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团校培训心得范文

团校培训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团校培训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团校培训心得

第1篇:团校培训心得范文

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同时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在这几天的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的感慨。在此我向组织报告一下我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我要做一个合格的西南科大人!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的校门。人生的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将在这里孕育,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展开新的一页。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努力去适应,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从一定意义上讲,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独立的走向了社会,走向了生活。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为了给自己的人生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就需要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同学们随时都可能遇到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矛盾和困惑。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人,需要去交往;过去没做过的事,需要学者去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为了尽快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需要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老师、同学学习,心得体会《团校培训心得体会》。我认为,每个人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在生活过程中积累、历练出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的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修养!

勤奋,我相信任何成功的人士都具备勤奋的品质。古语有云:业精于勤,荒于嬉。有两的学业是辛勤的汗水的结晶,突出的成就也离不开勤奋的工作,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们要自我要求自己,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长为学业有成、综合素质过硬的西南科大人,为国家的建设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我本人从来就反对弄虚作假,我相信弄虚作假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的!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做到井井有条,有条不紊,坚决抵制急功近利的浮躁的风气。

第2篇:团校培训心得范文

在广西团校团委书记张淯然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安排好了住宿,接着下午我们就举行了此次培训班开班仪式。克拉玛依市中学团队干部20余人参加了开班仪式,广西团校副书记龙润忠,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团委书记徐坤,广西团校培训部主任李增然,广西团校团委书记张淯然等出席了此次开班仪式,最后徐坤书记发表讲话,并提出了此次培训的要求和希望,希望大家珍惜此次培训的机会,严格遵守团校纪律,并确保此次培训的圆满结束。

本次培训我们听取了广西团校校长、副教授邓劲夫,广西团校副书记、副校长龙润忠,广西区党校副教授王介明等多位教授、专家的讲座,介绍了广西中学团委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使我们了解了广西南宁中学团委工作的活动开展情况,受益匪浅。

通过培训,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重新定位了自己的工作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明白了作为一名团干部的重要性和应该如何去做好团的工作。本次学习留下印象最深刻还是邓劲夫教授的《青年干部的成长》这一课,这个讲座中,从如何塑造自己和正确认识党团关系作为前提思考,以注重学习不断思考、勤奋敬业求真务实、识大体、顾大局、精诚维护团结,扮演好多种角色处理好各种关系、廉洁自律、锻造品格五个板块详细讲解了作为一个青年干部该如何成长。这个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是我最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信仰,不断充实自己,并在学习中勤于思考,不断地筛选和积累思想的精华,同时要学以致用,敢于进行大胆地改造和创新。

王介明老师的讲课中,让我懂得了《青年干部的执行艺术》。他提出了很多青年团干部在自我素养比较高、对上级精神领会比较快的情况下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所欠缺的方法,不是青年干部不够优秀,只是不能足够成熟的去思考很多实际问题。他让我们团干部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学会去注重细节,学会去做每一件小事,进而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执行的艺术。

第3篇:团校培训心得范文

其次,团课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的义务和责任。我们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所以我们始终要保持自己思想的先进性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认识到团结协作的巨大力量。像我们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团员应该努力团结大家,创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

再次,团课让我明白了一名合格的团员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修养。除了积极工作外,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观察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更好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我总结了几个方面要点,知道自己以后的工作学习。

第一,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源泉。马克思理论是科学的无产阶级理论,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理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

第二,在学习工作中起到积极带头作用。共青团应该始终走在工作的前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并且团结广大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党汇报群众的意见。

第4篇:团校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高校;业余团校;调研

高校院系的业余团校是培养优秀团员、团干部的教育性组织,是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工作载体。从业余团校自身特征而言,业余团校实际上是一种短期业余性的培训组织,本身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的优点,能够较好地吸引大多数学生自觉地参与进来。但是,这种短期性、业余性也如一柄双刃剑,容易造成业余团校办学随意性较大,具体课程教育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密切,导致团校培训拘泥于形式,变成了“走过场”。如何使业余团校工作更好地贴近当代青年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已成为许多高校思政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文章结合长期工作实践,对如何加强高校院系的业余团校建设加以探讨。

一、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用以调整、约束行为,使行为无法超越“度”的规范,制度建设的核心在于章程的规范性、公开性、可操作性。只有制订可行的规章制度,才能使团校的运作正常化、规范化,才能保障团校组织的稳定性,激发培训学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一)制定严格的选拔制度和结业制度

严格的选拔制度是保证团校培训质量的第一道保障。笔者在团校实行较为严格的入学考试选拔制度,包括以团章和近期的时事政治为主要内容的闭卷入学考试,以及考前学生调研部门对每一个报名学生的平时综合能力的问卷调查。一般均会在试卷的最后出一道思维空间面较广,可供学生自由发挥的论述题。

通过双管齐下,提高入学门槛和难度,使那些积极向前、能体现先进性的有真才实学的学生成为团校的学员。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入学学生精英意识的培养,在学生中营造以“尽早上团校为荣”的趋从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证入学学生的质量和团校培训的质量。

(二)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和学习制度

培训计划和学习制度是团校制度建设的主干。团校的培训计划主要指团校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进度,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校培训主要以授课与自学相结合,辅之以演讲、辩论、座谈会讨论、知识竞赛、论文评比等形式。而学习制度主要包括考勤、作业考评、课堂纪律等,体现为:

1、严格考勤。学生出现两次及两次以上迟到、早退或旷课现象的不得从业余团校结业。

2、参训学生必须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加深理解,提高认识;按时认真撰写思想汇报和学习总结。

(三)建立激励和制约机制

激励和制约机制是竞争精神在制度上的体现,促使学生在培训期间自觉遵守制度,从精神层面上鼓励学生认真参训,保障学习成果。在培训后,团校给参训期间表现良好、成绩合格、能顺利结业学生颁发结业证书。学院业余团校培训合格的学生方可取得“推优”候选人的资格,同时给“出满勤,无迟到,无早退,无请假,思想汇报良以上,结业考试成绩良以上”的优秀学生颁发“优秀团校毕业生”奖状。同时将学生在参训期间的表现与相关评奖评优制度相挂钩,凡被取消学习资格者将无资格参与本学期的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等的评选,而优秀学生在评选优秀团员、团干,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将予以优先考虑,并记入学生个人档案。实践证明,上述考评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学有压力、学有动力,从而学有效力。

此外,在实践中逐渐健全团校机构,规范其职能,要求专职团干部在每次团校之后做一期相应的调研和总结报告。通过建立相关部门配合沟通、事后总结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使得团校的整个运作更加完善,并将该制度真正贯彻到团校工作的整个过程,让每一个学生有真切的规范感受。

二、改革团校的课程建设

(一)团课就是前期党课

高校团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优秀团员、团干及入党积极分子,因此必须根据参训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设培训课程,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通过学习后能达到有心得、有收获、有效果。现在很多团员都有强烈的入党愿望,但大多数工科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理论修养相对薄弱,政治敏感性不强,民主意识比较淡化等问题。怎样使这部分同学在团校学习中得到党性的培养熏陶,让他们清楚党员的标准和入党的程序,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为他们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打下基础,这既是“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保党建”的重要体现,也是团组织作为党的后备军和助手的重要保障。因此团课学习的首要内容就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同时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解决思想问题的最终目的是来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思想的问题也只有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结合起来才能润物无声地为学生喜闻乐见。为此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结合学生要求入党愿望强烈的实际,开设了《新时期党员及当代大学生如何入党》课程作为思政教育课程的补充,培养学生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本质和精髓,了解基层党团建设的基本情况。

(二)结合专业特色开办课程

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每年都有很多科技创新类的大赛和活动,对大多数低年级的团校学生而言,他们接触科技创新的程度还比较浅,知识积累也还不够丰富,科技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但他们转为高年级之后是学院参与许多省级、国家级科技创新比赛的“主力军”,从社会层面而言,他们又将迟早面对社会。当今双向选择的人才流动机制不仅要求个人掌握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应具有更广博的理论基础和全面的知识结构,能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进行自我调节和知识更新。因此在团校授课当中,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指导,在抓好低年级学生成才意识和危机意识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团校制定导向性计划,培养学生参与科技教育文化活动。把《大学生素质拓展——科技创新》此类的课程当作一个特色科目开课,邀请学院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科技创新教育课,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良好氛围,通过良好的科普互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针对性地引导这些学生去培养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在第二课堂中求知的热情。事实证明这些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转贴于

(三)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课程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校的学员基本上都是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在高考中大都是以较高的分数被录取,有些学生还没有完全从心理上退去高中时候的光环,自我定位高,成长欲望强烈。但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心理上正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发展阶段,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利益关系、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多变和复杂,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同文明、文化、生活方式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冲突不断加剧,很容易给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带来冲击和困惑,很多学生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理想现实、交友恋爱、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心理疑问和困扰。为此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团校中增设了心理挫折教育、健康心理教育等课程,并邀请学校素质教育中心和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和一些有经验的辅导员开设了诸如《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向学生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办法,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求,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他们学会“自立、自强、自信”。

(四)开设培养实际能力的课程

由于受中小学阶段的应试化、功利化教育的影响,一些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出色,但是班级群众基础欠佳或者不能很好地协调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有些学生沉湎于学习生活,把自己和学校、社会、同学分割起来。为此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每期团校中都选择性地设置了包括应用文习作、社交礼仪、团队组织学在内的课程。此类课程以提高学生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为导向,深受学生的好评和欢迎,因此培训效果颇佳。培训强调了全面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提高学生现阶段工作能力的同时,也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团校培训在注重社会工作实务能力的同时,更注重专业外知识技能的拓展。

三、团校建设的新思路

要使团校的培训工作与时俱进,不囿于原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真正做到针对参训学生的思想实际,想让团校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辐射作用,必须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大胆改革、创新。

第一,在实践中,强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制定团校培养的目标和层次,通过整体设计突出团校办学特色,并制定与团校办学相关的教学大纲,使素质教育行之有规、较之有据,对课程进行调查研究,筛选出最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程,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第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区别课堂教育的普遍性、一般性、系统性特点,基层团组织的教育应着眼于具体化、经常化、个性化。通过一些学生细节性、日常性的东西培养学生在思维、决策、协调和决策操作等方面的工作方法,尤其是执行能力方面,使学生能在时间有限的团课中切实受益。

第三,开展广泛的学前调查活动。通过在新生中发放调查问卷,对新生群体进行摸底调查,初步掌握他们对团的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把新生还不是很了解的大学团校推到他们面前,通过调查引导学生去了解团校,去争取参加团校。并且通过调查为团校开出真正让广大学生满意和喜闻乐见的课程提供第一手资料。

第四,注重学后的跟踪、学习结果的转化。团校的学习只是起步,其最终目的还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反映于培训后的学习、生活中。因此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注重培训后的跟踪,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工作实践,巩固和扩大培训成果,同时敏锐地捕捉团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后期的团校培训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第五,延伸团校的手臂,将团校培训与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相结合,让团校学生自觉成为志愿者、实践者,让团校走出课堂,使学生了解社会,树立服务意识,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提高团校的培训成果,从而让学员对党的宗旨有初步认识。同时在非团校开课期间,结合学校的党政工作和当前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实际,广泛开展辩论赛、演讲赛、征文比赛,通过活动发现和挖掘思想比较成熟、行动比较积极的优秀团员,鼓励其进一步努力向党组织靠拢。

四、结语

团校是培养优秀团员、学生干部的基地,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培养未来国家干部的摇篮。要搞好团校的培训工作,必须有健全的制度,明确的培训目标,开设切合大学生实际的课程,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只要有正确的理念,与时俱进的思路,脚踏实地的态度,团校就会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第5篇:团校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 体验式培训;高校教育;学生工作;职业能力

一、体验式培训

1.体验经济与体验式培训。人类经济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后,正进入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它被称为是服务经济的延伸。过去的商品、服务是一种可窥可见的客观存在实体,体验则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的参与所得;由于体验是来自个人的心境与事件间的互动,不同体验者之间、体验者参与的体验活动之间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体验是完全相同。从而,体验的以上价值造就了体验经济的诞生。“体验式培训”是体验经济的产物,它是基于现代教育理论,吸收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成果,针对现代人的工作特点和现代组织的特征而开发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2.体验培训的优势。体验式培训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以学员为中心(以学为主),后者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现代研究证实:读过的资料,我们能收获10%;听到的资料,我们能收获15%;但体验过的事情,我们却能收获80%。体验式培训的这种“先行后知、在做种学”的核心理念能让学员真正参与进来,具有寓教于乐和效果持久两大优势。体验式培训从西方引入,在中国正以一种新型培训方式蓬勃发展起来,它通过一些活动形式,以及典型的场景设计,让参训者在应对挑战时磨练意志、熔炼团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该培训自从1995年引入中国大陆以来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良好的效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认同并列入培训计划,成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团队建设的有效方式。

近年来,体验式培训也逐渐引起了高校的关注。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基地,其基本使命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如何使学生的优势在校园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他们的良好思维习惯,使得他们的多元智能得到开启,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体验式培训因为能让参训者在体验时以及体验过后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高峰感悟,从而受到参训者的充分肯定和热烈欢迎,这也让广大高校探寻到与传统培训模式不同的另一个契机,纷纷讨论如何将体验式培训纳入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中来。笔者通过长期对该培训模式的历练体会,拟为高校提供以下几种应用途径。

二、体验式培训在现代高校的应用

体验式培训形式广泛,在目前应用于企业和组织的体验式培训中,主要有以下分类:户外拓展训练、沙盘模拟、音乐辅导、历奇营地、教练技术、军事野战、桌面游戏、特色年会、心理剧、趣味运动会等。其中,户外拓展训练是目前人们认知度最高的一种体验式培训方式,已成为企业员工培训的“常规项目”;沙盘模拟是企业内训应用比较多的培训方式;历奇营地是目前青少年训练营的首选课程;音乐辅导、教练技术、心理剧能给个人带来更多的心灵感悟提升;军事野战和桌面游戏集娱乐与身心思维锻炼于一体,是时下年轻人的大宠;特色年会和趣味运动会则为企事业单位营造团队文化提供了多样的平台。鉴于体验式培训的多种形式以及高校的可操作课程与活动安排相结合,目前高校中的体验式培训应用可以有如下几种方式:

1.新生入学教育历奇培训。刚跨进大学校门,新生同学们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将会面临很多在思想上、生活上和学业上不相适应的问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重大。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对新生给予及时科学的学习上和生活上的指导,使他们尽快地适应、熟悉大学生活,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帮助其树立目标、规范行为、指明方向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开端,为成长、成才、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历奇教育的体验式培训因能寓教于乐、以人为本、针对性强、参与性高、趣味性浓、适用性广和效果持久等优势,受到广泛欢迎。以下是几个可选项目,也昭示了历奇培训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教育契机。

(1)新生入学户外拓展培训。现代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更多的仍然是教条形式地开展军训和国防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校风校史教育等,相对枯燥的军训,流于形式的讲座,运用历奇体验式培训理念,我们可以利用校园户外场地进行一些户外拓展培训项目,如挑战150、盲人方阵、穿越电网等。这些户外拓展培训活动将能充分调动新生同学们的参训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时间管理、人际沟通、团队协作以及如何面对新环境等方面的能力。

(2)新生“校园定向寻宝”活动。新生同学们在刚刚进入大学时往往会对新校园环境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到陌生,校园中的宿舍楼、便利店、食堂、医务室、教学楼、系部办公室、校外车站等的地方都是新生迫切想熟悉了解的地方。运用历奇体验式培训理念,以整个校园为项目场地范围,以校内的大型标志性建筑设施为坐标,组织新生同学们以一个或多个宿舍的舍友团队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开展“校园定向寻宝”活动。同学们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熟悉了校园环境,同时了解了学校历史,还营造了和谐的宿舍团队氛围。

(3)新生系列主题工作坊。当代大学新生刚踏进校门时往往带着许多憧憬,也带着众多困惑,针对新生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容易遇到的问题,运用历奇教育理念,我们可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以体验式工作坊的形式,设立众多针对性强的、新生喜闻乐见的新生系列主题:如走进大学生活、班级文化制定、校史校规教育、我的原生家庭、九型人格案例分享等,同时邀请师兄师姐到现场担任主持或者嘉宾。在工作坊中,老师或者师兄师姐们都会通过一些案例的分享来进行现身说法,营造着“团结、支持、合作、鼓励”的氛围,新生同学们在共同的体验过程中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战胜自我,习得如何与他人沟通,藉此大家相互帮助、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2.学生职业能力沙盘模拟培训。沙盘模拟培训又叫沙盘推演,由学员分组建立若干个模拟公司团队,围绕形象直观的沙盘教具,实战演练模拟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竞争,在模拟体验企业3~4年的荣辱成败过程中提高其战略管理能力,感悟经营决策真谛,它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培训模式。沙盘模拟培训特有的互动性、趣味性、竞争性特点,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培训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充分运用听、说、学、做、改等一系列学习手段,开启一切可以调动的感官功能,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度记忆,并能够将习得的规划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实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很快实践与运用。现代高校在教学大纲里有开设《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两门课,我们可以在两课中安排如“现金流”、“水煮三国”、“金钱沙盘”等职业能力沙盘模拟项目。同学们通过对个人规划发展或团队业绩发展的的盘点与总结,反思决策成败,解析战略得失,梳理规划思路,暴露自身误区,并通过多次调整与改进的练习,切实提高个人领导力、思维能力、竞争力、共赢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企业战略认知等职业能力,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自我人生目标在校园中的规划有更清晰的认识。沙盘模拟培训以独特新颖的培训模式、深刻实用的教学效果已受到同学们和教育工作者的青睐。目前,沙盘模拟培训已风靡全国高校,如北大、清华、浙大、人大、上海交大等18所高等院校相继将系列沙盘模拟培训课程纳入其MBA、EMBA及中高层经理在职培训的教学之中。

3.户外拓展课与趣味运动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校自身的场地条件或者与户外拓展基地合作,对一些户外拓展训练项目引入高校体育的可操作性进行分析,最后采取选修的模式设置户外拓展课程:针对大学生最感兴趣的野外生存类、高空挑战类项目,安排定向越野、高空单杠、速降等户外项目;针对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薄弱的特点,安排如穿越电网、罐头鞋、盲人方阵等场地项目。可在体育文化周或者体育文化节的基础上,将一些充满趣味的拓展活动项目进行合理设计与改造,如“无轨列车”、“击鼓颠球”、“挑战150”、“定向活动”等适合人数较多的团队户外竞赛项目,将其整合起来举办成趣味运动会。通过参加这样的户外拓展课程与趣味运动会,“在做中学”的体验式培训核心理念让同学们在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中体验习得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在团队中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提高自身的自我觉察能力、领导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项目的完成恰如回答了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如何做好一件事?”这个问题――计划、实施、检验、处理(PDCA)――这不仅促进同学们自我完善意识的形成,还增进了同学相互间的友谊,这些将对构建和谐班级团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4.桌游沙盘学生活动。桌面游戏(Board Game),简称桌游,又称不插电游戏,是一种强调玩家面对面相互交流的游戏。桌游发源于德国,约于20世纪初在欧美变得普及,其内容涉及各种不同的主题、游戏规则以及回合规定。桌游让战争,贸易,文化,艺术,建设,历史等这些有趣的东西全部浮现于桌面,让大家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谈判来进行智慧的较量和友好的协作,所以要成为游戏的大赢家,玩家必须要头脑灵活,在游戏中与其它玩家充分地沟通,巧妙地周旋谈判,除了要寻找致胜方法外,很多时候需要做出带风险的决策。这样,玩家们的言语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以提高的同时,其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体验也让玩家有所感悟――这不正是我们实时接触到的社会、工作与生活吗?――科学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发展、风险中定决策、洞察他人所想、造就多赢局面等等。这种老少咸宜,有益身心的桌游体验在欧美地区风行三十多年,其“先玩后知、在玩中学”的体验效果正体现了体验式培训的核心理念,在大学校园中开展桌游体验学生活动,除了能给众多大学生在休闲带来了无穷乐趣、提升个人素质能力外,还给大家提供一个以游戏会友、交友的平台,营造和谐正向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结语

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应用体验式培训,同学们所接受的教育在本质上不再仅仅是一堂课程,更是一种学习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是精神上美好感觉意识的收获。体验式培训的教育方式不但让同学们的自身优势在校园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得他们的多元智能得到充分开启。相信通过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积极应用体验式培训,我们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必将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薛保红.体验式培训师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1~15

第6篇:团校培训心得范文

一、“六团十员”的定义及网格管理模式

“六团十员”网格管理保障模式中,“六团”指三级家委成立六大团队,分别是“校外实践团队”“资源开发团队”“义工奉献团队”“爱心互助团队”“家长导师团队”“家教开讲团队”。六大团队各自负责人全部由校级家委担任,并层层落实到每个班级,实现了六团三级管理。

“十员”指“活动策划员”“资源开发员”“爱心示范员”“班主任助理员”“交通护岗员”“活动组织员”“班级管理协助员”“学校管理协助员”“健康宣讲员”“家教宣讲员”。“十员”岗位设置是在多年家校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涵盖面广,适合全员选择,全校家长可以从时间、精力、能力等方面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确保人人有岗。

二、阳光家校“3+1”课程体系主要内容及实施方案

2004年成立的阳光家委会传承中优化,集多年经验,构建阳光家校“3+1”课程,其中的“3”包括:阳光家长学校培训课程、“成长天空”家校实践活动课程、“阳光家庭”课程。其中的“1”指阳光家长发展手册。家长、孩子在“3+1”课程中能主动选择、主动发展、主动成长。

一是阳光家长学校培训课程。在以往专题培训、引领培训、需求培训、移植培训模式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序列化主题培训,构建“智慧家长素养提升、和谐亲子沟通、强化习惯养成、呵护心灵成长、学习方法指导、专注能力培养”六大培训内容。培训导师既有市区级家教专家,也有来自家长层面的优秀家长,多种资源参与培训,满足不同水平的家长需求。在全校家长培训基础上,针对阳光家委的培训,构建了学年初家委增选课程和家委毕业课程,进出家委组织的过程就是一次全体家委工作的分享、力量的凝聚,实现传帮带的过程。

二是“成长天空”家校实践活动课程。将多年家校活动进行主题式提炼,与学校月课程“互助、体验、感恩、分享”相结合,共计汇总六个大类主题,通过菜单式提供详细活动方案,让各级家委会根据自我特点进行菜单式挑选,既能满足学习的需求,又能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优化创新。

三是“阳光家庭”课程。自2006年起,启动了“阳光家庭”评选活动并实现课程化。构建了“亲子沟通”“亲子读书”“亲情周记”“亲子活动”四个系列课程,建立评价机制。本着“完善提高”原则,逐年不断修订、完善阳光家庭评选细则,并对往届阳光少年开展复查工作。2014年,学校进一步将“两优十五星”星级评价与习惯培养进行整合,增加了“亲子开讲”课程。截至目前,已经评选了14届阳光家庭,全校历时9年,共计评选表彰了950名阳光家庭。

四是运行古寨小学阳光家长发展手册。阳光家委会联合学校共同编制阳光家长发展手册,将家长学校培训、阳光家庭评选、家校实践活动列入固定发展模式,通过手册管理来实现每个家庭的自我规划、自我评价、自我提高。

三、“六团十员”助力阳光家校“3+1”课程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六团十员”三级管理共同发力,保障并优化“3+1”阳光家校课程。“校外实践团队”“资源开发团队”“义工奉献团队”“家长导师团队”“爱心互助团队”五个团队共同负责“成长天空”家校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和优化;“家教开讲团队”负责阳光家校培训和阳光家庭两项课程的落实和优化。六大团队共同负责阳光家长发展手册的编制使用。

2014年冬末,“爱心互助团队”和“义工奉献团队”联合策划组织实施了“快乐午间爸妈帮”活动。此活动开放了午间管理,一是促进学生午间的成长,二是促进了家长和孩子间的互动。此活动方案一,立即得到家长们的积极支持,他们中午匆匆下班后赶往学校,教给孩子们玩一些传统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跳皮筋、跳房子等。还有的教给孩子们下围棋、编花篮等。有了家长的加盟,学生午间的活动由单一变得丰富多彩。家长们的感受更是深刻,他们纷纷表示感谢学校提供的到校机会,让他们可以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游玩,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更是在组织活动的同时感受到教师这份职业的神圣和不易。媒体都对六团十员指导下的“快乐午间爸妈帮”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2015年秋季开学,“义工奉献团队”开展“家长当老师”活动。教师节当天,31个班级70多名义工家长们主动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体验普通的一节课,以此来共同感受教师职业的幸福和责任。

第7篇:团校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团体辅导;教研活动;有效应用

一、培训背景

前期我们对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研结果反映:

(一)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很有限,并且缺乏工作经验。

我区绝大部分心理教师是兼职教师,占98.2%。专兼职心理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年限都偏短,有25.5%的教师没有工作经验,有58.2%的心理教师从事此项工作在3年以下(包括3年),只有16.3%的心理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在4年以上。

(二)教师专业知识不够,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接受过长期培训的教师较少,一些教师接受过短期培训。还有14.5%的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绝大部分兼职心理教师希望成为专职心理教师,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感兴趣、有信心,但需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因素首先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有87.3%的教师希望获得专业培训的机会。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知识不系统,工作难度大,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大的困惑。

(三)教师存在较大的职业压力与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绝大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压力,所以应加强教师的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与支持。为教师创设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四)教师对心理健康培训有很大的需求

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应提高心理教师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心理教育专业技能。心理教师虽然绝大部分是兼职教师,但他们都非常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他们通过自学、市区培训、研修班、高自考等各种渠道参加专业学习和培训。教师们非常希望有专业培训的机会。

根据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结合区里的教研资源,尝试将“工作坊”团体辅导模式引入教研活动。开设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系列团体辅导培训,提高心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并将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需求,逐步提高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推进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理论依据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念与特点

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情景为平台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的咨询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以达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最终达到更完善的发展与成长的助人自助的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力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的优势特点。具有互动性和实践性,采取的形式多样,而且生动有趣,使参与者能够敞开心扉地探讨,从而积累经验,更好地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并能够延续到现实生活中,辅导效果容易巩固和迁移。

(二)团体心理辅导符合心理教研的需求

樊富珉教授是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专家,在她的《团体心理咨询》一书中明确指出,“团体咨询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过程的观察、学习、体验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她还强调:“由于团体心理咨询的独特之处和积极的效果,在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司法等各个领域。” “团体心理咨询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实际上就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方法、技巧来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和业务提高的培训,它符合教师自身发展和学校、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项具有探索意义的工作。

三、探索与实践

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团体心理辅导培训案例

(一)团体培训目标

昌平区心理健康教师是一个团体,工作中需要彼此间的理解、互助与支持,而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成长显得就尤为重要。通过团体辅导,促进心理健康教师的个人成长,建立团结、信任与合作的心理教师团队,使我区的心理健康教师能够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工作,能够在和谐团结的气氛中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不但可以使我们的心理健康一线教师在心理上有所成长,并且对老师们的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二)团体的成员组成

1、团体培训对象:期望个人心理成长、愿意与他人发展合作,建立更深入的联系与情感,并希望更好的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所发展的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

2、成员特征:男女性别无限制;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

3、处理问题的范围:组员相互间的认识、理解最终达到信任与合作。

(三)团体甄选的方法

通过网上消息的形式,告知所有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我们的活动;通过招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报名者填写报名表及回答简短的问题最终确定组员。

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组成结构式且封闭式的团体。

(四)团体的结构

结构式、封闭式、自愿性

(五)团体的程序计划及具体的内容安排

1、指导教师: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 教研员(参加过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培训班)

协助教师: 心理教师(心理学专业毕业、参加过团体心理辅导培训)

2、成立中心备课组:

我区具有心理学专业培训背景、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心理教师组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课组,共同完成培训活动。中心备课组的任务包括前期的活动方案设计、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的小组指导、摄像、录像;活动结束后的小结、反思,资料收集、档案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共同合作完成。

3、具体活动安排(具体内容示例见附件1)

因为是首次培训,所以主要以提高心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建立团结、信任与合作的心理教师团队,提高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与技能为目的,确定本次培训主题“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 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培训共安排六次(共28课时)。计入“十一五”继教学分。

培训主题:“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 团体辅导培训

第一单元:相识与信任(4课时)。通过签订承诺书、拼图分组、打破隔膜等活动,目的使各学校心理教师相互认识并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通过信任之旅、小组契约等活动,使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保证系列活动正常进行。结束前分享活动感受,填写活动评估表。

第二单元:团结合作(4课时)。 通过心有千千结、搭纸塔等活动促进组员间的交流与合作,使组员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并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引导组员加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第三单元:拓展活动(8课时)。以自愿原则组织教师到专业拓展基地进行为期一天的拓展训练。教研员协助专业教练员进行各项拓展活动。通过组建团队、信任背摔、高空断桥、小组竞赛等项目,使团员在活动中再次体验团结与合作的重要作用,增强相互支持、挑战自我、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意识。

第四单元:自我认识(4课时)。以松鼠搬家、自画像、分析自画像、分享感受等活动,使组员体验团体归属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并得到组员间的相互支持,进而接纳自我。

第五单元:生涯发展(4课时)。通过蚂蚁搬家、生涯发展路线图、爱心传递等活动,使组员探索自己的人生目标,发掘自身潜能,相互了解,互相支持,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第六单元:永远是朋友(4课时)。本次活动是最后一次,所以运用“精彩回放”,回味和体验系列团体活动内容,感受自己在团体中的成长过程,分享团队合作的幸福感受。通过“笑迎未来”,了解成员在团体辅导培训后的收获与成长,相互鼓励、祝福,分享成果。“小小结业式”邀请相关领导为团体成员颁发结业证书,分享感受,结束培训活动。

4、考核方式

书面总结与实践工作两种方式相结合。

书面总结包括每次课后作业-----感受与收获和课程结束后的培训总结。

实践工作包括将学到的知识及技能结合本校实际应用到工作中,有一定效果。

四、培训效果:

1、通过团体培训建立起一支团结、互助、合作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参加培训的教师成为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并在我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到指导与服务的作用。

2、培训促进了心理教师的个人成长,也增强了心理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心。(学员结业感受请见附件2)

3、在团体辅导培训的基础上,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中心组教师组成团体辅导小组,走进基层学校,服务教师、学生,受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欢迎。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团体辅导研修模式应用的几点思考

(一)团体辅导教研模式的特点

1、团体目标明确。教研活动设计的培训目标能直接指向教师的具体需求,从我区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难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的能力。

2、形式灵活多样。团体辅导教研模式充分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各种活动形式,如专家讲座、同伴启示、辅导点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绘画投射等。摆脱了枯燥的理论说教与实践操作脱节的现象,教师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将所学方法、技巧,及时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去。

3、团体感染力强。团体辅导教研模式通过团体多向沟通过程,对每一位成员都有多个影响源,每个成员在接受来自团体其他成员的帮助的同时,也可称为帮助其他成员的力量。在团体情境下,成员可同时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并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洞察自己。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一点非常适合学校心理教师相互之间的学习与支持。

4、实际效果明显。团体辅导教研模式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为成员提供了社交的机会。成员在团体中的言行往往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复制品。在充满良好氛围的团体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式,成员可发现和识别自己的不适应行为,并尝试改变自己,并将这种改变延伸到团体之外的现实生活中。心理教师在团体中所学到的辅导技能与方法,很快就能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推动学校心理工作的发展。

(二)团体辅导应用于教研的作用与保障

1、团体辅导教研培训需要各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

团体辅导教研培训是系列培训活动,不管是采取每周一次还是集中培训的方式,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我区学校心理教师绝大部分是兼职教师,他们都非常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信心做好此项工作,并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校领导不重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培训、活动的开展。在问卷调查和教师的座谈中,提到问题最多的一个就是领导不重视,工作难开展。兼职教师在学校开展工作难度较大,时间没有保证,工作量大,教师角色不好定位,工作开展不能深入。

2、团体辅导教研培训要注重教学研究与培训相结合

团体辅导教研培训既是教师进修、提高的场所,也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场所,它体现教师学习与提高的便捷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研究问题统一性。在方案设计中采取室内教学与户外拓展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交流相结合、进修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在形式安排中采取教师自学与听课相结合、体验与分享相结合、模仿与创造相结合、观摩与展示相结合。

3、团体辅导教研培训需要规范化和系统化

团体辅导教研培训作为有计划的团体活动,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要有明确的目标,遵循一定的原则。因此,团体组织者要接受过专业的培训,遵循团体的基本原则,使团体辅导教研培训规范化。区域教研是长期的工程,因此,根据地区存在的问题与实际特点,设计不同的培训主题,一方面要根据地区的发展目标、教师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不断开发培训主题,编著培训教材;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培训手段,购置培训设施。要逐步使“工作坊”管理规范化、形式多元化、内容模块化、师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团体辅导教研培训做到长盛不衰、充满生命力,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权利。

结束语:

通过“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团体辅导培训引入教研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将教师培训由“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转变;心理教师的进修学习由“被动式”向“主动式、参与式”转变;教研培训由“单一式、封闭式”向“多样式、开放式”转变。符合教研活动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的需求,也是教师心理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总之,团体辅导教研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的实施,为心理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心理教师掌握专业技能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提供了有效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伍芳辉. 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J].北京出版社,2004,9,第一版

2.樊富珉. 团体心理咨询[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2007重印)

3.杨敏毅. 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04, 1、2、3

4.王明平. 教师心理“发展室”促进教师心理成长[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04,11

附件: 学员结业感受

感悟成长

――参加“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有感

短暂而快乐的“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就要结束了,心里有种不舍的痛感。舍不得离开相识、相知的老师们,舍不得离开刚刚建立起来的和谐大家庭,如果时间再长点该多好啊!

一次活动时间结束,我就会盼着下次活动时间的到来,每次相聚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一种升华。经过五周工作坊的共同活动,使我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本次昌平区成立“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老师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与心血。活动的内容丰富,目标明确,观念清晰,形式多样,结合实际,便于操作。通过这次活动,我基本上掌握了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方式、方法及技能技巧,能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这之前,我校已开展了班级心理辅导、人际关系的团体辅导、心理社团和成长小组,进行了个体咨询和书信咨询等各种形式的心理教育。通过本次活动,我对团体辅导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技能有了更熟练的掌控。把我所学的知识都用在实际工作中,为学生健康发展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我相信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更上一个台阶。

第8篇:团校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国培计划;培训团队;多元化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推动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西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发展,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联合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 中央政府投入大量专项基金保障“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国培计划”是一个具有国家形象的品牌,并且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首先出台实施的第一个重大项目。[1] 该项目肩负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的重大责任,成为我国完善教师培训事业的契机。自2010年“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一直影响着该项目的实施效果。

一、学校或受训教师的培训动机有所偏差

我国历次大规模的教师培训(包括“国培计划”)的实施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活动,培训的驱动力均源于上层机构或部门。[2]而由于农村中小学师资缺乏,骨干教师本就不多的特殊原因,部分学校面教师全脱产式的培训模式,不愿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遂让闲置人员顶替,甚至出现了“培训专门教师”这一类教职人员专门负责顶替各种教师培训。这和“国培计划”旨在培训骨干教师成为“种子教师”,成为学校教师均衡发展的中坚力量的初衷相悖。培训动机的偏差,很大程度上对培训质量有所影响。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繁重是普遍现象,多数教师兼任一门或多门其他科目,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得到休息便成为他们参加“国培计划”脱产培训的动机之一。加之农村教师对深层次教育教学理论和自我理论素养提升认本就欠缺,多数教师将教师培训都归于形式化的空谈。对“国培计划”本就存在不信任感和错误认识,加剧了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动机的偏差。

二、培训团队遴选资格混乱

现“国培计划”采取高校与地方政府相结合的模式,教研员多由负责培训的地方高校自行选择,虽地方高校都加强了对培训团队的遴选力度,也注重培训前期对专家团队的建设,但培训方对师资的准备不够充足,塞选培训人员没有标准化,在进行遴选时,一部分高校不得不从本校实际情况考虑,从教研员本身的工作强度均衡情况出发,增加一些不具备“国培计划”培训团队资质的人员参与的可能性。参加“国培计划”的专家团队除了由本校专家组成,也有部分兼职教师以及偶尔参与培训的教师,并且这一部分专家占整个团队的大部分,培训团队存在很大随意性。在参训过程中,培训团队也因培训教师有其他重要任务而被调动到其他岗位,派出另外的教师顶替的情况,培训团队存在机动性。随着“国培计划”大规模的开展,培训任务变得日益繁重,由教育部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且导向性强的培训团队迫在眉睫。

三、培训课程不契合实际需求

课程是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是实现教师培训目标的核心载体,是培训机构和培训者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核心力量。合理设置课程是转变教师培训方式、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专业水准、实施高效培训的关键要素。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培养目标在课程计划中的具体体现。[3]在实际培训中,培训课程往往因为切合了培养目标而忽略了被培训者本身的需求。培训专家普遍喜欢学科专家深入探讨学科问题,培训教师普遍关心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两个群体立场鲜明、关注点截然不同。授课教师讲授的知识往往让被培训教师觉得乏味,缺乏“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当教师发现培训脱离农村实际,对自己没有很大帮助的时候,内在的参培热情就会慢慢消失,转而采取消极或者抵制态度。[4]导致部分参与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混日子”,降低了国培计划的时效性。

就以上三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把关参训人员选拔 提高参训者培训热情

做好农村参培教师的遴选,选拔真正有培训需求的合适教师参培,是保证培训质量和维护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环节。[5]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选拔制度,保证参加“国培计划”培训的都是最合适最有代表性的骨干教师,达到“种子教师”的引领作用。杜绝因其他主观因素影响参训教师的质量和标准,禁止盲目“替培”。此外,可对参培教师进行训前动员,更正他们对教师培训的错误认识,引导其对教学专业理论的深层理解,激发其继续发展的意识和热情。

二、量化资质遴选标准 确保培训团队质量

虽各高校对于国培计划专家团队的遴选有所不同,但对于遴选标准可以采取量化的形式。正是因为以往的标准模棱两可,才让部分不具备资质的人员有机可乘,成为培训团队中的一员。某些负责培训的高校,甚至没有经过培训团队遴选这一环节,直接由主要负责人推荐,即可成为培训专家中的一员,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国培计划整体质量下降。量化的目的在于使遴选标准不再是框架式的空头标准,而具体落实到专家各方面的资质中,如可以规定“具有3年以上培训经验的”教研员参与培训,而不是“培训经验较丰富”的培训员加入团队。从国培计划主管部门来说,应当加大对于地方高校参与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团队资质的审查力度。

三、大力开展实践型课程 解决教师实际需求

国培计划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培训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已解决他们的实际需求为主。调查发现,参训教师大多对实践性强的课程比较感兴趣,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有意识地加强课程的可操作性,使之更符合参训教师的内在需求和兴趣走向。为实现这个目标,应该让中小学优秀教师这一优质资源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这些教师是在本乡本土的教学一线上成长起来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大胆创新、充满活力的对学员的专业成长具有典型示范教育意义的教师,他们有丰富而成功的实践经验,理解农村教师的特殊工作环境中的问题和困难,能够准确地把握农村教师的心理。他们的参与能使课程更能贴近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参训教师的教学实情,尊重其实际需求,立足于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课程必须达到在参训教师现有的水平上所有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M].教师教育研究,2010(6).

[2]张二庆,王秀红.我国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以“国培计划”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4).

[3]高闰青.“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体系的构建[M].西北师大学报,2011(5).

第9篇:团校培训心得范文

“司机师傅,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哪里?”“就是中央团校,在北外的南边,总政歌舞团对面,紫竹桥附近。”“哦,那好吧,到了你再给我指指在哪!”

“你在哪个学校上学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恩?哦……”“就是中央团校。”“那你们学校学生毕业就可以直接进机关和团中央吧!”“……”

以上这两个场景,几乎所有中青院学子都会遇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上有些人对于团校并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有些人则又过度强调了它的“政治性”和神秘感。

团校其实就是对团员(预备团员)进行培训,学习共青团的理论与章程的学校,全称是共产主义青年政治学院。它并不神秘,只是中央团校和地方团校在性质上有所区别,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的普通高等院校,而地方团校则是以培训团干部为主。

1948年9月,中央团校在当时的党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建立。建校60多年来,始终得到党中央和团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在不同历史时期,、、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多次亲临学校作报告、参加毕业典礼、接见学员和工作人员、题写祝词与贺信,对学校的建设发展和青年人才的培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历届团中央的主要领导冯文彬、、韩英、王兆国、、宋德福、、、、陆吴等同志先后兼任校(院)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在中央团校基础上于1985年12月成立的,是直属高等院校,也是提前批次录取考生的重点高等院校,是中国共青团组织的最高学府。设有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少年工作系、社会工作学院、法律系、经济系、新闻与传播系、公共管理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等9个教学院系。

作为“中央团校”,其中自然不乏凸显“团校”特点的特色专业。其中,青少年工作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社会工作与管理系的社会工作专业教授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培养具有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的人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则以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社会学、经济学、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方法,能在政策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人事社会保障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法律系本科法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及教育部第四批特色专业。

中央团校与其他高校的区别还在于它设有一个特殊的部门——轮训部。轮训部是中央团校承担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全国团干部之家。自1986年成立以来,以为团干部、青年干部成长成才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团干部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指针,为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培训了10万余名团干部和青年干部。

在就业方面,据学校就业信息中心的老师介绍,学校实行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的双向就业方式。历届毕业生从事国家或地方公务员工作的较多。就业去向一般为党政机关,团委,学校,法院,社会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新闻媒体等。从2005年~2011年的数据来看,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本科生就业去向为机关、共青团系统、企事业单位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2008年一直保持在40%以上,但从2009年开始,比例下降到33%左右。与之相对的是,本科生毕业出国和签劳务合同的人数增加。

我国各省、直辖市都设有地方团校,一直到各区县都设有团校。地方团校则是承担本地及外省市团干培训与交流的重要职能部门,包括对团干部学习培训、无业青年的培训、对团员青年的学历教育等,除此之外还包括社工教育、自考培训等职能。

例如北京市团校在团干部培训工作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充实热点难点课程,根据团干部岗位所需求的必备能力,开辟了一系列可随意组合的团干部培训课程模块。除此之外,它还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师资培训队伍,黄志坚、陆士祯、陆玉林、赵丰、田万生及沈杰等全国共青团工作及青年工作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都来团校讲课。同时,它还致力于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互动式、参与式的课堂形式,加大社会实践比重,创新引入素质拓展、卡耐基、激情团队等深受青年喜爱的培训项目。其中北京市团校的品牌项目包括“英才学校”——旨在大学生骨干中培养优秀、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北京共青团创业夜校——面向在京创业青年开展公益培训和创业支持服务,引导更多在京创业青年走向创业成功路;北京志愿者学校——培养志愿服务队伍,为北京市各基层社区提供志愿服务。

另外天津市团校,也始终把“团干培训”和“社会培训”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推进团干部培训工作的动态信息研究、教学体系建设和科研方案的设计等工作,不断开发和拓展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方案,注重团干部培训基地的考察、建立、使用、管理、监督等工作。定期对本市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举行培训,通过讲座、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天津团校还举办各类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包括办公软件应用高级职业资格、烹饪类高级职业资格、助理营销师职业资格等培训,提高学员职业技能,为社会输送能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