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中级经济企业管理精选(九篇)

中级经济企业管理

第1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一、经济管理创新研究

针对县级电力企业在市场体制下的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可以看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到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甚至会导致该企业停滞不前,对此,下面将从以下几点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研究,从而更好地促使该企业的经济效益。1.在一定程度上树立经济管理理念。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处于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市场竞争也变得比较激烈,在这种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进行创新,可以更加快速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该如何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创新,才能实现该工作的顺利进行呢?本人认为应该先树立一定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毕竟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说是电力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经之路。所谓现代管理理念就是包括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相关利益要求的一种观念,企业管理过程中只有按照这些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因为,为自身谋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是每个企业最初的选择,尤其是县级电力企业中的经济效益,更是关系到整个县级的健康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在对经济进行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转变相关观念,在不断对其现代化管理理念进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方法上的探索,从而探索出更加适合县级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新方法,以便为整个电力企业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促使企业的发展。2.在一定程度上转好安全管理工作。县级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想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经济上的管理,就必须抓好安全管理工作,这是电力企业做好经济管理的最重要内容。尽管目前电力企业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甚至还取得过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可能给整个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情节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上的伤亡。因此,针对县级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这种现象,应该继续发扬那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对安全进行有效管理,这就应该要求县级电力企业要适当的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并且,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强化电力企业领导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毕竟企业中的领导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一旦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时可以尽快想出解决办法。所以,要将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进行强化。从另一方面来说,要想对经济管理进行创新,就必须要在创新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千万不可盲目随从。由于县级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不同,这也就间接的导致在对其进行经济创新时所采取的措施不同,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因地制宜的进行经济管理上的创新,以免措施不当带来严重后果。同时,县级电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还应该将自己放在市场中,将市场观念和自己的观念相结合,围绕市场环境对新的管理机制和方法进行探索,切莫在过程中养成依赖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促进自身企业发展的同时赢来一定的市场环境,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3.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信息化建设。面对现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如果在对企业管理过程中还是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要适当的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的建设。首先,县级电力企业应该加大对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开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企业的经济管理经验和实际情况,强化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其次,在对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进行创新时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监督和管理,并成立一定的信息管理平台,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电力企业中的经济管理水平和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电力企业还应该对监督管理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同时还应该对结果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该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再次,县级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应该实现其科学化和规范化,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和奖罚机制,对于表现好的管理人员要适时奖励,表现较差的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惩罚,表现一般的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激励,以便充分发挥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作用。最后,县级电力企业的在对经济进行管理时所制定的管理模式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和公司的管理规模向适应,不断适应电力企业管理的新趋势,并且,还应该在管理过程中不刻意追求大规模的发展,以免给企业自身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总之,在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对经济管理进行创新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当然,上述所讲并不是很完善,这就需要经济管理人员可以对其方法进行不断研究,从而借助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上的创新,更好地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县级电力企业在市场体制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研究的简要介绍可以发现: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还是采用那种相对传统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经济上的管理,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管理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为自身企业赢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者:宋静 单位: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神木县供电分公司

第2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级会计人才;困境;出路

一、前言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飞跃性的发展,经济体制在经济不断地发展中逐步得到完善,同时我国经济逐渐与世界接轨,在此过程中,我国企业中高级会计人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也凸显出我国企业高级会计人才短缺的问题。高级会计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一定程度上会左右企业的经营发展,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扩招计划不断扩大,导致高级会计人才的专业能力参吃不齐,部分高级会计人才虽然可以缓解企业高级会计人才缺乏的现状,然而其职业胜任能力却不足以解决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出现的状况。因此,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刻不容缓,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现状的改善,将会直接影响我国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竞争实力,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必要性

1.高级会计岗位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高级会计人才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职能范围已经从传统的财务管理升级到战略管理的层面。在企业中,一个高级会计人才往往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职能。其组织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内部组织协调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两方面。组织协调能力要求高级会计人才需要立足于企业全局,公正合理的组织企业的财务以及对企业中生产、营销等部门进行有效的业务分配和协调各种关系,促使企业内部形成高效的团队合作。财务管理能力首先要求高级会计人才能够熟悉各种筹资方式,并有能力核算出各种筹资成本,进而选择出对企业利益最大的筹资方式;其次高级会计人才应该能具备超高的分析判断能力,在企业获取的各种信息中进行分析判断,进而作出最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决策。

2.企业对国际化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

在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对企业高级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级会计人才不仅需要拥有掌握和运用国际通行会计审计准则的能力,同时需要具备可以掌握并运用国际商务和贸易相关规则的能力;高级会计人才不仅需要时刻了解企业内部的经营环境,同时还需要时刻关注国际中的经济环境;高级会计人才不仅需要熟悉会计语言,同时还应该具备熟练与企业所在国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高级会计人才不仅能对企业作出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战略决策,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本土执行能力。只有培养出具备上述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才能保证我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最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再次腾飞。然而在我国企业中,工作在会计岗位上的人员往往不具备高级会计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同时,在我国的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中,高级会计人才在我国的经济环境中成长,缺少国外经济新鲜血液的注入,致使我国的高级会计人才在应对国际经济环境时应变能力不强,往往无法解决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遇到的问题。由此看来国际型高级会计人才的缺失,将会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

3.企业对创新型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最主要的动力,没有了创新,就不会有发展。对于企业或者是行业的发展而言,道理同样,离开了创新,企业的竞争实力将会减弱,进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行业离开了创新,将会失去发展的方向。近期,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相对于发达的西方国家,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创新能力不强。在企业的发展中,高级会计人员工作在经济的最前沿,其创新能力的缺失将会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目前,我国企业中的高级会计人员往往缺少自主创新,只是一味地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或者停滞在我国传统的管理理念上,并非在工作中主动寻求新的思维方式或处理方法。然而鉴于国外先进理论交流的有限性以及我国传统管理理念的落后性,导致我国高级会计人员在面临一些热点或是重点的经济管理难题时无从下手。因此,培养高级会计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将会对提高我国高级会计人员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促进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

三、企业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困境

1.企业会计继续教育体制不够完善

继续教育制度的目的在于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该制度的确立并非只针对财政部门的会计人员,而是针对于所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其主要通过短期培训的形式,采用各种资格认证以及岗位考核等措施实现。高级会计人才接受继续教育的意义更为重要,源于其在公司中重要职能。高级会计人才无论是在个人知识量还是工作经验上都具有普通会计人员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并非继续教育的效力对其不重要,继续教育的实质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进行提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上不断出现新的会计技术和方法,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尤其是高级会计人才更应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然而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工作却流于形式,培训中冒名顶替现象严重,会计人员的不断学习观念没有被树立,凡此种种,都成为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中的障碍。

2.企业管理层对会计的职能定位不尽合理

阻碍高级会计人才成长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企业管理层对会计的职能定位不够正确。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会计人员的职能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只是负责企业的财务收支,其在企业中的治理结构中地位低下,对于企业重要的经济决策没有发言权。此种状况导致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无法提高,无法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经营中。同时,在我国高级会计职能向管理决策转型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企业管理层不同程度的阻碍,即使在颁布了相关的条文的情况下,只要管理层不下放权力至高级会计人员,高级会计人员的管理决策职能仍然无法有效的发挥。

3.企业会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会计管理体制主要是由财政部门负责实施,财政部门主要对会计从业资格认证、注册会计师资格认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等进行管理。然而,在实际中,财政部门却专注于公共财政的管理工作,缺少与在企业中工作的会计人员的沟通,同时也缺少对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由此可见,财政部门对企业会计人员出现的问题的了解同样缺乏及时性,尤其对于高级会计人才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无法发现问题,所以导致财政部门在进行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中自然无法具有针对性。

四、企业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出路

1.提高企业高级会计人才的进入标准

对于提高我国高级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应该立足于根本,首先应该致力于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如上文提到,目前我国的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虽然引起重视,但是在实际中却出现了注重培养的数量而忽视培养的质量的偏差,我国高校积极进行高级会计人才的扩招,但却由于教学资源的缺失而导致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要想达到提高高级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首先,各个高校应该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其次对相应的教学课程进行积极的改进,最后在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致力于实践,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应该严格对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审查,提高各种专业技术资格的认定标准。如此以来,我国的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将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提高高级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和情操

目前,在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中并未树立起重视职业道德和情操的观念,同时企业管理层在日常经营中为了达到自身获取更多利益的目的,而督促会计人员进行弄虚作假,由此加速了会计人员不重视职业道德在自身综合职业技能中的重要地位的不良风气的形成。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该首先重视会计人员在从业资格证的考核中职业道德的内容,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应该建立严格的职业道德奖惩机制,对于企业中发生的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惩罚,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

3.健全高级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制度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在会计学科中不断的出现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此种情况使得高级会计人才需要不断进行学习进而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继续教育是帮助高级会计人员不断补充知识理论、提高职业技能、学习先进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应该提高继续教育在培养高级会计人才中重视程度,完善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制度,改进继续教育课程的内容,以培养高级会计人员的能力为目的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同时在进行继续教育过程中,应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针对不同的学员开展不同课程的培训,由此才会促进继续教育制度趋于完善,真正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级人才。

五、结语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级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级会计人才在做到本文所诉的要求之外,在工作中,还需要积极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从而得出自身实例中需要改进的部分,从而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与此同时,国家各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对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级会计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邓漫江.浅谈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0:180-181.

[2]佟成生,许素兰,李扣庆,梁淑屏.中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中国企业财务人员的调查问卷分析[J].会计研究,2014,09:13-20+96.

[3]刘天权.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高级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J].金融经济,2015,06:236-238.

[4]王调奉.高级会计人才成长路径分析[J].会计师,2015,11:67-68.

[5]李文斌.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及体系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6:228-229.

[6]本报记者杨雪.云南:阶梯型高级会计人才培养[N].中国会计报,2012-12-14005.

[7]记者杨晓程,通讯员祁新济.新疆积极推进高级会计人才培养[N].中国会计报,2012-02-24016.

第3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一、引言

中高级会计人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坚力量,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经过几十年高校财务专业的发展,我国当前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中高级会计人才,他们用专业的财会素质和良好的工作态度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伴随中高级会计人才数量增加的是企业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的难度加大,如何利用企业有效的资源加强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成为了我国企业面临的一道难题。本文作者介绍了企业加强对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和管理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对中高级会计管理的现状,详细的分析了我国企业对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与管理的现状,并给出加强我国企业对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与管理的建议,为我国企业加强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提供良好的借鉴,为企业强化财务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企业加强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的会计制度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对中高级会计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企业加强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是时代的要求,也可以完善企业的会计人才队伍,保证企业财会人员的稳定。

(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的财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的中高级会计人才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了解当前国内外的会计准则,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企业只有加强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才能让中高级会计具备先进的国际视野。同时,管理信息化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另一个特征与趋势,企业的中高级会计人才不仅必须具备相关的财会业务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当一部分的信息技术手段,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企业对会计业务的管理,加强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可以让企业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更好的了解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是稳定企业会计队伍的客观要求随着高校财会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财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多,我国中高级财会人才的数量不断增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管理困难。企业的中高级会计人才一般都会接触到企业的财务核心,了解企业的很多商务机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中高级会计人才的离职不仅仅意味着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流失,还会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巨大危机。企业加强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可以有效的稳定企业中高级会计人才队伍。

(三)可以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对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高级会计人员是企业财会人员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素质是企业财会工作质量的保证,只有加强对中高级会计人员的培养与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完成企业的财会工作;同时,中高级会计人员一般都是企业财会部门的主管人员,他们的专业素质也直接关系到和影响到下属员工的专业素质,只有加强对中高级会计人员的培养与管理,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管理基层财会人员,保证企业所有会计工作的质量。(四)可以有效的增加中高级会计人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和满足感中高级会计从业人员是企业重要的管理人员,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身的满足感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对财务管理的热情。通过加强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可以有效的增加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满足他们对自身发展的需求,让企业的中高级会计人才可以更加全心全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当前我国企业对中高级会计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加强对中高级会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又是企业自身发展以及中高级会计人才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的企业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高级会计人员激励机制不完善中高级会计人员属于企业的重要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力量,是企业所有重要财务业务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但企业对中高级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没有科学的激励体系,大部分企业仅仅是按照会计的职称水平和从业年数相结合的办法简单地制订中高级会计人员的激励体制,导致中高级会计人员所获得激励仅与工作年限和职称等级相关,与工作的内容及工作能力无关,严重的制约了中高级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热情的发挥,不利于中高级会计人员积极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二)中高级会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不合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需要企业不断地对会计从业人员跟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让会计从业人员及时的了解到会计行业的变化,随时学习到会计领域最先进的知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培训教育工作都是笼统开展的,并没有根据不同知识及业务层次的需求来开展不同的培训与教育。与基层的会计从业人员相比,中高级会计人员具有专业的会计知识,丰富的会计从业经验,从事着企业比较核心的会计业务,有着很强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对中高级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应该与一般基层的会计从业人员有所区别,应该进一步开发中高级会计从业人员的自学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在满足中高级会计人员学习愿望的同时引导他们积极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做贡献。

(三)中高级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涯计划缺失中高级会计属于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息息相关。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中高级会计也应该不断的实现职业发展规划以及人生价值。但这一切都要以企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为前提。当前我国对中高级会计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当落后,很多企业没有给中高级会计制度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效结合,导致中高级会计的职业稳定性比较差,成为职业猎头关注的重点。一些企业的中高级会计成功的被竞争对手挖走,给企业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和信息安全危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四)企业高层对中高级会计的培养与管理不重视中高级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力量,企业对中高级会计人员的培养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我国大部分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忽视财务管理的作用,对中高级会计人员的培养与管理不够重视,将企业的大部分资金放在了市场开发和产品研发之上,中高级会计在企业管理层的地位比较低下,获得资金支持很少,不能在工作中有效地提高个人的素质,对企业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严重的影响了中高级会计人员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不利于企业的决策层根据企业的财务现状做出正确的决策,给企业的财务带来巨大的潜在危机。

(五)对中高级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缺失中高级会计从事的都是企业资金相关的管理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自律性要求很高,只有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才能保证相关人员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当前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培养与管理工作明显偏向于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对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比较缺失,不能为企业培养出德艺双能的会计人才,导致部分中高级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低下,为了个人利益损害企业的利益,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危害。

四、强化企业对中高级会计培养与教育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部分企业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部分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缺失的原因。要想改善我国企业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意识对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与管理意识的缺失是造成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中高级会计是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高级管理层必须要有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的意识,将对他们的培养与管理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改变过去“重研发和销售人员的培养与管理,轻财会人员的培养与管理”的落后思想,将对中高级会计人员的培养与管理工作当成企业的日常工作对待,为企业对中高级会计人员的培养与管理工作投入必要的资金。

(二)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是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与管理所存在各种问题的直接原因。中高级会计人员从事的是企业的核心财务业务,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当前我国的中高级会计人员的激励体系普遍过于简单化,不能将中高级会计的能力和贡献与所得到的激励有效结合。我国企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将中高级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贡献有机结合,为中高级会计人员制订全面的、完善的激励体系,引导中高级会计人员积极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第4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

随着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逐渐消除了电信、银行以及电力等行业的垄断情况,并且社会已经开始广泛关注县级供电公司的行业垄断和长期受到政府保护的问题。县级供电企业具有法人资格,并且对繁荣地方经济、减轻农民负担以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县级供电企业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应该从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开展财务内部监督等方面着手。基于此,本文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管理开展分析。

一、县级供电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来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的用电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我国每年都需要新增1000万kw以上的发电机组,因此,我国的电力工程投资项目数量以及建设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导致能耗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是随着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竞价政策开始实施,使得电力企业的发展环境不断变化,可能遭受的风险类型也在持续增多,为供电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财务管理的难度也大大提高。

县级供电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的企业,资金的流量以及资产规模都相对较大,并且其单项投资多、回收周期长,因此就使得县级供电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链条长、风险点多,使得财务管理风险性加大。就目前而言,财务管理风险几乎是贯穿于供电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之中,比如,电力工程建设、相关投资项目、市场竞争以及资金筹措等等。这些风险因素通常是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并且可能使供电企业遭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从而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比如,在资金筹措方面的一些风险。为了实现资金的有效周转,相关电力企业会将借入的资金投入到其运营过程当中,希望利用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资本收益率,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就会导致电力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甚至还会发生收益下降的情况,因此就会使相关电力企业背负债务,经营困难。此外,这种情形不仅使企业面临负债的窘境,还会使企业面临拖欠电费、偷电等一系列无法避免的问题,从而使电力企业的生产、投入无法进行有效回收,以此带来坏账的风险。

另一方面,一些外界不可预知的因素,也会使电力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比如,2009年的严重雪灾,导致三万多条的供电线路停运,另外还有两千多座变电站无法使用,为电力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如此,由于电价政策的实施,使得电力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而电价就是企业的生命,这必然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二、县级供电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现状

1.缺乏完整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随着许多县级供电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对企业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改革,但是,由于电力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并且是长期存在的,因此在其改革完成后仍存在一些体制上的问题。许多的县级供电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和体系,就使得会计工作没有扎实的基础,进而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部分县级供电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但是由于该体系不够完善,以及没有将体系真正的贯彻落实,就使得体系管理流于表面,无法深入财政管理内部,从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2.相关人员风险意识单薄

就目前而言,仍有许多县级供电企业没有很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经营管理的思路以及经营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老思路、老模式当中,依旧沿袭着以往优势地位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思维,风险意识单薄,并且没有对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部分县级供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较差,并且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居高不下。尤其是在当前很多供电企业急于扩张的背景下,部分县级供电企业仍进行大量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该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大。因此相关人员应该清楚的明白,投资是一把“双刃剑”,任何投资都是带有一定风险性的,一旦投资的效果不理想,就会使企业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的还会影响到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营。

3.内部风险控制执行不力

从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大部分县级供电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并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小,并且管理手段也相对落后,缺乏相关的理论依据以及制度依据,从而导致各个部门的协调性差、制度执行的力度也不够,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极为突出。由此可见,这些方面的不足必定会为相应的县级供电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风险,甚至还会误导企业决策者做出错误的管理决策,从而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此外,管理中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无法提高财务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使相应的财务管理效能发挥十分有限,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就会不断加大。

4.盲目投资,资本支出控制不力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尽管县级供电企业每年都会增大固定资产的投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盲目投资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相关人员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一些企业会不顾自身的财力状况投资小型基站,从而为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影响。此外还有部分县级供电企业的成本以及工程规模控制不严,导致项目超标,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逐渐加大。

三、完善县级供电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策略

1.提升财会人员素质,构建财务信息管理平台

要想使县级供电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工作得以稳定发展,不仅需要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还应该要保证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只有员工真正的贯彻、执行相应制度,这个制度才算是有效的,并且只有这样,制度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综合分析当前县级供电企业员工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出高效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第一,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把握新进人员的入职工作,必须要保证入职人员具备相应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此从根本上保障整个供电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的水平以及能力;第二,在财会人员的工作过程中,电力企业应该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确保财会管理人员可以全面的了解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从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使每一个人都有能力独立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事件。此外,进行定期的培训除了要注重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还应该注重培养其职业道德,从而促进财会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的稳步提高。

2.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要想做好县级供电企业内部财务的控制工作,首先就应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保障。县级供电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该要在确保成本与经济效益相适应的基础之上,以企业经营和生产的角度为出发点,对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思考,从而不断地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使其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贯彻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该企业的财务控制状况有一个清晰并且正确的认识,以此来快速、高效地解决控制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细节性问题,从而明确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各个部门的责任,确保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

3.开展财务内部监督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县级供电企业的规模也随着不断扩大,因此就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大的影响。为了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县级供电企业就应该组建一支规范化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队伍,从而做好企业内部财务检查以及内部审计等工作。对于县级供电企业财务内部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制定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并进行实时反馈,以此来确保电力企业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并且还应该明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义务与责任,从而实现对县级供电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监管,从根本上避免风险的出现,使企业得到良好、稳定的发展。

4.加强融资担保,严格把控风险

首先县级供电企业应该对资金的使用量进行准确预测,然后再进行筹备,避免出现资金闲置或者是资金不足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其次相关人员还需要确定筹集资金的渠道,然后合理安排资金结构。银行贷款是县级供电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虽然这样的方法成本较低,但是相应的财务风险较大,并且还需要定期还息,稍有不慎电力企业就会出现亏空的现象。因此,县级电力企业在办理贷款时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的宏观调控因素以及利率问题,防治发生贷款审批不力的情况,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四、结语

在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因此,为了企业的稳定发展,财务管理人员就需要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此外,县级供电企业还应该提升财会人员素质、构建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控制工作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兆才,杨立新,杨文文. 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3:165-166.

[2]柯雅婷. 从县级供电企业实况出发,浅析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现代国企研究,2016,14:55+57.

[3]唐晓燕. 县级供电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市场,2016,34:49+51.

第5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转型;影响经营管理

86DOI:10.14013/ki.scxdh.2016.13.053

一、前言

企业要实现转型发展,更好的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就要重视工商管理的作用,工商管理不仅能够为企业转型提供给必要的保障,还会给企业经营与发展带来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受某些错误观念的影响,部分企业认为工商管理会限制企业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研究何为工商管理,同时研究其对企业转型所带来的影响。

二、工商管理概述

1.主要工作内容

对于工商管理职能部门来说,其主要责任就是对市场经营主体进行监督、管理,同时也为市场主体提供必要的服务,且利用行政、法律等手段确保市场经济始终处于健康发展中。工商管理的工作内容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制定工商管理工作准则,用于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督,并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做好企业登记注册等工作,并通过质检的方式优化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行为。第二,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依照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维护市场主体权益不受损失,并为以企业为首的组织提供发展所需的服务与指导。第三,在工商管理工作中还包括执法,也就是说可以保护市场稳定发展,对于市场发展中所出现的违法行为可以进行惩处,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市场处于良好运行阶段,在维护了市场主体应有权益的同时,还促进了市场进一步向前发展。

2.特征

工商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建设与发展,同时落实党和国家所设定的各种路线与方针政策,且给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意见与监管。对于工商管理的特征来说,主要有程序性、系统性以及综合性。一般来说,工商管理工作性质较为复杂,但这不并意味着它是片面的、零散的,相反,工商管理工作较为系统且统一。同时,工商管理利用经济与行政等手段可以对市场上各个企业进行一定的监管,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保证企业经营具有合法性,并让企业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这样就可以将宏观调控与企业内部配置管理结合在一起。此外,要做好工商管理工作,还需要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因其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也就使其与市场之间并不是隶属关系,它主要是监督与管理各个企业。

三、企业给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国家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随着企业发展,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改善。在我国经济体制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都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与思维开展工作的,不仅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企业还难以发展到理想高度,即便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以后,不少企业并未很快从计划经济模式下走出来,在发展上依然走老套路。针对这种情况,为更好的完成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发展,一定要做好企业改革,只有企业发展得以改变,我国经济体制才能被改变,经济才可以实现快速增长。在企业的发展改革中,工商管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对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工商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使改革工作在特定条件下顺利进行,还可以强化改革效率。此外,随着工商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让企业在改革中将部分风险去除,还可以防止企业出现违法行为,由此可见,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升级与改革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应正确认识企业给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发展更具紧迫感,从而认识到工商管理给企业转型所带来的作用,让工商管理真正成为促进企业转型的动力。对于企业转型来说,实际上就是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型,主要改变的是企业管理者与工商管理者的思想意识,让最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其中,让社会共同富裕成为他们的主要思想,且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转型升级中,进而促进国民经济进一步增长。

四、工商管理给企业转型带来的影响

1.有利于企业市场竞争

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了转型升级,且进入到白热化阶段,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也给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各个企业受市场环境影响很大,很快就会进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样一来也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由此可见,工商管理不仅可以让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同时得以发展,接受现展的机遇,还可以让一些企业进入到劣性竞争中,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影响市场稳定性,更会给市场发展带来较大破坏,也会让企业发现陷入困境。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展,工商管理部门要从我国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入手,确定市场上各个企业应有权益,在对各个企业的转型升级进行监督与管理的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实行区别对待,以便为企业转型制定科学且多样的经营与管理政策,以便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依据,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让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意识与企业在市场上的行为得到很好的约束,不超出法律规定范围,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减少违法事件在市场上的发生次数,并为市场进一步向前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是为企业提供良好竞争环境的有效措施。此外,工商管理部门还可以行使自己的执法权力,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净化市场环境,因其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也可以打消部分企业不良竞争的念头,且给有违法思想的企业给予告诫,在打击了违法行为的同时,还为守法经营企业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以便让市场始终处于健康发展,且为市场稳定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工商管理部门应做好企业合法权益的确定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同时为企业经营与管理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让企业在转型发展阶能够得到保护,且具有合理的经营理念。

2.为企业发展提供理性指导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各个企业或是主动或是被动的进入到转型升级中,但无论是哪种方式的转型都会带来问题,这样就使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发生了混乱,这样一来就会使市场竞争风险不断加大,且会给健康稳定的市场带来严重破坏,市场发展也会因此陷入困境,不仅会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还会影响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而工商管理的介入就会改变这种情况,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理想指导,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在我国,工商管理部门是制定工商政策的主要责任部门,是在市场调研基础上形成的,能够准确且快速的了解存在于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并掌握导致市场不稳定的因素有哪些,工商管理部门就可以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有效的政策与管理机制,且在企业转型发展中给予其必要的引导与支持,这对企业进一步发展,及时走出发展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如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工商管理部门能够结合人资管理给企业提供必要的管理与培训,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企业在当今环境下做好转型升级。第二,工商管理具有调控各个企业的作用,可以让企业在一定的政策下参与到企业竞争中,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强化与引导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让企业在正常经营与竞争中始终受法律保护,只有这样才能让各个企业无论是在竞争中还是在经营中都有国家相关政策作为保障,保证企业的各种行为与活动都会被限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市场秩序更加稳定,还可以让企业更加信任工商政策,让企业全部投身到转型发展中,以便帮助国内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增长。此外,工商管理部门可以为处于转型中的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通过这种的方式确定各个行业行为标准,让所有企业发展始终处于良性状态。如在针对与农业相关的政策上,适当且有效的扶持机械制造业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3.促进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在转型经营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真正发展起来,严重限制了转型速度,然而,在工商管理进入到企业以后会可以为企业更为全面且系统的服务,更可以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让企业更好的应对各种问题,在实现转型以后还可以稳定发展。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以当前市场与社会环境为基础的,将整合行业材料作为基本工作,其目的是为企业转型指明方向,同时也是为了帮助那些不能及时找到转型方向的企业提供良性意见,这对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在工商管理部门的协助下,企业可以尽快获取最新来自国内外转型成功企业或组织的经验,帮助依然处于转型发展中的企业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为这些企业提供一定的创新与可预见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企业在转型中不必走弯路,进而促进我国企业转型。同时,由于工商管理部门可以将不同行业与企业在转型中的数据资料保存与整合在一起,以便为企业后续生产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这也是促进企业健康转型的有效举措。最后,工商管理部门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将成功转型企业在转型期间所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等汇集在一起,能够发现工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且及时给予补充与改进,将更加完善的工商管理政策提供给企业,以便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支持,这样一来也可以让企业在转型中更为科学,让企业懂得如何在转型中应用工商政策,这样既能体现出政府对企业转型的关心,还可以让企业转型更加顺利,最终发挥工商管理应有作用,帮助企业尽快实现转型发展[8]。此外,工商管理是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无论是企业规模大小都要受工商管理,主要是由于工商管理能够让企业实现稳定转型,由此可见工商管理是企业转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结论

之所以我国企业急需转型升级,主要是由于企业所面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只有尽快从原有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才能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因此一定要做好工商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作用,改变对工商管理的错误认识,主动接受工商管理部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企业转型升级更加顺利,促进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连华.浅议企业转型发展中工商管理的重要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4,04:93.

[2]张艺,乔健.试析企业转型发展中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4,02:215-216.

[3]谢俊展.试论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68.

[4]王一丹.企业转型过程中工商管理的价值和意义[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0:8.

[5]白锦飞.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J].企业研究,2014,12:35+40.

[6]彭文静.企业转型中工商管理的重要性[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1:28-29.

[7]高雪琳,张渝,张晓敏.刍议企业转型发展中工商管理部门的重要性[J].商场现代化,2015,06:97.

第6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在我国信用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交易一方以将来偿还的方式获得另一方的财物或服务的能力,是获得财物或服务的一方所做出的给付承诺。本文所指的财务信用是指一个企业获得他人信贷、赊销或给予他人信贷、赊销的能力。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状况令人堪忧,尤其是企业财务信用缺失问题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一、企业财务信用缺失原因的分析

我国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行为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其原因一方面是维系市场经济中信用的制度和道德体系尚未建成,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又未能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社会监督和约束乏力;另一方面是计划经济下指令性计划的约束已大大削弱,而信用激励及惩罚机制还没建立,企业财务信用缺失成本远远小于收益,易产生道德风险。同时,产权改革不到位造成我国微观主体只追求短期效益,而无法形成不间断的重复博弈,给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带来很大障碍。

(一)财务信用制度缺陷

我国财务信用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没有建立财务信用制度体系。目前的法律制度中,与信用有关的法规主要有《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刑法》等,但是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系统的规范信用活动的专门法律,也缺乏相应的财务信用法规、制度,导致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财务信用行为缺乏“硬约束”,致使有的企业钻法律的空子,对企业应承担的债务能拖则拖,能逃则逃,能废则废。

(二)企业产权制度尚未理顺

产权是信用的基础。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实现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企业缺乏安全感,自然缺乏对守信的利益回报预期,它们将不再注重长远利益,转而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经济效益。同时,也将放弃对维护企业信用所必需的成本,转而注重由失信行为带来的短期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对私有产权的保护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从而直接影响企业对信用成本和信用收益的比较,导致失信行为或守信行为的发生。

(三)投资不当导致财务失信

有的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盲目地、不加分析地在固定资产投资上规模过大,项目不能按期运营,投入资金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回流,或由于项目决策失误根本就无法回流,使弥补投资缺口而形成的财务信用具有很长的周期,而且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必然使财务信用膨胀,并形成对企业生产经营较长时期的影响。

(四)经营不善导致还贷难

企业由于生产经营需要,常常会因流动资金不足而向银行贷款,如果经营管理不善使流动资金受损或流失,就会加剧流动资金的紧张和企业间的相互拖欠,从而造成再贷款、再拖欠。这样不仅使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恶化,而且加剧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用危机。

(五)市场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充分

市场中的自我履约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自我履约机制主要包括两种机制:第一种是重复博弈,即当交易的双方目前进行的交易只是未来交易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双方可能采取相互合作的态度。第二种是声誉机制,即讲财务信用的企业取得好的声誉,会降低以后的交易成本;不讲财务信用的企业,其声誉会在市场上贬值,会增加以后的交易成本。但这种机制发挥作用完全靠信息的记录及快速传递,以使市场现有参与者和未来参与者知晓和查证某企业的失信行为。正是由于我国信息渠道不完善和不健全,使失信企业可以改头换面继续行骗。

二、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治理机制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权利与义务是相对称的。财产体现的主要是经济权利, 而信用体现的则主要是经济义务。信用缺失的实质,是失信的一方只想拥有权利而不愿履行义务,这就必然直接或间接地挑战财产关系和财产规则。整治这类财务信用失信的对策,就是明确企业产权关系,建立财务信用的制衡机制,保护财产权利,履行经济义务。要提高企业信用,就要多管齐下,从加强制度建设,改善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和法律环境,规范政府行为以及保护企业产权等角度来提高企业信用。

(一)企业财务信用守信的激励机制

对财务信用守信企业要加以激励,其措施主要有:1.开展财务信用评估,对财务信用好的企业加以记录,并通过一定程度的媒体宣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大其市场交易中的无形资产,使企业得到更多的商业机会,从而形成声誉激励。2.应对财务信用好的企业降低借款利率,提高现金折扣率等,从而形成价格激励。3.应对财务信用好的企业扩大授信额度,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并可与该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长期的信用关系,这也是企业取得效益的良好机会。4.政府要奖励财务信用好的企业,促进财务守信企业不断发展。

(二)企业财务信用失信的约束机制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信用交易为主的信用经济,企业信用管理和社会征信系统建设都是保持信用经济稳定运行所必要的重要构架。要从根本上改变信用落后的状况,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迫在眉睫。健全财务信用监管制度和财务失信惩戒制度,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失信行为特别是一些恶意财务失信行为,一个主要原因是财务信用监管制度和财务失信惩戒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财务失信违规成本小。要切实扭转这一状况,就必须尽快建立财务信用监管制度和财务失信惩戒制度。

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依法设置的惩罚机制能够杜绝大多数财务欺诈、商业欺诈和不良动机的投机行为,让遵纪守法、履行财务信用的企业得到保护和发展,而将不守信用的企业从市场中摒弃,并根据其情节严重程度,在一定的时段内,阻止它们再度进入市场。美国失信惩戒机制主要围绕三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把交易双方失信者或经济生活中发生的失信行为扩大为失信方与全社会的矛盾;二是对失信者进行经济处罚和劳动处罚;三是司法配合。笔者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对财务信用惩罚机制提出以下具体措施:1.建立快速反映财务信用失信的信息系统或举报机制;2.分类建立财务信用失信的黑名单,如借款不偿还黑名单、往来票据拒付黑名单等;3.建立合理的财务信用失信惩罚尺度,对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施以相应的处罚;4.建立被惩罚人申诉机制;5.对诬告、诽谤者诉诸法律。

(三)企业财务信用评级机制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国际上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推出企业信用评级。即:由专业评级机构采用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对评级对象的资金实力及可信任程度进行调查、审核和测定,经过与评估事项有关的参数值进行横向比较和综合评价,以简单、直观的符号表示其评价结果的活动。

财务信用评级方法在国际上主要有标准普尔、穆迪及惠誉。标准普尔的信用评级分为短期债务评级和长期债务评级。短期债务评级分为A-1、A-2、A-3、B、C、D等六级,其中A-1为最高级别,C为令人怀疑的偿还能力,D为本息被拖欠。长期债务评级主要有投资级和投机级两大类,投资级有AAA、AA、A和BBB,投机级有BB、B、CCC、CC和C。另外还有其他级别,穆迪的信用评级分为短期债务评级和长期债务评级。短期债务评级分为1级、2级和3级。长期债务评级分为AAA、AA、A、BAA、BA、B、CAA、CA、C;惠誉的信用评级分为国际长期、短期信用评级。国际长期信用评级分为投资级和投机级,与标准普尔基本相同。国际短期信用评级分为F1、F2、F3、B、C和D,其中F1信用资质最高,D为违约,被拖欠。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根据经营目标和财务信用管理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正确选择财务信用评级方法,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信用的管理制度。要想改变我国目前信用环境差的局面,加强资信评估和建立资信信息传播机制不失为一良策。资信机构能够客观、公正、独立地为企业和个人传导信息,整个信用体系的建立就有了一定的信息保障(张维迎,2001)。发展社会化的信用服务行业,要求在我国实现征信数据的开放和征信数据的商业化。

(四)产权制度规范机制

“产权是信誉的基础” (张维迎,2001),对于深入研究财务信用具有重要意义。信用关系是产权关系的延伸,明晰的产权是财务信用制度的基础。明晰了产权,就有了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只有讲信用、积信誉,才能保证长远利益的实现。目前,我国不少企业财务信用意识不强,原因之一就在于企业产权不清晰。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缺少守信经营的足够动力。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明晰经济主体的产权,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的产权关系,将为建立健全财务信用制度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五)信用体系完善机制

第7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不能够再适应于新常态下的经济大环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及时的进行创新,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的管理思路与方法。本文将首先阐述为什么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创新,接着再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创新建议,以便于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时作为参考。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新常态的概念最初出现在西方,后来引入了中国,经过演变之后成为了如今我们所知道的经济新常态;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下,市场经济向经济新常态进行着改变。面对着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要随之改变,才能够适应于市场的变化。本文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创新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以便于企业更好的适应于经济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原因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是一项重大的变革,是实现企业再一次升级的重要环节;其具体的创新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常态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要市场主体,同时他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所以企业的成功不仅是企业自身得到发展,更是关乎到整个国家的利益。然而,在新常态下的企业,由于种种的不足与缺陷导致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出现,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更不要说企业的再一步发展。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财务管理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不足,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更好的适应于经济新常态,并且利用创新后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新常态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我国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

综合国力是国家经济、军事资源等方面的总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发展的潜力,所以提高综合国力是我国需要注意并且付诸行动的。由于我国处于体制的转换中,面对外部风险的威胁以及内部风险的不断递增,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变得极其的困难。新常态下财务管理不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水准,常常使得财务管理一体化不够深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导致最终的企业发展受到阻碍,从而阻碍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很有必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创新,以此来维持并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为提高综合国力打下基础。

(三)新常态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我国经济转变的推动力

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不断的进行改变,而作为参与者之一的企业是重要的推动了,所以有必要做好新常态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但是,就目前来看,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并不能够满足新常态下的需要,所以对于财务管理的创新就成为了必要的任务。同时,企业还应该注意战略成本的管理,着眼于长期的发展,而并非是短期的利益;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理念也是创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四)新常态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我国应对复杂国际的急切需要

面对着世界经济区域的不断集团化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科技新潮,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外部环境的剧烈影响;再加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渐明显,中国经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将会变得更大。在这种状态下,我国的企业发展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不仅有着外部经济竞争的压力,还有着内部未完全适应新常态下的财务管理;面对内外两方面的威胁,即使是大型的企业也会感受到极大的压力。外部环境的竞争压力是无法避免或者很难避免的,所以企业合理的选择应该是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进行改进创新,只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在新常态下做得很好,企业才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对付外部环境的压力,足以可见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一)创新以标准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的同时也有着巨大的机遇,所以企业要更好的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来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企业抓住机遇的可能性。企业财务管理标准体系应该包括:基本框架、具体项目、应用指南及绩效评价。其中,基本框架的建立要以企业目前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制定,当然也要考虑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基本框架的基础上,企业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具体项目的划分,同时要确保项目内容的严谨性、全面性;应用指南是企业需要总结、统计、分析的一些财务管理案例,做好应用指南可以实现企业遇到问题时的紧急抢救;最后,绩效评估是企业必要的也是效果很好的一种技术手段,可以很好的对员工进行评价。在创新以标准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制度时,需要注意的是弄清楚标准到底是什么,企业是否可以达到该标准。

(二)改造升级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控制的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虽然之前的部分企业都有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但是该系统并不完善,不能够起到足够的信息管理的作用。所以,改造升级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在线实时管理原则。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应该充分的利用现有的高新科技,对已有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施改造升级,从而使得企业可以在线实时进行财务管理。具体表现为: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完成集中算账对账、远程审计等工作;管理层可以及时的查询到所需要的各种资金运转和经营的信息;这样可以加强企业信息数据的利用程度,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2.全流程财务管理原则。因为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存在,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范围相比于之前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为了对所有的财务进行更好的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改造时需要遵循全流程财务管理的原则。这样就可以确保企业能够高效的完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管理,这时的财务管理不仅只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事,其他部门也需要积极的配合。3.动态管理的原则。改造升级后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具备动态管理的性质,这样才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经济市场。之后的系统就可以实时的处理相关的财务数据,动态的完成资金支配等工作,真正的将企业的资金、财务、信息等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实现企业资源的高效分配利用,充分的利用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级

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效可以由企业自身来评价,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进行评价;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评价对于企业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上的问题以及后续财务风险的防范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的财务管理评级需要有着系统完善的评价系统,所以企业要建立健全系统规则、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评级时要严格且合理。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聘请第三方评级,并由其提供独立的评级结果,以此来避免企业自身评级上的一些缺陷。企业的评价、评级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在对财务管理环境进行评价时,要注重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市场运行机制。在进行财务战略评估工作时,需要注意的是战略是否合理,战略是否可执行。在进行项目投资评估时,需要注意的是关注投资目标完成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风险。为了更好的完成评价工作,企业最好是有机的融合自我评价及第三方评价,这样可以融合两种方式的优点也避免两种方法存在的缺陷。无论是哪种评价方法,都需要确保其科学、公正、合理,只有这样评估的结果才会有效,评估也能够达到应有的作用。

三、结语

面对现有的新常态经济,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创新是必然的趋势;不仅是为了让企业更加的适应于现有的经济市场,还因为在改进创新之后企业的生产效率及质量将会得到显著的提升,企业的发展也会更加的快速。当然,在进行改造创新时,企业可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但是企业不应该因此就放弃改进创新的工作,因为全新的适应当前经济大环境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企业应该在经济新常态的催促下,抓紧进行财务管理的创新工作。财

参考文献:

[1]周剑飞.经济新常态下江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34):133-134.

[2]王芳远,马香品.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6(14):173-175.

第8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苏州 产业转型 人力资源管理

1.苏州的产业结构概况

苏州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同时也是个制造业大市。苏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苏州工业总产值2.37万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3万亿元。优势行业、新兴行业、民生行业和高技术行业成为带动工业经济走出低谷的主导力量。电子、纺织、冶金、化工和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8%。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6921.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4.1%。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智慧电网、新型平板显示和传感器六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056亿元。

2009年经济指标中,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第5,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 4 位,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重1.8%,第二产业占58.8%,第三产业占39.4%。从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看,苏州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2.产业转型中的重要问题

应该看到,苏州的经济总量虽大,可真正的自有品牌、行业标杆企业却寥寥无几。从产业结构分析,苏州的工业企业中仍有不少是以出口贸易为导向的低端加工企业,劳力需求高、资源能耗大、效益产出比低,这些企业在产业产值里仍占有一定比重。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由高能耗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处在全球制造业生产链低端的“代工模式”,转型成为其内生的迫切需求。相应的,人力资源的主体也由生产领域的劳动力资源转变为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新型人才。如何应对当前经济环境下对人力资源的结构调整需求,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就成为产业转型中的重要问题。

3.产业转型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苏州这个全球投资热点积累起相当的工业规模和经济底蕴后,地方经济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的需要逼着苏州转型。转型促使地方人才结构调整,而人才结构调整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携手并进确保了这两种力量在动态调整中保持着平衡。

3.1产业转型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1)社会层面上,苏州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制造业容纳了绝大多数的人力资源(劳动力)同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在低碳经济要求下,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能适应产业高?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人力资源的主体无疑将会转变为集中在高新技术行业及服务业的新型复合人才。这是城市为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结果。

(2)企业层面上,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而言,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将主要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旧有的简单人事管理将向适应地方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再向人力资本和人才资产升级;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薪酬和绩效管理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新趋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保持灵活性、信息化等。

3.2人力资源对产业转型的作用

(1)人力资源是产业转型的支撑。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加快优化升级新阶段,复合型、高素质、具备各种复杂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对设备更新、产品创新、及管理革新和工艺水平提升、效益增加至关重要,在满足当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要求方面具有支撑作用。

(2)人力资源是产业转型的原动力。企业要从产业链的中低端“劳动密集型”向中高端“资本、技术密集型”、从加工生产向研发设计转型,离不开人才的推动。新型复合人才的进入不仅能改善生产流程,大幅提高生产率,而且还能带来节能理念和减少原料损耗,使资源得到更合理利用同时保证产品品质,促进绿色生产,实现经济增长的绿色稳步提升。

4.产业转型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4.1地方政府层面的人力资源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培养人力资源。政府应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立促进各类人才成长发展的管理体制,以适应产业升级的转变;开发高等教育,重视通识人文,培养国际宏观视角;推动产学交,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校资源整合,推动产业升级;结合地方特色,提高对人才的激励力度,促进地区发展。

(2)制定中长期人才开发规划,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创新型、科技型、技能型人才,制定中长期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人才结构应作战略性调整,一是在加强人才教育、培训一体化,畅通进修管道的同时,对不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的各类培训进行疏导压缩;二是对各类业已过剩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转岗培训。

(3)完善人才市场调节体制。进一步完善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和网络服务系统,实现与全国其它省市乃至海外的人才信息网络对接,实现人才市场“大整合”。注重构建对周边地区人才供求调剂作用较大的区域性人才市场,把人才的市场配置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人才市场机制的完善,使人才流动更畅通,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

4.2微观企业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

(1)着力提升高层管理者素质。古语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将帅和灵魂,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对企业高层的管理提升既迫切又重要,也是企业兴旺发达,立于不败之地的希望所在。首先,应促使高层管理者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次,企业内部应采用科学的考评机制,绩效考核,评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最后,引进竞争机制,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能,优胜劣汰。

(2)营造利于创新的管理氛围。转型发展时代,创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词,企业的发展需要这一理念来驱动。而无论是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还是企业的管理创新,都以人力为依托。因此,营造一种利于创新的管理氛围,给员工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气氛,激发员工的创造欲,企业才能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中抓住蕴含其中的商业机遇。

(3)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人力资源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石,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要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建立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防止人才流失;为员工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足员工自我提升需求;搭建内部竞争上岗平台,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等。

5.结语

苏州的产业转型是内外环境变化的迫切需求,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而言,这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人力资源作为企业乃至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产业转型升级条件下,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都是保证其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因素,做好其管理至关重要。适当、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必能激发出企业和地方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其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参考文献:

[1]毛蕴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港口经济,2009年7月.

[2]赵光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一般规律研究,商业研究,2008年2月.

第9篇:中级经济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资本;股份制

一、国有企业的性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国有企业。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也开始创办国有企业。但是不是任何形式的国有化都是搞社会主义的,恩格斯说“德国拉萨尔打着维护国家利益的旗号,鼓吹过国家社会主义。俾斯麦政府宣布把铁路、烟草公司等经济部门收归国有,把国有化措施作为所谓‘建立社会主义’”。“自从俾斯麦致力于国有化以来,出现了一种冒牌的社会主义,它有时甚至会堕落为某些奴才气,无条件地把任何一种国有化,甚至俾斯麦的国有化,都说成是社会主义的。显然,如果烟草国营是社会主义的,那么拿破仑和梅特涅也应该算入社会主义创始人之列了。”

恩格斯的话没有说明俾斯麦的国有化为何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但他后来在《反杜林论》说明了:“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和托拉斯,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愈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已有,就愈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愈是剥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佣劳动者,无产者。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恩格斯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

这就告诉我们,国家是有阶级性的,国有经济的性质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不可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而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的合法性来自于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掠夺性和市场经济无序性的反动,来自于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剥削压迫,愤而起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作为国家和掌握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的主人,从事历史创造性活动的过程。社会主义企业应该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全民所有并且为满足社会需要服务的,当然应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不能笼统的把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叫做社会主义性质的。一种观点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也不应该成为一个社会是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标准。同样的,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是否具有控制力来判定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判断国有企业是不是社会主义的企业,这是一个质的概念而不是量的概念。应该是以国有企业的生产资料是否掌握在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全国人民手中作为标准,舍此不应该有其他的标准。

也有一种错误观点把我国国有经济诬陷为德国曾经实行过的国家社会主义,认为“德国希特勒也搞过国家社会主义,……并通过国家力量把企业和托拉斯国有化”为由,从而认为希特勒也算是社会主义者了。这种观点妄图用恩格斯的话来混淆两种不同性质的国有化,为自己的错误观点作辩护。把我国国有经济诬陷为德国曾经实行过的国家社会主义,从而否定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从这种观点出发,有人极力否定国有经济,主张用“民营经济”来取代以国有经济。他们认为民本经济就是以民为本,立足于民,民有、民营、民享的经济,也就是老百姓经济。民本经济是相对官本经济而言的,是“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与活力的最深厚的源泉”。而实际上,在我国已经搞了近30年的市场经济的今天,国有企业不仅没有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且愈发显示出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二、当前形势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重要作用

1.不搞国有企业,中国的私有经济和重要行业有可能被外资企业所控制,中国有变成依附性国家的危险。因为无论是资本、市场、技术、信息、资源、人才等条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新生的私有经济都竞争不过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国家经济不再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面向国内、满足国民经济需要的经济体,却只能成为为外国人打工的、严重依靠国外市场的经济体。只能成为发达国家的依附性的经济体。中国目前的崛起无异于南辕北辙。美国学者詹姆斯·彼得拉斯认为,“最可能是在2020年代,由于在金融、生产、政治和出口中权力的不断增长,跨国公司所积聚的权力将会出现一次“”。“中国的经济”将失去它的“民族身份”,进而成为外国银行和跨国公司的附属物。量的渗透将会导致经济的制高点被外资抢占,……。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企图将会遭到失败。”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过度的依赖出口,为发达国家生产质优价廉的商品,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大,几十年有增长而无发展。人民福利严重下降,阶级矛盾尖锐;几十年出口所得的巨额外汇盈余却不能进口我们所需要的高科技产品和大宗原材料燃料,而只能以持有他国债券等形式保存。我们一方面担心这些外汇储备遭到贬值,另一方面巨额的外汇储备标志着自己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反而出口结汇产生的人民币超发制造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在2008年百年不遇的世界经济危机面前,我们沿海外向型加工企业工资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出口额和利润额大幅下降,倒闭严重。这条道路到今天为止再也难以持续下去了。事实证明,国有经济是抵御外资的坚强长城,是国家经济独立的坚强柱石。我们只有依靠国有企业,才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强大的垄断企业和跨国公司进行竞争,才能保护自己的民族市场才能保护我们的民族利益。

2.宏观经济稳定性大大下降。中国经济在1990年代中期之前,因为有国有经济对私有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强大制约,所以市场经济运行的好;反之,从1990年代中期之后,因为有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丧失,对私有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强大制约作用愈来愈式微,所以市场经济运行的无序性凸显。当前我国政府在经济周期波动、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在通货膨胀面前、在高失业率面前、在解决贫富两极分化面前,在应付世界经济危机面前就束手无策,被迫只能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办法进行调节。

3.不搞公有制企业,共同富裕政策将无所依托。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正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导致社会的两极分化和广大劳动群众陷入普遍性贫困状态。而这将进一步导致国内市场狭窄,内需不足,经济发展的市场条件缺乏。而社会主义因为实行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就排除了少数人利用生产资料的特殊占有权去剥削压迫其他人的可能性。每一个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掌握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按照全社会的所以进行生产,实行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在继续发展私营、个体、外资经济的同时,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因为国有经济承担着为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工业反哺农业、提高低收入人群福利等等职责。如果国有企业萎缩,党和政府调节分配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就难以实现。

4.不大力发展国有企业,我国的民生问题将无法解决。国营企业被搞垮后,地方财政失去了利税支撑,加之财税部门,对私有税源监管不力,偷税和漏税问题十分严重,造成各地方财政的空前危机。各地方都把“炒地皮”作为几乎唯一的财政来源;没有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国家没有财政来源,通货膨胀、加税、国家控制的资源性商品猛烈涨价、广大职工工资和福利水平下降。国有企业被搞垮后,中国民生问题成了威胁国家社会稳定的问题。以前国有企业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如住房、医疗、教育等等,在国有企业被搞垮后,这些民生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而被推向市场,反而成了资本家和官僚们为自己谋取暴利的“吸血工具”,形成了今天的“新三座大山”。因此,不坚持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对中国人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三、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从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近30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基本上经历了从放权让利、两步利改税、承包制改革、股份制以及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1990年代中期的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国有企业适应市场推向市场等阶段。改革的历程体现了从放权让利到塑造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微观主体的取向,改革的目的和评价标准是赚取利润,而不再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在改革进程中,以股份制为代表的公司制成了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有限责任制度、法人财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转制的目标。

而所谓的“法人治理结构”,名义上说是科学的领导管理体制,而实质上是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体制。是大小资本家们结成的利益共同体而已。无论是股东大会、董事会还是监事会,都体现了大股东的专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前,公司化之前,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是: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搞好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体制是管用的,它有效的解决了工人阶级当家作主、民主管理企业的问题。但是在股份制公司中没有“老三会”的地位。企业在市场化、利润化目标的引导下,只能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大权独揽,党委书记实际上没有了位置,只能由董事长或者是总经理兼任,而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则成了摆设。因此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体现的是企业家管理企业的落后理念。

今天的国有企业,这所剩仅占GDP大约17%左右的国有企业,还仅仅局限于自然垄断性行业(电力、石油、煤炭、铁路、机场、电信、银行、高速公路、自来水、造币厂)分布于某些领域的少数大企业,国有资产还掌握在企业内部人手中。他们把国有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族企业。企业内部管理落后,浪费腐败严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企业内部领导层与职工的收入差距比私有企业都大。这些企业大部分是自然垄断部门,因此其高额收益实质上主要来自物权垄断租金及其他形式的经济租金,所有者能像收地租一样收取使用费。

列宁指出:“全部问题就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也只能在于):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说:政治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如果不解决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生产的物质财富即使再多也不能始终掌握在劳动人民手中,又怎么谈得上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呢?

不能把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质的规定性当成我们自己中国公有制企业的质规定性。不能把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有企业的量的规定性当成我们自己公有制企业的量的规定性。

不能把利润指标当成国有企业的目的,否则就与私有企业没有两样了。计算国有企业的效益,首先要看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多少税利,其次要看国有企业承担了多少社会目标。评价国有企业成败是不能唯一以该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为标准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在迎合市场、追逐价值、货币和利润。这对于资本主义企业来说很正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就不正常了。因为国有企业承担了很多社会任务和社会目标。所以对国有企业要不就不以市场价值货币利润目标来考察它,要不就是对参与市场竞争的国有企业加以保护。如果对国有企业不加以保护,放任私营经济与之竞争的话,这无异于绑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到市场上去竞争,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办企业不能只是依靠少数官僚以及少数管理精英和科技精英。不能把工人阶级当成雇佣劳动者,不仅对生产资料没有所有权,而且对企业没有监督权,甚至连维持基本生存都难。不能把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拉大到几十倍。这种差距甚至超过篇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差距。社会主义是劳动群众当家作主,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时代。劳动群众应该管理一切。社会主义企业的本性应该是全民性质的。马克思说:“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列宁说:“全人类的第一个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首要的因素是人,是具有一定劳动经验和技能的劳动者。马克思主义也重视科技力量。但是离开了人的劳动,任何科学技术都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说:“教科书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总之,人民自己必须管理上层建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的本性,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必须按照劳动的逻辑而不是按照资本的逻辑来改革。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劳动阶级当家作主人的今天,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来办好国有企业,而不是依靠资本或者是所谓的少数管理精英科技精英来办好国有企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而不是私有制经济。必须依靠工人阶级而不是依靠资本家来搞建设;必须让让工人阶级成为生产资料的真正主人,掌握和控制生产过程,让工人阶级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社会主义经济必然是为自己国民生产的独立自主的经济,而不是为了适应全球化为了追求所谓市场比较利益,实质上是为了他国生产的依附经济;社会主义企业必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是为了适应市场,为了利润而生产;必须落实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提高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觉悟程度,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历史主体意识和历史首创精神;必须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领导作用、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工会的作用,维护工人阶级的根本权益;必须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奉献精神办好社会主义企业,必须把工人阶级组织起来而不是弱化他们的阶级意识、组织程度,使他们一盘散沙;办好社会主义企业需要社会主义的文化道德维护。需要职工和全社会有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集体主义精神。同样办好社会主义企业也需要有社会主义的法制的维护。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2]列宁选集.第4卷.

[3]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

[4]亨利·福特.财富笔记.

[5]高尚全.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是社会主义的标志[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