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精选(九篇)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

第1篇: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

如果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个体咨询的内容进行归类,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个体咨询服务:学业职业规划类、求职指导类及就业管理类。

学业、职业规划类

学业、职业规划类咨询,一般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科学规划学业和职业,并采取有效的行动,实现规划目标。此类咨询有可能持续几次,咨询学生需要在每次面谈结束后与咨询老师预约下次的咨询时间,每次面谈一般约为50分钟。

【案例】

小余是2013年的毕业生,大三暑假,成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的暑期实习生。经过实习期间对职位的了解及询问导师和师兄后,觉得自己不是非常适合广汽本田的这个职位。因此,从实习回来之后就决定保送读研。在2012年9月份成功保送到华南理工大学读研的同时,小余也成功拿到了广汽本田的职位邀请。但因为保研成果,他拒绝了这个职位邀请。后来听说,广本的薪酬待遇对于本学院本科生来说已经算不错的了,心里开始有点不舍。看到同学们找工作找得很努力,自己却提不起精神做什么事,对以后的研究生生涯也很迷茫,因此来到就业指导中心进行个体咨询。

在咨询老师的帮助下,小余开始对自己的爱好、性格、能力等有了全面、理性的认识。根据咨询老师布置的生涯人物访谈作业,小余分别对在广汽本田工作时间为3年、8年及16年的三位生涯人物进行访谈,同时访谈了本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了解本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及职业发展空间,最终通过决策平衡单的方式,决定继续攻读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并且和咨询老师指定了研究生期间的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7〕26号)“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陆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而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重要的内容,列入教学大纲。但是,大学生在学习职业规划理论知识后,对于认知自我、了解职业、职业决策、解决就业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往往存在较多的个人困惑。如果学校能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提供个体咨询,将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业、职业规划个人问题。同时,大学生也必须意识到,唯有自己才是自己职业生涯的主人,也是职业咨询的主要责任人,因此,咨询学生需要主动地敞开心扉,积极地与咨询师探讨自己的想法,认真完成咨询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努力学习咨询师教授的职业规划技巧,否则,任何咨询都不能很好地帮助来访者。

求职指导类

求职指导类咨询,一般是帮助学生分析应聘岗位对应聘者的要求,针对应聘要求制作并修改简历,做好面试准备。此类咨询时间一般约为20~30分钟,形式为单次的面谈咨询。

【案例】

毕业生小晴是2012届毕业生,2012年3月来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进行求职指导类个体咨询。小晴的困惑是,自己很积极参加招聘会,却很少进入面试环节。通过交谈,咨询老师发现小晴是一个性格开朗、学习优秀的女生:成绩平均80分以上,在校期间曾两次获得学校三等奖学金,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当咨询老师看了她的简历后,明白了她的简历为何屡投不中。咨询师后来给了小晴以下意见:不能一份简历打天下,撰写简历时要有明确的求职目标,要了解并针对目标职位的用人要求,删去无关的信息,重点突出自身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匹配之处;重新思考个人经历,使用“情况-任务-行动-结果”法对其进行再叙述;使用数字和证据,避免简历过分主观;使用词语和词组,而不是句子或段落,来使语言变得简洁;结束语可以使用3~6个关键性短语来强调自己与目标职位相匹配的知识、能力或经验;如果要贴照片的话,选一张化淡妆,职业化的照片。小晴根据咨询老师的建议,修改了简历,陆续收到了三家用人单位的面试通知,经过面试,最终与广州的一家生物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简历是应聘者自己设计的有关个人的信息表,用来简要描述自己具备胜任工作的特征。简历主要是为了介绍应聘者,并得到一次面试的机会。如果一份简历不能针对应聘岗位要求有的放矢,突出应聘者具备的、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知识、能力或经验,是很难获得面试机会的。一份合格的简历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经过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才能打造出一份合格的简历。建议求职学生完成自己的第一份简历是,不用着急把它投递出去,不妨将写好的简历给你的老师、已工作的职场人士或同学朋友们看看,请他们给出修改意见。同时,还要学习怎样有效地投递简历,更要学会管理已投递简历的记录,以便及时跟踪求职进度。

就业管理类

就业管理类咨询,内容一般为了解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法规、解决有关就业管理及流程、手续办理等方面的问题。咨询时间一般约为10分钟,形式为单次的电话咨询或面谈咨询。

【案例】

毕业生小方接到用人单位通知,要与其签就业协议书,单位电话告知,为了便于快速完成签约手续,要求小方先在协议书上签字,并学院盖章后直接寄给单位,单位再盖章。因为和协议书签字鉴证流程不一致,学院并未同意,小蔡觉得学院对学生找工作不予以提供方便,于是来到学校就业中心咨询,希望就业中心能先在协议书上盖章再寄给单位。接待咨询的老师告诉学生,以前也曾有学生先将自己已签名及学校已盖章的空白协议书寄给用人单位,待用人单位填写完协议书内容、条款并盖好单位公章后,同学才发现上面的很多条款,用人单位之前并没有征得其本人同意,但协议书上学生本人已经签字确认过,并经由学校鉴证盖章完毕,因此协议书的条款生效。无奈之下,学生只能按照协议规定赔付违约金离开单位。因此,咨询老师建议学生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议书上的条款,如果协议书上没涉及的条款,双方以附加协议的形式约定并盖章,然后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盖章,最后才由学校鉴证盖章,以保障自己的就业权益。

第2篇: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

随着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剧变,当代大学生面临新的就业困难和挑战。在这个形势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就业工作中,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全面抓好就业指导,大力开拓就业市场,深入整合信息服务,探索新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适应市场化和模式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关键词】

就业指导;市场建设;信息服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就业人数得不断提高,导致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大学生的就业模式也逐步从国家“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和“自主选择”过渡,这种就业模式给毕业生提供更多机遇与就业途径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现阶段各高校必须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建立具有特色化、模式化、适应市场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才能全面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一、全面抓好就业指导工作

(一)成立领导机构,实施“一把手”工程,就业工作全员参与

学院一直坚持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双组长负责制”,由院领导组成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位院领导联系至少两个专业班级,及时研究解决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学院分管领导定期召开就业指导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阶段性就业工作,及时掌握最新就业情况,着重从用人单位需求、用人制度的变化、毕业生就业理念转变着手,对就业方案做出调整,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就业工作列入学院年度工作要点,制定详实就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同时,学院把就业工作作为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的重要议题,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了院领导、系主任—论文指导教师、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就业秘书、辅导员就业指导三级负责制,并将就业指导工作与其年终考核及津贴挂钩。

(二)分类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模块化

为了更好地把就业指导工作落细落小,学院针对学生不同的就业方向,将具体工作分为考研、考公务员、留学出国、企业面试四个模块;按照模块负责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从上至下,层层抓落实。与此同时,还根据不同就业方向分类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库,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与就业指导人员面对面地指导与沟通,帮助学生广泛收集就业信息,指导传授基本求职技巧。

(三)建立立体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新模式

自学生入学以来,学院就紧抓就业教育,针对不同年级采取不同就业指导措施。一年级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树立职业规划意识;二年级做好学业指导,注重培养职业意识和发展趋向;三年级做好职业分析和人才需求指导,提高就业能力;毕业班做好择业和职业适应指导,提高适应能力;研究生从开学初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抓好导师责任制,全程指导研究生就业工作。与此同时,建立年级辅导员与班级班主任联动机制,通过召开就业主题班会、就业指导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个别约谈等方式,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全面鼓励本院学生选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等公共选修课。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加深毕业班学生的求职紧张感,给予他们更丰富、更全面、更专业的就业指导。鼓励学生规划好职业路线、大胆创业。

(四)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树立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发挥朋辈指导作用

学院按需邀请优秀校友回母校为毕业生做各类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会,开拓毕业生视野,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同年级毕业生树立就业、创业典型,分享个人创业经历与创业成果,激发毕业生就业、创业热情;通过组织经验交流会、座谈会、个别约谈等多种形式,发挥朋辈指导作用,学院邀请已经成功就业毕业生为大三同学分享宝贵经验,为其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多举措大力拓展就业市场

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研究对于高等院校而言非常重要,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数量外还需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就需要高校制定针对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的新策略。

(一)当前毕业生就业市场现状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信息,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自2013年接近700万后,2014达到了727万,2015年更是增加了22万达到749万。加上历年累积的未就业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800万人。当代大学生就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就业市场也有了较大变化,首先是往年一些热门专业诸如金融学、国际贸易、外语、工商管理、法律等专业的失业率较往年升高,这可能是由于以上专业近两年的大规模扩招导致的。其次,大学生的实习薪资在下降,失衡的供求关系导致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最后,随着国家对当代大学生创业颁布了诸多优惠政策,加上经历金融危机后大学生就业市场伴随的宏观经济的复苏,新形势下也涌现了大量的大学生创业典型。

(二)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思路,积极推销学院毕业生,创新开拓形式

学院先后通过联系人才交流中心、省内各高校、各地市人事部门、社会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等一切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单位、团体、个人,诸如校友会、学生家长、老乡会、企事业单位、社会相关部门等共同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信息以及相关就业资源;并且利用各种方式尽可能多地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通过定期有组织、有计划地把知名企事业单位、新兴强势“用人大户”邀请到学校组织校内专场招聘会,积极向毕业生招聘信息,吸引毕业生同企业进行面对面洽谈,尽可能多地让毕业生通过专场招聘会与用人单位签约。与此同时,利用好学校多年在社会上建立的良好声誉及形象,发挥好已毕业校友这一宝贵财富,特别是北上广深等沿海发达城市就业的校友,通过校友与企业建立联系,吸引用人单位来高效组织招聘,同时也体系了学校对毕业校友的关注与关心。除此之外,将宣传活动多途径化、多方式化,除传统地报纸、杂志等还应该利用好网络新媒体阵地,宣传高校就业信息、行业影响力、专业优势特色、取得的各种成绩,加深企业对学校以及毕业生的了解,按企业需求提供相应毕业生。高校不应该“守株待兔”式的等待用人单位上门招聘,要积极走出去,到以往联系过的企业中去走访、到兄弟院校洽谈会上去走访、到毕业生就业意愿强烈的地域的优质用人单位去走访,开拓“新客户”;通过面向用人单位自荐和邀请,积极推荐本校毕业生,从而迅速建立联系。在走访前,摸清学生就业意向,带上学生建立去拜访、将学生建立直接带给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同时邀请企业来校考察毕业生,选取优质人才到用人单位就业。通过与企业签订就业实习基地等校企合作协议来与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持续地将毕业生“推销”出去。建立健全与走访地区人才交流中心以及当地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好这些机构与大量用人单位承接的合作信息,有效节省高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与诸多企业联系,同时介绍本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就业信息、安排用人单位宣讲招聘会。

(三)积极响应国家促进就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积极自主创业

除与用人单位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外,高校还应积极推进落实国家的促进就业政策。积极引导毕业生选择“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国家重点项目就业,到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帮助大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力业、劳动最光荣”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继续支持“大学生支教团”、“毕业生征兵入伍”等国家政策,通过推进落实国家政策解决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入大学生创业课程,针对性地开展创业课程;同时具备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社团活动、创业座谈会、讲座、大学生创业新媒体等活动,搭建毕业生创业平台,与企业成立相应创业基金,在响应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同时培养毕业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意识,以创业解决就业问题。

三、深入整合信息服务

(一)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加强就业工作针对性

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工作,制定相应的就业工作计划,避免因为就业信息数量过多导致的区分度不强、主次不明显而导致的毕业生错过适合的就业信息。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可根据个人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分类或按毕业生专业推介相应的工作信息以及做好相对应的服务,有针对性的帮助毕业生获得最有效的招聘信息。

(二)充分挖掘就业信息传播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和时效性

针对毕业生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提供线上和线下的“双线服务”,在第一时间为毕业解答疑难杂症。通过学院网站、依托微博、微信的“双微平台”,在专业招聘信息、转发相关就业信息、宣传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政策等在分类招聘信息的同时,解决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地增强高校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影响力。通过学院官方微信、QQ群、飞信等各种通信手段扩大就业信息覆盖,确保就业信息即时和准确地传递到每一位学生。

(三)充分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强化未就业学生跟踪性

建立班级就业联络员制度,制定详细的工作职责。阶段性地召开就业会议,实时统计班级就业情况,同时向班级就业联络员讲解最新业政策,通过班级就业联络员让所有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动向及就业情况。做好离校未就业学生的跟踪,安排专人对未就业学生进行跟踪建档。为未就业学生做好服务,指定专人负责未就业学生的政审及报到证改派工作,节省了未就业学生办理手续的时间和程序。就业工作人员定期召开未就业学生座谈会和个性化职业咨询活动,详细了解未就业学生近况,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摆正心态,降低期望,面向基层,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四)保证就业材料完整性、连续性

认真做好就业推荐表和就业协议书的发放、生源上报、就业方案核对等各项日常工作,实时更新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做到管理规范、审核严格。严格审核就业推荐表、就业协议书等材料,确保信息填写完整、准确、规范。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告知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就业协议书、聘用合同书的填写和使用等方面的知识。设置毕业生专门的就业材料存放柜、安排专人妥善管理,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类保持,保证材料的完整性、连续性,方便及时查询。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各高校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不断思考和探索,建立适合本校的独具特色的就业服务体系,才能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毕业生的成功就业提供长期有效的保障。

作者:吴春生 梁润雅 王倩茹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葛忠强,高琳琳,刘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大学生就业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6):188-189.

[2]刘景伟,时建伟.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8-9.

[3]林子建.如何有效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为例实证研究[J].中国商论,2015(27):178-180.

第3篇: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与发展,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也有了更多新的要求。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也因此受到高校的重视与推崇。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各个学校的条件不一,对于就业指导课的开展情况和水平也不一样,问题不少。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现阶段,很多高校对于就业指导课开设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只是单纯地认为就业指导课是德育课程,只要学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就可以,而未真正从自己学校的学生需求出发来探讨和研究课程的教学,致使很多学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停留在表面形式,未达到真正的实效。学生不仅未从就业指导课中获取相关的就业知识和技能,也使学生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信心不足。

2.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一些高校虽然针对大学毕业生的严峻就业形势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也配备了相关的师资队伍,但很多教学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大多数为学校的行政人员,或者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这些教师与其本职的工作相比,教学就业指导课,只是充当着一个兼职的角色,他们对就业指导缺乏专门的研究和准备,也使得对学生的指导实效性不强。

3.教学方式方法落后

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参与性强的课程,跟其他课程相比,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方式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需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广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能针对学生的需求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量和实践经验,能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达到理想就业的效果。但事实上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只是传统的说教教学,学生不仅兴趣不够,也使得课程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建议

1.提高高校领导对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认识

高校领导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和运行有重要影响力。高校领导应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和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也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除了在制度上要规定高校应开展就业指导课之外,还应通过调研、课题立项的方式来证明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这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另外,主管部门应从传统的以就业率作为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指标向其他多元化的评价指标转变。如把高校的课程安排情况、师资配备情况、师资教学情况等指标作为衡量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水平的要点,同时对于指导课程开展有特色的学校给予表扬和推广。

2.加强专门的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队伍建设。如在教师的选择上,不应局限于学校内部的人员,可以适当地聘请职场的成功人士或者人力资源管理者来给大学毕业生做指导,这样更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

(2)加强对内部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师资的培养力度。如针对最新的就业政策与就业理念,对现有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给予专门的培训;提高就业指导教师任职的门槛,鼓励和要求教师参考职业指导师的资格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

(3)着力邀请一些既懂理论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掌握科学测评手段的实际工作者或者专家来兼职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学课程,以更好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

3.创新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第4篇: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绩效评价;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0-0043-04

一、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困难学生群体数量庞大,深受各方广泛关注,国家从政策支持、财政补助等层面给予扶持,社会从舆论导向、人文关怀等层面给予支持,学校从政策落实、教育导引上给予帮助。在学术研究领域,学者们就学校层面学生资助系统、困难学生危机干预系统、资助育人范式构建等作了规范化的研究。有研究以系统工程理论为基本理论方法,将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系统解构成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资助管理、困难学生认定、资助名额分配和资助教育四大子系统,以有效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1]。有研究针对高职院校困难学生群体心理特征,以学生资助系统派生出困难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实现从经济资助到心理帮扶的跨越[2][3]。有研究在考虑学生资助系统内在动力、教育对象内在需求以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由科学设置、准确遴选、深度接触、学生资助以及反哺教育等模块组成的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新范式[4]。本研究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评价指标构建为载体,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绩效评价目标管理的数学模型,从而实现在学校层级这一中观视角下对院系学生资助开展情况予以绩效评价。

二、高职院校院系层级学生资助绩效评价方案

(一)绩效评价方案及绩效评价指标设置

学校层面设立学生资助管理委员会,负责全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政策制定、管理审核以及绩效评价等,下设学生资助中心,具体负责资助名额分配、资助审核以及资助育人等学生资助工作。院系层面主要以学生资助办公室来开展工作,受制于学校学生资助中心业务指导以及院系行政的领导。学生资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院系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综合评价。这里采取的是目标考核评价方法,以灰色关联方法来实施对院系学生资助工作的考核评价。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绩效评价模块,见图1。

在评价指标设立上,必须考虑到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导向性、全局性以及可测量性等。组织机构包含机构设立的健全与否、人员是否按编制配备以及相应的文件是否规范有效等;运行机制包含学生资助工作运行效率、是否按规定执行上级指令等;经济资助效益包含受助学生、非受助学生对经济资助的满意度;资助育人效益主要指专家组对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价;同行互评主要指院系学生资助办公室工作人员相互评价。总体上,绩效评价选用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经济资助效益、资助育人效益以及同行互评5个指标,其中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以及资助育人效益由学校资助管理委员会组建专家组予以打分评价,经济资助效益、同行互评由学校学生资助中心组织问卷调查。

(二)学生资助绩效评价方案模型构建

1.建立学生资助绩效评价目标体系

学生资助绩效评价可以运用四分法,即评价结果设定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预设的评价结果按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经济资助效益、资助育人效益以及同行互评5个指标给出设定目标。

2.对院系学生资助工作予以评议

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委员会组建以学校领导、学生资助中心负责人、院系分管领导、师生代表以及校外专家代表为主的专家组,分别就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以及资助育人效益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学校学生资助中心就经济资助效益分别对受助学生群体、非受助学生群体进行满意度样本抽测,就同行互评指标组织院系资助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互评。

3.将评议值与标准值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1)建立评价指标评议值与标准值评价序列。根据选取的评价指标,假设评价指标的评议值组成母序列:Y0={y0(1),y0(2),y0(3),y0(4),y0(5)},其中y0(1),y0(2),y0(3),y0(4),y0(5)分别表示组织机构(O)、运行机制(OM)、经济资助效益(FB)、资助育人效益(FE)以及同行互评(PA)的评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绩效评价目标四个类别中5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值组成子序列:Yi={yi(1),yi(2),yi(3),yi(4),yi(5)},1≤i≤4,i∈N,其中yi(1),yi(2),yi(3),yi(4),yi(5)分别表示第i等级中5个指标的标准值。

(2)建立评价指标评议值与标准值关联系数矩阵。对于第i(1≤i≤4,i∈N)等级,k(1≤k≤5,k∈N)指标的母序列与子序列之间的关联系数公式为:

其中,x0(k),xi(k)分别是第k(1≤k≤5,k∈N)项评价指标的无量纲监测值与无量纲标准值;ρ(0≤ρ≤1,k∈N)为分辨系数,一般取ρ=0.5。

由于指标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初值无量纲法对评价序列无量纲化,(1)式可简化为:

将Si各评价指标的数值无量纲化处理后代入(2)式,可计算得到院系Sj的评价指标评议值与标准值的关联系数矩阵Rj。

4.计算评价指标评议值与标准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假设关联度为r0j,且r0j=Rjk,其中k为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即k=(k1,k2,k3,k4,k5)T,可得到关于院系Sj评议值与标准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根据灰色关联度r0j判断院系Sj学生资助绩效评价类别。

(三)应用实例

1.计算评价指标评议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关联系数

为简化说明问题,这里以N高职院校为例,N学校有6个院系。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委员会组建以学校领导、学生资助中心负责人、院系分管领导、师生代表以及校外专家代表为主的专家组,分别就组织机构(百分制)、运行机制(十分制)以及资助育人效益(五分制)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学校学生资助中心就经济资助效益(五分制)分别对受助学生群体、非受助学生群体进行满意度样本抽测,就同行互评指标组织院系资助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互评(由院系30名工作人员进行同行互评,以“合格、不合格”两分制予以评价,“合格”的计入)。评价数据见表1。本研究评价指标的标准值依据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委员会给出的标准,见表2。

依据表1、表2所提供的评价指标评议值与标准值,代入(2)式,可得到院系S1,S2,S3,S4,S5,S6评价指标评议值与标准值的关联系数。具体为:其中院系S1评价指标评议值与标准值的关联系数ξ1=(1.00,0.95,0.97,0.98,0.63),ξ2=(1.00,0.85,0.97,0.96,0.75),ξ3=(1.00,0.73,0.97,0.98,0.44),ξ4=(1.00,0.54,0.93,0.92,0.33)

院系S1评价指标评议值与标准值的关联系数矩阵为:

R1=

2.计算评价指标评议值与标准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根据学生资助管理委员会给予的指标权重K=(k1,k2,k3,k4,k5)T=(0.20,0.20,0.25,0.30,0.05)T根据r0j=Rjk,可得到院系S1评价指标评议值与标准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r01=(0.95,0.934,0.899,0.834)。为便于分析,将关联度归一化,则r1=(0.263,0.258,0.248,0.230)。显然,院系S1评价指标评议值与标准值与“优秀”等级的关联度最高,因而院系S1属于“优秀”等级。同理可得到院系S2,S3,S4,S5,S6的评价指标评议值与标准值的灰色关联度:r3=(0.253,0.259,0.248,0.240),r2=(0.237,0.249,0.248,0.268),r4=(0.267,0.253,0.253,0.227),r5=(0.260,0.255,0.253,0.231),r6=(0.256,0.258,0.260,0.226)。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院系S4,S5属于“优秀”等级,S3属于“良好”等级,S6属于“中”等级,S2属于“差”等级。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委员会根据结果实施奖优惩劣。

三、结论与展望

首先,将学生资助绩效评价模块接驳到学生资助系统里,可以提升学生资助系统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第一,提高学生资助系统的运行效率、效益。高职院校困难学生群体规模大,缺乏科学、规范绩效评价的学生资助系统容易造成系统运行的低效率、低效益。将学生资助绩效评价模块接驳到学生资助系统里,以外部价值驱动、内部系统动力推动学生资助系统的健康、可持续运行。第二,提升学生资助系统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凭借经验或低层次管理难以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而负载着绩效评价模块的学生资助系统给予学校层级学生资助部门一把利剑,督促院系层级按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完成各项工作。根据资助绩效评价结果,学校资助管理委员会给予优秀等级的院系表彰,对于差等级的院系实施限期整改,以提升学校整个学生资助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其次,将灰色关联方法运用到中观视角下学校对院系级学生资助绩效评价的目标管理,是可行、可靠的。在构建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经济资助效益、资助育人效益以及同行互评5个评价指标标准的基础上,学校资助主管部门设立目标赋值,由专家组逐项分别对被评价院系进行评价打分,运用灰色关联方法找到各被评价院系的最近等级,从而实现对院系学生资助的目标管理。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到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中,是规范、科学、可行的。第一,学校给出明确的可量化的指标。其中学校给出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经济资助效益、资助育人效益以及同行互评5个评价指标明确的标准值,是可量化的指标。这样的指标从实行绩效评价之初就可以给出,对于被考核对象,即院系来说是可操控的、可实现的目标。由学校下达给院系的这些目标指标,是可量化的指标,可以促进院系学生资助工作的提升,帮助院系在学生资助工作上查找差距,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第二,专家组根据评价指标逐项予以评价打分。来自于专家组的打分评价,尽量减少了人为因素,即便是随意的打分评价也无法左右整体的评价结果。这是一种可控制、权威的评价方式,不会带来异议。第三,以科学的灰色关联方法给出权威结果。除了可量化的评价指标、科学化的评价打分过程,灰色关联方法计算出权威结果给予被评价院系以最终评价,这是一个评价信度极高的结果。

然而,本研究只给出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绩效评价的方法论,如果与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相结合,构建以本研究为内核的软件系统并移植到计算机系统中,可极大增强界面的友好程度,提升运行的效率。

参考文献:

[1][2]任海华,王鑫明,陆小峰,等.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构建高职学生资助体系[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24-28.

[3]吴道兵,任海华.高职院校困难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研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6(2):104-108.

[4]任海华.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新范式[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4-76.

Research on Path of Objective Management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Financial Ai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um View

REN Hai-hua

(Nantong Vocational College, Nantong Jiangsu 226007,China)

第5篇: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128-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新探索,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1]。给水排水工程毕业设计是集综合性、探索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专业人才[2] 的重要环节。因此,毕业设计是卓越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应引起足够重视,同时也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一次实习[3]。开放型毕业设计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所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接轨,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在工作中的适应能力,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设计研究院和科研单位的人才优势,以及其丰富、完整和齐全的专业资料弥补学校在这些方面的不足,除此之外,开放型毕业设计能够做到每人一个课题,避免相互抄袭,为毕业设计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一、福州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特点

(一)紧密联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

华南理工大学规定了选题要求:“理工类选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需要,工科学生以工程设计为主,结合工程实际题目应占80%以上[4]”。据工程教育改革校企合作研讨会问卷调查统计,93%的企业总工希望学生做设计类课题,进行工程师基本素质与技能训练,达到毕业后最快胜任企业工作岗位的目的。

虽然笔者所在福州大学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自2000年开始,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就已经开始校企联合指导,共60人参加毕业设计,其中20~30人去设计院真题真做,也就意味着1/3~1/2的学生走出学校到生产第一线做毕业设计,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另外5人做科研课题,其余的学生在校内真题习作。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设计类课题占有80~90%,基本保证了毕业后就业的学生都进行了设计类课题训练,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毕业后顺利上岗做了扎实铺垫。

目前大多数工作单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有要求,针对此,学校在毕业设计阶段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熟练使用AutoCAD天正或鸿业等软件,完成毕业设计图纸的绘制工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系统的设计、新技术新产品的了解和应用上。同时还要求学生用WORD、EXCEL等软件完成毕业设计的文本和计算数据分析工作。通过运用这些软件,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

(二)师生比例较为合理

福州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成立于1987年,1997年发展为本科,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21届学生。虽然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招生人数急剧增长,但鉴于教学质量的考虑,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并没有大量扩招,从以前的40人扩招到60人左右,现基本维持这个水平。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的教师共11人,平均每个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人数不超过6人,对于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可适当多分配名额,年轻新教师一般不超过5人,从而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成果评价较客观

毕业设计答辩分为大组答辩和小组答辩两种方式。大组答辩评委由该专业所有教师和学院督导组成。小组答辩则由1位校外专家、2位教师和被指导的学生组成。无论是参加大组答辩还是小组答辩,每位学生的答辩时间控制在20分钟,其中15分钟介绍设计成果,5分钟回答问题。学生的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成绩(X1)、评阅教师成绩(X2)和答辩委员会成绩(X3)加权计算,分别占40%、20%、40%。公开答辩增加了答辩时间,但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一定的压力,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即将开展中外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目前,海外设计市场前景广阔,许多设计院正在为此努力,但大多数企业内部缺乏熟悉国外规范、英语应用能力强的人才,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学生又难以达到他们的要求。对此,学校土木工程学院着力与海外高校开展合作交流。从2010级学生开始,土木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两个专业与德国凯泽斯劳腾工科大学实行联合培养,即“5+5”培养计划,大学前5个学期在国内学习,后5个学期在德国学习,包括做毕业设计。中外联合毕业设计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对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指导能力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开放型毕业设计面临的问题

一是,不确定性。开放型毕业设计中学生真题真做,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就业资本和就业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就业率,使学生在专业上健康发展。但是这种毕业设计的问题在于每个在校外做毕业设计的学生都需要设计院或者科研单位提供实习基地,并且需要工程经验丰富的校外教师作指导,这些实习单位每年对实习生数量的需求不定,这使得实习基地不固定,指导教师不确定。

二是,年轻教师缺乏工程经验。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共11名专职教师,其中有3名教师工程经验丰富,在他们的带领下,毕业设计的质量能得到较好保证,但其余8人为年轻教师,

大部分工程实践经历较少,这就限制了他们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是,过程管理相对难。选题开放型毕业设计与传统毕业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毕业设计完成阶段,学生均不在校内,教师无法每天监控,只能不定期检查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出勤情况,但实习成果的真实性无从知晓,因此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

四是,学生安全问题。开放型毕业设计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学生在校外做毕业设计,学生不但要遵守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还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学生在校外做毕业设计需要办理相关手续,与实习单位签订安全协议。从历年的情况看,大部分实习单位都不愿意承担安全责任,故不愿意签此协议,有些单位甚至因为安全协议事宜放弃学生实习,这给开放型毕业设计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开放型毕业设计良性发展建议

一是,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和专家库。要保证开放型毕业设计能够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为保证此毕业设计模式的质量,实习基地通常是具有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大型的科研单位或大型企业。他们能独立承担大型居住区、五星级酒店、高级写字楼等综合性高品质工程的设计,有一套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及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学生在如此规范化的单位做毕业设计,必定为他们步入社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应该在已确立的实习基地中聘请他们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这些专家要求至少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要充分发挥专家在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工作经历等方面的优势,弥补校内年轻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不足,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为学生和企业搭建桥梁。

二是,针对年轻教师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毕业设计指导的工程实践性、方法性很强,随着选题应用性要求的提高,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德国工科大学的教师是在从事企业实际工作5年以上的博士中选聘,有较强的实践能力[3]。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专门出台政策规定:“凡是没有工作经历的新教师须到具有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院或施工企业实习至少3个月,完整经历一个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或者施工设计。”同时,让工程经验丰富、年长的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传授工程实践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水平[5]。在此方面,可效仿同济大学或德国工科大学的做法,尽快提高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过程管理和成果评价制度。开放型毕业设计能充分调动毕业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由于学生不在校内,无法每天了解毕业设计的情况,校内指导教师可借助各种现代化的手段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与校外指导教师一同及时解决学生存在或遇到的困难,定期向学生阶段性要求,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控制度。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是衡量毕业设计完成质量的关键,也是这项工作得以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

四是,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除此之外,在防止意外伤害方面,除了要求学生自己认真预防之外,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比如让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以解除后顾之忧,保障开放型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既能全面检验本科学业,又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开放型毕业设计模式是当前形势下教育改革的一种新形式,符合时展的需要,可以让企业尽早地了解、培养自己未来的员工,也给企业和学生多一次选择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第五届第二次会议[C].广西:桂林,2011.

[2] 马晓雁.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82.

[3] 王鹏,郭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中的毕业设计改革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1(2):176-177.

[4] 刘绮,石林.环境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8(2):18-22.

[5] 童乐为,张伟平,刘匀,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升与创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3):103-107.

Open graduation design mode of water supply and sewerage engineering specialty

PANG Shenghua, LIU Dem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P. R. China)

第6篇: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会计专业;校外毕业实习;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会计专业校外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校外毕业实习

如前所述,校外毕业实习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但部分学生则认为校外毕业实习不用考试就能拿到相应学分,容易蒙混过关。思想的轻视必然导致行为的散漫,这直接会影响实习效果。

2.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

有些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有偏差,认为学习仅是为了考得高分、取得文凭,而对将来的职业生涯毫无心理准备,遑论职业规划了。还有些学生对会计专业的选择并非出于本心,所以对今后是否从事会计工作举棋不定,这会影响学生校外毕业实习的热情。

3.校外毕业实习的接收单位缺乏积极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①单位没有义务支持学校毕业实习,接收实习生无利可图;②会计工作本身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使单位对实习生的专业素质不放心,担心会影响正常工作;③以前接收的实习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单位不愿意再接收;④担心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意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会计专业校外毕业实习的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会计专业的校外毕业实习往往过于偏重财务会计业务实习,即仅强调了会计核算方法的实习,而忽视了会计预测、决策、检查、监督等方法的实操。这容易给实习生造成“会计就是记账报账工作”的错觉,不利于其以后会计职业生涯的开拓和发展。

5.校外毕业实习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当下对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一般都重科研轻教学,这使得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科研和竞评职称方面,分配给教学的精力很有限,更不必提指导校外毕业实习了。由于教师缺乏积极性,他们很难与接收单位、实习生深入进行交流和沟通,认真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完善高校会计专业校外毕业实习的具体建议

1.对校外毕业实习生的建议

实习生应该真正认识到校外毕业实习的必要性,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目的地参与到接收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中去,这对于今后准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实习生尤其重要。即使有的实习生不愿选择会计职业,也应从体会会计工作与其他工作关联性的角度积极投入实习中,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2.对提高校外毕业实习接收单位积极性的建议

校外毕业实习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来激发企业接收毕业实习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把配合高校校外实习工作规定为事业单位的一项义务等。此外,高校自身也应加大对校外毕业实习的经济支持,比如,设立或提高对相关各方的实习补助,为实习生购买实习期间的保险等。

3.对完善校外毕业实习内容的建议

并非所有单位的会计工作都十分全面,所以高校应该协调各方资源,加大校外会计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比如,与会计业务全面的生产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集中地由指导教师带领实习生驻点,进行包括会计核算、检查、预测、决策、分析等多方面内容的实习。这样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

4.对提高校外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工作积极性的建议

学校对教师进行年终考核和称评定时,应打通各种工作量之间的隔阂,明确实习指导工作量、科研工作量、教学工作量之间合理的换算方法。当然,实习指导工作难以量化的特点也为学校人事部门的管理水平提出了要求。学校人事部门应该有能力组织实习指导教师所在的院系、实习单位、实习生等各方一起对其工作进行公平科学的考核。如果能使指导校外毕业实习的工作量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经济报酬挂钩,则必然会促使教师自觉完善专业素质、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深化校外毕业实习工作,为社会培养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都符合要求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第7篇: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XX年我校共有毕业生4500余人,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研究生100多人人,本科毕业生近3000人,专科毕业生1500多人。学校所设专业涵盖土木、建筑及其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大门科学类,各专业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二)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大量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我们多次邀请到市有关领导及心理专家学者通过举办就业专题讲座,及其他就业指导课、网上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和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了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我们通过印发《就业手册》、编制《成才指导》、建立就业专栏、不断更新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就业网站等,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三)、需求信息收集工作,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一方面,为了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我们重视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早开展毕业生市场调查,收集需求信息,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另一方面,我们经常性的有组织有保障的举办各种供需见面会,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好桥梁工作。

十二月十二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之下,由我校主办的XX年青岛三高校毕业生及华东地区研究生供需洽谈会在山东路人才市场和海尔路人才市场成功召开。本次招聘会创造了几个新的特点:

1、形式创新

这是我市第一次由高校联合地方举办的供需见面会,我校与青岛市人事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联手人才市场举办就业供需见面会,是完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的新探索,多方面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大了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内涵丰富,学历层次提高

本次招聘会应聘人员专业覆盖面广、学历层次较高。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研究生1080余人,我校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涉及理学、工学、农(水产)学、文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本专科毕业生1.2万余人。共有28000余人入场参加此次招聘会,创下了近年来青岛市人才交流大会参会人数新高。

3、招聘单位层次提高

本次供需洽谈会共发放5000余份邀请函,其中参加的单位包括,海尔集团、澳柯玛集团、青岛建设集团、青岛钢铁集团、青岛热电集团、青岛特种汽车集团、青岛碱业股份公司、海信房地产公司、中建八局、戴尔等全国各地的许多大型企业参会。

4、新闻、实际效应加大

由于本次招聘会涉及面广,参会人员层次高,组织合理。山东电视台、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早报等各大媒体都有相应的报道,给我校带来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宣传机会,为今年的就业工作奏响了号角。

(四)、制度建设和创新工作

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在统筹安排就业中心整体工作、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实行“三三工作制”,即: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先进经验的学习调研;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邀请用人单位为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为毕业生和其他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测评、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校内就业市场建设。三年来,就业指导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几乎走遍了省内、外各大用人单位,对近千名毕业生进行了走访调查、搜集了上万条用人需求信息,保持了我校连续几年的高就业率,同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和招生事业计划的编制提出了几十条合理化的建议。

(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工作

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科学的理论和人才测评技术作指导,以专业队伍作支撑,以系统的辅导为途径,分阶段、分层次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生奖弦瞪?氖只?希蝗?潜弦瞪?蛋竿?喜檠?低常?弦瞪?胄:笃涞蛋缸?萸榭鋈?柯既肷贤?1弦瞪?蛴萌说ノ恢灰?淙胨?楸弦瞪?谛F诘哪昙丁⒆ㄒ怠⑿彰??纯梢源油?喜槌銎涞蛋缸?牡刂芳白?鍪奔洹?br/>

二、明年我校就业工作思路安排

(一)、加强我校就业工作与市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我校的就业工作,离不开市有关部门的指导教育。希望有关领导在对我校就业工作肯定的同时,给我们以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就业体制,进一步突出服务职能,以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就业层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目标为方向,全面推进我校就业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教育,让学生立足青岛,服务社会

当前我市正处于全方位高速发展时期,更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扎根青岛,立足青岛,服务社会,为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目前尽管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仍然比较高。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又有不少单位要不到毕业生,“有业不就”现象比较普遍。转变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是当务之急。这就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摆脱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既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个人锻炼成长的需要。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生动、扎实、细致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等,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四)、实施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指导,开辟就业新渠道

大学生不仅是现有岗位的占有者,而且应该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尽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数量还不多、规模还不大,但其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的就业教育,实施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使自主创业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让更多的毕业生以自主创业的形式迈向社会。

三、对我市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建议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

第8篇: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企业;校企合作;校外实习

一、职业院校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必要性

(一)校企合作深度合作的表现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院校与企业天生就必然联系在一起,二者的合作不能是肤浅的,形式的。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人士到院校学习和学生到企业实习是校企深度合作的表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最终实现院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吸纳合格员工的基石

教育部副部长鲁听说:“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在服务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换代。”职业院校学生要想服务企业,首先需要从了解企业开始,进而理解企业,最终在企业有所创新。学生在最真实的环境中实习,可以按照企业需求最大程度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最大程度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实现“岗位要求与职业素养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时间”的目标。

(三)实现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中国近现代职业指导理论的集大成者黄炎培先生,曾将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从无业到有业很不简单,从有业到乐业更不简单,实现了人自身本质的完善和超越。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同样可以培养人才,职业教育的人文价值在于对人本身的关注。无论从无业到有业,还是从有业到乐业,都离不开企业这个载体,企业实习是学生从无业跑道跨越到乐业跑道的必由之路。

二、职业院校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实施

(一)细化实习管理规定

1、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院校与接纳实习的企业建立有效的互动模式与长期的合作机制。校企双方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明确院校、企业各自的职责。校企双方互相监督、互相激励,使校外实习顺利进行。

2、制定实习管理制度

制定日常管理制度;制定食宿管理制度;制定院校带队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制定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制定安全制度;制定保密制度;制定岗位操作制度;制定特殊岗位制度等。

3、建立院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四方沟通的机制

院校有责任向家长通报学生校外实习的情况,企业有责任向院校通报指导实习的情况,学生有责任向院校、企业和家长通报自身的实习情况,家长有责任主动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沟通机制的建立保障了各项实习管理制度的实施。

(二)制定具体实习方案

1、企业与院校深入切磋探讨,共同制定实习方案。实习方案要适合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实习者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而不是单纯从操作、技术角度强化实习者的技能。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院长叶军峰说“人们总是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动手机器,其实职业院校很重视人文职教,非常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关注他们未来继续发展的潜力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职业伴随着人一生,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一次学习,就获得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全部知识,实习方案要适合人的可持续发展,在多个层次上体现对人的发展要求的关怀。广州市技师学院的院长骆子石说“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应该可以通过接受更新、更高水平的知识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应变能力,使自己能够承担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要求更高的任务。爱因斯坦说过”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

2、企业实习方案的制定要能够弥补校内实习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多,实习方法、实习步骤教条的弱点。要能够安排系统性的、岗位轮换的综合实习。注重实践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传授。

3、将职业规划分享做为企业实习方案的一部分。学生在接触企业后,企业架构、企业文化、企业工作都会触动学生,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是懵懂的,不系统的,感到有些迷茫,企业指导教师与学生分享职业规划非常必要。

(三)严格执行实习方案

1、学生签订实习协议

院校与学生、家长签订三方实习安全协议,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协议的签订既保证了学生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又约束了学生的实习职责。

2、:指导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

院校选派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与企业指定亲和力强的实习指导老师按照实习方案共同指导学生。采用“师带徒”、“一带多”等形式指导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指导学生正确操作,训练学生熟能生巧,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能突破创新。熟能生巧是实习必须达到的目标,突破创新是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职业道德方面,指导学生遵守通用的职业道德和本职业特定的职业道德。采用说教与现身说法并用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成熟健全的职业道德观。例如,学生在检验环节中偷懒,认为非关键性零件是否合格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就私自简化检验步骤。部门经理向学生讲清楚非关键性零件是否合格只是不会影响用户眼下的使用,但是会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最终影响了用户的使用,并且会造成在用户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产品提前损坏,潜在的危险系数很大。之后部门经理与学生一起检验零件是否合格,学生钦佩部门经理的职业道德,从此没有人再偷懒。

3、企业导师与学生分享职业规划

学生结合在企业实习的感受,深思近期的职业规划,即0-3年内的职业规划,落实在纸面上,将其分享给导师和同学,导师点拨学生正确规划职业。例如,在与学生分享职业规划时,经常发现学生先把自己的职业定位盲目地定位比较高,采用尝试的方法,如果不能胜任,再降低职业定位。学生搞错了职业定位的逻辑顺序,正确的顺序是从基础做起,积累经验,达到某个方面的专家。导师与学生分享后,学生进一步清晰了职业规划认识,进一步修订职业规划书。

4、企业对学生做实习鉴定

学生实习期满,企业对实习生做出书面鉴定,鉴定从技能训练评定、职业道德评定、职业规划建议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鉴定,作为学生评价自己实习收获和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

三、职业院校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价值

职业教育的压力来自于市场,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控制着它,检验着它,职业教育应当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企业的需求、经济的腾飞也应当为职业教育的壮大提供源头活水。“校企合作、校外实习”的模式,发挥了院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了社会与市场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促进了合作企业的活力,实现了院校与企业的双赢。“学好一门技能,播种一个希望”,职业教育应当为个人架设起生存的桥梁,满足个人基本的生计需要和生活需求,带来幸福的生活。“校企合作、校外实习”的模式,在准确的企业环境中,采用了适宜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有目的地使学生获得了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在内的职业从业能力,培养了学生与企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第9篇: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毕业班;学生管理;方法

毕业季来了。根据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大三学生第二学期离校在外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毕业顶岗实习,同时办理与就业单位签订就业协议、进行工作见习等任务。学生一般在6月初返校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毕业实习汇报。对毕业生而言,离开了学校熟悉的环境,需要独立面对社会竞争,进行顶岗工作,规划职业生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班主任付出很多心血。这与部分老师所讲的,学生离校了,当班主任就彻底轻松了是完全不同的。对毕业班学生加强管理,是帮助他们增强信心、为其排忧解难、指导就业、顺利完成最后学业任务的有力保障。根据历届毕业班学生管理的工作探索,我认为毕业季班主任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其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完善,处理问题容易情绪化。尤其面对竞争剧烈、喧嚣浮躁的求职环境,会产生各种就业前的心理问题,如迷茫、焦虑、急躁、自卑等心理,班主任应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首先,通过一定途径(网络、通信等方式)指导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其次,要求学生树立竞争观念,面对各种挑战,积极参与竞争,提高心里承受能力,主动谋求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再次,帮助学生客观分析自我与现实社会,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有效排除心理困扰,培养积极的求职心态,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树立服务意识

学生离开学校,班主任要及时联系各位同学,在沟通中,应遵循用心交流的原则,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老师的温暖。关心的措词、交流的内容、指导建议的提出等都应讲究方式、方法。班主任的交流方式、行事风格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影响到学生的性格完善、工作态度。自信、谦恭、踏实、认真,是我秉承的做人做事风格,我班学生也得到潜移默化,言行举止表现得有礼有节。在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工作中,我体会到关怀问询,温暖着学生的心房,对班主任工作发挥巨大作用。每一次联系,在电话的这一头,是温婉的关切;在电话的另一头,是诚恳、谦逊的问候。你无须责问他们何时将就业协议书签好寄回,他们会主动告知就业状况,主动规划签订三方协议的时间,寄出后会发来短信请你确认。从学生自身角度考虑,我提出可以将在同一城市就业学生的协议集中起来通过一份EMS寄回,省去每人邮寄相对较高的费用,于是各地都有同学自发牵头组织。在义乌就业的共有6位学生统一办理了就业协议的签订并集中寄回学校。我的一封快递,收到了6份协议,可以说是老师和同学的双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我觉得这些都是班主任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做到的,只要肯思考、为学生着想,一定会有收获。在外实习的同学通过这些事情的处理不仅增进了沟通,加深了友谊;而且在签订就业协议过程中互相督促,加速了完成就业协议的签订工作。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拉近了学生与学校的距离,使学生与学校融为一体,学生利益与学校利益保持一致,有利于班主任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就业指导

班主任要认真扎实的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答国家的就业政策,帮助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积极给毕业生推荐就业单位。指导并督促毕业生选择合适的职业并及时就业,稳定毕业生思想,将毕业生反馈的意见及时向学院反映,以便于及时解决。在最初选择就业岗位时,我班有同学打电话求助:老师,现在有两家单位都还不错,你帮我选择一下。听到这个信息,我非常高兴。学生在关键时刻认可了我的价值,我是他征求意见的一个重要分子!其次,我感到很欣慰。作为他的老师、班主任,教育出来的学生以其优秀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我慎重地为他分析了两个单位的市场前景、岗位与专业的对口度、具体工作环境、目前工资福利待遇、事业发展的潜力等,交由他自主抉择。学生非常同意我的分析,最后满意地与其中一家单位签约。

四、建立沟通常效机制

班主任作为毕业生和学院联系的纽带,要及时将学院的有关精神传达给毕业生,并要随时了解毕业生的各种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要及时将相关材料发给毕业生,为毕业生做好顾问,尽自己所能为毕业生排忧解难,并协同学院的相关部门解决好毕业生的毕业派遣和就业问题、党团员档案材料的转移、学生户口的转移等等。毕业班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班级网站,班级博客,班级“BBS”,腾讯QQ、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加强与毕业生的沟通和联系。通过班级网站、班级群等及时一些公告,如毕业的时间安排、毕业手续要点要求、还可以及时招聘信息、面试信息、就业协议签订情况动态更新、学校最新消息通告等等;通过建立班级群,老师可以随时与同学单独谈话,也可以在群聊里解决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全班同学可以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行讨论。交流求职心得,工作经历体会,班级建设等。各位同学的心理状态、工作情况等在移动端上显现出来,通过这种网络管理模式,班主任能及时对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联系方式以及未就业学生的情况等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

毕业生的管理是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最后一环,虽然管理难度较大,但是我坚信通过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定能提升毕业生管理水平,让学生自豪地走出校园、步入社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