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气质男人范文

气质男人精选(九篇)

第1篇:气质男人范文

有了目标就会完成

王晖越,曾获得过1999年首届世界精英模特大赛中国总决赛男模季军,中国最具个性的男模,是男性时尚类杂志最爱的模特之一,并在职业模特、主持、模特培训、影视等多领域发展,并且还是第一位登上米兰时装周的男模。“从小我就有股子韧劲,只要决定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完成。”王晖越说。

与模特的不解之缘

在王晖越看来,模特就是寻找美丽寻找感动的人,为世界为苍生而感动,继而传递这种感动,传递美好憧憬与现实的残酷,既有乌托邦,又有最深的绝望,传递各种虚幻的现实的拥有的遗忘的,模特是个载体,承载着人类的一些梦。“模特的实力不光体现在T台上,好模特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会体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他说,“走在灯光闪耀的T台上的模特,必须要在舞台上表现出自己的力量和气场,而只有内在的力量才能支撑选手在舞台上绽放最美的自己。”

今天的王晖越,已经不是当初青涩的小伙子,而是头戴无数光环的知名男模。说起模特的定义,他严肃地告诉我:“在我心中,模特是一名无声的演员。模特是一份工作,是一份演戏的工作,你需要暂时体现各种环境不同的状态。你的工作就是要在摄影棚、画室回应摄影导演或艺术总监的要求,或者是工作室里的任何一位工作人员。聪明的模特会在导演提出要求之前就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如果幸运的话,你将会和大师们合作。”

在很多人眼中,模特就是一个短暂的吃青春饭的职业,对于这种说法,王晖越有着自己的看法。“就模特工作而言确实不太长,但可接触的时尚产业的环境还是很广的,模特越早考虑T台之后的出路越好。”

做模特要苦练内功

在王晖越心中,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模特,不光要拥有接近完美的面貌和身材,还要有强大的内心力量。

“内心力量?”我不禁问道。

“就是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能气馁,要一直坚持。”王晖越讲述了他的故事:“那会出道不久,挺多人承认的,我也有了点自己的风格,就有点飘飘然了,但是有次法国品牌的演出,除去外国带来的14个模特,还选了6个中国模特,其中就有我,当时的感觉,觉得自己牛的不行,因为当时不少名气很大的男模都落选了。接着就是试装、排练,眼看第二天就要演出了,不料公司来了一位时装设计师,看了排练后突然提出换掉我,理由是我的风格并不适合。当时我觉得太没面子了,还是临时被撤换,心情十分沮丧,觉得模特行业变化无常,我都想过要退出这个行业,再也不参加演出,继续攻读我的学位。后来是我的经纪人一直在开导我,告诉我模特行业就是这样充满挑战,新人与名模永远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从此,王晖越苦练“内功”。他知道,模特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款”、“型”,但模特不是选美,实力的最终较量要取决于内涵——那种将气质、修养、智慧、学识等融为一体、化为无形的东西。王辉越努力去追求一种整体感觉,追求“我就是我”的个性品质。

做模特这么多年,王晖越认为最有趣的事情还是刚来的那几年,“很多艰辛,但最难忘,都构成了我现在最强大的内心力量,那些记忆的片段也都会呈现在时尚照片的眼神里,肢体里。”

模特需要多元化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模特已经开始转变身份,从设计师到秀导,从演员到歌手,王晖越谈道:“随着当今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各个行业都在飞速发展,模特行业亦是如此。市场对模特的需求日益紧密,且愈发多样化,模特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模特的就业已经进入多元化时代,对每个行业都有着相当的影响。”

“譬如我,现在是一名个人品牌形象培训师,也做很多模特培训工作。”王晖越笑着说,“模特可以有很多变化与可能性,有可能成为任何角色,达到你心中的目标需要两点:无怨无悔的坚持努力付出,时刻注意优化你的个人形象及言谈举止。”

说起自己的目标,王晖越信心十足:“目前即将创办自己的文化公司,面对大众,以时尚文化教育培训,个人品牌形象管理培训为主营内容。”

模特行业仍需提高

作为资深的超模,谈到现在模特行业的发展,王晖越侃侃而谈:“中国模特业发展迅猛,不缺好模特,但本土土壤不够好,服装品牌,模特公司等大环境跟不上模特的步伐,限制了模特的发展,所以很多模特出国寻找更大更美丽的舞台,不过改良土壤的事急不得,所以不管是模特还是品牌,大家得搀扶着一起走,谁也离不开谁甩不掉谁。”

说起目前中国模特行业需要提高的地方,王晖越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从行业角度,整体水平和素质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对模特的有效管理、知识配备、系统训练以及敬业精神的塑造上。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模特从业人员和有意愿加入模特业的人员来说,只有不断加强自身文化素质、专业水平才是生活的强者,岁月今昔,青春不待。虽然我国不乏世界一流的模特人才,但职业化、国际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因为环境、语言、文化的差异等因素出国又回国发展的模特有之,综合素质呈弱势。最后就是模特业娱乐化的问题。商业化运作程度不高,模特业要发展,综观国外,娱乐化是必然趋势。但要跳出庸俗化、低俗化的窠臼。娱乐化是我们的受众喜闻乐见的好事,寓教于乐。商业化要求市场自然形成一种竞争机制,无形的手来调节;做好统筹、行销,提高模特业门槛、模特自身形象,重塑美丽辉煌。”

对于新入行的模特,王晖越给出了自己的忠告:“一定要去栽跟头,但不要怕疼,大家都是摔过来的。跟你的同行比较起来你感觉是好的那你就是好的,信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享受生活

第2篇:气质男人范文

关键词:男性身份 男性气质 男性研究 媒介语境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01-02

身份本义指谁,是什么拥娜耍是人类社会成员交往时用来识别个体差异的标志、称谓和象征,以使社会保持一定的秩序和结构。社会学家华伦・基德认为:“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作为人的特点,如何看待身边的其他人,以及认为他人如何看待我们。〖KG-*3〗‘身份’意味着要‘确定’或是‘了解’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1]也就是说男性身份是社会对男性的整体身份和地位的定位,属于意识形态的一个部分。

男性身份在父权社会里一直被认为是独立自主的本质性的存在,是不言自明的存在。但是随着20世纪西方现代女权主义、同性恋和少数族裔权利运动以及精神分析学等的兴起,男性身份的认同和构建遭到挑战,传统男性身份的人为性、压迫性和矛盾性日益凸现,随着社会更加开放和文化的全球化和多元化,男性开始成为有问题的性别,男性危机日益严重,男性身份的确立开始变得模糊。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流行第三性公关和反串艺人所开创的扮装风潮,时尚杂志封面出现了半裸男性,2003年夏“都市美型男”热潮和男“同志”的出现都展现了多元化男性形象和男性气质。近几年来媒介中的男性扮装越来越女性化,影视媒介中虽有各式传统型男性形象,但是趋女性化的男性影视明星似乎更受粉丝欢迎。这些现象似乎都在显示男性开始被女性化,开始被物化,进入了被“看”的时代。这些都说明了现代社会和媒介语境对男性身份的定位和传统有了区别,男性形象和男性身份定位越来越模糊,标准也不确定,越来越把男性和女性联系在一起。男性身份的定位和男性气质的新问题就成为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性别研究等不同学科都试图建构起男性身份研究的理论和学科平台;男性身份研究的理论成果在文学研究、大众媒体、学校教育、社会政治等场合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男性研究”开始于19世纪至20世纪的欧美,发展脉络明晰

男性气质研究一直到20世纪后半叶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男性身份研究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是传统男性文化构成的历史,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哲学就明确认为男性高于女性,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性别差异论影响了西方哲学界。直到20世纪后半叶“男性研究”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着重研究男性的社会行为、价值观以及男性气质和男性身份的建构等,但对男性身份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却开始于19世纪中期,早期西方心理学试图用智力水平测量方法来区分两性的智力差异和区隔两性身份,这种做法曾引发了众多争议。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女权主义的兴起,西方社会开始重新审视性别差异,女性主义开始寻求“性别公正”,将男性和男性身份问题化和对立化。至此,性别研究的学科性越来越明显,男性身份和男性气质的根源、结构以及动力学、心理学因素等受到了西方各学科领域的关注。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心理学的性别角色理论是西方关于性别身份问题的主流话语,美国心理学家特曼和迈尔斯提出的两极对立论是心理学性别角色理论的源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20世纪初开始影响美国心理学的性别身份研究,到20世纪40年代更是推动性别角色概念向多层次发展,帮助区隔出无意识和意识层面性别气质的差别。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西方第二波女性主义和新兴的同性恋研究区分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动摇了父权制男性至上主义的理论根基,加剧了男性身份的危机。在女性主义的直接影响下,20世纪70年代社会学领域形成了独立的男性研究,开始从意识形态、权力关系、性取向、族裔身份等多角度来考察男性身份问题,标志着男性研究从性别角色研究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男性研究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是西方社会性别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角几乎涉及了社会科学的所有领域,甚至包括生物科学和自然学科。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西方男性气质理论综合了当代西方学者对男性气质的研究历史。

男性身份研究主要集中在美、英、澳及北欧的一些高校和科研研究机构,成果较为丰富。亚洲国家20世纪上半叶经济文化社会都比较落后,战乱频繁,女性地位低下,学界很少关注重视男性身份的研究,成果寥寥。20世纪90年代由于全球化,东亚国家开始把男性研究本土化,更注重媒介语境中的男性身份和男性气质的呈现与建构。

二、男性研究涉及多种学科,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建构

男性身份研究主要见之于心理学的性别身份研究领域和社会学的男性研究领域,在男性身份研究的历史变迁过程中,精神分析学、女性主义和同性恋研究具有重要的开启意义和推动作用。从早期的性别角色两极对立论到“双性同体”论再到女性主义影响下的男性研究等研究方法的出现都说明男性研究的学科体系日趋成熟并呈现出多元发展和跨学科研究的态势。

早期心理学以测量智力水平来区隔两性身份,美国心理学家特曼和迈尔斯的研究指出,两性的差异不在于智力,而在于性别气质,个人的男性化和女性化倾向和程度是可以测量的。[2]性别角色两极对立理论坚持性别角色身份的生理决定论,认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属于同一纬度,是互相对立的,是相反的,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同一个人不能兼具两种气质。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新的历史条件下两性性别身份的社会和历史构建问题的出现,性别角色的本质主义研究方法无法解释这些问题,于是出现了关于男性身份的研究方法社会构建论,开始采用“双性同体”的研究方法,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男性都绝对符合男性气质标准。例如本恩的“双性”论认为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和生理性别没有必然联系,二者并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维度,是属于不同心理维度的身份标志,一个人可能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男性气质的形成是个体社会认知发展的结果。[3]性别角色两极对立论和双性论都认为男性气质是个体内部的自我建构的过程,由从生理遗传决定到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个体认知、社会环境等对男性气质的影响,这说明了研究方法在不断成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女权运动和新兴的同性恋研究区分了两性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动摇了夫权制男性至上的理论基础,加剧了男性身份危机,加上具有非传统男性气质的“新男性”的出现使学者们开始重新评估男性身份的问题,思考男性危机以及未来的男性的发展方向。英国女性主义学者西格尔在《变化中的男性:大背景下的男性气质》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细致观察了受女性主义影响具有非传统的乐于发掘自身“女性化”庵什⑾硎艽统“女性气质”的快乐的“新男性”,由此分析了在女性主义维护性别平等的斗争和男性气质呈现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男性与女性可能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提出男性能否改变?将会有怎样的改变?玛莉安・苏兹曼在《未来男性世界》以当代美国男性气质为出发点,侧重于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男性世界的变化,如男女经济地位的转变导致了男女婚姻观念的转变;受媒体和商品经济的影响,媒体塑造的男性形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性气质。还分析了男性该如何应对这些巨大变化,提出需要重新定义男性气质和男性身份等问题。

三、与西方比我国的男性研究起步要晚,深度和广度不及西方

相比较西方而言,中国本土的男性研究缺乏系统性、理论性,偏重于社会实用,尚未本体化,现有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虚拟的男性批判和男性权力批判层面,偏重于探讨男性研究是否能与女性研究、性别研究同路的层面上。我国港台地区的男性身份研究较内地要早,成果也较多。内地对男性身份和男性气质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资源有限,几乎是空白,且一直被女性研究当作批评男性的证据。本土的男性研究没有进入主流研究中,在高校教育、学术研讨以及实践行动层面都缺少有力的支持。2003年前后,才开始性别阅读与出版的高潮,翻译介绍了一批西方男性研究的前沿著作,如《男性的终结》《男性气质》《未来男性世界》等,但是其价值没有被充分开发,依然被片面地利用于以女性为主体的性别研究中。最早研究男性问题的是中国社会学学者方刚博士,他在《男性运动与女性主义:反父权文化的同盟者》中把男性气质的研究作为男性解放的一部分,认为“父权文化”是最影响男性气质的一个因素。隋红升在《危机与建构――欧内斯特・盖恩斯小说中男性气概研究》中认为,当今两性关系的新格局与残留的男权文化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错位,对男性气概进行反思和重构是男权文化所不能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与女性研究相比,文学领域中的男性研究很薄弱,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范式;学术视野不够宽广,没有形成问题意识。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把男性身份研究和媒介语境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就更少了,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由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主义的影响,男性已经和传统社会中的男性在社会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转变很大程度上被科学、技术和经济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所驱动,并为无所不在的媒体所夸大。现代媒介通过其特有的语境塑造和展现了许多新的男性形象、男性的生存状况、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以及男性气质的变化。从哲学的高度,以文化为视点,以大众媒体为平台,从媒介语境出发去解读中国当代男性身份问题和男性气质的变化,研究男性的生存现状、生命境遇、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感情与日常生活,有利于我们考察当今的男性文化状态,男性生存的历史根源、现实生态、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男性身份的重新确定。我们需要审视男性在两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失去了什么?在一个由他们父辈不能容忍的规则和禁忌统治的社会里,当代和未来的男性该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社会又该做何改变来适应变化着的男性身份和男性气质?在研究时可以介入审美文化批评、消费主义、女性主义、性别主义等学科和理论基础,将父性、政治身份、文化身份等因素结合起来多元解读男性形象、男性的文化表征、男性身份的认同和重构男性身份等方面。使社会重新审视评价定位当今男性,以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Warren Kidd.Culture and Identity.Basingstoke:Palgrave,2002:7.

第3篇:气质男人范文

在世界各国和各种文化当中,传统社会大多对男女两性的气质做出严格区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分别被概括为独立性对依赖性;主动性对被动性;控制性对服从性;主体性对客体性;掠夺性对被掠夺性;逻辑性对非逻辑性;生产性对生殖性;力量对美丽;智力对爱情;理性对情感;阳刚对阴柔;精神对肉体;文化对自然等等。如果一一列举,这个单子还可以无限延伸。

在全球进入现代化进程之后,上述男女两性气质的划分出现了模糊化趋势,这一模糊化或说中性化趋势随着男权制愈演愈烈。女人进入传统上属于男人的领域,所谓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划分显得越来越进退失据。男女着装的演变就是这个变迁大潮的一个小小注脚:在欧洲中世纪,如果一个女人不穿裙子而穿长裤,那就是一个十分越轨的行为,而现在再看世界各地的女装,长裤已成女人的常见装束。这是典型的中性化现象,大家为什么对此并无焦虑呢?是不是也应当像对李宇春们的胜出一样产生中性化焦虑呢?

在性别气质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否定把两性及其特征截然两分的做法,即反对将女性特征绝对地归纳为肉体的、非理性的、温柔的、母性的、依赖的、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把男性特征归纳为精神的、理性的、勇猛的、富于攻击性的、独立的、理智型的、客观的、擅长抽象分析思辨的。这种观点强调男女这两种性别特征的非自然化和非稳定化,认为每个男性个体和每个女性个体都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这种观点反对将一切作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主张彻底把这个两分结构,建造一个两性特质的多元的、包含一系列间色的色谱体系。

关于两性气质的刻板印象的存在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应当如何看待这个现实的存在呢?

我们首先必须认识到,所谓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完全是由文化和社会建构起来的。即使男女两性确实存在如刻板印象中所说的那些差异,这差异也是由社会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由男女两性的解剖生理差异造成的。

我们还应当认识到,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区分是维持传统性别秩序的工具。性别刻板印象的直接后果是:使人们误以为某种性别就是某种样子的;限制独立自由的选择;要求按照规范行事。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对男性化感到恐惧,富于攻击性的、有抱负的、高智商甚至留短发打扮中性的女性被视为不够“女性”的女人;男性对女性化同样感到恐惧,怕人说自己有“女人气”“娘娘腔”。 女性刻意把自己的男性气质掩盖起来;男性也努力把自己的女性气质掩盖起来。在对性别刻板印象的遵从的过程中,性别刻板印象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僵硬,越来越固定,越来越不容“越轨”,它最终建立起一种性别的秩序,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发展。

第4篇:气质男人范文

【关键词】性别角色类型;人格特征;双性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60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76-02性别角色是特定社会或群体按照人的男女性别规定的不同行为模式。[1]个体要适应社会、发展自我,选择相应的性别角色行为是十分重要的。[2]刘金花认为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性别认同的过程。性别角色的确定主要有四种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性别图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心理人类学理论。性别角色有几种类型、对人格特征有何影响?文章以上问题,概述国内相关研究,做出总结和归纳。

1被试选择

研究对象为大一至大四在读大学本科生,来自文、理、艺等专业方向,男女各半。[3-5]

2工具

2.1贝姆的性别角色量表修订后的BEM性别角色量表(BSRI)。该量表包括男性化项目14条,女性化项目12条,中性化项目13条,共39条。修订后量表重测信度:男性化量表r=0.939,女性化量表r=0.922,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修订后量表有较好的构想效度,男女分量表相互独立,内部具有因子的单纯性。[6]

2.2“大五”模型人格量表[7]王中会,张建新认为:在人格领域的研究中,“大五”人格模型被各国学者广泛认同,McCrae和Costa采用NEO2PI2R各种文字的版本,在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意大利、德国、南非、菲律宾,以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都得到了相似的五因素人格模型,因此得出结论认为人格五因素模型具有文化普遍性。但张建新等学者总结了20多年来有关《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SFM),他们认为“大五”人格模型不能全面解释中国人典型的社会行为模式,CPAI的“人际关系性(IR)”刚好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补充测量到中国人具有的特殊社会性人格特质,构成“大六”人格特质。“大六”人格模型既包含具有文化普遍性的“大五”人格模型,又能反映中国文化特殊性的“人际关系性(IR)”,因此本研究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CPAI中的“人际关系性(IR)”量表作为人格测量的工具。“大五”模型的测验包括:神经质(N),外向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感(C)。NEO2PI2R就是根据“大五”因素设计的一种人格量表。此次测量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76-0.93,分半信度为0.81-0.92。

2.3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8]宋丽丽,邹萍总结表明:贝姆通过研究发现双性化的人在许多情景下能表现得更好,因为他们既具有女性特质又具有男性特质,能在各种情况下应付自如。其研究还表明,双性化者更富创造性、自尊感较高、更独立、善于处理各类环境中的事物、自我效应良好。也就是说,双性化气质才是成功者的气质,才是最理想的气质。具有双性化气质的人在许多场合下,要比具有性别典型气质的人表现出色。因为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同时富有男性和女性的气质特征,所以在适合男性气质情境下,他们能够表现得男子气十足;而在适合女性气质的情境下,他们又能善解人意,表现出很好的女性气质。

[9]司本斯采用人格归因量表(PAQ)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性中27%的人属于双性化人格,这种人格类型的个体,既能胜任男性的工作,也能胜任女性的工作,她们有更好的可塑性和适应力,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模式。

[10][11]研究表明,双性化的青少年和女大学生的确比性别典型化的自我评价更高,更受欢迎,适应能力更好。

[12]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性别角色量表、安全―不安全感问卷、自信心测验问卷的测试,结果表明:第一,双性化人格模式的个体在自信心、安全感方面明显优于女性化、未分化的个体,虽然与男性化气质未达到显著差异,但在高自信和安全感的人数百分比上明显高于男性化,在低自信和缺乏安全感的人数百分比上明显低于男性化。所以双性化人格具有比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二,女性化、未分化类型的个体表现为自信程度偏低,缺乏安全感,从理论上讲,其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袁立新、卢声达关于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从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看,双性化与男性化者心理健康状态更好,而未分化和女性化者心理健康状态较差。此研究还表明,在男性被试中,男性化类型者比女性化类型者心理更健康;在女性被试中,女性化类型者却不如男性化类型者心理健康。

双性化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男性化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女性化者、未分化者相比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但中国双性化者的性适应问题容易受影响,女性双性化者比男性双性化者更显得健康。

石艳玲[13],余小芳[14]研究发现,双性化类型的学生不管在心理健康方面,还是在社会适应性上,都优于男性化类型、女性化类型与未分化类型的学生,这说明双性化类型是最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式。同时,还得出,未分化类型是最不理想的性别角色,女性化类型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性方面也较低,男性化类型在这两方面上都不错,仅次于双性化类型。

[4][14]余小芳、邓小农、王立皓的研究表明,正性的男性化特质或女性化特质与焦虑、抑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双性化与男性化者比女性化与未分化者焦虑、抑郁水平低。

根据人格量表,在神经质人格特征分数上,女性气质和未分化气质的大学生显著高于男性气质和双性化气质的大学生;在外向性人格特征分数上,男性气质和双性气质的大学生显著高于女性气质和未分化气质的大学生;在开放性人格特征分数上,双性化气质的大学生显著高于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大学生;在宜人性人格特征分数上,女性气质和双性气质的大学生显著高于男性气质和未分化气质的大学生;在责任感人格特征分数上,双性气质的大学生显著高于女性气质、男性气质和未分化气质的大学生,而未分化气质的大学生显著低于双性气质、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的大学生;在和谐性人格特征分数上,女性化气质的大学生显著高于男性化和未分化的大学生,双性化的大学生显著高于未分化的大学生;在面子人格特征分数上,女性化的大学生显著高于双性化的大学生;在人情人格特征分数上,女性化的大学生显著高于男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的大学生,双性化的大学生高于未分化的大学生。[7]

3简要分析

从四种性别类型分别在男女两性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来看,可以看出男性的性别类型分布双性化最多,男性化紧接其后,再就是未分化,女性化最少;女性性别类型分布还保持传统的女性化最多,其次是双性化,再就是未分化,男性化者最少。由此可知:第一,男大学生的性别类型主要以双性化和男性化为主,而女大学生的性别类型以女性化和双性化为主;第二,未分化性别类型并非在男女总体中所占比例最少,有时其比例还超过双性化;第三,在大学生中,无论男女,性别角色反典型化者是最少的。

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具有以下人格特征:性别角色双性化大学生具有较高外向性、宜人性和责任感的人格特征,性别角色女性化大学生具有较高宜人性、和谐性、人情和神经质的人格特征,性别角色未分化大学生具有较低责任感、和谐性和人情的人格特征,性别角色男性化大学生具有较高外向性的人格特征。此研究结果支持了贝姆双性化模型理论,双性化的人适应能力最强。双性化的大学生人格特征既具有男性化外向性高的特点,也具有女性化宜人性高的特点,同时责任感强。而女性化的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好的人际取向的人格特征,但神经质分数也很高。未分化型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征分数较低。这一结果与张莉、冯江平的研究结果类似,证明双性化性别类型具有更多积极的人格特征,同时也证明了人格特征的差异不是由于生理性别决定的,而是由于性别图式的差异产生的,同样支持了社会认知理论。

4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双性化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方面都有着最佳的适应能力。此性别角色类型应该作为青少年性别角色教育指引的重要方向。并且应尽量避免性别角色的社会刻板效应影响。[15]

未来对大学生性别角色方面的研究,可以引入成就测验问卷,对被试大学生进行长时间跟踪调查,确定性别角色类型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决策等影响。此外,女大学生分配和就业的不利处境及大学管理与大学生活动的性别倾向,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性别态度。为此未来的研究也可通过揭示性别角色取向对职业选择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而为教育工作者进行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与自我教育指导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对人格影响是间接的、相对的。国内研究表明双性化大学生具有最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没有考虑跨文化的双性化研究、男女双性化的人格差异、双性化与未分化的对比研究、双性化的负性心理问题等。所以还是应该理性看待性别角色类型对人格特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金胜华主编.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蔡华俭,杨治良.大学生性别自我概念的结构[J].心理学报,2002,34(2):168C174.

[4]杨炯,胡怀林,俞乐笑.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两往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86-90.

[5]王道阳,张更立,姚本先.大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差异[J].心理学报,2005,37(5):658-664.

[6]沈烈敏.性别角色特质与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5):1269-1271.

[7]王中会,张建新.性别、性别角色和性别观念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3):50-55.

[8]宋丽丽,邹萍.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研究综述[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45(3):87-88.

[9]Spence.J.T.,Helmreich.R.L.Androgyny versus gender schema:A comment on bem’s gender schema theory[J].Psychological Review,1981,88(4):365-368.

[10]Bem,S.L.Gender schema theory:A cognitive account of sex typing[J].Psychological Review,1984,88(4):354-364.

[11]Bem,S.L.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J].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74,42:155-162.

[12]Lehman,D.,Chiu,C.&Schaller,M.Culture and psychology[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55:689-714.

[13]石艳玲.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及相关因素研究综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第5篇:气质男人范文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男性学;男性气质;父权文化 

response to ecofeminism at viewpoint of men’s study 

abstract: 

ecofeminism claim that the female care more about the nature, while the masculinity is not eco-friendly at all;masculinity induces the destruction of environment and ecocatastrophes. and ecofeminism still keeps queries about development. from men’s study viewpoint, the male should admit that "traditional masculinity" bring on the destruction to the environment; however, it should also be pointed out that patriarchy culture is the lord of the destruction who has figured the traditional masculinity and makes the male trapped in it and hurt as well as the female. being able to redound to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en’s study encourage the male to overset the oppression of the patriarchy,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hand in hand with the female. and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ecofeminism and men’s study reserch w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of china is constitute. 

key words: ecofeminism ;men’s study;masculinity; patriarchy; 

女性主义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浸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女性主义的思维方式不仅对社会科学各领域,而且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也发生了重要的影响。环保领域也不例外。女性主义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和思潮,生态女性主义思潮对生态、环保的界入,以其对父权文化一贯尖锐的批判姿态,给绿色革命打上了清晰的性别烙印。 

作为对女性主义进行回应而促生的男性学,面对生态女性主义,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出相应的回应。但是,就中国而言,男性学本身还是一片空白,就国际社会而言,男性学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回应至今也仍呈现失声之态。 

一,生态女性主义基本理念、本土化问题及质疑 

    所有女性主义都反对男性中心论(androcentrism),生态女性主义同时反对人类中心论(anthropocentrism),认为人统治人的思想,派生了人统治自然的思想,而二者都是应该废除的。 

    生态女性主义有这样两种提法,一种是女性主义的生态学 (the ecology of feminism) ,再一种是生态学的女性主义 (the feminism of ecology)。生态女性主义起源于20世纪七十年代,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对生态环境之关注的影响。事实上,1962年,女性学者rachel carson出版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便被认为掀起了“一个永不消退的环境意识浪潮”。1974年,f•奥波尼出版了《女性主义或死亡》一书,书中首创了一个新词――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 1 

    生态女性主义内部同样流派众多,包括文化生态女性主义、社会生态女性主义、自由生态女性主义、激进生态女性主义、批判生态女性主义、原住民生态女性主义、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等等。但是,各流派都将“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一观点视为核心。自奥波尼提出这一观点,便 “揭开了女性主义理论的绿色革命序曲”,并且在20世纪九十年代得到重要发展。2(p52) 

    生态女性主义主张自然世界与女性主义精神的结合,因此它“既是一种女性主义理论,又是一种生态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多元的文化视角。” 3它“试图寻求一种不与自然分离的文化,并且认为一个生态学家必定会成为女性主义者。” 4(p83) 

李银河将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理念总结为: 

第一,女性更接近于自然;而男性伦理的基调是对自然的仇视。自然与文化,生理(动物)世界与社会(人类)世界,男性与女性……这样的二分法将女性与自然、繁殖、物质、他者性归为一类;将男性与文化、生产、形式、自我性归为一类;这是西方父权制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为贬低和强奸自然和女性寻找合理性。5 

第二,地球上的生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网,并无上下高低的等级之分。但社会状态却是种族分隔、性别分隔的,在这个等级体系中,上帝这类纯精神是最高级的,而生长在地球上的生命是低级的;在所有的生命中,人又是最高级的,以下依次是动物、植物、山、海和沙;在人类当中,白种男性是最高级的,以下才是其他种族和性别的人们。而生态女性主义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反对对生命做等级划分。 

第三,一个健康平衡的生态体系,其中包括人与非人在内,都应保持多样化状态。消费市场把人们的文化兴趣搞得千人一面,既浪费资源,又无趣。生态女性主义主张,应当发起一个反集中化的全球运动,既照顾到人们的共同利益,又要反对某些消费形式的统治和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实际上是一种暴力形式。 

第四,物种的幸存使我们看到重新理解人与自然 (自身肉体与非人自然) 关系的必要性,这是对自然与文化二元对立理论的挑战。生态女性主义批判二元对立的理论,反对将人与自然分离,强调所有生命的相互依存,将社会压迫与生态统治的模式两相对照。 

此外,生态女性主义者对发展的概念提出质疑,她们认为,发展这个概念是基于西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关于经济进步的概念而形成的,以为变革必须走线性发展的道路。女性运动的价值是去听取无权者的呼声,尊重差异性;而发展概念不重视个体,不重视社区层面,只是从经济角度评估人类与社会的进步,却不考虑诸如文化、社会、政治、精神等人类的贡献。生态女性主义中最极端的观点是从根本上反对发展的,它将发展作为西方父权主义的举措加以抨击。4(p84-87)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后,女性主义,包括生态女性主义,更多影响中国学界。目前,中国的哲学界、女性主义理论界、宗教与伦理学界,以及文学界都有很多介绍、研究生态女性主义的论文问世刊行。但是,中国学界对生态女性主义的接受也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引进初期的意识形态导向集中在世界妇女大会前后,接受缺乏学术的自觉;第二,不论在文学还是在其它领域,接受都还不成体系,表现为论文多而专著甚少。2(p63) 

    还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起源于美国的生态女性主义,在传输到第三世界的时候,同样面临本土化的挑战。在这方面,中国以外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已经做了很多成功的努力,比如印度著名的女性主义学者席瓦便提出,“应该立足本土知识体系重建女性主义的生态文明,同时将此与基层妇女的环保运动联系起来,这些都体现了她的"草根"立场和对许多白人中产阶级主义者常有的‘被迫害情结’的超越”。6(p62) 

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在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颇多发展,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相比,它具有一些独特之处: 

1、以历史的方法研究诸多社会问题,如环境问题、妇女问题、和平问题等。 

2、注重第三世界问题,始终站在下层人民,尤其是下层女的立场上。 

3、十分注重宣扬被主流环境主义,主流女性主义等所忽略的第三世界经验及知识体验,提出以本土知识体系为基础重建女性主义的生态文明,同时将这一文明同下层妇女的环保运动、人民反对新殖民主义的运动,全球及对恐怖主义的运动等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体现了一种彻底的革命精神。 

4、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着相当程度的继承与发展。 

5、重视基层运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印度的生态女性主义者在著述中便十分重视文章的通俗易懂,十分注重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经常参与、组织、发动有着广泛群众参与的基层运动。这显然是没有群众基础和实践沃土的第一世界生态主义者所缺乏的。 

因此,有中国学者主张,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关注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的经验,比如印度的国情与中国更为接近,其经济教训也就更有参照意义。6(p60-65) 

对生态女性主义,并非没有质疑。这种质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作为与伤害、破坏自然的“男性气质”相对应,生态女性主义赞美弘扬关爱、养育、保护的“女性气质”。但问题是,这样的女性气质恰恰是在父权体制下产生的,是被父权文化塑造成形,用来确定女性在父权文化中屈居于男性之下的“第二性”地位的。生态女性主义对女性气质不加批判地接受,同时又批判父权文化,这在逻辑上造成悖论。但支持生态女性主义的人士解释说:“虽然在论证的逻辑上出现了悖论,但是从其动机和结果来看,生态女性主义和其他女性主义流派一样都是追求解除父权制的不公控制,并实现了对其批判和解构的作用。” 2(p56-57) 

2,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天生与自然更亲近,具有很强的本质主义倾向,而女性主义的社会性别理论核心便在于建构主义。这,造成了矛盾,而且过于浪漫主义。 

3,生态女性主义对发展提出质疑,却并没有提供一条足以令人信服和接受的人类生存途径。生态女性主义试图告诉人们:工业与自然为敌,农业则与自然和睦相处。但是,人类是否应当和能够回到工业化之前?正如李银河质疑的:“生态女性主义是否能够拯救世界?主张适度发展和反对无节制发展的思想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但它还面临着三个重要问题:第一,何谓适度。……第二,确定了适度的标准之后,如何做到使人能满足于这个标准。第三,公平问题。例如,在一些人得到私家汽车之后,让另一些人满足于自行车是否有欠公平?为了公平,是应当让已有汽车的人放弃汽车,还是应当让只有自行车的人拥有汽车?这些问题不解决,生态女性主义只能是空谈。” 4(p87) 

二,男性学对生态女性主义应该做出的回应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气质比男性气质更接近自然,是真正的“自然之友”。“男性是把世界当成狩猎场,与自然为敌;女性则要与自然和睦相处。因此,女性比男性更适合于为保护自然而战,更有责任也更有希望结束人统治自然的现状——治愈人与非人自然之间的疏离。” 4(p84)  虽然这番论述有混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之嫌,但若以“女性气质”代替文中的“女性”,以“父权文化下的支配型男性气质”替换文中的“男性”,则堪称精彩论述。 

生态女性主义者发现,科学和技术是符合支配型男性气质的,它的发展过程便是人类对自然的掠夺过程,同时,科技的发展也是男性对女性的掠夺和压迫过程。科学技术从产生的那一天起便存在着性别偏见,科技领域长期被男性把持,女性被认为天生没有能力从事科学和技术工作。科技成果主要是为男性的利益服务,有时甚至是以牺牲女性为代价的。 

“生物技术、遗传工程和生殖技术方面的新发展,越发使妇女意识到科学技术的性别偏见,意识到科学的整体范式具有父权制的、反自然的、殖民的特征,目的是像剥夺自然的生产能力一样剥夺妇女的生育能力。”  6(p62)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过去人们没有注意到男性统治自然与统治女性之间的联系。男性的环境观是等级的,如化学品,核战,等等。7 

女性主义对父权文化及传统男性气质的审视,使得男性不能不对之做出回应。正是在女性主义的激发下,男性开始反思父权文化对自身的定义,男性学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当生态女性主义不断发出声音的时候,男性学同样应该对之做出回应。与其说这是一种学术观点上的响应,不如说是对建设新型两性关系及和谐社会的一种双向努力。 

在男性学与女性主义的对接中,我以为有必要明确定义“男性觉悟”与“男性觉悟的二重性”这两个概念。所谓男性觉悟,是男性自觉地认识到父权文化的存在伤害着女性和男性。我在此提出“男性觉悟的二重性”这一概念,即强调成熟的男性觉悟应该包括两个属性: 

1, 男性觉悟到父权文化和体制对女性的伤害,进而帮助女性获得平等自由的生存空间; 

2, 男性觉悟到父权文化和体制对男性的伤害,进而行动起来反抗这些伤害。 

在男性觉悟的过程中,缺少二者中的任何一者,都是不完整的。只强调觉悟到父权文化对女人的伤害,便无法从男性的视角提供反对父权的动力;只觉悟到父权文化对男性的伤害,就无法真正认识到父权文化的本质,意识到女性是更深的受害者,从而难以建立两性和谐。 

以“男性觉悟二重性”为基点,针对生态女性主义对“传统男性气质反自然”的定义,我个人主张,男性学应该明确两点态度: 

1, 认同并支持生态女性主义者关于传统的男性气质对自然具有破坏性的主张; 

2, 明确强调必须对父权文化与男性进行区分,传统男性气质是父权文化强加给男性的,是这种男性气质在与自然为敌,男性同样是受害者。 

此两点态度的提出,同样意在说明,男性学学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女性主义者在反父权文化和体制方面,应该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再进一步,男性学应该从男性的视角,检讨父权文化对女性和男性的双重伤害。 

对于第一点态度,应该不存在普遍的争议。但是,对于第二点态度,争论可能会很激烈。 

最有代表性的反驳之一可能便是:你主张将父权文化和男性分离,那么,数千年来不正是男性在维护着父权文化吗?不正是男性在按着男性气质的要求,去破坏自然吗? 

我在多篇论文中强调,简单地说男性在维持父权文化是错误的,男性是一个内部有太多差异的群体,并非所有男人均从父权的不平等关系中受益。不同年龄,阶级,收入,种族的男性是完全不同的。8所以,父权文化是由信奉这种文化的男性和女性来维持的,他们实际被这文化所骗,所害,所误,却不自察。性别研究应该致力于帮助他们觉悟,而不是单纯去指责他们。 

父权文化给男性的许多利益,以父权眼光看是利益,所以它能够长期维持,但以男性学的眼光看,就是伤害,只不过以前男人同样没有觉悟到这一点,男性学的理念可以帮助男性意识到,自己在得到的利益同时也受着伤害,所以要放弃父权文化给的权利以及利益,从而和女性建立平等的关系,使得男性和女性均受益。 

正因为如此,泛泛地说男性统治自然或男性反生态,我认为是不准确的。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父权文化如何通过定义男性气质来束缚男性的思维和行为,并进而指使男性成为自然的破坏者的。破坏环境的不是男性,而是支配他们的男性气质。男性被父权文化强加了这样的男性气质,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所以,根源要打倒传统男性气质及后面的父权文化,而不是把男性当靶子。 

即使男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了对自然的破坏,那也是父权文化的结果。男性当然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悔过并改正,并为此承担一切道义及法律责任。但是,这远远不足以改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只有认清深藏在后面的父权文化的本质,才能够从性别研究的视角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一个终极方案。 

这样的思维方式,便是男性学应该做出的对女性主义的发展与贡献。 

男性学针对生态女性主义“男性反自然”的第二点态度,还可能引发这样的反驳:主张男性也受父权文化及生态破坏之害,是男性的一种自怜,男性根本没有受害,至少不像女性受到那么深的压迫。 

确实,父权文化对女人的压迫重于对男人的压迫,但同时必须注意到从受父权文化剥削这一点来看,男人同样是弱者。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父权文化在带给男性利益的同时也必然带来伤害,对此的认知同样需要性别敏感(gender sensitive),只是与对女性的伤害表现形式可能不完全一样。即使父权文化对男性的伤害为轻,也不能成为拒绝承认这种伤害,以及拒绝男性摆脱这种伤害的理由。 

在生态问题上,既然男性和女性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的任何改变不可能只影响女人不影响男人,男性怎么可能不同时也是生态破坏的受害者呢? 

生态女性主义的一个观点是,女性更多家务劳动,因此水污染,食品污染,环境污染更直接地伤害她们。但是,男性在工作场所,室内装修和空调排气污染,办公用品污染,工业废气废水污染,汽车尾气污染,不是同样更直接地伤害他们吗?而且,男性同样难逃所有加诸女性身上的污染的伤害。如果说生态破坏直接伤害了女性的生殖能力,也有研究表面,男性的生殖能力同样受环境污染的毒害。而且,女人的孩子也是男人的孩子,如果一个女人因为新生儿成为生态破坏的牺牲品而痛苦,必定也有一个男人因为同样的理由而痛心。 

核竞赛是典型的父权文化下竞技和炫耀武力的产物,但男性同样会成为核战争及核污染的受害者。虽然核竞赛,化学品,多是由男人基于对男性气质的追求发明出来的,但这并不会使他们自己逃脱其害。 

当生物技术、遗传工程和生殖技术方面的新发展被指责为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剥夺之时,我们同样要反思,高科技给男性的生殖和遗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但是,我们说这些,不是否定生态女性主义,更不是否定女性主义,只是想提醒人们,在强调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之时,不应该对男性彻底忽视。男性学反对把精力只用于谴责,特别是谴责具体的个人,而放弃对症结的核心进行探究,特别是放弃对改造与出路的思考。 

三,男性学推动生态保护的若干设想 

仅仅认识并批评传统父权文化定义的男性气质对生态构成危胁,并不是我们的目的。男性学要在生态领域树立自己的学科地位,必须对如何促进环保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果说,传统的男性气质是与生态、环保理念相冲突的,那么从逻辑上讲,参与环保工作,有助于改善传统的男性气质。 

r•w•康奈尔在其所著《男性气质》中提到,在20世纪八十年代,女性主义“与参与环保的男性产生了一些冲突,然而许多男性都接纳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参与环保的男性无论他们的个人历史如何,都无法回避女性主义界定的性别政治。” 9(p165) 

康奈尔对六位参与环保的男性进行了深入的个案研究,认为男性气质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形成的。男性参与环保,在多重意义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在环境保护运动中,男性们发现了人际关系和文化理想的有效结合。绿色政治在多个层次上参与了他们的生活并迎合了他们多种需求:与他人的团结,精神上的明确性,个人价值意识。这种参与对性别政治的产生是重要的。可以说,这一运动对参与者的情感生活起了杠杆作用。” 9(p172) 

康奈尔将父权文化定义的男性气质称为“支配性男性气质”,认为即使没有女性主义参与,环保运动本身也对支配性的男性气质提出挑战。“绿色政治和文化的这些意识形态至少在观念层次上将对支配性男性气质提出某种挑战。专制受到来自平等和参与性民主的意识的抗争。竞争性的个人主义受到集体工作方式的对抗。……环保激进主义的思潮和大量个人事件的结合足以发动这些男性实施改革计划,将他们自己与他们熟悉的主流男性气质分离,重构个性,塑造一个新的、非性别歧视的自我。”  9(p175-177) 

对于男性学来讲,首先要做的,也许同样是最艰难的一件工作是:帮助男性觉悟到父权文化定义的男性气质,或称“支配性男性气质”在对男性构成伤害。 

之所以讲这项工作是最艰难的,是因为父权文化对这一男性气质如何美好的定义,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遍及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并且被男性集体内化了。但是,在颠覆父权文化对两性的压迫的过程中,认清传统男性气质的真相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决定权步骤。 

男性学检讨父权文化对男性的社会性别模式塑造,应抓住其中最核心的 “刚强”二字,由刚强演绎出硬汉、强者、粗犷、勇敢、事业成功、健壮,等等诸多概念。男性学要帮助男性觉悟到,一直被认为是褒意词的“刚强”实际上在伤害着男人。“刚强”就要求男人事业成功,能够“养家糊口”,要“男主外,女主内”,两性分工差异便被合法化;而“事业成功”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男人为使自己活得“像个男人”,就要不断拼争,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牺牲包括他和家人、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刚强”要求男性勇敢,粗犷,凌驾于女人之上;要求男人有烦恼有心思都要闷在心里,这不仅阻碍了男性的情感表达,也影响了和女性的交流,给双方造成很多误解;刚强模式诱导男性轻视健康,扮演硬汉,有病也撑着,男性在多种疾病中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女性,男性寿命减短,从而也给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带来苦恼和负担;刚强模式要求男人在性上表现强者之风,将男性刻化成性机器,伤害着男性的尊严与自决权,也为他们在性关系中对女性的侵犯与伤害提供文化上的背景;…… 

从生态的角度看,正是男性“刚强”、“成功”的神话伤害着生态环境,因为这些与不断追求发展、鼓励“战胜自然”,作“胜利者”,“自然的主宰者”是一种思维逻辑。当男性将不断“猎取”,不断收获作为生存第一法则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持续向自然索取,永无止境。生态,就是在这样的男性气质的作用下被损害的。 

“刚强”模式剥夺了男性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我们提倡男性觉悟,就是要让男性觉悟到父权文化对他们的性别模式塑造,剥夺了他们自由发展的可能。pleck和sawyer指出: “作为男人我们希望能要回我们完整的人生。我们不再希望汲汲营营,出人投地,以符合一个不可能达到、具有压迫性的男性形象——坚强、沉默、冷静、英俊帅气、喜怒不形于色、功成名就、主宰女人、鹤立鸡群、有钱富裕、聪明干练、身强体壮……” 10 

在反对男性气质支使下的对生态的破坏这一点上,男性学与生态女性主义找到了共同点。无论女性主义还是男性学,所要改造的都是父权文化,而反父权文化的新男性气质,同样应该成为二者共同的追求之一。 

虽然视角不同,但女性主义与男性学均将矛头指向父权文化这一点,使我们能够描绘出两幅最终交叉到一起的路径图: 

女性觉悟——女性反父权(女性主义)——两性携手与和谐 

男性觉悟——男性反父权(男性学)——两性携手与和谐 

我们看到,男性反父权与女性反父权,在两性携手与和谐这里交织。之所以能够出现这种交织,同样因为男性觉悟的二重性,既反父权对女性的压迫,又反父权对男性的压迫。但这仍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女性主义者也同时意识到,女性主义也应该有二重性,既反对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又反对父权文化对男性的压迫。唯此,两性的携手与和谐才可能实现。 

席瓦在《生态女性主义》一书中提出,需要一种新的世界观,承认自然界中的生命(包括人类)是通过合作、相互照料和爱来维持的。6(p63)在我看来,这种合作当中,同样也应该包括男人和女人的友好合作。 

综合以上论述,男性学应该为生态保护所采取的行动,可以总结如下: 

1, 帮助男性觉悟到,父权文化同时伤害着男性和女性,伤害的形式可能不同,但性质却完全一样,都是对多元与个性发展的打压。男性应该自觉地检讨自己充当父权文化执行者的过程中对女性的伤害。 

2, 帮助男性充分觉悟到,父权文化定义的男性气质模式,因为对“强者”形象的强调,将会导致破坏自然、反生态的结果。男性和女性均将因此而受到伤害。所以,觉悟的男性应该自觉地反思“刚强”模式在生态及其它问题上的破坏性。 

3, 鼓励男性更多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在实践中体味生态主义、女性主义理念,从而理会颠覆父权文化将给男性、女性,及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效益。 

4, 努力培养执政者(通常以男性为主)的社会性别意识,帮助执政者充分意识到性别问题对生态的意义,因此在国家的生态政策,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中,有意识地加入性别视角,对生态女性主义和男性学的研究成果加以关注。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必须,而且能够,保护它! 

参考文献 

1(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艾晓明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70 

2谢鹏,郭晶晶,生态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接受[j],中国女性主义,2004年秋季卷 

3肖巍,女性主义伦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83 

4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5 kourany, j. a. et al. (ed) feminist philosophies,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1992. 451 

6赵冰冰,刘兵,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若干特色[j],中国女性主义,2005年春季卷 

7vandana shiva and maria mies, ecofeminism[m].zed books, 1993 

8 kimmel, michael s., and michael a. messner, eds, men’s lives, 6nd[m]. pearson education asia limited and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5 

第6篇:气质男人范文

香奈儿蔚蓝男士淡香水

¥680/50ml

前调:柑橘、葡萄柚、薄荷、粉红胡椒

中调:雪松、老丹脂

后调:茉莉、广藿香、香根草

香水介绍:

CHANEL香奈儿推出全新男士香水Bleu de Chanel 蔚蓝男香,以雪松展现男士阳刚不屈的意志,加入生姜来让你体味男人不凡的一生。

Bvlgari宝格丽 当代绅士男士香水

¥465/60ml

前调:莲花、佛手柚、紫罗兰叶

中调:紫杉木、豆蔻

后调:可什米尔木、安息香胶、蜂蜜、龙涎香、麝香

香水介绍:

它是款明亮清透、充满感官性的香氛,主要灵感来自男人未经矫饰的优雅,而这也正是BVLGARI男人独有的,浑然天成的阳刚气息及迷人魅力。

Gucci Guilty 古 琦 罪爱原罪男士香水

¥596/50ml

前调:柠檬、薰衣草

中调:橙花

基调:广藿、雪松香

香水介绍:

男人“罪”爱的香水,适合品味超然的都会男性,白领阶级和想成为时尚型男士的最佳情人节礼物。

这种具有超凡魅力的男性,对于女人来说就像磁铁一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Burberry巴宝莉Body女士香水

¥1000/85ml

前调:绿色苦艾酒、小苍兰、桃花香氛

中调:玫瑰、鸢尾、檀香

后调:喀什米尔香氛、奶油香草、麝香

香水介绍:

Burberry推出新品,新香水名为“Body”,寓意非常明确,而Burberry此前的香水线的确缺少一款主打性感女人味,相信“Body”的出现可以填补这一空缺。

“Body充满英伦气息,是我们所推出最为性感妩媚的香氛。她成熟、细腻、并充满现感。我们希望这款香氛轻盈、妩媚,但同时与众不同――以迎合不同年龄的女性, 更多的是展现她们的一种态度。

“香氛以感性的玫瑰和鸢尾花香结合木香前调,流露纯粹的英伦气息。”――CHRISTOPHER BAILEY BURBERRY首席创意总监。

Hermes爱马仕

大地男士中性香水清新木质男香

¥658/100ml

前调: 葡萄柚、橙

中调: 玫瑰 、广藿香 、天竺葵

后调: 香根 、甜椒 、安息香、西洋杉

香水介绍:

这款香水汲取了来自辽阔大地的美好事物,风、太阳、露水、水果、花果香―组合出独特 的味道。Terre d'Hermes香氛蕴含的七种成份全部由植物和矿物精华组成,它以60%的西洋杉当主结构,也希望拥有市面上柑橘调无法呈现的清新与明亮的生命力,于是 它自创新柑橘调。香水的原材料完全采用天然材质,葡萄柚、甜椒与粉红胡椒粒的活泼香气,在高贵的天竺葵和西洋杉坚忍的气息之外,塑造出动静皆宜的氛围。他 对土地矿石的丰饶有着深深的感动,却苦于世上没有矿石味,于是触摸再三并敲击打火石来记忆味道。

迪奥dior 沙丘男士香水 清新木质花香调

¥499 /50ml

前调:无花果叶、罗勒属植物叶、黑醋栗、西西里柑橘

中调:新柑橘、苔藓、鼠尾草属植物

后调:无花果木、西洋杉、顿加豆

香水介绍:

沙丘男士香水其主要香调为绿色植物、海洋气息和木香。现代、清新、与自然融为一体,是一款真正的男人香水。

专为时尚、最求独特的男士设计的一款香水,可以形容为海洋味香水,充满阳光、沙滩、海风、清新空气和蓝色海洋的气息,是男性真实自我风格的表现,唤出了自由和自然。

在香味中用上了号称迷魂的鼠尾香,以表现现代男性绝不墨守成规,在复杂的理性中隐藏着感性,永远生机勃勃,不可捉摸的性格,让女人们为之着迷,被这种神秘双性性格所吸引,味道不张扬却令人着迷。

Davidoff大卫杜夫王者之风男士香水

¥489/50ml

前调:佛手柑、鼠尾草、柠檬

中调:白松香、鼠尾草

后调:雪松木

香水介绍:

大卫・杜夫这位烟草业的传奇人物,于1984年创造出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第一款香水(Classic)之后,再造香水界的传奇。Davidoff CoolWater(神秘水)香水是Davidoff的得意之作,在欧美市场,已成为男士香水的主流产品,长期受到男性使用者的青睐。。

王者之风的名字和瓶形,就足以让男人们找到拥有他的理由――尤其能激发现代社会那些整天窝在钢筋混凝建筑物里缺乏运动的男士们。

木质感的淡香水,但整体调性遒劲有力,man味十足,整个香味过程充斥着佛手柑和雪松的香气,这的确是一款值得炫耀的香水装备。

Burberry

巴宝莉 英伦风格迷情男士香水

¥458/100ml

前 调:绿柑橘、佛手柑、姜、霜冻豆蔻

中 调:野玫瑰、雪松、肉豆蔻

后 调:东方木材、灰麝香、熏草豆

香水介绍:

清新的东方木质调男香,独特前味混合了的绿柑橘 、霜冻小豆蔻及佛手柑的清香,中味散发出野玫瑰的优雅、肉豆蔻的辛辣,以及雪松的鲜明基调。此外,后味展现出东方木质调香气中混合灰麝香及熏草豆的气味,使男人的性感与阳刚味得以同时呈现。

浓缩了现代英国男性的气质,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慵懒及休闲的风格。

Hugo Element Edt

优客元素正品男士淡香水

¥408/90ml

前调:西瓜酮

中调:姜、芫荽叶

基调:雪松木

香水介绍:

瓶身设计灵感来自于氧气瓶,有助于潜水时探险水中的神秘世界,如旅行家悠游于城市之间,同时被城市中的创意元素激励,十足激发男人的兴趣,不断地去尝试新的事物。

香水风格轻松,让人卸下生活的压力,转化成城市无所不在的创意活力,消费的人群一般是悠游、创意和有城市风情的都市小资人群。

Gucci 木质柑苔香调香水

¥900/90ml

前调:佛手柑、地中海丝柏

中调:紫罗兰叶、胡椒、茉莉

后调:烟草、琥珀、广藿香

香水介绍:

令人不禁回想Gucci的经典传统和那热情浓郁的芬芳。而作为首款男士香水,Gucci by GUCCI Pour Homme更是将Gucci>>欢迎光临闺蜜网男士的性感、力量与魅力发挥至极。充满了传奇感、与人文气息的魅力香水先是以清新的佛手柑、地中海丝柏的浓郁,过渡到紫罗兰叶、辛辣的胡椒的梦幻气息和茉莉的芬香怡人给人一种中性感觉。最后是烟草、皮革香、浓烈诱人的琥珀香和广藿香等熏苔木香调收场。

Lacoste来格仕挑战男士香水

¥455/75ml

前调:鲜橘、胡荽叶、豆蔻子

中调:茉莉花、紫罗兰、胡萝卜籽油

后调:檀香、麝香、香草

香水介绍:

Lacoste最新推出一支令人振奋的男士香氛Challenge,其充满活力和动感的香氛设计是为了激励男士积极、热心、敏锐地拥抱生命每一个挑战。 Lacoste Challenge的灵感来源来自Lacoste始创人──网球冠军传奇人物Rene Lacoste坚持不屈的精神。 Challenge香氛捕捉现代男士们充满自信及其爱冒险的生活态度。对于现代社会的男士,生命就如同在游乐园接受玩乐中的挑战。

Bvlgari宝格丽当代绅士男士香水

¥465/60ml

前调:莲花、佛手柚、紫罗兰叶

中调:紫杉木、豆蔻

后:可什米尔木、安息香胶、蜂蜜、龙涎香、麝香

香水介绍:

它是款明亮清透、充满感官性的香氛,主要灵感来自男人未经矫饰的优雅,而这也正是BVLGARI男人独有的,浑然天成的阳刚气息及迷人魅力。

为创造出一种崭新、珍贵且充满活力的嗅觉体验,BVLGARIMAN散发出东方的白木香味,诠译出全新的男性典范。强烈的木质香气,令传统的男香元素中因加入纯净元素,变得更加出色。

Ck free blue男士香水

¥470/50ml

前调:中国小柑橘、法国薰衣草

中调:白色肉豆蔻、豆蔻果实、绿色植物

后调:白色皮革、纯净麝香、琥珀结晶木

香水介绍:

第7篇:气质男人范文

关键词:阳刚气质;阳刚危机;阳刚教育;教师比例失衡

中图分类号:G40-012;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34-01

在中国古代,教育缺乏“柔性”特征,私塾中的戒尺,棍棒教育等,都印证了这一点。而今天,将老师比作妈妈却成为对小学教师的一种美誉,就连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也逐渐趋向“母性化”。在这种 “母性化”教育的背景下,男孩的“阳刚危机”逐渐成为了一个必须被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呼唤“阳刚教育”,让男孩重拾担当,拥有男性应有的阳刚之气。

一、阳刚气质的内涵

阳刚是男性化的典型特征,是一种如阳光般散发的刚强气息,是一种勇敢、坚强、果断的个性,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品质,是一种男子汉所独有的气质。如果女性化倾向太严重,男孩很难勇敢面对各种挫折,以至于难以立足社会。因此,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教师和父母都要有意识地培养男孩的阳刚气质。

二、阳刚气质缺失的原因

(1)学校教育中男女教师比例的严重失衡。男女教师比例的严重失衡,导致在课堂上以女性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境中,缺少男性教师的阳刚魅力。男孩因此变得日渐柔和,缺乏了男孩应有的特质。在男孩从幼儿园到中学这十几年的受教育过程中,长期受到女教师的“母性化”教育,使得男孩女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影响了男孩的健康成长。(2)家庭教育的不当和缺失。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父母总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这就导致孩子过度任性娇贵,经不起任何挫折和考验,过于“娇弱”和女性化。如今的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缺位成为一个较普遍的现状。男孩在早期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父亲的语言与行为来塑造自我,如果父亲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照顾和培养孩子,就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应有的阳刚和果断的品质,从而影响他未来的发展。

三、阳刚教育的作用

(1)阳刚教育对男孩身心的辅导有助于培养阳刚气质。在大部分学校,一般由班主任肩负起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工作。而班主任中以女性教师居多,男孩一般不会和她们讲述自己的困扰。当孩子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时,由于家庭教育都以母亲为主,所以孩子只能和妈妈交流,这就导致孩子的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受到母亲的影响。而通过阳刚教育对男孩的身心进行辅导,可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埋下阳刚的种子,让男孩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阳刚气质”。长大后能够勇敢地承担责任,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2)阳刚教育有助于改善男生“弱势群体”的地位。在现在的校园中,女学生干部居多,在日常的交往和学习中,男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为女生性格比较乖巧,更容易取得教师的喜欢和信任。反观男生由于天性的好动和顽皮,因此常受到教师的“特别对待”。阳刚教育有助于男生阳刚气质的培养,有助于男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改善他们在学校中的弱势地位,让男孩更自信。

四、培养男孩阳刚气质的方法

(1)榜样示范法。父母要给孩子起榜样示范的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言传”是家庭沟通中所必需的,而“身教”则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身教”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在家庭教育中,榜样示范比语言诱导更有影响力。父母想给孩子做榜样,一要做到以身作则,这样才能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孩子;二要敢于承认错误,不能以威压人,这样才能让孩子信服,并且学着模仿。(2)情境体验法。鼓励男孩多去冒险和搞“破坏”。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们都喜欢冒险。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去冒险和搞“破坏”,而不是随意制止,因为男孩喜欢冒险正是阳刚的表现。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的这些言行加以抑制,会导致男孩越来越安静、听话,个性也越来越趋于女性化,丧失了应有的男子汉气概。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父母应给予足够的自由,不应过多干涉孩子玩耍的行为。尤其是父亲,要多和孩子进行一些富冒险性的互动活动,从而对男孩阳刚气质的塑造起到促进作用。除了冒险之外,搞“破坏”同样也是男孩的专利。在搞“破坏”的过程中,实际带给男孩的是好奇心的满足,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提升男孩的阳刚气质。(3)伙伴影响法。让男孩多与同玩耍。童年期对男孩来说正是同伴影响最大的时期。父母因为担心,让孩子不要和那些“调皮捣蛋”的男孩一起玩耍,这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等于将孩子从一个极端引导到另一个极端,会导致男孩在童年期的过程中没有各种玩伴。父母平时应该多鼓励男孩和同一起玩耍,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男性玩伴表现出的勇敢、正直、担当,都是女性玩伴很难给予的。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阳刚教育并不完善,依然有很多孩子出现性别和行为上的偏差。推行阳刚教育势在必行,除了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男孩的“阳刚气质”外,更需要学校教育全方位的努力,甚至需要全社会大环境和教育风气的改善。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在家长和教师的配合下,孩子们一定会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拥有一段难忘的童年,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8篇:气质男人范文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42(2008)06-0037-06

    19世纪末期以后,由于中国移民在美英国家不断增多,跨种族婚恋或性恋问题凸显出来,给惯于编织爱情故事的好莱坞提供了新的素材。与一般浪漫爱情故事不同的是:这类异国恋情故事往往体现着性别、种族与政治冲突的内涵。具体到好莱坞电影文本中,如果恋情发生在中国男人与白种女性之间,中国男人的男性气质则被遮蔽,很多时候他们要么被塑造成阴柔型的太监,要么被刻画成阴毒型的诱奸者。前者缺乏阳刚之气,有诱奸的想象,没有诱奸的能力,经常表现出某种变态的性爱;后者以邪恶的手段诱惑白人少女。相反,如果恋情发生在白种男人与中国女性之间,白人男子的男性气质得到彰显,中国女性往往被描绘成性感的尤物,为白种男性英俊的外貌、十足的男子汉气概所倾倒而甘愿委身。

    中国男人与白种女性之间的恋情由于威胁到白人的父权制权威,是爱情禁忌。在这种形式的婚恋中,白人女性是纯洁的被垂涎者,同时也是西方自身道德脆弱的象征。在好莱坞电影中,这些纯洁的白种女性又往往带有渴望堕落的隐秘心理,因而故事的结局不仅要根除异族的诱奸者,还要惩罚那些潜意识中不安分的白人女性。白种男子与中国女性之间的恋情由于体现了白人男性的魅力,爱情禁忌则被解除。在这种婚恋模式中,白种男人每每扮演着拯救中国女性的角色,演绎拯救的神话。

    一、爱情禁忌:华人男性气质的遮蔽

    美国学者罗伯特·康奈尔将男性气质分为四种类型:支配性男性气质(hegemonic masculiity,亦译“霸权男性气质”)、从属性男性气质(subordinated masculinity)、共谋性男性气质(complicit masculinity)和边缘性男性气质(marginalized masculinity)。根据他的这一理论划分,白人男性属于支配性男性气质,华人男性则属于从属性、边缘性男性气质。为了维护白人男性的霸权地位,好莱坞电影中的异国恋情故事总是遮蔽华人的男性气质,彰显白人的男性魅力,从而实现西方对东方的君临与霸权。《落花》(Broken Bolssoms,1919)和《阎将军的苦茶》(The Bitter Tea of General Yan,1933)就是好莱坞异国恋情电影中华人男性气质被遮蔽的典型。

    《落花》是根据英国作家托马斯·柏克(Thomas Burke, 1886-1945)的短篇小说《中国佬与孩子》(The Chink and the Child,1916)改拍的默片电影。小说讲述12岁的白人女孩露茜(Lucy)在和中国男人程环(Cheng Huan)接触后,被父亲残暴地摧残致死的故事。1919年,该小说被美国着名导演格里菲斯(D. W. Griffith)改拍成电影《落花》。改编时格里菲斯有意识地矫正当时流行的“黄祸”偏见,取了一个副片名《黄种人与少女》(The Yellow Man and the Girl),将带有污辱性的“Chink”改成“Yellow man”,表现出对中国人的同情之心。表面上看,《落花》似在呼吁种族宽容,尊重异族文化,甚至有影评家指出它是一部“严肃的人道主义杰作,而非又一部耸人听闻的侮辱东方的电影”(P43)。它将西方视为野蛮、暴力、堕落的所在,批判西方男性主导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和对黄种人的歧视,赞赏亚洲人的高尚道德和白人女性的纯洁。但隐藏在表层叙事背后的,是种族主义的性禁忌,性爱的主客体与种族优劣的相互暗示是这部电影或隐或显的主题。

    《落花》开头叙述中国人程环满怀着用佛家的慈悲宽容去拯救西方人的理想,正离开中国前往异乡。几年之后,程环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时已沦落为伦敦莱姆豪斯区的一个小商人,整日沉浸在鸦片烟雾带来的幻想之中。他迷恋上经常去唐人街的白人女孩露茜,露茜不时会遭到拳击手父亲的痛打,程环格外怜惜这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次,露茜在被父亲毒打后逃到唐人街,昏倒在程环的小店前。程环将她带回家,像对待公主一样照料她。程环早就对露茜充满了欲望,但在低头去吻露茜的一刹那,又及时拉回自己的理智,没有亵渎他心目中纯洁的女神。露茜的父亲巴罗得知女儿躲在中国男人那儿后,父亲的威严、种族歧视的怒火使他愤恨地将露茜揪回家,凶残地将她暴打致死。而柔弱的程环随后用****打死巴罗,抱着死去的露茜回到唐人街,自杀在她的身旁。

    《落花》体现出性别与种族秩序互相阐释的深层内涵。性别和种族之间有着惊人的对应关系,男人强于女人,同样,一些民族也强于另一些民族。西方白人一方面通过张扬白种男人的男性气质,另一方面通过将黄种男人女性化,来达到压制东方、歧视东方的目的。《落花》中,白人巴罗和华人程环象征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形象。巴罗是个职业拳击手,象征着男性化的狂暴、野蛮力量。小说中描写他“像鹿一样善于奔跑,像灰狗一样善于跳跃,拳击场上像机器一样,喝起水来像吸管一样。他恃强凌弱,性格威猛,意志刚强”。而程环从上海辗转英国的加的夫、利物浦、格拉斯哥,最后沦落到伦敦的莱姆豪斯。他躬背弯腰,耸肩缩项,每日像中国皮影戏中的皮影一样溜进烟馆,抱着烟枪蜷缩在一角,沉醉在幻觉的世界里。在电影里面,有关巴罗的镜头都和拳击、打斗有关,他霸气十足,性情粗暴,出手凶狠;而有关程环的画面则多是半睡半醒、怅然若失,不仅他的小店经营女性喜欢的东西,他本人也对穿着打扮极其用心,举手投足间女子气十足,电影中用了很多推拉的慢镜头,着意表现他身上的女性特质。为了凸显巴罗强悍的男性气质和程环柔弱的女性特质,导演格里菲斯使用蒙太奇手法,将巴罗在拳击场上的镜头两次切换到程环幽暗的房间里,刻意展示他是如何地陶醉在性与美的抒情性迷梦之中。

    巴罗和程环不仅代表着两种个人性格,更重要的是象征着两种民族性格。程环的行为和价值取向一直呈女性化,与巴罗所体现的西方男性的阳刚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文弱,后者粗暴;前者是浪漫的幻想家,沉溺于鸦片,醉心于审美,后者是粗暴的行动者,以折磨女儿为快事。电影着力打造的是一个弱势的、女性化的东方,来反衬一个强势的、男性化的西方。

    巴罗不仅是一个残暴的父亲,更是一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他尽可以虐待自己的女儿,但当听说程环收留了逃走的露茜时,他马上怒不可遏,屏幕上打出这样的话:“巴罗意识到了做父亲的权力,一个中国佬胆敢追求他的女儿!他要叫这个中国佬尝尝他的厉害!”在巴罗的观念中,和中国佬待在一起是不可饶恕的罪恶。电影中,性爱与暴力既表现在两性之间,也表现在种族之间,性隔离和种族隔离关联在一起,而种族主义的性隔离在包括《落花》在内的许多好莱坞电影中又表现为一种单向的禁忌:白人男子与黄种女性之间可以发生性爱,因为这体现了白人男性父权制的威权,表现出他们浪漫的英雄气概。相反,黄种男性与自种女孩之间的任何性举动甚至性欲念都是禁忌,是既可恶又可怕的奸污。

    《阎将军的苦茶》同样是一个东方男人诱惑西方女性的故事,它改编自美国作家格雷斯·查灵·斯通(Grace Zaring Stone,1891-1991)的同名小说。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治状况空前关注,新闻媒体不断报道国民党、共产党、军阀、土匪的活动情况,特别是在30年代初期,中国在美国人眼中是一个异国情调、危险与战乱交织的地方,任何事情都可能在那儿发生,因而给了美国作家极大的编织故事的空间。格雷斯满足了美国读者这方面的心理需求,《阎将军的苦茶》在当时引起一定的反响。1933年,着名导演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将之改拍成电影,以异国恋情为主导情节,以一个中国高级官员豪华府邸里异国情调的铺陈为主导背景,让白人女子梅甘·戴维斯(Megan Davis)和中国男人阎将军走进了更多美国人的视线,同时也给当时正饱受经济危机之苦的美国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物质享受。

    标题中的阎将军是一位中国国民党军官,故事主要围绕白人女主人公梅甘展开。梅甘是一位美国姑娘,远渡重洋来到上海,准备与在这儿传教的未婚夫完婚。但婚礼并没有如期举行,梅甘在火车站遭到抗外“暴徒”的围攻,阎将军解救了她,并把她带到家里。梅甘对这位中国高级官员家中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尤其是阎将军娶了一个长老会学校毕业的女生作小妾。梅甘和阎将军探讨中西文化的不同,并各自向对方宣讲自己的主张。梅甘向阎将军宣传基督教,阎将军认为梅甘所说的爱、善良、幸福都是空洞的,并告诉梅甘他本人的人生哲学就是信仰军队、军权和扩张。随着交往的加深,梅甘对阎将军由敌意到了解,并最终爱上了他。后来阎将军的小妾背叛了他,与共产党人私奔,阎将军怒不可遏,要杀了她以解心头之恨,而梅甘劝他饶恕小妾,皈依基督教以减轻内心的痛苦和愤懑。阎将军也愿意借此机会检验他们各自的人生哲学,于是便将小妾交给梅甘,试验一下能否用基督教的博爱来规劝她“改邪归正”。但小妾却利用梅甘的信任,出卖了阎将军,使他的军队严重受挫。影片最后,阎将军由于军事、政治上的失败,再加上无法得到他最想得到的梅甘,只有端起放了毒药的“苦茶”,自尽身亡。

    在这个跨国恋情故事中,性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对梅甘来说,阎将军既是性威胁,又是性诱惑。

    就性威胁来说,主要是作为黄种人的阎将军,威胁到西方白人女性的贞操和淑女道德。梅甘不仅是一位白人女性,而且代表着西方白人女性的端庄、贞洁与道德,这样的女性温顺纯洁,维护白人高贵的种姓,忠于自己的丈夫,不管他是英俊、幽默,还是乏味、懦弱。作为遵循传统道德、追求淑女规范的女性,梅甘对阎将军心怀恐惧。睡梦中她瞥见一个人影闪进她的卧房,而这个人分明是面目狰狞的阎将军,他身着戎装,长着蜘蛛一般恐怖的长指甲,慢慢地向梅甘的床边摸过来,而梅甘惊恐万状,骇然坐起。这个情节反映出当时西方白人对混血通婚的恐慌,他们认为白人与有色人种通婚会玷污他们的种族,带来白种人的退化、堕落,因而极力编造有色人种智力低下、道德堕落的谎言。如唐纳德G·贝克通过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津巴布韦六个国家的大量调查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亚洲人……被认为是不值得信任的,他们欺诈、堕落、邪恶、不道德。他们是性变态者,只要有机会,就会玷污白种女性的贞洁。其背后隐藏着这样一种恐惧:亚洲人想和白种人通婚,而异族通婚的结果会导致血统的混杂,从而威胁白人种姓的纯洁。”(P158)

第9篇:气质男人范文

饮食篇

男性:“生精”“抗氧化”,双管齐下

男性进补以保阳气为主,因为男性承受较大的社会压力,奔波疲劳容易失阳气。建议具体针对个体体质,选择合适的“补阳气”食疗。

男性饮食的一大重点应放在“养肾精”上。因为肾主阳气收藏,人体的阳气来源于肾脏,肾为生命活动提供原动力,因此应多吃补肾生精的食物。如枸杞子、淮山药、栗子、黑芝麻、莲子等食物都有补肾功效。

男性和女性的一大区别在于,男性体内肌肉比例较大,而女性则是脂肪成分较多。从营养学角度来看,男性应关注优质蛋白质的足量摄入,因为肌肉需要蛋白质提供能量。同时蛋白质也能帮助生精,提高生育能力。男性更应注重锌、硒等微量元素的补充。

男性生活中有害健康的危险因素远多于女性,如抽烟、饮酒等,所以“抗氧化”应该成为男性食疗的另一大重点。男性可以适当地吃些抗氧化营养品。同时一些天然的抗氧化食物,效果并不输于营养补充剂。如葡萄、西红柿、芥末和花椰菜,以及山楂、大蒜等都含有天然抗氧化物质。

女性:经血丢失铁。补铁很重要

对于女性来说,虽然吃的重要性也许排在睡之后,但吃得好对养生养颜也大有裨益。补血养阴的食材药材有很多,如黄芪、人参、党参、当归、白芍、熟地、丹参、首乌、鸡血藤、枸杞子、阿胶、大枣、龙眼肉、乌鸡等都是滋补佳品。但有一点要注意,就是月经期间不要药补。

女性户外活动时间总体没有男性多,可能导致维生素D不足,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女性可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必需微量元素(尤其是铁元素)、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性食品,如豆制品、动物肝肾、动物血、鱼、虾、鸡肉、蛋类、大枣、红糖、黑木耳、桑葚、花生(带红皮生吃更好)、黑芝麻、胡桃仁以及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睡眠篇

女性:睡眠“充电”,气血充盈

睡眠对女性来说其作用不亚于任何养生养颜佳品,某些失眠女患者走进诊室,不用开口就知道其存在睡眠障碍问题,因为她们不同程度伴有面色憔悴、目光呆滞、气血缺失。夜间睡眠是女性身体“充电”的最好机会,中医提倡“静养阴”,女性要靠睡眠来维持静的状态。只要睡眠质量高,则会气血充盈,体现于面部则容光焕发,所以“睡美人”的说法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

西医也认为睡眠对女性尤为重要,因为女性受内分泌影响很大,一生中内分泌水平会出现多次大幅波动,如月经来潮时、怀孕期间、哺乳阶段、绝经之后。如果内分泌发生紊乱,女性就会出现身体的种种不适,脸色也会不好。睡眠是调整内分泌的最佳方式。睡眠质量高、睡眠时间充足,会使内分泌水平趋向稳定,因而对女性养生养颜有很大好处。

男性:“子午觉”利阴阳调和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