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从众心理的好处范文

从众心理的好处精选(九篇)

从众心理的好处

第1篇:从众心理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干群关系;处理;技巧

干群关系处理对于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意义。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这充分说了干群关系处理的重要性。新时期干群关系处理面临很多新要求、新矛盾和新问题,我们需要选取适当的方式处理干群关系,不断优化干群关系处理的技巧。本文主要就新时期如何处理干群关系展开一些探讨,希望能够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一、干群关系处理的沟通技巧

干群关系处理的起点是沟通。很多不必要的误会、矛盾都是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沟通是相互接触、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的过程,只有加强沟通,才能消除误会和矛盾。建好沟通桥梁,拉近干群关系,使干群沟通零距离,应成为新时期干群关系处理的一大目标。干群之间沟通,就是要坚持问计于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耐心听取群众的建议,遇事多与群众商量,广泛汇聚群众的智慧,促进问题更好更快地解决。要坚持问效于民,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是否“真办事、办实事”的核心标准。

沟通是有方法和技巧的。就干群关系处理来说,应重视如下几方面的沟通技巧:一是换位思考。党员干部要更多地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以群众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反思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尊重体谅。沟通过程中要尊重对方、体谅对方。党员干部应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和主体人格,体谅群众的不易,切实从群众利益出发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绝不能一意孤行。三是民主互动。干群之间的沟通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干群之间应民主互动,党员干部应主动邀请群众发表意见和建议,提出批评,从而实现群众监督。

二、干群关系处理的宣传技巧

宣传工作对于干群关系处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一些媒体喜欢捕风捉影,热衷于报道干群冲突案例,使人误以为干群冲突已经成为社会常态,从而加剧了干群对立。在此背景下,党员干部一方面需要警醒,另一方面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宣传技巧,将干群和谐、干群融洽的一面展现给社会公众。

干群关系处理中的宣传技巧应着力于如下几方面:一是危机管理。政府治理中难免会出现危机事件,此类事件的发生极易成为媒体报道的对象,但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真。干群关系处理应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出发,掌握舆论主动权,及时平息舆论,并且使社会获知真相,避免不当舆论的干扰,以免谣言四起。二是把握实质。宣传工作的真正意义在于使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宣传不是为了作秀,而是为了传递正能量。干群关系处理中的宣传工作也要从正能量传递出发,为干群和谐关系的构建提供前提条件。三是善用技术。党员干部的时间、人数毕竟受限的,要让每一个党员干部整天围着群众转这是不现实的,要让党员干部走到每一户群众家去了解他们最急、最盼、最想、最怨等事也是不现实的。新时期的宣传工作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东风,以“互联网+”为理念,通过党宣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听取群众意见,方便群众表达意见,方便党员干部了解群众需求。

三、干群关系处理的关爱技巧

干群关系处理要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爱,尤其是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关爱。关爱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能够给弱势群众和困难群众送去温暖,是干群关系中服务群众的体现,能够减轻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从而赢得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

干群关系中党员干部对群众的关系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一是抓住重点。对群众的关爱,必须整合现有资源,抓住重点,切实关爱受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这就要求负有职责的党员干部对辖区内的相关群众进行排查,以此充分了解群众的情况和需求。二是平等对待。当前我国流动人口较多,由于城乡差别、户籍制度的存在,导致流动人口难以享受到平等的福利,群众对此意见颇多。干群关系处理要重视对外来人口的关爱,不能因为他们是外来人口就对他们的区别对待。一视同仁,做好外来人口的服务工作,是对外来人口作出的社会贡献的充分肯定。我们要切实解决外来人口子女入学、医疗等难题,本着方便群众、关爱群众的思路,给予他们必要的、力所能及的帮助。三是真情实意。干群关系处理中对群众的关爱必须真情实意,不能作秀,不能说的比做的多。只有为群众办实事,与群众交往用真情,群众才能认可你,才能切实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办实事、用真情”,切忌虚情假意,切忌走过场,切忌忽冷忽热。我们要多换位思考、多交心谈心,着力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增进情与情的交流,努力用党员干部的“拳拳真心”换来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的“炽热恒心”。

总之,新时期干群关系处理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应本着服务群众、关爱群众、帮助群众的心态,注重干群关系处理的技巧,加强和群众的沟通,做好干群关系宣传工作并引入危机管理意识,同时还要真情实意地关爱群众,使干群关系处理具备实质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篇:从众心理的好处范文

一、“开门接访周”活动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在为期5天的“开门接访周”活动中,全市共接待来访群众近千批次,收到件562件,其中县(市、区)197件,市本级365件,当场解决146件,停访息诉330件,停访息诉率达90%,被接待群众满意率达到98%,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增进了干群感情,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主要做法及成效表现在:

一是突出一个主题,有力维护了和谐创业的良好环境。在“开门接访周”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和谐创业、富民强市”这一主题,采取“现场答疑”、“联合会诊”、“立行立办”的方式,认真地对待群众的每件投诉,耐心地做好创业政策法规的宣传解释,积极帮助各层面的创业主体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加大了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件的办理力度,一大批影响全民创业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全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据统计,整个活动共收到反映全民创业的投诉件上百件,接待群众咨询创业政策法规上百起,办理创办、经营企业方面的件35件,查处了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投诉件20多件,群众的满意度达到了100%。

二是坚持领导靠前,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这次“开门接访周”活动是经过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直接操办落实,在市委书记、市长带领下,全市近百位党政单位一把手亲自接待上访群众,亲自组织调查,亲自研究解决问题,亲自抓好督查落实,积极采取集中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等工作措施,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截止到目前,市领导接访的255件件中,已报处理情况的236件,占总数的92.5%,正在抓紧处理的19件,占7.5%。

三是强化问责追究,有效地化解了一批久拖未决的矛盾纠纷。在“开门接访周”活动中,各单位按照“还清旧帐,不欠新帐”的目标,坚持问题不查清不放过,矛盾不解决不放过,不息诉不放过的“三不放过”的原则,对一些“老大难”问题,进行了彻底清查处理,并制定了以领导包案、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定工作措施、确定办理期限为内容的“一包三定”工作责任制,对包案领导和责任人实行问责追究,从源头上减少了因重复上访形成的“回头案”,使一大批“老大难”问题得到了依法处理。据统计,市本级在此次活动收到的365件件中,其中上访1年以上的件有200余件,已经解决了195件,占95%。

四是突出效果,进一步扩大了工作社会影响。在“开门接访周”活动中,我市第一次在全市范围内采取大规模的全民动员,第一次集中38个主要职能部门一把手与上访群众面对面,第一次集中解决大批问题,提高了工作成效,密切了党群关系,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同时,各单位通过利用多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接访时间、地点、投诉电话及处理原则,记录接访的全过程,使接访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社会影响。

五是狠抓作风转变,干部素质得到了一次锤炼和检阅。在接访中,干部把上访群众当作考官,把案件当作考题,把群众满意当作答案,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放下“官架子”,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用心领会群众的感受,耐心倾听群众的心声,静心体察群众的情绪,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真正做到欠老百姓的“感情帐”,用真诚和爱心去还;欠老百姓的“经济帐”,用补偿和赔偿去还;欠老百姓的“法制帐”,用公平和正义去还。在活动中,干部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教育,干部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速,依法办事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开门接访周”活动带来的启示

此次“开门接访周”活动的成功开展,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深刻启示:

(一)要务实为民,从根本上减少。从整个活动周接待的562起来访的内容看,基本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情,工作量不大,解决难度也不高,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主要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或部门责任不明确,或工作作风不细致。这就启示我们,要时刻树立务实为民思想,坚持群众利益为重,群众事情为大,严格按政策法规办事,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尤其要保护好、照顾好城市拆迁户、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特困群众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解决实际困难。只要把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好,公开、公平、公正办事,就会大量减少,这是做好工作的根本。

(二)要创新方式,从感情上贴近群众。为了办好“开门接访周”活动,有关部门提前一个星期,在各种媒体上广泛宣传接访的时间、地点、人员和有关事项;在现场,有温馨醒目的导向牌,有空间大、光线足,借鉴心理咨询室标准布置的室,有便于零距离沟通交流的低矮通透办公桌;在场外,有精心准备的休息椅,有对来访者食宿和往返交通问题的周到安排。正是这些以人为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创新,拉近了群众与领导的距离,让群众看到了政府接访的诚心,大胆地向政府倾诉了所有郁结在心的疑惑和困难。这就启示我们,要做好工作,必须真诚地向群众敞开大门,把群众当亲人,与群众亲密接触,真心实意地接待。只有从感情上贴近群众,群众才会敞开心扉,问题才能彻底解决,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三)要领导带头,从组织上高位推动。整个活动周能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由市长带队、4位市委常委亲自坐镇,亲自接访,亲自批示,尤其是市委书记多次过问,对疑难复杂的亲自督查落实,极大地提高了件处理的力度。如青原区下岗职工郭天林反映自己打算办厂创业,但缺乏资金,而2000年自建房屋未办房产证,不能向银行贷款。该件经市领导批示后,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督促,相关部门派专人跟踪调查落实,在半个月内为其办妥了户口落户、房产证、营业执照、小额贷款等手续,确保了其顺利创业。这就启示我们,对那些久拖不决,情况较为复杂的上访,领导必须亲历亲为,高位推动。只有领导带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复杂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做好工作的保证。

(四)要多方联动,从落实上强化合力。这次活动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市、县(市、区)两级联动,同时举办“开门接访周”,全部邀请了与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部门和单位参加,其中市政府32个部门和单位的“一把手”自始至终参与了接访。这种多方联动、现场办公的格局,能够有效加快件的落实速度。如市民反映中心城区个别地方脏乱差,接到投诉后,城管办立即召集环保、规划、房管、市政养护、卫生等部门负责人和部分相关业主代表开现场会,相关部门各负其责,迅速整治到位,还市民以良好环境。这就启示我们,要处理好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问题,必须采取相关部门联合行动、现场办公的形式解决。只有多方联动,强化合力,才能杜绝推诿扯皮,将问题解决落实到位,这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五)要举一反三,从全局上改进工作。中一两件事情往往是普遍事件的反映。在连续接到3件吉水县群众反映拖欠工程款上访后,我们要求该县就拖欠工程款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督查,及时解决类似问题。接到领导批示后,吉水县当天就召集分管领导开专题会,要求各乡镇和县直单位认真清理工程款拖欠情况,能够还清的及时还清,一时难以还清的要向债权人说明情况,并作出详细的还款计划,较好地处理了全县工程款拖欠问题。这就启示我们,要把作为第一信号,加强调研督查,及时发现普遍问题,从整体上认真研究解决、改进工作。只有坚持举一反三,从全局上改进工作,才能巩固扩大成果,这是做好工作的重点。

三、对做好工作的几点思考

今后,我们将立足构建和谐平安吉安,进一步完善“开门接访周”活动,继续探索新形势下工作新路子,不断提升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1、天天开门,建立长效机制。我们将在继续组织好“开门接访周”、“领导接访日”等活动的同时,不断创新平台,拓宽渠道,确保接信接访的大门天天畅通。一是启动“市长电子信箱”。继续办好市长直通电话,尽快启动“市长12345电子信箱”和“市长直通电话短信平台”,进一步拉近政府与公众的距离,拓宽政府了解民意、集纳民智的渠道。二是增设接信接访日常机构。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专门设立客商“接信接访科”,及时梳理、检查、处理有关的来信来访案件。三是开通“吉安网站”。建立全市信息系统,创建市、县(市、区)及市直有关部门协同处理问题业务平台,为人在当地提出事项、查询事件办理情况提供便利。

2、处处接访,构筑工作网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工作网络,形成条条有人抓、块块有人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大工作格局。一是领导推动。建立保证金制度,要求各单位主要领导每年交纳一定保证金,凡工作做得不力的,没收保证金,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建立领导工作日记簿,详细记载工作目标任务、排查情况、接访件次、办理结果等,年终考核。二是基层互动。在每个村、每个社区、每个企业都设立一名信息员,把工作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一般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市、区)、大事不出市,控制越级,降低成本。三是部门联动。组建来访接待中心,由部门牵头,将工商、城建、司法等涉访量大的部门集中到接访中心,建立现场办理、一步到位的联合接访机制,按窗口职能集中、快捷地受理群众来访,使大部分案件能够“一门式”办结。

3、件件落实,完善办理机制。要真正使开门接访活动扎实有效,关键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理制度,确保案件的落实。一是首问责任制。现场接待人员对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能当面解答和处理的,必须当场予以解答、处理;不能当场解答处理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并明确承办单位和承办人限期解决。二是领导包案制。对群众重大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处理,包案件调查、包问题处理、包人员稳定、包最终息访。对因推诿敷衍、、贻误处理时机而激化矛盾的,严格追究包案领导责任。三是听证制。对一些重大疑难、久拖不决,或有处理结果、但上访群众不服的缠访案件,邀请人大代表、司法人员、群众代表及机关专业人员参加的听证会议,通过咨询、辩论、评论等规范程序,依法做出客观公正的处理结果。四是跟踪督办制。有关部门对交办的重要件实行跟踪督办,对因顶拖不办、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3篇:从众心理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声音艺术 真实性 听觉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93-01

电影艺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众多优秀影视作品,其中好莱坞电影不管是在质量还是票房方面都在世界上占据了优势地位,是电影领域的重要性标杆。在观众进行电影观赏的时候常常会被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所感动,电影给予我们的真实感让我们沉浸在电影故事情节中不能自拔,那么是什么让观众能够沉迷在电影之中呢,是什么让观众可以体验到电影虚拟世界中的“真实性”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电影中所营造的声音给予人以真实的体验,电影从赋予了声音艺术的细胞,让观众能够感触到电影的真实性。本文将从电影声音的视角出发,对电影声音艺术的真实性以及实现途径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一、电影声音艺术的真实性概述

电影声音艺术的真实性从本质上来说指的就是电影通过声音艺术给予人的真实感,电影中所呈现的真实性需要有一定的受众,让受众能够通过声音艺术体会到电影的真实感。而电影的“真实性”指的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能将电影中的经历融合为自己的经历,这就意味着电影达到了“真实性”表现。其实当观众进到影院的时候,他们都知道电影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但是如果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仿佛就在经历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融入到电影中的视觉和听觉中去,那么电影也就真正达到了他的“真实性”[1]。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感觉是大脑直接作用于耳朵、舌头、眼睛以及身体等感觉器官中的客观事物的反映,通过这些一系列的反应人与世界建立了感性关系,根据不同的感觉器官可以将反映分为视觉、听觉、味觉以及嗅觉等,并通过这些感觉产生一定的情感、理解等,从而进一步构成了审美认知基础。而电影中的声音艺术真实性的基础需要通过电影创作者对客观声音的感悟来实现,电影中的声音艺术真实性魅力在于可以给予观众无穷的遐想空间,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才可以激发观众与主观联想连接的声音体验。那么如何提升电影中的声音艺术真实性是当前电影声音艺术表现的关键,本文将从听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电影中的声音艺术真实性进行实证分析[2]。

二、基于听觉心理学电影声音艺术的真实性分析

电影与实时表现的艺术不同,从本质上来看电影属于视听再现的艺术作品,电影所表现的声音不是借助于观众的空间,比如一些现场音乐会可以通过音乐厅特有的声学条件来实现传达给观众声音的真实体验,但是电影中的声音效果多重,不能依靠一些现场声学条件来营造声音的环境感和真实感,因此电影中的声音效果需要通过扬声器来表现。电影观众在进行电影欣赏的时候,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审美活动,但在电影声音艺术创作的时候需要处理声音这个对象,同时所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的,比如包含了对声音客观物理特征、心理效应、生理效应以及相应的美学反应等,而观众心理角度对声音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生理声学指的是通过听觉器官、发声器官对观众的心理反应进行研究,与心理声学有着重要的关系,心理声学指的是通过研究客观事物与主观感觉之间的关系反应声学[3]。

在电影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管是声音设计还是录音等,对于电影声音艺术后期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和观众的心理反应预判都是不可少的,在进行录音制作的时候需要通晓不同声音的物理特性,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录音编制等,并从生理反应、心理反应以及审美效果等角度反复试验制成电影声音艺术作品。在进行声音审美的过程中,审美体验会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观众在看了电影之后会得到一定的审美体验,通过审美体验产生审美期望,并得到感知得到审美愉悦,最终得出对电影的喜好评价。在这个过程之中基于听觉心理学的电影声音艺术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在张艺谋在电影《英雄》中使用了大量的夸张、主观表现等电影声音艺术处理方法,从而使得电影声音艺术处理地非常精致,观众在欣赏影片的时候也会体验到声音的精致,同时可以从视觉与听觉中感触到功夫精髓,体验到电影声音艺术给予观众功夫的真实性感受。比如电影《英雄》中在处理宝剑出鞘声音的时候,在现实情况中宝剑出鞘并不一定是尖锐明亮的,但是电影《英雄》中使用长长的一声“唰……”,复合动物声音,之后附加金属清脆的回音,回音中伴随着不同材质宝剑的震感,同时利用其它声响凸显了宝剑的尖锐性。在这样的声音处理效果之下,观众听到了清脆透明的声音,感触到了宝剑出鞘的巨大威力,观众完全沉浸在电影中玄妙的功夫之中,被电影声音艺术的真实性所震撼,对电影中无名大侠功夫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同时电影观众也会通过电影声音的情况来判断客观事物的大小等,这也是电影从听觉心理学来处理声音的方法,尤其在表现不明物的时候可以通过听觉塑造真实性感觉体验,比如在影片《终结者2》中,在将邪恶机器人送到熔炉的时候,观众可以通过声音感受到熔炉体积的巨大和炽热的温度,而电影中熔炉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装着液体的容器,而发出慢速的沸腾“咕咕”声的时候,让观众感受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滚烫的熔炉,对熔炉的感受已经超出了画面感,更具有真实性。

总而言之,在当前诸多的电影声音艺术处理过程中,从听觉心理学进行处理是非常关键的,将观众的听觉、心理与电影声音艺术处理相结合,可以更好地通过电影声音艺术给予观众对电影的真实性体验。

参考文献:

[1]戎. 主流电影声音的商业化制作――谈电影《建国大业》的声音设计及制作[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06):21-23.

第4篇:从众心理的好处范文

危机管理是企业在探讨危机发生规律、总结处理危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管理范畴,是企业对危机处理的深化和对危机的超前反映。危机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危机出现前的预测与管理、危机中的应急处理以及危机的善后工作。危机管理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企业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然后制定出针对性措施,防患于未然,将危机爆发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危机爆发,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将危机化解,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一、企业危机的类型

企业危机按性质分类包括:

(1)形象危机。由于错误的经营思想、不正当的经营方式、忽视产品质量、忽视经营道德、延误交货期、服务态度恶劣、企业领导或职工的不妥当或错误的言行,都会造成企业形象危机。形象危机是本质危机,企业遭受的损失、特别是无形资产的损失巨大,不动“大手术”是难以过关的。

(2)经营决策危机。这是企业决策者在生产经营方面的战略、策略的失误及管理不善造成的危机。如巨人集团涉足房地产项目,建造巨人大厦,并一再增加层数,便隐含着经营决策危机。经营决策危机往往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利益损失,但外部影响较小,只要处理得当,一般可顺利度过危机期。

(3)信誉危机。商品经济就是信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信誉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履行合同及其对消费者的承诺应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准则,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就意味着彻底的失败。信誉危机是指企业的信誉下降,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而造成的危机。

(4)媒介危机。由于媒介对企业的错误报道,引发的企业危机称为媒介危机。虽然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客观事物和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报道人员观察问题的立场角度有所不同,媒介的报道有时会出现失误。

(5)突发性危机。是指人们无法预测和人力不可抗拒的强制力量,如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战争、重大工伤事故、经济危机、交通事故等造成巨大损失的危机。这类危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业务的开展。

不同性质的危机,处理方法有所差异。在处理危机前,企业首先应认清到底发生了什么性质的危机。对于形象危机,需要企业花大力气,从源头抓起,加强员工教育,领导以身作则,制定完整的规章和制度规范员工和领导的行为;对于经营决策危机,需要企业加强决策管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决策体系,企业领导要注意吸收广大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新上马的项目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为了预防和减少信誉危机,企业不要作不愿履行或无法履行的承诺;对于媒介危机,企业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面对不公正的报道,要冷静克制,应善于体谅媒介的错误,及时澄清真相,请求予以更正,尤其不可与媒介发生正面冲突,因为当企业与媒介发生冲突的时候,公众倾向于相信媒介而不是企业;对于突发性危机,对企业的形象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关键是当事件发生后,企业要迅速组织内部公众共同度过“非常时期”,并与外界公众及时沟通,求得帮助、支持和理解,迅速排除危机。 二、危机的预防

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偶然性,可能在某一天因某件事或某个产品引发。但是,危机局面的产生却有一个从“准备期”到“爆发期”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危机的发生都有预兆性的信号,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企业管理人员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根据日常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对可能面临的危机进行预测,及时做好预警工作,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危机的发生或使危机造成的损害和影响尽可能减少。因此,预防危机是危机管理的起点。

1、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

企业的全体员工,上到高层管理者,下到一般的员工,都应“居安思危”,将危机的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要教育员工认清每个部门、每个环节和每个人的行为都与企业形象密切相关,危机的预防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员的危机意识能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有效地防止危机产生。即使产生了危机,也会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早在1985年,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将76台带有轻微质量问题的电冰箱当众砸毁,使员工产生了一种危机感与责任感,由此创造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海尔式产品质量和服务,譬如“用户永远是对的”,“海尔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信誉”,“真诚到永远”等等。海尔的生存理念:“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更是给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成为海尔集团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预防危机要从企业创办之日起就着手进行,伴随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长期坚持不懈。那种出现危机才想到危机管理,把危机管理当作一种临时性措施和权宜之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要时刻把与公众沟通放在首位,与社会各界经常联系,保持良好关系,企业内部双向沟通顺畅,消除危机隐患。

2、建立预防危机的信息监测系统

现代企业是一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体,其兴衰存亡取决于在市场之中的地位和形象。预防危机必须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随时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加以分析和处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危机,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信息的收集与监测:①随时收集公众对产品的反馈信息,一旦出现某一方面的问题立即跟踪调查加以解决;②掌握政策决策信息,如有关法规、条令的颁布,研究和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③了解企业产品和服务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信息,包括质量、价格、服务、建议改进等,分析了解公众对本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服务的评价,从中发现公众对企业的态度及变化趋势;④研究竞争对手的现状、实力、潜力及策略发展趋势,经常进行优劣对比,做到知已知彼;⑤搜集和分析本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自我诊断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

3、成立危机管理小组

成立危机管理小组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是顺利处理危机、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组织保障。委员会成员一般是兼职的,由企业的领导人、公关部、安全、生产、后勤、人事、销售等部门人员组成。其职责有:①全面、清晰地对各种危机情况进行预测;②为处理危机制定有关策略和计划;③监督有关方针和步骤的正确实施;④在危机实际发生时,对全面工作做指导和咨询。

4、制定危机管理计划

企业应根据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危机制定一整套危机管理计划,明确怎样防止危机爆发,一旦危机爆发应如何立即做出针对性反应等。事先拟定的危机管理计划应包括:①任命危机控制和检查专案小组;②确定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③为最大限度减少危机对企业声誉的破坏,建立有效传播的渠道;④在制定危机应急计划时,可倾听外部专家的意见;⑤把有关计划落实成文字;⑥对有关计划进行不断演习;⑦为确保处理危机有一群专业人员,平时应对人员进行特殊训练等。

5、做好危机传播方案

公关专家帕金森认为,危机中传播失误所造成的真空,会很快被颠倒黑白、胡说八道的流言所占据,“无可奉告”的答复尤其会产生此类问题。过时的消息会引起人们猜疑,并导致不正确的报道,使公众怀疑企业对某些信息采取了掩盖手段。因此,有效的传播管理是有效危机管理的基础。危机传播方案包括:①时刻准备在危机发生时,将公众利益置于首位;②掌握对外报道的主动权,以组织单位第一消息源;③确定信息传播所需要的媒介;④确定信息传播所需针对的其他重要的外部公众;⑤准备好组织的背景材料,并不断根据最新情况予以充实;⑥建立新闻办公室,作为新闻会和媒介索取最新材料的场所;⑦在危机期间为新闻记者准备好通讯所需设备;⑧确保危机期间组织的电话总机人员能知道谁可能会打来电话,应接通至何部门;⑨确保组织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人员来应付媒介及其他外部公众打来的电话;⑩准备一份应急新闻稿,留出空白,以便危机发生时可直接充实并发出等。

6、建立处理危机的联络网

根据企业可能发生的危机,与处理危机的有关单位建立联系,形成网络,以便危机出现后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和合作。这些单位包括:新闻媒介、医院、消防、公安部门、邻近驻军、相关科研机构、保险公司、兄弟单位等。事先让他们了解可能出现的危机以及可能寻求的帮助。 三、危机的处理

危机处理是危机管理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指危机事件发生后,在危机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应急措施,化解矛盾,协调公众关系,做好善后工作,重塑企业声誉和形象的危机管理过程。

(一)危机处理的原则

一般来说,危机事件时间急,出乎意料,影响面大,处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要掌握以下原则:

1、主动性原则

在处理危机时,不论是何种性质的危机,不管危机的责任在何方,企业都应主动承担责任,妥善处理危机。即使受害者在事故发生中有一定责任,企业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会各执已见,加深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在情况尚未查明,而公众反映强烈时,企业可采取高姿态,宣布如果责任在己,一定负责赔偿,以尽快消除影响。

2、诚意性原则

企业发生事故给公众和社会造成损失是十分不幸的事情,危机处理人员在同公众接触中,要有诚意,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避免出现为企业辩解的言词,防止公众产生不信任感。由于事故给社会带来损失和影响,企业应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发表“谢罪”公告,表示愿意承担责任,知错改错。在听取意见时,让公众倾吐不满,宣泄情绪。在与公众接触中,应当表示自己很能理解公众的心情,尤其是公众生气、发怒时,更应当为公众着想。这种与公众心理的沟通,可以化敌对为合作,从而从只顾自己转向共同探索有利双方的措施和办法。

在危机事件中,公众除了利益抗争外,还存在强烈的心理仇恨。因此,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危机处理人员不仅要解决直接的、表面上的利益问题,而且要根据公众的心理活动特点,采用恰当的情谊联络策略,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体现企业解决问题的诚意,有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比如在著名的“泰莱诺尔”中毒事件中,虽然受污染的药只源于一批药,总共不超过75个,为向社会负责,保护消费者的权利,公司以1亿多美元的代价从市场上撤回了3100万瓶胶囊,显示了其处理危机的诚意。

3、真实性原则

在危机事件中,尤其是事件的初发阶段,社会上的舆论往往是一面倒的,各种公众都抨击企业,指责企业,而且越是反对企业的信息,越是容易传播,公众越是容易接受。这时,企业要主动与新闻媒介联系,尽快与公众沟通,说明事实真相。出于职业的需要,对于发生的事情,新闻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危机处理人员应真诚对待媒介,不能利用记者不熟悉某一专业的弱点弄虚作假。为新闻界设置障碍是愚蠢的,因为记者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揭露疑点,从而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对企业及事件处理极为不利。坚持真实性能促使双方的沟通和理解,消除疑虑与不安。而且有些危机事件是由于公众误解而造成的,解决这种危机的手段就是向公众提供真实的信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广泛宣传,流言、误解自然就会消失。

4、快速反应原则

危机具有突发性特点,而且会很快传播到社会上去引起新闻媒介和公众的关注。尽管发生危机的企业面临极大的压力,但仍须迅速研究对策,作出反应,使公众了解危机真相和企业采取的各项措施,争取公众的同情,减少危机的损失。高效率和日夜工作是做到快速反应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危机发生后,公众对信息的要求是迫切的,他们密切关注事态的进展。企业若能在处理过程中迅速信息,及时满足公众“先睹为快”的心理,强化各项解决危机措施的力量,就能防止危机的扩大化,加快重塑企业形象的进程。

5、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公众之所以反抗企业,给企业“制造”出危机事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公众感到在利益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他们要运用新闻、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因此,利益是公众关心的焦点所在,在危机事件中,危机处理人员如果能以公众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给公众这样一种感觉——危机处理人员是公众利益的保护者、争取者,是公众利益的代表,那么,对于整个危机事件的处理来说,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泰莱诺尔”中毒事件发生后,强生公司立即采用了抗污染包装,表明其对公众利益的关心和保护。

6、专项管理原则

专项管理是处理危机的高效率的保证,要求指派能够掌握处理危机的科学程序和方法、了解企业情况的部门和人员,组成专门班子去处理危机。最好不要临时随意指派人、中途换人,因为更换人员需要花费时间重新了解事件真相,在处理问题的态度与方法上可能与原来制定的对策不一致,从而引发公众的不信任,对企业处理危机的诚意产生怀疑。

(二)处理危机事件的对策

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不同的公众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必须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公众,根据公众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受影响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1、针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对策

在危机发生后,企业应尽快制定针对内部员工的对策:①在稳定情绪、稳定秩序的基础上向职工告知事故真相和企业采取的措施,使员工同心协力,共渡难关;②收集和了解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做好说明解释工作;③如有伤亡损失,做好抢救治疗和抚恤工作,通知家属或亲属,做好慰问及善后处理工作;④制定挽回影响和完善企业形象的工作方案与措施。

2、针对受害者的对策

受害者是危机处理的第一公众对象,企业应认真制定针对受害者的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①设专人与受害者接触;②确定关于责任方面的承诺内容与方式;③制定损失赔偿方案,包括补偿方法与标准;④制定善后工作方案,不合格产品引起的恶性事故,要立即收回不合格产品,组织检修或检查,停止销售,追查原因、改进工作;⑤确定向公众致歉、安慰公众心理的方式、方法。

3、针对新闻界的对策

媒介对危机事件反映敏感,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处理不好容易误传,形成不利于事件处理的舆论。因此,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与新闻媒介的关系,具体对策包括:①确定配合新闻媒介工作的方式;②向新闻媒介及时通报危机事件的调查情况和处理方面的动态信息,企业应通过新闻媒介不断提供公众所关心的消息,如善后处理、补偿办法等;③确定与新闻媒介保持联系、沟通的方式,何时何地召开新闻会应事先通报新闻媒介;④确定对待不利于企业的新闻报道和逆意记者的基本态度。

除新闻报导外,企业可在有关报刊发表歉意公告、谢罪书,向公众说明事实真相,向有关公众表示道歉及承担责任,使社会感到企业的诚意。谢罪公告的内容包括:说明谢罪是针对哪些公众,介绍公众希望了解的事项,明确而鲜明地表示企业敢于承担事故的社会责任,表明知错必改的态度和决心。当记者发表不符合事实的报导时,要尽快提出更正要求,指出不实之处,并提供真实材料表明立场,但要注意避免产生对立情绪。

4、针对上级有关部门的对策

危机发生后,企业要与上级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以求得指导和帮助。企业要及时地、实事求是地汇报情况,不隐瞒、不歪曲事实真相,随时汇报事态发展情况,事件处理后详细报告事件经过、处理措施、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

5、针对其它公众的对策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兄弟单位、社区公众、社会机构、政府部门通报危机事件和处理危机事件的措施等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方案,全面消除危机事件的影响。

(三)危机处理的程序

1.建立临时专门机构

临时专门机构是危机处理的领导部门和办事机构,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亲自领导危机处理工作,这对于保证突发事件能够顺利、有效地处理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事件的情况,可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还可设专人或专门小组负责事故调查、处理及接待工作。

2.对事件进行调查

企业出现危机事件后,应及时组织人员,深入公众,了解危机事件的各个方面,收集关于危机事件的综合信息,并形成基本的调查报告,为处理危机提供基本依据。危机调查要求有关证据、数字和记录准确无误,对事故有关各方面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不得疏忽大意,对事态的发展和处理后果应及时地进行跟踪调查。危机事件的专案人员在全面收集危机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应认真分析,形成危机事件调查报告,提交企业有关部门,作为制定危机处理对策的依据。

危机调查强调针对性和相关性,一般侧重调查下列内容:①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事件周围的环境等。②突发事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事态的目前状况如何,是否还在发展,采取了什么措施,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等。如果事件仍在发展,需调查恶化的原因,有什么办法能控制事态的发展,如果继续发展会造成什么后果和影响等。③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包括引发事件的原因,伤亡的情况及人数,损坏的财产种类、数量及价值,事件涉及的范围,以及在经济上、社会上甚至政治上会带来什么影响等。通过周密的调查,迅速查明情况,判断事件的性质,事件的种类,进而判断事件性质、现状、后果及影响。④查明事件涉及的公众对象,包括直接的受害者、间接的受害者;与事件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的组织和个人,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部门和个人;与事件的处理有关的部门机构及新闻界、舆论界的人士等,还要与事件的见证人保持密切的联系。

3.对危机进行分析,确定处理对策

对危机事件进行调查、提交了调查报告后,企业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决策,针对不同公众确定相应的对策,制定消除危机影响的处理方案。

4.分工协作,实施方案

企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对策后,就要积极组织力量,实施既定的消除危机事件影响的活动方案,这是危机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应注意以下要求:①调整心态,以友善的精神风貌赢得公众的好感;②工作中力求果断、精练,以高效率的工作作风赢得公众的信任;③认真领会危机处理方案的精神,做到既忠于方案,又能及时调整,使原则性与灵活性在工作中均得到充分的体现;④在接触公众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了解公众的反应和新的要求,并做好思想劝服工作。

5.评估总结,改进工作

第5篇:从众心理的好处范文

把握重点,稳妥调处。首先是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万事“公”为先、世事“实”为真,通过客观公正、公平地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体现了党的政策和法规的严肃性,体现了镇党委、政府的权威和诚信,同时也是表明一级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第二,依法办事、程序规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按照要求进入调解程序。按照程序形成处理意见,凡属调解过程要有记录,形成的意见、决定、协议双方当事人都要逐一签字,特殊情况该公示的还要据情公示。第三,顾全大局、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做到既全面考虑、综合平衡,又有机结合、灵活变通,真正实现调处效果与社会和谐的统一。第四,及时处理、就地化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尽量不要造成群众集体上访,尽可能不要让群众花费不该花费的钱财,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认识、早处理。第五,处理到位、不留隐患。认真研究合理要求的解决办法,根据情况制定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事态发展的处置预案,防止矛盾的反复、更不能将矛盾扩大和激化。

整合资源,理顺机制。在工作层面上,坚持镇党委统一领导、综合办牵头协调,有效整合、派出所、司法所、辖区责任单位、社区、小区等力量,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者相互衔接起来,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益。使工作力量上形成合力,工作手段上有效衔接,在相关规定上相互配套,在法律范围上逐步完善,在诉求表达上更加通畅。

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矛盾纠纷产生原因可为多样、表现形式及为复杂,应该针对其特点“对症下药”,在调处过程中务必注意“法理”、“道理”、“情理”相结合,以“法理”为核心,做好耐心说服教育工作。对因经济利益引发的矛盾纠纷,要着眼于利益关系统筹协调,对合理合法的诉求,要全力解决;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要理顺情绪、尽力帮助;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要加强法制教育、心理疏导,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引发的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防范,积极探索科学预警、积极引导、有效处理。

完善制度,提高能力。从落实责任入手,进一步明确和强化矛盾纠纷调处的责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从考核评比入手,探索新时期如何建立矛盾纠纷调处的考核评比制度,引导全镇干部和社区人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发展就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可以说:没有稳定的周边环境就不能有新的发展。要从提高素质入手,完善调解员培训制度,改善调解员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调解员的法律意识、业务能力,大力宣传表彰先进调解基层组织和优秀人民调解员。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群众的贴心人,所有从事综治工作的人员都要加强业务学习,尤其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真正把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变成提高群众工作水平的过程,变成改进工作作风的过程,变成密切党群关系的过程。

循序渐进,开拓创新。面对矛盾纠纷的新特点、新趋势,我们应该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以创新工作方法来适应新形势下矛盾纠纷的新特点,自觉地做到与时代同步、与人民群众同心、与改革开放同进。加强社区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加强基层司法调解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网络,把各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上创造新新的工作经验,努力从源头上、根本上化解各类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以及“民转刑”案件发生,筑牢**镇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第6篇:从众心理的好处范文

20xx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央政法委研究决定,在全体政法干警中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队伍,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政法机关的新变化、新气象。

一、集中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

回顾我们党近90年的奋斗历程,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建设和改革年代,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夙兴夜寐、开拓进取,同样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繁重艰巨的工作任务,政法机关要担当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历史重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根本的一条是坚定理想信念。中央政法委将邀请一批革命前辈、党史专家、政法英模,组成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宣讲团,深入各省区市政法机关进行巡回宣讲。各级政法机关要通过重温入党誓词、重读红色经典、瞻仰革命旧址、走访革命前辈和召开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对每一名政法干警进行生动深刻的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从思想深处解决为什么入党、为什么从警、为什么当法官检察官、为什么奋斗和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使政法队伍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对政法院校学生的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对广大律师也要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

二、把服务群众贯穿于执法工作全过程

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危险。各级政法机关要按照总书记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群众观点再教育,认真审视我们对群众的感情究竟有多深,群众在我们心中的位置究竟有多重,我们为群众办的实事究竟有多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究竟在哪里,从而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要借鉴“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等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开门评警、回访信访当事人等形式,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把执法过程变成服务群众的过程,既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又理顺群众情绪,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把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落到实处。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和诉讼难、执行难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要坚持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不断探索完善新形势下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机制,把政法工作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

三、以创先争优促进政法机关党的建设

全国政法干警中,共产党员占70%以上。党的建设搞好了,政法队伍建设就有了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法委和政法各单位要根据中央要求,抓好政法各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和促进全国政法机关党的建设。20xx年“七一”前后,中央政法委将在全国政法系统集中表彰1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000名优秀党员干警。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统筹谋划政法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协助党委把党对政法工作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落到实处,坚决把好政法工作的政治方向;要坚持依法律、按程序办事,支持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国家安全、司法行政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要加强对政法各单位的统筹协调,确保政法各单位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政法队伍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过硬的政法队伍。各级政法机关要建好建强各执法司法机关和基层政法单位的党组织,建好建强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的党组织,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坚持按制度开展经常性活动,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政法机关要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作,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警要带头扎根基层一线、做群众的贴心人,带头勤学苦练、勇担急难险重的任务,带头公正廉洁执法、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做到哪里有困难有危险、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警。

四、把从严治警的各项纪律要求坚决落实到位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法委和政法各单位出台了一系列从严治警的规定,有的称“铁规” 、“禁令”。比如,对法官,有“五个严禁”;对检察官,有“禁酒令”、领导干部“十个严禁”;对民警,有“五条禁令”、领导干部“五个严禁”;对律师,有“年度考核规则”、“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等,取得了良好成效。下一步,要在加强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的同时,以铁的决心维护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确保纪律得到有效执行。今后,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律师吃请、娱乐、财物的,一律停止执行职务;利用职权插手案件办理影响公正执法、滥用职权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律调离执法岗位;徇私枉法、贪赃枉法的,一律清除出政法队伍;构成犯罪的,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政法各单位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群众评议机制,严肃认真处理每一起群众举报。各级党委和政府、政法机关在坚持从严治警的同时,要进一步关心爱护政法干警,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舒解他们的身心压力,保护好政法干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7篇:从众心理的好处范文

一要坚定信念,做“志向型”的村官。著名作家丁玲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能适应”。可见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奋斗的动力,前进的座标。大学生村官响应号召到农村来,就要坚定理想信念,怀着深厚的感情扎根农村就会有动力,就会有责任感,也才会苦中有乐。“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村官是小官,但责任大于天。大学生村官要珍惜“村官”岗位,把战胜困难作为历练人生的机遇,把吃苦耐劳作为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以所学的知识改变落后,以坚韧的意志投身实践,努力为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尽出自己的一份责任。

二要勤奋学习,做“知识型”的村官。学习是安身立业之本,是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法宝”。大学生村官要牢固树立学而有才、学而立德、学而有为的思想,强化学习,勇于实践,提升能力。一要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大学生村官尽管在学校学到了一定的知识,但由于受所处社会环境及社会阅历所限,存在着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大多没有经历严格的党内生活、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锻炼等不足和弱点,而这些不足和弱点,只能靠加强学习来弥补。二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端正心态,放下架子,当好学生,努力养成自觉学习和深入思考的好习惯,明晰工作思路,有的放矢地指导农村工作。三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练兵潮和“大熔炉”里,大学生村官光靠学校学到的知识是不够的,要针对自身实践经验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群众威信低等薄弱点,要虚心向农民学习、向同事学习、向新技术学习,不断拓宽知识渠道,提高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四要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大学生村官在与农民群众摸爬滚打中汲取营养、砺练品格。要虚心向老党员、老同志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优秀的思想品德和敬业精神,学习他们的坚强党性、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争做学习型、知识型的村官。

三要艰苦创业,做“奉献型”的村官。讲奉献,就是要以孔繁森、焦裕禄等模范人物为榜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务集体。在思想上,要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上,要拼搏进娶真抓实干,树立奉献意识;在生活上,要克勤克俭,坚决反对赶时髦、讲排尝比阔气的奢侈歪风。“奉献型”村官就要挥洒青春,奉献激情,切实要当好“四员”:一要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要结合当前农村的中心工作,全面细致地了解掌握群众的需求,通过召开座谈会、编发宣传单、出黑板报等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确保这些惠民富民政策深入民心,落实到位。二要当好农业生产的“技术员”。农村要致富必须靠科技。因此,大学生村官首先要掌握一技之长,要根据农民群众从事产业的需求,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不断提高群众的科技水平;要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为群众解决技术难题,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三要当好民事纠纷的“调解员”。要积极向群众开展法制宣传,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主动介入处置突发事件,调解邻里纠纷,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得到化解,有力维护一方平安。四要做好扶贫济困的“帮护员”。要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建立农村困难群众和留守老人、学生台帐,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活动,认真搞好结对帮扶,使农村的困难群体、弱势群众能够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关心。

四要努力工作,做“实干型”的村官。“人的才干不仅要靠读书求学增长,而且要靠实践磨练积累。温室里长不出能经风雨的花朵,坐在机关大楼里培养不出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李源潮部长这句话指出,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热情,但多数人还缺乏基层艰苦生活的锻炼,如果不到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就很难担当社会重任。当然,农村条件艰苦,文化生活匮乏,但艰苦的环境更加锻炼人,落后的条件更加能够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一要转换角色,保持谦虚谨慎。从初出校园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到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基层工作人员,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转换角色,要努力实现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者的转换,由城市人到农村人的转换,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换,由孩子到大人的转换。必须要保持谨慎为人、谦虚处世的风格,努力做到想得通、下得去、立得注干得好。二要深入调研,吃透村情民意。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学生村官如果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就不会得出一些发展农村经济的好想法和金点子。吃透村情民意,就要求深入了解本村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困难群众,有多少五保户和低保户,有多少土地面积,有哪些优势资源和劣势,适合发展哪些富民产业;民意指的是要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如增收、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大学生村官要深入基层多调查、多研究、多思考、多探索,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通过记载民情日记的方法,扎扎实实地掌握清村民目前的生产、生活状况,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方向。三要脚踏实地,积极投身实践。大学生“村官”赴任后,要坚定信念,端正心态,脚踏实地,努力做到“四个不急”(即不急于求成、不急躁冒进、不急功近利、不急风暴雨),要积极调整心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图虚荣,不慕富贵,不畏困难,不怕挫折,放下架子,谦虚好学,踏实进取,积极投身实践,做到“一年熟悉情况、两年投入工作、三年实践创新”, 以实际行动赢得村民的信任和认可。

五要讲究艺术,做“管理型”的村官。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失当,则事倍功半,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必须讲究工作艺术和方法。一要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作为农村干部,要开展好工作,就要靠广大群众的支持,离开了群众的支持,村干部就会变成孤家寡人。因此,密切联系群众要做到“三个真心”:一是对惠及群众的事要真心办。要善于从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多办一些暖民心、管长远的事,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二是对困难群众要真心帮。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不断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建立同群众的血肉关系;三是对群众的呼声和意见要真心听。通过真心听取群众的呼声,就能及时了解群众之所想、群众之所盼、群众之所求、群众之所怨。二要善于解决群众纠纷,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当前,农村问题复杂,矛盾突出,群众纠纷多。群众纠纷处理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党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因此,大学生村官在处理群众纠纷时应该注意三个问题:一要坚持原则。在原则问题上,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如果大学生村官办事无原则、不果断,群众就不信任,也解决不了矛盾纠纷。二要公正合理。只要公正办事,在调解时就能做到理直气壮,说话才有用,才有说服力,群众也容易理解和接受。三要敢于碰硬。要狠刹歪风,以“正”压“邪”。倘若越怕、越逃避,纠纷就越多,矛盾就越大,村子就越不团结,社会就越不稳定。三要秉公办事,提高做好表率的能力。“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意思是指老百姓不会因为我的能力强而服从我,但会因为我的公平而服从我。大学生村官在解决问题、处理矛盾时要分清是非、公正裁决,不能搞厚此薄彼,亲疏有别。在开展工作时,要依法按照村规民约来办事,切忌想当然、拍胸膛决策。

六要服务群众,做“亲民型”的村官。“亲民型”村官就是要牢记宗旨,服务群众,力争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在致富上帮助群众,努力成为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首先,要在工作中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古人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当好村官,首先就要当好村民,去除骄气、惰气、小孩子脾气。生活上要能住得下、吃得惯、闷得住,要学会做“农家人”,喝“农家水”,吃“农家饭”,说“农家话”,办“农家事”,做到心系农村,服务农民。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干好农村工作,找准人生的座标;才能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想问题、办事情;才能在工作中逐步培养和加深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得到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其次,要在把握细节中为人处事。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农村工作,与群众接触,待人接物、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要注意,仔细把握,从做人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树立形象。要注意克服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善于与群众拉近距离,与群众打成一片,为自己有序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

第8篇:从众心理的好处范文

论文关键词:信访工作;构建和谐;问题 

一、前言 

信访的狭义为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这里的信访是一种行政性补充救济制度。所以信访在在构建和谐企业中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加大企业信访工作力度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二、要做好信访工作充分发挥期作用 

(一)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这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在基层部门全面推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和公开承诺制,切实提高初次信访的一次办结率和就地稳定率,采取有力措施,尽量避免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集体上访、尤其是职工赴省进京上访事件的发生。 

信访工作是衡量一个单位是否和谐稳定的“晴雨表”、体察民意的“寒暑表”、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阀”。为此,我们要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处理信访问题的责任主体,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在基层。 

(二)求实效,及时妥善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深入实际,掌握实情。对群众的初信初访,要引起高度重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分析,取得第一手资料,对矛盾的实质及时做出全面客观的判断;2、明确责任,分级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坚持首问负责制,实施接访单位全程负责,直至问题彻底解决;3、讲究工作方法。要加大做群众思想政治作的力度,既要文明热情、耐心细致地宣传政策法规,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又要坚持原则、把握尺度,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引发新的矛盾。 

(三)重沟通,带着感情做好工作 

处理信访问题的过程,不仅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信访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对群众反映问题的态度、对群众是否持有深厚的感情。职工上访,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职工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职工对我们还充分信任,希望并依靠我们给他们排忧解难。我们只要坚持换位思考,心里想着群众,装着群众,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真正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群众的呼声当作自己的责任,把群众的合理愿望当作自己努力的目标,从思想上、行动上,千方百计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观点的根本利益,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作为新时期的信访工作人员,对待上访群众必须要有浓厚的感情,要坚持做到“三心”。1、要有耐心。要相信绝大多数群众,无论群众一时的情绪多么激动,群众观点的言语多么尖锐,我们都要以平和的心态,做好耐心的安抚劝导工作,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2、要有恒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只要有道理、符合政策,无论有多大的阻力、多大的困难,也要想方设法为其解决,要让群众看到我们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具体努力;3、要做到有真心。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充分考虑群众的难处,在具体生活、生产上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总而言之,要坚持带着感情做好工作,真正做到把办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的过程,变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 

三、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桥” 

.一般来说,和谐企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物力与财力,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经营状态的综合发展的和谐。而信访工作最关键应该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错综复杂的信访问题增多,信访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进程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企业的一项重要渠道,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反映职工群众意愿的一个晴雨表,同时也是广大职工群众寻求解决问题、表达自己意愿的重要平台以及防止矛盾激化的重要防线,对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促进稳定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二)信访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一个稳定器,为企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经营环境,为发展提供环境支持,是检验企业各项工作和决策的一面镜子。实践证明,通过行之有效信访工作,收集社情民意,就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缺点和错误,从而检验企业各项措施是否有成效、是否得民心;(三)信访工作是实施企业民主监督的手段之一,通过来信来访,可以经常保持同职工群众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最大限度地惩治企业腐败现象,在维护企业形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信访工作促进企业发展 

(一)完善机制,强化学习、宣传,促进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信访工作文件和有关信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企业的总体部署和与时俱进、构建和谐的要求,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大《信访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职工群众树立依法有序上访的思想,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完善的信访机构和网络,严格落实信访工作制度。 

(二)主动、超前开展预防工作,发挥“报警器”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那些群众虽然未反映,但有可能随着形势的变化引发矛盾甚至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应坚持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立足早发现、早处理,及时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方面,要增强民主意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要见微知著,强化矛盾排查机制,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定期排查、集中排查、专项排查,做到排查、防范、梳理、分析、调处、化解、稳控相结合,做到超前介入、超前稳控和超前化解。 

(三)抓规范,积极推动依法信访 

一要加强对信访群众的教育引导。我们信访工作人员要通过开展《信访条例》宣传和法制教育,引导群众正确看待改革过程中利益格局的调整,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二要依法维护信访秩序。对那些不依法信访、无理取闹的上访人,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进行批评教育,积极推动依法信访秩序。 

第9篇:从众心理的好处范文

西陶村是一个有着7300多口人的大村,1995年以前曾是全县有名的乱村,农户欠电管站电费10多万元,电管站经常拉闸停电,群众就把电管站砸了;村面粉厂欠农户面粉达100多万元,群众就把面粉厂“抢”了;村干部谋私利、乱许愿、只收钱、不办事,仅宅基地就批条200多处,就是不落实,此外,邻里矛盾、打架斗殴等各类民事纠纷达200多件……当时的西陶村可以说到处乌烟瘴气,干部拉帮结派搞内斗,群众上访不断闹意见。

当时,我已从部队转业回来,在镇办工艺加工厂担任了8年厂长,镇党委结合全市后进党支部整治活动,任命我担任西陶村党支部书记。得知我回村任书记的消息后,老母亲吓得突发高血压,住了7天医院;老父亲吓得不敢出门,怕出事,因为我的前几任都是被村内恶势力打的不敢出来工作。尤其是我的老搭档、工艺加工厂的副厂长翟根全给我谈了两天两夜:“小雨呀,你现在在村内也是数一数二的富裕户,住着五间小洋楼,出门坐着吉普车,多潇洒、多自在,何必去干这吃亏不落好的活,去搅村里这趟浑水”。面对家人和朋友的劝阻,我义无反顾,心中始终认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党组织最需要我的时候绝不能退缩,只要能把这个村治理好,能让群众生活好,个人吃点亏、受点难算什么。

担任村党支书那年我仅有36岁,群众都戏称我为“小毛孩”,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开个党员干部会开不成,一开会就掀桌闹板凳;我走在大街上,有人偷偷向我扔砖头,甚至几次把我的自行车推到水沟内……所有这些都没有难倒我、吓倒我,反而更加坚定了好工作的决心,我坚信:只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公心谋事、公平处事、公正干事、公开理事,不偏、不贪、不占、不拿,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迟早会认同认可我的。我首先从解决遗留问题人手,实行村“两委”成员分包积案制度,那时候,我吃住在大队部,日夜接待和处理前任遗留的宅基地、面粉厂欠农户面粉等问题,并以私人名义贷款20多万元,偿还了群众各种债务,前后仅用3个月时间,使各类遗留问题都得到了妥善处理,群众由当初的不看好慢慢地对我“另眼相看”,由原来的不信任慢慢地向支持、信任转变。

在理顺各项工作和群众情绪的基础上,我把工作重心转向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把群众的实事办实了、好事办好了,群众才会支持我们、拥护我们。1996年春天,我多方协调资金8万多元,组织村内党员干部出义务工,对村西头几条街道进行了硬化;1998年秋季,对村中心大街进行了拓宽改造,方便了群众出行。此后几年间,我先后多方筹措资金100多万元,使全村群众吃上了自来水,结束了几十年“拉水吃”的历史;投资50多万元,增加了17台变压器,解决了群众用电难的问题……眼瞅着街道硬化了,道路顺畅了,线路改造了,吃水方便了,群众打心眼里欢迎,见人都夸:小雨这孩不赖,是个干实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