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自动化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电气自动化专业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电气自动化专业行业分析

第1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优化课程内容 电气工程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178-02

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气工程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和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文主要是想通过对目前该院工科课程电气工程基础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研究探索,建立一套对工科学生具有实际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套对于我院工科学生最具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方式。培养技术力量雄厚、专业技能突出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搭建信息覆盖面广、服务对象范围宽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上网共享,建设设备先进、技术一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及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努力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成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质量高的特色专业。

1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构建

该文主要针对创造、创新和创业型的人才培养需求,让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真学习,建立对电力行业及其相关知识的基本认识,能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扎实掌握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暂态分析以及常见的故障分析和相关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制作毕业设计和实践实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培养目标的确定。该院重点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使学生通过在校的努力学习4年的专业知识,不但掌握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拥有专业的就业技能,毕业之时能够获得毕业证和多张技术证书。

(2)课程体系的重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以社会需求的职业岗位为核心,建立适应相应的岗位需求的技术性人才,故而重点突破整个课程框架中该课程的主线地位,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课程培训学习,构建具有我院特色专业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3)整体课程的设置。针对当前社会的需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从社会岗位需求考虑,把握以工作任务为要领,经过对学生在校期间对课程的专业学习,培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目标,让专业课程的内容能满足社会中对该行业岗位或相关多岗位之间工作上的专业知识技能需求。

(4)以项目为主体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重点打破传统的以课堂讲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学生适应社会中企业或公司的工作岗位任务为中心,集中精力组织相关专业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项目中,同时又能在执行项目过程中熟悉所学理论知识。

2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通过校企合作是本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共同开发、开发的具体方法如以下几点。

(1)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采取案例教学方法试行研究。为了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电气工程基础专业理论课程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采取通过具体事例教学方式和课题理论相结合方式。如在讲授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与电压调整这部分内容时,可设计案例:某工厂由于功率因数过低,导致每月均有大量罚款,而该工厂认为这项罚款不可避免,可以改善吗?在讲授电力系统潮流分布中环路电势的概念前,将某电厂在先后购置的两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时出现的环网损耗的计算作为实际案例。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2)采用启发式和基于仿真的教学方式,落实我院该课程的技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改革。“启发式”教学法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积极的采取科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开动脑筋、思维和实践,进而能够掌握实际性的知识和技能。基于仿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输电线路稳态和暂态模型、各种基于计算机编程的潮流计算方法、同步发电机电磁暂态数学模型、同步电机三相短路分析、不对称短路故障分析、机电暂态分析、电压稳定性分析等难教难学内容,采取建立大量的仿真案例进行实际分析方式,使学生真正能够观察到各种短路后的波形,而且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能够验证潮流计算结果等。这样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够很自然的让学生抓住该课程的重点所在。

(3)研究制作一套完整的适用于电气工程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改革手段所需的PPT电子演示文稿幻灯片。主要是通过围绕专业领域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解决公共课程实数较多,专业课程实数较少与日益增多的教学内容矛盾,能够在有限的专业课程教学时数内,采取对专业课程实习优化教学设计、简化教学过程和精选重点教学内容,使教学应更具备企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该着重考虑企业人才及市场需求,着力于培养复合型、开放型和创新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

3 结语

工学院作为我校具有工科教育特色的一个院系,有很多动手、协作、团队的课程培养是通过项目研究来实现的。因此,加强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性课程项目研究的建设,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尤为重要。经过对该专业中的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研究,对我院工科学生将会受到更多更广良好的工程试验基础训练,同时还有大量上机实习等实际锻炼的机会。学生将在企业的控制与生产自动化以及针对当前社会需求岗位的自动控制与自动化软件应用方面获得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涤尘.电气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R].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题研究报告,2004.

[2] 罗毅,吴耀武,娄素华,等.校园网实现“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网络辅助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1):131-132.

第2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改革

《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是根据电气设备制造企业工业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安装、设计、调试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所开设的专业技术性课程。其综合了《电机及拖动基础》和《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相关内容,知识覆盖面广,实用性强。课程以数控机床控制柜为载体,通过对电机和电气控制线路的学习和实操,突出动手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在学习《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电机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生产、管理、检测、维护的能力,达到企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对生产企业专家的调查发现,电气自动化专业人员必须要具有电气控制设备的检测、维护、安装、调试,生产过程管理,电气自动化产品生产工艺分析和生产工艺编制,电气自动化生产设备营销与服务等方向的知识技能。而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对电机及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能力,而对于检测、维护、安装、调试、工艺分析和编制、营销与服务方面的知识技能相关课程开设较少,导致学生只停留在知道某个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用途,而不知如何去维护、检测、调试、设计,得不到具体的体验,从而导致与市场脱节现象的产生。因此,将电气自动化设备中各个部分有机组合起来,通过有效地调整相关课程资源,强化学生动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好地解决学校教学和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在高职教育中有必要开设《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课程采取项目课程教学形式,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和毕业生回访工作,组织企业和专家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系统分析。课程定位在电气生产设备的应用、检测、维护、安装、调试、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等工作任务上,围绕这些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内容,划分教学项目。

二、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岗位技能与课程内容对接,课程教学与相应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数控机床控制柜为项目载体,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现场调研,明确岗位技能要求,细分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分析并转化成相应学习项目,重构课程内容,强调理实一体化教学,增加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将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为基础认知、专项技能和综合训练3个递进关系的教学模块共11个工作任务,内容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三、课程考核设计

本课程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主线,强调过程考核。在考核方式上,以项目考核结果为主、期末考试成绩为辅,课程共分为11个典型工作任务,分项目进行考核,项目考核结果汇总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期末笔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的次要组成部分;在考核内容上,以实操技能考核为主、理论笔试为辅,注重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在考核评价上,以综合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在过程考核中,关注学生是否有合理的分析方法、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工具使用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基于有效课堂,改进教学方法

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课程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摆脱传统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所有课程的授课全部安排在实训室进行,在授课过程中,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仿真实训教学、综合实践训练相结合。理论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进行多元互动,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周边合作企业,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行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对机床电气控制的全面了解;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和实训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教学,专业教师与宇龙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仿真教学软件1款,实际教学效果良好;在教学过程中,以数控机床控制柜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训练,使学生实际机床电气系统的安装与维护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一)强调校企结合利用已经建好的“厂中校”和“校中厂”,本课程的实验实训项目均来自于企业生产一线,注重课程内容和岗位知识要求对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完成教学与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程度。(二)开放的实验实训环境学校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全天向学生开放,并安排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不仅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较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全面实行教考分离借助学校“三通一专”考试并结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建立了电气控制核心技能考核试题库,并聘请校内外企业专家参与研讨评分细则、评分标准以及最后的鉴定考核工作。平时项目实践考核由任课教师完成,期末考核直接由题库中抽取考试题,专业基本形成重教重学的良好氛围,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四)实践教学形式多样除传统的课堂实验外,还开展课程实训、典型控制过程分析与设计、综合实训、工程实训等实践环节,并要求教师组织特长班,组织校内机床电气设计大赛、湖北省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和湖北省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开发等。(五)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利用建成的校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在线课程《电机拖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和《PLC应用技术》等开展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网络学习资源丰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第3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核心课程群;工程能力;培养;立体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77-02

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工程性很强,其目的是培养在与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检测与自动化仪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管理与决策等工作,或从事各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以及使用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培养的学生除了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

一、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工程能力培养立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电气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包括“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运动控制系统”、“电气系统及继电保护原理”、“供配电技术”等课程。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遵循的是先基础后专业,即首先学习“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然后学习“运动控制系统”、“电气系统及继电保护原理”、“供配电技术”等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实践教学主要为分离的认识验证型和简单设计型实验,在开设时间上受限于理论课,且实验各课程间系统性不强,极易形成理论和实验实训脱节。对电气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来讲,由于缺乏必要的工程训练体系支撑,平时的课程设计、综合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往往是独立开设且前后联系不紧密,这样,学生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很难形成逐步深化提高的工程训练实践技能,无法实现电气工程类专业实践实训能力的系统化,更无法保障综合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综上所述,对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工程能力培养立体化建设进行探索和实践,对于提高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工程能力培养立体化建设方法及体系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必须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操作为前提,以工程技术为主,以工程能力为培训的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操作、工程技术和工程能力、创新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和自主式的实践模式。因此,我们对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工程能力培养立体化建设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立体化建设体系。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工程能力训练包括基础训练、综合训练、提高与创新训练三大层次。

(一)基础训练层次

基础训练层次包括基础的工程实验实训内容,主要涵盖“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等基础课程的知识,有的课程依托信息学科进行实验实训,为学生后续利用信息技术打下基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础理论相关的工程基本技能,加深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入门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一方面,使学生直接接触实际的测试、控制元件与系统,在传感器、电力电子器件、电机、简单控制系统等方面受到具体的感性认识与初步训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掌握基于MATLAB、Labview的控制、信号处理、电力系统分析的建模与仿真等,为实际的工程设计与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综合训练层次

综合训练层次包括一般综合训练和专业综合训练,涉及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训练两大类型,都强调训练的开放性和系统性。一般综合训练要求能将基础课程与“运动控制系统”、“供配电技术”、“电气系统及继电保护原理”、“电气测控与仪表”等专业课程的知识进行融合应用。专业综合训练主要涵盖上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对多门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实践,独立完成训练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设计型和应用型的实践操作训练,具有与电气工程理论相对应的基本操作能力和专业性的工程技术能力,加强对电气工程基础操作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训练提供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三)创新与提高训练

创新与提高训练包括一般创新训练和研究提高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电气工程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领域问题的实践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已学的电气工程理论知识和仪器仪表的使用知识,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优化,让学生能完成研究分析,自己动手设计训练方案、实验电路、编写程序,并在学习实际应用系统、了解工艺结构、运行调试、分析与排除故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为学生竞赛提供支撑。

三、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工程能力培养立体化建设实践

1.建立有层次的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工程实践训练体系,以更好地优化工程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为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知识,并具备实践应用的能力,分阶段、分层次地重点对电力电子、运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实验实训,并将课程设计、综合设计、毕业设计融合进来形成实验实训体系。

2.为使学生形象化、立体化的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知识点及各课程间的关系,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设计和研究能力,教师设计和开发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核心课程群中紧密结合课程知识点的仿真题目和设计题目,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和实际应用课题的印象。

3.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对于毕业设计选题,需要合理分配方向,提高工程应用型题目所占的比例。在相关开发项目题或者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利用项目驱动的设计方法,使设计内容尽可能地符合工程实际。同时教师也应该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来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本领域的前沿技术。另外,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逐步具备产业研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4.构建“分层次,课内外结合,创新实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式,逐步整合电气工程实践训练课程,探索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开放创新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新方法和新体系,以及多学科基础知识交叉渗透的工程训练教学大平台。

5.分层次采取实践教学方式。基础训练层次,往往是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学生的认知训练。综合训练层次,是教师设计初步方案,再由学生选择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内容进行具体分工,在共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创新研究层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行设计、自编工艺、自己制作、小组组装等程序,完成从理论设计到产品雏形开发的全开放学习过程。

6.从低年级开始,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与合作企业的实际项目研究。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学生可以对电力行业相关项目开发过程和各项开发管理规程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电气工程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规范,在较高层次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产品进行开发设计、技术改造的能力。

7.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相关课程教师间的交流,组织教师对同一课程及前后衔接紧密的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进行交流探讨,尽量让每一个教师在几年时间内对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都能够讲解一遍,使得每一个教师对整个课程群有透彻的了解。坚持“以科研促教学”,鼓励教师参加电气工程学科的相关科研活动,了解该学科的最新前沿动态,教师对教材相关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入,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四、结语

构建了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工程能力培养立体化建设体系,并对基本涵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主要内容的,融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于一体的工程训练方法及其实践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在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工程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高校教育工程,2010,(3):71-72.

[2]吕念玲,苏图,殷瑞祥.独立开展实验教学竞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20-22.

[3]桑新民,谢阳斌.在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J].高等教育研究,2012,(5):64-69.

[4]赵枝娥,苏小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152-153.

[5]高燕,郑文,刘文洲.强化能力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147-148.

[6]徐滤非,胡学芝,吴鸿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24(1):57-64.

第4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在组织开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模块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环绕重点教学内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一个模块就代表一个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相应的模块中,同时在模块中可以检测、拥有规定的教学内容,并且各个教学模块之间可以自有组合。在教学模块中,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单一课程、复合式课程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实验课程加大教学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利用模块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实践性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中职教育应当侧重学生实践课程的教育,在中职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教育教学时间,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布置课程方面,按照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彻底改变传统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陈旧的课程。在模块化教学方案方面,需要因材施教,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模块中实践课与理论课之间的比例。

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模块化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育人模式,另一方面形成完善的育人方案。通过对资料进行深入额分析,进一步建立实践基地,借助该基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之成为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人才。

二、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块的结构

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实施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块中涉及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内容,例如,对于中职院校来说,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等课程共同构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最基本的理论课程。在组织开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校外实习的实践经验,需要对所有的实践课程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职位,同时帮助学生完善基础理论课程,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将职业技能综合培训时间提前到就业前。

( 1) 分析就业职位,调整课程思路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为了有效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对教育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以模块化教学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就业目标,同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对工作岗位的职位内容有个明确的了解,其次对课程发展的具体阶段有个明确的了解,第三对人才的规范化要求等进行明确。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设计实践教学模块的过程中,需要对就业职位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不断调整课程构建思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 2) 研究分析就业工作过程,构建完善的课程程序

中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树立先进教学理念,在理论与实践的的指导下,根据岗位工作发展的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同时对就业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领域进行科学分析,结合学生学习领域的实际情况,开发设计相应的课程。另外,利用逆向思维的分析方法,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进一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三、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 1) 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中职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利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同时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地创新。为了帮助中职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以工作能力为重点,积极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培养人才的规范性和职业性,同时将校内外实习实训进行融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现场模拟与实习训练进行融合,进一步实现学习、实践的交替,进而最大限度地确保学生的实践性。

通过积极研究探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进一步建立完善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在中职院校、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动态监管模块化教学的每个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而有效提高中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实践成果。

( 2) 形成完善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在设计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实际岗位的工作过程有个全面的了解,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模块化教学有着非常具体化的课程。通过深入了解分析实际岗位工作,可以对就职人员要求具备的能力标准有个明确的了解。

对于模块化教学,需要按照专项能力进行区分,同时需要对每个教学模块的课程目标、教学方式等内容进行评价,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培养吸收、消化专业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在设计安排模块化教学内容时,需要调整专业、态度、技术、知识之间的关系,确保彼此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通过开发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可以帮助教师培养教育教学的独立性。无论是开发模块化教学模式,还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通常情况下,都能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将学生的教学任务视为自己的任务。每个教学模块就是一项专业技能,通过综合每一个教学模块的内容,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专业技能。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某一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在模块化教学时,就变得非常清楚。可以说,模块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模块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进而提升自我价值。

第5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气安装预算编制自动化系统

对于电气安装预算的编制,我们以往一直采用手工编制预算。由于人为的一些原因会经常出现计算繁琐、出错率比较高等现象。而我们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是我们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介绍电气安装预算编制的自动化系统,分析通过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我们专业人员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降低了专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另外,电气安装预算编制的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还能自动的识别工程量的信息和自动生成报表。

1、电气安装预算编制自动化系统

通过,采用电气安装预算编制的自动化系统,主要实现我电气安装预算编制的自动化。运用我国这套电气安装预算编制自动化系统,可以编制出一份针对电气工程的完整的预算书;同时建立工程量最佳的录入方法;根据具体的电气工程建立多级结构“模板树”;提供历史工程的工程量信息;可以对工程进行档案式管理;通过实现逐级录入工程量,用于招投标和快速报价;能够对工程进行备份及恢复,方便预算书的上报及审核工作。电气安装预算编制自动化系统可以划分为七大子系统,通过对这七大子系统的应用更好的完成我们电气安装预算编制工作。电气安装预算编制自动化系统的七大子系统包括:工程图管理;预算模板管理;预算信息识别;交互式处理;套价与调整;报表生成输出;数据库管理。

2、对于自动化系统七大子系统的应用

由于以往的电气安装预算的编制,我们采用手工编制预算。人为的一些原因会造成计算繁琐、出错率比较高等现象。电气安装工程预算又是我们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电气安装预算编制的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提高了我们专业人员的计算速度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降低了专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电气安装预算编制自动化系统的七大子系统中,工程图管理系统中包括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CAD文件及经工程图扫描仪录入的图形文件。这两种文件虽然录入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工程图对这两类的管理方式都一样。工程图管理系统包括了工程图的录入、对扫描录入工程图进行类矢量化处理和线性四叉树得表示、创建工程、工程图查询、修改、添加、浏览等。

关于对电气安装预算模板管理的应用。在预算模板管理模块中,我们系统可以根据电气安装工程的具体情况,来分部工程并按照“预规”进行分级和分类。同时,建立预算模板,充实预算模板库。因此,在电气安装工程预算编制中调用适合的预算模板,还可以实现对预算模板的查询、应用、修改等操作,并对预算模板库进行日常的维护。针对不同等级的电压、不同工程的工程量,预算模板可以保证满足多种条件下不同情况下对于电气安装工程的预算编制需要。因此,在应用本系统进行设计时,预算模板库是可以对用户开放的。并且电气安装预算编制的自动化系统预算模板是可以根据电气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加、删除和修

改的。

在电气安装工程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我们即可以通过人工制图绘制出工程图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出CAD工程图。这两类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和熟悉的电气专业施工图。对电气安装预算编制的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通过CAD工程图文件,进行直接的拷贝并录入计算机。同时,通过滤波和匹配算法,可以实现工程图中工程量信息的识别与自动提取。在一张CAD图中,对编制电气工程预算最重要的信息是有关设备的材料表。应用自动化系统可以先把CAD矢量图中和电气工程无关的信息去除。另外,采用多端滤波理论,从CAD图提出设备材料表的材料和设备名称。通过各个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以及单位、数量等的有用信息,接下来可以与设备库、材料库以及定额库进行关联,得出关于工程预算的最终工程量计算,采用的匹配算法进行科学计算。

在电气工程预算中,有部分工程量是需要预算人员工详细的分析施工图,然后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才能进行预算编制。而当预算信息自动识别和提取后,电气安装预算编制自动化系统为预算人员提供了一个可根据需要求进行干预的接口。这就是人机交互式处理模块。通过对人机交互模块的应用,可以合理的调用施工图;在施工图中漫游和浏览;补充需要由预算人员工分析施工图才能获取的工程量信息;对个别的定额单价、设备单价及材料单价作出适当的调整等。通过运用人机交互处理模块能够很好的实现电气安装预算编制的自动化系统的交互作用。同时,也使预算更加贴合实际、人性化。

另外,通过根据子目的名称、规格及型号调用做出相应的数据库,我们可以利用电气安装预算编制自动化系统实现自动套价。同时,可以进行工程量的调整;安装子目自动套价;设备子目材料;对子目做出相应的价格调整;利用历史工程的预算信息直接进行预算编制;增补遗漏的预算条目;自动统计电缆敷设的工程量等。

通过以上几个模块及子系统建立好框架文件,电气安装预算编制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的是预算编制的各类计算,并生成预算报表。同时,可以按照用户提供的造价管理部门的取费程序进行预算编制的计算、检查及修改,并生成电气工程的预算报表、生成电气专业的汇总表、打印预算编制报表以实现预算数据管理。

3、结论

第6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电工与电子、电力控制与信息技术交叉渗透的综合型宽口径工科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电气信息基础知识,在电气工程与信息领域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有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工与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工程、电力拖动与控制、电机控制。就业方向为适合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控制、信息处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器设备研制等工作,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也可攻读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

2 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能力的要求,这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思路。与电气自动化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相比较,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2.1 教学中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材陈旧,新的控制方法、控制理论不能及时走进课堂。例如:智能表的应用、变频器的综合应用等,这一类教材在市场只有理论方面的教材。

2.2 教学中理论教学多,实验教学少。一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不够完备。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已开设了一些实验,但只是该门课程的实验,整个专业的实验并没有形成体系,使学生不能系统掌握专业的要求。二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验设备不够先进,缺乏创造性。例如:PLC的实验设备是以程序验证性为主,学生在实验中只是掌握了程序的编制,而PLC在自动控制中怎样具体的应用,学生却一无所知,这有悖于高职的教育教学特点。

2.3 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缺少综合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同学只有在学校接受老师传授的机会,很少有到工业企业第一线参加实践的机会,不能接触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应用。

以上三个因素,使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电气自动化专业滞后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步伐,使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达不到教育标准。

3 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3.1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要勇于探索新的领域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是以应用教学为主,它不同于传统的电气自动化理论教学,因此其课程设置要灵活。为了和当前的工业电气自动化相结合,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第一,精选教材。高职教师要针对当前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现状,精选教材,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教材只是参考,应该结合实践情况作更多的延伸,一些先进的电气自动化设备是先有说明书,然后才被编入教材。第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对课程的重点内容,教师要深入剖析其内在规律和逻辑关系,联系对口的科研和实践,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大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改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信息量大、速度快的丰富资料。制作的课件内容里包含了大量的网上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授课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第三,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灵活,能够依据当前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作相应的、及时的调整,保证电气自动化的课程设置不落后于当前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3.2 改变教学法,实施系统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某一门课的过程中总会有一种疑问,这门课程学了到底有什么作用,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目的和方向,而系统教学法为学生解答了这个疑问。系统教学法是基于一个真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系统,从系统的角度去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就会直观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连贯性、渗透性,强化学科知识的系体化。系统教学方法在课程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紧扣培养目标,按岗位需求目标来设置课程,整合课程的内容。如要培养一个生产线安装,调试和维护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操作人员,将以类似的生产线作为一个系统,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去讲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知道所学知识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始终以一个系统为起点,所有的知识点的学习都是放在一个系统中进行讲解,即由整个系统到某个局部,最后再回到整个系统的教学方。

3.3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习、实训工作要积极和企业联系

第7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体系;优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学习的内容多,覆盖面广。对学生而言,由于不清楚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任务环境和典型技术主线,感觉每一门课程都很重要,每一项技术都是重点,学生对学习的重点难以有效把握。对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即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和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因此应该对教学任务及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现状分析

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主要针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工电子及继电控制两个方面,并明显偏重于电气运行控制。而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专业间的交叉融合,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机械技术等高度结合以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化和智能化。随着生产设备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的新兴行业不断出现,电气自动化专业要保持其自身特点,必须强化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2]-[4]。

二、解决方案

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当前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深入高校调研,努力构建适合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一)积极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群分析,明确岗位工作任务

转变教学观念,建立现代职教思想,以职业教育学"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和"基于工

作过程的课程观"作为理论指导,充分利用学院良好的产学研合作优势,并积极开发新合作领域,对企业及用人单位展开市场调研;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分析,针对性的对自动化生产线工作过程、工厂供配电工作过程、电气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电子产品的设计组装与调试工作过程四个方向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合理配备师资、实训等。

(二)以学生职业生涯为目标,以工作结构为框架,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优化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明确专业的发展定位,把握方向,找准自身特色,对课程进行重组、整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学生应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些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应围绕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等级技能要求来开展。因此要在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国家职业标准,设计课程结构,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实验室设备的变更,技术的改进,做出课程体系的调整,确定新的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将职业资格认证、工种技能鉴定等内容纳入教学,在高职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或"多证书",最大限度上使学生学有所得,毕业即可就业。

(三)研究适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手段,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研工作,开发新课程体系下得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研究息化信教学的实践及有效性,将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训结合,提高学生的工作过程能力,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的工作任务环境和典型技术主线为主导,明确学习目的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将《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指导学生完成一小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计算(系统设计、设备及线路选择、预算),该综合项目可分解为若干个能力项目、若干个情景具体实施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切实做到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定位,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企业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在课程建设上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扎扎实实抓好每门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同时,在教学的实施中还强调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就业定位教育,切勿好高骛远,要有从基层工作从底层干起的思想准备,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的教育,帮助学生构造自己的职业生涯,指导学生尽快完成由学生向合格技术工人的转变。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如图所示:

三、几点保障

(一) 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应用性

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新器件、新装置、新功能、新技术层出不穷地应用,因此新构建的课程体系的内容要反映电气自动化技的先进术性和应用性。专业教学中理论和实验教材均应选用高职高专规划类、近三年出版新教材;同时,教学内容的遴选应该是当前较普遍应用的技术(或器件),而且必须将一些新器件和新技术的应用整合进教学中来,如人机界面技术、触摸屏、组态技术等。使学生最近距离贴近岗位专业技术实际、贴近生产现场的最新技术。

(二)提高实验实训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注重技能训练整合后的新课程体系应增加实训环节的内容和实训时间,使学生在学习了电气自

动化技术方面的相关知识后,通过大量的实训环节,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实践技能。一是加强自动化技术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二是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力争完善先进的设备、开放式的管理模式给学生的技能训练、个人能力拓展、兴趣爱好等的拓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三是加强对实验实训过程的指导和管理,真正建立起适应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 保持教学团队师资的创新与活力

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体系的实施关键是要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能力过硬、创新又有活力的教学团队。多从其他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聘请理论新、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校指导,鼓励专业教师到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进修学习,到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企业实践。让每一位老师都从自身条件出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劳动,保持教学团队师资的创新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聂立辉.论我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机电信息,2009(24)

[2]黄云龙,廖东进.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整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

第8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一、当今形势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法探析

(一)定位准确是专业发展建设的前提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技能培养为核心”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原则和方向,而服务、就业和技能培养都离不开一个重要对象――市场,只有对市场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准确地找到培养人才服务的对象,才能了解技能的需求,才能确定就业的方向,因此,准确的市场调研和定位是专业建设的前提。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我院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探索,寻求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我校机电工程系作为一个办学单位,独立创办了教学下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一、产学一体”,能为专业发展作为依托,从而进行人才培养改革。确定本专业人才就业岗位群,根据岗位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自上而下地进行课程改革;根据岗位群的特点,寻求相关企业的合作,进行职业教育;根据生源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突出本专业的传统特色,在电气设备安装维修、调试、改造领域:包括各类高低压电器开关设备(如变压器、配电柜等)的安装、操作、维修、调试、改造;电器产品的设计、开发等。结合现代工业,在机电设备尤其是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维修、调试、改造。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小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维修和调试。

(二)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中的重要一环是进行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实践教学是重点,如何分配实践教学时间,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突出自动化专业特点,满足职业技能要求,是教学体系改革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东北地区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行业背景不明显,与数控、模具等专业不同,毕业生所能从事的职业没有明显的行业依托,进行职业教育比较困难。黑龙江省哈大齐的建设致使齐齐哈尔老工业基地的复苏,这无疑将为电气自动化人才提供更好的舞台,为高职电气自动化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进行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变化,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在市场需求下,转变教学思路,本着实用精神,把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进行扩充并调整显得尤为必要。学院成立电气自动化专业虽然仅有几年时间,但已经具有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在强电与电气控制上的显著专业特色。

二、课程改革

我校教学改革中,充分结合社会需求,将科学性、规范性、应用性及创造性相结合,制订了具有一定现实性、前瞻性及导向性的培养方案,使我们能培养出特色鲜明、有较强应用能力、深受社会欢迎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以培养学生五种能力为目标,做好课程改革。

1.专业调研

专业调研是专业建设必须做的一件事。系针对试点专业的建设派专人负责,先后调研了“建龙钢铁集团”、“德恩开关厂”、“中国一重”、“大庆华谊”等多家用人单位。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撰写调研报告,为专业的建设不断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

2.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为了能够对专业进行准确的定位,我系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既包含了本大学教授、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又有私企及国企单位技术总工。在每一学年的培养方案论证及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分析时,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请他们参与专业的建设。无论是制定大的培养计划,还是小的课改方案,都请他们提出、给予建设性意见。随着科技水平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我们在修订培养方案时,有一个明确的、先进的市场定位。

3.专业建设的依据

完善的教学体系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依据。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专业离不开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与时俱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培养以应用能力为主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上,应该不断调整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发展是整个专业教学改革的根本,是充分体现高职学生特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通过系统规范化的训练,应使学生具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具有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改革实践教学与考核,突出职业教育技术考核特点。“校企合一、产学一体”使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的一个捷径。一方面,我们积极开展第三学期进行学生教师工厂实习,积累工程经验,另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中,师生共同开发课程,增加学生应用能力。根据就业和专业自身情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强弱电结合,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一专多能,多才培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机床电气与PLC、单片机控制技术两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上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将机床再制造技术引入到机床电气与PLC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专业建设的保障

完善的教学管理、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师资队伍与实验、实训设备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保障。各教研室制定出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该标准包教学大纲、实施标准及考核标准。同时为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们平时自觉学习的习惯,系对主干课程的教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即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20%提高到40%-50%强调了过程教育。在教学方法手段的实施上,开展了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等措施。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专业建设的趋势。

5.基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工作岗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核心课程。建设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运行维护、变频调速系统运行与维修、电机拖动系统、工业过程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等4门核心课程。校企合作、开发“生产任务课程化”课程。

6.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对课程进行“解构”与“重构”,制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上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根据实际工作中典型任务(或项目)的工作流程,分析工作任务,将行动领域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内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开发以项目、案例为主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在教学中实施双基、双技、双跨辅助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宋书中,葛玻,卢秉娟.高职高专自动化类专业发展战略研究[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

[2]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11).

作者简介:

第9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现状;特点;发展方向

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范围较广,但我国此类技术实力还亟待加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认真分析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结合其重要意义和电气工程的需要,有效掌握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着力提高电气工程质量。从而为我国电气自动化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基于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探究。

一、浅谈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为了更好的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几点浅见,从电气自动化的定义入手,分别从信息技术工业、电子工业两个方面就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电气自动化的定义

所谓电气自动化,是电气工程和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简称。就电气信息领域来看,目前属于一种新兴的学科,加上其与现代人的方方面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在各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有我们熟知的电气开关设计,也有我们遥不可及的航天科研的应用。换言之,电气自动化就是电气工程中凡是系统的运行、自动化的控制、电子电力技术、信息的处理与实验的研发和经济的管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2.基于信息技术工业、电子工业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在全球的信息技术工业、电子工业中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其应用现状来看,目前虽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一些技术也相对成熟,但就我国的实践来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信息技术工业、电子工业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自计划经济时代起,我国一直就在探索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自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以太网技术等为代表的电气自动化的革命就是最好的例证,然而在当前世界正变得多元化、复杂化的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正在渗透到各行各业,因而当前的形势极其复杂多变,现状亟待加强。以信息技术工业为例,在最初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平台已经扩散到各种电气机器设备,电气工程的各种机械设备正在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需要广大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1]。

二、浅谈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更好的掌握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就应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1.有助于电气工程中各种电力设备所处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的实现

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有助于电气工程中各种电力设备所处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的实现。这是由于在应用一次设备时,必须对其关键参数实施在线实时监测,才能更好的反应这些电力设备所处的状态,进而结合电力设备的各项参数的变化对其运行的趋势做出有效的分析与预测,尤其在电力设备出现各种故障时,有助于原因的分析和查询,从而在及时查找原因的同时便于其继续有效的工作,能有效减少其保养周期和提高其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例如发电机、短路器、变压器等均为一次设备,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均能实现对其工作状态的在线实时监测。

2.有助于电气工程中各种电力设备智能化的实现

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对电力设备实现在线实时监测,还能实现电力设备的智能化。由于在电力工程中,必须安装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而这二者的安装地点必须具有一段距离,通常情况下需要相距几十米,有时还会相互几百米,而这样要实现二者的连接,利用强大的信号电缆和电流控制电缆进行连接,因而在设计一次设备结构时,经常都充分考虑二次设备应具备的功能,而这就需要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能节约大量的电缆,还能实现电力设备的智能化。由此可见,在电气工程中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2]。

三、探析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经过上述两点分析,我们对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和应用的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我国电气自动化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以下几点分析和展望。

1.不断创新未来的电气自动化产品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和当前的现状来看,未来的电气自动化产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和市场发展的需要。而这就需要着力提高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不管是电气自动化产品的控制系统还是产品自身均应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治理自主创新力度的提升,从而为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提升开拓更加宽广的空间。与此同时,还应对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的主体进行不断的明确,加强各种体制机制的完善,致力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加强现有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才能充实我国当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实力,从而更好的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3]。

2.致力于我国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的实现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但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很多企业在产业结构的转化和升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为了避免这种弊端的出现,当前我们只有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加强机制体系的改革和深化,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对市场化进场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既要集中力量着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致力于关键技术的开发和系统集成化的实现,更要利用市场化与社会化的外包分工与协作的方式,致力于零部件和配套件市场化的生产,以全面促进装备自给率、自主率的提升,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重大转型期和“十二五”的深化改革期,必须紧密结合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得当,致力于重大科学技术设备的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才能更好地实现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市场化。

3.致力于操作人员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在系统安装的过程中,要增强操作人员对系统安装的熟练程度,必须能够随时让将来最终要维护和操作该设备的人员了解安装的过程,通过加强培训,了解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过程与要点,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4.致力于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的提高

对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加以强调。通过加强企业的安全控制,可以让客户在现有的非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确保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的提高[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就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时展的需要,不断创新未来的电气自动化产品,致力于我国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的实现,致力于操作人员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致力于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的提高,为电气自动化事业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杨宏韬.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析[J].科技传播,2011,22:14+16.

[2]张伟石.浅谈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