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一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初一上册语文总结精选(九篇)

初一上册语文总结

第1篇:初一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关键词:情景语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程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标识。然而,受时代影响、价值观多元化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广泛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说的是让人费解的网络语言,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可怕的冷漠感。如何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觉提高对祖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兴趣和认同感呢?文章将深入解析实施情景语境策略,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初中语文课程进行探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种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涵盖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和生存智慧,是稳定社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中华民族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围广大,内涵丰富,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戏剧艺术、建筑文化、语言文字、医药医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古玩器物、饮食厨艺等文化现象。

二、国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初中语文课程的规定

2021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教材〔2021〕1号),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要求、学科安排等要求。

(一)国家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主题内涵

在主题内容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了中小学课程教材主要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大主题内涵进行教学:一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二是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三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二)国家明确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比较系统地介绍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及伟大成就,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悠久历史及其对世界的意义,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的主要载体为汉字、书法、成语、古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格言警句、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13个类别,这些类别在初中语文课程中都能找到。

三、情景语境策略在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情景语境最开始是言语活动的一个解析单位,但后来也逐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所谓情景语境策略,即在语用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营造恰当而生动的情景语境促进交际。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符号,缺乏直接观感,又往往用初中生还不能十分理解的文言文来表达,在理解上存在难度,情景语境策略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发现,从教学课堂与文化历史之间的构造关系的角度,可以将情景语境划分为再现式情景语境、代入式情景语境、对比式情景语境、再造式情景语境等四种类别。这四种类型情景语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传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再现式情景语境

再现式情景语境即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场景,尽量还原传统文化关键因素,使学生与教师进入到传统文化典型场景进行文化传承。比较适合运用再现式情景语境进行教学的,无疑是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两大类传统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教育部编写审定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涉及风俗习惯的主要包括:庙会(鲁迅《五猖会》七年级上册)、送别(李白《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朱自清《背影》八年级上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李白《送友人》八年级下册)、踏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八年级上册、欧阳修《采桑子》八年级上册)、社戏(鲁迅《社戏》八年级下册)、腰鼓舞蹈表演(刘成章《安塞腰鼓》八年级下册)、灯会(吴伯箫《灯笼》八年级下册)、书信(傅雷《傅雷家书》八年级下册)、满月酒(刘绍棠《蒲柳人家》九年级下册)、打猎(苏轼《破阵子·密州出猎》九年级下册),主要涉及9类14篇文章。涉及传统节日主要包括:过年(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七年级下册)、中秋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年级上册、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九年级下册),主要涉及2类3篇文章。在这些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中,对一些大型的风俗或节日,如过年或中秋节、春游,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不必创设情景。在这里,可以选择“灯会”作为主题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全班划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款灯笼,写上灯谜或祝福语,在晚上熄灯挂上灯笼,全班模拟进行短暂灯会,让学生通过再造的灯会场景切身体会到中华传统习俗的伟大之处,受到其文化熏陶。教师再加以总结引导,普及灯会常识,探讨灯笼由来、发展、种类及其作用,开阔学生视野、升华学生思想、启迪学生智慧。

(二)代入式情景语境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据统计,在教育部编写审定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共收录古诗词82首,其中古诗62首,词20首。82首诗词,时间从上古到现代,跨越历朝历代,主题思想也是丰富多彩,有览胜咏怀,如曹操《观沧海》(七年级上册)、王湾《次北固山下》(七年级上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七年级上册)、温庭筠《商山早行》(九年级上册)、张养浩《山坡羊·潼山怀古》(九年级下册)等,有爱情吟唱,如《关雎》《蒹葭》(八年级下册),有离情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李白《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有登高抒怀,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七年级下册)、王安石《登飞来峰》(七年级下册)等,也有抒发爱国情怀,如李贺《雁门太守行》(八年级上册)等。虽然古诗词各具特色,写作背景也不同,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在某一瞬间触发思绪或感情。在教学中注意创设这个情景,在模拟环境中让学生代替作者进行观察、思考,看是否也能产生同样的思绪或感情,这就是代入式情景语境。代入式情景语境可以让学生扮演诗词作者,对诗词主题更有代入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如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班上临时开辟一条“离别通道”,“王勃”在这头挥手送别,“杜少府”在那头泪如雨下,两边都是“哭哭啼啼、伤心欲绝的行人”,试问学生如果是“王勃”,他能想到什么?如果要作诗一首送给极有可能一去不复返的友人,诗上要写什么内容?这么一代入,学生就会产生离别的心绪,然后更能理解和敬佩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三)对比式情景语境

格言警句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散文、歌赋中,也包含有不少的格言警句。如《论语》十二章(七年级上册)中,包括一日三省、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格言警句;《资治通鉴》中《孙权劝学》(七年级上册)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等。在教授此类文章时,可以创设对比式情景语境,即创设模拟环境,学生自己与作者进行对比,察看与作者的差距,从而更深刻地领悟格言警句中蕴含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凡魅力。如在教授《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下册)时,可以创设孔子讲课情景,面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比较好?”的学生提问,你会作何回答?学生分组饰演“教师”,分别说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制度,然后再与孔子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观点进行相比,再将现在的开放时代与孔子所处的封闭时代进行对比,就能更好地理解世代追求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超越时代,中国人民是多么热爱和平、渴望秩序。

(四)再造式情景语境

汉字是最能代表中国书法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书法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形式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初中语文课程要“立足汉字与文化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书法之美,体悟汉字魅力”。虽然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没有单独开辟汉字为主题的课程,但在八年级上册设置了“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主题,学生可以在本节综合性学习主题中,寻找包括石刻等文化遗产,也可以寻找其他的文字作品。在教授汉字文化时,可以创设再造式情景语境,即创设文字尚未发明时期场景,“你如何记录生活和传承文化?”让学生在几乎无可利用的环境中,想方设法记录生活、表达想法、传承知识。在这个再次创造的过程中,学生思路会彻底打开,最终能够切身体会到象形文字的精妙,深刻理解汉字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样,再造式情景语境也适合在教授古诗词,创设与古诗词相似的环境,让学生重新“创造”诗词,重走作者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理解古诗词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之,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实施恰当的情景语境策略,能够很好地拉近学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更立体、更生活化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认同和向往。情景语境并非耗事巨大、矫揉造作的铺陈之作,而是目标明确、精准施力的传授捷径,对初中语文课程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新然.中小学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7).

第2篇:初一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在第一册的一开篇,分别附有北京语音表、词类简称表和汉语元音、辅音发音指引说明,书后则附有生词表,方便读者的查阅和检索。各个汉语的元音、辅音教学分别编排在头十课内进行。每课中都有相关的语音、语调注释,并附有汉字的基本书写笔划,课后练习以语音为主。廿十一个汉语声母教学顺序,基本上是依照发音的部位,分为唇音、齿音和舌音,其中舌音又分为舌尖音、舌根音和舌面音;同时,又依据发声时气流阻碍的方式,将上述各部位的声母再细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再根据声带是否振动,分为清音和浊音;以及根据气流的强弱,再细分为送气和不送气音等①。韵母的教学基本上按照传统上-“四呼”-②来分类,即把所有的韵母根据其发音时的口形特点,而分成“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四种,按照由单韵母到双韵母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开口呼”中包括了全部七个单韵母,用于指那些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如同声母的教学一样,主要也是依从发音的部位,即舌位的高低、前后以及唇形的开合形状来划分进行,但此书的单韵母教学中省略了[ê]音。根据双韵母的发音原理以及韵头或者韵腹在韵母结构中的位置,其他三类双韵母分别分为前响复元音韵母、后响复元音韵母和中响复元音韵母③,当中包括了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在教授这些复元音韵母的时间顺序上,本书是先教“开口呼”中的复元音韵母,然后教“合口呼”韵母,最后才教“齐齿呼”韵母,其中亦混合地教授了前后鼻音韵母,但是却省略了[üe]、[ün]和[üan]三个鼻音韵母。这样地安排教学顺序,对于学生们正确科学地掌握发双元音时舌位的滑动和唇形变化是有帮助的。在学习声母和韵母的同时,课本还在每课中灌输一点有关汉语声调的知识,例如,四声、轻声和变调等,课后附有相关适量的发音和辨音练习。另外,在汉字的教学上,亦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们知道汉字的书写笔划规则,并在每课课后布置不超过十个汉字的书法练习,从声、形、义三个方面同时引导学生们入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对于零起点的成人学生来说,难度适中,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二、情景句型结合、简单实用

由第十一课开始,下至第二册结束时的共四十课的学习中,重点转向以句型教学为主,结合日常生活情景教授语法重点,辅之于简短易懂的对话课文。与此同时,增加每课的单词量和汉字书写作业量,以迅速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外国人学汉语,按照赵金铭的观点④,掌握汉语语法是个生成过程,也就是按照一个句式造出许多的句子来,这是一个由意义到形式的过程。即他们要先把所接收到的汉语音符转变为他们自身的母语之后,才能听懂和明白句子的意思,这也是母语习得和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最大区别。因此,针对外国人习得汉语的行为过程讲授语法,要注重意义,并往往从意义出发,用分析和组装的方法来教。第一和第二册课本中所教授的语法点,都是汉语句型中最基本、也是最为常见的句式,使用的频率相当高,当中又以单句为主。我们不妨把这些内容和邢志群⑤所归纳和建议的初、中级句法教学顺序表作一个比较。显而易见,邢志群所概括的语法教学顺序表中,有的项目在两个级别中是有重复的,当中涉及的应该是难度的问题。例如,名词词组、疑问句、否定句和补语结构等。这里只是想展示一下学习汉语初、中级学生应该涉及的语法范围,而表中所列出的教材比对也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对应检查,应该是不完整的。如前所述,第一册和第二册中所教授的句型几乎全部是简单句,因为教授的对象为零起点的葡籍学生,尚未涉及到复合句的范畴;因此表中第12和第22项的内容并没有包括在内。而其他的内容基本上都有涉及,但程度是相当浅显的,且有部分语法点内容是在两个级别中交错重叠地来进行教授。但是,两册书中有个别的语法点,如能愿动词、动词和形容词重叠、比较句等,却在表1中找不到对应的位置,或许是名称叫法不同所致。若就整套《汉语教程》的全部语法内容而言,此两册书中未有包括的语法点,应该会出现在后续的课本中,不会担心出现缺失的情况。而且,单就已编排的文法内容而言,此两册书的文法标准,已基本上达至国家汉办所公布之通用课程大纲中常用汉语语法项目分级表的一至三级,其中有些更涉及到四级水平的要求⑥。总体来说,头两册书文法内容的编排,是符合初级句法教学简单实用、趣味性强的特点。所设置的语用情况均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衣食住行、亲朋好友到工作旅行等,都是他们所熟悉的话题。因此,对于句型的掌握是很有帮助的,虽然当中的文化元素含量不够多。

三、以学词为先、难度相宜

第3篇:初一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关键词: 新课标 口语交际 古诗

关于对新课标视野下初中语文的古诗口语交际新教法方面的探索,鲜有人涉足,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显得极富意义。下面,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篇目为例,我将以三种方法探索新课标视阈下初中语文古诗口语交际的新教法。

一、情境模拟法

以往的口语交际教法十分地生硬,而新课标中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强调“具体交际情境”[1]。毕竟,“个体的行为基本上是由他对自己和周围环境所获得的知觉决定的”[2],口语交际应注重情境。关于情境模拟法,我将其分为仿古模拟法、穿越模拟法和梦境模拟法。

(一)仿古模拟法

行为主义在语文课程实施方面注重模仿和练习。对此,可模仿古人,让学生着古装,佩古饰,言古语。结合夏完淳的《别云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2版)(八年级上册),首先要让夏完淳穿上古代的囚服,以及加上囚犯特有的“装饰”。然后学生或者教师来问或答。问题可为:这位仁兄,时至今日,你作何感想?回答可为:鄙人三年为明奔走羁旅,如今又成南冠,无限河山泪沾衣,无颜敢言天地宽。还可继续发问:黄泉路近,你还有何牵绊?回答可能是这样的:魂魄毅兮为鬼雄,身即死兮魂归故。魂幡引兮召来者,扶摇直上兮我大明旗。

新课标要求课程与生活的连续性,并且强调场合,这在之前都是被忽视的。仿古模拟法也应具有生活气息。此外,建构主义也主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及“接触社会”和“社会实践”[2]。由此,针对杜甫的《登岳阳楼》(七年级上册),可以带学生登岳阳楼,或是与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气势相匹敌的楼阁。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想象,融入诗境,互谈感受。若是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八年级下册)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八年级上册),则可先导入“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或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关于景物的古诗,作一简介后,问学生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以小组互派“信使”的方法交流,最后再总结归纳。

(二)穿越模拟法

关于穿越模拟,可分为两种,一是古代穿越到古代,二是古代穿越到现代。

古代穿越到古代,以李白的两首诗为例。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与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自己的假设”[3]。结合《古诗十九首》(七年级上册)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诗句,假设这名女子穿越到交通十分便利的现代,然后模拟她与现代人的谈话。例如这名女子可能会问:这(某交通工具)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如果她要到某处去大约什么时间可以到,等等。结合“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诗句,看到大型织布机她可能会问现代人:这个东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一天可以织多少匹布?怎么使用它?等等。只要将双方的口语交际展现出来即可。这样的方法迎合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

语文教法往往忽视兴趣。朱绍禹在《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强调语文知识教学的“兴趣性”[4]。为增强趣味性,古代穿越到现代可融入现代科技。杜甫的《春望》(八年级上册)表明其经历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代。他思念家人,但通信却十分不便。为此,可让学生模拟杜甫给家人或者是亲戚朋友打电话的场景,谈谈近况及家长里短。或者在小组中多次选人分别代替“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杜甫及其家人,将两方的视频通话呈现出来。再如进行《钱塘湖春行》(八年级上册)的教学时,可模拟韩愈在电视机前看到钱塘湖的景色后与好友之间的谈话。针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八年级上册)或者《无题》(八年级下册),则可表现他在看到先进的照明和交通工具时,与周围人的交谈情境。这就是新课标中所讲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具有重要作用。

(三)梦境模拟法

以往的口语交际教法培养了太多的考试机器。新课标口语交际教学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它与联想能力的培养训练密切相关。而梦境模拟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王勃有诗《山中》。结合此诗可联想其梦回故乡与亲朋好友推心置腹的交谈。在梦境亲朋好友可能会问他:“在外可好?”王勃可能会回答:“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在梦中,他们还会问他曾经的一些经历,等等。这样,采用问答的形式,以问题促进交际,以凸显口语交际的互动性。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八年级上册)一诗中吟“铁马冰河入梦来”,对此,可以模拟其上阵杀敌的血腥梦境,写好开场白,导入切题的图片及音乐,找诵读好的同学演绎舞台剧,或者一人一句即席诵读。当然,也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大风雨夜中的梦境。

以前的口语交际的教法过于单一,教师往往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学生更是故步自封。新课标意在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则要求课型的多元化”[3],二者都主张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教师应该鼓励并逐步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充分表达观点。结合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八年级上册),可引导学生联想在梦境中登上飞来峰的感受,然后问他们身处高处的感觉。比如教授杜牧的《赤壁》(七年级上册)时可问学生他们联想到了什么?由赵翼的《论诗》(八年级上册),让学生充分联想梦到“才人”辈出的场面,问他们自己心中的“才人”形象是怎样的。此法对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又分为艺术表现法和调查走访法。

(一)艺术表现法

角色扮演法可以用比较艺术、文雅的手法展示出来,比如采用戏剧表演或者记者采访。

运用戏剧法需要使用道具来呈现诗意,还要布置好场地。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要使用道具造呼啸的北风,造飞雪与“梨花”,准备好白草,弓、铁衣、红旗、马匹,还要准备好胡琴,琵琶与羌笛三种乐器。此外,写好剧本分好幕,对好台词等工作皆要做。一切准备就绪后,再将相关主题的口语交际用话剧或者戏曲呈现出来。例如可以呈现岑参和武判官双方在喝酒时的谈话,以及岑参在武判官上马之前的饯别之语,等等。

关于记者采访,结合虞世南的《蝉》(七年级下册),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八年级下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七年级上册)和崔颢的《黄鹤楼》(七年级下册),可以一人拿话筒扮演记者,一人扮演作者,由记者问其创作感受。

新课标中初中口语交际强调口语交际的表情、语气、表达方式、表达内容。这种艺术性的角色扮演很好地突出了这些,避免了“一刀切”。对话语言可“文”可“质”,十分灵活,并且这种形式的口语交际对于提高语言、审美能力的作用极大。

(二)调查走访法

相比之下,调查之法具有更多的泥土气息。调查之法可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两种。

结合孟浩然《过故人庄》(七年级上册),陶渊明《饮酒》(九年级下册)中“无为”的思想,杜甫《望岳》(八年级上册),曹操《龟虽寿》(九年级上册),文天祥《过零丁洋》(八年级上册)中“有为”的思想,可以做一次问卷调查,问题为:你认为人生应该“无为”还是“有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八年级下册)和《秋词》(七年级上册)中表现的是刘禹锡的乐观,宣宗宫人的《题红叶(八年级下册)》,杜牧的《泊秦淮》(八年级上册)中所流露出的却是哀伤。为此,则可以做一次关于人生态度的问卷调查,题为:你当下的人生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

自有科举考试以来,评价机制往往用考试来衡量人才,以文取胜,轻视口语交际。这种长期的功利性,使得古诗口语交际教学先天不足。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标准的缺失和模糊,给具体的教学实施带来诸多困难,使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缺少了一个有效的依据,加大了教学难度。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可让学生承担实际的交际任务,学生的操作“步骤”和“技巧”[5]就不会那么生硬,教学难度也可减轻。这样有助于增强新课标中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内容中强调学生的理解力、沟通力、表达力。而且此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助于综合考察学生的真实口语交际水平,解决以往教法造成的学生能力与成绩的脱节问题。

“主体间性”理论强调口语交际的“社会化”与现实资讯[2]。钱威和徐越化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中也提到了一种“交往式语境”[6],主张学生和各种人进行交际。因此,实地走访,进行口语交际是十分可取的。例如结合白居易的《观刈麦》(七年级下册),可与真正的农民聊天,问他们一些关于耕种、收获的问题。结合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八年级上册),可让去边远地区,走访军民,问他们关于气候、国事的看法,等等。

三、双向互立法

此法中又融入了滚雪球法、辩论赛法。

(一)滚雪球法

新课标中提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所以发散思维必不可少。首先要分设两方,开设多组,专人记录,采用双向“滚雪球”法吸纳各组的观点。如可让多位学生分别暂代李白的叔父李云和李白。由李云,也就是《宣州谢I楼饯别校叔书云》(八年级下册)中的“校叔书云”来劝慰忧愁,以及想要退隐的另一方李白,然后记录者将劝慰者和劝慰对象所持的观点列出,照此模式滚动,组组交流,最后两方观点汇成两个大“雪球”。学生可从双方观点中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实际上则为一个生成性的过程。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可控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文道统一”。针对李白《行路难》(九年级下册)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则可以由一同学扮演君王,另一同学扮演认识姜太公,或者尹伊的人,或者路人,以其之口说姜太公或者尹伊得遇明主之事,将二方描述要点列出,照此模式进行,组组交流,最后让学生讨论比较两方的观点,深入体会文意。杜甫的《孤雁》(七年级下册),同样可采用此法,一方扮演孤雁,一方扮演其同伴,以其之口,互诉情感。组组再交流,双向滚动,形成双方想法的大“雪球”。然后让学生由孤雁同伴的情感展开讨论,这样更能体味孤雁哀思之深重。

(二)辩论赛法

新课标主张要“建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要求学生能够“即席讲话”,并能“积极发表看法”,“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辩论法无疑是较好的选择。陶渊明《归园田居》(七年级下册)中“种豆南山下”,“载月荷锄归”尤为突出。曹操《观沧海》(七年级上册)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也撼动人心。对此,围绕“人应该出世还是入世”这一主题举行辩论。这种辩论的形式,能使学生越辩越明,使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另外,此法有助于突破注入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寓教于言,理、乐。但是,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及兴趣,因材施教。

总之,关于新课标视野下,初中语文课堂中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有待发展的重要一环。加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重视初中语文课堂中口语交际方面的教学,并探索关于此方面的新教法,以谋求新课标视野下中语文课堂中口语交际方面教学的新突破与新发展。教学方法是无法穷尽的,所以,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23,193.

[3]樊曼莉.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中学语文[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0):15,21.

[4]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246.

[5]陈怀.对现行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的思考[J].中国教师,291-292.

第4篇:初一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摘 要:本文根据自身实际,选取了所在任教的小学的汉语教材进行分析。通过系统了解该套教材的编写内容和配套资源,加上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该套教材进行评价,以利于日后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韩国;小学;教材;分析

教材作为联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于对外汉语教材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成果,都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然而进一步地了解,发现关于国别的,再到同个国别的不同阶段的教材资源方面,所能利用的资源还是不足,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笔者现在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在韩国的小学教汉语,利用自身实践,分析教学使用的教材,以此更好地指导教学。

一、教材现况

(一)所用教材概括

笔者在小学所使用的教材是《》,翻译为《好棒儿童中国语》,分三册,每册10课。课文里有很详尽的韩文翻译,很适合汉语零基础的儿童。

(二)体例安排

《好棒儿童中国语》这套教材一共分三册,每册十课。内容如下:一册包括,1.你好!2.你叫什么名字?3.这是什么?4.他是谁?5.珍妮去小熊家。6.你是哪国人?7.你几岁?8.你喜欢小狗?9.你去哪儿?10.匹诺曹,你去哪儿?其中第五课是第一至第四课的复习课,第十课是第六至第九课的复习课。

第二册包括,1.你吃什么?2.你喜欢什么颜色?3.我有铅笔。4.这是谁的?5.金斧子银斧子。6.今天几月几号?7.现在几点?8.妈妈去哪儿?9.我会游泳。10.灰姑娘,你去哪儿?其中,第五课是第一至第四课的复习课,第十课是第六至第九课的复习课。

第三册包括,1.你怎么了?2.天气怎么样?3.你想当什么?4.你在做什么呢?5.奶奶你怎么了?6.这个多少钱?7.哥哥比我高。8.你坐什么去中国?9.怎么走?10.白雪公主比您漂亮。其中,第五课是第一至第四课的复习课,第十课是第六至第九课的复习课。

在每一册的第五和第十课作为复习课,都是以童话故事的角色进行叙述,用前面学过的句子来讲故事。每一课的具体内容都分为几大板块。以第一册为例,包括课文、节奏歌、发音练习、说一说、儿歌、做一做、步步高和生词汇总。每个生词和句子都附有韩文翻译。每册教材还配有CD,便于辅助教学。

(三)语音编排

该套教材的语音编排采用分散式的布局。其中第一册全部介绍声母,按发音部位将声母分散到每一课。第二册全部是韵母教学,大致按四呼将韵母分散到每一课。第三册的语音部分则是声调练习。

(四)生词

作为低龄初学者的汉语教材,其选用的生词难度并不是很大。该套教材对生词的处理,着重体现在第一册,每课的最后一个版块就是生词汇总,先是汉字,然后是拼音,再后面是韩文翻译。

(五)课文

依据前文教材体例的介绍,该套教材三册的话题大致如下,如打招呼,自我介绍,介绍他人,询问年龄,爱好,颜色,日期,询问时间,地点,运动,天气,理想,买东西,交通工具,问路等。

(六)练习

该套教材在第一册部分并没有安排练习部分,在第二册和第三册才专门加了一个练习版块。该练习部分以三道题为主,分别是看图补充音节,填空题;听力题,判断对错;句子练习,将生词排列成句等。

(七)中国文化

因为是零基础的汉语教学,所以该套教材采用先语言后文化,再语言文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排。该教材在第一册没有文化部分的内容,在第二册和第三册用中国文化版块替换了第一册的生词汇总版块。该文化部分的内容在教材的表现上也比较简单,以指导性为主。如第二册第二课,你喜欢什么颜色,在文化部分,就是简单介绍了红色是中国人认为的幸运色。

二、对该套教材的评价与教学建议

经过细致了解该套教材,同时笔者根据使用该套教材进行教学的实际情况,认为该教材总的编写都比较科学,符合了教材编写应遵守的原则: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系统性。但是还是存在一点瑕疵,可以进行改善,从而更有助于教学实践。

在教材的体例安排上,尤其是第一册,以话题为主。从第二册开始,课文的前面会出现简单的语法知识点,如第二册的第一课就是,吃+固体,喝+液体。这种设计遵循了学习者的习得规律。其中每课内容细分为几大板块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教材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但是不足的是几大板块的顺序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发音练习插在说一说节奏歌和说一说的中间,就显得有点脱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备好课,灵活安排。

语音方面,该教材将汉语拼音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大部分分别教学,其中声母又按发音部位,韵母按四呼以及声调拼合规律各自分散到每课当中去。优点是很系统很细致地呈现了汉语拼音的情况,每个语音知识编写得也很规范。不足的是,整个拼音知识分散到三册才讲完,没有总的概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忘记前面学过的,得不到系统性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这套教材的时候,自己进行汉语拼音的调配,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将拼音相对集中地挪到前面学完,然后再分散到剩下的课文里进行不断地复习巩固。

生词方面,第一册的生词汇总版块,任务量有些庞大,尤其是对于零基础的小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该教材在第二册、第三册的处理上比第一册更加进步。直接将生词标注在课文句子和练习的旁边,便于学生理解。但是不足的是太过分散,学生有时把握不住重点,需要教师加以整理。

课文内容上,句子编写得简单实用,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把握该句型,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不足的是课文内容话题性不足,缺少交际性。课文的人物对话缺少关联性,为了句子而说句子,缺少一定的灵活性。

练习方面,因为教学对象的特点,该教材的练习部分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用于复习语音知识和句型,学生容易掌握。但是每课的练习形式都很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建议部分练习加上汉字书写部分,这样既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又弥补了该套教材对汉字的处理不足问题。

中国文化部分,该教材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简单,都是从课文的某个部分引申出来的。笔者认为这样过于随性,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不便于教师的教学。建议教师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学生的喜好,灵活地选择文化话题进行教学,既引起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同时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形象。

以上主要从教材体例安排、语音、生词、课文、练习、中国文化等六个方面对《好棒儿童中国语》这套韩国汉语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其优点,弥补其不足,希望能对工作在一线的对外汉语教师们提供些许参考和帮助。(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M].2000年

[2] 张晓曼.韩国汉语教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7(6):244-247

第5篇:初一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语文》第六册教学计划

王蓉芳

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

57

上学期合格率

100%

上学期优秀率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

100%

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 期 差 生 率

本 期 转 化 率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养成了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团结友爱的好品德。初步知道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实践出真知,

本班中有三、四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把《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第三学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每条线索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难易程度和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一半已安排在第五册。余下的一半安排在本册教学。本册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下表:

单元

阅读训练

习作训练

听说训练

查字典,选择恰当的意思

看多幅图,写一段通顺的话

记住要点,按顺序复述故事

根据词语意思,读准多音字

观察制作过程,写一段连贯的话

懂得用总起分述句子写一段话的方法

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听一段话,听出说话中的错误

读日记,了解日记的特点

写日记

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用总分句子写一段话(一)

听广播,说出主要内容

懂得用并列句子写一段话的方法

用并列句子写一段话

读出句子的语气

用总创始句子写一段话(二)

说一段放大 ,叙述自己的见闻

说说一段话(自然段)的意思

根据见闻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

本册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散在各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训练中进行。有的单元有相对集中的中心,如第一单元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第二单元是遵守纪律的教育;第三单元反映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第六单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七单元学习革命先烈,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等。介第四、五、八单元,着重进行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训练,每篇课文体现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不相同,也是一种类型。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掌握常用汉字256个。知道多音字要根据在词语中的意思确定读音,,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用音序、部首方法查字典,能在教师指导下,从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初步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460个左右的新词,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3、铅笔字能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学写毛笔字,初步掌握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能临帖写毛笔字。

4、能集中注意听对方讲话,听出别人讲话内容上明显的错误;初步学会听懂别人讲述的事和儿童广播,能复述主要内容;能说一段话叙述自己看到的事。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说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总起分述和并列两种连句成段的方法。能阅读程度适宜的儿童书报,了解主要内容。

6、能观察图画和事物,能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学会用总分和并列句子写一段话。初步学会写简短的日记。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流血换来的,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革命导师和英雄模范,培养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品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6篇:初一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从近六年高考谈应用文的备考策略

自1985年开始,常见应用文被纳入了高考范围。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六年来应用文试题的分析,结合最近修订的《考试说明》,对如何进行应用文备考训练,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一、对近六年来应用文试题的分析及评价

自1992年应用文考查从作文中分离出来后,尽管考查的种类不断变化,但题型设置基本稳定。为便于说明,请看表一:

表一:六年来应用文试题分析一览表年份题号考查种类题型设置能级层次赋分199220广播稿修改词语B、D3

21口信不同语境转述D319938广告修改词语B、D2

20报道语句删除和简略D2

21通知写正文D3199421启事简化内容D2199530便条修改词语B、D3

31调查报告图表转换文句表述D6199631广告修改标点、词句B、D5199731报道修改标点、词句B、D5

(说明:1991年第24题信函理解此表未列出)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近六年来高考试卷对应用文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考查内容看,应用文的种类在不断变化,避免了备考时猜题押题现象,体现了试题的灵活性与考查的全面性;

2.从题型设置看,主要是辨识词句错误并修改,以考查语言运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实用性;

3.从试题赋分看,一般稳定在6分左右,基本上占作文赋分的十分之一,体现了应用文在语文学科中应有的地位与分量。

二、对高三应用文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1.了解种类全貌,复习力求把握重点

人教社出版的九年义务制初中语文教材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应用文共有30多种(参见表二),绝大多数分布在初中2——6册的附录中,高中第五册1995年版附录列举了八种应用文例文。1997年修订的《考试说明》一改过去“了解常见应用文写法”的笼统要求,明确指出应掌握的应用文只有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等八种,因此,将种类繁多编排相对较散的内容归类整理,在了解上述30多种应用文的书写格式及行文习惯的基础上,突出《考试说明》规定的八种重点应用文进行强化复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稳操胜券。

表二、中学语文教材应用文分布一览表册次应用文种类初二册通知启事电报汇款单初三册介绍信证明信公开信倡议书申请书初四册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贺词贺信贺电会议记录初五册合同民事诉状计划公约海报初六册黑板报科技报告产品说明书唁电唁函高五册请示工作计划简报调查报告总结合同贺信

贺电书状

(说明:初三册的“应用性说明文”列有解说词、产品说明等,初五册的“应用写作”列有新闻报道、广播稿和书信,初六册的“应用写作”列有调查报告、总结)

2.筛选例文信息,表述力求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在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应用文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要注意准确、简要、清晰。应用文考查一般是提供例文、提出要求由考生简答,或删减冗长多余内容、或限定字数表述,因此,学生必须审读例文,筛选例文中的有用信息,表述力求简明。简明的第一个要求是抓住表述要点,尽量去掉多余的词句。试看1993年高考试题(新闻报道修改):

科学院举行超对称性和超引力学术讨论会

为加强基础理论工作和准备参加19××年将在广州召开的国际粒子物理会议,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学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超对称性”“超引力”是70年代在国际上才引入物理学的新概念。在这次会上,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于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研究的情况,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展开了热烈的,自由的学术讨论,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这则新闻的主要之点就是向读者介绍这次会议的召开,因为会议讨论的是读者感到陌生的问题,所以还要作一些必要的交待。根据这样要求和新闻的惯用格式,加波浪线的内容都可以删,加横线的地方可以用“这两个”来替代。经过删改,上面的新闻稿才要点突出,语言简洁。

语言简明的第二个要求就是表意要清晰明白,不要让人费解甚至误解。请看某学术会议筹备组给参加会议人员的回信(1991年高考第24题):

……你要来参加会议,我们表示欢迎。只要你单位同意你来,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这一段话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接到这封信的人自然不知如何是好。

3.分清体式要求,用语力求得体恰当

不同种类的应用文,其体式和用语要求是不同的,因此,运用语言要仔细斟酌,符合体式要求,也就是说用语要注意“得体”。根据以往的高考试题,我们认为应用文语言运用的得体,应侧重注意对象、场合和语体等几个方面。

请看1995年高考试题(便条用词修改):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学生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这张便条划线的三个词中,“光临”是敬词,只能用于受话方,而不能用于说话方,此处对象错了,显得无礼貌;“决定”、“磋商”多用于严肃、庄重的场合和必须慎重对待的事情,既然是便条,就应该自然、亲切,多用口语。因此,便条中三个划线词依次可改为“到”(去)、“不得不”(只好、只能)、“商量”(商议、商定)。

再如1992年高考试题(广播稿用语修改):

自从我省西部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本市各界对震灾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累计已逾100万之巨。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传送到了灾区。

这篇广播稿中,画横线的四处必须修改。因为广播稿通过广播员,靠电波将文字转换成声音,把信息传送给听众。这样,稿件用语就应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而“震灾”与“赈灾”属同音词,听众无法区别,“逾……之巨”属文言语体,括号内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文字多用于书面语体,这些都是不符合广播用语要求的。

4.辨析遣词造句,表达力求通顺连贯

简明和得体是修辞上的要求,通顺连贯则是语法上的要求,前者应以后者为基础。如果一则简单的应用文语法毛病多,人们读了以后不知所云,就会失去其应用价值。

例如1996年高考试题(招生广告修改):

我校是×××捐资百万元跨省办起三所外语培训学校之一①,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②。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国内外80多家新闻界报道了我校③。我校饮誉东南亚,除了越南、柬埔寨,某些国家都有姊妹学校④。

这则广告中画线的四处有不通顺不连贯的毛病。其中①③两处不通顺,第①处应在“办起”之后加“的”,第③处“80多家”修饰“新闻界”不当,应将“界”改成“单位”;②④两处不连贯,第②处中的两个逗号应改成顿号,第④处“某些”与“除了”照应不周,应改成“别的”或“其它”,这样修改才能使句子语脉流畅。

再如1997年高考题(报道修改):

星期三,我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到会的15名与会者①,就共青团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②展开讨论。大家踊跃发言。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③,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④,不把这一点重视好⑤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应该大力提倡;⑥对不尽人意⑦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这篇报道中七处画线语句都必须修改。其中①②④⑦处不通顺,有语法毛病,第①处重复多余,应删除“到会的”或将此句改为“到会的15名团干部”;第②处“如何为……建设”搭配不当,应在“建设”后补“作贡献”或改为“如何在……建设中作贡献”;第④处也属搭配不当,可改为“要增强……意识”;第⑦处成分残缺,应在“尽”之后补上谓语“如”。而③⑤⑥三处不连贯,第③处删除“当”或者将“当”改为“在”,第⑤处成分位次颠倒,可改为“不重视这一点”或者“对这一点不加以重视”,第⑥处没必要用分号,用逗号即可,或者为了使表意更明晰,语意更突出,可保留分号,在“……的事”和“……的地方”后加上逗号。

第7篇:初一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和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书法教育越来越被教育部门和社会所重视,很多省市相继开设书法课。

为适应这一形势需要,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联合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各方专家编写了一套适用于中小学的书法教材。

目前市面上书法教材众多,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我们发现,其中虽然不乏精品,但总体上同质化倾向严重,考虑中小学教学实际不够,其内容设计与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世纪以来施行的新课程与新课堂。从这一点来说,由具有十余年的新课标教材编写经验的语文出版社与国内顶尖的书法教育研究机构——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来联合编写书法教材,可以有效地把书法教育和语文教育结合起来,把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书法教材的适用性。

语文版中小学书法教材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规范、权威

1.依据《2011年版课标》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编写,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的要求。

2.组织了强大的编写队伍。为了编写一套高标准的书法教材,语文出版社特别邀请了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总督学柳斌先生,以及书法泰斗、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教授为教材顾问,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启名担任教材主编。欧阳中石先生亲自选帖,拟定范字,并书写部分范例,还逐册审定教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中央电视台、语文出版社和各省市教研部门的数十位专家参加了教材的编写。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担任教材编委会主任。

3.联合权威机构,提供优质培训。语文出版社将联合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聘请书法教育专家,采取集中培训和全员培训相结合、现场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课前培训和课中回访相结合、专家讲座和互动答疑相结合的形式,为书法课教师和教研人员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语文出版社还将在《语文建设》杂志、《语言文字报》和出版社网站开设书法教育专栏,努力为广大教材使用地区的师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交流展示书法教学成果的平台。

系统、科学

1.贯穿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书法教学,体系完整,适合各学段学生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小学和初中以练习为主线,把知识灵活、简明、形象地安插其间,鉴赏内容体现自主、合作、综合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兴趣为基本目标。高中以知识为主线,帮助学生了解书法历史及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初步介绍中国传统书法名家名作,展现中国书法文化精华,提高书写和欣赏水平。

2.硬笔、软笔兼顾,训练、欣赏并重,楷书、隶书、行书等各种书体均有涉猎,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小学第一学段为硬笔书写的学练,小学第二、三学段与初中第四学段以毛笔书写指导为主,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有机结合,整体推进。小学阶段学练正楷字,范字选自唐代颜师古《等慈寺碑》;初中范字选自唐代赵孟赟《三门记》、晋代王羲之《兰亭序》以及东汉《礼器碑》、北魏《元略墓志》等作品。除楷书外,还初步学练隶书和行书。如此安排,充分考虑了各阶段学生的认知差异,内容合度,梯度合理,逐步推进。

3.立体化出版,配套全面。全套教科书包括小学12册,初中6册,高中1册。小学和初中每学期一册,高中作为选修课供一个学期使用。每册教科书均配有教师用书和教学光盘。每课配备同步指导影像,每个范字配备书写辅导影像。此外,还将同步研发教学演示多媒体平台、学生触屏式书写器,建设配套的服务网站。

易教、易学

1.打通书法教学和语文教学的联系,遵循书法教学和语文教学的规律,体现《2011年版课标》的精神,全面落实其中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既吸收语文课识字写字教学的成功经验,又遵循书法教学的规律,将书法训练体系有机贯穿其中。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逐条对照了《2011年版课标》中关于写字的要求,并相应予以落实。书法教材中的笔画、笔顺、偏旁、结构都是语文课常见的内容,小学阶段的范字均出自《2011年版课标》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学段的范字涵盖了《2011年版课标》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个基本常用字,使得书法教材真正起到了服务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

2.教材考虑当前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面向各层次的任课老师。每册教材均配有教师用书,详细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教学要求;后面配有名师指导光盘,手把手帮助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教材每个例字配有完整的教学影像。这些都为书法零起点的任课老师教学书法课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支持和帮助。

第8篇:初一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全册教材简析: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3至4篇课文,1课听说训练和1个单元练习。全册共计课文30篇,8课听说训练。每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学习要刻苦;第二单元:向革命烈士学习;第三单元:关心农业生产;第四单元:主动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第五单元:初步懂得一些自然常识;第六单元:学习革命领袖和科学家的优秀品质;第七单元:遇事要开动脑筋、要开扩眼界;第八单元:初步懂得世上有像狼一样的恶人,懂得对敌斗争要机智勇敢。课文的作业分两类,属于理解性的练习题编在课文后面,属于巩固性和运用性的练习题编在课堂作业本里。每单元一个练习,主要用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但在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适当的扩展。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研,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除每个单元教学的内容相对集中以外,还有下列特点:①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编有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思考题,这些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思想有密切的联系。②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还编有指导学生行为的题目。这类题目有的是要求学生联系实际作出口头回答的。这样的编排,目的在于联系儿童实际,导之以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发展语言为主线,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教材把听说训练与课文并列编入目录,除每单元有一课听说训练外,在每个单元练习中还安排了一次说话写话训练。阅读教学中也把阅读和说话结合起来,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互相促进。 3、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实用性。本册课本除保留了一部分优秀的传统课文外,还选编了许多贴近儿童生活的新课文。本册教材还编有应用文《请假条》。 4、考虑到地区发展不平衡,学生发展水平有差异等原因,还编有一本《选学读本》,供条件好的学校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一、语文知识能力方面 1、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看音节写出词语,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能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2、学会330个生字。初步培养识字能力,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能运用笔画或结构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写字姿势正确,字写得端正、清楚。 3、能正确读写292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一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 4、初步懂得词语的搭配要恰当,能归并同一类的词语;能比较哪些词句写得具体,能用指定的词语与意思完整的句子。 5、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听写部分课文。 7、能看图听故事、讲故事和续编故事,听懂对儿童的广播。 8、初步学会写请假条,能写几句到一段意思简单的话。 9、初步学会使用问号和感叹号。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 1、学习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公私分明,以身作则,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优秀品质;通过扫墓等活动缅怀革命烈士;学习茅以升从小立志为中国人民争气。 2、能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爱护小同学;能主动关心残疾人,能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感受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懂得老师爱学生,学生要尊敬老师。 3、初步懂得世界上有像狼一样的恶人,对他们仅仅靠说理是没有用的,要机智、勇敢地和他们作斗争。 4、初步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自然美,培养美好的情感。 5、懂得学习、做事都要开动脑筋,要善于观察;懂得要像小鸟一样眼界开阔、见多识广,不要像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还要懂得学习、做事只要有恒心,就能获得成功。 6、初步懂得种子发芽、蚕和青蛙生长、天气变化等自然知识,培养关心农业生产的思想感情。 教学措施: 1、注重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联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开始训练默读。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把字的教学放在词和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4、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保证训练时间,坚持大面积训练,及时纠正语病,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进度安排:略。。。

第9篇:初一上册语文总结范文

[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一年学生开始学英语时热情高,成绩普遍较好,但时隔不久一些学生就落

后掉队,不及格者、放弃不学 者越来越多。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一般在初一第二

学期开始出现,以后越来越严重。下表是笔者所授两个教学班 学生初一上学期

期中考试和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比较一览表。

    (附图 {图})

    由上表看出,初二上学期期中考的两极分化现象已渐明显。

    应该承认,学生学习英语智力上是有差异的;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英语有快

有慢,出现距离不大的层次性 也属正常,然而不能两极分化过大。

    如何克服两极分化现象?在训练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如何针对不同的学

生,使他们都有所进步?笔者认 为这就要求教师要打破常规,采用分层次教学。

    二、实验方案

    1、理论依据(略)。

    2、实验目录。

    (1)通过分层次教学,快班在原有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音、词汇、

语法进行听、说、读、写为交 际的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中考优秀率。

    (2)慢班学生在原有基础差的情况下,不断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

趣与内在动力,消除"要我学 "的消极被动心理,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

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从而在中考中获得

较好的成绩,大面积提高及格率。

    3、分层次教学特点。分层次教学将学生按英语程度分好、中、差几个等级,

分别进行教学。

    (1)我们从初三年开始实施分层次教学,对差生班果断刹车,采取重新起

步的方法,抓好基础知识,从 语音入手,提前进入总复习。系统复习第一、二

册,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句型,为进一步教学扫清 学习上的障碍。

此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应该大些。之后,在继续发

展听、说能力 的同时,重视培养读写能力。应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实物教具、

表格归纳等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然后,稳妥 地加快第三册内容的教学进度。

最后在初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后辅之以专项练习和强化模拟训练,完成初三总复

习任务。

    (2)好生班增加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量。传统教学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少

量的精读材料上,对为数有限 的课文进行详尽的语言分析。这种教学方法使学

生难以保证语言输入量。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英语教学要 从量中求质。大

纲指出:"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英语材料,只有经过一定数量的语言实践,

才能获得为交 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好生班的教学中除了按常规教

学外,还增加了部分内容,如《New Concept English》《初三英语奥林匹克竞赛》

等,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综合训练,以实现大纲中提出的目的。

    三、实验过程(下着,着重讲慢班的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慢班及时掉头,合理安排,系统地复习初一、二年的教材,帮助

学生过好语音关,进而掌握词 汇句型和语法知识,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

技能,提高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和热情。

    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关键。部分差生英语学习差就是因为语音没过关所致。为

此,我们要先帮助学生重新学 好26个字母、48个音素,打下良好的语音基

础知识,紧紧围绕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音节和重读闭音节中的读 音及字母组合的

读音,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加ed和名词词尾及一般现在时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加

s或es的读 音规则等进行教学。此外,还要把语音教学有机地纳入到单词、

句型和课文教学中去,做到音、词、句三者相 结合。

    对于差生,时时注意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要及时采取有效措

施,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 与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

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大纲》要求三年制学生要掌握600 个左右常用词和20

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由于慢班学生刚刚过语音关,就得降低要求。对

词汇表中 要求掌握四会的词语,为方便学生记忆,可采取适当集中,分散巩固

的方法进行。适当集中复习时,采取逐单 元竞赛过关方式。每次竞赛宣布考得

好的学生名单和有进步的学生名单;对那些考得不好的学生要保密,帮助 他们

分析原因,找出不足,鼓励并帮助他们迎头赶上。竞赛后教师对学生成绩既要进

行横向比较,也要做纵向 比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以唤起他们的信心。在分散巩固复习时,采用归类法。 如同音词归类:see-sea,

weak-week,to-two……;不规则动词归类:AAA型 cut-cut-cut,hurt-hurt-h

urt……,ABB型 dig-dug-dug,get-got-got……,ABC型

begin-began-begun,sing-sang-sung…… ;此外,还有反义词、近义词、合成

词、词性变化等的归类。

    语法复习时应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初中语法的重点在于动词的五个基本时

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 、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的基

本用法。为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这五种时态,应采取精讲多练原 则,针对学生普

遍的错误,自编提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上予以集体解答;有时也

将一些问题写 在学习园地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第二阶段:在系统复习第一、二册教材,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了基础知识,

并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学习技能 之后,稳妥地开始教授第三册的教学内容。在此

过程中,针对循环式组织教学内容来编写教材这一特点,把初 中三册教材内容

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如第三册Unit 10 Mr Green's Problem

重新出现 第一、二册所包含的How to make a telephone call的主题,但其内

容并非一、二册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其基 础上深化和扩充。教师可通过幻灯把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