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害调查方法范文

病害调查方法精选(九篇)

病害调查方法

第1篇:病害调查方法范文

方法:通过统计数据方法系统阐述认知情况。

结果:对职业性危害知晓率较高,相关法律知晓少。

结论:健康教育,增加培训很重要。

关键词:职业因素 认知 调查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55-01

企业健康促进是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和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全新模式。本文通过对“健康促进企业”员工职业卫生及健康知识认知和需求调查结果的汇总和分析,了解企业员工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态度现状和需求等情况。[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对象是某企业某车间员工,发放125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中男性占72%,女性28%;年龄以20-30岁为主。文化程度以大本及以上、大专为主,分别占66%、34%。

1.2 内容与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不署名调查。问卷调查内容:①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婚姻状况、是否为流动工人、户口所在地等;②劳动合同签订、工伤保险参保情况和工作时间;③职业史及目前工作情况6项;④职业紧张及工效学9项;⑤职业卫生知识认知情况4项;⑥一般健康知识认知情况5项;⑦生活方式11项;⑧患病及就诊情况7项;⑨健康知识需求5项。

2 结果和分析

2.1 职业病危害接触情况。调查对象每天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平均4.8小时,最大12小时,最短0.5小时。

调查对象得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方式是上岗前培训、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职业病危害告知栏、依次是88.1%、70.1%、75.2%。

2.2 职业病危害防护情况。在知道作业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100名调查对象中,80.6%的岗位设置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85.2%的作业岗位采取了密闭化或半密闭化的作业方式,65.5%的作业岗位采取了自动化或隔离操作方式。

2.3 职业紧张。本次调查中,50%的员工认为职业紧张,43的员工认为职业紧张正常,可调节,7%认为不紧张。

2.4 健康知识和相关法律。

2.4.1 调查对象中,30%不知道,65%一般了解,只有5%比较清楚。

2.4.2 健康概念。调查对象对健康概念的知晓率为99%,较高。

2.5 工伤和职业中毒发生情况。82%的员工自觉安全,18%自觉一般。

2.6 患病情况。

2.6.1 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对象中有10人患有慢性疾病,均为男性,总的患病率为8%。

2.6.2 最近一年医药费花销情况。调查对象最近一年医药费花费平均853元,最多6000元,最少10元。

2.7 职业卫生知识需求。调查对象对职业卫生知识的需求较高,最高的为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防治和保健知识,达98%。

3 讨论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得知情况调查中,调查对象得知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方式是上岗前培训、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合同告知方式相对比较低。说明企业对合同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还不够重视,因此在今后的合同条款中还有待补充和健全。

在《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的调查中,调查对象对《职业病防治法》一般了解得较多,比较清楚的较少;对职业病定义的知晓率较高,但对职业病预防措施的知晓率还较少。说明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还有待进行普及和培训。[2-6]

参考文献

[1] 孙维生.职业健康促进的进展[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1,19(4):04-205

[2] 陈玮,顾学琪.工厂健康促进在上海[J].劳动医学,2001,18(4):93-195

[3] 郭俊香.健康促进在控制职业危害中的作用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1,14(2):46-47

[4] 白剑峰.我国受职业危害人数逾2亿[N].人民日报,2005-01-09(2)

第2篇:病害调查方法范文

关键词 病虫害预测预报;水稻;江西万年

中图分类号 S4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116-01

病虫害预测预报,一是根据历史资料、病虫基数调查等分析,预先掌握病虫害发生期迟早、发生量的多少,对农作物危害的程度以及分布、扩散范围等;二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掌握病虫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数量变化,进一步研究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具体的测报指标和防治方法。根据预测预报的具体目的,可分为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分布预测、为害程度预测等[1-3]。认真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可以有效地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万年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8°30′15″~28°54′51″、东经116°46′48″~117°15′10″,全县现辖6个镇、6个乡和2个管委会,全县年平均气温17.5 ℃,年平均日照数为1 887.2 h,年降水量1 766.9 mm,全县总面积1 140.76 km2,其中耕地面积2.13万hm2,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柑桔、葡萄、棉花、蔬菜等。多年来,万年县植保植检局通过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取得了详细的数据,基本掌握了当地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4]。万年县水稻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卷叶螟、稻瘟病、稻蓟马、潜叶蝇等30余种,特别是水稻4代三化螟重发,万年县植保植检局针对以上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了预测预报。

1 开展预测预报,确保预报准确及时

1.1 设立稳定监督点,及时记载监督数据

根据万年县气候和区位特点,在上坊乡西山蔡家、陈营镇南岗设2个固定的灯下虫害监督点,每年派专人分别负责点灯及监督任务,点灯时间为4月1日至11月30日,坚持点灯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每周由专人整理报省、市植保站。如果遇到病虫害突发时,要确保信息及时上报到上级业务部门,根据上级部门指导意见,并结合当地详细情况,制定切实可行防治策略,确保病虫害得到及时控制,使损失降到最低。

1.2 分区设立监督点

根据万年县的水稻分布面积,在面积比较大的乡镇派一个具有30多年工作经验的植保员,每天到田间进行定点调查,在水稻生长期间负责调查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并且每日上报县植保局,局内由专人负责汇总留存,并定时报上级部门。如果遇到突发性病虫害时,植保局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勘查,成立万年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专家组及万年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组项目实施组,并制定详细防治方案,及时准确地发放病虫情报,为农户防治水稻病虫害提供参考[5]。

1.3 开展调查工作

1.3.1 调查方式。采取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方式,测报人员在坚持每月观测记载的同时,及时开展水稻病虫发生、发展情况普查。一是冬、春季分山地、丘陵、平原做好越冬基数调查;二是针对越冬基数做好病虫害发生、发展、发育进度情况调查,对虫害发生严重的田块每天定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气候条件,分析其危害程度,从而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1.3.2 主要调查方法。①定点调查法。选择田块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调查,确保数据准确、有代表性。②对比调查法。③鼠类调查方法。

1.4 由专人建立档案、完善数据

由专人对所有调查、观测数据及时记载、整理,分门别类存档,万年县植保局成立至今已有60年,刚开始开展病虫预测预报工作条件比较差,调查数据不太完整。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有灯下测报数据及一些相关调查资料,并且通过电脑建档,病虫害资料完整、详实,易于查找和使用,方便了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开展。

2 扩大测报队伍,提高测报人员的素质

2.1 扩大测报队伍,确保上报数据准确及时

测报工作投入工作量较大,具有连续性,需要有专职测报技术人员,万年县植保局现有正式测报人员4人,兼职人员4人,有的测报人员已在植保战线工作30多年。为确保万年县的病虫害测报工作能够持续进行,需要扩大测报队伍。

2.2 提高测报人员的素质

测报工作要求技术人员既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又具备专职的技术,因此,每年都要对专职人员进行培训。一是派专职人员到省、市学习病虫害类识别、虫龄期划分等相关知识;二是请省、市病虫测报专家讲解相关知识;三是派专职人员到省、市参加培训。

3 加大测报结果的宣传力度

要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测报结果能及时准确地传播到全县95%以上的农户,可以采取以下宣传措施:一是电视台每周进行电视预报;二是设立热线电话;三是每月宣传车下到每个镇、乡,且病虫害严重时,增加宣传次数;四是定期发放病虫情报;五是通过惠农信息平台给农户及时发送相关的病虫害短信。

4 打造万年县数字植保

4.1 开发病虫数字监测系统

增加智能虫情测报灯,引进田间小气候分析仪、电脑、成像等设备,制作万年县农作物病虫测报地形图,建立县乡田间调查数据汇报网络,为病虫预报提供详实分析数据,真正使万年县中、长期预测准确率达85%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

4.2 建立分析会商数字平台

为县、乡2级配备电脑,开发计算机病虫数据分析系统,建立病虫数据信息会商平台,实现网络化会商,从而简化办公手续,提高病虫分析水平。

4.3 着力推进病虫防治信息传递数字化

编制病虫电视预报制作系统,实现病虫预报可视化,开发病虫防治咨询电话语音服务系统,方便农民随时咨询病虫发生情况,并提出科学防治意见;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部分村委会和乡村农资服务商建立病虫显示网络,以及通过新农村巴士等传递病虫情报,使病虫防治信息家喻户晓。

4.4 打造防控指导数字化系统

用网络显示植保人员所在的服务方位,更加方便农民对病虫防治服务的需求。第一步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植保服务网大屏幕,第二步在部分村委会与农资经销商建立植保服务网络大屏幕。大力培育扶持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实现病虫专业化防治;布局病虫监督“天眼”,建立重大病虫害政府数字化应急防控机制,有效防治大面积病虫危害,把病虫灾害损失减到最低。

5 参考文献

[1] 王坤.安徽省水稻主要病虫害预测及管理系统的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8.

[2] 文颖.水稻病虫害田间调查及预测预报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167-168.

[3] 吴骞,易亮,温涛,等.信阳市水稻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2):389-390.

第3篇:病害调查方法范文

关键词 单季晚稻;组合药剂;病虫害;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27-02

水稻是浙中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其中又以单季晚稻的种植面积最大。但是单季晚稻由于生育期长,种植期间处于水稻病虫高发时期,极易受到危害。采用化学防治是控制单季晚稻重大病虫害最有效的途径。但在农药用量不当或制剂不良时,可能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1],某些农药也会杀伤天敌,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试验通过选取先正达公司高效、低毒的组合药剂及常规药剂防治对控制水稻病虫发生及对稻田天敌等的影响开展试验,提供单季晚稻病虫害防控的药剂及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1.1.1 先正达药剂。40%氯虫・噻虫嗪、6%阿维氯苯酰、50%吡蚜酮、32.5%苯甲・嘧菌酯、30%苯甲・丙环唑,由先正达公司提供。

1.1.2 农户自购药剂。40%毒死蜱、2%阿维菌素、20%氯虫苯甲酰胺、10%井冈霉素、75%肟菌・戊唑醇、50%吡蚜酮、10%烯啶虫胺,均由农户市购。

1.2 试验概况

试验示范点在东阳市巍山镇。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17,5月25日播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先正达药剂处理、常规药剂处理及空白对照(CK)。先正达药剂和常规药剂处理面积为2 000 m2,空白对照区667 m2。具体用药处理见表1。

1.4 调查方法

分别在水稻分蘖期和乳熟期调查试验田、常规用药田和空白对照田中稻飞虱、二化螟、卷叶螟等害虫数量及为害情况,纹枯病及稻曲病的发生情况,以及蜘蛛、黑肩绿盲蝽等捕食性天敌及中性昆虫的种群数量,并对各处理稻田进行测产。

二化螟调查,每处理调查3块田,每块田采用平行跳跃式调查100丛,调查枯心(苗)、虫伤株、白穗及残虫数。稻纵卷叶螟调查,田块同二化螟,每块田随机取样调查50丛卷叶数,调查25丛残留活虫数。稻飞虱调查,田块同二化螟,每块田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盆拍调查25丛,计算稻飞虱活虫数。纹枯病调查,采取定点调查法,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相连5丛,共25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分级标准为0级:全株无病;1级:第4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以顶叶为第1叶片);3级:第3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2-4]。

稻曲病调查,在稻曲病病情稳定期调查1次,调查田块同二化螟,每块田采用平行线跳跃法取样,调查200穗,记录每穗病级数。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粒;1级:每穗1个曲球或染病稻粒;3级:每穗1~2个曲球或染病稻粒;5级:每穗3~5个曲球或染病稻粒;7级:每穗6~9个曲球或染病稻粒;9级:每穗10个以上曲球或染病稻粒。

蜘蛛和黑肩绿盲蝽调查同稻飞虱,采样盆拍法。稻田节肢动物调查采样扫网法,每个处理调查3块田,每块田扫30网,样品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5-6]。

调查原始数据分别经以下公式换算后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飞虱种群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在水稻分蘖期,先正达药剂处理的稻飞虱种群数量要显著低于常规药剂处理田,而到水稻乳熟期两者无差异,但都显著低于CK的稻飞虱数量(表2)。

2.2 稻纵卷叶螟为害及虫量调查

在水稻分蘖期,先正达药剂处理的稻纵卷叶螟卷包率及虫量与常规药剂处理田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低于CK的稻纵卷叶螟卷包率及虫量。水稻乳熟期稻田中没有调查到活虫,仅少量卷包(表3)。

2.3 二化螟为害及虫量调查

2次调查中未发现二化螟的为害株及活虫。

2.4 纹枯病调查

在水稻分蘖期,各处理间纹枯病虽无显著差异,但先正达药剂处理要低于常规药剂处理田,说明先正达药剂处理防效更稳定更均匀。乳熟期先正达药剂处理与常规药剂处理田纹枯病发生情况也无显著差异(表4)。

2.5 稻曲病调查

乳熟期调查,先正达药剂处理稻曲病发生情况要显著重于常规药剂处理田和CK(表5)。

2.6 稻田蜘蛛及黑肩绿盲蝽种群数量调查

从盆拍法调查结果看,在水稻分蘖期先正达药剂处理中的蜘蛛数量要显著低于常规药剂处理稻田,但到乳熟期两者又无显著性差异,但都显著低于CK(表6)。黑肩绿盲蝽结果更明显,先正达药剂处理和常规药剂处理田中黑肩绿盲蝽的数量都很少(表7)。这2个结果表明,稻田用药对害虫天敌还是有比较大的杀伤作用。

2.7 稻田节肢动物种群数量调查

从扫网法调查结果看,先正达药剂处理与常规药剂处理田中水稻分蘖期及乳熟期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都无显著性差异,但都显著低于CK;水稻分蘖期试验田水稻害虫数量显著低于常规药剂处理稻田,而中性昆虫相反,但先正达药剂处理与常规药剂处理田中的中性昆虫数量都很少,显著低于CK。水稻乳熟期先正达药剂处理与常规药剂处理田的调查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表8)。

2.8 产量与用药成本的比较

从测产结果看,先正达药剂处理比常规药剂处理田净重增加1 000.05 kg/hm2,增产14.37%(表9)。而用药成本:先正达药剂处理1 170元/hm2;常规药剂处理田1 140元/hm2。先正达药剂处理比常规药剂处理稻田多支出30元/hm2。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除稻曲病外,先正达药剂处理能较好解决水稻病虫害问题。针对稻曲病需继续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从而得到防效最佳的农药品种和用药方法。

目前试验表明,使用农药对稻田天敌还存在较大的杀伤效应,今后针对稻田农药投入,需更加关注农药对天敌的副作用。由于杀虫剂的使用导致稻田靶标害虫的大量死亡,而减少了天敌昆虫的猎物,而食物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种群繁殖的重要因子,若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得不到替代猎物的补充,天敌种群数量将因食物缺乏而随之下降[2],因此,试验中的杀虫剂本身及害虫的种群数量对天敌均造成了一定影响。

4 参考文献

[1] 刘福海.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2] 黄林茂,黄寿山.黑肩绿盲蝽捕食褐飞虱卵的功能与数值反应[J].生态学报,2010,30(15):418-419.

[3] 肖志强,韦赵海,曾宜杰,等.水稻主要病虫害对晚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5):110-111.

[4] 赵敏,张国忠,洪美萍,等.单季晚稻主要病虫害全程防控效果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0(6):1332-1334.

第4篇:病害调查方法范文

一、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情况

为切实做好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我县加强了对普查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林保站、办公室、计财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和由县林保站技术人员组成的8人普查技术指导小组。各乡镇明确了1­-2名技术骨干为普查组成员,协助完成本行政区域的外业普查工作。为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了充分准备,首先收集、查阅了1980年病虫害普查、1987年、2001年森检对象普查资料及近几年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等资料。其次,县局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5000元,作为普查启动资金,购置了普查必备的仪器、工具等。三是搞好技术培训,确保普查质量。根据我县实际,研究制订了《***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在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培训的基础上,县局组织全体普查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技术培训,通过普查,使全体普查队员明确了普查目的、任务要求,掌握了普查内容及技术方法,确保了普查质量。

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自3月20日开始,全面开展了外业调查工作,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先合后分的方法,首先,全体普查人员在***镇统一组织调查,进一步熟练掌握普查操作方法,现场解决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分两个组逐乡镇开展工作,普查中,严格按照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合理设置调查路线,标准地块,认真填写各类普查表格。使每个调查项目,调查数据达到准确无误。

二、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以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为突破口,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活动,使全县速生丰产林得到快速发展,杨树面积逐渐扩大,为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截止到***年底,我县杨树病虫害发生面积达3.5万亩,发生率为27%。为切实做好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工作,根据全市森保会议要求,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县林木病虫害工程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订工程治理实施方案和防治技术指导,组织协调、解决工程治理中出现的问题,监督工程治理的质量。广泛开展了宣传活动,组织全县林保人员学习省、市关于开展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的要求及实施方案,增强了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工程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层层落实责任。与各乡镇签订了《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状》,把防治任务落实到各乡镇,到科站、到人员,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监督体系,促进了工程治理的顺利开展。同时,充分发挥乡镇林业站的职能作用,搞好本辖区内林木病虫害的调查、测报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按照县防治要求及时进行防治。三是确定了工程治理主要对象。根据我县杨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确定了杨树黑斑病、杨树水泡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小舟蛾、杨潜叶蛾、春尺蠖、桑天牛为***年主要治理对象。四是落实了各项技术措施。在今春造林过程中,积极引导林农大力营造混交林,选择抗病虫树种、品种,严格栽植标准,及时浇水、培土、涂白,增强了树木抗性。加强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严格检疫,杜绝了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第5篇:病害调查方法范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原因;综合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森林虫害或病害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致使病虫害更为加剧。2)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受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加。

2 防止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中,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1.1 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的基本方针 认真扎实抓好预防监测工作。

2.1.2 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基本方针 从预防的总体战略出发,根据有关因素对全区除治与预防工作进行科学区划,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对不同类型区的目标任务和对策都要有所区别,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2.1.3 坚持政府组织,全社会参与,群防群治的基本方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各级政府是危险性病虫害防范的责任主体,负有首要责任。预防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集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部门行为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走群防群治的道路。

2.1.4 坚持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基本方针 在危险性病虫害防范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以法律为武器,坚持依法除治,依法预防,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行业管理,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缺一不可,只有把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病虫害控灾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取得理想效果。

2.1.5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除治与预防水平的基本方针 除治与预防工作技术性强、难度大、要求高,在深入解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不断研究出先进除治预防手段,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除治预防水平,提高除治预防成效。

2.2 认真开展危险性病虫害疫情监测调查 为切实加强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要及时组织实施疫情监测调查,对林木进行全面、认真普查,对旅游景点进行常年定点监测,及时了解掌握危险性病虫害的疫情动态,以便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现极个别树木枯死,立即取样送上级林业科技部门检验,发现重大的危险性病害后,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组织的调查培训,并立即对全区林木进行危险性病虫害普查。根据树木危险性病害除治与预防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危险性病虫的监测普查工作,实行定点监测、定期巡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并及时彻底除治。

2.3 及时对森林病虫害进行化学药物除治与预防处理

2.3.1 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争取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为彻底除治危险性病虫害奠定基础。

2.3.2 营林措施 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树木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的所有枯死侧枝清除和除害处理工作;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树木枝桠和树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2.3.3 化学药物处理 开始挂设成虫诱捕器,完成林内喷洒化学防治药物。

第6篇:病害调查方法范文

一、加强森防检疫法规宣传及信息报送

在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大力宣传《森林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在搞好森防检疫法规宣传的同时,积极做好森防信息编报工作,全年共报送业务信息3篇、简报5期。

二、加强春秋松材线虫病监测普查工作

为加强我县松树林木的监测、防控工作,保护现有松林

资源安全,按照我县松林资源分布现状,我县组织开展了春秋两季松材线虫病及其疑似松树的调查工作。在全县以松林集中分布区域为调查线路,从各乡镇、林业工作站、森林管护站、森防检疫站等股室抽调技术力量10人,负责春秋两季松材线虫病及其疑似松树的调查工作,着重对松林病害常发区、偶发区、安全区的公路沿线及旅游景区进行调查。经调查统计油松枯死株数37株,枯死原因初步查明,油松赤枯病、松针锈病以及天牛和小蠹虫的危害是导致油松枯死的主要原因。经排查无松材线虫病发生。

三、严格检疫执法确保林木安全

(一)调运检疫:依照《森林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进一步加强森林植物调运管理和进出县管理,严防危险性病虫的传入和传出。木材检查站负责检查过往车辆的验证工作,严格执行“两证”(运输证、检疫证)查验制度。

(二)产地检疫:根据生产种苗单位的报检,实施产地检疫苗圃基地1处13亩,出圃苗木2.9万株。其中:核桃1.7万株、香花槐1.2万株。经实地抽样检疫,未发现检疫对象,并按检疫规程签发了《产地检疫合格证》,并换发了森林植物检疫登记证5份。

(三)复检:春季以来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调入各类造林、绿化树种,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复检制度,做到一批货物一份《植物检疫证书》的验证核实工作。全年共复检林木种苗50.3万株,其中:香花槐1.3万株、刺槐8.8万株、榆树2万株、油松营养袋10万株、核桃15.9万株、岷江柏10万株、美国竹柳0.9万株、红枫0.08万株,在复检过程中未发现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通过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及复检工作,杜绝了林木病虫害的传播与漫延,切实从源头上保证了我县用苗安全。截止目前,产地检疫苗木13亩,2.9万株,复检林木种苗50.3万株。

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州与县签订了《2014年县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相应的工作职责,明确防控目的和任务,完善预测预报体系,进一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森防方针。

(一)完成了“松褐天牛”诱捕器安装工作

为预防松材线虫病发生,做好“松褐天牛”的诱捕、监测和实验工作,及时将采购的10套诱捕器进行了安装,为方便监测及诱捕工作,集中安放在县城后山松林病虫害常发地带,分别以50至100米的林间距进行了安装,监测及诱捕收到较好效果。

(二)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

通过林业有害生物越冬代调查和线路踏查,今年我县人工林及天然林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仍有云杉落针病、云杉锈病、油松赤枯病、油松虫害发生,预测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约0.65万亩,实际发生0.7万亩,其中,云杉病害0.49万亩,松树病害0.11万亩,核桃毒蛾0.1万亩;其危害程度为:轻度0.20万亩、中度0.20万亩、重度0.30万亩。防治工作分别落实到实施单位,防控工作已实施完毕。

(三)预防核桃病虫发生,促进核桃产业建设

五月初,色尔古乡、知木林乡核桃种植基地1500亩局部遭受病虫危害,对此,县林业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责成森防检疫站技术人员,前往查看病虫害情况,受害株率达5%以上,积极组织采购药物进行了有效防治。

五、2015年工作计划

2014年工作已告一段落,2015年的工作还十分艰巨,为确保明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防治、监测预报工作顺利实施,加强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全面完成年度森防、检疫工作任务,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成“利剑2015林业植物检疫执法检查工作;

(二)进行松褐天牛的监测诱捕工作;

(三)做好云杉和松树的病虫防治;

(四)继续预防核桃病虫发生,促进核桃产业建设

第7篇:病害调查方法范文

关键词 部队;农副业基地;蔬菜病害;发生情况;广东省;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127-01

部队从事农副业生产是我军的一项优良传统。但在传统观念中,部队从事种养业似乎只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作为指导,这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部队后勤部门早已提出了“科学种养”的发展思路,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保障。如在统一的平台上采购农资,使农资质量得到了保证;聘请当地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对种养工作进行指导,对从事种养工作的部队官兵授课培训;同时还吸收相关农学、园艺和植保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提高了部队生产人才的专业素质。目前部队的种养水平已大幅提高,此研究通过调查蔬菜种植中的病害发生情况,比较部队基地和普通农户种植的各类蔬菜发生病害的情况,从而了解部队农副业基地的蔬菜种植水平。

1 调查方法与内容

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调查时间为2012年不同蔬菜的种植季节。调查地点分别是湖北省武汉市郊区的一个部队农副业基地和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一个部队农副业基地。为了比较各种蔬菜病害的发生情况,在距离基地5 km以上的范围外选择农户种植的同种蔬菜进行调查。由于部队农副业基地的规模较大,即一个基地可种植多种蔬菜,但单个农户很难达到这种规模。因此,需要选择多个农户进行调查,保证农户种植的某一种蔬菜的面积或数量与部队基地接近即可。

1.2 调查内容

记录被调查单位(部队基地或农户)、蔬菜名称、病害名称及发病率,以湖北省某部队农副业基地茄子病害发生情况为例,由表1可知两者之间的差异。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湖北基地蔬菜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现场已有发生的病害,共调查7种蔬菜的10种病害,分别是瓜类的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苦瓜枯萎病,茄果类的辣椒炭疽病、茄子黄萎病和青枯病、番茄青枯病,叶菜类的小白菜病毒病和霜霉病、菜心菌核病。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实施了“科学种养”,再加上部队严格的管理,湖北省某部队农副业基地的各种蔬菜病害发生情况均低于周边的农户(图1、图2)。无论在部队基地或农户,辣椒炭疽病的发病率都远远高于其他蔬菜,即使是部队基地的发病率也超过了25%。原因可能是2012年辣椒种植季节时当地气候较为异常,连续高温多雨导致辣椒炭疽病流行[1]。

2.2 广东基地蔬菜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现场已有发生的病害,共调查6种蔬菜的8种病害,分别是瓜类的黄瓜炭疽病和霜霉病、节瓜枯萎病,茄果类的番茄青枯病和晚疫病,豆类的菜豆锈病,叶菜类的菠菜霜霉病、西兰花黑腐病,调查结果见图3。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的某部队农副业基地的各种蔬菜病害除番茄青枯病外,均低于周边的农户。据现场分析,部队基地番茄青枯病发病率

高的可能原因有2个,一是部队选择的番茄品种虽是多个性状较好的良种,但抗青枯病一项表现不佳;二是该基地以前没有种植过番茄,番茄是最近才引进的蔬菜种类,种植人员尚不熟悉其种植技术[2]。

3 结论与讨论

综合湖北和广东2个省的数据,除个别病害外,部队农副业基地种植的蔬菜病害发生率普遍低于周边农户。湖北省某基地的所有蔬菜病害的平均发病率为4.57%,低于周边农户34.3个百分点;广东省某基地的所有蔬菜病害的平均发病率为1.88%,低于周边农户3.2个百分点。这得益于科学的种植方法和部队严格的管理制度,值得地方从事相同工作的单位和个体农户借鉴[3-4]。

4 参考文献

[1] 汪爱娥,丁克坚,马珂.辣椒炭疽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508-509.

[2] 季卫东,汪伟雄,江根华,等.番茄青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蔬菜,2007(1):45-46.

第8篇:病害调查方法范文

1 试验目的

在花生生长的苗期、初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通过使用除草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旺增效农药等,防治花生常见病虫害,达到壮苗抗早衰的目的,并调查防治效果及对花生的增产效果。

2 供试药剂

除草:亩用5%精喹禾灵100毫升+44%氟醚灭草松100毫升。

第一次用药:亩用25%嘧菌酯20毫升+博邦(10%苯醚甲环唑)10克+加乐好(丙酰芸薹素内酯)5毫升。

防花生根腐病:亩用土菌消32毫升。

第二次用药:亩用25%嘧菌酯20毫升+博邦(10%苯醚甲环唑)30克+加乐好(丙酰芸苔素内酯)10毫升。

防虫:12%甲维氟酰胺10毫升。

第三次用药:亩用25%嘧菌酯20毫升+12.5%氟环唑15毫升+加乐好(丙酰芸苔素内酯)5毫升。

3 试验地点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地点选在我县原种场,试验面积200亩,对照面积5亩。

4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地块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适宜花生种植的黄棕壤土,PH值7.1,前茬作物种植的小麦,小麦收获后,于6月2日用旋耕机对地块进行旋耕,旋耕后对地块进行了镇压,6月4日进行种肥异位起垄播种,播种时亩播复合肥80斤,亩播种子30斤。

5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取大区试验法,不设重复,在原种场选择好试验地块,面积200亩,对照田5亩。对照区出苗后不用除草剂,病虫害防治选择当地通常的用药。

6 试验步骤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田在花生出苗后进行除草,初花期、下针期进行第一次用药,结荚期进行第二次用药,饱果成熟期进行第三次用药,按照供试药剂所列亩用量,严格配制好试验点对应面积的用药量,然后用3WX-280H自走式旱田作物喷杆喷雾机进行茎叶喷雾施药。试验田每次用药时间见附表。

7 调查方法

7.1 在花生出苗后,初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等每次施药前及施药后一周,采用3点取样法对各个试验点花生田杂草、病虫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杂草每点查1平方米,调查杂草总数,叶斑病、根腐病每点调查2行,每行10株,记录病株数,并分级;花生叶斑病再从每点调查的20株中选择主茎上的100片叶进行调查,记录病叶数并分级;甜菜夜蛾每点调查1平方米,查1平方米内的所有虫数,对调查的数据做好记录,按国家规定的分级方法进行分级,计算出病害的病情指数、虫害的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由于分级不是很准确,计算过程中可能有少量误差。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是指单一一次施药后的防治效果,前一次施药后,药剂的持效期可能会对下次施药后病虫害的发生有影响,因此,每次施药后药剂对病虫害的防效,应是前几次施药后药效的累计,病虫草害的防效详情见附表。

7.2 花生收获前仍采用3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平方米,挖出1平方米内花生的总果数,然后把3点鲜果放在一起进行混合,去杂、洗净、晾干后用秤称有效果鲜重,根据所秤量的3平方米鲜果重,计算出每平方米的鲜果重,根据花生测产方法,求花生亩产量,然后再与对照比较,计算增产效果。详情见附表。

第9篇:病害调查方法范文

从20世纪末开始,长阳县几次采取坚决措施铲除柑橘溃汤病疫情[5],但其潜在威胁依然存在。该细菌属假单胞菌目、黄单胞菌科、黄单胞杆菌属的地毯草黄单孢柑桔致病变种[6],主要侵染柑桔、橙、柚等柑桔属植物形成溃疡病。病菌主要由苗木、砧木、接穗和其他繁殖材料人为远距离传播。短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风雨、昆虫(如潜叶蛾)和农具等。病害发生在叶、枝梢、刺和果实上,引起落果和落叶。叶片发病,开始在叶背出现黄色或暗黄色针尖大小的油渍状斑点,以后正背两面均逐渐隆起,扩大成圆形米黄色病斑,最后表皮开裂,呈海绵状,木栓化,灰白色或灰褐色,中心凹陷,成火山口状开裂,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晕环。枝梢、果实上病斑与叶片上相似。细菌溢液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方法-将病叶洗净后剪下病斑放在载玻片上,滴加灭菌水,加盖玻片轻压,几分钟后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如见病菌从病斑溢出,呈雾状扩散,则系柑桔溃疡病。

2番茄溃疡病菌

2014年8月8日,湖北省植保总站在长阳县举办了番茄溃疡病防控技术培训班,防止番茄溃疡病扩散蔓延,以保护蔬菜生产安全。该细菌属放线菌目,棒状杆菌科,密执安棒杆菌密执安亚种,主要寄主是番茄,也侵染辣椒,烟草等茄科植物,暂无侵染马铃薯的记录。病菌可在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并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2年~3年。带菌的番茄种子往往是新种植地的初次侵染源,在田间和杂草间主要通过水或人为的栽培措施传播。番茄溃疡病是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番茄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病菌侵染后一般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出现症状。幼苗染病始于叶缘,由下部向上逐渐萎蔫。成株茎秆受害时,茎内部变褐以至中空开裂,湿度大时有菌脓溢出形成白色污状物,最后全株枯死,上部顶叶呈青枯状。“鸟眼斑”是病果的一种特异性症状,再侵染使病果上形成多个大小基本均匀一致的圆形病斑,呈白色,多隆起,中间有一褐色小点,病斑不可去除。

3湖北省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补充名单

3.1十字花科根肿病菌

该真菌属鞭毛菌亚门,芸苔根肿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中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并可在土中存活6年~8年。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病残体或带菌种子,田间通过雨水、地下害虫和农事操作等传播,为害白菜、甘蓝、萝卜、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根部形成根肿病,又称“天冬根”。病株根部出现肿瘤是此病最明显的特征。发病初期植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常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期基部叶片变黄、枯萎,有时整株枯死。白菜、甘蓝的根部肿瘤出现在主根和侧根上,主根上肿瘤大而少,侧根上小而多。萝卜在侧根上生肿瘤,主根一般不变形,后期龟裂、粗糙。连作、缺钙、偏酸、湿度大的菜地发病较重。

3.2茶饼病菌

该真菌属外担菌目外担菌科外担菌属,寄生性很强,以菌丝体潜伏于病叶的活组织中越冬和越夏,一般随带病的苗木人为远距离传播;菌丝发育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茶树、油茶形成茶饼病,又名叶肿病。嫩叶上初为半透明小点,后逐渐扩大并下陷成淡黄褐色或紫红色的圆形病斑,叶背或正面病斑呈饼状突起,并生有灰白色粉状物,最后病斑变为黑褐色溃疡状。叶柄及嫩梢被感染后,膨肿并扭曲,严重时病部以上新梢枯死。花蕾及幼果也偶尔发病。

4防控建议

4.1依法依规制定操作规程

参照相关法规,结合省级植保部门有关《植物检疫操作规程》制定当地的《农作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操作规程》。在制定操作规程时,尤其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规范签发检疫要求书、植物检疫证书,做到程序形式无懈可击。二是严禁从疫区调入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根据农作物种植品种情况及《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2013)》,确定禁止从该地调入繁殖材料的行政区。三是从零星发生检疫对象的地区调入或从本地调出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时,必须经过严格地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程序,尽可能进行复检。四是制定疫区的常规防控措施,同时对检疫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力争控制蔓延或达到基本消灭,最终撤销疫区。五是做好疫情应急处理程序,制定报告、封锁、扑灭、控制预案。在预案中,查清“初始传播源”是控制疫情扩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重大植物疫情以农业部或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通报的疫情信息为确认依据。县农业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农作物重大有害生物发生和防治信息,制定先进的防治技术措施,为指挥决策提供应急技术储备。

4.2加强监测,掌控发生趋势

相关热门标签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