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肠梗阻的中医护理方案范文

肠梗阻的中医护理方案精选(九篇)

肠梗阻的中医护理方案

第1篇:肠梗阻的中医护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 胃癌;术后化疗;肠梗阻 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5.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19-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22例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F0LF0x方案是本组病例所采用的化疗方案。22例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的首发症状是恶心、呕吐、腹胀、拒食、停止排便、停止排气。腹部出现明显的膨隆,腹肌紧张少见,肠鸣音消失或减弱。经CT检查、B超检查、胸片检查没有肿瘤复发征象。

1.2 方法:22例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间断胃管注药、持续胃肠减压、灌肠、中药扶正理气、调和电解质等对症治疗。

2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在术后化疗阶段,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消化道反应,这些反应将会掩盖患者的肠梗阻症状。就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纠正患者体内的酸碱、电解质、水平衡紊乱,尽量使患者的体液保持平衡。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腹痛的部位、范围、性质、时间,以及呕吐、腹胀、排便、排气、肠鸣音、肠蠕动等恢复及缓解情况。

(2)肠胃减压护理。一旦患者被确诊为胃癌术后并发肠梗阻,就应当马上禁食,进行肠胃减压,降低胃肠道积气、积液,减轻肠腔内部的压力,促进肠壁血液循环。留置胃管时必须注意胃管的留置深度。当胃管进入食管下段后,可以抽吸胃液,在操作时应当注意保持胃管的位置,增加胃管的舒适度。

(3)胃管注药护理。通过胃管注入药液或植物油剂能够发挥促进排便、排气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将患者的肠胃排空后,经胃管注入1/2副中药扶正理气药剂和50mL植物油剂。间隔用药lh。注药后,胃管夹闭0.5~lh。胃管夹闭解除后,观察患者腹部症状缓解、肠蠕动恢复、排气排便恢复等情况以及引流液的性状。胃管拔出后,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少食多餐、进食流质、清淡饮食,并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叮嘱患者家属不要在患者禁食期间当着患者的面吃东西,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

(4)灌肠护理。促进排便、排气是灌肠的重要作用,让患者保持臀高头低的左侧卧位。尽量延长灌肠液停留在肠内的时间,以便使肠管获得更好的刺激,从而实现促进排便、排气的效果。

(5)支持治疗护理。灌肠、胃肠减压等会造成患者体内电解质、水紊乱与营养不良,所以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医嘱给予患者静脉补充电解质和热量,并详细记录出入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液体量、蛋白质等,使患者营养平衡。

3 结果

22例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 讨论

并发肠梗阻患者不但忍受疼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痛苦,还要承受长期疾病折磨带来的沮丧、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心理,采取针对性的专业化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肠梗阻带来的痛苦,减轻不适,改善生活质量。在护理时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恰当的处理,促进患者病情恢复。通常,预防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的护理对策包括阶段式化疗教育、饮食指导、预防肠粘连等。

4.1 阶段式化疗教育在化疗前,医护人员使用健康卡片、画册等讲解胃癌化疗的价值、方式以及可能发生的不适反应。在化疗期间,应当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鉴别肠梗阻的基本知识,并告知患者在化疗中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便排气异常等症状时需要马上停止进食,并立即就诊.

4.2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有规律的定量进食,严禁暴饮暴食,宜少食多餐,如果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呛咳等不适,应嘱咐患者进食半流质饮食,例如粥、面汤等。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多用炖、焖、清蒸的烹调方式取代烟熏、炒、炸、煎的烹调方式。

4.3 预防肠粘连 指导患者进行排气操,通过运动促进肠蠕动,避免肠粘连的发生,促进排气。在化疗间歇期,应当鼓励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在运动时,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忌饭后剧烈运动,运动以机体不疲劳为宜,否则适得其反。指导患者在运动时自行观察是否出现肠鸣音、腹胀、腹痛等情况,如果发生不适,马上停止运动,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邓细玉.76例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 0,3(1 5):178-1 79.

[2] 金京哲.胃癌的综合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 01 1,9(1 2):205-206

第2篇:肠梗阻的中医护理方案范文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特征以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为主,严重时可引起感染、中毒、休克、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肠梗阻病人60例,其中非手术治疗肠梗阻40例,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75岁,平均年龄为52.5岁。均为单纯性肠梗阻,其中高位性肠梗阻占10例,低位性肠梗阻占30例。通过禁食、胃肠减压、中医中药治疗、口服或胃肠道灌注生植物油、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低压空气或钡灌肠、经乙状结肠镜插管、腹部按摩等非手术治疗措施,患者均出院,住院时间为2~15天。

1.2 发病时间以春秋季节发病为多见,一、三季度发病为22例,占55%,二、四季度发病为18例,占45%。

1.3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表现有呕吐、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四大特点。

1.4 治疗方法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在所调查人群中,非手术治疗者为40例,占该病总数的66.7%。治疗期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措施,同时应用胃肠减压,防治感染。配以中医疗法,效果显著。方法①针灸疗法:麻痹性肠梗阻常用:主穴:合谷、天枢、足三里。配穴:大肠俞、大横。如呕吐较重者,可加上脘、下脘、曲池等穴位。②生油疗法:常用于治疗蛔虫性、粘连性和粪块阻塞性肠梗阻病人,用菜油或花生油60~100毫升,每日一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③中药治疗:肠梗阻的治疗应以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开郁及活血化瘀等法。常用方剂有复方大承气汤、甘遂通结汤、肠粘连松解汤和温脾汤。

1.5 治疗结果40例病人均出院。疗程在7天以内的13例,8一12天24例,20天以上3例。

2 护理

2.1 腹痛的护理肠梗阻的病人大多有腹痛,高位性肠梗阻病人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是由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引起。呕吐可起减压作用,使绞痛减轻。低位性肠梗阻因肠胀气抑制肠蠕动,故绞痛较轻,在排气后可缓解。本组40例梗阻病人中,阵发性绞痛10例,持续性胀痛30例。疼痛时嘱患者取半卧位、深呼吸,减轻肠梗阻对膈肌的压迫,有利于循环和呼吸,且避免平卧时腹肌收缩,腹压升高,加重患者的痛苦。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跟患者交流,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当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及有关检查排除绞窄性肠梗阻时,遵医嘱给予阿托品、654-2等抗胆碱药以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抑制胃肠道腺体分泌,使患者疼痛缓解。小孩肠梗阻常由饮食不洁引起,寒邪凝滞,蛔虫聚团导致。可用中医治瘀、散结、止痛。

2.2 呕吐的护理呕吐是由腹内压增高,胃肠壁张力增高,刺激肠壁交感神经,肠蠕动加快而引起。呕吐出现较早,以高位性肠梗阻为主。部位愈高,呕吐愈频繁,呈反射性,病人应取坐位。患者卧位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鼓励患者将胃内容物吐出,以减轻梗阻症状。遵医嘱予以止呕、护胃等,禁食、禁饮、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理污染床单。观察呕吐物的性状并记录呕吐量,如有血性液体呕出,疑有绞窄发生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予以处理。

2.3 腹胀的护理粪块、蛔虫、大的胆结石、肠腔内容物、肠道内咽下的气体、食物发酵产生的气体、梗阻后大量液体进入肠道,引起腹胀。高位性肠梗阻呕吐频繁、呕吐物多,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常有明显腹胀。胃肠减压是减轻腹胀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组中40例均采用胃肠减压,通过吸出胃肠道内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液循环。胃肠减压时,胃管应插入55~65cm,小孩插至十二指肠,才能起到效果。胃肠减压期间应注意:①固定好胃管,保持胃管通畅和有效负压,如有胃内容物堵塞,应及时冲洗。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如发现血性液体,应考虑肠绞窄的可能。③插胃管侧鼻腔应经常用湿棉签或石腊油,如鼻粘膜红肿,破溃应更换另一侧鼻孔重新插入。④口腔护理,一天2次。⑤胃管内注入石腊油,每次30-40mml,每天3次,注后夹闭1/2h,观察排便排气情况。中药复方大承气汤灌肠,适用于低位性肠梗阻,可软化粪便,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插肛管前用石蜡油肛周及肛管的前端。避免压力过高,灌肠液过多,使肠管扩张加重,就可导致肠穿孔的发生。胃肠减压插胃管、低压灌肠时,应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志变化,如患者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应立即停止操作,与医生联系,给予处理。

2.4心理护理肠梗阻患者因腹胀、腹痛、呕吐不适,加之胃肠减压使患者活动受限,常表现焦虑、恐惧、烦躁不安、拒绝治疗等心理反应。此种心理反应,可导致患者结肠机能亢进,表现为降结肠持续性收缩、肠腔变窄、肠痉挛加重。此时患者求医心切,医务人员应热情接诊,态度亲切,耐心听取患者的反映。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文化层次、个体承受能力等心理特点,解释其原因,提出可靠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操作时娴熟的工作技能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患者获得安全感。若小孩常表现为哭闹、拒绝治疗,可给其玩具或听鸟语虫鸣、拍拍背或轻抚他的皮肤,抱他走动等。对这类不合作的患者,更要善于诱导,避免语句生硬或强制手段,向其家属宣传肠梗阻的知识,给予患者帮助和支持,增强病人对的信心,消除病人的恐惧和紧张心理,稳定情绪,主动配合接受治疗。

2.5 出院指导

2.5.1 保持心平气和,避免因情绪激动致肠蠕动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发的肠蠕动过急。

2.5.2 肠梗阻发生时,应禁食禁饮,肠蠕动恢复,梗阻畅通后,患者进食不宜过猛,第l天进流质,第2~3天进半流质,逐渐改为普食,饮食应规律,定时定量用餐,切忌暴饮暴食,应进食柔软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忌食过硬、易产气多的食物,避免不洁食物,戒烟戒酒。

2.5.3 对曾发生过蛔虫性肠梗阻的患者定期驱虫,以防再次发生肠梗阻。

第3篇:肠梗阻的中医护理方案范文

【摘要】 目的 观察晚期肿瘤合并肠梗阻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健康宣教、治疗护理、营养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疾病预后,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22例晚期肿瘤合并肠梗阻的患者中16例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缓解,腹平片示梗阻缓解,未再复发,缓解的时间为2~17 d,6例未缓解。结论 有效的健康宣教、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有效支持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肠梗阻;晚期肿瘤;护理 作者单位:834000 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 我们在 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观察了晚期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2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住院部收治的晚期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22例,平均年龄(48±16)岁;其中男8例,女14例;胃癌10例,直肠癌5例,结肠癌7例;肠梗阻发生于全身化疗后3~5 d的患者10例,发生腹腔化疗后2~3 d的患者9例,发生于术后未做化疗的患者3例。12 临床表现 22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11例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19例无排气排便,3例少量的排气及排黄色稀便,3例体温升高。22例患者的立位腹部平片均可以见到不同程度的气液平面及肠管扩张。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诊断成立后均禁食水和食物,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肥皂水灌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并经胃管注入石蜡油。出现腹痛则止痛对症治疗。加强心理护理支持及健康宣教。2 结果

16例患者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缓解,腹平片示梗阻缓解,未再复发,缓解的时间为2~17 d。6例未缓解。3 护理31 肠梗阻病因及临床表现 晚期肿瘤患者合并肠梗阻常见的症状有腹痛、呕吐、腹胀、排便排气消失,通常随着肠梗阻的进展而加重。晚期肿瘤患者发生肠梗阻的病因可分为癌性病因和非癌性病因。其中非癌性病因所致的肠梗阻通常可以预防。非癌性的病因包括术后或放疗后出现的肠粘连、肠道狭窄及腹内疝等。对于肠道手术术后、长期卧床、低钾血症、便秘等容易发生肠梗阻的患者,护理中应加强健康宣教,如告知肠道手术术后的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进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对于高龄、体虚及长期卧床的患者,告知排便通畅的重要性。因此,护士熟悉肠梗阻的多发人群、常见临床表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32 正确给药,评价临床症状缓解程度 疼痛是肠梗阻常见的症状之一,本组2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首先评估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频率、强度、加重和缓解的因素,并记录。其次,评估疼痛对患者功能活动、情绪以及睡眠方面的负面影响,及时提供有效的护理支持,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最后,评价治疗后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以及不良反应,为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提高疗效。33 加强心理护理,及时给予心理情绪支持 晚期肿瘤患者合并肠梗阻,不仅影响营养状况,造成患者体力明显下降;而且影响下一步放化疗,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所以,应加强对晚期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熟悉患者的病情,主动关心和帮助患者,向患者讲明治疗肠梗阻的方法、效果、注意事项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回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治疗的依从性。34 胃肠减压治疗的护理 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症状的患者可留置鼻饲管进行胃肠减压。由于晚期肿瘤合并肠梗阻的患者鼻饲管通常留置时间较长,故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做好鼻腔、口腔及口咽部的护理,保持鼻饲管通畅,并应选择材质较好的较柔软的鼻饲管,以减轻对咽部刺激。持续评估并记录每天引流液的量、性状和颜色。如果引流液性状和颜色发生改变,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可经鼻饲管注入油剂以缓解临床症状。由于鼻饲管长期压迫鼻腔黏膜或软骨,可以引起鼻孔黏膜溃疡或坏死,故长期使用鼻饲管的患者,应每月更换一次鼻饲管,并改变鼻饲管置入部位,避免局部组织的溃疡或坏死。35 营养护理 肠梗阻后的患者由于禁食水及食物,主要靠静脉营养液补充身体所需物质。静脉营养液应现用现配,并在于24 h内输完。观察的22例患者均采用经深静脉导管输注营养液。而深静脉导管感染和堵塞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严格无菌操作及定期的冲管、更换贴膜是必须的。因为营养液易黏附在导管内壁上,长时间冲管不彻底亦可能造成导管堵塞,所以彻底冲洗导管是非常必要的。22例患者无1例发生导管堵塞或感染,使得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缩短病程。而营养液的长期使用易出现代谢紊乱,因此做到常见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心中有数,记录24 h出入量,监测电解质,协助医生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缩短病程。36 肠梗阻缓解后续护理支持 肠梗阻症状缓解的一项重要指标即排气排水样便[1]。患者梗阻缓解后12 h后可进食少量流质食物,逐渐加量,多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避免引起肠胀气故减少甜食和牛奶的摄入,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48 h后可进食半流质食物,3 d后基本可开始正常饮食。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多饮水,多进食水果及粗纤维饮食,保持排便通畅。告知患者不要过量食用花生、瓜子,空腹吃大量的柿子、山楂等易导致肠梗阻的食物。对于有肠梗阻或腹部手术病史的患者,更要加强预防肠梗阻的出现。4 小结

肠梗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有效的健康宣教、治疗护理、营养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疾病预后。临床护理工作的全面和细致可以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1] 朱唯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8):456457.

第4篇:肠梗阻的中医护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 老年;麻痹性肠梗阻;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9-181-03

麻痹性肠梗阻多由于肠动力障碍等原因导致,多发于老年人,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患者的机体各方面功能处于逐渐衰退期,治疗耐受性及恢复能力较差,且多伴有一定的慢性基础疾病,因此在临床上常实施保守治疗[1]。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转归及预后等与其对医护工作的配合程度及遵医行为等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部分麻痹性肠梗阻老年患者在应用中药灌肠疗法的同时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以作参考,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09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麻痹性肠梗阻老年患者中抽取152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76例,其中包含男45例、女31例,年龄56~76岁,平均(67.5±6.9)岁;对照组患者76例,其中包含男47例、女29例,年龄55~78岁,平均(68.2±7.1)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结构进行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均发现明显的腹胀、腹痛,但无腹膜刺激征,经影像学检查均已确诊为麻痹性肠梗阻,均拟行中药灌肠治疗;排除神志、意识模糊或有精神病史、癔病史等无法正常交流患者,听觉、视觉障碍等沟通不畅患者,相关药物过敏患者,术后出现急性感染或伴发基础疾病较为严重患者等[2]。所有患者均充分的了解本次实验,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使用我院自配的中药汤剂实施灌肠治疗,中药汤剂成分包括大黄、厚朴、砂仁、炒枳实、赤芍、桃仁、炙甘草等,可视病患具体的中医临床分型而进行加减,配制浓度为原药0.5g/mL,100mL/次,3次/d。在灌肠前将药剂摇匀并均匀加温到37~40℃,灌肠时患者呈左侧卧位,将臀部抬高约15cm,使用15号导尿管进行插管,插入20~30cm,控制药液滴入速度不超过100mL/次,灌肠后患者呈右侧卧位将药液保留超过1h。治疗期间对患者全身状况及腹部情况进行实施观察[3]。

1.2.2 临床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执行医嘱,严格按要求给予基础治疗,并积极实施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密切观察并预防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入院后进行健康宣教,并加强心理护理,详细讲解治疗的目的、方法、预期结果及治疗中、治疗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疼痛的意义,并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呵护,使患者了解治疗操作,缓解其恐慌、焦虑的情绪,学会放松、减少疼痛的方法并对疼痛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以提高其依从性。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对口腔异物及分泌物增多且排出不畅的老年患者,及时的予以清除,并指导其使用正确的漱口方法。加强舒适护理,睡前增设中药泡脚、穴位按摩等护理措施,提高患者舒适感及睡眠质量,促进其机体加速恢复。根据患者特点及情况加强对并发症、基础性疾病的预防及护理工作,尤其注意对具有长期吸烟史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注意其引发肺部感染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及满意度,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焦虑、抑郁的程度,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与排便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依从性、满意度按照3个级别进行统计,非常依从/满意、一般依从/满意、不依从/满意,前两项患者之和所占比例为总依从性/满意度;焦虑/抑郁程度使用临床自评量表SAS/SDS,由患者自行答题,评定后将分值换算为百分制[4]。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0版对所得数据实施统计学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0.05(即可信区间为95%),P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SAS)与抑郁(SDS)程度、肠鸣音恢复时间与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麻痹性肠梗阻是临床较为多见的急腹症之一,常表现为阵发性的腹痛、腹胀,伴随恶心、呕吐及排便排气中止等特征,在中医范畴多认为该病由于劳逸不平衡、饮食不节律、情志不顺畅等原因引起肠道的气血痞结而致[5]。临床治疗主要以解除梗阻同时纠正其所导致的生理紊乱为目的,一般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式,针对老年患者自身机体状况及该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多采用保守治疗,如本文所使用的中药灌肠疗法[6]。

中药灌肠疗法能够减少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相对手术疗法具有更为理想的耐受性,多容易为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但虽然避免了手术所带来的痛苦和压力,在治疗过程中仍会引起患者较为强烈的不适感甚至疼痛,亦会降低其对治疗的依从性与耐受性,甚至会中断治疗方案,对治疗方案的实施及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7]。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通过加强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了解治疗过程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理解治疗的意义,做好心理准备,缓解其不良的负面情绪,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以正确的态度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有效提高其依从性与遵医行为,对整体治疗方案的有效实施及治疗效果的保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以及舒适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以及睡眠质量,保障患者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机体的恢复效率及抵抗能力,对其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显著的提高患者对于治疗、护理措施的耐受性,更容易接受医护人员的工作。加强针对患者并发症及伴发基础性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恢复时间,增加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8]。

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的SAS、SDS程度,及治疗后肠鸣音恢复的时间与首次排便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寻明兰,王晓燕,王永烁.腹部手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6,22(19):1642-1643.

[2] 宋登琴.中药灌肠治疗老年麻痹性肠梗阻86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9(10):97-98.

[3] 肖惠英,曹颖,李少芳.穴位贴敷加口服蓖麻油替代胃肠减压缓解麻痹性肠梗阻的护理[J].广州医药,2012,43(4):68-70.

[4] 朱志云,赖立英,邹新花,等.老年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3):430-432.

[5] 罗学森.黄龙汤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22(10):122-123.

[6] 任平.超短波并中频电治疗急性胰腺炎致麻痹性肠梗阻26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1-3.

[7] 李玲,赵晓燕.住院精神病患者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4):2045-2045.

第5篇:肠梗阻的中医护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肠梗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30―01

为了更能全面的认识与了解肠梗阻患者,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与各位医疗同行一起分享自己是如何在护理岗位上来护理患者的,希望能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般资料: 选取肠梗阻患者共56例。保守治疗12例,年龄在8个月?――85岁之间,住院时间3-11天;手术38例,其中肠扭转9例,肠粘连5例,肠套叠12例,嵌顿疝8例,结肠癌4例,肠造口回纳6例。手术后有6例未在术后5天排气排便,2例在术后24小时内出现腹胀,1例因感染高烧不退(38.5℃以上),19例白细胞计数居高不下,6例伴呕吐,不解大便,腹部膨隆,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1【病因及分类】

1.1肠梗阻发生的基本病因可分为:

机械性肠梗阻

动力性肠梗阻

血运行肠梗阻

1.2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可分为:

单纯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

1.3按梗阻部位可分为

高位性肠梗阻(空肠上段段)

低位性肠梗阻(回肠末端和结肠)

1.4按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1.5按病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

2【处理原则】

处理原则是解除肠道梗阻和纠正全身生理紊乱的同时,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应根据梗阻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全身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定。

3治疗

3.1非手术的治疗

3.1.1禁食.禁饮.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主要措施

3.1.2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3.1.3 预防感染

3.2手术治疗

1粘连松解术.肠切开取物.肠套叠肠扭转复位术

2肠切除肠吻合术见于肠肿瘤.炎症性狭窄或肠坏死病人

4肠造口术见于病情重,或局部病变所限,不能耐受和进行复杂手术的病人

4护理

4.1非手术的护理

4.1.1一般护理

(1):取半卧位,有利于减轻腹部张力,改善呼吸和循环功能,休克病人应改成平卧位【2】,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或吸入性肺炎。

(2)饮食护理:早期绝对禁食禁饮,肠梗阻解除12小时可进少量流质,48小时后进半流质饮食。

病情观察

非手术疗法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症状、及辅助检查的变化,高度警惕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出现下列情况应警惕绞咋性肠梗阻的可能。(1)起病急腹疼持续而不固定,呕吐早且频繁;(2)腹膜刺激征明显,体温升高,脉搏增快,白细胞升高(3)病情发展快,感染中毒症状重,休克出现早或难纠正(4)腹部不对称移动性浊音或气腹征(+)(5)呕吐物,胃肠减压,排泄物,腹腔穿刺物为血性;(6)X线显示孤立,胀大肠样,不因时间推移而发生位置的改变,或出现假肿瘤样阴影。

4.1.2治疗配合

(1)胃肠减压:一般采用较短的单腔胃管,低位小肠梗阻,可应用较长的米一阿氏管,其下端带有可注气的薄膜囊,接肠蠕动推动气囊将导管带到梗阻部位【3】,注意:胃管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持续负压吸引

(2)解痉止痛:单纯性肠梗阻可肌肉注射阿托品可减轻腹痛,禁用吗啡类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3)准确记录出入量:包括呕吐物,胃肠减压,尿量,输入液量

(4)水电解质平衡:急性肠梗阻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液失衡,应根据脱水的性质和程度血清电解质浓度测定和血气分析结果制定不也方案。

(5)有手术指征者,应积极做好手术前准备。

4.2手术后护理

4.2.1麻醉未醒前,应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清醒6小时后取平卧位。

4.2.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4】。

4.2.3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4.2.4胃肠减压的护理,在肠蠕动恢复前继续保持有效胃肠减压,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

4.2.5输液速度,注意观察尿量.记录出入量【5】。

4.2.6观察术后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有无脱落。

4.2.7鼓励病人床上适当活动,有利于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指有效咳嗽.排痰,预防肺部导感染。

4.2.8饮食护理,遵医嘱正确指导病人进食,注意进食后肠功能情况。

4.2.9加强心理卫生宣教,做好出院指导。

5 结果

本组对12例患者保守治疗均在上述时间内治愈出院,手术患者均恢复排便排气,在术后7――18d治愈出院

6 护理体会

肠梗阻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机体电解质紊乱,导致组织损伤,自我愈合功能下降,常表现为:腹胀、呕吐、恶心、不排便排气。特别对于常见的腹胀,导致结肠快速扩张,若达到临界值(9-12cm)则易穿孔致感染、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对于腹胀明显患者应通知医生及早诊断正确处理。因此,在护理别要注意病情认真仔细的观察,使患者能在尽短时间得到康复。无论是否手术仔细谨慎是每个护士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 《外科护理学》(第四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5-221

[2] 李小寒,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6-42

[3] 吴在德,吴汉 《外科学》 (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第6篇:肠梗阻的中医护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手术;诊治;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5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201-03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病症,凡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则属于肠梗阻。肠梗阻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的改变,并可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粘连性肠梗阻占所有肠梗阻的20%~40%,其中70%~80%有腹部手术史[1]。随着腹部手术日益增多,粘连性肠梗阻所占的比率将越来越高[2]。因此深入研究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正确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将成为外科医师必须面临的问题。本研究对我院普外科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52例,女46

例,年龄19~78岁,平均51.8岁。所有患者均有手术史,其中胃手术21例,脾切除手术8例,阑尾手术23例,妇科手术33例,直肠手术13例。术后至发病时间为1个月~40年不等。见表1。

1.2 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第7版教材《外科学》,既往手术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体格检查:腹部有不同程度的膨隆及压痛,听诊肠鸣音活跃或亢进。X线检查:腹部立位片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液气平面。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治疗 禁食水、胃肠减压、肠外营养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适当应用解痉药物。

1.3.2 中医治疗 复方大承气汤(生大黄20g,芒硝20g,川厚朴15g,枳壳15g,炒莱菔子15g,枳实10g,桃仁9g,赤芍15g)以荡涤肠腑、攻下通便为主,并具有理气开郁、活血化瘀之功[3]。中药煎水至400mL左右,温凉后按200mL保留灌肠bid长期应用直至症状缓解。

1.3.3 物理疗法 腹痛、腹胀患者应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重庆中芝医用仪器有限公司,型号:CQ-BS6)进行腹部理疗,30min bid应用,消炎镇痛、活血化瘀、减少渗出、加强新陈代谢、促进上皮细胞生长等作用。

1.4 疗效评价[4]

痛、呕、胀、闭消失,以恢复每日排气或排便,肠鸣音恢复正常,腹部软,恢复饮食后梗阻不再出现,腹部透视无气液平面为治愈标准。

2 结果

98例中,保守治疗92例痊愈,痊愈率93.88%,6例中转手术治疗。既往上腹部手术史者29例,下腹部手术史69例。74例发生在冬春季节。

3 讨论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中常见的一种疾患,在急腹症中居第3位,其中粘连性肠梗阻占有相当比率,其中绝大多数由手术所引起。因此对手术所致粘连性肠梗阻的研究将会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

3.1 治疗方法的选择

虽然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研究有史已久,但是目前对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采取保守治疗方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总体治疗效果要比手术治疗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5]。也有研究表明,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严密的观察了解,对病情进行整体综合诊断,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才是真正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案[5]。本研究所选98例均优先采用保守治疗,西药输液与复方大承气汤灌肠同时进行,具有西药快速改善症状及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特点。同时复方大承气汤中大黄泻热导滞,炒莱菔子消食除胀,厚朴行气燥湿,芒硝润肠通便,桃仁活血化瘀以防止梗阻致局部血瘀引起组织坏死。诸药相合,共奏峻下热结之功[3]。治愈率高达94%,只有6例中转手术治疗。由此可见,保守治疗,西药及传统中药方剂复方大承气汤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将更加有效。

3.2 手术时机的选择

尽管目前临床医师一般会选择保守治疗,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及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及时中转进行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但对于保守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绞窄的病例进行保守治疗的最长时限又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多数人认为如果保守治疗24~48h症状无缓解,不管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均应予以手术治疗,从而防止演变为绞窄性肠梗阻或长期消耗以致需行手术治疗时徒增手术的风险[6]。也有人认为只要保守治疗有效,就应该尽可能延长保守治疗时间,这是因为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后再次发生粘连的面积就会增大,程度也会加重[7],但是保守治疗的最长期限仍没有明确定论。本研究治愈患者中最短保守治疗时间为1d,最长保守治疗的时间为3周,平均6d。这可能更需要临床医师在保守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腹部症状、体征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便更恰当调整治疗方案,以免贻误手术时机。

3.3 手术部位对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的影响

粘连性肠梗阻最常并发于腹部手术后,其中以阑尾炎和盆腔手术最多,其次为直、结肠术,再次为胃、脾脏等手术[8]。本研究亦发现类似规律,在所选病例中,下腹部手术即阑尾、妇产科及直肠手术所占比例最大,而上腹部手术即胃、脾脏手术所占比例小。可能的原因是下腹部小肠更为游离,易因周围炎症反应而改变其正常解剖位置。可见下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形势更为严峻。

3.4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季节分布

有研究表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与季节变化有关[9],本研究发现冬春季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机率较大,夏季发生肠梗阻的机率较小。具体原因尚无明确定论,可能与冬春季节天气寒冷、空气干燥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继而干扰正常的肠道功能引起肠梗阻疾病发生[9]。另外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前后多进食诸如高脂低纤维食物,减缓胃肠道蠕动,易诱发肠梗阻。

3.5 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

粘连是因为腹膜和浆膜细胞接受刺激,从而产生纤维素和渗出血,手术、缝合带来的刺激和局部缺血使得新生毛细血管生长旺盛,腹膜和浆膜面的粘连产生[10]。绝大多数引起腹腔粘连的原因与手术有关,所以预防的关键主要在于改进手术操作技术。手术操作应轻柔,同时应注意保护肠管,尽量少提肠管到腹腔外操作,避免腹腔缺血,同时避免浆膜面损伤。避各种异物进入腹腔内,特别要注意防止肠管和胃内容物外溢造成的腹腔内炎症和感染,同时防止血块存留腹腔和异物带入腹腔内[11]。众多学者探索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但总体效果均不理想。迄今为止,肠粘连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对于临床防止肠粘连的预防性药物仍然存在广泛争议,对于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并没有相关的建议或临床指南[12]。目前临床上预防肠粘连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屏障,但其效果仍存在争议[13]。因此继续研究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机理及探索有效预防或减少粘连的方法的脚步将不会停止。

总之,随着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增加,科研方法及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的更加深入,粘连性肠梗阻必定能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贵明,谢仁.84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136-137.

[2] 李洪明,刘林.86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探讨[J].四川医学,2012,33(3):523-524.

[3] 陈清海.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0例[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1):17-19.

[4] 罗海.腹部术后并发肠梗阻治疗[J].药学与临床,2013,7(3):62-63.

[5] 王彬.粘连性肠梗阻70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502-503.

[6] 屠义梅,张乃臣.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J].河北医药,2013,35(19):2972-2973.

[7] 潘清文,叶永生,袁远程,等.肠切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82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57-358.

[8] 刘晓清.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89例治疗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2):205-206.

[9] Hiki N,Takeshita Y,Kubota K,et al. A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onset of postoperative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is related to changes in the climate [J]. Dig Liver Dis,2004,3(3):125-129.

[10] 梁建军.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68例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24):5066-5067.

[11] 张海峰.粘连性肠梗阻90例治疗与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1):1372-1373.

[12] Schnüriger B,Barmparas G,Branco BC,et al.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peritoneal adhesion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Am J Surg,2011,201(1):111-121.

第7篇:肠梗阻的中医护理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术中灌洗Ⅰ期吻合术12例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急诊行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术中灌洗Ⅰ期吻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高热腹腔感染1例,粘连性不全梗阻1例,术口感染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梗阻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主张Ⅰ期切除吻合术;为提高Ⅰ期吻合术的成功率,要求术中行结肠灌洗。

急性大肠梗阻是大肠癌常见的并发症,大多为癌性梗阻。根据大肠的解剖生理特点,左侧结肠癌梗阻更加多见,是老年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文献报道[1],大肠癌肠梗阻70%位于左半结肠,20%位于右半结肠。对于右半结肠癌合并梗阻的手术方式已达成共识,而左半结肠癌梗阻的处理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现收集我院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左半结肠癌术中灌洗Ⅰ期吻合术共12例,对治疗体会进行分析讨论。

1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共行左半结肠癌梗阻术中灌洗肿瘤切除Ⅰ期吻合术12例,均为急诊手术病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8~75岁,平均65岁。病理类型:中低分化腺癌9例,乳头状癌2例,黏液腺癌1例。病理分期:Dukes B期3例、Dukes C1期7例、Dukes C2期2例。

2 结果

术后合并高热腹腔感染1例,粘连性不全梗阻1例,术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瘘,无手术死亡病例。

3讨论

结肠排空灌洗(intraoperative irrigation of colon)也称台上肠道准备(preparation on table)的方法,对于未做肠道准备的左半结肠急性梗阻,在手术中采用肠道灌洗方法,清除肠道内的各种积存物,可达到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的目的[2]。Dudley和Radeliffe 等于1980年首次提出梗阻性左半结肠根治术中,采用顺行性结肠灌洗法结合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有研究者[3]采用该方法治疗61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手术死亡率为8%,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切口感染率只有3%,该方法明显降低了梗阻性左半结肠癌Ⅰ期手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手术有关注意事项如下:①现医疗风险大,患者有知情选择权,术前充分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认真讲解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非常必要。②急性梗阻的大肠癌患者多数身体情况差、年龄大,可并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围术期的适当准备尤为重要,常规胃肠减压、抗生素预防,控制血糖、血压的药物的应用,应当果断、及时,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贫血、低蛋白及酸碱平衡紊乱,对并发症的评估、实施对症治疗不容忽视。③术中探查决定手术方式,注意适应证的选择,肿瘤晚期有多处转移与重要脏器相侵,对有肠坏死、穿孔、腹腔污染严重的患者慎行Ⅰ期吻合。④手术暴露充分,达到无瘤术操作,建立有效的无菌区,注意手术野的保护,防止污染,减压前避免挤压扩张肠管,操作轻柔,以免结肠破裂粪汁外溢,行有效的肠减压,减轻肠管张力,恢复肠壁血运。⑤灌洗方法可采用顺行及逆行两种方式。笔者认为顺行灌洗更确切,可选盲肠造口或回肠末端造口顺行灌洗。盲肠血运较差、污染重,造口后增加术后肠瘘风险,多采用回肠末端造口方法,肠减压后距回盲部20~30 cm造口插入灌洗器,用荷包法固定,远端用肠钳夹闭,用3 000~5 000 ml碘伏及生理盐水灌洗至冲洗液清净为止,吻合口处用碘伏棉球消毒,闭合回盲造口。⑥Ⅰ期吻合术前,应行确切的扩肛,远端直肠及结肠一并行碘伏盐水灌洗。⑦手术游离肠管时保证血运供应及吻合口无张力,尽量使用吻合器吻合,增加吻合可靠性。⑧吻合口旁并排放置2枚引流管,保证通畅引流,以备低位瘘时局部冲洗,关腹前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及蒸馏水冲洗,避免腹腔感染。⑨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建议使用静脉高营养。排气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晚进食3~5 d,术后3~5 d内使用泰能等高档抗生素治疗,配以避免二重感染的药物。

总之,梗阻情况下患者往往存在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低蛋白血症,短时间内难以纠正,术前无法按常规进行肠道准备,易发生腹腔及术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分期手术,即先行病灶切除和腹壁造瘘,然后再择期行关闭造瘘的二次手术方案,患者需受2次手术创伤,忍受造瘘所引起的生活不方便,术后恢复期延长,整体治疗费用增加[4]。随着抗生素发展、手术进步、营养支持增强,以及对大肠癌病理、生理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主张Ⅰ期切除吻合术,为提高术中Ⅰ期吻合成功率,要求术中结肠灌洗,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树.结直肠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2-103.

[2]Baccrari P, Bisagni P, Crippa. Operative and long-term results after one-stage surgery for obstructing colonic cancer[J]. Hepatogastroentreology,2006,53(71):698-701.

第8篇:肠梗阻的中医护理方案范文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1],是腹部外科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采取正确的综合治疗及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多发性肠瘘、重症感染及衰竭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我科2005-2009年收治炎性肠梗阻病人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8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9~73岁。均为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其中胃穿孔修补术后3例,交通事故致腹腔脏器损伤手术后7例,急性阑尾炎穿孔手术后5例,胆道手术后1例。术后发生肠梗阻时间为5~12d。病人均早期出现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更有特点的是腹部有固定、具压痛的肿块。腹部X线平片可见多个液平面,并显示肠腔内有积液的现象[1]。

1.2治疗方法与结果 本组病人均采用保守治疗:①禁食,持续胃肠减压;②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③运用糖皮质激素;④应用生长抑素;⑤运用抗生素;⑥温盐水洗胃和灌肠;⑦中药散剂外敷。本组16例病人经过非手术治疗,全部痊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2.1基础护理 胃肠减压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坚持口腔护理每日二次,漱口至少三次,呕吐病人每次吐后用温开水漱口。因禁食后,口腔内分泌物减少,细菌入侵繁殖,易发生口腔炎,腮腺炎。

2.2胃肠减压的护理 通过禁食、胃肠减压, 能有效地减少胃肠积液积气,明显降低腹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细菌,改善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情况。而且胃肠减压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此期间应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告知患者翻身时要注意胃管不可曲折和脱落。护理中密切观察、准确记录胃液的引流量、颜色和性质,有助于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变化,如引流出咖啡样液体,要注意是否出现应激性溃疡或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同时做好置管后的口腔、咽部护理。

2.3心理护理 由于炎性肠梗阻发生在术后早期,病情的变化和不适,以及长时间的胃肠减压带来的痛苦,都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利的心理影响,产生焦虑和急躁情绪。护士应积极疏导,稳定患者情绪,耐心向患者解释炎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和预后,消除其紧张情绪, 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2.4腹部症状的观察和护理 炎症性肠梗阻腹痛常不明显, 腹胀一般为对称性,腹部膨隆,但程度不如机械性肠梗阻严重,无肠型或蠕动波。触诊有柔韧感,但各部位的柔韧程度不均,最显著的部位即是肠管粘连最重的部位,一般位于切口下方,触不到明显的肠袢或包块,腹部叩诊多为实音,听诊可闻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听不到高调肠鸣音或气过水声。护士加强巡视,监测腹部体征变化,观察腹痛腹胀及肛门排气情况,当病人出现阵发性腹痛时,可采用分散病人注意力、腹部热敷或腹部按摩,使其减轻腹部症状,禁用镇痛剂,以防掩盖病情。如患者腹痛剧烈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或伴有高热、脉搏加速、血压低,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2.5早期活动 术后早期活动对肠蠕动有促进作用,卧床期间鼓励患者床上活动肢体, 勤翻身叩背,进行有效深呼吸、咳嗽咳痰等。病情平稳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活动方式和量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逐渐增加活动量和范围,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以上护理手段可减轻腹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6饮食护理 营养及饮食护理对患者康复起着重大作用。患者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提示肠功能恢复,可停止胃肠减压,试饮温开水少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再开始进流食、半流食至正常饮食, 进食时少量多餐。进食原则以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为主,循序渐进, 忌服易产气的甜食、牛奶和辛辣、煎炸食物,同时保持大便通畅。

2.7出院指导 炎性肠梗阻患者出院后要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多餐, 忌暴饮暴食,食物要清淡、高营养, 忌生硬及刺激性食物,并适当增加活动量,防止发生肠粘连,保持大便通畅。有腹痛等不适及时复诊。

第9篇:肠梗阻的中医护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 大黄免煎颗粒;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保留灌肠

肠梗阻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急腹症, 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引起肠壁感染、坏死、电解质丢失、肠壁循坏受阻等,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大黄免煎颗粒是精选符合炮制规范的优质大黄经高新技术提炼、浓缩而成的中药颗粒, 为明确其对急性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作者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部分患者实施了相关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0例。纳入标准[2]:肠鸣音活跃, 显现气液平面, 经CT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 排除腹膜炎、腹部肿瘤、肠结石、肠绞窄等情况。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腹部疼痛、呕吐、停止排便、腹胀、停止排气等。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5例。观察组男25例, 女20例, 年龄19~75岁, 平均年龄(48.85±3.49)岁, 发病时长4~17 h, 平均发病时长6.77 h, 13例曾行妇科手术, 12例曾行胃肠手术, 14例曾行胆道手术, 6例曾行阑尾手术。对照组男25例, 女20例, 年龄20~77岁, 平均年龄(48.93±3.60)岁, 发病时长5~18 h, 平均6.80 h, 12例曾行妇科手术, 12例曾行胃肠手术, 13例曾行胆道手术, 8例曾行阑尾手术。两组患者均临床资料完整, 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疗法, 措施包括进行胃肠减压, 禁水禁食, 保证体内营养供给充足及水电解质平衡, 使用温肥皂水低压灌肠, 2次/d。

1. 2. 2 观察组 常规疗法同对照组, 加用大黄免煎颗粒进行保留灌肠。取37~39℃温水200 ml, 大黄免煎颗粒12 g, 将大黄免煎颗粒置于温水内搅匀, 然后进行保留灌肠, 2次/d。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排便恢复时间, 排气恢复时间, 临床症状(恶心、腹部疼痛、呕吐)缓解时间及无气液平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排便功能时间、恢复排气功能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无气液平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平均院时间(6.34±2.21)d,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9.55±2.64)d,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 粘连性肠梗阻属“肠结、关格”范畴, 其主要症状胀、痛、呕、闭属实证, 里证。由于腹部手术的影响, 机体气血遭到损伤, 在异物或炎症的刺激下就可能血行失调, 气滞血瘀, 诱发本病, 其治疗关键在于泻热通腑, 活血导滞为大法[3]。

大黄是临床常用中药材, 性寒味苦, 具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的功效, 常用于胃肠积滞、大便秘结的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4], 大黄的主要成分是大黄酸、大黄酚等蒽醌衍生物, 具有改善肠道黏膜血流灌注, 排出积粪毒素, 抑制肠源性细菌感染等作用。

大黄免煎颗粒是精选符合炮制规范的优质大黄经高新技术提炼、浓缩而成的中药颗粒, 其特点在于不用煎煮、方便携带、安全高效、一冲即服。在临床中, 大黄颗粒与大黄煎液相似, 也具有治疗胃肠积滞、便秘等疗效, 能够促进内容物快速从体内排出, 加速肠胃蠕动, 优化肠道功能, 因此常用于治疗肠梗阻。但是, 与大黄煎液、饮片相比, 经浓缩提炼后的大黄免煎颗粒内的有效成分如大黄素、大黄酸要略高一些[5]。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 采用大黄免煎颗粒保留灌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要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 同时,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更短, 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苏芬莲, 陈小勋, 蒋卓晋, 等.超声联合腹腔镜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价值.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0(3):421-422.

[2] 姜洪利.腹腔镜下松解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1):110-111.

[3] 王财庆, 陈功, 李文祥, 等.奥曲肽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研究.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2, 25(6):667-668.

[4] 郑惠连.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 28(4):482-484.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