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养结合的前景范文

医养结合的前景精选(九篇)

医养结合的前景

第1篇:医养结合的前景范文

陇东南处于古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该地区生态环境条件较优越,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湿地等地貌类型齐全,千姿百态,既有北国的雄奇又有南国的秀丽,旅游生态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陇东南地区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该地区现有旅游景区164处,其中入选国家4A和5A级景区的有7个,它们分别是:崆峒山风景名胜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漳县贵清山-遮阳山旅游风景区、成县《西狭颂》风景区、陇南市万象洞风景区、康县阳坝自然风景区和官鹅沟风景区。河西走廊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100—200公里,地势平坦,绿洲水草丰美,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走廊,自古以来也是我国通往新疆及中亚的要道。这里既是大漠戈壁、雪山冰川、绿洲草原、河流山涧交错组合的壮美自然遗产地,又是由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多元传奇文化构筑的文化遗产集聚区。是世界知名的自然、文化、生态廊道,是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区域,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向西开放战略核心区,是实施文化旅游走出去战略的桥头堡和示范区。目前,甘肃旅游业已形成一个中心(兰州),三大旅游区(以敦煌为依托的西部旅游区、以兰州为依托的中部旅游区、以天水为依托的东部旅游区),六条线路(西线、东线、南线、北线、东北线、东南线),十二大王牌旅游景区(敦煌莫高窟、雅丹地质公园、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关城、张掖大佛寺、武威雷台汉墓、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永靖黄河三峡、甘南草原、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麦积山、平凉崆峒山)的发展格局。

二、甘肃养生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目前陇东南地区养生旅游业走在了全国前列,已形成了七大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基地:岐黄周祖医食养生保健基地、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道释文化养生基地、皇甫谧针灸保健基地、麦积山自然生态养生基地、武山清水温泉理疗保健基地、陇南山水田园养生基地、定西道地中药材旅游基地。陇东南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种类繁多的中药材,是甘肃省乃至全国主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境内有各类中药材3000多种,其中名贵药材350多种,有“天然药库”之美誉。基于陇东南区域文化资源特别是中医药文化厚重、中药材资源丰富以及自然生态幽美的优势,通过有效的开发、融合,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打造国内知名的综合型养生旅游目的地潜力巨大。处于陇东南的平凉崆峒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养生地”。养生旅游产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平凉市重点打造了六大养生文化、六大养生名片、十大养生产业、十大养生项目、十大养生产品、十大养生名宴、十大养生小吃、十大国医理疗技术、十大国医保健术、十大运动养生、重点解决六大健康隐患,形成了立体网络型养生旅游产业体系。除此之外,平凉全面推进十大配套工程,强化十个源头文化宣传,开展五大推进宣传,提升平凉天下第一养生地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平凉重点打造了养生休闲旅游业、养生膳食服务业、养生社区与养老服务业、中医适宜技术保健业、养生培训与健康管理业、养生用品研发业等十大养生产业体系;推出了崆峒古镇、崆峒养生馆、养生民俗村、关山避暑村、皇甫谧百草园、灵台针灸雷园等十大养生项目;还推出了五谷养生宴、红牛火锅宴、养生药膳宴、道家素斋宴等十大养生宴。养生旅游产业不仅满足游客游山玩水需要,而且在景区周围的国医馆针灸园等还可以重点解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消化功能低、睡眠质量低等六大健康隐患。

三、甘肃养生旅游两业融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养生旅游业成为新兴朝阳产业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就是以中医药文化独特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发掘服务项目,结合既有旅游景区、项目等资源,将中医药养生保健情景化、生活化、产品化。它不仅具有观赏性,更具有休闲娱乐和去病强身的功能。随着近年来针灸、针刺疗法、气功医疗、治疗脱发病、太极拳、足浴、中医药美容等在发达国家备受青睐,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以中医药保健为目的到甘肃进行养生旅游。2014年美国、德国、中国、巴西、乌克兰、俄罗斯、波兰以及罗马尼亚等多批游客到皇甫谧养生院参观学习。甘肃2013年被确定为中乌中医药合作项目执行省份,乌克兰岐黄中医学院的学员们对皇甫谧养生院极富中医特色的针灸、推拿、把脉等诊疗手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多次进行参观。甘肃省正在寻求以中药材基地、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博物馆作为旅游业开发的主要依托,积极推出医疗保健旅游的服务项目,特别是拥有知名中医院和优质旅游资源的地方,纷纷将“中医药养生保健游”作为其主打的旅游品牌。

2.甘肃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面临两大历史性机遇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面临两大历史性机遇。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东边牵着繁荣的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让亚欧经济共同体走向深度融合,以重塑“丝绸之路”辉煌。同时也将促进中国的西进战略,拓展中亚、西亚和欧洲市场,对我国的对外开放具有积极意义,对甘肃旅游来说更是难得机遇。因此,甘肃应通过大力开发文化旅游融合项目,发展旅游新型业态并延伸相关产业链条,争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蕴含的巨大市场份额中分享更多利益。二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文化是旅游的内涵,是灵魂,是增加旅游感悟,提升旅游吸引力和质量的核心因素,旅游也是文化传播、继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和途径。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因此甘肃应通过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积极发掘各类文化资源特别是中医药养生文化资源,将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内涵贯穿重点旅游城市文化功能区和精品特色文化县(区)建设当中,增强旅游综合竞争力。

3.甘肃中医药养生旅游业发展具有政策支持目前,甘肃中医药对外医疗、教育、科技合作不断扩大,已传播东欧、中亚、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医医疗、保健和教育等服务贸易输出,不仅有力地传播了中华文化、中医药知识,而且对外倡导以人为本的保健模式和健康理念、生活方式,对于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促进全球实现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2012年,甘肃省商务厅、卫生厅等7部门制定了《关于促进甘肃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甘肃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重点任务。2013年,甘肃省除了与大洋彼岸的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交流外,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平台与乌克兰等国家开展了有关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深度合作,2014年,商务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甘肃作为全国首批六个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之一。因此,加快甘肃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改变甘肃省长期以来国际贸易项目输出的结构,实现由过去主要依赖矿产等资源性“硬”产品出口向商品与服务出口并举、养生保健技术服务等文化类“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增加的转变,开启甘肃省对外贸易新格局。

四、甘肃中医药养生旅游业融合战略研究

1.实施国际化导向战略,抢抓丝路经济带建设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旅游行业在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和城市竞争后,开始步入区域旅游竞争的时代。欧洲、中亚等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甘肃发展中医养生旅游产业,应实施国际化导向战略,抢抓丝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应积极开发中亚、欧洲市场,巩固东南亚市场,重点拓展对中医药认同度较高,且与甘肃中医药协作关系紧密的乌克兰、尔吉斯斯坦、匈牙利、摩尔多瓦等国市场,将甘肃打造成西部地区国际化水平较高、旅游保障体系较为完善、旅游环境宜人、中医药养生特色鲜明的国际保健旅游目的地。

2实施大景区建设战略,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甘肃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业,应积极实施大景区建设战略,统筹甘肃省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集中不只是空间密度的集中,而是由于集中于交通线或经济网络,使得这些资源在空间中具有内在联系性。甘肃要加强与陕西、四川和宁夏等省区在旅游方面的协作,通过构建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到产业政策的全方位合作与协调机制,优化养生保健旅游空间布局,建设功能齐全、能满足各类顾客、多元服务需求、提升旅游体量和规模并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力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大景区,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和相关资源整合,带动更广大区域内的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

3.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凸显文化品牌价值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业的竞争,实质上是精品和品牌的竞争。甘肃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应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通过深度发掘中医药养生文化内涵,大力推广敦煌沙疗、崆峒山天然氧疗、天水麦积山温泉疗、关山避暑村、皇甫谧百草园等知名品牌,突出中医药文化优势和养生特色,做好以新主题、新体验、新思维为核心的品牌营销创意,着力凸显品牌的文化价值,为既有旅游景区或服务项目的品牌知名度增添新魅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保健旅游产业的附加值。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旅游资源永续利用无论历史文化遗迹还是自然景观,都是一种难以再生资源。甘肃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旅游产业,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所节制,避免开发过度和破坏永续利用。应从合理布局、均衡供需、优化结构、重在保护等方面综合衡量,促进生态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三者的有机统一。同时,通过增进养生保健旅游产业结构体系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该产业的自我调适能力,为甘肃养生保健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第2篇:医养结合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模式

中国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泸州医学院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11004)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发展的情景、环境、过程的虚拟再现,让学生在接近现实情况下扮演某种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出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帮助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1,2]。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口腔医学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情景式教学,探索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应对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泸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2009级本科,共46人,所有学生均完成口腔专业理论课学习,尚未进入临床实习。

1.2 教学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教学,将学生所学临床知识串讲,另一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由教师扮演临床患者,提供案例,学生扮演医生,与教师互动模拟临床接诊过程,并在仿真头模及综合治疗台上完成临床检及治疗的操作。

1.3 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学生完成临床实习后由带习教师对其实习成绩评分,实习成绩评分项目包括医患沟通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带习教师不清楚学生分组情况。

2.结果

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85.64±2.56,对照组学生平均成绩78.32±1.87,两组成绩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口腔医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在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然而,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现状是理论与实践分离,学生先在课堂上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然后进行临床实习,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记忆理论知识,却难以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如何构筑一道桥梁引导学生能顺利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探讨内容。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医生的角色,对模拟患者进行问诊,检查,获取信息,再利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对患者进行诊断,最后制定治疗方案并在模型上进行操作演练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生动活泼,学与用相辅相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互印证、沟通,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收集,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背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提高综合思考及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学生与模拟患者的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临床应对能力及决策能力得到锻炼,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心理上由一个医学生向职业临床医生进行转变,为接下来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

尽管情景模拟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有其显著的优点,但也有限制其推广的局限性。首先情景模拟教学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它适用于传统理论教学结束后,临床实习前的阶段。其次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教学环境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有能模拟临床工作环境的设备及模拟患者,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教学使用的模拟设备主要是仿真头模及综合治疗台,这类模拟设备不具备与使用者进行交互应答的功能,无法真实模拟临床环境。而能与使用者交互的口腔医学实习模拟系统价格昂贵,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条件。再次,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考核体系与传统教学法不同,情景模拟教学法主要是对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考核不能仅凭卷面的考试,如何构筑科学的考核体系是今后教学实践中需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万学红,姚巡,卿平.现代医学模拟教学的发展及其对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6):413-415

第3篇:医养结合的前景范文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在农、林、牧、渔、医药、环保等诸多行业愈来愈多地被广泛应用,已成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高新技术。目前世界上60%的生物技术成果都应用在了医药领域,这引发了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对医学生物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专业主要设在理工类或农学类综合型大学,招生规模不大,课程设置侧重基础,倾向于理工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大部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余多就业于生物公司或科研机构的研发和销售。这些学生缺乏医学知识及实验技能,很难满足医药行业的需要,直接就业于医药领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医学院校开设生物技术专业,依托医药专业培养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的需求现状及定位

医学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向医学领域渗透融合的结晶,是一门集生物学、医学、药学及相关实验方法为一体综合学科。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操作、质量检验和医学检验基本操作能力及生物技术产品基本知识和产品营销能力。吉林是生物产业大省,分析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医学背景的生物技术人才明显缺乏,毕业生就业前景好,个人发展空间也较大。

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

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于2011年开设了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作为新开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处于探索阶段。我院具备医学院校的教学背景,我们将生物技术的人才培养充分融入到医学教学中,探索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1.课程设置

本着将生物技术与医学知识相渗透的原则,我院除教育部规定的四大工程和基础课外,还融入了本院的医学特色。依托学校基础医学、检验医学、临床医学等课程,首先,在基础课中加大医学课程份额,将医学检验、内外科、组培、解剖、病理病生、药理学成为学生的重要课程;其次,在四大工程的教学中倾向选择与医学联系紧密的内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最后,与我院的检验专业紧密融合,使学生熟悉临床中有关生化、免疫、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学等检验新技术。既体现出医学院校教学特色,又可满足生物医药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

2.师资力量建设

医学生物技术人才培养需要大量具有生物、医学背景和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师。作为医学院校,四大工程是薄弱环节。我院重视师资力量建设,首先,派出生物专业骨干教师到综合大学及生物医药公司进修学习,同时积极引进优秀师资人才。其次,要求专业教师多听医学课程,将其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授课中,杜绝照本宣科,使生物学授课与医学融合。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要求教师及时掌握生物医学发展现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采取灵活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

3.重视实践教学

生物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使学生完成理论向行为能力的过渡并适应生物医药的就业要求。我院始终重视实践教学,要求课程尽量按照理论与实验1∶1比例开设,实验内容尽量与医学相关;全面建设专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购买实验课所需实验仪器并注重实验室安全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安全的实验条件。在实验课程设置中增加综合性和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并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科研思想和科研兴趣。此外,强化生产实践,在生物医药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理论课结束后进行相应生产实习;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重视毕业实践,强调毕业论文突出生物医药特色。

四、小结

创办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当今迅速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必然需求。我院创办该专业三年来,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利用现有医学教育资源,在课程设置中将生物技术和医学理论融合,充分体现医学特色,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优化培养,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集知识、素质、能力培养为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办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实践,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应用型医学生物技术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艳,王会岩,郝峰,等.为地方生物产业发展培养医学生物技术人才[J].中国卫生产业,2013,(3):185.

第4篇:医养结合的前景范文

国外最早提出关于养生景观概念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对于健康花园的研究,当时养生景观尚处于启蒙阶段,克莱尔•库珀•马科斯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出版了3本关于健康花园方面的著作,其中他在《康复花园:理论与实务》一书中提出了健康花园应从传统医学中寻求帮助的理念,但是由于园林设计师几乎没有接触过传统医学,所以迄今为止健康花园的设计也几乎没有任何突破,我国始于神农、黄帝时代的中医药学,经过前人的不断探索与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医学科学体系,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学像棵参天大树,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博大精深的养生保健理念和技术饱含其中。

二、养生景观的定义

中医学方面对养生的定义为: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采取能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进行的保健活动.随着现代社会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园林建设逐步向可持续发展、具有地域和文化特征的方向发展.

三、设计理念

养生学的精髓在于通过“时间养生”和以经络连接的“脏腑养生”达到“精、气、神”的“和合”.湖南健康谷养生度假区是以健康养生文化为主题的度假活动区,项目定位的设计理念为:突出和谐养生主题,将景观营造与环境养生、运动养生、时间养生、五脏养生、文化养生等养生内涵相结合,打造出一个集休闲娱乐、养生知识宣传、养生互动体验与于一体的养生度假区.可看作是一个有特色的“健康花园”,为人们营建了一个健康养生和教育培训基地.

四、总体布局及设计内容

第5篇:医养结合的前景范文

重症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临床学科,通过临床实习,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既能巩固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又利于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情景式教学是指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条件,创设出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重症医学临床实习中应用情景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确保病人的安全。

双语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将其与情景式教学有机结合,可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专业外语, 弥补了单纯双语教学的枯燥与理解困难等缺点。

1 情景式教学在临床实习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1.1 将真实病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临床实习需要学生增强动手能力,正确掌握基本操作技能[3-4],而随着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动手操作的机会越来越少[5],尤其对于危重患者,不可能配合教学工作,如何将真实病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成为实习面临的首要问题。情景式教学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模拟情境下使临床操作具有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双语教学得以有计划的开展实施。

1.2 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情景式教学生动直观的模拟,突出知识要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理解能力,符合心理学“兴趣主导、情景交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2]。同时融入双语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2 课前准备

2.1 教师的准备

对重症医学而言,患者大多因病情危重由其它科室转入,最初就诊的原因各异,病情复杂,需要选取典型病例精心备课,内容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教学需求设置教学情景,突出重点,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2.2 学生的准备

根据选定病例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提前准备。当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足以解决已产生的认识任务时,就会引起智力困窘状况,有利于学生进入病案情况之后积极的思考问题,启发思维[6], 通过搜集资料自我学习,初步具备相关的医学背景知识,利于相应医学英语的把握[7],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 教学方法

3.1 从词汇开始

实习初期,通过情景式教学,使学生适应重症医学的临床环境,逐步掌握专业知识,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采取简单渗透的方式,用英文讲解部分医学定义和关键词,特别是临床常用的英文缩写,比如ARDS,MODS等,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专业英语,为下一步的表达奠定基础。

3.2 融入英语表达

目前的临床教学模式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应用理论知识系统的完成典型病例的诊治。从接诊开始,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结合辅助资料作出初步诊断,制定诊疗计划。临床实习时,学生基本掌握了采集病例资料的方法,加上前期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在实习中期可逐步融入一些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比如询问病史,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和既往史(Past history)等,大多有相对固定的表达方式,学生通过反复应用可以逐渐掌握。

3.3 全英文教学

在学生逐渐掌握词汇、固定用法乃至句型后,可采用全英文教学。该院从2010年开始聘请外教采用情景式双语教学,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营造出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促进了英语的听、说能力,并可以比较不同的学术观点,真正融入双语学习中。

3.4 课后评价

通过课后总结和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 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以临床病例为基础

虽然是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但不能脱离临床,需要以真实病例为基础,才能真正适应临床,将课堂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达到实习目的。

4.2 明确教学目的

双语教学首先是传递专业知识,继而以双语交流为手段,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提高[8]。要在确保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再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英语教学的比例,分阶段逐步强化英语教学,最终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4.3 解决师资问题

第6篇:医养结合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中医药;高等教育;全球化;现状;策略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现代化卫生保健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是传统医学体系中的典型代表之一[1-2]。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是中医药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必须引起各方重视,但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仍然存在难以摆脱不合理管理体制机制束缚的问题,中医药人才严重匮乏。除此以外当前中医药院校教育中仍然无法摆脱“中医人才中不中、西不西”的问题,影响本专业人才的综合质量。在这一背景下,为面向中医药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人才支持,就必须积极探索将中医药引入医学全球化系统中的方法与路径。因此,在中医药全球化发展的浪潮影响下,高等教育如何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并走向全球化的发展道路,这一问题备受各方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一、中医药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家政府以及相关机构逐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加之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进而使得中医药领域逐步走入全球化发展的崭新层面,与西方医学理论的交流、协作也更加密切,这一点通过中医药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中可见一斑。有调查数据显示[3]:国际社会近年来针对中医药专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药在国际医疗卫生舞台上的覆盖面不断扩展,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有大量的中医药专项合作协议,并将中医药技术快速推广至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各个领域中。除此以外,随着中医药国际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医药教育的社会需求也日益增加。有关报道中指出,近十余年以来,国际上的中医院校和培训机构逐步成立,不同规模的中医药教育在世界各地相继开展,国际主流教育学界也开始高度重视中医药教育的全球化目标实现,大量国家与地区的正规大学中已经创办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本科教育专业,中医药对外教育也逐步自传统模式下的散、乱、小状态向着主流化、规范化、学历化、本土化的方向繁荣发展。正是由于中医药专业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因此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面向社会培养并输送专业性、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做好对全球化趋势的应对工作,将中医药专业的发展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一个全新的增长点,从而为中医药专业的快速发展赢取更加广阔的前景与市场。

二、中医药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挑战

现阶段全球化的发展多局限于经济层面,东西方文化领域的融合程度仍然比较有限,各个国家与地区缺乏学术专业的交流沟通[4-5]。具体到中医药专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当前中医药专业所涉及到的国际性科研合作项目较少,所开设课程覆盖不够全面,从事中医药高等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本专业现代化科学技术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缺陷,进而导致国际舞台上对中医药重要医学价值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与全面,进而也对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在全球化趋势下的培养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除此以外,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在外语水平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的外语实力尚无法适应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导致中医药教育难以以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渠道深入开展。特别是中医药教育事业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异常密切,在中医药领域中大量的中医专业术语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哲理,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存在比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展开全球一体化教育的过程中难以将这些关键词汇的渊源传播推广出去,由于难以秉其全意,从而导致中医药关键理念的传播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更为关键的一点问题在于:在推进实现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进程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医药教育全球化发展的需求,就必须重视解决中医药标准化方面的问题。但中医药理论客观上来说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因此即便近年来在中医标准化进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推进速度仍然比较迟缓,严重滞后于教育事业一体化的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在理论以及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的标准化建设均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而对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以及本土化进程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中医药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策略

1.重视对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在积极应对教育教学体制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背景下,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面向国际市场培养一批具有市场性发展眼光且科学技术水平高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6]。为满足这一目标,从专业设置的角度上来说,中医药高等院校应当瞄准多元化的发展诉求,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使专业设置与配置更好的为教学、研究、医学、社会服务。同时,教育教学的整体体制应当自应试模式逐步过渡至素质模式,以此为中医药高等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动力,使其能够在国际化发展市场中赢得竞争实力。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中医药高等院校必须着眼于对师资力量的提升,稳定教师队伍水平,将外语语言、传统文化等内容纳入教育体系中,使学生对外语语言的应用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内涵的领域得到更深入的发展[7]。

2.在中医药高等教育标准制定中体现主动权。在将中医药推向全球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中医药中传统文化理念与全球医学领域发展标准的结合,必须着眼于标准化机制的建设。统一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标准机制,才能够使本专业领域相关的人才流动更加通畅[8]。作为我国医学领域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精髓”,中医药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为积极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必须主动制定标准,规范市场,以促进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应当重视对中医药专业相关理论的创新发展,将原本生僻枯燥的中医药理论应用现代化的语言进行阐释与融合,从而方便学生对中医药知识点的理解。此外,高等院校还应当结合全球化背景下中医药理论发展需求,展开标准化的教材编写工作,严格落实已制定标准,从而确保中医药高等教育以一种健康且规范的方式积极发展。

3.促进办学体制的开放化发展。在高校办学体制开放化发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同时接受东方、西方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在校园中实现东西方不同科技、学术的交流与沟通。那么,如何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办学体制的开放化发展呢?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其一,将外资与外智引入教育教学体系中,形成多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达到所谓的不出国门留学的理想状态;其二,鼓励有条件与资质的中医药高等院校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方法,与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医学院校强强协作,展开科研、教学等方面融合策略的探究工作,以加速国际化进程。

4.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发展中,必须积极顺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对办学观念进行优化,拓展教育教学事业,以“三个面向”为基本原则,力求能够在办学思路、办学模式、发展定位等方面实现进步。在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方面,应当尝试对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相关专业设置范围进行拓展,以“大中医药”为基本范围,纳入包括药品、化妆品、保健用品、康复保健、临床医疗、预防医学、种植加工等在内的相关产业,着眼于培养可适宜于不同专业需求的中医药高等人才,更好地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市场多向性需求相契合。

5.从医疗体制改革入手培养所需人才。从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与具体实施方案上来看,中医与西医并重发展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方针与基本指导思想之一,同时在有关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并肯定了中医药专业在重大疾病防治、卫生服务、以及公共卫生领域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背景下,国家政策针对中医药专业的发展形势是非常光明的。在这一背景下,为深化对人才的培养,可关注如下几点措施:其一,深化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对“治未病”理论的认识,培养预防专业与中医药技术相结合的专业人才[9];其二,深化对中医药领域专科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凸显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意义与优势;其三,加强对专业交流型人才的培养,使中医药与西方医疗理念的进一步融合与协作[10]。

6.正确处理中医药教育全球化中现代与传统的对应关系。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千百年发展中所蕴含并积累起来的宝贵的医学财富,吸取了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的众多精华与精髓。中医药成果以及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都深刻地体现了民族特色。但在将中医药教育与全球化发展趋势相结合的背景下,全球化、现代化的技术内容势必会对传统中医药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与影响,尤其是对其成果与教育教学经验、内容所产生的震动及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医药教育事业为了谋求长期的发展,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体系方面积极面向世界,应对全球一体化的挑战。但如何才能够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以及教育背景中充分发挥中医文化科学技术的特长与优势,避免这些特长与优势被全球化的浪潮所淹没,这一点必须引起中医药教育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中医药教育继承传统并传播文明的过程中,必须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创造全新的知识与文化,以创造并形成极富民族特色且有鲜活生命力的全新中医药科技文化,以实现对自身发展实力与竞争力的提升价值。本文系统分析了全球化发展视阈下中医药高等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同时也客观阐述了在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挑战,进而结合全球化影响,对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策略进行论述,包括重视对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在中医药高等教育标准制定中体现主动权;促进办学体制的开放化发展;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从医疗体制改革入手培养所需人才这几个方面,望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作者:李欣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文庠,薛洪汇,吴勉华,等.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医药院校教育[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2):99-102.

[2]刘殿刚,顾赤.全球化视野下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学[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2):119-120.

[3]官翠玲.中医药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21):75-77.

[4]李明月,陈波,王卫,等.中医国际教育改革的意义探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7):647-649.

[5]刘殿刚,顾赤.全球化视野下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学[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2):119-120.

[8]李春燕.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医文化认同的构建[J].环球中医药,2012,5(11):834-836.

第7篇:医养结合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医药信息;培养模式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因此高校必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转移,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一、应用型医药信息人才的需求现状

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技术一跃成为领导现代技术发展趋势的主导性技术群,并进而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奠定了人类社会迈向信息时代的技术基础。随着医学科学、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医药数字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加强医药信息化的建设势在必行,医药信息人才的需求强劲。相比其他专业目前人才需求相对过剩的现状,医药信息人才这种有医药专业背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的人才旺盛需求在现阶段显得格外突出[1]。

例如,各医院信息中心的建设都是近十年的事,加上又没有特别符合这一要求的专业生源,目前,医院信息中心的人才来源基本有两个途径。一是IT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这是许多医院信息人员的主要来源,45%的人员是IT专业,55%则为相关专业,如生物医学工程等。二是由原来医院的医务人员、统计分析人员转到信息中心工作的。虽然这类人员的IT专业水平可能会比不上IT专业毕业的人员,但由于他们了解医院和医疗,在了解医院需求、提出方案、与医务人员沟通方面会做得更好,更符合医院的实际。可见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是具有强的竞争力,社会也是更加需要这一类的人才。医药信息类专业开办正是为了培养医药专业知识和信息知识很好结合的人才。

二、培养医药信息应用人才的基础和特点

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信息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医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已是摆在当前的十分突出的问题。医药信息学是一门研究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在医药卫生领域中应用的学科,是计算机信息知识与医药知识的有机融合,它包括医院管理、临床、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药学文献、医药统计及决策、医药实验、药品与医疗器械研制、医学图像处理、医学生物模型和远程医疗等信息系统[2]。虽然每年都培养了不少的计算机人才,但由于医药学相对的独立性,所以,仅熟悉计算机知识但未掌握医药学基础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将医药学与计算机知识融会贯通的。目前我国医药院校中,仅有简单的计算机普及教育,从事医药信息学研究的人才十分匮乏。所以,通过医药院校培养医药信息化人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一)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点

首先,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医药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学生具有适应在医药企事业单位工作需要具备基本适用的医药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其次,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医药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特别能够解决医药行业信息化问题,这些问题因为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为其他计算机专业学生所不容易理解。再次,医药企事业单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医药企事业单位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

(二)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根据医药信息实际需求,将专业定位为医学技术信息处理、医学价值信息处理和医学语义信息处理三个培养发展方向。整合医学信息学教育,以集约的形式,将医学背景知识结合医学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课程重新形成三个不同的课程集群,形成三个发展方向。一些课程组合作为基础的课程集群,在公共基础集群上,加上专业必修部分,辅助以选修部分,选择发展方向,这也是目前和社会需求相挂钩的最有效教学方式,代表了教学方向和趋势。具体表示如表1。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4)第4期蔡永铭,等.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表1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方向改革高等教育要改革封闭式培养人才的方式,面向社会培养人才[5]。在多方位调查与论证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设立医药信息类专业或方向,全方位地为医药行业培养人才。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即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发挥医院校的独特优势,实现现代科学知识、医药知识与医药行业实际的有机融合,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医药信息类专业人才。

三、培养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的措施

在医药院校中,如何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医药信息人才?国内尚无成熟的先例可供借鉴,因而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界定,需要何种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需要哪些知识结构、医药学知识与计算机、信息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什么样的比例结构、采取什么样的专业教材、教师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实际经验等,都成为直接关系到这个专业方向毕业学生质量的高低、影响这个专业方向生命力的制约因素[3]。因此培养新时期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措施必须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课程体系,师资队伍首先具备应用型知识结构,师生积极投身医药行业的社会实践。

(一)医药知识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实用化教学

重视实用性课程的开设是教学模式改变的重要特点。在低年级开设一些编程课程,这些实用性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消除计算机的神秘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高年级的课程设计题目采用与医药知识背景相关的课题题目,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起到复习和运用所学习过的医药知识,同时又可以锻炼解决医药行业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千方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大作业设计进行有效的团队作业训练。通过这种途径学习学生具有区别于其他院校所不能够达到的医药行业特殊知识背景的能力。

把培养目标映射到教学计划中,制定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合理兼顾医药基本理论、基本课程、计算机与信息等课程的有机结合。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包括医药基础课程、程序设计技术与应用类课程、信息技术与应用类课程和应用软件类课程。医药基础课程开设了基础医学概论、药学基础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基础化学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掌握了基本医药的基础理论。对程序设计与应用类课程,主要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以算法、案例驱动来介绍程序设计技术,教学语言主要是C/C#、Java等;在网络编程方面,主要介绍JavaScript、HTML、CSS、XML等。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课程的组织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完成项目,每学期学生要完成两个较大的综合性编程练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开发能力。信息技术与应用类课程主要开设数据库理论与应用,对高年级学生着重介绍数据库原理与分析、数据挖掘技术与算法等,对低年级学生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Internet技术、数据访问与安全技术等。在应用软件类课程的教学中,重视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程序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几乎所有软件类课程,都有完成项目训练的要求,项目训练体现了对程序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改革中进行尝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二)加强与社会结合,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为增强师生对医药行业的了解,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充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利用一切可用的机会与资源,鼓励教师学生走向社会走近医药行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鼓励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医药行业的实践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医药行业相关的科研活动;指导、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依据医药行业的特色积极参与相关大学生竞赛活动;邀请相关的计算机专家与医药行业计算机高手为师生讲学,使师生及时掌握国内外医药信息前沿知识及医药行业的最新动态。

(三)根据专业的需要建立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专业教师

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师资力量是关键,为保证医药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质量,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所以,为组建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的师资队伍,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师资培养模式。主要措施一是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引进高学历、高层次、在计算机信息领域有较高造诣的学科带头人与专业教师;二是重视现有教师的再培养,鼓励骨干教师朝应用型、交叉型知识结构的高学历努力。只有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注意医药类、计算机信息类、理论类、应用类知识结构的搭配与交融,才能保证各专业学生对应用型知识的需要。

四、结束语

开展新时期医药行业急需的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医药院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方案应遵循基本教育规律,紧扣医药信息人才社会的需求,构建一个正确合理的医药信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怡.医药信息学教育结构重组探析[J].医学教育,2005,(6):79-80.

[2]周毅.医学信息学的研究领域及人才培养[J].医学信息,2005,(8):66-68.

[3]王爱军.从医院信息人才需求谈开办《医学计算机应用》本科专业的设想[J].西南国防医药,2003,(4):35-37.

第8篇:医养结合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 临床医学 可持续发展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存亡,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历史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振兴、发展的动力源泉。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断,推动了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席卷全国的开展创新教育浪潮。全国各大院校纷纷开展创新教育研究和创新教育实践,各级各类、各专业学者、教师参与创新教育热情空前高涨,并纷纷在学刊学报杂志上发表研究和实践成果。创新教育研究与创新教育实践,在我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水平,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1.创新教育理论研究最新进展情况。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特定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

许多学者是通过对东西方成功的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来探讨、研究创新教育的。西方教育思想强调学生个性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支持鼓励学生个别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运用能力。但更多的学者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进一步优化,实现教学过程要素的转变:

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其次,是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再次,是媒体作用的转变,媒体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最后,教学过程也发生深刻转变,由讲解说明为主体的进程转变为情景创设、问题探究、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简单一点说,从教师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包含四大特征:语言能力特征( 形体语言、口语语言)、表达能力特征( 表达语言、板书表达、媒体表达)师生互动特征、启发预见特征;从学生角度来看,创新教育表现为四大主动: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进行知识建构;从教学管理者来看,创新教育包含两大管理:创新教育过程管理、终末效果质量评价管理。

2.我院的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 如院校文化情景、社会文化背景等),借助他人( 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手段,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知识的主体称作“ 学习者( learner)”而不是“ 学生”( student)。把学习知识的主体尊为主人地位,是因为在知识面前,教师的“ 教”与学生的“ 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在知识面前,教师既“ 教”且“ 学”, 学生既“ 学”也能参加“ 教”。这与创新教育的显著特征———“ 师生互动”是一致的。我们在以东西方院校创新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以研究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们自身的理论研讨,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进行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2. 1 我院本科生临床医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本科生教学水平是体现一个教学医院综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主要涉及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水平、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水平、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水平三个方面。

2. 1. 1 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知识教学过程分解为情景设计、问题探究、意义建构。这具有浓厚的机械论的味道,却极易为人所理解和掌握,也极富创新性见解。所以现代建构主义只能成为创新教育的一个理论框架,而不能成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教师的言语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师生互动、心灵沟通、启发预见为手段,实施教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教学法中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以问题为中心,以症状为主线( 新循证医学)教学法。新循证医学教学法,打破常规教学法的局限,打破常规课程设置顺序,以症状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切入点,主线突出、目标明确地实施教学。由于新循证医学教学改革幅度大,涉及面广,困难和问题也较多,我们只在2001 年儿科学教学中进行了试点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理论知识功底明显得到提高,临床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综合能力明显优于以往学生。目前,我们仍在深入研究新循证医学的实践结果,并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作进一步研讨。

问题式教学法。源于20 世纪50 年代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近年来在教学界重新得到广泛重视。

问题式教学法将学生设置到复杂的、生动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师生互动、师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将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院已在内科学( 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消化内科学等)、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骨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学科教学中,广泛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师生互动,启发预见,收到良好效果。

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仿真现实情景、达到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或达不到的一种教学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是国际教育界最尖端、最前沿、最富发展前景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法,可广泛应用于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我院领导非常重视发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技术,计划斥资650-900 万元( 逐年投入)建立建设“ 教学数码港”,通过虚拟与现实交替、情景与空间交替、思维与技术交替、能力与实践交替,实现教学全数字化,并以新循证医学教学、问题式教学为教学主要手段,努力建成现代化的临床医学教学中心。

    2. 1. 2 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教学。

我院在实施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教学过程中,强调和注重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目标是使学生在临床见习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思维与临床思维相结合,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目前,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临床专业学科的见习带教教学中。

2. 1. 3 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

临床医学实习,是一个医学生从学生成长为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在医学教学中,是具有相当重要地位的教学过程。

我院在实施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中,特别强调和重视创新教育。主要采用以下手段: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锻炼能力的方法。在见实习带教中,特别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我院相关学科在见实习带教中,已全部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互动讨论教学法。互动讨论教学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互相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不固定物理空间,不固定场所,边讨论边学习。互动讨论教学法,尊重个体,教学实现个性化,空间、模式完全开放,学生更加主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互动讨论中显著提高。我院神经外科学学科、心血管病学学科、普通外科学科、儿科学科等学科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广泛应用互动讨论教学法,创新教育收效显著。

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进行资料检索,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形成创意。对于同样某一疾病,教师不引导、不暗示,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可进行网上、图书馆相关资料查询,对病例和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诊疗方案,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讲。探究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我院主任、教授教学查房教学中,效果良好。

2. 2 我院研究生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在西方传统的教育界,一般把大学本科作为普及性教育,硕士学位研究作为创新性教育,而把博士学位研究作为精英性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普及,硕士学位研究在原有的创新性教育的基础上,也越来越向普及性教育靠拢。

我院非常重视研究生创新教育。作为普及性的硕士研究生教学,注意运用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等方面,重点进行教育培训;作为精英性的博士研究生教学,注意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以大师型和精英型为培养方向,实施创新教育。

以神经外科学学科为例,三个学科带头人一共五个主研方向、十三个主攻课题、数十个子课题。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以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科研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注重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以综合医学理论水平、综合医学临床能力、综合医学最新创新和科研成果的整合能力、综合专业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培养大师级顶尖医学专业人才。以神经医学专业前沿发展方向为目标,以神经医学专业尖端科技为发展方向,以顶尖专业课题为主攻方向,培养精英级顶尖神经医学专业人才。所以学科学术风气浓厚,学术思路活跃,学术方向广阔,学术进步明显,学术发展持续。

3.创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创新教育,以其个性化、开发式、创新性而更注重人才的培养。但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概念是双向性的,内涵包括创新型师资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性学生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创新型师资人才。而创新型师资人才既是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3. 1 创新型师资人才的培养。

我们注意到,创新教育主题中,教师的“ 教”与学生的“ 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创新教育是由创新型师资人才进行实施的,而教师本人就处在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所以开展创新教育的第一步是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

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不可能一蹉而就。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开展创新教学、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创新型师资人才,是由其自身素质、业务能力、教学能力、上进心、学科学术氛围和“ 悟性”等六个方面不断进步提高而生长出来的。

我们在创新型师资人才培养中,主要依靠舆论造势、营造情景、创造条件和选拔重用等手段,使创新型师资人才首先脱颖而出,并带动、引导其他教师逐步成长。

舆论造势就是通过院大会、院周会等会议形式和下发文件等文字宣传等形式,鼓励、宣传创新教育,表扬表彰开展创新教育的先进学科和先进个人,在全院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开展创新教育造势。

营造情景就是鼓励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内带头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提倡、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和创新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创造条件就是给热衷创新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教师,提供、创造良好的支持条件,在外出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优先考虑,从而促进创新教育理念在医院内部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选拔重用就是选拔重用开展创新教育成效显著、业务能力强的人才,直接在全院起示范表率作用。

3. 2 创新教育与医院可持续发展。

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开展创新教育,不仅对临床医学教学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也对医院本身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开展创新教育与营造学术风气氛围密切相关。开展创新教育,必须有或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而创新型师资人才聚集,学科、医院的学术风气、学术氛围自然浓厚,医院学术活动活跃,医院可持续发展就有了无穷的动力。

第9篇:医养结合的前景范文

学刘贵芳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心得体会

这两天,刘贵芳爱心敬老院比往常热闹许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给刘贵芳回信的消息,在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及周边村庄不胫而走,不只是住在敬老院的老人,当地不少村民也都想看一看总理的来信,一同分享这份喜悦。

直到现在,刘贵芳依然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她和其他17名最美村医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接见时的情景。两年有余,刘贵芳倾力付出,探索实践医养结合模式的敬老院,如今,总理的这封回信,如寒冬暖阳,给刘贵芳一家带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故事:两年前,总理夸她平凡中见伟大

18日下午,国务院总理给广平县南阳堡村卫生室最美村医刘贵芳的回信,由邯郸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受国务院办公厅委托送达刘贵芳手中。

看完回信的刘贵芳欣喜不已,接下来便是与邯郸市、广平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并抽出空暇,接受媒体采访,忙碌至深夜才回家匆匆休息。

清晨的冀南平原,安静、祥和。19日,天色微亮,刘贵芳和她的爱人孙志宇便来到敬老院。院落里,两三位老人散步遛弯,刘贵芳与他们寒暄问候,随后来到办公室安排工作事宜。

回忆起两年前在北京与总理见面时的场景,刘贵芳依然情不自禁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我仅是尽责罢了,做了一点平常的事儿微不足道,给了我这么多、这么高的荣誉。刘贵芳说,她做梦都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能进入中南海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那次会面时,与大家一一握手。刘贵芳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没想到走到她跟前,问了她家里的一些生活情况,还有平时工作如何开展等等,两个人交谈了有十多分钟,最后还专门对她说了一番鼓励的话,他听说我们家是医生世家,便赞叹你们是积善行德,做到这样很不容易,是平凡中见伟大。

表示,我们一定要强机制、保基层。今后一定要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现在实行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一定要制定好机制,保证乡村医生的收入。

数百个日夜,总理的音容笑貌萦绕于心,他的嘱托时刻回响在耳旁。刘贵芳说,随着自己的名气越来越响,四里八乡的村民都喜欢找她看病,自己却分身乏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空巢老人无人照料。

于是,刘贵芳跟丈夫商量:能不能把这些老人集中起来,发挥家里的医术专长,开一个医养结合的公益养老院?

起步:再难也要干,办法总比困难多!

刘贵芳的爱心敬老院

刘贵芳的丈夫孙志宇,还有他们的儿子,都是医生。孙志宇还是镇卫生院院长,也算见过世面。但听到爱人要建敬老院的想法,他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啊!

两口子经过分析,觉得选择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应该问题不大,我们几代行医,更何况还守着卫生院的医疗资源,这是优势,老人的生活方面,爱人不仅富有爱心,还非常细心,这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呀?

孙志宇经过粗略测算得知,仅前期的基础建设部分就需要100多万元,这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个难以逾越的门槛。而刘贵芳则坚持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问题都能设法解决。

刘贵芳拿出家里全部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款,再从银行贷款,但还不够,他们便把孩子结婚时的轿车卖了。

敬老院里一片生机盎然

听说刘贵芳建设敬老院资金紧张,邯郸市主要领导协调民政等部门,按照国家政策给予了最大力度的扶助支持。

2013年6月,敬老院破土动工。一年后,投资295万元,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可以容纳150人的敬老院落成。

刘贵芳说,因为敬老院不以盈利为目的,他们拼尽全力周转,基本能够维持日常运行,但也存在一些困难。不管怎么说,相信未来的路越走越宽,正像总理说的:前景广阔,空间无限。

比如护工,目前只有三个人,每月仅300元生活费,很难留住人。刘贵芳说,还有部分鳏寡老人医疗费的报销问题,尽管新农合能报销一部分,但余下的他们也担负不起,没办法,只有由敬老院承担起来,但不是长久之计。

18日下午,邯郸市、广平县相关负责人与刘贵芳夫妇座谈至夜里,对于他们提到的难题,均表态将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在护工待遇以及医疗费用报销等方面,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

探访:敬老院里的老人老有所医

刘贵芳说,首批入住的老人有21位,现在敬老院里住着35位,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65岁,其中五保户有12个,享受国家低保待遇的有5个,其余的都是托老性质。

燕赵都市报记者随机步入几位老人的房间,看到每间房都收拾得很干净。夜晚来临时,他们会三五一群聚在一块儿聊天,听戏。

毕竟年岁大了,老人们的身体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的患有高血压,有的患有糖尿病,还有的下肢残疾无法行走。老人们的吃药看病,都离不开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而敬老院和卫生院是个前后院,但凡老人出现头疼脑热,片刻功夫都不会耽误。平时该注意的都注意到,老人患病的机会就少许多。随时发现掌握他们的病情变化,这样就再不会发生留守老人突然发病、死亡,却无人知晓的意外情况。

66岁的艾胜喜是韩村人,老伴去世,无儿无女。一年前,他把这里当成了家。老人说,平时,他们到院子里的菜地干点活,一日三餐有厨房按时做好,家常便饭,不用发愁。

刘贵芳在照顾老人

刘贵芳几乎每天到各个房间走访一遍,问问老人的身体情况等等,跟医院查房类似,倘若发现老人身体不适,便立即开出药方,拿出治疗方案。

五保老人苗如同,有一次突然胃疼得厉害,医护人员几分钟就赶到房间,确定是急性肠胃炎,给老人打了一针,病痛很快得到了缓解。

十里铺乡大留村的格兴礼老人,患有肺气肿病,虽然所在的村子里有卫生室,但村医少,村民多,有时顾不上,入住这里后,每天有厨师做营养餐,有医生检查身体,并叮嘱按时吃药。此外,这里环境又好,还有娱乐活动,格兴礼老人说:现在的日子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刘贵芳说,医养结合,不光是给敬老院里的老人提供养老,而是嫁接上医疗服务,将老人的健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既有生活日常护理,也有健康检查、康复保健等等,老人有病可以足不出屋,解决医院不能养老,养老机构又不方便及时就医的问题。

期待:幸福写在脸上,责任落在心头

老人们在敬老院里聚在一起,聊天,听戏

完成总理的期待,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刘贵芳说,敬老院是公益性质,运行起来按照民办公助的模式,优先收住周边的鳏寡老人和五保户,现在,敬老院基本覆盖周边三个乡镇。

据了解,近年来,乡镇一级的养老院陆续出现,但绝大多数都以盈利为目的,每月收费大几百元至千元不等。关于这些,刘贵芳和家人从最初建院时就决定,要做一个公益性的养老院,解决周边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不能在老人身上榨钱。

夜晚来临,正在聊天的老人

据介绍,入住对象上,该敬老院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类是五保户,该院不收一分钱;另一类是低保户,接受国家每月给低保户的补贴,免收其它费用;再一类是托老区,即社会上的普通老人,将其分为几个档次,根据不同档次收取不同的费用,完全能够自理的,每月收取500元钱,不收饮食费,而不能自理、卧床不起等,费用适当增加,看得出来,支撑敬老院正常运行的费用来源,主要是托老区,但这个标准相比较来说,也是偏低的。

孙志宇说,做人要讲究感恩,爱人刘贵芳这些年付出了很多,有了好名气,老人们过来住,就是冲着咱的名号,咱们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虽然仅是探索,但刘贵芳对敬老院的未来充满信心。她认为,医养结合这种养老模式虽然收益慢,但老人的生活更为稳定更有保障,加上国家扶持,前景肯定光明。

一封落款国务院办公厅的信件让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乡刘贵芳爱心敬老院顿时沸腾起来。刘贵芳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轻轻打开信件,里面装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给她的回信。刘贵芳说:我非常激动,总理给我回信了,非常感谢总理的关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刘贵芳从事村医工作30年,她把村里的72名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贫困老人当做爹妈一样照顾,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和全国最美乡村医生。2013年1月5日,刘贵芳和其他乡村医生代表一起,在中南海受到总理的接见。她筹资295万元建设了有150张床位的医养结合新模式养老院。2013年7月,养老院建成投入使用。

今年10月10日重阳节时,刘贵芳给总理写信汇报了养老院建设和运营情况,并提出面临一些问题,如护理人员工资增加、物价上涨、运营资金日益紧张,民政养老资金和卫生资源还不能无缝对接等。没想到,11月17日,总理给她回信,并委托专人送来。这封信在敬老院工作人员中间传阅,大家兴奋不已,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11月18日下午,刘贵芳接过了来自国务院总理的回信。总理在写给刘贵芳的回信里,肯定了刘贵芳筹钱建起公益性养老院的义举,指出为群众提供住得起、住得好的养老院是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勉励刘贵芳创办的养老院在医养结合以及公益、商业、政府扶持相融合方面走出新路,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总理在回信中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这项事业符合国情,这项事业前景广阔,政府会给予积极支持。

就落实总理重要指示精神,河北省省委书记赵克志批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努力为群众提供住得起、住得好的养老院;要尽快拿出具体措施,帮助刘贵芳同志解决养老院建设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绍廉批示:要在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开展向刘贵芳学习活动,总结推广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院经验。11月20日,邯郸市在广平县召开全市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研讨会,要求以广平县为试点,探索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制订出切实可行、符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方案。

收到总理的回信后,刘贵芳说,社会给予她诸多荣誉,她更觉肩负重任。太激动了,总理日理万机,真没想到能回信,又专门委托人送来,请总理放心,我绝不辜负总理嘱托,继续扎根基层,为群众搞好服务,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群众感受到我们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付出和奉献,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谢谢总理!刘贵芳激动地说。

最美乡村医生刘贵芳获总理回信

总理回信全文如下:

刘贵芳同志:

来信收到了。得知你积极筹钱建起公益性养老院,为五保户、特困老人等提供养老、医疗、保健服务,深为你的义举和爱心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