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物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精选(九篇)

物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第1篇:物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公司;核心竞争力;构成;提升

中图分类号: F29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7-2

1 高校物业管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1.1 公司管理能力

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能力,是指在进行物业管理时要符合高校所提出的不同要求和服务标准,绕高校发展目标,有效地调整公司内部生产、经营、人力、财务、设备等各要素、各环节从而促进公司朝着目标发展的一种综合性能力。首先,公司管理能力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必备能力,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够胜任其职务和岗位的基础条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实现有效经营管理的重要法宝;其次,公司管理能力能够促使管理者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的新要求,推动公司抓住发展机遇,朝着更好方向发展,为社会经济贡献更多的积极力量;其三,公司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企业业务水平的提升,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从而产生更好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1.2 公司服务能力

高校物业管理公司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提供全面、周到和完善的服务是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物业管理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因此,高校物业公司的出发点就是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科研、教学和生活需求,满足的标准反映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和服务能力上。服务质量的优劣是被服务者主观上的感知与评价,也就是师生员工在享受高校物业公司所提供服务时的主观感受,因此,给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满意的物业服务至关重要。服务价格即物业管理费是高校物业公司依据市场规则、与高校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公司能够提供的物业服务质量和学校师生员工所能承受的能力等因素来制定的(大都通过招标确定的合理价格)。服务能力是高校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服务产品的能力、服务价格竞争力和服务质量三者有机组成。

1.3 公司技术能力

物业服务的专业化体现了物业管理公司核心竞争力,专业化的物业服务必须有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作支撑,只有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才能保障高质量的服务团队。物业服务团队具有物业管理专业高素质,才能形成服务技能高素质的服务团队,在竞争中长期保持专业服务的满意度,建立公司竞争优势特性不被其他物业公司模仿和超越。目前,高校办公楼、教学楼、科研楼、图书馆、实验楼、会议室、食堂、学生宿舍等都引入很多科技含量的智能化设备,如各大楼出入处的人员进出识别系统、安防报警系统、自动消防系统等,如何管理好这些智能化设施设备,仅沿袭高校以往简单的维修管理方式是不能够胜任的。此外,房屋及其设施设备的日常维修养护如电梯的维护、墙面地面的保养、桌椅板凳的维修、绿化植物的栽培和施肥及其修剪与造型等均需要专业技能的人才来完成。因此,专业技术能力是物业管理公司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组成部分。

1.4 公司创新能力

物业服务的创新能力能够保证物业管理公司持续拥有竞争优势而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物业服务创新既可以为高校师生员工带来更多的附加利益,又可以节约物业服务成本,成本合理有效控制能够提升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高知这一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增强公司员工智慧和能力,最终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例如,物业管理公司在物业服务过程中提供的各类特约服务、个性化服务就是能够让被服务者感到满足和满意的创新途径。校园互联网为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手段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提高物业服务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提升物业管理的服务水平和技术,保证了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领先地位和优势。

1.5 公司整合能力

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在物业服务过程中要进行整合的资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有形资源,如行政办公楼、科研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会议室、运动场(馆)、停车场、学生宿舍、餐厅、超市、文化商业街等,以及物业服务和维护过程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另一类是无形资源,包括高校物业公司的经营理念、公司文化、品牌、信誉、制度等,以及有关物业服务的知识、技术等资源。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对公司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和高校拥有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整合,通过整合建立一个新的有序组织和流程,与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形成物业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 高校物业管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1 理念创新:强化公司创新意识

理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物业服务的理念创新了,才会促使物业管理的模式、内容、方法等持续创新。高校物业管理是为高校广大师生的科研、教学服务的,物业服务的目标是依据经济法则和教育法则、运用新机制与新模式,以优质的服务去做好各方面工作,提高物业服务水平,让广大师生员工满意。台湾捷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树立了“文化+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创新理念,主张物业服务“四个认同”一一业主认同、专业认同、国际认同和客户认同,让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理念成为公司员工的共同追求,为服务对象提供可感知的舒适工作场景。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坚持探索和创新,充分利用高校拥有的优越条件、资源和技术优势,开拓物业服务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改善物业管理方式和方法,建立健全物业服务的各项管理制度,以提高物业管理的服务效率和促进物业管理的现代化,保障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2 制度创新:建立公司学习型组织

高校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各项物业专业服务是通过公司的团队协作来完成的,因此高校物业服务要根据服务内容不同形成若干个有机协调的专业团队,通过专业团队不断的学习和历练,提高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达到让广大师生满意的目标。而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目的就是要促使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建立“优质服务”和“让用户满意”的企业制度,构建平等、和睦、开放、奉献的组织环境和组织机制。物业管理公司的每一位员工不仅能够在适应这种环境变化的氛围中学习,同时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更高效率的专业团队和组织。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公司要运用知识共享与创新机制的系统思维方式建立学习型组织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2.3 管理创新:加强公司人力资本管理

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创新是根据公司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创造出新型的和更加规范与更具效率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措施及操作流程,以实现公司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各种资源要素之间更加合理和有效地协同运行,从而创造出新型的生产力,公司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公司要重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是要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司业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定期对公司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举办专业技能竞赛,建立积极的竞争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使公司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从而使公司因具有优质高效的物业管理团队来形成公司核心竞争力。

2.4 技术创新:创建物业管理信息化

物业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地、系统地对物业管理公司所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及其各环节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实现物业管理公司内部信息传输和应用的实时化、准确化与高效化。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与信息技术,如运用因特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来建立物业设施设备维护信息系统。物业设施设备维护信息系统既能使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又可以向客户展示公司现有的物业服务设施设备,体现出公司物业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和能力。目前,很多物业管理公司都在潜心打造智慧家园或智慧校园。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也提出了“让物业管理更简单、更有价值”的物业服务理念,其实这就是要依托科学技术的支撑,让科技使得物业管理和服务更有价值。例如,山东明德物业管理公司在其服务体系中,就运用了数字、图像、语音传输的无线技术、二维码和传感器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全面优化了物业管理和服务的方式与流程,提升了物业服务的品质和良好体验感,并初步实现了对物业管理与服务中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受到了学校广大师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物业管理信息化是高校物业公司技术创新的突出表现,大大降低了物业管理与服务过程中信息的管理和使用成本,有利于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和物业服务业务流程,有利于促进物业公司管理的科学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物业服务的专业化,有利于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5 文化创新:构建物业管理公司品牌

公司文化是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如何从高校物业服务人性化的角度,改善和提升高校物业服务水平和能力。目前的高校物业管理公司中,有很多公司开始积极探索高校物业服务人性化的课题,例如,为浙江大学提供物业服务的新宇物业管理公司,就提出了“服务也是育人”的观点,注重将物业公司提供的物业服务融入高校校园教育之中;山东明德物业管理公司将公司服务理念“大学之道在明德”的企业文化融入物业服务之中等等。品牌是顾客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的认知和综合评价。当人们想到或者谈论某一品牌时,总会和社会时尚、企业文化、品质、价值等联想在一起,企业创立品牌就是在不断地创造品质、价值、时尚和提升文化,不断地从低附加值产品或服务转向高附加值产品或服务的升级,向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开发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的高层次转变。当企业品牌文化被用户和市场认可并接受,品牌才产生其市场价值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对此,物业管理公司的每个成员才会对公司发展的前途充满很强的自信心和负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得公司所有员工必然会把自己的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相连而与公司形成命运共同体,物业管理公司也就拥有了共有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品味而形成了物业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第2篇:物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物流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全球市场化进一步加强,物流行业成为了各国企业关注的焦点。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比较晚,较之国外发达国家大型物流企业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物流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物流企业如何在严峻形势下发展自身优势,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的概念提出并在工商管理中应用之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学者和战略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阐释。

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合观,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项能力的整合,从而形成的企业组织内外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协调观则认为各项资产与技能的协调配置是核心竞争力最为本质的特点;知识载体观强调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特性,主张用各种知识载体,如员工、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与规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示器;技术能力观则以专利份额和显在技术优势来描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地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

在本人看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我们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界定为: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并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这个定义涵盖了这么几层意思:

(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性的能力,具备有相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

(2)它是一种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它能力的统领;

(3)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几乎无法模仿的;

(4)它是长期起作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各方面能力整合而成的多元复杂系统,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创新能力: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知识总量,实现企业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

(2)应变能力:保持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因时而变;

(3)整合能力:组织协调企业人员、材料、资金、设备、知识和信息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

(4)转化能力: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

简而言之,本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亦应如此,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人们期望尽快培育和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迎接经济全球化和激烈国际竞争的挑战。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作为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的前提,是一项庞大的企业管理系统工程,涉及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除了具有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物流行业自身的特点。为了帮助物流企业在实践中将非核心竞争力区分开来,科学、准确地分析和识别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诸多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以下六个步骤的识别方法。

(1)第一步:企业现有资源分析。

企业现有资源分析是分析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有形资源包括企业拥有的运输资源(如车辆和车队等),仓储资源(如库房等)、地理位置资源、物流网络运作资源和装卸搬运及其流通加工的设备设施等。无形资源包括企业的组织资源(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技术资源(如关键的物流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如企业员工的丰富的经验、知识、洞察力和对企业的忠诚等)、形象资源(如企业在客户及社会中的相关形象)和企业文化(如宗旨、理念和价值观)等。分析这些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利于企业摸清自己的家底,从而为识别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2)第二步:物流企业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识别和评价企业资源与能力的有效方法。价值链分析将顾客价值作为考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导向,它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支持性作业。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基础性作业包括物流市场营销、物流生产运作(如运输生产、库存管理、流通加工和其他增值服务)、物流的售后服务(如客户回访等)等。支持性作业包括一般的基础管理(如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对外公共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企业必要的外购资源的采购)等。在审查价值链的各项构成中,必须将企业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并采用优、中、差三等对每一项作业进行评定。

(3)第三步:物流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物流企业的经营环境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统筹。宏观环境分析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全球化环境等进行分析,宏观环境分析结果将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趋势有重要的影响。行业环境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环境的“五要素”及其关系进行分析。“五要素”是指物流企业的客户、物流企业的资源供应商、物流企业的现有竞争者、物流企业的新加入者和物流服务产品的替代品以及补充品。这“五要素”共同作用,决定了行业的竟争性质和程度。

(4)第四步:物流企业SWOT分析。

物流企业SWOT分析技术是通过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一步考察企业的这些业务是否适合企业在其中进行经营,是否能够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优势评估主要是分析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可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劣势评估主要是分析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的缺点和不足。面临的机会评估主要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中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方面。面临的威胁和挑战评估主要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中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利和消极作用的方面。

(5)第五步:找出关键的成功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找出物流企业的成功的因素,分析当前的因素是职能性质的,还是仅仅一个物流服务产品的或者是企业整体性质的。因为,只有横跨整个企业整体的成功因素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第六步:检验成功因素——找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将这些成功因素与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五大基本特征(客户价值性、差异性、可拓展性、难以模仿性和持久性)进行比较。例如,分析这些成功的因素与我们的竞争者相比有没有优势而言,如果没有优势是不可能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分析这些成功的因素对于未来的发展有没有市场,能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探讨这些成功因素在现在及未来的环境下能否持久,有没有其他因素能够保证其能够经久不衰。

3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3.1内部功能整合

目前我国市场上大多数的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公司经过资源整合而成,设施的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相对比较低,许多公司只具有完成单一物流功能的作业能力。对于这种基础薄弱的物流企业来讲,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客户企业整条供应链的一体化服务是很困难的,所以物流企业可以选择从事先进的、专业化的单一物流功能服务。比如由仓储公司整合而成的物流企业可以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内部的研发部门设计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仓储系统,从而构建企业在仓储业务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新晨

3.2外部资源购买

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不可短时间内效仿的竞争优势,它的研发除了需要研发人员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通常也需要走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对于那些资金实力雄厚却又刚刚涉足物流领域的企业来讲,外部购买不失为一种快捷的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在实施外部购买时,被购方失去了核心竞争力随即不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将会面临破产的危险;购买方也需至少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被购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否与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相冲突以及企业是否有能力管理好被购人的核心竞争力而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3.3与其他企业合作形成物流战略联盟

面对反复无常的市场变化和日趋多样化的顾客需求,物流企业一方面在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构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寻找互补的外部优势,通过形成供应链来实现整体的竞争优势。这种物流战略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企业可以共享物流运作资源,节约了物流企业的成木,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光忠.核心竞争力与资源整合策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72.

[2]董千里.高级物流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8.

第3篇:物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的概念提出并在工商管理中应用之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学者和战略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阐释。

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合观,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项能力的整合,从而形成的企业组织内外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协调观则认为各项资产与技能的协调配置是核心竞争力最为本质的特点;知识载体观强调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特性,主张用各种知识载体,如员工、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与规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示器;技术能力观则以专利份额和显在技术优势来描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地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

在本人看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我们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界定为: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并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这个定义涵盖了这么几层意思:

(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性的能力,具备有相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

(2)它是一种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它能力的统领;

(3)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几乎无法模仿的;

(4)它是长期起作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各方面能力整合而成的多元复杂系统,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创新能力: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知识总量,实现企业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

(2)应变能力:保持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因时而变;

(3)整合能力:组织协调企业人员、材料、资金、设备、知识和信息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

(4)转化能力: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

简而言之,本人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亦应如此,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人们期望尽快培育和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迎接经济全球化和激烈国际竞争的挑战。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作为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的前提,是一项庞大的企业管理系统工程,涉及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除了具有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物流行业自身的特点。为了帮助物流企业在实践中将非核心竞争力区分开来,科学、准确地分析和识别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诸多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以下六个步骤的识别方法。

(1)第一步:企业现有资源分析。

企业现有资源分析是分析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有形资源包括企业拥有的运输资源(如车辆和车队等),仓储资源(如库房等)、地理位置资源、物流网络运作资源和装卸搬运及其流通加工的设备设施等。无形资源包括企业的组织资源(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技术资源(如关键的物流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如企业员工的丰富的经验、知识、洞察力和对企业的忠诚等)、形象资源(如企业在客户及社会中的相关形象)和企业文化(如宗旨、理念和价值观)等。分析这些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利于企业摸清自己的家底,从而为识别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2)第二步:物流企业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识别和评价企业资源与能力的有效方法。价值链分析将顾客价值作为考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导向,它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支持性作业。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基础性作业包括物流市场营销、物流生产运作(如运输生产、库存管理、流通加工和其他增值服务)、物流的售后服务(如客户回访等)等。支持性作业包括一般的基础管理(如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对外公共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企业必要的外购资源的采购)等。在审查价值链的各项构成中,必须将企业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并采用优、中、差三等对每一项作业进行评定。

(3)第三步:物流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物流企业的经营环境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统筹。宏观环境分析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全球化环境等进行分析,宏观环境分析结果将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趋势有重要的影响。行业环境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环境的“五要素”及其关系进行分析。“五要素”是指物流企业的客户、物流企业的资源供应商、物流企业的现有竞争者、物流企业的新加入者和物流服务产品的替代品以及补充品。这“五要素”共同作用,决定了行业的竟争性质和程度。

(4)第四步:物流企业SWOT分析。

物流企业SWOT分析技术是通过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一步考察企业的这些业务是否适合企业在其中进行经营,是否能够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优势评估主要是分析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可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劣势评估主要是分析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的缺点和不足。面临的机会评估主要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中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方面。面临的威胁和挑战评估主要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中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利和消极作用的方面。

(5)第五步:找出关键的成功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找出物流企业的成功的因素,分析当前的因素是职能性质的,还是仅仅一个物流服务产品的或者是企业整体性质的。因为,只有横跨整个企业整体的成功因素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第六步:检验成功因素——找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将这些成功因素与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五大基本特征(客户价值性、差异性、可拓展性、难以模仿性和持久性)进行比较。例如,分析这些成功的因素与我们的竞争者相比有没有优势而言,如果没有优势是不可能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分析这些成功的因素对于未来的发展有没有市场,能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探讨这些成功因素在现在及未来的环境下能否持久,有没有其他因素能够保证其能够经久不衰。

3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3.1内部功能整合

目前我国市场上大多数的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公司经过资源整合而成,设施的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相对比较低,许多公司只具有完成单一物流功能的作业能力。对于这种基础薄弱的物流企业来讲,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客户企业整条供应链的一体化服务是很困难的,所以物流企业可以选择从事先进的、专业化的单一物流功能服务。比如由仓储公司整合而成的物流企业可以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内部的研发部门设计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仓储系统,从而构建企业在仓储业务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3.2外部资源购买

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不可短时间内效仿的竞争优势,它的研发除了需要研发人员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通常也需要走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对于那些资金实力雄厚却又刚刚涉足物流领域的企业来讲,外部购买不失为一种快捷的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在实施外部购买时,被购方失去了核心竞争力随即不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将会面临破产的危险;购买方也需至少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被购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否与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相冲突以及企业是否有能力管理好被购人的核心竞争力而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3.3与其他企业合作形成物流战略联盟

面对反复无常的市场变化和日趋多样化的顾客需求,物流企业一方面在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构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寻找互补的外部优势,通过形成供应链来实现整体的竞争优势。这种物流战略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企业可以共享物流运作资源,节约了物流企业的成木,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光忠.核心竞争力与资源整合策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72.

[2]董千里.高级物流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8.

第4篇:物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 核心竞争力 提升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其必然的结果就是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都必须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市场,物流企业也不例外。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支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为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制胜,企业就要在产品功能、质量、成本、服务等满足顾客需要的要素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强更好。我国的物流市场已经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巨头的目光,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军我国市场,我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小、乱、杂的竞争环境,同时又要面对国外巨头大、精、专的竞争,要想掌握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就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物流企业提供的不是有形的产品,而是无形的服务,决定了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物流企业在现在和未来的物流市场上,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有效地获取、协调和配置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源,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以低廉的成本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物流服务,使顾客满意并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迅速,但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也还存在许多抑制其发展的问题。

1、市场定位问题。我国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从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发展而来,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这些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许多物流企业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核心业务不突出,造成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很高而服务水平却不高的局面。

2、服务能力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网络不合理,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货源不足,传统仓储业、运输业能力过剩,造成浪费;信息技术落后,条形码、EDI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关系,物流企业服务还处在非常低的顾客服务层次。

3、企业素质问题。从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企业管理不规范,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机制不完善;物流人才缺乏,素质不高;物流设施设备落后、老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市场营销能力也有待加强。

4、学习能力问题。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学习先进物流理论、了解先进物流企业管理的动力,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粗放管理阶段,未能解决好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未能在真正意义上进行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二、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1、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第三方物流企业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核心能力才能使企业发展。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这些职能战略是企业外在和显性化的战略,只能使企业获取暂时的竞争优势,只有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2、核心竞争力可以优化企业和社会的资源配置。核心竞争力的建立要求企业根据外界环境的要求和自己内部资源的特点,将企业的资源流向成本最低,能为企业带来最大效益的环节,使各项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1、提升企业资源整合的能力。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把企业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把企业外部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任何物流活动的开展对社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公共设施、信息及社会物流环境等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如何整合物流资源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基于企业战略定位的物流资源整合,可以使企业有效地获得战略性经营资产,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物流效率。

2、提升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降低了物流过程的交易费用、资源的整合成本,提高了服务的响应速度、运作的便捷与效率,第三方物流企业要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加大投入,通过联合或购并等方式来完善自己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整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实现其核心技术能力。现在世界上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广泛的服务网络,使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3、提升企业市场营销能力。营销能力反映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影响力,它通过将潜在的竞争优势转为现实利润优势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有限的客户市场中,谁的营销能力强,谁就可能先扩大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竞争对手想挖走你的客户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市场营销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内容。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树立先进的营销理念,如品牌营销理念、知识营销理念、文化营销理念、关系营销理念、特色营销理念、绿色营销理念、创新营销理念等,以及制订合理的营销策略,包括服务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合作策略、促销策略等。

4、提升企业个性化服务能力。目前我国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提供的服务有限,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要结合顾客的实际需要,改善物流服务链,健全企业的服务功能体系,重视客户关系管理,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和增值服务。要不断扩大企业规模,通过合作、、联盟等多种手段,建立强势的战略合作联盟,构建物流运营网络,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使客户真正感受到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通过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与客户加强业务联系,增强相互依赖性,发展战略伙伴关系,降低企业的经营费用和经营风险。

5、提升企业学习和创新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保持其核心竞争能力,必须不断满足市场及客户新的需要,持续创新,开展增值服务,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建立与现代化物流企业相适应的企业制度,通过体制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把物流企业构建和发展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组织,在不断学习、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增加企业所特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能力,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种竞争能力。同时,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加快培养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企业员工的现代物流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也成为了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建立在核心能力之上的竞争优势,才是靠得住的、真正的竞争优势;只有集中资源,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并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并缩小与现代化物流先进企业的差距,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袁长明:物流管理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 赵国浩: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赵光忠:核心竞争力与资源整合策划[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第5篇:物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文化塑造

一、企业文化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美国学者特雷斯.E.迪尔和阿伦.A.肯尼迪于1981年7月出版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自主》一书,是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标志性著作。企业文化理论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管理丛林理论等传统管理理论的的不足,强调了“软”、“硬”结合的最佳管理运作方式,把管理理论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

企业文化通常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企业文化。广义上的企业文化,即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积累的的富有本企业特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企业文化则是指企业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首要内容。

综前所述,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在管理者积极倡导和细心培育下逐渐形成的并且被企业所有员工共同认可和遵循的,富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企业精神、规章条例、员工文化素养,以及隐涵于企业形象、企业产品和服务之中的诸多物化精神的综合。

企业文化的结构以及内涵。企业的文化通常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结构:一个是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又称精神层;一个是表层的制度文化,又称制度层;一个是显现层的物质文化,又称物质层。精神层是其他两个层次形成的思想基础,它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文化灵魂,精神层的首要内容为价值观,包括组织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使命和宗旨,它将本企业以及员工的意识形态综和在一起。制度层对另外两个层次起着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企业运用制度层来约束所有员工的行为,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营,主要包括管理体制、组织架构和规章条例。物质层则是企业自身文化的外在显现和载体,是形成其他两个层次的物质基础,它的主要内容是组织的经营成果――生产的产品以及提供的服务;另外它还包括厂徽、厂容、产品的外观和产品包装,运营环境等。

(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一词,最早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81年7月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一文中提出,他们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能力”[2]。

文中核心竞争力,即指企业所熟练掌握的独有的技能、知识和资源,以及企业运用这些技能、知识和资源来争夺市场、赢得高额利润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主要有新产品研发能力、新技术开发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创新进取能力、人力储备、信息资源整合、品牌竞争力等几个方面。

核心竞争力之所以能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因其具有如下几个特性:(1)特有性。其他企业是无法模仿和替代其他企业的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它是企业个性化发展的产物。(2)外延性。核心竞争力会接连不断的推出新产品和开掘新市场,具有蓬勃的,持久的生命力。(3)创新性。要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4)创益性。创益性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特性,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和带来利益就不谈不上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

二、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内修员工素养、外塑企业形象,双管齐下,使企业在社会公众的赞誉度和诚信度大大提高,由此提升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优秀文化是形成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不竭源泉是企业文化。文化本身就是生产力的一种表现方式。文化不仅是对一定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的反映,而且与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相适应。企业文化的不断演化和进步是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不竭源泉。

(三)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强化了核心竞争力的特有性。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其独特性,它是其他企业所不具有的竞争优势。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背景不尽相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各类组织文化,由此强化了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特有性。

(四)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起着保障作用。企业文化所独有的特性和作用决定了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企业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形成的,它通常蕴含着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创始人的众多特质。企业文化是无法被仿效和替代的,因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领先性和不可模仿性。

三、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型企业的平均存活年限约为7年,但小微型企业的平均存活年限不足3年。国内企业寿命普遍偏短的关键因素是竞争力不强,竞争力不强则有企业运作管理不善所致,其主要体现是企业文化的缺失。参照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于2003年对1000家各类企业的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认为已经形成自身组织文化的企业只占41.9%,中小企业则不足30%,真正开始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大力提倡文化管理以及踏入现代管理阶段门槛的更是少之又少。

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将会彻底性地改变市场竞争的规则和企业的生存法则,创造和培育优秀且先进的文化是企业来获利的主要手段。企业文化已经日益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支撑。国内企业要充分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争取用最快的速度将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之中。为此,企业应当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1)高度重视提炼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不能把企业文化当做摆设和装饰品,不能把它口号化和文件化,尤其不能只重其形式而忘其本质。所有撼动人心的东西都不是朝夕间形成的。组织文化建设要在细节上提炼精神,在繁杂中涉取精华,日积月累,最终形成系统的文化体系。(2)注重创新企业制度文化。无规矩难成方圆,因此企业的文化建设也必须有不可或缺的制度保障,且这种制度保障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3)注重落实企业的行为文化。将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行为中去,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人要大力倡导优良的行为文化,并带头践行。企业全体职工则要有全然不同的工作行为,用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互帮互助的行为去履行企业文化,使社会公众能够更好地地体会和认识本企业文化的深邃。

结 论:人创造文化的同时也被文化所改造着。当企业文化与其生产经营活动和发展战略目标相顺应时,企业就会蓬勃发展,反之就会停滞不前。文化的力量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已经同资本力量难分轻重,甚至超过资本的力量。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大幅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第6篇:物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5(a)-0000-00

核心竞争力一词最早于1990年由美国管理学家提出:企业内部经整合后的技能与知识,特别是能够对各方面资源进行协调的技能与知识,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能向企业提供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独具的核心能力。而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是在物流市场的竞争中,物流企业通过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及优化自身要素,使企业在相对有限的市场资源中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始终处于良性循环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而形成的,并在物流企业内质里蕴涵的,能够对企业竞争优势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的企业核心能力。而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影响的因素则较多,比如创新能力、行业定位策略、经验的借鉴与总结、人力资源管理、网络服务改进、营销观念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内容选择等。要实现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就必须将这些因素进行整合驾驭。同时针对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中小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物流企业规模不大且服务功能较为单一

我国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均较小,其网格化经营单位也未形成,服务项目与经营方式相对单一。虽然大多数物流企业都能为客户提供仓储与运输服务,然而却未能具备全程服务的水平标准,其物流供应链还不完善,比如库存管理、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流通加工以及方案设计等。另外,中小物流企业设备标准化的程度较低,比如包装标准与设备标准之间无法实现有效衔接、物流器具不配套、运输装备标准不统一等,使物流仓储设备的利用率、运输装载率以及装卸荷载率受到极大影响。

(二)市场定位不准确,长远规划缺失

受制于我国传统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我国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在业务运营上的跟风现象较为严重,企业并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对于市场定位模糊,更谈不上对企业自身进行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而只是单纯地依靠经验、感觉去运营,导致企业的资源浪费、成本过高,同时还达不到既定目标。

(三)管理体制问题

由于我国管理体制的限制,我国有多个职能部门对物流市场有着较高的管理权限。比如铁道路、交通运输部等,它们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物流资源拥有着管辖权力,存在严重的管理职能重复交叉问题,对中小物流企业的日常运营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使这些中小物流企业的效益受到影响。甚至还有部分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设立合同障碍等行为,对其它地区或部门的物流企业的经营自由性大加限制,从而对本地区物流企业效益起到保护作用。这种不正当的经营行为严重破坏了中小物流企业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四)信息化程度不高,技术滞后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企业中具备供应链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在物流行业企业中只占到35%,同时中小物流企业每年投入在信息化建设上的资金较小,通常只占到总成本投资的5%。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的现象由此可见一斑,而且多数中小企业基本没有自己的信息平台,没有推广应用货物跟踪系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数据技术等,使物流信息在传输速度与准确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中小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不能得到根本改善,也就不能对日益增长的客户及市场要求进行有效适应,对中小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限制。

(五)中小物流企业人力资源问题

在当今,企业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人才成了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因素,对于中小物流企业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物流人才的教育体系还没有完善,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学历较低,管理水平不高,操作员工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普遍较低,大都来自运输、仓储、港口码头、堆场等行业领域,体现出物流专业人员的缺乏,而且中小物流企业又不敢也没有能力投入太多的成本来培养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就造成长期工作在物流一线的工作人员对物流前沿理论、发展趋势、管理模式知之甚少,缺乏创新和开拓能力。另外,中小物流企业并没有制定完善、严格的激励制度与用工制度,使专业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对企业招揽人才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中小物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与措施

针对当前中小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应该采用相应的战略管理措施,不断地改进、完善、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

(一)准确的市场定位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要构建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首要前提就是对企业的市场服务进行准确定位。中小物流企业应基于科学的预测分析与周密市场调查,对物流市场的环境与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准确把握住服务对象的潜在与真实需求,确保竞争策略、服务产品、客户需求、目标市场的定位准确。力争在市场中取得更大的占有份额。虽然我国拥有着巨大的物流市场,但其中的竞争程度也愈加激烈,只有进行准确市场定位的中小物流企业方能在竞争中认清自身的实力与位置,从而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得到持续发展,切忌盲目地求全求大。

第7篇:物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项目管理;连锁经营;供应链管理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图书发行企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图书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图书商品的生产发行具有:计划性强,时间紧,机械化、自动化应用水平较低,劳动时间长,协调关系复杂等特点。鉴于自身特点的局限性,图书发业仍然存在成本不断上升,人工费用不断攀升,材料费用居高不下,资金周转慢等缺陷。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市场,只有提升图书发行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传统的图书发行业获得新生。因此必须对图书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以增加利润,实施图书发行企业资源物流供应链管理。

一、图书发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是指明显优于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使企业在某一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获得稳定收益的独特能力。因此,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图书发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图书发行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系统地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1.明确企业战略定位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前提。因此,图书发行企业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实力,明确自己在发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制定出较长时期的总体性的规划和发展纲领。

2.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行项目管理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图书发行企业规章制度一般包括:组织管理、人事管理、劳动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项目管理等制度。而发行企业必须以项目管理为重点,强化过程控制,推进管理创新。

3.培养学习型组织、构造企业文化,为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动力。加强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核心技术是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应用新技术。

5.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必须发展供应链管理,挖掘内部潜能,开源节流、降低物耗、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并基于企业内部的团队式工作方式,在外部企业密切合作的环境下,无限追求物流的平衡,为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实现企业的“两个效益”双丰收而努力。

二、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物流(Logistics)是指商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以快速反应、最小变化、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及生命周期支持等为主要目标。对图书发行企业而言,图书包件就是物流管理的主要对象之一。

供应链(SupplyChain)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是用于有效集成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的一套方法。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以恰当的数量在恰当的时间被送往恰当的地点,从而实现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使系统成本最小。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成本效益,供应链涵盖从企业战略层到战术层、运作层的活动。

图书发行企业供应链是指从客户有效需求出发,以总商总批发商为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收货、配货、发货、送货、退货以及差错查询处理服务等,将出版商、分销商、零售商、读者等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性网链结构模型。图书发行企业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以及对出版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方之间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控制以达到满足各方要求的目的。

三、构建图书发行企业供应链管理措施的主要因素

(一)建立良好的图书发行供应链管理战略

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原因有很多,根据咨询公司研究报告: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企业有供应链管理的计划,却没有正规的供应链管理战略。

图书发行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与时俱进改革企业的经营思想培育核心竞争力;

(2)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3)与出版社、基层书店建立战略性的、长期的、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4)共享信息,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在于使供应链内各节点企业能共享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图书发行,供应链上的各方能及时调整生产、库存、销售等结构;

(5)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绩效度量机制。

(二)培育核心竞争力,完善连锁经营,开展业务外包,组建虚拟企业

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因此,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即分公司、子公司)应在集团总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利用新华书店自身核心竞争力,将每年两季的教材、教辅发行工作做好,争取做到最大的利润,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一般图书上,特别是本版图书上,要利用集团连锁经营的优势,发挥新华书店图书发行主渠道的地位作用,争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在退货业务管理上,尽可能开展业务外包,或上门提货等方式,这样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

虚拟企业是指两个或多个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或项目组依托信息网络资源,以业务包干等形式独立完成策略联盟的某一子任务块,通过共享彼此的核心能力,使共同利益目标得以实现的统一体。虚拟企业能把各自相对分散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组合成更为强大的竞争优势,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战略与结构有机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的竞争,可以创造出超出行业水平的利润率。彼此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完成图书发行,体现了强大优势:一是虚拟企业更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二是虚拟企业把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整合,可充分利用每个企业的资源;三是各成员企业只承担自己最拿手的工作任务,可以保证质量,减少风险及环节,缩短作业期。

(三)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证明,当新的观念被引入,新的计划将执行时,人们抵制变化。因此供应链管理必须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主要包括转变领导层观念,对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许多大型的图书物流中心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奉行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这种万事不求人的陈旧的管理思想使企业成为一个封闭系统,它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不擅长的辅业务上,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开放式的现代企业模式相差甚远。因此企业的领导人的观念转变至关重要,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将企业配置资源的视角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为企业提高专业化程度,扩大主营业务的市场份额提供一种新的思想。

对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和知识方面的培训,包括:读写能力、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会计和财务、合同管理、协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改变员工的观念,要使员工建立合作的、共赢的意识,与合作伙伴相互信任,加强交流,通过合作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加以改进。

(四)利用客户关系管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CRM系统是“以客户为中心”作为企业经营理念的新型商业模式,是一种以“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为基础,对市场、客户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能对个性化需求的市场做出快速响应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图书批发公司通过建立CRM系统与客户实时进行信息交流,能尽快掌握客户的需求,而客户能实时掌握图书的动态情况等信息。图书批发公司必须了解和服务于客户,为客户创造全新服务和全新价值,以换取长期的客户忠诚度,并与客户建立长期互惠互利关系,进而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战略管理的又一重点,也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连接和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设计、生产、竞争策略等各方面的协调。合作伙伴关系考虑如何选择外部合作伙伴、如何同企业建立和管理伙伴关系,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促使合作各方积极关注伙伴的成功,并同他们一起努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战略伙伴关系通常能在长期内给供需双方带来收益。

(五)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关键,如EDI(电子数据交换)、E-mail(电子邮件)、IE(网络技术)、DATEExchange(数据交换)、RFID(无线射頻识别技术)等信息交换技术,已经在许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图书发行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电子商务在图书业的应用,实现了图书发行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实时化和规模化,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降低直接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网络可以使整个图书业进行高度快速的资讯交流,有助于增进沟通、改进工作过程和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客户满意度。电子商务在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

(六)供应链体系的建立

要实现从传统向现代化供应链管理的转变,必须对图书供应、采购、配发、运输、库存、销售及服务等环节进行最优化整合。图书发行企业对于采购、收货、运输、库存都应该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系统。供应链涉及资金、企业资源计划、库存管理、计划分享、物流、运输、采购、存货补充、退货,有效反馈响应以及质量管理。

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管理存在着安全性、法律法规、协商时间、主动性限制、淘汰性机制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了规范供应链管理必须采纳严格标准的供应链协议。此外,还应建立合理的供应链管理的绩效测量评价系统与激励机制。

四、结语

面对广阔的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和飞快变革的时代,图书发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企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价值回报,就必须切实的建立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而新华书店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和历史背景,应当立足于自身,从企业现有资源着手,构建图书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科学地建立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更快更准抓住信息资源,提高应变能力,降低流通成本,以更快捷、简便的流通渠道提高动态能力。同时实现同步化运作,增强企业的信誉度和客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胡松评.向沃尔玛学供应链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瑛,孙林岩.供应链物流平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王国文,赵海然,佟文立.供应链管理核心与基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第8篇:物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论文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能使企业长时间内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21世纪是信息时代,过去工业时代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变化。本文探讨了信息化改变传统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得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增强,同时提出了当前我国信息化环境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并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

核心竟争力是企业针对特定的环境,根据自身的能力要素特点,形成企业独有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不可模仿的企业能力,使企业在市场竟争中保持优势。信息时代使企业生存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已经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信息打破了物理空间的有形界限,传播更加迅速便捷,同时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致使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迅速变化,企业面临巨大的危机,信息和信息技术不仅作为企业资源来支撑企业的战略,而且也成为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企业信息化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

1企业的杨心竞争力

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竟争力是指形成能够创造客户价值的专门技能和技术,它以企业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系统控制、市场营销、组织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的相互整合,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在本行业、本领域获得明显竟争优势的保障,而且还是企业开辟新领域、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甚至是建立新的主导产业、实现战略重心转移、寻求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川。

1.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价值性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实现顾客所看重的核心价值,如能显著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的效用等,从而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竟争主动权,给企业带来竟争优势。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因此它是特定企业的特定组织结构、特定企业文化、特定企业员工群体综合作用的产物,是企业个性化的产物,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延展性核心竟争力可以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以维系整个企业的运行发展。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核心,可使企业在原有竟争领域中保持持续的竟争优势,也可围绕核心能力进行相关市场的拓展,通过创新获取该市场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动态性企业核心能力总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以及企业资源等变量高度相关,随着彼此相关的变化,核心竞争能力的动态发展演变是客观必然的,曾经是核心能力可能演变为企业的一般能力。

1.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能会来自多个方面,可能是决策层的战田备现划,也可能是业务过程的某个环节,比如研发、制造、营销等;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经营能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经营出来的,就是生产制造、营销和研发等各环节的契合。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对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战略谋划和模式革新,当某种企业特有的运营模式难以在短时期内被复制,其本身就能创造出强大的竞争优势,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的管理能力良好的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企业发展的历史不同,管理者的经验和偏好不同,更为主要的是员工在技能、经验、认知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企业管理能力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这成为企业之间最为本质的差异,是无法模仿的。因此这种企业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文化可以成为企业核心竟争力的重要因素。

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创新就是改变原有的规则和方法,对现存的业务或管理流程中的某些环节进行革新。它是企业打造其核心竟争力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仓嘶才能形成企业自身的特色,才能使企业在全球化和激烈的竞争的市场环境具有短时期内不被超越的竞争优势。为此,企业必须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和市场发展动态,制定相应创新战略,使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工艺创新等协调展开。同时要求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要有敏锐的观察捕捉新事物的能力,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提出大胆新颖的推测和设想,进行认真周密的论证,不断地创新和适应市场,保持企业的竟争优势。

2信息时代对企业杨心竞争力的影响

2.1信息时代的特点

工业时代的特点是物质性,所有产品者提以实物形式生产销售并使用,企业资本积累速度较慢,当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后,这种竟争优势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而随着信息在企业资源以及企业价值增殖中越来越重要,工业时代的这种竞争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尤其是现在12世纪的信息时代,生产力高度发达,互联网遍及世界各地,对于企业来说信息时代的特点是:公司的规模大小与其创造的价值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在Itnernte的世界中,大公司可以变的很小,小公司可以变的很大。主要因素是企业所掌握的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能获取的最大商业价值。

市场环境的变化已经不可预测,迅速且另人难以置信。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可以获取其所需的任何信息和知识。客户的多样性需求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因此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也变幻莫测。因此信息时代的企业在向客户提品和服务过程中不断转变观念,不断地试验,投资和计划,以适应多变的环境。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和区域局限性的打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新的企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使企业有可能以新的方式组织经营,提供新产品和服务,而且几乎可以在瞬间之内把那些产品和服务销售给成千上万的人,打破了营销的地区壁垒,使企业信息交流变得直接和简单,扩大了企业的辐射范围。新的时代特点导致现代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更多,企业必须正视在信息时代企业竞争优势可以在短时期内出现和消失的现实,也必须更加注重信息化对于企业核心竟争力关键作用。信息技术正在从产品的信息含量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两个方面迫使企业重视和加强信息化建设。

2.2信息化对企业杨合竟争力的关键作用

创新离不开信息化在企业创新中,信息化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例如在体制创新中,如果没有有效的资产管理信息体系的支持,不仅做不到产权清晰,更做不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无法实现岗位责任的确定和岗位责任的监督,也无法实现资产经营者责任的履行。在技术创新中,如果不能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市场信息,就不能进行企业产品和工艺的研发。而在管理创新中,企业如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就不能充分利用企业有限资源去实现价值最大化,而且如果没有从研发到制造,从客户到供应,从财务、资金到产品库存的信息支持是无法实现业务重组和管理模式创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信息化改进了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企业核心竟争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包括产品、服务、技术、营销、管理等各个层面。企业信息化为这些要素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竞争方式。它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中间商的竟争,逐步转变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竞争。由以往的以产品和服务设计为中心的竞争,转变为以管理和营销为中心的竞争;由以往的产品和服务成本与质量的有形竞争转变为争取消费者信心的虚拟竟争。信息化扩大了竞争领域。互联网技术打破区域局限性,既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竟争方式,又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减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环节,缩短距离,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成本优势。信息技术减少出错率实现了企业业务流程的高效化。据统计,在设计、规划方面,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规划,可使出错率从手工设计、规划时的5%降低到现在的1%,其工效提高6一8倍,投资至少节省2%一5%,产品试制周期缩短1/3一1/2。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资金利用率。

信息化促进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建设。企业信息化由于信息注支术的大量采用,改进和强化了企业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最终导致企业竟争力的增强。信息化可以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与此同时,企业必须与全球范围内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本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竞争能力。

3在当前我国信息化环境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当前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强企业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在应对国际与国内市场激烈竞争、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时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3.1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

要想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一定要从企业整体出发,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因此要建立一个符合信息化发展的竟争力体系结构。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横向结构横向结构指的是企业中各项业务流程,包括物流、资金流等的信息化。首先要在企业业务流程中消除部门壁垒,明确各部门在流程中所承担的职责。以流程管理代替职能管理,并对流程中相关部门职责进行描述,并形成制度。规范业务,并确定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梳理业务流程,删除流程中不必要和冗余的环节,然后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成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使信息将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中流动起来,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信息在企业业务流程中传递流畅,实现业务数据和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纵向结构纵向结构是指企业的管理层从决策层、管理层到业务层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因为正确的决策的基础则是信息。对企业来说怎样比对手早一步获有效的市场信息显得尤其关键,这正是信息技术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依赖于从企业管理业务层到决策层的信息传递,包括业务层和管理层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使决策层把企业决策建立在及时、可靠、高效的信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资源有效开发利用进而提高企业的决策科学化水平。

人力资源和创新理念贯穿体系在竞争力体系中,有两个因素是始终贯穿在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中,就是人力资源和创新,这是因为:推进企业信息化,提升核心竟争力,人才是根本。因此要尽快建立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引人和培养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得现代信息技术,还具备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将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渗透到体系的每个流程中去,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管理。超级秘书网

创新是信息化企业杨白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竞争力体系的构建就是提高企业创新的速度和能力。因此创新理念应核渗透到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提高企业的敏捷性和应变能力。这是因为企业只看到信息化带来的效益而没有认清企业信息化发展所必须的条件和背景。所以我们在实施信息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信息化要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才能全面提升竞争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经营特色,设计适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结构,才能为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奠定一个良好而且重要的基础。

不要重技术而轻管理。有些企业过分强调软件技术的重要性,把企业信息化作为技米部门负责的项目,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企业信息化仅仅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更为科学的管理手段,但是这一切的基础仍然是管理理念。’信息化是全员参与的工作。信息化的实施不仅要求企业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更要求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打破部门壁垒的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尤其需要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才能进行下去。

第9篇:物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论文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能使企业长时间内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21世纪是信息时代,过去工业时代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变化。本文探讨了信息化改变传统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得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增强,同时提出了当前我国信息化环境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并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

核心竟争力是企业针对特定的环境,根据自身的能力要素特点,形成企业独有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不可模仿的企业能力,使企业在市场竟争中保持优势。信息时代使企业生存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已经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信息打破了物理空间的有形界限,传播更加迅速便捷,同时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致使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迅速变化,企业面临巨大的危机,信息和信息技术不仅作为企业资源来支撑企业的战略,而且也成为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企业信息化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

1企业的杨心竞争力

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竟争力是指形成能够创造客户价值的专门技能和技术,它以企业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系统控制、市场营销、组织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的相互整合,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在本行业、本领域获得明显竟争优势的保障,而且还是企业开辟新领域、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甚至是建立新的主导产业、实现战略重心转移、寻求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川。

1.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价值性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实现顾客所看重的核心价值,如能显著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的效用等,从而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竟争主动权,给企业带来竟争优势。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因此它是特定企业的特定组织结构、特定企业文化、特定企业员工群体综合作用的产物,是企业个性化的产物,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延展性核心竟争力可以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以维系整个企业的运行发展。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核心,可使企业在原有竟争领域中保持持续的竟争优势,也可围绕核心能力进行相关市场的拓展,通过创新获取该市场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动态性企业核心能力总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以及企业资源等变量高度相关,随着彼此相关的变化,核心竞争能力的动态发展演变是客观必然的,曾经是核心能力可能演变为企业的一般能力。

1.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能会来自多个方面,可能是决策层的战田备现划,也可能是业务过程的某个环节,比如研发、制造、营销等;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经营能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经营出来的,就是生产制造、营销和研发等各环节的契合。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对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战略谋划和模式革新,当某种企业特有的运营模式难以在短时期内被复制,其本身就能创造出强大的竞争优势,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的管理能力良好的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企业发展的历史不同,管理者的经验和偏好不同,更为主要的是员工在技能、经验、认知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企业管理能力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这成为企业之间最为本质的差异,是无法模仿的。因此这种企业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文化可以成为企业核心竟争力的重要因素。

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创新就是改变原有的规则和方法,对现存的业务或管理流程中的某些环节进行革新。它是企业打造其核心竟争力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仓嘶才能形成企业自身的特色,才能使企业在全球化和激烈的竞争的市场环境具有短时期内不被超越的竞争优势。为此,企业必须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和市场发展动态,制定相应创新战略,使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工艺创新等协调展开。同时要求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要有敏锐的观察捕捉新事物的能力,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提出大胆新颖的推测和设想,进行认真周密的论证,不断地创新和适应市场,保持企业的竟争优势。

2信息时代对企业杨心竞争力的影响

2.1信息时代的特点

工业时代的特点是物质性,所有产品者提以实物形式生产销售并使用,企业资本积累速度较慢,当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后,这种竟争优势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而随着信息在企业资源以及企业价值增殖中越来越重要,工业时代的这种竞争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尤其是现在12世纪的信息时代,生产力高度发达,互联网遍及世界各地,对于企业来说信息时代的特点是:公司的规模大小与其创造的价值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在itn er nte的世界中,大公司可以变的很小,小公司可以变的很大。主要因素是企业所掌握的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能获取的最大商业价值。

市场环境的变化已经不可预测,迅速且另人难以置信。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可以获取其所需的任何信息和知识。客户的多样性需求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因此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也变幻莫测。因此信息时代的企业在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不断转变观念,不断地试验,投资和计划,以适应多变的环境。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和区域局限性的打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新的企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使企业有可能以新的方式组织经营,提供新产品和服务,而且几乎可以在瞬间之内把那些产品和服务销售给成千上万的人,打破了营销的地区壁垒,使企业信息交流变得直接和简单,扩大了企业的辐射范围。新的时代特点导致现代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更多,企业必须正视在信息时代企业竞争优势可以在短时期内出现和消失的现实,也必须更加注重信息化对于企业核心竟争力关键作用。信息技术正在从产品的信息含量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两个方面迫使企业重视和加强信息化建设。

2.2信息化对企业杨合竟争力的关键作用

创新离不开信息化在企业创新中,信息化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例如在体制创新中,如果没有有效的资产管理信息体系的支持,不仅做不到产权清晰,更做不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无法实现岗位责任的确定和岗位责任的监督,也无法实现资产经营者责任的履行。在技术创新中,如果不能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市场信息,就不能进行企业产品和工艺的研发。而在管理创新中,企业如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就不能充分利用企业有限资源去实现价值最大化,而且如果没有从研发到制造,从客户到供应,从财务、资金到产品库存的信息支持是无法实现业务重组和管理模式创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信息化改进了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企业核心竟争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包括产品、服务、技术、营销、管理等各个层面。企业信息化为这些要素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竞争方式。它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中间商的竟争,逐步转变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竞争。由以往的以产品和服务设计为中心的竞争,转变为以管理和营销为中心的竞争;由以往的产品和服务成本与质量的有形竞争转变为争取消费者信心的虚拟竟争。信息化扩大了竞争领域。互联网技术打破区域局限性,既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竟争方式,又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减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环节,缩短距离,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成本优势。信息技术减少出错率实现了企业业务流程的高效化。据统计,在设计、规划方面,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规划,可使出错率从手工设计、规划时的5%降低到现在的1%,其工效提高6一8倍,投资至少节省2%一5%,产品试制周期缩短1/3一1/2。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资金利用率。

信息化促进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建设。企业信息化由于信息注支术的大量采用,改进和强化了企业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最终导致企业竟争力的增强。信息化可以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与此同时,企业必须与全球范围内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本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竞争能力。

3在当前我国信息化环境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当前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强企业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在应对国际与国内市场激烈竞争、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时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3.1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

要想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一定要从企业整体出发,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因此要建立一个符合信息化发展的竟争力体系结构。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横向结构横向结构指的是企业中各项业务流程,包括物流、资金流等的信息化。首先要在企业业务流程中消除部门壁垒,明确各部门在流程中所承担的职责。以流程管理代替职能管理,并对流程中相关部门职责进行描述,并形成制度。

规范业务,并确定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梳理业务流程,删除流程中不必要和冗余的环节,然后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成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使信息将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中流动起来,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信息在企业业务流程中传递流畅,实现业务数据和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纵向结构纵向结构是指企业的管理层从决策层、管理层到业务层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因为正确的决策的基础则是信息。对企业来说怎样比对手早一步获有效的市场信息显得尤其关键,这正是信息技术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依赖于从企业管理业务层到决策层的信息传递,包括业务层和管理层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使决策层把企业决策建立在及时、可靠、高效的信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资源有效开发利用进而提高企业的决策科学化水平。

人力资源和创新理念贯穿体系在竞争力体系中,有两个因素是始终贯穿在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中,就是人力资源和创新,这是因为:推进企业信息化,提升核心竟争力,人才是根本。因此要尽快建立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引人和培养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得现代信息技术,还具备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将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渗透到体系的每个流程中去,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管理。

创新是信息化企业杨白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竞争力体系的构建就是提高企业创新的速度和能力。因此创新理念应核渗透到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提高企业的敏捷性和应变能力。这是因为企业只看到信息化带来的效益而没有认清企业信息化发展所必须的条件和背景。所以我们在实施信息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信息化要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才能全面提升竞争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经营特色,设计适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结构,才能为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奠定一个良好而且重要的基础。

不要重技术而轻管理。有些企业过分强调软件技术的重要性,把企业信息化作为技米部门负责的项目,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企业信息化仅仅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更为科学的管理手段,但是这一切的基础仍然是管理理念。’信息化是全员参与的工作。信息化的实施不仅要求企业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更要求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打破部门壁垒的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尤其需要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才能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