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养结合分析报告范文

医养结合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医养结合分析报告

第1篇:医养结合分析报告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从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到接种、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结果判读、记录和报告等)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减少主观因素对结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提高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结论: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操作技术,及时处理意外事故,妥善管理和处理感染性物质,从而保护工作人员,降低环境危害。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对患者标本进行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和衣原体、支原体)检验及必要的药物敏感试验。可为临床提供有无微生物感染(正在感染或曾感染过)的依据,以及提供敏感药物的优选依据。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诊断、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或评价健康提供信息,对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结果必须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并要求检验过程相对简单、时间尽量短、成本低。

1检验前质量保证

检验前程序又称为分析前阶段,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开始,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时为止的步骤。检验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按时间顺序,检验前程序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标本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递,至检验过程开始时结束。

微生物检验标本通常由医师或护士在病房或诊室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实验室应制定标本的采集及运送指南,提供合适的容器;监控标本运送;记录进入实验室的所有标本及收到标本的日期和时间;制定标本接受和拒收准则,保证标本质量[1]。根据标本采集的需要,耐心细致地与患者沟通,使其主动配合以便采集到有价值的标本。根据感染部位、目标病原体、病程、检验项目的不同。确定合理的采集部位、时机、方法以及标本种类、采样量等。采集时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标本应置于无菌容器之中,尽快送检。集的标本应置于防渗漏、相对密封的容器中收集、储存与转运,尽快送到实验室,对于不能及时送检,要根据目标病原菌的特点确定保存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实验室。标本至实验室后要有专人验收,对采样时间、送检条件是否合格,盛标本的容器是否正确、有无破损,标本外观及标本量,申请单信息是否完整,标本的标识是否正确无误等。

2检验中质量保证

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标本质量、相关临床资料,还有检验方法学、检验过程、人员、培养基、试剂、仪器、结果的报告等相关,应制定相关的文件和程序,监控这些因素,及时发现错误,采取纠正措施。微生物检验中质量保证至少应关注人员、试剂、培养基、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实验技能,熟悉实验室质量管理流程。微生物实验室所用的各种试剂都应在标签上标记名称、浓度、储存条件(购买试剂按照说明书执行)、配制日期、pH值、有效期、生物危害性,同时做性能检测。培养基是临床标本中微生物分离鉴定的重要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无论培养基是自制的还是购买的,所有培养基都应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包括无菌试验、细菌生长试验、细菌生长抑制试验(适用时)、生化反应(适用时)等。

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做无菌试验,检查有无细菌生长,做细菌生长试验以确定培养基性能是否符合要求。临床常用培养基、生化试验培养基及试验的质量控制[2]。对于生长缓慢或需要新鲜培养基才能生长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使用前难以完成各项质量控制,应认真检查培养基配制和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检测仪器设备均应制定操作程序,定期维护、保养、监测并记录,新设备或经搬运、维修后的仪器设备应进行评估及功能验证,或由使用者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所用记录保存至仪器报废。

检验过程所选择的检测方法和程序还应与所提供的服务相适宜,并且方便操作。血培养系统不仅能培养需氧菌,还能培养厌氧菌;粪便培养一般选用选择培养基如麦康凯平板、SS平板和碱性琼脂等;脑脊液的培养条件应能确保培养出常见苛养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所有的方法和程序在应用于患者标本检测之前,需要评估其准确性、精确度、灵敏度、特异性、检出限、可报告范围,并与已有的检验方法进行对比。投入使用的方法和程序,还要定期评审,以保证方法和程序与时俱进,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标准操作规范(SOP)内容包括试验原理、操作步骤、临床意义、标本类型、容器和添加剂、性能参数、定标试剂、所需设备、标准程序、质量控制程序、干扰和交叉反应、结果计算、生物参考区间、检验结果的可报告区间、警告或危急值(适用时)、检测结果的解释、安全性警告及措施、潜在变异来源等,并应注明分析前和分析后注意事项、特殊操作模式的处理。室间质量控制是由外部权威机构向实验室发放未知标本,根据检测结果评价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将这些未知标本纳入常规工作,由常规工作人员采用与患者标本相同的方法、检测次数,鉴定水平也和常规标本一致,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实验室质量,作为评价实验室质量的依据。满意的结果提示实验室的人员、试剂、培养基、设备状态良好。质量控制计划;试剂、培养基、仪器设备的质控程序;参加室间质量控制计划,使每位工作人员都有机会操作;定期学习以掌握不常见微生物的性状,及时更新知识,重温并改进实验室的质量保证计划。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

3检验后质量保证

在得出细菌鉴定结果向临床发出报告之前,实验室需要专业主管或资深的检验人员,对鉴定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审核,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检验后程序也叫分析后期,包括结果的审核、报告的规范化和解释、报告的解释、标本的储存、废弃物的处理等。应重视检验报告的流程与规范,如报告格式、异常结果的标注、电话报告结果、报告时效、报告修正等。将鉴定结果与原始分离平板上的细菌菌落形态、染色情况、生化和血清学鉴定等进行比较,是否吻合,核实后再做出正确鉴定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实际,要根据标本的采集质量、感染的部位、病原体的变迁、有无污染的可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审核,做出客观、恰当的鉴定结果[3]。审查当日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如培养基,染色液、细菌鉴定系统及药敏纸片等是否在控,在确认无失控的情况下,才可发出细菌鉴定报告。审核药敏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各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一些比较固定的药敏谱,各个医院的分离菌又有一些耐药特点。若发现药敏谱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异常结果到底是来自于药敏试验错误或鉴定错误,还是源于细菌自身产生的变异或特殊表现,这时应重新将原始平板菌落与药敏平板进行对照比较,或重新进行菌株鉴定或药敏试验,确认无误后再发出报告。检测报告要信息全面、结果准确和报告及时。

检验后的标本、污染培养基等感染性废弃物尽可能以减少处理者危害的方式丢弃,最好在实验室内消毒或去污染。如果在处理前运送,应置坚硬、防渗漏容器,并适当标记。

参考文献

[1]李影林.中华医学检验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9).

第2篇:医养结合分析报告范文

(一)对检验岗位能力需求和检验项目的调查。

2013年在浙江省范围内对163家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检验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包括55家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45家社区医院、42家乡镇卫生院和5家检验公司独立实验室。对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应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需求的重要性进行调查。除寄生虫检验的重要性需求在78.5%之外,其他各课程均在91%以上。同时,被调查单位对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需求均在93%以上,说明各单位对工作人员具备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这163家单位开展的主要检验项目进行调研(见表2)。除骨髓象检查外的各主要检验项目开展率均在60%以上,三大常规达到100%。其中二级以上医院和独立实验室的项目开展率跟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因定位不同有所区别,各主要检验项目的开展率接近于100%,最低的骨髓象检查也在86%以上。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调研结果,即检验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和各单位主要检验项目的开展情况,组织课程专家、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召开课程分析会议,从检验专业核心课程分析出常规检验项目形成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包括:三大常规、骨髓象检查、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结合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室的建立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得到中央财政专业建设项目和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支持建立了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室。招标购置和医院、公司馈赠,配置了一批检验仪器设备:Sysmex-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FUS-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和H-800尿干化学分析仪、ESR-30全自动动态血沉仪、迈瑞BS-3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NM-9602自动酶标分析仪、奥林帕斯显微成像系统、荧光显微系统等。并安装了LIS系统,把所有的仪器设备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检验实验室系统,从标本接收、项目检验、结果审核到检验报告单的输出打印实现一体化,实现医院检验科的功能。

三、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确定和实施

(一)教学方法的确定。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进入毕业实习前进行。课程30学时,集中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训练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通过临床病例引导,提出医院检验项目,要求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以医院检验顺序(提供检验项目和标本)为线索进行设计,按照工作过程整合(复习实验原理步骤)、安排项目准备(准备实验器材试剂)、项目实施(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项目结果(实验结果和报告)、分析讨论(实验过程的总结及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等学习项目。

(二)课前准备。

综合实训前一周,准备好若干个病例,经筛选的病例要求是能整合包含各专业课程三个以上检验项目,以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将学生5人一组分组,每小组为一个团队分配以不同的病例并提出数个检验项目,各小组学生一同设计每个检验项目。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对每一个检验项目做好以下知识理论准备:选取正确的检验方法、确定检验项目的标本类型和标本前处理、检验方法的原理、需用到的仪器与试剂、检验方法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结果的判断、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正确的结果报告形式、废物处理、临床意义,最后形成纸质报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

在开展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时,医学检验实践中心所有实验室和检验综合实训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并有专任指导教师在各自课程的实训室进行指导。每个检验项目的实施将模拟临床检验工作的流程展开,由组长安排,各小组成员主要负责某一项工作任务共同完成:标本的采集和接收,标本的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审核等工作。整个技能操作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如遇到结果异常,检验人员还需对结果进行分析,如需手工复查的进行手工复查。完成该项目的检验工作后,各小组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完成实验报告。实训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检验项目的目的和原理、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验结果的分析进行阐述,对遇到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回答,最后总结整个综合实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四)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

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以检验过程的形成性考核为主,由教师评分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评分根据实训的实施由三部分组成:课前准备的纸质报告、检验项目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和处理、检验项目完成后的分析和讨论。根据各检验项目不同特点,针对检验项目操作制定一套检验项目评分标准,在训练检验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不放松对检验技能的强化训练。

(五)综合实训课程的成效。

检验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对照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1、2012级两届学生在课程开展前后检验技能操作得分,有了显著提升。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素质,在实习生、毕业生中问卷调查显示,检验综合实训课程得到了学生和实习、用人单位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四、小结

第3篇:医养结合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检验项目;管理与应用;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024-02

随着医学检验大力发展,检测技术不断的完善,项目持续的增加,不但要求检验人员要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而且,临床医生和护士也需了解检验技术的新动向,使检验新技术,新项目在应用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利用,提高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检验报告是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还是记录医疗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资料。因此,检验报告的准确性、恰当性、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各医院应重视检验项目的管理与应用,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发挥自己优越性与重要性的基础上更好的为病人减轻痛苦,解除疾患。

加强分析前的质管理注重与临床医生联系和交流根据病人主诉、查体、发病时间,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检查项目。以快速、准确、高效率为病人作出诊断,由于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加,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检验手段,但也增加了选择上的困难。医院里作为从事医学检验的专门机构,应当用各种方法向临床科室介绍新项目的特点,临床意义以及与其它项目的区别。以多种方式同临床医生进行交流,使医生熟练地掌握新项目,也使病人在就诊中减轻医疗费的负担,要充分发挥检验人员在医院中的作用。

1标本的采集

此步骤涉及人员范围较广,应受到重视。它是分析前误差的重要因素。着重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一是检验项目对标本的采集前的注意事项的教育。如血糖、血脂、肌醉清除率的测定等。采集标本前对病人的饮食要有所限制。应该让医护人员了解这些特殊要求,向病人详细交代饮食上注意的事项,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二是根据检验项目应选择正确标本采集方法的教育。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先采集血培养瓶,然后血清管,再抗凝管。耐心向病人宣传尿液、粪便、痰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选择有病理性的标本来提高阳性率,医护人员应掌握各种细菌培养及细胞学检查标本的采集方法和顺序,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标本的传送负责标本采集和运送的人员应该掌握相关知识。检验项目对标本的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标本运送人员在运送过程中,要做到速度稳、时间快,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标本保存的环境和温度、光照等方面严格的要求。所以要注意标本的隔离封装。特别警惕怀疑有传染性的标本,应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医院做到每个病人的标本,均采用独立密封塑料口袋包装,化验单与标本分开传递的管理方法,大大减少传染的危险性。

2标本的确认及申请核对

检验部门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查标本和核对检验申请单。对不合格的标本如试管选择上错误、溶血、血少等,应退回并注明原因,对处理的过程应有所记录。检验申请单上应包含的主要内容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病床号、医生签字、标本采集时间和采集人及临床诊断。诊断不明者可注明重要阳性体征。每个标本除了粘贴有申请单相符的特异识别号码外,还应注明患者姓名、病历号、标本采集时间等以便核对标本的处理储存采血清或血浆检测时,对采集的血液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离心处理。如果标本不能当天测定,就按试验室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进行无菌培养的标本应尽早接种。实验室内分析前质量控制随着检验技术的完善,许多实验告别了人工检测由实验仪器来完成,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坚持进行仪器日常维护,确保检测仪器正常工作状态。所有检测应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操作,避免人为误差。所有检测项目都要有室内质控记录,24小时运转的仪器应每8小时检测一次质控标本。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建立完整的工作记录表,记录仪器每天的工作情况及所有试剂情况,确保良好的质量。

3重视分析后的管理完整的检验报告

第4篇:医养结合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医学本科生;协作能力;培养

《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一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必修课。课程包括项目立项、开题报告撰写、预实验、正式实验、结项报告撰写和项目答辩等环节,其中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的撰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的设立,弥补了当前医学课程体系结构上的科研能力培养缺陷,改变了医学生的科研与写作能力亟待提高的现状[1]。这为学生学术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科研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1科研写作整体布局

1.1立意清晰

项目确立具体方向后,便可进行谋篇布局,所写内容一定要紧紧围绕项目立项进行,可以开篇明提项目立意,也可在文末进行必要的总结。立意清晰既包括整篇内容的立意清晰,也包括每一段落有明确清晰的观点,所有的文字材料都围绕着观点进行阐释,从而能更突出主题。学术论文的写作不需要让他人猜你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应该明确提出观点。只有纲举目张,才能使写作比较容易。对标题的命名,应反映实验的内容,标题应高度总结,而且能够具体说明项目的特色,实现概括与特色的统一。

1.2格式具体规范

带教老师为学生提供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模板,规范学术论文的格式,使学生按照已有的模板要求进行论文撰写,在形式上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具体要求包括字体大小、段落格式、图表的规范,以及参考文献格式等。模板内容规定得越具体,学生写作就越规范。因此,制作较为规范的模板对本科生的论文写作尤为重要。1.3段落写作合理对所有的内容进行大纲布局,有合理的观点阐述,每段内容或采取总分格式,或采用分总格式,明确提出具体观点。参考文献的组织应具有逻辑关系,既可有时间先后的推理关系,也可有根据理论进行的逻辑推演。段落的字数要求,每段以300~500字为宜,如果论述内容较多,尽量不出现1000字以上的大段,且以句号贯穿始终,要划分好具体的写作义群。

2培养文献检索能力

每篇文章一旦确立项目方向后,就可对关键词进行梳理,通过关键词检索相关的参考文献。文献检索的范围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学会对图书馆相关文献资源的检索,专业书籍更为系统地展现文献资料。数据库资源相对而言,对某一具体方面论述较多,因此应把图书馆书籍资源与文献数据库的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文献检索,以使文献资源系专业。进行参考文献检索时,可对关键词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关键词前面的范围包括主题、提名、关键词、摘要,以及全文等,范围选择的不同,搜索的文献数量则不同,只有进行合理的选择,才能搜到需要的目标文献。同时应学会关键词的转换,如将心肌梗死转换为缺血性心脏病。学生也可自己进行检索式的编写,练习编写检索式的方法,对提高检索效率有很大帮助。

3重点内容的写作要求

对本科生进行科研文件能力培养时,可下载优秀的科研论文或优秀的硕博论文,供其模仿。开题报告所涉及的立题依据、研究目标及内容、预期结果、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课题主要创新点、进度安排、成员及分工等内容,除立项依据外,其他内容学生均可较容易地模仿研究生论文。结项报告部分与开题报告内容相类似,唯有结果和讨论部分学生很难模仿。因此,对开题报告中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及内容、结项报告中的结果和讨论进行重点说明。

3.1开题报告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及内容

立项依据应写项目设立时的意义。如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病的意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设置一些相关数据进行支撑,引用最新的临床调查结果。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应提出明确观点,对疾病可简略写一下大概情况。也可进行中西医药学治疗的写作,先列西医药治疗的一些弊端,以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然后引出课题的实际意义,为项目立项奠定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是写作的难点,如何规划所写内容,将文献中的观点有机地进行整合,为立项提供必要支撑十分重要。所写内容要以自己表达的主要观点为支撑,而不是以参考文献数量的多少作为支撑,这也是目前本科生论文写作上存在的很大问题。篇幅的长短和要表达的观点应该一致,如果是核心内容,所占篇幅就该相应地大。对研究思路的描述,首先应对立项依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然后提出研究目标,概述所研究的内容。对研究的具体项目,说明其在研究中的意义,切不可将实验项目写得非常具体,只简明扼要地说出其意义即可。对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而言,研究目标要精炼,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是研究方法的概述化,是对研究方法的总结和提炼,学生开始写作时往往分不清什么是研究目标,什么是研究内容,因此写作前需要做详细的说明。

3.2结项报告的结果和讨论

结项报告前面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图和实验方法均与立项依据相似,当然也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结果进行调整。结项报告的撰写应注意对结果的描述和讨论部分,实验结果先以文字进行描述,然后以图表形式展现,一般情况下先表后图。表题在表的上方居中,图题在图的下方。图和表都要严格按照研究生的要求进行,对结果的描述,切忌出现结论性语句,结果主要描述实验的客观事实,不应出现相应的观点。观点在讨论中体现。讨论部分既可以是理论探讨,也可以是结果所得出的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可结合文献支撑其观点,有实验结果的结论和文献结果,可以进行对比,一致的地方可进一步推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不一致,要写明原因,分析是实验方法的问题还是操作的问题。讨论中可适当论述实验项目的弊端,也可展望下一步如何开展。由于对结项报告进行评分,并纳入学期成绩考核(占课程成绩的30%),故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3]。《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的撰写,内容的谋篇布局,从格式到内容的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搜索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医学生未来的科研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于双成,吴运涛,李玉玲.医学生的科研与写作能力亟待提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19-20.

[2]李新民,杨丽萍,李晓冰,等.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0):29-30.

第5篇:医养结合分析报告范文

1.1实验预备阶段

按照课程要求开设的综合性实验有:肺部感染的实验诊断、肝脏疾病的实验诊断、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实验诊断、血液病的实验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等共6个,每个实验安排8学时。病案的准备是由教师结合医院检验科工作的特点,与临床相关科室联系,每个病案从医院收集6-8个有代表性、实用性、可学性的病例,根据病案结合大纲要求共同协商、反复讨论,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然后结合实验室现有设备,确定开设的实验项目,无能力开设的实验项目需要提供检查报告等资料。学生每6-8个为一组,民主选举出组长,组长协调本组全部的工作,每次实验均要在组内推选出不同的汇报人和评委,组织本组同学针对提前一周所给病案资料和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及参考书。此阶段既可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内容有较清晰的了解,又能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学习如何获取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分工协作。

1.2实验方案确定阶段

首先由每组的汇报人根据所准备的资料对病案每一个信息点进行分析讨论,如病人的年龄、姓别、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拟检测的实验指标、初步诊断等,内容涉及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内容。分析讨论后由各组汇报人对本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其他组的组员进行提问、交流,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病案分析思路,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各组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评分,评分的依据由参与态度、汇报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及其他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对本次实验课进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次课要进行的实验内容,课后学生进行下次相关实验方案的准备,包括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此阶段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使同学们对病案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并学习如何选择较佳的实验项目组合。

1.3实验进行阶段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与以前单科实验的不同处之一是实验中的操作老师事先并不讲解,全凭学生自己看试剂说明书或相关实验指导,而且组内每个同学所做的实验项目不同,实验结果组内共享。这既是对以前所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的挑战。指导教师在实验巡查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操作等此类问题或困难时,一般并不直接告诉他们具体方法,而是指导他们查阅有关参考书、试剂说明书等资料,帮助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启发思维,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1.4分析与讨论阶段

与传统的实验不同的是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结束后,实验结果组内共享。组内同学结合所做的实验结果及老师提供的检查报告,对所给的病案进一步讨论,共同分析和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所采取的措施,共同分析和讨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同时对所给病案给出最后的诊断结论。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实验失败的教训,使他们“做有所思”、“学有所获”,同时通过对病案资料的分析、讨论、检测指标的测定,培养和训练学生以病例为诊断中心的发散思维及综合判断能力。

1.5汇报阶段

经过充分的讨论后,各小组推选出自己的汇报人。汇报人对自己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诊断结论、实验结果、所得出的诊断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其他等方面。汇报结束后各小组同学对汇报情况进行提问,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简评,并根据参与态度、汇报人汇报时交流与表达、回答问题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等情况进行评分。老师做最后的评价,对讨论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布置下次实验课的任务。

1.6实验考核阶段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传统的实验考核多以学生实验报告为主,导致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对实验操作敷衍了事,并且难以评价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的考核方式贯穿整个实验进程中,每次实验课结束时进行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评价,最终本门课程结束后把各次评分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不单独设立考试。由于最终的成绩在平时体现,学生一直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期终考试时再突击复习。最终成绩评定时充分听取学生的自主评价,避免传统的教师主观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较为普遍的学生融会贯通能力差、难以将几个实验内容有机联系、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等共性问题,我们提出了以病案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实验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2.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会学习是当今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以讨论方式进行学习,上课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进行讨论甚至辩论中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弱点,提高了思考、分析、归纳、表达能力,增强了勇气、自信,并能培养自主参与意识,从而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且教学所选用的病案为现有的已发生的典型病例,具有真实、可靠、客观的特点,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求知欲,使其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查找资料、翻阅书籍,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这样经过多次实验后,就会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培养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工作能力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求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能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而且对结果要有合理的解释及进一步检查提出合理的建议。综合实验内容涉及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汇集了多门课程和交叉学科的知识。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设计综合实验,模拟临床真实案例进行相关实验,具有真实、生动、客观、针对性强等特点,将临床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保证了实验内容在综合性、实用性等方面的特点,培养了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缩小了理论与临床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提升了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2.3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

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具体的方案设计是一个独立运用多种专门知识的过程,方案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综合分析与团结协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分工合作解决众多富于挑战的难题和技术细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实验是架设在教学与临床之间的桥梁。

2.4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授人以鱼”,而主要是“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在病案分析讨论的整个环节中,学生自己分析病例、查找资料、相互讨论、确定实验项目、动手操作,结合已有的信息和操作结果,对病案作出判断的决策,避免了由老师代替学生归纳总结的弊端,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1有利于教学队伍的建设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不仅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所开设的实验项目涵盖本专业的所有研究方向,涉及多个学科内容,既是对教学大纲主线的展开,又要按照不同教学能力和医学检验研究进展方向进行必要的更新。因此,为了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疑问,必须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我们在全专业进行选拔,选择具备扎实的相关学科知识和良好临床工作能力,并熟悉各种实验操作原理的骨干教师进行培养,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确保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

3.2创新实验指导模式

第6篇:医养结合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揭示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是医学类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而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巩固学生在生物化学理论课学习效果上具有积极作用。由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部分学生为文科生,生物和化学的基础普遍薄弱,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偏低,在上生物化学实验课时,部分学生甚至连基本的玻璃仪器都不认识,缺乏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主要表现在实验技能低、基本功差,甚至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实验原理都不清楚,完全不具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颖性

由于生物化学为临床医学专业公共基础课,在教学方面未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条件薄弱,使得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无法开展创新性实验,大多数情况下的实验教学是填鸭式的讲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调动起来,致使实验效果不理想。

1.2实验教学方法单一,有待改进

传统实验教学过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规范化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学模式基本都是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甚至将某些实验结果都讲出来,学生只是机械模仿,照着葫芦画葫芦,完成实验报告,整个过程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化学实验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打破传统,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手来。在实验课堂上老师只需正确地引导而不要过多的干预,要让学生摆脱过去过分依赖老师的习惯。只有把实验完全的教给学生,才能激发他们在实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兴趣从而得到提高。

1.3实验考核不合理,缺乏实效性

教师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考核,不仅要客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更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生物化学实验附属于理论课,且所占生物化学课程整体分值比例较小,实验成绩评定通常以实验报告的书写好坏为基础,该评定方式未能正确反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也未能反映学生课程学习的态度,造成了部分学生轻技能,重形式的作风,有的学生甚至不到实验室做实验,课后抄袭同学的实验报告,这种以实验报告书写好坏为实验成绩的考核,造成学生只注重实验报告的书写而忽略了实验技能操作,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2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策探索

2.1优化实验内容,增强实验的实用性和探索性

根据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优化生物化学实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实验兴趣,将提高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主动参与度。生物化学实验中涉及很多临床现象,医学生根据检验结果将其与生化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将理论真正用到实践中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测定”,首先从采血到后续的化验结果分析,提出治疗方法等。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病例分析,需要医学生有很好的实验技能,可是在实验课上作者发现很多同学连基本的采血操作都不规范,不能正确使用采血工具,对出现的问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等。这种现象反映了医学生平时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不过关,没有认识到实验结果对临床疾病诊断会造成什么影响,职业感不强。因此,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针对性地指导、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2.2转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

提倡目标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切入点,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师在每堂实验课之前,布置好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要求每组学生讨论出本组实验具体方案,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并明确每位学生的任务,写出预习报告,避免学生现场“照方抓药”,以及部分学生完全不参与实验的现象。实验过程中,教师减少讲授,加强巡视,以解决现场问题为主,放开手让学生自由操作,积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最后,学生总结实验心得,教师总结。整个实验教学,学习目的很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改进考核制度,注重技能培养

加大实验课程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分值比例,并将实验课程成绩分为平时实验操作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块,其中平时实验操作成绩着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实验现象观察和思考以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期末成绩考察学生对整个生物化学实验操作及知识点掌握的程度,通过平时检查和期末考核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学生操作技能和学习成绩提高明显。

3结语

针对现阶段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建设性改革措施,并且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希望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一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琳琳,赵庆伟,丁肖华.设计性实验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7(04):431-432.

[2]刘媛.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2015(07).

[3]刘东擘,李翔,何凤田.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05):758-760.

[4]刘彤,金小花,姚芹等.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

第7篇:医养结合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病理生理实验教学;改革;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必须把能力培养作为医学教育目标。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在医学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以疾病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来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发病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越来越受到临床各科医师的重视。病理生理学实验是病理生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和巩固本学科理论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课程以动物实验为主,通过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和病理过程的模型,探讨其发生机理。作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严谨的科学作风,创造性思维及开拓型的复合人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如何形成更合理、更实用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病理生理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直在积极实践与探索的问题。为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跨世纪医学人才,对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考核方法等方面实施了改革,从而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

1 普通高等专科医学院校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现状

1.1 对实验课的重视不够

1.1.1 实验课时不足 对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一点体现在教学的安排上。很多人把实验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附属,把实验教学放在从属地位。目前,普通高等专科医学教育学制为三年,一般在第三学期开设病理生理课,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总学时31,实验6学时,占总学时19.34%,护理、助产、中西医结合专业总学时19,实验学时0学时,未开设病理生理学实验。可见,实验课所占的比例严重不足。

1.1.2 实验经费投入有限 随着高校的扩招,医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原有的实验设备已不能满足需要,再加上多数医学院校的实验教学由于经费投入有限,实验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加强。这样的实验教学一方面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另一方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深入考察现象背后的实验设计思想。

1.1.3 缺乏自己的实验动物房 在我国本科及以上的医学院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实验动物房,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便利条件。而对于专科医学院校大多都是从其他本科院校购买实验动物,这样不但不利于教学,而且增加了教学成本。例如:我校要开展病理生理学实验,就需要从兰州、天水等地购买实验用的小白鼠、蟾蜍等,路途遥远,并且有时也会受到天气影响,不能按照开学初制定的教学进度开展实验,影响教学进度,给教学带来了不便。

1.2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依附于理论教学,以验证书本理论为主。目前,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采用首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使用实验动物、器材、步骤、方法、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组开始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辅导,是以书本知识为本位、教员为中心,以传授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主要特征。

1.3 实验报告质量偏低

通过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批阅发现:实验报告的质量偏低,内容僵化,对出现的实验现象没有很好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如果和实验结果不符,也没有进行透彻的分析原因,并没有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

2 实验教学改革

2.1 不断创新,改革实验内容

从目前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时来看,实验课时不足,所占的比例不到20%。应加强课程改革,适当增加学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发现、创造的根本途径,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适当地考虑增加实验教学比例,改进实验教学题目和设计,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验,能够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发挥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提高实验教学题目质量。同时,也可以对已开设的实验进行改革。例如:我校开展“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缺氧”这两个实验,对于第一个实验需要使用小白鼠复制缺氧模型,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和机体状态来观察对缺氧耐受性影响;第二个实验则是使用小白鼠复制不同缺氧类型,观察不同缺氧类型机体皮肤的变化;对于这两个实验都要复制缺氧模型,可以通过改变教学安排,将两个实验安排在一起,这样不但使同学们对缺氧加深认识,观察不同条件对缺氧影响、各种缺氧类型皮肤变化,加强知识之间的渗透、联系,并且可以节省一部分实验动物。

2.2 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方法

2.2.1 开设一次实验设计课,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思维不受限制的宽松环境,同时也需要积极参与的主动性。针对这一点,实验教学应着重结合实践,进行科研作风和思想方法的培养。在常规实验的基础上,开展设计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由学生作为主体,设计实验、查找资料、准备器材、配制部分试剂等全过程都让学生参加。让学生体会实验的完整性、连续性和探索性,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方案,并实行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既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又增强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2.2 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成效

在上实验课之前,对同学们进行实验做好预先的安排。第一,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以免在实验时对实验过程不熟悉,边看书边做,影响实验效果,浪费时间。第二,提前分好实验小组,分配好每个人所担当的角色,实验就可以有条不紊进行。对于每个角色,在做不同的实验时可以变换,使每个同学都能熟悉各种角色。第三,课中加强示教,加强辅导。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按照实验步骤认真完成实验,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对不正确的操作纠正。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加强,可以顺利完成实验。

2.2.3 采用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幻灯片、教学录像等手段,应用多种教学辅助设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例如:在实验前可以观看相应视频录像,熟悉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可以将实验步骤在幻灯上显示,帮助同学们熟悉整个实验过程。

2.3 加强实验结果讨论,注重实验小结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的实验,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分析、总结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例如:在做水肿实验时,蟾蜍的灌流标本制作完成后,首先灌流任氏液,通过同学们观察发现,蟾蜍下肢变肿了,重了;再灌流20%葡萄糖时,又变轻了,变皱缩了。对此实验结果和同学们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如果和实验结果不符,要分析原因。每次实验都能非常认真的思考、分析、总结,可以加深对实习内容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

2.4 仔细、严格批阅实验报告

实验课后,要求同学们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是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的基础,应当实事求是、认真准确地书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一般项目、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动物、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结果。重要的是分析讨论,根据所记录下的实验结果,联系所学过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实习报告,教师仔细批阅,指出相应问题,从而提高同学们实验以及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2.5 建立学校自己的实验动物房及相应等级的实验室

为了便于学生上课,教师做科研,可以建立学校自己的实验动物房及相应等级的实验室,设专人管理,繁殖、饲养教学及科研相关动物,既能满足教学及科研需要,又可为其他兄弟院校及科研单位提供相应的实验动物及实验场地并获得一部分利润以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

第8篇:医养结合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管理年;检验工作;质量管理;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36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34-02

“管理年”就是为了加强医院管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要求。近年来,随着先进医疗设备的普及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通过“管理年”检验科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认为,如何加强检验科管理是进一步提高检验医学水平的首要问题。全面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是检验科管理的需要,也是实际的需要。

1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对检验科来说,主要工作就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因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诸如医护人员对各检测项目的了解,标本采取过程各环节控制,仪器设备,实验要求,质量溯源,检验方法,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能否向临床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的检验报告,得到临床和患者的信赖与认可,将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了保证检验报告的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使质量形成的各要素(直接的和间接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以整体优化的要求处理好各项质量活动的协调和配合,检验科必须掌握质量体系的运行规律,及时分析解决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检验结果始终保持准确可靠。

2 质量体系构成

2.1 组织结构:首先成立质控小组,使质量管理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根据检验科所有从事对质量控制工作有影响的人员确定其责任、权限关系,把质量控制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及部分,明确规定不同部分、不同人员的个体职权,建立起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质量职权结构(制定每一个岗位职责范围)。

2.2 文件化程序:检验科为了保证组织结构按预定要求正常进行,程序式管理标准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程序性文件是检验科人员工作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明确规定某一程序化文件对应的工作由哪个部门去做、谁做、怎样做,使用何种设备,需在何种环境条件下去做等等。文件化程序分质量体系文件(检验科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岗位职责等)和技术性文件(操作规程、注意事项、试剂使用、仪器使用保养等)。在建立程序文件时,应实事求是,不要照搬其他检验科文件,必须能客观反应出本科室的现实和整体素质,要使全体人员明白和了解,并对检验科人员起到有约束能力的作用。

2.3 操作过程:医学检验报告全过程分3个阶段,即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第一是医生能否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为了明确诊断和治疗,从循征医学的角度选择最直接、最合理、最有效、最经济的项目申请检测。第二是标本在采集、保存、运送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这些非常重要。因为某些生物学标本受环境影响很大,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如凝血因子、血糖、血钙等测定。如医护人员不能及时送检标本,就已经存在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因素;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涉及到人员素质、仪器效准、方法选择、试剂匹配、实验环境等方面因素,这些都要有完整的质量体系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基础;分析后质量控制涉及到实验结果的再分析、再确认,保证合格报告发出,临床医生能合理地分析报告,用于诊断和治疗。这就需要检验科经常与临床科室进行信息交流和学术往来。因此,检验报告形成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相关过程都将影响最终结果,所以要对所有质量活动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3 质量管理

3.1 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所选择的质控物质量一定要过关,并且做好每日室内质控工作,同时参加全国权威机构举办的临床室间质控活动,并且所有参加的项目都要达到标准要求。实验室要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体系并进行严格实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是两个重要环节,它控制着从接受标本到获得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的整个过程,是保证高质量实验操作的必要措施。检验科向医生和患者提供的所有临床检测项目都应有室内、室间质量控制工作来把关。

3.2 科室人员要求:参与临床检验的技术人员必须持有医疗卫生权威机构颁发的相应专业人员上岗证书,定期参加多种形式的业务知识学习,各种操作的技能培训,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同时要培养检验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3.3 仪器设备管理:用于临床检验的仪器必须是经过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审批的,持有正式械字批号。在使用仪器前,所有的检验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培训,掌握理论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合格者才可进行临床标本的检测。仪器的使用、保养、记录必须由专人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定期检查,仪器的使用要具备良好的实验环境。

3.4 试剂管理:用于临床检验的试剂必须是经过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审批,持有试药字批号。对所有购置的试剂要先在本实验室进行相应检测,做好实验记录,在保证室内,室间质量控制做好的前提下,再运用于实验室各项检测工作。同时对试剂、质控物、标准品要进行定期检查、更换,保证试剂的储存条件。不使用失效、过期或变质污染的试剂,否则将直接影响检验质量。

4 质量记录

第9篇:医养结合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SWOT分析;平台建设

[DOI]10.13939/ki.zgsc.2015.20.256

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他人完成事情”。但在这项活动中有句老话“不怕有问题,就怕找不到出路,不怕找不到出路,就怕找不到出主意的人,不怕找不到出主意的人,就怕找不到执行的人。”这句话不仅说明了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更提出了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人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应从青年中培养而来。

1 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SWOT分析

SWOT分析是经济学和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分析工具。笔者借此工具对具备代表性的某大型医院青年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加以分析,从而找到一条有利于发展的科学、规范、专业路径。

1.1 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优势分析(Strengths)

(1)卓有成效的医院管理经验。医院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开设病区58个,病床2500张,职工3000多名。有国医大师4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6人。建院近6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辛苦耕耘,在医院管理上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医院管理模式和方法。

(2)医院管理持续创新。“生命在于运动,管理在于折腾”,多年来医院在管理上不断探索,进一步搞活管理机制,开展干部竞聘上岗、中层干部轮岗,中层干部课堂,职能部门向临床汇报述职,医院管理院内课题及医院管理论文大赛等对深化医院管理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努力将医院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

(3)优良的医院管理实践土壤。医院是医教研为一体综合型医院,具备良好的管理实践土壤。具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6个,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2个,江苏省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13个,省级重点专科、示范单位及专科建设单位19个,“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及培育项目5个,拥有部级三级重点实验室3个和国家药品临床基地及国家科技部“中药GCP中心”,这些重点和示范单位充分体现了医院管理实践活动的成果。

(4)社会资源丰富。医院多年来与在宁高校以及兄弟医院有着良好的关系,可以获得和整合多方面精益求精的医院管理理论和实践资源,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1.2 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劣势分析(Weaknesses)

(1)缺少关注。

医院在青年医师培养上有“省中黄埔”学习班、“青苗”培养计划、“三基”考核、院内“师带徒”、医师大比武等系统的培养体系,在青年护士培养上也有2~3年专业的学习课程、操作训练及考核比赛等一套系统培养方案。但在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缺少关注及系统的培养方式。

(2)缺少交流。

目前在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上,内容主要是与本职岗位相关的管理理论和知识,缺少与多部门交流想法和理念的平台,未做到信息对称。很多实质性的创新如将院内基建维修成本核算列入临床科室全成本管理,但由于缺少多部门的交流研讨,难以成功设计实物流程。

(3)缺少拉力。

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如同牧羊,既要有牧羊犬推着羊群向前,更需要领头羊拉着羊群前进。目前在青年医院管理人才问题上,存在重使用和考核,轻培养。有需要,有任务,有考核,才要求青年人锻炼,缺少培养领头羊能力,无法拉着青年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向前。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应做到推拉结合。

1.3 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精益求精的管理需要。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升华,总理在医改问题上提出了“药价要下来,服务要上去,医保要保住”的指导思想。对于大型公立医院的改革就要围绕“服务要上去”为中心开展工作,同时医学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人民健康服务需求多样化发展。因此,未来医院的竞争将主要围绕精益求精的管理为核心开展。精益求精的管理需要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共同投入。

(2)基业长青的事业需要。

多年来医院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管理者们比别人强,医院的事业需要基业长青、青出于蓝,更需要未来接班的管理者们要比前辈们强。“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是医院管理核心,要想未来的管理者们做到青出于蓝,那就要对他们加以更多的培养。

1.4 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威胁分析(Threats)

(1)无有效的模式借鉴。

目前在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上并没有一个有效的成功案例,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存在培养体系不明确,培养内容不系统,培养模式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2)难于结合实践。

目前医院在很多政策上都是被束缚着,在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上给予实践的机会少。青年人有闯劲敢于创新,在医院管理上提出很多想法,但很难得到实际运用。

2 建设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平台

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管理的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管理技能都是可以培养的。所以,结合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SWOT分析,笔者认为青年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关键在于平台的建设。

2.1 平台组织结构

人才培养是医院管理核心,因此在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问题上应采用高平台、高关注。在平台建设组织结构上可以考虑由核心职能部门领衔联合多部门开展平台建设。如:院办、人事处、科技处负责建立院医院管理青年培养平台顾问委员会以及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和考核,顾问委员应包括院内管理专家、高校教授以及社会管理精英人士。教育处、团委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具体课程主题设置,研讨活动的安排及宣传工作等具体事务。

2.2 平台体系三位一体

罗伯特・卡茨认为高效的管理者应具备三大技能:技术技能,即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即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概念技能,即是指能够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并迅速作出决断的能力。所以,培养平台体系应注重三大技能。

(1)公开课程(技术技能培养)。

每月组织院内外管理专家开展围绕医院年度重点工作或是医疗热点问题的管理类课程,通过实地授课、OA网转载、微信转载以及省中TV转载等多平台方式达到公开。通过公开课程传承医院管理文化及理念,同时传播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智慧。增强技术技能培养,增加对青年管理人才全方位培养的关注度。

(2)研讨会(人际技能培养)。

每季度组织研讨会成员开展就公开课程、热点医院问题以及对医院管理的个人思考开展讨论,各抒己见,充分交流,信息互通。研讨会可采用分组制,如分为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医疗质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建设等小组,组员就其特长及兴趣申请小组,组员每年进行轮换,小组可以分别开展研讨活动,研讨结束提交相关研讨报告。增强人际技能培养,加强青年管理人才交流,避免信息不对称。

(3)课题研究及实践(概念技能培养)。

鼓励研讨小组成员就医院管理问题以及国内医院先进管理理念及方法深入实地开展调研,申报院内外课题,带领其他青年成员共同为实现国内领先的创新型现代化综合型中医院提供管理方法和决策依据。鼓励研讨小组成员参与到院行政或医疗总值班等岗位实践锻炼中,培养实践及协调能力,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概念技能培养,以领头羊带动青年不断向前,形成拉力。

2.3 平台成员及考核

(1)成员设定。可以采取会员制,年龄在45周岁以下,由各部门推荐,顾问委员会审核后批准加入。

(2)考核方式。可以采用积分制,可以设置达标分,如公开课出勤率、研讨会出勤率、公开课及研讨报告完成情况、发言汇报情况等。同时可以设置附加分,如发表文章数、何种杂志发表、获得课题数、管理意见被采纳数等。每年公布会员得分情况,长期优秀者医院可以考虑给予进修学习机会及作为后备管理人才进一步培养,长期未达标者将采用淘汰制度。

2.4 平台经费保证

公开课程、研讨会都需要经费支持才能长期举办,笔者认为首先医院应加大育人培养的经费支持,其次会员应收取部分会费,再以会员申请相关课题经费做以补充。

2.5 平台成果展示

每年出版上年度会员论文、调研报告、课题报告等合集,相关活动在医院杏苑报、省中TV等多渠道报道,存入医院档案永久保存。在青年管理人才培养上形成文化并展示。

2.6 平合

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应该是一个开放、融合的平台。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平台与医院青年医师人才培养平台、青年护士人才培养平台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随着“医联体”战略深入,医院与医院、医院与企业、医院与高校合作加强,青年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可以走出去与外单位管理人才培养平台互动、交流,从而全方位解决理论与实际的信息对称问题,实现学习好平台、帮扶弱平台、构建联合的大平台,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医院管理人才。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育人是百年大计,医疗人才、护理人才、管理人才并重是医院未来基业长青的基石。笔者上述分析和思考还有很多不精细、不到位、欠思考的地方,还待专家的指导和改进。笔者相信“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合抱之木始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笔者将进一步努力完善,希望可以给青年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一点参考。

参考文献:

[1]方祝元.立院、兴院、强院[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4.

[2]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桂克全.解密华西[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