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精选(九篇)

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

第1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关键词: 树德育人 小语教学 价值取向

1.小语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如今,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呈现下滑趋势,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百般溺爱,非常不利于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学生在小学时期接受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在他们未来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小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势在必行。

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建构“立德树人”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道德总是内嵌于教育本身,正如《说文解字》中对“教”和“育”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建立在道德这一核心构成上的,道德教育应该是贯穿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的,它内嵌于教育的每一个生发过程。然而,随着教育现象的日趋增多,教育内容的冗赘和教育功效的各种附加,道德教育逐渐从教育过程中剥离开来,最后及至需要专门进行道德教育这一特殊的教学活动,道德与知识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界限越来越严格,道德的依附力和渗透力也越来越弱。

2.“文以载道,道法自然”

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笔者认为,应合理利用教材的文本功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让语文课成为学校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2.1 深入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从语文教材内容看,课文选取了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愿望和热情。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这个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帮助学生透过字词句篇的语文形式,把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收到“熏陶渐染,潜移默化”之效果。

2.1.1 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爱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有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如《狼牙山五壮士》、《丰碑》、《吃水不忘挖井人》等。这些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水、名胜古迹的文章,这些优美动人的语言似甘醇的美酒沁人心脾。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桂林山水》;美不胜收的《西湖》,这些文章中的德育因素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其爱国热情。

2.1.2 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素材

如《夕阳真美》、《我和祖父的园子》等课文,就是让学生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的好文章。《花瓣飘香》、《诚实与信任》等课文则是教育学生学会体谅,和谐互爱;还如《明日歌》一文,是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学会珍惜时间,科学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

2.1.3 环保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环保题材的课文,如:《海底世界》、古诗《村居》、《黄山奇石》等,这些课文不但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更使学生产生护美的欲望。知道了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建立起相互协调、和谐相处的关系。

当然,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远不止这几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发现,让更多德育因素自觉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接受消化于无形。

2.2合理利用素材,丰富渗透德育教育的形式。

2.2.1 情境再现法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陶冶情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创设情境,如《小鹰学飞》一课,通过童话形式写了小鹰在老鹰的帮助下学习飞行。学习时,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互动活动,不但使学生走近了小鹰,和它一起学飞行,而且创造了老鹰鼓励小鹰坚持不放弃的情景,使学生不仅熟悉了故事,而且更真切体会到应该学习小鹰持之以恒的精神,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海无涯的道理。

2.2.2 “读”辟蹊径法

课文的写作意图,常常贯穿于课文的字里行间,有显而易见的,也有含蓄在内的。教师如果能进行人情入境的朗读指导,学生就能“悟”出“道”来,从而产生感情共鸣,受到教育。如人教版的《去年的树》一课,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信守诺言,珍惜友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通过指导读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角色的方法朗读,让学生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学生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在反复朗读中一步一步地深化情感。

2.2.3 文眼教学法

抓住重点词句和重点语段,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东方之珠》中,文眼就是“珠”,课文最后一句也点明了“珠”这个字的含义:“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这颗明珠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说香港是“明珠”呢?文章前后就由这一“文眼”连接,以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从浅水湾、海洋公园和铜锣湾三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璀璨风光。因此,在教学时候,可以从课题入手,紧扣文眼,回环式体现文章主旨,明确香港美称的由来。当学生充分体会到香港真是一颗“明珠”时,情绪是激昂的,心中已积蓄了丰富的情感冲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及对思想的挖掘用朗读形式表达出来。

2.2.4 活动实践法

开展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比如重阳节让学生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孩子们回去多关心老人,多为老人做点事;到了学雷锋活动月,让学生知道“长者先,幼者后”,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应该礼让年长者,在公共汽车上,自觉把座位让给老人;到母亲节、父亲节和感恩节,使得学生由“父母呼、应勿缓”的句子懂得如何尊敬长辈,体会“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听当执”这让父母感动不已的孝行。

总之,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努力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积极认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2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好效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英语教学;德育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德育教育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十几岁的中专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展成型的阶段。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好效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贯穿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始终。因此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发挥英语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英语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在课堂中紧密结合起来。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不仅要求教师重视课文,不脱离课文,而且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英语教学原则,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家庭、健康、教育、文化、地球等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英语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展开联想,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熏陶。

同时,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习一些积极向上的名言和谚语,也是课堂德育教育的好方法。因为蕴涵德育因素的英语谚语十分丰富,教师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谚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除了谚语,英语教材中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也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采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片、经典的英文歌曲、妙趣横生的影视片段等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如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图片、影像资料时,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这些都是教师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英语课堂上有效融入德育教育的方式。

二、挖掘英语学科“内在”德育因素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英语教师主要任务之一,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利用教材中的诸多思想教育素材,引导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继承优良传统,增强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尊严,要求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和腾飞而刻苦学习英语。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大讲空洞的道理或说教。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就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认真分析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巧妙的渗透爱国情结。

2、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创造德育教育的外部环境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除此之外,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外活动还可以让学生的品性与素质得到培养和锻炼。

三、透德育教育是深化中专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呼唤

英语教学究其实质,不仅是接受英语语言知识输入的过程,而且也是接受外来文化和重构民族文化的过程。遗憾的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专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十分薄弱。在传统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以及现行外语教学评价制度影响下,就连不少外语教育工作者也自觉和不自觉地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技能,使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教学材料,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语言点,以便通过各级各类教学评价考试。英语所具有的文化载体功能和德育教育功能却未受到应有重视.甚至被忽略而导致学生只关注与考试有关的英语知识学习,忽视德育素养的汲取,知识结构失衡,情感、志趣狭隘,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德育关怀精神等不良后果。或因缺乏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缺乏理性判断和把握,盲目吸收西方文化,导致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抵触,民族感情淡漠,甚至崇洋。因此,渗透德育素质教育是拓宽中专英语教学改革视野、丰富教学改革内涵的当务之急。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自身德育素质

第3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1.《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1-5》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教材是实施课程教育的必备载体和工具,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情感道德教育,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教材内容所涉及到的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人文、礼仪及风土人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美、关爱)、社会文化(问候、告别、庆贺、就餐、看病)等等语言功能项目,在知识传输过程中重视情感态度的培养及道德教育。教材为这些目标的实施都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素材。参见表1:《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1-5》

2.在教学活动中,巧妙而有效地渗透,进行德育教育。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观,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整合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素养。其实,教材文章的选取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情感态度、道德培养也要有所侧重。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在备教材时,就应该不只是停留在语言知识的表面,而应该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巧妙而有效地进行课堂德育渗透。总之,只要认真思考和钻研教材,几乎每篇文章都能挖掘出更好的德育教育主题。

当讲到FilmsandTVPrograms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READING收集张艺谋所拍的重要电影,同时列出卖座率高及获奖影片;收集李安所拍的重要电影;同时收集STEVENSPIELBERG所拍的重要电影,同时列出卖座率高及获奖影片;结合中国电影华表奖和好莱坞奖,列出三人得奖情况,进而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理解文化差异,同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岂不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吗?

当讲到OurBodyandHealthyHabits时,可以让学生调查周围同学的饮食结构,同时反思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尤其是以“洋快餐”PK“民族小吃”为主题进行一次英语辩论赛。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但了解了我们本土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热爱民族文化的品德教育。

在教学BodyLanguageandNon-verbalCommunication时,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利用POWERPOINT课件、图片及视频,首先给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习得的“身势语”,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关于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情况。其听力部分介绍到美国家庭做客的礼仪问题。我们可以挖掘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部分具体体现。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必修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5MODULE5

教学对象:高二(19)班、(20)班

教学目标:语言知识目标:词汇;复习状语从句;话题:体操王子、拳王阿里、球王贝利、马拉松比赛。

语言技能目标:阅读中根据文字表面意思对其深层含义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运用本模块的词汇和短语完成写作任务,并能口头介绍体育名人。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本模块的中心话题是:TheGreatSportsPersonality.关于体育、体育明星、体育精神,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非常好的素材。但是英语课作为语言知识为第一掌握要素;语言技能为第一训练要素,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能以渗透式进行,因此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情感真切,并且围绕我们的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及教学设计思路:(略)

教学实践证明,将品德教育融入于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素质的提高,都有相当的作用,同时也净化了学生们的心灵。

通过这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英语知识,同时通过听说技能的培养——体育话题的演讲比赛,也让学生在课前的导学案的准备过程中体会到体育精神的重要及我们祖国的伟大。

第4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将德育之花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不单单是传授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品质,成为一个与社会有用的人。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初期,小W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渗透良好的德育对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感,使学生传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尊老爱幼的美德;另一方面,渗透德育,可以让学生逐渐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做到文明懂礼、文明守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道德素养以及人文素养,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社会、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高文化的人才提供可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字词入手,渗透德育

字、词、句的讲解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逐步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有关德育的字词句,将其随堂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比如,在教学《锄禾》一课时,教师可通过讲解“锄”“滴”等字字意,让学生体会农民劳作之艰辛,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要做一个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的好孩子。

(二)立足教材,渗透德育

德育的渗透离不开语文教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从教材文本出发,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把握,将教材中有关德育的文章找出来,拓展德育教学,让学生逐渐明辨是非黑白,学习文中人物身上的良好精神品质,促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准和道德水平。比如,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时,教师预设几个问题,如“国王想要挑选未来的国王,那评选的条件是什么呢?”“国王规定的时间到了之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况?”“最后,国王挑选到了他未来的继承人了吗?”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以便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不断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诚实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诚实是一种美德,要让学生主动向雄日小朋友学习,也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写作实践,渗透德育

写作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标尺,是学生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文字的再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组合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知,对德育的渗透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德育渗透进写作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利用课前十分钟将搜集来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以读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促使学生逐步自主掌握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第二,日记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鼓励学生主动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平时要加强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以便学生在写日记的时候,主动将这种思想内化成自己的思想,促使学生逐步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第三,走进大自然,逐步感悟自然德育的教化。写作不仅仅只是能在课堂进行教学,还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中,使学生在观察、接触大自然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并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在教学完《妈妈的葡萄》一课之后,教师可让小学生在体会母爱伟大无私的基础上,令学生进行小日记创作,写有关亲情的故事,通过日记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让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四)语文活动,渗透德育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也是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有效方式,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有关德育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成语接龙等比赛),不仅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还促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学思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使学生逐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

总之,小学是良好习惯养成和道德品质养成的黄金时段,小学语文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的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将德育春风化雨,渗透到日常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促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道德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51-01

“文以载道” 高度概括了文学与思想道德之间的密切关系,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又准确地解释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在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这几年中,我深切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注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是完全可能做到并且能够做得很好的一项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作用,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己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在教学中感染学生。一个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的教师,自己的行为也会对学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如何使学生树立“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五千年灿烂中华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介绍了我国古代的表演艺术、雕刻、绘画、印刷、建筑艺术,有的介绍了我国现代科学的发展及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中国的文明史可谓光辉灿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利用这些例子,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写,加深对祖国灿烂文明的认识,使他们为伟大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其次不少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英雄、先进人物的文章,可以激发学生从思想上钦佩课文中的英雄人物,自觉地学习英雄们那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让学生与这些民族爱国英雄的思想产生共鸣,使他们在对英雄人物的敬慕中产生爱国主义情操,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再次语文教材中不少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等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我们应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质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第6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关键词 文秘 文秘教学 职业道德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How to Permeate Moral Education in Secretarial Teaching

LIANG Huiting

(Guangxi Textile Industrial School, 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As the key of vocational moral education, not only need to train students to master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have good ethic. Vocational schools not only shoulder the training of national high quality modern building mission skilled personnel, but also must have a strong moral and ethical. How to train students wi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especially secretarial majors is worth enough attention in the clerical teaching.

Key words secretary; secretary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ethics; moral penetration

1 素质教育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多方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是以思想道德、能力培养、身体和心理健康为主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文秘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而且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2 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树立德育楷模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老师对学生有直接影响作用,老师的言行举止和道德品质时刻影响着学生。教师是学生们的榜样,凡是希望学生们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凡是希望学生们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自己应该先具备。

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遵守各项法规和法律。要遵守和履行《教育法》、以及《教师法》等规定的相关权利和义务。热爱祖国、拥护党、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依法执教。那么学生们也会效仿老师的美德,遵纪守法,洁身自好。

作为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学习教学的理论知识,为了跟上知识的更新和科技的发展,作为教师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有一种爱岗敬业、认真执教、严谨钻研、克勤克己、兢兢业业的精神,要忠于教育事业,要热爱这个行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树立形象,让学生们效仿自己阳光的一面,这样学生们会感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发奋图强的学习,力争上游,积极进取。

3 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

老师要崇尚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想,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尊重和爱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导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老师制定的教学思路也要与时俱进,我们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友爱的,轻松而且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在乎学生情感和情绪,以诚恳的态度去理解、关怀和对待学生们,以朋友的身份去友善地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能提升老师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提升老师的凝聚力,还增加了学生们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们的自尊心,学生们才愿意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德育教育才容易开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了解一个学生是教育这个学生的先决条件,深入研究学生的个性和风格,结合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们参与进来,调动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去主动学习道德规范,只有自觉地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要多花一些时间和心思,分析每个学生的内心,结合学生的内心世界制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意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平时要注意发现文秘专业教材中有关德育教学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让学生能够在舒心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提高、进步,渐渐培养自己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4 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教学教材中,多数的思想教育内容不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教师在教材中认真研究开拓,使其发挥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精神充分融入到教学知识的海洋里。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只要充分利用教材,就可以从中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从而有效地把德育精神渗透到教学当中。

5 在文秘教学情境中进行德育渗透

文秘教育一般是指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理论实践能力、现代化经济与行政管理能力和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能力,适应目前社会的需要,除具有必备的实践能力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德育精神。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研究和合作性学习中等,在文秘教学中,有许多的规则和理念如果只是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理想的作用的,更多的是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然后进行总结。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其实也是德育精神的体现,我们不应该把德育的教育局限于教学过程中,可以同时开展一些活动,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发掘其德育精神的力量。

6 通过多种方式对文秘专业的学生实行思想道德教育

(1)增加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结合专业全面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向学生们传授职业道德的定义、理论知识、规则要求。讲述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劳动纪律等。课程中要着重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让学生们对职业道德的规范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更好地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多思考、多讨论,培养学生们共同协作的能力,建立一种团队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们的沟通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们善解人意、互相爱戴、互相尊重的高尚品格,讨论过后教师将问题汇总进行答疑解惑。(2)邀请在文秘岗位上工作出色的毕业生回母校给同学们做思想报告,让他们把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所遇到的,发生的形形的案例讲给同学们听,这种现实中的案列比教材上的内容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规范自己今后的工作方式。(3)鼓励学生们在掌握理论知识后参加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磨练,寻找不足,因此,学校和老师要组织安排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多进行实习,体验文秘的具体工作,为将来真正踏入社会积累经验,让学生们掌握的职业道德在实习体验中得到巩固和验证。

7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秘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循序渐进的重要工作,这不仅是作为一个教学者的本职工作,也是学生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探求德育内容与文秘教学中的联系,以学科教学为重点,在学到知识、掌握知识过程和方法中来培养德育的素养为目的。也要遵守文秘教学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中找到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点,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习者在无形之中接受德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养,使之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关键词:挖掘;利用;德育素材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和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

一、待人接物,文明礼貌

“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这些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教育学生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爱护他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Unit1 Topic3 Project Hope”中,我们了解了希望工程的定义、起源发展以及重大贡献。针对这一话题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对话和为贫困地区捐物的活动。通过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促进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

三、遵守规章制度,讲公共道德

在教授新课school rules的时候,我请学生看了这样几个片段,并引导他们判断正误,学生用响亮而又坚决的声音向我递交了一份完美的公德答卷。

在导入“遵守规章制度,讲公共道德”这一话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观看近期交通安全事故的小视频,让他们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然后回到本课的课题,通过四个步骤的解析说明,学生意识到交通安全规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教师要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品质,自觉克服不良的行为,保障自身安全。

四、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是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又一德育因素。在仁爱版九年级上册Unit 2 Topic1对话中,两年前的西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空气清新,绿树环绕,河水清澈;可是这时的西山工厂遍地,污水横流,寸草不生,一片狼藉。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在阅读“In a Nature Park”时,根据阅读原文,我挖掘教材中渗透着的德育因素,制作了一个动画――地球在哭泣。这样既创设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关系。

五、面对灾难毫不畏惧,充满力量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有面对困难,面对灾难的勇气和决心,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引导学生面对灾难毫不畏惧,充满力量,挑战困境。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 4 Topic 2:How to protect yourself in the earthquake?通过短文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地震中保护自己的知识,也更加理性对待灾难的发生,有了直面困境,敢于迎接挑战,战胜灾难的决心和勇气。

六、热爱劳动,勤于动手,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

“热爱劳动,勤于动手”也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内容。仁爱版英语教材中有一个介绍制作剪贴簿的文段:制作剪贴簿是一种爱好,人们称它是友谊之书。人们把照片、信、诗歌和其他想留念的东西保存在内。通过这一文段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制作剪贴簿的具体知识,还将此运用到实践中,在课后把照片、信、诗歌和其他想留念的东西保存在剪贴簿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勤于动手的品质。

在我们的教材中,生活中还有许多生动鲜活、值得我们挖掘的德育素材。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善于发掘、注意创新,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教学,竭力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让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下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

参考文献:

第8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关键词】德育;职业;素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内涵重点在于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在于提升我国一线人才的职业精神和整体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职业素养教育。那么,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如何在职业文化素养教育方面发挥自身作用,成为德育工作者迫切回答的问题。

一、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特色及强化重点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着眼于被教育者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根据市场和岗位需求,以取得上岗资格为目的的教育。中等职业德育课程与普通高中德育课相比,虽然内容层次相近,但因面临学生就业,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中等职业德育课程除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个人品德的德育功能外,更应具有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职业文化素养教育的功能。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显性的职业技能固然重要,但隐性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更是重点和难点,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涵,也是德育课程强化的重点。

劳动者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怎样才算合格?从国民和劳动者素质的视角去看,教育部职教研究所副所长余祖光界定如下:“合格公民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合格劳动者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合格企业法人的意识与行为规范,环境生态意识与行为规范,多元文化理解与行为规范等就是以社会主义‘尊重劳动’、‘依靠科学技术’、‘诚信敬业’、‘主张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观念主导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他还说,“一线劳动者如果没有工业文化素养,缺乏职业自尊心,产品、服务质量就没有保障,假冒伪劣就无法禁绝;企业主、公务员文化素养低下,真正的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

纵观社会上出现的触目惊心的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说明当前职业教育的弱项是学生职业文化素养的培养。这正是德育课程应强化的重点。

二、中等职业德育课程给力职业文化素养教育的几个问题

中等职业德育课程如何发挥课程优势,培育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笔者认为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按照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改进教学内容。

1.统整德育内容,实现双元素结合。从德育课程的内容着手,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和职业性元素;同时,走访相关企业、深入实训基地,了解其生产流程、企业文化、业务范围、典型案例等,编辑整理成德育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总结行业、企业优秀文化,并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具有行业、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系部文化、专业文化等。建立校级德育资源库。将具有行业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为德育资源,融入德育课堂,实现德育元素与企业文化元素的双元素结合。将企业文化追求潮流、创造先进、领导行业的理念融入德育课堂,优化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识结构,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基本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

2.对国家统编教材进行校本化、专业化处理。按照教育部的教材政策,德育课教材的开发属于国家行为,学校不得自编德育教材。但是,由于区域性差异、学校文化的差异、专业的差异、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差异等,需要教师在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必须有效地进行校本化、专业化处理。更多地选取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案例,由学生观察、分析这些实例,更多、更早地感受或体验职业工作领域的实际问题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具有社会生产与生活需要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

职业教育涉及的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职业特征、职业纪律和职业行为。职业教育的质量特色除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学生的职业道德特色和行为规范特色。因此,德育课程强调专业特色,不能泛泛要求,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缺乏竞争力。

(二)德育课程要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普通学校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他们基本上是以应试和升学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环境里的“失败者”,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极易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一些学生上网玩游戏、吸烟、酗酒等,忘却了生活的目标,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如果继续沿用他们缺乏兴趣的传统的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育人的效果。

(三)德育课程要着力体现德育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单纯的技能型人才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道德素养的要求。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不能只是作为一门课程来讲,而是要通过德育使学生在职业道德、文化素质、核心价值观形成方面受益,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和行业要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德育课不是教完了课、考完了试就能起到作用的,需要通过课堂把德育的内容、思想和要求,真正融入学生头脑之中,并转化为现实的行为。使学生既有技能同时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四)德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体现实践性。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德育教学模式应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创设体现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实践教学环境。

第9篇: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

关键词德育渗透 语文教育 立足课堂 多管齐下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4690(2009)000-0057-02

早在春秋时期,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说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广大教师也开始注重在各自学科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其它思想教育。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所担负的任务则更具特殊性。这是因为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语文学科的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意味着它不仅在智育方面,而且在德育、美育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如何使德育真正“到位”,“就位”,还远远没有解决。本文结合自己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渐渐形成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姑妄谈之。

一、首先应该明确德育的范畴和现实意义

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可以说,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何谓“德育”? 古人讲: “立志、 立功、 立德, 立德者为上。” 这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的道德素养在人生追求与奋斗目标中所占的首要地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改造》中谈学生自治问题时说“近世所倡的自动主义有三部分:一是智育注重自学,二是体育注重自强,三是德育注重自治。”这里他明确使用了“德育”的概念,并把它看成整个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当前更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作为正处在十六七岁年龄段的高中生,虽早已告别“人之初”的童年,但心理学上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他们的心理判断能力还较弱,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往往总是分裂、不调和的……一个人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的意识和朴素的感觉,他想知道更多。可是因为他在获得令人满意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迷误,必须对自己作斗争,所以他也有磋跌的时候。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或是对于人类,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法则。"这就更需要每一位为人师表者在教好书的同时,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工作,创造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其次,要明确语文教育在德育中基础地位

《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可见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它自有与数学、物理、化学等一样的工具性作用,又有净化人们心灵,塑造美好道德的教化作用。正是由于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双重特点,所以,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

三、立足课堂,多管齐下

1、立足语文课堂,深入挖掘教材

古人云;文以载道,语文是“文”与“道”的统一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原则,使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这些文章在使学生学到基本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影响。这些优美的文字浸润于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对学生有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学生间的交流气氛都会在耳濡目染的作用下,渗透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但是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 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 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 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 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再联系建国后一大批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冲破重重阻挠,放弃外国的优厚条件,投身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例,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多管齐下,广开德育途径

在立足语文课堂,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广开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使德育真正“到位”,“就位”。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 提高学生的素质, 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 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如开展《可爱的家乡》的综合实践活动,我要求学生分组探寻家乡的风土人情。同学们走访家乡名人故里,了解名人的成长经历和生活故事;走进故乡的风景名胜,了解优美的传说故事,对风景名胜的开发状况进行调查并且提出自己的建议;深入工厂乡村进行参观访问,了解工人、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在学生的社会实践中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以及时刻准备为建设家乡作贡献的积极情感。再如我们班级开展的古典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 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语文学科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是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课堂,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灵活运用,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才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