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范文

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精选(九篇)

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

第1篇: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高校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0-2323-04

Research on the Faculty Development Platfor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DONG Fang-xu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China)

Abstract: Teachers are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university. The Ability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determines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university and even the quality of whole higher education. Along with the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unceasingly thorough, cloud computing in the education field reflects greater advantage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have use this advanced technology to improve learners’ learning mode, update learning resources, modify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faculty Development, to improve faculty’s professionalization level and teaching ability, need to use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loud computing to build a unified, open, flexible and stable faculty development platform.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faculty development; faculty development platform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高校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学科建设的关键[1]。教师不仅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力量。建立一支教学质量好、学术水平高、道德修养好的教师队伍在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2]。

伴随着各高校从“招生规模到人才培养质量”的转变,各个学科专业都在不断提升其水平和质量,各高校间的竞争亦日趋激烈,为了在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所建树,各高校都亟需有一大批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勇于实践、敬职敬业的教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直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而青年教师从“新手”通过自我发展成长为“专家”的过程就是教师发展过程。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但根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程度,以及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主要应当包括学术水平的提高,教师职业知识、技能的提高,以及师德素养的提升三个方面[3]。

1高校教师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主要是高校教师的培训需求十分突出[4]。教师发展需求与现实满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教师在培训需求的目的上存在着片面性和功利性色彩,很多老师都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或者是加薪的需要,真正为了加强自身修养的培训需求较少。

首先,高校教师个体培训需求的突出。教师既有学历培训需求,又有非学历培训需求。学历培训主要是教师本人希望提高自己的学历(或学位),包括攻读在职硕士、在职博士,或者定向委培硕士、博士等,追求在学历(或学位)上更上一个台阶;非学历培训主要包括知识更新,对学科发展新理论、新成果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及职业道德修养与政治思想素质的提升等。

其次,高校教师个体培训需求与现实的满足存在差距。中级职称以下的年轻教师,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每天忙于应付教学,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学习,工学矛盾突出,其培训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加之部分管理工作不到位、培训方式不恰当、培训内容欠先进 性、指导教师的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原因,教师接受培训的实际效果与其期望效果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他们的培训需求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实现。

2云计算主要技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是将动态、易扩展且被虚拟化的计算资源通过互联网提供出来的一种服务。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用户不再需要了解“云”中基础设施的细节,不必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无需直接进行控制。云计算描述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的IT服务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而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通过云计算技术,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云计算与传统应用模式相比,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和极其廉价等特点[5]。

2.1云计算服务模式

云计算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产品,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而是一种产生和获取计算能力的新方式的总称。云计算的出现,对传统IT的服务模式和部署模式都产生极大的影响。用户只需要拥有可上网的终端设备,就能享受到自己想要的各种IT服务[6]。

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是指将整个应用软件集合虚拟化并提供给最终用户,是用户是按照服务水平协议(SLA)直接通过网络向专门的提供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带有相应软件功能的服务,具有使用简单、支持公开协议、高安全保障和低初始成本等特点。

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是指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平台,包括应用设计、应用开发、应用测试和应用托管,都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从而为用户提供应用开发和生产环境,以及相应的主机环境和基础架构,具有开发环境友好、易管理和监控、伸缩性强、多租户、整合率和经济性高、费用低等特点。

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是指企业或个人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来远程访问计算资源,通常以虚拟机的形式,通过网络提供CPU、网络和存储等计算服务。IaaS服务与传统的企业数据中心相比,具有免维护、高经济效益、开放标准、应用支持范围广和伸缩性强等特点。

IT即服务(IT as a Service,ITaaS)是一种更好的模型,可包含上述三种模式(SaaS、PaaS、IaaS),提供给客户所需的IT服务。IT即服务使得客户专注于满足自己业务差异化所需的IT资产。

2.2云计算部署模式

根据云计算服务的形态,云计算有三种部署模式: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其中,私有云和公共云的主要区别在于:1)网络连接不同:公共云和私有云都是基于互联网标准,但公共云是通过互联网(Internet)来进行连接访问;而私有云是通过企业内部网(Intranet)来进行访问的。2)服务对象不同:公共云被最终用户或最终用户开发的其他业务应用使用;而私有云的服务对象是企业人员、供应商和客户在内的企业生态系统用户。3)付费方式不同:最终用户需要通过定期付费的方式来使用公共云计算;而对私有云计算的用户来说,可能需要付费(如企业的供应商),也可以是免费使用(如企业内部员工)。而混合云顾名思义就是云计算平台为公共用户和内部用户同时混合的提供服务。

私有云,是指企业或单位自己使用的云,它所有的服务不是供别人使用,而是供自己内部人员或分支机构使用。私有云的部署比较适合于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高校或政府部门。

公有云,是指为外部客户提供服务的云,它所有的服务是供别人使用,而不是自己用。对于使用者而言,公有云的最大优点是,其所应用的程序、服务及相关数据都存放在公有云的提供者处,自己无需做相应的投资和建设,其缺点是由于数据不存储在自己的数据中心,安全性存在一定风险。

混合云,是指供自己和客户共同使用的云,它所提供的服务既可以供别人使用,也可以供自己使用。相比较而言,混合云的部署方式对提供者的要求较高。

3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体系模型

通过对高校内负责教师发展相关的部门领导、工作人员就关于教师发展工作进行了广泛调查和咨询,详细了解和统计了高校组织开展教师发展工作的各方面业务内容、需求,以及希望能在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上能实现的各种功能。通过对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调研和咨询,详细了解高校现有网络环境现状、所能提供给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及环境,以及对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建议和要求。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调研咨询,详细了解作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最终用户所想从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上获取的各种资源、功能和其他需求,以及对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建议和要求。

3.1高校教师发展工作的业务需求

教师发展部门领导:高校教师发展工作应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提高、教师职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以及师德素养提升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谋划和组织。学术水平提高可以通过学术研讨会议、学术报告、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职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可以通过岗前培训、示范教学、老教师传帮带、教学能力竞赛、教学研究项目等多种形式开展;师德素养提升可以通过加强科学理论学习、加强道德榜样学习、参与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发展平台应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开展这三方面的活动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引导、组织和开展相应的教师发展活动。

教师发展部门工作人员:从教师发展工作管理角度考虑,教师发展工作开展的项目是多种多样的,各个项目之间既存在着差异也有共性之处。常规的教师发展工作有岗前培训、技能培训、课程培训、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经验交流、示范教学、微格教学、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教师发展平台应当把这些活动能聚合在一起,既便于管理和开展,又不失去各个项目的自身特色。教师发展平台应当具备功能齐全、系统稳定、数据安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人性化和个性化等特点。另外,教师发展平台还应当提供各种促进教师发展的常用资源,如教学素材、案例、软件、工具等,以及百度搜索、Google搜索、知网/万方学术期刊库、视频公开课等优秀工具和资源。

网络中心工作人员:教师发展平台应当具备软件平台的基本特性,具有系统性能稳定、数据安全、管理方便等特点,占用各类资源较少且利用率高,易于维护、更新、扩展和管理等。

青年教师:教师发展平台应该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网站,自己日常教学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都能在其中找到,并能常常参与一些能促进个人教学、科研、素质提升的活动或项目。教师发展平台应当有个人主页、微博、QQ、WIKI、论坛等功能,要有个性化,方便、美观等。

3.2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功能架构

根据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需求分析,结合云计算技术的特点,设计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基本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图1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功能架构

3.3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服务模型

根据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功能架构可以看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具有统一、完善、强大的功能。结合云计算的基本架构和现有SaaS服务模型可以画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服务模式图,如图2所示。

图2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服务模型

青年教师:登录高校教师发展平台,访问高校教师发展平台上各类资源,并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从中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青年教师参加课程学习完成岗前培训、技能培训和业务培训,参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师德案例学习提升自身师德素质,参与社区、论坛的各种活动,通过与同行、专家进行互动交流,让专家、同行分析、解答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指点和帮助自己快速地成为教学能手,让自己快速健康成长。

专家名师:通过参与课程辅导、在线交流、教学问诊、教学沙龙、专题培训/讲座、微格教学评价等指导青年教师发展,组织和建立各类学术、教学梯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发展,以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工作人员:组织和安排各种在线活动,如岗前培训、专题培训/讲座、教学问诊、微格教学、技能培训、教学沙龙、学术交流等,组织、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各种业余时间参加各项活动,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发展。

学校领导:登录高校教师发展平台,查看青年教师在线学习进度和学习考核成绩,参与互动论坛中关于教师发展相关讨论、听取和解答青年教师关于教师发展相关意见或建立,改进和完善高校教师发展工作。

其他用户:其他不确定或临时用户,可以访问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网站页面,查看相应信息、访问和下载相应资源等。

4结束语

通过建立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和完善高校教师发展的网络技术应用平台和运行体系,以开展大规模教师培养培训的方式,有利于推广和传播高等教育的优秀成果,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共享,促进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和专业发展,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高校教师发展平台以资源、情境、活动、任务等为要件,以教师发展需求为内容开发导向,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以专家指导、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经验分享为特色,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服务,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解答教师教学中的疑惑,解决遇到的困难,提供提升教学必需的技能与手段,创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与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促进教师追求教学卓越,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依托高校教师发展平台创新高校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既保证了培训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又可以降低培训成本,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果,适合当前高校教师培训的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的建立,有效促进优秀教学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和共享,解决广大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缺乏和教学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形成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 [3]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5-8.

[4]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2(5):57-60.

第2篇: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范文

IDC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云计算正出现可怕的人才缺口。这项调查通过采访全球600多名HR(招聘经理),调查了云计算对IT就业市场带来的冲击和对CIO管理方式的影响。

云计算技术认证必不可少

预计到2020年,IT市场每年的增幅大约是1.1%~2.7%;从全球IT就业形势来看,云计算技术方面的工作机会增长最多。IDC的调查显示,云计算人才的需求增幅是总体IT人才需求增幅的6倍。IDC公司的项目副总裁Cushing Anderson说:“尽管美国IT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一般,但是进入2013年后,云计算方面的工作会增加得很快;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严峻现实,在云计算行业成功发展所必需的技术上,全球各地的劳动力都落后一大步。”

IDC列出云计算岗位将得不到填补的三大原因:首先是缺少培训,之后是缺少认证和缺少经验。

人才缺口通常是由于市场迅速扩大或者只局限于某个地区,但是云计算市场的情况却不一样。IDC认为,缺少技术娴熟的云计算IT员工将是一个持续性的、普遍的难题,CIO需要制定合理的战略,才能摆脱这个窘境。

Anderson说:“和过去的IT技术短缺不同,解决云计算技术缺口极其困难,因为云计算需要一系列过去不需要的新技术。而究竟需要怎样的技术,也缺少一套统一的标准。因此,若想让潜在的求职者从事云计算相关岗位,培训和认证就必不可少。”

微软最近宣布,已经针对云计算改变认证计划,包括即将启动Windows 8方面的认证,而云计算正是Windows 8关注的领域,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解决自身人才短缺的难题。 微软虚拟学院(Microsoft Virtual Academy)计划也可以让IT人员可以免费获取自定进度的培训资源。微软还声称,它正通过微软IT学院,让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学生为将来的IT云计算环境做好准备。微软学习部门的总经理Lutz Ziob说:“云计算带来了大好机会;我们希望劳动力大军能够具备相关技术来获得新的机会。”

内部培训解决短期问题

据Anderson声称,每年对云计算相关岗位的需求将增长26%,这种状况会持续到2015年。“眼下根本没有足够的合格人才满足这些新岗位。很显然,市场没有足够的‘经验’,使求职者有资格从事云计算工作。”

企业怎样才能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内部培训。Foote Partners公司的David Foote认为:“云计算培训实际上就是岗位轮换培训。现有员工拥有基础设施、开发、架构、网络、服务器配置或管理等不同方面的技术,然后通过培训,为这些人添加一系列技术,让他们成为跟过去不一样的专业人员。”

所以,Foote建议CIO把解决办法的重点放在内部培训上。他说:“许多优秀的云计算人才是通过企业内部培训工作培养起来的。”Anderson很认同这一观点:“要想让IT专业人员做好从事云诸计算工作的准备,培训和认证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云计算真如IDC和微软预计的那样迅猛发展,到2015年,IT行业会有多达700万个云计算相关岗位。那时,几乎每一个CIO都在寻求具备相关能力的云计算人才,但劳动力大军却还没有准备好。

“专业”也许过时了

与IT技术一样,有些词也有寿命。它们造出来后,进入主流领域,之后又慢慢销声匿迹。奥林创新实验室和国际信息与图像管理协会(AIIM)的主管领导力峰会研究认为,人们需要重新考虑一下“专业”这个词。

在中世纪,谁都没有听说过“专业”这个词。牧师(第一等级)、国王(第二等级)和平民(第三等级)都不会讨论选择什么专业;在近代欧洲的大部分时间里,一个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实际上一出生就定了,基本上没的选;现代的“专业”概念起源于19世纪后期。“专业”这个词伴随着职业方面的选择急剧增加出现了。借助新的农业生产方法,更少的人可以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因而让一小部分原本在田间劳作的人可以从事其他形式的工作。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从而扩大了工作的选择面。

在“专业”的黄金时期(1815年至1968年),企业高管们很清楚自己需要具备哪种技术的人才。这种自上而下的“我们知道我们要做什么”的规则,明确了一条条既定的职业生涯路线,其特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育和提拔,使学徒慢慢变成师傅,或者让基层业务员在企业内步步高升,可能最后爬到首席执行官(CEO)的位置。通过全面的职业指导、职业生涯发展以及技术掌握,各行各业发展起来,帮助人们明白“游戏规则”,并且相应地充实自己。

这种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IT界的游戏规则每天都在变,当企业高层自己都不知道必须要什么的时候,CIO的职业生涯将何去何从?

第3篇: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云计算实验平台;实验模式;实践创新

引言

云计算技术是近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的研究热点,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和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因而云计算课程正逐渐成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国内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云计算相关的课程,在培养云计算专业人才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1-2]。为促进学生掌握云计算相关技术,培养学生的云计算设计和应用能力,河海大学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课程,主要介绍云计算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以及云系统的架构和应用。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云计算的解决方案,掌握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部署云平台,进而在云平台上构建相关云应用。由于云计算是来源于互联网企业的一项综合性技术,是虚拟化、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负载平衡等多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成果,云计算技术的实践性、时代性与发展性,决定云计算是一门以实践为中心的课程,因此实验环节对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对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构建实验平台、优化实验内容、创新实验模式、强化综合设计训练等措施,帮助学生掌握云计算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更有竞争实力。

1构建云计算实验平台

为了给云计算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提供实验环境支持,笔者采用“IBMOpenStackSolutionforSystemX”云平台解决方案设计企业级私有云架构[3],构建基于OpenStack的云计算实验平台并在其上部署虚拟桌面、分布式计算等应用环境,按实验需求分配基础设施资源,提供实验教学的软硬件环境支持。OpenStack是一整套云计算开源软件项目的综合,旨在为公共及私有云的建设与管理提供软件,实现基础设施级的资源配置。基于OpenStack的云计算实验平台根据用户需求快速创建实验环境,为云计算课程以及其他物联网专业课程提供应用开发和环境管理服务。云计算实验平台框架如图1所示。云计算实验平台的物理设施资源包括网络、计算和存储设备等,通过使用虚拟化技术KVM对底层硬件进行虚拟化,形成统一的虚拟资源池[4]。云计算实验平台中部署了OpenStack的核心服务组件,包括存储服务、计算服务、镜像服务、认证服务、网络服务等,以提供实验所需的软硬件资源管理;同时还配置了开源的网络资源监控工具Ganglia和Nagios,对云平台的运行状况及性能进行实时监控。Nagios用于监控云平台的主机、网络和服务状态,Ganglia用于监控系统资源负荷情况。在基于OpenStack的云实验平台下配置常用的云应用工具,如数据库、桌面云系统、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存储平台Hadoop等。桌面云系统为实验教学提供一种自主创建和管理虚拟机实验环境的方式,采用VDI(virtualdesktopinstructure,虚拟桌面架构)模式构建。云实验平台将实验所需的软件环境制作为镜像,需要时再利用这些镜像创建虚拟机,学生只需获得使用权限,通过桌面云登录到虚拟机,就可获得所需的实验资源。云实验平台下的Hadoop应用环境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的相关实验以及专业工程实践提供环境支持和展示服务;在OpenStack云平台中部署Hadoop,不仅能充分利用云平台中未被利用的计算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还可简化Hadoop集群的部署工作,大大提高实验环境的部署效率。

2产学合作,优化实验内容

云计算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动手对云平台进行操作和配置,加深理解云计算的理论和架构并掌握一些云应用构建和部署的经典技术,最终能够利用云平台开发各种应用。围绕这个目标,河海大学与IBM公司合作共同建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云计算实验的关键内容和实验项目,帮助学生对所学理论和技术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IBM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平台支持、教师参加IBM的云计算技术培训等各种方式,积极吸收云计算企业的前沿科技成果;充分利用IBM公司提供的云平台资源实施相关的实验项目,设计IaaS、PaaS以及SaaS相关的实验项目并持续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在IaaS级别上的实验项目主要是对开源云平台OpenStack的部署和应用。通过安装和配置OpenStack核心组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基础设施云架构,从而理解怎样构建公有云和私有云;学生采用脚本安装或源码安装方式搭建一个多节点的OpenStack云平台,安装OpenStack的主要组件服务并对OpenStack云平台实现基本的操作管理,掌握IaaS平台对基础设施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模式。在PaaS级别上的实验项目包括Hadoop以及IBMBlueMix平台的应用。学生通过搭建一个Hadoop集群的分布式计算平台,熟悉其核心组件,同时自主研究大数据分析算法,对现实中海量数据处理场景进行分析,并在Hadoop集群环境中处理实现。BlueMix是IBM公司推出的PaaS公用平台,学生在BlueMix平台配置开发环境,可以实现移动应用、Web应用、大数据应用和物联网应用的开发和部署[5],通过自主研发和实践操作理解云计算PaaS平台的可靠、高效以及高可伸缩的处理特点。在SaaS级别上,以IBMWorklight开发环境为核心,将云计算和移动开发相结合,设计海量并发移动应用开发等案例。这些实验内容的设置,旨在通过实践教学结合行业云应用案例,帮助学生掌握云应用的特点以及构建、部署、运行和管理云应用的相关技术。学生通过实验可以了解虚拟化、集群管理、云平台资源分配、云应用部署和等多种技术内容,加深对云平台层次模型的理解,提高云平台的实践技能。教师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补充实验项目,结合物联网专业的其他实验教学平台,开发与工程训练与工程应用相关的实验项目,如与移动流媒体应用开发实验平台相结合,在云计算平台部署后端移动视频直播服务器,实现手机视频即拍即传、手机视频直播和点播播放功能,设计基于云平台的实时移动视频应用实验项目,作为开放性实验。

3依托在线课堂,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对实验素材进行整理和测试并补充完善相关的理论知识,编著出版针对本科生层次的云计算实践教程,使学生能够在教程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同时对课程进行在线课堂建设,整合包含视频、PPT、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实验素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由于云计算技术发展迅速,平台更新快,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需要通过网络资源获取,因此在线课堂应密切关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动态,紧密跟踪主流云计算平台与技术,及时更新技术资料和知识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依托在线课堂,教师应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强化课前预习(在线)和课后拓展(在线)环节并在课堂实验中增加研讨内容,逐步打破传统的单一课堂实验模式,形成“课前预习(线上)+实验研讨(线下)+课后拓展(线上)”的混合型实验模式。在线课堂的开放性和云实验平台的共享性决定课程采用混合型实验模式具有先天优势:学生可以随时提前进行实验预习和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网络平台传给教师审核;教师可以在云实验平台上验证学生提交的实验作品;课后拓展实验所需的软硬件资源可以通过远程登录云实验平台申请分配,并通过虚拟桌面的方式获取。在混合实验模式下,教师在实验前准备相关知识点的视频和阅读资料上传到在线课堂,并为学生制订可完成的预习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自由自主地完成与实验相关的预习任务;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并进行互动讨论,让班级同学以小组形式开展协同学习,将实验任务落实到组内的每个成员;实验验收时由各组讲解相应内容,教师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提问,参与讨论;要求学生在实验后在线提交实验作品和实验报告,根据学生表现和实验结果打分并计入课程总成绩。混合型实验模式打破传统实验方式对实验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让学生自主决定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解决学生学习意愿与资源供给的矛盾,从而有效提高实验效果。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动手实践和讨论的方式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不仅轻松学习专业知识,还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和表达能力。

4强化综合设计训练

对于云计算的初学者和本科层次的学生来讲,课程教学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快速建立云计算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实验操作直观了解云平台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再深入了解和剖析云计算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现模块,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课程教学的进度实时安排实验内容,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及时消化理解课堂所授知识点;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课堂实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云计算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完成拓展实验项目。学生以课外小组的形式提高学习,学习主题不限,可以是IaaS/PaaS平台搭建配置,也可以在云平台上进行应用开发,或者设计一套从底层到应用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以PaaS平台BlueMix为例,该云平台具有强大的灵活性和兼容性,不限制开发内容和开发工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在该平台实现与硬件、网络、软件开发相关的应用并且即时到互联网。课后拓展实验环节注重综合能力训练[6],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中设计开发云计算应用系统,逐步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表现突出或者在公有云平台上优秀作品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国家、省部级组织的云计算相关赛事,如云计算应用大赛、IBM公有云平台开发大赛等,利用学科赛事训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7]。通过自主学习和参加竞赛,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最先进的软件开发模式,掌握最新的云计算技术,提高云计算设计和应用能力。

5结语

第4篇: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范文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云计算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全国大部分高校不断加大学校信息化的投入,通过构建云计算平台,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1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一般以万维网的方式提供动态且易于拓展的虚拟化资源,以分布式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及网格计算技术为基础,为广大用户提供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是一种处理海量数据,实行分布式系统的处理信息架构的方法,具有超大规模、高可靠性、高扩展性、按需服务及价格低廉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型,通过大量计算机构成资源池承载分布计算及云端存储任务,保证不同的应用系统均能有效获得存储、计算能力及各类软件服务,云计算的发展方向是云计算能力提高,有效减少用户终端负担,最终将用户终端简化为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同时能满足用户的计算处理需求。

2云计算在高校教学管理的应用现状分析

近年来,多数高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都已经大量应用计算机技术,但是,实际工作中未完全发挥现有计算机及网络资源的作用,难以满足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具体表现为:

2.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从宏观上看,受我国高校管理的管理模式的制约,造成高校各种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严重不均衡,很多知名高校可以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无论是资金投入、计算机硬件实施还是人员调配,从国家政策及管理部门政策执行都给予知名高校更多的倾斜,而很多资源原本就紧缺的普通高校无法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造成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均衡。

2.2教育资源共享不充分

资源的充分共享,是云计算模式的主要优势和重要特征,但从实际调研中发现,多数高校在实际教学管理时,并未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这一方面是由于原有教学管理系统是由高校各个职能部门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各自按需分批建立的,所以无法从总体考虑,建立符合云计算规范的数据库系统和统一的平台,由于教学管理所需计算机设备数量众多,教学管理的对象也复杂多样,造成管理平台存在很大的差异,数据采集及存储也各自规划,没有统一性,相互间数据几乎没有兼容性。另一方面是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技术的前瞻性,软硬件资源没有系统化的整合,造成部分资源重复投入,甚至冲突性投入。

2.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培训教育往往注重一线教学人员的素质教育,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参与人员一般得不到重视,在原有计算机工作时的应用水平本已参差不齐,现在放大到在云计算背景下的系统应用时,由于云计算平台对操作者的素质要求更高,则部分自身素质不强的使用者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将更加严重,进而对整体教学管理系统的效率造成影响。

3云计算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优化策略

3.1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从宏观层面上,为了充分提升云计算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应重视教育资源在各层次高校间的合理分配,避免“短板效应“。在宏观政策制定和管理部门政策执行过程中,加大对基础薄弱的普通高校的关注度,通过财政适当增加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或鼓励高校自身探索创新办学开发模式,不断完备普通高校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建设。普通高校开拓思路,深度挖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出击,与各方面企业探索多种模式的合作,如:采用企业出资金或设备,高校出技术及场地等资源或企业出技术及人员,高校出设备或场地资源等多种形式,通过良好的校企合作,提升自身品牌价值,稳步推进普通高校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扩大化,逐步减少开展云计算模式的硬件设施限制;推动普通高校优先介入网络云平台的服务,借助云平台的资源及云计算优势,使相对落后的高校可以尽快补齐短板,达到各种资源的分配合理性。

3.2积极推进资源充分共享

云计算的最大优势和主要特点就是资源共享,因此,云计算在高校教学管理的应用中,就要积极大力的推进资源共享。首先,必须要分阶层建立健全完善的基于云计算的云服务平台。普通高校可充分借助先进高校已有的云平台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普通高校在教学资源、人员管理和硬件设施等各方面的投入,避免设备的重复建设,显著降低教学管理和教育资源平台运行的软硬件水平,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自己新建数据系统的人工维护成本,在云计算模式中,一般对客户端的配置要求相对比较低,只要能建立起符合配置要求的本地服务器就可以正常运行;优质高校则发挥自身硬件设施先进、原有资源丰富的特点,更注重云计算系统架构的设计及优质资源的提供。其次,对现有云平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教学管理平台上,各高校都可以通过上传自身的优质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可以为平台上所有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及管理用户提供宝贵的知识财富,同时云计算模式下,各高校对现有优质资源的借鉴和使用,可良性促使优秀人才对已有资源反复优化改进,达到资源共享的最佳效果,各高校之间就已有资源,并可通过云平台,增进有效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优秀资源的更好作用。这些资源并不局限于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是来自全球的最新的共享资源,可以极大拓展使用者的专业视野,能够掌握更前沿,更先进的知识。

3.3加强队伍素质建设

随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云计算模式的大力推进,广大教师的队伍素质建设就变得迫在眉睫,教学模式的变更,教学环境的更新都需要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和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实务工作中,需要加大培训力度,需要根据新模式下的具体工作,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然后有序开展具体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可采用在云平台具体实践,通过体验现场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第5篇: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范文

关键词 云计算;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云服务;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5-0072-04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1]。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目前高职高专院校都在建立自己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时部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也正在开始建立自己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然而,这些学校建立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等大多是私有系统,只可服务于本校的用户,导致资源利用率低、各个学校重复建设等问题[2]。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面向区域的职业教育云服务平台,为本区域甚至是全国的各类职业院校、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企业事业单位,提供“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的网络化环境,实现区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一、面向区域职业教育的云服务内容分析

(一)职业院校的学习空间服务

一个区域内,都有一定数量的职业院校。以往这些学校的学习资源都是相对私有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建立一种云服务模式的职业院校学习空间,使每一个学校都能够通过云服务模式,从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库中方便地获取自身所需要的外部教学及学习资源,供本校学生和教师使用。

(二)区域性师资网络培训服务

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职业院校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传统培训模式下,由于存在教师由于教学任务无法保证参训时间等原因,导致总体培训效果不佳。为此,可以建立起一套区域性职业院校网络培训服务体系,通过网络培训的模式来解决以上问题。

(三)音视频远程教学观摩服务

为了促进职业院校教师相互之间的教学交流,可以建立音视频远程教学观摩体系。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实训现场教学的远程观摩与指导。在整个区域中建立一套音视频远程教学观摩系统,可以用云服务的模式为本区域内的全部职业院校提供按需使用的远程教学观摩服务。例如,可以为每一位名师提供一套远程培训系统,上传学习资源,供注册用户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与内容,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合作企业和社会学习者。

(四)学生学习空间与自我展示

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已经习惯于通过互联网参与到社会与学习生活之中。因此,可以帮助每一名学生建立起博客模式的学习空间。通过这一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与感悟;积累感兴趣的知识文化;促进与师生之间的学习与生活交流;展现自身的形象,扩大社交支持面,创造自我发展的机遇,服务于就业[3]。

(五)职业教育社会性网络服务

区域职业教育云服务作为传统职业教育领域服务向网络环境的映射,也需要形成内容与信息非常丰富的网上职业教育虚拟社区,即区域职业教育社会性网络服务系统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区域职业教育SNS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日志、相册、分享、群组、投票、新鲜事等。在具体应用上,区域职业教育SNS系统可以用来更加细化地分别创建交流空间。

(六)教育主管部门决策支持服务

基于以上各类系统所形成的大量数据积累,能够为区域教育厅局、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以及中小企业局等不同部门,提供各自所需的决策支持服务,以保障相关决策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如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状况,各类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各校教师培训状况,区域教学名师网络化学习服务状况,学生家长最关心哪些问题等。这些数据,在传统的职业教育管理模式下是很难全面和准确获得的,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区域职业教育云计算服务体系获得。

二、面向区域职业教育的云服务平台分析

(一)云服务系统的分层结构图

面向区域职业教育的云计算服务系统逻辑上分为IaaS、PaaS、RaaS和SaaS四层。

IaaS层,即基础设施服务层。该层为整个云服务平台提供计算设备、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资源的支撑,以及对云平台基础运行环境的管理,包括安全管理、部署管理、计量管理、负载管理、资源调度管理、海量数据管理、分布式管理等。

PaaS层,即平台服务层。主要作用有三方面:一是实现云服务系统软件层面的基础平台服务管理,包括云门户网站管理、身份认证管理、访问控制管理、数据挖掘服务、搜索服务支持等;二是对RaaS层进行服务控制管理,包括学习资源标准管理、学习资源分类管理、学习资源云共享审核管理、云共享学习资源质量管理、学习资源消费分析管理等;三是对SaaS层进行服务控制管理,包括服务产品管理、服务租用管理、租用服务收入管理、服务监控管理、服务扩展管理,以及服务统计分析等。

RaaS层,即资源服务层。该层主要用来进行学习资源建设与管理、学习资源定价管理、学习资源收入分配设置管理、学习资源云共享管理、学习资源选购与交易管理、学习资源收入核算与分配管理、学习资源收入结算管理等。

SaaS层,即软件服务层。该层为云服务系统的各类用户提供软件服务。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所提供的软件服务类型包括面向中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培训机构、面向企事业单位,以及面向职业教育相关主管部门的多种SaaS应用终端。

(二)云平台的商业应用模型

区域职业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商业应用模型,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见图1。

云平台的主控系统:用来实现对整个云平台软件体系的管理与控制,以及用来按需创建各类SaaS应用终端,供不同用户主体使用。

云平台云共享资源池:整个学习资源都在此进行管理,并供各个SaaS应用终端“按需选用、按用付费”。

云平台门户网站:是整个云平台的信息集成门户,该网站是云平台对外信息的窗口,又是云平台各类Web应用系统的入口,同时也为浏览者提供信息搜索等基本服务。

云平台资源共建共享应用体系:该体系实现的是个人用户可以在云门户网站的资源共享功能体系下上传资源;个人用户还可以通过在网站上充值,提升积分,以便下载更多的资料。

云平台SaaS服务体系:整个云服务系统,可以创建十几种类型的SaaS应用终端,每种类型的SaaS应用终端,数量上可以达到成百上千。也正因为如此,SaaS应用终端租用付费,是云平台商业性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云平台Web配套系统:各类Web应用系统集成在云门户网站上,并且不同的Web应用系统之间,进行统一身份认证。

区域职教活动信息及广告推送:区域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这一体系将区域职教活动信息精确推送到各个SaaS应用终端,以及在云门户网站上进行等,该功能体系也能够用于云平台的广告服务。

(三)云平台的运营收费模式

整个区域职业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收入体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云服务功能的收费,二是Web配套系统的收费服务。云服务功能方面的线上收入来源及收入模型如图2所示,收费主体包括:各类教学及培训系统的SaaS应用终端租赁费用,云服务平台上各类资源的“按需使用、按用付费”所形成的费用。自用型终端系统是指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所使用的,面向本单位教师、学生或者员工开展网络教学与培训的SaaS应用终端。

三、面向区域职业教育的云基础设施建设

(一)教育城域网骨干网互联

资源来自网络是云计算的根本理念所在,云计算通过网络把计算、存储等服务提供给用户,因此一个高速可靠的互联网络是实现云计算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在构建区域职业教育云计算平台时,可以在教育城域网上为学校、教育组织等机构建立一个统一的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存储等物理资源都是由网络中心统一管理。教育城域网骨干网将区域内的所有学校、教育机构连接到一起,将原有的信息孤岛连接到一起,实现互通、数据共享。

(二)城域网数据中心

统一的数据中心可以为区域内的所有学校、教育机构建立统一的资源库,解决教育资源库的重复建设和教育资源不平均的问题。数据中心是支撑日常云服务运作的重要核心,也是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数据中心的融合和虚拟化趋势加速了资源的优化及成本的下降。数据中心需要部署全新的高性能网络硬件和软件,以提高数据中心的生产率,同时降低数据中心的新应用进入市场的时间和运维成本。

(三)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从用户安全、网络安全到数据安全进行全方位的防护。一套好的网络管理系统能给学校教师带来很大的帮助,并减轻很多繁杂的日常事务。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逐渐展开,网络的层次也逐渐复杂,而中职学校信息中心一般人数不多,如何高效管理整个校园网络,防患于未然,堵漏于及时,是考核信息中心教师的关键指标。

(四)远程交互教学系统

远程交互教学系统是提供文字、音视频、课件、电子白板、互动广播教学的平台。该系统不仅要支持当前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全部功能,更突出师生、学生间的交流,在应用网络上可以扩展到校园网、城域网甚至Internet,不受带宽、地域、人数的限制。远程交互教学系统在城域网互联和多媒体教室建设基础之上通过音视频和电子课件的互动让区域内的师生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互动教学,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化。

四、总结

在面向区域的职业教育云平台建设初期,首先是由该区域某一主管部门主导建设,再逐步融入到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共建。云服务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要有足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不仅能够保证当前服务的用户群体,还能够逐步按需扩展到为本区域全部职业教育用户提供高品质服务。在一些信息化建设起点高的地区,教育资源库和城域网建设已经初具雏形,如何将云服务更深入推广到终端,让终端与云平台更紧密结合是下一步建设的方向。

参考文献:

[1]Arutyunov V. Cloud Computing: Its History of Development, Modern State,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J].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12,Volume39,Issue3,pp. 173-178.

第6篇: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范文

以云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为背景,阐述了课程群建设的思路,给出了课程体系总体建设方案,以及基础课程模块、特色课程群模块、实践创新模块三个课程群模块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可以为相关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群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课程群;教学改革

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想是把专业内属于同一个培养能力范畴、内在逻辑性强、内容联系紧密的一系列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建设,以培养目标为目的,打破课程内容的归属性,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分配与实施[1]。云南大学于1984年成立云南省内高校第一个计算机科学系,并于2008年入选部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是云南省唯一的计算机类部级特色专业和重点本科专业。作为地方高校,我们努力把该专业建设成为云南省培养计算机技术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云南省相关高校的类似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1课程群设立的原则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校长韦恩•克劳福德认为计算机专业“提供更恰当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更多的教育”,它是我们改革的立足点。结合云南大学的特色,发挥计算机学科自身的学科优势,拓展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果,我们提出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理工结合、夯实基础、分类培养、强调实践、重视交叉、突出创新,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培养面向云南省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桥头堡战略的高素质创新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实现以下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目标。

(1)结合云南大学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发挥信息学院群体学科的优势,理工结合,保持基础扎实的传统,建设有自身特点的基础课程模块;

(2)发挥学科优势、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围绕数据与知识工程、高性能计算与移动互联网和图形图像处理三个特色学科方向,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课程群;

(3)利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优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沟通学校和社会为突破口,建设富有活力的实践创新课程模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课程群总体建设方案

我们的整个课程体系划分为3个部分:基础课程模块,特色课程群模块,实践创新模块。其中,特色课程群模块又分为3类:数据与知识工程课程群、高性能计算与移动互联网课程群和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群。这三个模块见图1所示,基础课程模块是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奠定了学生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21门必修课程和7门选修课程;特色课程群模块包括三个特色学科的课程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今后设想的工作和研究生方向,选择其中一个课程群重点学习。经过系统学习该课程群后,可以对这一个方向更为专业,有利于就业和研究生继续学习;实践创新模块是以前面两个模块作为基础,在学习了前面的课程群后,参加该方向的科研训练、创新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相关的课外科技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的能力。

3课程群设置

3.1基础课程模块

基础课程模块包含21门课程学科和专业基础课和7门专业选修课。课程的设置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和国际计算机教育的课程体系IEEE/ACM2005为指导,基本覆盖了CS(计算机科学)和IT&IS(信息技术与系统)两个方向的核心课程。作为综合性大学,云南大学在数学、电子技术和物理方面有非常好的教学传统,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专业基础课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利于发挥理工结合的优势,在数学、硬件和软件课程上打下扎实的基础。

3.2特色课程群模块

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海量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多媒体信息处理和高性能计算、移动互联网方面已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实力和特色的教学与科研队伍。我们发挥本专业的学科优势、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课程群。

(1)调整课程内容。结合科研,面向需求,调整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地增删,把课程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设,在内容上进行合理组织,以培养目标为驱动,让学生广泛积累专业方向上的知识和技能。

(2)三组灵活的交互强化的课程系列,将帮助学生构建某一计算机领域的独特技能。在课程学习上,允许学生灵活地调整,要求学生完成至少3个特色课程群中的1个。

(3)紧跟学科前沿。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和高新技术企业中的技术人才、项目经理等为学生开设新技术方面的讲座,具体讲授案例分析。

3.3实践创新模块

实践创新模块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沟通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确实提高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

(1)以数据与知识工程、高性能计算与移动互联网课程、图形图像处理三个教学团队为依托,打通“创新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三门实践类课程,采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的办法,为每位同学安排专业学习导师,吸引同学参与到导师的科研或开发工作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促进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2)课外科技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以参加科技竞赛为导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机制。一是规范开展,在本科必修课中开设《数学建模与实验》课程,为课外科技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形成固定规范的赛前培训机制,有专门的教师负责;二是注重课外科技活动的覆盖面,推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3)建设实习基地。与云南日报集团、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金软科技有限公司、中船705所积极合作,建立和完善了4个社会实践基地,并制定学生实践制定计划和指导书。目前,已经和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签署协议,将共同建立校内实训和联合研究实验室。

(4)科研训练。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围绕数据与知识工程、高性能计算与移动互联网课程、图形图像处理三个方向,同时也带动其他相关方向的建设、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例如DSP技术、软件并行处理、信息安全、生物信息处理等。此外,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导师实验室,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并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及云南大学本科生科研项目,在完成科研项目的基础上,形成毕业论文,申报科研奖励,参加科技作品竞赛,促进本科生教学和科研的良性发展。

(5)课程资格认证与就业。开展“课程实验—资格认证培训—就业”的改革试点,以“数据库设计及应用”课程为依托开展“IBMJava&XMLRelatedTechnology”课程认证,以“分布式计算”为依托开展Android课程认证。

4结束语

课程群建设的改革是等院校课程改革建设的发展趋势。课程群建设能够加强学科内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优化各门课程的内容,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更紧密结合,更好地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云南大学将努力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云南省培养计算机技术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地方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 网络课堂 交互平台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正强有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网络课堂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所采用,其增长速度超过面授课堂。网络教育异军突起,呈爆炸式增长。我国网络教育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中国海外上市的几大教育机构无一不设有网络课堂。

一、 现代化网络课堂建设要求

网络课堂是一种基于互联网,采用图像、声音、图形、文字等形式的信息资源来展现传统课堂教学环境,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网络课堂相比传统课堂而言,对于学生,网络课堂具有平等性,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教师,网络课堂具有开放性特征,更利于激发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对于教育机构,网络课堂具有共享性,更利于教学资源的整理。因此,网络课堂已是远程课程培训机构较多采用的一种授课形式,但网络课堂还不能真正取代传统课堂。目前,网络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授课模式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环境单调,只见授课教师和黑板,偶尔出现几个学生的背影;课堂互动环节缺乏。

我们国家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对于精品课程建议采用网络课堂的形式展现。网络课堂要建设成网络精品课程,不仅需要课堂资源表现形式多样化,还应该为学生还原一个仿真的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并具备学习过程管理的功能。

二、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堂

(一)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且通常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方式,用户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的细节,也不必具有云内部的专业知识或直接控制基础设施。简单的说,云计算就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使用任何设备,只要向“云”提出需求,就可以得到所需的资源。

(二) 云计算应用于网络课堂

云计算具有对用户的设备要求低,使用方便;高稳定性和可靠性;资源共享,按需服务;高可扩展性的特点。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教育利用云平台,实现教学、管理和信息交流等功能,云计算辅助教学模式正悄然兴起。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网络课堂用户带来不同一般的体验。

1.个性化教学环境

作为网络课堂建设者的机构和教师,可以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学生在“云计算”带来的学习环境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向“云”订制学习计划,索取所需的教学资源,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2.协作交互式平台

基于“云”的实时协作,网络课堂可以改变以往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灌输的教学模式。这时的网络课堂好比一个协作交互式平台,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画面进行直接交流,营造出一种虚拟课堂环境。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主体参与深度有所提升。

3.可控制教学进程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堂依托云学习服务功能,不仅能够按计划开展教学,还能够为学习者记录其学习过程及成果,课程进程可以个性化选择,变得灵活可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来调整课程学时,即可做到因材施教。

(三) 云计算应用于网络课堂的意义

在网络课堂中引入云计算技术的价值,远不止上述新奇的用户体验。云资源共享,有利于优化教学要素,可以解决教育机构优秀教师匮乏及师资配置良莠不齐的问题。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堂,降低了教师对教学设备的要求,也降低了学校信息化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可以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其所提供的教学交互协作平台,具有开发性,可以解决教学资源短缺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三、结论

在国家政策扶植和高速增长的社会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网络教育板块是目前教育行业各细分领域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云计算的应用能够为网络课堂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学便利,提升教学效果,将进一步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将成为网络课堂蓬勃发展的助推剂。

参考文献:

[1]赵兰香, 孙贵珍. “网络课堂”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魅力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3(4).

[2]李雯雯,徐柏军. 云计算辅助教学研究初探. 文艺生活,2012,1.

第8篇: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范文

一、检查目的

(一)监督制约作用

包括查错纠弊等作用;在专项检查中,发现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错弊;根据专项检查现场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能独立、客观地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和实质,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体现财政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作用。

(二)咨询服务作用

通过委托单位的协调,服务单位充分利用自身的政策、专业知识帮助被检查单位解决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部分困难、存在的部分问题,帮助被检查单位提高管理水平。

(三)建设完善作用

包括规范管理、服务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责任机制等作用。在专项检查过程中,若发现被检查单位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缺陷或不足之处,帮助被检查单位确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开展专题检查,根据专项检查结果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二、主要政策文件

1.《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

2.《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36号);《关于印发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7〕85号)。

3.《云南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云财教〔2006〕7号);《云南省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云财教〔2006〕8号);《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的实施管理暂行办法》(云财教〔2006〕9号)。

4.《云南省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工作指导意见》(云教计〔2006〕14号);《云南省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指导意见》(云教计〔2006〕15号)。

5.《关于》(云财库〔2006〕19号)。

6.《关于印发的通知》(云财教〔2007〕34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三、专项检查的难点及解决思路

(一)云财教〔2006〕7号文件执行中的难点及解决思路

1.关于公用经费开支范围的问题。《云南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云财教〔2006〕7号)第三条规定: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防暑、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1)部分学校用公用经费列支守校人员及保安服务人员劳务费、食堂炊事人员工资、临时代课人员补贴的情况。

(2)部分学校用公用经费列支部分基本建设项目前期经费、附属工程费的情况。

(3)部分学校用公用经费偿还以前年度各种债务支出。

解决思路:

(1)各学校守校人员及保安服务人员劳务费、食堂炊事人员工资、临时代课人员补贴等属于人员经费的支出,应纳入各学校年度预算,由当地财政应予以保障。

(2)对属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前期经费、附属工程支出的,应尽可能利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予以实施,不足部分由各地方政府予以扶持。

(3)对偿还各种债务支出的处理:对因各种原因支出以前年度应付未付的属于日常运行维护的相关支出,一方面各级公用经费资金应及时拨付,另一方面各学校应严格执行《云南省农村中小学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云财教〔2006〕8号),加强资金支出的预算和管理,做好相关支出的及时报销管理,避免部分支出长期不报销。对属于“普九”期间产生的相关债务问题,应纳入当地政府各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化解债务问题。

2.关于教育培训费开支限额的问题。云财教〔2006〕7号文第三条规定: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年度培训计划等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在检查过程中存在2种情况:

(1)部分学校培训费开支占公用经费总额的比例偏低,个别学校甚至教师培训费为零;从培训费的支出情况分析,教师培训中送出去培训的机会较少,主要是县、乡学校的内部交流,对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培训所占比例较低。

(2)以教研活动的名义支付教师伙食补助或餐费的现象较多。

(3)少数学校以培训名义支付的教师阅卷补助、运动会补助等。

解决思路:云财教2006〕7号文第三条对教师培训费的规定中5%应作为下限规定,也就是说,5%的教师培训费是最低要求。各农村中小学应该重视教师培训,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做好教师培训费的归集和核算,使培训费更好地为提高教师的教学和专业能力服务。

①各州(市)学校应明确教师培训费的支出条件,界定培训费的支出范围,避免部分学校以教研活动的名义支付培训费;培训费的支出除要有明确的培训计划和预算外,教育局和各学校应将培训费的使用纳入刚性考核指标,按相关规定和要求使用培训费;在培训费的使用上应考虑统筹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将部分培训费在一定的层面上集中起来,利用优良的资源平台上以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使更多的教师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得到培训的机会并共享培训资源。

②部分地区各乡镇的小学多数未实行集中办学,山区学校到乡镇学校路途较远,在集中搞教研活动、集中备课、集中阅卷的推动下,实际让许多山区中的教师在这些工作中形成了差旅费,但又无依据报销,因此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形成了较多的餐费。由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公用经费不能用于餐费和招待费支出,部分学校借助了培训费的列支范围,将不属于培训费的餐费也挤进了该科目。

③对以培训费名议支付教师阅卷补助、运动会补助等,实际上属于用现金支付人员经费或教师补助,不符合公用经费开支范围,也不符合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

(二)云财教〔2007〕34号文件执行中的难点及解决思路

1.享受生活费补助的对象难以实现动态管理。《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云财教〔2007〕34号)第九条规定:县级教育部门要对享受生活费补助学生人数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受补助学生人数变动情况,逐月将应补助学生人数报同级财政部门。县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上级财政部门拨入的专款后要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应补助学生人数,按照相应的补助标准逐月拨付补助资金,确保补助生活费的及时发放。县本级若安排有补助资金,在拨付补助资金时,要连同本级承担的补助资金一并进行拨付。

目前省内各州(市)、县大多根据各年度事业统计报表分配享受生活费补助指标,生活费补助资金到位后一次或分次支付给学校,对享受生活费补助学生人数尚未实行真正的动态管理,从而出现个别学校生活费补助指标数大于在校学生人数,而其他学校部分家庭贫困的寄宿学生又无法享受生活补助的情况,从而影响生活费补助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解决思路:严格按云财教〔2007〕34号文第九条规定对享受生活费补助学生人数实行动态管理,因学生人数变动形成的生活费补助结余资金,应由县级教育、财政部门调整安排给其他符合享受生活费规定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活费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

2.生活费补助支付形式种类繁多。云财教〔2007〕34号第十条规定:县级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在收到上级财球部门生活费补助资金后,应于学期内每月10日前,连同本级安排的补助资金按确定的享生活费受补助的学生数、补助标准,及时将资金拨付各学校。

在学校支付给学生生活费补助的形式上无明确规定,目前各学校主要有以下发放形式:按学期一次性发放,直接以现金支付给学生;以现金分月发放,每月发放全年补助金额的10%;将生活费补助资金全部支付给学生食堂,享受补助的学生免费就餐或少交部分餐费;将生活费补助资金支付给学生食堂,由全校学校免费就餐。

解决思路:根据云财教〔2007〕34号第十条规定,生活费补助资金应按月发放,最大限度地保障家庭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对将生活费补助资金支付给学生食堂的,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食堂应退出承包经营模式,改由学校直接管理并实行零利润经营。

(三)学生人数差异问题

云南省中小学基础信息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管理系统于2009年秋季投入使用,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教师等信息数据的采集录入、数据校对、审核、系统试运行等工作,可以查询、核实各州(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人数并实行动态管理。但实际上该系统相关数据的录入由各学校负责完成,教育统计报表的报出人和系统数据的采集人是同一个人,两个数据失去了相互验证的功能,该系统的运行并未实现网络化,相关数据尚未实现实时动态更新管理。

历次检查中经常发现事业报表统计学生人数与学生花名册统计人数存在一定差异、学生花名册人数与实有人数存在一定差异。结合各年度检查情况,存在差异的原因一般为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迟到、请假或早退等情况,导致现场实点人数与学校花名册人数存在差异。

2.因教育统计报表每学年编制一次,事业报人数未实现实时更新,导致事业报表人数略大于实有学生人数。

3.个别学校为多领取补贴资金而虚报学生人数,导致统计报表学生人数大于学生花名册人数。

解决思路:2012年3月26日,教育部网站通报了教育部对安徽省界首市虚报中小学学生人数套取国家教育资金663.50万元问题进行严肃查处的情况。我省各州(市)中小学校也要从中吸取深刻教训,坚决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资金使用监管工作,使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始终在阳光下运作。具体应对措施:

(1)全面开展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报送和电子学籍数据库信息核查,及时纠正各类违规问题。

(2)严格规范学籍管理工作,尽快完善学籍管理相关制度,就流动学生管理、补助资金发放等工作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防止出现重复学籍或回流原籍学生无学籍情况,尽快实现学生信息动态管理。

第9篇:云计算和云计算培训范文

“当很多人还在讨论,云计算到底有没有应用价值,应用前景如何时,我们大赛已经诞生了很多很好的产品。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市场应用环境的限制,我们大部分作品主要应用于私有云上。今年我们将改变这一点。”在微软Cloud OS 第二届云创益大赛启动仪式上,大赛联合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报社长李树翀铿锵有力地说道。几乎每一个行业酝酿时,竞赛总会先行。作为云计算领域规模最大的竞赛之一,已经是第二次举行的微软云创益大赛在一定程度上正充当探索者的角色。

12月5日,由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计算机报》联合举办的微软Cloud OS第二届云创益大赛正式启动。大赛以不久前上线即深受业界关注的微软Cloud OS为平台,以“以全云筑创想”为主题,旨在在云计算领域发起一场全云盛会。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参赛的技术达人们将经历紧张的初赛和决赛阶段。在初赛阶段(2013年12月5日—2014年2月27日),参赛队伍(每队不多于3人)将自主选择导师进行分组,并在微软资深专家及业内知名企业CIO设计的现代数据中心、大数据和现代应用产品的应用题目中任选一道,进行作品提交及演示,以争取决赛资格。在决赛阶段(2014年2月28日—2014年3月26日),微软将提供技术专家为进入决赛的10支队伍提供专业的培训。培训结束后,10支队伍将于2014年3月26日在北京决赛,产生最终的冠亚季军。

毫无疑问,在此次大赛的推动下,全云平台将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和趋势。

以全云,让企业不晕

9760人报名,180万次官网访问,1.2万次微博互动,参赛选手区域分布遍布全国,职业分属各行各业,网管员、云架构师、运维工程师、大学教师、部队网络工程师、系统集成商工程师样样都有,去年成功举行的第一届微软云创益大赛挖掘出了更多云计算和云应用。而微软Cloud OS 第二届云创益大赛将百尺竿头,走在业界前列,将眼光于Cloud OS。

“和去年的大赛相比,微软Cloud OS第二届云创益大赛的名字和主题的变化,正体现了整个云计算行业的发展趋势。虽然仅相隔一年,但中国的云计算行业发生了很大改变。国内各大公有云平台接连落地,公有云、混合云成为满足企业云需求的又一热点产品。”李树翀表示。

作为最先提出Cloud OS云操作系统概念的厂商,今年11月,微软以Windows Server和Windows Azure为核心的Cloud OS云操作系统,其中Windows Server负责交付私有云、Windows Azure主要交付公有云,二者相互结合即可在用户数据库、服务商数据中心以及公有云上提供统一的平台。通过强大的管理和自动化功能,微软Cloud OS云操作系统可有效减轻企业在IT信息环节中的管理的负担和成本,同时可解答企业在云计算应用过程的难题:通过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三云合一,满足企业对不同云平台的需求。

“今年5月,微软Windows Azure公有云服务正式落地中国,意味着微软成为首个在华提供公有云平台与服务的跨国企业。到目前为止,微软Windows Azure公有云已经进行了多次公测,在公测中我们也看到微软Windows Azure公有云平台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于是我们在云的部署上进行优化,融合了更多能够跨私有云和公有云的管理体系。” 大赛主办方之一、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战略部总经理、首席云计算战略官谢恩伟表示。

基于新推出的微软Cloud OS 云平台,本次大赛不再局限于一两个单独的产品,内容更为全面。微软Cloud OS包括了传统的构建私有云的产品Windows Server 2012 R2、System Center Server 2012 R2、 SQL Server2014, 同时引入了微软公有云平台Windows Azure,从而为客户带来了全线云解决方案。“和业界其他友商相比,我们更强调将构建在本地数据中心的私有云和通过服务提供的公有云相结合的混合云模式,也强调这种混合环境的灵活性以及用户的一致性体验。微软Cloud OS提倡的是全云理念,这也是本届大赛把 ‘以全云筑创想’作为主题的最大原因。”谢恩伟表示。

在“三云合一”的趋势下,企业对云计算领域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此次大赛更强调“全员参与”,旨在推进Cloud OS 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普及和应用, 发掘掌握微软云解决方案的优秀企业和个人。无论是任何水准的IT人员(CIO、IT工程师、数据中心管理员等),还是IT爱好者,甚至是计算机专业的在读学生,只要对云平台感兴趣,均可免费参与。

“今年的大赛,我们就希望选手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深刻理解并诠释微软Cloud OS的核心价值:促进数据中心转型、释放任何数据的洞察力、以人为本的IT、驱动现代业务应用,并体现在自己的方案和作品中。“李树翀这样表示。

用云商,看企业晕不

“当你已经把2013版的Windows Office软件运用得很熟练时,看到别人还在讨论是不是该从2003版过渡到2007版,你不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吗?”在微软Cloud OS第二届云创益大赛启动仪式上,李树翀这样和大赛评委、云计算专家、知名CIO彭劲松打趣。

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却颇有一番意味。云时代是大势所趋,当行业已经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不同云平台搭建时,如果企业还在考虑是否该应用云服务,其发展想必也会后续乏力。“以前的行业竞争,是大鱼吃小鱼,现在则是快鱼吃慢鱼。这意味什么呢?行业竞争太激烈了,尤其在互联网领域。企业必须要在商业环境下快速地获取信息,并快速地作出反应,才能得到商机。IT如何支持企业实现这样的商业行为,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去年,我们公司尝试搭建企业私有云。粗略估计,云计算为公司节省了60%到70%的成本。从这个角度上看,公司的云水平应当是很高的,然而衡量标准不能这么简单,因为企业在经营的时候,并不能只满足于成本的降低。”作为一个云计算领域的资深冲浪者,彭劲松的感受非常深刻。如今的IT产业环境变化太快,比如大家还在适应云计算时,大数据来势汹汹地来了,BYOD的浪潮也来了……这些新的趋势对企业的IT架构创新和变革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想在快速的技术变革中保持敏捷的态度,需要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协助他们搭建好IT平台。

“当企业花费太多资金在内部系统管理、维护等方面,自然会缺少资金去进行新一代业务流程的更新和创意实现。从供应商角度来看,微软能够帮企业快速地在私有云到公有云之间进行非常敏捷的切换。根据企业的需求,微软给企业提供非常好的开发工具,这些跨平台的开发工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企业的应用和服务对接好。”谢恩伟表示,“最近,我在跟一些营销商打交道,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把消费者带到线上商城里面,更希望实现用户习惯分析——是否能通过用户的手机信息、 WiFi上网的信息、搜索关键词等,描绘出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爱好,从而挖掘出更好的客户服务。他们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时间和资金在这方面投入,是因为在微软的云平台不需要企业进行IT基础设施架构的构建,从而让企业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到商业拓展中。

正如谢恩伟所言,云,已经成为各个企业业务变革的支撑。然而热火朝天地进行云平台的建设时,不少企业也产生疑问,什么样的云才叫做好?什么样的云应用才叫做强?自己的云水平如何?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来予以回答。

“借助此次大赛,我们也在力图解决这个问题。为此,大赛尝试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云商’。正如人有智商和情商一样,企业也应具有‘云商’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一个企业在应用云和解决云这些问题上的实力。“李树翀表示。

那么“云商”是什么?有多年云计算领域实践经验的彭劲松这样解答:“在去年之前,在云计算的建设中,大家都只强调衡量云水平的一个标准:降低成本。然而成本是由资源决定的,因此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云计算,还更多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上。‘云商’的内涵和这个大有不同。云计算的最终目是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这是‘云商’的内涵。”

云计算不仅仅要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要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这给企业带来的商业价值才是巨大的。“从这个角度上,微软也做了非常多的应用,微软的技术平台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微软的这些产品着重关注了人和数据两个层面。在这个基础上,云服务提供商提供一系列的平台要能够确保企业的安全性、扩展性、兼容性等。”谢恩伟表示,“云商”的概念实际上包含这些衡量指标,所谓“云商”就是用微软的云计算服务来提高企业的IT水平,实现更多业务创意,提升企业的商业价值。

在这个层面,此次大赛希望提升参赛的技术人员自己的“云商”从而推动企业的云商的提升。本次大赛也是微软实践行业责任的表现——成为帮助企业提升商业价值的一个重要平台。

让云插上公益的翅膀

“去年大赛决赛时,专家组评委忙到了深夜。因为选手的参赛作品水平相当高,作品应用场景领域不同,很难评价谁的更好,以至于专家组评委陷入激烈讨论中。”说起去年的大赛,全程参与作品评审工作的彭劲松记忆犹新。而今年的大赛在赛制设置、作品水平、专家评审等环节都力图打造最高水平。

实际上,在总结上次大赛的经验时,大赛主办方发现不少初创型的企业或团队不仅技术过硬,产品也很有商业潜力。因此,在上一届大赛设置的个人赛和企业赛的基础上,本次大赛在企业赛加设了初创组,并邀请风投人士作为评委。这些风投人士可以在比赛过程中充当伯乐,让真正是千里马的初创企业得到扶持,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给一些很好的、业务创新的创业企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云平台和云环境,让他们基于我们整个大赛的平台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还有专业人士从旁辅导,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大赛评委,我非常希望这里能孵化出很多优秀创业企业,这也是我愿意继续担任大赛评委的重要原因。”彭劲松表示。

为了让参赛选手的产品更具商业价值,大赛企业组强调赛训结合,帮助参赛者在大赛中建立更多的关系,并从能力资源、计算资源等方面,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参赛者学习到更多东西,同时也把微软在云领域的多年经验最大程度地传播出去。

谢恩伟介绍,此次大赛提供超过50场的微软云计算IT体验营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培训,微软云计算IT体验营基于企业级IT日常工作场景而设置。现场将有微软云计算专家为选手系统介绍微软私有云架构与技术,在基于微软云计算技术搭建的模拟环境中构建私有云,并着重结合选手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享。此外,还有8名微软金牌导师为参赛团队提供100天专业辅导包括每周定期电话会议解答选手在构建参赛方案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还将举办三场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地区的深度指导实验室(Deep Dive Lab)培训。在这由微软的金牌导师进行的、为期三天的技术培训研讨活动,微软的技术大牛将在现场一对一对参赛队伍进行培训辅导。他们将为参赛团队从方案雏形,到参赛作品的瓜熟蒂落,提供一站式服务。除了培训的资源, 大赛还特别为复赛队伍争取到更多的公有云资源, 如为复赛团队提供Azure的账号、 开放端口、延长试用期等,激励他们多学习新技术,多用新技术。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