。辩证法告诉我们,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虽然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完善的网络设施以及大量的储备人才,但国有大型物流企业缺乏现代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观念、创新观念、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人文环境建设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市场制度环境。虽然拥有资源优势,但却缺乏资源运作优势。一旦不慎,优势很可能就转变成劣势。目前,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操作环节的管理水平影响物流延伸服务的发展:虽然国有大型物流拥有相对完善的硬件设施,仓储、运输业务流程逐步成熟,但是受到目前物流操作环节的管理水平的限制,科技化水平低、缺乏灵活高效性,尚不能为客户提供高满意度的专业物流服务,不利于包括金融物流在内的物流延伸服务的拓展。

2、各地分公司主营业务单一未能合理利用相关配套功能:尽管已基本具备仓储、货代、运输、仓储、监管、贸易、市场等配套功能,但是大多数分公司主营业务单一,分别依靠仓储业务、市场租赁业务、贸易业务等为主要盈利模式,未能充分整合上下游客户资源,发挥其他配套功能的综合盈利能力,缺乏开展全程监管业务的相应基础。

3、目前已经开展的金融物流的业务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开展的少量金融物流业务还停留在仓储和配送环节,其主要模式只有仓储环节的仓单质押监管模式,金融物流业务没有深入到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服务的领域具有局限性。

4、物流网络设施优势没有发挥:国有大型物流企业的物流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基本配备满足自身业务需求的仓储系统,但是物流信息化发展还在初级的探索阶段,在很多领域已广泛使用的ERP、CRM、SCM等技术甚至还未涉及;此外,各分公司自成一体,相互间缺乏协作和连结,难以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全国性金融物流业务。

5、资金审批流程复杂、烦琐:国有物流企业的资产充沛,但使用流程复杂、审查严格,需要向总公司一级一级审批,缺乏灵活性和及时性,很有可能错过资金或资产使用的有效时机。

机会

1、增加盈利模式:整合供应链,通过为大型工矿企业、生产型企业、经销商等整个供应链提供金融物流服务,强调供应链链主体地位,既可以降低客户的融资成本,帮助其增加融资渠道,同时还能获取除现代物流操作环节以外的收入,或形成其他形式的盈利模式(如采购等)。

2、提高竞争优势:通过为客户提供综合物流与金融服务,为客户解决资金周转问题的同时降低了物流的综合费用,更为客户在整个供应链环节上提供了便捷的“一站式”的全程服务,进一步增加了客户对物流企业的依赖性,提高了物流企业业务谈判地位和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3、提升员工素质:物流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不再简单停留在仓储、运输等物流操作环节,随着工作内容与金融业务的结合,物流企业员工需要接触金融、会计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

威胁

1、系统性风险:开展金融物流业务,国有大型物流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是银行风险转移的承担者,在执行监管期间物流企业要承担对质物的监管保管责任,业务风险贯穿始终,需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2、业务运作风险:物流企业都会面临运营方面的风险。从事金融物流业务的物流公司, 由于要深人客户产销供应链中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相对地扩大了运营范围, 也就增加了风险。从仓储、运输、到与银企之间的往来以及和客户供销商的接触, 运营风险无处不在。中国的物流运输业还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 因此运营风险不容忽视。物流公司应进行经常的业务协调与沟通, 及时解决业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最大限度的化解金融物流业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运营风险。例如在协议签订环节(如银行和出质人串通骗贷、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出质环节(如合作各方衔接不到位,交接过程不完善)等都存在风险点。

3、内部管理风险:这也物流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风险之一,包括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 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是否健全, 工作人员素质能否适应金融物流业务的要求, 管理层决策可能发生的错误、偏差等等。

4、监管风险:开展金融物流业务的物流企业必须是独立的,具备信用良好、流程规范、管理严格等标准,对所储存的商品,要按照国家等级标准进行数量测算和质量鉴定,同时应具有与客户、银行联网的信息网络。然而,目前我国对物流企业没有严格的资质认定,导致其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5、法律风险:基本参照《物权法》,但金融物流在国内还属于新兴的业务模式,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存在无法保护相关权益者利益的情况。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实践,国外在金流物流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金融体系,而且运作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相对于国外,我国的金融物流服务起步较晚,物流企业发展相对滞后,无论是企业整体规模还是经营管理水平,都无法满足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物流服务的发展。作为我国物流行业的支柱,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在推动金融物流发展的问题是责无旁贷。

国有大型物流企业一是提升自身实力,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资本实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企业运作,建立诚信意识,提高市场声誉;二是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谨慎接收抵质押物,加强对抵质押物的管理,制定完善的业务退出流程,形成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有效控制各类风险;三是丰富业务内容,企业应坚持做好动产监管业务,完善并推广标准仓单,还应借助政府和银行的力量,逐渐建立与仓储金融业务相关的数据库,收集宏观经济、相关行业、融资企业以及抵质押物的信息,并对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咨询服务作用,开拓金融物流业务空间;四是培养专业人才,金融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需要培养、储备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技术、责任心强、精通贷款管理、熟悉动产价值和品质监管的现代化管理人才。通过人才的发展推动金融仓储企业的发展,进而推进金融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储运》月刊2013.1 特别策划2013,走进物流CEO 黄慧良

2. 《中国储运》月刊2013.1 传统仓储的新出路:走向供应链 姜超峰

3. 《市场周刊》月刊2008.1 金融物流——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的结合物 叶汇

4. 《中国物流与采购》半月刊2012.16 中铁现代物流金融物流业务竞争优势分析 张云飞

5. 《北方经济》半月刊2011.14 浅谈铁路物流企业发展金融物流的思路 潘意志

6. 《浙江金融》月刊 2010.3 我国金融仓储业发展的环境分析与对策建议 吴金旺

第4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劣范文

一、研究背景

由于当今民营企业的资本流入,使得实体的各类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但是在世界各国,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就是金融企业的改革不单单靠政府,实体企业,更要通过网络的先进技术,加大转型,资本的流通要确立在大型的实体银行为主的格式下,充分发挥网上银行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由于加入了世贸组织,我国的资本流动格局也发生了极大变化。

二、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其模式

在当今中国,人们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首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互联网金融对于资金的流通应做到支付便捷,互联网上的市场信息量与实体相关的金融市场信息量相互对应,做到相对称的接轨;其次,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领域的直接交易和供需双方的资金也要起到中间调节的中介作用,譬如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是要具有相当大的作用;最后,互联网金融对于互联网金融可以达到与实体的金融直接和间接融资的资源配置相同效率,而且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可以大幅减少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成本。

三、我国企业的融资现状

在国内许多的企业融资中,民营企业的融资与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始终都是相对发展的。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民营企业如纺织业、制造业等都是比较早先的企业模式,基本都是以实体经济为主,还存在着家族式企业的现象。所以在新型行业的充斥下,传统民营企业的融资是非常困难的。主要由于民营企业的投入较大,切风险回收的时间也较新型的中小型企业来的慢一些。还有就是民营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比重虽然大,但由于国家的政策调整,基本大型的民营企业都被国家垄断。想要从中获得高额快速的收益很难实现。因此传统民营经济的企业融资不入新型的中小型企业融资快。

四、互联网金融的SWOT分析及对传统融资模式的影响

根据国际新型的通用SWOT模式来与传统的固有融资模式相比较,跟进一步说明新型市场的模式需要网络的大平台支持,下面就是SWOT相应的概念及相关的优势。

其中S指的是互联网络的优势平台,包括金融资产的效率优势和网络的信息优势,在互联网时代,金融市场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引领有直接的影响,可以通过优势平台进行深度的处理使得网络银行比实体的银行更具有优势。W指的是相关的金融企业相对的劣势部分,在互联网体系中金融信誉度的问题往往是劣势地位,使得公司的发展不能更长远。尤其在对企业的资金管理方面也同样是处于劣势,网络银行对于金融市场的潜在客户需求,提供的理财产品也是有相应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开发融资渠道,网上银行的实际需求也面临巨大挑战。0指的是机遇,在国内的电商网络铺天盖地,用户的需求也逐渐增多,截止到目前网上银行的使用客户已经高达4亿。网上银行的融资与配套的中小企业发展也开始凸显,T代表威胁,由于用户的需求增多,网上银行的投资交易风险也在提高,因此加强监管力度是刻不容缓的,每年网上融资与电商交易的威胁也是当今互联网金融的面临的挑战之一。只用提高网上银行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机制才是解决网上银行隐患的方法。根据上述的理论结合相关的模型,譬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Ri = Rf + βi ( Rm + Rf )

此模型表示风险投资调整值

其中Ri表示:第i种状态发生时风险资产收益率

Rm表示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或未来收益的均值

Rf表示资产组合收益均值

β 表示融资相对整个市场的风险程度

第i种就是第几类风险投资股票

四、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

1、融资渠道狭窄

首先是融资渠道相对大型的企业来说比较狭窄,对于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银行的投资借贷,自主筹集的资金,政府扶持的融资项目来获得。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自身的融资能力有限,项目的投资回报收益也比大型企业收益低。而且网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多是从小型的储户中筹集的,所以应用起来比较分散。

2、融资成本较高

现在的融资多数为银行抵押贷款的方式,其中的抵押成本就成为中小型企业融资的一大障碍,还有高额的贷款利息,更是增加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风险.由于政府的在最近几年的大力扶持,中小型企业已经慢慢走向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而且近些年来大中型企业为了求发展突破,纷纷转型,使得加快了中小型企业的活力。

五、讨论

根据以上的相关网上银行对公司融资带来的影响讨论,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给予,但同时也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更需要稳健的眼观,要切实了解网上银行储户的需求及心理,做到中小型企业的相互扶持。提高储户对于金融理财投资的信任度,解决好服务,产品,监管等信息的及时更新,全面解决好各企业的融资困难。

六、结论

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因此就未来的网上银行的发展是一个十分可观的前景,在储户的盈利收益与投资管理者的企业融资上更加依靠网络,为此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为今后的企业融资提供有效的支撑,可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洋. 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刘晶晶. 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3]张晓涛, 李常永. 供应链金融: 金融创新视角下银企双赢的融资解决方案[J]. 时代经贸, 2008, 7(5).

[4]谢平, 邹传伟, 刘海二.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 2012 (12): 11-22.

[5]魏秀华,庄玲鸿,肖依. 我国网络融资的发展探索[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3,03:28-32.

第5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劣范文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理财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为信托制度、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本文立足于信托、债权及权益这三种融资模式,针对信托融资、信托市场与金融资源配置,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及研究,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信托融资;信托市场;金融资源配置

1 信托融资的概述

所谓的信托融资指的是一种间接性的融资形式,其活动须以金融机构为载体,最后再在专门的信托公司与贷款人之间进行。在我国,现行的信托融资模式有五种,主要包括:传统型、资产型、结构型、服务型以及基金型。相较于其他的融资形式,信托融资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如下:首先,速度十分之快,时间是投融资关系人共同协调后的结果;然后,易于控制;最后,适应中小型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

2 信托、债权及权益三种融资比较

2.1 从风险角度出发

对于权益融资而言,其控制风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多样化金融工具的提供,引导投资者从自身实际所拥有的承受能力出发,在交易的基础上,优化资产组合,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权益融资的独特优势在于通过对投资者风险偏好的真实反映,对风险进行横向分担,以避免非市场风险的出现;其缺陷在于因为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关系的暴露,这就意味着对于市场性风险,需要他们直接面对。而债权融资则正好与权益融资相反。对于信托融资而言,其突出的制度优势在于连续管理、财产独立、隔离风险以及跨行业配置等等,并能立足于社会经济水平及市场供需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样化金融工具的利用,努力克服风险跨期处理的相关缺陷。信托融资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既能克服债权与权益融资这两者存在的缺陷,还能有效吸取两者的优点,在创新组合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稳定发展。

2.2 从信息角度出发

对于权益融资而言,其具有信息公开、透明的特点。权益融资不仅能自动生产信息,还能便于信息的传播和扩散。此外,针对投资者,权益融资价格能充分反映其风险偏好。对于债权融资而言,其生产信息功能十分有限,且单一,对信息处理的重点在于存贷款利率及信用评级。对于信托融资而言,通过制度优势、专业人员及信托平台三者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克服权益融资在信息处理上的缺陷和不足。

2.3 从流动性角度出发

在融资者选择融资方式的过程中,流动性发挥着直接的作用,而不同的运行机制、交易结构,均会使资金流动性存在较大的差异。信托、权益及债券这三种融资方式都具备提供流动性的能力,但是其提供机理与效果却不尽相同。对于权益融资而言,其流动性与市场深度紧密相关,且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差流动性与高经济收益相结合的投资项目。对于债权融资而言,其投融资者之间的流动性是由内部流行风险转化而来。对于信托融资而言,信托公司通过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如资金、债权及股权信托等,优化信托资产,以有效规避投资风险、提高资金流动性以及合理配置金融资源。

2.4 从内部治理角度出发

由于不同的融资形式所产生的治理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其在金融资源的配置效果上也会出现不同。对于权益融资而言,其重点在于构建外部化的治理机制,而关键性作用机制在于对权益市场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因为权益融资具有高流动性、分散性股权等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容易导致企业监督中出现疏漏。对于债权融资而言,其治理主要是通过介入企业内部的方式,但是长此以往,债权融资可以会因为与企业内部关系过于密切,而导致道德风险的产生。对于信托融资而言,其可以实现金融与产业的有机结合,由于信托融资的特殊内部制度,如财产登记、破产隔离等,就使得信托企业与投资者的共同利益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保障。

3 相关结论与意见

第一,在风险控制方面,信托、债权及权益这三种融资方式均具有各自的优劣势,权益融资在于针对投资者,可以真实反映其风险偏好;债权融资在于通过长期性、稳定性对策的采用,有效分担投融资者之间的市场性风险;信托融资在于通过结合各种融资方式的优劣势,克服各类不稳定风险,从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第二,对于金融市场资产而言,信息对定价的合理性产生着关键作用。而权益融资在一种假想的完善情况下,效率优势更为明显;债权融资并不具有生产信息的优势,且信息透明度不够,这就导致信息在其中也不易传播;信托融资不仅可以有效规避道德风险的出现,还可以克服逆向选择的问题。

第三,就流动性而言,权益融资较好,但同时风险也高;债权融资是脆弱流动性与低风险的结合;相较于这两种融资模式,信托融资可以有效克服它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可以满足各类融资人的实际需求,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第四,在市场机制成熟的前提下,权益融资能有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债权融资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具有不确定性,而信托融资既能确保资金的使用率,还能全面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信托、债权及权益三种融资模式,从风险、信息、流动性、内部治理这四个方面出发,根据对这三种融资模式的比较,笔者认为,信托融资是一种具有较强综合性的融资方式,通过对权益融资与债权融资优劣势的结合,不仅能有效规避道德风险的产生,还能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同时,构建资产独立的协调性机制,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杰,赵嘉辉.信托融资、信托市场与金融资源配置研究——基于信托融资、债权融资与权益融资模式比较的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1(09)

[2]王永超.信托机制、信托融资与城市公共品供给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07)

[3]钟杰,魏海丽.信托制度、信托金融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J].现代经济探讨,2013(06)

第6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劣范文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和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头,企业间的竞争越发的白热化。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一直是个大问题,也是导致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甚至被淘汰的重要因素。通过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融资是企业融资中十分重要的手段,能否有效地利用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融资是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融资担保机构融资担保的类型主要有直接担保和间接担保。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使用的是间接担保。包括借贷担保和贸易融资担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融资担保扮演着中介的角色。一方面提供资金,另一方面提供信誉保证。

本文简述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通过对目前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融资状况的分析,提出了该融资方式在发展和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弊端,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以及出现的问题

(一)融资方式

1.内源融资。内源融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折旧,通过折旧对企业的投资所缺乏的资金进行补充。另一个是收益,通过企业投资运作产生的利润来进行之后的投资,是其他融资方式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通过内部的融资,能够让企业减少其余融资方式的相关风险。

2.股权融资。将自己企业的以股票的方式对外发行以吸引资金的投入,这种方式可以吸引到大量的资金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有着很高的成本;其次,股东会对企业的运行经营干预,尤其是那些大股东,一个企业里存在很多决策者这样极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最后,股市存在着不可预知的风险,收益越大风险越大。通过这样的融资方式的确可以吸引到大量的资金,有利于自己的经营进一步扩大。

3.债权融资。通俗的来说,就是通过用自己企业的信誉做担保来筹备资金,还款的时候还要付相应的利息。这种方式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缺点,就是很多中小企业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存在着熟悉不稳定状况。一旦不能还款抵押的资产也会被清算,这是这三种融资方式中风险最大的一种,很容易在创业初期导致自己“血本无归”。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表现

1.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由于我国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中小企业不能通过股票和债券的方式来进行融资。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对象主要放在了大型企业,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忽视。相关政策上不去就会导致一部分创业初期的企业发生资金困难等情况,不利于整个基层创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

2.融资成本太高并且结构不合理。对于中小企业的借款往往存在利率过高的现状,国家的贷款优惠大多都是针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款一般只能够贷到短期借款,对于长期贷款的申请往往会被银行拒绝。这样的借贷款模式会让许多的中小型企业望而却步,不能到拿到理想的资金。

二、融资担保机构的重要作用

(一)保障债权的实现

从一方面来说,如果企业要想和银行贷款,银行对于贷款申请人的企业信誉会有一个很严格的审核制度,很多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是不具备银行的信誉要求的。但是融资担保机构却具有很好的信用,企业可以通过融资担保机构来向银行贷款这样就可以解决信用不足的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找融资担保机构为其担保,融资担保机构也要对企业经营严格的考察。

(二)防止资金流失

首先,融资担保机构在贷款之前会对企业进行一个严格合理的考察。在贷款之后,机构会对企业进行一个实时的资金使用的监控和跟踪确保资金的使用合理。一旦出现问题会联合银行系统对企业进行追查。

(三)提高企业融资的效率

融资机构从某方面来说可以是一个中介,它是企业和银行之间的纽带,既是企业的也是银行的,代替银行对企业进行审查和监督,代替企业向银行提出申请,为企业提供了可靠的信用的保障,大大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融资担保机构的问题

(一)监督力度太薄弱

在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上对这类类似机构和企业和机构没有清晰的规定。这就导致了融资担保机构成立的门槛很低,对于机构的审核以及机构的运作都缺乏应有的监督,薄弱的监督力度势必会导致发展的风险性。

(二)风险分散制度和补偿制度不健全

融资担保机构和银行在责任分配上应该按照比例合理分配,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是另一番景象。很多机构都推出了代偿资金的业务,这样就造成了风险分散的不合理,银行几乎不承担风险。从长远来看,这一问题不有效解决对于之后合作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补偿制度的不健全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国家虽然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对融资担保机构进类似机构和企业补偿,但是条件过于苛刻,导致了很多的机构都不能够享受到国家优惠的政策。

(三)机构内部管理不合理

机构内部的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结构、管理人员的素质、监督制度、忠诚度和机构的文化理念等等,最常见的问题是由于机构管理人员个人的贪欲,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采取了非法手段来谋取利益,破坏了企业的风气。在管理方面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很多管理人员本身素质就低下,不能够起到管理人才的作用,不能赏罚分明。这样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是不会吸引到人才的,不利于机构的长期发展。

(四)市场化程度太低

市场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了业务开展的进程。业务不能够正常的开展,机构的收益依然受到恶劣的影响。我国的融资担保机构主要存在民营融资担保机构和政府融资担保机构两种。民营融资担保机构犹豫业务开展出现问题,收益处于亏损状态中能从事其他投资业务。而政府融资担保机构,由于与政府存在着众多的联系,在发展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干预和羁绊。

四、解决对策

(一)加大监督力度,健全机构制度

从机构成立到市场运作都要有一套健全的监督制度,包括对机构制度的健全以及员工素质审核。企业方面要重视起来。很多企业都对于监督这方面不够重视,监督机构也都是摆个样子,只有个形式。还有就是很多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肩负着其他部门的责任,导致他们一心多用不能够全心全意地用在审计工作上。另外,他们在监督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甚至有人为了个人利益徇私舞弊。

(二)健全对机构内部责权分配

对企业内的员工职务分配要合理,要保证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不要发生职务的混乱。

第7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业务定位混业经营

近年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及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与国外同行的激烈竞争。同时,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形成了挑战。在此情形下,中国商业银行开始了投资银行业务的探索。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经央行审批后,可以办理金融衍生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这使得商业银行在现有的政策和法律框架内探索投资银行业务拥有了巨大的实践空间。而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和竞争的变化,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也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1.1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盈利能力和优化收入结构的要求

随着我国加人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金融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我国商业银行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已成为突出问题。为竞争优质客户,各商业银行被迫下调贷款利率,贷款收益率逐年减少。投资银行业务绝大部分品种具备高附加值的业务特点,这已经成为国际大银行的支柱性业务。中间业务类的投资银行业务具备风险较低回报可观的特性。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普遍占利差收入的40%~60%,而中间业务收入中投资银行业务又是主要收入来源,其他风险较高的投行业务,也可以通过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规避、分散和化解风险。因此,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增强盈利能力和优化收入结构。

1.2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需要

对商业银行而言,它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在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之中,有些风险银行可以通过适当的风险识别、评价和监控机制,运用某些金融工具来防范。近10多年来,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和债务证券化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规避风险。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有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需要。

1.3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面对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的必然选择

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外资金融机构将在更大的空间和范围开展全方位的金融业务,由此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肯定会越来越大。国际全能银行和一流投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必将竞争中国商业银行的一流客户,达到投资级以上信用级别的优质公司客户可以通过国际全能银行和一流投资银行直接到海外发行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筹集低成本资金,也可以在国内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和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发展反过来也将吸引公司和个人存款通过基金等投资管道流入资本市场。客户资源和资金来源的相对甚至绝对萎缩,必将对已经存在过度竞争的商业银行业务带来负面冲击。因此,处于包夹之中的中国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创新业务品种(主要是投资银行业务品种),提供与国外商业银行相同或相近的服务,才能适应金融市场一体化竞争的需要。

2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劣势

2.1优势

(1)客户资源优势。我国商业银行有着广泛而坚实的客户基础,与广大企业客户有着长期紧密的业务往来关系和有效沟通渠道,对企业乃至所属行业生产情况、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前景、财务状况都十分熟悉,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金融需求十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客户“量体裁衣”的投资银行服务,有较好的基础和优势。

(2)信息优势。商业银行网点遍布全国,业务触角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这些遍布全国的庞大分支机构网络,在日常经营中,各地分支机构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商业银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信息中心”,完全可以从信息的角度,掌握经过资本市场分配的资金在社会经济各层面的使用及运作效率情况,为其开展资本市场业务提供决策依据。

(3)综合服务优势。当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的金融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既需要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也需要信贷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的支持。因为商业银行有着门类齐全的资产负债业务,能向客户提供从财务顾问到配套融资、会计结算等“一条龙”式的综合服务。

(4)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投资银行业务尽管属于典型的批发业务,很难作为标准化产品进行全面推广,但同类业务的基本做法和操作思路仍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还可分摊向客户提供服务中所发生的固定成本费用,凭借范围经济效应降低服务成本,这是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难以企及的。

(5)资信优势。我国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各类金融机构中信用级别最高。优良的信誉是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先决条件,可以获得客户的依赖,得到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6)资金融通优势。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中介服务,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保障。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存款等负债业务聚集了大量资金,为其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资金保证,尤其对于企业的购并贷款、项目融资等,都可提供巨额资金支持。

2.2制约因素

(1)业务范围受限制。在分业经营的监管条件下,银行只能从事部分投资银行业务,与资本市场、资本运作相关的一些业务项目需要作变通处理,因而束缚了银行的手脚。目前商业银行无法获得IPO经营牌照,堵住了商业银行直接为客户进行IPO业务的大门;《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业务,不得向企业投资,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在股票包销和证券交易上服务客户。

第8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解决途径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可以概括为“能力弱、渠道窄、成本高、地位劣、扶持少”,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 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薄弱。(1)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固定资产(尤其不动产)价值低,难以满足银行抵押担保授信条件,很难得到银行贷款。( 2)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落后,规模效率低,产品成本高,市场占有率低。(3)中小企业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中高级人才缺乏,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核心竞争力不强。(4)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与可信度,经营运作不规范,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设置账外账。多数中小企业因上述自身融资能力的问题,难以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授信条件,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条件就更难以高攀了。

第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企业常规融资渠道,可以分为两类:即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前者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借款等,后者包括发行股票、吸引直接投资等。但多数中小企业因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可选择的融资渠道非常有限,其中又有部分中小企业因融资能力薄弱难以得到银行授信,可用的融资渠道就更加狭窄,应收账款和其他借款是中小企业最易使用的融资方式,但这个狭窄的融资空间里资金总量非常有限,而且成本高昂。

第三、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中小企业在有限的融资渠道中,相对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来说,融资成本比较高。(1)银行贷款利率高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得了到银行的授信,但贷款利率一般都要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5%-50%,甚至更高;而大型企业,尤其国有企业,银行贷款利率基本上为基准利率。(2)贷款的限制条件与附加条件多,降低了资金利用率,进一步抬高了融资成本。 相对条件较好的中小企业,即使得到了银行授信,但是授信额度小、限制条件与附加条件多,降低了企业资金利用率,进一步抬高了融资成本。举例说明,流动资金贷款附加存单质押再贷款:某中小企业贷款500万元,需要存款300万元,然后再贷款285万元(即存单的95%贷出),这样企业实际得到的资金为485万元(500+285-300),假设贷款年利率7.20%(即基准利率6%上浮

20%),存款年利息率3.00%,照这样计算可知:企业实际承担的利息为47.52万元(500*7.2%+285*7.2%-300*3.00%),贷款500万元实际负担的年利息率为9.798%【(500*7.2%+285*7.2%

-300*3.00%)/(500+285-300)=9.798%】,实际利率是基准利率的

1.633倍。(3)其他借款,融资成本更高。如小额贷款公司借款、民间借款,其利息率一般是银行基准利率2-4倍,融资成本更是一般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第四、 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1)金融行业的垄断地位。目前,中国金融行业尚处于垄断地位,本来就弱小的中小企业,面对处于垄断地位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就犹如兔子面对狮子,基本上没有话言权,看似平等的交易,其实都是金融机构说了算。比如: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基本上都会在有不动产抵押的前提下,还追加股东个人反担保,实质上就是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无限责任。再如:金融危机后,银行之前过于宽松政策的隐患凸显出来,坏账剧增,银行因种种原因减贷、压贷、延贷时有发生,中小企业对此只有接受与应对,而无可奈何。(2)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决定了其在融资中的劣势地位,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够。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府在税收、融资等方面有不少优惠政策,这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现有的支持力度与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对称,我国中小企业数目占企业总数99%,占GDP总量60%左右,但没有设立管理中小企业的独立政府机构,没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在创立阶段,就像婴儿一样脆弱,需要一个优越的环境,这个环境就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营造。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解决途径的总结与探讨

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分析,对解决这一问题作出如下的总结与探讨。

第一、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融资能力,提高融资地位。(1)加速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程。 中小企业需要积极借鉴、吸收并消化国内外科学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探索建立适合自身经营管理特点、且适应市场变化的管理体制;健立健全各项基础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较合理的、科学的经营决策体系;严格遵守国家财税法律法规,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会计制度,提高财务数据的透明度与可信度。(2)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因充分发挥其在某一方面甚至某一点上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扬长避短,重点突破,逐步形成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品;积极引进与培育人才,注重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与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也是影响其融资难因素之一,工商、税务、海关、银行等管理或职能部门需要加速采集信用档案数据,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公开化、社会化。值得庆贺的是企业信用体系已在建设中,部分省市已运作,但信息内容还需要待进一步完整,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三、健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目前我国政府的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够成熟,监督管理上还存在一些漏洞,有必要从政策层面,重点扶持一批经营状况良好、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的担保机构,建立与担保机构共担风险机制,如设立信用担保资金补偿与奖励政策,鼓励、引导、规范信用担保机构健康发展。

第四、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中小企业对传统的融资渠道适应性差,要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得问题,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是必经之路。

(1)成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从资本市场的理论上讲,资金的流动是遵照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能及时有效地将资金从供给者手中配置到需求者手中,达到资金供求运作的最优状态,这是“无形的手”的作用。但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 “有形的手” 发挥作用,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干预市场能明显提高整体资金利用率。成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必要资金,孵化成长,加速做大做强。如日本政府二战后成立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较低、期限较长、担保等要求少。(2)扶持优秀中小企业上市。应积极鼓励和推动中小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取消股票市场对上市主体成分的限制,真正向中小企业打开绿色通道;配额给具有发展潜力和规模优势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其上市;对已上市的中小企业要积极引导其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利用创业板市场融资,创业板市场对上市企业的要求相对宽松,没有严格的盈利与销售数额限制,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并经有关部门审核,都可以申请创业板上市,这对处于创业阶段又急需资金,且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科技型的企业的融资提供了良好的资本市场。(3)积极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我国的民间资本相当庞大,这些资金游离于银行金融体系之外,迫切需要通过小额贷款公司、民营银行等新型金融平台,充分有效地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在实际运作中,要健全监管制度,严格执行,杜绝其变相地从事高利贷业务,谨防对中小企业造成二次伤害,那就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了。因此,国家应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民营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制定政策,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规范和鼓励民间资本更好地参与中小企业经营活动。(4)大力促进金融类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金融类的中介服务机构相对更少,目前非上市企业资金的供求基本上直接对接,缺少提供资金供求信息的中介服务机构,导致资金供求双方信息链接不够畅通,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的创新发展。( 5)参考P2P金融模式,创立C2C金融服务平台。 P2P(person-to-person)金融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需要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借贷双方可自行借贷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方式和时间等,实现自助式借贷款。参照P2P金融,可以创立C2C(compa

ny -to-company)金融,就是把P2P金融的个人替换成公司,即公司与公司之间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的直接借贷交易,借贷双方自行借贷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方式和时间等,借贷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

C2C运作模式也可以借鉴P2P模式:(1)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平台作为中介,不吸储,不放贷,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由合作的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此类平台的交易模式多为“一对多”,即一笔借款需求由多个投资人投资,可以参照

P2P金融的“中安信业”。(2)债权合同转让模式,机构建立资金池,同时作为被投资人和最大债权人,然后将资金出借给借款人,获取债权对其分割,通过债权转让形式将债权转移给其他投资人,对投资人的安全保障是通过设置风险准备来实现,也可以称之为“多对多”模式,可以参照P2P金融--唐宁创建的“宜信财富”。C2C金融的运作基础与前提为:企业信用体系健全,担保机构运作成熟,金融监管体系较为完善等等。目前,P2P金融在国内发展尚为雏形,金融改革试点后,发展较为迅速,但至今无明确的立法,国内小额信贷主要靠“中国小额信贷联盟”主持工作。

随着网络的发展,企业信用、担保等金融体系的健全与完善,C2C与P2P金融服务的正规性与合法性必然会逐步加强,在有效的监管下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充分有效利用金融体系外的资金,打破金融垄断,实现资本完全市场化。

第五、 从政策、制度层面为中小企业融资优化环境。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政府管理机构体系,如设立中小企业局。大力调整现有的中小企业行政管理机构,将工信部中小企业司、乡镇企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各行业主管局对中小企业的行政管理职能统一合并到中小企业局。设立中小企业局有利于提高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效率,有利于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与执行效果,有利于简化中小企业办事的审批程序,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政策等等。

完善支持中小企业金融、税收、海关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需要突破现有体制,完善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中小企业的优惠普及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杨清、王志芳《关于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探讨》,《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01-15

[2] 王丽洁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财会研究》

2012-07-05

[3] 《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2012年3

第9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金融中心 发展现状 比较

所谓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一般指以第三产业为主,以金融业为核心产业的国际性大都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区,应设有跨国公司及全球性银行总部,有活跃的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金融产品市场,并拥有至少一个证券交易所”①。

目前,亚洲地区的香港、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内地的上海等,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方面,既有着相互合作的关系,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根据2013年10月伦敦金融城的第1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新加坡和东京三大亚洲金融中心紧随伦敦和纽约,排名第三至第五,中国内地的上海排名第16,较上期排名显著上升8位。下面将针对香港、新加坡以及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行比较分析。

一、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渊源

上海和香港作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最初都与英国在华的经济渗透相联系。抗日战争前的上海及由英国控制的国际租界的历史与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是一脉相承、并行发展的。

20世纪初,上海已经是中国沿海最大的商业城市和国际航运港,香港也发展成为中国第二个最重要的国际口岸。20世纪30年代,上海曾经是远东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全国金银、外汇市场的中心和货币发行枢纽。鼎盛时期,上海是80%的全国性银行的总行所在地,也是世界第三大股票市场,交易规模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许多商界、政界人士纷纷迁往香港避难,他们带去的资本、技术、机器、技术工人和国际贸易关系,对战后香港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起飞做出了重大贡献。香港在20世纪上半叶一直是名列第一的亚洲国际银行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将其亚洲的重心转移至日本,英国将其亚洲的重心放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香港和新加坡同时面临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良好机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种自然发展的过程,这与香港没有中央银行、政府不介入经济活动的传统密切相关。起初,香港政府采取消极不干预的态度,既不愿撤销跨国银行外币存款利息税,又不愿发放外资银行执照,这使得香港金融业的发展比同期新加坡逊色很多。后来,香港政府变消极不干预为积极不干预,鼓励外来投资、取消外汇管制、实行港币汇率自由浮动、开发黄金市场以及取消外币存款利息预扣税等措施均大大推动了香港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新加坡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取得独立后,立刻将建立离岸金融中心作为追求的目标和规划的重点,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首先要归功于1968年设立的亚洲美元市场,从此开创了新加坡模式的离岸货币业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放宽外汇管制、放松外资银行经营限制、采取更为开放和自由的金融改革措施,创立了具有特色的亚元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等,使其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

中国进入计划经济时期后,金融业功能和金融市场逐步退化,上海完全从国际金融中心的世界舞台上退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开始重建,随着一系列金融改革在上海先行先试,上海首先奠定了国内金融中心的市场基础,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提出使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意义日益凸显,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加快推进阶段。

二、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现状

(一)上海城市经济发展近年来快速赶超新加坡和香港

从城市规模来看,上海明显超过香港和新加坡。目前,香港拥有陆地面积1104平方公里,人口722万人;新加坡拥有陆地面积716平方公里,人口543万;上海拥有陆地面积6340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人。

从经济总量来看,近年来,上海迅速赶超香港和新加坡。数据显示,上海地区生产总值(GDP)于2007年超过新加坡,之后于2009年超过香港(图1)。2013年,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的GDP分别为2737.38亿美元、2929.47亿美元和3543.1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4.1%和7.7%。可见,上海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速都远远超越了香港和新加坡。

从经济结构来看,三地经济增长均主要由第三产业带动,金融业在三地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5.67%、11.44%和13.07%。

图1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经济总量比较

从对外开放程度来看,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明显高于上海。2013年,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的进出口总额②分别为9836.46亿美元③、7758.99亿美元和4413.98亿美元,分别相当于同期本地区生产总值的359.34%、264.86%和124.58%。2012年,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的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4金额分别为745.84亿美元、566.51亿美元和159.5亿美元。

(二)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在金融业发展方面各有所长

下面将主要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外汇市场等方面详解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水平。

1.香港银行业发展规模及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上海银行业资产规模已明显超过新加坡。香港是国际性银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全球最大100家银行,近70家在香港开展业务。香港银行体系的特点是实行三级制,即由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三类银行机构组成。截至2013年末,香港共有银行业认可机构201家,其中,在香港境外注册的认可机构143家,占全部认可机构的比例达到71.14%。香港银行业资产总额169434.54亿港元,同比增长14.03%,其中,外币资产111411.90亿港元,占银行业资产总额的65.76%。客户存款余额91780.06亿港元,同比增长10.63%,其中,外币存款47870.50亿港元,占全部客户存款的52.16%;贷款及垫款64573.85亿港元,同比增长16.00%,其中,外币贷款28509.57亿港元,占全部贷款的44.15%。香港银行业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从其庞大的规模反映出来,更重要的是其在区内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香港完善的银行体系,使得其服务可远远超出香港本土。

新加坡的银行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5月,新加坡金融监管局发表政策声明,提出开放新加坡银行业,标志着新加坡银行业开始实施改革。通过逐步开放和集中,新加坡银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2013年末,新加坡共有银行机构177家⑤,其中,外资银行机构119家,占全部银行业机构的比例达到67.23%。新加坡银行业资产总额9472.30亿新元(2013年三季度末),同比增长4.9%。客户存款余额5375.72亿新元,同比增长3.61%,其中,外币存款67.66亿新元,占全部客户存款的1.26%;贷款余额5741.78亿新元,同比增长17.01%。

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世贸成员国,就银行及金融服务业作出的承诺已于2006年前分阶段全面履行。按照入世承诺,政府于2006年1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随着外资银行市场准入以及业务门槛的逐步降低,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上海在银行业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2012年末,上海市共有银行业机构510家⑥,对应银行业法人机构69家,其中,外资法人银行22家,占全部法人银行的比例为31.88%。2013年末,上海市银行业资产总额9.8万亿元,同比增长8.39%。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9256亿元,同比增长8.58%,其中,外币存款4218.85亿元,占全部存款的6.09%;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4358亿元,同比增长8.03%,其中,外币贷款4609.33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0.39%。

因此,银行业方面,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对外开放程度,香港均好于新加坡和上海;而尽管目前上海的银行业资产及存贷款规模已经超过了新加坡,但新加坡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要明显好于上海。

2.香港和上海的证券市场总市值分列全球第六和第七位,市场规模及交易活跃度均明显高于新加坡。香港证券市场从最初成立股票市场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目前,香港联交所是亚洲第二大证券交易所,交易品种包括股票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基金市场和债券市场。近年来,香港证券市场规模逐年大幅攀升,交易品种日益丰富。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统计,目前,香港证交所的总市值在世界各大证交所中排名第6位,亚洲排名第2位。

上海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上交所成立于1990年,经过22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上海证券市场已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基础设施渐趋完善,规范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在上交所上市的证券包括股票、债券、基金和权证四大类,通过多年的积累,上交所总市值在世界主要交易所排名连续攀升,目前,上交所总市值在世界各大证交所中排名第7位,亚洲排名第3位,仅次于香港。

证券市场是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73年5月24日,其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的新加坡经纪人协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加坡证券市场已经成为亚洲主要的证券市场,其中,外国公司在新交所上市公司中占比近四成,这使新交所成为亚洲最国际化的交易所和亚太区首选的上市地之一。目前,新交所总市值在世界各大证交所中排名第22位,亚洲排名第十位。

截至2013年末,香港、新加坡和上海证券市场分别拥有上市公司1643家、776家和953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553家、479家和953家;上市债券数目分别为403支、1552支和1458支。证券市场总市值⑦分别为31007.8亿美元、7444.1亿美元和24969.9亿美元;年累计股票交易额分别为13233.73亿美元、2809.26亿美元和37311.29亿美元。

图2 2013年末世界主要证交所总市值

对比可见,股票市场方面,香港和上海的市场规模、交易额以及市场的活跃度均明显高于新加坡,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年累计股票交易额甚至已经超过了香港;债券市场方面,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债券市场的总规模在整个亚太地区占比有限,与新加坡相比,香港的债券市场发展相对落后,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一直相对落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港元跟美元挂钩,大型企业通常会选择通过成熟的美元债券市场集资;另一方面是香港政府一贯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很少因一般财政需要而发行公债。因此,香港债券市场相对于其银行市场和股票市场略显薄弱。

3.香港和新加坡的保险市场在亚洲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上海保险业的发展空间较大。根据《中国保险年鉴2013》统计,2012年,全球保费收入累计4.61万亿美元,扣除通胀因素较上年增长2.4%。其中,北美、欧洲和亚洲的保费收入占比分别为30.21%、33.28%和29.19%。

香港是亚洲主要的保险中心,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全球顶级的保险公司来港开展业务。2013年末,香港共有155家获授权的保险公司,其中92家经营一般业务,43家经营长期业务,其余19家则经营综合业务。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统计数据,2012年,香港保险业的毛保费收入2633亿港元,同比增长12.7%。其保险深度为12.90%,保险密度为36806港元。以人均保费计算,香港在全球排名第七,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

新加坡是东盟国家中保险市场规模最大、总体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也是亚洲再保险中心和离岸保险经营中心。新加坡保险市场体系比较完善,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及配套附属机构一应俱全。截至2013年末,新加坡保险市场共有注册保险公司168家,其中,直接保险公司76家,再保险公司30家,专属自保公司62家。截至2012年,新加坡保费规模达到220.80亿美元,保险深度为6.03%,保险密度为3362美元,分别位居亚洲第6位、第5位和第4位,世界第28位、第22位和第18位。

图3 主要国家或地区保险业发展状况对比

尽管目前中国的总体保费收入位居全球第五、亚洲第二,但因为其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保费收入仅为178.9美元,排名世界第61位、亚洲第17位。上海市的保险市场规模及发展水平在国内主要城市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12年末,上海市共122家保险公司和6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费收入规模820.64亿元,同比增长8.97%;保险密度5983.41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保险深度4.25%,仅次于北京,位于全国第二。尽管上海保险市场体系的构成及其发展在国内名列前茅,但与区内的香港和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后续发展潜力较大。

4.新加坡外汇市场发展较为成熟,日均交易额大幅领先于香港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离不开发达的外汇市场,香港和新加坡的国际性外汇市场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尤其是新加坡70年代初亚洲美元市场的成立,成为新加坡金融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多年来,新加坡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额一直领先于香港。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每三年一次的调查(2013),新加坡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额⑧为3830.75亿美元,在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三,排在英国和美国之后,其中,外汇掉期的日均交易额在各类交易工具中最高,占比为45.11%。香港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额为2746.05亿美元,在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五,位于英国、美国、新加坡和日本之后,其中,外汇掉期的日均交易额占比为63.41%。

图4 主要国家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额对比

相对于新加坡和香港,上海的外汇市场起步较晚,1994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总体水平依然远低于新加坡和香港,根据国际清算银行调查数据,中国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额为442.51亿美元,约为新加坡的1/9、香港的1/6。

新加坡、香港和上海的共同之处在于,三地的本币都不是国际外汇市场的主要货币,美元是其外汇市场交易的主要币种,BIS调查数据显示,三地与美元相关的外汇交易占其全部外汇交易的比重分别为91.52%、96.13%和93.67%。

三、香港、新加坡和上海深化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优势和劣势

前面的对比清晰的展示了三地在金融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事实上,金融业的发展既受经济全球化下各经济体增长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影响,同时也与金融管理制度和法律体系密切相关。前者体现为“需求跟随”效应,即产业部门发展导致金融部门适应性发展;后者则表现为“供给引导”效应,即通过一系列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简单分析三地深化金融中心地位的优劣势。

(一)香港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

1.香港最大的优势在于经济高度自由化。香港采取的是高度统一的自由集成型金融模式,货物和资本进出香港的自由化政策为跨国银行和境外资本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2.天然的区位优势为其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源动力。一方面,香港位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位置,增强了经济金融的活跃度;另一方面,内地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逐步推进有助于深化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3.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为香港营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一直以来,香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本适应国际金融业发展的管理体系,有助于金融机构间的良性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自由的就业政策和优厚的收入待遇吸引大量金融高端人才集聚。香港拥有亚洲最好的大学,此外,特区政府十分注重提高教育水平、加强职业训练和广招优秀人才,为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和高效运作提供了智库保障。

劣势

1.国际环境变化对香港金融业的影响较大。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国际化的港口城市,其市场敏感性较强,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境外资本的进出均会影响香港金融业的稳定。

2.香港的金融监管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史并不太长,与伦敦和纽约相比,金融业发展仍不够全面,其金融监管制度仍需不断完善、创新,以保证金融业的稳定、均衡发展。

(二)新加坡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

1.金融立国战略是新加坡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保障。新加坡是政府推动型国际金融中心的典型代表,自建国以来,政府就利用其作为国际贸易港的有利条件,不断推出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和税收优惠等各项政策,着力发展金融市场。

2.亚洲美元市场是新加坡发展金融业的独特优势。新加坡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时区优越,一天24小时都同世界各地区进行外汇买卖,直接同纽约的CHIPS系统和欧洲的SWIFT系统连接,货币结算十分方便,资金流动畅通无阻。

3.财富管理业是新加坡极具潜力的重要金融领域。近年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不断调整和强化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全球众多私人银行和国际投资机构来新加坡设立总部或开展业务,使新加坡成为除瑞士之外,全球排名第二的财富管理中心。

劣势

金融市场的综合性能有待提高。目前,新加坡金融业在外汇市场、债券市场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域竞争优势,但在市场总体规模以及交投活跃程度等方面明显落后于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

(三)上海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

1.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为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雄厚的实体经济背景是上海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国内经济来看,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带,而上海已成为长三角的经济龙头,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上海是中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最佳候选城市。

3.上海已经具备完整的“金融产业链”。当前,内地主要金融市场已经落户上海,吸引国内外众多机构投资者云集,促使上海金融中心形成了逐步扩充和自我完善的内在发展机制,其外部效应和规模效应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增强市场竞争力。

4.成熟的商业环境和基础设施有助于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与内地其他城市相比,上海的商业环境更接近国际大都市的标准和水平,吸引许多外资金融机构落户上海。与此同时,上海的物流、信息、人才和技术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为上海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

劣势

1.人民币不完全兑换是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度性约束。货币自由兑换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近年来,中央政府有计划、分步骤推进资本项目开放,随着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细则的逐步出台,资本项目开放成为市场期待的热点之一。

2.缺乏全球性的支付清算系统。尽管上海已经拥有了众多的全国性金融要素交易市场,但却尚未成为支付清算枢纽,金融市场之间托管和结算系统的分割比较严重,与境外的一些外币交易尚未实现实时清算,制约了上海金融市场的深度发展。

3.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仍显不足。目前,上海只有股票市场在全球排名靠前,其他金融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交易额均明显落后于香港和新加坡,金融交易所涉及的主体及业务品种的国际化程度不高。

注释

①概念来自维基百科“国际金融中心”词条。

②数据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新加坡统计局、上海统计局。

③(1)本文中相关折算汇率如下:1新加坡元=0.81887美元,1港元=0.12918美元(2012-12-31);1新加坡元=0.79161美元,1港元=0.12897美元(2013-12-31)。(2)汇率数据来源:http:///。

④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⑤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财务公司、货币经纪公司。

⑥注:机构数量2012年末统计局公布数据,统计至市分行及持牌运营中心。

⑦数据来源:世界交易所联合会。

⑧(1)数据来源为国际清算银行;(2)调查数据为2013年4月数据。

参考文献

[1]陈平,吴国兵,冉韬.香港与周边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J].当代港澳研究,2012(7).

[2]冯邦彦,彭薇.香港与伦敦、纽约国际金融中心比较研究[J].亚太经济,2012(3).

[3]干杏娣.新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策略与规划[J]. 上海金融,2002(11).

[4]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3(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