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兽医专业的认识范文

对兽医专业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兽医专业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兽医专业的认识

第1篇:对兽医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国外;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250-02

随着我国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大力推进国外现代学徒制,我国的职业教育各专业都受到了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影响,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影响和启示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只有加强引导,从制度上不断完善,才能够使国外现代学徒制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简述国外现代学徒制度

国外现代学徒制度是对职业院校、学生、企业之间建立交流桥梁和有效机制的教育模式,能够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之前进行就业实习,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的专业性、操作性和实践性,使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找到就业机会,推动职业院校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促进学生就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我国在职业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学习过程中,引进国外现代学徒制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目的。通过国外现代学徒制在国外畜牧兽医专业中取得成果,我国职业院校借鉴成功的经验,希望能够使职业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方法得到改进,对教学安排事项进行有效安排,提高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本文从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角度,对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和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一定帮助。

二、国外现代学徒制对学生的培养模式

国外现代学徒制来源于传统的学徒制,通过对传统学徒制进行改革,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有效交流。国外现代学徒制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培训,结合企业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引导,使学生对专业技能进行强化。接下来就对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介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培养模式灵活多样。世界上职业制教育制度最完善的国家是英国,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在职业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制定主要是以通过国家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职业技能在不同的岗位要求就不同,英国也在不断开发新的职业技能岗位,促进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这些职业技能技术岗位的开发,是为了职业院校具体的技术专业制定的,从初级到高级,实现职业技术一体化,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实践性创造了条件,能够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有效掌握,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提高,在关于职业技术岗位开发方面,还设立了高级管理岗位,这样将职业技术岗位的所有层级都涵盖进去,从初级技术工人到高级技术工人,再到高级管理人员,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岗位模式下学习实践,实现学生对岗位的认识,以及对未来专业发展方向的确定。比如,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度采取的是灵活教育和用户需要的方式,进行现代学徒制教育。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对应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根据喜好,选择不同种类的技术培训,也可以根据实践经验对技术的等级进行选择,职业学校会配备不同的教师对其进行技术培训。

2.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传统的学徒制只注重技术的培养,对专业理论知识不做讲解,认为只要培养成熟的技术工。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只有技术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现代学徒制采用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手抓的方式。在专业技能熟练的基础上,对专业技能相关的基础知识也要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一方面能够极大地发掘人的潜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对掌握的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技能实践经验。

三、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

国外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就是,经过学习就可以直接就业,不会出现对专业技能操作程序不清、专业技术出现问题、实践经验缺乏的现象。畜牧兽医专业引进国外现代学徒制,能够对其专业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得到实践,专业技能得到加强。通过引进国外学徒制,可以了解到,只培养技术工人的传统已经被摒弃,现在的学徒制不但重视技术,还注重理论体系的培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完善教育制度,改善教育体系,走符合我国发展的教育之路,才能够从根本上对我国的畜牧兽医专业产生积极作用,实现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共赢。

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加快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制度建设。加快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制度建设,就是要对专业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等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高效性。通过法律制度建设,保证畜牧兽医专业运行现代学徒制,比如,澳大利亚的《职教法》,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结合,因此,我国可以进行立法,把国外学徒制的教育模式和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有力地推动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通过法律合同的规定,使学生、企业、学校三者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立法的规定和实施,为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主要偏向于技术,对理论教学没有加强重视,因此,很多学生在就业之后,还不懂技术操作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只是机械性地对技术操作方式进行运用,因此,立法也要加强对理论学习的规定,使畜牧兽医专业的理论学习也能够得到教授,实现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目的。

2.建立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建立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通过职业考试的人员,才能够就职。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不能只涉及笔试,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考试,只有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够顺利就业。建立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是对现代学徒制在牧兽医专业方面培训质量的保证。如果失去了职业资格认证,就会使牧兽医专业的就业体系混乱,学校的专业教育价值得不到体现。因此,国家教育部门要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技能进行技术认证,保证牧兽医专业的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行业规范。要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手抓的目的,就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实践:

第一,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着手,对学校的课程进行开发,从企业对人才的技术要求方面入手,对人才技能进行培训,配备相应的技术的师资力量,实现学校培训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连接,不但能够极大促进就业率,还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对技能培训时间进行确定。对于技能的培训时间,根据社会和企业的要求确定,职业院校的各专业招生也要根据其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如果招生太多,就会产生就业岗位缺失,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浪费技术人才。

3.加强牧兽医专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国外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职业院校的专业和相关企业联合起来,实现学校专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现在很多的国家都已经采取了学校和企业联合的教学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政府对这种教育模式也大力推广,划拨大量的经费给予支持。经过培训的人员可以直接就业,再入职后还可继续深造,完善技能。对于我国畜牧兽医专业,可以和企业进行接洽,对学生进行技能实践的培训,在培训时间上可以灵活处理,方便学生参与,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培训效率,缩短培训时间。国外学徒制度和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结合,不但对学徒制度的发展有上促进作用,也能够使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外现代学徒制度的引入,建立起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使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具竞争力,专业性、实践性更强,提高了就业机会。在我国的职业院校现实技能教育中,学习时间一般定为3年左右,不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促进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践行,使学生明白专业技能的操作原理,以及未来就业发展的方向等。职业教学和学徒教学的结合,能够帮助技能人员实现学校与就业的转变,减少了企业进行岗前培训的程序,使学生进岗就可以直接入职,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的共赢。

结束语:

国外现代学徒制已经在国外教育中取得了成功,我国的职业教育积极引进国外的现代学徒制经验,并不断改革职业教育,希望能够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畜牧兽医专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新岗,黄银云,李巨银,吴植.国外兽医专业高等教育的特色与借鉴[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03):160-162.

[2]曾妍.国外现代学徒制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启示[J].社科纵横,2015,(06):161-163.

[3]欧阳琼,丁日佳.国外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中国人才,2012,(08):278-279.

第2篇:对兽医专业的认识范文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改革既可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能培养出适应当今畜牧兽医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调查、分析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几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

中职畜牧兽医;教学改革

目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如专业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学生成绩评价与市场脱节等,以及近年来如SARS、H7N9等多种威胁人类健康的动物疾病发生率的加大,使得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因此,作者在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中不断改革,并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下面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新时期中职畜牧兽医教学改革应从哪些方面做起。

一、根据市场需求设定教学的内容和层次。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使用的教材基本上就是高职院校的精简版,甚至直接使用高职院校的教材,这就使其中很多内容已经超出了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目的,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应该更倾向于饲养管理的执行环境,而放宽深层次理论的学习。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底子薄、学习能力比较弱,所以就不能像对待高职学生那样,要求他们掌握那些比较高深的原理,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多的应该是让他们领会生产的操作过程,掌握操作技能就行。以猪的外形和生产性能的关系为例,中等职业教学中我们只需要求学生知道猪的外形会影响其生产性能,会对理想种公猪、种母猪和商品猪的外形进行鉴定就可以了,而不要求他们掌握评分标准的制定原理。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教育学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从而导致很多只会纸上谈兵学生的出现。因此,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把学生带进工作的实践中去,使他们通过亲身接触、亲自动手,从而真正地掌握这门专业技术。如在讲《畜禽生产》这门课时,我常常把课堂设在学校的养殖场或学校附近的养殖基地,让学生亲自参加生产劳动,如现场调配饲料、给雏鸡断喙、给公羊去势,参与种蛋的挑选等工作,不但使学生在劳动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理论知识,还强化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增强了专业意识,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另外,在节假日期间,我还将学生分组分配到各乡兽医站或各村养殖户的家中,让学生们拜师实习,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们适应岗位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根据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1、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畜牧业生产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被引进到养殖厂,所以我们要根据掌握的最新生产情况对所教知识进行更新,如教给学生认识和使用自动喂料设备、自动降温设备、自动清粪设备等等,这样学生进入企业才不会出现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窘态,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2、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畜禽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与畜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过去我们只重视养殖技能的专业教学,而忽略了这些与养殖生产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懂法才能不违法,才能算是合格的畜牧专业人才。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特别是畜产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绿色、无公害及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理念、生产标准和生产方法列入到平日的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掌握好的饲养管理水平,而且要懂得更高级别的畜产品生产流程。

四、关注职业技能的培养。

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各个工作岗位越来越需要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技能”是指能胜任现代畜牧兽医行业的技能,是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在生产活动中的外在的综合表现,它是由基本能力、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三部分构成。“基本能力”是指从事任何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如判断和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以及社会诚信度和责任感等,这些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而所从事行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专业岗位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本行业技术、技巧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等则被称为“专业技能”。关键能力是指学生技术创新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从业者的关键能力比他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更为重要。因此,要求我们在畜牧兽医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其基本能力的提高,同时更要加强其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市场对畜牧人才的需要。

五、改革教学评价机制,科学评定学生学习成绩。

改革以往“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科学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在学生成绩的考核过程中,我校把每一门课程的考核分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如考勤、课堂纪律、课堂发言)、独立完成作业情况、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团结协作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评价,不但调动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更注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总之,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科的教学,我们教师从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宗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作者:张侠 单位:大厂职教中心

参考文献:

[1]曹化梅.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初[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02).

第3篇:对兽医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技能竞赛;中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96-1

1 以技能竞赛为手段,实现专业教学改革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教学内容陈旧,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实践的需要;办学模式封闭,服务功能单一;综合实训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单一,只重视知识的考核。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手段相对落后。针对以上的现状,必须进行专业的教学改革。而技能竞赛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竞赛对参赛选手的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可以作为本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引。中职畜牧兽医技能竞赛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进行,注重考察学生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利用已掌握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2012年广东省中职院校畜牧兽医外科手术技能竞赛为例,该竞赛以“犬胃切开术与缝合”为任务,重点考察学生术前准备、腹腔切开、胃切开与缝合、腹腔缝合过程中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要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要做到术前准备中种类与剂量的准确使用,必须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验动物身上不断地实验,才能使动物在竞赛过程中保持理想的麻醉深度与麻醉作用时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 以技能竞赛为契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好的师资队伍才能带出高质量的学生,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是教育管理者普遍遇到的问题。专业教师是中职院校技能比赛项目训练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而技能竞赛一般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刻理解竞赛内容,还必须有组织的能力,即分析竞赛的要点,理清各要点间的逻辑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自身的技能水准和指导方法与学生的竞赛成绩息息相关。专业教师平时要努力提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要认识到组织指导学生技能训练能力是专业教师的基本业务能力,要通过校企合作下企业或基层锻炼、多下实训场地、多与同行交流学习、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多使用专业实训设备等不断提升和强化自己的技能水平,将自己培养成双师型的教师。同时个别竞赛项目涉及到多门课程,甚至跨专业进行,因此需要不同专业的老师之间合作形成指导团队,这一过程有助于增进教师之间对其他专业理解和认同,积极推动教师对跨专业的新理念、新思想的产生。

3 以技能竞赛为机遇,改善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条件

畜牧兽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有效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专业发展目标, 学校加大对实训设备、实训场地、实训耗材的投入。首先,科学、合理地规划学校实训农场,投入大批的专项基金,扩大养殖规模,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特别是栏舍、道路、电路改造;其次学校被批准为“国家性示范学校建设学校”前后,学校在畜牧兽医专业上投入了几百万元资金购买实验室仪器设备,建成了功能齐全、分工明确的实验室,如:动物微生物实验室、解剖生理实验室、病理解剖实验室、家畜繁殖实验室、饲料营养检测实验室等等。专业实训条件的改善能使本校学生在广东省和国家职业技能竞赛中力拔头筹。

4 以技能竞赛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畜牧兽医专业,要根据市场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确定了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联系的、发展的思维方式分析、判断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敏于观察、勤于思考、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这些职业能力通过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竞赛机制,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技能竞赛通过竞争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竞赛项目中养成敏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同时锻炼学生承受竞赛压力和挑战的心理能力。通过对竞赛的赛前、赛中、赛后的分析,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联系的、发展的思维方式分析、判断问题的意识。参与竞赛项目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自己最大的精力都用在竞赛项目上。当学生意识到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能够很好地完成竞赛任务,获得优异的竞赛成绩时,就会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职业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5 以技能竞赛为主体,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学生的就业能力经过技能竞赛的锻炼,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表现在就业的过程中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竞赛项目依据职业技能考核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设置贴近职业技能考核环境,从而促进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以职业技能考核为目标的技能培训,进而使学生普遍达到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总之,通过技能竞赛,达到了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技能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是畜牧兽医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器。

参考文献

[1] 何增强.浅谈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0,156(8):265.

[2] 葛鑫.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大赛引领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2):16-17.

第4篇:对兽医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民族地区;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S84;G7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2-0113-03

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更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1]。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目标为:使学生掌握动物饲料生产、动物繁殖技术、动物饲养管理、疫病诊断与防控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能够从事养殖场生产与管理、动物门诊、饲料及兽药营销,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畜牧业生产;面向生产第一线,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2]。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尚未完全转向“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因此课程体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革。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民族地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改革提出探讨,以期构建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

1 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职畜牧兽医教学基础比较薄弱,其应用实践中的专业性、区域性比较强,因此缺乏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这一问题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尤为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特色不鲜明。整个课程体系沿袭了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设计思路,这与普通高校本科教育区别不大,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没有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重点不突出。专业基础知识占比过大,而专业技能教学未占主导地位,如《动物病理学》、《动物药理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传染病学》和《寄生虫病学》等基础课程近年来虽有压缩,如《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合并为《动物营养与饲料》,《传染病学》和《寄生虫病学》合并为《动物疫病学》,但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并没减少,而围绕“饲养,饲料,管理,繁育,兽医,预防”这些环节的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训练却没有强化;三是内容不精粹。如动物微生物、动物传染病、动物防疫与检疫有部分内容重叠,课程内容的取舍强调经典,却缺少新技术、新技能;四是面向不广阔。当前民族地区的畜牧业生产已由“零星散养、畜禽混养、人畜混处”转向高度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而课程设置仍局限于单一的专业技术,只面向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忽视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及宠物驯养与保健等并且领域,没有从出“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观去拓展职业能力实训。

鉴于现行课程体系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经济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有很有必要,且完全可行。一是社会需求是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已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按职业结构与岗位内容的变化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弹性的课程体系实事求是。二是进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课程改革,有利于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的一体化、教学与职业实践一条龙,这与当前绝大多数职业学院的教学特色是完全吻合的。三是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基础性与综合性,理论知识限定在“必需、够用”的幅度,摆脱学科知识系统的束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进一步精简门类、整合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训练,避免交叉重复,加重新技术、新技能的传授,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实际和师资力量配备,师生参与积极性高,改革效果必定理想。

2 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及构建原则

课程体系改革不是对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作简单的增删,也不是一鳞半爪、随心所欲地内容调整,而是实现整体优化。其基本原则为:一是坚持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学生基础、面向教育规律,提高培养质量,社会需求是出发点,学生基础是前提,教育规律是保障,提高培养质量是目标[3];二是要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和谐发展;三是要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创新,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并达到目的。因此,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奠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基础。不可忽视广博基础知识的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交流、沟通、协调、管理、组织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民族文化、社会学、外语、写作等方面的学习兴趣的激发,风险规避意识的培养等,这都是就业创业潜能的储备,同时又是终身学习、转岗转职的前提。专业基础知识是先导和基础,要立足学扎实,这是知其所以然的根本。专业技能则要求精深,以职业岗位为导向,涉及“饲养,饲料,管理,繁育,兽医,预防”等多个环节,课程包括畜禽解剖及检查,畜禽日粮配合,常见饲料加工与调制,畜牧场设计及环境控制,畜牧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动物疫病防治,草食家畜(牛、羊,兔等)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家禽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特种动物养殖,畜牧产品加工与检测,畜牧场经营与管理、畜禽繁殖与改良等[4]。高职的培养方向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有是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因此,专业技能教学不能强调“全面,多向”,要力求在某一方面学深、学精,掌握一技之长。

根据上述原则,认为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目标最终应达到以下要求:

2.1 课程结构合理

要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应用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毕业生要能适应养殖生产第一线岗位,且在工作中能解决实际问题。但高职养殖教学绝不是为养殖场进行现行生产的操作工培训,培养对象是高级养殖技术人员,而不是普通饲养员和农村兽医,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高的、可持续发展的操作技能。因此,课程体系设置应突出“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5]。理论课程结构和内容要把握好必需与够用的关系,专业操作技能同要求一是熟练,二是融合,三是突破。课程所涉及的面比较宽,但要突出重点,要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2 课程设置实用

即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一切要以职业能力为定位目标,该添加的添加,该删减的删减,该整合的要整合。课程结构可是由若干个不同模块组合成,每个模块包含相关单元,而每个单元是根据生产工作流程中的专业技术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特点是精选教材内容,突出专业技术训练为主,要有利于加强实践性教学,有利于构建“教、学、做”一体化[6]。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3 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3.1 知识体系力求全面

学习知识目的在增强能力,提高素质,高职学生的素质包括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两大方面,能力主要是职业能力,包括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其知识的构成集中在综合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3个方面。几者关系见表1。

3.2 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体系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涉及课程较多, 但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不必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要“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根据对湖北民族地区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就业领域主要包括动物饲养及管理、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动物疫病防治3个方面,工作场所集中在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含养猪场、养禽场、养牛场)、饲料(兽药)公司、宠物医院等领域,主要职业岗位包括养殖场技术员、宠物医生、饲料(兽药)营销员、技术员等。据此,我们认为按照这三方向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设计出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见图1。

在基本框架内,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与就业岗位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只要保证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即可,具体地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针对动物疫病防治岗位,可增加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兽医法规、宠物诊疗与美容技术等课程;而养猪、养禽、养牛羊三门课有教学内容重复,也可将这三门课合并为一门,关键在增强教学的职业针对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7]。

3.3 合理调整教学时间

尽管是同一专业,但从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职能能力培养的需要出发,每门课程的教学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原则上要在学生基本能接受掌握的前提下,尽量压缩理论课,增加实习教学时间,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大致为1∶1.2,其中,职业素质课(公共课)5约占23.4%;职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专业课)约占57.6%;实习约占19%。这样实验教学、实训教学、生产实践实习和技能训练总课时占比接近60%;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选c课的理论授课约占40%,这样既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又便于课程结构外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配合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要避免以“知识”代替“能力”设置课程,课程结构调整后教学方法可相应改进,如畜牧兽医专业要求专业技能高,也重视合作精神、吃苦耐劳、规范严谨等方面的教育。适宜开设专门课程,如举行一些专题讲座、演讲赛等特殊的教学形。

总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存在也不应该一层不变,要随着教育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不断改进提高。只要让专业贴近产业发展实际,课程贴近岗位实际,教学贴近学习规律,构建课程体系就会表现出合理性[8],最终能将学生培养成业务强、技能硬、知识广、素质高、适合当今经济发展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恩宇.刍 议.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179.

[2] 何华西,钟金凤,刘 军.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与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3):45-48.

[3] 刘 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2012,28(7):57-58.

[4] 董兆林.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创新教学的再认识[J].文理导航,2010,1(32):81.

[5] 杨康林.藏职院畜牧兽医专业示范性建设探析[J].价值工程,2010,28(33):133-134.

[6] 封家旺,金红岩,杨康林,等.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新校园,2012,2(8):20.

第5篇:对兽医专业的认识范文

1创新教学方法

1.1直观教学法

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用挂图、动物标本和模型、幻灯、录音、录像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研究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密切联系,以帮助研究生形成科学的概念。如,把动物医院门诊、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的以及教师在对外技术服务和外检中收集到的典型病料带进课堂,向研究生进行直观讲解[4];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各类听诊声音,让研究生在听觉上掌握钢管音、浊音、清音,然后结合挂图指出每种器官发出的声音,并在动物模型上指导研究生听诊的位置,最后带领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应用。这样多角度、分层次地深入教学,可使研究生更直观、形象、生动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1.2多导师合作教学法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他们在科研和学科建设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多导师模式则以研究生为本,在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同时,鼓励其个性化发展,不仅能够提高研究生在科研方面的能力,而且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在其他方面的特长能得到相应的拓展,从而促进研究生个性化发展。兽医专业在进行多导师合作教学过程中,做到导师组指导与主导师指导相结合,在该导师组指导下的研究生虽然有各自名义上的主导师,由主导师来主导研究生的生活、学习与研究工作,但是实际上可以不区分导师,统一由导师组进行指导。如,兽医专业实验指导教师负责该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及设计工作,使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临床指导教师负责临床动物诊疗方面的指导,使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研究生今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3角色转换教学法

角色转换教学法,即在训练中将部分研究生转换成教师角色,临时行使教师的职责;将教师转换为研究生角色,从研究生的角度体验教学过程。兽医专业研究生是该学科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将会充实到科研、教学、临床各个方面,这种角色转换能够锻炼研究生的讲解能力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第一,创设训练情境,注重角色转换的切入点,使研究生容易理解训练内容;第二,选择操作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研究生作为角色转换的对象;第三,设计现场训练情境,突出“角色转换的学生”的作用,给他们创造观察、点评的平台;第四,教师不仅要对“角色转换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还要对其他研究生的操作表现进行评价;第五,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6]。通过角色转换,使研究生体验教师角色,了解教师从备课到讲课的全过程,这将更有利于研究生今后的工作需要及个人发展。实践表明,角色转换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兽医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兴趣,促进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4网络辅助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把研究生从抽象思维带到感性认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视听合一的抽象思维相结合,产生一种更合乎自然的交流环境与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激发研究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使其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端正学习动机[7]。兽医专业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清晰的画面,将生物分子通过计算机模拟放大化,将抽象思维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使研究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兽医学进行科研探索及研究所应具备的思维和方法[8]。在兽医实验与临床教学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收集和整理大量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资料,重视采用幻灯、电脑投影、三维动态模拟、电视录相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构建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根据多媒体信息的集成性、超文本的结构性和友好的交互性等优势,结合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培养研究生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求异思考、个性化表达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其学会利用信息手段获取、分析、处理和交流国际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沿信息,使得研究生的自我发现和探索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也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引导研究生深入了解“三大检索”,该检索系统能够快速地获得相关研究的科研论文,如,免疫学相关研究的先天免疫为研究热点,让研究生通过“三大检索”平台了解兽医领域先天免疫的情况,相关受体TLRsNODRs等的发现及其功能。

2加强实践

教学研究生阶段的实验教学是由基础理论学习向深层次专业学习的过度阶段。本科阶段的实验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疾病发生的基本机理,而研究生阶段的实验教学更为细致,针对性更强,更侧重于引导研究生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探索和发现问题。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从如下两个方面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一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精简重复实验,整合相关性实验,探索创新型实验,例如在病理学实验课中增加“临床病例的病理学切片的制作与诊断技术”、“实验性肾功能不全病理模型的建立”;生理学实验中可增加“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蛙心起搏点的观察”等探索创新型实验[9]。同时,将动物公共卫生与实验动物专业的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并入实验教学中,依照研究生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做到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课堂实验与生产实践结合,科学研究与探索发现相结合,必做实验与选择实验相结合,以巩固并逐步提高研究生分析和解决相关动物疾病的综合能力,使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二是加强临床实践教学,使研究生掌握基础临床病症,并能将其准确地应用于有代表性动物疾病的临诊实践中。

兽医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是实现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坚持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安排研究生进入临床教学动物医院,要求其在熟悉畜体正常状态的基础上,能发现和辨认常见的临床症状与病理现象,并将产生的原因、条件或机理联系起来,然后分析确诊并最终提出处置方案,教师仅对其进行指导。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动物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进行深入剖析,例如临床病畜血、尿、粪的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与血液生化、肝功、瘤胃内容物等检验结果结合分析后,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研究相关的目的蛋白或基因,如核转移因子、免疫相关蛋白及转录表达相关蛋白的DNA、RNA等。

3结语

第6篇:对兽医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实践 技能 学习

为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推动塔里木大学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形成良好学风,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的技能型兽医人才,我校于2014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兽医技能大赛。

从本次比赛来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了搞好本次大赛,在校、院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本院人员精心安排,付出了极大努力,保障了大赛各个环节有序进行。本次大赛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特点:

1.提高了本专业学生学习兽医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学生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2.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展现了兽医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整体学风;体现了教学取得的成果,同时促进了兽医专业发展。

本次技能竞赛较好地贯彻落实了我院关于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的意见,突出了“以赛促教”的竞赛宗旨。我院兽医专业以此次技能竞赛为契机,在推进教学改革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兽医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高。此次技能竞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赛前预期效果,成绩是喜人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日后工作中改进且完善。下面对此次技能竞赛的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做如下总结:

一、以技能竞赛为手段,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目标

技能竞赛有助于推动动物医学教学改革,就如一个风向标,竞赛中体现对选手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可以引导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技能竞赛一般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进行,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考察利用已掌握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能竞赛重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同时需要一定理论基础知识,这就要求学院在教学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比例,重视实践的同时不能忽视理论教学。此外兽医技能竞赛既考查选手的技能水平和应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考查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既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又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二、以技能竞赛为契机,实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标

竞赛成绩要从平时教学抓起,而这与教师教学理念、自身技能水准和指导方法息息相关。技能竞赛体现出的对专业教育的先进性、实践性、综合性要求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一个竞赛项目往往不止涉及一门课程、一个专业,因此需要老师跨学科合作,形成指导团队,这一过程对增进教师之间的专业理解和认同,产生跨专业新理念、新思想有积极推动作用。

三、以技能竞赛为引导,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

我校包括我院生源质量相对较低,但他们绝非智力和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提升学生自信和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有效利用竞赛机制,通过竞赛参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竞赛项目中增强自信,同时锻炼他们承受竞赛压力和挑战的心理能力。适当参与竞赛项目能使学生更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将心理活动最大限度集中在完成学业上。让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可以更快完成竞赛任务,取得好的竞赛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四、以技能为本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由小至大,积累竞赛经验

本届兽医专业技能竞赛项目依据全国“兽医技能大赛”标准和要求设置,贴近技能考核要求,促进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以职业技能兽医师考核为目标的技能培训,进而使学生普遍达到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在竞赛组织形式上,完全模拟全国技能大赛竞赛形式,使参加竞赛的教师和学生较为深刻地体会技能竞赛环境,从而积累技能竞赛经验,为参加全国技能竞赛做准备。

五、正确看待技能竞赛,避免竞赛的负面影响

技能竞赛是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目的。竞赛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参与竞赛的过程本身对学生而言就是一种历练,可以在竞赛中看到自己的差距,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应避免过于重视比赛结果,甚至用比赛结果代替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给学生身心发展带来负面效应。避免过于注重竞赛的选拔性,忽视教育的普及性。技能竞赛必然会带有一定的甄别性和选拔性,能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专业教育必须面向所有学生,因此竞赛的选拔性和教育的普及性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应当正确处理竞赛与教育之间的矛盾关系,使竞赛回归教育。

通过举办本次技能大赛,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开展技能竞赛的重要性。为更深入持久地开展系列技能竞赛、更合理地利用技能竞赛,我们需要在逐渐开展技能竞赛的过程中建立比较完善的技能竞赛机制,以兽医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为标准;以模拟国家级大赛环境为技能竞赛组织形式;以技能竞赛为手段,实现兽医专业教育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技能大赛,从而推动我校兽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第7篇:对兽医专业的认识范文

1加强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对策

畜牧兽医行业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研究和应用,培养在畜牧兽医行业中对病毒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行业自身健康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1加强健康传播理念的推广和宣传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2003年野非典冶事件给人民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威胁,在此期间,新闻媒体担负着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人民思想的重任,在动员社会参与尧稳定人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也让健康传播成为了备受新闻界关注的一个课题。健康传播的形式比较多元化,如广播尧报纸尧网络等,可提高人民群众对动物疫情的防范以及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理念。作为专业的传媒,在进行健康传媒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传媒的基本工作原则,保证报道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从而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证。

1.2将健康传播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农业学院进行开设目前,一般从农业学院畜牧兽医等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分配到了科研院所尧海关动植物检验机构尧动物检疫检验控制心中尧兽医站尧养殖单位等地方去工作,同时也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到专业报刊和出版社去工作。在农业学院的畜牧兽医等相关专业中将健康传播作为一本专业的课程,加强畜牧兽医专业的知识交融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实用性的新型人才。

1.3开通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的融合渠道开通畜牧兽医行业媒体和大众媒体中间的联系融合是为公众提供一些科学健康的知识尧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方法,同时也为公众对新科技成果的认识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野非典冶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使得公众卫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其中大众媒体和专业媒体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结语

第8篇:对兽医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中职学校;教学法;模块化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是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的独立课程设置,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但它们却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分开独立授课,导致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并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组织与实施教学时导致理论与实践很难同步。致使上述课程教学跨学期跨学年,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一、背景分析

自2007年来,由于师资缺乏,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行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实行教学责任制,由一个责任教师负责一个班的整个专业教学;加大实训的力度,每个星期安排两到三次实训。经过半个学期的实践,这种教学模式明显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好,但是也有其缺陷:即它对教师的要求较高,由于一个教师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很难做到全能型教师的要求,而且学生过多的面对一个老师,也容易厌倦;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也没有越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只是做了改进而已,传统模式的许多弊病它也难于克服。

二、传统教法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1.中职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差,学习专业课普遍感到困难。

虽然使用了多媒体和直观教学,但对专业课理论依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

有些专业课程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

3.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

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

4.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不能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三、模块式教学的基本内容与优点

(一)基本内容

模块式教学(简称MES),就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把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按多元目标进行系统综合的教学方法。它旨在把一个复杂、相互交叉的课程结构分成若干个基本课程或教程模块,把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组成系列知识模块。模块式教学体现教学内容结构模块化,是指教师在吃透选定的教材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为目的,把教材的内容按一定的知识模块重新编排。

(二)模块式教学方法的优点

模块式教学优势在于体现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模块式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

四、模块式教学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畜牧兽医专业课模块教学打破了原来专业课的结构划分,将所有专业课重新归类,共分为4个模块:专业理论基础、畜禽疾病诊疗技术、畜禽饲养管理与生产繁育技术和畜禽疾病防治技术。在教学安排上,采用“走班式”教学的方法。文化课教学时学生共同在一个教室,专业课则全部在专业教室进行。专业课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为1:1。我们确定了每个年级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实验室安排、授课人员安排,而且这样安排后也适合学生对接受知识的逻辑性、连贯性。该校实行了模块式教学法后,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认为确实学有所得。

五、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实施模块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为了更好的适应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应在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和改革,寻求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即围绕模块教学的技能标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

(三)模块教学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的是理论、实训一体化的复合型教师。

(四)为使模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突出了技能训练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校必须有足够的实训基地或场所。

六、我校推行模块式教学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完善实验室、实训室(基地)建设。

3.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

另外,目前与模块式教学相配套的教材缺乏,必须引进或者编写出“模块式”教学的教材。

参考文献

1 王丙云.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

2 《教育技术理论导读――信息时代的教学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10月第1版

第9篇:对兽医专业的认识范文

本次调查问卷回收问卷480份,回收率96%。总体来说,学生对本专业理论及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持肯定的态度,并能够积极思考。

(一)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满意的是边学边实践(占53%),课堂学习为主(11%)的教学模式不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见图1);学生中50%的人认为学校教育更注重职业技能训练,13%的人认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其余37%认为学校教育两者兼顾。

(二)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

调查结果(表1)显示: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满意度评价比较高的有任课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69%的人认为好或者较好;7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好或者较好;69%的学生对实习实训内容满意,65%的人对教学理论内容满意。学生满意度较低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有10%的人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好;学校的职业情境与文化氛围超过半数(58%)的学生不满意。

(三)学生对专业的评价

调查显示:通过高职教育对养殖专业的认识只有28%的学生认为到位,大部分(49%)认为一般,23%的人对本专业认识模糊。5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相适应,16%认为不适应,其余34%认为一般。53%的学生喜欢所学养殖专业,14%的人不喜欢,33%的人对自身专业的喜爱程度一般。有38%的学生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自己兴趣爱好,37%是由老师父母介绍,25%受到社会需要的引导。

(四)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评价

调查显示:认为学校当前课程设置合理的占37%,43%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一般,20%认为不合理;42%的学生倾向于本专业课程设置中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为4:6。

(五)学生对专业实训条件的评价

在高职三年期间71%的学生专业实训时间在半年或半年以上;75%的学生了解校内实训基地,81%的学生知道有校外实训基地;83%的学生参加过养殖行业实业家、杰出人士来学校做的专题报告或讲座,但仅有46%的学生参与过养殖能手在学校做的技能培训,在学习期间54%的学生到过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的养殖场或饲料厂参观学习或实习。

(六)学生对专业课教师的评价

高职期间,大多数(56%)学生认为对自己帮助和启发最多的老师是专业课教师,其次24%的学生认为是班主任(见图2);对教师的教学是否结合养殖专业相关岗位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个问题,51%的人认为结合较多,38%认为结合较少,还有11%认为没有结合;63%的学生认为教师能积极主动调动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认为养殖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全面的占29%,比较全面的占57%,有待提高的占15%;对于养殖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33%的人选择强,52%较强,15%选择有待提高;27%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在周边地区养殖领域的影响大,52%的人认为有一定影响,21%的认为没有影响;对专业教师所授的教学内容30%的学生吃不透,25%的学生认为容易掌握,45%的学生还过得去;42%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学课堂气氛沉闷,仅有18%的人认为气氛活跃;42%的学生觉得选用的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合理,19%认为不合理,40%认为一般;认为专业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占35%,传统的占31%,多元化的仅占34%。

(七)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

调查显示:46%的学生对就业前景信心十足,但对就业前景担忧的也占到40%(见图3);40%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与职业技能培训措施走形式,26%的人认为学校根本没有开展就业指导;34%的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很重视职业道德教育,48%的人认为学校比较重视,还有18%的人认为学校不够重视。3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与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优势明显,认为没有优势的占24%,其余40%认为差不多;来职业院校的学习目的更多的学生(45%)选择就业后在岗位上学习,争取成为高级蓝领、技术员,24%的学生毕业后打算自己创业,20%的学生选择先工作在进修(见图4)。

通过上述对养殖专业在校生调查问卷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一些看法。

(一)培养目标要明确,定位要贴近企业

我们虽然对养殖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定位不是单一层次的,但大多数学生的目标是在技术岗位上成为高级蓝领或在专业方向自己创业,学校应贴合企业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在技术员或技术服务工作岗位上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开发必须以生产为主线进行开发,就是要按职业生产岗位的综合能力开发教学内容,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就开发什么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多联系企业,通过与企业合作调研等手段制订一套切合实际的在校生培养计划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更新,有目标的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理论知识够用、技能过硬的高技能人才。

(二)提高学生对专业认识,始终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高职教育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识不够。这就需要学校不仅要加强职业教育、就业指导,还要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学校做讲座、培训,聘请行业企业实践能手参与授课,多安排学生去一些规模影响较大的养殖厂或饲料厂参观学习,与企业合作开办校企合作班等手段,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从而使学生首先对自身所学的养殖专业和毕业后即将步入的企业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这样在校期间他们才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变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技能,提升自身在就业上的竞争力。“以就业为导向”不仅体现了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所应有的服务性质,而且更突出地反映了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特性[3]。实践基地是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畜牧兽医专业要与相关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让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企业、熟悉企业,为企业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探索“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比较喜欢边学边实践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学校转变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为受学生欢迎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重新对专业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融入企业要求和想法才能开发出适合学生、符合企业社会需要的课程,这种基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想法可以通过项目课程设计体现出来。在开发课程时,邀请企业技术主管及相关部门经理参与,把企业对课程的想法和需求融入到课程中去,真正使我们课程开发更具企业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将现有的学科体系转变为行动体系,充分引入行业、企业元素,特别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4]。因此,对教师来说,不仅对其实践技能的要求更高且对专业知面的要求更为广泛。学习领域是基于工作任务的,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具体工作情境中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过程设计出具有相互联系的学习领域,就构建出了课程教学内容。这种项目课程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也解决了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材内容设计陈旧不合理,课堂气氛沉闷及吃不透所授教学内容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