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干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范文

干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精选(九篇)

干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第1篇:干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范文

2016年7月,科技部网站刊登了一条“欧盟批准干细胞疗法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新闻。为遏制高额的糖尿病肾病医疗支出以及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欧盟通过“地平线2020”项目资助了6个成员国的研发团队,集中力量开发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也就是说,已获得III期临床试验许可的欧洲干细胞药物最快可能会在2016年正式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今年7月,美国JUNO公司免疫细胞治疗技术JCAR015由于严重副作用被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叫停了II期临床研究,但三个工作日之后,FDA在完成审查、修订研究方案后又重新放行了临床试验,该公司的股价当天上扬28%。

事实上,不只是欧美,干细胞应用在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均是投入增加、政策加码。日本在其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后,立即着手制定再生医学法案,积极推动相关技术的临床转化;韩国在2012年通过“有条件的批复”率先批复上市了3个干细胞产品。

然而,在中国,同样是细胞免疫治疗,却在两个多月前因“魏则西事件”揭开了国内该领域内的重重乱象。再加上监管部门紧急做出的“一刀切式的叫停”,更是使中国细胞治疗发展沦为“不合法”。许多正接受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不得不中断治疗,大部分临床研究项目被迫中断,细胞治疗领域新技术发展机会和空间面临停滞。

如果中国在该领域持续“停摆”,或许会错失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弯道超车机会。

起步早,成果少

近10年来,在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计划等部级项目里,均设置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方向,并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目前,中国干细胞领域的论文数量排名国际第2位,拥有一批进入国际前20的研究机构,申请并获得了一批国家专利和国际专利,专利数量已经排名国际第3位,国际专利授权排名第6位。对此,美国《商业周刊》曾评价:“寻找干细胞科技的前沿,不在剑桥,不在斯坦福,也不在新加坡,而在中国深圳!”

例如,在国际细胞治疗“赛场”建设初期,北科生物就与美国血库协会(全世界最高水平细胞库标准认证机构)共同制定世界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的质量标准与管理体系》。

中国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开创性地首发系列临床研究成果,如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梗、抢救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GVHD,实体器官移植后的免疫调节等。

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转化路径和管理法规的指引,中国研发团队首发的具有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成果尚未有一个获批进入临床。307医院陈虎团队在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不久,收到的却是国家食药总局“退审函”,随后其他3家细胞治疗研发单位,在历时5年、受理18个月后也分别被“退审”。

事实上,自国家卫计委叫停细胞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后,国内几乎所有医院均停止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虽然叫停的只是临床应用,临床研究仍可继续,但一些地方政府或医院从严管理,将正在开展的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也暂停了。

由于地方主管部门无据可询,医院更不敢冒风险担责,曾经蓬勃发展的临床试验势头受挫,目前除301医院等少数几家单位还在进行,全国大部分临床研究都处于中断状态。

可以说“魏则西事件”让整个细胞产业硬着陆。此前国内100多家从事细胞免疫治疗的企业主营模式是与医院合作,由医院提供临床平台和患者,公司提供技术和免疫细胞制剂。

事件之后,包括迈健生物、和家股份、康爱生物等公司先后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将受到负面影响。目前国内不少细胞治疗企业已经出现停工、半停工和裁员的情况。 “魏则西事件”后,中国的细胞治疗临床研究项目被紧急叫停。

如何弯道超车

不过,与现实困境相对应的是,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细胞治疗技术的产业化作为战略新兴产业进行培育,拟再投入40亿元发力布局细胞治疗技术,着力将其培育成“新型惠民工程”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国际上新一代细胞治疗技术已经在快速发展,未来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空间非常大,尤其是目前国际最前沿的研究。以CAR-T技术为例,也仅仅是在CD19靶点的治疗上获得成功,在其他靶点和适应症的治疗仍属全球性难题,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这无疑是国内企业的机会,尤其是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在细胞重编程、干细胞技术、特色性动物资源等领域拥有良好的基础上,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基础上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然而细胞免疫治疗的政策和监管在中国一直处在尴尬的境地。监管权限数易其手,在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部门之间一直没有厘清职责,也未曾审核批准任何一家医疗机构临床应用。

相比国外已经有十余种干细胞产品上市和快速产业化的道路,中国的干细胞管理办法仍然局限在以临床单位为实施主体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阶段,临床试验申报、临床研究规范、临床应用准入等监管细则均未作出明确和具体的解释和说明。而且由于政策不明朗,资本市场对细胞免疫治疗领域持观望态度,可能导致需要大量投入的研发公司资金断流。

细胞免疫治疗被叫停临床应用对行业发展是重大打击,但应利用难得契机告别粗放发展和野蛮生长。在此之前,有不少产学研界人士认为,需要国家先理顺对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管理体制,尽快出台干细胞治疗的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评估指标、转化模式、伦理准则等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

肿瘤生物治疗专家钱其军认为:“国家监管部门应尽早完善细胞免疫临床研究的准入机制,允许具备良好基础的医疗机构开展细胞免疫技术的临床研究,经过不断技术改进及临床研究筛选,将疗效明确的细胞治疗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第2篇:干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范文

2013年初,国际科学权威杂志《自然》(Nature)了“新年新科学”,预测在新的一年有可能发生的重要科技发现中第一位便是干细胞试验。

而在2012年12月,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John Gurdon) 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山中伸弥是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ell)创始人之一,他的获奖也实至名归,因为他的发现对于干细胞研究领域太重要了,有了iPS细胞,一些严重的风湿病、瘫痪、脊髓受伤等疾病才有了被治愈的可能。

近期,山中伸弥与Linux操作系统创始人努斯?托尔瓦兹共同荣获了2012千年技术奖。这一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以表彰在科研或发明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个人或团体。此外,山中伸弥也于去年在美国获得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培养技术专利,有效期20年。这也是日本相关技术在美国获得的首个专利。

干细胞与医学

干细胞即为起源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因此干细胞在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比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脂肪、骨、软骨、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肝、心肌、内皮等多种组织细胞,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衰老和病变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修复。

但到目前,全球范围内干细胞移植疗法大多数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进入三期临床的有30多个产品。主要临床研究集中于骨科、皮肤、心血管、癌症、糖尿病、创伤修复、血液病、泌尿系统、牙科、眼科等领域。

更多的干细胞领域的科学证据则给传统的医学带入了新的视角。比如2012年6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利用基因跟踪技术寻找到了血管疾病的真正罪魁祸首。一种以前未知类型的干细胞——多功能血管干细胞是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

这是第一次有证据表明血管疾病其实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这项工作应该彻底改变血管疾病的治疗方式,所以目前中国的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科学基金中对于干细胞的研究也进行了大量的立项工作。这也为之后干细胞在临床中的应用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开启干细胞产业大门

2012年5月17日,加拿大卫生部批准了Osiris公司生产的”伯如凯茂”干细胞药物上市销售。

该药成为世界上第一款经发达国家批准的用于治疗异体抗宿主病的非处方间充质干细胞药物,并获得了在该领域长达8年半的独家生产类似产品的排他性权利。这种药物主要针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症)、克罗恩病、急性放射性并发症、I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肺病等病症的治疗,是目前惟一批准的具有修复心脏病后组织损害、保护Ⅰ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细胞和修复肺病病人肺组织疗效的干细胞治疗药物。

2012年6月和9月,继在加拿大市场获批之后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西兰医疗管理局和瑞士医药管理局也批准其在本国进行合法销售。Osiris公司的动态也受到了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集体敬礼。而这也成为了干细胞产业的大门开启的标志性事件。

随后,众多知名企业嗅到了干细胞产业的商机。就在2012年末,GE医疗集团宣布与细胞动力学公司(Cellular Dynamics International,CDI)签署了一项许可协议。根据协议,GE医疗授权CDI开发、生产、销售源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细胞分析检测产品及模型。这些产品及模型可用于药物发现及毒性筛选。

干细胞产业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处于上游,干细胞制备主要原料脐带血储存;第二部分处于中游,干细胞提纯制备;第三部分处于下游,干细胞介入治疗,这一部分都集中在医院。

目前,上游的脐带血储存和中游的干细胞提纯制备技术相对成熟,中国北京,天津,广州,重庆、上海等地都建立了脐带血库。目前一份新生婴儿脐带血干细胞保存20年费用约2万元。北京脐带血库建立于1996年,是卫生部批准的首家脐带血库。

到2012年,北京脐血库库存达到15万份。北京市留取脐带血的孕妇数量占当年分娩量的比重已经达到了近20%。目前北京脐血库已经建立起中国脐血查询网,数据库系统已收录了2.3万份配型数据。

而中游的干细胞提纯制备技术也基本成熟,目前免疫磁珠分离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下游的介入治疗阶段,整个行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的研究趋势来判断,临床级细胞的获得与培养、功能性成体干细胞的获得、iPS细胞治疗策略、干细胞治疗临床实验设计与应用、干细胞移植的免疫学基础、肿瘤中的干细胞确定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美国《新科学家》报道称,第一例含有iPS衍生细胞的临床试验可能在2013年开始。日本神户市理化研究所发展生物学中心的高桥雅代(Masayo Takahashi)计划利用iPS细胞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用以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导致的失明。

目前,中国干细胞治疗临床实验及应用主要的研究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山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总医院等。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心脏功能缺损修复、神经修复、软骨修复、视网膜再生、皮肤再生、人工肝构建、胰岛损伤修复等。

令人欣喜的是,在现有的研究技术条件下,一些技术发展得相当迅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经成功地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脊髓损伤、糖尿病等。2011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兰扎将人体胚胎干细胞分化培育成视网膜细胞,然后在两名失明患者眼里各植入5万个视网膜细胞,术后一名患者如今能独自行走、用电脑、倒咖啡,另一名患者能辨识颜色。

2012年5月,美国Pluristem Therapeutics公司一名罹患骨髓疾病的7岁女童进行干细胞疗法治疗后,其病情显著好转。截止到2012年,北京市脐血库已为临床应用提供400余份脐带血,用于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36种疾病的治疗及临床研究,北京市脐血库已经成功挽救了400位患者的生命。

综合来看,目前干细胞的治疗技术正在中国和许多国家积极地展开。中国的863和973计划中,干细胞领域是立项最多的一个。生物及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均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重点研发针对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也在积极地推进干细胞治疗中的应用。

第3篇:干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 临床;尿常规;传统手工方法;干化学分析仪

[中图分类号] R44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b)-0106-0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manual method and dry chemistry analyzer in routine urine test

YANG Wen-na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Clinical Laboratory,Medical College of Shaoguan College,Shaoguan 51202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manual method and dry chemistry analyzer in routine urine test. Methods 200 specimens of early morning urine,collected from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patients in affiliated hospital,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by traditional manual method and dry chemistry analyzer for routine urine test.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mothe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anual method,the differences of the positive rate of white blood cells,red blood cells and urine protein detected with dry chemistry analyzer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coincidence rate of urine protein,red blood cells and white blood cells was respectively 98.5%,97.5% and 96.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clinical routine urine test,both dry chemistry analyzer and traditional manual method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it should be combined in the applic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positive diagnosis rate.

[Key words] Clinic;Routine urine test;Traditional manual method;Dry chemistry analyzer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取得了迅猛发展,临床检验技术研究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入和完善,加之公众维权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临床检测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尿液检测中,尿常规为重要且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如何及时、准确、快速、灵敏地获取检验结果,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的关键,因此,选取一种合适的检测方法是临床研究的重点[1-2]。本次研究共选取行尿常规检验的晨尿200份,均为本院附属医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集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同时采用传统手工方法与干化学分析仪法检测,并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用晨尿来源于本院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200例,其中,男146例,女54例;年龄9~82岁。所用材料包括10 ml尖底离心管、尿液干化试纸条、冰醋酸、显微镜、酒精灯、离心机。

1.2 检测方法

严格按照说明书,对收集的尿液先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对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结果准确记录,然后采用传统手工镜检方法,如应用热醋酸碱法检测尿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检测方法为,取混匀后的尿液标本10 ml放置于10 ml尖底离心管中,离心5 min,倾去上清液,保留0.2 ml沉渣,于镜检片上涂抹,对白细胞与红细胞结果加以记录。注意检查中尿液沉渣留置时间在1 h内,以防影响检测结果。

1.3 检测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尿样进行不同方法的临床尿常规检验后,记录检验结果中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检出阳性及阴性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阳性率=阳性例数/总例数×100.00%;符合率=(阳性符合例数+阴性符合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的白细胞、红细胞及尿蛋白阳性率与传统手工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种检测方法的尿蛋白符合率为98.5%,红细胞符合率为97.5%,白细胞符合率为96.5%(表2)。

3 讨论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强,现代临床实验室检验技术的不断更新,质量管理逐渐强化,如何使实验室检验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已成为相关部门重视的主要问题。尿常规检验中,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作为新的检测方案,是在传统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使临床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但在尿液红细胞的检验中,显微镜检查仍为参考标准,因其可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并对数目行定量分析,而干化学分析仪尚无法完成上述操作,因此,干化学分析仪能否完全取代传统的检验方法,需进一步研究探讨[3-4]。

就检测原理而言,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与传统镜检存在差异,前者应用化学法检测原理,后者为物理检测法,故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数据在反映患者的病情时,存在一定的错误性和片面性。实践表明,传统方法与干化学分析仪检测联用,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可显著提高泌尿系统患者早期疾病的诊断率[5-6]。依据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制订的相关规定,需行镜检的情况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临床医生提出镜检要求;②依据患者病情、疾病类型或其他检查结果,需实施镜检辅助诊断;③尿液任一项化学检查、物理检查结果异常者。

尿沉渣镜检法的优势:此检查方法完全在显微镜下进行,使结果更为真实且直观地表达,细胞等有形成分可直接呈现,为将细胞等有形成分通过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直接在镜下真实呈现的方法,可真实反映红细胞形态和数目,而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可完成对这些病理情况的确定和鉴别,故不管尿干化学分析仪有多先进,均无法取代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案。但尿沉渣镜检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检测效率较低,有较多的影响及干扰因素,在大量健康人群中不适合应用等[7-8]。

干化学分析仪的优势:检测所需要收集的尿量较少,可迅速呈现结果;报告方式为半定量模式,在临床较多疾病的治疗前后对比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测试有一定的程序化及标准,故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并避免了目测误差事件的发生。但干化学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其为化学定性的过筛方法,对尿中的球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有临床意义的成分指标无法检出;另外,多种因素均可对干化学分析法造成干扰,如菌尿、肌红蛋白可有假阳性出现,维生素C可有假阴性出现,从尿化学试验阳性镜检中也存在一定异常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采用传统手工检测方法和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均有一定的差异存在,但联合两种方法共同应用,可产生协同效果,起到互补的作用,故需重视手工镜检的临床价值。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要理解传统手工检测方法与干化学分析仪的局限性及优势,使两者相互补充,以获取准确的结果,提高阳性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9-10]。

[参考文献]

[1] 张洪波,桂清荣,彭政,等.Excel规划求解在检验科尿常规工作流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9):2283-2285.

[2] 王晓凤.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结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5):510.

[3] 李建梅.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2):4297-4298.

[4] 郦永泽.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相关原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4):40-41.

[5] 刘海燕,崔健.两种尿常规检验方法结果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2):102-103.

[6] 吴凤良.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8):60-61.

[7] 李久华.临床尿常规临床检验方法的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3):205-206.

[8] 许文娟,王士平.尿常规检验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3):186.

[9] 赵敏,李新玲.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4):79-80.

第4篇:干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范文

党的十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医疗卫生改革也步入“深水区”与“攻坚区”,“看病难、看病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需要逾越的障碍。这其中的原因,我们或许可以从新近颁布的两个关于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法规中窥见一二。

新一轮医院“设备竞赛”?

2015年8月,国家卫计委与国家食药监总局联合下发了被搁置近5年之久的干细胞临床研究的管理文件《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相关规定让人产生疑惑,“中国有多少家三甲医院就要建多少个GMP的细胞制备中心”吗?在公立医院大型装备“军备竞赛”还未结束的情况下,医院是否又要开始新一轮的“GMP细胞制备中心”的“军备竞赛”呢?

从许多医疗机构的自我宣传中可以看出,由于目前公立医院不明确的职能定位与评价指标,各大医院不约而同地进入了一种无序的大型先进医疗设备与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的“竞赛”当中。暂且不论这些大型先进设备是否能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治疗收益最大化、对疾病的诊疗结果是否最佳,单单是购置这些设备和装备就需要高昂的成本,并且还需要具备资质的技术人员对这些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

从目前公布的关于“细胞治疗(包括干细胞和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管理规定中,隐约能看到这种“设备竞赛”的影子。比如要求每个拟从事细胞治疗的医疗机构要配备相应的符合GMP标准的细胞制备实验室,临床级细胞制备中心的设置有硬件软件要求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等要求。照此规定,医院不花上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先期硬件投入,就想要从事干细胞疗法或肿瘤的细胞治疗,简直是痴人说梦。

细胞治疗是一项代表着前沿科技的生物医学技术,当然每家医院都希望开展,然而可想而知的就是走到了目前医院发展的那条“不归路”――现时的医疗设备竞赛尚未结束,新一轮的细胞制备实验室的配置竞赛又即将开始了。如些循环往复,医疗成本何以下降?看病贵难题又何以解决?

故而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更高层面的整体规划,也就是站高一层,俯瞰区域的整体医疗资源配置,加强使用效率,形成规模效应。其次就是专业的工作交由专业的人来做,形成细胞治疗价值链不同节点所要求的比较优势,推动科技成果向有效的临床手段转化,将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转化为了临床医生随时可用的高效工具与手段。

三大策略完善产业链

整体规划、差异配置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一步。在进行整体规划后可以发现,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其实不需要每家医院都设置“大型装备”的细胞制备室及“种子细胞库”,可能一个城市只需要一个“大型装备”符合GMP标准的细胞制备中心和一个“种子细胞库”就可以覆盖整个城市的临床治疗需求。整体规划将过去的分散投资转为集中投资,这样建起的细胞制备室和“种子细胞库”才可能在硬件、软件流程、质控管理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真正达到国际标准的临床级应用要求。

区域的整体规划会带来相应的规模效应,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大型设备闲置的情况。而且规模效应还会带来经验曲线的提升与运营成本的下降,高新技术的“普惠民众化”也能随着产业化发展而早日实现,令更多患者受益。

整体规划之外,个体化细胞治疗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专业分工和协同互补。与现有医疗机构均是按完成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这样一个目标投资建设不同,个体化细胞治疗的产业发展需要新的基础设施作为产业形成的支撑。

从产业发展方式来看,细胞治疗作为一个产业链条中的前端,细胞组织“原材料”的采集和临床级细胞制备所需要的硬件要求(洁净、通风、操作流程方向性等等复杂要求)、软件流程(关键指控点)及从业人员专业资质,都与临床医疗机构的要求完全不同。故而,这样的链条上需要有新的具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与相关资质的专业机构参与进来,完善优化细胞治疗产业链的形成。

针对各类专业机构,设置准入认证、进行集约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个体化细胞治疗是一个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产业,更是一个需要设置技术准入与投资壁垒的高监管行业。

从监管及责任厘清的角度来看,专业的事情交由专业的机构来做亦是非常必要的。而专业分工的核心即在于行业准入和定期审查,也有利于监管机构可以有目标地、定点地、专项地进行监督管理了。

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仍在进行当中,国家的专项资金也在持续注入,但仍有一些与预期相悖的情形不时发生。那么,新的个体化细胞治疗“创新链+产业链”到底该如何设置才能避免偏失呢?

第5篇:干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范文

(1)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神经损伤造成的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神经修复学寻求治疗这类病变的方法,其中细胞学治疗是主要方向之一。

(2)来源于人胚胎组织及人体的各类细胞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开展临床科研和治疗工作。

(3)细胞移植临床应用前,推荐使用理想的动物模型实验。对于没有理想动物模型的疾病,在确定细胞安全性和细胞移植机制提示有效的前提下,参考类似疾病动物模型研究和已有的相关临床研究,可谨慎用于临床研究。对急性和亚急性致命性疾病,应争取时间积极探索各种临床干预手段,尽量延长患者生命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4)对于某些疾病,当证明不存在预防和治疗方法,或者这些方法疗效不足以达到医生和(或)患者最低期望值,医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已有的有参考及借鉴价值的实验研究结果,在征得病人和(或)家属知情同意后,完全可以运用未被论证的新的细胞治疗措施。

(5)对细胞学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作用机理,应加大基础和临床研究力度。I期临床试验病例数建议为5~10例,II期试验病例数为20~40例,III期试验病例数为120~200例。试验设计应经所在单位伦理委员会严格审查并获得同意。如发现风险超过潜在利益,应该中止其研究;如有确切证据表明只有正面利益,应及时用于临床治疗。

(6)目前已开展临床研究并提示有效的细胞有:胚胎来源或自体来源的脑混合细胞、神经前体细胞、中脑多巴胺细胞、脊髓细胞、嗅鞘细胞、间充质细胞、施旺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7)目前临床治疗和研究神经疾病种类主要包括神经创伤、神经退变、脑血管缺血缺氧、脑水肿、脱髓鞘、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神经性疼痛,以及中毒、物理和化学因素、免疫、传染、炎症、遗传性、先天性、发育性和其他原因导致的神经损害。建议重点研究远期治疗效果。

(8)目前使用途径包括局部、脑脊液以及血管输注等。不同疾病和不同移植细胞种类,理论上存在最适宜应用方式和对应关系,应在相关研究基础上,逐步建立规范最佳细胞植入途径和最佳细胞用量指导方案。

(9)虽然动物实验结果似乎支持使用免疫抑制剂,但临床上,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移植后是否需用免疫抑制剂,目前尚存在争论,建议作为今后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10)建立规范的评价系统,所有医案和新的信息应该详细记录,适当时候可以发表。对于神经修复细胞移植的各类对照研究结果,应该及时分析总结,分阶段公开发表,以供其他研究者参考、对比和进一步验证。

(11)根据已正式发表的研究结果和细胞功能,可采用多种细胞联合移植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鼓励适时地联合使用药物、物理、化学、生物、生物工程等多种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12)临床医疗单位是开展细胞学治疗的主体,鼓励研究机构与临床医疗单位合作深入开展临床研究。同时,倡导多个临床医疗单位就某种细胞或某疾病进行循证医学或多中心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人流产胎儿制剂的研制和临床观察的意见.19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和卫生部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2004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人的体细胞治疗申报临床试验指导原则.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09

[5]世界卫生组织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指导原则(草案).2008

第6篇:干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 难愈合性伤口; 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 干细胞移植; 临床疗效; 治疗周期

伤口是指机体皮肤或皮肤下组织结构发生的损伤,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性的生物学过程。临床观察发现机体伤口在愈合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长时间迁延不愈合就会导致伤口的性质发生改变,最终形成难愈合性伤口,不仅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机体痛苦,也会对患者皮肤美观造成严重影响[1]。早期我国临床多采用传统换药法对难愈合性伤口患者实施治疗,但并未取得显著疗效。直至1993年德国外科医生提出封闭负压引流,难愈合性伤口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才得到了明显改善[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阶段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难愈合性伤口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效提高了难愈合性伤口患者的临床治愈率[3]。但近年来,不断有国外医学文献[4]报道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改善难愈合性伤口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我国关于该方面的临床研究却较为少见。基于上述现状,本院本次对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愈合性伤口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治疗难愈合性伤口患者的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难愈合性伤口患者,均为慢性开放性全层伤口,其中溃疡性伤口患者28例,愈合不良型伤口患者19例,外伤性伤口13例。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为3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61岁,平均(41.5±2.2)岁。常规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63岁,平均(42.1±2.1)岁。两组患者中均无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无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无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不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客观性。本次研究已事先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研究目的和方法,患者同意参与临床研究,并已在具有法律效力的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对常规组实施治疗,将患者伤口坏死组织和异物彻底清除,敞开死腔,将医用海绵修剪成与患者创面相同的形状,置于敞开的死腔中,将多孔引流管带有侧孔的一端插入海绵中,确保海绵与伤口创面完全接触,若患者的创面面积较大,可将两块或多块医用海绵拼接起来,并将医用海绵边缘与患者的创面边缘皮肤进行缝合固定,避免医用海绵位移。每根引流管周围的海绵厚度不宜超过2 cm,确保4~5 cm宽的医用海绵中至少有一个引流孔,确保正常后,使用半透明密封贴膜封闭医用海绵覆盖着的整个创面,并使用薄膜包绕引流管,多余的薄膜贴成系膜状,目的是放置引流管松动和漏气,然后连接各种管道,调节压力,观察负压和吸引效能,如果引流管较多,临床医师可以使用三通管将多跟引流管串联成一个负压引流装置,每间隔48~72 h更换一次敷料,若肉眼可见患者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可随即植皮缝合患者创面,若无新鲜肉芽生长则继续进行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治疗。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干细胞移植前给予患者皮下注射300 g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每天注射1次,注射3~4 d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当患者的白细胞升高至30 g/L时,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体外周血中的干细胞进行移植。在严格的无菌条件小进行干细胞移植,移植时,对患者伤口创面进行网状格注射,每个网格的面积为1 cm2,每个网格点注射0.5~1 mL,必要时间隔3 d在重复注射1次,注射完成后暴露局部创面,使创面保持干燥,创面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同时配合烤灯局部照射。干细胞移植1、2周时检测患者创面组织中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率。

1.3 细胞因子表达率检测方法 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率使用贝克曼CytoFLEX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试剂盒为仪器原装试剂盒。检测结果由2名专业医师共同统计,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4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包括以下几项:(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2)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即从开始治疗至伤口长出肉芽组织的时间;(3)换药次数,即从开始治疗至创面完全愈合过程中的总换药次数;(4)治疗1、2周时的血管内皮细胞因子表达率;(5)治疗1、2周时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率;(6)治疗周期。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周期结束后根据伤口创面愈合率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伤口创面愈合率=(治疗前伤口创面面积-治疗后伤口创面面积)/治疗前伤口创面面积×100%。治愈:伤口创面完全愈合;显效:伤口创面愈合超过70%;有效:伤口创面愈合30%~69%;无效:伤口创面愈合率小于30%或未创面面积进一步扩大。治疗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呈正态分布的研究数据全部采用SPSS 16.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7] 杨霞,平勇,李莲娜,等.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91-92.

[8] 王丽江,胡继军,程秀华,等. 愈创膏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压疮的临床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11,26(6):3-5.

[9] Samedanifard S H,Keshavarzi A,Alimoghaddam K,et al.

Therapeutic outcomes of transplanting autologous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mobilis ed peripheral mononuclear[J].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2013,121(1):48-53.

[10] 陶菊,马胜君,周丽,等.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在难愈性伤口中的疗效观察[J].蛇志,2013,25(4):386-387.

[11] 王秀凤.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下肢开放骨折伴大面积皮肤缺损术后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9):1093-1094.

[12] 王荣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机器绞伤后上肢创面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123-124.

[13] 夏雄超,林伟文,罗鹏刚,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上肢毁损伤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1):125-127.

[14] Di Novi C,Minniti D,Barbaro S, et al.Vacuum-based preservation of surgical specimens: An environmentally-safe step towards a formalin-free hospital[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0,408(16):3092-3095.

第7篇:干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范文

我国科学家最近揭示了草苔虫素在抗肿瘤转移方面的作用机理,它对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草苔虫素是从海洋生物草苔虫中分离得到的一类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有近20个结构类似物。研究显示草苔虫素对肿瘤生长、转移及血管新生都有抑制作用,其中草苔虫素-1已经在美国进入临床研究,是极有希望的新型抗癌药物。然而其抗癌机理,尤其是抗肿瘤转移的机理并不完全清楚。

2008年11月,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癌症研究》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新药筛选中心谢欣研究组和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海洋药物研究中心易杨华研究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揭示了草苔虫素在抗肿瘤转移方面的作用机理。

近年来研究证明,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在肿瘤转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谢欣研究组的硕士研究生何幸等发现,草苔虫素可以抑制SDF-1/CXCR4介导的细胞趋化运动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因为草苔虫素可以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引起CXCR4的脱敏及内吞,造成SDF-1/CXCR4信号传导的中止。

(来源:新华社上海信息网)

中国科学界加快干细胞研究战略部署

中国科学院在其下属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进行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新方法研究布局,并以此为基础获得了一批部级研发经费资助。

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有关人士说,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编程机制”和上海市重大项目“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新方法、分子机制及其应用研究”已经启动,这两个项目均由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承担。

中科院已经构建了干细胞研究网络,包括上海生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生物物理所、动物所、遗传发育所、昆明动物所等机构。

专家指出,干细胞研究是当今国际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的前沿和制高点,以此带动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突破和再生医学的发展将带来人口健康与医药领域革命性变化。

已有研究证实,一般的人体细胞由于高度分化而失去再分裂能力,最终走向衰老、死亡。机体在发展适应过程中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保留了一部分未分化的原始细胞,称之为干细胞。

按分化潜能的大小,干细胞基本可分为三种类型:具有形成完整个体分化潜能的全能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潜能,但失去发育成完整个体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类型或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细胞分化的专能干细胞。

专家说,多能干细胞能自我更新,能在体内外分化成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在再生医学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和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与胚胎干细胞研究相比,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可以为更多患者提供特异性多能干细胞。因而,病人将能轻易地获得与自己完全适配的移植器官,不会产生排异反应。血细胞、脑细胞、骨骼和内脏都将可以更换,这将为白血病、帕金森氏症、心脏病和癌症等疾病的患者增添生的希望。

(来源:新华社上海信息网)

我国抗生素、维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约

记者从石家庄制药集团获悉,由石药集团和华北制药集团为牵头单位的我国抗生素、维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近日签约。这是我国生物技术领域成立的首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医药企业共用技术平台,以实现全国资源利用最大化。

据介绍,我国抗生素、维生素产业经过十多年发展,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逐年增加。但是,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菌株以及高表达水平的基因工程产品仍然几乎全部高价从国外引进。国内产学研分离,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单打独斗难以形成集中优势。此外,国际竞争环境的加剧,也亟需中国抗生素、维生素加快产业升级。

此次签约的抗生素、维生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石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牵头,联合国内优秀的抗生素生产企业,吸纳了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等27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盟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以“实现中国抗生素、维生素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生产成本最低、产品质量最好”为目的,以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合作创新相结合,建立行业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与共享,近期目标是解决我国抗生素、维生素大规模生产中的瓶颈问题,突破关键技术。长期目标是建立产学研创新机制,形成自主创新平台,推动中国抗生素、维生素产业自主研发健康发展。同时,联盟还将整合国内外技术创新要素,培育壮大中国抗生素、维生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水平。

(来源:新华社上海信息网)

专家呼吁: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卒中复发

脑卒中是世界第三大致死疾病,因其复发导致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更为严重。国内神经内科领域的部分专家强调,公众要高度重视卒中的二级预防,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切实预防卒中复发。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吕传真告诉记者,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为250多万,平均每21秒钟就有一人因卒中死亡,存活者中约有3/4丧失劳动能力。卒中给许多个人和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值得关注的是,有过卒中史的患者存在着极高的复发风险,而卒中复发导致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更为严重。”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董强介绍,脑卒中患者在一周内的复发风险为10%左右,三个月内的复发风险高达20%,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形成往往是卒中复发的“罪魁祸首”。

“因此,对于有过缺血性卒中史的患者来说,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预防卒中复发的关键。”上海仁济医院神经科主任李焰生指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一方面要改变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另一方面要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强化抗血小板治疗。

(来源:新华社上海信息网)

专家建议减少药害事件应加强发挥临床药师作用

是药三分毒,药害事件时有发生。武汉协和医院药学部专家日前在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上建议,在临床中要加强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由专职药师参与临床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武汉协和医院药学部副主任陈东生主任药师介绍说,目前,我国病人的用药只能由有处方权的医生决定,但专科医生的药学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的用药知识并不全面。例如,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多种用药往往会发生药效重复、冲突等情况,不利于患者安全。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专科医生也无法全部掌握。

陈东生说,合理使用药物,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及有害药物相互作用,是临床药师的重要职责。在美国,每个专科都配备一个微型药房,由几名专职的临床药师负责。医生作出诊断后,临床药师提出几种用药方案并详细列出每种方案的预后治疗效果、毒副作用、注意事项等,供临床医生选择。

临床医学发展要求由医生、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专家团队为患者服务。目前,医生和护师已实现了较好融合,但临床药师未能发挥应有作用。陈东生说,一方面,我国临床药师数量少,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未对临床药师配备有强制性要求,药师又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医院普遍不太重视。导致药师在临床医学中普遍“缺位”。

陈东生等专家建议,国家应通过立法大力推进医院配备临床药师,完善药学服务。他说,临床药师发挥作用的好处有:对药物熟悉程度远高于医生和护士,可为病人进行更合理的药物配伍,实施药学监护,减少不良反应;及时掌握临床药物信息,为医患双方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用药信息和咨询服务;做好各类药物临床观察,特别是新药上市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监测。

(来源:新华社上海信息网)

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呈“年轻化”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呈现出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对此,专家认为,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增多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于波教授向记者介绍,据一份历时10年、在70万人群中进行的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60岁以下的患病人群增长迅速,10年间45岁至49岁年龄组中急性冠心病男性增加了50%。除遗传因素外,年轻人吸烟、体重超标、胆固醇摄入增加、运动不足、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与发病密切相关。有调查显示,我国目前15岁年龄组的男性吸烟率达17%,25岁年龄组高达66%;15年间我国人群胆固醇水平增加幅度在25%以上。

第8篇:干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 血液 骨髓细胞形态 患者症状 体征 临床知识

血液病是一种对人民健康危害较大的常见病、多发病。血液细胞、骨髓细胞检查,在血液病的诊断和估计预后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血液学、医学遗传学等学科的飞跃发展,血液病的诊断手段日臻完善与提高。但光镜下的血液细胞形态学的诊断,仍是临床最实际、最基本的诊断方法。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血液学发展迅速,重视和置身于血液病学工作的医师开始逐渐增多,然而当时医院内还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血液学研究和诊断完全是由内科医师来完成,血液学家也都是内科学家。由于血液学医师不同于其他临床医师,他们都自己能进行实验室工作,因此从历史上可以看到较多的临床血液学家在血液学基础理论和实验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现代临床检验在医院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科室,在医学教育中已有一独立系。目前检验科专门有一个部门检查血细胞形态和计数。有血液系统疾病专科的医院,在检验科中设有一个专为血液疾病服务的实验室,因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有更多的特殊血液检查。这种实验室过去都由血液专科医师自己进行工作,目前已有专业检验师为血液科医师分担了工作。血液学检验在近展中已能诊断很多疾病,成为临床血液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观察血液细胞的技术不断改进;光学显微镜的精密度较当初发明时真有天壤之别;19世纪未以来,染色技术是细胞形态更清晰易于鉴别,得以区分出各类白细胞,且观察到各种血细胞的异常形态;特殊显微镜的发明使血液细胞形态概念更加充实。目前应用的特殊显微镜有:暗视野显微镜、位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干涉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等。这些先进的设备为血细胞形态的诊断和研究更是上了一个台阶,促进了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技术的发展。

但血液学检验师应能正确进行各项有关血液疾病诊断和反应病情的实验;还需能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开展有关新实验;应能从事有关科学研究的实验工作;并应具有一定程度血液病的临床知识,对疾病能下诊断。

我们认为,血液检验专家应具有一定程度的血液病临床知识,正如从事血液疾病的临床专家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实验室经验同样重要。新型的查房制度不仅临床医师参加,还需有检验学专家等一起参加讨论诊断或治疗问题。现代的医学科学日新月异,不可能由一门学科的专家全面掌握。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可使医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血液检验专家在此也应起到作用。即使在日常检验工作中,他们考虑问题也常需与临床知识结合,否则容易得出错误结论。如果认为血液检验专家可以不考虑临床资料,对所得检验结果可不加以分析和提供参考意见,而让临床医师自己分析,那么他不是检验师,只能说是检验匠;他不可能跟上医学发展的形势,甚至会使他已有的技术退化变质。 转贴于

以下一些血液学例子显示不参考临床资料可以得出错误的概念。例如血液中大量淋巴细胞增加,高达数万,如不考虑病员年龄就可得出错误结论。因为在孩童,这是百日咳的表现,而在60岁左右的老年,则不可能是百日咳,而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又如检查巨幼红细胞贫血病员骨髓细胞时,典型细胞形态可被药物所改变。如在骨髓检查中见不到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形态特征,并非一定可排除巨幼红细胞贫血。检验人员必须从临床方面了解到病员是否已经接受过维生素B12或叶酸的治疗,因为此类药物可以在数小时内使骨髓象改观。骨髓检验者若不获得这一临床信息,可得错误概念,致贫血的临床诊断引入困境。再如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更需结合临床考虑。理论上在骨髓中找到恶性组织细胞可以诊断此病,但实际上反应性的组织细胞和恶性组织细胞有时很相似。曾有将伤寒、结核甚至血吸虫病的组织细胞反应增多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而且此病早期时,临床已有所表现,但骨髓内还可见不到典型的恶性组织细胞,需用某些组织的病理切片检查来做出阳性结果。可见我们血液学检验师在检查此种疾病的骨髓时,如结合临床考虑,可提高报告的正确性,减少过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

现代临床检验在医院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科室,因此血液学检验,尤其骨髓检查工作,需不断积累经验,同时又需不断扩大有关的实验和临床知识,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才能获得完美的结果。

参 考 文 献

[1]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

[2]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血液骨髓细胞检查.

第9篇:干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范文

1月-2015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医的88例需行开胸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其中对照组52例患者采用后外侧开胸手术,干预组36例患者采用胸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早期创伤指标和免疫功能情况。结果:干预组早期创伤指标和免疫功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全胸腔镜手术; 后外侧开胸手术; 创伤指标; 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26-02

一般情况下,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均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但是常规手术治疗的方式对于早期创伤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因此鸡血解决这个问题[1-3]。现今,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出现了新的治疗方式――全胸腔镜手术法[4-5]。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就全胸腔镜与后外侧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早期创伤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医的88例需行开胸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基本资料进行讨论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36例患者中,女16例,男20例,年龄

40~78岁,平均(57.5±4.5)岁,病变部位:左肺19例,右肺17例。对照组52例患者中,女17例,男3例,年龄41~77岁,平均(56.1±8.1)岁,患病部位:左肺32例,右肺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患病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外侧开胸手术,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全胸腔镜手术。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早期创伤指标和免疫功能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干预组手术时间、拔胸管时间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2.2 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免疫细胞变化比较

干预组免疫细胞变化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癌的基本类型之一就是非小细胞肺癌,而在非小细胞癌中又分大细胞癌等[7]。经过相关调查统计发现,现今患有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引起了许多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8]。非小细胞肺癌具有症状期短的特点,且在检查出此疾病后的生存期也较短。非小细胞肺癌的病因有许多种,其中大支气管的原因较多,且发病人群多为男性[9-10]。通常情况下,对于此疾病的治疗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法,但是外侧开胸手术的方式术后疼痛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出血量大、创伤大等,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亟需找到一个解决方案[11]。现今,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出了采用全胸腔镜的手术方式[12]。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全胸腔镜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出血量,且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精神和经济的压力。由此可见,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全胸腔镜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加快患者的恢复,对免疫力影响小,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蒲强,杨俊杰,刘伦旭,等.全胸腔镜与后外侧开胸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1):223-224.

[2]李静.47例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203-204.

[3]张东远,丁作林.含铂的3种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19-20.

[4]宋欣,陈薇,宋志刚.肺癌中EGFR 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相关性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2):169-170.

[5]彭旭兴.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3):18-19.

[6]马,辛炜,霍志峰.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规放疗与三维立体放疗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13-16.

[7]王晓丽,刘晓文.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9-30.

[8]胡晓璐,李高峰,王巍炜.三维适形放疗联合EP 方案同步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18-19.

[9]何春雷.全胸腔镜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11):1205-1207.

[10]彭丛兄,吴旭辉,吴功志,等.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4):18-19.

[11]韩福顺.60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