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一政治学习辅导范文

初一政治学习辅导精选(九篇)

初一政治学习辅导

第1篇:初一政治学习辅导范文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

一、大专网络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的必要性

从时代必要性来说,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肩负着社会主义使命,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极大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究其根源是现代生活方式对个人思想意识的冲击以及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因此,我国在改革之初的一段时间,思想政治工作非常薄弱。为此,中央高度重视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以稳定和坚定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列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通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以及多渠道,增添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来弘扬和传承中国特色的思想价值体系。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在政治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为现代化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基础。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从学科技术发展方向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相互沟通与联系的绝佳手段,网络作为这一技术的载体,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同时通过高效的传播与吸收功能加速了人与人之间情感、思想、意识的融合与碰撞,从而扩大到国与国之间、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政治制度之间的较量。因此,对于我国而言,网络技术的发展既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革与思想意识的扩展,也对我国学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但是,由于网络监管还存在法治上的不规范性、不合法性,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会对网络环境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破坏,甚至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

3.大专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大专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机遇与变革期,加之社会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以及网络时代的普及化,他们面对着更为多样和新鲜的事物,对于塑造自我,形成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从我国政治现实出发,正确引导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意识的正确发展成为大专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其中,辅导员肩负着极为重要的教育作用,这是因为辅导员是学生与学校的中介者,是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管理者。因此,大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任主要是放在了辅导员的肩上,而辅导员自身也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所以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二、大专网络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

1.完善大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

思想政治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理论知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极大丰富与实践方式的多样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时俱进、全面发展。首先,要从理论上对该学科进行完善,以适应大专院校的学习教育,主要在于对知识的系统化、现代化和可接受化的革新。其次,要建立符合该学科学习过程阶段化的体系,不同的阶段所学习的内容是不同的,要循序渐进、系统学习。最后,要将思想政治的教育覆盖面扩大,既延伸又覆盖,对广大大专院校学生和辅导员进行全面的学习教育。

2.建立大专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学科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兴学科,是我国在新时代新境遇下的必然发展结果,只有通过将其赋予新的功能和技术,才能更好地使之发展和成长。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主动权,主动出击,结合时代所需进行正确引导。其次,丰富学科体系的教育方式,进行网络授课,网络培训等新型教育方式。最后,完善和净化教育平台,用新鲜而绿色的方式给予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

3.建设大专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

首先,要对辅导员进行整体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使之具有传授和教化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和引领学生职业规划的专业素养。其次,丰富和完善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自身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最后,形成合理而高效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教育团队,使之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学科之一,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至关重要。在未来,只有更好地进行该学科体系的整体建设才能使我国政治生态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一政治学习辅导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 辅导员 职业分析

高校辅导员,是指在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专业人员。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91808人,本专科生兼职辅导员29329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深入,预计到2020年,高校专职辅导员将达16万人左右。

随着辅导员职业规模的扩大,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却并不清晰,比如工作范畴不够规范,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不够明晰,辅导员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不够系统,职业标准的研究一直处于薄弱阶段。本文立足于国内研究现状,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围绕职业发展历史、政策支持现状、职业标准构成等分析辅导员这一职业。[1]

一、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历史

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指导政治理论学习工作。 1953年,清华大学实行试点,建立了“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度。1961年,国家提出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高等学校低年级设专职政治辅导员,专职政治辅导员要从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中遴选。1965年,国家提出在学生班级配备政治辅导员。同年,政治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任务得到明确规定。到1966年,我国各类高校基本建立了政治辅导员队伍。

1966-1976年,“”动乱期间,高校党组织被冲垮,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停滞不前。1978年,国家恢复辅导员制度。1987年,中共中央指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应列入教师编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辅导员的地位得到明显提高。

二、新时期辅导员的政策支持现状

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到二十一世纪初,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中共中央于2004年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要按适当比例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

2005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要按适当比例评聘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职务,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2006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的要求与职责、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进行了明确规定。

2006年,教育部制定《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提出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到2010年,培养和造就1000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一定国内影响的专家。[2]

2013年,教育部制定《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提出构建内容完善、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更加细化。

2014年,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专业知识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三、新时期辅导员的职业标准构成

《标准》中的职业标准主要由职业功能、工作内容、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组成。它们之间是逐步具体化、操作化的关系。此外,职业标准还应该包括基本要求、职业等级、职业道德、职业培训、职业发展等内容。

1.职业功能

职业功能,是指一种职业旨在实现的目标,是职业标准首要内容。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辅导员起初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包括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在内的新功能被拓展出来。

2.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是指完成职业功能所应完成的工作,尤其是若干关键性工作。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就是围绕上述九项职能,开展信息收集、教育与引导、管理与培养、咨询与指导、专业研究。

3.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指完成每一项工作内容应具备的技能。辅导员的职业技能主要涉及到教育、管理、服务、研究等四大方面,分别对应教育引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沟通能力、调查研究能力。

4.职业知识

职业知识,是指完成每项技能操作应必备的各种知识。辅导员须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务知识。具体说来,就是具备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在内的基础知识;掌握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规定。其中,对于基础知识较宽,包括十余个学科知识,甚至还涉及到了美学、经济学、传播学。

5.基本要求

要求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要求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6.职业等级

职业等级,是指随着级别的递进,职业范围、工作责任、工作质量等方面依次递进,一般情况下,对于高级别的要求往往包括低级别的要求。《标准》规定,辅导员这一职业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初级辅导员基本属于事务型辅导员,侧重于事务性工作;中级辅导员基本属于教学型辅导员,要担负起一定的教学性工作,《标准》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危机事件应对等三个方面对其有教学要求;高级辅导员基本属于研究型辅导员,要担负起一定的研究性工作,《标准》要求高级辅导员在相关领域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0篇以上学术论文,并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七个方面在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5篇以上论文。

7.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辅导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包括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等五方面的要求。它近似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3]

8.职业培训

《标准》指出,针对初级、中级、高级的入职培训分别应达到40标准学时、48标准学时、128标准学时。目前,我国建立了分层次、全覆盖的三级辅导员培训体系,国家鼓励辅导员在职的学历提升、鼓励海外考察培训等。

9.职业发展

辅导员的职业走向有三:一是教师,二是管理干部,三是介于教师和管理干部之间的职业辅导员。

《标准》的出台,为辅导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建立了相对系统的参考系。辅导员工作向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的要求将最终促使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因为这将从法理上认可辅导员作为一个专业化职业的地位,肯定了辅导员职业的不可替代性。总之,辅导员这一职业有望实现持证上岗、科学从业,形成独立的职业级别晋升序列。

综合分析辅导员工作,我们可以看到,辅导员职业规范与标准日趋健全,辅导员工作最终实现职业化、专业化指日可待。[4]

参考文献

[1] 卞亚琴,邱珊珊,刘术泉.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与职能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7(02)

[2] 周勇,张晓坚.基于角色嬗变的高校辅导员职能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03)

第3篇:初一政治学习辅导范文

【关键词】 初中政治 多媒体教学 作用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由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把握其使用时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此,笔者拟就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初中思想政治课发展的必然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初中政治课总给人一种说教、灌输的感觉,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不浓,严重影响了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则更多的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学生在亲身实践、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政治课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多媒体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

1、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传统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简单说教的现象,而多媒体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广泛运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扩大其知识面,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等都有着很好的作用。

2、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情感、智力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兴趣是其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依旧离不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政治课的思想性、情感性等个性特点也决定了教师的授课过程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还是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及对学生心理活动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其良好智力的过程。

3、播放香港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电视实况录像片段。使学生真切感受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在心灵深处体会到“一国两制”的伟大现实意义。在此教学过程中,各种媒体紧密结合,使自然流畅的播放产生了强大的共鸣效应。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探求知识的状态中,开展调查、搜集、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等活动,才能促使学生在探索认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三、政治课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不宜过分地加大容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可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繁多和课时严重不足的矛盾。通过短暂的影视片、简单的动画演示、宏观的缩小、微观的放大,给学生创造如身临其境的氛围,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节约教师语言描述的时间;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甚至还能腾出一些时间。于是,有的教师就“充分”利用这宝贵的时间,把某些知识点盲目地加深拓宽,常常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无疑违反了教学规律,也远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对于因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多余出的时间,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支配,一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可在课堂所学内容上继续深入,而一些差的学生则用这段时间来巩固消化,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主次不能颠倒。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主导、是灵魂、是核心。计算机只能辅助教学,服务教学。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放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略,标准和教材的规范性、示范性不能改变。如果把计算机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教师成为计算机的操作员,教师、教材和整个教学都为计算机服务,甚至完全抛开常规教学的读、讲、辅、批4个基本环节,这是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错误理解。

3、不要盲目滥用。很显然,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使教师传授知识从单纯利用语言、板书形式,提高到集形、声、光、色、图、动于一体,能够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兴趣。但也不能由此而盲目排斥或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出现重现代而轻传统的错误思想。要明确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一会儿投影,一会儿影像,一会儿动画,五花八门、层出不穷,造成对学生刺激过度,有时反而冲淡教学主题。能用传统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则不必用多媒体。

第4篇:初一政治学习辅导范文

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近年来受到了国内诸多高校的广泛关注,许多高校辅导员上岗前也参加了相应的岗前培训及考试.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工作对象的动态性和多变性,部分高校的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值得我们深思.一是培训定位不明确.初入职辅导员专业学科、年级分配、学生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工作特征的具体情况加以安排.在培训内容上强调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核心是学习的内容与工作需要相结合.然而,囿于传统思维观念的限制,一些高校组织的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考核,“大多数高校只能说是为了培训而培训,很少有高校分析过应采用什么样的培训理念,基于什么样的培训动机,达到什么样的培训目标,缺乏系统性的考虑”,因此,我们发现在很多高校出现初入职辅导员与专任教学教师培训课程一致、考核内容也完全相同的现象,没有体现辅导员专项或定向培训目标,缺乏辅导员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培训制度不健全.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在形式上是人为设计的构造人类行为互动的约束.”

培训制度的健全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培训对象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目前,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及考核还存在较大的制度缺陷和制度执行困境,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和评估考核体系.譬如,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一般要求入职前进行一定时间的脱产学习,然而,一些高校基于自身工作繁重性或人力资源短缺的考量,往往允许甚至鼓励初入职辅导员先上岗后培训或请假处理自身的教学和管理事务,教育培训规范化凸显不足;一些高校在培训考核上往往只采用走过场的“考勤叠加”或“提交训后感”或“划重点,开卷考”等单向性考核方式,无法真实、客观、全面地把握初入职辅导员的实际受训成效,也无法保证初入职辅导员学习和回应渠道的畅通.

三是培训方式不丰富.英国政府曾在《教育:一然而,一套科学有序、合理有度、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还是能在很大层面上影响初入职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效果.综观当前,初入辅导员职包括高等学校教师几乎不分门别类地参加了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对于诸如学生党团建设、学生资助工作、学生就业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等学生常规事务管理却鲜有介绍,既少有案例分析,也少有情景模拟,这种“大一统”的培训内容往往脱离辅导员工作实践的具体需要,难以深入解读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也难以使受训的初入职辅导员真正把握工作重点以及工作技巧.另外,当前的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在方式上还多停留于课堂理论教育的单一封闭模式,且受训时间较短,这种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教学教育方式也难以使马上步入学生工作的新辅导员真正收到实效,致使许多学员缺乏受训的意愿和热情.

四是培训投入不到位.一个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的过程需要必要的资金、物质、设备、人员做支撑.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经费一般要占全年教师培训经费支出的一定比重.当前,为确保初入职高校辅导员教育培训任务的完成,大多数高校或教育部门也已经建立起了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专项经费.但是,由于近年来高校对于辅导员需求量的迅速增加,一些高校出于节省开支的考虑,将辅导员培训的经费支出分流到各院(系)自行负责,没有形成统一的辅导员培训组织机构,导致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在资金投入和培训质量上参差不齐.同时,在师资选择上,受困于高校辅导员培训师资数量的稀缺及经费“支付危机”的限制,一些高校也无法或不愿邀请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历丰富的教师,这也是阻滞初入职辅导员在教育培训中真正收到实效的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问题.

加快初入职高校辅导员教育培训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

1准确定位,设立和强化科学的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目标

开展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首先要明确教育培训的目标和意义,即为什么要进行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怎么进行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通过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精神,加强辅导员教育培训是为了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胜任能力,培养辅导员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更好的掌握辅导员工作的技能和本领,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好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的成效,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绝不是可有可无,也绝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评比等流于形式的简单过场,而是要以人为本,真正瞄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瞄准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需求和关切,引导初入职辅导员真正认识辅导员工作的性质、过程、环节、步骤,做到规范清晰、条理清楚、环环把握、有机衔接,切实提升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2完善规章,促进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全面推进初入职辅导员的教育培训管理有赖于一套健全的教育培训制度为载体,以保证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建设.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加快关于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管理的制度研究,确保教育培训管理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过程中有章可循.要加紧制定和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初入职辅导员评估制度,确保初入职辅导员的各项培训、考核在内容、指标、程序上有据可依,避免教育培训工作走入偏门.要加强对初入职辅导员培训班、培训课堂、培训基地、培训组织机构的检查和监督,确保各项制度的实施能够落到实处.譬如,以英国教师入职培训制度为镜鉴,英国在教师入职培训制度上设立了全国性的引导标准,并对初任教师的表现进行较为公正和客观的监控与记录,不但激发了初任教师的积极性,也给予他们一定的约束力.

3拓宽思维,构建合理的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方式和方法

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而且可以促进初入职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规避或减缓辅导员职业恐慌和职业倦怠.为此,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要加强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科际整合,寻求特定问题的共享解释.要多采取课堂交流研讨、案例解析、情景示范、角色扮演、现场观摩等方式帮助初入职辅导员更具体地了解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要推进校本培训建设,把握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整合党校、行政学院以及专业协会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力量,发挥他们的知识补给功能和智力支撑作用.有条件的高校还应该组织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及优秀辅导员开展初入职辅导员沙龙,积极利用自媒体工具,搭建辅导员交流平台,随时随地分享和讨论工作经验或心得.同时,学校也可根据老辅导员的实际经历组织编写诸如《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或《辅导员工作案例汇编》等初入职辅导员自学资料,帮助新辅导员尽快熟悉工作内容.

4加强投入,确保初入职辅导员教育培训真正收到实际成效

第5篇:初一政治学习辅导范文

高校 辅导员 发展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的教育工作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队伍,其地位和作用显而易见。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明、职责不清、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严格辅导员队伍的制度,明确其定位,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完善激励体制。同时,高校辅导员队伍人员少、思想不稳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需要高校进一步解决。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优化工作生活环境,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建设素质硬、结构合理且稳定、高效的辅导员队伍。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解决的课题。在促进高校改革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维护高校稳定方面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推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高校的人才培养、学校稳定都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队伍也要从自身做起,主动的充实自己,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主力军作用。高校学生正处在思想活跃期,对社会、对人、对事情都比较感性,行为比较不稳定,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造就了学生之间不同的是非价值观,容易造成混乱的思维模式,由此可见,学生的思想稳定是高校教育的一个关键性工作,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作用。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工作的环境和内容发生了变化。根据新时期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网络教育等内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在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这些都要依赖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强调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和发展三大主旋律,近年来,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原有学校资源与急剧增加的学生人数之间的矛盾出现,高校要顺利完成任务,离不开辅导员起到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辅导员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中及时了解、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以及思想方面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一份子,对于及时掌握学校的信息和政策,并反馈、反映学生们要求强烈的问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加强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各大高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为了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实,帮助改进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上这些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主要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1.很多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职责划分的过于空泛,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责,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位,辅导员一般情况下都被定位在“管理者”的形象上。高校辅导员把精力都集中在了与学生有关的繁杂的“保姆”工作上,长期从事大量事务性、与自已职责不上关的工作,淡化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导。由于长期在学生的繁琐的事务上忙碌,大家把辅导员逐渐定位于一个比较低的地位,甚至连高校都忽视了对辅导员的职称和职位的晋升,导致许多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受挫,热情下降。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高等学校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按照1120~150的师生比配备”。但是,由于高校的条件限制很多,高校达不到规定的标准,辅导员的配备不足,导致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力量不足,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环节薄弱。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带动高校的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加。从应届毕业生中选的辅导员占多数,年龄都比较年轻,缺少相应的工作经验,造成高校辅导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其次,高校辅导员本科毕业是队伍的主体,大多数是初级职称者,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

3.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不高,没有工作经验可谈。辅导员工作繁重,在高校读完本科毕业后就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上岗以后,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辅导员所必备的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长此以往,辅导员的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难以得到提高,难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管理。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措施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优化队伍结构,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1.高标准选用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坚持严格的录用和选聘标准,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要求聘任人员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并且在辅导员的人数配置上面按1200的比例设置辅导员岗位,保证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2.制定高校辅导员的培训规划,建立多种形式的培训体系。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不断拓展培训形式。有计划地选派辅导员参加培训,按照“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方向,支持辅导员通过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

3.辅导员队伍可以尝试采用两级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辅导员考核机制,制定辅导员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考核办法。考核评定的结果存入档案,作为奖惩、晋级的依据。完善辅导员评优奖励制度,统一表彰。

4.高校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辅导员的条件和志向,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定向培养。对能力强、成绩突出的辅导员进行培养,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高校要切实维护辅导员的利益,通过制度明确辅导员与其工作性质相一致的地位,在待遇问题上,高校根据辅导员的工作量,保证辅导员队伍的实际平均收入,还可以根据辅导员业绩和工作年限发津贴。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不断充实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对自己工作的归属感,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全面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靳诺,郑永廷,张澍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范洪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6).

第6篇:初一政治学习辅导范文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立德树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教师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与学生直接面对面,教育引领感化学生,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立德树人的最前沿工作者,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我们又应该怎么做?

一、坚守教育初心,提高政治素养

高校辅导员守初心,就是要守住以生为本的初心,彻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动走进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担使命,就是担负起学生的期待与成长,担负起家长的期盼与希望,担负起祖国的期望与栽培,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年轻辅导员,我们要加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理解、阐释和运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两个维护”,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提升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规范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践之中,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提高师德践行能力,使师德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人格魅力启迪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

二、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就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的期盼,也是历史对青年大学生的期盼。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等教育要坚持“四个服务”,从根本上讲清楚了高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辅导员归根结底就是要做好党的青年学生工作,团结凝聚青年大学生坚定自觉地听党话,跟党走,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应该有鲜明的立场、有真挚的情感、有暖心的温度。我们要常葆教书初心,勇担育人使命,立足岗位、砥砺奋进、担当作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教书育人事业,引导青年学生融入当代青年运动的洪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践行教育初心,服务广大师生

第7篇:初一政治学习辅导范文

辅导员制度诞生于建国初期,由于当时我国国家政权刚刚建立,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就是教育的首要任务。1952年教育部规定,在高校学生中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1961年和1965年,教育部相继颁发文件规定: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辅导学生的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1965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辅导员工作条例》以法规的形式对政治辅导员的地位作用职责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标志着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已经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在期间,辅导员制度受到了重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被遣散,政治辅导员制度被取消。后,各大高校整顿教育秩序,辅导员制度得以恢复。1987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应列入教师编制,实行教师聘任制。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当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不断深化,高校辅导员的准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布标志着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已经由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向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核心的教育者、服务者的方向转变。

2006年7月23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是社会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最新描述和最准确的定位。

二、高校辅导员必须做好的工作

1.做好思想政治引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的引导者这个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项主要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现阶段,辅导员要在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合理安排好日常管理工作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不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辅导员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单纯的学习生活管理和活动组织上,很多辅导员忙于各项检查、奖惩助贷等事务性工作。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使得辅导员处于一种被多重管理的状态下,许多非本职工作压到了辅导员身上。辅导员要避免被事务性工作所累,就必须使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充分信任学生干部,实行学生干部层层负责制,建立一支分工明确、高效负责的学生干部队伍。辅导员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建立一套高效可靠的管理机制,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3.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标的前提,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必备条件。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充满矛盾逐渐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重要历程。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常常会出现内心矛盾冲突,造成心理发展不平衡,带来不适感、焦虑感、压抑感等消极的心理体验。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学习与生活的压力,情感困惑,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就业压力,等等。作为与学生密切接触的辅导员,在促进和维护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参与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不容忽视。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并且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工作,防患于未然。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细节,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对于问题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平时多加以心理疏导,帮助问题学生摆脱心理障碍。

4.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而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就必须以职业规划教育为突破口,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职业规划指导。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无论是在思想理念方面还是在工作实践方面都普遍相对滞后,许多院校往往是在临近学生毕业时才开展就业教育指导。辅导员必须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始指导和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帮助学生寻找个人核心价值观,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兴趣和才能;帮助他们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理想。辅导员应认真学习就业知识,研究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强化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素质,为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提供积极的帮助。

5.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

辅导员不能仅仅依靠经验的积累和对问题的思考开展学生工作,而应主动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来对学生和社会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求,在实践中研究,不断增强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作为研究者,辅导员要不断对自己的工作、对教育对象和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从而使自己具备政治高度、思想深度、视野宽度。辅导员要积极参与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各高校提供的针对辅导员的大学生教育管理类研究课题、各类相关岗位培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努力成为学生工作的专家。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面对此新形势,高校辅导员必须与时俱进,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使自己的事业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莉.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2]江丽媚.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历史过程.安康学院学报,2009.2.

第8篇:初一政治学习辅导范文

自主学习可以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的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基于自主学习的概念,在课程课堂中运用自主学习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具体表现为:

1.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开展,学生独自完成教材预习、在教师的辅助下进行教学内容学习。学生在课后独自完成学习内容总结。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尽可能的完成课程学习,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不断增强。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开展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扮演引领者、指导者、辅助者等角色。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负责为学生指引正确探讨知识的方向和辅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此种教学氛围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知识水平,还保证课堂教学高质高效的完成。

3.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运用,弥补了传统统一教学的不足。自主学习课堂模式下,课堂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学生学习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得到改善,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于更好的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有很大帮助。

二、现阶段初中政治课堂模式存在的弊端

选择适合的、有效的、科学的课堂模式,对于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水平起到很大作用。但现阶段初中政治课堂模式过于传统、陈旧,越来越不适用于教育制度改革的今天。综合我国现阶段初中政治教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初中政治课堂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有:

1.传统课堂模式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我国教育制度在不断的革新,但应用于政治课堂依旧以“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课堂模式为主,这使得初中政治教学过于理论化、抽象化,学生无法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政治教学内容。长期以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受应试教学影响,使得一些政治教师在进行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考试大纲,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知识教学,甚至是要求学生直接背下某些重点知识,以此来使学生应付政治考试。此种情况下,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模式根本不可能得到创新和优化。

2.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探究

初中政治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这需要与我国实际国情、社会实际、生活情况结合在一起,通过实践探究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但实际政治课堂教学则不然。我国大多数初中政治教师都以理论化教学为主,理论知识的教授是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只需要指导和记住重点知识即可。此种政治课堂教学下,学生根本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政治理论知识,更别说运用政治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维护自身的利益。

3.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政治课课程独特的特色,再加上中国国情的有关历史渊源,自古以来,政治课的特色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课下听讲。此种课堂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学生的学习疑惑在课堂上得不到有效解决,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就越加吃力,最终厌烦政治知识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就可能出现走神、搞小动作等不良思想行为。

三、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政治课课堂模式的形成,首先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积极主动的参加学习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治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时,首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求学生预习教材,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政治教材内容,创设与本次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生活情境,营造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投入到活动情境中,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不理解或不明白的部分。教师总结学生的疑问,将问题拿到课堂上,要求学生共同思考、讨论、解答问题。在此种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政治知识学习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的习惯,并且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2.营造情感氛围,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课堂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果。为了提高自主学习政治课堂氛围,初中政治教师开展自主学习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营造情感氛围,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情感,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可以主动的学习政治知识。对于政治课堂情感氛围的营造,首先,与学生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课堂模式,首要的工作就是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直保持师生关系,教师一直以严肃的形象面对学生,是师生之间沟通较少。为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态度和形象,与学生多沟通,多了解,做学生的教师和朋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友好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次,增加政治教学情感。在学生的印象中,政治课程是枯燥的、单调的。政治教师在进行政治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融入教学案例、开展教学活动等,展现思想政治人性化的一面,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思想政治与我们良好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情感,正确的看待政治课程,并产生自主学习政治知识的动机。

3.创设主动探究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的背景思潮之下,自主探究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话题,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不应当过分地纠结于学生结论的对错,关键是要看学生探究的过程,给他们一个宽松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只有在自由的、宽松的主动探索空间中,才能够更好的发散思维,开发智力,探究政治理论,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很大帮助。

4.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以生活中的例子为教材,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自主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得学生能用所学的政治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在讲解《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一课时,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可先以社会热点新闻为例,来与同学探讨环境保护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可带领学生走入社会,进行环境保护问卷调查;可在学校进行植树活动。利用这种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9篇:初一政治学习辅导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作用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辅导员如何发挥作用,开展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一部分来自中专、中职、技校,即所谓“三类生”,一部分是来自初中的五年制学生,还有一部分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学生层次的参差不齐,决定了学生素质的高低不一,让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备受挑战。

1.1目标定位不明确,理想信念模糊

初入大学,很多人饱含期待,但因学业以自学为主,常产生松懈心理。加之学生本身的层次高低不一,鱼龙混杂,互相影响,学习没有动力是高职学生所表现出的特征之一。其次,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奋斗的思想动力,没有明确的目标,便缺乏奋斗的原动力。大部分高职学生将比较宽余的时间他用,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微乎其微,目标定位甚是不明确。

1.2政治信仰迷茫,价值观取向扭曲

由于受自身学习、工作、生活经历的限制,大部分高职学生对我国历史与现状缺乏深入的了解与正确认识。在面对社会上阵阵袭来的各种思潮,面对一些无法回避的选择和挑战时,表现出政治热情淡化,政治信仰迷茫的状态。还有一部分学生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取向发生扭曲。现在的高职学生,95%以上是独生子女,年龄以“90后”为主,一些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从小到大一直享受着父母和社会的百般溺爱和呵护,没有多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洗礼,不知道劳动的艰辛和创造财富的不易,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主性,互相攀比,视金钱和物质为第一位,淡化了对金钱和物质以外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1.3社会责任感缺乏,集体观念淡化

一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对未来的选择中,常以能否为自己带来实惠为准则,把争取当干部、入党作为其在现实和将来获得实惠和名利的平台和跳板;一些学生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以自己的好恶决定取舍;一些学生把市场上的等价交换原则简单地用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人际关系商品化,遇事讲条件,对人讲身份,对集体和他人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同情心和爱心,把道德关系、人际关系庸俗化、商品化,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化、疏远和不稳定。

1.4失落感增强,心理健康出现严重问题

时代的瞬息万变让我们在适应社会时,须有更高更强的意识积极面对。然而,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在面对现实中的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的差距、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新的生活环境、新的人际关系等问题时,存在角色转换和适应障碍;一些学生由于被动式的学习常常处于无奈和痛苦之中;一些学生由于各种考试、生活贫困、就业前景、情感困惑、人际交往等问题产生失落、焦虑、抑郁、强迫、自闭、自卑等心理疾病,甚至产生不理智的行为或攻击倾向。

2.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2.1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辅导员在日常的管理中,可以从以下两点做起:一是加强体验教育,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辅导员应结合高职学校具体情况,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社会实践机制。利用好寒暑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建设校园文化,指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2.2了解高职学生特点,明确工作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活跃,高职学生表现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受外界信息影响及心理因素的作用,思想活动复杂多变。由于他们缺乏社会阅历,经验不足,思考和处理问题较不成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处理具体的学生问题时,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志向,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发展规律,确定适合他们的育人思想,实施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工作的侧重点也应有所有不同,不管是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还是“三类生”,在一年级时通过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确立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学会学习、生活和做人。

3.积极倡导和创造条件,做学生成长的指导者

辅导员应紧密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宗旨,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和社团的作用,积极倡导和创造条件,在学生中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和娱乐等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拓宽视野,施展才华,锻炼和提高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等能力。通过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3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辅导员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者,又是学生思想的教育者,在实践管理中,应紧密结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让教育有章可循,对学生循循善诱,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各种行为,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避免学生走弯路。

3.4找准角色定位,做学生就业的铺路人

就业工作一直是学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敏感问题。辅导员既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成才的铺路人。

3.5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