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课教育总结范文

网课教育总结精选(九篇)

网课教育总结

第1篇:网课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军队院校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是指依托军事训练综合信息网等军队网络系统,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一种高等学历教育形式,是国家和军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干部和士官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当前,开展军队网络高等教育研究,是认真贯彻落實《2020年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的重要举措,对建设学习型军队、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我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官兵整体素质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设原则

(一)精心统筹谋划

精心统筹谋划,是指由总参谋部统一谋划、统一标准、统一口径,针对各院校實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實施。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涉及方方面面,既涉及基础条件建设,又涉及教学组织管理;既涉及各级部队,又涉及全军各院校;既涉及师资力量,又涉及生源等等。这些都需要总参谋部精心统筹谋划,充分发挥部队和院校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需要全军上下齐心、部队和院校协同出力。實践证明,任何院校单一行为,都难以奏效;任何大单位单一行为,都难以取得较好效果。只有军委总部牵头,精心统筹谋划,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才有开设成功的希望。

(二)整合优质资源

近十年来,随着全军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军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为军队网络教育奠定了基础。总部要聚全军优质资源,科学合理地整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投入、少走弯路,快捷有效地开设军队网络高等教育。

(三)科学合理布局

科学合理布局,是指军队网络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全军各院校优势,教有特色、学有用途、注重實效、按需布局、科学合理确定各院校学科专业和部队学习站点。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是网络化、开放式、自主学习的现代化平台;是强化我军“五支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各级部队和各院校必然拥有极高的积极性,为确保教育质量,防止一轰而上,必须科学合理布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才能實现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目的。

二、开设方式

(一)总部统领

总参军训部要发挥其特殊地位和职能作用,归口管理全军网络高等教育工作。拟订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政策和规章制度;拟订网络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和开办专业计划;参与网络高等教育学员招生计划的制定和招生;负责网络高等教育学籍、学历和学位管理;负责协调全军军事训练综合信息网络建设,组织研制、配发网络高等教育管理系统,为网络高等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网络平台;检查指导网络高等教育工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等。

(二)大单位依托

军区级大单位要按照总参军训部关于军队网络高等教育的统一部署,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所属院校网络高等教育;领导、组织和协调所属部队网络高等教育学习站点建设和维护;及时反馈教育信息。

(三)院校主体

军队院校负责组织實施网络高等教育的具体工作。主要是:认真贯彻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方针、政策,执行军队网络高等教育规章制度,落實网络高等教育任务;制定网络高等教育實施细则,并组织贯彻落實;拟定网络高等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编审网络高等教育教材和课件;组织實施网络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改革,开展网络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负责网络高等教育学员招生和学籍、学历、学位管理等等。

(四)部队配合

部队要按照总参军训部和受直接领导的军区级大单位的指示、要求,负责网络高等教育学习站点建设和维护;尽可能为学员创造学习条件和氛围;协助各院校组织招生、入学、考试等;及时反馈教育信息。

三、专业设置

(一)开办网络高等教育院校的基本资质

开办网络高等教育的军队院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健全的教育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承担教学的专职和兼职教员队伍;适应部队需要并适合以网络高等教育方式實施教学的学科专业;与培训专业、培训层次要求相一致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符合《军队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要求,能够满足网络高等教育各环节需要的教学设施、设备。

(二)军队网络高等教育专业申报

凡具有开办网络高等教育资格的军队院校,必须严格遵守军队网络高等教育审批制度。在开办、增设网络高等教育专业、提高网络高等教育培训层次时,应提出书面申请,并附可行性论证报告、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办专业申请,在规定的时期内,经上级院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总参谋部军训部审批。

(三)军队网络高等教育专业审核

军队院校网络高等教育开设专业必须报总参军训部审核,要严格执行三个主要标准:一是开设的专业必须与本院校担负的教育训练任务相一致,符合军队院校专业目录及规范的要求。二是开设的专业应是本院校优势学科专业、有一定规模的生源,满足部队建设和官兵发展需要。三是同一专业只在一所院校开设,类同和相近专业尽量归并;同一所院校可开设多个优势专业;同一专业多所院校可开设的,应择优审定某一所院校开设。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军队网络高等教育的核心。院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军队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相关规定,结合学员在岗学习等實际情况,发挥专业优势,体现专业特点,分层次科学设置相关课程。

(一)大专生课程

以专业技术技能教育为主,宜开设實用性、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育学生了解是什么、知道怎么干和怎么用,以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技能为目的。课程总数应因专业而定,通常为12~15门。其中:通识教育课4~5门,专业基础课6~7门,专业课2~3门。

(二)本科生课程

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为主,宜开设有一定理论知识、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育学生了解是什么、知道为什么、怎么干(用)和怎么巧干(用),以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的,为今后发展奠定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总数应因专业而定,通常为15~19门(含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其中:通识教育课4~6门,专业基础课8~9门,专业课3~4门。

(三)研究生课程

以专业知识和理论教育为主,宜开设理论性、前瞻性较强的课程。教育学生了解怎么干(用),知晓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前沿理论和发展方向,以着重夯實理论功底和培养专业创新能力为目的。课程总数应因专业而定,通常为10~13门。其中:通识教育课1~2门,专业基础课7~8门,专业课2~3门。

五、报名招生

(一)招生对象

军队网络高等教育招生对象,从人员类别上看,包括军队在职干部、士官、在编职工、非现役文职人员、非现役公勤人员。从文化水平上看,参加大专学习的应具有高中和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参加本科学习的应具有大专和相当于大专文化程度;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应具有本科生学历和相应学位。参加博士研究生学习的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和相应学位。

(二)院校招生

院校根据总参谋部军训部批准开办的网络高等教育专业及班次、院校的网络教学能力和部队生源情况,申请招生计划,不得无计划招生、不得私自调整计划招生、不得超计划招生;应按总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在招生日期开始前三个月,通过网络等方式招生信息;认真审核招生报名申请表,核发录取通知书,在招生结束后通过网络等方式公布录取名单,通过保密方式告诉学员网络学习个人专用密钥。

(三)学员报名

学员根据院校招生计划,认真填写招生报名申请表,经本人所在单位批准后,通过网络等方式报送至相关院校。

六、教学實施

军队网络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应当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實施教学,确保教学质量,以学员网上自学为主、教员网上授课和辅导为辅。主要环节包括:网上学习、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答疑、网上作业、网上考核、网上提交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

学员网上学习和网上作业,原则上在本单位学习站点,特殊情况可就近开展。各院校应至少在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答疑之前一周公布计划,认真组织。教员应及时批改学员作业的检查指导,作业成绩应占课终评定成绩的一定比例。

七、课程考核

(一)考核大纲和试题库建设

各院校负责考核大纲和试题库建设工作,考核大纲应根据网络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重在检验教育目的达成情况。试题库建设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采取集中封闭的工作形式组织专家命题,或在本校内以征集试题的方式进行。命题工作应严密组织、规范管理,實现命题工作的科学化和标准化。试题库的命题和审定工作参与人员均为人员。人员必须遵守保密规定和有关纪律,各院校要与人员签订保密责任书。参加命题工作的人员不得公开其命题人员身份,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与命题相关的内容和工作情况。

(二)考核组织与實施

各院校应定期公布考试计划,学员根据学院公布的考试计划,向学院提出报考申请。学院审定学员提出的课程考试申请表,核发准考证,并将考生名单及时通知相关的网络高等教育站。学员在填制课程考试申请表时,根据学习情况,既可跨学年选考课程,又可选择已考而成绩不合格的课程。多次选考已考而成绩不合格的课程,不作补考记录,视为学员重修。

考核时,学员应根据院校应定期公布考试计划规定的考试日期内,持有效的准考证和能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到指定学习站点参加考核。考核原则上在室内网上考试,特殊课程可室外进行。网上考试原则上采用单机运行、学员独立作业的方式。

学员在网络高等教育站考务人员指定的考试用机上,根据考试管理系统界面的操作提示,进行独立考试,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考试结束时,学员应根据考试管理系统界面的操作提示提交答卷,在考试机中自动生成加密数据库,由各网络高等教育站汇总提交相关院校。监考人员应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担任,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维护考场纪律。

(三)考核成绩评定

各院校及时组织评定考核成绩,在课终考试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网上公布学员考试成绩。课程考核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作业成绩由授课教员评定;考试过程中的客观题评计算机自动确定,主观题成绩由阅卷小组评定。阅卷小组不少于教员组成,按参考答案、评分标准评定。

八、教学管理

(一)学制与学籍管理

军队网络高等教育采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一般情况下,大专科学制均为2年半~4年,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制3~5年。学员被院校招生录取后即取得相应学籍,课程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学分,修满规定学分准予毕业。在规定的学制内,不能按期毕业的网络高等教育学员,所学课程考核成绩达到“合格”以上的课程,学院应发网络高等教育单科结业证书。单科结业证书颁发时间按该课程最后一次通过时间填写。本科和研究生,符合学位授予标准,应授予相应学位。取得学历和学位的学员,由有关院校按规定报送总参军训部注册。

学员已经学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成绩达到“及格”以上的,或者已经取得相应学历单科结业证书的,且时间没有超过相应学历学制最长年限的,可提出申请,经院校审核批准,准予免修,但免修课程不得超过考试课程的二分之一。未毕业学员,需要继续学习的,按新生对待。凡减免学习课程的学员学籍从免修课程最早通过时间所在的学年开始计算。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学员,学院应取消学籍。

第2篇:网课教育总结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素养,世界各国政府均把其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校教育教学变革的需要――在“创客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做”中进行的,需要做出具体的设计,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然后得出新的结论,再应用于探索创造中,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研究意义

前瞻性、推广性――“创客教育”有利于培养发现问题、鉴定问题、解决问题、自我指导、社会责任感、民主协商等能力。

实践性、指导性――在创客空间里,突破“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实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结合,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

创新性、探索性――“创客教育”所引发的课程内容改革,必然也会导致评价机制变革。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理论依据:做中学――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在制作中学习――建造主义。

政策依据: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三、核心概念界定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

创客培养――为希望成为创客的人提供一切条件,促使其顺利成为真正的创客。

模式――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

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比较多,从不同侧面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支持。但是,还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就“中职学校创客培养模式”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课题开展的“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培养模式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一)本研究的创新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 是较前沿的研究方向,有效促进学校教学变革。

(二)重要假设

中职创客培养模式与大学等创客培养模式应该是不一样的,当前还没有成熟的可供复制的中职创客培养模式,当前中职学校创客培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使更多中职生成为真正的创客,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满意度;培养一支基于“互联网+”的优秀“创客教育”师资队伍; 研究并开发出一批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教育”教学资源及教材; 研究并制定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众创空间建设标准及建设方案;研究并制定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培养方案。

(二)研究内容

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众创空间”建设实践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中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优秀“创客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教育”资源开发研究,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具有招生资格的普通中专、职业高中的创客培养方式、方法和途径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范围

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创客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职学校基于“互联网+”的众创空间建设标准的制定。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主要思路

“调查研究、理清现状,构建模型、典型先导”。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6年4-8月):酝酿、调查、论证,确定课题的申报,完成并提交申报材料。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8年5月): 学习培训、调查分析、实证研究、总结推广。

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18年6月―9月),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结题资料,申请结题。

成果推广阶段(2018年9月以后):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在中职学校进行推广。

十、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二)使用去向:在CSSCI上发表5篇以上系列论文。

十一 、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建立组织: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出成果,成立专家顾问组、课题领导组、主研组,并建立完善课题研究责任制。

研究成员分工:姜迪辉负责课题领导、协调及经费保障,李云负责课题设计、制定开题报告、实施方案和研究报告,张建川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廖瑞兰负责成员的培训工作,李绪寨负责撰写阶段总结。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本课题经费预算20000元。

总之,我们将严格按照《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细则》的规定,认真做好课题的管理和研究工作,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参考文献:

第3篇:网课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育;评价体系

一网络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起到了重要的反馈作用。作为教育评价之父的Tyler对于教育评价,着眼于实施的效果,他用学生的成绩来表示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把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否作为判定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据,这是以Tyler为代表的目标评价模式的体现。华东师范大学的陈玉琨教授则强调教育评价的价值观,认为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可行的方法,对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教育评判的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有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上的教育现象也不断涌现,因此,网络教育评价现已成为教育评价中的另一个研究领域,并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所谓网络教育评价,指的是对网络大学或网络中的一些教育或学习现象进行评估,它是网络在教育评价领域内的特殊应用。

二网络教育评价体系的分析

维基百科认为,网络课程也称在线课程,是指通过在线学习的课程,是现时学习的新趋势。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平台开设不同的网络课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进行课程学习。网络资源既是一种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应用,也是一种以应用为导向的技术创新。面对众多的网络课程,学生进行相关学习后效果的评价也日渐受到关注。一个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目标、指标、评价对象、评价人员和评价方法。这些方面在整个评价系统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网络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也可以借鉴以上的五点对其进行分析。

三网络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面对已经到来的信息化时代,面对不断完善的网络课程,目前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对网络教育的评价主要体现在网络教学与网络课程评价两个方面。当前,网络课程的学习者数量呈显著性的增长,那么其评价则显得愈来愈重要。与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相比,网络教育评价可谓称得上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虽然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评价对象不明确,目的不清楚。这主要体现在张冠李戴的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评价中。一些对网络教学的评价标准却用来衡量网络课程。网络教学是网络课程下的一个体现,除此之外,网络课程还包括了课程的技术水平、网络的互动性等方面。其次,网络教育评价人员专家化。不可否认的是,依托网络的教育评价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需要工程技术和教育技术方面的专家。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来自那些接受网络教育实践的学生的评价就可以忽略。他们的许多反馈信息对于网络教育课程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最后,网络教育评价的范围过于泛化,想面面俱到地进行评论,实地个案研究较少。对于这些范围,我们应该分清楚哪些是重点,将其进行重点评价。同时,评价的结果缺乏针对性,不能起到改进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作用。

四完善网络教育评价体系的策略

第一,提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对网络教育评价进行修改和制定时,我们可以借鉴传统教育评价的经验。当前的传统教育评价基本上采用总结性评价,但是对于网络教育而言,仅以学期结束时的一次考试作为评价结论是不够的,因为网络教育相比课堂教学来说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应该以长期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并结合总结性评价。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不断地给被评价者以指导,从而帮助他们达到目标。这样的评价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和时间,而且还要持续地跟踪观察来收集、统计相关信息,然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痕迹来观察学习者的学习动态,对其进行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对信息教育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相关研究者应努力提升各方面的数据挖掘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引进新的技术手段,做到评价的合理性。第二,充分考虑多方评价人员,重视学习者的评价。互联网的用户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其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同时,网络课程的学习者不仅有学生,还有教师和管理者等。充分考虑多方的评价人员并不意味着削弱专家的评价意见,有关专家的评价是主要的,应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去考虑教师、学习者和管理者的想法,做到权重的侧重和平衡。学习者作为网络课程的主要实践者,经历了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虚拟课堂的互动、问题的及时反馈情况等最了解不过了。因此,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于网络课程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对评价对象进行多维度的评价,提高评价说服力。传统教学评价的参照标准比较单一,往往只依据学生考试的分数高低、操作方面的熟练程度,却忽视了不同学生的情感和学习风格,这样,无形之中就等于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网络教育现象的出现则弥补了传统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评价的缺失,为其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网络教育评价中,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科学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评估每一名学生。信息化时代的网络课程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网络教育评价可以根据学习者实际学习的情况收集各阶段的信息,从而达到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以及诊断性评价的统一结合,它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可以突破传统教育评价领域的局限,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慧.Web2.0及其典型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陈玉琨.关于中国高等教育评价本质问题的探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1(8)

[3]任儆,张秀梅.对网络远程教育评价体系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2(8)

[4]胡苏皓.适用于远程教育评价的三种评价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8(2)

[5]李葆萍.网络教育评价系统及其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1(9)

[6]黄晨,聂竹明.Web2.0时代完善网络教育评价的思考——来自“豆瓣网”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4)

第4篇:网课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PBL教学模式;学分制

1引言

当今,传统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必须寻找一种更合适的教育模式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而不断推动教育的发展,而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被认为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的手段,在信息社会里,远程教育将不断产生新的概念、新的手段、新的方法和新的教育模式,完善远程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了一个远程教学系统的总体实现方案,并引入FTE(FullTimeEquivalent)全时当量的概念。为了在传统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教育之间建立桥梁,该平台引入了学分制的概念。学分制是实现全时当量(FTE)转换的基础。平台通过算法动态实现了证书以及同等教育的学时当量转化,这是整个平台的突破点和创新点。平台综合考虑了各种学分积算法,选取了最优策略,以实现学生的学习管理,为实现毕业资格自动审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尽量减少人力,实现科学化资源管理,灵活实现学生的在线培训教育。

2PBL教学模式定义

PBL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为教学网站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PBL(Problem-BasedLearning)中文含义是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它是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这种学习策略,综合了协作学习、发现学习、综合学习以及范例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的特点,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现代学习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在教学网站上,在学习模式上它是以“基于问题的学习”作为学习模式;在学习内容上,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查阅精心组织设计的学习资源;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小组协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评价上,不仅仅限于教师对学生作业和考试的评价,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3在线培训平台的需求分析

学生在线学习和教师网上授课统称为教学系统,网上教学是远程教育支撑平台系统中重要的部分,它支撑起网上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参与网上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授课、学习、答疑、交流的平台。系统是基于PBL教育模式,实现跨地域、跨时空、跨学科的多教学形式的培训平台。平台将尽量减少人力,实现科学化资源管理,灵活实现学生的在线培训。建设该平台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和计算机资源,结合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新技术,建立起具有互动性强、教学个性化、教学资源共享、多媒体数字教学等特点,集基于WEB的网上教学、教务管理、教育资源库于一体的远程教育培训平台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三个功能模块:总部与教学站管理、学生在线学习、教师网上授课。其中,学生在线学习和教师网上授课统称为网上教学系统。总部与教学站管理作为系统的核心部分,提供总部管理员和教学站管理员两个级别的管理功能,实现对学生学籍、学习的管理和对系统的设置与维护管理。。

4培训系统与学历教育的转换设计

4.1全时当量的过程设计

“全时当量”(FullTimeEquivalent,FTE),即将各种学习方式的学生数(可称为“注册学生数”)都按学分或者其他方法折合成为全日制的学生数,即FTE数。平台将开放远程教育的模式引入其中,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对于不同专业的要求来设置课程,学院规定相应教材,每门教材为一个教学包,包括文字教材、光盘、学习指南及形成性考核等,教材内容以案例教学和实际操作为核心,按照学生文化基础、经验背景“量身定做”。平台为每个学生建立“学分银行”,并按照当量替换的原则“存入”相应的学分,规定时间内有效。平台的特点是当量替换学分制度灵活,如学生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或符合一定条件,可免修免考相应基础课或专业课,并给于对应课程的学分,学院按照证书的水平统一给予课程成绩。学生也可通过报名参加考试,获取相应成绩。学生若在继续教育学院合作院校或同等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学习,也可对学生学分进行当量转换,转化为学历教育相应的学分,但学分当量转换按照课程类型不同,替代总学分的比例不同,

4.2动态全时当量的算法实现

“全时当量”(FullTimeEquivalent,FTE),是一个计量单位,它表示一个人在给定的时期内全部时间从事R&D活动,用于把部分时间从事R&D活动的人员数转换成全时工作人员数。在远程教育的概念范畴内,即转换成课程学时学分。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国外专业资格证书种类比较多,并没有具体的当量转化的算法实现。系统包括在线申请证书的功能,该功能让当量转换平台更加灵活,适用性更强。总部管理员可以根据学生的申请,对没有实现当量转换的证书进行审核,假如达到专业证书的水平,可替换或免修免考相应课程,则添加该证书的水平等级以及可替换课程名称至系统。如证书有相应的总分,如国家四、六级证书,已改成710总分,则还应添加该证书的总分项。在数据库中,对于一个证书有相应的一条记录对应,记录着证书的相关信息。因为系统采用学分积的形式进行学生的教学管理,系统根据学生学分积的多少判断学生学习的质量。但如何建立专业证书与学分积之间的桥梁,即如何实现在线培训平台与学历教育的转换呢?系统结合远程教育的实际情况,引入了学生证书校验偏差、学时修正值等参数。具体说明如下。(1)学生证书校验偏差α。学生证书校验偏差α就是对该学生证书当量替换的所有课程,乘以相应科目学分的积除以总学分所得到的结果。学生证书当量转换的水平越高,则校验偏差α越大。在远程教育中,对应于当量转化的课程,证书水平相应被分为4个等级,即A(4)、B(3)、C(2)、D(1),4级90分,3级80分,2级70分,1级60分。系统根据证书的水平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积。但是,由于现在证书种类比较多,为了避免学生用低水平的证书当量学分,可加入校验偏差α,降低学生的学分积,从而有效实现学生学习成绩公平、公正。标准偏差公式如下:()()iii+++++∗++∗+∗+∗+∗=aaaaabababababa432144332211α(1)ai表示第i门课程的学分,bi表示第i门课程对应证书的水平。例如某位学生对应的五个课程的学分和成绩(证书水平)为:A课程四个学分,成绩(A),应得点数为4*4=16;B课程三个学分,成绩(B),应得点数为3*3=9;C课程两个学分,成绩(A),应得点数为2*4=8;D课程六个学分,成绩(A),应得点数为6*2=12;E课程三个学分,成绩(B),应得点数为3*3=9。以上五项成绩α:α=[(4*4)+(3*3)+(2*4)+(6*2)+(3*3)]/(4+3+2+6+3)=3.00。在计算课程学分时,以α=2为基准。(2)学时修正值β。在证书当量转化过程中,由于课程的不同,学生得到的学分不同,为了保证当量转化的合理性,引入学时修正值β。系统结合远程教育现状,根据学生的教学计划,计算出该生在校期间的平均学时μ,以40学时为例。学时修正值为:β=k/μ(2)k为学生这门课对应课程的学时数。(3)分数修正值γ。对于证书有相应成绩的课程,例如四、六级考试改革后总分为710分,可根据学生得到的分数θ得出分数修正值γ:γ=θ/φ,φ为证书的总分数,默认γ=1(3)综上所述,根据以上参数,能够更加系统准确地判断出证书的水平,以及进行证书当量转换为学分积的操作。得出学生证书当量转换对应课程学分积的公式:ξ=10∗b∗(α2)+50∗γβ(4)b表示证书对应当量转换课程的水平(分为A、B、C、D四个等级)。根据公式(4)可计算出学生证书当量转化过程中,某门课程对应的学分积。结合证书申请的功能,系统动态实现了证书当量转化的功能。目前为止,平台的证书当量转化功能,主要还是通过学生或管理员申请,然后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依靠人工录入证书对应转换课程的水平,最后根据上述算法,实现证书的动态当量转换功能,从而使学生获得免修免考课程的学分、学分积。随着证书管理体系的成熟,平台可根据证书考察的内容、范围、国内取得证书的总人数、及格率等参数,对于证书的水平给出一个综合的评定标准。

5学分制与学分积的实现

由于各个学生选修科目数量不等(总学分数也不同),因而在成绩排序时以总学分积除以总学分数所得的平均学分积作为指标:()11jjnnjiijiiiPfDf===∑∗∑(5)式(5)中,Pj为学生j的平均学分积,可以按学期、学年或全课程计算;Nj为该生在所计算期间内选修科目门数;fi为科目i的相应学分;Dij为学生j科目i的成绩Cij所对应的学分积点。直接用Cij代替Dij,用课程学时数替代fi进行计算其本质是相同的。当课程学时数与其学分并非严格对应时,用学分fi较好。本校多数科目20学时相当于1学分,部分课目25学时为1学分,体育20学时为1学分,课程实习不记录学时只记学分(实习时数已计入课程的学时数中),因而只宜采用平均学分积作为成绩排序指标。成教学院学生成绩记分方式是百分制(考试科目)、五级制(考查科目和实习)、二级制(生产实践)并用,在课程类型上又分为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和实习课。部分学校规定任选可不计入学分积。但结合远程教育的教育模式,任选课比例将逐渐增大,因此,学分积中应包括成绩及格的任选课,任选课不及格可以按未选修处理(不计入学分积)。目前,除一门生产实践课(二级制记分)外,成教学院所有课程成绩均参加学分积计算。

6结语

本文根据国内远程教学的现状,结合远程教育学院的教学特点,目标是设计实现一套基于Struts三层架构的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主要是针对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教学。平台以网络服务为基础,使学生能灵活进行远程的互动式的学习。开放式培训平台具有网上在线、与学历教育无关、无固定教学点等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点。系统是基于PBL教育模式,实现跨地域、跨时空、跨学科的多教学形式的在线培训平台。整个平台具有跨学科性,是面向社会的综合教育培训系统。系统引入全时当量(FullTimeEquivalent,FTE)、学分制的概念,采用先进的学分积算法,实现了培训系统与学历教育的转换平台,并实现了学生毕业资格的自动审核。

参考文献

第5篇:网课教育总结范文

要:本文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世纪教改项目《地方高师院校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成果,以及研究创新点与特色、人才培养效益。

关键字:地方高师院校;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3-0051-03

为了促进高师生转变传统落后的学习观念,引发学习方式、学习模式的变革,培养较强的网络化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未来教师专业发展能力,项目组以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学习理念、学习技术、典型个案,网络化学习环境、学习平台建设的新思路与新经验,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3月,该项目被列为校级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同年7月,项目被评为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研究背景

1.新形势要求高师生具有较强的网络化学习能力

网络化学习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高师生未来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网络化学习能力对于高师生而言尤为重要,是高师生毕业后“带得走的能力”,是关乎其终生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1]

2.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现状堪忧

项目组经过多年的观察和调研,发现相当比例的高师生缺乏网络化学习能力,具体表现为:第一,没有树立网络化学习的新理念,即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意识淡薄。第二,或者没有掌握支持网络化学习的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能,或者不能很好地利用所学的ICT技能支持网络化学习,即转化为学习力。第三,只注重自主学习,没有很好地利用Web2.0技术融入学习共同体。[2]因此,系统培养和提高高师生的网络化学习能力,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3.网络化学习方兴未艾,相关学习理论、理念和技术亟待系统梳理

项目组在多年的课题研究、教研教改和自身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理念与感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网络化学习技巧、经验和典型个案,亟待进行系统梳理和提升。

二、研究现状

目前,地方高师院校在培养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或弊端:

(1)对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到位,未能厘清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学习理念和学习技术,开设的《学习论》、《学习心理学》、《学习科学与技术》等课程未能与时俱进,许多学校甚至没有开设《学习科学与技术》这类旨在培养大学生信息时代学习能力的课程。

(2)教学实践中,没有从系统论和课程群视角出发,将《学习科学与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和《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打造成系统化培养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课程群,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

(3)课程教学和能力培养缺乏新理论、新理念、新技术、高水平学习平台和优质学习资源的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成果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分析,项目组确立了“理论分析—理念确立—课程改革—教学创新—实践总结—经验推广”的研究思路,在理论探讨、教改实践、学习平台与环境建设、学习资源开发、能力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1.理论探讨

(1)厘清了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和教师新角色,建构了独特的网络化学习理念,总结了行之有效的网络化学习技术、路径与策略,积累了丰富的网络化学习的经验技巧和典型个案。

发表相关论文9篇,其中《高效网络化学习:理念、路径与策略》从三个层面建构了高效网络化学习的新理念,提出了高效网络化学习的十大路径和七大策略,总结了相关经验技巧。《高师学生网络化学习研究——基于门户网站教育博客的角度》从时代需要和学习现状两个方面分析了高师学生网络化学习的必要性,提出一种新的颇具发展潜力的学习方式——基于门户网站教育博客的网络化学习。在大量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博客在网络化学习中的作用,分析了博客学习的优势、缺陷和常见误区,提出了“四个融合、四个结合”的博客学习新理念。并提出学习者应从理念、技术、经验与技巧等层面加强修炼,显著提升博客学习的质量,并建立博客学习交流的长效机制。[3]

《网络时代的学习理念: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梳理了21世纪国内外新涌现的学习理念,包括“学习是连通即网络形成与优化”(连通主义)、“学习就是建构、建构蕴含创新”(新建构主义)、“搜索就是学习”、“学习是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我们—所有人—学习”(混合学习与泛在学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念与感悟,包括“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止于至善”、“高效学习的六重境界”、“学习是幸福因子”、“向大师学习、与大师对话”、“四个融合、四个结合”、“学习是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等。论文提出,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加剧了知识惰性化,而与大师连通和对话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和洞察力是网络时代学习者解决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和知识惰性化的“四大法宝”。[4]

《网络时代的“学习三境界”》以禅学视角提出了网络时代学习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静止和显性化的学习;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流动和隐性化的学习;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生活化的学习。论文结合学习的三重境界讨论了容器学习观、连通学习观、显性知识的学习观、隐性知识的学习观和泛在学习理念,以增进人们对网络时代学习的多角度理解。[5]《基于“平民技术”的高效网络化学习》讨论了支持高效网络化学习的三大“平民技术”:教育博客、网络公开课和微课程(数字故事),并总结了它们为网络化学习带来的成效:教育博客能够以低门槛构建“知识网”,以低成本编织“人际网”和以低消耗进行“知识推送”。网络公开课则能实现零投资的高质回报和零移动的全球定位。而微课程则实现了微内容与大视野的结合、微时间与大智慧的结合。[6]

《浅谈网络学习的利器——博客》讨论了博客作为网络学习利器的作用,总结了基于博客的知识管理技巧。[7]《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青少年四结合教育博客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实践》提出了四结合教育博客圈学习共同体的新概念,讨论了其理论基础、意义、运行机制,并且给出了一个四结合教育博客圈学习共同体的案例。[8]《论教学中主体隐喻的嬗变及其认知诠释》梳理了七大主体隐喻及其学习观,并且指出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和默会性正逐浙成为学习理论研究的共同基础。[9]《数字桥梁:数字时代教师的新角色》从四个方面揭示了教师作为数字化学习时代“数字桥梁”的必然性和角色内涵,将丰富和深化人们对新时期教师角色和专业发展内涵的认识。[10]

(2)建构了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总结了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经验。《学习方式转变与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提出了“以学习理念重塑和学习方式转变为先导,以课程群教学为基础,专题讲座、学习竞赛、实践社团为辅助,开放学习环境和优质学习资源为依托,教师引领、榜样激励、同伴互助、研究性学习为手段”的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新模式。[11]《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手”培养初探》界定了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手”的新概念,并且提出了六条培养对策和培养新模式: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培育精品课程;准确定位课程,建设课程群;加强教学示范性,打造实践教学链;改革考核方式,加强能力培养;形成“三阶段、多渠道、系统化、全程式”的培养模式;以核心能力培养带动其它能力,以实验教学和学科竞赛为抓手。[12]

(3)厘清了高师教师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思路,总结了学校未来教师空间站、ET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创新经验。

(4)厘清了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关途径、对策、方法。

2.教学改革

(1)分层课程体系打下能力培养基础。项目负责人2008年、2009年在南京大学访学期间,全面考察了部级精品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成功经验,整理、汇集了相关教学资源。之后,项目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系统梳理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经验、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等相关成果,面向非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师生开设了《学习科学与技术》公选课,并且改革《学习科学与技术》专业课(提升为主干课程)及《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和《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公共课,将学习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特别是网络化学习的新理念、新路径和新策略融入课程教学,提升了课程群的教学效果。

(2)“以赛代练”促进学生能力发展。项目组组织了四类大学生学习竞赛,即广西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校内选拔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校内选拔赛、广西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计信学院选拔赛。

(3)“专题讲座”引领发展方向。项目组开办了一系列面向大学生的专题讲座,例如基于博客的网络化学习、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亚洲数字化学习国际研讨会参会汇报等。

(4)“教师引领、榜样激励、同伴互助”发展学习指导中心。项目组创建多个教学博客和博客圈,以实际行动倡导并引领高师生开展基于博客的网络化学习。项目组指导了学校计算机协会、教育技术协会、网络信息安全协会等大学生学习与实践社团,并且评选和表彰了教育技术系年度“学习之星”,为大学生树立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榜样,形成了良好的网络化学习氛围,取得显著成效。

3.学习环境建设

(1)开发优质网络学习资源。《学习科学与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文化基础》、《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Flas制作》、《网页制作》等网络课程和系列示范性课件先后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

(2)搭建高效数字化学习平台与虚拟学习社区。利用开放网络资源,打造了《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三个博客学习平台和《学习科学与技术》、《IT与教师专业发展》两个博客圈,建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网络学习平台,这些学习平台已投入使用3-6年,受到高师生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3)深度参与学校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项目组参与学校未来教师空间站、教师教育综合训练中心和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的设计与建设,将项目组的网络化学习新理念和相关成果融入平台建设,为项目的教改实践提供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与网络化学习环境。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围绕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建构相关课程群,使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的平台与载体。项目从系统论和课程群的视角出发,将《学习科学与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和《计算机文化基础》等教师教育课程打造成系统化培养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课程群,从而使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生成与发展。

第二,将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与高师生的实际相结合,开展了在真实教学情境中研究网络化学习的创新探索。项目在学习理论建构、学习理念重塑、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技术总结、学习资源开发、学习环境创设、学习平台打造、课程群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和能力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理论创新方面,从三个层面建构了高效网络化学习的新理念,并且提出了基于平民技术的网络化学习十大路径和七大策略。实践创新方面,建构了“以学习理念重塑和学习方式转变为先导,以课程群教学为基础,专题讲座、学习竞赛、实践社团为辅助,开放学习环境和优质学习资源为依托,教师引领、榜样激励、同伴互助、研究性学习为手段”的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新模式。

第三,项目研究关注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的双向建构,将学习环境的建构由教师预设的理念转变成学习共同体的互动与共生,进而使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强化,学习动力得到了激发和维持。

五、项目研究的人才培养效益

项目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益:通过项目组主持的课程教学、学科竞赛、专题讲座和社团活动等,直接受益学生人数超过6000人。获得国家奖学金、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三级考试的学生人数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参考文献:

[1][2][3]郑小军.高师学生网络化学习研究——基于门户网站教育博客的角度[J].教育评论,2011(6):36-38.

[4]郑小军.网络时代的学习理念: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5):22-25.

[5]张霞,郑小军.网络时代的“学习三境界[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6):93-95.

[6]张霞,郑小军.基于“平民技术”的高效网络化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7):163-165.

[7]黄彧,郑小军,杜英俊,陈凤.浅谈网络学习的利器——博客[J].中小学电教,2010(9)下:3-4.

[8]郑小军.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青少年四结合教育博客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08(8):54-57.

[9]杨满福.论教学中主体隐喻的嬗变及其认知诠释[J].全球教育展望,2010(2):11-15.

[10]郑小军.数字桥梁:数字时代教师的新角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1):18-20.

第6篇:网课教育总结范文

一、在线教育网站基本情况

根据网站运营主体来看,目前我国开办在线教育网站机构主要有传统教育机构、综合门户网站、新兴网络机构三类。

1、传统教育机构开办的在线教育网站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校、中小学、职业培训机构等传统教育机构最早开办在线教育,涵盖了各年龄段的学习对象,开展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多项内容,包含了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根据在线教育的办学主体,又可细分为两类:

(1)政府办学机构主导。政府办学机构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代表性的在线教育机构有:国家开放大学、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北京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北京四中网校等。本文以国家开放大学、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为例进行分析:

A、国家开放大学(http://ouchn.edu.cn)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办,主要定位为成人教育。截止到2011年6月,建有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23门,广播电视大学精品课程107门,14000多学时的数字化视频资源和近750门网络课程。

B、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jingpinke.com)由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主办,主要服务于全国广大高校师生。内容涵盖全国本科和高职院校各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名师主讲的精品课程建设培训课程、欧美亚高等学府的4000多门开放课程、国内外知名企业优质课程。其中,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266门课1929集,2003-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185门课4141集,名师名课共28门课150集。

(2)民营办学机构主导

民营办学机构主要是各级各类培训学校、文化教育传播相关公司。在其综合性官网中,开辟了视频教育版块。代表性的在线教育机构有:新东方、巨人网校、沪江网校等。本文以新东方、巨人网校为例进行分析:

A、新东方视频(http://v.xdf.cn/index.php)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主办,主要定位为各年龄段外语类考试培训。网站主要由考试解读、英语学习、小语种、出国考试、百家讲堂、公开课等部分组成。课程总数无官方统计,站内搜索关键词:搜“英语学习”970个、搜“公开课”1000个、搜“小语种”348个视频(有交叉)。

B、巨人网校(http://juren.cn)由巨人学校主办,主要面向全国中小学生。课程体系涵盖小一到高三各主干科目课程。

2、综合门户网站开办的在线教育网站

随着在线教育市场逐步扩大,各大网站普遍看好其发展前景。网易、新浪、搜狐、优酷、腾讯、百度、淘宝、奇虎360、超星等综合门户网站纷纷开办在线教育网站版块。如新浪公开课、搜狐视频教育频道、优酷教育频道、腾讯精品课、百度教育、淘宝同学、360教育在线、超星慕课。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网易、超星、淘宝门户下属网站为例进行分析:

A、网易云课堂(http://study.163.com)于2012年12月底正式上线,注重学习,是一个满足大众终身学习需要的学习平台,面向全国用户。现有超过2000门课程、9900份学习计划、28400课时、280700份笔记、19300道真题的庞大课程资源。其课程体系偏重实用技能,内容主要涵盖高等教育、IT与互联网、兴趣爱好、生活家居、外语学习、职场技能等。

B、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于2010年11月1日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提出“传播属于全人类的知识与智慧”口号,注重公开、共享,是一个单向知识传播平台,服务于全国用户。提供哈佛大学等世界级名校的公开课。其课程体系偏重人文社科,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网站现有中国大学公开课526门、TED785门、Coursera354门、国际名校公开课355门课程。

C、超星慕课(http://mooc.chaoxing.com)含有学术视频129980集、专题及课程7839门、名师5850位、博导4320位院士285位,35万授权作者、150万本电子书。其立足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按学科分类,主要服务于全国广大高校师生。

D、淘宝同学(http://xue.taobao.com)于2013年底推出,主要是搭建交易平台,把优质的平台商、机构、教师、课程等资源聚合起来,服务于全国用户。网站主要由课程分类、限时抢购、今日直播推荐、精品课程、学习动态等部分组成。其现有课程?1436?门,内容主要为语言、职业认证、音乐文艺、生活、亲子类课程。

3、新兴网络机构开办的在线教育网站

除了互联网巨头外,众多不为大众所知的公司也纷纷进军在线教育。其代表性网站有:传课网、51talk、课程派、YY教育等。本文以传课网、51talk为例进行分析:

A、传课网(http://chuanke.com)主要是搭建交易平台,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开设学校,服务于全国用户。用户可以同时拥有校长、教师、学生三重身份。该网站由传课网、传课KK、直播教室三部分组成。传课网是主体网站;直播教室是实时教育平台;传课KK是客户端,可以学习、管理课程,也可进行用户之间即时通讯交流。该网站获得了百度1000万美元B轮投资。

B、51talk(http://51talk.com)是真人外教一对一授课模式的网络英语学校,服务于全国外语学习用户。用户可选不同外教,也可固定几名外教进行一对一学习。聚焦外语口语交流能力培养,这种独特新颖的专题教育模式,可为众多致力发展大而全的在线教育机构提供不一样的发展模式。该网站获得了DCM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二、在线教育网站用户体验

笔者对以上三类常用代表性网站进行深入体验,发现它们在课程布局、结构形式、特色优势等方面有着较大不同,分别简要陈述如下:

1、国家开放大学。该网站课程分六类:视频公开课、网络核心课、名师经典课、五分钟课程、国内精品课、国外公开课。因课程来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下属分支机构、其他网站或自主开发提供,故其课程内容、结构、形式等显得不太统一。该网站特色是开通了“学分银行”,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算,是具有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功能的新型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学分银行”是学习者获取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的新渠道,自学成才的新途径;另有“五分钟课程”可提供专题性的碎片化学习。不足之处是课程章节数不全,教学内容少,知识系统性差;教学资源不全;师生交流感弱,社群关系尚未建立。

2、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该网站课程教学资源比较丰富,课程页面布局合理。每门课程由四部分组成:课程概况(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课程内容(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实验实践、例题习题、参考教材)、互动交流、相关课程。该网站特色是课程结构较合理,资源较丰富。不足之处是课程内容及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度总体不高;师生交流感弱,社群关系尚未建立。

3、新东方视频。该网站课程内容主要是各年龄段英语考试、英语学习、小语种学习、人文社科公开课等。教学形式主要为视频教学。该网站特色是注重应试知识讲解,教学内容针对性强。不足之处是课程章节知识系统性不强,专题讲座过多,师生交流不够。目前,线上课程系统性、影响力远不及线下教育。

4、巨人网校。该网站课程内容主要为中小学各科课程。网站课程主要由课程录像、课程详情、课程大纲、评价列表几部分组成。网站提供少量免费体验课时,课程收费一般为300-500元/门。教师群体较年轻,教学气氛轻松。该网站特色是培训对象细分精准,从小一到高三,按年级按科目细分;付费课程能激励教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不足之处是网站访问量较小,这与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动机不强,付费学习习惯没建立起来有关。

5、网易云课堂。该网站是目前国内实用技能课程数据量较大的在线教育网站。课程页面有视频教学区、课程目录、笔记、问答区,返回课程首页后还能查看学习该门课程的其他人,学习该课程的人还学过其他课程列表。该网站特色是学习体验较好,查看学习进度方便,学习系统性强;学习者可将笔记公开,也可评论、收藏他人笔记;自定学习时间,系统能提醒学习;可为课程打分;能进行师生问答;用户有个人主页,可看他人感兴趣的课程和主页,同学之间可相互关注,社群关系较好;界面布局专业美观。不足之处是课程建设完成度还需增强;目前仅支持IPAD客户端。

6、网易公开课。该网站是目前国内人文社科课程数据量较大的在线教育网站。每门课程有视频教学区、章节列表区、跟帖区等,提供笔记、划词翻译、收藏等工具。该网站特色是世界级名校公开课较多,分类较细,用户跟帖评论量较大;支持各种移动客户端便于移动学习。不足之处是师生间难以开展交流。

7、超星慕课。该网站是目前国内课程数据量最大的在线教育网站。课程体系按学科、学校分类,课程主要由课程介绍区、视频教学区、章节列表区、资源下载区组成。该网站特色是课程数据总量大;依托其庞大的专业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课程能引用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提供教学资源下载;课程信息表现形式多样,文字、图片、视频等丰富完整;教学内容充实,课程建设总体完成度教高;界面布局合理,美工精美;提供各种移动客户端下载。不足之处是学习进度管理、社群关系还有待增强;目前该网站访问量较少,与其课程建设数量、质量不成正比。

8、淘宝同学。该网站目前仅允许教育机构上传课程,限制个人。课程页面主要由视频区和目录区组成,略显简单。付费课程可免费试看5分钟,课程收费一般为1-200元/门。淘宝有优良的电商基因和庞大用户群,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在线付费教育的突破点。该网站特色是聚合各中小教育培训机构,搭建在线教育交易平台;开设了白富美、高富帅特色课程;限时抢购有利于课程的商业营销;直播课程是一种新颖的学习体验,即时交流性强;开辟“互助社团”,有利于聚拢社群人气,体现“同学”共同学习特征;用户自定课程收费标准及方式。不足之处是课程建设完成度不高;学习体验感觉一般,暂不支持移动客户端;学习者人流量少。

9、传课网。该网站主要有技能、考试、中小学、生活文艺课程类型。课程页面主要由课程简介、课程目录、课程评价、学生信息、老师信息、课件、购买收藏排行区组成。

该网站特色是开创个人在线售课新途径;可同时拥有多种用户身份,符合“术业专攻、终身学习”等教育理念;传课KK客户端使用方便,学习交流、社群互动体验较好;直播课程即时交流性强;技术平台易用性好;用户自定课程收费标准及方式;支持各移动客户端便于移动学习。不足之处是课程建设总体完成度不高。

10、51talk。该网站允许师生用QQ或skype进行视频交流。教师一边语音通话指导,一边用英文打字辅导表达。教师发送课程页面链接,学生打开后可以看到教师的同步教学操作。课程有页面区和即时通讯区,有中英语言界面选项,有翻译工具提供。语音和文字对话是主要的教学方式。用户可以免费预约体验课程。课程收费约为15元/节。该网站特色是打破一位老师对多位学生的在线教学模式,每次上课保证一对一教学,针对性强,师生交流沟通更有效,学生体验更佳,学习效果更有保障。学生可体会不同老师的语言风格和口音习惯。该网站专业性强,能较好地发挥在线教育优势。不足之处是外教多为非主流英语国家的老师。

三、比较与分析

笔者用站长工具评测以上10个有代表性的三类在线教育网站,对其网站的访问量和排名参考值进行分析,综合之前的研究,得出如下数据比较表:

在网站数据方面,预估百度流量反映了每日通过关键词检索访问该网站的预估流量大小,百度权重、站长排名反映该网站关键词检索程度及访问量大小。因每日网站检索流量变化,以上数据仅能体现所测当日网站访问流量,不能作为客观准确不变的排名依据,但可作为网站访问量的当日参考依据。排名靠前的是网易公开课、新东方视频、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这与网站上线时间早、学员动机强、用户人群多等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排名靠后的是巨人网校、超星慕课、国家开放大学,说明网站规模、课程数量并不是决定访问量的决定因素,还与网站用户定位、用户数量、用户习惯、推广方式、上线时间等因素有关。

在课程数据方面,课程门数、视频数量靠前的网站是超星慕课、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网易云课堂,靠后的是51talk、巨人网校。这说明大型学术机构、行政机构、商业门户因其经济实力强、重视程度高而建设较好,而中小培训机构因其用户群体较小,专业性强,课程数总量不高。

在学习体验方面,传课网、网易云课堂、超星慕课、51talk总体较好。传课网多用户身份、客户端、社群交流体验较好;网易云课堂学习过程、进度管理等学习体验好;超星慕课内容完整、资源丰富、界面美观;51talk一对一教学针对性强,师生电脑教学画面、声音、文字信息同步,学习交流体验好。其他网站相对体验一般,原因主要是内容不全,形式单一、交流不畅等。

在特色优势方面,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和五分钟课程较有特色,为在线学历教育、碎片化学习做了探索;淘宝同学打造在线教育交易平台;传课网也做交易平台但开创了个人销售网课先河;51talk一对一教学模式体现了外语在线教育特色优势。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网易云课堂、超星慕课的课程布局较合理、资源形式较丰富。

在开放性方面,淘宝同学、传课网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免费为机构、个人课程;超星慕课对高校课程收费;而其他网站则以自己组织课程为主。对用户收费方面,淘宝同学、传课网允许者定付费,51talk、巨人网校对用户收费,此外网站则以免费为主。

结语:

第7篇:网课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动态网站;E-learning;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604-02

人才是国家发展之根本,则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占到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建设一个在线学习平台也是很有必要的。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是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技术发展起来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1 E-Learning教育学习平台系统需求分析

本项目是通过分析老师的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和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运用网络开发技术在E-learning环境下开发一个通用型的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在该平台下,能够进行基本的教学环境建设,自主建站(即虚拟课堂的设计,老师自己设计自己的课堂),网上评价平台建设,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一站式搜索,网上学习资料共享平台建设。E-Learning平台设计有很大的优势,知识的网络化 ,学习的即时性 ,学习内容保持及时、持续的更新,E-learning具有一套能够很好地支持网上教学和学习的工具,若在新的模式下,能够让教师能很方便的实施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也能够很方便在该网络上进行学习。

高校网络教育的E- Learning 物质平台特色的数字化学习体系的构建,并不只是说远距离的教育(即远程教育),在传统校园课堂教学中加入的在线教学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传统课堂教学在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以及课堂上互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E-Learning加入校园,并不是想要替代传统课堂教学,而是想不断与传统课堂教学相互学习,在学习中逐步融合,在融合中不断完善和进步,使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形成的教学方法体系在实践中有效可行。要使在实施新模式下,教师能够很方便的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课后能够在网络上很方便地进行学习交流、作业答疑、知识巩固以及资料下载等,一套能够很好地支持网上教学和学习的辅助网络平台就十分有必要了。

E-Learning网络平台是管理系统和教学系统的高度集合,主要对后台管理和前台操作。后台管理是管理员对本网站的维护,通过教学学习资源库,课程自主制作网络系统(即自主建站),资料、档案管理系统,在线考试E-learning系统,用户一站式检索等功能达到对平台的管理。前台操作是用户登录到本网络平台进行用户注册,高级用户可以给下级用户进行授权操作。老师用户可以自主建立站,站的风格和版式都由自己自由选择,根据教学进度和讲解需求,老师可按照自己的表现形式不时更新网络课堂进度,更新教学视频,教学资料,课业信息,课后答疑等,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学生用户可以浏览课程相关信息,下载资料,自主学习,留言用来反馈信息或者提出意见等。

2 E-learning教育学习平台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通过对本学校以及周边学校的广大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为了满足大部分的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该教育学习平台系统采用软件工程进行总体分析。

2.1 E-learning教育学习平台系统总体结构体图

E-learning教育学习平台系统,主要是以模块化进行设计(大致分为教学学习资源库、自主制作网络课程系统、资料、档案管理系统.在线考试E-learning系统、用户一站式检索等模块),一方面加快E-learning教育学习平台系统的研发进度,另一方面便于E-learning教育学习平台系统网站日后的维护和拓展。通过对本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分析,可以让用户更加直观地得到网站的结构,用户的操作使用更加的方便。

E-learning教育学习平台系统总设计图如图1所示。

2.2 E-learning教育学习平台系统开发架构

本网站采用的是LAMP架构。 LAMP指的Linux(操作系统)、ApacheHTTP 服务器,MySQL(数据库软件) 和PHP(有时也是指Perl或Python) 的第一个字母,一般用来建立的web 服务器。当一起使用的时候,它们表现的像一个具有活力的解决方案包。LAMP包的脚本组件中包括了CGIweb接口,它在90年代初期变得流行。这个技术允许网页浏览器的用户在服务器上执行一个程序,并且和接受静态的内容一样接受动态的内容。

2.3 E-learning教育学习平台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本系统的主要模块有:教学资源库模块、网络课程自主制作系统模块、档案管理系统模块、E-Learning在线考试系统模块、一站式检索模块。

1) 教学学习资源库模块

进行基本教学环境建设,包括交互平台建设(网上作业提交与管理、网上答疑系统、在线考试系统、学习交流系统等);

2) 自主制作网络课程模块(自主建站)

即虚拟课堂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就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以老师的网络课程来主导学习则正可弥补缺陷。老师自主建站系统,让老师自己设计自己的课堂;

3) 资料、档案管理系统模块

对教师、学生以及外来会员学习的信息管理,以及不同学习者的分类;

4) 在线考试E-learning系统模块

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定期的检查,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薄弱的地方。

5) 用户一站式检索模块

是系统平台首页的快捷搜索工具,是贯通全站内容的检索模式, 选择老师、课程等分类之后输入关键词搜索,或者直接输入关键词搜索。用户一站式搜索工具和资源库、资料、档案管理系统等自带的搜索工具无交互。

2.4 E-learning教育学习平台系统主界面设计

主界面是一个网站的门面,如公司的形象,要特别注重设计和规划。首先进入用户视野的就是主界面,它的好坏以及美感程度直接影响到建设的网站的使用量。以下是E-learning教育学习平台系统的主界面设计:

1) E-learning教育学习平台系统的主界面,以蓝色为主,白色镶嵌的方式进行的设计,给用户一种看起来清爽的感觉。

2) 在字体选用上,大小适当,用常用字体和艺术字相结合的方式

3) 在网页制作上,采用框架式结构,在框架柱嵌入子页。

4) 在内容上,主页面上的内容充实而不杂乱,提取主要信息,帮助用户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5) 在用户使用上,方便操作,简单快捷。

3 结束语

本文是针对网站展开讨论,首先分析了对E-learning教育学习平台的需求,并对系统架构进行了设计,介绍了LAMP架构的原理及实现的环境,最后给出了界面设计的核心详细代码。由于文章篇幅所限,对于其详细的介绍没有给出,希望有兴趣的读者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修改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贯南,刘荣光,刘晓琴.基于Moodle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8(6).

[2] 魏顺平. Moodle平台数据挖掘研究——以一门在线培训课程学习过程分析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1(1).

第8篇:网课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建设

0 引言

网络应用于教育领域,使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促使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发生极大的改变。网络教学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网络教学环境中课程转化为网络课程这种新的表现形式。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1]。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专业综合素质和机敏的应变能力,而这样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是无法获取的。在《安全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混合学习[2],意在拓宽安全知识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网络来辅助课堂教学,关键要有一个适合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如何建立这个平台,又如何利用网络来实施辅助教学,这是教师首先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将对《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过程进行探讨,并针对实施过程提出几点体会,希望能为同类院校的《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1 《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容

《安全学基础》课程是我院航空港安全检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安检专业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在工作岗位中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技能。

该课程理论性较强,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网络学习的特点,在网络课程建设上,以企业岗位要求为指导,采用内容模块化的组织方式,将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作为学习主线,来组织构建课程内容,重视课程内容的可用性和可视性。

《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六大模块:课程介绍、课程内容、在线测试、学习交流、拓展知识、课程资源库。详细内容见图1。

图1 《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模块

2 《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的实施及体会

在实施《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我院采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实施模式见图2。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2.1 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

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教学内容上要实现紧密联系,使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相互促进,增强知识的熟悉度。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完全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课后网络课程学习,使课堂知识再现,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

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是知识点再现。网络课程的课程内容包含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及其讲解。课堂教学内容为几种相关联的知识点组合。通过这种方法,课程知识点即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掌握。

图2 《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实施模式

2.2 教师要扮演好双重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要求教师要扮演主讲人的角色,主要任务包括维持课堂秩序,教授课程内容,提出作业要求,解答学生的问题等。

在网络学习平台,教师的角色转变为一位和学生共同学习的益友。教师通过在线答疑的方式实时和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在关注他们的学习和努力,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2.3 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评价和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前《安全学基础》课程的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知识的掌握。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60%。实施网络课程以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体现在课堂这个平台。如何评价网络课程学习情况?网络课程的特点就是在线学习,因此利用在线网络作为评价工具,及时的评价反馈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在线的学习质量[3]。

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的考核方式为: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共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50%。详见表1。

表1 《安全学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3 结语

网络课程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其建设与实施对推动高职教育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三年多的网络课程建设和实施,《安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更加规范和丰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习从课堂带到了学生的课下生活中,将教师的工作平台由讲台转移到网络这个更广阔的的新天地。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硬件系统的缺乏和网络课程的不完善,教学上要真正实现网络教学还存在很大的困难。还需院方和一线教师队伍为网络教学做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徐铮,等.网络课程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3(11).

第9篇:网课教育总结范文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在全球发展迅速,我国正逐渐认识到远程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就提出了“六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部分高校经过教育部的批准,展开了远程教育的尝试。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随后,“CERNET高速主干网建设项目”立项,目标是在2000年12月前完成CERNET高速主干网的建设,满足我国现代远程教育需求。网络教育从1999年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十年。这十年,既是全球计算机互联网迅猛发展、不断膨胀、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十年,也是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长、国力增强、社会稳定的关键十年。网络教育招生在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下,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现代远程教育从最初电大的狭隘形式发展到目前,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共计69所,现代远程教育不再是信件往来式的函授,也不再是单一的“电大”。现代远程教育是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制作并进行远程传输及管理和学生考试测验的广义的模式,它最大限量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求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教学的导师都可以按照符合自己的接受方式来选择。所以说,现代远程教育是教育在互联网上的一个重要应用。目前,广西甚至全国的远程教育主要针对的是高等教育和师资培训及其它职业培训,而针对中职类人员的远程教育基本上是一个空白。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依靠当前信息化发展的科技水平,研究创建符合柳州市经济发展形式的新型的职业技能教育新模式——开放式的网络职业技能平台,平台的建设服务于柳州市,覆盖整个广西,对于劳动力技能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新平台,这将是现有职业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下方面:(一)调查研究柳州市劳力人员的职业技能需求。柳州市是广西重要的工业重镇,据统计,2012年全市产值10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总数超过20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总数超过400家,市委提出了实现中小企业“千百十”发展工程、“三个千亿”打造工程目标的十二五规划。经济的大发展离不开大量的技能熟练工。劳力人员的技能学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人的一生中,换职业、换岗位是经常的事,要能适应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显然就要不断的进行职业培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劳力人员职业技能需求研究:1.人员层次。劳力人员的构成是多层次、多行业的,研究范围尽可能的完整,体现出柳州市劳力人员素质结构。人员层次包括即将就业的学生、无法就业的毕业生、无业人员、自主创业人员、就业不稳定人员、固定就业人员等多种层次。对不同层次人员进行调查知识结构、技能提高的渴望程度等方面。2.技能需要(个人、企业)。调查不同人员层次掌握的职业技能水平及他们对于新技能需求方向。调查企业的用人需求。3.职业培训方式。调查劳力人员自我职业培训方式,企业培训员工的方式、成本等方面。(二)中等职业学校在当前信息化科技水平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如何开拓职业教育平台。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产业。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用户及市场规模均高速增长,《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通过对柳州市劳力人员的职业技能需求的调查研究,寻找我校与社会化职业技能教育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光纤网络、3G网络等)带来的便利把职业教育带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可以方便地利用手机、电脑、PAD等设备进行职业技能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就职门槛,降低他们的培训成本。(三)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开放式网络职业技能教育新模式。在柳州市甚至于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更多的教育方式是全日制教育与社会培训为主,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开放式网络教育模式的还没见到。本课题研究我校现有教育模式下如何搭建职业技能教育的网络模式。这里包括如何搭建组织机构,如何全员职工参与,如何进行宣传,如何开发网络平台下的职业技能课程,如何进行人员的考核鉴定等问题。在这里我们将重点研究网络平台下的职业技能课程与人员的考核鉴定方法。1.开发网络平台下职业技能课程。网络平台下的职业课程体系是与全日制教学课程不同的,依托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所开设专业的课程,开发完整的网络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做为提高完善我校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个补充,调动全校教师参与,创新我校职业教育的新模式。2.开放式远程职业教育网络面对全社会人员,可以是学生、工人、农民等需要技能学习的一切人员,对这些人员的考核与鉴定要采取与全日制不同的方法。本课题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与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在区域的影响力,制订符合职业技能网络教育的考核与鉴定新方法。(四)远程职业教育技能网站的应用。远程网络职业教育平台建立不仅仅是网站的搭建,最主要的还是网站的使用,要对网站进行宣传。通过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名声,在学校、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中建立网站的知名度;通过与教育行政单位的宣传认可,把网站做为柳州市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扩大网站在企业中的认可度;通过与政府的合作,进行相关培训,如:农民工就业转移培训等项目,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总之,通过多种方式渠道对网站进行宣传,把网站做成柳州市甚至广西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网站。

三、研究方法

(一)主要思路通过调查、研究,依据相关远程职业教育理论,提炼出研究报告。在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开发远程职业技能教育网站,同时依托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运行网站,开发相关网络课程,同时后期进行网站的相关宣传。(二)具体研究方法1.调查法使用调查法,设定相关调查表格、表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询问的方式,获取柳州市劳力人员、企业单位对于职业技能教育的相关问题的相关资料。2.经验总结法在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开放式网络职业技能教育新模式的研究过程中,应用经验总结法,一方面总结这么多年我校职业教育模式的特色,一方面总结当前高校远程教育的先进经验,总结出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式网络职业教育的新模式。3.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法,开发远程网络职业技能网站,把网站建设成为一个人员容易进行职业技能学习的一个完善的平台。4.文献法通过文献法,查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查找相关中等职业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的理论依据等。

四、研究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