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管理会计的理解范文

对管理会计的理解精选(九篇)

对管理会计的理解

第1篇:对管理会计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 行为管理会计 案例研究 环境 战略

1. 引言

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别,西方管理会计模式很难在中国企业直接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应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推广,形成示范效应。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2. 应用行为管理会计。

2.1 管理会计的产生、发展与行为科学息息相连。

通过梳理管理会计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发现管理会计内容与行为科学息息相连。就管理会计发展前景看,新兴研究领域更加应该将管理会计与企业行为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1)管理会计的产生。

管理会计的产生源于行为科学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革命、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竞争加剧,使得成本计算和控制成为需要,成本会计随之产生,并不断完善。标准成本会计主要职能致力于寻求成本的最低化,在企业既定战略确定的前提下,解决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管理会计的发展。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以来,环境的变化,使其得到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50—60年代,高等数学、运筹学、数理统计学、微观经济学、投资学开始运用到管理会计中来,并成为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学科的引进,使得管理会计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分析性。

2.2 行为管理会计在应用中的建议与对策。

纵观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和变革以及未来的发展,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在围绕着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社会行为展开研究。在形成时期,注重研究个体行为,寻求成本的降低:

在发展变革时期,研究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寻求提高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注重把企业放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行为研究,寻求企业行为的社会效应。虽然管理会计包括规划、决策、控制和考核等诸多内容,但从本质上说,人是关键因素,人是计划和目标的执行者。旧本企业并不注重在现有约束条件下创优,而是注重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激励全体员工紧紧抓住那些约束条件不断进行改进。

3. 完善法律制度环境及创建人文环境。

3.1 对日本推行管理会计使用制度化的思考。

管理会计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企业加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管理会计是以会计学和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活动。考虑到我国会计工作乐于应用法律规范的惯例,制订指导性的制度来引导企业管理会计的运行是十分必要的,至少我们应规定管理会计的原则,这对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及创新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它是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本的高度集中,市场竞争的激烈,利润的下降,这一形势而产生的,旨在提高经济预测和决策水平。

3.2 重视人力资源在管理中的运用和发展。

管理会计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的过程中,若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对人的管理结合起来,重视人力资源在管理中的运用和发展,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具体应当注意做到:

首先,进行人的行为研究。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积极性。

其次,对人力资源价值及成本的确定。为了实施具体的人力管理,有必要将人力资源价值与成本量化,因为量化后的人力资源数据有助于各项管理措施的操作。

最后,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同物力资源一样,不仅能够在未来为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还有助于企业在总资本预算中考虑到人的因素,使企业资金的分配更为有效,克服以往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重视人力投资的急功近利行为。

4. 应用管理会计案例研究。

(1)“案例研究”可以充分体现管理会计学科的特征由于管理会计学科自身特点,案例研究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使企业管理者在短时间内把握管理活动实质,并为管理者寻求最佳管理模式提供信息资料、提供思路,将其灵活地运用于企业实践。尤其是联系到我国实际,深感加强案例研究更为迫切。

(2)“案例研究”需要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很好配合与协调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需要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很好配合与协调。这样学术界与实务界双方的配合与协调比较好,案例研究也开展得比较普遍。前者主要侧重于实务经验的介绍,后者则侧重于学术性和理论性研究。

5. 改善管理会计信息环境。

要突破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瓶颈,需要分别从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入手。在数据输入阶段,必须考虑信息点的设定、需要采集的基础数据、数据的采集方式和频率及数据的储存形式。在数据加工阶段,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及其原理,将通过计算机得以体现。该阶段工作完成的好坏,受到前一阶段数据质量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管理会计方法科学性和数据库模型质量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上述三个阶段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即构造一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可按事项会计法的原理来设计。

以事项会计为基础重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全面理顺企业的数据流和信息流,从技术层面突破管理会计的发展瓶颈。重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整体框架从企业的战略出发,根据战略分析展开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等活动;并将信息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结合起来,在经济事件发生的一刹那及时采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事件的多维特征数据,根据该事件的处理逻辑对其进行实时控制。大部分的事件数据都以原始的、未经加工的方式集中存放在数据仓库里,以支持多种信息的输出需求。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进入各种信息渠道,直接获取系统提供的通用信息,或者选择系统按相对稳定的信息需求所设定的模型对信息进行加工,甚至可以自行定义模型或加工规则以生成个性化的信息。通过该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瓶颈:①解决基础数据的采集难题;②实现各种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

6. 推行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是指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旨在用战略的观点来看待内部信息,强调运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制定卓越的战略,在预算体系、控制方法、业绩评价等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所有领域,一切活动以保证战略目标实现为前提。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应及时提供各个决策层次所需要的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信息,并通过具体的控制措施,使目标协调一致,并最后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亦即从战略管理角度出发,对传统管理会计进行全方位变革,这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取得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战略目标的制订、战略成本管理、经营投资决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从目前来看,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管理会计对象的范围,适应了战略管理的需要,注重了企业的长远目标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对多样化的信息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代表着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战略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信息支持,主要表现在:

(1)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现代的企业不同于传统的企业,传统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机遇性和投机性,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具备发展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2)战略管理会计的外向性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战略管理会计不仅关注企业的内部运营,还时时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断把外部信息向管理层反馈,从而为管理层随时调整战略目标,巩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信息支持。

(3)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运用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业绩和营运情况做出评价,能够更准确的把握竞争环境,从而为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信息支持。

7.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管理会计已成为企业决策的基础,商业的语言。作为WTO的成员国,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要在经济领域内坚决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巩固和发展市场经济中,坚持社会主义,反对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管理会计更显得重要。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仅需要实务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参与,而且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时间。当前,尽管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还不尽如人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应用管理会计必将成为我国企业的内在要求,管理会计也将不断发展完善,在我国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惠,管理会计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 财会月刊(综合版), 2006,(27) .

[2]王玮芬,提高我国管理会计运用水平的措施[J].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6,(07) .

第2篇:对管理会计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发展更新

一、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家学者缺乏兴趣,企业领导缺乏重视

近年以来,我国会计界学者们研究主体基本都集中在财务会计方面,比如针对人力资源会计和环境会计的研究,而针对管理会计工作上的研究还停留在围绕量本利分析、预测、决策、绩效评价、激励机制而展开。然而,管理会计在我国的运用和经验总结缺乏系统的研究。虽然管理会计的引入历史已经有三十余年,但即使到现在,管理会计都还未广泛运用于企业。主要体现为:企业领导者或是财务领导者过时的思想观念,仅仅只注重账户之后的工作、报销工作等,而忽略了管理会计工作;在企业中,能够熟练掌握管理会计知识的人员少之又少,很大一部分的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对管理会计的了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还未得到足够重视;管理会计方法,如短期经营决策,并在企业责任会计是一些使用效益分析的数量。总的来说,在中国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是有限的。

(二)管理会计师队伍能力有限

在我国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工作基本由财务部门以及成本核算部门进行承担,这注定会存在局限性。由于缺少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并且全国也没有此类技术资格的考试。因此,管理会计师队伍在专业性的知识与技能就被限制了,无法达到最优的发展。并且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往往只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会计循环工作上,只注重会计实务符合惯例与否,而忽略了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这也导致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制约着管理会计的推广与运用。

(三)管理科学本身的局限性

是否存在着完整的理论体系,系统是否是学科的一个独立分支并不断发展成熟,也是该学科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的关键。一门发展完善的科学应该是针对某一学科或领域的推理、判断、概念等思维所产生的系统化的理论,能充分把握事物发展所产生的规律,对实践工作的发展起着有利的指导作用。从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来看,管理科学不算真正系统、成熟,缺乏一套规范性的理论指导。在泰罗管理学说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管理科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给实际工作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思想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说,以泰罗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而产生和发展的现代管理理论有它不完善的地方,而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也将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易掌握,但可操作性差。

(四)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运用中具有局限性

由于传统会计理论的建立是发生在特定条件之下的,并且它发现的诸多模型在实际情况中并不成立,所以,我们很难将这些模型融入到其它工作中来解释问题。比如说,在对货币价值的计算方法上,我们所有的教材几乎都是对西方国家计算方法的套用,但是我国在计算利息上基本是用的单利制的计算方法。这样一来,理论与实际就显得大不相符,这也严重得限制了管理会计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最终导致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完全没有运用于企业实际”的现象,除此之外,如果只是一味追求高深理论与数学模型,只能使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并且大量的数学模型的运用增加了它的复杂程度,在企业工作中,由于管理会计比较倾向于对活动“量”方面进行控制规划,因此,在管理会计工作中,它的一切活动,无论是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还是考核等都没有办法有效运用数学方法和概念,从管理会计发展的历程来看,管理会计在以后的发展中如果越发达,那么对数学模型和概念的运用就会越深,但实际上,大量使用数学概念和模型,不但会增加理解难度,而且也会增加管理会计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二、我国管理会计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建立管理会计协会

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要国家已建立管理会计协会的目的是促进建立一个科学和专业的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组织。建立管理会计协会不仅可以加强会计学术界之间的交流,而且有利于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想要快速解决我国目前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局面,建立管理会计协会是必要的。这样一来,学术界可以选择性的对实务界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将西方会计管理理论充分适用于我国的实际国情中,形成一套丰富的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会计管理理论。而实务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积极与学术界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另外,实务界可以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加以整合和运用,并充分融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同时,趋于多学科、综合性方向是未来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学术界可以依托管理会计协会进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流活动。

(二)继续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改革开发以来的30多年,我国在会计教育的工作上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功,这为管理会计运用于企业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我国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当中,存在着许多非专业会计人员转行会计工作的情况。除此以外,在实行职称考试以前一部分人员已经是会计师或者是高级可会计师,而这些人员中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会计管理教育。而在八十年代以前的会计工作内容都显得比较简单,而以往的会计工作内容无法适用于当前日星月异的企业发展,加上管理会计工作自身正不断发生着改变。所以在今后的管理会计教育任务还比较繁重,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后续职业教育。

(三)管理会计需要变革

管理会计的现状以及日后的发展发展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关注。这些情况需要探寻切实可行的办法。在寻求方法时,需要充分结合实际与理论,注意实际与理论所存在的差异。管理会计能否得到有效推广运用,至为关键的一步是将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处理、整合、总结、推广,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对我国管理会计工作中所产生的经典案例进行实时整合,最终形成一套符合实际工作的研究成果,这对企业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积极开发和寻求管理会计相关软件,以提升工作效率。而管理会计工作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精密的算法,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可以保证计算的精度,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为企业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于决策者的需要;同时,扩大管理会计应用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加入世贸组织,管理会计的应用必然将成为我国企业管理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1世纪,是全球化的竞争,随着我国社会企业发展的不断改善、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国际化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涌现,在世界经济发展大环境下,企业必须以竞争为导向,打造出过硬的核心竞争力。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出重大作用。(作者单位:莆田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永延.浅谈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其变革[J].时代经贸,2011(24).

第3篇:对管理会计的理解范文

一、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企业会计管理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会计业务时,有可能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也就是说因为企业的会计制度安排、技术方法、组织管理与人员素质加大了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与偏差,导致对未来发展事物与趋势缺乏科学合理预判,因此增加了企业会计管理风险的不确定性。因为这种不准确的预判,也同样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此损失与收益同时并存时,只有对会计管理进行风险控制与防范,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在会计管理中的风险特征主要包括:1.潜在性。因为工作环境的多变性与会计工种特点,经常需要从业人员对会计管理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全面的预判缺乏理论依据,而企业发展出乎意料,那么该判断就会出现失误并且是不可避免的。为此企业在会计管理的风险上具有潜在性的特征,因为任何失误性的判断都隐藏着风险以及严重的后果。而会计管理直接关系着领导对经营活动有事项的决策与执行,所以一旦判断失去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2.可变性。通过复杂多变的环境与更新换代的技术变化,风险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因此面临着新的会计工具诞生,??对会计管理的风险起到牵制的作用,从而达到控制与防范风险的作用。3.后果严重性。会计管理的判断失误不仅会致使企业负面影响增强,经济损失严重,还会致使企业的资金流失、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从而进一步影响着社会效益的增长。

二、企业会计管理风险的产生原因

(一)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果,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但是从实质上看,国内很多企业的财会管理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的会计管理制度相比,我国的会计制度并未完全健全。很多会计人员在统计会计信息时,对会计制度的条例法令理解得不透彻,总是出现会计信息与行业要求不相符的情况。

(二)经营管理着不注重风险管控

财会信息的失真现象是构成会计管理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由于现阶段许多企业对会计管理的风险并未形成深刻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不加强对会计管理的风险管控与防范措施,从而致使企业缺乏对经营活动的风险预判与不足的认知。再加上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对象较为混乱,导致企业会计成本的不精确性、内部核算制度的不健全,专业极大的产生了信息失真的风险性,是企业无法获得一个良性健康的发展空间。

(三)会计核算的经营管理目标不明确

企业的会计业务的发展目标着重于推广发展金融与财务管理中一切的财务经营活动,作为现代企业制度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才能明确财会管理的目标与方向。现阶段,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对与财会管理的目标,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一些企业将财会管理目标定位于经营利润层面,这就会促使财政投资处于不合理性与无序性的状态下,盲目地跟从市场的走向治理企业。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下,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主要来源都是创新活动与知识资本,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惨烈竞争中,知识资本是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资本,逐步提高知识资本利用的有效性,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进行设置会计管理目标的基本需求。

(四)会计管理手段滞后

市场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管理技术手段更新换代频繁,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提高企业创新意识与能力,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方法。而企业经营管理者如果对会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就会致使会计管理工作沦为鸡肋岗位,削弱了它本生的价值与能力,始终处于薄弱的一环。另外就是管理职能没有显著的变化,普遍情况下,都采用的是行政干预的管理,因此将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制度忽视不理。

三、企业会计管理的风险控制与防范对策

(一)健全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财务风险的预警制度的建立是企业进行会计管理风险防范的有效举措,需要我们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与会计从业人员要提高风险管控与预警意识,与时俱进,对内外部环境做出一个理智客观的分析,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创新工作理念与手段,提供工作效率与质量,为企业对会计风险的管理与经营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明确企业的会计管理目标,结合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与外部市场经济的变化趋势,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正确的会计管理目标,让两方面进行相互制约与促进,共同推动企业的良性与健康发展;最后,加大防范企业会计管理的风险的力度,按照企业长期的经营目标、实际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建立健全企业面临内外部环境的财会风险的预警系统,强化提升企业的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不断优化调整资产负债率,进一步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与道德素养

要想真正将会计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得到贯彻落实,就必须从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着手,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企业还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对其进行新会计管理法规的教育与学习,提高他们对各项财会交易与事项的预见能力。现代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还要具备综合素质,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进行深度的学习与自我提升。此外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也要得到显著的提升。改善会计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工作态度。

(三)加强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基础环节,是防范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企业的经营活动趋于法制化、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主要驱动力,是提高资金运作安全性的重要保障。企业的管理制度要权责分明,建立起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平衡、相互协作的管理制度。要?⑵笠档亩?会计管理工作转变成为会计监管,从事后风险控制转变成为事前、事中的防范与控制。另外就是要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财会管理目标,不能固定死板,否则无法很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与保障管理目标的可行性。制定详细、科学、合理的财会计划,加强信息反馈与财务分析,健全员工的绩效考核机制,保障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高效的运行。

第4篇:对管理会计的理解范文

摘要词:管理会计 问题 对策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管理会计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后,我国众多的学者开始了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却不尽如人意,与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1、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与实践相脱节。就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状况来看,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上,引进多于研究。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是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相应地发生变化。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的,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没有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

2、引进的会计方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是经验的总结,而有的方法、概念和模式是借鉴经济学和统计学而得来的,如回归分析、保本点分析、边际成本、经济批量、机会成本等。引入这些方法是管理会计的进步,但运用这些方法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融会贯通。

3、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管理会计理论方法的丰富,固然令人欣喜,知识体系的完美,也甚为重要,但这种丰富与完美最终要通过会计人员作用到企业的经营当中。因此说,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会计人员价值观和职业水准。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求会计人员懂得现代科学管理、数学、预测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但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一是会计人员知识层次低;二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欠缺,目前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我国会计学界关注的极大焦点。这些都会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4、管理会计在会计电算化当中应用的问题有待解决。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当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重核算、轻管理。我国现在的会计电算化前景乐观,但就应用的电算化会计来看,也仅仅局限于记帐、算帐,能用到管理当中的相应很少。而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应用了复杂的数学方法。如线性规划、非线性回归、投入产出模型等,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当中,比较复杂,手工计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计算机可以快速准确的处理大量的数据,这也正是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会计电算化是必然趋势。而目前管理会计在电算化中的问题是:仅仅将会计电算化应用于记帐算帐上,电算化的作用仅发挥了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且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有限,再加上管理会计的软件开发严重滞后,需要正确引导。

5、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应进一步扩大。传统的管理会计局限于大量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成本都较稳定的企业。管理会计当初的发展,是在工业企业当中推广并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工业企业中成熟和完善的。我国现行的管理会计教材当中,也大都以工业企业为例进行讲解的,而现实是行业类型的千变万化,影响管理会计直接应用到企业当中。一位建筑业的会计在调查中说,他们的企业很难应用管理会计。而其他行业,如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还有行政事业单位,又如何应用管理会计呢?管理会计的应用不仅要面对千变万化的企业经营情况,而且还要面对千变万化的行业。

因此,管理会计的研究应当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使之不要仅仅局限于产品的生产上。

二、加强管理会计应用和发展的对策

1、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国情,建立一套能适应我国企业管理特点的有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既能解释、指导实践又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

2、克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

英美等国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其成员由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组成,我国也应如此。这样,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又能够很快地应用新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也便于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会计实务界应该与学术界密切配合搞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这些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各行业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在更多的企业推广应用,而且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样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可能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3、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

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中内容重复交叉的部分进行适当删减,将应用性较强的内容纳入管理会计,突出管理会计的特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应加紧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转移到战略总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使业绩评价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员工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实现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识资本,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知识资本结合起来。

4、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5、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使管理会计逐步向电算化方向发展

第5篇:对管理会计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课程 教学研究 改进

一、引言

信息技术直接影响着会计审计工作。当前会计实务的工作模式是会计人员基于计算机硬件平台,应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也会应用审计软件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财务审计及其他审计工作。因此,在大学本科阶段的会计学专业,教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技能非常必要。我国高校为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一般包括《会计软件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审计》。某高校《会计软件应用》课程在学生大三第一学期开设,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大。《会计信息系统》在学生大三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审计》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对这两门课学习兴趣一般。是什么原因导致该课程教学不被学生重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应该如何改进,以提高这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原因分析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导致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学习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兴趣较低的原因有三方面。

(一)会计学专业学生所修的前序课程没有起到专业基础课的作用。经调查,某高校会计学专业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实务》、《管理信息系统》,该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这三门课程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学校缺乏院系之间的教学研究,对开课专业缺乏教学的要求,导致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对会计专业后续课程需要的教学重点讲解不够。例如,会计学专业课需要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这是学生后续学习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关键点,而授课教师在给会计学专业学生讲授这门课程时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讲解却一带而过。此外,《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实务》课程在讲解时没有针对会计领域讲解,而且深度不够。数据库是计算机会计和计算机审计的基础与重点,由于学生数据库知识掌握不好,对后续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学习也就感觉有难度,因此失去了学习兴趣。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偏重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技术的讲解,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管理信息系统诸多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模式、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机理、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等侧重较少,学生难以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到底是什么。教师在讲解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时,也试图补充信息技术、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期知识,但是因为课时的限制,会计信息系统内容的讲解就不透彻。所以,高校应该在学生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建设方面增强院系之间的教学研究,会计学专业院系应该将教学重点与内容和承担该课程的其他学院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制定教学大纲,授课教师尽量按照会计学专业需求重点讲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让专业基础课真正发挥作用。

(二)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设定与会计学专业其他课程的设定缺乏关联性。高校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内容设定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比如会计学方向,专业必修课是财务会计,但是教师在讲解财务会计时不涉及在计算机环境下如何来实现,导致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有一笔业务发生,脑海里直接的反映是如何做分录,至于业务如何处理,会计信息如何管理没有直观感受。直到学生大三、大四阶段,才专门开设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相当于把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讲解进行了割裂,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缺乏整体性。所以,应该改革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讲解基于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理论与实务。

(三)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内容存在不合理性。

1.《会计软件应用》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一般应用方法和技巧。当前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见下页表1。可以看到该门课程73%的课时在教学生掌握如何应用会计软件完成账务业务处理,如何编制报表以及如何进行报表数据分析,如何应用会计软件完成工资的计算等业务处理,如何应用会计软件完成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变动、折旧计提等。而这些只是会计业务处理的一小部分内容,对会计工作其他内容的涉及比较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会进行其他会计业务的处理,更不利的后果是对会计软件中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依赖管理缺乏理解。在讲解会计软件其他业务处理时,教学方法是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在实验课上学生只能实验自己权责内的模块,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此外,教学中不涉及国外软件的应用方法与技术,而当今很多学生关注的企业采用的是SAP等国外软件,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2.《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从表1中可以看到,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时间占到近40%,但学生对应用高级语言开发软件感觉比较困难,此外,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讲解不足。所以应该降低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讲解难度,针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将来不太可能从事开发财务软件工作的情况,关注会计信息系统的深层次内容,加强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

3.《计算机审计》课程。该课程定位不明确,而且实验的教学时数只设定为课时的1/4,利用课堂时间讲解清楚计算机审计知识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理解计算机审计知识也困难重重。所以,应该对《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改进。此外,对于着重讲解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与技术还是讲解信息系统审计的知识,笔者认为二者应该兼顾。

三、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教学的改进思路

(一)进一步明确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该课程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定位。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应该教学生掌握在计算机环境下,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基于财务业务处理一体化模式下,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模式与方法。教会注册会计师专业学生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如何借助审计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如何对信息系统本身实施审计。教学生掌握如何基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会计管理。

(二)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应转变到重点教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如何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企业的管理等方面,而不要过分强调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施。可以设定如下内容:第一部分主要讲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如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的生成机理等;第二部分主要讲解管理信息系统所基于的技术基础,如电子商务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为学生掌握网络会计打好基础;第三部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讲清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处理模式;第四部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与控制问题,主要讲解人工与计算机的安全与控制技术;第五部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第六部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立。也就是说偏重于讲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机理、功能以及特点,而不是重点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带学生到企业亲自观察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或者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直观理解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要减少学生上机开发程序的教学时数,因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亲自进行会计软件的开发机会很少,一般这样的工作是由计算机专业学生从事的,所以让会计学专业学生在机房实验学习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必要,通过一个案例讲授这部分内容就足够了。

(三)修订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途径。取消《会计软件应用》课程的讲解,从表2可以看到,单独设置《会计软件应用》课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讲解清楚会计软件的诸多业务处理方法与技术,教学目标实现效果稍差。所以取消该门课程的讲解,将《会计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课时转给其他专业课程的讲解。例如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加入计算机环境下的业务处理方法与技术,教师在讲解各种核算时,可以演示在财务软件中如何处理,当然这就需要教师事先通过一定的途径教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一般使用方法。可以采用网络视频授课的方式,教师事先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录制,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学习。当前的学生自学几款会计软件比较容易,可以把原来在课程中占用实验时间教学生学习会计软件的应用方法和技术改到课后。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加入会计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的应用讲解,在审计课程中加入如何应用审计软件辅助完成审计业务的内容。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仍然保留,但是需要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主要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在企业ERP系统的作用,会计信息系统的财务数据,为计算机审计打好基础。此外还要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与安全、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具体改进建议见表3。

对《计算机审计》课程,主要讲解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与技术。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教学研究,本文认为,提高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这类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会计学专业必须开展的工作,提高学校各院系之间的教学研究,实施集体研讨集体备课,改进课程设置体系,加强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环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策略。Z

参考文献:

第6篇:对管理会计的理解范文

一、管理会计的核心是责任制,主线是预算管理

管理会计就是目标管理责任制,它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管理机制,其应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以随意拆解。

(一)管理会计的事前管理是以预算编制为重心。事前管理包括预测、决策和预算三部分,但管理会计是以预算为重心。为了保证决策确定的目标得以实现,必须通过编制总预算将确定的目标具体化,并通过量化形式将经营目标落实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这便是利用了营销学中的细分市场概念中的确定目标市场即确定目标范围,根据管理控制服务的需要形成总预算统驭下的分级、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预算等,为经营管理的过程控制提供标准,为经营管理的事后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

(二)管理会计的事中管理是以预算执行中的差异与控制为重点。管理会计事中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在年度内进行监控,以期企业的经营运转按照预算量化的目标推进。分级、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等预算,一般情况下是按月监控的,预算数与实际核算出来的结果之间会有差异,而差异又有有益差异与有害差异之分。对差异进行分析,确定是有益差异还是有害差异,进而制定调控措施,干预和调控有害差异向有益差异转化,保证企业的经营朝着预算确定的方向运行。

(三)管理会计的事后管理是以业绩考核为要点。管理会计事后管理的内容就是对企业一年来执行预算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完成或未完成预算目标的主客观原因,评价业绩,确定考核的奖惩方案,并与薪酬挂钩。

(四)管理会计是以责任制为核心。管理会计以责任管理为核心,通过责任主体的落实,确定每一责任主体的预算管理目标,并通过对责任主体预算执行情况的如实核算,实施预算控制,最后对责任主体的业绩进行以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为基础的考核。

综上可见,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责任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流程再造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管理机制,而不是一项管理技术。

二、分级、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和分货币管理等多方位按需管理

分级、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管理都是一项管理体制下的具体运用,其管理的循环框架均由确定责任主体、制定预算、核算、差异分析与实时调控、分析评价与考核五部分组成。但是不同类别的管理,其内容是有别的,现简要探讨如下:

(一)分级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按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的不同级次进行的,以责任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分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管理级次确定责任主体、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级次的经营管理目标、按级次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以及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体制。分级管理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每一级次机构的经营管理业绩与该级次机构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为考核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二)分部门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在同一级次的机构内部,对各经营和管理的所有部门进行的以责任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分部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部门确定责任主体、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部门的经营或管理目标、按部门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以及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体制。分部门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部门的经营管理业绩与该部门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与该部门员工的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为考核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三)分产品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对银行经营管理的金融产品进行的、以责任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分产品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营销每种产品的人群确定责任主体、按责任主体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种产品的经营管理目标、按产品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及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体制。分产品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每一产品的经营管理业绩与该产品经营管理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与该产品经营管理相关人员群组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为考核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为分析评价每一产品盈利能力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四)分客户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对银行的重点客户进行以责任管理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分客户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客户经理确定责任主体,按重点客户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重点客户的经营管理目标,按重点客户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及分析,并对客户经理(个人、科组或处室)进行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体制。分客户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对重点客户的营销及客户对银行贡献率的大小与该客户经营管理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与该客户经营管理相关人员群组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为考核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为分析、评价和进一步开发重点客户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

(五)分货币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是对银行经营管理的货币币种进行的预算管理工作。分货币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按银行经营管理的币种分解预算并确定每一币种的经营目标,按币种进行核算和预算控制及分析,并进行经营决策的管理体制。分货币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分析评价每一经营货币的盈利能力,二是为进行由于货币之间的不匹配所带来的缺口损益和缺口风险进行管理和提供数据。

(六)分级、分部门、分客户、分产品、分货币等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的起点都依据预算目标确定的,都是总预算的分解预算;相互之间是互动的,任一预算项下的项目金额变动,都会总预算和其他分预算金额的变动;并与综合管理相互影响和相互映衬的。另一方面,它们是有差别的,各管理侧重点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确定的分解目标和管理方法不同,责任主体不同,核算计量方法也是有差别的。

(七)还应分渠道管理。

商业银行营销产品、服务客户都是通过各种营销渠道完成的,随着的和竞争的需要,商业银行的营销渠道从传统的单一营销渠道向多样化营销渠道发展,客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如与客户面对面营销渠道、ATM机营销渠道、电话银行营销渠道、手机银行营销渠道、网上银行营销渠道等。同样,分营销渠道管理对商业银行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预算控制考核都很重要,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设置了专门的部门管理营销渠道,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同理,分渠道管理与综合管理、分级管理、分部门管理、分客户管理、分产品管理、分货币管理之间关系既是相互关联又有差别的。

三、核算从一维核算发展到多维核算

会计核算已从传统的一维发展到多维,核算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会计科目的实质,就是对经营活动的分类。会计是对经营活动的观念和过程控制,是以对经营活动进行分类为基础的。会计科目并不仅仅限于按传统标准来分类,随着核算手段的化,可按产品、客户、货币、区域、行业、期限、风险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只要管理需要,我们可以实现同源数据下的各种分类标准进行会计核算,将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已失去了实践意义,将会计分类为管理会计与核算会计更具有价值和实践意义。会计核算从一维核算达到多维核算的飞跃。

(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核算的意义仅仅是为推行管理会计提供基础。

在某一管理体制的内在逻辑中,核算仅仅是基础,核算为管理体制服务,在确定了预算模式、控制方式和考核内容后,才能确立核算体系,确保核算体系为管理体制服务。当然,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核算不是管理会计,它们是推行管理会计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属于事后核算的范畴,不能把建立与推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核算简单化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这种观念上的偏差和处理上的简单化,不仅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实际上是有害的。

四、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能否建立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关键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成本信息对于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分营销渠道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建立起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分货币、分营销渠道等成本核算体系,预算管理体系就不可能搭建起来。如果没有建立起成本核算体系,就无法对部门的、产品的、客户的、货币的、营销渠道的效益进行和研判。如果没有建立起成本核算体系,就无法从部门、产品、客户、货币和营销渠道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如果没有建立起成本核算体系,更谈不上控制与绩效考核工作了。

五、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细分市场中运用应与核算会计相分离

从会计学科分类上,管理会计的实质是“过程的控制”,它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生产经营过程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评。核算会计的实质是“观念的总结”,它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事后反映,如实、完整、及时地反映生产经营的结果和财务状况。然而在会计的管理循环中,管理会计与核算会计是管理循环中相互连接的链条,不可分割。但从内部控制角度考虑,两者必须分离,因为管理会计工作涉及到经济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按照《会计法》要求,会计核算必须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经办和财物保管分离,并相互制约。否则,就会出现内控失衡问题,就会导致其他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因此,落实内部控制要求,将管理会计与核算会计分离,是推行管理会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7篇:对管理会计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管理;管理会计;重要性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各方面对比

笔者从三个方面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对比,让大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这两者的区别,然后对管理会计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

(一)两者的会计主体不同

很多人对于财务会计都会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管理会计就缺乏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财务会计需要负责的会计主体就是整个企业,财务会计需要对企业的资金流向以及经济效益进行说明和调控,需要对企业负责。而管理会计需要负责的会计主体不一定仅仅是企业,还可以是企业内的某个部门或者是某个工作小组,管理会计的会计主体数量更多一些。所以在面对会计主体上,两者就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两者的会计目的不同

财务会计的目的是做好相关的资金报表,调控企业的资金,发放员工工资等,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一定的管理;而管理会计的会计目的则是整合财务以及企业的资料,做出规划发展分析,在企业需要做决策时给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就发挥的作用来看,两者的会计目的是不同的。

(三)两者的会计方法不同

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会计方法是进行数据的加减乘除运算,也就是最常见的数字运算;但是,管理会计所运用的会计方法与财务会计运用的方法是天差地别的,管理会计在进行项目的研究或者是分析时,会运用到作业成本法、业绩评价法、本量利分析法、平衡计分卡法等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财务会计不一定会接触到。由此可见,两种会计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二、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一)管理会计是整个企业制定战略的基础,是实施战略的开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前很多人都还不是很了解管理会计的工作,管理会计是整个企业制定战略的基础,是企业实施战略的开端。在一个企业进行某种战略的制定时,一开始就会需要很多资料。那么这些资料、数据的采集都是由管理会计进行整理总结归纳的,所以说管理会计是整个企业制定战略的基础;另外,当战略确立之后,需要部署的一些资金、管理工作也都是管理会计进行辅佐和帮助的,所以说管理会计是实施战略的开端。在管理会计的帮助下,很多工作才能够得以顺利地进行,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才能够让他们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快地脱颖而出,更快地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管理会计的存在是为了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决策

存在即有存在的原因或者是意义,所以在文中笔者也多次强调了管理会计存在的原因和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这里进行阐述的是它重要的第二个原因。管理会计的存在就是为了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决策。在本文中笔者也多次说了这一内容,管理会计以会计为重,管理为辅,两者相辅相成,在必要时各显神通。管理会计既掌握了会计知识也掌握了管理知识,所以在给企业提出自己的相关意见时可以站在两个角度思考问题,然后经过角逐,最后给出的意见或者是建议一定是结合实际情况并根据两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给出的。管理会计之所以是管理会计,财务60分加管理60分等于120分,别人的专业知识100分,但是对比起来,还是120分大于100分,所以管理会计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决策。

(三)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两手抓,帮助企业良性运行和发展

金融危机至今还未散去,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企业在十字路口前应该何去何从,企业内部的问题又应该如何解决。这时候管理会计就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与财务会计对比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管理会计比财务会计更多的一层,就在于他在精通各种财务数据处理的同时还学习并掌握了管理学的知识。在企业管理中,对于各方面的管理,管理会计就占了两样,一样是财务,另一样就是管理。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进行财务、管理两手抓,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良性运行和发展。在平时,管理会计在看财务数据时,就可以通过查阅报表,然后进行项目的归纳和整合,让自己更好地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一方面能够监督财务,给予财务更好的建议;另一方面能够掌握企业的工资情况、资金、资源利用情况。特别是在出现经营困难时,管理会计可以运用自己的财务知识,然后将数据整合出来,让高层管理人员过目,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高层进行科学决策,在困境中实现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四)管理会计是企业的定心丸,是企业得以继续发展的保证

当企业在制定一定的经营战略之后,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险或者是风波,企业应该如何面对。这时候就需要管理会计的出场了,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在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在面对一定的风险以及挑战状态时,管理会计就成为了企业的定心丸,是企业得以继续发展的保证。管理会计在这时就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答高层管理者的各项问题,以数据来对企业战略进行的可行性分析,让高层领导者更直观地了解到情况的好坏,然后进行利弊分析,决定是否应该继续坚持现有战略,是否继续将企业经营下去。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在风波风险处理中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给出的意见和建议也是十分关键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企业的存亡概率。所以,管理会计对于企业而言十分重要,在顺境时他是“锦上添花”,在逆境时他能给出“数据和建议”,给出企业的运行建议。

三、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

在上文探讨了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之后,就需要对在企业管理中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出相关建议:

(一)改变传统认知,增强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意识

在上文我们也提到过管理会计的现状,在目前这个大环境下,很多人都不知道管理会计的存在,在一些大企业里,企业领导没有意识到拥有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能够对企业发展、进行决策从管理和会计两方面给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所以想要让管理会计在今后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增强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意识,让企业领导先明白管理会计存在的意义,然后认可管理会计的工作重要性,最后在企业进行重大决策时,可以让管理会计投票,必要时可以建立一票否决制。这就是在企业管理中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的第一步,这也是管理会计后面工作的基础,只有领导认可,只有基础稳固,企业的发展才能指日可待。

(二)提高管理会计自身素质、工作水平

当今时代,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由于国内目前对于管理会计的教育、体系尚未成熟。所以很多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也不能够完全满足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管理会计就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全方面、多方位地学习更多与管理会计相关的知识,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任务的同时,学习更多的先进知识,特别是法律方面的知识。另外,还要关心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了解时事热点,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在企业需要时给予必要的建议和帮助。

(三)进行典型案例的研究和学习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团队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所以在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想要发挥出自己更大的作用,就需要团队进行典型案例的研究和学习,这里的典型案例可以指国内外先进的理论指导,学习先进的经验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对成功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将各个因素以及要点都研究透彻,写好总结,然后组织团队学习,让团队能够掌握众多经验,在今后的实践中,这些学习过的东西可能会发挥作用。在管理会计进行这些案例的研究和学习之后,在对今后企业的产业升级或者是投资等方面做出决策时,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决策。

(四)运用激励理论、对管理会计进行更多的鼓励

无论是在哪一个领域,对于激励理论的运用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想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做出更多的贡献,企业领导在培养起重视管理会计的意识之后,还需要运用激励理论,对管理会计进行更多的鼓励。在管理会计为企业的决策做出一定贡献时,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要让他们树立起自信。赞扬人才对企业的付出,鼓励人才在企业今后的发展中帮助企业得到更好的成长。管理会计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满足人才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才的需求,让人才进一步为企业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着根本性质上的不同,但是相同的是两者都是在为企业服务,管理会计更倾向于给企业在决策上提供可行性的建议,管理会计要以数据来帮助企业进行更好的决策,帮助企业了解风险,明白现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家企业想要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企业内部必须要拥有强有力的数据智囊团队,也就是管理会计团队,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帮助企业快速成长发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贾红.企业管理会计的实施:现状效果建议[D].内蒙古大学,2016

第8篇:对管理会计的理解范文

摘要:本文在对管理会计实践运用和理论研究考察的基础上,得出两个基本评价:一是在实践运用中“用非所书”,二是在理论研究上“书非所用”。基于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背离,使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重大变革,它必须回归到“成本管理”这条道上来,而不是其它。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运用;理论研究;变革

审视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二十年来的进展,不难发现,其应用效果远远落后于其理论预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这种现象已引起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的极大困惑。究竟是理论上的扭曲?抑或是实践上的失灵?还是认识上的模糊?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本文在对管理会计现状的考察基础上,着重阐述以下两个评价:(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用非所书”(“书”指现有教科书构成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应用局限于个别行业和企业,缺少拓展空间;(2)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上“书非所用”,热衷于纸上谈兵,缺少实用价值,难以创新发展。

一、对管理会计在实践运用的基本评价

1.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状况

单就管理会计所囊括的各种方法看,其中一些方法可追溯至“泰勒”式管理时代。如果从我国算起来,也可追溯至五十年代初“鞍钢初轧厂的班组核算之前。”(杨继良语)。可以认为我们今天讲的管理会计,就是过去“生产+核算”模式,这种模式与“成本管理”有着基本一致的含义,如果仅就这个层面上说,管理会计的应用在实践上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但它与我们今天所指的管理会计所言及的盈亏平衡点、经济订货批量、回归预测法、贡献毛益法等等方法已经大相径庭了,而这些新方法在实践中究竟有多大用处呢?杨继良同志曾就“经济订货批量方法不能确定每增加一个定单金额增加多少成本”和“回归方法在实务上不能用于成本分离”这样两个问题询向美国三位会计教授,他们“其中一位教授在办公室里坦承上述两个方法,实际上几乎无法应用,只是让学生有一个理论概念。其它两位教授,则‘王顾左右’了”。①这的确是对管理会计的一种嘲弄。笔者多年来指导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曾向来自实践第一线而又有理论基础,勤奋好学而又善于思考的考生作过调查,他们几乎众口一词认为管理会计派不上“大用场”,笔者也曾向多位企业家作过调查,他们一致认为“成本管理”很重要,只是苦于方法难寻,这说明管理会计的方法实际?昂懿簧下贰薄Q钚凼ね疽徽爰赋?“正视我国管理会计现实,人们要么探讨一些所谓的基本理论,给人们隔靴抓痒的感觉;要么介绍一些所谓前沿,使人感到‘可望不可及’;要么罗列一些具体问题,找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再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改进建议,只能供人‘一次性’消费;要么沉溺于数量分析技术,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下,构造几个‘貌似天仙’,但不食‘人间烟火’的模型”。①现状就是如此。我们承认在我们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确有能创造出富有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在冶金行业中,已形成群众路线为特色的企业管理和成本管理方法。诸如五十年代鞍钢“班组核算制度”,六七十年代冶钢的“五好小指标竞赛”,同期鞍钢、本钢、马钢推行的“内部利润制度”,八十年代首钢“包、保、核”为基础的层层承包做法,九十年代邯钢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上述各种卓有成效的方法如果勉强纳入管理会计方法(“群众路线”方法就难能说是管理会计方法),那么这些方法也只限于冶金行业,而其他制造业和化工业,还鲜有类似的系列方法。同时我们还看到即使在冶金行业,各个企业在加强“成本管理”中也有自己的成本管理特色,邯钢就提出“炼铁学马钢,炼钢学鞍钢,中板学济钢,轧钢学唐钢;主要指标学安钢,利用系数学济钢,矩形坯?赘?炉龄学莱钢”,这就表明成本管理不能形成模式。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冶金行业的企业能够推行丰富多样且具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也有其产品的特殊性,因其产品功能、规格、样式比较一致,产成品便于比较,成本也便于比较。而在制造业,特别是产品功能差异大,质量规格多样性情况下,就难以总结有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家电业和生化业等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以及电子网络行业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就更是寥若晨星了。可见管理会计在二十年来,虽有管理层大力的鼓与呼,理论界的捧与吹,但在实务界鲜有进展,是因为管理会计的方法论只能区限于个别行业和个别企业。象邯钢的“市场模拟,成本否决”之类生产管理方法能否牵强附会到管理会计方法范围去,是很值得商权的。我们不能把成功的管理方法都纳入到管理会计的范围内来,把明显失败的方法都推到非管理会计的区域去,这样做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2.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失灵的成因

管理会计在实践中难以得到广泛应用,既使有所运用,其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在会计组织机构设置中,由于管理会计的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缺位难以组织运作,同时它自身既定的作用,形成有它无它无所谓这样恶性循环;二是在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法中,其抽象的数量模型反映不了客观实际的需要,方法抽象,基本资料难以筹集,这是由于其理论体系不完善而造成的。

首先从第一个原因看,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统计工作一样,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其业务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专门的责任机构和责任人员承担,才能卓有成效的开展业务活动,财务会计工作就是如此。目前在企业中,财会、统计、审计都有实实在在的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但是纵观管理会计的机构设置和专职人员的情况,从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全国几乎还没有一家企业能这样做。在全国500家大企业里,也没有把管理会计工作看得很重要,这表明我国对管理会计业务活动的开展在企业中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即使在个别企业对管理会计进行一次性运用,也是把各项任务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去承担,把预测职能分配给统计部门,把计划职能分配结业务部门,把预算职能分配给财务部门,把决策职能分配给决策当局,把控制职能分配给生产或施工部门,这就把原本连续系统完整的一项活动割裂得七零八碎,降低了各项职能应有的效果。各部门把承担管理会计所分配的相应任务,也看作“苛捐杂税”和额外负担,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很容易想象其最终的效果。

其次,管理会计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发挥,不被人们所重视,还由于其抽象数量模型方法所造成的。抽象数量模型方法适于做一般性的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具体的运用,特别是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单纯用数量模型的方法去解决是注定要失败的,需要结合经验方法,更需要善于观察思考的方法,但是现实中的人们经常采取“机械主义”和“拿来思想”,照套公式,照填数据,歪曲了数量经济模型的本来用意。之所以在管理会计肯定抽象的数量模型,是提倡由数量模型所倡导的理论和思路,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要否定的是不少数量模型往往把事物本质属性扭曲了,为模型而模型,而不是为解决问题而模型。举一简单事例,管理会计介绍一种直线回归预测方法,它需要大量的数据,通过复杂的计算才能求出未知参数b。而b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其一阶导数等于零时有极小值,并建立标准方程,这需要高等数学知识,经过如此两弯三绕最终人们就不知道b的基本内涵了。实际上它的本来意义就是一个平均增加量,如果用小学三年级的平均数方法求解b,含义既明确,计算也简单,运用意义也直观,而两者计算结果可以说相差无几,而管理会计取难而弃易来建立数学模型值得吗?所以说象回归方法这些“貌若天仙”而不食“人间烟火”的模型充斥?诠芾砘峒浦姓媸怯泻ξ抟妗?梢匀衔?数量模型,它对纯经济学这样抽象的理论学科来说,使抽象的内容直观了,确实是一种进步;而对管理会计这样具体的应用学科来说,使明确的事物变抽象了,确实是一种退步。可以设想,我们能用几个模型去解决财务会计的核算吗?它只会造成会计工作的混乱。

二、对管理会计理论价值的基本评价

1.管理会计从其会计学科地位上看,它是不能与财务会计相提并论,而去占有现代会计两大领域其中之一的。从某些层面看,管理会计的失败,其中一点就是过度拔高了其学科地位,从而失去了人们的信任而导致运用的失败。无论从管理会计的形成的渊源和现存的内容构成来看,它就是研究成本的制订和成本控制,也即成本的管理。而成本的管理,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做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的,其理论研究也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可以说成本管理工作既有着深厚的传统,也有着广泛的基础。但是由于后来“食洋不化”,在没有弄清“管理会计”的“根”和“本”是什么的情况下,一举将其提高到与其不相称地位,从而使“管理会计”的边界越拓越宽,最后使理论工作者和实务操作人员对它感到莫衷一是,搞不清它“是什么”,也搞不清它如何成为“两大领域之一的”,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它“迄今使人感到内容上变幻莫测,方法上复杂多变,应用上曲折艰难,均盖源于其理论体系上的匮乏”①和混乱。说得严重一点,正是管理会计的引进,削弱了人们对成本管理研究的重视和注意力集中,使得成本管理研究停滞不前。《会计研究》杂志于1995年组织的珠海“远方杯”和1999年组织的“金蝶杯”管理会计有奖征文,从所发表的全部论文中看,单纯讨论成本管理题目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说明了人们对管理会计已有了理性回归,集中讨论其“成本”这一根本问题,这肯定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管理会计专题的征文中,还有不少涉及财务管理(如1999年第9期《成熟期企业并购战略》),生产管理等习作,这也说明人们对管理会计在认识上还存在很大混乱,同时也分散了对“成本”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入讨论。至今为止,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基本问题还说不清楚,造成了思想、认识、学术上的混乱,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例如人们津津乐道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十大不同点,它既不能反映会计研究问题的主流,也不是会计理论所阐述的基本问题,匆忙就得出两者并列为会计二大领域的结论,事实是至今人们也没有看到它怎样与财务会计并列的。它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运作没有也不应该占有现代会计两大领域之一的地位。

2.管理会计从其内容体系上看,部分内容脱离了“成本”这一主导线,从而使其内容体系显得很不系统。如上所述,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几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雏形”。(朱海芳《管理会计学》),无非管理会计侧重成本管理,包括成本分析、成本计划(预测)、成本决策(制订)、成本控制,而成本会计侧重成本事后核算,这一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如果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沿着“成本”这一主导线沿伸下来,无论在系统性,还是在逻辑性,以及深入性方面都会有更合理的安排。但是目前在大家认可的体系中,硬要把属于财务管理内容的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内容穿插于进去,从而在内容体系上显得很杂乱,并且模糊了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造成了思想上一定程度的混乱。

3.管理会计从其方法论体系上看,它并没有形成独特的方法论。在方法论体系中基本按照预测、决策、控制三大板块安排的,实际上这些方法论是管理学的主体内容,另外管理会计还吸纳了统计学方法、经济学方法(杠杆即弹性系数)、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方法,但它没有像统计学那样由统计调查、整理、分析组成系统方法论体系,也没有象管理学那样对预测、计划、控制等方法论做出科学解释,更没有像会计学所形成的划分科目、填制凭证、登记入帐、试算平衡、编制报表这样严密紧凑的方法体系,更不用说会计学独特的复式记帐(特别是“借贷”)方法所组成的平衡关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管理会计的方法论体系不能纳入“会计”体系,它与“会计”核算的基本特点是格格不入的。撇开会计理论不谈,人们对“会计”所形成的心理定势,凡是应用学科的“会计”,包括工业会计、银行会计、预算会计、税务会计,都必须含有复式记帐方法,如果缺少复式记帐方法,一律不宜称为会计。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虽有五大帐户,虽有资产负债表,虽有现金流量表,但由于其数据不是从借贷帐户中取得的,只能把它划入“统计”范畴。管理会计中由于没有“会计”特有的方法,而在已有的方法中又显得杂乱无章(特别是短期经营决策一章),没有普遍推广的价值,所以说它在方法论上也是不成功的。

4.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也处于几度“夕阳”状态。目前对管理会计有所研究的人员主要是来自高校教师(个别来自企事业单位),而这一部分教师也大多数不愿从事专职的管理会计讲授,他们仅把管理会计的研究也作为一种业余爱好,难得有较深入系统的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在过去八年间,每年约有25名经国家统考入学会计专业研究生毕业,而以管理会计领域作为毕业选题的每年只有1到2名,并且有几年甚至无一人以管理会计为题做为毕业论文”①,这一数据基本体现我国各高校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总体情况,也比较集中体现在较高层次上目前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状况,即使我国管理会计最初热心介绍和引进的学者,也开始转移自己的研究方向,这都说明理论界对管理会计的由热转冷发展趋向。现状如此,其理论研究出路,也是值得深思的。

三、管理会计路在何方

管理会计的现状已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忧虑,它将如何发展也引起了理论工作者和业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因此在基于以上两个评价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以下两个方面问题,探索比较可行的出路。

1.清理思想,强化管理会计的“管理”理念,淡化管理会计的“会计”地位。本文从来不想否认在企业中,加强企业的内部核算和成本控制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制造业和重工业加工业中,非常需要强化“成本管理”这一环节。实践也证明,凡是坚持强化“管理”理念的企业,凡是把“管理”提高到非常重要地位的企业,无论市场有多少困难,也无论企业面临多糟糕的环境,企业都能保持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强化“管理”这一理念。“在我国解决管理会计应用的问题,既不能停留在一般理论研究上,也不能满足于成功案例的推广上,更不是通过知识普及就能奏效的,而应从基本理念上提高管理会计应用实效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②在这里杨雄胜也特别强调“基本理念”,实际上也就是强调“管理”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就是强调要加强“成本管理”,例如像邯钢所推出的“市场模拟,成本否决”所贯穿的基本理念就是强化成本的全员“管理”和全面“管理”,可见“管理”二字非常重要。

结合我国冶金行业成本管理的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在成本管理的各种方法中,内核就是“计划”方法。包括标准(目标)成本的预测、制订以及控制,实际就是对成本计划的安排、执行和监督。像邯钢的成本管理方法就是把成本用计划指标方式分解到每个责任人头上。所以说在成本管理理念下,就是要用计划的方法组织企业活动,包括成本制订计划和执行计划。改革以来,人们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予以深恶痛绝,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决不能否定“计划”这种科学管理方法。计划经济属于经济体制范畴,计划方法属于管理科学范畴,但是在市场经济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计划”两字讳莫如深。王斌同志最近在《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会计研究1999年第11期)一文重提计划管理方法的重要性无疑是正确的。所以在企业中要强化“管理”理念,也要重视“计划”方法,这样做肯定是一种正确抉择,肯定要比空谈“管理会计”是现代两大会计领域之一要有效果的多,肯定要比空谈提高管理会计的地位口号而缺少落实措施要有明显的效果。这也就是说要淡化管理会计的“会计”地位。

2.端正名分,管理会计就是成本管理。

现有的管理会计只所以给人们莫衷一是的感觉,主要在于它的名不正,言不顺,理不足。因此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对其内容体系彻底改造,使它回归到成本管理这个范畴内。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把其有关职能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去执行,从而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误区。分解的结果是让管理会计“名亡实存”,在学科上使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更加系统化,在实践上解决管理会计有职能无机构、有任务无人员的虚置状态。

因此让成本会计去汲收成本管理相关内容,定名为“成本管理会计”或“成本会计与管理”,其研究对象就是“成本”,其研究内容就是成本核算、成本规划、成本控制,也就是在原有成本会计的基础上,汲收管理会计中所有与成本相关的内容,如成本习性、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责任成本、成本控制。调整后的成本管理会计涵盖了成本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规划这样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由企业中的成本会计核算人员承担以上全部工作。

第9篇:对管理会计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业财融合

一、当前企业管理会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

在这个异常强调财务管理会计工作的现代化社会,每个公司的财务管理会计部门都是企业的核心力量,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给企业管理层提供分析结果,从而促进管理者制定合理的决策。而企业的管理层在开始构建管理会计部门时没有重视管理会计的作用。仅对企业的销售部门、产品研究及成本控制部门异常重视,这样的现状就导致了在整个企业环境中都对财务管理会计部门没有足够的重视,使企业构建了一个形同虚设的财务管理会计部门,这样的财务管理会计部门对企业的整体管理环境来说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就使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处理过程存在极其严重的风险,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会计系统,使企业缺乏优良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而且由于管理层没有对管理会计建立起足够的重视,在企业的管理会计提出解决意见时,可能无法对企业管理层引起足够的吸引力,最终使企业不信任财务管理部门,使财务管理部门最终崩溃,这样的结果最终影响的也是企业自身。

(二)管理会计部门员工缺乏专业胜任能力

对于管理会计来说,它虽然本质是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一起为企业管理层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财务会计的工作仅仅是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核算,而管理会计是在基础核算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改进,控制现如今的企业财务,对未来的企业活动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也就是所谓的通过解析过去财务,控制现在资本,统筹规划未来投资,最终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一份更优质的企业发展计划。但是企业管理层在构建管理会计部门时,没有选择合理的招聘方式,致使企业财务管理会计部门的员工综合素质较差,无法胜任管理会计的职能。想要构建起专业的财务管理会计部门,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财务工作人员的努力,还需要有大量专业人士针对企业现如今的状况,制定出合理的构建方式。企业在构建其财务管理会计部门时,首先是从财务部门的员工中抽取部分员工进行工作,这些工作人员虽然有会计核算职能,但是并不具备会计信息分析职能,必然会对管理会计部门产生影响。其次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控制成本输出,在招聘财务管理部门员工时选择了尽可能选了薪资要求较低的应聘者,而这样的员工一般是没有专业的胜任能力,无法对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有任何的贡献。最终组建的管理会计部门的员工都是可能仅仅知道什么是会计,而对管理会计的内容没有任何了解。这样的现象不仅仅是对企业自身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企业背后的相关利益者的不负责。

(三)对数据的收集,分析等工作方式落后

财务管理会计部门的建立不仅仅需要有高素质人才,还要注意到,要在建立财务管理会计部门后进行合理的工作方式,发挥良好的财务管理会计部门解析过去财务,控制现在资本,统筹规划未来投资的作用。若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部门能够采取优良的工作方法,就能够对整个企业的工作产生积极作用,有效促进财务管理会计部门对企业的服务。如若没有合理方法,管理会计部门的建立也如同虚设,整个财务部门工作效率低下,不仅不会对企业起到促进作用,还会影响整体的企业环境。企业在初始建立财务管理部门后,仅是设立了财务管理会计部门,却没有对以后的管理会计部门进行合理的管控,没有对取得的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工作,没有相应的分析数据的工作,就最终导致了公司的工作流程烦琐,工作效率低下。从开始建立时,企业将原来财务的员工转到财务管理会计部门,他们由于长时间工作于财务核算部门,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并不了解,就使财务管理部门员工普遍的缺乏动力,工作模式处于老旧状态,没有新的会计电算化模式来统计数据,没有新的模板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四)企业的内外部监管部门监管不合理

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每个企业都要注意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部门的信息能否完整,能否准确。一个企业的监督体系包括企业内部监督和企业外部监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与国家的会计准则的制定速度不吻合,会计准则和会计规则的制定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程度,该现状致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旧会按照原来的工作模式来进行账务处理及账务分析。没有专门的内部监管部门对管理会计的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监督和审核,从而使企业可能出现严重的会计失真现象。其次就是企业的外部监督不严格,企业外部监督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审计工作,但是由于事务所的监管不够严格,就导致了审计人员对会计财务报告及附注的报出没有尽到最大能力的审核,没有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严重的“人情审计”,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出具假的或者是美化过后的报告及附注,这样必然会使管理会计人员在分析公司财务,并提出以后的解决意见时会有差错存在。

二、企业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认知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重视程度越高对企业的发展越是有利。企业首先是提高企业的管理层的财务管理意识,最高级管理层不能仅对企业的销售部门、产品研究及成本控制部门等部门进行管控,还要加强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管控,使之成为企业真正的核心力量。企业应意识到,当管理层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以后,就能带动企业财务管理会计部门的每个员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给管理层贡献出自己合理的意见,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一分力量。企业其次是积极地构建合理的财务管理会计部门,建立起专业性的部门以后才有利于财务管理会计部门的员工进行合理工作,才有条件进行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工作,最终将分析结果反馈给领导管理层,管理层依据财务管理会计部门提出的建议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相应调整,做出最为合理的投资行为。让财务管理会计部门在整个信息链条中能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价值,使企业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提高管理会计部门员工的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财务管理会计人员所面临的问题也会逐渐增多,如何在这个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就需要我们管理会计人员有极高的综合素质能力,应逐步重视起科学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的影响。所以,如何打造日益完善下的财务管理会计团队,就成了企业重点思考的问题。首先企业提高现有的财务管理会计部门员工的专业素养,对现有团队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工作,让这些人员自身能力不断完善,提高员工的对已获得的财务资料的分析能力,提高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资本运作实力,对这些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到每个员工存在的问题,进行点对点培训,单独解决每个员工的不足,让他们的综合能力都有质的提高,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相应考核,淘汰完全不合格的员工。其次,需要企业吸收一些新鲜的血液,招聘时严格要求,对财务管理会计部门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测试,只有测试通过的管理会计工作员工才有资格进行面试。在新老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优化数据整理,分析和整合工作

由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行,每个企业所需要应对的和处理的资料会越来越多,这也就为企业财务管理会计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进行数据获取,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怎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都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在新兴制造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科技都对财务管理会计的数据处理产生影响。企业首先决定更新计算机及计算机控制程序,从硬件方面先适应大数据发展过程中需要应对的数据冗杂的现象,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甄别,收集公司需要,能对财务管理会计部门有益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一定整理和归集,不同业务资料分别进行分档归类,形成一个又一个信息系统。随后还要进行一定的资料整理,适时的整理工作能够提高整个管理会计部门的办事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优化发展。其次,企业强化财务管理会计部门的信息保密工作,对财务管理会计部门的防火系统按时更新,保持企业自身发展优势,让财务管理会计部门真正将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统筹未来的职能结合起来,发挥综合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部门职能。让企业在面临不同的风险时都能够有充足的方式来解决。企业还建立了财务数据共享服务中心,将企业的财务部门也慢慢由财务核算部门向财务管理部门进行转变,实现财务核算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相融合,真正地能够及时沟通,及时了解,共同为企业贡献每个部门的力量。

(四)加强企业内外部监管制度

在现如今大环境下,若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就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内部监督职能与外部监督职能。企业首先依据相关国家法律规定,建立切实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规定,在制度建立完善以后再建立专门的内部监控部门,让内部控制真正落到企业实处,而不是形同虚设一般,无法为企业贡献力量,起不到任何作用。假若有财务信息处理错误或财务信息泄露等,就要对会计处理人员进行恰当的处罚,避免处罚太轻没有处罚效果或处罚过重影响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并对部门全体人员进行相应的连带处罚,以示警诫。企业其次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方式进行严格控制,实时关注事务所的审计进度,严禁出现“人情审计”现象,当事务所出具了审计报告及附注时,及时向企业相关利益者公布该报告及附注,保证审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企业最后是提出了社会大众对公司进行管理监督的提议,就是企业相关利益人发现企业提供的会计报告及附注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让有关部门对本公司的账目进行再次审核,这样就能够对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相应的真实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