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厦倾颓范文

大厦倾颓精选(九篇)

第1篇:大厦倾颓范文

杜 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赏析】

曲江是杜甫长安诗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安史之乱前,他以《曲江游宴》为题,讽刺贵族的豪奢放荡。陷居时期,他潜行曲江,抒发深重的今昔兴亡之感。而平乱之后,则大多寓凄寂之境于浓丽之句,表达深沉的悲感与愤慨。《曲江对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本诗景丽情深,抚今追昔,低回蕴藉。

首联写景,先大处落墨,勾出全景,重在写静态。春云低垂,笼罩宫城,覆压苑墙;斜晖脉脉,江亭寂寂,暮霭沉沉,芳草萋萋,虽是春景生意盎然,却了无人迹,一派荒凉落寞。一“覆”,一“静”,既凸显眼前之景的冷清郁闷,又透露出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曾见证过开元、天宝盛世的繁华与奢靡的曲江,安史之乱后曾沉寂近八十载,年年芳草,而盛况无存,直至唐文宗时,才稍有修整,但亦难挽颓势。此联景中藏情,耐人寻味。

颔联从细部用笔,由面到点,写曲江胜景,重在写动态,将满怀幽思作进一步渲染。春雨迷蒙,飞红万点,飘零曲江,随波逐流。枯坐江亭的诗人面对此景,怎不生出万分惆怅与凄苦?恰如落红离枝,盛唐气象已渐行渐远,诗人不免潸然掉泪。这是移情于景的妙句。本是风吹水荇,诗人却反道“水荇牵风”,赋景以人格化动作,怕是这“水荇”也难耐乏人问津的寂寞,欲招揽清风一缕与之共话沧桑吧!以“雨”“风”来烘托“林花”“水荇”,景更丰富了,意境也更深了一层。

诗题是《曲江对雨》,前两联写曲江春雨图,紧扣题中“雨”字;后两联是写“对雨”之思,触景生情,但这情又非直白宣泄,而融于翩翩遐想,更见含蓄深婉。

颈联讲当年玄宗皇帝,曾率领龙武禁军,自夹城趋芙蓉园,笳鼓齐鸣,车声雷动,旌麾蔽日。如今,驰道依存,空余废辇,殿门深锁,无人焚香,戒备森严。世事兴衰无常,今日曲江一派凄清冷寂,空自让人凭吊!

第2篇:大厦倾颓范文

泪满倾城,情伤叹委婉,已拆开的情,心又怎能渡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肝肠寸断,一阵书信又怎是一种相思,一种闲愁。

回望月光下那即可消逝薄如蝉翼的连绵,孤楼上“云中谁寄锦书来”的落寞,随着那一封书信漂流,为的是那一种凄美隐约的“情”,为的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痴痴,如今,谁可曾想这种看似遥不可及的空寂,已成为了网络时代的弃物,谁又想过这种缠绵的情被那一指可触的距离无情地剪断了,或许“雁字回时”也无人知晓那封情书的下落。因为科学的便利打破了原本定格的距离,单薄的网线连接的只是两个“陌生人”看似温纯的感情,那份真挚早已沦为键盘上一声声无言的轻叹,沦落成傀儡。还有谁会屏楼远眺他的归来“肠断白频洲”一切皆叹惋,所谓的情只是科学便捷的试验品吗?

情归何处?萧萧飞江陨落,枝桠的停摆,远逐了,又远了,在谋求生活的前提下,科学似乎悄然而至而任使肆虐无休止的暴行,又是怎样的冷血,灰色的烟雾或许不会想过绿色的哀伤,干涸的眼泪已成了兽性的证据,“细雨梧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落江不是无情,化为春泥更护花”一幕幕回忆已成了空缺,还记得北京的PM2。5吗,触目惊心的数字,在这背后电锯的残忍,工业的排放让那种人与自然的信任成了背叛,率性而为的虐杀让灰色的天空窒息,冷清的雾霾覆盖在天空中,人们仕图掩盖无声的罪行,可是那时的天气却说明了生活让原先鳞次栉比的比例失衡了,科学与生活成了人们随意毁坏的诋毁凭证,那所谓对自然的情与信任呢?置之不理?

“寻常卷陌”山与山之间大剌剌地将情阻隔,暮霭沈沈望断万物,如坐针毡般抛开原有的一切将理智置于山外,原本可以纷飞的叶脉还邂逅着逐渐凋零的枝头,可是如今的他早已被利欲占据。一切都及有转圜的余地吗?一项项自信的阐述,一样样伟大的牛顿三大定律开启了昭然若揭的的事实,苦心钻研,为的是证实一切科学的诞生,可是,可是由于利欲与兽性的驱使,让他把一切造谣看做是社会对自己的诽谤。一切的终结都是在失足中悔恨,被科学和生活的驱使,成为了跫音中落下的句点。他对这可社会对人文的阐述成了他晚年生活对迂腐教会的炫耀资本,为什么?“水天空阔,恨东风,属鸟吴花残照裹,忍见荒城颓壁?”或许吧,是他把感情,把人文精神寄托给了物欲……

科学豢养着饥饿的情感,生活剥削着自然对人类感情的信任,人文早已成了物欲的侍奉者,感情的统治者,寥寥几笔,跨不过这三者疏远感情的字据,如此冰冷的辗转在情的归途中。

第3篇:大厦倾颓范文

古典名著《红楼梦》集中反映了中国封建贵族阶层的生活,书中所写的老爷太太、少爷奶奶、公子小姐们,无一不是过着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寄生生活。他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经常把过剩的精力花在酒宴上,影响所至,连他们底下的丫头奴仆老妈们,也都十分嗜酒。纵览全书,对于各类人物饮酒过度而至醉酒情景场面的描写,不下一二十次。这林林总总、形神各异的人物醉态描写,既频繁详尽,又突出鲜明,具有强烈的审美特征。

《红楼梦》中人物醉态描写的意 义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红楼梦》中许多关于人物醉态的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审美传达手段。通过人物醉态绘形绘色的描摹,可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例如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中对史湘云的醉态描写,即是一个范例。史湘云醉后图凉快,在山子后面一块青石板凳上竟睡着了,她醉眠花丛,芍药花飞洒在她酒醉的脸上及华美的衣襟上,就连掉在地上的扇子,有一半也埋在落花里。在酣梦中,她还是念念不忘说着酒令:“泉香酒洌,……醉扶归,——宜会亲友”。这优美的意境,梦中酒令,鲜活衬出史湘云那活泼天真、乐观豪爽、旷达清朗,不拘礼节的性格特征。作者在这美的图画中,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美的心灵、美的性格的“睡美人”形象,令人如入其境,如见其丰姿憨态。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则是在第六十五回里对尤三姐醉态的描写。贾琏偷取尤二姐之后,乘着酒兴,来到西院,看见贾珍与尤三姐在饮酒,贾琏也拉起尤三姐与贾珍“吃个双钟儿”。却没想到尤三姐立马带着冷笑,假装酒醉,指着他鼻子劈头盖脑地痛骂了一场,然后又揪过贾琏来灌酒,吓的贾琏酒马上就醒了。面对两位有钱有势的爷们,她恣意奚落、嘲笑、辱骂,并且形态放浪不羁。只见她——

松松的挽个纂(zuǎn)儿;身上穿着大红小袄,半掩半开的,故意露出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鲜艳夺目;忽起忽坐,忽喜忽嗔,没半刻斯文,两个坠子就和打秋千一般;灯光之下越显得柳眉笼翠,檀口含丹;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几杯酒,起发横波入鬓,转朌流光。

就是这样一副放浪迷人的“醉态”,哄得贾珍、贾琏“欲近不敢,欲远不舍,迷离恍惚,落魄垂涎”。最后,尤三姐“酒足兴尽,更不容他弟兄多坐,竟撵出去了,自己关门睡去了”。这一段如见其人、绘形绘神的似醉非醉的“醉态”描写中,让人窥见了尤三姐内心积压长久的苦闷、悲愤,同时也充分表现出她那采取逢场作戏、不甘沉沦的特殊方式向玩弄她的爷们反击的反抗性格,称得上是一朵“出污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红荷花。

第二,《红楼梦》中人物醉态的描写,还是深化作品题旨与含蕴的有力手段。《红楼梦》通过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盛衰过程,展示了封建社会“末世”光景及其处于“忽喇喇似大厦倾”的颓势,为封建社会唱出了一曲“树倒猢狲散”无可挽救的挽歌。它还十分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无情的统治,残酷的剥削,伪装的道学面孔以及荒淫无耻的心灵等阶级本性特点。为了表现以上题旨与含蕴,作者经常通过“醉人文法”(甲戌本肪批),借醉酒人的口,尖锐地揭露了贵族大家庭的荒淫无耻和腐朽奢侈。如第七回中焦大醉骂,就是这种手法运用的一个例子。俗话说“酒后吐真言”,焦大的酒兴膨胀了,道出了“清醒”时不敢说的真话。他成了揭露贾府最隐秘的帐目的揭幕人,他把贾家的全部内幕,包括那些最见不得阳光的丑事,揭个老底朝天。作者正是通过对他醉态和酒后骂语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又如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凤姐醉酒泼醋,实际上是贾府中形形色色大小矛盾的一次必然的大暴露(并非“不测”!)。书中对于浪荡公子薛蟠几次丑恶醉态的描写,也倾注了作者对封建贵族畸形儿的蔑视与鞭挞,预示了封建统治集团“一代不如一代”的颓势与“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可悲结局。人物的醉态、醉语描写,确实成了深化作品题旨与含蕴的有力手段。

第4篇:大厦倾颓范文

当下,我们要多栽培这种凡人善念,用它滋养心灵、社会。

让传统善德得到继承发展。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曰:“与人为善,善莫大焉”。当下,我们也要通过引导,努力笃行友善,让它成为重要的人际关系、道德伦理关系。比如通过民间道德奖设立、评选,涌现出了一批批鲜活的基层道德模范,他们或孝老爱亲,或诚实守信,或敬业爱岗,或舍己奉献……他们平凡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友善在我们这个社会,从未走远,而一直长驻内心,凝固成了我们的精神惯性。个别人的颓废和不良,影响不了整个友善大厦的挺拔和高峻。在他人出现困难危难时,友善,总会走出来,站出来,完成一种积极的担当。推动友善美德,不断前走。

给旁观者带来有益的启迪和思考。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何这些道德模范的内心如此纯净、干净?

因为他们及时剔除了“精致的利己主义”倾向、急功近利等不良发展目标。因此,借助于“民间道德奖”的评选,我们要以善为镜,以善为师:去除过分自私,播撒仁者爱人;去除自以为是,释放豁达阳光。我们不做阴影里的抱怨者,犹疑里的观望者,而做高尚行为的践行者,崇高价值的推动者。让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行动,都能充满平和温暖,善解人意。让公民素质、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凡人善念能提高城市美誉度和竞争力。善的品格看起来无关紧要,每个人都能做得非常到位,这种小善就能汇聚成为城市品格、城市形象,成为发展软实力,地区竞争力。这样的做法多了,君子国度、君子大国的形象就能巍然挺立,造福人心和社会。就像今天的新闻,乐清人都非常友善、崇德,这个公共形象经过网络传播出去,美誉度就能不断提高。人们更愿意到这种善地、福地,就业发展,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对于当地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形成一种隐形推动。

第5篇:大厦倾颓范文

当暑气笼罩华夏大地,在地球的另一面,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正沉浸在一年中最美、最迷人的冬日中。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我恍然想起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午后温暖的阳光散落大地,不论是街心高大的英雄塑像,还是顶着巨大绿色树冠的康康树,都染上一片暖色。

在南美洲,阿根廷被形容为“没落的贵族”,而它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正是这种气质最为浓郁的地方。街道两侧宏伟的18世纪中欧风格大厦、墙壁上精美的石刻,展示着往日的辉煌;而人行道上参差的地砖、墙壁用灰水泥匆匆修补起来的裂缝,又透露出这座城市今日的窘迫与无奈。

贵族的黄金时代

高大的哥特式教堂、恢宏的罗马式剧院,精巧的街心花园和水池,都带着浓厚的欧洲色彩。这座城市是经过精心规划的,整齐的棋盘型街区犹如经纬网格,门牌号码也极具特色,第一个街区的门牌号是101、102、103……一个十字路口后,第二个街区的门牌就是201、202、203……如此类推,十分便利。

那些两三百年历史的大厦仍然在使用,大楼里还有老式电梯―看起来就像一个金属笼子。只要站在大厅中就能看到粗大的铁链拉着“铁笼”上下移动,发出“喀拉喀拉”的声音,到达目的地时,金属的铃铛“叮”的一声脆响,笼门开启。请不要笑建筑设施古旧,这些电梯已经忠于职守地运行了漫长的岁月,仅凭这一点已足以让人敬畏。

19世纪前后,阿根廷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身后,潘帕斯草原旺盛的牧草养育出肥壮的牛群,门多萨干旱的谷地生长出适宜酿酒的葡萄。人们这样说:阿根廷有最勤奋的牛―只要牛努力吃草,农产品换来的资金就会源源不断流进来,而优雅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人,具体来说,是那些西班牙裔、意大利裔的贵族富户,他们的生活便是“吃吃牛排、喝喝红酒、跳跳探戈”。

黄金时代留下了众多遗产,除了众多美术馆、博物馆,也培养出布宜诺斯艾利斯人优雅从容的风度,对艺术的热心,还有享受精致生活的态度。贵族气质,由此养成。

梦醒之后,风度犹存

19世纪80年代的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阿根廷的黄金时代。二战的战火虽然没有烧到南美大陆,但是战争直接导致欧洲市场对农产品的进口缩减,阿根廷国内矛盾爆发,从此国家政权更迭往复,层出不穷,大量人口在派别斗争中“神秘失踪”。

国家变穷了,贵族走向没落。颓败之气是难以掩饰的,运行了70年的地铁,墙壁上彩色小砖拼贴的华丽壁画已经斑驳;从前富贵之家的豪宅,被分成多个单间,住进普通民众,类同于北京的王府演变成大杂院。

但是,尽管如此,这座城市依然流动着贵族的血液,保持着优雅的风度和卓越的品位……那是一种沉淀在骨子里的气质,让它与那些新兴的摩登都会迥然不同。

比如咖啡馆。就像很多欧洲城市一样,布宜诺斯艾利斯也有很多咖啡馆,其中不乏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店。男侍者典型的服装是剪裁笔挺的黑色西装制服,打着领结,手上戴着洁白的手套,脸上带着温和而恰到好处的微笑。咖啡馆也有音乐演出,演奏乐队往往是须发皆白的老者,表演间歇时,有皱纹的大手摩挲铜号的样子,就像与老友聊天。

三十多年来,阿根廷政坛维持了和平,但是国家经济,仍然克制不了波动,阿根廷比索对美元的汇率,犹如游乐场里的过山车,在波峰和波谷之间震荡徘徊。就像一个对家族没落无能为力的世家子弟,阿根廷人对此也只能默默承担,差别只是在于,富裕的时候,他们去乌拉圭度周末;不景气时,乌拉圭人跑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度周末。

在经济好的时候,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总会尽可能地维持风度。一个当地华侨告诉我,他之所以选择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定居,就是因为他某次公务来到这座城市,看到乞丐向一个饭馆乞讨,而侍者竟然拿出了一整块厚而肥嫩的烤牛排。

阿根廷人也并非拒绝辛苦工作,只是他们更倾向于享受生活。在中国,“巴西烤肉”遍地开花,智利葡萄酒广受欢迎,殊不知,在南美洲,阿根廷的烤肉和红酒才是最有名的。不过,最好的牛肉和美酒,都被阿根廷人留着自己享用,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流入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大小小的饭馆、酒店、酒吧里。

留住旅者的脚步

布宜诺斯艾利斯有很多“流浪者”,他们常年住在青年旅社的多人间里,有时找点短工,大部分时间只是在这座城市里晒太阳、喝马黛茶,与朋友们闲聊。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行者,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爱上这里,于是就留了下来。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一个能留住旅者脚步的地方,这里安闲中带着颓废,充满艺术气质,同时又有十足的享乐气氛。

生活在这里是赏心悦目的。阿根廷以“出产”美男著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很容易辨认出哪些是阿根廷人。大多数拉美国家人口血缘混杂,混血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阿根廷则不然,它的国民绝大多数都是西班牙、意大利的后裔,混血比例很小。

邻国智利人多身材矮壮、浓眉大眼;秘鲁人则肤色更深,带有安迪斯高原的土著民族的血缘;巴西人不太讲究衣着。阿根廷男子外貌的“平均分”要高上很多,他们多是深棕色的头发,浓密而略微卷曲,身材高大匀称,脸型消瘦,鼻梁挺直。

在街心花园的长凳上坐下,欣赏路人是一项乐事。老年男子一头银发,丝毫不乱地背在头上,像从《闻香识女人》走出来的阿尔・帕西诺;穿着挺括呢子短大衣的中年人,身体挺拔,略蹙的眉心,想必是在考虑工作事务;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穿着半旧的休闲装,脸上带着阳光一样的笑容;十几岁的少年,睫毛纤长如翅膀,在脸上投下一片阴影,挡住深色的眼眸。

在这里,生活与艺术是分不开的,商店看起来往往像画廊、博物馆。怀旧风格最浓郁的是圣特尔莫区,这里的玩具店里堆满一屋子铁皮发条玩具;帽子店中,复古的厚呢子女帽上贴着黑纱或者羽毛;生活用品店中,陈列着一排排用五彩玻璃精心拼出图案的苏打水瓶。

第6篇:大厦倾颓范文

【关键词】自由谈 上海 租借 文化

“副刊是报纸的相对独立的编辑形态,并富于整体文化和文艺色彩的固定版面、栏目和随报发行的附刊。①”可见,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历史环境孕育了副刊的产生,决定了其发展。《申报》副刊《自由谈》刊行长达38年之久,是《申报》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综合性副刊,在此过程中,上世纪30年代对其的革新,使《自由谈》大放异彩。《自由谈》诞生于上海,主要作者群源自上海,又是在30年代的上海达到巅峰状态,因此可以理解,30年代上海特定的租界色彩,不可避免地像血液一般注入《自由谈》的骨肉中。

一、上世纪30年代上海租界环境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政治上军阀混战,经济上,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海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加速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进程,而广大内地农村的封建统治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动摇。中国正经历着政治体制和城乡结构的双重变动,同时社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30年代的上海租界,“畸形繁荣”或许是对它最合适的描述了。摩登、金钱、西洋、奢靡、亢奋、颓废、冒险、刺激、浪漫、失业、革命和暴乱等等一切,在当今社会适用于部分特殊群体的形容词,却可以组合成对当时整个上海现状的描述,为这个城市赋予了斑驳而离奇的色调。从民族资本家到知识分子,从工人到农民,他们的思想、感情、命运、心理都遭受着巨大的冲击,中国的每一个阶层,甚至于每一个角落都开始动荡不安,陷入一片迷茫之中……

《申报・自由谈》在这座城市中诞生、成长、变革并繁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被蒙上了一层租界色彩。

二、租界色彩映照下的《自由谈》

1、租界文化语境促成左翼文学的发展,成为《自由谈》达到巅峰的契机

30年代的左翼文学思潮在上海酝酿壮大起来,一批左翼作家、传播机构和消费群体也主要集中在上海。从事左翼文学创作的大多数作家,他们或者寓居于上海租界,或者曾有过租界生活的体验,租界化的上海为左翼文学的滋生提供了文化土壤,影响了左翼文学的发展。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在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区域窦乐安路233号的中华艺术大学召开。租界为左翼作家的创作提供了较为宽松自由的语境,他们利用租界里统治薄弱的有利环境,突破新闻检查机关的严密文网,创作无产阶级文学,《自由谈》上才可以涌现出大量积极向上的爱国救民文章。

除政治环境外,“畸形繁荣”的经济生活状况,也促成了左翼文学的发展。上海贫富悬殊,是一座“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②,这里高楼大厦与贫民窟并存,天堂和地狱同在,租界和华界的强烈反差,十里洋场的繁华与亭子间、阁楼和潮湿的窝棚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对于挣扎在生活底线的人群,生存的艰难、人生的失败,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左倾思想,左翼文学喊出了上海底层工人阶级和民众的心声,他们长期受资产阶级和洋人压榨的情绪找到了释放的渠道。在这样的经济社会背景之下,左翼文学迅速蔓延开来,许多不得志的上海文人开始通过左翼文学来鼓励自己,而革新后的《自由谈》不仅顺应了左翼文学思潮,成为左翼作家的阵地,同时也满足了广大读者对于左翼作品的渴求。

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在上海租界这样特殊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下,《自由谈》的革新才得以熠熠生辉。

三、“亭子间”作家决定了《自由谈》颓废迷茫的叙事风格

《自由谈》汇聚了上海的一批新老作家,人们常把他们称为“亭子间作家”,可见上海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对这些作家的创作影响。亭子间的阴暗逼仄影响着上海作家的生活体验和思想观念。亭子间对于上海文人来说就像一只牢笼,四处都是房子,很难见到天空,大都市的繁荣与刺激在这里荡然无存。漂泊在大都市中,局促在弄堂的亭子间里,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境遇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愈发衬托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助。亭子间作家的笔下充斥着对国家前途的危机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极度不满,对当时统治政府和社会现状的愤慨,这一切消极情绪转化成了文章中的颓废色彩。《自由谈》的编辑了解文人当时的生存现状,因此具有颓废色彩的文章会常常出现在《自由谈》上。

生活呆板地像一个机械的运转,每天早起除了洗脸刷牙而外,第一桩事便是寻找我的笔,紧紧的,我的两眼,我的注意力,甚至我全身的精力,都集中到笔尖,我的脑汁便从笔尖一点一滴地渗出。这时候我是没有痛楚,甚至没有感觉。因为我只是一部机器,脑汁的榨出,并不是一种工作,而只是一种义务……。为了生活,我拍卖了我的灵魂,为了生活,我拍卖了我的青春。我吃自己的脑汁,嚼自己的灵魂,是苦?是涩?也只有自己才知道。天啊!这是生活吗?这样,我所以一看见笔,便存着敌意,便想逃,然而,直到现在我每天还是得寻找我的笔,握着,紧紧地。我想,总有一天得搁下这捞什子,总有一天我得把我的灵魂叫回来。

――赵天任,《无题》,《申报・自由谈》,1933年5月10日。

这些生动细腻的描述透露出作者当时复杂微妙的心境,悲凉入骨、无可奈何的沧桑感跃然纸上。至今看起来仍会为当时文人的生存状态寄予同情,不由得感慨万千!

四、《自由谈》幽默嘲弄的话语风格扑面而来

在30年代的上海,打趣调侃幽默倾向被许多学者说成一种“文化风气”,鲁迅曾把这种文化风气称为是“海式的有趣”,他说:“我到上海后,说惊异的事情之一是新闻记者的章回小说化。无论怎样惨事都要说得有趣――海式的有趣。只要是失事或遭殃的,便总要受奚落――玩赏的奚落。③”而这种幽默嘲弄的话语风格不仅仅局限于时事性的新闻,以幽默定位的杂志也特别多,滑稽文学作品随处可见。幽默嘲弄的文风应该说是在租界这样特定的生活环境下的产物,风云变幻的政治环境和流行时尚让人们开始应接不暇,中国原有的传统渐渐失去了曾经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人们发现曾经固有的价值观与租界的灯红酒绿相去甚远。另一方面,租界的生活压力、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的邪僻性,无论是文人还是大众都需要用幽默调侃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压抑。作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并走在时代前沿的《申报・自由谈》,它很难为了自身的文学品质而去放弃迎合大众的趣味性阅读,并且当时的作家也是这种文化风气的推波助澜者,因此,翻阅30年代的《自由谈》,幽默嘲弄的话语风格扑面而来。

假如你家里,今天有人来打架,明天又有人来,弄得食不安,寝不安,你也文雅而温柔地,和平而好看地,作个揖,鞠个躬,甚至叩三个响头,“诸位好汉,小生在这里有礼!”天下果有是理乎?我则不能!

不过怒也要怒得恰当,不应该无理取闹,更不应该口硬心虚。张老二兄弟一句话不对头,便马上红起眼睛来打架,这便叫做无理取闹;王大娘被盗窃,吓得躲在棉被里不敢出气,等到强盗走了,便哭哭啼啼在大门口指天划地地骂杀千刀,这便叫做口硬心虚。

然而,眼前我们贵国的张老二、王大娘之流实在太多了,呜呼噫嘻,“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斯怒不出,如国家何?

――黎烈文,《怒》,《申报・自由谈》,1932年12月4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作者夸大了王大娘被惊吓的情绪,“吓得躲在棉被里不敢出气”还是不至于的,另外,作者毫不避讳地将“”等在当时社会更显露骨的字眼放在文章中,“作个揖”“鞠个躬”“叩三个响头”等等都凸显出了作者夸张嘲弄的语调。这样,上下文轻松幽默的语境和生动夸张的人物形象,使得严肃的话题在消遣的氛围中减少了文章的反思作用,消解了对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民众的同情。但如果我们把这种幽默调侃嘲弄的文风放在租界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或许应该可以理解。

从故纸堆中翻阅上世纪30年代革新后的《自由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段中国近代报学和文学的历史,同时也是一段对30年代那个繁华与落寞并存的“大上海”的回忆;反过来,租界色彩留给我们的除了今天的南京路和霞飞路,更深刻的还有那特殊的文学气息!■

注释

①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华文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4页

②李永东,《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0月第1版,第97页

③李永东,《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0月第1版,第108页

参考文献

[1]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华文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2]李永东,《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0月第1版;

[3]张云初,《中国大实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4]陈晓卿等,《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1-194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王长顺,《对近代文学的影响》,《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1月第20卷第6期;

[6]《影印本》,上海鲁迅纪念馆编,1981年5月;

第7篇:大厦倾颓范文

我穿梭在这钢筋水泥的森林中,解读着关于这座城市的密码,看着那些灯红酒绿的喧嚣在夜的最深处尽情的陶醉,高速公路上有车在飞速前进,带着极速的激情和桀傲不驯的姿态消失在夜的朦胧之中,仿佛从未出现。华灯初上的灿烂加杂着星空的闪耀,梦一般的美景在这个城市上空展开。

这就是关于这座城市的生活,这座城市的密码,我试着将时光往前一推再推,是谁打破了千年不变的生活方式?是谁打破了这个城市原有的密码然后将其重组?又是什么让我们现在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书写出的历史如此辉煌?

有一种光芒,似乎带着亘古不变的灿烂,犹如创世永恒的辉煌,让我仿佛看到了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那般壮丽;让我仿佛看到了花朵绽放的那一瞬间的灿烂;让我仿佛看到了飞鸟冲破荆棘飞向蓝天的美丽。

你的芒种,是为光芒植根,在某个特别的时候,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就仿佛把光芒种植。

日光下的寒林没有一丝杂质,空气里的冰冷仿佛是来自冰河世纪的温柔,凛冽的寒风肆意的吹刮着萧条的村庄,院子里的那棵槐树似乎也被悲伤所包围变得萎靡不振,那冰冷的雨下个不停,像是要把人们的心头也漫湿了一样,是的,我们没有拒绝天上雨的理由,可是它是如此的寒冷,又是一年冬天的到来。

冬天,冬天便意味着没有暖和的棉衣可穿,冬天便意味着没有足够的食物去填饱肚子,意味着寒冷,意味着饥饿,在生死边缘线上苦苦挣扎的人们啊!谁爱这寒冷的冬天?可是在这寒冷与饥饿压迫的困苦中,依旧有人站了出来,洒脱的说出了“我爱冬天”。

冬天,冬天便意味着是来年的希望,冬天便意味着雪花飘落时把梦想耕种,我为何不爱这充满希望的冬天?我们不能听天由命,我们不能放弃自己,我们要活着,要努力的活着!这就是六十年前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呼唤与心中的呐喊,一切的梦想似乎都在那一刻绽放,一切的辉煌似乎也是在那一刻开始尽情燃烧,用一种不可名状的光芒开始点燃华夏儿女心中的奋斗的烈火,以一种独特的阳光把中国的蓝天照亮。

我看见了他在耕种时裤角被甩满了泥泞的痕迹,落日的夕阳把他的胡茬涂的金黄;我看见了她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讲课,当星光洒落天空时有轻轻的微风把她的窗儿推开,而她正在熬夜改作业;我看见了医生在救死扶伤,我看见了孩子正在用心的念书,我看见了神舟飞船遨游宇宙的洒脱,我看见了北京奥运的气势恢宏,我看见了上海世博的舞动世界,一且都在改变,一且都变得不可思议的美丽,这就是我所在的地方。

我为我的国家而骄傲,我为它的进步而自豪,六十年的光辉灿烂,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芒种下的根,它愈行愈远,终有一天走向一片灿烂。

第8篇:大厦倾颓范文

关键词:柳如是 诗词风格 独特性情

不寻常的人生遭际,使得柳如是用诗词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她的诗词,既充满细腻婉转清奇流畅之风,同时饱含慷慨豪放的悲壮之势,诗词风格随不同时期的人生遭遇而呈现明显变化。

柳如是的早期诗词创作,以婉约柔美之风居多,内容多是表达闺阁中妙龄女子缠绵悱恻的情思朦胧多变的哀怨,多写儿女情长及细腻敏感的生活感受。其中,爱情题材的诗词涉及较多,主要是从侧面流露出诗人与陈子龙的爱情生活。以《六忆诗》(其一)为例:“零妆斟意审,欢气自随向,神绪难久藏,因风托思想。”,该词主要是描写一个妙龄女子回忆往昔幸福生活,写出了闺阁中少女的羞涩和纯真,描绘了很多日常生活场景,刻画了一个闺阁女子等待情人到来时的娇羞幸福的心情,隐藏着女子无数的爱恋与相思,词中过去化妆场面与现在想念情感的两层画面的叠加与对比,进一步流露出女主人公内心细腻的情感。词调优美,音节平缓,自然轻快,以婉约笔法,将闺阁中少女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十分符合柳如是与陈子龙从相识、相知、相爱、相离的这段情感波折给柳带来的杂感。

柳如是好以“杨柳”意象入诗词,“杨柳”既是柳如是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也是柳陈二人于南园朝夕相处恩爱相依的见证,更是二人被迫分开后柳借此倾诉心中万般思念与苦楚的发泄物。以《杨花》一诗中几句为例:“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诗人以“杨柳”入诗,以“杨花”自喻,写出了在与陈子龙分开后内心的苦痛煎熬。巧借“杨柳”“杨花”意象来抒发对陈子龙的极度相思之苦,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怨而不怒,幽怨中见恬淡;温柔敦厚,感伤中有甜美。

中后期诗词创作多以豪放悲壮见长,且融以婉约朦胧之美,做到了婉约与豪放并举,这一时期,抒发感时伤世、即兴咏物的题材居多,也涉及感慨自身命运或表现深沉的爱情情怀的题材。诗人擅于融合前期自然清丽的旖旎之风,力求做到婉约与豪迈兼融,因此这一时期的诗词风格更趋成熟,成就更为突出。

以《初夏感怀四首》(其一)为例:“海桐花发最高枝,碧宇霏微芳树迟”、“总有家园归未得,嵩阳剑器莫平夷”,这首诗写于明朝末年清军即将入关之前,明王朝大厦将倾,战火四起,民不聊生。诗人面对此情此景,触物兴怀,将过去现在两种时空的事物巧妙地进行对照,更显苍凉颓败之感,折射出动荡时代人们渴望家国和平的强烈愿望,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浓厚的忧国忧民之心,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家国天下之情。整首诗在写景体物等技巧上娴熟有度,风格沉重悲凉。

另《东山酬唱集・岳武穆祠》:“当年宫馆连胡骑,此夜苍茫接戍楼。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诗人在参观岳武穆祠时感叹山河破碎不堪忍受,四海之内,战声咆哮,烽火连绵,由此怀古伤今,爱国情感的宣泄如瀑布之水瞬间奔腾而下,诗人身上的那种侠义气质,渗透于字里行间,直逼人心,给人激情豪迈之感,气壮山河的昂扬之势。

又如《金明池・咏寒柳》“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借寒柳抒发己怀,词人看似写寒柳实则写自己深沉凄凉的人生,“寒柳”意象统摄全篇。上阕借寒柳来表达词人凄凉苦楚的人生遭际,下阕主要是写词人对从前美好恋情的坚守。既有柳如是哀艳婉丽的词风,同时哀怨中有男儿洒脱风度,词作故又给人豪放俊逸之感,风格澄澈蕴藉,刚柔相济,达到了婉约与豪放兼容的境界。

第9篇:大厦倾颓范文

摘要:文章先通过回顾2013 年到2014 年的国内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速和销售面积增速,分析我国房地产投资的情况。在对近年来房地产投资情况有个概况性的了解下,着重分析了我国“三驾马车”、基尼系数、收入差距及取消限购令等政策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接下来,由浅到深的分析了,2015 年国际各大经济实体在现今经济环境下的状况,及对于我国房地产投资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 :房地产投资;楼市;通货紧缩;取消限购令;国内外经济环境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一直是国计民生的热点话题。回顾201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由发展较平稳的2013 年1-12 月平均的的19.8%到2014 年1-2 月的19.3%,再到2014 年1-12 月的10.5%,年末的数据表明,2014 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与14 年1-2 月增速相比,同比下降了8.8 个百分点,与2013 年的数据比较,回落9.3 个百分点。无独有偶,虽然2013 年1-12 月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17.3%,销售额增速为26.3%,而2014 年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则收缩至-0.1%,销售额增速收缩至-3.8%,2014年全年来看,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均逐渐收窄,商品房销售额76292 亿元,比13 年下降6.3%,降幅比1-11月份收窄1.5 个百分点。而据统计,201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3383万平方米,与13 年相比骤降至14.0%,降幅比1-11 月份收窄0.5 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0020 亿元,增长1.0%,1-11月份仅下降0.1个百分。

如此看来,2014 年我国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不容乐观。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国内经济形势方面分析

1.站在宏观经济角度,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持续下滑,物质积累速度远跟不上经济发展脚步渐渐凸显了投资的风险。

(1)自2011年以来,传统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投资,内需(消费)和出口,通过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刺激出口的方式,现如今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显现了种种矛盾,中国经济良性发展,还应提高内需,促进消费者投资。

①进出口增速回落,价格水平涨幅较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 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 个百分点。

②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超过0.4“警戒线”,表明我国收入差距较大。

(2)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现今社会矛盾加剧,赚钱不易,普通老百姓闲置资金少,更无资金回融用于投资。房地产发展之初,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问题尚未突显,随着经济发展加快,住房需求增加,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然而只有地产业能在地产泡沫中“分一杯羹”,随着出租房屋、出售房屋,富人越来越富,导致贫富分化更加严重,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低收入者就更加买不起房。

2.从我国政策上看,2013年到2014年有一个大的转变,2013年政策倾向于不放松的限购调稳政策。

(1)虽说货币信贷增势平稳,但数据显示2014 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6.46万亿元,比上年减少8598 亿元;2014 年也陆续出台支持首套房贷,放宽公积金贷款和央行降息的政策,这些对宏观经济帮助较大,使得一二线城市楼市集体经济成交上升。

(2)一系列的“贴补”政策未能刺激楼市的大幅回温,2014 年,面对低迷的房产经济,政策上不再提“调控”二字。从呼和浩特发文取消限购以来,面对较大的房产冗余,全国各二三线城市纷纷放松限购,例如,2015年1 月16 日,福建厦门正式宣布全面退出限购,首周楼市成交量竟接近两成。该政策调整也将使15 年未来的楼市情况得到平稳发展。

3.年轻群体买房能力低。调查不同地市的人,可以得到相近的结果。

(1)收入低,住房公积金补贴少倾向于租房。

(2)房产中介“幌子”多。

许多房产网络信息与实地看房信息不一致,中介讨价还价,实际房价远比网上刊登的高,使人望而生畏。

二、国外经济形势方面分析

1.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最新发表的《2015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愿望》报告显示,2014 年世界经济将会继续缓慢增长,预计2015 年和2016 年世界经济将分别增长3.1%和3.3%。

(1)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超过预期,2014 年美国四季度GDP 增速提高至5%,消费市场持续回升温,其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均未受到世界经济颓靡的影响,而我国2014 年四季度GDP 同比增长7.5%,与2013 年数据相比,真实GDP增速是下降的,14 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13 年同比增长1.04%;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阶段,正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阶段,可是由于受到美元的大幅升值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我国现面临通货紧缩风险。

(2)欧洲经济因为石油价格大跌,欧元贬值,导致通货紧缩加剧,但欧元区财政放松,能够小幅度刺激经济增长。成员国内需求下降,劳动力市场疲软,仍是经济难以发展的表象。

(3)面对国内通货膨胀的状态日元也同样贬值,日本央行推行放大版的宽松货币政策,旨在引发货币刺激经济规模。也会成为财政恶化的诱因,从而导致日本低收入人群不满。长久来看,会降低需求,仍有导致通货紧缩的风险。

2.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外主要的经济体制放松,资产泡沫减少,投资移民的趋势,也将导致我国投资者到国外投资房产。虽然海外购房有未得到政府担保和支持、外币贬值的风险,但是海外购房仍受到不少投资者的热捧。相应地,我国房地产投资也会因此流失资金。

总的来说,2015 年房地产经济增长应朝着市场结构改善,资本企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J/OL(]. 2015-1-10)[2015-1-28]stats.gov.cn/tjsj/zxfb/201501/t20150120_671070.html.

[2]董志龙.关注制度变革带来的财富成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11-7.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