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

药用植物学总结精选(九篇)

药用植物学总结

第1篇: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

1 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实习基地的选择是关系野外实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合适的实习基地可保障和提高野外实习质量,因此基地的选择尤为关键,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交通设施便利、人为干扰影响较少、基础资料充实、自然环境优美、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大种类丰富、②便于灵活安排实习路线、具有大规模接待能力的地点。我校曾经先后在湖北神农架、咸宁九宫山、武汉植物园、江西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依据以上原则我校最终将庐山作为实习基地。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北临长江,南靠鄱阳湖,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共有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242科803属1859种,其中野生的维管植物171科756属1027种,包括蕨类植物27科38属64种,裸子植物7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7科710属952种。③常见药用植物有石松、江南卷柏、紫萁、贯众、庐山石韦、何首乌、益母草、鱼腥草、海金沙、千里光、金荞麦、杠板归、孩儿参、黄连、大血藤、箭叶淫羊藿、华中五味子、山鸡椒、独行菜、垂盆草、枫香树、杜仲、仙鹤草、野葛、盐肤木、紫花前胡、过路黄、夏枯草、薄荷、栝楼、羊乳、桔梗、朱砂根、野菊、刘寄奴、淡竹叶、天南星、百合、多花黄精、玉竹、粉背薯蓣等。药用部位包括了所有中药类型,有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树脂类等。药用植物种类几乎涵盖了药用植物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科。庐山独特的资源优势为野外实习的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2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2.1 物质准备

预先整理准备好实习期间所需物品,主要包括教学物品,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庐山植物志》、《药用植物学》等工具书;标本采集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枝剪、锄头、采集袋、标本纸、标本夹、吸水纸、号牌、GPS、相机等;必要的常用药品和常用急救医疗装备;个人生活物品和必要证件等。

2.2 思想准备

实习前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端正实习态度;通报实习期间的基本安排和必要的相关准备;强调组织纪律性,实习过程中要服从纪律听从安排,展现良好的当代大学生风貌,同时着重加强安全教育,包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3 人员准备

根据实习情况和有关教学安排,协调好带教老师,医生、班主任等人员。根据学生专业、性别、带队教师的人数等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实习分组。

2.4 交通工具安排

由于野外实习队伍较庞大(我校每年有300人左右参与实习),路途较遥远,挈带物品较多,所以最好中途不要换乘而采取直接由学校到基地的一站式方式,一般宜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便于灵活安排。因此,野外实习之前要提前安排好交通工具,做好乘车安排以及各乘车小组的划分等。

3 野外实习的教学实施

3.1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中部地区资源特点,选择传统大宗药材基源植物的识别和采集为主。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掌握植物识别的基本技能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两百余种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在前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实物进一步加强对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唇形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等重点科特征的掌握。同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对植株特征、生境等的观察)、种子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野外植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培养。

3.>,!<2 野外教学方法

对于植物的识别主要从“眼观”(观察植物各器官形态特征)、“鼻嗅”(闻植物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嘴尝”(品尝植物的味道),以及“手揉”(触摸感受其质地、厚度、毛茸等)等方面入手,同时将某些方面特征相似容易混淆的科或植物加以区别比较,某些方面相同的特征进行归类总结,并结合一些口诀、俗语、传说、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致以便让学生快速准确掌握常见植物的识别特征。

3.3 野外实习考核

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结束后,为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考核,我校的野外实习考核主要是现场考试,即随机选取30 种左右常见药用植物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种名、科名,能独立完成腊叶标本的制作,同时根据学生实习期间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团队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等给出综合表现成绩,最后按一定比例得出野外实习综合成绩。

4 小结与讨论

第2篇: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

【摘要】

目的报道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状况。方法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及标本鉴定进行研究。结果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36科58属107种。结论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关键词】 药用蕨类植物; 资源; 大木山自然保护区

abstract:objectiveto survey medicinal pteridophyta resources in damu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area. methods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collection and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were conducted. resultsthere are about 36 families, 58 genera and 107 species of medicinal pteridophyta.conclusiondamu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area is abundant in medicinal pteridophyta resources.

key words:medicinal pteridophyta; resources; damu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area

大木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东南部(29°25′31″~29°39′58″n,107°25′41″~107°43′43″e),坐落在武陵山腹地,面积约148 km2,海拔600~1 980 m,气候、土壤特点见报道[1]。www.lw881.com大木山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繁茂,植物种类丰富。但有关植被、植物的研究较少,植物资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笔者在野外调查过程中,收集、整理了蕨类植物标本,共记录到蕨类植物37科73属173种。结合文献资料,对该区的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进行分析,旨在为该区药用蕨类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源学基础。

1 药用蕨类植物基本组成

按照秦仁昌分类系统,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共有37科73属173种(包括亚种和变种)。参考文献资料[2~7],确定具有药用价值的蕨类植物107种,隶属于36科58属(见表1~2),占该区蕨类植物总科数的97.30%,属数的79.45%,种数的61.85%,占全国药用蕨类植物总科数的73.47%、属数的50.00%、种数的24.71%。其中以鳞毛蕨科、卷柏科、凤尾蕨科、金星蕨科、铁角蕨科、水龙骨科、木贼科、蹄盖蕨科8个科的药用种类较多,共计60种,占该区药用蕨类植物总数的56.07%,优势现象明显。药用蕨类植物中被《中国药典》[8]收载的有石松海金沙、金毛狗、石韦、有柄石韦、槲蕨6种,金毛狗为我国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表1 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基本组成,表2 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种类、生境、药用部位及药用价值(略)。

2 药用蕨类植物的生境与分布

蕨类植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其分布中心,表现为喜阴湿和温暖的特性。根据野外调查,大木山自然保护区的药用蕨类植物几乎广布于600~1 980 m的海拔区域内,其中石松、多穗石松、深绿卷柏、翠云草、问荆、犬问荆、紫萁、芒萁、海金沙、乌蕨、蕨、密毛蕨、银粉背蕨、日本金粉蕨、铁线蕨、灰背铁线蕨、凤丫蕨、中华短肠蕨、披针新月蕨、华中铁角蕨、狗脊、单芽狗脊、斜方复叶耳蕨、异羽复叶耳蕨、贯众、尖齿耳蕨等种类的数量较多,分布较广,资源开发潜力较大。从表2可以看出,本区药用蕨类植物的生境差异较大,绝大多数分布在阔叶林或针叶林下、林缘、灌丛、山谷、溪沟边,少数附生于石壁、树干上,极少数生长在水域中,因此,本区药用蕨类植物的生活型大多为土生、石生或附生,少数为水生或亚水生。

3 药用蕨类植物的药用部位及药用价值

根据入药部位的不同,可将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分为全草类药、根茎类药、叶及孢子类药、绵毛及鳞毛类药[3]。其中全草类药有皱边石杉、深绿卷柏、松叶蕨、书带蕨等77种,占药用蕨类植物总数的71.96%;根茎类药有紫萁、华南紫萁、里白、蜈蚣草等26种,占24.30 %;叶及孢子类药有石松、海金沙、瓦韦、石韦等8种;绵毛及鳞毛类药仅紫萁和金毛狗2种(少数种类兼有两种利用方式,统计时分别计入)(表2)。因此该区的药用蕨类植物以全草类药为主。

药用蕨类植物含有黄酮类、甾类、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对许多疾病有明显疗效。本区药用蕨类植物的药用价值多样,其中以清热解毒药蕨类居多,是本区药用蕨类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祛风、利水渗湿药蕨类和活血、理血药蕨类也占有相当的比例;驱虫杀虫药蕨类有蛇足石杉、犬问荆、紫萁等10种。此外,一些种类还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卷柏科的深绿卷柏、兖州卷柏、江南卷柏、伏地卷柏[10]和凤尾蕨科的凤尾草可用于癌症治疗(表2)。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野外调查和资料查证表明,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共有36科58属107种(包括亚种和变种)。

数量统计表明,鳞毛蕨科、卷柏科、凤尾蕨科、金星蕨科、铁角蕨科、水龙骨科、木贼科、蹄盖蕨科8个科共包含60种药用蕨类,是该区药用蕨类植物的优势科。

研究结果表明,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的生境多样、分布广泛。药用蕨类植物具有多种药用功能,根据药用部位,以全草类药最多;根据药用价值,以清热解毒药为主。本区的药用蕨类植物具有较大开发利用潜力。

4.2 建议调查表明,本区的药用蕨类资源除少数种类被民间用药采集外,大多数种类未被开采利用,如何将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知名企业太极集团在该保护区建有生药基地,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但药用蕨类植物的研究开发涉及甚少,未充分挖掘本地蕨类植物在中药市场上的利用潜力。建议:在开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加大药用蕨类植物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开展药用蕨类植物医药生化方面的研究,筛选出具有明显疗效或特殊用途的种类,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和新药开发提供理化基础,加强药用蕨类植物引种驯化研究,加快开发进程,为山区人民致富闯出一条新路子。在加强资源利用的同时,政府部门和企业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好药用蕨类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严防毁林垦荒,并避免过度采收利用植物资源,制订合理的采收利用计划和科学开发方案,保障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先容,尚进,江波,等.大木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5):1837.

[2]孔宪需.四川植物志(第6卷)[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30.

[3]吴征镒,周太炎,肖培根,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15.

[4]谢宗万.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46.

[5]肖智.长白山区野生药用蕨类植物的调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847.

[6]张丽霞,马洁.西双版纳药用蕨类植物资源[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55.

[7]朱圣潮.凤阳山-百山祖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j].中药材,2003,26(4):246.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i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1.

第3篇: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

【摘要】 为研究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查阅整理及标本鉴定,对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进行调查。发现重庆市三峡库区共有药用植物278科1 377属4 521种(含变种,变型和亚种)。对其种类组成、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对珍稀药用植物和民间习用药物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药用植物; 种类; 地理分布; 名贵药材; 资源保护

Abstract:This paper made a deep research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inal plan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n Chongqing by field investigation, collection specimens, data collection and samples identification. 278 families, 1 377 genera and 4 521 species (including variation, from and sub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s were found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n Chongqing,and the suggestion for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resources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Three Gorges reservoir in Chongqing;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Rare crude drug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重庆三峡库区是指三峡库区属于重庆市辖区内的部分,地处东经105°49′~110°12′,北纬28°56′~31°28′之间,总面积46 249 km2,占整个三峡库区总面积的79.85%,占重庆市总面积的56%。重庆库区东为巫山山脉,西临四川盆地,南有大娄山山脉和武陵山山脉,北为秦岭大巴山山脉,地势东高西低,境内最高峰为巫溪“阴条岭”海拔2 797 m。在气候上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其生境差异显著,立体气候特点明显。由于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使该地区野生植物具有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珍稀特有植物丰富、生态类型多样的特点。

重庆三峡库区历来是“川产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其中石柱的黄连,巫山的党参,巫溪的款冬,奉节的贝母,云阳的小茴,开县的木香,江津的枳壳等在我国中药材市场中历来占有十分重要位置,更因该地为“神龙尝百草”古老中华医药学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数千年来,汉、苗、土家等民族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不断发掘积累使许多疗效明确、药效好的民间单验方一直得以流传。如: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雪山一枝蒿、江边一碗水、文王一只笔、干岩矸、胡豆莲、朱砂莲、回心草、荷叶金钱、水灵芝、半截烂、四棱筋骨草等许多药用植物因疗效独特、效果显著而闻名于世。因而重庆市三峡库区(原川东地区)历来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基地之一。

1 调查研究范围及办法

调查范围为三峡库区位于重庆市辖区内的22个县(市、区),包括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州、石柱、忠县、丰都、涪陵、武隆、长寿、巴南、渝北、渝中、北碚、九龙坡、沙坪坝、大渡口、江北、南岸、江津。采用野外实地考察与室内相关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在野外进行调查访问,实地考察,采集植物标本;在室内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整理、鉴定,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标本馆(SM)和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标本馆(SMI)的馆藏标本相结合,同时查阅资料最后形成调查结果。

2

结果

2.1 种类组成

2.1.1 物种经调查整理,重庆市三峡库区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共计278科1 377属4 521种(含变种、变型和亚种,下同),由已知能入药的地衣、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五大类植物组成(其中地衣植物7科8属15种;苔藓植物42科70属99种;蕨类植物45科109属397种;裸子植物9科29属53种;被子植物175科1161属3957种。见表1)。其中种类组成的绝大多数是被子植物,共计3957种,占重庆市三峡库区总种数的87.53%,这与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相一致。

表1 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基本情况(略)

该统计含种以下等级

2.1.2 科属构成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共有278科,各科所含种数多少不一,少的仅1种,多的菊科达233种。其中含6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17个(详见表2),但所含的种类却占了库区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1.29%。前5大优势科分别是菊科(233种),蔷薇科(213种),豆科(179种),百合科(162种),唇形科(142种)。以上5个科的种类多达929种,占总种数的20.55%。这基本上同我国药用植物优势科构成一致。

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共有1 377属。其中含20种以上的优势属有20个(详见表3),占总属数的1.45%,所含种类占总种数的11.87%。前5大优势属分别是悬钩子属(57种),蓼属(41种),卫矛属(38种),槭属(37种),冬青属(28种)。以上5属共计201种,占总种数的4.45%,这些属均为我国亚热带地区常见大属。

表2 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40种以上的优势科统计(略)

表3 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20种以上的优势属统计(略)

2.1.3 生态类型重庆市三峡库区已知的4 521种药用植物中,有3 865种为野生种类,占总数的85.5%。如减去逸为野生种类151种,真正原产地药用植物也高达3 714种,占总数的82.2%。统计结果表明重庆三峡库区的药用植物绝大部分为野生种类,仅少数的为人工栽培种类。栽培种中真正以药用为主的人工种植的药用植物只有183种,仅占4.0%。加上以其他用途如庭园、行道、造林绿化观赏树种及粮、油、菜、果树等其他经济作物为主,但也能入药的种类,也仅有656种,占14.5%见表4。

表4 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生态统计(略)

*包括能入药的庭园、行道、造林绿化及粮食果类、蔬菜、油料等其他经济作物

2.2 地理分布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分布地(以县为单位)详见表5。从表5中可见,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种类主要分布在开县、武隆、巫溪、石柱、江津、巫山奉节等中药材大县(市),其中开县已知的药用植物最多,达3 243种,占该库区总数的71.73%,大渡口区最少,仅718种,只占库区总数的15.88%,这与各县(市、区)的幅员面积、森林覆盖率、植被保存好坏、植物种类多少,有直接关系。也与各县(市、区)调查的深度不同有一定的间接关系。基本体现了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的分布状况。

表5 重庆市三峡库区各县(市、区)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地统计(略)

2.3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国家近年公布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绝大多数的种类可以入药用,重庆市三峡库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中如:天麻、黄连、杜仲、厚朴、黄柏(川黄檗)、川明参、胡豆莲、八角莲、金荞麦、红豆杉、盾叶薯蓣、绞股蓝、五味子等都是我国著名的中药材。本库区共有103种。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997年国家林业部、农业部拟定的《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1999-08-04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4个不同出处的保护名录,经不重复统计,重庆三峡库区药用植物中,共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03种。其中属《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批的有51种(包括一级5种、二级23种、三级23种);第二批的考察种有27种;1997年《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有48种(包括一级11种、二级37种);1999年《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有41种(包括一级8种、二级33种)。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8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16种,占全国47种的34%。说明该库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十分丰富。本库区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中2级有5种,占31%;3级有11种,占69%。其中黄连、川黄柏等为我国主产区。表明该库区的药用植物有重大的保护价值和使用价值。

2.4 民间民族名贵药材见表6。

表6 重庆市三峡库区部分民间名贵药用植物(略)

3 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3.1 深化库区药用植物的基础研究重庆市三峡库区药材生产历史悠久,一些品种以其来源地道、质优量大而享誉海内外,如黄连(味连)、川党参、款冬花、肉独活、川佛手、太白贝母、云木香、枳壳等品种为主的重要药材。但仍需对品种深化基础研究,加大GAP研究力度,提升道地药材的品牌,建立稳定、优质、高产的药材种植基地。同时,该库区丰富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中,尚分布有众多的疗效明确、功能显著的珍稀名贵药用植物(见表6)。这些独特疗效的民间药物,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3.2 加大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重庆市三峡库区地处三峡中心特有现象和川东-鄂西特有现象中心的核心区域。生物多样性复杂,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众多。但是,随着人类的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库区移民、特别是对珍稀名贵药用植物的掠夺性采挖,致使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不少稀有药用植物濒临灭绝。因此建议加强对珍稀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首先进行就地保护,成立以保护药用植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其次,寻找适宜地区进行迁地保护,建立药用(动)植物园。(动)植物园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基地,对物种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作用。现重庆药用植物园和三峡库区珍稀植物园等,都保存了库区很多珍稀、濒危、名贵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三是建立物种种质基因库,保存种子资源。通过现代化制冷空调技术,建立低温、超低温干燥贮藏条件的种质库。超低温保存由于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具有安全稳定、遗传变异小、保存时间长、节省人力物力等优点,是长期保存种质资源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正宇.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名录[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 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4] 谢宗强,陈伟烈.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特征及其保护对策[J]. 自然资源学报,1999,14 (3) :232.

[5] 李隆云,钟国跃,卫莹芳,等.中国中药种质资源的保存与评价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 (9) :641.

[6] 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1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第4篇: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

(1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西安710062;2白河县中医院,陕西白河725800)

摘要:为更好地掌握和了解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种类等各种情况,为以后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通过野外样地、路线调查及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地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组成和药用特点进行研究。在白河县共调查到野生植物302 种,隶属于109 个科250 个属,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272 种103 科227 属,所占比例较大,达到了90.07%。白河县药用植物中,草本占57.62%,木本类最多的是乔木,其次是灌木,最少的是藤本。从药用植物资源类别的分配情况来看,被子植物最丰富,为239 种,占药用植物总数的87.87%,蕨类植物与裸子植物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相对较少,分别为28 种和3 种。药用植物中,绝大多数以全株类入药,占36.03%,其次为根及根茎类,共81 种,占29.78%。按照药用植物在医学上主要用途,白河县内解毒杀虫类的药用植物占得比例最多,占34.77%。最后针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保护性对策。

关键词 :白河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特点;开发及保护

中图分类号:Q-9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xb0661

基金项目:中医药公共卫生专项“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原料资源调查和监测项目”[财社(2011)76 号];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我国代表性区域特色中药资源保护利用”(201207002)。

第一作者简介:张亚娟,女,1989 年出生,河南济源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种群与群落生态学。通信地址:710062 陕西省西安市陕师大长安校区,E-mail:zhangyajuan_123@126.com。

通讯作者:王孝安,男,1953 年出生,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植物生态学。通信地址:710062 陕西省西安市陕师大长安校区生命科学学院,E-mail:wangxa@snnu.edu.cn。

收稿日期:2014-07-04,修回日期:2014-10-11。

0 引言

野生药用植物是在自然界生长、未经人工驯化栽培、具有药用价值的一类植物,是极其珍贵的天然药物种质资源库[1],中国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然而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日趋减少的今天,如何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重要资源已成为中药资源研究的核心问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得先掌握和了解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种类等各种情况[2]。陕西安康市白河县位于巴山东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以前所做的调查研究多是针对特定的某个药用物种或类型进行,对整个地区进行的调查研究较少。因此,根据第4 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相关政策[3-4],笔者通过野外样地调查、标本采集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对白河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进行全面调查,了解该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规律,阐释其组成和药用特点,为该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调查于2013 年4 月开始,在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内进行样方调查和标本采集。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东段,北临汉江,隔江与湖北省郧西县相望,东、南部分别与湖北省郧县、竹山县接壤,西与旬阳县相连。地势南高北低,全县山脉与沟相间,无一处百亩平地。汉江从县境北部自西向东横过,县内冷水河与白石河从县境西南向东北大致平行流入汉江。全境东西长53.3 km,南北宽41.5 km,地理位置为109°37″—110°10″E、32°34″—32°55″N,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受相对高差的山地地貌的影响比较大,垂直性气候明显,平均气温为12.2~16.5℃,平均降水量787.4 mm,无霜期为234~261 天。白河县全县境内植被较为复杂,多为次生林和斑块状分布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形成的人工经济林及灌木林,几无天然林的分布。

1.2 研究方法

根据白河县的地形地貌特征等综合因素,在山间谷地、山麓斜坡地、低山、中山、高山等5 类生境类型中选择6 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域(或流域)。每个区域随机设置6 个1 km×1 km的样地(套方),每个样地(套方)中随机设置5 个10 m×10 m的样方,用于调查乔木;在每个样方中设置1个5 m×5 m的小样方和4个2 m×2 m小样方,分别用于调查灌木和草本植物。总共调查了6 个代表区域、6 条调查路线、36 个套方、180 个样方。除此之外,同时进行标本的收集,随后制成腊叶标本以进行物种鉴定。最终参照2010 年版《中国药典》以及前人的分类方法[5-7],归纳总结其药用部位及化学成分和用途。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用植物的资源种类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表1)显示,白河县共调查野生植物302 种,隶属于109 个科250 个属,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272 种,隶属于103 科227 属,占90.07%。从植物资源类别的分配情况来看,被子植物最丰富,药用83 科,占76.15% 。蕨类植物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资源相对较少,分别是15科和3 科;药用植物物种数的比较,被子植物最多,共239 种,占79.14%,其次是蕨类植物,共28 种,占9.27% ,裸子植物只有3种,占0.99%。孢子植物是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的香菇(Lentinus edodes)和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在药用植物中,以科为单位(前7 个科)进行统计,所含种类最多的是禾本科(Agrostidoideae,共16 种),其次分别是菊科(Compositae,共15 种)、豆科(Leguminosae,共14 种)、蔷薇(Rosaceae,共10 种)、荨麻科(Urticaceae,共10种)、百合科(Liliaceae,共8 种)、毛茛科(Ranunculaceae,共7 种)。在这些野生药用植物中,单科单种比较多,共46 科,如海金沙科(Lygodiaceae)仅有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杜仲科(Eucommiaceae)仅有杜仲(Eucommia ulmoides),松科(Pinaceae)仅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

2.2 药用植物的生长型

从植物的生长型分析白河县302 种药用植物的分布(表2)。其中木本植物126 种,占41.72%;草本植物174 种,占57.62% 。木本植物中,乔木57 种,占18.87% ;灌木53 种,占17.55% ;藤本植物16 种,占5.30%。草本植物中,多年生草本145 种,占48.01%;1年生草本29 种,占9.61%。表明白河县药用植物中草本占大多数,木本的药用植物最多的是乔木,其次是灌木,最少的是藤本。

2.3 药用植物的药用器官类型

参照《中国药典》和前人的分类方法[5-7],依照药用部位不同而将药用植物分为全株类(全草、全草)、根及根茎类(根、根茎、鳞茎、假鳞茎)、果实及种子类、花类(花朵、花蕾、花序)、叶类(叶、芽)、藤茎类(茎、茎髓、藤、枝)、皮类和其他8 大部分。通过比较分析(表3),白河县所调查和采集到的药用植物中绝大多数以全株类入药,占36.03%。其次为根及根茎类,共81 种,占29.78%。由于以全草或根茎类植物为药用部分的植物生长年限较长,过度采挖势必会造成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科学、合理地采药是十分必要的,在利用资源的同时更要注重资源的保护,以保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永续利用。

2.4 药用植物药效类型

根据药用植物在医学上的主要用途,可将白河县调查的302 种药用植物分为以下16 类,并将各种功效所含种数及其占药用植物总数进行统计(表4)。从表4 中可看出,16 类药用功效植物的百分比变化范围为0.33%~34.77%,其中解毒杀虫类的药用植物占得比例是最多的34.77%,其次清热药占了30.13%,比例也是比较大的。表明该区的许多药用植物的功能还是比较全的,也有较强的药效专用性。

3 保护及开发利用

通过对白河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系统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白河县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有272 种,隶属于103 科227 属,所占比例较大,达到了90.07%。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使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是值得人们亟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根据实地调查、分析和比较,以及当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建立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数据库

除了药用植物的种类等方面作详细的调查外,对其在药用植物资源的空间分布、蕴藏量、濒危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应该加强,为建立比较系统的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持[8-9],特别是在重点的药用植物开发上,还应当提出一定的评价标准。王年鹤等[10]从药用价值、分类学意义、野生资源量、野生资源减少速率、栽培状况、保护现状及综合性开发现状提出了初步定量化的评价标准。贾敏如[11]对药用植物濒危程度提出了评价标准,并确定了一级保护的珍稀濒危常用中药物种10 种,二级38 种,三级64 种等。但是,因为对濒危植物的看法还存在区域性的不同,需从实际情况多方面考虑[12],避免可能带有的偏见和局限。

3.2 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和生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但是面对储量有限、规格不一的野生药用植物,仍有很多制约。尤其是近些年来,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一些野生药用植物减少,甚至是趋于濒危。面对这令人担忧的局面,建议在进行植物资源保护的同时,有应该加快中药材的人工种植,加快引种和变种的速度,使中药材的生产能真正做到规模化、产业化以及商业化;同时也应该考虑建立药用植物的种质基因库[13],尤其是那些重点药用植物。实现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不仅是对传统中药学的保护和支持,还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尽管白河县已开展了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和紫斑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var. papaveracea)的种植,但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产量不高,效益不大,还需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科研机构加大协助力度,尽快让中药材的种植规范化。

3.3 打造特色中药材的产业化生产

白河县拥有的重点药用植物数量是可观的,因此,当地政府可以根据本县的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特点和当地地域条件,寻找其中具有潜力药用植物,结合当地的自然传奇和人文风情,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现有的资料表明,白河县发展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已经形成规范化种植并具有产业化加工能力[14],“一县一业”的项目,已经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然而也存在着一些弊端[15],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急需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提升产业的科技创新,加紧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多层次利用,避免造成植物资源的浪费,只有把产业做大做强,才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郭小强.甘肃.陇东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开发建议[J].甘肃农业科,2004,2:49-51.

[2] 徐家星,黄卫娟,王建军,等.龙春林北京市小龙门森林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4):23-30.

[3] 黄璐崎,赵润怀,陈士林,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筹备与试点工作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2,14(1):13-15.

[4] 黄璐崎,陆建伟,郭兰萍,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与实施[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5):625-62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359.

[6] 党金玲,杨小波,吴庆书,等.三亚大茅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393-1395.

[7] 赵丛笑,周春桃,刘玲,等.南岳衡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组成及药用特点[J].湖北林业科技,2014,41(5):54-58.

[8] 王雨华,裴盛基.许建初.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实践与建议[J].资源科学,2002,24(4):81-88.

[9] 丁建,夏燕莉.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5):453-454.

[10] 王年鹤,袁昌齐,吕晔,等.药用植物稀有濒危程度评价标准的讨论[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2):67-70.

[11] 贾敏如.关于保护珍稀濒危中药的等级标准和种类的建议[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2):67-70.

[12] 黄璐崎,杨滨,王敏,等.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2):70-72.

[13] 徐荣,陈君,陈士林.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J].中国药业,2009,18(6):1-2.

第5篇: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

摘要:结合当今大学的实际情况,报道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分批实习,限制标本采集数量,改革考核模式,培养学生野外仔细观察、对植物的识别、描述能力、检索鉴定能力,从而保证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质量。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药用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门学科,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研究密切相关,是中药学、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以实践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为学科主要特点。而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生的重要实践活动。笔者针对目前该校开展野外实习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建议,旨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独立、团结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1 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经费短缺、师资比过低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费、食宿费和景点门票不断上涨,交通费及高额的门票使实习经费变得异常紧张。按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费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学费没有区别,实习费用即成为学校的额外支出,这部分费用与野外实习构成了一定的矛盾。另外,缺乏师资培养经费,能带教野外实习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少。据专家论证和国内外高校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师生比一般规定为1:14,而本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师生数量,2009年带教教师7人,学生254人,师生比为1:36.29;2010年带教教师7人,学生318人,师生比1:45.43;2011年带教教师8人,学生361人,师生比l:45.13;2012年带教教师8人,学生382人,师生比l:47.75。而且在所有带教教师中,主要是青年教师,占到70%的比例。青年教师理论知识强而实践经验匮乏,带教困难,而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性很强,需要经常在野外了解、认识、熟悉、辨认各种植物,而植物种类多样,记忆也非常困难,没有严格的培训计划是很难培养成熟的带教老师,这已成为开展野外实习的瓶颈。

1.2 实习地点过于集中,教学时间短而集中

在传统《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药用植物辨认和标本制作是一项基本任务,均以辨认药用植物、采集标本为前提。而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仅对实习地点的植物种类、常用生药进行基本识别,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到的仅仅是表面地识别药用植物的水平上,而且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周围总是形成多层包围圈,无片刻闲暇。这种实习模式表面上看具有一定规模,而实质上却收效甚微,因为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很多,但学生能记住的内容却很少。另外,目前很多大专院校都设有药学或生物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基本上开设药用植物学或植物学课程,而野外实习均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1.3 考核模式不当

考核是教学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与之对应。不合理的考核制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校虽然把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作为单独一门课程,但考核仅仅只要求每组采集150份植物标本,每个同学制作、鉴定一份标本,而且制作、鉴定的这份标本是在老师讲解后进行鉴定,所以导致一些学生不重视实习,将野外实习当成了观光旅游;同时考核内容主要围绕常见药用植物的采认、重点科的掌握以及标本的制作进行,而植物形态描述、未知植物的检索、已知植物正确与否的鉴定以及资源调查方法等涉及不多,整个实习过程最后在考核的方法上导致了"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

2 改进对策和建议

2.1 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

针对实习经费短缺,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对策,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本校内植物种类丰富,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参考书,根据《药用植物学》及多种参考书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鉴别校园内的常见物种。也就是教师可以采取平时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影响实习质量的基础上,可以降低实习成本,减轻学校和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在平时实验中,植物分类部分的实验带领学生到校园认识、鉴别植物,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让学生识别校园内各种药用植物和其他如观赏植物等,这样做能够与教学进度相协调,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选择实习地点,确定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的实习内容;便于学生多次观察,增强记忆;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校园内组织实习,也不需要经费、经济、安全、易于组织。而且识别校园植物是学生了解物种、走向大自然的第一步。针对教师少学生多的特点,本教研室进行了一些改革,将实习时间固定,在每年的9月初;学生分两批实习,中药专业7天,药学专业5天,这样学校野外实习的师生比就有了转变。

2.2 学生分批实习,限制采集标本的数量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随意采集、随意丢弃植物标本的现象,在实习前一周,教师必须做好必要的宣传和讲解,还要重点强调对标本采集的要求,重点讲清学生在采集植物标本的同时,还要更好地保护资源环境。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保证以实地观察为主、采集为辅,能认清的则不采,需要采集的标本要严格控制"质"与"量"的关系。所谓"质"就是指标本既要有代表性和完整性,又要突出药用部位和鉴别特征,还要附上详细的产地、生境、性状等记录;"量"是指严格控制标本采集数量,同种植物每组不得超过两份,两份标本本组同学可以互相传递着观察、识别,进一步用于复习和练习制作标本。对于个人而言,老师在讲解时可用手机或数码相机将要认识的植物及时拍摄下来,以备复习和制作标本时使用。坚决杜绝过去那种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并将这种行为作为学生平时表现和考核的二个评价指标。同时,学生采集标本时,要分工协作,如:有的同学负责采集标本,有的同学负责记录,有的同学负责收集采集好的标本,有的同学负责拍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保证采集单份标本而不至重复采集造成浪费。

2.3 明确考试模式

药用植物实习考核应该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药用植物标本的识别和制作:在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时间内识别出50 种药用植物(学生自采40 种,教师另采10 种),学生学习使用规范术语描述药用植物的基本特征、所属科及其生长环境。观察描述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要求学生除了观察植物形态、解剖特征以外,还要仔细观察植株生长环境、群落特征,并且能够用专业术语准确表达,这些是学生进行检索鉴定的前提基础。在以前的辨认中,学生每看到一株不认识的植物,总是直接去问指导教师,教师也往往是直接给出答案,一种植物常常要问教师多次后才能记住。改革后,教师不再直接告知这是什么植物,而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和解剖,用专业术语讲出该植物的特征,并与已经掌握了的该科的主要特征相比较,判断是哪个科的植物,这样有利于巩固和验证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又可避免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指导者,学生必须自己动眼、动手、动脑,然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自觉性明显增强。(2)查阅检索表进行药用植物标本的识别。培养检索鉴定能力是野外实习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它包括对已知科属"种"的检索,未知植物"科、属、种"的检索,还包括已知科属种植物"真伪"的鉴定检索。野外实习认药是关键,但更重要的是认药方法--检索表的使用。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做到一通百通,离开教师后,对不认识的植物也可独立查出属于哪一个科,为何种植物。检索表是辨认植物的一把"金钥匙",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把这把"金钥匙"。教师在实习中进行专门讲授、辅导、练习,令学生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与此同时,练习已知植物"真伪"的鉴定检索,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遇事不盲从,就是教师讲解的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要掌握自己鉴定真理的实践方法。(3)药用植物实习报告的撰写与汇报(以PPT形式)。(4)药用植物实习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考核(团队精神、互助互爱、实践动手能力等)(见表1)。

表1 中药学本科专业《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综合考核表

考核项目

内容要求

分值

总体表现

遵守实习纪律,圆满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各方面表现良好。

20

实习报告的汇报

以PPT形式总结报告,专科专属资源调查报告。

25

药用植物种类识别

完整描述3-5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不得与其他同学重复。写出教师给定的30种药用植物的科名、种名及药用部位。

35

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每组采集的药用植物标本150份以上,每组上交合格的腊叶标本80份以上。

20

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

把十种花大、特征明显,易于解剖观察的花自主检索到科,编制给定的20种药用植物分类检索表。

10

另外,野外实习的教学改革中,还需邀请辅导员参与野外实习,可加强学生管理。辅导员平时与学生接触较多,更熟悉和了解学生。邀请他们参与野外实习,并做好学生的动员、分组、带教等组织工作,使带教老师专心教学,不用分心管理,争取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从而提高实习效率。

总之,通过改革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又能提高其综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仍需在野外实习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第6篇: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发酵;降脂减肥;植物饮料

中图分类号:R282;TS2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7-4154-04

Developing Fermented Plant Beverage for Reducing Weight and Fat

HU Hong-sen1,CHEN Qi-guo2

(1.Hubei Provincial Light Industrial Science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Wuhan 430050, China;

2. Bioengineering College,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Using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cluding lotus leaf, hawthorn, chrysanthemum, cassia seed, radish seed and sea buckthorn as materials, plant beverage for reducing weight and fat was developed by water extract metho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as added to improve the flav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dding 50 g/L sugar at 6 days of fermentation in erlenmeyer flasks or 30 L fermenter under 21 ℃, total sugar of the plant beverage was approximately 26 g/L. The fermented plant beverage had good taste and unique flavor.

Key words:fermented;reduce weight and fat;plant beverage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肥胖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多种肿瘤、代谢紊乱等疾病的危险性[1,2]。肥胖已成为影响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预防和降低肥胖的发病率,是提高大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方面。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用药物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治疗肥胖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中药降脂减肥则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可以显著降低BMI指数,降低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改善摄氧率等多项机体功能指标[1-4]。

采用荷叶、山楂、、决明子等具有降脂减肥作用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制作饮料,可以作为普通食品日常饮用。荷叶主要具有调脂减肥、抗氧化、抗衰老、抑菌的作用[5,6]。山楂具有抗心肌缺血及灌注损伤,可促进消化酶分泌,调节肠胃功能[7]。具有抗菌、抗炎、降血脂、抗肿瘤、驱铅等药理作用[8]。山楂、配伍,可活血化瘀、通络降脂、改善微循环[9,10]。决明子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可改善脂肪肝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11]。山楂、决明子及其配伍可以减少脂肪在肝脏和肾脏的沉积,降低血脂水平,且配伍后效果更佳[12]。莱菔子临床应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湿疹、痰喘、腹胀等[13,14]。沙棘可提高耐缺氧能力、降低血清胆固醇、抗衰老、抗辐射、抗病毒及增强免疫等[15-17]。

普通中药汤剂的苦涩味难以接受,添加大量甜味成分含高热量,与治疗肥胖的饮食疗法相悖,添加酿酒酵母发酵,可去除植物饮料的苦涩味[18]。中药发酵主要特征是生物转化,提高中药药效,具有较高安全性[19-21]。发酵法制作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饮料是一种新的探索。本研究采用荷叶、山楂、、决明子、莱菔子和沙棘,这些具有降脂减肥作用的药食同源中药材为原料,经水提取后接种酿酒酵母发酵改善风味,制作植物饮料,以期为开发新型降脂减肥饮料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菌种:酿酒酵母,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发酵植物饮料研发中心提供。

中药材:根据卫生部药食同源目录及食品原料,筛选荷叶、山楂、、决明子、莱菔子、沙棘为原料,以降脂减肥、消胀降痰、健脾胃组方提取液制作发酵植物饮料。所用中药材原料均购自蕲春中药材市场。

1.2 仪器

生化培养箱(SPX-150B-Z型,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大容量冷冻离心机(DL-6M型,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酸度计(pH 5-25型,上海鸿盖仪器有限公司);溶解氧测量仪(SX716型,上海三信仪表厂);发酵罐(30 L,上海保兴生物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培养基

1)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5 g,水1 000 mL。

2)豆汁培养基:黄豆芽20 g,蔗糖3 g,水100 mL。黄豆芽用水浸没煮沸,文火微沸30 min,滤液加蔗糖溶解,定容至100 mL,每只试管分装10 mL,0.1 MPa下灭菌20 min。

3)三角瓶种子培养基:1/2豆汁培养基,1/2发酵基质,250 mL三角瓶装量100 mL,0.1 MPa下灭菌20 min。

4)发酵基质:按配方称取中药材,50~55 ℃水浸没20 min后煮沸,文火微沸30 min,5 μm毡布过滤,滤渣加水浸没煮沸,文火微沸30 min过滤,合并滤液,添加蔗糖、柠檬酸溶解后定容,500 mL三角瓶装量300 mL,0.1 MPa下灭菌20 min。30 L发酵罐装量20 L,115 ℃灭菌15 min。

1.3.2 培养方法 斜面及平板培养使用PDA培养基,斜面25 ℃培养72 h后转入冰箱保藏。取豆汁培养基10 mL洗涤斜面,取1 mL菌悬液接入豆汁培养基试管,25 ℃培养36~48 h后,取5 mL液体试管种接入三角瓶种子培养基25 ℃培养36~48 h。按要求种量接入发酵基质,控温培养至发酵结束。

发酵参数选择及优化:按指定发酵基质,使用筛选的菌株[18]进行试验,以发酵植物饮料口感为标准,选择并优化发酵参数。①发酵温度。以500 mL三角瓶装入含40 g/L白砂糖发酵基质,接入10 mL三角瓶种,分别在25、23、21 ℃下发酵5 d;②接种量。以500 mL三角瓶装入含40 g/L白砂糖发酵基质,分别接入1%、2%、3%、4%的三角瓶种,发酵5 d;③发酵周期。以500 mL三角瓶装入含40 g/L白砂糖发酵基质,分别发酵4、5、6、7 d。

在发酵参数优化的基础上,添加不同量的白砂糖(30、40、50、60 g/L),品尝植物饮料的口感,选择合适的白砂糖添加量。

1.3.3 饮料制作 发酵液4 200 r/min离心分离酵母,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装入饮料瓶沸水浴25~30 min,冷却得到饮料。

1.3.4 发酵过程测定

1)酵母数:取等量美蓝溶液和发酵液混合,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不变色活菌,测得菌数为酵母数。

2)总糖:取100 mL发酵液按《GB 5009.8―2008食品中蔗糖的测定》中酸水解法测定。

3)总酸:取25 mL发酵液按《GB/T1 2456―2008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参数选择及优化结果

2.1.1 发酵温度 从品尝结果(表1)可知,随着发酵温度的降低,植物饮料风味明显改善,在发酵温度为21 ℃时,植物饮料药味较明显、苦味不明显、入口甜感增加。因此,后续试验选择发酵温度为21 ℃。

2.1.2 接种量 从品尝结果(表2)分析,发酵以1%~2%接种量较为合理,在这两个接种量下,植物饮料带药香、略带苦味、风味协调感有所改善。因此,后续试验接种量选择1%。

2.1.3 发酵周期 根据品尝结果(表3),发酵6 d为理想的发酵周期,发酵6 d后植物饮料苦味极轻、有回甜、药味较明显、口感协调。因此,选择发酵6 d进行后续试验。

2.1.4 溶氧量 测定植物饮料发酵过程中的溶氧量,起始溶氧量在4.8~5.3 mg/L,发酵开始后其溶氧量变化无规律。以接种后每天摇动三角瓶0次、1次、2次进行试验,根据植物饮料品尝结果,以每天摇动1次三角瓶,发酵后植物饮料口感好且稳定,后续试验选择每天摇动三角瓶1次。

2.2 白砂糖添加量的选择

以500 mL三角瓶装入发酵基质300 mL,接入三角瓶种5 mL,21 ℃下发酵6 d,每天摇动一次三角瓶,确定新的组方。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量的白砂糖,其口感评价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以添加白砂糖量50 g/L为好,此时植物饮料无明显苦味、回甜无涩味、滋味丰富饱满、口感协调,所以确定发酵起始白砂糖添加量为50 g/L。

试验所用原料酸味物质含量不高,需要添加适量柠檬酸调整起始pH,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适量的柠檬酸,降低起始pH有利于饮料的口感。

2.3 发酵植物饮料的制作

使用优化后的发酵基质和工艺参数,在500 mL三角瓶中发酵,发酵过程中酵母数量、总酸、总糖含量的变化见图1。植物饮料杀菌后无明显苦涩味、药香明显、药味独特,有特殊发酵风味,口感协调性好。

按20 L发酵基质配料,定容至18.5 L,115 ℃ 15 min实消后总容积约20 L,冷却至25 ℃以下接种发酵,发酵过程中酵母数量、总酸、总糖的变化见图2。所得植物饮料风味与三角瓶发酵一致。

3 讨论

以荷叶、山楂、、决明子、莱菔子、沙棘等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组方,具有降脂减肥、消胀降痰、健脾胃的功效,其提取液直接制作成植物饮料,该饮料带有中药汤剂的苦涩味,添加甜味物质可以调和口感,掩盖苦涩味,但过高糖分会带来过多热量,而甜味剂对糖代谢有影响[22],需要寻找其他改变中药苦涩味的方法。本研究在植物饮料中添加酿酒酵母发酵,可以有效去除植物饮料的苦涩味。

具有降脂减肥功效的药食同源中药材组方,其水提取液添加50 g/L白砂糖,经酿酒酵母发酵,在21 ℃下发酵6 d后,4 200 r/min离心分离酵母,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装入饮料瓶沸水浴25~30 min杀菌,冷却得到的发酵饮料总糖含量约26 g/L,500 mL三角瓶和30 L发酵罐中发酵植物饮料风味一致。发酵植物饮料低糖分,具有中药特有的香味和药味,并具有特殊发酵风味,诸味协调,口感柔和、清爽,适于日常饮用。样品试饮无腹泻、厌食等不良影响,有关风味物质的形成与变化,发酵前后功能性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美珍,余慧敏,余 杰,等.复合减肥茶及作用机理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10):145-149.

[2] 张明月.复方减肥胶囊安全性评价及减肥效果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08.

[3] 杨 丽,徐静雯,杨树国,等.减肥降脂胶囊治疗代谢综合症5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19(3):300-303.

[4] 王美华,王志兴,鲁新华. 50例肥胖者中药减肥前、后最大耗氧量的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1):76-77.

[5] 陈海光,曾庆孝.荷叶功能成分的提取及其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10):34-38.

[6] 王福刚,曹 娟,刘 斌,等.荷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针国医国药,2012,21(9):2339-2340.

[7] 江爱龙,刘荣华,陈兰英,等.山楂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2):154-158.

[8] 张清华,张 玲.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和药品,2007,9(2):60-63.

[9] 万锦梅.、双花、山楂对血流变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6):509-510.

[10] 李兴广.本草纲目养生智慧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11] 陈依雨,李博萍,赵雨霞,等.决明子提取物对脂肪肝大鼠眼晶状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广州药学院学报,2013,29(3):288-290.

[12] 綦振峰,李官浩,郑昌吉,等.山楂、决明子及其配伍对降血脂的作用[J].食品与机械,2013,29(2):96-99.

[13] 李 宏.莱菔子现代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3):67-70.

[14] 李铁云,李天国,张国侠,等.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1):25-28.

[15] 刘凤云.沙棘总黄酮的药理研究概况[J].中药材,2004,27(2):145-147.

[16] 黄晓青,瞿伟菁,张晓玲.沙棘多糖对小鼠实验性高血脂症的影响[J].营养学报,2004,26(3):232-234.

[17] 陈嘉艺,滕 丹,李 伟,等.沙棘总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3):355-358.

[18] 陈其国,胡洪森.一种复方减肥降脂发酵植物饮料菌种的初步筛选[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5):85-87.

[19] 曾庆文,曹 军.中药发酵的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5):545-547.

[20] 陆欣媛,刘松梅,郑春英,等.中药发酵研究概况[J].黑龙江医药,2006,19(2):496-470.

第7篇: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藏药植物;景天科;植物区系;药用价值;青藏高原东缘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2.006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2-0018-03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ibetan Medicinal Plants of Crassulaceae in Eastern Edg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GONG Hong-dong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Department, 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ezuo 74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ource of Tibetan medicinal plant of Crassulaceae in eastern edg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Methods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specimen coll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were made, relevant personnel were inquired, literature and data were combined explore genera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type of the genera, life type and habitat, and medicine value of Tibetan medicinal plant. Results There were 2 genera and 7 species of Crassulaceae in eastern edg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with important medicinal value. Conclusi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provide reliable foundation for resource protecti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in-depth study of Crassulaceae in eastern edg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Key words: Tibetan medicinal plant; Crassulaceae; flora; medicine value; eastern edg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景天科Crassulaceae植物多为草本、半灌木或灌木,全世界约有35属1500种,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美洲,但主产于非洲南部及墨西哥。我国有13属231种,在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以西南部种类较多[1-2]。景天科植物不仅广泛用于观赏和绿化,而且在医药方面具有多种用途,其中不乏著名的藏药,其全草、花、根或根茎等不同部位均可入药,常用于治疗头痛发烧、肺炎、气管炎、神经麻痹等疾病[3-4]。目前部分景天科植物的有效成分、药理活性、植物资源等方面已开展相关研究[5-9]。积极开展青藏高原东缘景天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研究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境内的景天科藏药植物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研究,以期为青藏高原东缘景天科藏药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1012-01)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区域 

本次调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理范围主要包括甘肃省甘南州及四川省阿坝州和甘孜州两州的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东缘是全球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区域,境内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分布着大面积高寒草甸植被、高山垫状植被、高寒灌丛草甸植被、亚高寒草甸植被、沼泽化草甸植被和高寒草原植被等植被类型,拥有丰富的藏药植物资源。 

1.2 研究方法 

通过野外实地线路调查、植物标本采集与鉴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走访询问相关人员等,编制青藏高原东缘景天科藏药植物名录,对青藏高原东缘景天科藏药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属种组成 

本次调查发现,景天科藏药植物有2属7种。其中红景天属Rhodiola为含种数最多的属,共有小丛红景天R. dumulosa、唐古红景天R.algida var. tangutica、大花红景天R.crenulata、狭叶红景天R.kirilowii、粗茎红景天R.wallichiana和宽果红景天R.eurycarpa共6种,占总种数85.71%;而瓦松属Orostachys只有瓦松O.fimbriatus 1种,占总种数14.29%。 2.2 属分布型 

按照中国被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2],青藏高原东缘景天科藏药植物属分布区类型应属于2个分布型。其中红景天属是北温带分布的北极-高山变型,而瓦松属则是温带亚洲分布。显示其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呈现一定的多样性,但2个分布型均为温带分布类型,这表明植物区系应为温带性质。 

2.3 生活型 

植物生活型是对其特定生存环境长期适应而表现出的外貌形态和结构习性。经统计,生长于青藏高原东缘境内的景天科藏药植物由多年生草本和2年生草本2种生活型组成,其中以多年生草本占绝对优势,共有小丛红景天、唐古红景天、大花红景天、狭叶红景天、粗茎红景天、宽果红景天共6种,占总种数85.71%,而2年生草本只有瓦松1种,占总种数14.29%。说明景天科藏药植物生活型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但以多年生草本为主,这更体现出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 

2.4 生境 

景天科藏药植物多生长于海拔1600~5600 m山坡石上、山坡草地、山坡林下、高山草甸、高山灌丛、石缝中。其中红景天属6个种绝大多数集中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山,而瓦松则喜生屋瓦上。统计结果见表1。 

3 药用价值 

景天科藏药植物的药用部位以根为主,性味以涩、寒为主,功能以清热为主,适用于头痛发热、肺炎、气管炎等病症,但瓦松有大毒,宜慎用。见表2。 

景天科藏药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红景天苷、酪醇等,具有抗衰老、抗缺氧、抗疲劳、抗辐射、抗紫外线、抗癌、抗毒、治疗心血管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及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等功效[4-8]。 

4 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 

药材基原植物的伤害程度与药材的采集部位直接相关,以全草、根或根茎等引起植株死亡的采集方式进行的采集可对基原植物产生致死伤害。青藏高原东缘景天科藏药植物的采集是以全草、根或根茎为主进行的,这种采集方式对基原植物产生了致死伤害,加之景天科藏药植物使用量大、抗采集干扰能力较弱,所以,藏药植物利用量远远大于种群自然更新的能力,导致许多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种群数量迅速减少或几近灭绝,如大花红景天已被列为一级濒危藏药材[10-11]。因此,景天科藏药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4.1 加强资源保护 

由于海拔是影响藏药植物活性成分含量的最大因素,同一物种因产地和生境不同会导致药用价值上明显的差别,所以,要最大程度恢复景天科藏药植物的原始群落,必须针对目前滥采乱挖、地毯式采挖等不正当采收现象,积极采取采留结合、挖补结合、野生抚育及人工种植等就地资源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景天科藏药植物野生资源的消耗。另外,还要对景天科藏药植物进行迁地保护研究,模拟青藏高原的水分、光照、土壤、气候等自然生态条件,选择人工栽培的最佳环境,快速恢复其种群数量。 

4.2 开发新药源 

药用植物亲缘学通过研究植物的亲缘关系、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及传统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对寻找新药源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要充分利用药用植物亲缘学等现代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化学理论,积极探索寻找景天科藏药植物的优良近缘种作为新药源或替代品,以缓解景天科藏药植物资源的压力。 

4.3 开展全面研究 

目前,景天科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化观赏、栽培繁殖、植物生理等方面,而对景天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集中在小丛红景天等少数几个植物种上。因此,要对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景天科藏药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广泛研究,以探明药理作用与药效机制,充分挖掘活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和拓宽药用范围奠定基础。 

4.4 合理开发利用 

首先,除对景天科藏药植物的常见入药部位根、花等进行利用外,还要对其他部位,如茎、叶、果实、种子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利用,并对藏药产品进行深加工以提高利用效率。其次,利用细胞和组织培养、转基因植物等现代生物技术提取藏药植物的有效成分,从而实现藏药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34(1)[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31-205. 

[2] 吴征镒,路安民,汤彦承,等.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29-632. 

[3] 罗达尚.中华藏本草[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110-112. 

[4] 杜品.青藏高原甘南藏药植物志[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5-304. 

[5] 黄钰芳.红景天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 20(5):528-530. 

[6] 王军宪,罗定强,赵翔宇.小丛红景天化学成分的研究(Ⅱ)[J].中药材,2006,29(4):335-336. 

[7] 王军宪,罗定强,赵翔宇.小丛红景天化学成分的研究(Ⅰ)[J].中药材,2005,28(2):98-99. 

[8] 黄英俊,赵明,宗玉英,等.狭叶红景天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活性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3):1561-1565. 

[9] 石进朝,解有利,迟全勃.几种景天科野生植物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308-310. 

第8篇: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辩证唯物主义;教学

[中图分类号] R937.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127-03

药用植物学课程是本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药学、制药工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知识点繁多,记不住,对该课程的学习怀有一种恐惧心理,同时学习时效率不高,创新性不够,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而目前该课程的授课学时又在大幅度缩减,面对这种状况,促使我们去深入探索和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去帮助学生学好药用植物学?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正确而科学的思想方法[1]。只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药用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不同类群,才能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因此,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在传授植物学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解释、阐述药用植物学内容,不但可使学生快速地了解和掌握其中的奥秘,还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规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在药用植物学内容结构和教学体系中所蕴含的以及需要认真体会并加以正确应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如下。

1 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普遍联系。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2]。辩证法正是对这幅普遍联系画面的逻辑反映,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的普遍联系,从而要求人们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3],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要注意始终贯穿联系的观点。

1.1 和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中药鉴定学,是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整理中药品种确保中药质量、研究新药源的应用学科。该学科对中药鉴定的方法有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其中前3项需具有植物形态、分类和解剖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再比如中药化学是运用化学及物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准确鉴定作为中药化学研究主要对象的药用植物物种及其生境差异非常重要;此外,药用植物亲缘关系与其化学成分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药用植物学与中药化学的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4]。

1.2 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

药用植物学研究范畴涉及药用植物形态学、药用植物解剖学及药用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主要讲解植物细胞、组织以及六大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类型;药用植物分类学部分主要对不同植物类群的特征以及常见药用植物进行了描述;形态解剖部分是学习药用植物分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了分类解剖部分对植物组织、器官的科学术语,才可能正确理解分类部分对具体植物特征的描述,反过来植物分类部分又是对植物形态解剖部分内容的深化、具体化和生动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形态解剖部分和分类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避免盲目性。

1.3 局部与整体的联系

植物体各组织、器官分别担负着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比如植物的根、茎、叶,同属营养器官,其中根主要起吸收和固着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体,维持植物的重力平衡;叶主要起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作用;茎主要起输导和支持联系作用,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同时将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运输到根、花、果实等器官,供植物体生长发育。此外,植物的各种生命特征之间,细胞内的各种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之间,以及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之间皆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1.4 结构与功能的联系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任何事物的结构和功能都是相适应的,植物也是如此。在了解其结构特征之前,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其功能,笔者认为这个观点要贯穿授课的始终。在植物体中,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植物细胞的形状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椭圆形,如薄壁细胞;有的是不规则形,如表皮细胞;有的是长管状,如导管;这些形状结构的不同是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的。还有叶,它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其形态大多是薄的绿色的扁平体,结构是上下表皮具有气孔,为植物体内外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而叶肉细胞中富含叶绿体,正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花是繁殖器官,因此与之功能相适应,结构上表现为许多植物花冠鲜艳芳香,吸引昆虫传粉,而花的最主要部分雌、雄蕊更是具有适应传粉受精的结构特点。再比如根的初生构造中的表皮,根的表皮主要起吸收作用,在结构上表现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这样可以增加表皮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根的吸收;其次,根的表皮还有保护作用,所以相对应的结构主要表现在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这样可以防止一些有害微生物的入侵,又因为根主要生长在土壤中,与空气接触较少,所以其表皮细胞往往无角质层或较薄,也无气孔存在。

1.5 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科学理论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实验的过程是认识真理的过程,药用植物学学习中大量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很好地体会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注意知识的来源和应用,使学生了解认识来自实践,通过学习又可应用于实践。同时,要善于运用观察比较的研究方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借助大自然中形形的药用植物,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5],比如学完叶的形态与类型这一部分知识后,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观察校园植物,并对不同植物的叶进行观察、比较和记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对于叶的科学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后续分类学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 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

辩证法把自然界看成是不断运动、变化和不断更新发展的,如果学生能用发展的观点去理解问题,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2.1 用发展的观点学习植物体形态结构

生物只要是活着,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并永远处于有序的动态平衡状态。在认识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变化规律时要注意建立动态发展的观点,比如对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的理解,茎幼嫩时其结构为初生构造,而随着茎的增粗,次生构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再比如被子植物的花完成传粉受精后,花的各部位将发生不同变化:花萼(宿萼种类除外)、花冠一般枯萎脱落,雄蕊、雌蕊(柱头、花柱)凋谢,仅子房或子房以外其他与之相连的部分迅速生长,发育成果实。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其内外形态结构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比如番茄,受精后的子房是白色的,进一步发育成的幼果是绿色的,而成熟以后却变成红色,这是因为番茄果实的细胞中质体的三种类型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相互转化导致的结果。

2.2 用发展的观点学习植物的物种形成和分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6],变化发展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植物界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细胞水平上看,细胞都经历了分裂生长分化衰老死亡的发展变化过程;从个体水平上看,植物个体都经历了生长发育生殖衰老死亡的发展变化过程;从系统发育水平上看,种类繁多的物种经历了由简单复杂、由水生陆生、由低级高级的进化发展过程[7]。整个植物界时刻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教育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自然界植物种,包括药用植物种的发生、发展、衰退和消失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以自然选择的方式缓慢地进行着。然而自人类社会出现以后,破坏了植物种的形成和灭绝基本相等的速率。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许多药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致使它们无法生存与繁衍,尤其是一些名贵珍稀的药用植物资源,面临枯竭或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药用植物的学习和研究,自觉养成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意识,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出贡献。

3 矛盾的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8]。药用植物学中诸多方面体现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如被子植物分类部分是按照不同的科来介绍药用植物的,如毛茛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菊科等,若把药用植物科的主要特征看成是这一科所有植物的共性,那每种植物的具体形态特征则是个性。通过分析和整理不同类群植物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区别学习和记忆药用植物的共性和个性,有助于药用植物的教学,方便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内容,从而达到概念清晰、记忆牢固和正确鉴别的效果。

总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指导药用植物学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实施教学过程,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于药用植物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同时锻炼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也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此外,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应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药用植物学教学,可以解决其难教难学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遇红,蒋宁以.浅谈病理教学中的哲学思想[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7):81-82.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360.

[3] 陈方平.唯物辩证法在中医营养学中的运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224-227.

[4] 谈献和,姚振生,王冰,等.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 席阿丽,蔺怀明,孙新,等.《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法浅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582-583.

[6] 赵家祥,王元明.哲学基础知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 陈晓芸,李绿庄.浅析进化论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J].生物学教学,2006,31(6):7-9.

第9篇: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

化学农药防治害虫见效快、成本低,但是如果盲目地使用农药,不仅会使植物过分依赖化学农药,也会使农药残留加重。例如,几种常用药剂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害生物会不断向高级进化而获得较强的抗药性,从而使所需农药浓度越来越高,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加大了对人体的潜在伤害[6-8]。

2园林植物保护对策

2.1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园林,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在园林设计时,认真权衡和分析植物病虫害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从尊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出发,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既保证布局合理化,又保证观赏价值。如以乔木为主,实行乔、灌、藤、花、草多种植物合理混配的林荫型绿化,营造和谐、有序、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互促共存、遮荫效果好的复层种植结构,从而有效避免植物发生病虫害的隐患。此外,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种植密度,防止互相争光、争水、争肥,滋生病虫害,也缩短了植物更新期,导致绿化“时装化”的不利结果。

2.2增强国有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科研人才和科研力量的培养,积极利用新技术依据市场需求,制定长远的苗木生产发展计划,近期与远期发展相结合,使植物保护发展具有后劲。如要把植物保护规划列入城市总体规划,认真实施,严格控制规划的随意性。政府应加大对园林植物管养的投资力度,彻底贯彻专项专管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归属。要想保证环境绿化的高质量和植物保护的高效率,必须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培养科研人才,人才是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植物保护科研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奖励优秀科技人员,增加科研资金投入。此

外,在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应该促进植物体内、体表以及周围环境中有益生物的增长,调整生态和微生态环境,从而控制园林植物中的有害生物。2.3合理引进外来物种,选育及应用抗性植物品种在引进外来物种时,要遵循植物的分布规律和植物适应性规律,立足本地资源,根据本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引进一些外域资源,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空间结构资源,同时还可以增加景观的美感,又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此外,在选种时,应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如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实、抗污染、抗冻害、抗病虫、耐粗放管理7个方面为树种选择的首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