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池塘养殖技术范文

池塘养殖技术精选(九篇)

池塘养殖技术

第1篇:池塘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青虾;双茬养殖;池塘

南京市江宁区林副业局于2009年实施了水产科技入户工程,江宁区湖熟街道双新社区白行龙养殖户在0.67hm2的池塘中开展了青虾池塘双茬养殖技术试养,并获得成功,总产青虾1 300kg、花白鲢300kg,总产值60 300元,净效益32 030元,平均效益48 045元/hm2。现将青虾池塘双茬养殖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选择

池塘选择要求土质为壤土,且靠近水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便利,无污染源,交通运输方便[1]。池塘为长方形,坡比1∶3,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池塘淤泥10cm,可注水1.5~2.0m,面积0.33~0.67hm2为宜,以0.4hm2左右最佳。池塘要配有增氧机和潜力泵各1台,并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分别用60目的筛绢包裹,以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随水流入和青虾外逃。

2虾苗选择

应选择无病无伤、体青干净无附着物、体色光亮、附肢健全、活力强、规格基本大小一致的幼虾。

3清塘

清塘从2009年1月30日开始,用水泵排水至池底保留10cm水深,在池中每隔20m挖1个洞,用1.50~2.25t/hm2生石灰化水全池均匀泼洒。15d后进水50~70cm,以培育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并在虾种子下塘前7d,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3t/hm2。6月放种虾前,要将塘中青虾、花白鲢全部出池,用生石灰清塘后,隔15d方可放养。

4放养

(1)春季放养。放养规格为2 500~2 700尾/kg左右,体长2~4cm的幼虾225kg/hm2,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浴3~5 min,并一次放足。7d后,搭配规格300~600g花白鲢鱼种112.5kg/hm2[2]。

(2)秋季放养。6月15放养体长5~12cm的种虾225 kg/hm2,约90万尾/hm2。虾苗规格均匀,体质健壮,经消毒后入池,放苗后15d,共套养花白鲢鱼种112.5kg/hm2,以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5水草种植

在距离虾池岸边2m的浅水带沿池四周及池中间,栽种水花生、空心菜、水浮莲等水生植物,草带宽80~100cm,草带要用草绳索固定,以免随风漂浮。水草入池前须用漂白粉或硫酸铜溶液消毒。栽种水草覆盖面积约占池塘的20%,应注意夏秋季水草生长旺盛时,要及时除掉过多的水草,否则会影响水面透气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可以在虾塘中设置茶树枝、旧的扫把条,为青虾提供栖息、遮荫场所,避免被敌害蚕食,提高青虾的成活率,使养殖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6饵料投喂

青虾属杂食性动物,可食植物性饲料,如米糠、豆箔、麸皮;也可食动物性铒料,如螺蛳肉、小杂鱼、鱼粉、颗粒饲料等。青虾日投饵量一般控制在虾体重的2%~5%,每日投喂2次,分别在上午8~9时,占投喂总量的1/3;下午16~18时,占投喂总量的2/3,以投饲后2~3h吃完为宜。虾苗阶段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搅碎的小杂鱼为铒料,可适量泼洒黄豆浆,并投喂豆箔、麸皮等粉状饲料及1号幼虾专用颗粒饲料[3]。虾苗长到2cm以上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幼虾期饲料粗蛋白含量要求38%以上,中后期饲料粗蛋白含量要求30%以上。饲料要均匀泼洒在虾池四周浅水处,还要均匀投到虾塘中间地带水域中,以确保所有青虾都能吃到饵料。7~9月随着温度的升高,要视虾池中虾的重量,增加铒料,到10月下旬至11月,水温逐渐降低,要逐步减少铒料,12月水温偏低,青虾不再生长,可停止投铒。在春季和秋季两季养殖期间共投喂小杂鱼750kg/hm2、人工颗粒饲料3t/hm2。

7虾池水质管理

青虾生长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放养前期透明度保持在30~40cm。养殖中后期要经常换水,7~9月高温季节,每7~10d要加注1次新水,每次加注水20cm。同时,每隔15d施生石灰150~225kg/hm2,调节池水透明度,增加钙质,保持水质肥、活、嫩、爽,促进青虾蜕壳生长。春季水位应保持在60~80cm,夏季和冬季水位保持在1m以上,以避暑遮荫和越冬,平时水位保持在80~100cm。在阴雨连绵天和闷热雷雨天,要及时开启增氧机,每次开启时间不得少于2h,闷热天气可在凌晨2~3时开,晴天可在中午开。

8病害防治

一般青虾苗种选择得当,则病害很少发生且抗病性较强。只要注意水质,每15d用生石灰150~225kg/hm2消毒,可较少发病。目前,常见虾病主要有:黑克病、烂鳃病、水霉病等。

(1)黑克病。青虾体表被藻类附着,体色变黑或墨绿色,感染严重者,被青苔包裹。体质差,活动力明显减弱,不能顺利蜕壳。遇池中缺氧,可引起大批死亡。可用生石灰2 250~3 000t/hm2清塘消毒预防。同时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2)烂鳃病。该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引起。青虾鳃部颜色先变成红色,再逐渐生成黑色斑点,鳃丝残缺破损、溃疡,病虾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预防措施:一是生石灰彻底清塘且每15d泼洒1次生石灰或漂白粉,交替使用。水深1m用生石灰120~150kg/hm2。二是苗种下塘时用2%~3%食盐水浸泡15~30min。三是用溴氯海因0.3~0.4mg/l全池泼洒,重症连用2~3次。

(3)水霉病。病虾体青附着有白色棉絮状物,当青虾体质较弱,尤其是受伤后,受水中水霉侵袭所致。预防措施:一是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二是苗种起捕、运输、放养时操作细致,谨防虾体受伤。三是药剂防治,用福尔马林20~25mg/l全池泼洒,24h后换水,换水量1/2以上。

9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各1次,注意观察水质变化、青虾的活动及摄食、蜕壳等情况,并及时捞除池面漂沲的水草等污物,防止老鼠、水鸟等进入池塘为害青虾[4]。

10青虾的捕捞

青虾在经过2~3个月的养殖后,大部分个体已经达到商品规格,此时即可捕捞上市,一般采用地笼套虾的方法,及时将达到商品规格的青虾捕捞进行销售,既降了低池内青虾的密度,又促进了小规格青虾快速生长,且提高了产量和效益。

11参考文献

[1] 刘文斌.池塘养殖青虾技术要点[j].中国农村科技,1998(1):36-37.

[2] 付仁芳,罗建国,陈志诚,等.池塘养殖青虾试验初报[j].云南农业科技,1993(5):14-16.

第2篇:池塘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60-1

鱼菜共生养殖技术是利用水生蔬菜扎根在养鱼水体中生长,使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废物(养鱼产生的排泄物、剩余饲料、氨氮等)转化成蔬菜生长所需的养料,从而将水中的有害物质变害为宝,在使养鱼水体自然净化,水质保持长久稳定,提高鱼类的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可以收获到一定量的水生蔬菜,它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让鱼和蔬菜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

1 养殖池的选择

一般的精养池塘都可以。池塘要求保水性好,鱼产量亩产在800kg以上为好。池鱼放养模式结合当地养殖习惯即可,不用特意选择品种和模式。

2 水生蔬菜的选择

空心菜、水芹菜、生菜等常见的绿叶菜均可在水上安家,需大水大肥的丝瓜等也可种植。

2.1 空心菜

又叫蕹菜,旋花科、番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以绿叶和嫩茎供食用,富含各维生素、矿物盐。在15-40℃条件下均能生长,在北方地区生长期5-10月,时间长、产菜期长。一般播种后35-45d开始采收,在初收期及生长后期,每隔7-10d采收1次,生长盛期5-7d采收1次。

2.2 水芹菜

水芹属于伞形科、水芹菜属,15-20℃生长最快,5℃以下停止生长,能耐-10℃低温;水芹菜含有丰富的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产量高而稳,病虫害少,是无公害食品,天气条件影响不大,亩产量在3000-5000kg。

2.3 生菜

生菜是叶用莴苣的俗称,属菊科莴苣属。生长适温为15-20℃,最适宜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较低的环境,定植至采收为30-50d,北方地区生长期4-10月。

2.4 丝瓜

为葫芦科攀援草本植物,根系强大。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需大水大肥、可搭架立体利用水面以上的空间。

3 栽种技术

(1)蔬菜种植面积不超过养鱼水面的30%、不低于25%。(2)池塘里不能有龙虾和草鱼等食草的水产品种。(3)用竹子或做塑料管做浮筐,做成1m×2m或1m×4m的浮床,在浮筐上用聚乙烯网布作浮床的面和底,使其面、底中空高度在10cm左右、面部开孔植菜,底部透水供菜营养、并防止鱼类吃菜根。(4)用板房填充泡沫作浮床中间的填充开孔植菜,或在浮床内部扎满PVC管,把水生蔬菜的幼苗插在塑料管中,根须浸在水里,枝叶露在水面上。

4 日常的管理

每天巡塘看鱼时同时检查蔬菜生长情况,定期采摘蔬菜。

5 结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渔业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集约化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自1990年起跃居世界首位。但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也带来了养殖水体的严重污染,它是在有限的水体中投入大量的饲料,一些排泄物与饲料残渣极易在微生物作用下挥发分解出大量对鱼生存有害的氨与硝酸盐等,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与恶化。水体污染促使病原体大量滋生,进而引起各种水生动物疾病的频繁发生,新病原层出不断,抗生素的使用一方面可以抑制甚至杀死病原体,另一方面又会引入新的污染及产生新的耐药菌株,如此形成养殖生产中的恶性循环,从而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此,控制养殖水体污染,维护水体的生态平衡,实现水体的良性循环已势在必行。

在养殖水体上种植水生蔬菜,水生蔬菜扎根水中,能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养分吸收掉,因此不用施肥,种植后也不用单独管理,省钱又省力。水生蔬菜通过根须吸收水体氨、氮等富余物质,自然净化水体,使水产养殖多余的有害物、废物转化成蔬菜生长所需的养料,变害为宝,还抑制了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解决了常常出现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减少了人工水质调节制剂的使用,有利于池塘水质保持长久稳定,降低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同时,水生植物本身又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水面上种菜,不仅不占耕地,还能得到更好的收益。蔬菜长在水上,就不会受到普通蔬菜土传病害的浸染,不爱生病也就不用打农药,所以完全无公害、无污染,因而售价也很高,收益也很可观。

6 典型事例

(1)2010年,重庆市引育种中心在水产养殖池塘水面上进行水生蔬菜种植,池塘水面栽种空心菜,不占地、不施肥、不用药,除浮架、菜苗外无其他成本,每亩栽种25%水面,全年产空心菜7125kg,每亩光蔬菜就可增加收入11880元。而水上种植空心菜后大大改善了水质条件,五月底空心菜生长前和六月底空心菜大量生长后,测得水质指标为:透明度由10cm增加到30cm,溶解氧由4mg/L提高到6mg/L,NH3由0.19ppm降低到0.16ppm,H2S由0.3ppm降低到0.15ppm,PH由6.4提高到6.8。

(2)高淳县淳溪镇渭风村村民孙传跃,家中有10多亩养殖水面。在养殖池塘里进行水体养鱼水面种菜,亩产空心菜达4000kg左右,一年除水产外,光空心菜就挣了10多万元。

第3篇:池塘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黑鱼;高密度养殖;池塘养殖;病害综合防治

黑鱼,学名乌鳢,环境适应能力强,对池塘水质要求较低,可以高密度养殖,每亩池塘可放养6000~8000尾,产量4000~5000kg。黑鱼生长速度快,发病少早春育苗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成鱼运输简单,便于远距离运输销售。近些年来,黑鱼市场逐渐走俏,池塘养殖黑鱼在我县逐渐兴起,同时养殖黑鱼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笔者进行了黑鱼高密度养殖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1 池塘选择

池塘面积2201.1m2,池塘水深2.0m,底泥厚15~20cm,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实践表明,适当扩大池塘面积与深度,能增加水体体积,为黑鱼生长、活动提供更加开阔、宽松与舒适的生态环境。同时,根据黑鱼的生活习性,每年4月上中旬在池塘四周浅水区种植苦草、轮叶黑藻、水葫芦等水草,水草生长后的覆盖面积为池塘水面的30%左右,以供黑鱼隐蔽、栖息,同时有改善水质和高温季节降低水温的作用。在池周边须设40~60cm高的网栏等防逃设施。

2 鱼种投放

投放鱼种的规格是根据市场商品鱼规格而定。目前,黑鱼个体重0.7~2.0kg的好销售,因此,放养鱼种的规格应为每尾75~100g的当年鱼种,鱼种要规格一致,无伤无病。放养密度要依据饲料来源、饲养技术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亩投放鱼种 6000~8000尾,并搭配体重100~150克的鲢、鳙鱼种100尾(二者比例为4∶1)、大规格银鲫鱼鱼种50尾,让其调节水质和摄食部分残饵。放养时间,当年最好在9月至10月上旬为好,让鱼种摄食以恢复体质,提高越冬成活率;年后放养在3~4月。鱼种下塘前必须严格消毒,一般用5%食盐水浸泡10~15min。本次试验的放养时间为2010年3月28日,平均每尾重145g,共放养368kg,为了改善水质并充分利用水体,于4月17日搭配放养平均尾重200g的花鲢185尾,平均尾重165g的白鲢248尾。

3 饲料投喂

黑鱼为肉食性鱼类。目前,人工养殖黑鱼多数投喂小鱼、小虾、螺、蚌等鲜活饵料。投饵要坚持“四定”的原则。在投喂前以击拍声为信号让黑鱼形成“感官”反应,将其集合到食场周围,容易形成抢食的局面,提高摄食量,减少饵料浪费。人工投喂时,要注意鲜活饵料的新鲜、洁净,并用6%~8%的食盐水浸泡10~15min后投喂;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8%。每天投喂两次,上午10时、下午3时各投喂1次 。如鱼、虾不足,也可投喂其他动物性下脚料(如畜禽内脏),下脚料要新鲜、干净,投喂时要切碎,并进行消毒;也可根据黑鱼的营养需要配制人工合成饵料,以补充鲜活饵料的不足。投饵方式采用“慢、快、慢”投喂效果好,饲料浪费少,大部分鱼吃饱后离开即可停食。天气好坏、气压高低、水质孬好,鱼的摄食量是大不一样的。

4 日常管理

4.1 巡塘

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水质变化,有无浮头征兆,有无鱼病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4.2 水质管理

高密度养殖,由于残饵、排泄物较多,水质易变黑、发臭,影响黑鱼健康生长及质量,还会引起疾病发生。生产中常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水质:一是勤换水,养殖前期与后期,每隔5~7天换水1次,7月~9月每隔4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cm深;二是使用生物制剂,如定期使用光合细菌微生物制剂,吞噬有害细菌,改善水质及底质;三是适时开启增氧机,遇恶劣天气或鱼浮头等情况,要及时开增氧机增氧,增氧、曝气,促进池底硫化氢、氨态氮等有害物质分解,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5cm以上。

4.3 防逃

黑鱼种放养初期,鱼种较小,跳跃能力较差,当逐渐增长,跳跃能力增加较多,尤其是在雨天换水或清晨跳跃十分活跃,因此池埂应高出水面50cm以上,进排水口要安装结实的防逃网,池四周安装防逃网或防逃墙。

5 病害防治

(1)冻晒池底。鱼种在放养前两个月(1月20日),干塘捕鱼,排干池水进行冻晒,清除过多的淤泥,加固圩堤、整修池埂。

(2)消毒鱼池。鱼种放养前一周每亩用150kg的生石灰带水10cm干法清塘。

(3)投喂颗粒饲料。通过驯化由原来投喂小野杂鱼改为投喂小杂鱼及颗粒饲料。

(4)建立测报点。对池塘环境、黑鱼健康养殖状况、预测疾病及发病情况进行定期测定,建立测报档案。

(5)定期预防。5~9月份,每15~20d使用三氯异氰尿酸或二氧化氯1次,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每月使用晶体敌百虫或硫酸铜1次,每次杀虫后间隔2天再使用1次杀菌药:三氯异氰尿酸以0.2×10-6浓度,二氧化氯以0.2×10-6浓度,晶体敌百虫以0.4×10-6浓度,硫酸铜以0.7×10-6浓度,全池泼洒。

(6)定期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大蒜素、三黄散等,有利于增强黑鱼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7)使用光合细菌。根据水质变化情况使用浓缩光合细菌,改善水质,每次用1.5g。

(8)增氧。每天中午开机30~40min,进行曝气,并根据天气情况增加开机次数和时间。

6 试验结果

(1)成活率。2010年8月10日开始捕捞至11月8日干塘取捕结束,共产黑鱼商品鱼2962kg,平均规格1226g/尾,计2416尾,成活率达96.3%。

(2)发病率。整个饲养过程中,首次发病时间为6月20日,主要是小瓜子虫病,第2次发病时间为7月15日,主要是腐皮病及出血病,最后一次发病时间为8月14日,主要是腐皮病及出血病。

7 试验分析

(1)通过综合防治可较好预防目前黑鱼养殖中存在的病害频发问题。试验池中首次发病时间较普通池推迟1个多月,成活率也较高。

(2)试验池首次采用预测预报技术。通过建立测报档案,对预防疾病起到较好的作用。

第4篇:池塘养殖技术范文

河蟹喜欢栖居于石砾和水草丛中,或江河、湖泊滩涂洞穴里,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灵敏。河蟹为杂食性,喜食鱼、虾、螺、蚌、蚯蚓、浮萍、马来眼子菜、苦草等多种动植物性饵料,偏食动物性饵料。河蟹的生长属于变态发育,蜕壳是其固有的特性,每次蜕壳都伴随着体重及个体的增长,一般须经17次蜕壳才长成成蟹;河蟹为生殖洄游水生生物,每年秋末冬初在河口浅海处产卵,之后逐渐死亡。河蟹的生命周期一般是2年,在短暂的生命周期中,经历蚤状幼体、大眼幼体、蟹苗、蟹种(扣蟹)及成蟹生长发育阶段。

二、河蟹的池塘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应选择低质硬、底泥少、不渗漏的池塘,要求离水源近、注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交通方便。池塘以采光面大,光照时间长为宜,以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繁殖和增氧,但面积不宜过大,5-10亩即可。平均水深不超过1.5m,最好深浅不一,以利于河蟹采食。池塘要经消毒后方可使用,一般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生石灰用量为80kg/亩,融水后全池泼洒,漂白粉用量15kg/亩,用水融化后全池泼洒。池塘消毒后要种植挺水植物或水草,以利于河蟹觅食、蜕壳、隐蔽和栖息。池塘周围要建立防逃墙,一般采用塑料薄膜作为材料,折成双层,下端埋入泥土中20cm,出土部分高50cm,将塑料薄膜拉直,与池内地面呈70度角。塑料薄膜外侧每隔50cm插一个木棍作桩,将塑料薄膜固定于木桩的顶端。防逃膜不可有褶,接头处光滑无缝隙,拐角处应呈弧形。

2、蟹种选择

质量优良的蟹种体色黄中带青色,有光泽,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游泳速度较快,仰放能自动翻起,放到地面上爬行敏捷,放入淡水3-4h不死亡,且游动活泼。

3、蟹种运输

运输蟹种有干法和带水运输两种。目前以干法运输为多。用清水将蟹种冲洗干净然后装入聚乙烯网袋中并沥干水,每袋装扣蟹5kg,捆扎结实后放入泡沫箱用胶带封好。在泡沫箱的侧面及顶盖挖通气孔。运输过程中操作要轻,可适当用喷雾器喷水雾以保持湿度,但一次不能喷水过多,更不能直接浇水。运输过程中要防止风大将水分吹干,停车时保持通风。

4、蟹种放养

放养前,蟹种先进行缓苗处理,将蟹种连同网袋一起放入水中浸泡2min,取出放置5min,如此反复3次,待蟹种充分吸水后,再用浓度500ml/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2min,或用浓度30g/l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min,以消灭蟹体上的有害物质和致病菌。最后打开网袋,将扣蟹放在岸边陆地上,让河蟹自己爬入池水中。放养密度一般为5kg/亩。

5、饲养管理

河蟹的养殖过程中,必须掌握好饲料投喂和调节水质等重要环节。池塘养殖河蟹,饵料来源主要靠人工投喂,饵料投在岸边浅水处即可。如能收集并投喂天然的动植物饵料为最佳,如动物性饵料小杂鱼、小虾、蚌肉、螺蚬肉、蚕蛹、下脚料、畜禽血、鱼粉、昆虫幼体、浮游动物、丝蚯蚓等,植物性饲料有各种菜类、嫩草、山芋、南瓜、麦类、饼类、豆渣、麦麸、米糠等。如天然动植物性饵料不能满足需要,就需要配合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养殖前期和后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中期以植物性饲料为主,每天根据河蟹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河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喜生活在水质清澈透明的微碱性或中性水域中,因此要注重水质调节。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生石灰调节水质,用量为15kg/m3,15d泼洒一次。二是定期换水,保持合理水位,7d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4。河蟹蜕壳期不能换水。

6、日常管理

在河蟹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定期巡塘,检查有无逃跑现象、活动状况和蜕壳生长情况等,要了解河蟹每天摄食情况,有无敌害和病害等。养殖后期,昼夜温差大,气压、水温的变化也大,河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此时应定期用石灰水消毒,并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同时注意调节水位,防止水温剧变。

7、病害防治

第5篇:池塘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河蟹;鳜鱼;池塘;套养技术

2006年以来,淮阴区大力推广池塘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模式,取得了成功,提高了经济效益,开辟了水产养殖新模式。现将其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1池塘建设

河蟹喜静易受惊,养蟹池塘应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能排能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黏土或者壤土的地方,一般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0.7 hm2左右,pH值为6.8~9.0,最佳pH值7.5~8.5,透明度为40 cm左右[1]。蟹池较浅的可在塘内侧开挖80 cm左右、宽3~4 m的蟹沟,便于河蟹高温季节栖息于水温较低的沟底。防逃墙要求高50~60 cm,埋入土内10~20 cm,材料可用水泥板、钙塑板、石棉瓦等。进排水都要用较密的铁丝网或者塑料网封好套牢,以防养殖对象逃逸和敌害随水进入。蟹池要进行清整消毒,保持水深10 cm,用生石灰1 050~1 500 kg/hm2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消毒,如果时间仓促,也可用漂白粉消毒,石灰药效7 d左右,漂白粉药效2~3 d,沟塘内要移植苦草、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塘内应放养水浮莲、蒿草等浮水及挺水植物,供蟹觅食或者附着,为蟹放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开春清塘大约1周后放鲜活螺蛳4 500~7 500 kg/hm2,让其自然繁殖,螺蛳作为河蟹的活饵并清除部分残饵,大螺蛳也可被成蟹扎碎吃掉。一般在池塘的一端或者中央深水处用网围开辟出面积为蟹池1/5左右的暂养区,将河蟹集中培育到5月初,待池塘中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到一定数量再将河蟹放到池塘里。

2种苗放养

一般2月下旬至4月初,水温5~10 ℃时开始放养蟹种,选用长江亲蟹繁殖的蟹苗,1 kg蟹苗数在16万只左右,经过4 d以上时间的淡化处理,出池时池水盐度在5‰以下。蟹苗色泽纯正,游泳爬行活跃。要求放养的蟹种大小适中,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活跃,附肢齐全,无病无伤[2]。5月下旬至6月中旬放7 cm左右鳜鱼种450~750尾/hm2。从外地购回的幼蟹,经长途运输离水时间较长,应将幼蟹连同包装袋放在水中浸泡2~3 min,取出放置10 min后再放入水中浸泡2~3 min再取出放置。如此反复2~3次后,放入5‰的食盐水中浸泡10 min后再放入暂养区内进行强化培育。蟹种放养一般应选择持续晴暖天气,水温较高时投放,以提高河蟹的成活率。一般产蟹300 kg/hm2以上的商品蟹可投放优质蟹种60~75 kg/hm2,产蟹450 kg/hm2以上的投放蟹种90~100 kg/hm2,产蟹750 kg/hm2以上的投放蟹种150~180 kg/hm2。

3饵料投喂

投喂原则:按蟹不同发育生长时期,精饲料、青饲料、粗饲料和动植物性饲料科学搭配。蟹是杂食性动物,其饵料为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和人工商品配合颗粒饵料。常见的植物性饵料主要有各种水草、小麦、玉米、豆饼等谷物饵料以及南瓜、西瓜皮等多种蔬菜;动物性饵料主要是小鱼、小虾、螺蛳等低栖动物以及动物内脏等。投喂量要根据个体增重、温度的升高逐步增加。一般按照“荤素搭配、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刚下池时多喂动物性饵料以增加其体质,逐渐搭配粗饵料至6月下旬。到9月初高温季节主要投喂植物性饵料,防止河蟹性早熟。9月中下旬起加大动物性饵料投喂,增加河蟹营养积累,以利蟹黄和蟹膏的增长,有利于增加河蟹个体重量和质量,同时积极开发廉价动物饵料源来降低成本[3]。投喂方法做到多点定位、定质、定时,少量多次。定时即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16:00—17:00投喂为主;定量即根据蟹的生长阶段季节具体气候而掌握投饵量,18 ℃以下按蟹体重0.5%左右投喂,18 ℃以上按1.1%左右投喂,即根据蟹体重保证蟹吃足,忌忽饱忽饿;定质即培育蟹种前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后期以植物饵料为主,白天投喂量占总量的30%,傍晚占70%,以第2天略有剩余的量来掌握;定点即每10~20 m2设1个固定的投饵点,以防投饵不均引起争食残杀,也便于检查摄食情况。

4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各巡塘1次,查水质状况,测水温,观察池水变化,发现水质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池水初期偏肥,后期偏瘦。蟹种刚下池时水位保持50~70 cm,以利水温升高,促使幼蟹活动生长,以后逐渐加深水位。炎热的夏季,为保证池水溶氧充足,水质清新,必须保证水深1.2~1.5 m。平时定期换水。要勤于巡塘,观察蟹的动态,随时冲水换水,使水域保持良好水质。换水时要先排池底老水后灌外河新鲜水。检查河蟹摄食活动情况,检查池中有无残饵,调整饵料投喂量,并打扫食场及时捞除食饵防止腐败,如暂养池中水生植物被蟹吃完,应及时补栽。查防逃设施完好程度,尤其是大雨大风天气要随时检查,严防河蟹逃逸。查病害生物敌害侵袭,发现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对蜕壳蟹的管理,蜕壳时严禁换水,否则因水压差或脱水造成死亡;蜕壳期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受惊;适当多投饵,防止互相残杀。

5病害防治

防治细菌性疾病用1 mg/kg土霉素或呋喃西林泼洒,或0.1~0.2 g/kg的土霉素拌饵投喂。甲壳病初期背壳出现分散的红斑点,以后连成一片,进一步发展为中间溃烂,周围

黑色,可泼洒15~20 mg/kg生石灰加以控制。纤毛虫病,可用0.25~0.40 mg/kg孔雀绿或5~10 mg/kg福尔马林(40%)治疗。生物敌害主要有水蛇、青蛙、蟾蜍、水老鼠、鸟类等。要搞好预防设备,阻拦它们进入蟹池,一旦发现及时捕杀。平时要做好池塘消毒清池工作,选择优良蟹种放养,放养时消毒,做好水质管理,饵料投喂荤素搭配合理,保持水面积1/3~3/5的水草,定期使用生石灰等消毒,调节水体生态环境防病。防病用药时要充分考虑混养的鳜鱼,防止用药不当造成鳜鱼的死亡[4]。

6参考文献

[1] 占春丽.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295.

[2] 吴学军,颜怀宇,李素华.河蟹池塘中套养不同饵料来源鳜鱼的模式探讨[J].科学养鱼,2010(5):66-67.

第6篇:池塘养殖技术范文

【论文关键词】小龙虾;池塘养殖;种植水草;苗种放养;科学饲喂;日常管理

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是美国淡水虾类养殖的重要品种,1938年传入我国,现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淡水虾类的重要资源品种。小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它不仅是城乡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同时也是我国大量出口的淡水水产品。安徽省2009年小龙虾价格达到12~22元/kg,超过了常规鱼类的市场价格。近年来,小龙虾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工养殖小龙虾不但可以解决市场供求矛盾,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于2009年进行了小龙虾的池塘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池塘选择与清整

池塘净水面积1 866.67 m2,坡比1∶3,水深1.2 m,长方形,宽度为40 m,池塘四周为浅水水域,宽度为1.5 m。池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透明度30~50 cm,ph值6.8~8.5。进排水方便,配增氧机1台。冬季排干池水,挖除池底过多淤泥,加高加宽塘埂,沿塘埂四周埋设网片80 cm,网片上端缝挂20 cm塑料板。进排水管均用60~80目筛绢过滤,防止小杂鱼卵和敌害生物进入[1]。池塘进水保持水深10 cm,用生石灰1 200 kg/hm2溶化后均匀泼洒于池中,7 d后用发酵过的猪粪6 000 kg/hm2撒于池底,5~7 d后将池塘水深加至50~70 cm。

2种植水草

小龙虾食性杂,摄食的水草有眼子菜、轮叶黑藻、凤眼莲、水浮莲和水花生等,沿池塘四周浅水处10%~20%面积种植轮叶黑藻和水花生,供小龙虾摄食,同时为小龙虾提供隐蔽、栖息的场所[2-4]。“虾多少,看水草”,水草多的池塘养虾成活率高,但也不能过多,种植水草面积以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1/5为宜。此外,池塘底部用水草扎成草堆,每堆5~10 kg水草,沉于水底,放450 堆/hm2,用绳子系住草堆,绳子另一端漂浮于水面。小龙虾养殖池栽植水草,不仅是小龙虾重要的天然饵料来源,而且也是小龙虾栖息、隐蔽的场所,但是当水草生长过于旺盛时,应捞出一部分水草,以免影响小龙虾的生长。

3苗种消毒与放养

小龙虾能与不同的鱼类混养,放养模式可以春季、秋季放养幼虾,也可以夏季放养种虾。小龙虾种苗从野外河沟捕捞,虾苗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附肢完整[5-6]。从野外捕捞或收购小龙虾苗时,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虾苗,不能购买离水时间过长或用药捕获的虾苗,否则成活率不高。放养前经严格消毒,鲢鳙鱼种从附近渔场购买。小龙虾苗和鲢鳙鱼种均用4%食盐水浸洗10 min,以杀灭体表细菌和寄生虫,放养时间在3月。小龙虾规格为3 cm,放养30万只/hm2;鲢鱼规格为25 cm,放养3 107尾/hm2;鳙鱼规格为26 cm,放养1 018尾/hm2。

4科学饲喂

小龙虾食性杂,以水体中有机碎屑、水生植物和动物尸体为食,喜食人工投喂的各种饲料。饲料采用鲤鱼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35%左右。每天投喂2次,8∶30—9∶30投喂1次,16∶00—17∶00投喂1次。投喂饲料“四定四看”(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龙虾摄食情况),一般日投喂量以池塘存虾总量的3%~5%调整。此外,每周投放水草2 250 kg/hm2,投喂切碎的鸡肠子等动物性饲料15~30 kg/hm2。

5日常管理

小龙虾幼苗放养后,为了提高池塘水温,初期保持水深50 cm,后期随气温升高应逐渐加深池水,通过调节水深来控制水温,使水温保持在20 ℃以上[7-8]。根据池塘水色、天气情况、虾的活动及摄食情况,调节加水和施肥,一般每15~20 d换水1次,每次换水1/3左右;每20 d泼洒1次生石灰,每次用量为75~150 kg/hm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 cm,溶氧量4 mg/l以上,ph值7.0~8.5。7—8月高温季节,根据天气和池塘溶氧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小龙虾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病害少,能在湖泊、河流、池塘、稻田等各种水体中生长

6收获

小龙虾在池塘能够自然繁殖,10月发现有龙虾苗活动后用拉网把成虾全部捕捞出售,利用原池培育小龙虾苗种,以解决翌年生产所需苗种问题。

7参考文献

[1] 张桂芝.浅谈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08(6):55-56.

[2] 王建国.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j].齐鲁渔业,2008,25(2):46.

[3] 耿俊.稻田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24.

[4] 任红艳.小龙虾养殖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7(12):21-22.

[5] 徐海强,轩子群,周嗣泉.淡水小龙虾池塘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09(11):23-24.

[6] 周文宗,李洪涛.小龙虾生态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07(4):43-46.

第7篇:池塘养殖技术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泥鳅池塘高产养殖技术,包括养殖条件、池塘清整、放养、日常管理、疾病防治等,以供泥鳅养殖户参考。

泥鳅是一种分布广泛、适应性很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的小型淡水鱼类。我国几乎从南到北的河流、池塘、稻田等都有分布。泥鳅肉清淡味美,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达21%,磷、铁、钙、锌等含量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称,药用功效显著。因此,泥鳅作为一种滋补食品,具有补中益气、滋阴壮阳、清热利尿的功能,越来越为人们喜爱。其市场价格一直较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水及农药大量使用的污染,天然泥鳅资源大量减少,但市场需求却在扩大,泥鳅的价格高达15~25元/kg,在春、冬季市场销售较旺。泥鳅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定的销路,年出口量数百万千克,且价格好,换汇率高。泥鳅的养殖前景十分广阔,江苏、山东、安徽等地都在大力养殖泥鳅。池塘养殖泥鳅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养殖方式,单产水平高,技术操作水平要求也高。一般产量可达22.5~37.5t/hm2。舒城县从2007年开始有养殖户进行池塘规模养殖,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现将泥鳅生物学特性与池塘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生物学特性

泥鳅(又名灰泥鳅)为小型经济鱼类,属温水性鱼类,生长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为22~28℃,水温高于32℃则钻入淤泥中,水温低于7℃潜入泥中冬眠。泥鳅不仅能用鳃呼吸,还能利用皮肤和肠进行呼吸,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耐缺氧能力较强。通常生活在水底层,有钻泥的习惯,喜欢中性及微酸性的黏性土壤。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常摄食的有水蚤、丝蚯蚓、水草及水中的泥和微生物,常用堆放鸡粪、牛粪、猪粪等方法来繁殖饵料或投喂人工颗粒饲料喂养泥鳅。泥鳅摄食一般多在傍晚和夜间,如在产卵期和生长旺盛期,白天也摄食,产卵期的泥鳅比平时摄食量增大,雌泥鳅比雄泥鳅摄食多。泥鳅一般2龄性成熟,一年可多次产卵,产卵期为4~8月,其中5~6月是产卵高峰期,受精卵具弱黏性。

2池塘养殖技术

2.1养殖条件

泥鳅虽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但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对鳅池环境条件的选择仍很重要。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最好能做到自流自排,光照充足,土质以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为佳;大小池塘都可,一般面积200~500m2的较多,池深80~120cm为多,水深50~70cm,淤泥厚度15~20cm。

2.2池塘清整

泥鳅苗下塘10~15d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先将池水抽干,检查有无漏洞,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池水深7~10cm时,用生石灰1125~2250kg/hm2。如果池水无法排干,用漂白粉20mg/L进行清塘。清塘后7d注入新水,注入的新水要过滤。注水后施基肥,培育水质,方法是在池的四角堆上鸡粪、猪粪等有机肥,用量2250~3000kg/hm2,施肥5~7d后可以放养泥鳅。

2.3放养

泥鳅、大鳞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比较适宜的养殖对象,因而养殖户最好选择这2种品种进行养殖。放养时间一般在9~10月或3~4月,养殖时间为8~9个月,放养规格3~6cm,放养密度为150~500尾/m2。鳅种放养前用5mg/kg硫酸铜或4%~5%食盐水消毒,水温10~15℃时,浸洗20~30min。

2.4饲养

泥鳅属于杂食性鱼类,在养殖过程中既需要利用肥水培育天然饵料,又需要进行人工投饵。泥鳅下塘后,要根据水质肥瘦及时追肥,一般每隔30~40d追肥1次,每次900~1125kg/hm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及时投喂人工的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投饵做到“四定”,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鱼种阶段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8%,成鱼阶段为5%左右,水温高于30℃和低于10℃时应减少投喂。开始时每天傍晚喂1次,以后驯化改为白天投饲,上、下午各投饲1次,高温季节应在食台上搭遮荫棚。

2.5日常管理

泥鳅池水质要求“肥、活、爽”,溶解氧要求3mg/L以上,pH值7.5左右,鳅苗培育期间,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第1次巡塘应在凌晨,如发现鳅苗群集,这是池塘中缺氧的信号,应立即加注新水或开增氧机。午后的巡塘工作主要是查看鳅苗活动的情况,勤除池埂杂草;傍晚查水质,并作记录。日常要勤观察,发现水色发黑或过浓时要及时加注新水,一般情况下,7d加水1~2次,每次换水30~40cm,注意定期对食场进行漂白粉消毒,每次用药125g。此外,还应注意随时消灭池中的有害昆虫和蛙,经常检查有无鱼病。

2.6疾病防治

泥鳅适应能力很强,只要管理得当,避免鳅体的机械损伤,一般很少发病。平时应注意预防,要经常消毒,抓好“三消”,即鱼体消毒、池塘消毒、饲料台消毒。若发现病死的泥鳅应及时捞出,以防止感染其他泥鳅,并及时治疗。

2.6.1水霉病。在泥鳅苗的孵化中,冬秋两季水温较低时容易发病,特别是泥鳅受伤更容易发病。水霉病症状为体表有白色绒毛状的水霉丛生。防治方法:鳅卵防治用1m3水放食盐400g加小苏打400g的溶液洗浴1h。病泥鳅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min。重者可用0.5mg/kg的水霉净浸洗5~15min。

2.6.2赤鳍病。此病对泥鳅的危害很大,拉网损伤、长途运输、水质恶化等都可引起发病。症状为泥鳅的鳍、腹部皮肤与周围充血,有时肠道也出血,在鳍条腐烂处容易感染水霉。常与烂鳃、肠炎并发。治疗方法:外用1mg/kg的漂白粉泼洒;苗种放养前应用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内服药饵,用达克菌、氟哌酸等制成药饵投喂。

2.6.3寄生虫病。泥鳅苗阶段的常见寄生虫主要是车轮虫、三代虫、舌杯虫等。症状为被寄生的泥鳅苗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镜检可发现寄生虫。防治上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5~0.7mg/kg泼洒;或用晶体敌百虫0.5mg/kg泼洒。

2.6.4打印病。病灶一般呈椭圆形、圆形,浮肿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流行于7~8月。治疗可用1g/m3的漂白粉或2~4g/m3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2.6.5其他敌害防治。养殖泥鳅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注、排水口应设密网拦滤,严防有害的鱼类、水生昆虫、蛇、蛙等进池塘危害鳅苗种或成鳅。若发现池中有水蜈蚣,应用90%的晶体敌百虫按5g/m3浓度全池泼洒杀灭。

参考文献

[1]黄浦东.池塘泥鳅高效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72,275.

第8篇:池塘养殖技术范文

论文摘要从池塘条件、虾种投放、饲喂、水质调节、病害防治和起捕等方面介绍了青虾池塘养殖的高产养殖技术,以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是一种淡水经济虾类,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随着对青虾生长特性、营养需求及颗粒饲料研究的深入,青虾养殖已发展成为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养殖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广效果。但由于有的地区养殖技术不够成熟,单产低,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效益。现就青虾的池塘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一般为0.20~0.33hm2,形状以长方形为宜,池塘坡度1∶2.5~3,池水深1.2m左右。青虾放养前要清塘,彻底杀灭水体中各类有害生物。先排干塘水,清除淤泥(留10cm左右的底泥),然后用750~1125kg/hm2生石灰进行消毒;清塘后7~10d进水,进水时要严密过滤。

水草是青虾赖依生存的附着物和天然饵料,是净化池水,控制水质肥度的有效绿色种群。虾塘水草以栽培轮叶黑藻、眼子菜类等沉水植物为宜,种植密度要适中,水草进池前均要用药物浸泡,以杀灭草中敌害生物(野杂鱼卵等)及病原体。移栽水草后可向塘中施7.50~11.25t/hm2粪肥作为基肥。

2虾种投放

由于青虾繁殖容易,养殖户多数以放养抱卵虾为主,自繁、自育、自养。这种养殖方式属粗放养殖,虽然方便实用,但是难以控制养殖密度,易导致因青虾上市规格不齐而效益不高。因此,要提高养虾产量和效益,就必须改粗养为精养,改放养抱卵虾为放养虾苗,改养一茬虾为两茬虾。夏季放养一般在7月左右进行,可投放1cm左右的虾苗60~90万尾/hm2。放养时要求虾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放养时间应选择在晴天的清晨或阴天不闷热的时候,放养时还要注意避开苗种脱壳高峰期。8~9月会出现1次批量产卵孵化出的小虾苗,这批虾苗到年底规格一般可长到2~3cm,可作为春季放养苗种。

3科学饲喂

青虾为杂食性动物,一年中养殖两茬青虾就有两个摄食高峰期,即4~5月和8~10月,其中6~7月为青虾繁殖育苗期,摄食下降,应进行科学喂养。

3.1饲料选择

目前,多种商品饲料都可以用来饲养青虾,但青虾对各种商品饲料的喜食程度和利用率都有所不同,青虾喜食的动物饲料有螺蛳、鱼粉、鱼靡等,植物饲料有豆饼、米糠、麸皮等。大多数养殖户采用以菜饼、米糠等混合糊状饲料投喂,其利用率低,易恶化水质。因此,青虾精养,最好用颗粒饲料,且动物饲料在30%以上为宜。

3.2合理投食

青虾喜欢在夜间沿池边觅食,可以观察青虾吃食情况,一般日投喂2次,早晨投喂量占全天总投喂量的30%,傍晚占70%。

4水质调节

在青虾养殖前期,应当少加水,中期则应多加水,通过加注新水以增加水体溶解氧、营养和微量元素,增强青虾食欲,防止池水老化。在注水时,要注意防止青虾的敌害随水进入虾池。养殖中,一般每10d换1次水或加新水,在高温季节时,必须做到每5~7d加水或换水1次,应使池水始终保持在能见度30cm以上。换水时,应先排底层老水,再加15~20cm深的新水。要勤巡塘,当夜间或清晨发现青虾浮头时,必须开增氧机和加注新水,尤其是在闷热或雷阵雨之前的天气里,应采取全天24h加水和换水措施,保持池水呈微流水状态。适时施肥是保持水质肥活的关键,要在虾苗至幼虾阶段和晚秋的2个接点保证池水足够肥,在8~9月份高温阶段,则要求保证水质清新,以防止缺氧。施肥可用氮、磷等化肥,全池均匀泼洒,一般用量在75kg/hm2。此外,还可以每隔15~20d全池泼洒生石灰150kg/hm2(化水全池均匀泼洒),以改良水质,利于青虾蜕壳生长。

5清除敌害

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池塘内可能出现少量的野杂鱼,应通过捕杀和利用药物进行杀灭。若不及时清除,野杂鱼不但与青虾争食,还会消耗水体溶解氧。此外,还要想办法消灭水老鼠、驱赶水鸟等青虾天敌。

6病害防治

每隔15d用生石灰水或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菌及病原体。同时观察青虾身上是否附着纤毛虫,可用硫酸铜水溶液全池泼洒,全池的施药浓度为0.7mg/kg,第1次用药后可隔7d再用1次。

7适时起捕

青虾长到4~5cm就可以起捕上市。一般春放苗种5~7月起捕上市,夏放苗种9~11月起捕上市。

参考文献

第9篇:池塘养殖技术范文

在池塘套养河蟹、龙虾、鳜鱼等多种水产品,可以实现高效生态养殖,提高池塘利用率。本文介绍了饲养河蟹、龙虾、鳜鱼多品种的基本条件,河蟹、龙虾、鳜鱼苗种选择方法以及套养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河蟹;龙虾;鳜鱼;生态养殖

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在一个池塘中同时饲养河蟹、龙虾和鳜鱼等多品种的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不仅能有效提高池塘利用率,也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如何在池塘进行河蟹、龙虾、鳜鱼多品种高效生态养殖。

1饲养河蟹、龙虾、鳜鱼多品种的基本条件

饲养河蟹、龙虾、鳜鱼多品种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合适的池塘、防逃措施和消毒杀菌等,从选择池塘的角度分析,干净无污染是其首要条件,其次,池塘应该有活水来源、光照充足,且周边基础设施完善,如交通、电力状况。同时为了方便养殖户管理,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0.7~2.0hm2)。从防逃措施的角度分析,龙虾、河蟹等动物的爬行能力强,如果不做好相关防逃设施,可能会降低池塘产量。

2河蟹、龙虾、鳜鱼苗种选择

选择合适的池塘苗种,是实现高效生态养殖的核心工作,在实际养殖中,养殖户可以多方比较苗种的种类、存活率、病害机率和产量,并结合当地实际环境,确定最恰当的品种,以提高池塘综合效益。

1)河蟹苗种选择。目前,河蟹苗种的选择以长江水系生产的为主,应该选择爬行能力强、个头整齐健壮、没有病害的类型。在放养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外地苗种,不应急于放入池塘,应先在清水中浸泡,时间3~4min、次数3~4次为宜,确保河蟹苗能适应池塘水温,提高河蟹的存活率。河蟹放养的时间较灵活,可以在春季或者冬季,放养量必须根据池塘面积科学决定(一般为8000~9500只/hm2)。

2)龙虾苗种选择。选择龙虾苗种的要求跟河蟹一样,要求龙虾苗种善于攀爬、较活跃等,在放养前,必须确认好池塘水温(20~30℃),如果水温过低,则会降低龙虾摄食率,不能很好地提高龙虾产量和存活率。放养时间集中在春末夏初,即4-5月份,放养方式既可以选择幼虾放养也可以留塘养殖。幼虾放养是指从外地购入龙虾苗种,而留塘养殖比较复杂,但产量较高,主要是指将池塘的成虾留下并让其自行繁衍,大概2~3年后,需要交换池塘成虾,以提高龙虾的成活率。

3河蟹、龙虾、鳜鱼多品种高效生态养殖注意事项

1)日常生态管理。日常生态管理工作主要有巡查工作、水质管理工作,养殖户应坚持每日巡视池塘,并仔细检查河蟹、龙虾、鳜鱼品种的情况,如摄食,如果出现河蟹、龙虾“聚集”现象、鱼群浮头现象,应适当开启增氧设备,降低生产过程安全风险。此外,也必须检查防逃措施的稳固程度、塘基的受损程度等,如果有问题应马上处理。水质管理工作可以依据季节改变,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和秋初,应经常给池塘注入活水源,增加池塘含氧量,促进河蟹、龙虾、鳜鱼成长;在温度适宜、降水较多的春季,应及时给池塘放水,控制好水深,遵循自然规律,保障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防治池塘病害。河蟹、龙虾、鳜鱼等种类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如果过多的品种一起饲养,不同的品种习性有所不同,很容易引发各种病害,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放养前,如果不注意选择好苗种、放养时间、放养量,会给池塘病害埋下很大的隐患,在平常的病害防治过程中,养殖户可以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品种的兼容性。此外,还可以使用药物、药饵防病害,减少疾病发生的机率。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