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范文

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精选(九篇)

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第1篇: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 森林公园;低碳旅游;制度保障研究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推行碳汇机制、运用低碳技术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低碳旅游的发展得益于低碳经济的全面推广。英国政府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指出低碳经济正日益影响和诱导着人类的生产、经营、环境和生活方式,在各国引起了较大反响。在各国倡导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掀起了研究低碳旅游的热潮,许多学者认为低碳旅游成为当前及未来旅游开发的必然选择。当前各地森林公园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但低碳旅游不可或缺的“推行碳汇机制、运用低碳技术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需要相关制度保障,森林公园如何利用相关制度保障更利于低碳旅游发展有必要深入研究。

一、森林公园切合发展低碳旅游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指出森林公园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和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森林公园发展的意见》指出森林公园建设事业是保护和利用森林风景资源,为社会提供良好森林游憩服务,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文化和健康消费需求的一项重要社会事业。森林公园走一条不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需要。因而,森林公园建立的目的是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旅游,目的是发挥森林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最大化。

低碳旅游实质上是低碳经济在旅游产业的体现,而低碳经济是人类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它通过低碳模式与低碳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进行理性认知后的一种理性权衡,是以更少的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低碳旅游发展实际上是气候变化、环境资源、政府绩效、科技发展、消费市场、环保组织、社区居民、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等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森林公园建立目的之一是开展森林旅游,设立初衷体现了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理性认知后的一种理性权衡,彰显了低碳理念,促进提升游客的生态环保意识,最适宜发展低碳旅游。森林公园发展低碳旅游有利于传播生态文明,倡导低碳生活,实现三大效益的最大化。

二、保障森林公园低碳旅游发展的制度框架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理念主要通过“碳汇机制”的推进、低碳技术的运用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等三方面来实现。碳汇机制倡导通过增加森林碳汇体方式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低碳技术要求交通、建筑等部门减少碳排放。低碳生活方式指减少个人生活中碳足迹的一种绿色生活方式。低碳旅游正是通过推行碳汇机制、运用低碳技术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等三方面来实现旅游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可见,森林公园发展低碳旅游需有保障推行碳汇机制、运用低碳技术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等三方面顺利实施的相关制度。(如下图)

森林公园低碳旅游发展制度框架图

(一)森林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保护森林资源与环境是森林公园的首要目的,当前可利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森林风景资源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时需遵守这些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园的森林资源、水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免遭破坏,保持动植物生存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对水与大气造成污染。

(二)森林碳汇体增添的鼓励政策

碳汇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森林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通过森林植物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森林是最主要的碳汇体,相关部门应制定经济补偿、补贴、减免税收等相应政策,鼓励森林公园管理方及其他方面通过植树造林,增添森林碳汇体,从而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三)低碳技术运用的监督机制

低碳技术分三类:第一类是减碳技术,是指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第二类是无碳技术,比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第三类就是去碳技术,典型的是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森林公园旅游开发需要用到的低碳技术主要涉及前两类,体现在景区内交通工具等设备设施、景区建筑及其日常使用是否采用低碳设计、低碳用能、低碳构造、低碳运营等方面,公园需要健全的相关监督机制推动低碳技术能在公园内使用,否则低碳旅游难以保障。

(四)低碳旅游消费的管理制度

低碳技术的运用体现森林公园旅游生产的低碳化,而旅游者是否采纳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旅游消费的低碳化,只有生产与消费同时低碳化,才称得为真正的低碳旅游。而旅游者的低碳需要旅游者的生态环保意识与行为,在当前旅游者低碳意识并非很强情况下,促使旅游者低碳消费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如规定使用车辆、游览线路、餐饮消费、住宿消费等相关规定。

第2篇: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海北;低碳旅游;发展;思考

        低碳经济自20世纪末出现后,很快风靡了全世界。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低碳旅游是针对传统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它比生态旅游具有更为丰富而且明确的内涵。发展海北低碳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而且对于提高海北知名度、建设高原旅游名州、加快推进生态立州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展低碳旅游业需要把握的两个问题

        发展低碳旅游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海北既拥有独特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又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发展低碳旅游业、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1.1树立低碳理念。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属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社会效益好。发展低碳旅游业是创建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就海北而言,当地草原的原生态游牧文化、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构成了典型的高山草原社会遗产,是极其稀缺的低碳旅游资源。因此,特别要在旅游主体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行社、购物点及导游中,倡导低碳消费,在旅游行业中推行循环经济、倡导低碳消费,培养低碳消费理念,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营造低碳旅游发展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低碳旅游业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低碳理念,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同时,以标语宣传、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全社会低碳经济的教育,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重视并加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1.2倡导低碳行为。旅游者、旅游开发者、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者作为旅游各方参与者,都应在行为上低碳化。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工作、生活和消费中,使旅游者建立健康、生态和可持续旅游方式。旅游开发者对自然景区不做“硬”开发,要做“软”开发。不改变原有地貌,坚持“多利用、少开发”的原则,选择性开发低碳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则要提供给旅游者低碳化旅游产品。在旅游餐饮上,尽量选用本地的食材,选择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用餐形式建议多选自助餐的形式。在旅游饭店上,要以绿色饭店的理念全面创建低碳旅游饭店,用节能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实行垃圾分类等。在旅游交通上,旅游者不妨多采用传统交通工具,选择徒步、穿越、营地等体验性强的旅游方式,同时要控制景区(点)内交通工具的进入,应禁止外来车辆、景区私家车、公务车及出租车的进入,景区内设置环保旅游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人力车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以保护生态环境。在旅游方式上,低碳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旅游景区低碳的实现,景区在开发和管理上以低碳为理念,创建生态型景区,发展产业化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等绿色生态类型的旅游产品,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旅游购物上,尽量购买原生态的商品,抵制过度包装、生产设计复杂的旅游商品。在旅游娱乐上,应减少开发大型实景和文化演艺类活动,大力开发原生态的、体现当地原汁原味文化的旅游项目。旅游管理者则主要控制游客数量,对旅游者进行低碳教育,通过游客管理、景区管理实现低碳化。

        2.发展低碳旅游业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

        2.1强化规划引导。发展低碳旅游业,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已有的规划重视旅游本身及其相关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而忽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只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忽视资源保护。有的景区景点在景观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以致许多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不协调。因此,旅游服务要以人为本,旅游开发则要以天为本,也就是要将这种未经工业化污染的生态景观资源、生态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保留下来,抛弃数量经济的观念,合理测算生态承载量,限制游客数量,走品质旅游经济的路子。一是在具体规划上,要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3篇: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范文

一、 低碳价值观提出的必要性

所谓低碳(lowcarbon),是指尽可能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温室气体排放过量的传统工业文明而言,旨在通过技术革新、制度创新和观念更新等方式而实现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低碳价值观的提出和论证有其内在依据。

低碳价值观的提出是对温室气体排放过量而造成严重生态危机的生活方式的反思,是对传统工业文明中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传统的工业生产主要以燃烧化石燃料为能源,其中以煤和石油为主,这些均属不可再生资源。严峻的现实表明: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就我国的资源结构而言,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气、缺油的国家。统计显示,每燃烧1吨煤就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产生30%和70%的二氧化碳气体。可见,我国要实现40%~45%的减排目标,必须从根本上反思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价值观的根本变革。

同时,低碳价值观的提出也是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等畸形价值观的克服和矫正。正如后现代思想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的社会正步入消费社会,消费社会秉承的价值观是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其核心是通过对物质的占有、感官的满足以及商品象征的符号意义炫耀自身的地位和身份,符号逻辑成为资本逻辑的新形态,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符号意义的控制下,实现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梦想。而这种受符号价值诱惑的冲动又通过广告传媒、概念炒作、外观设计等方式被激发,从而造成大量珍贵自然资源的浪费,受欲望和冲动控制的非理性生产和畸形消费进一步加剧了生态危机。正如卢风教授所指出的:“现代工业文明导致人类生存危机和物质主义意义危机,这双重危机都与现代性哲学密切相关。因而,21世纪的人类需要一场全方位的文明的革命与哲学的革命。”[1]可见,低碳价值观的提出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态需求。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低碳价值观倡导的低碳生活并不会降低人类的生活质量,也不会要求人们放弃正当的生活需求,甚至放弃经济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对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需求还在进一步增加,资源的消耗总量也在增加。要在消耗总量增加的前提下实现减排目标,就需要从价值观层面转变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

二、 低碳价值观的内涵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低碳经济、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体现为一种价值观念。正如陈晓春教授所指出的:“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动。”[2]但是将低碳价值观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并论述其内涵者甚少。在本质上,低碳价值观是指对低碳生活的态度、倡导和认同,也是选择低碳生活的一种精神动力。

首先,低碳价值观是选择低碳生活的一种态度。态度是指对某种具有显著社会特性的物体、团体、事件、符号等的信念和行为倾向,且这种信念和行为倾向是有组织的、持久的。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Allport在四十多年前就曾经指出:态度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的认知与评价。态度的构成主要有三个不同的维度: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行为倾向维度。态度和行为具有内在关联性。低碳价值观的建构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改变,在认知维度中,人们需要厘清高碳生产方式及生活模式给人类生存造成的危害,认识到低碳生活在保持人类健康及人与自然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在情感维度中,引发对低碳生活模式的喜好和兴趣,自觉抵制奢侈性消费的诱惑;在行为倾向维度中,确立自觉自愿选择低碳生活的可观察的行为倾向,产生积极行动的可能性,放弃延续不良生活习惯的恶性冲动。

其次,低碳价值观是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和认可。认可是指对某种决策或者事件的肯定和接纳,它包含三个部分:理智上的赞同、情感上的接纳和行为上的允许。低碳价值观的确立不能只停留于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态度上,还必须在此基础上作出积极的判断,给予肯定并加以接纳。低碳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大众由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度向认可度推进的过程,是主体参与其中并进行自我体验的过程,也是主体由个别性倡导走向社会普遍性认可的过程。大众对低碳生活的肯定和接纳的类型是多样的,其中以亲身听证式认可最为普遍,这是因为公众争论是一个创造性的集体学习过程,从问题、论点、分歧、诉求、战略与动机、价值考虑、当事人及其相互关系、专家的角色及其知识等,都是一个逐步明确、变化和协调的过程。亲身听证式认可是公众肯定并接纳低碳生活的重要路径。

最后,低碳价值观是选择低碳生活的一种精神动力。发展低碳经济、选择低碳生活、构建低碳社会的根本问题是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林伯强教授的调查研究表明:通过技术革新可以研发新能源来应对资源危机,但会推高能源成本,而且周期过长,所以要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的目标,应该以节能为主,发展清洁能源为辅。[3]可见,低碳价值观是发展低碳经济、选择低碳生活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担负道德责任的具体体现。

三、 低碳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低碳价值观不仅为低碳生活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精神力量,它还可以通过教育、立法、制度创新等现实路径将自己实现出来。

首先,通过大众传媒、社会舆论等道德力量将低碳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道德信念。低碳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由外在舆论内化为内心信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可以借助报刊、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以新闻、访谈、对话、公益广告、影视作品等形式,在家庭、学校、企业以及各种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向人们宣传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对人类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人们转变错误价值观,确立自然价值观和自然权利观,在探求自然的内在价值中寻求自然之美与人类生命的源头。

其次,通过立法“倒逼”生产,实现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等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内在约束,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价值观的实现须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障,当然,低碳立法也离不开低碳价值观之合理性的理论论证。目前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都没有具体规定低碳生产的相关法律条文,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中,二氧化碳气体也不在被限的行列。因此,目前低碳立法需要被推进,需要将温室气体排放的合法性限度写进法律,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价值观的提出及论证为低碳立法提供了伦理基础。

最后,通过制度创新引导人们进行低碳生产,倡导碳补偿,激励人们选择低碳生活。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挂钩,使世界处于以“低碳”为中心的新的经济博弈格局中。在此背景下,我国要主动迎接低碳经济的挑战,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增加对节能减排项目的直接投资,倡导低碳技术革新,并制定给予企业、民众直接补贴的循环经济政策,将绿色GDP列为政绩考核内容,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低碳价值观可能会被欧美等发达国家利用,成为获取自身利益并转嫁自身生态责任的工具。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在低碳经济的世界博弈中可能会被利用为牺牲品,也可能会遭遇以“低碳”为托辞的贸易壁垒,并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但就人类生存现状而言,低碳价值观的倡导和认可为我们自觉实行碳关税、倡导碳补偿承载了道德使命。

低碳价值观的提出和论证为低碳生活的选择提供了一种精神力量,其合理性也正通过道德力量、法律保障和制度安排等方式将自身绽放在人类面前。

参考文献:

[1]包庆德,夏承伯.走向低碳社会:价值观的变革与伦理挑战――2010年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年会综述[J].哲学动态,2010(12):106-107.

[2]陈晓春,谭娟.论低碳消费方式[N].光明日报,2009-04-21(10).

第4篇: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黑龙江省 低碳消费方式 途径

“低碳经济”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它包括经济发展各个环节的低碳化,即低能耗高利用、低污染高安全,其中低碳消费是其重要环节。不同的消费方式必然引导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低碳经济必须依托于低碳消费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

一、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降低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重视的一个焦点课题。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黑龙江省既是生产大省,也是消耗大省。黑龙江省也是国内气候变暖最显著、产业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明显的省份之一,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需要,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全省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面对全国乃至全世界低碳经济竞相发展的大趋势,黑龙江省必须要增加紧迫感,强化低碳意识,加快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引领全省经济低碳化发展。

目前黑龙江省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现状不容乐观,居民生活废水所占污染比重越来越大,这些废水多集中排入城市附近河流,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也制约着黑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作为高耗能省份,发展低碳经济,不可忽视其活跃的消费市场,它是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构建低碳消费方式,对于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黑龙江省培育居民低碳消费理念的指导思想

1、树立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发展低碳经济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倡导人们绿色出行,适度消费。低碳生活方式要求减少并逐渐消除一次性消费,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倡导循环消费及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指的是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特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2、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倡导节能理念

居民要转变消费态度、树立节能理念是低碳生活的重中之重,是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

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倡导居民要实行低碳生活的指导思想,要抵制过度消费和面子消费,面子消费往往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居民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如果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倡导节能理念。

三、黑龙江省居民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途径

1、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服务职能,实现低碳生活的硬性指标

在倡导低碳生活过程,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政府要引领居民实行低碳消费。一是完善政府激励低碳消费的法规政策。政府要出台政策和法规,鼓励居民实行低碳消费。二是培育全民低碳意识,相关政府部门应采取广泛宣传的措施,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积极宣传低碳生活方式。三是政府机构应从自身入手,带头节能减排。制定和实施政府机构能耗使用定额标准和用能支出标准,实施政府内部日常管理的节能细则,制定政府节能采购产品目录,推行政府节能采购。

2、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主导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生活方式,给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带来新的机遇。只有企业提供了低碳节能的消费品,使公众在超市或其他商场购买产品时根据低碳化程度有所选择,才能有更广泛、深入地推行全民低碳消费方式的物质基础。

实现企业生产性消费的低碳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具有减排的社会责任意识并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企业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最终实现企业生产消费过程中能源结构趋向多元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3、居民要提高低碳消费意识养成低碳消费的生活习惯

消费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生产的起点,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居民应积极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尽量做到低能耗、低排放。低碳生活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方式就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消费者首先要有低碳消费的理念,低碳的生活方式是可以培养的,传统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慢慢改变的。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是第二大温室汽体排放国,仅次于美国。中国消费者应该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第一,改变不良的消费嗜好,减少每个人的碳足迹。低碳生活需要每个居民提高低碳消费意识,应尽量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培养低碳生活习惯。在出行过程中尽量采用公共交通工具,采用节能装置,减少一次性物品的消耗,不购买过度包装的物品等。如尽量注意生活细节,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包括一次性餐具、一次性购买袋、一次性面纸巾;家用灯具尽量换成节能灯,随手关闭电灯、电脑、电视以及其他电器;每人每年少买几件不必要的衣服,旧衣服充分利用,每人每天少吃0、5千克的肉,多吃素食;洗菜水浇花,其他生活用水冲马桶做清洁;出行时,尽量少开车,多坐公交或骑自行车,或选择坐轻轨地铁;多用电邮,少用传真打印机等。上述所说这些,都属于低碳生活习惯,只要用心去做,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第二,选择低碳家居,尽可能地减少碳排放量。近年来,家居装修风格,一直在不断变化,选择简约的设计风格就是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要改变过去那种崇尚奢华的家装设计理念,选择简约的设计风格,走简约路,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为原则,减少空调、电灯的使用机率,节约装饰材料,节约用电、用水,减少建造成本。除此之外,在建材的色彩使用上,尽量使用冷色系,减少使用暖色系。建筑材料尽可能地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和可循环材料。

第三,注意废物利用,减少碳排放量。首先,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对于可回收物、不可回收垃圾分类后再处理,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污染;其次,注意生活细节,变废为宝。如将喝过的茶叶晒干做枕头芯,不仅舒适,还能有助于改善睡眠;用废纸壳做烟灰缸,随用随扔,不仅省事,而且更方便;将易拉罐盒改装为花瓶,或茶叶罐,美观又实用。

四、结语

促使居民消费生活模式从高碳向低碳转变,黑龙江省政府力图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宜居社区,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在各个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转变,只有通过政府和居民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更新观念,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黑龙江低碳经济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花卉:低碳视角下沣渭新区居民生活理念研究[J].知识经济,2011(19).

[2] 刘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5).

[3] 柴方营:低碳经济和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机遇[J].经济研究导刊,2011(2).

[4] 毕鹏、高培贤: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分析[J].对外经贸,2013(2).

[5] 芈凌云:城市居民低碳化能源消费行为及政策引导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

[6] 李军军: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7] 范进:基于个人碳交易行为模型的电力消费选择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8] 张馨:城乡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及其生存现状的多维视角分析[D].兰州大学,2012.

[9] 王韶华: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10] 刘书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

[11] 汪东:城市化进程中居民消费碳排放估算方法及减排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2.

[12] 张露:碳标签对低碳产品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13] 郗婷婷:REDD+机制参与碳交易的理论研究及路径设计[D].东北林业大学,2014.

[14] 王博: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文化应对[J].北方论丛,2010(5).

[15] 韦恒、柴方营、李友华: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10(8).

[16] 章金萍:低碳时代与产品包装策略[J].包装世界,2010(3).

第5篇: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可行性

1 低碳旅游的涵义

1.1 概念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就是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1.2 特点 低碳旅游,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①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②是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③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2 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2.1 低碳旅游发展现状 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

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事实上,在实践层面,民间的低碳旅游早已进行。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而作为旅游主体的广大旅游者,要为低碳旅游出把力,则相对容易得多。例如,假日去郊外的旅游者,骑单车或是徒步,是每个人都能采取的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旅游方式。

2.2 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从理念上讲,低碳旅游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有一定差异,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是一种纯消费活动,因而,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应该享受豪华、奢侈,必然是高排放。而“低碳化”,必须借助新技术,从而要求新的投入,增加成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并处在两难选择之中。“低碳”已经形成国际共识,它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对低碳旅游的探讨、研究,可以加强与国际间的对话。可以不断改进管理、提高技术、优化行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成本,使“旅游”有自己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提升低碳旅游方面的技术水平。低碳旅游对目前的国际旅游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人类大量出游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不会因为一些小的改革,就轻易放弃出游的机会;飞机目前仍然是长途旅行最佳的、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方式的开发和应用尚需时日。排除巨大的变革情况,低碳旅游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渐进的,它会涉及旅游的方方面面,其影响目前可以说是正负参半,在给旅游企业、旅游者、旅游管理部门增加环保意识的同时,也会增加一定的负担,对一些缺乏良好习惯的人还是一种约束。

3 低碳旅游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3.1 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行为 发展低碳旅游是创建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特别要在旅游者、旅游饭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旅游商场和导游中,积极倡导低碳消费,节能、减排环保意识。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旅游模式,抛弃奢华之风,强化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智能化旅游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转贴于

3.2 制定政策措施,强化规划引导 低碳旅游发展势必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共建合作机制联合推进。各级政府和旅游业主管部门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健全发展低碳旅游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公众参与。同时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将是否“低碳”纳入行业发展的考核和评价因素,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激励引导旅游主体争创低碳企业、绿色企业,使广大游客争做“文明游人、低碳游客”。

3.3 加快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旅游投入体制,吸引外投资参与低碳旅游开发,加强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促进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保护并优化旅游生态环境。在策划上要突出“天人相通、动静结合、雅俗共赏”的理念;在布局上要突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资源节约、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性能上要突出“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的理念。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科学界定旅游环境质量、容量或承载力状况的发展趋势,控制旅游人数,避免环境污染,防止盲目开发,保证资源及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逐步构建“景内游、景外住”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形成生态旅游新格局。

3.4 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及引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低碳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总之,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落实,要有操层面的工作,可开展工作的领域非常广阔。全面实施低碳旅游还有待时日,需要从理论研究、技术更新、市场需求等方面做大量准备工作。

[1]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集体经济,2009,(13).

第6篇: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理念;认知状况;调研

基金项目: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编号:10scx08)资助

作者简介:于 洋(1989―),男,上海崇明人,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财务管理大学生。

靳 磊(1965―),男,安徽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0016704

1 引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峻挑战,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方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人类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一次变革,低碳经济与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息息相关。城市是碳排放最集中的地方,据统计,城市能源消耗已经超过全球能源消耗的70%。据权威调查显示,1999~2002 年间,每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经占到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 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1]。因此,在城市居民中倡导低碳消费观念,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对于促进低碳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城市居民对低碳理念和低碳消费的认知状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地区部分在校大学生和社区居民进行了调查分析。

本次社会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对低碳消费理念的认知状况、了解低碳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倡导低碳消费理念的态度,以及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情况等方面。调查对象为上海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和社区居民。

在校大学生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组织部分,现代大学生活园区已成为城市不可忽视的重要消费群体。本次在校大学生主要选取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3所大学,即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3所学校被调查学生各占1/3,且以本科生为主。课题组利用双休日,在3所校园共累计发放2 120份问卷,收回的有效问卷2 064份。

社区居民主要分布于上海闵行区和徐家汇区,均为较为成熟的社区,居民构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居民构成包括三资企业、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民营单位职工,以及个体经营者等。课题组通过开展“低碳社区行”宣传活动和走访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 098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1 085份。参与调研的人群中,男性为484人,女性为601人,其年龄结构见图1。

在本次社区调研中,18~29岁的80、90后年轻人占比为58%,他们中的大部分受教育程度均为大专、本科及其以上。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13%,这个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为高中、中专乃至初中、小学学历,一部分则为硕士及其博士学历(图2)。

2 城市居民对低碳消费理念的认知状况

2.1 在校大学生的认知状况

调查显示:63%的接受调查大学生对“低碳消费”这一概念比较了解或十分了解,这反映了超过6成的大学生青年关注低碳消费,但是也有36%左右的人只是“听过却并不太关注”,这说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对低碳消费的认知较为缺乏(图3)。

お2.2 社区居民的认知状况

在社区居民的调查中,笔者发现“低碳消费”在社区居民中还是有极高的“声誉”,绝大多数居民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了“低碳消费”的概念,如图4图示,占被调查人数的90.23%。同时,也发现在选择听说过“低碳消费”的居民中,绝大部分只是听过这个词汇,而不了解低碳消费的真正涵义和意义,说明社会公众对低碳和低碳消费的认知还不够深入。

3 城市居民获取低碳知识的主要途径

3.1 在校大学生获取的途径

调查显示(图5),“互联网和报刊杂志”是大学生了解低碳知识的主要途径,紧随其后的是户外公益广告和专题节目宣传。可见,网络媒体是大学生了解认知低碳的主阵地,影响力较大,这也符合信息化社会的实际。然而,通过专业学习了解到“低碳”的人数却远远落后于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其他渠道,这说明高等院校在传播低碳等新知识方面做的还很不够,如何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大学生中加强低碳等新知识教育成为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3.2 社区居民获取的途径

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多,在接受调查的居民中(图6),通过互联网了解“低碳消费”的人次最多,高达789人次,占接受调查总人次的32.64%。其次,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渠道了解的人有559人,占总人次比为23.13%,接下来依次为“各类宣传活动”(477人,占19.74%)、“报刊与杂志”(347人,占14.36%)和“学校教育”(202人,占8.36%),而通过“亲朋好友”途径了解低碳知识的人数最少(43人)。说明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接受信息的最佳选择,甚至超出了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另外,“宣传活动”在帮助社会大众获取低碳新知识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

4 城市居民对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

4.1 在校大学生的态度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图7),70.35%的人表示大力支持倡导低碳消费理念,17.83%的人保持中立,10.66%的人认为倡导低碳消费理念难以付诸行动,极少数人表示反对。总体看,多数大学生对于倡导低碳消费态度积极,表示支持并热情较高。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对倡导低碳消费还持中立或怀疑态度,说明普及低碳知识、在全社会树立低碳消费理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4.2 社区居民的态度

调查显示(图8),在接受调查的1 085位居民中,表示支持低碳消费,认为低碳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有820人,占76%;不支持,认为低碳会降低生活质量的有14人,占1%;表示中立,认为低碳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的有144人,占13%;对低碳消费表示不确定的107人,占10%。总体看,在社区居民中,对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低碳消费最终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也愿意亲身参与低碳消费实践。但也注意到有一部分居民对低碳消费还缺乏了解,对低碳消费的态度也不够明确,甚至还有极少数居民认为低碳消费会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广泛宣传低碳及低碳消费的知识,对于提高居民的低碳意识、树立低碳消费理念有着重要意义。

5 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

5.1 大学生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

为了解目前大学校园及大学生的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状况,问卷调查表中设计了两项内容,一是对周围同学有无节能环保意识的调查,二是对所在学校水电资源浪费情况的调查。

调查显示,“有环保意识”的比例达到71.5%(图9),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有相当一部分同学(21.9%)偶尔会注意节能环保,甚至有少数同学(6.6%)从没注意节能环保。对所在学校水电浪费情况的调查中(图10),认为非常严重或有些严重的比例达到52.2%,认为“使用正常合理”的比例为39.9%,说明大学校园水电浪费现象较为突出,分析其原因除了管理上存在问题外,同学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如在调查中发现主动关灯的人比较少等。这反映了一些高校对于节约用电还不够重视,大学生节约使用资源的意识还有待于加强。

节能环保是低碳消费的重要目的与内容,很多大学生对于低碳消费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从理念上的支持者,到行动上的实践者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并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低碳的倡导者。

5.2 社区居民低碳消费的生活实践

为了解社区居民在低碳消费方面的生活实践情况,课题组同学在问卷调查的同时,针对一些人群的生活习惯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如在问卷中低碳生活的选项中,选择最多的两个分别是:“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如生活用水循环利用,选择低能耗电器等”以及“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选择出行方式,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分别占到86.2%和80.2%。愿意有计划地购物,适度消费,减少浪费占到了79.3%。愿意进行交换、捐赠、改造多余废旧品,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的占到了73.7%;愿意采购环保家庭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如用手帕代替纸巾占到了65%。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悄然发生了改变,大多数居民能够接受低碳消费方式,并愿意积极参与实践,并付出努力。在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居民对于低碳消费的方式与技巧还不甚了解,希望能够在这些方面给予指导和宣传。

6 结语

从整个调研结果看,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城市居民,对于低碳消费理念认可度较高,但对于低碳消费理念内涵的认知还处在浅层次。对于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多数人表示接受和支持,但其低碳消费意识和低碳生活习惯还没有形成。对于获取低碳和低碳消费相关知识的途径,首先是网络媒体,其次是电视广播、报刊以及各种宣传活动等,但对低碳及低碳消费相关知识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和全面。高校大学生对宣传倡导低碳消费理念有很高的热情,但缺少系统的低碳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平台,从而未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宣传作用。调查还显示,大学校园资源浪费现象和社区居民高碳消费生活习惯问题突出,改变传统消费模式需要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1)加大低碳宣传力度,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利用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各种公共媒体和宣传渠道,以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全面系统的宣传低碳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清传统消费方式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让居民真正认识低碳消费的内涵。积极宣传和引导,改变和规范人们的消费行为,使城市居民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注意生活中的“低碳细节”,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排量,珍惜能源,物尽其用。如,拒绝“一次性”消费、“便捷“消费以及“高能耗”消费,戒除“面子消费”、“炫耀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陋习。让低碳消费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逐渐养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模式和习惯。倡导“低碳消费”、“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的消费者责任,培育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2]。

(2)高校应加强低碳知识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低碳实践活动平台。高校应该成为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传播的重要阵地,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主旋律,低碳消费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应该根据办学条件适时增设相关专业,培养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或增加低碳知识通识类选修课程,以加强对学生的低碳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和低碳消费理念。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学团组织积极组织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等方面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低碳理念宣传方面的重要作用。

(3)发挥政府在倡导低碳消费模式中主导作用。政府应该积极“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建立健全低碳消费制度体系,引导公众绿色消费”、“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低碳产品推广扶持力度”和“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对低碳产品研发投入”等。政府应通过政策对居民消费进行合理引导,比如对水、电等能源类消费品的使用采取价格累进制,加强价格调控的引导功能;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法规来鼓励消费节能产品和使用节能新技术;加强对住房、汽车、装修等高档消费的政策引导,戒除炫耀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陋习,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在政策层面鼓励循环产品的使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等。同时,政府部门在低碳消费方面也应该做出表率,带头节能减排,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开支,不搞形象工程,戒除政府部门中的浪费现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第7篇: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政府 企业 公众

近些年来,全球变暖,冰川消融,气候变幻莫测,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危机正一步步逼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断耗竭,能源危机正威胁着人类;严峻的形势警示人类正走向“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为继”的可怕局面,难以实现经济、人口、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危机不断显现。为破除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开始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则是实现这一发展的有效路径,它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是指较低或者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这种理念不能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长期经济增长。”发展低碳经济既要低碳,也要实现经济发展。因此,根据我国国情,探索一条适合当前发展的低碳之路尤为必要。

一、政府:倡导低碳变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理应弥补市场失灵的问题,规制整个社会沿着低碳经济社会的轨道上向前迈进。

(一)尽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立足国情,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方向和指导。一方面,近期: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是无碳、零碳,但这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近期应将更多地目光放在节能减排上,而不是跟随西方发达经济体,脱离国情全面发展新能源。在“十二五”期间抓好国家方案的落实的同时,控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逐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另一方面,中长期:全面发展新能源。逐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及其他新型替代燃料,逐步实现新能源利用多元化。

(二)积极开展低碳经济国际交流与合作

1.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开展低碳合作

“对外”: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进行国际谈判,以发展中国家的姿态正视自己,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内”: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发展低碳经济,承诺符合国情和实际能力的自愿减排行动,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出新贡献。

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低碳技术的能力决定了我国能否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具有较成熟的低碳技术,应加强与其技术交流合作,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法律保障体系

每一个政策手段的实施都需要有相应法律规定作为保障,使其有法可依。我国应在已有的《可再生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的基础上,制定《低碳经济法》;同时修订一些保障低碳经济运行的法律法规,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如政府采购、减免税收、绿色信贷、财政补贴等。

二、企业:规划低碳生产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一方面作为资源调动、产业生产、服务提供的主体,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作为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耗者、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在破坏价值。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高耗能的企业面临减排的压力,新能源企业面临新能源开发过程中的机器设备更新、技术创新等问题。

(一)具备低碳思维,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一方面,企业的低碳战略应该时刻与政府政策保持一致,灵活运用金融、税收、投资倾斜、项目扶持等优惠措施;另一方面,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行为,建立起低碳经济的责任制度,尤其是上市公司,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低碳情况纳入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中。

(二)研发共享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需要低碳技术的支撑。首先,企业应以“低碳”为先导进行技术创新;其次,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缩小与国外的差距;最后,同行业技术要进行分享,推进低碳技术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三)完善供应链管理,实现上下游绿色链条

供应链管理要求从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消费者的一根完整的业务活动链条。全球头号零售商沃尔玛将它的绿色采购计划从产品本身扩展到整个生产过程。对某个企业而言,要保持与之相关的企业,或是上下游企业的低碳化,通过一个企业的低碳,带动上下游企业实现绿色链条。

三、公众:践行低碳生活

(一)改变高碳的生活习惯

目前,“便利消费”、“享受消费”、“面子消费”、“奢侈消费”这些不良的消费理念呈增长态势,不仅大量消耗人类仅存的资源,而且给生活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据统计,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1斤,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如果全国3.5亿烟民1天少抽1支烟,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如果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的车主每月少开1天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22吨……所以,我们平时节约每一滴资源,不再只是为自家省钱的小事,也是在保护我们的地球。因此,应摒弃非理性、不文明、高耗能的生活陋习,向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转变。

(二)提倡低碳的消费方式

践行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首要的是一种态度,重要的在于行动,从点滴做起,倡导低碳消费。

1.提倡简约型消费。一方面,倡导勤俭节约,反对过度修饰和华丽包装,崇尚经济、实用、简约、内敛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倡导“新节俭主义”,提倡过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尽量做到“省钱而不省品质,省钱而不省品位,省钱而不省时尚,省钱而不省体面”。

2.提倡共享型消费。一方面,学做“拼客”, 倡导“节约、时尚、快乐、共赢”新型生活方式,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负荷;另一方面,把好的经验与建议推广给身边的人,把学习到的好点子、好方法带到家庭和社会中,以点带面,打造“个人影响家庭,家庭影响社会”的节能减碳环保氛围。

3.提倡耐久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延长产品使用周期或寿命。日常生活中,不用任何一种电器时,应及时关掉电源,少用乃至不用一次性物品。同时,坚持和推广无纸化学习办公,多用电子邮件、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打印时尽可能双面打印。

总之,我国应结合国情,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层面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

本哈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4]刘静暖,纪玉山.应提倡5S消费原则[J].经济学家,2008.3

第8篇: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引言

在现阶段的发展阶段中,全世界都在关注全球变暖的问题,而究其根本它是由于资源的过度消耗而产生的。全球变暖的危害极大,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其还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危害往往是难以估量的,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找寻到有效解决气候变暖的措施,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思索的问题。低碳经济是现阶段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对低碳经济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低碳经济简述

低碳经济讲求的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有一大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低碳经济倡导高效利用有限的能源、开发清洁能源,以绿色经济为导向,加强能源技术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传统的产业经济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低碳经济是国家的产业经济与人类的环保和健康需求的根本要求,也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我国的气候所产生的变化也是较为明显的。首先是我国气温的最高值在不断攀升,并且全国性的暖冬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多。此外,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水资源更是告急,污染、短缺、不平衡性越来越明显。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r业生产的损失很大,国家粮食安全压力不断增大。海平面的持续上升,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到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空气中的“雾霾”出现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所以必须要发展低碳经济。

3 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绿色的环保经济理念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切不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如果以人类的生命为代价,那么即使经济发展得再快,也没有任何意义。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3.1 加大宣传的力度

低碳经济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仅凭政府和企业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不断加大对于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使低碳经济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媒体来宣传,如电视、网络、杂志、报刊等,主要是宣传导致环境污染、气候恶化、自然灾害增多的各种影响因素,这是在全社会形成低碳社会发展的舆论氛围,也是为了使人民群众形成绿色环保意识,使低碳经济能够发展的更好。

3.2 以低碳城市来促进低碳经济

要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在设计规划中就要融入低碳理念,使城市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设计城市建筑时,要充分利用低碳理念,加大推广使用太阳能,室内要实现充分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要选择那些节能的设备来实现整个建筑的制冷和取暖,要多多使用保温材料。也要提倡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节能电器和节能灯,这样不仅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减少了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

3.3 以低碳交通来推动低碳经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家庭都购买了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汽车的增多,使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增大,进而污染了空气,可以说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雾霾与汽车增多密不可分。所以,应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方式和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1)倡导人民群众的绿色出行,对于距离近的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而那些稍远的可以骑电动车,距离过远的再选择开汽车。(2)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管理更加智能化,减少货物运输工具的空驶率,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3)加大研发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力度,提倡使用清洁能源,这样可以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还人民群众一片蓝色的天空。

3.4 调整产业结构

有的专家建议将建筑材料、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彻底抛弃,这样才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现阶段处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很多的基础设施都需要建设,所以还是需要上述材料作为支撑。但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高耗能的产业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际市场难以满足我国的使用量,所以高耗能产业在一段时间内还需要存在。这些高耗能产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对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以便最大限度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3.5 加大高碳产业技术的研究力度

其实,高碳产业与低碳产业是相对发展的,不是绝对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摒弃高碳产业,诚然高碳产业的碳排放量很大,但是也能够通过一些措施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就是通过高新技术来使高碳产业的碳排放量降低。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关于高碳产业的创新技术的投入力度,通过技术来实现产业升级。另外,还要鼓励企业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并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率。

3.6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应进一步发展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产业,还应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产业等低碳产业,这是为了在发展中慢慢减少高碳产业的比重。我国的低碳技术由于起步比较晚,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发。要实现以上这些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应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为企业的低碳开发提供必要的支撑。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深刻了解到现阶段环境不断恶化,这样我国的生存环境也会受到威胁,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那么所产生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应进一步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力,使其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推行低碳城市、低碳交通、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还要加大政策政策的扶持力度,研发各种新型清洁能源,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1):43-46.

[2]张珍花,方勇,侯青.我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90-97.

[3]陈跃,王文涛,范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4).

第9篇:倡导低碳生活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建设;绿色城市;构筑;低碳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人类在进入城市化生活以来,生存环境逐渐恶化,各种灾害也频繁不断,如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灾、2008年的特大雪灾、2010年特大旱灾、2011年阴霾天气、2013年台风“菲特”的侵袭等,这些自然灾害不仅危害人类生存的环境还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建设绿色城市,构筑低碳环境是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倡导低碳环境,就要建设绿色城市,开展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才可创建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

1.绿色城市,低碳环境的涵义

绿色城市是指充满绿色空间、赋予生机的开放性城市,绿色城市是指生活环境、具备特色的文化风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城市[1]。绿色城市的构建意味着物污染、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低碳环境是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涵盖着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各方面。将构建绿色城市和低碳环境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实现人、城市、和环境的和谐还可促进我国生态经济环境的发展。

2.我国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化构建在绿色低碳建设中还不是很完善,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很多人们只是为了追求一己私欲,产生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不良思想。首先是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结构上污染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产业比较少,工业基础上以化工为主,投入高、效益低、污染大。然后是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城市绿化覆盖率低、热岛效应明显,大气污染严重。最后是由于环保投入不足,我国的工业、城市建设都没达到标准,资金来源不足,科学技术上欠缺,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一味的认为环保只是造成污染者的事,与自我无关,另外认为治理环境是政府的责任,自我保护环境意识太淡薄,从而导致了我国能源的大量损耗、环境破坏等问题制约着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绿色城市的建设是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有力执行,低碳环境的构建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趁势,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并将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融入其中。

3.建设绿色城市 构筑低碳环境的有效措施

3.1建设绿色城市

通过对国内外绿色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城市建设情况,我国建设绿色城市和构建低碳环境应该要符合其趁势[2]。首先园林绿色应该要高度发达,绿色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所以主要关键是把握城市的园林设计。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提高生态经济发展。

其次将绿色城市建设设立一个有章可依,管理有效并进行协调发展的城市。城市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城市合理可行的管理。才可改变城市的运作和面貌。将城市的物质构造比作硬件设施,那么城市化管理就是软件实施。那么我们会很快意识到城市管理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绿色城市,低碳环境的构建。所有必须要保证城市建设有章可依,采用高效率的管理、带动绿色城市的建设与地坛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最后绿色城市的建设还要考虑到人为因素,倡导以人为本,舒适、安逸的生活条件。绿色城市建设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摒弃人凌驾于自然环境之上,摒弃不良的享乐主义。绿色城市建设要注意营造绿色空间的发展,绿色生活,从而实现绿色城市建设和低碳环境的构建。城市绿色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具备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有效的控制污染,达到环境质量优良状态,选择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合理的规划好绿色覆盖率,促进居民强烈的环保意思。

3.2构筑低碳环境

加强低碳政策的指导,政府的政策法规时推动低碳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3]。制定低碳政策的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重点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和低碳能源使用比例,采用较高的高新技术,引进高新产业,减少高排放传统型的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带动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校节能的利用率。完善低碳经济政策,对新能源和新技术要提供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在公民中普及低碳意识,积极做好低碳城市环境建设的宣传工作,引导公民自觉的倡导低碳环境构筑,发展绿色城市建设,促进节约和谐型发展。

4.建设绿色城市 构建低碳环境的必要性

我国工业的发展在不断的扩大、人口在不断的上升、人类的欲望又是无节制性的,导致了城市建设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的危害气体排放量不断的加大,地球臭氧层导致了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人口不断密集、随着经济发展的扩大、活动的频繁,交通的拥挤,造成了能源的损耗在不断的扩大化。所以要扩大基础设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回收可利用资源,倡导建设绿色城市,就必须倡导低碳发展。所以建设绿色城市,构建低碳环境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还可促进人们健康的发展状态。

5.结语

建设绿色城市 构筑低碳环境是顺应时代的步伐,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手段。建设绿色城市,构建低碳环境是我们刻不容缓和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所以要加大资金投入,科学合理的建设好城市,结合自身情况,按照绿色城市、低碳环境构造的标准去建设。这样有助于我国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发展,还可保障人们的健康。

【参考文献】

[1]袁瑛.低碳城市该怎么建?[J].重庆建筑.2010(12)

[2]宋焕青.“绿”出希望——绿色城市新梦想[J].中国城市经济.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