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精选(九篇)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

第1篇: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绘画;多元化;创新

绘画是美育内容之一,可是在传统的绘画教学活动中,无论是目标构成、教学方法和形式,还是绘画的工具和材料都比较单一,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很容易使幼儿在活动中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为此,我尝试开展多元化的绘画活动,创设多元化的绘画环境,通过多元化的绘画内容和形式,提供多元化的绘画材料,利用多元化的绘画教学方法等,创新幼儿园绘画教学。

一、制订多元化的绘画活动目标

幼儿绘画是他们自主表达的方式,因此,绘画教育的目标不只是技能技巧方面,对于幼儿来说,更重要的是情感方面,让幼儿感受绘画的快乐,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认知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目标。如:小班绘画《下雨了》活动目标可以是:

1.尝试用不同长短的线条表现下雨,学习画短线的

技巧。

2.知道雨水的用途。

3.感受绘画的快乐。

另外,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此,我们制订的目标也不应是统一标准,而应该具有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多元化的绘画形式

幼儿绘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每种形式的绘画都有不同的乐趣。而在我们以往的绘画活动中一直狭隘地认为绘画就是幼儿用记号笔和油画棒在纸上作画,绘画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因此,我尝试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绘画活动。

1.丰富绘画活动内容

根据幼儿绘画兴趣和需要,将不同形式的绘画内容融入绘画活动中,如:线描画、水粉画、蜡笔画、粘贴画、写生画等多种绘画形式,以及主题画、意愿画、创意画等多种绘画内容,这些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绘画合理安排有机融合,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园绘画活动,同时也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大大提高了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绘画自主性、创造力、想象力。

2.丰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绘画活动材料是幼儿进行绘画的必要条件,各种各样的绘画活动材料和工具为幼儿绘画增添了新的乐趣。我尝试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作为绘画工具运用到幼儿绘画活动中,如:小班孩子的积木印画,孩子们利用积木蘸些颜料在画纸上作画,这种绘画工具减少了对小孩肌肉协调性的要求,幼儿更容易有成功体验。还有带橡皮头的铅笔、玉米棒、毛笔、印章、小球、吸管等幼儿意想不到的工具以及手指、手掌、小脚等身体部位,都可以成为幼儿绘画的工具。另外,我还善于从大自然中寻找材料,如:捡一些树叶进行树叶粘贴或树叶拓印画等,这些不同材料的运用不断丰富幼儿的绘画内容,提升幼儿绘画的兴趣。除此之外,我鼓励幼儿在不同的“画纸”上作画,如:生日蛋糕盘、油泥盒、鸡蛋、礼盒、纸筒等,只要是可以进行绘画的幼儿都可以进行创作。这些生活化、游戏化的绘画让幼儿充分感受了绘画的乐趣,让孩子在快乐绘画中享受快乐生活!何乐而不

为呢!

三、运用多元化的绘画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绘画活动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我们根据活动的不同需要,组织幼儿以不同的方式作画。

1.独立绘画活动

幼儿独立是幼儿绘画的主要形式,幼儿根据教师要求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独立作画可以更好地表现幼儿独特的个性,使每位幼儿注意到自己作品的完整性、协调性,也便于幼儿作品欣赏和讲评,可以在比较中分析每幅作品的优缺点,也便于教师了解每位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情况。

2.合作绘画活动

合作绘画活动是指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合作绘画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与同伴的协调能力,培养幼儿互相帮助的品质。同时,合作绘画也可以让幼儿能力得到互补,使作品画面更丰富。如:在国庆节到来时,我组织幼儿描绘了《我爱祖国》的长卷画,孩子们在一张长长的画纸上作画,有的画了北京天安门,有的画了大街上张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有的画了各族小朋友跳舞,还有的画了白鸽、气球等,整个画面表现出人们庆祝国庆节的欢乐气氛。

3.亲子绘画活动

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幼儿教育要取得成功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亲子绘画是绘画的形式之一,家长在与孩子一起作画中,了解幼儿的作画方式,也可以更好地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家长和孩子边创作边交流,不仅培养了幼儿参与绘画的兴趣,而且增进了家长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小班《亲子拓印画》活动中,我们就邀请了家长一起参与,活动中家长帮孩子在手掌涂上颜色,印在画纸上,再由家长和孩子一起添画,一只只小手印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幅幅有趣的作品,有了家中的参与,整个活动充满欢乐,其乐融融。通过亲子绘画活动,家长对幼儿的绘画也有了更为正确的认识。

四、选择多元化的活动方法

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新鲜的事物,只有多元化的活动方法,才能更好地激起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1.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园主要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要善于运用游戏法来开展活动,用游戏情境来感染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如:绘画活动中,教师在范画时,可用变魔术的方式进行,可以说:“老师今天带来一支有魔法的笔,看老师变出了什么?你们的魔术棒会变出什么?你们也来变一变吧。”这种轻松的游戏方式,更易于幼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2.观察法

观察是绘画的基础和前提,观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把握事物特征,在绘画活动中我注意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观察。观察可以是范画观察,还可以是事物观察,无论是观察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都要有重点、有目的地引导。如:绘画《小鸡》,观察范画可以重点观察小鸡的特征,看看头长什么样,身体长什么样,如果是事物观察则重点观察它们的动态,小鸡怎么走路,怎么吃食等。当然,还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学会观察。

3.示范法

示范法并不是传统的模仿画,它是根据绘画的需要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包括使用材料的方法,在绘画中也可以采用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师幼共同示范等不同的示范方法,通过示范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必要的绘画技巧,了解幼儿绘画中的重

点、难点,对个别指导有一定的作用。

五、采取多元化的绘画评价,关注幼儿个体

评价活动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活动评价对幼儿绘画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激情、自信。影响幼儿下次绘画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去发现每个幼儿在绘画中的闪光点,促进每个幼儿更富有个性地发展。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在对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评价时,我们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与多元化,不仅要注重技能方面的发展,还要坚持从素质教育出发,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公正合理、全方位地对孩子作画时的行为习惯、构图创新、用色搭配、与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幼儿主动性、自信心、持久性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要尽量发现幼儿各自的优点和长处,以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评价目的。如:在评价时不能只关注作品把握程度、涂色均匀、画面整洁、色彩鲜艳等绘画技巧方面,还应关注到绘画过程中幼儿行为习惯方面,如:及时收拾绘画材料,绘画中幼儿互相帮助等习惯或品质。也可以将一些建议或意见也作为绘画内容,如:在线描画《线描树》的评价中,我是评价的:“你画的树真大,树干真粗壮,如果叶子再茂密一点,那在树荫下乘凉该多舒服。下次可以试试看。”这样既挖掘出他的闪光之处,又委婉地提出了建议,既保持了幼儿自信心,又有了新的目标。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在绘画活动中,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局限性。因此,在进行绘画评价时,还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幼儿自评和同伴互评等多种方式。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对自己的绘画过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在评价时要尊重幼儿独特的感受,让幼儿讲讲自己在绘画中的想法和感受,不仅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做到动静交替,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绘画《太阳》中,有幼儿画了多彩的太阳,我们可以让他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画五颜六色的太阳,这样的太阳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同时,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们在评价中也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用信任的眼光尊重他们的看法,用心倾听孩子们的解释。如:可以将所有作品张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讲一讲哪一幅最美,什么地方最好。另外,教师作为幼儿绘画的指导者,对整个绘画有全面的了解,教师的评价应该更全面、更有针对性。所以,结合这三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扬长”“补短”,提高孩子绘画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愿望,注重幼儿个性的发展。

3.评价语言多元化

第2篇: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

对幼儿绘画作品欣赏、评价,对于教师来讲是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种美术教学方法,它既是对本次作业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业的指导。因为幼儿绘画教学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决定了我们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幼儿创作意图和绘画心理的基础上,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作品都应给予肯定,凡是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创作思想、纯真天性、大胆手笔、积极情感的作品,即使其中只有一个细小的闪光点,就可以认为是好作品而给予赞赏。

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之前,我们应明确怎样的画才是好的儿童画。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影响幼儿对作品的态度,对美的鉴赏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明确评价思路,把握评价标准。

1 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

现在大多数家长、老师都把模仿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像真的”就是优秀作品;“不像”就认为是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抑制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所以,评价幼儿作品首先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不应用“像”与“不像”、“对”与“错”成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不应用专业眼光或教师主观的眼光去评价这些特殊的作品。评价是一种导向,肯定幼儿作品,有利于树立孩子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再创作的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把全班的幼儿放在同一水平上看待,缺乏对能力弱的、胆小的幼儿的耐心指导,致使这部分幼儿对绘画产生恐惧心理。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的眼光。绘画作品的评价不是一个简单的展示,幼儿的作品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教师在评价时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有针对性的、全面致地加以点评,让幼儿获得快乐、自信。激发他们对再次参与活动的愿望。

2 教师要有爱心和细心

教师评价时要有爱心和细心,应该经常用鼓励的话语:“你画的真不错”“真好”来肯定幼儿的成果。曾经有一次,笔者教幼儿画太阳时,有个孩子画了一个绿太阳,笔者一见就想说:“世上哪有绿色的太阳?”可又一想,还是听听孩子的话。他说:“我的妈妈天天在地里干活,让火辣辣的太阳都晒黑了,而且满头大汗,我就想让太阳变成绿色的,给妈妈一片绿荫,妈妈就不会热了。”多美好的愿望呀!多大胆的想力呀!如果老师不分清红皂白地去说:“哪能有绿色的太阳?”那么结果就是幼儿失去了想象的翅膀,失去了创造的空间,所以适应的鼓励是培养幼儿自信心、增强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美术活动《好吃的棒棒糖》活动中,请幼儿想办法怎么把棒棒糖变的既好看又香甜(装饰)。有的孩子把棒棒糖涂成黑乎乎一团糟,这时 老师可以这样说:“哎吆,谁把我身上弄的这么脏,难受极了。”老师用了这样一句评价语,是在提醒孩子们作画要注意画面整洁。又如对于画得好的作品要求孩子们学习的作品:“哇!宝宝们看,心怡宝宝的棒棒糖多漂亮啊,它要去参加选美比赛了!”

3 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经验

我们儿童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多儿童绘画的内容空泛,形象概念,构思和表现内容雷同。比如:画“六一节”就一定要画歌舞表演,画“祖国”就一定要画五星红旗等等。绘画中表现的内容应该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体现出儿童自己的态度。不能只注重技法、技巧的学习而忽略观察、感受生活的这一重要环节。应该提示儿童描绘具体的生活,画自己熟知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使自己的绘画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例如:孩子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外人似乎看不出什么,但孩子的讲述往往会打动你的心:“这是红红的太阳”“这是我的小纽扣”“这是小猪的鼻子”……他们可以把圆和线引申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东西,并用它来补充语言描述。老师和同伴的饶有兴趣的倾听,是对孩子极大的鼓舞。因为对小班的孩子来说,教师的一个眼神和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至关重要的。让别人听自己的话,也是孩子绘画兴趣所在,有了这样的绘画兴趣,对孩子的绘画能力发展也有了很大的促进。

因此,要正确评价一幅儿童画,就要了解儿童,要以他们的方式和角度去观察世界,要学会蹲下来用心倾听他们的画。

4 作品是否有“童趣”

评价幼儿绘画应着眼于“童趣”。老师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可以用富有童趣的奖品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在教学中,笔者常常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印章或颜色鲜艳的剪纸作为奖品,不同的奖品代表不同的绘画水平,让幼儿自选。如布局饱满、色彩鲜艳、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就可以让幼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奖品。

5 要给幼儿创设互评与自评作品的机会

幼儿互评美术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地发表看法。每一次画完可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张一张贴出来,让幼儿互相审视、交流,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和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会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这时教师不要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要对任何幼儿的作品下结论,避免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

第3篇: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开放 幼儿 绘画活动

一、说“开放式”幼儿绘画教学缘起

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老师忽略了绘画教学的重要性及教育价值,认为《指南》不是说不要范画吗?于是,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下“大胆而自主”地绘画,不再提供范画,也不敢示范,生怕被批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策略机械。随之而来的是:个别幼儿无从下手,纷纷喊起了“老师我不会”,老师一个个指导,还没来得及指导的幼儿便开始发出稀稀拉拉的声音,或者东张西望,有的甚至开始玩起了自己的游戏。大部分幼儿在老师的提醒和指导下可以继续作画,但这样的“盛世”也坚持不了多久,故态复萌,创新环节更成为了整个活动的“低谷”,周而复始便大大降低了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因此,笔者结合以上现状,在前期思考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开放,让幼儿绘画活动更精彩的实践尝试。从而纠正目前不正确的绘画教学理念,把幼儿绘画看做是孩子一百种语言表达中其中的一种,在《指南》的引领下,博采众长。

二、构“开放式”幼儿绘画教学模式

(一)幼儿绘画教学模式之“策略开放”

1.合理取舍。把活动中孩子不需要的部分舍去,增加孩子需要的内容,让活动更适应于当前孩子的水平。如:美术活动《别抽烟》,教师先是出示范例,讲解示范人物五官的画法,再让幼儿进行绘画,最后幼儿作品出现“复印画”的趋势,基本都是一个爸爸,一个禁烟标志的构图。针对此情况,我对原活动设计进行了合理取舍。活动中不再出示范例,而是通过欣赏宣传画,了解宣传画的基本形式,再让幼儿尝试创作禁烟主题的宣传画。整个活动没有出示禁烟宣传画作为范画,也没有进行示范,只是提供了一些爱护树木、保护河流的宣传画帮助孩子理解主题。幼儿通过了解宣传画的相关知识,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了创造性的美术创作活动。从活动氛围看,幼儿对新的绘画形式非常感兴趣;从作品效果看,由于省略了范画,作品一改以往“复印画”的趋势,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活动丰富了幼儿的美术素养,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2.多元欣赏。绘画是一种注重操作性的能力,需要积累经验,让孩子们了解、欣赏不同的作画方式,在欣赏、学习、运用的基础上调动绘画的激情,运用绘画技巧,不断提高表现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名画欣赏。名画是人类中珍贵的艺术遗产,有其各自精湛的技艺,以及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名画中色彩与结构、技能与技巧、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都能让幼儿从中感受到美术作品不同的表现手法与不同的情感体验。名画作品丰富多样,可以选择油画、点彩画、镶嵌画等画种让幼儿欣赏,扩大幼儿视野,使他们领略各种表现技法的艺术效果。如齐白石的《虾》、霍克尼的《尼克尔斯峡谷》。以名画欣赏为手段,最终目标是唤醒幼儿快乐自主地学习,使幼儿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并能用自己的双手去表现美好的生活,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3.搭建平台。增加幼儿尝试环节,搭建有效绘画平台。如:线描画《茶壶》活动中,在欣赏完姿态各异的茶壶后,我在电子白板上出示了一只半成品的茶壶,鼓励幼儿通过描绘各种线条,来表现茶壶古朴的美。接着,通过手机将几位幼儿的尝试记录下来,展示在白板上,供其他幼儿一起欣赏、共同参考。通过尝试设计,幼儿从感知到表现有了一个过渡的平台,变教师灌输式的范例临摹为鼓励幼儿园的创造、想象与大胆尝试;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幼儿分析同伴“上下对称有规律的线条排列”、“图形与线条组合”等设计经验,引导幼儿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借鉴。

4.交流分享。绘画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和同伴交流。通过分享同伴的绘画,幼儿可以扩展自身的经验,同时构建出新的经验,而且更可能促进其在最近发展区的发展,长期坚持能够培养幼儿的分享能力以及个体的绘画技能,形成可持续发展。

(二)幼儿绘画教学之“形式开放”

幼儿绘画教学注重的是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多的让幼儿接触到绘画的不同形式和风格。

1.新奇的作材料:美术活动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在开展美术活动是也大可以采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材料进行创作,让美术活动更具有表现力。如蛋壳、纸筒、树叶、盘子、瓶罐、石头、雨伞、斗笠、鞋盒、箱子、扇子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绘画基材,激发其创作表达的欲望。

2.多样的作画工具: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环境中多种材料的教育价值,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蜡笔,任何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作为幼儿的作画工具。从传统的记号笔到平日少用的勾线笔、荧光笔等,棉签、蔬菜叶梗等;从油画棒到丙烯、乳液胶乃至各种废旧材料都可以成为作画的材料。如用各种大小的瓶盖绘画《圆的世界》,用刷子绘画《美丽的大海》。

3.相融的绘画材质:对于绘画的材质也可以进行一些混合创新。如:在线描画中,将记号笔与油画棒结合使用。先用记号笔粗笔头画好主体及背景线条,并用记号笔记号笔细头刻画细部;再用油画棒平涂覆盖。这种方法既简单,又使画面具有了个性的色彩感。

(三)幼儿绘画教学之“评价开放”

以往对于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我们往往以谁画的好,谁画的不好,粗略的给予评价,完全以教师的主观思想为主,而忽略了幼儿的感受。但这样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和个性成长。所以,对于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强调过程性评价:新《纲要》理念指出:我们的评价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应动态的作出评价。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持久性、绘画习惯等。

2.重视鼓励性评价:教师要有爱心和细心,应经常用鼓励性的话语来肯定孩子的成果,让孩子建立自信心,从而喜欢绘画。幼儿画的作品总能找出一条流畅的线条或一个完整的图形,教师要从这些细节方面赞美、夸奖幼儿。

第4篇: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

问题一、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当这种教育方式终被摒弃时,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但也没有够多的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地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曾参与过这样一次活动。春天,万物复苏,有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只听一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我观察着幼儿的反应,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埋头苦作”偏不看......十分钟过去,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我又来到二组,场面可热闹啦!孩子们三三两两,有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有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教师蹲在孩子们中间也兴奋得涨红了脸。又是十分钟过去,当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

结果可想而知,二组幼儿的作品充满了灵气,想象力丰富。当然,我们不能说一组教师的“看到什么画什么”的方式就是错的,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她并不了解幼儿作画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强调观察,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观察与体会。让幼儿通过对话----同伴对话、师生对话互相交流,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有利于绘画过程的实施。

问题二、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

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有几类常见现象。

现象一:活动多以上课形式进行,过程规范,观察——讲解——作画——评价,似无纰漏。幼儿是否全身心的投入无人理会,只要看到孩子们在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作画,教师的欣慰感、成就感溢于言表。殊不知幼儿作画的动机就是出于游戏的愿望,他们看重于画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愉悦。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

现象二:组织活动时目的性太强,不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如引导幼儿画一种小动物,教师不应只着重于其外部形态特征、线条的勾画等,更多的要考虑幼儿的情感倾向。1、是否喜欢这种小动物。2、为什么喜欢?3、愿意画它吗?4、你想怎样画。在这个过程中,实施以下情感教育:1、人类和动物是好朋友。2、爱护小动物。3、绘画的兴趣和信心。这是一个绘画过程,也是一个体验过程,如果我们只要求幼儿画好“它”,而不顾及其内心感受,不抓住此类教育契机,往往事倍功半。

现象三:幼儿正在专心作画,教师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幼儿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另一部分幼儿,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可又有谁在看在听呢?有的烦燥不已,有的意犹未尽......教师在对少部分作品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我认为这种做法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应杜绝,否则,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问题三、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

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象不象、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一次到美术班看幼儿作画,教师拿出两幅画(图1、图2),说了两句评价的话:“瞧,这画的什么,乱七八糟(图1)”,“这幅画画得不错吧?(图2)”的确,一幅看似精美,一幅难以看懂,但再细一体会,又有了新的看法,一幅在构画技巧及色彩运用上略胜一筹,但无大胆创作的迹象,缺乏想象力;另一幅呢,想象丰富,构图大胆,是幼儿自由表现的结果,这幅画展现了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景象:乌云、东倒西歪的树、大块的黑色......此时,我似乎感受到了孩子作这幅画时烦闷的心情,瞪圆的小眼睛......

对于幼儿的作品,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对于优秀的作品,大而化之的评价不能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欲望,对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该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认为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遵循发展规律。

幼儿绘画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再现——创造,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面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评价幼儿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幼儿绘画兴趣从此被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

二是尊重个体差异。

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

三是激励保护的原则。

第5篇: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幼儿绘画 教学活动 策略

绘画是引导幼儿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以及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幼儿通过绘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和想象到的,对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学习绘画会让幼儿懂得热爱生活,并且变得更加有耐心。传统的绘画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以及自主发现能力有所欠缺,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儿成长十分重要。

一、幼儿绘画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并没有依据幼儿特点进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并不好,这些问题主要有几下几点:

(一)观察范画阻碍了幼儿的想象

许多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喜欢给学生看范画,例如要求画鲜花,就会首先将教科书或是其他图片上的鲜花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心中的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脑海中的鲜花就是教师展示的图片上的样子,而阻隔了许多想象。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慢慢缺乏想象力,没有范画的引导甚至自己不知道该画什么。绘画是一门艺术,没有想象力学生将来就很难在绘画上有所成就。

(二)技能指导遏制了创造思维

幼儿的思维与成人是不相同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可能把树叶涂成紫色,把香蕉涂成蓝色。而许多教师喜欢对学生的绘画进行规范性的教导,指导学生如何画线条和图形,如何给图形涂颜色,从而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一种教条模式。这样的绘画课程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技巧训练,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没有任何效果。

(三)简单评价抑制了多元化发展

部分幼儿绘画教师对于幼儿绘画活动课程并不重视,认为只是小孩子涂涂画画,并没有什么重要意义,因此在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地评价“好”,或者“不好”之类的。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评价学生的作品说“画的太像了”,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就会认为“像”是绘画的标准,从而把“画得像”当成自己的目标,从而一味地临摹,而忽略了自己绘画作品中的其他特点。教师不能从全方面对学生的绘画进行详细的点评,使得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到自己绘画中的优点和不足,及缩小了进步的空间,也使得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被阻隔了。

二、幼儿绘画活动的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幼儿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幼儿绘画活动的教学。

(一)丰富绘画素材

教师在进行绘画活动课程的教学中,要尽量丰富绘画素材,书本上的图片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不利于学生对现实场景的表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一些真实的物体做道具,让学生从书本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走出去,感受外面的风景。例如教师要学生进行“春天”为主题的绘画题目时,可以带学生去户外参观,让学生观察春天初生的小草,开放的野花,树上的小鸟,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学生的看到的事物就是不一样的,比起照搬教材上的模板,学生的绘画作品立刻会变得丰富起来。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做些引导,让学生去观察他们平时注意不到的事物,例如树上刚刚萌出的新芽。这样学生不仅会感觉到新奇有趣,同时也会养成观察入微的好习惯。

(二)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

幼儿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的进行绘画创作,无论学生的作品多么不符合我们日常的所见所闻,教师都应该适当的给予肯定,而不能进行打击批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生画月亮的时候引导学生去想象月亮弯弯的像什么,学生就会发挥想象力去联想,从而对于月亮的形象有了更好地认识。在这里不同的学生会回答不同的答案,教师切不可设置标准答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答案进行理解,并且予以肯定,让学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

(三)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幼儿时期学生的绘画作品各有各的特色,并不存在简单的好坏之分,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绘画作品采用简单的评价。教师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中应该尽量的多元化,例如绘画作品与实物相近的,说明这些学生对事物观察比较仔细,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称赞他们的作品逼真,同时鼓励这些学生可以适当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东西。对于一些作品离奇古怪的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问学生为何这样画,从而理解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授学生更多的绘画技巧,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去表达自己的想象。这样多元化的评价学生的作品,对学生做出良好的引导,但是不否定他们的特点,学生才能在创作中更加有信心,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画,作品才会更加具有特色而不是雷同。

三、总结

幼儿时期是想象力比较丰富的时期,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幼儿以后在学习工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应该多鼓励、肯定学生的作品,进行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完成更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谭秀鸾.如何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J]教育界.2012(9).

第6篇: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绘画 想象力 创造力 激发兴趣 体验乐趣

导读:

绘画活动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活动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然而怎样充分利用绘画活动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呢?传统的幼儿绘画是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教学,这种教学不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只要求他们按照教师的画法步骤临摹,这种模仿画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纲要精神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本课我依据《纲要》的指导要点,为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在指导幼儿绘画过程和评价幼儿作品上做了一些尝试。

设计思路:

春天来了,孩子们户外活动时间更长了,自从学习了语言活动《吹泡泡》,我班幼儿就喜欢上了吹泡泡游戏,经常要求老师去户外玩吹泡泡游戏,看到一串串泡泡随风飘扬,就欢呼着去捕捉,但捉到手的泡泡转眼就碎掉了,观察到这些我就想用吹画的方法留住五彩的泡泡。于是,我设计了这节美术活动――泡泡吹画,让幼儿在吹吹、玩玩、画画中体验美术活动的无穷乐趣,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绘画卫生习惯。

2.尝试运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体验不同作画方式的乐趣 。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范例。

各种颜料的洗洁精水;吸管;画纸;垫板。

知识准备:学过儿歌《吹泡泡》,已经会用吸管吹泡泡。

活动过程:

一、玩吹泡泡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1.复习儿歌《吹泡泡》,集体玩语言游戏《吹泡泡》。

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形边念儿歌边玩游戏:“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大泡泡,泡泡升高了,泡泡飞低了,啪!泡泡爆炸了!”

2. 带幼儿玩接泡泡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在外面玩了吹泡泡的游戏,现在老师来吹泡泡,你们试试看用小手能不能把这美丽的泡泡接住?(教师吹泡泡吸引幼儿注意力,幼儿主动接泡泡。)教师:刚才你们接住泡泡了吗?泡泡在哪里呀?(引导幼儿说出泡泡不见了) 教师:这些美丽的泡泡停留的时间太短了,宝宝的小手碰到就破了,不见了,真可惜。宝宝能想个办法把这美丽的泡泡留住吗?

(幼儿讨论,教师肯定幼儿的讨论结果:画下来、拍照…)

二、出示泡泡画范例,引起幼儿作画兴趣

1.教师出示范例和作画材料,和幼儿共同讨论怎样吹出彩色的泡泡画。

(引导幼儿说出是用吸管吹出的泡泡画,请幼儿认识作画材料:三种颜色、洗洁精水、吸管)

2.教师示范作画步骤:拿相应的吸管轻轻的蘸上颜料――拿平吸管,轻轻的吹出泡泡,并在画纸上留下彩色的泡泡。(配上短小的儿歌:小吸管,喝口水,蘸一蘸,舔一舔,吹一吹,接一接,彩色的泡泡出现了。)

3.请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用不同的颜色吹出彩色的泡泡。

(2)帮助幼儿掌握吹泡泡的方法。

(3)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在画纸上吹满泡泡。

(4)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要把染色的泡泡吸入嘴中。

三、请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说一说吹出的泡泡画像什么?

圆圆的泡泡像气球、苹果、蛋糕、车轮等等。

延伸活动:

第7篇: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学;幼儿

一、教师提供多样的绘画材料,提高孩子的创作积极性

由于幼儿年龄特征的局限,幼儿不能把注意力长时间放到一件事情上,因此,为了吸引注意力长时间停留在绘画活动中,要在活动中发现美,激发美感,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幼儿的思维活跃,想象大胆、随意,经常是边做、边想、边说,带有形象性的特点,比较注重过程的表达。

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是感兴趣的,对客观世界充满了好奇,所以,丰富的绘画材料,打破了原来白纸、油画棒、彩色笔的局限,分别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全方位地引发了幼儿好动的本能,提高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他们把丰富有趣的可操作性材料当作玩具来使用。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在解决问题时,思维创造性得到了发展。他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质,搜寻和发现周围生活中各种可用物品,选择不同的方法使用它们,而不是一味的使用白纸和画笔来进行美术活动。

二、教师使用多种导入方法,引发孩子创作的兴趣

兴趣是激起活动动机的手段,兴趣较强的,幼儿坚持会高出于兴趣性较弱的活动,也会较认真的对待活动,集中高度注意力,从而创作出质量较好的作品。为引发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与绘画情感,可进行以下几种活动导入方式:

(一)游戏法: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始终是不变的。以游戏来导入最适合于小班幼儿,孩子们都会玩游戏,它能很快的调动孩子的兴趣,使孩子进入老师带给他的世界中,并快乐着。

(二)谜语法:用谜语来导入显得更直接了然,因为谜语的谜面就是画画的口诀,把谜面给形象的画到画纸上,就等于掌握了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孩子在有趣的谜语中开始体验绘画的乐趣。这种导入法适合中大班幼儿,孩子必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着对事物内在外在的了解,依靠记忆重现才能绘画出符合谜语形象的物体。

(三)情境法:先给孩子一个故事情景,为幼儿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获得快乐,并用绘画的形式把美好的事物表现出来。这一导入法是比较抽象的,需要用到幼儿的想象力,适合于大班幼儿。

(四)观察法:绘画它是一种视觉艺术,有的幼儿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也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是到了下笔画的时候就无从下手了,脑子一片空白,显得十分迷茫。可见这些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观察的不够仔细深入。绘画首先要清楚仔细的观察事物的表象,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处在什么位置等,在头脑中有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才能把真实的世界搬到绘画纸上,创作出真正的作品。

(五)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幼儿可以利用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官来熟悉绘画的内容,显的更加的形象具体,幼儿比较容易接受,使得幼儿对事物的记忆在电视屏幕上再现,从而加深了孩子对它的印象,以及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三、教师以丰富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使孩子乐于绘画

人类信息的传递可以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而在活动中孩子们主要以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来接收信息。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每个孩子的眼睛都看着你的一举一动,耳朵都听着你的一词一句。幼儿有时候并不能理解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也不可能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牢牢的记在脑子里,但是老师加以动作的辅助,孩子看得懂老师的表情变化,可以进一步的帮助孩子理解它的真正意思,加深对它的印象,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有趣的语言和肢体动作

在创意美术绘画活动中,主要是以谈话、提问、回答、讨论、总结的方式师幼互动着,作为引导者,老师说怎样的话,提怎样的问,都影响着孩子的思维。生动有趣的语言更容易让孩子产生轻松、愉快的心理情绪,使他们能放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乐于参与到活动中去。

(二)欣赏鼓励的语言和动作

绘画光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够的,还应该大胆下笔,对自己有信心,自信是一切成功的首要条件。老师不要吝啬给予表扬,而是要多多给孩子鼓励赞美。对孩子充分的关注,正面的评价,积极的意见,让他们知道我很能干,画的很棒,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样自信心得到了升华,孩子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对绘画不太好的幼儿老师也不要严厉的批评或者对他绘画的内容进行过多的指点,越是严厉批评孩子,他对绘画的兴趣就越低迷,自信也会坍塌,从而不敢画画讨厌画画。

四、教师给予积极地评价,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完成作品后,老师应对作品给予一定的评价。老师的评价是对本次作品的总结也是对下次绘画的要求。成人与孩子的认知、眼光、要求及审美观是有差距的,作为幼儿教师,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以尊重理解为基础去看作品再进行评析讲解,教师给予的评价应该以积极鼓励与提出建议相结合。

(一)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应该是肯定鼓励为主

无论作品画面如何,只是幼儿能够讲述清楚所要表达的,都可以是好的作品,都能体现出孩子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但也并非是一味的鼓励,这样容易使孩子自鸣得意,原地停滞。在鼓励的基础上应提出相应的指导要求,以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与技巧。

(二)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应有一定的指向性

第8篇: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 幼儿;美术活动;教育

现如今,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形式多样,材料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新颖,在注重幼儿美术活动价值取向的同时,也要明确美术活动的目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教师要明白,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如何能够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激发绘画与创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美术教育也并不是独立的教育,在进行美术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与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相融合、并在日常活动中渗透和体现,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作的愿望

美术是视觉上的艺术,想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关键是为幼儿营造一个具有视觉美感的创作环境,让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愉快的活动过程中自主探究,乐于学习。在幼儿园中,幼儿大部分美术活动是在教室进行的,因此创作环境主要就是指教室中的环境。要让教室的环境适宜孩子进行绘画创作,关键是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同时也要让环境具有审美价值,有目的、有选择、合理地布置活动室,根据主题内容,联系日常教学,营造出一种愉快、活泼的环境氛围,对孩子产生迁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点滴中感受艺术的美,让孩子融入到情境中,自主探索。平时也可以利用恰当的时机,引导幼儿积极体验感受环境,丰富幼儿的情感教育,开阔眼界。

二、丰富活动形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在为幼儿设计艺术活动时,要考虑到活动应是能让幼儿主动参与的,不能有任何强迫性。《纲要》中也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让幼儿愿意自由表现自己的想法,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是关键。幼儿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能够集中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体验自然比较深刻,再加上教师的引导,把握细,结合了自己的想象,有利于幼儿的创作。教师也要给幼儿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描述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单一的绘画形式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甚至对某种绘画工具产生依赖性。因此教师要注意组织各种不同的美术绘画形式,或是游戏式的教学情境,丰富幼儿的体验,比如在户外作画、沙画、盘子上作画、水墨画等,为幼儿提供不同的作画材料,比如:颜料、蜡笔、墨水、水彩笔等,或是不同的绘画工具:蔬菜印章、棉签、碎布、手印,还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作画,放松自由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开展丰富的想象力,表现自己的个性。而新颖、有趣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

三、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创作

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时,教师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倡作品与形式的个性化。幼儿的美术作品中反映出孩子的情感和体验,和他们眼中观察到的世界。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长处,及时对孩子给予鼓励,让幼儿在获得绘画经验时也能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幼儿美术的重点是对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启迪,而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特点,给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用自己认为有美感的形式,创造性的表达、表现对事物的观察和感悟,注重幼儿审美与创造力的发展,比如:在画房子时,对幼儿说:小兔子要建造新房子啦,你们愿意帮助她建一栋大房子吗?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创作,对有特点、有想法、有创意的作品不吝表扬,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这样也可以消除迟迟不敢下笔的幼儿放心大胆地去画,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想象画在纸上。

四、重视幼儿作品的评价

孩子的点滴进步需要老师去发现、鼓励。美术活动也不例外。美术活动并不能够以幼儿作品绘画结束而结束,在每一次绘画活动后,教师的评价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对待幼儿作品的态度往往能够直接影响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更要求教师能用客观、宽容、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孩子的作品。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看是否具有创造性,富有童趣,能否体现孩子的想法和情感,另一方面,则看作是否具有艺术性,颜色、构图、线条、图案等都可以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条件。评价的形式也是灵活多变的,可以由教师直接进行评价,幼儿之间相互评价,幼儿自我评价,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无论是哪种评价,都要求教师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从不同角度引导幼儿去观察分析,为他人或自己指出优缺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同时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的过程,也是提高幼儿情操的手段。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的时候,不要把成人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让幼儿变为成人意愿的奴隶。要知道,孩子的与众不同的想法才是最宝贵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和策略,对幼儿的美术创作进行合理的指导与评价,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在美术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美术教育成为一种真正塑造人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9篇: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要循循善诱、正确引导,就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热情,就可促使他们画出最美的图画。平时,我们可以将美术活动区作为幼儿学习绘画的平台,幼儿随时都能去那里观察美、欣赏美。沉浸在这种氛围里,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就会逐渐浓厚,从而产生绘画的冲动,进而享受到绘画的乐趣。

1.拓宽视野

生活经验是幼儿绘画的源泉。他们只有见多才能识广,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多与环境交往,注重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平时我们可以经常带幼儿跨出园门走进大自然。如:春天,可以让他们看看山山水水、感受鸟语花香;夏天,可以让他们欣赏雨后的七色彩虹;秋天,可以带他们果园观察硕果累累的果树;冬天,可以带他们观赏雪后那银装素裹的世界,等等。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提供孩子多听、多问、多观察、多比较的机会,拓宽幼儿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绘画素材。

2.变换角度

我们要善于激发孩子感知事物的兴趣,唤起他们绘画的欲望。平时,我们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欣赏精美的玩具、工艺品、生日贺卡、邮票和艺术风景照片,可以在墙面上画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人物形象,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动画片里的奇思妙想,促使他们产生绘画的冲动。比如让幼儿画狼和羊,虽然都听说过这两种动物,但它们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太遥远,他们不知所措。我就稍微加以改变,让幼儿画“灰太狼”和“喜羊羊”,这时,孩子绘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因为同样是狼和羊,但是幼儿更了解“灰太狼”和“喜羊羊”,更贴近孩子的生活。

二、自由想象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还要善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在绘画活动中的主动性。如:在画《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时,我先带幼儿到公园里找一找春天,指导他们观察、欣赏那里的美丽景色。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画出自己眼里的春天、心中的春天。我还启发引导幼儿做剪贴画,让他们在树叶上大胆地想象、创作,添画成月亮、太阳、小山,等等,结果真可谓是形式多样,画面丰富多彩,幼儿画出的春天更是五彩缤纷、春意浓浓。自由想象,不但培养了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而且让他们的创作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幼儿最大的乐趣在于幻想,每一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个充满幻想的神奇世界。我们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幼儿张扬个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思维和喜欢幻想的特点,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更新更奇特的画面。在教学时,可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用自己喜爱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使他们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画其所爱,画其所想。如:在画《未来的幼儿园》时,我引导幼儿想象未来的活动区是什么样子,未来的种植角可能有哪些有趣可爱的植物,等等,拓宽幼儿创作的空间。活动结束,我发现幼儿的绘画大胆新奇,他们把未来的幼儿园打扮得色彩斑斓,充满了神奇色彩。

三、积极评价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鼓励,对于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当然要以表扬为主,特别是那些别出心裁的作品更应该多加鼓励或可以用建议的口气对他们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更能让他们乐意承认和接受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别。

1.自主性评价

让幼儿自己参与评价,用自己的审美观评价和欣赏作品,可以更好地展示和发展孩子的才能。我们也能克服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我们要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同伴互评,自我欣赏。

2.赏识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