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精选(九篇)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

第1篇: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

第一条为了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促进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办发〔2004〕11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选拔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不断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更好地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第二章选拔范围

第三条**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在全市地域范围内工作的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中选拔产生,在同等条件下注重向工农业生产一线和科研、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倾斜。

第四条**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每2年选拔一次,选拔数额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三章选拔条件

第五条有突出贡献优秀党政人才选拔条件:

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坚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求真务实,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公认。

第六条有突出贡献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条件:

在我市国有企业和新经济组织中的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满2年以上,具备较强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有较大的改革管理措施,有反映其管理思想和经验的论文、综述或著作,注重安全生产,加强环境保护,所在单位管理水平及综合经济效益指标达到**市同行业先进水平。

第七条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选拔条件:

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得到同行专家认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其研究成果有创造性、开拓性,对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作出较大贡献,取得较大社会效益。

第八条有突出贡献优秀技能人才选拔条件:

在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攻克工艺、设备难关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中作出较大贡献。在市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运用所掌握的技能为经济建设或行业(工种)发展做出较大贡献者。

第九条有突出贡献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条件:

熟练掌握一种以上实用技术并在自己创业、致富的同时,在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受到过市级以上党委或政府表彰者。

第四章选拔

第十条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的选拔采取单位推荐、同行专家举荐和个人自荐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程序如下:

1、推荐上报。各地各部门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条件确定推荐人选,填写《**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推荐呈报表》,连同事迹材料及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一并上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举荐或个人自荐的相关申报材料可直接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资格审查。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提出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名单。

3、专家评审。从专家评审库中按专业随机抽签成立市优秀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符合条件人选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学术水平进行评审。

4、组织考核。组织考核组,按照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通过专家评审的人选进行全面考核。

5、媒体公示。对通过考核的人选,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对反映出来的问题,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调查核实。

6、审定确认。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综合各方意见,提出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候选人建议名单,提交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报市委、市政府批准确认。

第五章管理

第十一条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综合管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助管理,所在单位负责具体管理。

1、建立优秀人才联系制度。各地各部门党政领导要与优秀人才保持经常联系,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后顾之忧。所在单位和部门应为优秀人才参加各级组织的疗养、休假、联谊、座谈等活动提供便利。

2、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于优秀人才的工作岗位、职务、职称变动情况,进修学习、出国考察、参与重大活动情况及身体健康状况,所在单位应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3、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优秀人才在管理期限内应拟订个人在理论学习、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计划与目标,主管单位部门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情况记入考核业绩档案,并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4、努力改善优秀人才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在专业发展、学科建设、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尽量保持他们业务工作的相对稳定,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5、优秀人才所在单位和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他们申报科研项目、申请科研经费,优先安排参加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所需经费按规定予以报销。

6、对弄虚作假、谎报成果或因个人责任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或犯有严重错误受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者,取消其**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的称号和待遇,并收回证书。

第六章待遇

第十二条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享有以下待遇:

1、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由市委、市政府表彰,并颁发《**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证书》。

2、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在管理期内,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状况每人一次性发给一定的津贴。

3、对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在管理期内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安排一次休假疗养,时间为半个月左右。每年安排一次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期内,优秀人才如发生重大疾病,所在单位对其医疗费支付确有困难的,可在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根据情况从市人才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给予补贴。

第七章附则

第十三条**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奖金、表彰及疗养、休假等费用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2篇: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加权平均法;因子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037-0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Infor-

mationization Equipment Level in Vocational Colleges//CHENG Ruihong

Abstract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equipment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pounds the principle and steps of using the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and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evaluate the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equipment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25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Beijing city equipment level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and factor analysis are suitable for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and equipment level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 better evaluation method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level of equipment;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factor analysis

根据《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刚要》提出的“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各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教育信息化装备在学校教学、实验及科研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水平高低直接反映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高低,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影响评价的因素众多,所以评价前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

1 评价指标

在参考大量有关科学研究指标体系文献的基础上,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2013年采集的数据,从中选择反映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的五个主要指标。

1)百名学生配备教学用计算机台数=教学用计算机数*100/在校生总数。教学用计算机是指除行政办公用途以外的教室、机房、阅览室、教务部门等直接用于教学的计算机。

2)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100/在校生总数。多媒体教室座位数是指配备有计算机和投影仪的教室座位数。

3)网络信息点数,指由学校直接投资建设、拥有完全产权的网络端口数,不包括城市建设的公共无线接入点。单独统计无线接入点数,一个无线网络接入点(AP)计数为一个。

4)校园网出口总带宽,指校园网对外出口带宽之和,包括电信出口、网通出口、教育网出口等。

5)上网课程数,指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过程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答疑讨论、作业提交、课件下载等基本教学活动的课程门数。

2 加权平均法评价模型

在对各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调研分析基础上,根据选取的反映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的五个主要指标数据,并结合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评价。

第一步:确定分析变量(指标)。

第二步:确定每个指标的打分原则。若指标值>=指标样本平均值+指标样本标准差/2,则打分值为1分(满分);否则,打分值为该指标值/(指标样本平均值+指标样本标准差/2)。

第三步:赋权,计算加权平均得分。加权平均得分=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0.25+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0.15+网络信息点数*0.2+校园网出口总带宽*0.15+上网课程数*0.25。

第四步:按综合得分大小排序,进行综合评价。

3 因子分析法评价模型

因子分析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丢失将较多的原有变量变成少数的几个因子,并使因子具有一定解释性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基于因子分析法,采用SPSS软件,进行评价。

第一步:检验要分析的原始变量(指标)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第二步:提取公共因子。采用某种方法计算初始载荷矩阵。

第三步:利用旋转法使因子变量能够解释。

第四步:计算每个样本的公共因子得分。

第五步:根据各因子得分,将提取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样本的综合得分。

第六步:按综合得分大小排序,进行综合评价。

4 实证研究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2013年在北京市25所高职院校采集的数据,选择其中的五个主要指标,利用软件SPSS19进行因子分析。KMO统计量为0.657<0.7,说明各变量间信息重叠程度不高,做出的因子分析模型可能不太完善,但可以尝试。再由Bartlett检验,可知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也就是各变量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由表1可知,只有前两个特征根大于1,因此,SPSS只提取了前两个公共因子。在旋转后两个公共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均发生变化,但仍然保持从大到小的顺序,而且前两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仍为73.86%,和旋转前完全相同,前两个公共因子解释了原有五项指标70%以上的信息,所以选取前两个公共因子基本能够描述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

为了考察、分析和综合评价北京各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用回归分析法计算因子得分函数,采用SPSS输出的函数系数矩阵见表2。根据系数矩阵将两个公因子表示成五个指标的线性形式。因子得分函数为:

F1=0.701×1-0.073×2+0.377×3+0.935×4+0.675×5

F2=0.308×1+0.884×2+0.757×3-0.18×4+0.492×5

按提取的两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结合各因子得分,建立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的评价模型: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公共因子1的方差贡献率*公共因子的得分+公共因子2的方差贡献率*公共因子2的得分=0.394F1+0.345F2

采用加权平均法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得分并从大到小排序,选取前五名,分别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吉利大学。采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得分并从大到小排序,选取前五名,分别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5 结束语

为便于对各高职院校进行个案分析,本文建立了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造了加权平均法评价模型和因子分析法评价模型,为深入分析、研究各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加权平均法结合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赋予一定的权重,尽管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其易理解、易操作。因子分析法选取公共因子后,根据各个因子提供信息的多少,以方差作为权重构成综合评价模型,可有效避免主观权重的缺陷。两种评价模型均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8-225.

[2]吴海英,张杰.学生成绩排名的综合评价模型[J].大学数学,2006(4):142-145.

第3篇: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

关键词:专业实验队伍 组织结构 创新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09-01

1 创新型实验队伍的构成与素质特征

1.1 创新型专业实验队伍的内涵

实验是高校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具有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和实现科研创新的重要作用。创新型实验队伍的构建一方面可以增强开放式课外实验等环节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激发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创新水平。创新型专业实验队伍是切实从教学实验改革需求出发,根据社会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新要求以及相应课程的变化,重新调整人员队伍结构,知识能力分布,打破固有专业学科领域的区分与限制,使原归属于不同实验室的人员可以进行跨学科交叉领域的组合,实现应用知识的有效融合。

1.2 优化创新型实验队伍结构

一个优秀的创新型专业实验队伍应该是通过合理的组织协作,构建成为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所长的团队,并在成员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创造出更高的附加值。所有成员的年龄、学历、学缘、学科知识、职称等多方面因素都将是结构安排中需重点考虑的内容,只有在经过认真筛选、合理搭配后,才能实现真正的强强组合,发挥出创新实验人才所应展现出的特长与潜能。现有各大高校中的实验队伍通常是以学科专业为区分形成各自独立的实验团体。这样的队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相应专业的固有基础课程实验,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科研领域的快速发展,其所具有的局限性也逐步显现出来。由于所有人员均来自于同一学科门类,创新思维等个体特征极为近似,当综合性实验项目涉及到其它学科专业时,现有实验队伍人员不能给予更为深入的指导,同时,也错失了交叉学科人员互相激发创新思维的良好机遇。新型的专业实验队伍将不再采用以往固定的构成模式,而采用更加灵活的交互性选择方式,即不同专业领域的实验人才将个人资料在校内共享信息平台上,具体实验项目组根据需求可以调配不同专业领域实验人才形成创新实验梯队,同时,个体实验人员也可主动根据自身研究兴趣进行选择并提出参与申请。广泛性双向选择将使实验队伍的应用知识得到更全面的融合与扩展,实现校内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满足了高校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的目标要求。

1.3 创新型专业实验人员素质特征

对于个体实验人员来说,要成为创新型专业实验队伍中的一员,需具备相应的素质特征,首先,敏锐的洞察力是创新型专业实验人员必不可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使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事物潜在的发展趋势,并为进一步的实验工作提供指导与创新灵感。当然这种敏锐的洞察力还需要与善于思考判别的能力相结合。无论是教学性实验还是科研性实验,创新型专业实验人员都可以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在实验前发现问题,实验中根据发展预测结合自身的分析判别能力解决问题,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完成创新活动。其次,实验人员应具有反常规的创新精神,能够接受不同的方式方法而不是总局限于固有的手段。由于创新型专业实验人员跨越了学科的界限进行合作,他们有机会可以了解到其他专业人员的实验探索方式,这可以帮助他们彼此获取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有价值信息,同时也可以促使他们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展现出开放和具有灵活性的思维。再次,新型团队的成员应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协调沟通能力。创新型专业实验队伍成员之间可能在完全不熟识的情况下开始实验合作,这就需要成员能够快速的适应科研环境的改变,在进入团队后快速调整自我状态,乐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并且愿意倾听其他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善于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目的与意图,从而获得团队其他成员的支持。

2 建立创新型专业实验队伍激励机制

2.1 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方法

新型的激励方法是根据实验队伍人员需求,采用实验项目贡献积分的方式,利用积累分值转换为相应的需求内容。这种新型激励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原有激励方式中多注重项目主要排名成员而挫伤其他参与者积极性的弊端,还可以解决新型实验队伍组织结构调整所产生的人员分散等情况带来的不良因素。当一个实验队伍完成一项实验科研项目,归属于不同院系的人员可以获得相应的实验贡献分值,这种分值的激励可以转化为人员再次加入下一个新实验队伍的自觉行为和体现自身价值的责任感。个体成员可以同时加入多个创新型专业团队,分别承担不同职责与工作量,积累实验贡献分值的同时深入发掘自身潜能,使学校现有实验人才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实验项目贡献分值是一种可以持续发展的方法,贡献分值将成为个人进取过程中可量化的评判标准,激发实验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团队工作中。

2.2 强化多层面激励内容

建立实验项目贡献分值激励方法并不等于废除了现有高校普遍采用的人才激励方式,如动机激励、目标激励、感情激励、需要激励、绩效考评、成长激励、强化激励等,由于这些方式都是以人员最本质的需求为出发点,适用高校整体人才建设,而非专门针对实验队伍建设所设立。因此,在创新型专业实验队伍的建设中,运用新型的实验项目贡献分值的激励方法同样可以通过多层面的激励内容来满足成员最本质的需求,起到与高校所使用的其它人才激励方式同样的作用,并且更具有针对性。激励内容与人员的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贡献分值所对应的激励内容将从公开表彰、提供高层次进修培训机会、提供最新书籍资料到贡献奖金、职务职称优先晋升等等诸多内容,涉及精神、物质等不同层面。这种激励内容的多样化也反映着人员需求的差异,能够为实验队伍成员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激励内容将极大地提升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促进了教学实验、科研实验、管理等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积极公平健康的实验学术氛围。

3 结语

构建创新型专业实验队伍是为了应对社会对综合性实践人才需求的增加,以及科研领域的快速发展,所采用的有效措施。这种创新的队伍模式以及创新的激励方式将为高校实验环节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朱红钧.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2):28-29.

[2] 张少.高校实验人员激励机制的缺陷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37-139.

第4篇: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

卡泽纳夫说,法国为能够与中方成功建设中国第一个P4实验室而骄傲。疫情没有国界,各国政府应共同应对近几年面临的埃博拉等一系列公共卫生危机。

就在这场访问活动的现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秘书长肖建华向武汉P4实验室颁发实验室认可证书。目前,该实验室已向国家卫计委申报病原活动资格。在完成活动资格审批后,实验室即可正式投入运行。

“盒中盒”理念确保实验室里的病原不泄漏

P4实验室也称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是依据密封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级,等级和安全性最高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作为各类传染病菌(毒)研究操作的基本单元,实验室必须有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制度和人体防护措施。不同危害群的微生物,必须在不同的物理性防护条件下操作,一方面防止实验人员和其他物品受污染,同时也防止其释放到环境中。

武汉P4实验室是国家发改委大科学工程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参照国际上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和中国相关的建设标准,中法双方设计单位合作完成了实验室的设计,中国建设单位完成了实验室的建设和主要设施设备的安装。

在法国技术指导下,实验室的设计采用类似法国里昂P4实验室“盒中盒”的理念,负责实验室施工建设的工程部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整个P4实验室为悬挂式结构,共分4层。从下至上,底层是污水处理和生命维持系统;二层是核心实验室;二层和三层间的夹层是管道系统;三层是过滤器系统;最上层是空调系统。所有空气将经过两级高效过滤器处理后进行排放,固体污染物要经过高压灭菌锅处理,液体污染物要经过污水处理设备处理,以保证彻底杀灭病原,确保实验室里的病原不会泄漏。

验室在2014年底完成建设后,历经两年的联机联调和试运行,此间分别委托法国第三方检测公司Igenair和中国国家建筑技术质量检验中心,按照国际和中国标准,对实验室的整体技术参数,特别是涉及上述生物安全关键技术设备的技术参数与性能,各种设施与系统意外模式的应急措施等,进行全面检测,符合设计要求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技术要求。

开放的文化对于保持P4实验室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即将在武汉的P4实验室研究全世界最危险的病原体。这也引起了海外一些学者的担忧。比如,病原体是否会泄漏,以及国与国之间是否会以全球最危险的生物威胁展开对抗等。

实验室将侧重于控制新发疾病、存储纯化病毒,并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参考实验室”与各国的同类实验室联系起来。“它将成为全球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该实验室主任袁志明说。

“这将为中国的研究者带来更多机会,全球正在面对更多的新发病毒,中国需要作出更多贡献,而我们在BSL-4级别病原体方面的贡献将会造福全世界。”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福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报告自己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是最重要的。”武汉P4实验室主任袁志明向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强调,“透明是实验室的基石,开放的文化对于保持P4实验室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将为我国提供一个完整、国际先进的生物安全体系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与运行由生物安全、生物安保和设备保障部门负责,构成实验室运维管理团队。

运维管理团队的人员从2005年实验室筹建开始逐步招聘到岗,其间经过长期培训,其中部分核心人员分别派送到法国里昂、美国的P4实验室进行培训。然后在武汉P4实验室进行各类实验活动的演练、熟悉实验环境与设备操作,开展各类意外事故的模拟,通过考核才能获得上岗资格。

袁志明介绍,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经过一年多试运行后,按照程序向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提出了实验室认可申请。认可委组织有丰富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经验的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目前,实验室已获得认可证书,正在进行活动资质的申请工作,完成研究活动资格审批后才能开展研究活动。

第5篇: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

根据了解,“天宫一号”只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但并不时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它只是一个雏形——一个重8t多的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一号”设计寿命期为两年,在这两年内,我国将会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使命的交会对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的技术,为建造空间实验室积累经验,为建造中国的空间站打牢基础。“天宫一号”升空入轨后,发射中心将在11月1日发射神八。

“天宫一号”为中国构建太空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国际太空站的历程。

从国际太空站的艰辛历程可以看出,“天宫一号”只是中国向太空迈出的一小步,但是这绝对是意义巨大的一步。

中国载人航天是深谋远虑的,每一步都经过无数次计算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目前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可以说

,中国航天技术是借鉴前人的技术而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现有八大系统: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监控通讯系统、着落场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这八大系统是中国经过长达10多年的摸索才总结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辛酸。

 

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

第6篇: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

关键词:保险人;集体声誉租金;门限公共物品;实验室研究

中图分类号:F8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6)01001609

一、引 言

声誉是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过去行为和未来展望的一种整体认知和情感吸引力,好的声誉能够为保险公司带来持续的声誉租金。长期以来,我国保险行业人破坏保险公司声誉的现象屡见不鲜。已有的研究都是基于保险公司与人的委托关系,从规避人机会主义行为的角度展开。然而,声誉具有的外部性和声誉建设投入成本的门槛特征会对人维护保险公司声誉的行为和结果产生影响。那么,人会努力维护保险公司声誉吗?影响其维护保险公司声誉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根据公共物品理论,集体声誉具有公共物品属性,个体的搭便车行为会破坏集体声誉,使所有个体获得的集体声誉租金减少。本文将保险公司声誉视为公共物品,从人自愿维护保险公司声誉行为的角度,研究保险公司声誉与人声誉贡献努力程度之间的关系。由于个体行为对集体声誉的影响及变化关系在现实中难以观测和计量,本文通过实验室实验的方法,探究人维护保险公司声誉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二、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早期关于声誉的研究指出,声誉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规范市场秩序,使企业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然而,这些都是从个体声誉的角度对声誉理论进行研究,并没有深入分析集体声誉的建立和维护问题。Tirole[1]与Winfree和McCluskey[2]最早关于个体行为与集体声誉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集体声誉具有公共物品性质,个体作为集体声誉的促进者和管理者,会影响消费者对其行为的评价,从而维护或损害集体声誉。良好的集体声誉会产生正外部性,使集体中的每一位个体受益。但是,集体声誉缺乏个体质量的可追溯性导致个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提供低质量服务,产生负外部性,给集体中的守信者带来不利影响。

好的集体声誉能否促进个体维护集体声誉的行为呢?关于这一问题,Helm\[3\]认为,他人对集体的认识会影响个体的自尊和对集体的认同,进而影响个体的集体声誉维护行为。然而,Allen和Meyer\[4\]却认为,虽然好的声誉能提高个体对集体的认同,但个体对集体认同与否并不能决定其对集体声誉贡献的多少。可见,好的声誉仅仅是声誉维护行为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即使一个声誉好的集体,个体也不一定有足够的积极性维护集体声誉。那么,如果初始的集体声誉较好,如何使成员持续地维护一个好的集体声誉呢?Huck和Lünser\[5\]认为,集体声誉的维护需要信任者对被信任者产生初始信任。而张琥\[6\]和皮建才\[7\]认为只有将声誉租金保持在适当的水平,才能促进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当声誉租金降低到某一水平时,原本可以通过自愿供给实现的集体行动就不能实现。但是,如果初始的集体声誉较差,能否通过个体的努力改善坏的声誉呢?Levin\[8\]指出,集体行动能否持续取决于集体声誉与对组内个体的刺激是否互补。当环境不好时集体能够维持声誉,但改善环境并不能提升坏的声誉。而Castriota\[9\]则认为,由于集体声誉是变化的且具有很强的历史依赖性,坏的集体声誉只会平滑地进行调整,大幅改善的情况极少发生。综合来看,这些多为理性经济人假设下通过构建博弈模型进行的规范研究,并没有考虑现实中个体差异和其真实行为,缺乏对理论的实证研究和实验检验。因此,虽然集体声誉的维护在理论上能够实现,其作用范围和对实践的解释力十分有限。

本文通过建立门限公共物品的博弈模型,对人声誉贡献行为及其声誉贡献努力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体地,每个人可以选择将固定的工作时间用于公司声誉的维护或个人业绩的提升,公司声誉的维护体现为对保险知识的普及、对保险产品的宣传、对客户关系的维护以及理赔服务质量的提高,个人业绩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对潜在客户的开发上。人对公司声誉贡献的努力程度只有高达一定值才会对个人业绩产生促进作用。在实验中,将该值用声誉门限值来表示,当人对公司声誉的总贡献达到声誉门限值时,所有人都获得较高的声誉租金;当人对公司声誉的总贡献低于门限值时,所有人都获得较低的声誉租金。然而,人的搭便车行为可能导致集体行动失败,使公司声誉难以维护。由于现实中保险公司难以对人的行为进行监督或监督成本太高,无法对其维护或破坏公司声誉的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因此,本实验中并未引入奖惩机制。

保险公司出于长远考虑有维护自身声誉的动机,但声誉维护需要的时间较长,对于流动性大的人而言,多数人只关注短期利益,缺乏维护集体声誉的积极性。并且,当个体被选中的概率和个体数量存在负相关时,集体的规模越大,个体预期其被选中的概率越小,从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使集体声誉维护的难度增大。因此,用声誉贡献门限表示公司声誉维护难度有以下假设:

假设1:相较于声誉门限高的公司而言,声誉门限低的公司其人声誉贡献的努力程度更高。

集体声誉租金的高低反映人付出单位劳动从公司声誉中获得回报的多少,较高的集体声誉租金使个体对集体的认同感增强,搭便车的激励降低,而且还会有更强的激励来惩罚同伴的搭便车行为\[10\]。集体声誉租金作为对预算平衡约束的补贴,使团队生产的囚徒困境变为协调博弈,但协调能否实现还受到分享规则的影响。集体声誉租金越高,分成比例越体现个体能力的差别,最优的努力水平越容易实现\[11\]。因为集体声誉能够通过集体声誉租金对个体产生激励效应,个体边际收益较高时,其对公共物品的供给较高,有以下假设:

假设2:相较于集体声誉租金低的公司而言,集体声誉租金高的公司其人声誉贡献的努力程度更高。

在社会困境中,参与人可获得的信息也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可被察觉或观测到的互动能导致更高的信息可信度和更强烈的组织认同感,并且信息披露能通过相互监督增强人间的同伴压力,减少人的搭便车行为\[12\]。特别地,人们对消极信息的关注程度大于对积极信息的关注程度,正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付出相同的努力,个体为了自身利益对集体声誉的破坏程度大于进行声誉贡献使集体声誉提高的程度\[13\]。理论上,理性的人会积极维护保险公司声誉,并且信息披露更能激发人的损失厌恶心理,使其通过增强合作降低损失概率。因此,有以下假设:

假设3:相较于仅披露个人贡献信息而言,披露领先信息或披露落后信息能够提高人声誉贡献的努力程度。

更进一步,由于人追求个人业绩提升和进行公司声誉建设的行为都是以个人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人收入的多少由个人业绩的高低和保险公司声誉的好坏共同决定。理论上,如果每个人为维护集体声誉做出一定的贡献,且总贡献恰好使集体声誉处在较高水平上,此时人获得的收入高于集体声誉较差时将全部努力用于提高个人业绩获得的收入,理性的个体最终会在这个帕累托最优点达成稳定的合作。然而,现实中的个体并非完全理性,可能因某些因素的影响难以达成稳定的合作,从而影响人获得帕累托最优收入的效率。因此,有以下假设:

假设4:人最优收入获得效率受声誉贡献门限、集体声誉租金以及信息披露方式的影响。声誉贡献门限低的公司其人最优收入获得效率较高;集体声誉租金高的公司其人最优收入获得效率较高;披露领先贡献信息或披露落后贡献信息,人最优收入获得效率更高。

本文基于以上假设,对实验进行设计。

三、实验设计

实验在东北财经大学实验经济学实验室进行,共招募48名被试。实验编程运用z-Tree平台\[14\],根据声誉贡献门限的高低、集体声誉租金的高低以及声誉贡献信息披露三种方式,采用2×2×3的设计进行重复实验,基本参数设置见表1所示。实验共计12个实验局,每局10期,每期的人分组保持不变,共得到观测值480个。实验开始前,主持人向被试详细讲解实验说明,进行实验理解测试,通过测试的被试按抽签的方式进行上机实验,实验时间约1小时。在实验结束后按照50点=1元的兑换比例当场向被试支付现金,平均每名被试得到33元。

每位参与者在每一期有100点初始禀赋(代表可支配的努力程度),并且面临两个账户:集体声誉账户X和个人账户Y,投入两个账户的点数分别用x和y表示,且满足x+y=100。由于进行声誉贡献这一集体行动需要人的协同,将其视为复杂劳动,人的个人业绩主要与其个人努力有关,将其视为简单劳动,即人付出相同的努力程度,进行声誉贡献的成本高于提高个人业绩的成本。向两个账户投入点数x和y所付出的成本函数分别为c(x)=001x2和c(y)=0005y2,且满足c′>0,c″>0的条件。用T表示声誉贡献门限值,作为判断人声誉贡献合作成功与否的标准;

在实践中无法找到可衡量声誉建设成功与否的确切指标,本研究中的门限值仅是对现实问题在理论上的抽象表述。用ε表示保险公司的集体声誉租金,反映公司的平台价值对个人业绩的影响。当人向X投入的点数之和大于或等于T时,每一位人获得较高的平台价值ε1;当人向X投入的点数之和小于T时,每一位人获得较低的平台价值ε2。用π表示人个人账户的产出,该产出由y决定,二者关系表示为π=103y,且满足π′>0,π″

图1 实验结构三维图

注:每部分下方对应实验局G1―G12,上方标明声誉贡献的合作水平。

四、实验结果分析

以下分别就不同声誉贡献门限、不同集体声誉租金下,人对保险公司声誉贡献努力程度及一致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比较不同信息披露方式下,人声誉贡献合作水平的变化。

1声誉贡献门限的激励效应

为研究声誉贡献门限对人声誉贡献努力程度的影响,将实验局分为声誉贡献门限高和声誉贡献门限低的两组。为剔除声誉贡献门限的不同造成的供给点效应,用θ表示声誉贡献合作值,

其中,人声誉贡献的实际值用投入X的点数x表示,理论值用声誉门限均值表示,高声誉门限均值为40,低声誉门限均值为25。以此衡量人真实的合作水平,θ≥1表示人合作,θ

Z值为正且统计显著表示具有较强合作水平,即强合作;Z值为正但统计不显著表示具有较弱合作水平,即弱合作;Z值为负但统计不显著表示该组合作水平略低于理论值,即弱不合作;Z值为负且统计显著表示该组不具有合作水平,即强不合作。由表2可以看出,声誉门限低的公司(G2和G4)其人均具有强合作水平,而声誉门限高的公司合作水平较低(G1具有弱合作水平,G3具有弱不合作水平)。虽然人声誉贡献的理论值在声誉门限高和低的实验局中差别不大(仅相差15点),但声誉贡献合作的结果却有显著差异,声誉贡献门限高的公司合作更难以达成。

进一步,检验声誉贡献努力程度的一致性,对声誉门限高和低的人声誉贡献标准差进行M-W检验,结果见表3所示。

声誉贡献门限低的公司其人声誉贡献的一致性较好,表现为G1与G2相比(P=0096,Z=1663),G3与G4相比(P=0004,Z=2873),后者人声誉贡献的标准差均小于前者,且统计显著。并且,声誉贡献门限高的公司没有人持续充当声誉贡献最多者的角色,因为当声誉贡献最多者意识到同伴的贡献比自己少并且没有增加声誉贡献时,会通过减少声誉贡献来惩罚其同伴。而声誉贡献门限低的公司内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声誉贡献最多和最少者,且二者的贡献水平长期稳定在声誉贡献门限均值附近。形成这种稳定合作可能的原因是,贡献较多的人多贡献一些而使集体声誉处在较高水平获得的收益高于少贡献一些而使集体声誉处在较低水平获得的收益,因而声誉贡献门限低的公司其人更易形成合作。因此,可得:

结论1:相较于声誉贡献门限高的公司,声誉贡献门限低的公司其人声誉贡献努力程度更高且更一致,表现为为人维护客户关系和进行理赔服务提供便利和支持的保险公司,其人为公司声誉建设付出的努力更多。

2集体声誉租金的激励效应

不同的保险公司声誉对人个人业绩的影响不同。将实验局分为集体声誉租金高和低的组来研究集体声誉租金的激励效应对人声誉贡献努力程度的影响,对其人声誉贡献均值进行M-W检验,结果见表4所示。

G1与G3的合作水平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P=0162,Z=1399),然而G2的合作水平却高于G4,且统计显著(P=0015,Z=2426),表明声誉贡献门限高时,集体声誉租金的激励效应不明显;声誉贡献门限低时,集体声誉租金对人声誉贡献的努力程度有明显的正向激励效应。这与李金波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团队形成的集体声誉可以用于补贴团队内部由于搭便车造成的效率损失,缓解预算平衡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之间的矛盾。当集体声誉租金足够大时,不同类型的团队组合通过适当的内部分享规则和产权安排均可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合作,本实验中,这种合作在声誉贡献门限低时更容易达成。

然而,声誉贡献均值仅能反映公司整体的声誉贡献水平,无法衡量个体间声誉贡献的差异,因此,进一步用声誉贡献标准差反映人声誉贡献努力程度的一致性,分别对人声誉贡献标准差进行M-W检验,结果见表4所示。声誉贡献门限高时,集体声誉租金对声誉贡献一致性影响的差别较小,表现为G1的标准差大于G3,但统计不显著(P=0880,Z=0151);而声誉贡献门限低时,集体声誉租金对声誉贡献一致性影响的差别较大,表现为G2的标准差大于G4,且统计显著(P=0010,Z=2570),表明集体声誉租金高的公司其人声誉贡献合作的一致性较差。因此,可得:

结论2:集体声誉租金表现为人单位劳动获得的回报不同。相较于集体声誉租金低的公司而言,集体声誉租金高的公司其人声誉贡献努力程度更高,特别是声誉贡献门限低的情况下,集体声誉租金高的公司声誉建设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但人的合作缺乏一致性。

这种现象可以解释现实中保险公司声誉的“马太效应”,即声誉好的公司其人获得了较高的集体声誉租金,一些人会为了维护好的声誉付出更多努力,使公司声誉更好。而声誉差的公司其人获得的集体声誉租金普遍较低,因而维护集体声誉的意愿均不强且缺乏合作一致性,公司声誉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变得更差。

3信息披露方式的激励效应

人的声誉贡献不仅受声誉贡献门限和集体声誉租金的影响,还可能受到可观测信息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不同信息披露方式下,人的声誉贡献努力程度进行更进一步分析。

首先,分别对仅披露个人贡献信息与披露领先信息情况下,人声誉贡献均值和标准差进行M-W检验,结果见表5所示。

在声誉贡献门限高且集体声誉租金高的情况下(G1),披露领先信息(G5)对人的声誉贡献努力程度有负向激励效应,且统计显著(P=0019,Z=2344)。并且与G1相比,G5合作的一致性更差,且统计显著(P=0001,Z=-3477),表明声誉贡献门限高且集体声誉租金高时,披露领先信息使人对声誉贡献的努力程度降低且更加难以协同。同理,分别对仅披露个人贡献信息与披露落后信息情况下,人声誉贡献均值和标准差进行M-W检验,结果见表5所示。在声誉贡献门限高且集体声誉租金高的情况下(G1),披露落后信息(G9)对人的声誉贡献努力程度有负向激励效应,且统计显著(P=0001,Z=3477)。与G1相比,G9合作的一致性更差,且统计显著(P=0082,Z=-1739),表明声誉贡献门限高且集体声誉租金高时,披露落后信息使人声誉贡献的合作水平降低且更加难以协同,这与披露领先信息时的结果相同。因此,可得:

结论3―1:相较于仅披露个人贡献信息而言,披露领先信息或披露落后信息对声誉贡献门限高且集体声誉租金高的保险公司人维护公司声誉的行为具有负向激励效应,且使人合作的一致性降低。

然而,实验发现,G8合作的一致性比G4更差,且统计显著(P=0002,Z=-3024),而合作水平略有提高但统计上不显著(P=0362,Z=-0912),表明声誉贡献门限低且集体声誉租金低时,披露领先信息虽然使人对声誉贡献合作的一致性较差,但容易达成合作。同理,G12合作的一致性比G4差,且统计显著(P=0000,Z=-3780),合作水平略有提高但统计上不显著(P=0567,Z=-0572),表明声誉贡献门限低且集体声誉租金低时,披露落后信息虽然使人对声誉贡献合作的一致性较差,但更容易达成合作。因此,可得:

结论3―2:相较于仅披露个人贡献信息而言,披露领先信息或披露落后信息虽然对声誉贡献门限低且集体声誉租金低的保险公司人合作的一致性有所降低,但仍然对维护公司声誉的合作具有较弱的正向激励效应。

前文的分析表明,与声誉贡献门限高的公司相比,声誉贡献门限低的公司人在仅披露个人贡献信息时的合作水平较高;与集体声誉租金低的公司相比,集体声誉租金高的公司人在仅披露个人贡献信息时的合作水平较高。那么,在披露领先信息和披露落后信息后,人合作水平是否会发生变化呢?首先,分析披露领先或落后信息,声誉贡献门限对人合作水平的影响。通过比较G5和G6、G7和G8、G9和G10以及G11和G12(表2),发现前者的合作水平均低于后者。因此,可得:

结论3―3:与声誉贡献门限低的公司相比,披露领先信息或落后信息使声誉贡献门限高的公司人声誉贡献合作水平更低。

这一结论与仅披露个人贡献信息时的结果一致。其次,分析披露领先或落后信息,集体声誉租金的激励效应对人合作水平的影响。分别比较G5和G7、G6和G8的合作水平(表2),前者均低于后者,即披露领先信息反而使集体声誉租金高的公司其人的合作水平降低,甚至低于集体声誉租金低的公司。同理,比较G9和G11、G10和G12的合作水平,前者均弱于后者(G10和G12虽然均为弱合作,但二者Z值分别为0000和1617,前者小于后者),即披露落后信息使集体声誉租金高的公司其人的合作水平降低,甚至低于集体声誉租金低的公司。因此,可得:

结论3―4:与集体声誉租金低的公司相比,集体声誉租金高的公司披露领先信息或落后信息后反而会使人声誉贡献的合作水平大大降低。

综合来看,可得:

结论3:相较于仅披露个人贡献信息而言,披露领先信息或披露落后信息能够影响人声誉贡献的努力程度。

对披露领先信息或披露落后信息导致人合作水平降低的现象,先验信念、团队分享规则和心理契约理论可以做出解释:当团队内部的分享规则不足以补偿人单期的努力成本时,该人没有激励维护集体声誉。并且,人在信息披露情况下对其他人可信任的先验概率显著低于不披露信息的情况,即信息披露情况下人对同伴的信任程度更低\[15\]。当人感觉到组织公平感、工作满意感和组织承诺降低时,会产生某种认知评价与情感反应,导致其心理契约遭到破坏,并通过反生产行为进行自我调整改变对不公平感的感知\[16\]。由于声誉贡献门限高和集体声誉租金高的公司其人之间合作的机会成本更高,在信息披露情况下对他人的信任程度更低,心理契约遭到破坏的程度更大,因而声誉贡献大幅降低。这与现实中大量人不努力维护保险公司声誉的现象相符:一些人的先验信念认为其行为对公司声誉的影响甚微,便采取短期行为最大化自身利益。而另一些人察觉有人破坏公司声誉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后,组织公平感降低,心理契约被破坏,产生声誉贡献的反生产行为,减少对公司声誉的维护。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披露领先信息或披露落后信息导致人声誉贡献水平提高的现象,同伴压力和组织认同理论可以做出解释:如果个体违反了某些形成共识的行为规范,同伴压力和组织认同(集体向个体灌输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会使个体内心受到谴责和感到不安,即产生愧疚心理,在下一期提高自己的声誉贡献水平。现实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采取破坏公司声誉的行为后,或由于愧疚心理,或迫于同伴压力收敛这种机会主义行为。

保险实践中,信息披露方式多样,声誉维护与声誉破坏并存,但二者作用的对象和合作的激励方向均不同,导致保险公司声誉建设的效果各异。当人的愧疚心理发挥主要作用时,披露声誉贡献信息使维护公司声誉的合作水平提高;当心理契约破坏发挥主要作用时,披露声誉贡献信息使维护公司声誉的合作水平降低。

4人收入获得效率的测度

人收入与其声誉贡献水平息息相关,每个人声誉贡献的实际值越接近理论值,人获得帕累托最优收入的可能性越大。那么,影响人声誉贡献努力程度的因素能否影响其获得最优收入的能力呢?本文计算各组人达成合作的纳什均衡总收入、总收入均值以及收入获得效率(总收入均值/纳什均衡总收入),结果见表6所示。通过比较收入获得效率,剔除人纳什均衡总收入不同的差异,因而人收入获得效率主要由其主观决策和与其他人的合作水平决定。

G2的收入获得效率9158%高于G1的7446%,G4的收入获得效率9526%高于G3的7066%,且二者差距较大。可得:

结论4―1:与声誉贡献门限高的公司相比,声誉贡献门限低的公司其人的收入获得效率更高。

披露领先信息或落后信息的情况下,G5和G9的收入获得效率分别为5116%和4365%,均小于G1的7446%;G6和G10的收入获得效率分别为8105%和6992%,均小于G2的9158%;G8和G12的收入获得效率分别为8885%和8495%,均小于G4的9526%。主要原因是声誉贡献门限高使人的声誉贡献努力程度降低,达成合作的几率减少,收入受到影响。因此,得出:

结论4―2:与仅披露个人贡献信息相比,披露领先信息和披露落后信息都会使合作的人收入获得效率更低,且披露落后信息对收入获得效率降低的幅度更大。

从该结论可得到一个启示:保险公司披露优质人的声誉贡献信息并不能鼓励其他人维护公司声誉,反而使其产生强烈且稳定的搭便车心理。披露劣质人破坏公司声誉的信息会使优质人的心理契约受损,激发其不平等厌恶心理,进而减少声誉贡献。

然而,实验发现,披露领先信息和披露落后信息会使不合作的人收入获得效率提高,表现为G7和G11的收入获得效率分别为7594%和7516%,均大于G3的7066%。原因在于,原本不合作的人受同伴压力和愧疚心理的影响提高了声誉贡献后,尝到了合作的“甜头”,因而继续维护保险公司声誉。但是,这一现象在我国保险业极少发生,一种可能的原因是人受路径依赖的影响,并没有产生同伴压力和愧疚心理;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人没有因维护公司声誉获得明显的收入增加,依旧选择不维护公司声誉。因此,得出:

结论4―3:披露领先信息或披露落后信息使不合作的人收入获得效率提高。披露信息不仅增加了不合作人对集体声誉的维护,还提高了其收入获得效率,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从这一结论可以得到另一个启示:即使没有奖惩机制,保险公司披露劣质人的声誉贡献信息仍然会使其受到职业良心的谴责和道德操守约束,产生愧疚心理,进而减少对公司声誉的破坏。

综合来看,可得:

结论4:人最优收入获得效率受声誉贡献门限、集体声誉租金以及信息披露方式的影响。声誉贡献门限低的公司其人最优收入获得效率较高;集体声誉租金高的公司其人最优收入获得效率较高;披露领先贡献信息或披露落后贡献信息,合作人的最优收入获得效率更低,而不合作人的最优收入获得效率更高。

从实验结果来看,虽然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保险公司的声誉,但作用范围十分有限。只有在声誉贡献门限足够低、集体声誉租金足够高的情况下,人才有维护公司声誉的动机,否则维护公司声誉的合作难以达成。特别是激励机制不完善的信息披露将会大大削弱合作的人维护公司声誉的积极性。这恰恰解释了人不努力维护保险公司声誉的原因:一方面是现实中保险公司声誉贡献门限较高,表现为人人数多、流动性大、不易被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是一些保险公司的集体声誉租金较低,表现为保险公司产品和服务质量差。特别是对于声誉贡献门限高且集体声誉租金高的公司来说,其合作的人在没有有效监督和奖惩机制的情况下进行声誉贡献的机会成本更高。由于人更关注同伴破坏公司声誉的行为,并且采用“扳机策略”对所有人进行惩罚,因而会滋生更多人怀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破坏保险公司声誉的行为。然而,领先信息和落后信息的披露能够减少不合作人的声誉破坏行为,提高所有人的收入获得效率。但考虑到现实中保险公司人数量远远多于实验参与者的数量,维护公司声誉的合作显然更加难以达成。

五、结论与展望

保险人会努力维护保险公司声誉吗?哪些因素会影响其维护保险公司声誉的行为?本文将保险公司声誉视为公共物品,通过成本独立,收益关联的门限公共物品实验回答这一问题。结果表明,人会为了维护保险公司声誉而合作,但其合作水平受声誉贡献门限、集体声誉租金和信息披露方式的共同影响。保险公司声誉贡献门限越低,集体声誉租金越高,人的合作水平越高。此外,在无奖惩机制的情况下,披露领先信息或披露落后信息均会使合作的人降低声誉贡献努力程度,并且披露落后信息降低其声誉贡献的幅度更大。特别是集体声誉租金高的公司,合作的人在披露领先信息和落后信息情况下,其声誉贡献努力程度会大幅降低,甚至低于集体声誉租金低的公司。此外,人收入获得效率也受到声誉贡献门限、集体声誉租金和信息披露方式的共同影响,披露领先信息和披露落后信息都会使合作的人收入获得效率降低,且披露落后信息降低人收入获得效率的作用更大。然而,披露领先信息和落后信息会使不合作的人减少声誉破坏行为,从而提高所有人的收入获得效率,实现帕累托改进。

从实验的结果来看,保险公司提高人维护公司声誉的合作水平,首先,要控制并降低人声誉贡献的门限。一是将人纳入正规编制,使其职业化,在提高人对公司认同感的同时,降低人的流动性;二是对人进行系统培训,培养高质量的保险人才。更专业地对保险知识进行普及,对保险产品进行宣传,不仅能够提高声誉建设的效率,还能够提高声誉建设的质量;三是要注重对客户关系的维护和理赔服务质量的提升,为人维护公司声誉提供最大便利。其次,要提高保险公司的集体声誉租金,通过提高公司的产品质量的方式参与良性竞争,设计优质且差异化的产品满足人们不同的保险需求,从而使人获得更高的集体声誉租金。最后,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制定完善的维护和破坏公司声誉的激励机制,将人对公司声誉的贡献纳入业绩考核范围,从根源上消除人的搭便车动机和机会主义行为。

关于保险公司声誉维护问题,本文还只是一个初步研究。从研究对象来看,仅研究了个人产出函数相同的同质人维护保险公司声誉的行为,未来还将拓展为对个人产出函数不同的异质人维护保险公司声誉行为的研究;从研究视角来看,本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保险公司声誉难以维护的原因,未来可以基于行业竞争的视角对保险行业声誉维护的问题进行研究;从激励机制设计来看,如何对人声誉维护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奖励与惩罚,激励人提高其维护公司声誉的合作水平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

[1] Tirole,JA Theory of Collective Reputations (with Applications to the Persistence of Corruption and to Firm Quality) \[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6,63(1):1-22

[2] Winfree,JA,McCluskey,JJCollective Reputation and Quality\[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5,87(1):206-213

[3] Helm,SOne Reputation or Many? Comparing Stakeholders’ Perceptions of Corporate Reputation\[J\]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7,12(3):238-254

[4] Allen,NJ,Meyer,JPThe Measurement and Antecedents of Affective,Continuance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 \[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1990,63(1):1-18

[5] Huck,S,Lünser,GKGroup Reputations: An Experimental Foray[R]Working Paper,2007

[6] 张琥集体信誉的理论分析――组织内部逆向选择问题\[J\]经济研究,2008,(12):124-144

[7] 皮建才声誉与中国关系型社会中集体行动的实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1):1-5

[8] Levin,JThe Dynamics of Collective Reputation\[J\]The B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Economics,2009,9(1):1-23

[9] Castriota,SInside the Black Box of Collective Reputation[R]Working Paper,2011

[10] 王永钦声誉、认同与组织动态\[J\]财经问题研究,2007,(4):35-40

[11] 李金波,聂辉华,沈吉团队生产、集体声誉和分享规则\[J\]经济学(季刊),2010,9(3):941-960

[15] Isaac,RM,Walker,JM,Thomas,SHDivergent Evidence on Free Riding: An Experimental Examination of Possible Explanations\[J\]Public Choice,1984,43(2):113-149

[16] Fisher,J,Isaac,RM,Schatzberg,JW,Walker,JMHeterogeneous Demand for Public Goods: Behavior in the Voluntary Contributions Mechanism \[J\]Public Choice,1995,8(3-4):249-266

[12] Kandel,E,Lazear,EPPeer Pressure and Partnerships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0(4):801-817

[13] Eberle,D,Berens,G,Li,TThe Impact of Interactiv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mmunication on Corporate Reputation \[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3,118(4):731-746

[14] Fischbacher,Uz-Tree: Zurich Toolbox for Ready-made Economic Experiments \[J\]Experimental Economics,2007,10(2):171-178

[15] Lunawat,R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Reputation Effects of Disclosure in an Investment/Trust Game \[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13,94(2):130-144

[16] 王文彬,李辉员工社会责任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心理契约理论的解释视角\[J\]管理现代化,2013,(3):63-65

Impact of Collective Reputation Rent on Insurance Agents’ Reputation Contribution

――An Experiment Study Based on Double Account Threshold Public Goods

LV Zhuo1, ZONG Ji-chuan1,2

(1School of Finance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2Center for Commodity Markets and Behavioral Decision Research,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第7篇: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

关键词:部属高校 国有资产职能 管见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等学校占有和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国家划拨的资产,高校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现实中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质上是对产权属于高校的一切财权和债权经济活动的各个运转环节,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若干部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情况,旨在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为实务管理者贡献一条参考路径。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的理论依据

多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与时俱增,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扩张势头,尤其是全国各地高校的校区规模以及学生总数的不断扩增。另一方面,高校中国有资产的数量质量呈几何级数倍增,特别是国外科技高端设备的引进量不断增加,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的转变也越来越多。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教育部审时度势,出台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特别强调高校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财政部综合管理,教育部监督管理,高校具体管理”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高校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履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职责”。高校抓紧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势在必行。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的现实情况

本文选取了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四地共12所高校作为调研对象,详见下页四地12所部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基本情况表。

从网站公布的信息看,设置资产管理处或国有资产管理处的高校6所,设置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2所,设置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的1所,设置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的1所,设置资产与实验室设备管理处的1所,设置资产与后勤管理处的1所。细作比较容易发现,没有使用规范资产管理处名称的高校,其机构名称出入并不是很大,有几所高校在设备与实验室上“绕口令”,存在先后摆放次序不同,实质上职能相近或近似,只是将实验室管理或后勤管理职责融入资产管理处的帽檐下。

从科室设置看,绝大多数高校设置综合管理科或处办公室;绝大多数高校还设置了设备管理科;有半数以上高校设置了公房与土地管理科;也有一半以上高校设置了实验室管理科或实验室安全环保科。

从职责内容看,绝大多数高校对固定资产实行了全周期管理;有的高校还加注了设备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公房维修等职责。但较少高校关注共享平台建设、无形资产管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等内容。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完善的几点管见

(一)重视共享平台建设。有数据显示,我国高校仪器设备有20%以上处于闲置状态,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最高不过15%,存在着设备的占有率高但使用率低的问题。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和调配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消除闲置现象。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现实生活中,无形资产被无偿使用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甚而发生严重的侵权行为。而很多高校对此认识不足,认为加强房地产、实验室及设备、科研仪器等实物资产管理就足矣,鲜见设置无形资产管理科。高校应梳理无形资产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明确职能,规范管理,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无形资产管理体制。

(三)强化经营性资产管理。高校为增加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将部分富余的非经营性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这是“因校制宜”。但在高校“非转经”的过程中,出现了未按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未进行产权界定,未办理资产转移手续,未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造成校企产权关系模糊,产权归属不清,部分国有资产隐性流失。高校应按照规定的程序界定并明确产权关系,加强对“非转经”资产的评估和管理,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

(四)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高校应改变“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对管理不善、处理不当、损坏和盲目购进造成严重浪费的责任人,施行部分或全部的经济赔偿,对在管理中有突出成绩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以保证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激情,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甘海忠,黄柑童.基于法律c经济双重视域下高校国有资产之研究[J].商业会计,2016,(17).

第8篇: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

1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概述

1.1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一直在不断提升,这样的社会背景刺激了经济管理类学科和专业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刺激了经济管理在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经济管理并不是完全由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构成,更多的需要的是实践能力,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就是为了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另外,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可帮助高校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现实中有很多的学生并不是由于自己的爱好选择了经济管理类学科,而是由于外界各种各样的原因才选择了经济管理类,但对于经管类科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兴趣就会很难接受,学习压力也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增加,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1.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历程

实际上,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已经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方法和建设途径都经历了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是手工地模拟实验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采用手工的方式模拟经济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这是最初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经济管理的各项内容和环节,但这种方法最大的劣势就是手工模拟不够精确,比较浪费时间,实验室的教学效率低下。第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与之前的实验室建设方法相比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经济管理类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授课效率。第三是兼具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管理经验和体会,比如仿真的炒股实验室,在这种实验室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买卖股票,体验真实的经济管理,这种近乎真实的体会能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支持。

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确实为高校的经济管理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而且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已经在各大高校开展和应用起来,为高校经济管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和帮助,但在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方面来说也给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以下主要针对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2.1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它的优势,而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得到了学生、教师以及高校管理部门的认可,且当下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已经成为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校的必备基础设施之一,关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主要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个就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要符合实际的课程开设需求,并不是随意建设的,有实际的教学需求的专业和学科才可以开设实验室,另外就是很多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必须要保证实验室的分配和使用制度得到落实及使用。但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正常的课程开展。

2.2高校经济管理类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由于很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实验室,对这种实验室的兴趣远远超过了用它开展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了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和维护出现很多问题,但总结这些问题的共性,可看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高,他们并没有把实验室看做学习和研究的地方,而是一个放松的地方,这样的态度和看法最终导致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存在障碍,院方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金建设实验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要不就只是摆设,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要不就是根本没有投入建设,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带来一定影响。

2.3专业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教师欠缺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所有课程开展的基础必备条件之一,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的误导,很多教师在思想上错误地认为只要把课程教好就是对学生负责,就是自己唯一的职责,但新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改对教师和教学过程都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新的课程改革和要求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程的活跃性,实验室课程也是在新的教育改革发展起来的,但实际的现状看来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应用还不充分,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该课程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因为在特殊的实验室课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对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对知识的分析等进行讲解,这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基本条件,但由于这种类型的实验室在我们国家的很多高校的应用还只是刚刚开始,普及程度还不够,因此这方面的专业教师还很短缺,这是制约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要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使得经济管理实验室得到更好发展,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就必须对这个问题提升关注程度,及时对其进行解决,否则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2.4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

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范围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所有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学科的学习都可归入到经济管理类的范围中,因此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设立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高校自身的原因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导致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最终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有过科学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主要是由于:首先就是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资金不够,这是制约实验室建设的最重要因素,实验室建设不仅需要投入人力,设备的购入、安装和投入使用更是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学校各项事务繁杂,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因此资金问题是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就是师资力量不够,这样的情况下过多的实验室建设却不能投入使用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师资力量是影响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又一大重要因素,最后就是学校对于实验室建设的设置和分配情况不够明确,最终导致实验室功能混乱,既没有达到预想结果,也影响了正常的实验室结构设置和分配。总的来说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也是实验室建设中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的一个问题。

3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出实际的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效率,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职责,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有实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以下主要针对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3.1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以及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和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因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可看出,只有提升了与这些息息相关的实验室对待实验室建设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实验室的建设质量和效率,规范实验室的使用规则等,也只有这样提升高校负责人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才能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但对于提升高校负责人的意识和态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让高校的负责人、相关专业的教师等到一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比较成功的高校去参观和学习,只有从这样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高校负责人和教师才能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的对比对他们的冲击力才是最大的,这样的参观和学习对于高校建设自己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2培养专业水平高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教师

整体专业素质高的教师是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的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教育过程中也是同样的,经济管理类学科实验室建设同样也需要专业的经济管理实验课教师,针对我们国家高校中目前的实验课教师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实验室教师素质和专业的提升方法可是:首先学校必须要充分利用相关专业教师的空闲时间提升对这些教师的培训频率和次数,通过这样的培训教师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了解知识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授课方法,这样对于学校来说是最节约成本的一种培养实验课教师方法,同时达到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其次学校可招聘以下专业水平和素质高的实验课教师,这样可从根源上解决教师不够专业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总之,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为学生实验课程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的职责所在。

3.3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

不断丰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是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科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专业程度的最基本保证,因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是对所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统称,实际上还包含很多的学科,这些学科之间有关联,但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对于有的相似相比较大,或者项目重叠的学科,可共用一个实验室,但很多的学科实际的授课并不能共用同一个实验室,因此在实际的实验室建设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的授课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专业的实验室,这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考虑,同时也是为了教师的授课效率考虑,总的来说,实验室建设者充分了解每个经济管理学科的分类和课程开设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完整性和完善性。使得实验室真正能为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做贡献。

4结语

第9篇: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

关键词 专业基础实验室 可持续发展 硬软件

专业基础实验室是高等教育院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到专业教学的质量。本文就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结合自身实验室建设的现状,提出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1 发展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必要性

伴随着各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现在总体上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方法更多样化,教学体系更完善,相应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体系设置更合理,培养的人才也从原来的“院校型”逐步演变为“社会型”,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提高,社会自我调节和任职能力都在逐步加强,而实验室是教学的重要场所,它的各种配备情况直接影响到专业教学的发展,因此,发展专业基础实验室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专业基础实验室作为教学条件的主要支柱之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训基地,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相应的教育任务也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任职和实践能力,而实验室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彰显个性的平台,因此,要狠抓实验室的建设。

其次,专业基础实验室是现代教育专业逐步趋向综合化的基础,是专业学科能实现突破和创新的基本保障。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知识高速膨胀的时代,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专业学科逐渐趋向于综合化,单一的学科发散性的向多学科发展,淡化了学科界限,那么相应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因此,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虽然要突出专业学科综合型、研究型实验室的重要性,但是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地位不容忽视。因为,专业基础是专业学科的有力支撑,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够较灵活的应用专业知识,在很多时候才会那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做到思路新颖、成果具有创新性。

2 加强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建设,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

借鉴各高等院校的发展趋势和经验,我觉得专业基础实验室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从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到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的改革,从实验室人才的建设到仪器软硬件出发,哪一项都不能放松,具体努力的方向如下:

2.1深化实验内容个性化、实验过程创新化

在实验室体系构建中,应主动适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实验室建设布局及体系结构。在基础实验室建设中,将分散在各门基础课的实验进行系统整合,成立基础课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实现基础实验室中心化。在专业实验室建设上,按学科专业分类,分别建设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综合实验中心。体系内实验室应与院校总体专业技术领域相适应,隶属相应的学科专业领域,避免重复建设和因人设置现象的发生,实现资源共享、队伍稳定、课题充足、成果不断的目标。

在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中,一是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综合性实验,开设研究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数量,保留经典性实验,使实验真正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巩固理论知识,启迪学生认识自然和发现客观规律。增加设计/综合性实验,以强化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研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教育观,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鼓励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民主式、开放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动力,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际操作环节,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在轻松、健康的环境中自由发展,变“被动学习”为“快乐学习”。三是改进实验教学手段。普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和依托学校信息网的作用,运用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大力加强虚拟实验室建设,改进实验教学手段。

2.2实验室人才的建设

要实现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和效率,关键在于提高实验室工作队伍的素质,特别是实验室主任和骨干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

一是要加强教育,提高地位。在强调实验技术人员要具备严谨、求实、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不图名利、乐于奉献的优良品德的同时,院校要切实提高他们的地位,在职称评定、晋升级别、外出进修出国留学等方面与其他教员一视同仁,教育全院同志坚决克服轻视实验教学的错误观念。二是选好实验室主任。要把真正学术造诣深、实际技能强、有组织领导能力的优秀人才放到实验室领导岗位上。三是实验室要积极引进一些高层次人才,建成的中心实验室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积极争取硕士、博士授权点。四是增加实验室人员编制。实行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任务很繁重,工作量也很大。因此,上级要考虑调整增加实验人员编制。五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中做出贡献的同志实行奖励,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开拓进取,积极搞好实验室建设,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作贡献。

2.3 加强基础实验实验室硬软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