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趣的生物知识及解释范文

有趣的生物知识及解释精选(九篇)

有趣的生物知识及解释

第1篇:有趣的生物知识及解释范文

一、重视第一章知识内容的教学

第一章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材的绪论,其地位特殊,肩负着为教材培养目的定位,构建教材框架和栏目,体现教学特色等任务,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一章内容丰富的特点,体现自己的风采,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向学生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重大作用,下定决心要学好物理。通过第一章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在自然界中,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不同的物理现象,知道什么是物理学,以及学习物理学的方法;学习物理学家的高尚情操,使学生能坚定信心学好物理,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这节课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自然界中神奇的物理现象。这一切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意识到物理这门学科并不神秘,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界中这些神奇的现象都与物理学知识相关,学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到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时,当堂演示课本图1―8和1―9所示的现象给学生设下悬念,并且还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物理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拉链,居然在我们的物理课本中也有,这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知道物理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近在咫尺。在讲述这一节内容时,我让学生课堂上找拉链,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衣服上有拉链,书包上有拉链,文具包上有拉链,然后我又让学生探究拉链是如何闭合或开启的,学生经过一番交流与讨论后发现不同的拉链的链齿总是一边凹一边凸,拉链闭合是凹凸交相错合。接着我给学生介绍了拉链的由来,这时学生聚精会神的听着我的讲解,小小的拉链也有这么大的学问!接下来的圆珠笔教学更是让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物理的距离,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

二、利用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我经常设计一些较简单又能引人入胜的小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磁一节知识的教学中我就设计了一个隔掌吸钉的小实验,磁铁能够吸引铁钉这是大多数同学都知道的事实,但磁铁能隔掌吸钉,而隔一片小小的铁片就不能吸引铁钉等这些现象可能是学生从来没有做过或看过的,学生带着这些迷惑与好奇就很容易从内心想得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就非常认真。在学气压这一节内容时,我做了覆杯实验,先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纸片能托住水吗?”今天我就用一张薄纸片托住一杯水,接下来我就用一张纸片盖在一杯装满水的杯子上,用手托住纸片,然后将杯子倒置过来,松手后水不下落也不溢出。与此实验相对比,我取了另一只杯底有一小孔的杯子,先用一橡皮塞堵住小孔,做了与上述实验一样的实验,就在纸片托住水后,我拔去杯底的橡皮塞,结果满满的一杯水连同纸片一起落下。学生对这两个对比小实验很感兴趣,不禁惊叹:“这么奇特啊!”这一下就调动学生急于去寻找这一现象的答案,从而使大气压这一节课的教学能顺利的完成。

三、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丰富的想象,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如果一个学生毫无观察能力,他是不可能学好物理的,更谈不上对物理感兴趣了。现代教育,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而就更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又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有目的的观察,明确观察的任务,保持积极的观察态度。

一开始指导八年级学生观察时总是事先让他们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无论是观察生活中相关的物理现象,还是观察课本中的一些图例或者是教师的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实验等,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任务后就会避免观察过程中的盲目性,否则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抓不住要领,观察效果就差,进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初中物理课本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现象几乎都是先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与物理学相关的的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这也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培养学生积极的观察态度,在观察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接受不同的感觉刺激,这样才能掌握相应的知识,才能有所发现。细心的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肯动脑的阿基米德在澡堂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等等。对于学生在观察中的发现要给予肯定,不能置之不理,能解释清楚的尽可能解释,暂时不能解释的或者自己本身就不能解释的不能胡编乱说,否则会给学生产生错误的向导,影响他们学习。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使知也。”

第2篇:有趣的生物知识及解释范文

化学第一课,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学什么?”“学化学重要吗?”“学化学有趣、有用吗?”但不能把“学”丢了,只讲“化学是什么?”“化学有趣?”化学重要!”。如果没有注意围绕“学化学”的话题展开教学活动,没有帮助学生解开“化学重要,为什么我一定要学?”的问题,学生学习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没有动力,容易厌学。

化学第一课要选择运用生动有趣的情景素材和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能只考虑新奇、刺激、吸引眼球。要考虑选用的素材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是否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的化学实验,要能帮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化学实验对学习物质性质与变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果选择运用的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素材和实验,学生不明白它们与化学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学生在觉得刺激、新奇之余,能有什么更多的收获?有些学生还可能因此误解学化学就是为新奇、刺激、玩游戏、魔术。如果在后续的学习中觉得并非如此,兴趣就会难以维持和发展。

那么,初中化学入门第一课怎么讲?就引入而言,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也在不断丰富,大家看到城市郊外两条平行的公路,是怎么修好的?你们会用数学的“平行线知识”去解释;大雾弥漫的早晨,人从外面走进屋里,头发上会有很多小水珠,你们会用物理知识“水的液化”去解释。今天,我们来看这几个小魔术:(1)烧不坏的手帕;(2)空瓶生烟;(3)清水变奶;(4)水中花园(即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烧杯中,半烧杯左右,用滴管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再加几滴氯化铁溶液)。或者自己根据实际再设计其他的小魔术,教师不对魔术原理作解释,因为学生才刚刚学,解释也听不懂,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这些魔术有趣吗?又该用什么新的学科知识来解释呢?学生也许会说——化学!老师则说:“对,就是用化学知识可以解释!那什么是化学呢?则进入新学科学习并完成后续内容……”这里不再啰嗦,相信大家都知道怎么讲了!

第3篇:有趣的生物知识及解释范文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难学、难教,尤其人门更难,物理抽象、概括的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比较困难,学习过程中分化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掉队,达不到应有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造成了“精神创伤”,形成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甘当“差生”、造成”英才”升学深造,“庸才”推向社会的现象,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这是当前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从九0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以来,试图从解除学生心理负担人手,面向全体学生,关心体贴、培养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经过反复实践与探索得出一条经验,要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即爱学、乐学。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具体表现为:学习情绪高,学习意志顽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从生理角度来讲,兴趣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习尤如一辆汽车,兴趣则是汽车上的发动机,没有发动机,汽车则开不动,发动机马力大,汽车跑得快,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呢?最好的办法是:首先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有价值——即有用。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都致力于体现物理知识“有用”两字含义。如我在进行“密度测量”教学时,提前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应用。目的是使学生先了解密度的应用不仅可以计算质量,而且还可以计算体积,还能鉴别物质。这时有学生提出来:可以鉴别金银手饰吗?我肯定的给予了回答,能!这节课就是要让同学们失学习“密度测量”,从而掌握鉴别物质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激发了,听课情绪更高了,求知欲望更强了,出乎预料地掌握好密度测量的方法,我同意他们在完成课党实验要求的同时,允许进行自带物品的密度测量和鉴别。并在方法上予以指导,这时我感觉到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由感兴趣发展成为一种乐趣。因此,我在物理教学中总是充分利用每节课恰当地把物理知识和祖国的“四化”建设及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学生自身的进一步学习发展和科研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从简单的生活常识煮饭、烧水到自然现象中的雾。露、霜的形成。从简单的肩挑人扛到现代化的家庭电器化,工、农业生产的机械自动化。从简单的步行、游泳到飞机、轮船的制造,从火药发明到原子弹,人造卫星的上天。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这就能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把他们学习物理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劲头鼓得足足的。

其次,学习物理有趣由于物理知识抽象,而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大,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在实际教学中形式要新,即溶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寓教于乐,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蕴含着极大的扭力,每章每节都有新的知识、概念、规律。特别是概念、原理、定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都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如何利用其求知欲望、好奇心而又有系统,有目的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我在进行“热传递、传导”一节教学时,为了增加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我在原演示实验的玻璃试管中装水加放了一条小金鱼,在实验前设问:若将装有金鱼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金鱼会怎样呢?学生纷纷不加思索地举手回答:“鱼肯定会死”,结果究竟如何语词学们注意观察实验。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聚精会神地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如图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上部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上部的水已沸腾了。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小金鱼怎样了?这时学生惊奇地回答,小金鱼仍自由自在地游动。难道这金鱼有神奇的耐热能力吗?不是,你想知道基中之奥妙吗?于是,我找了几位同学用手摸摸试管底部,再让他们说出感觉。原来试管上部的水虽沸腾了,但试管底部的水仍是凉的,这就是金鱼不死的原因。从而导也了热的良导体及不良导体的概念及分类,也为下节对流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象这种采取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代替简单枯燥的概念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学物理有趣。

再次,学习物理“好玩”,我还根据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有“爱玩”“爱摆弄”等特点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这些特点我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我采取了将传统看法中的玩物丧志。影响学习,转变为“玩物益智”利于学习。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校的条件将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多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也常将课本中的一般实验改成生动有趣实验。如我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将课本中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的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性,倒置过来水不流出来的纸片改成用针扎许多小洞,重做上述实验水也不流出来,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他们做得那么认真,观察得那么细仔,听老师解释原因是那么如神。

第4篇:有趣的生物知识及解释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57-01

生物课程是高中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课程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还能指导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合理安排和解释许多自然现象,避免走入误区。同时兴趣是个人积极参与和深入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使参与者乐在其中,并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只有充分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学好生物。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充分运用教学技能

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当认真备课,为生物课程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首先在讲授新内容的导课阶段注重学生的内心需要和特征,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到新内容的有趣性和价值性,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快速进入新知识学习的状态,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在导入中要结合上节课程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做到温故而知新,起到又复习了已学的内容,又为要学的内容做个铺垫。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点中,先导入上节传授的“新陈代谢和酶”的内容后,再导入光合作用的概念,既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点,引入新知识点,又将前后相关联的知识衔接起来,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 合理设置悬念

悬念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生物课程的学习中还能增强学习的欲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运用好悬念,让学生期待下一次生物课堂,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完“的形成过程”课程后后,可以为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在雄性动物体内数量巨大,而为什么雌性动物体内的卵细胞数量却很少?两者的形态又有什么差异呢?等等问题有效的提出,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期待,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程的欲望。

3 通过动手实验来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教学,由于具有实验有效、直观性,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生物的大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新奇的,很多内容和现象是学生日常见到但无法解释的问题,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正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兴趣,获得知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用于提倡通过做实验来传达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4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4.1巧用比喻化疑难

在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比喻不仅能将教学内容简单化、生活化,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还能有效贴近生活,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细胞膜的结构知识点时,可以形象的比喻为花生糕,将蛋白质分子比喻成花生米,磷脂分子比喻成爆米花,花生米有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三种状态。

4.2利用生活常识提高维持学生的注意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主意贴近生活,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生物知识点进行有机的结合,解释生活中学生认为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问题,能够有效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无氧呼吸课程时,可以结合生活中长跑、制酒等实际经验,把问题抛给学生,有效激起学生的思维和投入程度,例如长跑为什么感到肌肉酸胀?在学生进入思考的角色后,对知识点有较高的兴趣的时候,再给出答案,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肌肉酸胀。这样以来,就能较好的提高学习效果。

5 改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踊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利用自身的情感来带动学生。制造得情感充沛、趣味盎然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从教材中挖掘,将这些精妙的地方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给同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讲解一下克隆绵羊多莉的故事,运用到讲解无性繁殖的知识,通过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充沛的感通投入表现出对课堂教学充满兴趣,对教材知识充满兴趣,将充沛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一种锲而不舍的学习欲望。

6 采用多种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是一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活动,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有趣的图片、直观的动画,都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课堂组织更应当注意形式及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可以有效结合现代新型的教学设备和手段,结合多媒体技术、实物投影仪、电教平台等为教学资源,将生物课程栩栩如生的摆在学生面前,使原先传统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无形变有形、“静”变“动”,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大大提高课堂信息传输的效率。

第5篇:有趣的生物知识及解释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 物理课堂 课堂教学

    一、从生理角度来讲,兴趣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习犹如一辆汽车,兴趣则是汽车上的发动机,没有发动机,汽车则开不动,只有发动机马力大,汽车才能跑得快。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首先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有价值,即有用。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都致力于体现物理知识“有用”。如我在进行“密度测量”教学时,提前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应用。目的是使学生先了解密度的应用不仅可以计算质量,而且还可以计算体积,还能鉴别物质。这时有学生提出:可以鉴别金银首饰吗?我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能!这节课就是要让同学们学习“密度测量”,从而掌握鉴别物质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了,听课情绪高涨了,求知欲更强了,出乎预料地掌握好密度测量的方法,我同意他们在完成课堂实验要求的同时,允许进行自带物品的密度测量和鉴别,并在方法上予以指导,这时我感觉到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由感兴趣发展成为一种乐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总是充分利用每节课恰当地把物理知识和祖国的“四化”建设及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学生自身的进一步学习发展和科研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从简单的生活常识煮饭、烧水到自然现象中的雾、露、霜的形成;从简单的肩挑人扛到现代化的家庭电器化、工农业生产的机械自动化;从简单的步行、游泳到飞机、轮船的制造;从火药发明到原子弹、人造卫星的上天,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这就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把他们学习物理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劲头鼓得足足的。

    二、学习物理有趣

由于物理知识抽象,而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因此,大多数学生感到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大。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在实际教学中形式要新,即融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寓教于乐,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所蕴含的极大的吸引力,每章节都有新的知识、概念、规律,特别是概念、原理、定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都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如何利用其求知欲望、好奇心而又有系统、有目的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我在进行“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教学时,为了增加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我在原演示实验的玻璃试管中装水加放了一条小金鱼,在实验前设问:若将装有金鱼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金鱼会怎样呢?学生们不假思索纷纷地说:“鱼肯定会死”,结果究竟如何,让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聚精会神地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上部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上部的水沸腾了。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小金鱼怎样了?这时学生惊奇地看到,小金鱼仍自由自在地游。难道这金鱼有神奇的耐热能力吗?不是,你想知道其中之奥妙吗?于是,我找了几位同学用手摸摸试管底部,再让他们说出感觉。原来试管上部的水虽沸腾了,但试管底部的水仍是凉的,这就是金鱼不死的原因。像这种采取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代替简单枯燥的概念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学物理有趣。

     三、学习物理“好玩” 我根据中学生有“爱玩”、“爱摆弄”等特点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这些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我采取了将传统看法中的玩物丧志,转变为“玩物益智”,利于学习。

    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校的条件将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多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也常将课本中的一般实验改成生动有趣的实验。如我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将课本中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的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住,倒置过来水流不出来,把纸片用针扎许多小洞,重做上述实验水也流不出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他们做得很认真,观察得很仔细,听老师解释其原因也很入神。

    其次是利用生活中的现有条件,开辟第二课堂,将课本上的一些小实验及课外有趣的实验搬进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做,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如纸锅烧水、瓶吞鸡蛋、气球提杯、水火箭、细线割冰、能浮在水面的硬币等,有些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的现象尽量让学生练习解释,有些不能解释则着重观察现象,为今后学习留下深刻印象。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学习物理的求知欲也更强了,真正达到了玩物益智的目的,特别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也喜欢学物理了。这时我又引导他们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提倡尖子生写小论文,并给予评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物理好玩。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学生智力发展源泉不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之外,而是在外部环境和学生自身的内部环境相互矛盾之中,只有当外部条件和个体发生矛盾时,才产生反馈。所以,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运用物理知识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学习既有用、有趣,又好玩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6篇:有趣的生物知识及解释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许多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曾多次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推动经济的振兴、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和环境。实验是物理的灵魂,是物理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物理实验是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类比、归纳等手段,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把一些传统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基本是教师的独角戏,一切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是被动接受的容器,演示实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去有句话“知识就是力量”广为流传,但处于被动状态的学生学习,学到的是知识的结论,往往忽略了知识产生的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物理教材不仅仅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谜底,而是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的安排,也不要局限于现成的结论,而应进行一些创新设计,有意识地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师生共同参与,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困惑、怀疑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形成探索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大气压强变化的知识比较抽象,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需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大气压强的变化,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直至沸腾,然后移去酒精灯,水不再吸热,不能沸腾,水的温度下降,不到100摄氏度,这时让学生用大号注射器插入烧瓶的橡皮塞往外抽气,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时再把烧瓶倒过来,用冷水浇烧瓶底部,水又重新沸腾,学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亲自动手实验、观察、思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搞好物理小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物理实验教学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初中物理课本中的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习题中的小实验则有利于对知识的验证。其特点和作用不一而足,但都切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易于取材,简单易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又紧密结合教材,通过动手、动脑,领悟到物理学习方法的精髓,促进智能结合,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另外,课外小实验,还能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创新技能得到进一步锻炼,提高创造的欲望。

三、引进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知识和技能是创新的土壤,但也不可低估情感对创新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变为志趣,志趣可以转为理想,理想可以成为创新的动力,创新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起来就有了动力和激情。

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新颖、奇特的东西非常敏感,有趣的物理现象、有趣的物理实验,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致,有效地刺激他们的思维活动。因此,在物理实验设计和演示中,要尽可能体现“新”“奇”“特”的特点,如纸锅烧水、烧不死的鱼等等,有趣的现象能把学生带入奇妙无比的物理世界。在学习了相关的物理知识后,笔者设计了一组与鸡蛋有关的实验。(1)液体蒸发吸热。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虽较烫,但可忍受,蛋壳水膜干后更烫,让学生实验并解释。(2)热胀冷缩。刚煮熟的鸡蛋捞起浸入冷水中,冷却后捞起再剥落蛋壳,蛋白蛋壳相互脱离,很容易剥落,实验并解释。(3)验证大气压的存在。用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垫上一层沙子,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中,把一只去壳鸡蛋,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鸡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中,学生“目瞪口呆”,然后让学生实验并解释。(4)浮沉现象。去壳蛋放入玻璃杯中,沉入杯底,加入食盐,则缓缓上浮,让学生实验并解释。(5)惯性现象。外形相似的生熟鸡蛋各一个,在水平的桌面用相同的力旋转,看旋转的速度是否一样。哪个快、哪个慢,然后解释为什么。这样,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来验证多个物理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翻开物理学发展史,可以看到,任何一条物理规律的建立,科学学说的出现,都有一段艰辛而漫长的探索过程,规律的确立与形成,离不开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推理方式。探索性的实验,有利于展示前人的思路,揭示蕴含的思想,将负载着的优秀的思维方式剖析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例如,法拉第日夜辛勤工作,经过无数次实验、呕心沥血,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为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为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铺平道路。如何在实验中展示这一伟大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呢?教师首先介绍,法拉第的思想中,确信物理学所涉及的自然界的各种力是互相紧密地联系着的,他分析了电流的磁效应后认为,既然电可以产生磁,反过来磁也应该能产生电。基于这一思想,实验中先引导学生猜想:(1)电和磁有什么关系?(2)实验:发现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3)猜想:利用磁场可否获得电流?(4)再实验: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规律。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手中器材,探索获得感应电流的操作方式。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唤起学生希望的火花和自信,感受到学习的无限乐趣,对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终生学习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紧扣教材,做好实验,同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使之成为具有创造性的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劂轩.初中探究型课程案例100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娄进.开发巧妙的物理实验资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7篇:有趣的生物知识及解释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1,2]。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医科大学学生认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科大学中最难的一门课程,比较难学。经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和问卷调查,觉得学生之所以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习的兴趣不高及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薄弱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化学与生物学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医科大学学生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一般都较弱,特别是有些专业招生是文理兼收的,如护理专业,卫管专业等。他们的理科基础就更薄弱。而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谢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反应。这些化合物和反应的名称是学生很少见到过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记住并理解这些化合物及化学反应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在遗传信息传递的内容中,不仅涉及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和复杂的反应,也会涉及生物学的内容,比如病毒、线虫、细菌等等,而学生对这些物种都不太熟悉。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领域,比如:表观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尤其是生物信息学更需要一些计算机、数学和统计学等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格外的困难。此外还有复杂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都让学生感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习十分困难。

二、学生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部分临床专业的学生认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课只是基础课。他们将来毕业主要是做医生和护士,而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并且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不大,不象专业课那么重要,片面的认为只要专业课好就行,把基础课放在一个不重要的位置,因此,对生化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三、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临床脱节

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课时减少,尤其是实验课时的减少较为明显,这些都使得教师没有时间进行基础知识与临床疾病关系的讨论。结果使学生觉得生化和分子是化学课程或者是生物学科的课程,与医学科学关系不大。长此以往丧失了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兴趣。

然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并且在教学中结合临床医学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和动力。如何做好临床和该学科的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回顾历史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医学发展史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对医学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历年来的诺贝尔获奖情况中可以知道,许多重大的医学发现都是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比如: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维生素B1、维生素K等的发现、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阐述、染色体理论的建立、胰岛素的发现、糖代谢的研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蛋白质测序技术、DNA测序技术、PCR技术、基因定点突变技术、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RNA干扰现象的发现等等都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3]。这些重大发现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使医学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一页――分子医学时代。通过这些重大事件的讲解,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并且激起学生利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探讨生命现象的兴趣。

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疾病的发病机制

几乎所有的疾病发病都能追寻到其发病的分子机制,而这一点正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在授课是结合这一点,利用学科知识来解释一些常见病的发病机制,从而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培养其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觉得最难学习的代谢来说,可以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所学的代谢知识来解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糖尿病是胰岛素缺乏引起的血糖升高,进而导致代谢紊乱,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那么为什么胰岛素缺乏会出现这些情况呢?我们可以从刚刚学过的胰岛素对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调节及三大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来解释其发病。胰岛素缺乏时,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供能,只能利用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供能。这样就导致血糖水平升高,高血糖导致饥渴感渗透性利尿,因而多饮、多食和多尿;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消瘦[4]。尽管学生没有学习过糖尿病的知识,但通过简单临床背景知识的介绍,然后运用所学习的物质代谢知识,很容易使学生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这既加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不仅能够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也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体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介绍,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本学科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及培养其应用本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比如常见的乙型肝炎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本学科最常用的技术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来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DNA含量,而血清谷丙转氨酶可以判断患者肝脏是否收到损害。因为谷丙转氨酶在干肝脏细胞中的含量最高,当肝脏细胞受损伤时,该酶就释放入学,从而导致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3]。这样学生就能够认识到PCR技术及一些基本知识在医学诊断中是非常有用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还用于理解疾病的治疗措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建立了许多新的治疗手段,基因治疗就是最好的例证。基因治疗包括很多种,涉及许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包括:基因矫正、基因置入、基因敲除、反义DNA及RNA干扰等许多新技术。

四、通过病例讨论增加和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兴趣

在实验教学或理论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我们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形式,利用一个阶段学习的知识来认识一种或一类疾病,这样既能够加强学生对学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能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在学期结束曾经讨论癌症这一疾病。从癌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到治疗都涉及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目前关于肿瘤发病机制的学说,主要是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理论,即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或者抑癌基因低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病的基本原因。这样我们就能够熟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内容并能够用于实践。再如肿瘤的化学治疗,许多抗肿瘤药物,比如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都是碱基或核苷酸等的类似物。那么这些类似物为什么能够治疗肿瘤或者说杀死肿瘤细胞呢?这些药物结构上与碱基或核苷酸类似可以通过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来抑制核苷酸的合成或干扰DNA和RNA的功能[3]。这样学生就能够了解酶竞争性抑制、核苷酸的合成、DNA的复制和RNA转录以及细胞的生长繁殖等知识很好地运用在疾病的治疗中。所有这些涉及了很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这样我们能够运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来认知肿瘤的发病机理及诊断治疗等等。

五、临床医学贯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始终

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到蛋白质与核酸、从物质代谢到遗传信息传递、从分子生物学技术到细胞信号转导都与临床医学有关。比如从乙醇能够是蛋白质变性,认识到临床使75%乙醇消毒的原理;从核酸的代谢,我们认识到核酸没有营养价值;从胆固醇代谢,我们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从基因突变认识到遗传性疾病。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目标是学习医学科学,始终把临床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系起来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临床医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在多年的教学中,学生一直反应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较为难懂、并且枯燥无味的一门科。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及不断实践、总结、提高,我们认识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通过与临床医学的形式多样的结合,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并且培养了学生对本学科的极大兴趣。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我国的医学教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双双,娄桂予,高敏等。临床医学本科生物化学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335-336.

[2]郭小芳,田智,周锋等.医学高校生物化学教学的探索.医学教育探索[J].2010;9(9):1199-1200.

[3]查锡良主编.生物化学[M].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4]高谷,马建华.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J].2010;30(2):126-128.

第8篇:有趣的生物知识及解释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77-01

生活中处处皆是物理知识,从简单的生活常识煮饭、烧水到自然现象中的雾、露、霜的形成;从简单的肩挑人扛到现代化的家庭电器化、工农业生产的机械自动化;从简单的步行、游泳到飞机、轮船的制造;从火药发明到原子弹、人造卫星的上天,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我根据学校的条件将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多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使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从生理角度来讲,兴趣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

学习犹如一辆汽车,兴趣则是汽车上的发动机,没有发动机,汽车则开不动,只有发动机马力大,汽车才能跑得快。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首先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有价值,即有用。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都致力于体现物理知识“有用”。如我在进行“密度测量”教学时,提前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应用。目的是使学生先了解密度的应用不仅可以计算质量,而且还可以计算体积,还能鉴别物质。这时有学生提出:可以鉴别金银首饰吗?我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能!这节课就是要让同学们学习“密度测量”,从而掌握鉴别物质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了,听课情绪高涨了,求知欲更强了,出乎预料地掌握好密度测量的方法,我同意他们在完成课堂实验要求的同时,允许进行自带物品的密度测量和鉴别,并在方法上予以指导,这时我感觉到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由感兴趣发展成为一种乐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总是充分利用每节课恰当地把物理知识和祖国的建设及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学生自身的进一步学习发展和科研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把他们学习物理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劲头鼓得足足的。

二、学习物理有趣

由于物理知识抽象,而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因此,大多数学生感到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大。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在实际教学中形式要新,即融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寓教于乐,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所蕴含的极大的吸引力,每章节都有新的知识、概念、规律,特别是概念、原理、定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都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如何利用其求知欲望、好奇心而又有系统、有目的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我在进行“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教学时,为了增加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我在原演示实验的玻璃试管中装水加放了一条小金鱼,在实验前设问:若将装有金鱼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金鱼会怎样呢?学生们不假思索纷纷地说:“鱼肯定会死”,结果究竟如何,让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聚精会神地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上部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上部的水沸腾了。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小金鱼怎样了?这时学生惊奇地看到,小金鱼仍自由自在地游。难道这金鱼有神奇的耐热能力吗?不是,你想知道其中之奥妙吗?于是,我找了几位同学用手摸摸试管底部,再让他们说出感觉。原来试管上部的水虽沸腾了,但试管底部的水仍是凉的,这就是金鱼不死的原因。像这种采取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代替简单枯燥的概念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学物理有趣。

三、学习物理“好玩”

我根据中学生有“爱玩”、“爱摆弄”等特点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这些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我采取了将传统看法中的丧志,转变为“益智”,利于学习。

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校的条件将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多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也常将课本中的一般实验改成生动有趣的实验。如我在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将课本中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的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住,倒置过来水流不出来,把纸片用针扎许多小洞,重做上述实验水也流不出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他们做得很认真,观察得很仔细,听老师解释其原因也很入神。

第9篇:有趣的生物知识及解释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中图分类号] R1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155-04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讲述正常人体的生物化学以及疾病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相关问题,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如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要从分子水平上才能解释,同时,生物化学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诊断疾病、监测病情、判断药物疗效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因此,对于医学生而言,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掌握与否不仅关系到其它医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效果,而且与医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密切相关,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但由于该课程中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化学结构、繁琐的代谢过程、与临床医学知识的脱节,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理解,使之成为医学基础教学的难点课程之一,教学效果不佳,“生化=神话”已经在历届学生中广为流传。关于如何提高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多年来教学经验,进行了以下几点教学探索与反思。

1教学内容的取舍

医学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重要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酶和维生素等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大分子物质如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的代谢与能量代谢以及各种代谢途径间的联系和调节;分子生物学基础即遗传信息的表达;重要器官正常代谢过程以及异常代谢时与临床相关疾病的联系。教师除应全面准确掌握教学内容外,在授课时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合理设计和规划教学过程,在有限的课时内,优化教学效果。

与医学不同的其他一些专业比如食品、化工、农学等也开设了生化课程,不同专业的生化课程有其各自的特点,而对于医学生物化学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加强医学与临床的联系,反映医学特点,适应医学发展。如对于“物质代谢”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适当精简大部分物质繁琐的代谢过程,把重点放在讲解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调节以及与临床的联系。以酮体代谢为例,只对酮体生成的过程作以简单说明后,重点讲解酮体生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调节、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以及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酮体酸中毒?另外,以前对“分子生物学基础”这部分内容只做简单了解,但随着对疾病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这部分也要增加教学内容,比如与肿瘤生长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某些遗传病的发病机制等这些医学研究热点问题都应让学生掌握。当然,在组织教学内容时精心选择的医学临床实例要与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相关联,不能“牵强附会”,使得学习走向“误区”。

生物化学作为前沿学科,其进展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地充实新内容与新观念,及时摒弃陈旧内容,将临床最新研究介绍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注意前沿新知识的补充,搜集反映最新学术进展的文献资料,精心阅读生物化学原版英文教材,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例如向学生们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新进展、肿瘤标记物的应用、乙肝的最新治疗方法等,紧跟学科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掌握前沿知识。

2教师医学知识储备

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生物化学与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生物化学教师,应该明确生物化学在医学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一名合格的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师,单一的本学科知识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应该具有全面的医学知识储备,只有掌握深厚的医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将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与医学其它专业课以及临床医学知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如何对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以及对致病原因和机制进行探讨。如在讲酶原激活和同工酶的生理意义内容时,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结合起来,解释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预防。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可以为医学生今后开展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要使教师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储备,关键是要大量阅读与医学相关学科的书籍,收集与临床实际联系的资料。除必须通读医学教科书外,还应大量翻阅医学期刊及专著,查找与生物化学联系的病例分析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生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只有教师不断地获取知识充实自己,并能灵活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教学方法的运用

针对教学过程中,医学生普遍认为生物化学是难理解、难记忆、难应用的课程,由此所导致的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采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