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八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八年级生物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八年级生物教学案例

第1篇:八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九年级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体育与健康,八年级为地理和生物。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听力占20分)单独制卷,分值各150分(不分AB卷);物理和化学合卷分值150分(按物理80、化学70分命题,其中实验探究题各占30%);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卷分值100分(按1:1比例)。

2018年八年级地理和生物成绩按100%计入2019年普通高中录取总分。因休学和市外转学(或其他正当原因)造成无八年级地理和生物中考成绩的考生,持复学和转学等有关证明到现就读学校所在县(市区)教育局申请,参加2019年全市统一组织的八年级地理和生物考试。

2019年八年级地理和生物合卷考试分值100分(按1:1比例;生物试卷增加实验与探究题,占30%),由全市统一组织,县(市区)教育局按照标准化考试的要求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集中网上阅卷,成绩由县(市区)教育局统一封存,待2020年高中录取时启用。

体育与健康考试按照《平凉市2019年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的要求,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统一组织,以总分50分计入高中录取成绩。

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能力由县(市区)教育局统一组织测试和考评,成绩均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考试时间

时间

6月16日(星期日)

6月17日(星期一)

6月18日(星期二)

上午

语文

9:00—11:30

数学

9:00—11:00

英语(含听力)

9:00—11:00

下午

物理和化学

15:00—17:30

思想品德和历史

15:00—16:30

第2篇:八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变脸;搭建;阶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84-01

川剧中有一种绝技,人们百看不厌,那就是“变脸”,是一种 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表演特技。很多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到案例教学,一般都是单纯的叙述和讲解,以促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了增强案例的趣味性,不妨也将自己精选的案例“变变脸”,变换一种形式运用在政治课堂上,让案例教学发挥最大功效。让案例“变脸”也是一个艺术性和策略性的问题。这就是将所选案例“加工”“处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课堂上,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一些政治课堂灵活多变的运用案例教学、激活政治课堂的有效方法。

一、故事“变身”动画——创设有多种感受器综合应用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中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又牢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动画能把一个人的诸多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最大可能的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如果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将所选案例制作成动画故事片,动漫形式运用于课堂上,就能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使其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如我在教学教科版八年级下册《剖析从众》中“什么是盲目从众现象”时,将故事《咕咚来了》和生活中的案例《网吧的诱惑》制作成了动漫形式,让学生在观看自己平时就感兴趣的动画中,总结出其中的“咕咚来了”是一种盲目从众的现象;“同学说网吧里可好玩啦,我也去”也是一种盲目从众的现象。另外,学习“盲目从众的结果是什么”时,我将著名的“毛虫实验”制作成动漫,让学生观看“跟屁虫”——毛虫,它不动脑筋,不另辟蹊径去获得盆中食物,只跟随他人机械爬行于盆壁,结果,爬行七天七夜后全部累死于盆壁。这个动漫实验充分说明盲目从众的结果只能是循规蹈矩,无法创新,自己的脑袋长在别人的屁股上。因此,通过动画案例可以将所教内容暗含于其中,让学生喜闻乐见,易于理解其中所体现的道理。

二、案例“变身”录像和录音——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发展情感和人格。

根据教学需要,我们也可截取电视电影中的某一片段制成录像案例,运用于政治课堂中,增强教学效果。如在学习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理解老师”时,我又从网上截取了获得中央电视台“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坚守在雪域高原上的支教者”—— 胡忠、谢晓君夫妇,去孤儿学校前他们都是成都中学的公派老师,2000年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海拔3800米高的四川康定县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2003年,在丈夫的召唤下,妻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为了汉、藏、彝、羌四个民族的143名孤儿,他们成为了这所福利学校的志愿者,在这里他们坚守了13年。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由于是纪实片,通过这一真实的案例播放,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形象深深地映在学生脑海中,这对理解老师的工作,增进师生情谊,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也为学好这节课的内容起到很好的作用。

声情并茂的语言有时候更能震撼人的心灵。例如,我在教学教科版八年级下册“过则勿惮改”的内容时,指导学生模仿犯罪分子李某的临终遗言,将其进行声情并茂的忏悔录音:“爸妈,我对不起您二老,我……”随着“犯罪分子”声泪俱下的倾诉,李某从只偷一个苹果开始发展到入室行窃抢劫杀人的违法犯罪历程便逐渐清晰。从录音中,学生不仅理解了一个道理:违法与犯罪只有一步之遥:也理解了“过则勿惮改”,及时改正所犯错误,提高自身修养,是避免走向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三、案例“变身”小品——促进学生情感宣泄和心理整合。

小品是“笑”的艺术,幽默风趣,滑稽可笑。通过形体和语言表现一个比较简单的场面或艺术形象的单人表演或组合表演。政治课上,如果将所选案例编成小品、话剧的形式让学生排演出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演欲和参与意识也增强了政治课的趣味性。

第3篇:八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7~9年级)编写组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上,认真钻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发挥创造力,努力使该套教科书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从知识、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多方面考虑,精心设计教科书的内容结构,使教科书有一个高效、流畅、易学的知识顺序,使教科书能更好体现各部分知识、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1. 工具先行

数与数的运算、式与式的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图形与坐标等内容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基础和工具,尽可能地将它们靠前安排,在八下的上半学期前完成这些内容的教学.

2. 分步到位,分散难点

例如,将“二次根式”内容分两步到位,先在七上有理数的相关内容之后编入“实数”一章,使学生能完整地认识数的发展过程,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并能运用计算器将含有无理数的运算转化为有理数运算. 然后在八下编入“二次根式”一章,使较抽象、较难学的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和运算等难点得到有效分散.

又如,几何内容编排分三个阶段. 从“实验和直观”(七上)到“直观和推理”(七下)再到“推理和论证”(八上、八下、九上、九下). 考虑到“命题与证明”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这部分内容进行分步到位. 在八上“三角形”一章中提出命题与证明后,逆命题与反证法的内容分散到八下的“平行四边形”一章中. 这样编排的另一个优点是既及时巩固了“原命题和逆命题”,又把它作为探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工具,在下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中进行应用.

3. 三个领域的内容交替排列,互相渗透,互为应用,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与技能,做到融会贯通

例如,用数量化的方法来定义线段的大小与和差、角的大小与和差;利用数轴来解释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法则,解释不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式的解;利用图形的面积引出无理数;利用图形的面积关系来解析多项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构造合理图形或图象解决有关大小比较,求最值等代数问题;利用统计图表示随机数据的各种特性及发展趋势,帮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等等.

此外,本套教科书还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衔接和互为应用. 例如,在七年级就编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为八年级物理学科中涉及的单位换算提供了工具;在九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一节中给出三角形重心的定义,并设计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图形重心的物理意义.

二、认真落实学生适应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1.突出数学概念和法则的核心,抓住数学的本质

例如,加法是数的运算的核心,教科书中精心设计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从实际结果感悟两个有理数相加应该怎样确定“和”的符号与“和”的绝对值,引导学生利用数轴把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的规律直观地表现出来,逐步感悟数域扩大后加法中“和”不再一定大于“加数”. 这样设计避免了直接给出冗长、复杂的法则让学生去死记、硬扣. 即使是法则的叙述,也作了分步处理.

又如,方程是初中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含有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一起参与运算是方程概念中的两个要点. 为了突出这两个要点,教科书中作了多处设计. 例如,在七上5.3节编入一个关于数字谜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辨认什么是未知数,未知数怎样和已知数一起参与运算,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列出方程(教科书案例见图1).

统计与概率的核心是让学生从大量数据中找到有用的数据,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和有用的信息,并用它们来认识未知世界(教科书案例见图2).

通过这个设计题,学生将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研究桂花树叶和茶花树叶的最大宽与最大长,发现“最大宽与最大长之比”这两组新数据的方差比原各组数据小得多,从而进一步发现“最大宽与最大长之比”在刻画物种形状时的有效功能. 当然不同树叶可能存在的关系并不同.

2. 在陈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点出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

例如,七下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消元法时,点明“代入”依据的数学思想是“等量替换”;讲分式方程时,点明其中的化归思想;在八上讲一次函数的应用时,突出“模型思想”和“数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需要并且能够互相转换”的思想.

3. 本套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回顾、总结,积累基本实践经验(教科书案例见图3)

三、教学内容的编写努力涵盖课标要求的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突出问题解决的意义、过程和方法(教科书案例见图四).

第4篇:八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说出了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课教师,更加深刻地感到“八荣八耻”荣辱观提出的及时与必要,也让我们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感到一种责任的重大。

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认真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作为一名德育课程教师,我认为要通过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谈自己的四点认识: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当前,因为高考应试的需要,一些地区和学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校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德育课程担负着培养“三观”的重要任务,学习了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课程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加强,应该在不同年级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毕业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会出现认识上偏差;他们面临着新的选择与考验,但是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因此,他们更需要用正确的“三观”进行引导。

另一方面,当前,中小学都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们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关于荣辱观的教育,我认为,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不能让课堂形成所谓的“探究”、“辩论”的氛围,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现得尤为重要,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教育的渗透会让思想认识更深刻,对行动的落实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都不应该只是试卷的考试分数。不同的学校(尤其是高中年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

第5篇:八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天堂与地狱的距离

让语文为孩子一生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实录及评析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数学学习——“平面图形的密铺”教学案例与评析

找准教与学的契合点——“有理数乘法(一)”课堂实录

自学自测 互学互助 导学导练——“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聚焦:让课堂提问更有效——以《散步》教学为例

一个有语文味的拓展

“好学生”的标准——从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谈起

含蓄,也是一种力量

以《礼物》为例谈“品”读

“品读赏析”环节到底该怎么上

“半”字人生——《孔乙己》教学片段及反思

从一节评优课看数学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教给学生解题后的反思

让学生亲历定理的发现过程

让平面几何题更加生动活泼——传统平面几何题的升华

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的教学案例与思考

竹为节

统计分析与试卷编制方面的素质训练

数学(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英语(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物理(九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化学(八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一般过去时”教学纪实

“There be的过去时与将来时”教学纪实

如何在情境中讲语法

引领学生深层次解读文本的预设策略

在活动中探究 在探究中活动——切线长定理教学案例与反思

老师,这种方案不合理

“成语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

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谈恰当运用背景材料提高教学有效性

汉语的“竹子”与英语的“mushroom”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诊治”

巧用塑料瓶做实验

“启发”式谈心

小灯泡额定功率测量故障揭秘

与诚实赛跑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聚焦 精选 整合 优化——从“图形的旋转”的教学设计谈起

用研究性学习指导数学活动课——二元一次方程活动课教学案例

“等腰三角形判定的综合应用”课堂实录

“铺地砖”教学纪实与评析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课堂实录

“Shopping Online”课堂实录及反思

寄情于物,形散神聚——《春酒》说课设计

忆·赏·悟——《春酒》说课设计

“船有触礁的危险吗”教学设计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探究与教学反思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A 1a-1c)说课设计

“I am making a card for my Mother's Day”教学设计

“家住三江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及反思

《鸿门宴》 网络课堂教学案例

百花

快乐节日 快乐活动

第6篇:八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考试工作】

(一)考试性质

2019年我省继续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的办法。考试成绩既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又作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招录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考试组织

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个学科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考试时间为6月25日—27日(其中生物、地理考试时间为6月27日下午)。体育与健康由省制定考试项目、评分标准和考试工作方案,各市县(单位)组织考试,考试时间为3月15日—4月20日,具体时间和考试实施方案由各市县(单位)自行决定。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考查科目,由省统一制定考查实施方案,各市县(单位)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三)分值设置

语文、数学、英语每科卷面满分均为12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每科卷面满分均为100分,体育与健康满分为50分,考查科目直接赋予等级。

(四)成绩呈现

1.各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不公布各笔试科目的原始分,不提供笔试科目试卷和原始分查询):各考试科目成绩均划分为A、B、C、D、E、F六个等级,其中笔试科目成绩等级根据原始分从高到低以全省当年考生人数按A等级10%、B等级20%、C等级30%、D等级20%、E等级15%、F等级5%依次确定,体育与健康成绩等级按A等40—50分、B等35—39分、C等30—34分、D等25—29分、E等20—24分、F等0—19分依次确定;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考查科目直接赋予A、B、C、D四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比例不限。

第7篇:八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知识点1:初生态知识在高考试题解析中的应用

例1(2014・新课标Ⅰ卷・第6题)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思路剖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群落中各物种间的关系.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有效切断了病毒V的传播途径(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下“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相关内容),可见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节的第16页),所以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食物、空间等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反而青蛙切断病毒V的传播,这对水稻是有利的,同时水稻可以为青蛙生存提供一定空间与间接的食物,可见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利关系(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节的相关内容),所以B项错误;依据病毒的寄住可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三大类,而且病毒对寄住具有相对专一性(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病毒”一节的相关内容),可见植物病毒V的寄住只可能是水稻,而不会是青蛙,所以C项错误;水稻和病毒V属于寄生关系,病毒V对水稻无益并有害(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的相关内容),所以D项错误.

答案:A.

知识点2:初中传染病知识在高考试题解析中的应用

例2(2014・上海卷・第7题)控制传染源是抑制微生物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下列做法属于对传染源进行控制的是( ).

第8篇:八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认真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作为一名德育课程教师,我认为要通过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谈自己的四点认识: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当前,因为高考应试的需要,一些地区和学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校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德育课程担负着培养“三观”的重要任务,学习了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课程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加强,应该在不同年级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毕业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会出现认识上偏差;他们面临着新的选择与考验,但是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因此,他们更需要用正确的“三观”进行引导。

另一方面,当前,中小学都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们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关于荣辱观的教育,我认为,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不能让课堂形成所谓的“探究”、“辩论”的氛围,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现得尤为重要,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教育的渗透会让思想认识更深刻,对行动的落实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都不应该只是试卷的考试分数。不同的学校(尤其是高中年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

第9篇:八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教学实效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本人经过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研究,认为在思想品德课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运用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案例模拟情境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学生在课堂中具有主体性,是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的人,他们不是简单地配合老师完成课程目标的配角,不是为了教学需要的配合者,是学习的主体。案例模拟情境方式非常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无论从学科特点、本质要求,还是从新课程理念角度来看,案例模拟情境教学都为思想品德课添加了不少亮点和吸引力。如我在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男生女生》这节课时,了解到该年龄段的学生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也比较敏感,他们很想说但又不敢说。于是我提前在网上找了一些男生女生交往的模拟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心理医生或老师的角色,针对这些模拟案例为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请学生当大夫、老师,诊断病情并开处方。这节课通过模拟情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现实生活情境

新课程基本理念强调: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有效的课堂情境不单单要结合课本教学内容,更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必须是学生亲自经历的实实在在的生活或学生可以接触和了解的生活。如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网络交往》这一课,我设计了“甲(男)、乙(女)两个大学生的QQ聊天记录”这一情境。首先,我展示了甲、乙两人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网上的聊天交流记录,从陌生人发展到在W上确定男女朋友关系,最后甲因为家里有急事要向乙借两万元钱。根据这一情境,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乙同学该不该借钱给甲呢?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同学们有三种观点:一种是钱该借,理由是甲同学家里真的有困难;一种是钱不该借,原因是甲同学可能是骗子;还有一种是乙同学应该详细了解情况后再考虑要不要借。接着,我又展示了甲、乙同学后续的QQ聊天记录,乙毫无疑问地答应了甲的请求,并通过多种方式想办法把钱借给了甲,结果甲领完钱后的第二天在网上莫名消失了,乙同学再也联系不上他。针对这种情况,我随即又抛出了以下问题:这个案例对我们今后的网络交往有何启示?因为设置的这个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跟同学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大家很有发言欲望,都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也很渴望得到其他同学的建议,所以在本节课的讨论中,同学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热情高涨,激烈讨论后结合课本内容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贯穿全课情境

一节课要教学多个内容,因而应创设典型情境,贯穿全课,从而提高情境的利用率,使课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目标浑然天成。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师生交往》这一课时,我首先设置了一个情境:小品《教室风波》。内容大致是这样的:物理课上,物理老师因为发音错误,某同学不顾老师的面子当场指出老师的错,导致老师下不了台,结果师生之间在课堂发生口角,矛盾愈演愈烈。通过设置小品的续集(该同学在当晚与老师QQ交流并道歉),我设置了以下问题:(1)如果你是某同学,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应该怎么做?(2)老师对我们的批评对不对?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3)老师读错字能否被原谅?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错误?随着情境与问题的展开,自然地展现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师生配合默契,一个情境贯穿全课,水到渠成,把原本复杂的课本内容连成一体,各个知识板块紧密相连,使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不仅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简化了情境转化造成的时间浪费、知识连接生硬等缺点,还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本知识记忆更牢固,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四、服务教学目标情境

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开心、愉悦,过分追求“热闹的场面,创设的情境目的不明确,脱离教学目标,或是情境过于花哨,缺乏价值取向。整节课上下来,学生热情很高,但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实现。因此,情境创设应该摒弃浮华外表,要着眼于它的实际功效,要围绕教学目标,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如在上八年级上册《孝敬父母长辈》这一课时,我运用了本年度最美孝心少年梁维月的视频情境。视频中的梁维月是甘肃环县一中学生,5岁的时候,梁维月的妈妈离家出走,弟弟聋哑,爸爸高位截瘫。小维月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已经瘫痪八年的爸爸没有肌肉萎缩,更没有生过一次褥疮。梁维月一边努力学习,一边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虽然日子过得很艰难,但她咬紧牙关,始终以微笑面对生活。视频中的梁维月每天如何起早贪黑,不辞辛苦地为家人奔波的场景感动着很多学生,我看到班级不少女生偷偷地在下面抹眼泪。本节课通过设置这个情境,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看视频了解同龄人的故事,感受视频中的梁维月孝敬父母长辈的真挚情感,并以同龄人的力量影响着学生,增进学生对“孝敬父母长辈”的认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感同身受,以梁维月作为自己的榜样,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之中。通过这一视频情境,本节课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