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精选(九篇)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

第1篇: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青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年轻人谈得最多的一个话题,是各类作文甚至是考场作文常常遇到的一个话题。同样,这也是备受社会各界和各种媒体所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对待自己的青春,这是每一个年轻人必须要正视和回答的问题。更为重要的,从中学生的成长经历、语文学习和作文写作等方面来说,青春一定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因此,写好这类作文就显得尤为关键。那么,作为中学生如何才能写出青春的特点呢?

要想写出青春的特点,就要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青春的丰富内涵,也就是青春到底是什么?

1.青春是一种拥有。青春是人生中最为美丽、最为灿烂、最为精彩的一段时光,也是最让人向往、最让人快乐、最让人留恋的一段时光。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人生中激情燃烧的岁月。拥有青春,也就拥有了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热血沸腾、激情四溢、勇气意志、快乐甜蜜、纯真友谊、幻想憧憬。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健康还是残疾,拥有了青春,就拥有了信念,也就拥有了一切。

2.青春是一种担当。1957年11月17日,访问苏联期间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学生、实习生时,他语重心长地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春不只是生命中最灿烂的季节,它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弄清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定位,用青春的肩膀与力量扛起自己的责任,不仅要成就自己的人生,把握自己的命运,更要担负起文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的重任。

3.青春是一种付出。青春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是播种希望放飞梦想的季节,但它又稍纵即逝,难以把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青春岁月,只有不懈地努力,执着地前行,奢侈地付出,才能成就明天的梦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青春期岁月,只有经过不断努力,才能把自身的天分最大化,才能搭起人生的成功阶梯,从而让自己美丽的姿态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绽放。

4.青春是一种历练。马克・吐温有次被问到“什么是人最重要的信条”时,他说:“毫无疑问,是成长,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改变自己,一直到生命的结束。”青春是一段成长的过程,成长注定要面对各种风雨与挑战、挫折与困难。成长的过程,就是“自我否认、自我怀疑、自我更新、自我创造”的历练过程。历练,让我们变得不再自大轻狂;历练,让我们挣脱外在丑陋的茧,完成生命的蜕变,实现人生境界的升华;历练,让年轻的翅膀磨炼得更加坚强有力,让自己为了心中的目标高傲自由地飞翔!

要想写好青春类作文,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要回避青春期问题。青春既然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那么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逆反心理、交往困惑、开始早恋、沉迷网络、奢侈浪费、盲目攀比、遇到挫折、遭受打击等,直面这些问题,反思这些问题,才能写出更为真实生动、丰富多彩、充满生活质感的作文。

第2篇: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流星花园》成为当今极罕见的“有灵魂”的青春偶像剧之一

・《流星花园》较之《青春的童话》本质上有更多的积极的,进取的因素

近期,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被暂停在国内各公共电视频道播映的消息,再一次引起人们对该片的关注,之前就有某些国内“以执导青春题材电视剧而名闻”的导演们认为该剧是以“玩谑头,迎合青少年观众,给人以不科学不健康导向”而反映一种病态美,且《流》剧“浅薄、无聊”,和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青春的童话》“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笔者对此有不同见解。

《流星花园》与《青春的童话》一部是台湾的青春偶像剧,一部则有中央台撑腰的国内大陆产青春剧,几乎同期播出,哪一部更受男女老少欢迎呢?是前者。直到今天,《流星花园》的主题曲“流星雨”唱遍大江南北,F4名气直飙,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与河北音像出版社发行的同名歌曲、写真集几度脱销。那么,《青春的童话》应该是大成本、大制作了,为什么就不被广泛地认同呢?透过剧中事实及偶像们表演的情节表面,笔者认为《流星花园》较之《青春的童话》本质上有更多的积极的、进取性的因素,符合中国现阶段社会转型期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内心情感激发的需求,反映的是一种近年已很少见的确立目标、无畏现实、不懈追求的精神境界(哪怕是体现在爱情上),而《青春的童话》则较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而一味地迁就、适应,却抹杀了勇于追求、创造并带有梦想色彩的表现个性,两者确实“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流星花园》在情感诠释、在贴近观众、在弘扬青少年的进取激情手法上比《青春的童话》有更多可取之处,被停止播映应该不会是长久的对待方式。

在当今中国,对于社会现实的日新月异及某个方面的残酷性,我们不可回避,但这种残酷性应该是非主流的,应该是青年朋友们可以通过改造社会、追求进取去改善它的。观看《流星花园》,始终感触到的是全剧为实现梦想的不尽斗争而引起观众情感上的互动,这种多了一点点梦想的色彩,并为之展开奋斗行动产生的吸引力,必然导致该剧具有一股无形的魅力,《流星花园》成为当今极罕见的“有灵魂”的青春偶像剧之一,不可阻挡地确立起其流行的新趋势,即便流行的不一定全部是高尚的,但也决不会流于浅薄与无聊。

这部被名导们用作与《流星花园》作比较并认为“高一个层次”的《青春的童话》,除了娴熟的演技值得赞赏之外,笔者在看了一关就因该剧的一个致命的硬伤而难过得看不下去:那就是该剧中的大学生们为了“努力地适应”社会各种现实,完全摒弃了青年们应有的主人翁不屈的开创精神,而是好的、坏的、尊严的、浅薄的,一并去“压抑地适应了”――演绎到极端,甚至出现在立着“本店由大学生充当服务员”的真正玩谑头的某餐馆门口招牌旁,身着中国红色传统旗袍的女大学生以内心的眼泪与表面的微笑承受现实的“挑战”。这种将中国原有“宁可饿死不为三斗米折腰”的传统气节在当今《青》剧中却因“适应社会”的理由而被扭曲的画面,令人不得不怀疑,拍摄该剧的导演们是否还具有一点点梦想的色彩?!《青春的童话》予以观众的是太多的压抑扬顿挫与同情,有的是眼泪而缺乏广泛的共鸣,所以至今笔老仍哼不出《青》剧主题歌的曲调。

无论是遭停播也罢,贬低也好,《流星花园》确确实实通过焕发人性自由之上大胆追求与斗争精神创造了一种流行,它的出现,给予国内影视多年来拍摄投入递增却总不能出佳作的“青春片凯恩斯怪圈”以响亮一击,震动是必定的,而背后折射的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台湾的电视制作人较大陆的诸多名导们更懂得如何通过两岸文化的相近性,在经营、包装、行销上掌握主动权。而这种“知本”能力,笔者认为恰好在反映出两岸文化的同根性的同时,体现在影视剧创作水平上目前已分出高下。说到底,《流星花园》的成功,是电视剧制作人文化底蕴厚积薄发的结果,也只是台湾的流行曲、连续剧、综艺节目在华人世界惊人的普及程度之一斑。这一切,拥有自家门口广大观众市场需求的诸多大陆的名导们却不愿做?或是做不到?!

第3篇: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只可叹,如今沙丁鱼涌动于潮水中似的我们,也染了诗人的忧郁,肆意叹老。这其实是一种微妙的心理:误以为年岁才是青春的标签。

我不由得想到一些人,满是黍离之悲:中国传统五千年历史,到底老了啊!他们振振有词:诺奖的红毯总沐浴欧风美雨,那才是青春文学。中国文学真如祥林嫂般“老掉了”吗?中国文化土壤贫血吗?传统精髓缺钙了吗?

不!青春气的渐消怕是我们忘了蜕化,一度沉于“退化”中。蜕化是中国文化找回青春的必要救赎,是一种繁衍崭新与深刻血髓的自救。当莫言一奖惊人时,他说:“我的获奖代表不了社会对文学的重视。”只有社会更多地用一水婉转的眼神给文学更温柔的注视,才能以一点青春气息引领千里快哉风!

永葆青春不是象牙塔的孤高傲世,它必须接地气,扎根于现实。当成名作家在久违的舶来文化中狂欢时,那群血气方刚的知青作家正掀起“寻根文学”的一角衣襟。不论是王安忆的《小鲍庄》,还是韩少功的《我心归去》,都是本土文化在失落后的还魂青春。

“岁月”号沉没,青春在。韩国正集体反思“服从”文化,船倾楫摧欲沉时,两百多名少年服从船方指挥,舱中等待,最终生命褪色;而不服从者反而获救了。青春之气意味着有理性、有主见的些许“叛逆”。只会温吞吞与外物讲和,至多不过成为“社会填充物”,青春的幻想和梦境在剥蚀老化。“没有人的反抗,城市只是水泥林场。”王小波的话深刻冰凉。

在西南联大教授吴宓眼中,雾中的昆明是曹雪芹笔下的空灵幻境。当他驻足街头,看到“潇湘馆”时,怕是一味难尽。他想到的是黛玉的吟箫于影下,酌梅瓣上雪酿的酒;可当时,一群人喝酒划拳,青春被暮气肢解了。吴宓老人愤然而去。

盲目成熟有时是青年人对外界的“献媚”。在这个媒体时代,神童一度被“神化”。神亵渎了童,还是童亵渎了神?没有青春之气,童也只是人们追捧的老“玩”童而已,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摄足文化血脉,为天才铺壤。

“不长久的,多将以悲剧结束。”戈尔丁的《蝇王》用失去青春后的沉沦给人警示。一点青春气,只在心里,它带来的是拂颊的千里快哉风!

第4篇: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吕乐;青春;边缘;后现代语境

第五代导演吕乐,最近又用镜像之语为我们“营造感受中的历史”,推出电影《十三棵泡桐》,此影片冷静地展示20世纪80年代四川某城市一群处在边缘的,在这个城市中没有声音的中学生及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无法沟通的困境,成功地拍摄出一部有创意,有灵魂的电影,反映出远离这个时代主流文化的边缘人物之气息与状态。作品有着自身体验般的真实感,有着锐气和深度,是极致状态下的人之常态。但是无论是从作为一种文化方式的大众性还是具有现实主义关注精神的艺术形态,作品都不仅是个人的感受与体验的传达,它借用影像,在时间的绵延中尽显青春的残酷与无垠的社会人生。

《十三棵泡桐》是以20世纪80年代的中学生故事为背景,但导演吕乐,对那个发生重大社会思潮的时代的思考,显然是在后现代的语境之下的,我们知道,后现代的权威人物利奥塔,是主张摒弃宏大叙事的。他认为,宏大叙事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它涉及到的是某种能够给予所要辩护的对象以合法的叙事,亦即某种形而上学的论说理念等。韦伯曾说,“一切权力,甚至包括生活机会,都要求为自己辩护。”宏大叙事就是这种为权力、制度、统治方式乃至生活机会辩护的形而上学话语形式,旨在用一种普遍原则统合不同的领域,形成某种普遍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规范,从而为制度的认同与权力的运用提供合法性的基础。然而,这种统治的结果,导致的是“总体性”的产生,是用一种强势话语来压制其他的弱势话语。吕乐导演用作品的“极度现实主义”,提供边缘视角和边缘关注,为沉默的没有社会地位的边缘人代言,背后深隐着哲学层面的思考;在主流文化之余的边缘人群,生存如何可能?

美国学者埃・拉宾认为,“作为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既不是无能为力的儿童,又不是自立的成人,而是处于一种成长中的过渡状态。”社会学家伯杰曾说,“他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处于次要的、从属的,无足轻重的边缘地位的,而在文化上的边缘地位更为突出。这种边缘地位主要表现在:在青年与社会的关系上,青年主要是接受社会文化的教化,而缺乏青年人独立的话语表达。即使有的话,也因为其数最少,对社会影响微弱,而处于一种不被社会关注的状态,或者因为其明显地偏离中心话语而被视为异类,被社会嗤之以鼻直至受到批判,无法对社会构成多大的影响和冲击,这是青年的话语表达被认定为边缘化的最主要的特征。而一个没有自己的独立话语的人群,其社会地位是可想而知的。”电影这种关于青春话题的内容,表达着青春的忧郁,私密,使青春的叙述逃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同时,也更为真实地反映了充满感性的个体生命,复杂而苦涩的青春岁月。吕乐导演对青春问题的追索,是后现代语境下对青少年问题的关注。导演以真诚冷静的态度,对都市边缘群体进行纪实化的描述,以自我的视角为中心,书写青春焦虑、困惑、成长记忆,充满对感情对生活的追寻。其实,正如有人所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占据绝对霸权地位的革命意识形态孵化出了独特的青春叙述方式,它将青春定义为个体为了至高无上的神圣事业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阶段”,传统影视是把个人成长完全与国家、民族等的宏人话语融合在一起,这其中也有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一直在明里暗里奉行的儒家文化,从来是忽略个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是和一个无法企及的乌托邦式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个性及个体,也就没有独立存在的可能,它只会潜滋暗长,在边缘的地带,悄悄地审视、打量着自身,进而通过改变自身。融入到主流文化之中,求得个体生命在现世的存活、发展。而吕乐导演解构了中国传统影视的这种关于青春题材的影视剧的定位,使青春个体很自然游离于国家、民族、时代等重大主题的宏大叙事之外,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一个人,作为生命个体在生活中的位置。

在电影的叙事中,权力是一个潜在的不容忽略的因素。福柯曾说,“权力无所不在”,“并非因为它拥有将一切会聚在它的不可战胜的一致之下的特权,而是因为它随时随地都会产生……因为它来自一切方面。”权力就像一架包罗万象的机器,任何人都无法逃脱它。“权力在生产,它生产现实,它生产对象领域和真理仪式。”权力的这种生产是通过个性话语、知识话语、道德话语等规训手段进行的,产生的是对现有社会与道德规范的认同与服从,产生的是顺从的人格与肉体,而不是相反的统治与压迫。在电影《十三棵泡桐》中,体现为老师对学生、学校对学生、家长对子女、社会群体对个体生命、国家机器对弱小个人的权力等。风子为了包京生去找校长的场景,显然具有某种象征的意味――一层层盘旋而延的楼梯、一个个似乎上不完的台级、通往校长室一个个关闭的房间、一条长长的走廊。而校长一声“云深不知处”的咳嗽,就吓得风子仓惶出逃。这里,权力对人的心灵的挤压,对人性的摧残,对生命的无形重负,淋漓尽现。在操场上,包京生刚在心灵里有了些笑意,感受到来自风于的温暖,便在某个隐密的所在,一个覆盖住整个校园的声音中,传来了权威性的声音:开除包京生同学!当包京生渴望重新回到学校,走到老师面前,老师根本不容解释,且无视包京生,冰冷地让他走开。这里没有师生的亲切交流,而只是权力的运作模式:弱小者的语言权力被剥夺,其处于边缘人的无助状态,被老师所代表的强大主流社会所忽视,于是,个体生命的渺小、脆弱、终于发展成极端,这便于是京生对权力的反抗――用要挟同学的生命,来宣泄自己对现存的、异己的残酷力量的抗争。但这样的抗争是无力的,也注定是无效的。

第5篇: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新世纪 香港 青春片 特点

在香港,青春片算不上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类型:在国际上,它也不具备港产武侠片、动作片的影响力,但香港青春片却也已经有了一段相当长的发展历程。从六十年代大量表现年轻一代新港人生活及心理变化的国粤语青春片到七十年代表现青少年的愤怒反叛的《愤怒青年》、《无法无天飞车党》。再到八十年代伴随“新浪潮”运动一起出现的一批颇具震撼力和新意的作品《鼓手》、《山狗》、《童党》等。香港青春片的气势一路高涨。但进入九十年代,由于香港影业整体滑坡。青春片的创作也举步维艰,只有一部陈果的现实性影片《香港制造》曾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进入新世纪,随着回归的实现,香港电影也出现了一些新气象,青春片也开始在复苏中稳步前进。

在导演群体方面,新老两代导演在这一时期都有关于青春的电影问世,其中尤以新一代导演为主力。老导演方面,马伟豪作品最多,拍摄了《百分百感觉2001》、《这个夏天有异性》、《百分百感觉2003》和《下一站天后》,此外还有王晶的《我的野蛮同学》、尔冬升的《早熟》、刘国昌的《无人驾驶》和《围・城》。新锐导演方面,彭浩翔、黄真真和黄修平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他们现在也是香港电影界一股新生的强大力量。被视为香港新一代怪才导演的彭浩翔26岁时自资拍摄的首部短片《暑期作业》就在香立短片比赛中获奖,之后又凭借《大丈夫》成为金像奖最佳新导演,2005年他拍出了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黑色幽默式青春片《青工场》。黄真真也是近几年香港年轻导演的生力军。曾在纽约做独立制片人的她1999年回港导演了现代女性纪录片《女人那话儿》并获得纽约国际电影节最佳国际影片奖,2003年执导的反映现代都市青年生活状态的青春片《六楼后座》反响强烈。随后她转拍了一些商业电影。2008年又继续青春话题拍摄了《六楼后座之家属谢礼》。导演黄修平也是香港电影界新一辈的佼佼者。2004年他导演的第一部长片《当碧咸遇上奥云》就是一部以两名步入青春期的男孩为蓝图的青春片。2007年,他又完成了第二部同样是青春题材的电影《魔术男》。在新导演群体中还有一批特殊导演。他们并不年轻,有的甚至很早就已投入电影圈,有的则是近些年才加入,但之于导演工作他们还是新人,都是在2000年以后拍摄过青春片。比如黎妙雪与邓汉强,他们都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加入电影圈,然而执导第一部长片却已是2001年的《玻璃少女》和2005年的《B420》。陈荣照也是八十年代就入行的资深影人,做过编剧、助理和演员。2005年才以独立导演的身份拍摄了青春片《十七岁的夏天》。罗守耀早年曾在洛杉矶修读过电影专业,但回国后一直经商,2003年成为银河映像控股有限公司主席。两年后他自创“影视点”制作公司并执导了第一部电影,同时也是一部青春片《非常青春期》。

总体上讲,进入新世纪后的香港青春片仍然延续着商业和文艺这两条创作路线。商业性一直都是香港电影得以扬名的特性之一,在青春片中亦有不少极具商业性的作品。早在60年代,《播音王子》、《冷暖青春》这些青春电影中就开始有意识地将当时的流行文化纳入电影中。影片中已经出现大量西方流行曲、开派对、组乐队这样一些元素。新世纪依然有一批走这样商业路线的青春片问世,极具卖点的商业元素、流行文化依旧在这一类作品中频繁出现。比如《魔术男》中的二手店、网购、潮流商品,还有时下最受年轻人喜欢的魔术。青春偶像也是商业性青春片不可或缺的砝码。《我的野蛮同学》中的谢霆锋、冯德伦,《百分百感觉2003》中的余文乐、邓丽欣,《下一站天后》中的蔡卓妍。这些影片因为一些年轻俊俏的面孔而充满生机。同时影片也将新一代的偶像推上了舞台。与商业化的青春片不同,另外一些走文艺路线的青春片往往没有刻意选择青春偶像,有的甚至启用了非职业演员。影片没有过多的流行文化和商业噱头,而是更注重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人物内心的展示。2000年香港国际影展的开幕影片《无人驾驶》就真实地记录了四个中二女生的生活,全部都由非职业演员出演。片中走私、自残、电话交友、堕胎、吸毒这些看似只应该发生在成人世界的事,却真实地发生在了这些不过十三、四岁的少女身上。黎妙雪的《玻璃少女》贝0是一部弥漫着强烈孤独感的影片。十六岁的问题少女阿P总是一副浑浑噩噩、穷途末路的样子。而影片更是透过她和她的家人以及一段乏味的寻人经历,让人看到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青春甚至生命对象阿P这样的人而言就像是玻璃,冰冷而易碎。

在风格上,这一时期的青春片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写实”一直是青春片中常见的一种风格。中外都不乏这种风格的作品,香港也不例外。刘国昌的《童党》,陈果的《香港制造》都是曾经的经典。刘国昌在新世纪也仍在延续着这种风格《无人驾驶》以近似实录的方式记录着四个屯门少女的生活。混乱的街头、直白的脏话、无聊的游戏、日夜的沉迷,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都――被收入摇晃不安的镜头中,搅动着每个人的心。2008年的《围・城》也真实地展现了家庭、校园和社会暴力、、未成年生子、吸毒贩毒、打架抢劫等一系列发生在天水围地区的社会问题。邓汉强的《B420》则是一部心理写实的青春片。影片真实而沉重,更侧重对青年人心理的剖视。片中三个不足20岁的青年代表着三类人群,在他们身上都表现出许多青春少年的现状;颓废的阿伟,无为地活在过去;爽直的养头,快乐的活在今天;内向的阿文,默默地为明天而活。而现实中的年轻人也都能透过影像找到自己的影子。

第6篇: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春天来了!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强化执行力,提高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打造百年***的号召,作为企业的主人,我们广大职工对此责无旁贷,任重道远,为了激发大家“爱我***,强我***,为企业腾飞建功立业”的工作热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我们(来自)两个文明建设之中,掀起二次创业的高潮。根据***党委的指示精神,工会、团委联合举行这次"让青春载着使命腾飞"巡回演讲报告会。

参加这次巡回演讲报告会的六名同志,是前几天在全场演讲比赛中的获奖者,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他们在业余时间到来演讲表示热烈的欢迎!

有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变成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让沙漠布满森林,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份!让我们在此一起畅想青春,讴歌青春,抒发让青春载着使命腾飞的激情!

下面,我宣布:"让青春载着使命腾飞"正式开始!

首先,为我们演讲的是来自的,她演讲的题目是《》;

接下来,由来自的为我们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

我们有请来自的为我们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

下面,我们请来自的为我们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

接下来,由来自的为我们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

最后,由我为大家演讲,演讲的不好,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多包涵!

六位同志的演讲全部结束了。听了各位选手的精彩讲演,在座的朋友们定是感叹颇深,青春因奉献而精彩,人生因拼搏而充实,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我们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生活的多彩,我们在奉献中完善自己,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奉献中获得真诚和坦荡!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为我们讲话。

的讲话,使我们深受启发和教育。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贯彻好、落实好。

朋友们,让我们在生活中细细品味,让我们扪心自问,如果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方土地,如果是一缕阳光,(来自)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固守着自己的岗位,青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不仅仅只有生机勃发的美丽,它更是承载我们对社会、对企业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第7篇: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作为《文化与诗学丛书》之一种,李春青先生的《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一书,通过一个典型的学术个案,为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近年来力倡的"文化诗学",在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两方面作出了具体的演示。

       在该书"引言"中,春青先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将诗学话语与学术话语平行置于普通的文人心态之上进行对比,看一看二者之间有哪些共同之处,在各自的话语系统形成过程中它们又有这样的内在联系。并言之所以如此,目的是为了揭示宋代诗学观念所蕴含的丰富的非诗学的社会文化内容,以及梳理这种诗学观念生成的学理轨迹,最终借助于对宋学基本旨趣的阐释,寻觅出宋学与宋代诗学共同矗立其上的深层的意义生成模式。笔者以为,这实际上体现了春青先生欲从文化史和学术史两个维度来审视、阐述宋代诗学的意向,而从该书作为《文化与诗学丛书》之一种,以及从宋代诗学观念生成的历史语境两方面来看,这种研究视角的选择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首先,"文化诗学"之用意,即就是意欲通过文化与诗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析解出一些更加深层次的东西来,用春青先生的话语来说这个东西就是"深层意义生成模式",而这正是理论研究所必然要求的一种品格,庸浅的历史现象复述与深刻的历史意蕴析解之区别正在这里。其次,宋代诗学的"文化"含量确实非同一般,宋代诗学话语是在与这一时期的哲学、史学、宗教、伦理话语的交融、互渗、相互转化和彼此触发的过程中展开的,如果割裂宋代诗学与宋代学术文化的共生关系,仅仅就诗学而谈诗学,则所见者甚微少,便担当不起"文化诗学"这一名目。于此,笔者完全同意春青先生关于古代文论研究应该成为一种文化研究的看法。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观念和范畴体系与其它文化学术话语之间是一种共时性展开的关系,如果离开了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整体把握,便无法准确地体知古代文论的观念和范畴的精神、义理。而这样一来,春青先生所进行的"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便成为对宋代诗学观念的一种原生态描述和整体性解析。我们之所以肯定春青先生的研究方法,正在于他的方法论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之间,确实押韵合辙而无比妥帖。

       我们注意到春青先生所使用的"宋学"这一范畴,实际上涵盖了与宋代诗学有牵涉的宋代的文化、思想、学术等诸多门类,而在对此的观照中,又紧紧扣住"宋学"影响宋代士人文化精神特征形成这一关键点,并以为在"宋学"影响下形成的宋代士人的以儒家的修身养性之学为基点、格物致知而辩言入理、经世致用而关心世事,以及坚守思想学说的自信原则等精神特征,完全贯彻到了他们的文学观念的建构之中,并由此而决定了宋代诗学的价值旨趣。应该说,这一结论之得出,是春青先生长期精研宋代思想文化和艺文典籍,以及长期浸沉于宋学、宋艺之中的结果,正因其平实,方为体贴入微,与那些新讹的命名式言说不同,在于其中充盈着学术诚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所谓人文学术方法无所谓新旧之别,有学养根柢,有学术诚信,酿造到火候,左说右说,横说竖说,皆成学问,否则任啥也不是。此为题外之言。

       在研究工作的具体展开中,春青先生将宋代的文论与宋代的学术文化视为一个具有共同生成机制与深层意义结构的彼此相连的整体,因此在析解文论观念和范畴时注重从"宋学"话语中寻找其根源与演变轨迹。同时又扩展研究的疆域,除诗文评论之外,又将整个宋代的文化学术纳入视野,对这些非艺文类的话语系统中所潜藏着的诗性话语或影响着诗性话语生成和展开的因素亦高度关注和精心理会。这样,便形成了该著以总论与分论结构成篇的特点。在"总论"篇中,先阐述宋代士人的文化心态,以及"宋学"的诸如"心"、"性"、"诚"、"敬"、"思"等基本思想旨趣和核心范畴,然后讨论宋代诗学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并进而梳理出了"宋学"对宋代诗学的的一般影响的若干重要方面。在"分论"篇中,对各家各派的体知,一般也是先描述他们的文化精神特征,然后分析他们的学术旨趣,然后探讨他们的诗学观念。这实际上就是认为,宋代士人的文化精神和学术旨趣是他们建构自己的诗学话语之前提与基础存在。这样的经营,不但有助于研究工作在指述和阐释功能方面向对象之更隐秘微妙处延伸,从而强化学术研究的解蔽功能,而且又保证了这一研究的性质既是文化的,又是诗学的,以及春青先生目中的研究对象既是文化的,又是诗学的。在文化的与诗学的之过程中,实现文化与诗学的圆融自洽,是该著的最大成功之处。当然,如果在"分论"篇中将欧阳修之前的宋儒们的话语也予以论析,应该说也是"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的题内话语。

第8篇: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全方位、广覆盖,用中国梦打牢机关青年共同思想基础

“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任何时代里,个人发展需要融入民族发展,国家发展,融入正确的潮流。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是最重要的。”第十七届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7000米载人潜水器“蛟龙”号驾驶员唐嘉陵在团工委举办的学习讲话精神青年座谈会上谈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李智勇在座谈中也发表了语重心长的讲话,指出:青年一代要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为己任,把中国梦这个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牢固确立为个人的人生信念,自觉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中。

各部门机关团委通过专家辅导、交流讨论、学习问答、联学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团员青年学习讲话、畅谈感受、促进思考,深刻领会总书记对青年一代提出的要求。据初步统计,有53个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宣讲活动,其中规模较大的示范性宣讲活动2场、其他学习宣讲活动110多场,有数万名机关青年直接参与。30余位部委党组(党委)领导、520余位机关党委领导和司局领导参加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高法院院长等领导同志全程参加并寄语青年干部。

全国人大机关团委在开展“中国梦・青年行”主题团日活动中,通过学习座谈、交流讨论、入团宣誓、参观寻访、征文演讲、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团员青年深刻认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外交部团委向国内和驻外使领馆工作的全体青年发出“做最好的自己与外交快乐同行”倡议信,呼吁青年同志激扬“青”,共铸“外交魂”,让青春与外交快乐同行。水利部基层团组织开展了“青水利情”、“青春绽放太湖美”、“昆玉希冀―放飞青”、“追忆革命史,再创中国梦”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团日活动,基层团组织活动开展率达100%,团员青年参与率达98%。

形式创新、内容丰富,用中国梦激发机关青年历史责任感

如何突出部门特色和青年特点,使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贴近青年、效果更加显著?在五四青年节前后,各部门机关团委围绕中国梦主题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各显神通,百花齐放,把主题活动变成青年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生动舞台,增强了广大机关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

团工委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与院士面对面”、“青音汇―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化沙龙”、“中国梦・梦想达人秀”活动、“多彩年华・梦想出发”龙舟比赛等一系列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了认真学习中国梦、深入理解中国梦、广泛认同中国梦的浓厚氛围。公安部机关团委举办“机关微视角与基层大舞台”主题活动,现场以“说说我在基层的那些事”和微电影展播等形式,通过“机关微视角”、“基层大舞台”、“青春中国梦”三个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青年民警深入基层一线、岗位建功立业的成长经历和时代风采。财政部机关团委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举行青年文化日活动,对“小康中国・青春使命”PPT幻灯片、微电影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进行展播及颁奖,并播放了同期热映的影片《致青春》。财政青年感慨,这是一次才艺与热情的展演,青年人自己创作的创意作品,汇集绽放出青春思想的火花。社科院团委举办了“我的中国梦”第五届社科青年篮球联赛、青年单身联谊活动、畅谈“我的中国梦”登香山活动和“永葆青春”健步走等青年生动活泼的活动,让青年人在热烈、鼓舞的氛围中,迎接“五四”青年节的到来。国务院办公厅机关团委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演讲比赛、诗歌创作系列活动。环境保护部、旅游局机关团委积极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青年争当奉献社会的模范。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南水北调办、贸促会、工商银行、铁路总公司机关团委组织开展了“青春逐梦实干建功”等主题实践活动,激励青年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青春诺言。

注重结合、影响广泛,积极为机关青年实现梦想提供服务

各部门把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活动,融入到中央国家机关团的重点工作和活动中去,把服务青年全面成长贯穿始终,积极为广大机关青年成长发展、实现梦想提供服务。

团工委在组织开展“根在基层・中国梦”基层调研实践活动中,围绕“中国梦”主题,开展“梦想对话”主题访谈,开展“触摸梦想”的梦想展示,开展“圆梦计划”帮助基层群众实现梦想。截至目前,共有66个部门的2111名青年干部报名参加,调研点近120个,规模超过了2011年“百村调研”、2012年“走进一线”活动。中央国家机关青联、中信集团团委走进中信房地产公司汕头项目工地现场,举办了“中国梦・我们在一起”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中科院团委举办了岗位大练兵暨第二届青年技术能手大赛、青年职业发展论坛等主题活动,为青年圆梦提供帮助和服务。文化部机关团委举办了国家院团青年艺术家展演,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了青年在民族崛起、国家振兴中的奋斗与努力。民政部、司法部、人民银行、审计署、质检总局机关团委开展了“青春使命・向身边学”活动,组织优秀青年典型讲述青春奋斗故事和对中国梦的理解,激励青年立足岗位、奋发进取。高检院、国资委、工商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统计局、林业局、港澳办、银监会、供销总社、全国友协、建设银行、烟草局、邮政局、文物局机关团委充分运用辅导培训、座谈交流、专题讲座等有效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特点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纪念活动,营造了认真学习中国梦、深入理解中国梦、广泛认同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以学习讲话精神为新起点,进一步推动机关青年工作实现新发展

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各级领导干部要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许多党政领导表示,的讲话饱含着党和国家对青年的勉励和关爱,传递着对青年的希冀和嘱托。我们要为青年干部成长成才创造更多的条件、搭建更广的平台,为党的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的青年骨干。

第9篇: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青春怀旧 集体记忆 怀旧消费 营销策略

2011年,一部小清新的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红遍,并捧红了柯震东、陈妍希等主演。虽然由于网络原因,《那些年》的内地票房不佳,但持续的关注度和高居不下的网络点击率,却让不少人看到了青春片在大陆的巨大市场。影片《匆匆那年》片名中的“那年”,是近些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中一个时常被使用的语式,明确地将影片的类型―“青春怀旧”刻入片名,在已经培育出的观众中唤起感应与认同。[1]这两部具有怀旧情调的青春题材电影,即使有类似的套式情节发展,却依然能受到观众的热捧,成为票房新宠。在市场收益的驱动下,业内人士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青春片如何拍才会票房“飘红”?面对大陆电影“青春怀旧热”的现象,我们需要审视一下其中的吸引力来源。

一、何为“青春’,何为“怀旧”

追根溯源,青春电影是从美国的校园电影开始发端的,20世纪60年代传入日本,70年代末“青春片”的概念由日本影评家首次提出[2]。青春是电影艺术在任何时期都要呈现的永恒主题,也是在众多类型电影中能满足年轻人观影期待的一类电影,主要是以青年人为主体和表现对象,描述其生活和心理状态。然而青春也有许多形式文本的展示,近年来怀旧题材的青春题材电影文本较其他类型大受观众欢迎,一个重要原因离不开导演对怀旧风格的营造。

怀旧(也称为怀乡、乡愁等),英文的对应词是nostalgia。从西文词源角度考察,nostalgia源于希腊语的nostos和algia。Noostos是“返回家园”之意,algia即痛苦的状态,连起来便是指渴望回家之痛苦;后发展为病理学用语,又指“相思病”,包括沮丧、抑郁,甚至倾向自毁情绪等情绪的疾病;及至近代,“怀旧”的含义已经逐渐远离医学等应用范畴,指向个人的意识和社会文化趋势,被当做“某种人类疏离(estrangement)的基本状况”来谈论。[2]现实生活的缺失和快节奏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也是怀旧产生的重要因素。在面对惊慌失措和未知的未来面前,人们往往选择对已经逝去的岁月时光进行怀想而得取心理安慰,获得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怀旧给人们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故事性,通过对那些过往的、色彩斑斓的、表象的重现,它营造出种种近乎真实的历史幻象,把观众带入到自己对过去的个体经验中去。这个过程中无疑会有作者的痕迹,但这里要强调的是读者的参与性。这个“参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作者意图的“机械式”接纳,而是一种掺合了读者的个体经验的主观接受与共鸣”。[3]

二、热衷怀旧消费的时代背景

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消费主义借助市场化进程正在改变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4]以中国的现状而言,文化消费者本身是多层次的,大众的流行文化可能并不高雅但大众也有自己的精神需求,娱乐和休闲方式。人除了政治的,社会的属性外,还有私人的,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属性,当人变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丰富后,人的自主性,自律性也会相应提高。[5]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着巨大改变,社会构造,社会形态,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消费者,当人们的怀旧心理转化到消费活动当中,“怀旧消费”也就应运而生。[6]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快节奏,多变动,高竞争,过度紧张。人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心理压力增大,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因而对情感的需要日趋强烈,在消费领域中直接表现为消费者的感性消费趋向。这种趋向表现在商品上,要求借助商品实现其寄托情感、展示个性、交流沟通等感性消费的需要。[7]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消费领域,怀旧消费体现在消费群体对某一年代产品的追忆,比如“80后”的“梅花牌运动服、海鸥相机、回力胶鞋、蜂花洗发精等等在淘宝上也掀起一场复古风。在电视剧、电影、音乐等视听文化领域,蓝精灵、变形金刚、奥特曼、水冰月这些卡通是80后童年的符号。央视春晚小虎队再次相聚重出江湖演唱熟悉歌曲,让那个年代的观众们飙泪感动。无论是《80后》、《致青春》《同桌的你》还是刚上映的《匆匆那年》,能够获得观众飙泪捧场,究其原因之一是一种特定时期情感的祭奠消费。这几部影片将青春与90年代末至新世纪的中国历史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时代的乡愁,一个建立在种种流行消费符号基础上的轻盈的时代,这是80后青春怀旧片盛行的根本秘密。[8]

三、唤起观众“匆匆那年”的集体记忆

集体无意识理论是荣格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心理是由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构成的。他指出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存在以来,甚至可以说是有机体存在以来,亿万次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心理沉淀,它经由种族遗传的方式传达给个体。它将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分为许多种,有对罪恶的集体失语,有对不良现象的集体麻木,有对消费的集体从众参与。集体无意识包括情感认同和原型建构两个部分,我们拥有相同的成长经历,比如青春的阶段,因此会因为他人的青春经历而移情到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情感认同的效果。情感共鸣和认同是吸引观众观看电影文本的一个重要吸引点,根据数据调查,50%的观众认为这些青春怀旧电影吸引他们的地方是“那一段青春”,就如《同桌的你》的宣传语“同哭、同笑、同青春。”网络上流行的80后怀旧话语,主要表现为各种暴露年龄的流行文化符号集锦―童年游戏、玩具、电视剧、动画片、语文课本、英文课本、流行歌曲、明星、零食等等,引发同龄网友的集体记忆狂欢。

认同的焦虑和认同的危机在每一代人中都始终存在,每一代的青年人可能都会感觉到自己处在一个转型期,如我国学者所说:“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当前这样,人对于自身如此地困惑不解”。[9]从《致青春》到《匆匆那年》,80后无疑是最大的观影主力。影片中那些有关校园的回忆,成为已过或将过而立之年的他们,最美好而温暖的回忆。成长与改革开放以来的转型期,毕业后面临巨大的压力,生存危机带来的焦虑如影随形,80后门走出校园的经历并非都那么美好。无论是青春岁月那青涩而美好的初恋,还是步入社会后的悲凉无奈的选择,青春怀旧电影用最敏感的的记忆触碰着他们的过往曾经和人生阅历。他们的生命充满挣扎和失落:学业、工作的竞争,婚姻家庭等各方面的沉重压力,让他们慢慢无奈的输给现实,放弃梦想,没有浪漫的生活情调,也没有时间浪漫。

(一)叙事主题:现实照进青春,变为记忆

《致青春》、《同桌的你》以及《匆匆那年》都有着相似的开始及结局。唯美的校园爱情,烂漫放荡不羁的青春开场,滑稽幽默的打笑噱头,男女主角虐心的情感纠葛发展,毕业成熟后的遗憾错过。《致青春》为这类电影精彩开场,虽然《同桌的你》、《匆匆那年》有着与《致青春》一样的剧情发展模式,却依然获得观众认可,综其缘由是触动观众的永恒主题:青春与爱情。

《致青春》中郑薇在晚会上那首《红日》的激情告白,《同桌的你》林一与周小栀在婚宴上的深情坦白,《匆匆那年》中,陈寻对方茴的声声呼唤,都成为影片的经典之处,让观众情绪达到起伏高潮,泪流满面。让观众记忆起自己的那段逝去的青春,一去不复返的的“匆匆那年”,以及不曾忘记的“同桌的你”。

(二)电影语言:怀旧青春的奇观化呈现

大多怀旧的盛行都离不开形式媒介,视觉形式化是现代怀旧形式化的主要表现。[10]《致青春》被媒体称为“内地十年来最好的青春片”,电影粗减版被北京电影学院评为99分,创该校导演系硕士生毕业作品历史最高分。真实唯美的怀旧情调的“电影化”呈现,承载着观众们怀旧情绪的消费。“美是客观现实带给人类意识的一种主观经验。”作为个体情感体验的怀旧之美,强调将回忆作为审美心理基础,将感伤之美与彼岸之美作为审美心理指向,[11]怀旧审美的特质也同样影响受众的日常生活。电影理论家贝尔・巴拉兹认为“从审美心理生成的角度将电影与观众的关系解释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对电影影像的感受,除了消极地依靠视像残留原来的生理作用外,还存在着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观看者是制片者的一个合作者”,“电影不存在于银幕,只存在于观众的头脑里。”[12]不论是《致青春》、《同桌的你》还是《匆匆那年》都在道具与画面处理上体现那个年代的印记,将怀旧情调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致青春》中,主创团队为了契合时代背景,精心挑选了独属于当时的特定物件向那个时代致敬,为此由赵薇带领工作人员在南京的大街小巷摆起收购90年代物件的地摊儿,拍摄一部真正属于中国大陆式青春的追忆影像。上下铺的宿舍,随处可见的当年几乎人人都有的回力帆布鞋、梅花牌运动裤、牛仔背带裤和时髦的中分发型,红白游戏机和BP机,这些那个年代的道具随意的流露着幽默的情趣。

剪辑控制着影片的整体节奏,声音同样决定着影片的节奏。在《致青春》中,音响体现着影片的真实感,音乐则承载着时代气息。绿皮车行驶的声音,新生入学时广播里的声音,女生宿舍楼里的吵闹声,宿管大叔煮鸡蛋的声音,电视机里传出的《新白娘子传奇》的对白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自己曾经的生活中,真实而鲜活。在女神阮莞第一次出现在荧屏,走在大学校园里,山羊皮乐队演唱的《So Yang》作为背景音乐伴随着男生的口哨声响起,与快节奏的跟镜头完美结合,让人内心震撼。山羊皮乐队是青春的代表,代表着70、80后一代人已经逝去的青春,也呐喊着这一代人对美丽青春的怀念与向往,向往那种无所畏惧的潇洒人生。

四、新时代消费群体的“致青春”

(一)青春消费主体―“80、90后”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中国青春电影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在“全媒体”时代语境下,青春电影更加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新一代的电影人正痴迷于更加自我的青春叙述,展现残酷或无聊的青春经验和成长的精神历程,因为影片受众群的接受需求与兴趣的不断变化,也使得青春电影业在渐渐地产生变化。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中国电影不但票房在稳步的增长,同时电影观影的人次也在逐渐的增多,在当前的观众群体构成中,年轻的80后与90后群体已经成为了电影消费的主体,从近年来众多的现象级电影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轻的电影消费者正在用他们手中的电影票改变中国电影的格局和走向。正是因为电影市场中有一大块属于年轻人的市场空间,所以主打青春题材的电影就成了迎合这部分观众的最佳选择。根据艺恩咨询年度报告,19―30岁年龄段在2013年、2014年正是中国观众的核心观影人群,可见低龄化观众是青春电影的消费主力。和以第六代导演个人特色鲜明的青春电影相比,近年来国内出现的青春电影逐渐淡化个人色彩和时代特色,开始更加追求受众的群体体验。

(二)消费青春主体的核心―女性市场

观众群体定位上找准目标,那就是专攻女性市场。数据显示,如今女性对票房的贡献比已超出50%,七夕档、三八档更是女性表现最佳。今年上海电影节上,主办方组织的论坛《如何让电影征服“她”》,直接阐明女性观众是如今电影消费市场主力军。从《致青春》到《同桌的你》再到《匆匆那年》,这些青春片无不吸引了大量女性观众,《致青春》票房达7亿,《中国合伙人》票房达5亿,《同桌的你》票房也达4亿。此现象出现的重要背景是中国女性目前已构成电影消费的主力人群。特别以年轻女性为目标观众的电影,具有相当可观的市场潜力。增强最近的《匆匆那年》也是针对女性观众的代表性影片,这几乎成了研发青春片的一条最佳出路。

五、多元化的营销策略

电影营销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也越为重要。在电影市场最前沿的实践环节,电影的营销理念也在日新月异的发生着改变。病毒营销、视频营销、新媒体营销、大数据营销等新鲜词汇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也为电影市场的崛起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一)明星效应

华语乐坛天后级人物王菲献唱主题曲,为电影迅速预热;赵薇借助好友黄晓明制造话题,呼应“青春”主题。导演赵薇,曾经的“小燕子”本身就是对青春的记忆。这些都为《致青春》做了有利的前期宣传。不仅《致青春》这样,《同桌的你》在高晓松高校行的活动中对该影片进行宣传,将自己的歌曲与这部电影串联在一起进行宣传,影响力极大。《匆匆那年》王菲主唱主题曲则也成为该电影的宣传亮点,勾起观众的回忆。因此观众在看影片前会发出“致那年的小燕子”、“匆匆那年的天后”的声音,赵薇和王菲也代表着80、90后这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二)新媒体宣传平台

电影作为一件商品,跟其他商品一样需要系统的营销方式及营销平台。媒体营销是电影营销中很重要的一种,包括广播、杂志、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兴起后,网络很快成为电影营销的重要手段。它传播信息速度快、信息量大。这些优点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从新媒体方面的传播来看,社会化、本地化、移动化所形成的即时化传播,可以通过互动、分享等行为获得来自受众的反馈。

微博是一个新兴的、重要的新媒体。电影的微博营销信源一般有三种:电影的官方微博,名人微博,专门的营销账号。电影官方微博及时动态并且做好互动,官方微博在花絮和海报的内容和形式上也非常注重开放性和话题的吸引性。通过微博大量剧照,以及电影筹拍、开机等全过程引起大家注意。电影词、剧照、精彩片段预先推向网络,还有对“青春”概念大规模的媒体营销,使全民参与到电影的宣传当中。

《致青春》开机之前建立官方微博,在一年多的运营时间里发了2000多条微博,几乎记录了电影筹拍、开机、制作、上线的全过程,积累了不少粉丝。《同桌的你》也发起新媒体营销话题即“人人找同桌”。将“425一起去看同桌的你”这一热门话题进入校园巡回,跟随主创人员进入多所高校进行话题宣传。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的时效性,还了大量的视频资料,成为同档期物料数量最密集的电影,而点对点的直接传播极易引起网友共鸣。《匆匆那年》导演张一白在接受采访时说:“很多电影都只做一个话题,但我们是用《匆匆那年》不断做话题,“匆匆那年老同学”、“匆匆那年你在哪里”等等,每一款物料都会配合一个话题。我们把微博不仅当成一个自媒体,而是一个公众平台来做,这是一个我觉得比物料海量还要重要的一次宣传营销的尝试。”这样接连诞生的电影市场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聚焦到电影营销上,关注电影营销对于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直观的更好诠释一个时代的主题。青春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这其中包含生活、爱情、梦想等等。中国青春电影的发展过程是曲折而又漫长的,也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从电影发展初期的英雄故事书写,到记载时期中国社会的动荡,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展现80后独特的青春记忆。近几年以来,国产青春片在市场摸索中已经逐渐形成一套较为程式化的情节定式。中国的青春电影将会伴随着时展的脚步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唐宏峰.怀旧的双重时间―《匆匆那年》与80后青春怀旧片[J].当代电影,2015(2).

[2]阎景翰.写作艺术大辞典[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3]姜申著.电影怀旧与消费社会们[J].电影艺术,2008(6).

[4]金丹元.影响审美与文化阐释[M].复旦大学出版社,p135-136.

[5]金丹元.影响审美与文化阐释[M].复旦大学出版社,p176.

[6][7]http:///link?url=sRHNO0U8cui62R

6fNd_Gx_6DGfBBtkoKWx_OdvxPXxKdjmIGFhclKI8IFBDu9R

JP_y6Vek0jvTD6xY8Pgoavaq.

[8]唐宏峰.怀旧的双重时间―《匆匆那年》与80后青春怀旧片[J].当代电影,2015(02).

[9][德]马克斯・舍勒.李伯杰,译.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P2.

[10]王岩.光焰与迷失――论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青春叙事[J].创作与评论,2013(14).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