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潼关怀古范文

潼关怀古精选(九篇)

第1篇:潼关怀古范文

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① 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本文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指长安(今昔日宫阙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⑤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⑥伤心令人伤心的是, 形容词作动词。

⑦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⑧宫阙宫殿。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⑨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译文

群峰众峦像是在这里汇聚,大浪巨涛像是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此起彼伏。

第2篇:潼关怀古范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题:

1.给这首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潼关路 做了土百姓苦。

第一层:描写了握关的险要形势。

第二层:写作者的感慨。

第三层:归结全将主旨。

第3篇:潼关怀古范文

崔 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赏析】

崔颢向以使李白也为之叹服的《黄鹤楼》诗著名。如果说《黄鹤楼》是以日暮思归的真挚乡思动人心魄的话,那么这首《题潼关楼》则以对雄伟山川的赞叹和由此产生的广远深沉的忧虑,表现出崔颢诗歌风格的另一方面。

开始两句“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表现出诗人匆匆登临的情形。诗人在骑马赶路到达潼关时,恰逢雨过天晴,原本疲倦的精神为之一振,于是歇马登上“津楼”(即潼关城楼,面对黄河),眺望山川。这两句说明行色匆匆,写来却从容不迫,“逢”字、“上”字安排得次第井然,而且别有一种挺拔劲健的感觉,引出下文的雄伟景象。

中间两联,写登楼眺望所见,正面表现潼关形势的险要和山河的壮美。“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前一句说从楼上望去,潼关内外群山连绵起伏,威武雄壮地护卫着“三辅”之地。“三辅”,本指西汉时期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这里指唐代京城所在的关中地区。后一句是说,潼关的大门紧紧地把持着“九州”。“九州”本指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这里指潼关以东的广大地区。作者先在前一句勾勒出雄伟的山势,描绘出壮阔的背景,然后在重峦叠嶂的背景上刻画出“关门”,前有“三辅”,后有“九州”,中间用生动而有力的“扼”字连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势跃然而出。“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这两句从描写关势险要过渡到交通,是上一联诗意的延伸。“川”即平野。潼关一带,在乱山之间有一条狭窄的平原,从关中向“陕路”通去。“陕路”即陕州之路,陕州治所在今河南陕县。“河”即黄河,在古潼关北面,黄河之水由北而南向华阴县流来,然后在潼关和对面的风陵渡之间,忽然折向东,滚滚流去,卷起滔滔洪波。一个“绕”字,形象地表现出黄河的走势,形成磅礴的气势。中间四句,分别从群山、关门、川原和河流描写潼关的地势,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展现出雄浑苍莽的特有境界。诗人还通过“三辅”、“九州”、川原、河流,将潼关与广袤的土地连接起来,大大拓展了诗的意境,造成一种壮阔宏大之势,从而进一步衬托出潼关地势的险要。

第4篇:潼关怀古范文

这句诗出自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随做本曲。

第5篇:潼关怀古范文

种灵芝市场前景看好

“灵芝素有‘仙草’、‘瑞草’之美誉,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宝贵、美好、长寿的象征,中华传统医学一直将它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叶立川说,灵芝对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促进睡眠都具有显著疗效,市场前景看好。

据了解,灵芝在日韩市场非常火爆,县农委已经为企业联系好了出口渠道,只要达到国际出口标准,就可扩大培育规模,将灵芝出口到国外。

“目前,重庆人工培育灵芝的企业不多,潼南这家企业是渝西地区最大的一家。”县农委特色经济发展站长黄明介绍说,县里十分重视这个项目,不论是政策帮扶还是技术支持,都在逐步研究落实,相信潼南的灵芝产业以后会“灵”气十足、劲头十足。

黄明说,灵芝的经济价值很高,栽培一袋灵芝,可产孢子粉9 g,干品灵芝一两,按目前市场均价孢子粉1 g卖3 元,干品灵芝一两卖6 元计算,一袋灵芝的销售价可达33 元,除去成本10 元,一袋净赚23 元,是很好的致富项目。

潼南气候环境适合种灵芝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论证发现,潼南的气候、环境很适合灵芝栽培。”叶立川说,近年来,潼南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生态潼南,农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很好;二是潼南气温一般都在35 ℃以内,温度适中,适合灵芝生长。

潼南县是全市油菜、玉米的种植大县,油籽饼、玉米粉等灵芝制种原材料丰富,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都为发展灵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父亲以前是种灵芝的,一生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近年来,他把栽培技术传给了我,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叶立川说,潼南菜籽饼、玉米粉、青冈木屑、甘蔗渣、棉籽壳、蔗糖资源丰富,制菌种成本低;制菌种的技术也好学,只要根据灵芝生长的营养要求,按照一定配比将灵芝原材料混合起来,就可以制菌种了,生产过程中要把好灭菌、接种、养菌三道关口;温、湿度控制对灵芝生产也很重要,养菌温度要控制在30 ℃以内,出芝要控制在35 ℃以内,开芝前期要增加室内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70~75%。

规模生产做大灵芝产业

“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只有规模化生产、强强联合,才能做大做强灵芝产业。”县农委负责人说,下一步,潼南县将采取“企业+农户”模式,鼓励发动群众栽培灵芝。首先,由县农委组织农技干部深入各镇街村社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栽培灵芝,做到规模化生产,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其次,实行统一制种、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农户只管种灵芝,包装、销售由企业统一负责,确保种植户利益;再次,与药厂强强联合,对灵芝进行深加工,生产灵芝片、灵芝粉、灵芝茶、破壁孢子粉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双赢,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第6篇:潼关怀古范文

古人对字为何如此虔诚?因为在古人观念中,字是神圣的,不可亵渎的,它的诞生,使人类摆脱蒙昧与野蛮,使文明走向繁荣与昌盛,使文化得以传承与延续。传说当苍颉创造文字时,天上下起了粟米,鬼神在黑夜里哭泣,因为弥弥苍天知道,天机将不再能保守,人类的新纪元已经开启了。字也关系个人命运,恰如清代著名诗人陈玉澍曾在《院道港惜字会碑记》中所载:“字能使昧者哲,拙者巧,窒者达,贱者尊;为胥吏薄书之用,为庙朝诏戎文,为士人科名之阶,为国家富强之本。”识字之人可掌控他人,发号施令,宏图大展,而不识字之人则只能仰人鼻息,供人驱使,任人鱼肉,正因如此,许多贫寒人家为能使后代识字而不惜砸锅卖铁。

然而惜字习俗并非随文字肇始而产生,根据学者考证:“惜字之滥觞,约起于宋元之际”,“盛行于明清之时”,这与文昌神信仰的普及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文昌神本为梓潼神张亚子,梓潼学子赴考之前,常往庙廊祈祷庇佑,却多能如愿金榜题名,于是视其为主宰文运科举的专职神邸,随着宋元科考兴盛,梓潼神也日益受官府注重,景定五年(1264),宋理宗诏封梓潼神为“忠文英武学德仁圣王”。以敕封的形式肯定了梓潼神的职能。元仁宗延v二年(1316),梓潼神又被朝庭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至此,“梓潼帝君”与天上文昌星合二为一,在科举盛行的年代,文人为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自然对“文昌梓潼帝君”膜顶崇拜,使文昌神崇拜遍及全国。

随着文昌信仰的普及,许多有关文昌信仰的书籍也随之流行,主要有《阴骘文图说》、《文昌帝君劝敬字纸文》、《文昌帝君惜字真诠》、《文昌帝君惜字功罪律》等。此类书籍以“功过格”的形式劝喻人们尊重文字,敬惜字纸,若是珍惜字纸,爱护书籍,则可计上若干功;反之若是糟蹋字纸,破坏书籍,则要计上若干过。功过相抵,若积功甚多,人们则会延年益寿、福运连绵、子孙满堂;若积过甚深,人们则会身体破残、厄运连连、家破人亡。书籍还列举许多例子,如宋人王曾因其父“敬惜字纸十几年”而“中状元,做到尚书,拜宰相”。通过功过格的宣称,使敬惜字纸观念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并形成惜字习俗。

福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风鼎盛,因此惜字习俗极为盛行,拾遗人、惜字炉随处可见、甚至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也处处透露着惜字习俗。为了惜字,床俱、碗筷、内衣、香皂、炮竹等许多日常生活用品被禁止铭刻文字,而只能以图案标识。清代台湾教育官员多由福州人充任,榕籍官员在台任职期间,除了兴办学校、推行教化外,也悄然将惜字习俗引入台湾,如台湾府学的文昌阁便是仿福州文昌阁样式建立,许多惜字亭也是在榕籍官员的倡导下得立,使台湾惜字之风蔚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化在台传播,密切两岸的文缘,时至今日,台湾许多县市还经常举行仪式,重现昔日惜字之俗。

第7篇:潼关怀古范文

灼烈的日光炙烤着这片黄土,已经一载不逢甘露了。大地裂开了贪婪的嘴,吞噬了田里的一切。远处一个妇女蹲在田里,吃力地张望着裂开的纵横沟壑,仿佛渴望着从里面冒出一眼清泉。我心痛地目睹着这一切,任思绪飞跃。

漫步于潼关,这片我深深挚爱的土地。华山高傲地耸立于天宇之间,那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它脚下的黄河,狂躁地怒吼着。黄河啊,你那么辽长,那么不甘,却只能做无用的翻腾。即使你奋力地昂起头,那浪也只能拍打在华山的膝下,化作水雾和白沫。消失在它的黑影下。

潼关是个好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也因此,这山河间回荡着的,是干戈的碰撞,烈马的嘶鸣;这土地里埋葬着的,是多少逆骨和忠魂,是多少无辜的人们;这黄河稀释了的,是战士的热血,是百姓的泪。

走着走着,不觉间已望见长安。“长安……”我默念着。“多繁华的城市啊。”金碧辉煌的宫殿,灯火通明的夜市,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是,这拔地而起的皇宫脚下,倒下了多少王朝?这年轻力壮的青年身上,已不觉变得沧桑?这风光的现实背后,隐藏了多少苦难的过去?“只是……百姓安乐了吗?”心踌躇着,脚步继续向前。路边的碎石和尘土静静地承受着岁月的碾压,也并没有留住辉煌的过去。曾将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啊,你们是被百姓拥戴的王吗?不,你们不是。你们只是贪婪的野兽,丧心的机器。你们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时间在流逝,这一切都会过去吗?这一切都不会过去吗?

只愿一切回到原点。也许只有这样,百姓才不会这样疾苦了吧?

第8篇:潼关怀古范文

徜徉老街

在凤城河畔桃园景区外,一个麻石铺就的明清小巷,穿梭在深深的四合院落,声声入耳的评弹说唱,满街悠悠飘香的小吃,加上悠长悠长的叫喊吆喝声,绵延600米,一条青砖黛瓦的古建筑带,这就是 “泰州老街”。

穿过古牌坊进入古老的麻石街巷,迎街两侧为古式店铺,成串的大红灯笼挂满骑楼长廊,诸家店幌、匾额、旌旗相映成趣。你可以品尝到完全手工制作的“草炉烧饼”、“泰州干丝”,可以吃到本地正宗的“靖江蟹黄汤包”、“溱湖八鲜”和“红膏大闸蟹”,还可轻松买到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特色食品和衣饰。

蟹黄

汤包

靖江蟹黄汤包是中华六大名点之一,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靖江汤包因皮薄、馅汁特多,有着独特的个性,一是制作绝,二是吃法绝。馅心精选金秋时节大河蟹、新鲜猪肉皮、正宗老母草鸡特制而成,皮薄,汤清不腻,稠而不油。品尝汤包一定要记住十二字要领: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吮汤。

老街拐弯处是街心小广场,南端是座古戏楼,飞檐翘角、画栋雕梁;西边有一条弯弯的小溪擦广场边流过。溪中矗立一台水轮车足有三层楼高,飞奔的急流冲击着轮车的水斗,水车转动时水斗将溪水扬到高空,如下雾一般,顷刻间烟雨濛濛,煞是有趣,呈现出水城风光。每到夜晚,再一照上灯光,景色更是迷人。

古戏楼东面大街有座屏风式高楼,上立落地铜雕,反映老泰州的街头小景,形象逼真、如临其境,勾起你儿时的回忆。拐角处陈列的古石碾、木轱辘还有店铺门前的马灯把你带入了古代文明社会,仿佛看到了古代人的生活。

夜游凤城河

凤城河畔,望海楼、桃园景区内30多个景点汇集了泰州历史、戏曲、民俗、商贾四大特色文化。凤城河风景区自推出画舫夜游凤城河项目以来,深受游客欢迎。乘画舫夜游凤城河,欣赏凤城河入夜灯光秀,体验梦幻水上风情,沿途画舫还将靠岸让游客观看穿着明清服饰的“福禄寿”三星走街,祥狮献瑞,老泰州人婚嫁的民俗表演,在船舫旁欣赏昆曲《桃花扇》,让游人充分领略了老泰州的民俗风情和苏中文化的魅力。

望海楼景区

凤城河风景区核心景观望海楼,始建于宋,盛世重建,更领江淮雄风,国学大师文怀沙老人称其为“江淮第一楼”。楼西文会堂,史载初为北宋滕子京所建,列北宋时在泰为官,后升迁宰相的晏殊、范仲淹、富弼、韩琦、吕夷简五相史料,堂前植“五相树”,立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所作范仲淹青铜塑像,加之景区已有千年之久的州城遗址、宋城古涵等景点,一切尽显泰州“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的辉煌。

泰州华侨城云海温泉

云海温泉是泰州华侨城的一大特色,泰州华侨城毗邻溱湖之畔的溱潼古镇,此处有一处温泉,千百年来,受泉水滋润,溱潼女子生的肤如凝脂,有若出水芙蓉,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此处,竟也未能逃过美人关,收了一房宠妃,温泉奇效,由此可见一斑。泰州华侨城内的云海温泉,即采用的溱潼古泉水,由台湾顶尖温泉设计大师倾情打造,众多特色温泉池散落在花草树木之间,与溱湖唇齿相依,绝版湖景,尽习天地间的平和智慧,挥杆过后,沐浴其间,人生美妙,无非如此!

温泉奥思廷酒店

温泉奥思廷酒店秉承华侨城精品主题酒店的文化理念,融江南古建筑文化,园林文化与戏剧文化为一体,将建筑语言、景观艺术和人文元素完美结合。酒店滨水而卧,光影流离的华丽造型,现代与古典元素交融辉映,婉转的梅派京韵伴您遨游曼妙的商海之旅。

81间临湖精致客房,以梅派艺韵文化为主题,以江南苏绣、溱潼砖雕为装饰特色。部分挑空楼中楼室内格局,满足家庭度假居住需求。环境优雅舒适,格调高雅古典,国际标准24小时管家服务,尽享尊崇贴心度假体验。

京韵江南

第9篇:潼关怀古范文

活动当天,上千条赛船云集十里湖面,数以万计的乡民自发会集两岸,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音乐声、鞭炮声、摊贩叫卖声此起彼伏。河面上,插着各式彩旗的篙船、桨船、花船、贡船云集一处,鼓乐齐鸣,载歌载舞,一片欢腾。其恢宏壮观的场面、紧张热烈的赛船、多姿多彩的表演,堪称民间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农村风情之博览。这就是享誉天下的“溱潼会船节”。

追根溯源

江苏泰州姜堰市(原泰县)溱潼镇是名闻遐迩的千年古镇。

溱潼俗称“存中”,原名秦潼,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古代有“犬吠三县闻”之说。这里河港交织、气候湿润,境内多处发现麋鹿化石遗骨和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溱潼夏商时属扬州,春秋时属吴。当年这里水草丰茂、麋鹿“千百成群”、农民“不耕而作”。镇区四面环水,波光粼粼,环境优美,素有“水乡明珠”之称。

“秦潼”的名称最早见之于书籍是在宋代。抗金名将岳飞之孙岳珂所著《金陀粹编》中,有岳飞任通泰镇抚史时“军驻秦潼村”之语。清朝嘉庆《东台县志》记载:“宋建炎年间,张荣、贾虎率义兵与金兵转战南下,与敌相遇于秦潼村,遂引兵佯败,获胜于兴化缩头湖。”文字记载的“秦潼”和今日“溱潼”仅三点水之差。

溱潼镇,则最早得名于明代。它的发展、繁荣、兴旺,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清康熙年间吴嘉纪诗云:“有船田父皆为渔,十口五口依菰蒲,蒲多村少心肠乱……可怜冷落红颜妇……”汪琦的《秦潼晓发》中也有“田废肥鹅鸭,祠荒集雁鸿;村村渔夫立,凄恻对秋空”的描绘,都说明当时的溱潼还是个贫困闭塞的渔村。直至清代中叶起,溱潼农业、渔业和窑业日渐兴盛,又处姜兴河、泰东河的交汇之地,占航运之利,是漕运、盐运必经之地,所以不久就人烟稠密、店铺林立,成为水乡的闻名市镇。上世纪20年代至抗战初期,溱潼粮食贸易繁荣,米厂、油坊越办越多,茶馆、饭店兴起,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商业相应发展,一度有“小上海”之称。时至今日,溱潼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历史名镇和全国重点镇。

溱潼会船,是这富庶水乡的一道独特风景。而其来历,也因年代久远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有不同版本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个说法与抗金有关,即上文所说的《东台县志》所载:南宋时,山东义民张荣、贾虎与金人转战溱潼村,大败金兵于缩头湖。义民也伤亡很多,溱潼百姓埋葬了阵亡将士,并于每年清明节撑篙子船,争先祭扫。久而久之,便成撑会船的习俗。

另一个传说的主角是朱元璋。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清明节要祭扫祖坟。但因为多年打仗,百姓流离失所,他的父母死于何处,坟墓又在什么地方,一时无处找寻。后来军师刘基想出了一个寻找祖坟的办法。按中国民间风俗,每年清明节这天,大家小户都要给自家的祖坟添土,烧钱化纸。刘基说,过了清明,第二天派人四处查访,凡是有主的坟,坟前都会留下烧钱化纸的痕迹,剩下的无主孤坟中,就不难找到皇帝先人的坟墓了。朱元璋觉得刘基的话有道理,就乔装打扮,坐着船在江淮一带寻找祖坟。他嫌船行得慢,下令添船加篙子,一只船上十几个人,十几根篙子,快速行进。最后,朱元璋到底找到祖坟没有,不得而知,但是朱元璋寻孤坟的诚心,感动了江淮一带的百姓,一方传一方,一直传到泰县里下河一带。老百姓就在清明节第二天,撑船去祭孤坟,从此便演变成后来撑会船的习俗。

还有一种传说,与抗倭斗争有关。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入神童关一带骚扰,朝廷派官兵抵抗,官兵又动员周围村庄的民众助战。于是各庄的青壮农民,纷纷组织船队前去杀敌,每条船上数十人,各执一根竹篙,行船赶路时,大家一齐撑船,到达战地,又以篙子作武器,与倭寇搏斗(《续纂泰州志》载,神童关为明朝侯必成将军防倭驻兵处)。由于竹篙下面的篙钻是个铁头子,容易粘泥,行动不快,他们就拔掉篙钻,因此撑会船的篙子一律不带篙钻……

以上的传说,比见于文字记载的提前了几百年。民国时期写成的《港口竹枝词》中写道:“清初,下河多海匪,各处组织民团,守望相助,均以快船报告匪警或剿匪之用,迨后匪踪消灭,而团体未散,即改为东岳会戏,港口每年三月十八日举行一次,快船改名会船。”就是说,会船至迟在清朝初期就产生了。

会船的演变

无论传说还是文字记载,都是为了给溱潼会船节找到一个历史源头,但对于溱潼人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显然是会船节本身,因为其中不仅包含着朴素的民间信仰,还包含着民间对于幸福、欢乐、平安的渴求。

一年一度的溱潼会船是在清明的第二天。

会船主要分布在姜堰北部水乡的溱潼、兴泰、叶甸、马庄、淤溪、俞垛、罡杨、港口和桥头、沈高等乡镇,纵横数百平方公里。其中以溱潼的湖北口、湖西庄、湖南和洲城、读书址等村,会船最多。港口地区以桑家湾、上溪、董家潭、三角垛、港口等五个村镇为主,桥头乡以花堡、杨院、李堡三个村为主。各乡会船基本集中到溱潼,规模一年胜似一年。

据记载,早期会船主要是为了祭祀鬼神。到了20世纪40年代,会船被乡董控制,用来示威、斗殴,因而会船时经常有殴斗事件发生,被竹篙、瓦片打得头破血流的人比比皆是。建国后,会船得以健康发展。1950年当地乡亲用会船欢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青年应征入伍,表达人们对子弟兵的深情厚意。此后,用会船欢送新兵入伍的做法,一直相沿至今。近几年来,会船已成了民间的一项体育活动,乡民们利用这一活动来撑会船比赛、娱乐,以迎接春耕大忙的到来。单是在1989年、1990年这两年中,溱潼本地的会船就有500多条,水手上万人,观众则多达十多万。

既是会船,场上的第一主角当然应该是船,而船本身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如今的溱潼会船节上,最主要的船有如下几类:

篙船。篙船是会船的主要道具,此船平时叫丫梢子,长12米,宽3米,可载30名水手。他们一人一篙,篙子末尾扎块红布,水手身穿白色衬衣,青布裤子,头扎毛巾,小腿上缠着白绑布,腰围红绸子。站在船头上的叫头篙,又叫站浪头,他是全船的组织者,用篙子指挥大家的行动。篙手中有个敲锣的,叫扬锣,他随着头篙用锣声传达号令。

划船。水手为女性,人手一桨,桨柄上扎着红布。按溱潼地区的风俗,以前妇女不撑会船,现在她们翻掉老皇历参加会船,打扮自有特色。中年妇女白衣蓝裤,头裹粉红毛巾,腰扎红绸子,清新明快。姑娘们则以红为美,剪着短头发,头插红花,服装上红下蓝,红腰带,红绑腿。扬锣的身上还披着红披风,英姿飒爽。这种船只形如一片树叶,飘荡在水上,耀眼夺目。

花船。这种船以表演为主,不参加比赛。它由两条船固定在一起,上面搭着戏台,有乐队和演员,个个浓妆艳抹,且歌且舞。

贡船。是供奉菩萨和祭祀亡人的船,讲究的是搭两层台子,飞檐翘角,挂四只灯笼,悬挂横幅、对联,里面有僧人诵经祷告。解放后贡船的含义有了变化,只有欢送新兵入伍时才用得到它。

拐妇船。单看这船名,就十分有趣,在会船中它也是“东躲”,引来不少目光和笑声。何谓“拐妇船”?顾名思义,就是拐跑了良家少女的船。民间传说古溱潼有座寺庙,一名年轻的和尚和当地的农家少女自由恋爱,急坏了女方的父母。但没等恼羞成怒的父母大人行动,少女与和尚就把生米煮成熟饭,一起私奔了。少女与和尚在前面逃,父母大人乘船在中间追,接到举报的县太爷则紧随其后。所以在会船节上,“拐妇船”一般由三条船组成,表演的是老两口追赶私奔的女儿,一个官老爷端坐公堂为他们调解,滑稽逗趣。现在这种船也改唱新式小调儿,宣传计划生育等。

种种演变虽然不断发生,但作为一项民俗活动,溱潼会船的核心始终未变,那是一种属于民间的狂欢。

仪式化的程序

从开始到结束,溱潼会船节有一套仪式化的程序。当然,这些仪式本身也充满了民间的情趣。

这套程序的第一步是选船。清明节前10天,有会船的村子就由会头在村里竖起旗帜。他是本村的行政负责人,会船的安全由他负责。选的船要既新又轻,而且还要打扮得特别鲜艳,许多人自愿买新船供选,以争荣耀。撑篙都是精选,若试水时损坏,可向竹厂无偿调换。选好船,接下来便是试水,实际上就是练手脚。篙手均为自愿参加,多数是18岁以上的男性青壮年,也有年届70岁的老人,只要自己愿意,报名后三年不变,中途退出被认为是不吉利。旧时歧视妇女,妇女不得上会船,现在妇女能顶半边天,也和男人一样当上篙手了。男女青壮年分开组合,每天下午,篙手们就上船试水,锻炼体力,熟悉水性和“齐号”。“齐号”就是下篙和扬篙整齐一致,保证会船全速前进。一个人当上篙手便会受到全家人的尊敬,每天油煎鸡蛋送到他的面前;试水回来,洗脚水送到他的脚边;家务活计,全给他免掉,保证他上阵不掉队。试水的同时,舞龙灯的、摇荡湖船的和民间演唱者也抓紧排练。

排练完毕,日期也已临近清明节,此时的任务是铺船。所有会船要洗刷干净,船舱铺上稻草,搁上跳板,保证水手站立平稳。贡船、花船、荡湖船等则要美化完毕,迎接比赛。筹备得差不多了,清明也到了。清明节家家扫墓、裹粽子、煮米饭,迎接亲友前来看会。

次日凌晨,所有人出发赴会。这是会船节的主体。会船祭扫完毕随着锣声驶进赛区,等到太阳升起,偌大湖面上已是会船云集。从前会船相遇定要比赛,决个高低,以展雄风。现在友船相见,则互放爆竹,以示友谊。河面上,锣声、鼓乐声、撑篙和划船水声响成一片。船头上各式旗帜,有长方形的,也有三角形的,白底红边,上面绣着村庄的名称,旗麾和旗须装点旗帜,随风飘扬。各种类型的会船纷纷亮相,令人目不暇接。一条条篙船、划船在红的、白的、蓝的衣服映衬下,如荷花飘浮水上,站立整齐的水手则像出阵的战士,威武雄壮。花船上播放着音乐,龙灯在船上飞舞。荡湖船边舞边唱,千万观众翘首相望,侧耳倾听,蔚为壮观。

会船节上最振奋人心的环节是赛船。两船对齐后,开始扬锣,“!!”两声,发出了竞赛的号令,接着水手们齐声高喊:“下!下!”于是篙手两臂张开,两手挥动竹篙,有节奏的锣声越来越紧,船立刻从水面上腾起,犹如离弦的箭飞驰而去。划船上的妇女们,手起桨落,前伏后仰,划船飞速掠过水面。锣声越紧,船速越快。两船比赛,终有胜负,在进行中如有胜者,“”一阵乱锣,就表示停篙。如此反复,把会船竞赛推向高潮……

午后,会船逐渐散去,溱湖的水浪拍击着参赛者的船舷,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许久,人们依依不舍散去,湖面也终于归于平静,静等着下一个狂欢日的到来。

种种演变虽然不断发生,但作为一项民俗活动,溱潼会船的核心始终未变,那是一种属于民间的狂欢。

仪式化的程序

从开始到结束,溱潼会船节有一套仪式化的程序。当然,这些仪式本身也充满了民间的情趣。

这套程序的第一步是选船。清明节前10天,有会船的村子就由会头在村里竖起旗帜。他是本村的行政负责人,会船的安全由他负责。选的船要既新又轻,而且还要打扮得特别鲜艳,许多人自愿买新船供选,以争荣耀。撑篙都是精选,若试水时损坏,可向竹厂无偿调换。

选好船,接下来便是试水,实际上就是练手脚。篙手均为自愿参加,多数是18岁以上的男性青壮年,也有年届70岁的老人,只要自己愿意,报名后三年不变,中途退出被认为是不吉利。旧时嫂视妇女,妇女不得上会船,现在妇女能顶半边天,也和男人一样当上篙手了。男女青壮年分开组合,每天下午,篱手们就上船试水,锻炼体力,熟悉水性和“齐号”。“齐号”就是下篙和扬篙整齐一致,保证会船全速前进。一个人当上篙手便会受到全家人的尊敬,每天油煎鸡蛋送到他的面前;试水回来,洗脚水送到他的脚边;家务活计,全给他免掉,保证他上阵不掉队。试水的同时,舞龙灯的、摇荡湖船的和民间演唱者也抓紧排练。

排练完毕,日期也已临近清明节,此时的任务是铺船。所有会船要洗刷干净,船舱铺上稻草,搁上跳板,保证水手站立平稳。贡船、花船、荡湖船等则要美化完毕,迎接比赛。筹备得差不多了,清明也到了。清明节家家扫墓、裹粽子、煮米饭,迎接亲友前来看会。

次日凌晨,所有人出发赴会。这是会船节的主体。会船祭扫完毕随着锣声驶进赛区,等到太阳升起,偌大湖面上已是会船云集。从前会船相遇定要比赛,决个高低,以展雄风。现在友船相见,则互放爆竹,以示友谊。河面上,锣声、鼓乐声、撑篙和划船水声响成一片。船头上各式旗帜,有长方形的,也有三角形的,白底红边,上面绣着村庄的名称,旗麾和旗须装点旗帜,随风飘扬。各种类型的会船纷纷亮相,令人目不暇接。一条条篙船、划船在红的、白的、蓝的衣服映衬下,如荷花飘浮水上,站立整齐的水手则像出阵的战士,威武雄壮。花船上播放着音乐,龙灯在船上飞舞。荡湖船边舞边唱,千万观众翘首相望,侧耳倾听,蔚为壮观。

会船节上最振奋人心的环节是赛船。两船对齐后,开始扬锣,“!!”两声,发出了竞赛的号令,接着水手们齐声高喊:“下!下!”于是篙手两臂张开,两手挥动竹篙,有节奏的锣声越来越紧,船立刻从水面上腾起,犹如离弦的箭飞驰而去。

划船上的妇女们,手起桨落,前伏后仰,划船飞速掠过水面。锣声越紧,船速越快。两船比赛,终有胜负,在进行中如有胜者,一阵乱锣,就表示停篙。如此反复,把会船竞赛推向高潮……

午后,会船逐渐散去,溱湖的水浪拍击着参赛者的船舷,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许久,人们依依不舍散去,湖面也终于归于平静,静等着下一个狂欢日的到来。

不是尾声的尾声

待到会船散尽,不知情的外地人多以为曲终人散、会船结束了。殊不知在尾声中还有一段欢乐的高潮,这段高潮由演戏、酒会、送头篙三部曲组成。

按照惯例,赛船前,各大村庄的头面人物早就张罗着搭台唱戏谢神的事了。扬剧、准剧、京剧、杂技……各庄花钱请戏班子,在赛船结束的当晚开演。也有不请戏班子的,则由本庄的文娱爱好者组织起来,“乡里鼓儿乡里敲”,自娱自乐演节目。这种节目,说说唱唱,虽然简单,但泥土香味浓,乡亲们看了备感亲切。即便在春寒料峭的夜晚,戏台前男男女女也是挤得满满的,站着看到深更半夜也不觉冷不觉倦。在20世纪80年代,也有请电影队放电影的。但一个庄子要是没有演出活动,庄上人就会觉得不痛快,没有尽兴,不如邻庄兴旺。所以,一定要唱台戏,来个后手翘。

那边唱戏,这边饮酒。赛船结束的当晚,篙手们毫无例外地要举行一场热烈的酒会。各船篙手欢聚宴饮,桌子上并不讲究山珍海味,鸡鱼肉蛋家常菜却很丰盛。菜是用盆装,酒是用碗盛,一个个开怀畅饮,相互扯起山海经,天上地下,无拘无束,谈的都是开心话。不过,大伙话题再多,也要转到一点上来――今年的头篙送给谁?围绕这个题目,大家七嘴八舌把“头篙”的得主定下来。此时,篙手们欢声笑语,飞出屋外,惊动四邻,多少位关心他们会船赛事的亲属、朋友,不约而同前来助兴,一一敬酒祝福。当然,篙手们也将沿袭旧例,每人端一碗饭菜回家,让全家人分享欢乐,保佑一家老少四季平安。邻里中有惯宝宝的人家,虽然没有人当篙手,也可以来讨顺遂,要一碗饭菜给家里的心肝宝贝吃。对此,篙手们也竭诚满足对方的要求,从不吝啬。大伙儿直到杯盘狼藉、酒足饭饱才肯离开桌子。至于酒会的费用,早有习俗:公吃公摊,概由参加者负担。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形成的风俗――送头篙可以预祝人家生儿子。对于个别久婚不孕的夫妇或新婚夫妇,这个头篙颇有诱惑力。谁能够得到篙手们的青睐,成为头篙的得主,那真是一件喜事。酒会上,头篙的得主一选定,马上就会有热心人向这一家通报喜讯,这一家便立即做好迎接的准备。全家上下,满怀喜悦的心情,恭候篙手们的光临。头篙一进门,灯烛辉煌,鞭炮齐鸣,主人向篙手们奉上糖果、香茶,一一致谢。送篙者满口都是“祝贺早生贵子”的话。得主不断许诺:“到时候一定请各位吃喜酒”。双方都明白,生贵子的事谁也不敢打包票,眼前只能说些祝愿的话。但头篙的得主在这一年若碰巧真生了“贵子”,那可就热闹了――首先要为这一船的篙手,每人添一根新篙子,富裕者还自动置办酒菜,宴请全体篙手。可以想见,一条会船有一根头篙,一个庄上,多少会船,多少头篙,牵动着多少欢乐的人群……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