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母女花范文

母女花精选(九篇)

第1篇:母女花范文

假戏真做:这场表演为何天衣无缝

2007年初,朱官翠被检查出身患肝癌晚期,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朱官翠的丈夫杜方勤顿感天崩地裂,差点瘫倒在地。

朱官翠与丈夫结婚几十年来,从未红过一次脸,孩子们如今都已长大成家立业。朱官翠看上去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抱憾的事。但在病入膏肓时,朱官翠用虚弱的声音说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惊愕不已的遗愿:“我想看毛毛最后一眼!”杜方勤傻眼了!妻子口中的“毛毛”是他们的小女儿。27年前当朱官翠生下第四个孩子毛毛时,由于家里太穷养不活,只好将出生仅20天的毛毛送给他人抚养。岁月如梭,当所有人对毛毛的点滴记忆早已荒芜时,没想到朱官翠在临终前对27年前那个襁褓中的婴儿无法释怀。

遗愿令杜方勤非常难办。因为根据当初约定,孩子送人后,亲生父母终生不得探望毛毛。更糟糕的是,当时是通过中间人交接的,杜方勤对毛毛养父母的情况一无所知。为此,杜方勤对妻子不得不搪塞、拖延,并转移话题让朱官翠淡忘毛毛。

在身体巨烈疼痛和持续高烧中,病床上的朱官翠在半醒半迷中呼唤着毛毛的乳名,声声杜鹃啼血,令杜方勤一阵阵揪心。朱官翠在清醒后恳求老公说:“我对当初的决定感到后悔,这27年来无时无刻不在备受煎熬。”杜方勤这才明白过来:老伴临终想看上毛毛一眼,不仅是为了慰藉思女之情,也为表达一个母亲埋藏在心底的愧疚……

于是,杜方勤抱着一线希望踏上了开往南京的班车。正如他预料,一条条线索全部中断,最后失望而归。

听说毛毛杳无音讯,朱官翠病情加重,癌细胞扩散至盆腔。杜方勤急中生智,在南京一家媒体刊播寻人启事,期盼着毛毛奇迹般出现在生母的病床前。

然而,1周过去了,没有毛毛的丁点儿消息。杜方勤想出一招:他将大女儿杜家玲的照片拿到照相馆进行技术处理后,哄骗妻子说:“毛毛找到啦,她出差在外,先拿张照片给你看看。”杜方勤没想到,他的移花接木弄巧成拙。

原来,手捧着失散多年的“毛毛”照片,朱官翠更加思念小女儿。眼看自己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朱官翠强烈要求马上见到毛毛,否则死不瞑目。

就在杜方勤为并不存在的“毛毛”而一筹莫展时,他接到一个神秘女孩的电话。

这位女孩自称叫陈冰,与“毛毛”同龄,是南京市一家IT公司的业务主管。她说了解到朱大妈的情况后,愿意冒充毛毛前来认亲,满足一个母亲的临终遗愿。

“荒唐!简直开国际玩笑!”杜方勤挂掉电话,将蹊跷之事告诉了大女儿杜家玲:“没想到天下还有这么无聊之事,竟然冒充别人女儿认亲。”不料,杜家玲听后喜出望外,立即召集亲友召开会议商讨此事。

有些亲友认为,“冒女认亲”虽说是天下奇闻,但为了安抚病人,不妨一试;也有亲友提出担忧:陈冰扮演失散27年女儿这一角色万一露出破绽,无疑会刺伤朱官翠的心……在激烈争论中,杜家亲友最终达成协议:孤注一掷,欢迎假女儿陈冰认亲,大家发誓保守这个秘密。

2007年3月3日,神秘的假女儿踏上了认亲的专车。

这天清晨,朱官翠在家人和亲友们的搀扶下,早早站在村头踮起脚跟盼望。朱官翠还亲自安排隆重欢迎仪式:届时将燃放鞭炮,吹奏唢呐。

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是激动、喜悦与忐忑不安。上午11时,当陈冰乘坐的面包车缓缓驶进村口时,喧哗的人群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心都提到嗓门。

车门打开后,一位穿着时尚、气质典型的女孩走下来。她与朱官翠凝视片刻之后,“毛毛!”“妈妈!”两人几乎同时扑向对方,相拥而泣……

原先安排燃放鞭炮的人忘记点火,花钱请来的乐队忘记吹奏,现场所有的亲友都定格愣在哪儿――因为,他们清清楚楚地看到:“毛毛”下车后与“母亲”四目相撞的那一刻,她的泪水哗哗地奔流而出,打湿了所有人的眼睛……

母女相认这几天,“毛毛”白天给朱官翠梳头、泡脚和剪指甲,形影不离地说着悄悄话;夜晚,母女俩躺在同一张床上的被窝里谈心。“母女”俩说啊、笑啊、哭啊,彻夜无眠。谁也没想到,这一幕幕温馨感人的认亲场面,后来给“毛毛”惹出了天大的麻烦。

捅破窗纸:受惊女儿失踪迷雾重重

在扮演了2天女儿之后,陈冰与假母依依惜别。分手时,朱官翠送给“毛毛”一个包裹,陈冰回家打开一看,竟是27双绣花鞋!包裹里还附有一张字条:“毛毛,我的女儿啊,妈妈不知道你在哪里,妈妈想象着你每年长大的双脚,每年一针一线给你绣双花鞋,愿女儿一路走好!”

从这张泛黄、皱巴巴的信笺看,字条应该是朱官翠1982年所写。看着眼前27双从婴儿、幼儿、孩童、少年到成人等大小不一的绣花鞋,陈冰再次双眼潮湿。

按照与杜家的秘密约定,陈冰假扮“毛毛”演完认母戏后,双方不再往来。令杜家想不到的是,7天之后,“毛毛”再次出现在杜家门口。

这一次,陈冰给朱官翠带来了贵重的进口药物,并陪朱官翠到医院治疗。其间,陈冰跑上跑下、换针拿药,日夜陪伴在朱官翠的病床前,不仅令杜方勤感动不已,连护士和同房病友也啧啧称叹。因为陈冰在困倦时,半跪在“妈妈”的床头前,将头埋在“妈妈”的怀中打盹。朱官翠抚摸着“毛毛”的脸蛋和秀发,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从此,陈冰隔三差五地给“妈妈”打电话,问寒嘘暖。不仅如此,她几乎每周都回家与“妈妈”团聚,给朱官翠炖鸡汤、洗衣服和全身按摩,舒筋活血。有时,陈冰还挽着朱官翠的胳膊外出散步,母女俩相依相偎,成了村头一道独特、美丽的风景。

很快,陈冰融入了杜家。她称呼杜方勤“爸爸”,叫得杜方勤眉开眼笑。陈冰与杜家的大哥、大姐们相处亲密。

陈冰将假戏演到底,令杜家大女儿杜家玲有点“吃醋”和“妒意”。因为,陈冰一年四季给朱官翠不停地买新衣服,不仅颜色、面料和做工都合朱官翠的心意,而且衣服的尺寸大小非常合身。杜家玲32年来一直陪伴母亲身边,至今尚不清楚妈妈穿衣的尺寸,假女儿陈冰咋就成了母亲的贴身小棉袄?

转眼间2年过去了,在陈冰的呵护、安慰和帮助治疗下,当初被医生判处死刑的朱官翠,一次次地趟过了生命的险滩恶水,健康状况奇迹般好转。

就在陈冰将假母亲从鬼门关夺回来时,她自己却陷入了沼泽――杜家人对陈冰的身份开始严重质疑。

2009年3月上旬的一天,杜家玲将父亲拉到一角,神秘兮兮地说:“爸,我发现了一个秘密。陈冰是我的亲妹妹,她就是毛毛!”杜家玲的依据是,陈冰的身材和脸部骨骼及长相轮廓和她几乎一模一样,两人的额头中间都有一颗美人痣。杜方勤的依据是直觉:当他看到母女相认时,陈冰的泪水在2秒钟之内夺眶而出,还有那奔向母亲的身姿与场景,如果不是骨脉相连的自然流露,就算超级电影明星也演不出来。

杜方勤困惑不解:正版女儿为何要冒充“山寨”?

杜家亲友识破陈冰的身份,但都没有捅破这层窗纸,以免让陈冰难堪。然而,杜方勤受不了。杜方勤经常有意无意地探问陈冰身世,陈冰要么答非所问,要么闪烁其词。

后来,杜方勤要求给陈冰单位送锦旗,被陈冰婉拒。经过多次旁敲侧击打探无果,杜方勤横下一条心,在电话中直接了当地对陈冰说:“你不是假冒的,你就是我的亲生女儿毛毛。”杜方勤没想到,他捅破窗纸犯了大忌,陈冰像一只受惊的小鸟飞走了。

此后,陈冰再也不去探望朱官翠。陈冰的做法让杜方勤由当初的感激变成了如今的愤怒。

突然中断了与“毛毛”的联系,朱官翠焦躁不安,魂不守舍。杜方勤慌了神,为了查明真相,杜方勤开始了新一轮的寻女之路。

母亲抉择:戏里戏外成了一家人

杜方勤几经周折找到了陈冰的单位。公司人员告诉杜方勤,陈冰早在3个月前就辞职了,去向不明。

望着这家公司气派豪华的办公大楼,杜方勤产生了深深的自责:如果不是自己逼问,女儿怎么可能辞掉这么好的工作呢?

后来,杜方勤又打听到一条惊人消息:陈冰老家在江苏泗阳县的偏僻农村。杜方勤纳闷:当年明明将毛毛送到南京市区,难道后来又被人拐卖到泗阳?

杜方勤连夜坐车赶往泗阳。陈冰父母见到杜方勤后惊愕不已:“怪事,我的女儿怎么变成了你的孩子?”为了给女儿验明正身,陈家还翻箱倒柜找出了陈冰从小到大的几本相册,通过女儿成长的足迹来证明对陈冰“版权所有”。

杜方勤不信陈家的话,因为当地村民们悄悄告诉他:陈冰母亲的肚子从来没有大过。

就在杜方勤四处寻找“毛毛”时,2009年11月8日,陈冰将杜方勤请到一家咖啡馆,首次正面回答了杜家的质疑:“我真的不是你家的毛毛。”

陈冰说,她的父母是从外地迁到泗阳的,当时把她寄养在外婆家。她3岁时才回到父母身边,所以村民们误以为她是被抱养的孩子。

“你这两年来为何演戏演得这么逼真?”杜方勤不肯相信陈冰所言。

“其实,我根本就没有演戏。”陈冰说,当初她假冒毛毛踏上认亲之途时,的确有过心虚的感觉,害怕把戏演砸了伤着朱大妈。但是,当她走下车,看到卧床不起的朱官翠为迎接“毛毛”而爬起来时,她的眼泪忍不住奔流而出,情不自禁地扑了上去。陈冰说,当时发生了什么,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后来,当朱官翠用慈祥的目光看她、用饱经风霜的双手抚摸她时,陈冰在心里认定这就和自己亲生母亲一样,所以她就像亲生女儿一样孝敬母亲,没把朱官翠当成“假母亲”。

“既然如此,你为何辞职逃避我们呢?”杜方勤心头的疑云仍未拂去。

“我辞职并非为了逃避你们。”陈冰这时袒露了她的个人隐私:她是一个有爱心并且低调的女孩,做事不愿张扬。当听说杜家要追查她的身份甚至准备给其公司赠送锦旗时,陈冰有些紧张。同时,她的男朋友在国外发展,陈冰早已拿到出国护照,准备与男友完婚。后来,为了照顾朱妈妈,她将婚期一推再推。

“我辞职是为了找回真正的毛毛。”陈冰说,她始终放心不下朱妈妈,害怕她出国后朱妈妈承受不了相思之苦,最好的办法就是挖地三尺也要将正版“毛毛”给找出来,让亲生母女相认。为此,在陈冰“玩失踪”的几个月里,她实际上是在全身心地动用各种社会关系,采取现实版“人肉搜索”,找遍了南京市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皇天不负有心人,陈冰竟真的找到了“毛毛”。

“毛毛”现在名叫郭悦,身材窈窕、容貌俊俏,家住南京市江宁区。陈冰见到郭悦那天,郭悦刚拍完婚纱照,正向亲友们发结婚请柬。令陈冰意外的是,当郭悦得知生母的临终遗愿后,她一口拒绝同生母见上一面。后来,陈冰又多次上门恳求郭悦,郭悦不仅无动于衷,而且两人还发生了激烈争执。

陈冰说:“不管怎样,你是朱大妈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她给了你生命,你的体内流淌着母亲的血脉。现在妈妈身患绝症,如果你现在不去看上妈妈最后一眼,当你结婚生子成为母亲后,你会抱憾终生。”

“照你这么说,我是她生的,难道让我的命偿还给她吗?”郭悦对生母的称呼不叫妈妈,始终叫“她”。

一双真假女儿现形,令杜方勤瞠目结舌!在听陈冰的讲述中,杜方勤像木头人一样,泪水无声地滴落在咖啡杯里,香甜又苦涩。最后,陈冰恳请杜方勤将所有真相继续对朱官翠隐瞒。

2009年12月19日,陈冰在出国前夕最后一次看望朱官翠。她说:“妈妈,女儿这次真的要出远门,今后您要多保重,毛毛会经常给妈妈打电话,跟妈妈聊天好幸福啊!”

听到“毛毛”两字,朱官翠忽然浑身颤栗,她双手捧着陈冰的脸蛋,说:“孩子,你们一起瞒我这么久,妈妈也有个小秘密。”

原来,尽管杜家上上下下一直合伙隐瞒“假女认母”,但童言无忌,小孙子后来不经意向奶奶泄露了天机。朱官翠为了证实小孙子的话,她曾经有一次悄悄问陈冰:“毛毛,妈妈依稀记得你臀部的胎记像梅花,很好看。现在变形了吗?”陈冰听后一愣,马上假装接听电话走出门。陈冰这一微妙举动让朱官翠瞬间证实了“毛毛”是假冒的。但见陈冰比亲女儿还要亲,朱官翠也不愿戳穿,便假装糊涂,让超越血缘的母女情缘继续上演……

第2篇:母女花范文

“南艺”才女成为中国首批“女水兵”

今年25岁的张蕊,出生在河北廊坊一个农村家庭,父母以炸油条为生。为了供两个小孩上学,老两口每天四五点就起床到街上摆摊。张蕊很理解父母挣钱不容易,小小年纪她便帮家人搬油运油。

当七八岁的城市小姑娘还躺在爸妈怀里撒娇时,张蕊就学会了烧火做饭,放学后还要割草、喂猪。

上初中后,她喜欢上了画画,无论山水或花、鸟、猛兽,她画什么都有几分神似。

20D7年张蕊终于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动画系。为减轻父母负担,在大学里她边读书边打工赚生活费。其间,张蕊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家培训机构当兼职美术老师,大一大二的两个暑假她都选择留在南京,一人打三份工。即使暑期的南京室外气温达到40℃,她也未间断过。

在校期间张蕊是学校团总支副书记,学工助理,拿过“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读大二时,张蕊参与制作的三维动画短片《门神》,还获得了2009年全国美展金奖,这令师生们对她刮目相看。不少人认为,张蕊肯定会在动画界干出一番大事业,因为拿到大奖后有人愿意投资,让张蕊创办一家动漫公司。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2009年12月,本科毕业的张蕊却毅然选择^伍参军,这位“南艺校花”有幸成为中国首批24名“女水兵”中的一员。其实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已成为西方国家海军的普遍做法,她们主要从事通信、雷达等专业,而中国在这方面却一直是空白。所以,海军领导对此相当重视。首批“女水兵”可谓是万里挑一,她们是从全国各高校和海军部队中层层考查和遴选出来的,不仅要有顽强的意志,思想和身体条件过硬,最主要的是要热爱舰艇工作。当父亲在电话里得知女儿成了海军战士时,乐得合不拢嘴:“全国才24名女水兵,你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多么令人自豪和光荣的事啊。你一定要刻苦训练,好好报效国家!”

登上“和平方舟”号远赴非洲维和

穿上威武的戎装后,张蕊和一批英姿飒爽的女水兵,被带到北海舰队某训练基地进行船艺、损管、战场救护等课目的学习。原以为自己在大学里参加过军训,张蕊最初根本没把“早已轻车熟路”的基础训练当回事。谁料,海军训练是非常艰苦的。第一次抗眩晕课时,她上了固定滚轮,1圈、2圈、3圈……咬牙坚持完成训练指标规定的26圈后,张蕊两眼呆滞,脸色煞白,呕吐不止。姑娘们见状都吓坏了,小小的固定滚轮眨眼间变成了“魔圈”,令人望而却步。

教官介绍说,女性由于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相对比男性偏弱,所以,像固定滚轮这种男性化特征偏重的课目训练难度更大。这种脱胎换骨之前的痛苦,每一名女舰员都必须经历。然而,残酷的训练并没有吓倒张蕊和这些女水兵,她们在宿舍楼的格言墙上作出如此回答:要做翱翔在大洋上的“中国海燕”,必须磨炼出搏击风雨的硬翅。短暂的调整后,姑娘们凭着信念开始了超常的忍耐和付出。练体力,她们每天晨跑5公里;练臂力,她们每天托举杠铃数百次;练单杠,她们一吊就是一分钟左右;练游泳,她们每天在百米泳道来回游几十次;练耐力,她们用背包绳将自己绑在滚轮上……短短几个月,黝黑的脸庞、结实的双臂、粗糙的双手见证了她们的训练成果。

如果说,体能训练再苦再累只要咬牙坚持就能过去,而专业课的学习训练却是另外一番考验。张蕊第一次在拿到自己的课程安排时吓了一跳:航海专业的课程仅理论方面就有电工基础、航海基础、航海仪器、平台罗经4门课程21项内容,实操训练还有损管堵漏、舰体灭火、舢板、包扎、绳结等课目训练以及本专业的装备操作。

有时,张蕊她们还要同男舰员同场竞技。一次在损管堵漏比武项目中,教员一声令下,在狭小的训练舰艇舱室内,4个娇小的身躯立即扑向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破损口——搬堵漏箱、压破损口、装金属肋骨、拧固定螺杆……一整套堵漏动作,4个女孩配合默契,仅用时25秒,这令裁判员和参赛的男舰员刮目相看。

2010年8月初,姑娘们开始了远航训练。登上军舰后,她们分别进^信号、报务、雷达、操舵专业实习,并进行跟班值更、24小时值更和参加远海卫勤演练等阶段训练。“第一次登舰真的好兴奋!”回忆起初次上船的感觉,张蕊满脸笑容:“我终于成为真正的水兵了!”但这种美好的感觉很快被海上训练的异常艰辛和严酷所取代。

舟山某军港。随着一声汽笛,巨舰解缆起航。

几天下来,一批批水兵出现不同程度的晕船反应,轻者头昏乏力,身冒虚汗,脸色蜡黄;重者连胆汁都吐出来了,虚脱得站不起来。张蕊说:“当时晕船就像喝醉了酒,想吐,又卡在脖子里吐不出来;浑身像被抽了筋骨,没一点力气。”

更糟糕的是,第一次面对雷达扫描仪,张蕊被界面上繁杂的数据惊呆了。“雷达是舰艇的眼睛,决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雷达班长沈许荣有着丰富的海上观测经验,他的话让张蕊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值班期间,她遇到难懂的问题就问;休息时间,抓住机会就研究集多种高科技于一身的某型号新型雷达。仅用半个月时间,张蕊就掌握了3个月才能学完的内容。班长给她的评价是:“问得最多、学得最快、记得最深!”

令张蕊最难忘的是,2010年8月31日,她和中国首批24名女水兵登上排水量高达1.4万吨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赴亚丁湾以及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孟加拉国等亚非5国执行“和谐使命——2010”医疗任务。

其间,“和平方舟”号的总航程高达惊人的17800多海里,在为期87天的海上执行任务中,对这些天玩的青春女孩来说,孤独无疑是“最可怕的”。张蕊因为有动画制作方面的特长,她利用业余时间办舰报、播音和主持各种文艺节目,硬是把“与世隔绝”的枯燥舰上生活,搞得有声有色。用她的话说,“歌声、笑声同样可以鼓舞士气,产生战斗力!”

2010年11月7日,随着张蕊和柳珊通过独立值更实操考核,全体女水兵在上舰两个多月,经过7天的连续考核后,终于全部拿到了独立值更的“上岗证”。这标志着海军首批女水兵,完成了从“实习水兵”到“合格舰艇兵”的转变,不仅结束了中国海军舰船没有女兵服役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她们能够独立驾驶军舰驰骋大洋了!

令张蕊惊喜的是,今年年初,海军开始选拔航母舰员,尽管在年龄、经历、业务技能等方面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但张蕊通过长时间的远航训练,早已在风浪中磨炼成了出色水兵。

2012年9月25日,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第—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服役,望着舰桥上升起的五星红旗,张蕊和战友们激动异常。这天早上6点,舰员们就起床了,他们早早进行了人员换乘以及仪器设备整理。从此,身着蓝色作训服的舰员们开始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航母生活”。

10时许,交接入列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向海军接舰部队授予军旗和命名证书。

与英、美航母一样,“辽宁舰”上也配备了将近5%的女舰员,女兵不再像过去那样仅砂事通信、服务专业,她们的岗位遍布航母的各个部门。“在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对体力要求降低,对智力要求较高,女性舰员细腻、柔韧,在某些岗位上比男性更有优势。”

第3篇:母女花范文

――萨日娜

今年1月2日,长篇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引起广泛关注。剧中“文他娘”的扮演者萨日娜更是以其出色的表演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可这位从26岁就开始演“母亲”的演员却笑着说:“天下母亲演不尽,演了这么多年,最难演的还是生活中的母亲,因为生活没有剧本……我很满足我是个母亲,不管是在银屏上,还是在生活中。”

从银屏到现实,萨日娜是如何成为一个满足的母亲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银屏“母亲专业户”――

“母亲告诉我:

做母亲是门学问”

1995年,26岁的萨日娜出演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主角――电视剧《牛玉琴的树》中的牛玉琴。这是她从16岁考进上海戏剧学院后第一次出演主角,也是她20岁毕业后第一次站在片场――这之前,因为外形不够靓丽,萨日娜一直被导演们拒之门外。

当萨日娜毫不犹豫地答应出演“牛玉琴”时,连导演杨阳都有些不解。因为这个角色需要剪去头发,还要到风沙弥漫的陕北黄土高原体验生活,而戏份却只有2集。之前已经有40多个演员拒演了。可萨日娜却不计较这些:“不就是把头发剪短一点吗?没关系!”

虽然一口应承下来,可萨日娜的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自己从小在呼伦贝尔草原长大,对黄土高原的生活完全没有概念,万一演砸了,自己的演艺生涯说不定刚开始就要戛然而止了。

萨日娜的担忧并没有逃过母亲叶•娜布琪追随的眼光。身为国家一级编剧的她放下繁忙的工作,连夜坐火车从包头赶到萨日娜身边,带她去上海散心。母女俩在街头随意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上海戏剧学院门前。看着校门口来来往往的学生,妈妈微笑着对萨日娜说:“当初你就是从这进去的,那时几千个女孩争8个名额。当时你爸担心难度太大,你外形条件又不出众,所以一直劝你放弃。倒是你,初生牛犊不怕虎,倔强地要考,说艰难不艰难只有亲历了才知道,有实力也没什么艰难的。没想到最后还真让你给考上了。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真是没说错呀!”母亲鼓励的目光,让萨日娜信心陡增,她一把拉过母亲:“妈,我们回去,我现在就去陕北!”

就这样,萨日娜来到了偏僻的陕北农村,和女主角原型――牛玉琴一起生活了两个星期。两人一起担水、撒种、扶犁,一起上山植树造林。由于当地严重干旱缺水,萨日娜整整两个星期都没有洗脸、洗头,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是演员而要求搞特殊。萨日娜的辛劳很快得到了回报,电视剧播出后,观众反响热烈,她本人也因此获得中国电视剧最高奖项――飞天奖。

得奖后,萨日娜打电话给远在包头的妈妈报喜,并撒娇地追问妈妈当时怎么知道当时她内心的担忧。妈妈在电话那端爽朗地笑:“傻丫头,做母亲可是一门学问呢。将来你做母亲就能体会了。你就慢慢琢磨吧!”

同年,《中国月亮》的导演邀请萨日娜出演片中的女主角――一位善良、朴实的农村母亲彩云。看过剧本后,萨日娜没有爽快地答应,而是犹豫不决起来,因为这个角色要从十几岁演到五十多岁,年龄跨度很大,对年轻的萨日娜来说难度不小,她心里实在没底。

关键时刻,又是妈妈的一句话打开了她的心结:“做女儿和母亲是女人的自然属性,是天性,只要你用心体会,没有什么演不好的!你3岁时就会给一岁的妹妹喂饭,这就是母性,就像你的名字一样(蒙语中‘萨日娜’就是山丹丹花),草原上的山丹丹花到季了,自然而然就会开放!”

果真,萨日娜的这次出演非常成功,观众给了她一个评价:萨日娜扮演的母亲最本色、最深情!而这种普遍的认可,也使得找萨日娜扮演母亲角色的导演越来越多,她成了中国银屏的“母亲专业户”。后来每每谈及此事,萨日娜总是自嘲:别人做母亲前都是一纸空白,经验度为零,我做母亲前却已是经验丰富,为“母”老到。

“女儿教会

我做母亲的责任”

1999年12月25日,萨日娜的女儿出生了。因为长期在外拍戏,陪伴女儿的时间有限,所以,心怀愧疚的萨日娜非常宠爱女儿,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对女儿无条件地百依百顺。女儿稍大一点后,萨日娜这种无限制的溺爱很快暴露出了它的害处――小丫头娇气、任性,三四岁了,衣服要人穿,饭要人喂。

女儿的这些毛病让萨日娜头痛不已,却又狠不下心来“修理”。萨日娜的妈妈得知情况后,寄来了一张萨日娜5岁时的照片,相片上稚气未脱的她站得笔直,像个小大人一样拉着妹妹的手。萨日娜顿时明白了母亲的苦心。女儿和她一样,都是来自辽阔的大草原,如果不能承受风雨,女儿将来怎么能成为翱翔于草原上的雄鹰呢?

自此,萨日娜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认认真真地做起“合格母亲”来。为了“治好”女儿的毛病,萨日娜将她带回了呼伦贝尔草原,让她和草原上的孩子们同吃同住,一起生活,一起放牧。萨日娜想让女儿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她那样幸福。可起初小家伙并不买账,不仅不接受教训,还向萨日娜抱怨:“他们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可以陪着他们,可你们呢?我不要你们演戏,就要你们陪着我!”看着女儿倔强的小脸,萨日娜的心一阵一阵揪心地痛。所谓三岁看老,再这样下去,这孩子可就要毁了,她太不懂得父母的辛苦了!

一番思量后,萨日娜决定带着女儿拍戏。她想让女儿看看自己的父母究竟是怎样辛苦工作的。2004年,萨日娜正在青岛拍摄电视剧《大染坊》。由于染坊这一特殊场景需要蒸汽弥漫的效果,摄影棚内时刻燃放着烟饼,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戴着口罩。出镜演员们常常呛得眼泪直流,还得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剧中饰演“沈远宜”的青年演员孙俪有一场跳海自杀的戏。时值初冬,海风异常干冷,剧组的全体人员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唯独孙俪为了表演,穿着薄薄的戏服在海水里浸泡了将近半个小时。当导演喊停时,她已经冻得说不出话来了……看着这一幕幕,初谙人事的小丫头惊异地张大了嘴巴……

这之后,小姑娘开始懂事了,也慢慢学会了理解父母。当萨日娜拍完戏疲倦地回到家里,她还会乖巧地端杯水给妈妈。当朋友们夸萨日娜教女有方时,萨日娜却说:“我也从女儿身上学到了如何承担母亲的责任。”

女儿4岁时,望女成凤的萨日娜就给女儿报了钢琴班。起初,她只是想培养一下女儿对音乐的兴趣,可学了两年后,萨日娜坐不住了:考级,为以后入学争取加分!为了能一次通过,整整半个学期,萨日娜每天监督女儿弹那几首考级的曲子。乖巧的女儿虽然听话地弹着,可时间一长,心里难免有些疙瘩。这天,她怯怯地提出换首曲子弹,可萨日娜冷着脸一口回绝了:“不行,必须弹考级的曲子!要不然就考不过了。”

2006年7月,像千千万万个家长一样,萨日娜顶着炎炎烈日,带着女儿来到北京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钢琴考级。在焦急地排号,并等待了两个小时后,女儿终于从考场出来了,小小的身体费力地钻过层层叠叠的人墙,顾不得擦擦脸上的汗水张口就问萨日娜:“妈妈,我考过了吗?”看着女儿紧张得有些发白的小脸,萨日娜突然一时语塞,心痛得说不出话来。才6岁的孩子却过早地承担了如此大的压力,这对女儿来说太不公平了。

萨日娜一把搂过女儿,替她擦去脸上的汗珠:“只要你尽力了,过不过无所谓。妈妈一样为你骄傲!”萨日娜的话让女儿惶恐的心立刻放松下来,小丫头挣脱妈妈的手,像小鸟般地飞奔着和小伙伴们去玩了。

从这一刻起,萨日娜就下定决心:再也不把女儿塞进这种愚蠢的桎梏里了,女儿也应该像草原里的那些孩子一样,享受飞翔的自由!做母亲的,只要好好陪伴在身边就行了。

2008年2月1日,萨日娜应邀去大连做节目。本来她打算节目一结束就立刻赶回北京陪伴女儿,可漫天的大雪把她困在了远离家人的大连,这一困就是一个星期。2月7日,大连机场刚刚临时开启,萨日娜就急匆匆地买了第一趟飞机票。出于安全考虑,同行的工作人员极力劝阻:“萨老师,安全第一呀。反正已经耽搁这么多天了,再急,也不在这一时半会儿呀!”可萨日娜坚定地摇了摇头:“不行,我原本说好过年时带女儿去玩的,母亲不能言而无信,我一定要赶回家好好弥补弥补。”

当飞机冲出大雪的包围,回到阳光灿烂的北京后,萨日娜一把抱住前来接机的女儿,又是亲吻又是流泪,同去接机的丈夫见状,瞅着她笑:“瞧你,不就一个星期没见么?搞得像刚经历过生离死别似的。”萨日娜得意地昂起头:“我是母亲嘛,你不会懂做母亲的心的。”

“角色给了我真切的

母爱体验”

有了母亲的一路教导和与女儿一同成长的经历,加上天生的禀赋与勤奋,萨日娜的演艺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2005年年底,萨日娜接拍了人生中又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母亲是条河》。在剧中,萨日娜扮演了一位农村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丈夫的私生子培养成留美博士及著名科学家。这部戏的拍摄过程非常辛苦,萨日娜常常一天要赶拍好几场戏,以至于片子拍过好长一段时间后,她还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萨日娜的丈夫抱怨:“你人回来了,心却还在那里。”

的确,萨日娜深深地被这个角色打动了。她在日记中感叹:“我想,在看这部戏的时候,我们知道了母亲为我们曾做过什么;在看完这部戏的时候,我们都该好好想想我们该为母亲做些什么了!”

萨日娜真切地发出了这样一番感叹后,马上行动了起来。因为姐妹俩都在北京生活,萨日娜很早就把父母从包头老家接到了北京,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享尽天伦之乐。可是每逢思乡心切,两位老人都坚持要回包头看望仍在那里生活的老母亲。为了不耽误女儿们的工作,两位老人从不要她们陪伴。萨日娜虽然心有愧意,但也没有太上心。这次拍片之后,萨日娜乘着没有戏份的空档,急冲冲地赶回了北京,邀请两位老人一起回包头看望80岁的外婆。萨日娜的话让妈妈又惊又喜,当下一家人就收拾行装出发。看着孩子们一涌而来,老外婆惊讶地瞪大了眼:“家里好好的呢,没出什么事儿!”萨日娜坐到老人家身边,地抓过她的手:“姥姥,我们就是想您了。就只兴有事才来,不兴我们想您来啊?”“能来!能来!”萨日娜嗔怪的表情逗乐了老人,老人家紧紧握着孙女的手,一面把满脸的皱纹笑成了一朵,一面又背过脸去擦眼泪。

从包头返京之后,萨日娜立即收拾行囊准备赶赴片场。看着女儿忙进忙出,萨妈妈满心内疚:“都是妈妈耽误了你的正事,害得你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萨日娜放下手里的包,轻轻地拥过母亲,拍拍她的背:“我很高兴啊,圆了三代母亲的相聚梦。”

2006年,萨日娜又接拍了电视剧《闯关东》,这次依然是扮演一个母亲――文他娘。虽然之前已经演过无数的母亲,但萨日娜仍一如既往地用心地琢磨角色的每一个细微心理与每一个细节动作。因为过于投入,在一场“朱家二儿子朱传武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尸体被运回家”的戏中。萨日娜抱着“儿子”,哭得天昏地暗,完全忘了这是在拍戏。后来,“朱传武”从担架上坐起来,轻轻拍了拍萨日娜的肩膀:“娘,别哭了,导演已经喊停了!”可萨日娜还是停不下来,依然泪流不止。

因为这颗火热而真诚的心,萨日娜成了大家的“娘”――戏内戏外,剧组里的人都亲切地叫她“娘”,尤其是几个孩子,更是与她亲热异常。有一次萨日娜领着“儿媳妇们”在黑河买东西,听到“儿媳妇们”亲切地叫她“娘”,店老板大为疑惑:“你这么年轻就有三个儿媳妇?”萨日娜哈哈一阵大笑,得意洋洋地说:“这都是我儿媳妇,我有‘五十多’了呢!”虽然电视剧杀青之后,剧组就解散了,可萨日娜还经常给“孩子们”打电话,电话里都是一口一个“娘”。几个小年轻笑着打趣:“你就不怕我们把你喊老啦?”萨日娜也笑:“不怕不怕,当娘的这种感觉可好了!”

第4篇:母女花范文

——题记

女孩的家世很好,但她并不是那个拥有几十亿的中年男人,中年女人的亲生孩子。

在女孩7岁生日那天,她向父母要了一片地,就在郊区。她要一片地,这让她的养父母很摸不着头脑,但他们还是应了她,他们很爱这个孩子。

女孩又用她一年的零花钱买了一棵活了几十年的树,和玫瑰花、月季花、百合花、矢车菊、牵牛花的种子。她没有满足,又到山里找了野百合,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来种。

女孩把玫瑰,月季种在了花园的门口;在隔音的墙边中了牵牛花;接着,又拿着百合花、矢车菊的种子在草地上奔跑。种子是在一个有个口的袋子里的,女孩把手放开,种子便洒在了地上。女孩赶忙把野百合、小野花种在了月季、玫瑰的旁边。

女孩拿着一个壶,往下浇水。

整整一天,女孩就用来种花了。但她依旧留了一个位置,那是种树的,那棵树是女孩精心挑选的,第二天就运来。

夜晚,女孩按着花园上空幕布的开启键,闪烁的星星,一下出现在女孩的眼前。女孩坐在那片空地的桌子上观赏着星星。女孩又想起了4年前的那段往事:

那是女孩的3岁生日那天,在外地给女孩的养父母打工的父母,在坐飞机时,出事了,女孩的亲生父母失去了女孩。女孩在医院看见了正在抢救的母亲、父亲。母亲对她说:“孩子,妈妈要和爸爸去一个很漂亮的地方工作,爸爸妈妈会很忙不能来看你了,但妈妈爸爸要经常去月亮上运东西,,你想我们时,就,看看月亮。”女孩母亲的声音,渐渐微弱,但女孩没哭,她不懂,问:“你们工作的地方一定有学校的,为什么不带我去,妈妈?”女孩的母亲没有回答她,因为她已经死了,旁边的父亲也在几秒钟后,跟随她母亲去了。而女孩依然喊着,她哭了,哭得很伤心。

不久后,她的养父母领养了她。

这就是女孩那年所有的记忆。

女孩哭了起来,但没人听见,只有那些花懂她,她想她的亲生父母了。没人听见她的话与哭声,因为那墙是隔音的。

她对她的花说,她长大了要当宇航员,要到月球上找妈妈、爸爸。这是她从小的愿望,虽然长大后她已经明白月球上没有妈妈爸爸,但不知怎的,她还是相当宇航员。

从那天晚上后,女孩就天天去花园,她不让任何人进去,除了她自己。她把它称为“秘密花园”,把里面的花称为“心情花、“秘密花”。

在女孩的精心照料下,花儿们生长得很好,繁茂,鲜艳,但这些,女孩不和别人分享。

尽管有这么好的朋友陪伴,但她不快乐。养父母在女孩13岁时,有了一个小孩,女孩变成了灰姑娘,她充当着小孩的仆人,但那个花园还是女孩的,养父母没有没收她的花园,因为他们知道,当年,他们把还原给了她,他们没有权利没收它。女孩也因为养父母的诚信,有了一些慰藉。

女孩把一些原来积攒的零用钱维持着这个花园。她买了很多彩纸,把一天的事写在上面,再把它藏在花丛中、挂在树上。女孩每天都要对着大树诉说。这是她的习惯。

女孩去花园的时间太多了,养父母对此很不满,越来越不喜欢女孩。终于有一天,养父母把她驱逐出去了。

女孩就住在了花园,她搭了一个草房,就住在里面,天天打工赚钱,同学嘲笑她,尽管,她已经转校,转到一所普通的学校。

第5篇:母女花范文

在伯父伯母家,她过上了较好的生活,能吃饱饭,有新衣穿。长大后,她的伯母也就是养母,坚持供她上学,她一直读到中专毕业,这对当时的女孩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提起这些,她对养父母感激不尽。他们视她为己出,她也尽量做一个好女儿:乖巧,听话,家务活抢着做。

即使这样,她还是常常想起自己的母亲:母亲的轻言细语,母亲在深夜里为她掖被子,母亲粗糙的手轻轻抚过她的头……12岁那年,她随养父母回到山东,在老家温暖的大炕上,坐着姑姑、婶婶等一大群女人,养母微笑着给她介绍:这是大姑二姑,这是二婶三婶……她随着养母的指点,懂事地叫着她们,每个人都看着她,愉快地回应。

最后,养母指向一个女人,问:认识她吗?

她想都没想,答:不认识。然后掉头跑开,到院子里和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疯玩起来。

她永远记得,那个女人的笑在瞬间僵死,眼里涌出湿湿的东西,却努力抑制着,不让它掉下来。

那个女人是她的母亲,怀里抱着一床小花被。后来得知,那床小花被,是母亲在得知她年底要回来后,用积攒了数月的钱买来棉花棉布,一针一线为她缝制的。而她被养母拉着手,踏进屋里的那一刻,就在众多面孔中一眼认出了母亲。小小的她,说不清当时为什么那样回答,许是怨恨,许是怕养母不高兴吧。

老家之行,她的表现让养母很满意。母亲做的小花被,养母慷慨地给了她。夜晚,盖着松软的小花被,她把头蒙进被里,拼命嗅着,仿佛能闻到一种味道,那是母亲的手轻轻抚过被子的味道。

养母爱她,但脾气不怎么好,遇到不顺心的事会拿她出气,打骂也是常有的事。受了委屈,她不像别的孩子那样顶嘴,或者大哭大闹,只默默地自己担着。晚上,钻进被窝,让小花被的温暖覆盖着自己,然后让眼泪一滴一滴渗进被子里。

小花被一直陪伴着她。上了中学,要住校,养母为她准备了一床更新的被子,她表示还要带着小花被,她看到养母的脸上有了不悦。那天她去同学家玩,回来后发现小花被不见了,问养母,养母不吭声。她便不再问,小花被从此失踪,她在心里很是失落了一阵子。

她的大半生是在东北度过。为养父母养老送终后,她已经60多岁了,而后又随儿女回到山东老家。

此时,她的生母已经80多岁,眼不花耳不聋。母女俩再度相聚,手拉着手,有说不完的话,此时,历经磨难的她早已谅解了母亲。她给母亲讲自己的成长,讲种种见闻和经历,也讲到了那床小花被。

老母亲用干枯的手抹着眼泪,说,闺女,娘还能为你再做一床小花被。

第二天,母女俩手牵手去了市场,买来棉花和花布。把花布洗净后,在阳光下晾干,然后娘俩儿坐在洁净的地板上,一针一线缝小花被。

如今,她夜夜盖着小花被,闻着,嗅着,不时用手摩挲一下,幸福得就像个孩子。

第6篇:母女花范文

在如今这个独生子女入云、人人都在乎自身利益的复杂社会里,还存在着一种伟大而无私的爱,它的名字叫做母爱。每一个母亲都给予了自己的儿女无尽的爱,然而,她们的儿女,却永远无法回报那母亲的爱。

本文讲述的是“我”的母亲是个痴呆,生下自己唯一幸存的骨肉后,却被父亲和祖母残忍地剥夺了哺育自己亲生女儿的权利,她用自己无私的爱感化了女儿,但在女儿回报她数月后,母亲却离她而去……

读完本文,我终于明白作者以《心中的苦菜花》为题的用意:那满山遍野的苦菜花,那枝正摇曳在母亲坟前的苦菜花,不正像母亲吗?母亲虽受到非人的虐待,但她爱女之心不变,就像苦菜花,根苦花甜。苦菜花,正是母亲默默无闻的象征,是母亲在天之灵的昭示,是一切都过去了的幻化。也许,除了苦菜花,没有什么最能代表那苦命的母亲了。

第7篇:母女花范文

这样的酷评,10个少女中会有9个大声在心里说“不”!和快40岁的老妈像姐妹花?那你还不如杀了我!小姑娘的反应大体是扭过脸去,装作端详橱窗里的黑脸丑模。

几乎没有哪个女孩子在10多岁时不对母亲的生存方式持强烈的批判态度,她们会认为在外逢人就笑、回家脾气暴躁的母亲是做作的、虚伪的、平庸的、见风使舵的、容易满足的、缺乏才情和灵气的,被父亲的光芒所遮盖的……女人。如果自己活得像母亲一样,不是太失败了吗?真正的成长,是在与母亲的生活方式、与母亲期待的成长路径“划清界限”时开始的。

我的一位年长女友称。她16岁的女儿看她的眼神奇怪极了,那是一种混合着怜悯与嘲讽、混合着讥刺与感伤的眼神。对头,这才是青春期女孩看母亲的“专有眼神”,眼神里不再有毫无原则的亲昵,也不再有粉丝面对偶像时盲目的崇拜之情,而是充满了一个走在“上行通道”中的年轻女子对年长女子毫不客气的审视欲。

是的,看另一个女人时,我们都会拉开一点距离,并不由自主流露出居高临下的悲悯与自以为是的不屑――当年我们怎样度量与批判我们的母亲,今天,我们的女儿就怎样度量与审看我们。真是一物降一物,一报还一报啊。

第8篇:母女花范文

女孩长的很文静,但她却永远也不会走路了。只能用双手滑着轮椅前进。她常常自暴自弃,家里的碗常常会被她摔碎。这一切的一切,源于几年前你一场车祸。医生说,女孩没有死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但女孩说,她现在这样,还不如当初就死在车下。

女孩的母亲常常自责,如果不是她不争气,女儿也不会变成这样。

母亲待人很温和,尤其是对女儿。女孩喜欢花,可自从车祸之后,家里一盆花也没有了,全都被女孩摔碎了。母亲常对女孩说:“春天快到了,我推你去看看花吧!”可是女孩每次都是沉默。母亲也只好去隔壁的屋子里坐一会。

终于有一天,女孩不忍看到母亲悲伤的眼神,答应了妈妈的请求。“那就明天早晨去吧!”母亲欢快的说。

第9篇:母女花范文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被称为“圣树”或“神木”,有山樱花、毛樱花、重瓣白樱花、重瓣红樱花、红白樱花、瑰丽樱花、垂枝樱花等300多个品种,每年3~5月,由南至北在3 000多个岛屿上顺序开放,届时繁花满枝,铺天盖地,极为艳丽壮观。日本气象台对花期的天气预报也格外精心,对各地各种樱花的初开、盛开、凋谢等花情,都及时做出详尽预测。日本人成群结队,也由南至北追逐花期,如痴如醉地长期在外流连,欢度3月15日至4月15日的樱花节。

东京的隅田公园、小金井和上野公园,樱花最为知名。日本政府每年4月中旬还要在新宿的御花园举办“赏樱会”,款待各国使团和各界名流,届时天皇和首相都要出席接见与会见贵宾。樱花节的食品主要有:日本清酒、荞麦面条、樱叶点心和河豚生鱼片等。宴席就设在樱花树下,人们席地幕天,弹起三弦琴,歌舞狂欢,夜以继日。

近年来,中国许多风景区或植物园内都建有樱花观赏园,不少年轻人去春游、聚会、拍照、野餐。像著名的赏樱胜地――武汉东湖珞珈山,每当阳春三月樱花怒放之时,巍峨横亘的葱茏冈峦上,红粉轻烟笼罩湖水,落英缤纷洒满草地,如诗如画如梦幻,山光水色分外妖娆。花海人潮之中,中外的莘莘学子一起吟诵日本古老的《万叶集》和歌:“樱花,樱花,暮春三月开满晴空,一望无涯,花香四溢,如云如霞。去呀,去呀,同赏樱花”,别有一番大同世界的韵味。

五、美国母亲节

母亲节的创始者是美国西弗吉亚州孝顺、热忱而顽强的安娜・贾维斯女士。她母亲有10个儿女,一生真诚、勤俭、质朴、乐于助人和扶贫。南北战争结束后,她的母亲四处讲演,希望有个母亲节,能够给战争中失去孩子的母亲们一个安慰。1906年,贾维斯之母积劳去世。贾维斯继续为母亲节之事四处奔走,曾给政界要员发出求助信上千封。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母亲节。此举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共鸣,目前至少已有43个国家承认了这个节日,并以贾维斯之母特别喜爱的石竹花(又名麝香石竹、康乃馨)作为节期的象征。

在加利福尼亚州,母亲节的庆祝方式最为独特,那就是长达一周的“活动雕塑――彩车巡游比赛”。天鹅、苍鹰、恐龙、登月船等数百辆奇形怪状的彩车,在人力推动下,两小时内走完规定的路程,然后评出“最佳艺术设计奖”和“速度奖”,由“最伟大”的母亲们登台颁奖。

至于其他各地,母亲节的纪念活动一般是:①儿女们向母亲赠送各种礼物,包括珠宝首饰和衣物。②儿女们为母亲献红石竹花(如果母亲已去世,则在墓前献白石竹花)。③儿女们合力为母亲烹制一餐好饭,或在饭店宴请母亲。④举办各种比赛、展览、报告会或游乐活动,赞颂母亲的伟大。⑤有些国家或地区还表彰英雄的母亲,播放相关的影片,出版相关的书籍。如前苏联在二战结束后,为了尽快繁殖人口,医治战争创伤,复兴国民经济,对生养10个孩子的勤劳母亲授予“共和国劳动英雄”称号,给予许多奖励。

世界上还有不少其他类型的母亲节,如尼泊尔的母亲节、中非的妈妈节、厄瓜多尔的黑妈妈节等。尤其是印欧混血人种和印第安人种占80%以上的厄瓜多尔,他们的黑妈妈节是隆重纪念一位哺育过圣母玛丽亚的黑人乳娘,更能体现出母爱的博大无私。

六、美国父亲节

父亲节的创始者是美国华盛顿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她幼年丧母,完全靠父亲一手抚养成人。为了报答父恩,她仿效贾维斯四处活动,期盼能有一个法定的父亲节。1910年,美国斯波坎市正式宣告: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父亲节。之所以定在此时,据说是因为6月份太阳的热力是全年最温暖的,也是日照时间最长的。正像万物得到阳光的照耀才能生长一样,它意味着儿女们时刻都不能缺少父爱。1972年,美国国会将父亲节定为全国性的节日,节期不变。现今世界上也有许多国家,承认了这一节日。

父亲节的纪念活动同样丰富多彩。主要有:①儿女们向父亲赠送各种礼物,包括领带、皮鞋、皮带、烟斗、打火机、美酒、香茗、钢笔、手表、猎枪、宠物狗、电脑、汽车以及父亲最喜爱的健身器材、食品或书籍。②佩白玫瑰花悼念去世的父亲,向健在的父亲敬献红玫瑰花。③一年一度评选“英雄父亲”,表彰在社会、文化、家庭各方面有杰出贡献的父亲。④儿女们为父亲写书、出书、办展览,并安排父母旅游、度假;如果母亲已去世,则为父亲物色一个好老伴。

此外,有些国家也有自己独特的父亲节。如尼泊尔的父亲节,定在尼历的5月30日,这一天人们在巴格玛蒂河岸旁的湿婆神庙举行盛大庙会,在圣河虔诚沐浴后拜神,悼念故世的父亲,慰问健在的父亲。巴西的父亲节在每年8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各种商品都大做“献给父亲”的广告,子女们则为父亲组织聚会;圣保罗市还要评选“最年轻的爸爸奖”、“最年长的爸爸奖”和“子女最多的爸爸奖”,给父亲以殊荣。

七、保加利亚玫瑰节

保加利亚是举世驰名的“玫瑰之邦”。在巴尔干山南麓的卡尔洛沃市以西,它拥有一个长约90 km、宽约10 km、风景秀丽、盛产各种玫瑰的“玫瑰谷”。每年6月的第一周,玫瑰谷内的各村镇要举办隆重的玫瑰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四海观光客。届时,在国家政要主持下,直升飞机向人群喷洒玫瑰花瓣和玫瑰香水,“玫瑰姑娘”向来宾敬献玫瑰花环,举办古老的欢庆玫瑰丰收仪式。人们挑选五光十色的玫瑰纪念品,品尝玫瑰花制成的各种食品和美酒。身着奇异民族服装、腰系铜铃的老人邀请来宾,在悠扬的风笛声中,跳起欢快的“霍罗舞”;入夜,客人还会被接到各家各户,共享农家乐。

玫瑰节最抢眼的节目,是选举“玫瑰圣女”。只要是温婉清纯、灵巧聪慧的女孩,不论来自何方,都可参加。她们个个着装艳丽,坐上华美的马车进园去采摘玫瑰。采花最多、被观光客抛洒玫瑰花瓣最多的漂亮女孩,就是“花魁”,能够得到最好的玫瑰香水。这种香水是用玫瑰油加工精炼而成的。由于2 t玫瑰花瓣才能提炼1 kg玫瑰油,价值1.52 kg黄金,所以一瓶上等的玫瑰香水不亚于一只名贵的钻石戒指。

善于“借鸡下蛋”的美国,也将玫瑰节搬到了西海岸的帕萨迪纳,每年1月2日举办玫瑰花车大巡游。由靓女帅哥妆扮成“玫瑰皇后”、“玫瑰公主”和“古装骑士”,吹吹打打、欢欢乐乐庆贺新年。由于稀奇古怪,热闹异常,游客常常超过100万;不购买300美元一张的入场券,就休想大饱眼福。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