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蝇科范文

蝇科精选(九篇)

第1篇:蝇科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工具为市售天幕式诱蝇笼;诱饵为腐鱼豆渣混合物,两者比例为6∶4。

1.2方法

1.2.1诱蝇选择3种不同蝇类生境,即新江湾新城湿地(湿地)、居民区(周边绿化带或草坪)、公园(黄兴公园)放置诱蝇笼,每旬1次,每次8∶00放16∶00收。

1.2.2麻醉用三氯甲烷将诱捕到的蝇类分笼麻醉,于体视显微镜下分类计数,部分制成标本并保存。

2结果

2.1两种金蝇的形态鉴别

两种金蝇在外形上相似,但两者有明显的特征区别(表1)。

2.2两种金蝇的季节消长

大头金蝇和绯颜裸金蝇的季节消长分别如图1、图2所示。其密度为只/(笼・日)

2.3两种金蝇3种生境的密度比较

大头金蝇在湿地的密度最高,为400只/(笼・日)日;居民区的最低,为34.6只/(笼・日)。而绯颜裸金蝇也是湿地的密度最高,为10.22只/(笼・日);其次是公园,为2.85只/(笼・日);最低的是居民区,仅为0.09只/(笼・日)。

2.4两种金蝇在3种生境中的种群构成比

大头金蝇和绯颜裸金蝇在3种生境中的种群构成见表2。

3讨论

大头金蝇和绯颜裸金蝇同属丽蝇科伏蝇亚科,两者外形相似,基层工作者常易将两者混淆,但实际上可以从两者的颊和前气门的颜色加以区分。

大头金蝇始现于5月,7月急剧上升,9月达高峰,11月明显下降。这与张庆等[1]报道的上海地区大头金蝇3月开始出现,6月急剧上升,9月达高峰,以后逐月下降,以及薛蔓等[3]报道上海浦东新区的趋势基本一致。但每年的首现月份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可能由于孳生地、温湿度等气候条件不同所致。绯颜裸金蝇6月始现,以后逐月增长,11月达最高峰,提示有关部门对高峰期进行有效的控制。本调查发现绯颜裸金蝇在11月高峰后,11月下旬至12月份上旬在诱捕中没有发现它的踪影,是否与气温骤降有关,值得进一步开展其生态方面的研究。

两种金蝇在不同的生境内表现出密度明显不同,大头金蝇在江湾湿地为最高,而居民区最低,可能与湿地自然生态状况以及周边处于开发和半开发状态有关;而在居民区中有关部门采取的蝇类综合控制措施科学有效,以及居民的卫生意识较强也是影响其密度重要因素。

大头金蝇在3种生境中均占较大的种群构成比,为该地区的优势种类,而且构成比相差不是非常明显;绯颜裸金蝇则占较小比例为非优势种群,但不同的生境,其种群构成比明显不同,其中以湿地为最高,公园次之,居民区十分稀少,这可能与绯颜裸金蝇的孳生场所密切相关。有关绯颜裸金蝇的季节消长情况鲜有报道,甘运兴教授曾在动物尸体孳生的大量大头金蝇幼虫中采集到本种一龄幼虫,证明其一龄幼虫是尸食性。在澳大利亚该种幼虫为绵羊蝇蛆症重要害虫之一[3]。因此,绯颜裸金蝇种群构成虽小,但亦是不可忽视的蝇种。

4参考文献

[1]张庆,冷培恩,徐劲秋,等.上海地区常见蝇类种消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0,11(6):422-466.

[2]薛蔓,邵国才,顾梅蓉,等.上海市浦东新区蝇类种群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2,18(7):1-3.

[3]范滋德.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六卷双翅目丽蝇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收稿日期:2007-02-06)

第2篇:蝇科范文

关键词:紫外线辐照;雄果蝇;寿命;繁殖力

中图分类号:Q969.462.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7.019

Effect of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on Lifespan and Offspring Physiology of 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ZHANG Ya-jun, LIANG Jia-yong, ZENG Mu-he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Guangdong 510225, China)

Abstract: 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t 8 hours old were irradiated by ultraviolet radiation for 5,15,30 min,then their life-span, fecundity and the ability of anti-hunger was determ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in all experimental groups, mean lifespan, maximum lifespan and half of lethaldeath irradiated flies reduced(P

Key words: ultraviolet irradiation;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lifespan;fecundity

紫外线是一种非电离射线,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关于紫外线对DNA损伤、以及对某些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国内外报道甚多[1-4]。紫外线在微生物诱变育种上已有广泛应用[5],在高等植物诱变中多用以照射花粉粒,再用照射后的花粉粒进行杂交[6-7]。果蝇是进行辐射生物学研究的良好模式材料,而且已经被许多国家运用在辐射生物学多个领域的研究之中。果蝇作为水果主要虫害,会由表及里加速水果腐败,破坏水果品质。目前国内外在防治水果病虫害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但基本采取化学药剂喷施的方法。随着人们对化学药物不良反应的关注,如何用物理方法和技术防治病虫害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试验采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野生型为受试动物,对果蝇进行不同时长的紫外线辐照处理,观察辐射对果蝇的寿命及其子代生理变化趋势的影响,研究紫外线对果蝇的生长发育及遗传变异的影响,为动植物的紫外线诱变育种和害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供试昆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为实验室饲养种群,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遗传实验室提供,表型为野生型。

试剂:乙醇(95%)、琼脂粉、蔗糖、丙酸、酵母粉、乙醚,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仪器设备:电热恒温水浴锅(HH-1,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植物粉碎机(北京博医康实验仪器有限公司)、万分之一天平、生化培养箱(LRH-25,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紫外灯(30 W,220 V,50 Hz)、电炉、电子天平、1 L烧杯、500 mL烧杯、培养管、玻璃棒。

1.2 方 法

1.2.1 果蝇的喂饲方法 果蝇培养条件为(26±1) ℃,湿度60%~75%,玉米-糖-酵母(CSY)培养基[8],于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每管4~5对果蝇,培养6~7 d后,果蝇所产卵已由幼虫变为蛹(位于瓶壁上),倒掉培养瓶中的亲本果蝇,3~4 d后蛹陆续羽化为成蝇,收集8 h内新羽化未的雄蝇。放入新鲜培养基中培养1~2 d后进行辐照处理。每隔4 d更新1次培养基。

1.2.2 辐照剂量的确定 选择羽化后8~10 h未成虫,用乙醚轻度麻醉后,在显微镜下挑选出雄果蝇并收集于普通培养皿中(每皿30只,每组3个重复),以网罩遮盖防止果蝇飞走[9]。培养皿置于紫外灯正前方20 cm处进行辐照处理,分别照射30,45,60 min。记录雄果蝇经紫外照射后的死亡数量,确立试验的紫外照射时间。

1.2.3 果蝇的UVR处理 按照1.2.2中的方法,将羽化8 h未的雄果蝇收集于培养皿中进行处理。每皿30只,每种培养基3个重复,根据预试验的结果确定紫外辐射处理时间分别为5,15,30 min。本试验在紫外辐射期间控制温度在25 ℃,以防热应激。照射完成后,用黑布遮盖住管壁,防止出现光复活的现象[10]。并再次将果蝇轻度麻醉收集于相应培养管继续培养,进行下面的试验。

1.2.4 果蝇寿命试验 将辐照0,5,15,30 min处理后的雄蝇按组随机分管,每天统计各管果蝇自然死亡时间和个体数目,培养基粘住和过度麻醉造成的死亡不计算在内,直到全部死亡。计算各试验组果蝇的平均寿命、延寿率、最高寿命和半数死亡期。

1.2.5 果蝇繁殖力试验 收集各剂量组辐照处理后的雄蝇,与未辐照的同龄处女蝇按组随机分管,每管雌雄果蝇1对。果蝇接入7 d后移去亲本,记录每管自第1只成虫孵出后10 d内子一代(F1)成虫数,计算每对果蝇产生的成虫的数目。

1.2.6 F1代畸形率 收集F1代成蝇,乙醚轻微麻醉后置实体显微镜下观察其表型是否出现明显变化。统计其畸变数量,以及畸变的成蝇存活的天数。

1.2.7 统计方法 果蝇的平均寿命=各组全部果蝇死亡天数的平均数;延寿率=(试验组寿命—对照组寿命)/对照组寿命×100%;最高寿命=各组最后死亡的10只果蝇死亡的均数;半数死亡期=各组半数果蝇死亡的平均数[11-13];试验数据用SPSS17.0数据统计分析,各组均数差异采用Duncan法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辐照剂量的确定

经紫外灯辐照30 min后,90只雄蝇中有2只死亡;辐照45 min后,90只雄蝇中有53只死亡;辐照60 min后,90只雄蝇全部死亡。长时间紫外线照射导致所有的成蝇都明显地行动迟缓、不停地跌倒,明显失去方向性和准确性,甚至丧失爬壁能力,并在短时间内身体弓起、翅直立,呈死亡状态。

为避免长时间的辐照对果蝇造成巨大的损害,但又能得出较为明显的试验结果,根据本次预试验的数据,将下面试验各组雄蝇的接受辐照时间定为5,15,30 min。

2.2 辐照对雄果蝇寿命的影响

如表1,未经紫外线处理的雄蝇寿命平均为44.34 d,而紫外线辐照处理后雄蝇的平均寿命在33.00~43.38 d之间。经不同时长的紫外辐照后,接受15,30 min辐照的雄蝇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由图1可以看出,15,30 min辐照组的存活率在第13 天开始急剧下降,在第45 天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而对照组存活率在第23 天才开始下降。说明长时间的紫外辐照使雄果蝇的存活率在初期急剧下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存活率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而5 min的辐照组与对照组之间寿命无显著差异。

试验结果说明,较长时间的紫外线辐照(15,30 min)与对照或较短时间的紫外辐照(0,5 min)组之间,紫外线对成体雄果蝇寿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较长时间的辐照会显著缩短雄果蝇的寿命。但15 min和30 min的辐照组之间,紫外线对成体雄果蝇寿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推断长时间的紫外辐照会对果蝇的机体造成损害,直接造成果蝇寿命的缩短。

2.3 辐照对雄果蝇生理状况的影响

2.3.1 对果蝇产卵量的影响 各组辐照后的雄蝇与同期收集但未辐照处女蝇后,其日均产卵曲线如图2所示。黑腹果蝇雌虫产卵期分为产卵初期、产卵盛期和产卵衰退期。产卵初期产卵量逐渐增大,达到产卵盛期并维持一段时间后,随即步入指数负增长的产卵衰退期。其中只有接受了5 min辐照的雄蝇与处女蝇后的产卵总体趋势与对照组一致,均表现为7 d前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7 d达到生殖高峰,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接受了15 min和30 min辐照组的雄蝇与雌蝇后,在第11天达到生殖高峰,与对照组和5 min紫外辐照组在第7天就达到生殖高峰相比,生殖高峰延迟。

不同时长的紫外辐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均低于对照组(图2),且随着辐照时间越长,总产卵量越少(对照组平均总产卵量为71,5 min辐照组为59,15 min组为49,30 min组为33)。且增长速率减缓,同时衰退速率也减缓。

2.3.2 果蝇子代成虫数及致畸效应 各组辐照后的雄蝇与同期收集但未辐照处女蝇后,其子代成虫数如表2所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长的辐照组与正常的处女蝇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后代的成虫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

由此推断,一定时长的紫外辐照会损害雄蝇的生殖力,使其后代的成虫数减少。且紫外辐照时间越长,生殖损害越大。

通过对这些畸形个体的观察,发现有以下特点:这些畸形个体主要表现为行动摇摆、站立不稳,外形个体发育迟缓、体形瘦小。将这些畸形的个体置于无菌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发现其存活时间均不超过正常野生型的一半(平均18 d)。

本试验发现紫外线辐射后,果蝇后代有少量畸变个体,故推断紫外线有可能导致果蝇的后代产生畸变效应。

3 讨 论

辐照技术在食品杀菌保鲜方面已有较为成熟的应用[14-16],在杀菌的同时,辐照可以消解食品中农药残留,减少食品农药残留的危害[17]。本试验研究表明,长时间的紫外辐照直接造成果蝇寿命的缩短,损害雄蝇的生殖力,延迟生殖高峰,还可能导致果蝇的后代产生畸变效应。如果紫外线能在农林生产中替代化学药品杀灭害虫,可有效减轻农药残留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因食用被污染的食品而给人们健康造成的伤害。我们对水果进行紫外线照射处理,控制果蝇等害虫的幼虫及卵的成活率。采用试验中所使用的紫外线对苹果进行照射后发现,果实表面并未产生任何商品性状的损失。

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核能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科研、医疗以及日常生活中,而同时辐射给人们的健康也带来越来越多的不利影响。合理利用核能的同时,研究与开发抗辐射的保健食品和药物,特别是无毒副作用的天然抗辐射食品和药物将具有广阔的前景,也是我们以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倪建,华周华,戴修道.长波紫外线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2,20(6):471.

[2] Chu F, Borthakur A, Sun X, et al. The Siva-1 putative amphipathic helical region(SAH) is sufficient to bind to BCL-XL and sensitize cells to UV radiation induced apoptosis[J].Apoptosis, 2004(9):83-95.

[3] Ravi D, Muniyappa H, Das K C.Caffeine inhibits UV-mediated NF-kB activation in A2058 melanoma cells:An ATM-PKCδ-p38 MAPK-dependent mechanism[J].Mol Cell Biochem, 2008(308):193-200.

[4] 钱晓薇,吴秀毅,林国栋,等.紫外线对小白鼠免疫遗传的损伤效应[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0,32(2):277-280.

[5] 杨丽丽,尹宝华,侯文菊,等. 芽孢杆菌诱变育种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804-806.

[6] 谌斌.紫红曲的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育种[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9,15(2):87-89.

[7] 曹恩华.UVA的辐射效应及其分子机理[J].激光生物学报,1994,3(4):529-534.

[8] 顾蔚,车娜克,单玉龙,等.酵母粉对果蝇发生之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6):932-935.

[9] 张俊贤,郭光艳,齐志广.紫外线对果蝇生长发育和表型变异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1):90-93.

[10] 李秀兰,刘石娟,王转斌.马齿苋对果蝇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9,35(1):99-101.

[11] 王哲鹏,邓学梅,王安如.乌鸡黑色素对果蝇的紫外辐射保护作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12(1):17-21.

[12] 侯江瑜,顾蔚,韩和同,等.γ射线辐照对雄果蝇寿命及子代生理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0,24(2):407-410.

[13] 张书玲,董丽军,刘龙.亚硝酸钠对果蝇寿命及SOD和MDA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2):149-152.

[14] 朱佳廷,刘春泉,余刚,等.辐照杀菌对绿茶品质的影响[J].核农学报,2005,19(5):363-366.

[15] Polat M,Korkmaz M.Detection of irradiated black tea (camellia. Sinensis)and rooibos tea (aspalathus linearis)by esr spectroscopy[J].Food Chemistry,2008,107(2):956-961.

第3篇:蝇科范文

关键词:斑潜蝇;植物挥发物;引诱剂;驱避剂

1 引言

斑潜蝇属(Liriomyza),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潜蝇科Agromyzidae、植潜蝇亚科Phytomyzidae。该属中有23个种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可危害或取食栽培植物和观赏植物,其中最具为害性和危险性的是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三叶草斑潜蝇L.trofilii、美洲斑潜蝇L.sativae和番茄斑潜蝇L.bryoniae [1]。由于该类害虫寄主范围广、为害隐蔽、繁殖力强、危害性大和扩散传播较快,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

杨龙龙[2]报道我国(包括台湾地区)的斑潜蝇种类为15种,并提出了三叶草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美洲斑潜蝇是由外部传入的;但是陈小琳[3]通过我国范围内的斑潜蝇属害虫的考察,认为目前我国已知的斑潜蝇害虫共计9种,除了上述3种入侵性害虫以外,还包括番茄斑潜蝇L.bryoniae、菜斑潜蝇L.brassicae、豌豆斑潜蝇L.congesta、葱斑潜蝇L.chinense、紫菀斑潜蝇L.pusilla和当归斑潜蝇L.luteal。已记载330多种,其中10种多食性种类是农业作物和观赏植物上的重要性害虫。Parrella在1987年曾发表斑潜蝇研究综述,对之前斑潜蝇生物学研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在最近20年间,斑潜蝇的发生和分布已有很大的变化,相继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

2 斑潜蝇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行为

近几年有关植物-斑潜蝇-寄生蜂为模型的三级营养互作的研究已经有显著的进展[4,5],这一工作成功地定位于寄主植物,昆虫应用植物发出的信号,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化学等信息。至今为止,文献表明植物挥发性物质寄主选择性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6]。由寄主植物产生的化学复合物可以根据其对寄主选择行为的不同作用分类,像引诱剂,驱避剂,取食和产卵刺激物及阻碍剂。这些化学物质或是诱导成分或是组成成分。这些物质在斑潜蝇的寄主选择中或是再同一时间植物抵御斑潜蝇的时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斑潜蝇属的寄主选择性不同于其他的植食性昆虫潜叶科的幼虫不能再寄主植物之间移动,记住的选择仅仅是靠成虫产卵的行为[7]。这一事实导致的大量有关化学物质介导成虫潜叶蝇的行为的研究。

2.1 趋化因子和嗅觉暗示物

至今为止还没有关于斑潜蝇将性信息素用于种内信息传递的报道。因此,看起来很可能那些潜叶科应用植物挥发物来决定寄主定位或是交配。比如雌雄南美斑潜蝇都可对叶豆的气味产生回应。然而南美斑潜蝇成虫对寄主植物(菜豆,黄瓜,西红柿)产生的气味的顶空有积极的反应,但是对非寄主植物(攀援植物,月季)却无反应。尽管有关不同寄主或是非寄主植物的大量挥发性化合物已经鉴定,但是有关斑潜蝇反应行为关键化合物比例和由于昆虫损伤产生的特殊化合物都还不能很好的了解[8]。然而有证据表明植物挥发化合物的特殊比率在寄主选择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斑潜蝇成虫(交叉种)为研究对植物挥发物的反应行为提供了良好的体系,同时可以根据这些昆虫寄主选择的行为及逆行研究其依赖的基础生理机制。

取食和产卵的引诱剂和驱避剂。尽管斑潜蝇的趋势和产卵引诱剂还没有被详细的研究,但是像驱避剂似的化学物质已经从几种寄主植物中鉴定区别出来。Hawthorne等人已经发现发现三叶斑潜蝇成虫在野生番茄上取食和产卵要明显少于种植番茄[9]。

近段时间以来,诸多学者研究不同寄主植物的斑潜蝇的产卵阻碍剂。Dekebo等人在甜椒叶片上分离含氮化合物并说明这些化合物对三叶草斑潜蝇成虫产卵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近段时间以来,诸多学者研究不同寄主植物的斑潜蝇的产卵阻碍剂。Dekebo等人在甜椒叶片上分离含氮化合物并说明这些化合物对三叶草斑潜蝇成虫产卵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Mekuria等从葫芦科的苦瓜分离出葫芦素烷糖苷和三萜系化合物,用这些化合物处理菜豆叶片,并观察这些产卵阻碍剂对三叶草斑潜蝇成虫的作用[11]。他们还在辣椒中提取出叶绿醇和毛地黄黄酮。这些阻碍剂专门用于研究三叶草斑潜蝇,也可用于检测其他斑潜蝇,并用于将来的研究另外,还要研究这些阻碍剂化合物中潜在成分在潜叶蝇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2.2 营养学

对于植食性昆虫,植物的营养成分是寄主植物质量的重要指标,它影响着昆虫的取食、存活和繁殖[12]。例如,肥料一般能增加叶面的营养,反过来这些营养物质又影响斑潜蝇。除少数例子外,许多研究表明,斑潜蝇喜欢在营养丰富的叶面上活动。例如施氮肥后,马铃薯叶片中氮的含量增加,从而提高了美洲斑潜蝇未成熟阶段的存活率,但随着钾和磷浓度的增加,斑潜蝇的存活率反而降低了[13~16]。Letourneau等比较了有机和传统番茄地中作物氮的含量和昆虫危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斑潜蝇对番茄的危害并不随作物中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组织中氮的含量和取食危害的相关性很低。目前,大多的研究都是集中在氮含量对斑潜蝇未成熟阶段的生长发育方面[17]。Minkenberg & OttenhEim 认为斑潜蝇对寄主的的偏好性与植物中氮的含量有关。他们的研究表明,美洲斑潜蝇雌虫对氮含量升高的反应能显著提高其取食、产卵率和产卵卵时间。在斑潜蝇中,成虫对不同叶片营养水平的行为反应时十分重要的,其它种类斑潜蝇成虫对叶片营养的反应需要进一步的研究[18]。

转贴于

2.3 植物防御化学物质

组成型和诱导型植物防御物质是决定斑潜蝇适应性重要因子。不管昆虫是否取食,组成型化学物质的成分是植物本身具有的,而诱导型化学物质随着由昆虫危害、细菌和真菌的感染导致植物受到胁迫后才合成。组成型化学物质已经被作为不同寄主植物和不同寄主品种对斑潜蝇抗性的重要指标[17]。例如,根据八种十字华科蔬菜中总硫苷含量和黑芥子硫苷酸钾含量,将其对斑潜蝇的抗性分为抗性、耐受性、和敏感性品种。这些研究表明硫代葡萄糖酸盐和黑芥子硫苷酸钾对斑潜蝇具有防御作用,而黑芥子硫苷酸钾对斑潜蝇具有吸引作用[17]。

最近,由于植物的局部和系统效应,斑潜蝇诱导的植物抗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斑潜蝇取食番茄植物后,能诱导其产生局部和整体防御蛋白,几丁质酶、过氧化物酶、β1,3葡聚糖酶、溶解酵素。由于番茄叶片中具有这种防御物质,其它植食性昆虫早期的危害对斑潜蝇没有系统的负面影响。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诱导的化学物质对斑潜蝇都是有毒性的。如furanocoumarin(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对大多数的昆虫、病毒、真菌都是有毒的,而斑潜蝇斑潜蝇成虫和未成熟阶段能忍耐其很高的浓度。

通过施用苯丙(1,2,3)噻二唑7硫代羧酸甲基酯(BTH)、茉莉酸(JA)、水杨酸(SA)能过诱导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的抗性。例如,BTH产生的交互抗性显著降低了细菌、早疫病,叶霉病,卷叶发生和美洲斑潜蝇幼虫的虫口密度。此外,在选择性试验中,斑潜蝇的成虫比较喜好未经BTH处理的植物,取食了经BTH处理的植物后,斑潜蝇的取食和产卵减少。还有研究表明,在田间,施用JA对芹菜的斑潜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这种诱发物质的使用明显改变了植物本身挥发物的释放,从而影响斑潜蝇成虫的行为。

2.4 转基因植物对南美斑潜蝇抑制潜能

分子生物和基因工程的新进展为植物抵御南美斑潜蝇提供了机会。Abdeen等报道称,马铃薯的蛋白酶抑制剂I和蛋白酶抑制剂Ⅱ,以及羧肽酶抑制剂的过量表达会增强高表达纯系转基因番茄对棉铃虫和三叶草斑潜蝇的抗性。相比抑制剂组合表达,不同作用机制的防御基因的组合型表达可以更有效的克服昆虫的适应反应。来源于不同隔离品系的芽孢杆菌编码Bt毒素的cry基因已经转移到多种作物,包括玉米、棉花、水稻、马铃薯、番茄、大豆、和芸苔属植物,转移该种基因的目的是用来控制农业害虫。随着转基因植物增加,作用于非成熟阶段的南美斑潜蝇的Bt潜能逐渐被挖掘。因为三叶草斑潜蝇为非目标害虫,所以该虫对非转基因作物和转入Btcry1Ac基因作物造成的叶片损伤没有很大区别。考虑到由南美斑潜蝇造成的损伤,转基因的抗虫潜能可以取代杀虫剂应用于害虫管理策略中。Mekuria等从葫芦科的苦瓜分离出葫芦素烷糖苷和三萜系化合物,用这些化合物处理菜豆叶片,并观察这些产卵阻碍剂对三叶草斑潜蝇成虫的作用。他们还在辣椒中提取出叶绿醇和毛地黄黄酮[18]。另外,还要研究这些阻碍剂化合物中潜在成分在潜叶蝇综合治理中的作用。这些阻碍剂专门用于研究三叶草斑潜蝇,也可用于检测其他斑潜蝇,并用于将来的研究。有证据表明植物挥发化合物的特殊比率在寄主选择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1993年,我国三亚首次发现美洲斑潜蝇之后该虫迅速在全国蔓延开来,截止到2005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该虫都有分布,并对瓜果蔬菜、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和花卉造成严重危害[19]。2005年12月在我国广东省中山市首次发现三叶草斑潜蝇。国家林业局之后又在海南、浙江等地发现该虫为害蔬菜和花卉。汪兴鉴[20]尉吉乾[21],对于江苏地区斑潜蝇的发生种类,调查结果显示,在以上最具为害性和危险性的四种斑潜蝇中只有美洲斑潜蝇和番茄斑潜蝇2种(陈丽芳,2000;龚伟荣,2002),而2008年我们在江苏泰兴地区发现了三叶草斑潜蝇,之后又在江苏句容地区发现了三叶草斑潜蝇为害药芹[22]。

斑潜蝇某些品种,寄主范围广,对蔬菜和花卉植物危害程度大,且对农药的抗性强,斑潜蝇化学生态学理论研究在这20年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应用研究还需要加大力度,特别是利用斑潜蝇系统评估日益增长的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转贴于

参考文献

[1] 陈乃中.美洲斑潜蝇等,重要潜蝇的鉴别[J].昆虫知识,1999,36(4):222~226.

[2] 杨龙龙.对斑潜蝇属中检疫性害虫的研究[J].植物检疫,1995,9(1):1~5.

[3] 陈小琳,汪兴鉴.世界23种斑潜蝇害虫名录及分类鉴定[J].植物检疫,2000,14(5):266~271.

[4] WEi JN,Wang L,Zhu J,et al.Plants attract parasitic wasps to defend themselves against insect pests by releasing hexenol[J].Plos One,2007,2(9):852.

[5] Bruce TJA,Wadhams J,Woodcockcm.Insect host location:a volatile situation[J].Trends Plant Sci,2005(10):269~274.

[6] Parrella MP.1987.Biology of Liriomyza.Annu[J].Rev.Entomol,1987(32):201~224.

[7] Rauf A,Shepard B M,Johnson M W.Leafminers in vegetables,ornamental plants and weeds in Indonesia: surveys of host plants,species composition and parasitoids[J].Int.J.Pest Manag,2000(46):257~266.

[8] Hawthorne D J,Shapiro J A,Tingey W M,et al.Trichome-borne and artificially applied acylsugars of wild tomato deter feeding and oviposition of the leafminer Liriomyza trifolii[J].Entomol.Exp.Appl,1992(65):65~67.

[9] Dekebo A,Kashiwagi T,Tebayashi S I,et al.Nitrogenous ovipositional deterrents in the leaves of sweet pepper (Capsicum annuum) at the mature stage against the leafminer,Liriomyza trifolii (Burgess)[J].Biosci.Biotech.Biochem,2007(71):421~426.

[10] Mekuria D B,Kashiwagi T,Tebayashi S I,et al.Cucurbitane triterpenoid oviposition deterrent from Momordica charantia to the leafminer,Liriomyza trifolii[J].Biosci Biotech Biochem,2005(69):1706~1710.

[11] Awmack C S,Leather S R.2002.Host plant quality and fecundity in herbivorous insects[J].Annu Rev Entomol,2002(47):817~844.

[12] Facknath S,Lalljee B.Effect of soil-applied complex fertiliser on an insect-host plant relationship: Liriomyza trifolii on Solanum tuberosum.Entomol[J].Exp Appl,2005(115):67~77.

[13] Lanzoni A,Bazzocchi G G,Burgio G.Comparative life history of Liriomyza trifolii and Liriomyza huidobrensis (Diptera: Agromyzidae) on beans: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development[J].Environ Entomol,2002(31):797~803.

[14] Letourneau D K,Drinkwater L E,Shennan C.Effects of soil management on crop nitrogen and insect damage in organic vs conventional tomato fields[J].Agric Ecosyst Environ,1996(57):179~187.

[15] Minkenberg O,OttenhEim J.Effect of leaf nitrogen content of tomato plants on preference and performance of a leafmining fly[J].Oecologia,1990(83):291~298.

[16] Stout M J,Workman J,Duffey S S.Differential induction of tomato foliar protEIns by arthropod herbivores[J].J Chem Ecol,1994(20):75~79.

[17] Sharma H C,Pampapathy G.Influence of transgenic cotton on the relative abundance and damage by target and nontarget insect pests under different protection regimes in India[J].Crop Prot.2006(25):13~14.

[18] 康 乐.斑潜蝇的生态学与持续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19] 雷仲仁,王 音.美洲斑潜蝇.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0] 汪兴鉴,黄顶成,李红梅,等.三叶草斑潜蝇的入侵、鉴定及在中国适生区分析[J].昆虫知识,2006,43(4):540~545.

第4篇:蝇科范文

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三年级(1)班

黄天

刚放暑假,爸爸就带我来到苏北农村老家探望爷爷,我既感到很轻松,又感到很高兴。

那天天气很闷热,又刚刚下了一场雨,室内有很多苍蝇,它们飞来飞去,到处乱叮、乱爬。想起妈妈曾经说过,苍蝇身上有很多细菌,会传染疾病。我开始有点不耐烦,并讨厌起苍蝇来。我用手拍,左拍右拍就是拍不着;我又用脚踩,可怎么也踩不着;我张开双臂,一边追一边嘴里还喊着:“轰”,想把苍蝇轰出去,可就是不见效。这时,只见爷爷拿来一把拍子,只轻轻一拍就拍死一只苍蝇,一只、两只、三只……。我迫不及待地从爷爷手里抢过拍子,仔细一瞧,长长的手柄,拍子上还有很多小孔,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原来这就是苍蝇拍。咦,奇怪,怎么我用苍蝇拍也拍不着苍蝇?这时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把我拉到身边,认真地教我怎样拍苍蝇。我按照爸爸的指点,拿起苍蝇拍,轻轻地靠近苍蝇,然后猛地一拍,“哈哈,我终于拍到苍蝇了!”我高兴地喊了起来。接着,我又拍了许多苍蝇。

第5篇:蝇科范文

【关键词】 果蝇;虫草胞外多糖;香烟污染;延缓衰老

众所周知,食用菌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其中虫草多糖有很强的过氧化物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使细胞的各种生理、生化代谢机制能顺利进行,延缓机体衰老;活性多糖还具有提高免疫力、抗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抗肿瘤及降糖等功效〔1~4〕。然而在诸多功效中,有关抗香烟毒害作用的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在香烟污染环境下,以果蝇寿命为指标,探究虫草多糖抗香烟毒害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供试菌株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由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室提供。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无性型菌丝体试管菌种由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室保存。

1.2 虫草胞外多糖的制备

将虫草无性型菌丝体一级摇瓶种子液接种到含有蛋白胨2%、蔗糖4%、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 0.5%液体培养基中,24℃ 、180 r/min摇瓶培养7 d,离心得上清发酵液。将发酵液浓缩10倍,采用sevag法除蛋白后,将所得浓缩液与80%乙醇以体积比1∶3比例混合,振荡摇匀,4℃静止12 h,弃去上清液,沉淀物即为胞外粗多糖。将粗多糖50℃烘干并研磨成粉状,保存备用。

1.3 果蝇培养基

基础对照培养基:将玉米粉120 g、蔗糖100 g、酵母粉10 g、琼脂21 g、蒸馏水2 000 ml煮沸至约2 000 ml,加入丙酸15 ml〔5,6〕,作为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的果蝇饲养。实验培养基:在基础对照培养基里分别添加1.5%、1.0%、0.5%虫草粗多糖,制备成大、中、小3个不同剂量,装于150 ml三角瓶,4层纱布封口,用于饲养果蝇,进行抗香烟污染与延缓衰老实验。

1.4 果蝇饲养

收集8 h内羽化未交配的大量雌雄果蝇,用乙醚麻醉,分组实验。

无污染实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Ⅰ(基础对照培养基)和虫草多糖大、中、小3个剂量组、雌雄分开,每组果蝇100只,置于生化培养箱中(26±1)℃培养,6 d更换1次培养基。

香烟污染实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Ⅱ(基础对照培养基)和虫草多糖大、中、小3个剂量组,雌雄分开,每组果蝇100只,置(26±1)℃生化培养箱中培养。每天在培养箱点燃4支香烟,香烟点然后6 h打开培养箱,统计果蝇生存数和死亡数。每隔6 d更换1次培养基。

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果蝇生存数和死亡数,至果蝇全部死亡。计算出平均寿命、最高寿命(最后死亡的10只果蝇平均寿命)和延长寿命率(以平均寿命计算)。

延长寿命率(%)=实验组平均寿命-对照组平均寿命对照组平均寿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做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虫草胞外粗多糖对雌、雄性果蝇寿命的影响

见表1、表2。添加虫草多糖均能显著延长雌、雄性果蝇的平均寿命(P

2.2 香烟污染条件下虫草胞外粗多糖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见表3、表4。香烟毒害作用使雌性果蝇平均寿命从(39.7±11.4)d降至(27.9±8.8)d,雄性果蝇平均寿命从(38.4±11.1)d降至(29.5±9.2)d,说明香烟对果蝇毒害作用很大,使雌、雄果蝇寿命均大幅度减短。与对照组Ⅱ比较,添加虫草多糖,均能显著提高雌、雄果蝇在香烟污染环境中的平均寿命(P

3 讨 论

动物生存实验是衡量延缓衰老效果最常用也是最为可靠的方法之一,利用果蝇做寿命实验,具有样本大、统计学价值高等优点〔7〕。本实验表明,虫草胞外多糖能使果蝇寿命显著延长,这种延长寿命的效果与食用虫草多糖浓度呈正相关。从性别分析,虫草多糖对雌性果蝇寿命延长效果明显优于雄性果蝇,低剂量虫草多糖就会使雌性果蝇的寿命延长率比雄性高出13.0%。虫草多糖功效可能是由于其具有很强的过氧化物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8,9〕,使果蝇细胞的各种生理、生化代谢机制顺利进行;此外,活性多糖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解毒作用,综合作用延缓细胞衰老。香烟污染毒害使得雌雄果蝇平均寿命大幅度减短,对雌性果蝇毒害作用尤其严重,其生活能力显著低于雄性;雌果蝇腹部有明显增大且透明化,反应迟钝,动作迟缓,甚至较长时间的静止不动。虽然大剂量虫草多糖能延缓雌性果蝇寿命(高达40.5%),但是无论其平均寿命还是最高寿命均达不到无污染时的相应寿命,只能对毒害作用有所改善或缓解。对雄性果蝇而言,通过中、高剂量虫草多糖的作用,能使其寿命超过无污染时的生存时间。由此分析,虫草多糖对果蝇抗香烟毒害作用,雄性优于雌性。这两种差异是否与果蝇性别体质的阴阳偏颇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荣立新,李 伟,徐 媛.虫草多糖的功能和虫草多糖脂质体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4):30910.

2 宋江峰,刘春泉, 李大婧,等. 北冬虫夏草多糖活性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06;4:1458.

3 程维蓉,段丽红,郑必胜. 冬虫夏草及其多糖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现代食品科技,2006;22(4):2849.

4 郭风彩,陈国民. 冬虫夏草多糖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9991000.

5 王厚德.老年学试验用果蝇饲养管理方法的研究〔J〕. 老年学杂志,1983;3(2):4.

6 郑 媛,沈业寿. 桑黄胞内多糖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6;25(3):3841.

7 许士凯. 延缓衰老药物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01.

第6篇:蝇科范文

    论文摘要 美洲斑潜蝇自1995年在包河区发现以后,现已扩展到全区危害。一般受害率30%~100%,减产30%~40%,甚至绝收。从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发生规律等方面阐述该虫的识别方法,并提出防治方法。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斑潜蝇属,俗称蔬菜斑潜蝇、蛇形斑潜蝇等,原产于美洲。我国自1994年在海南首次发现后,现已扩散到除西藏等少数地区以外的全国各地,成为威胁蔬菜生产的1种重要害虫。我区自1995年8月在杏花镇五里岗刘大郢首次发现美洲斑潜蝇以后,现已扩展到全区为害。该虫分布广、危害重、寄主多,其中以豆类、瓜类、茄果类、伞形花科、菊科等受害最重,受害率30%~100%,减产30%~40%,甚至绝收。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美洲斑潜蝇的识别与防治工作。 

    1田间识别 

    1.1为害特点 

    美洲斑潜蝇成、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严重的造成毁苗。 

    1.2形态特征 

    美洲斑潜蝇成虫小,体长1.3~2.3mm,浅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体腹面黄色,雌虫体比雄虫大。卵米色,半透明,大小0.2~0.3mm×0.10~0.15mm。幼虫蛆状,初无色,后变为浅橙黄色至橙黄色,长3mm,后气门突呈圆锥状突起,顶端三分叉,各具1开口。蛹椭圆形,橙黄色,腹面稍扁平,大小1.7~2.3mm×0.50~0.75mm。美洲斑潜蝇形态与番茄斑潜蝇极相似,美洲斑潜蝇成虫胸背板亮黑色,外顶鬃常着生在黑色区上,内顶鬃着生在黄色区或黑色区上,蛹后气门三孔。而番茄斑潜蝇成虫内、外顶鬃均着生在黑色区,蛹后气门7~12孔。 

    美洲斑潜蝇与潜叶蝇形态非常相似,危害状相近,增加了田间识别难度,但细心观察,二者还是有较明显区别。美洲斑潜蝇幼虫体色鲜黄,有别于潜叶蝇幼虫体色的近乎白色。斑潜蝇体长略短于潜叶蝇。斑潜蝇成虫体小,整个腹面为鲜黄色,背面为黑色,两翅间有一小黄点;潜叶蝇成虫体稍大,为灰黑色。斑潜蝇老熟幼虫爬出潜叶道在叶片表面化蛹,蛹色为鲜黄色至深黄色;而潜叶蝇的老熟幼虫在隧道内化蛹,蛹色为淡黄色。美洲斑潜蝇隧道均匀,隧道两侧边缘有交替排列的黑色条纹粪便,隧道呈黄色或淡黄色;潜叶蝇的粪便在隧道边缘呈黑点状排列,隧道为乳白色。

    1.3寄主范围 

    该虫在我区寄主范围广,在所调查的30种作物中,大白菜、青菜、萝卜、莴笋、茼蒿、南瓜、冬瓜、丝瓜、黄瓜、豇豆、四季豆、扁豆、刀豆、茄子、番茄、雪里蕻等作物均发现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受害较重的作物有:黄瓜、丝瓜、豇豆、四季豆、茄子,个别大白菜、青菜地块危害也较重,被害株率达60%~100%,叶被害率达20%~90%,严重度3~5级。另外,发现茄科杂草龙葵也是一种寄主。 

    1.4发生规律 

    美洲斑潜蝇为中温型害虫,在我区美洲斑潜蝇的田间发生与为害盛期在7月底至9月上中旬,10月上旬以后田间不易查见活虫。其间连续几次降雨、低温等因素,幼虫在叶内死亡率高达70%~85%。 

    美洲斑潜蝇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雌虫把卵产在部分伤孔表皮下,卵经2~5d孵化,幼虫期4~7d,老龄幼虫咬破叶表皮在叶外或土表下化蛹,蛹经7~14d羽化为成虫,每世代夏季2~4周,冬季6~8周,世代短,繁殖能力强。 

    2防治方法 

    2.1控制疫情 

    健全检疫制度,对应检物品严格实施检疫,对南菜北调(瓜果、种子)进行严格检疫。 

    2.2人工防治 

    发生较轻的地块采取人工摘除被害叶片,集中销毁深埋,除去田间杂草等中间宿主,采取间作、轮作,适当疏植,增加田间通透性。鉴于我区大棚蔬菜占有一定比例,要抓住美洲斑潜蝇由露地(10月)转向大棚和大棚(4月)转向露地为害的关键时期,采取有效措施,扣棚前深翻土地,隔离培育无虫苗,杜绝虫苗(出)棚。

    2.3药剂防治 

第7篇:蝇科范文

关键词:果蝇;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S482.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5-0108-03

Indoor Toxicity Determination of Five Insecticides to Fruit Flies

Lai Shouguo1,2,Lin Qingcai2,Zhai Yifan2,Zheng Li2,

Chen Hao2,Zhang Sicong2,Li Lili2,Yu Yi2,Zheng Fangqiang1

(1.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2.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creen out effective insecticides against fruit flies, stomach-contact combination toxicity method was used indoor to test the virulence of 5 types of pesticides on adults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nd Drosophila suzukii laboratory popul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the toxicity on Drosophila suzukii from high to low was beta cypermethrin, spinosad, emamectin, chlorantraniliprole and avermectins; the order of the toxicity o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from high to low was spinosad, emamectin, beta cypermethrin, chlorantraniliprole and avermectins.

KeywordsFruit flies; Pesticides; Indoor toxicity determination

果蝇属双翅目(Diptera)果蝇科(Drosophilidae)昆虫,多数种类仅以腐烂的果实为食物,对健康果实不构成威胁,少数可为害健康果实,如斑翅果蝇、黑腹果蝇等[1]。

斑翅果蝇能够为害健康成熟或未成熟的果实,其雌虫的产卵器呈锯齿状且有一定硬度,可以轻易刺破果皮,将卵产于完好的果实内部,卵孵化为幼虫在果实内部钻蛀取食为害,被害部位迅速腐烂变软[2],随后,其它果蝇可以继续为害。斑翅果蝇1916年发现于日本,目前已传入美洲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并造成严重危害[3,4],在我国浙江、广西、贵州、台湾、四川、陕西、山东、甘肃、新疆等地区均有发生危害的记载[3-11]。可为害樱桃、葡萄、山莓、蓝莓、黑莓、草莓、柿子等多种重要水果[12]。

黑腹果蝇产卵瓣软,在果实着色之前,因果皮坚硬,难以刺入果皮,并不造成危害。果实着色后果皮逐渐变软,成虫开始在果皮下产卵为害,可为害成熟的烟摇⑻摇⒗睢⑿印⑵咸选⒎茄等,在我国四川阿坝[7]、辽宁大连、山东烟台[9]、河南郑州及甘肃天水地区均有该虫为害[13]。

近年来,果蝇造成的危害呈不断加重趋势,给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进出口贸易。为合理有效使用农药防治果蝇,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5种常用杀虫剂对上述两种果蝇的毒力,以期为减少果蝇危害、正确选择杀虫剂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种群

2011年4月在泰安采集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于养虫室内用人工饲料进行饲养[14,15],期间未接触任何药剂,养虫室内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16 L∶8 D、光照强度10 000 lx。

1.2供试药剂

70%甲维盐原药,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94%阿维菌素原药,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85.8%多杀菌素原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提供;95%氯虫苯甲酰胺原药、95.63%高效氯氰菊酯原药,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参照慕卫等[16]的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测定方法,略作修改。将5种原药用丙酮制成母液后,分别用0.5%吐温-80水溶液按照预设比例配制5~7个浓度的药液。分别量取10 mL配置好的药液至240 mL组培瓶(高90 mm、直径68 mm、口径62 mm)中,盖上瓶盖,摇匀滚动数分钟,待药液在瓶内分布均匀时,倒出药液,室内自然晾干。在组培瓶底部平铺一张中速定性滤纸(杭州特种纸业有限公司),用移液枪准确吸取配制好的药液0.4 mL缓慢滴加在滤纸表面,使之正好完全润湿。将大小约2 cm×2 cm×3 mm的苹果片在不同浓度的待测药液中浸渍1 min后取出,用滤纸吸去表面附着药液后,置于铺有相同药液处理滤纸的组培瓶中。分别取羽化后2~3 d的健康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成虫移入组培瓶中,每个浓度每种果蝇处理25头,重复3次。以使用丙酮对组培瓶、苹果片和滤纸做同样处理来饲养果蝇为对照。处理后置于(25±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16 L∶8D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药后24 h检查记录试虫死亡情况,以成虫僵硬或不能正常爬行为死亡标准。

1.4数据分析

毒力测定所得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系数、毒力回归方程、LC50值及其95%置信区间。

2结果与分析

2.15种常用杀虫剂对斑翅果蝇成虫的毒力

5种常用杀虫剂对斑翅果蝇成虫的毒力测定回归方程式及LC50列于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处理24 h以后,5种杀虫剂对斑翅果蝇成虫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多杀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其中以高效氯氰菊酯毒力最高,LC50为1.292 mg/L;多杀菌素次之,LC50为1.420 mg/L;阿维菌素毒力最低,LC50为155.707 mg/L。

2.25种常用杀虫剂对黑腹果蝇成虫的毒力

5种常用杀虫剂对黑腹果蝇成虫的毒力测定回归方程式及LC50列于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处理后24 h,5种杀虫剂对黑腹果蝇成虫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多杀菌素>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其中以多杀菌素毒力最高,LC50为2.277 mg/L;甲维盐次之,LC50为7.227 mg/L;阿维菌素毒力最低,LC50为441.104 mg/L。

3讨论与结论

多杀菌素和甲维盐都属于生物源杀虫剂中的微生物源杀虫剂。多杀菌素是在多刺甘蔗多孢菌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无公害高效生物源杀虫剂[17],对害虫有快速触杀和胃毒的作用,能有效控制包括鳞翅目、双翅目和缨翅目害虫,具有作用模式独特、杀虫谱广、自然分解快、对动物和昆虫天敌安全等优点[18]。甲维盐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相较于阿维菌素扩大了杀虫谱,降低了对人畜以及天敌昆虫等益虫的危害,对害虫有触杀和胃毒p重作用,具有超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等优点,尤其对鳞翅目、双翅目害虫[19, 20]。

从本试验结果可以发现,多杀菌素和甲维盐两种药剂对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都有很好的毒杀作用。本试验虽未涉及田间药效,但采用的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测定方法比较接近田间杀虫剂毒杀害虫的作用方式,可为田间果蝇防控中杀虫剂的选择和用量提供数据参考。

综合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和杀虫剂特点,建议在果蝇为害发生初期施用多杀菌素和甲维盐,降低果蝇数量,减少对早熟樱桃等水果的损害,果实收获后再次施用该两种杀虫剂以杀死成虫来降低来年发生基数[21]。同时,两种杀虫剂交替或复配使用可以有效延缓抗药性产生,因此可以科学合理复配,从而提高药效,降低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参考文献:

[1]任路明,王磊,于毅,等. 我国部分水果产区铃木氏果蝇与其他果蝇形态特征比较研究[J]. 生物安全学报,2014,23(3): 178-184.

[2]木生,吴忠娟. 浅谈樱桃果蝇对大樱桃产业的影响[J]. 烟台果树,2014(3): 7-8.

[3]任路明,秦胜楠,丁心婷,等. 水果害虫铃木氏果蝇的入侵及其防控研究进展[J]. 生物安全学报,2014, 23(3):142-150.

[4]林清彩,王圣印,周成刚,等. 铃木氏果蝇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3, 25(10):75-78.

[5]郭丽娜,李伯辽,董蓝蔓,等. 樱桃果蝇发生与诱捕技术比较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14,23(2):55-60.

[6]张斌,耿坤,莫莉娅,等. 贵阳地区樱桃园果蝇田间消长规律调查[J]. 贵州农业科学,2013, 41(11): 100-101,105.

[7]张成林,张永华,何文英,等. 阿坝州樱桃果蝇综合治理技术试验示范[J]. 中国植保导刊,2011, 31(10): 26-28.

[8]代侃韧. 长安区樱桃果蝇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J]. 陕西林业科技,2013(5): 88-90.

[9]卢传兵,马惠,任强,等. 烟台地区大樱桃黑腹果蝇发生概况及其防控措施[J]. 中国植保导刊,2015, 35(6): 56-57.

[10]石进昌,王小龙. 天水地区大樱桃果蝇的危害与防控[J]. 北方果树,2015(4): 30-31.

[11]马聪慧,温俊宝,何善勇. 樱桃果蝇Drosophila suzukii对新疆的风险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6:) 286-294.

[12]Dreves A J, Walton V M, Fisher G C. A new pest attacking healthy ripening fruit in oregon spotted wing drosophila: 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EB/OL]. http:// research-gat. net. 2014-8-27.

[13]郭建明. 樱桃新害虫黑腹果蝇的生物学特性[J]. 昆虫知识,2007, 44(5):743-745.

[14]翟一凡,于毅,林清彩,等. 一种铃木氏果蝇人工合成饲料[P]. 山东:CN103918887A, 2014-07-16.

[15]翟一凡,于毅,周仙红,等. 一种供试铃木氏果蝇的人工饲养方法[P]. 山东:CN103931565A, 2014-07-23.

[16]慕卫,丁中,何茂华,等.韭菜迟眼蕈蚊的生测方法及防治药剂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2, 17(增刊):12-16.

[17]苏建亚,沈晋良. 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 23(5): 55-59,73.

[18]杜顺堂,朱明军,梁世中. 生物农药多杀菌素的研究进展[J]. 农药,2005, 44(10):441-444,451.

[19]毕富春,徐凤波. 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研究概述[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2, 23(3):31-33.

第8篇:蝇科范文

汕头市区和南澳岛监测点桔小实蝇种群消长动态

汕头市区园林绿地的桔小实蝇种群消长动态2009—2011年连续3年每年5—11月在汕头市区金银岛花园村、抽纱仓库和国集码头等园林绿地的3个监测点诱捕到的桔小实蝇数量见表1。由表1及图1可以看出,汕头市区园林绿地的桔小实蝇种群从2009年到2011年呈增长态势,且以2009年种群数量最低,2010年上升到高峰,2011年保持在高位。南澳岛自然环境下监测点的桔小实蝇动态2009—2011年连续3年每年5—11月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南澳前江码头、南澳海关和南澳农业科学研究所3个监测点诱捕到的桔小实蝇数量见表2。从表2的统计数据和图2的曲线走势可以看出,2009年桔小实蝇种群数量最大,2010年种群数量明显回落,这与当年南澳岛全年严重干旱有很大关系,2011年种群数量虽有所回升,但与2009年相比仍为大幅减少。南澳岛实蝇防治试验区的桔小实蝇种群消长动态2009—2011年连续3年每年1—12月在南澳岛山顶果园实蝇防治试验区5个监测点诱捕到的桔小实蝇数量见表3。由表3的统计数据和图3的曲线走势可以看出,南澳岛山顶果园实蝇防治试验区的桔小实蝇种群消长动态与南澳岛自然环境下监测点的相似,2009年桔小实蝇种群数量最大,2010年种群数量明显回落,2011年种群数量又有所回升,但总体比2009年的大幅减少。汕头市区和南澳岛的桔小实蝇每年发生规律汕头市区园林绿地监测点每年桔小实蝇种群消长动态、南澳岛自然条件下监测点每年桔小实蝇种群消长动态和南澳岛山顶果园监测点每年桔小实蝇种群消长动态见图4~6。从诱捕监测数据和图4~6来看,桔小实蝇在汕头市区和南澳岛每年的种群消长变化基本为单峰型,大部分年份种群高峰出现在每年的7—8月份。但个别年份会出现另外1个小高峰,如2009年南澳岛山顶果园监测点在3月底至4月底出现1个小高峰期。南澳县一年四季均有桔小实蝇成虫的活动,每年10月下半月到第2年3月为桔小实蝇种群动态数量的较低水平。同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汕头市区金银岛花园村和抽纱仓库监测点2010年动态数量的最大值为4325头/15d,最大平均值为3630头/15d;7月16日到8月15日的1个月时间,金银岛花园村和抽纱仓库监测点的动态数量分别为4759和7255头/15d。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南澳海关和南澳农业科学研究所监测点,2009年动态数量的最大值为5917头/15d,最大平均值为5503头/15d;2009年7月份,南澳海关和南澳农业科学研究所监测点的动态数量分别为9406和10369头/15d。另外,干旱对桔小实蝇种群动态数量影响很大。南澳县没有外来水源,2010年上半年严重干旱,靠近山顶果园的南澳黄花山水库几乎干枯,致水果挂果率和产量大幅下降,同时桔小实蝇种群动态数量也出现大幅下降。山顶果园实蝇防治试验区的5个监测点2009年诱捕到的桔小实蝇最高数量为782头/15d;而2010年的最高数量仅有20头/15d,最低数量只有2头/15d。2.3汕头市区、南澳岛和山顶果园每年桔小实蝇种群动态比较由图7~9可以看出,汕头市区、南澳岛和实蝇防治区监测点每年桔小实蝇种群动态变化的峰期出现的时间有所差别,如在2009年,南澳岛自然环境条件下监测点的桔小实蝇种群峰期出现在7月中下旬,较汕头市区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早些。而在南澳岛山顶果园实蝇防治区的监测点桔小实蝇种群变化的峰期不明显,整体种群数量水平要比南澳岛自然环境条件下和汕头市区园林绿地监测点的低得多,这是由于长期进行高密度诱捕防治的效果显现。

结论与讨论

(1)根据试验结果,汕头市桔小实蝇为害极为严重,必须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进行有效的防治;汕头市区和南澳岛每年桔小实蝇的发生规律相似,每年在7—9月份有一个种群动态数量高峰期,并持续1~2个月;南澳岛桔小实蝇一年四季均有成虫活动,每年10月下半月到第2年3月桔小实蝇的种群数量处于较低水平。(2)试验数据也表明,同一地点每年桔小实蝇种群动态数量高峰的出现时间可能会受当年天气温度、雨季早晚、雨量和监测点周围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稍为提前或推后,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有的年份在4月底左右会有1个小峰期。(3)极度干旱对当年桔小实蝇种群动态数量有着严重影响,并且该影响会持续到次年,使次年桔小实蝇种群动态数量虽比当年有所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南澳县没有外来水源,2010年上半年严重的干旱致水果挂果率和产量大幅下降,同时桔小实蝇种群动态数量也出现大幅下降,特别是山顶果园实蝇防治试验区的5个监测点2009年的最高数量为782头/15d;2010年的最高数量为20头/15d,最低数量仅为2头/15d;而且2011年桔小实蝇种群动态数量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作者:陈其生 吴剑光 柯松林 李小健 郑少波 鄞杰平 黄锦炎 陈捷先 刘晓莹 单位:广东省汕头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第9篇:蝇科范文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寄主植物;吉林市;危害指数;抗性指数

中图分类号:S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2-2807-03

Assessment on the Hazardous Index and Resistance Index of Host Plant to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FAN Wen-zhong1,LI Xin-jiang1,GAO Shi-cai2,SUN Yan-mei1

(1.Jilin Agricultur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lin 132101,Jilin,China;

2.Kai’an Agricultural Station of Nong’an County in Jilin Province,Nong’an 130201,Jilin,China)

Abstract:With vegetable and fruits as test materials, the occurrence of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in Jilin province was investigated by sample analysi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hazardous index and resistance index, host plant speci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which were 64 common species under 16 families. Among them, susceptible plants were under Cruciferae family, Compositae family, Pulse family, Fructus family, Solanaceae family. And there wer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plants under the same families.

Key words: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host plant; Jilin district; hazardous index; resistance index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检疫害虫[1,2],1995年被我国认定为国家进口植物检疫对象[3]。吉林市蔬菜、花卉产业因美洲斑潜蝇的为害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笔者在多年调查中发现用美洲斑潜蝇危害度分级标准研究其寄主[4,5],受调查者个人因素影响较大,调查结果误差较大,而采用危害指数与抗性指数分析美洲斑潜蝇的寄主受害情况,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因而更为合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2007-2011年6~9月,在吉林省吉林市郊区及及吉林市外5县(永吉县、舒兰县、桦甸县、磐石县、蛟河县)进行大范围调查采样。

1.2 调查对象

以调查当地种植的蔬菜、花卉为主,同时调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杂草等。

1.3 调查方法

田间调查方法参考文献[6,7]。每30~45 d田间调查1次,每次5种以上植物,主要是蔬菜、花卉、杂草。每次选择不同的地点,在不同的地点采用5点取样调查法,每点20株植物。同一植物上定点调查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植物科学系实习园艺场进行。

1.4 调查数据采集及处理

调查数据采集及处理按照文献[8,9]方法进行。美洲斑潜蝇危害度调查标准:0级,叶片完全没受害;1级,叶片有少许低龄幼虫取食痕;3级,叶片被幼虫为害面积在20%以下;5级,叶片被幼虫为害面积为20%~40%;7级,叶片被幼虫为害面积为40%~60%;9级,叶片被幼虫为害面积达60%以上。

危害指数(P)=∑(危害级×调查株数)/(危害最高级×调查总株数)×100

抗性指数(X)=(对照植物危害指数-鉴定植物危害指数)/对照植物危害指数×100,其中对照植物为万寿菊。

抗性评价:X≥85为高抗(HR);60≤X

2 结果与分析

吉林地区美洲斑潜蝇主要寄主及危害分析结果见表1。

以危害指数为指标对主要科内不同种植物危害情况进行分析, 可知P黄瓜>P冬瓜>P西葫芦>P甜瓜>P南瓜>P葫芦科平均=29.6;P小白菜>P白菜>P十字花科平均=31.7;P苘蒿>P万寿菊>P向日葵(幼苗)>P油麦菜>P麦秆菊>P金鸡菊>P黑心菊>P菊科平均=31.9;P菜豆>P豌豆>P蚕豆>P豆科平均=44.0;P龙葵>P矮牵牛>P茄科平均=27.0,可见葫芦科的黄瓜(P=81)、十字花科的小白菜(P=88)、菊科的茼蒿(P=75)、豆科的菜豆(P=85)、茄科的龙葵(P=59)受害较重。

以抗性指数为指标,对主要科不同种植物受害情况进行分析,高抗植物有苦瓜、大葱、车前草、绿豆、苍耳、大豆、稗草;抗虫植物有佛手瓜、非洲菊、紫粒苋、鸡冠花、芝麻、一串红、萝卜、韭菜、丝瓜、狗尾草、辣椒、马唐、蓖麻;中抗植物有南瓜、秋菊、芹菜、葫芦、翠菊、金盏菊、波斯菊、瓜叶菊、矮牵牛、大叶藜、小丽花、雪里蕻、马铃薯、小旋花、蕹菜、茄子、生菜、甘蓝、西瓜、油菜、荠菜、大丽花、百日草、番茄、菠菜;感虫植物有白菜、万寿菊、麦秆菊、油麦菜、向日葵(幼苗)、豇豆、冬瓜、金鸡菊、西葫芦、黑心菊、美女樱、甜瓜;高感植物有小白菜、菜豆、黄瓜、豌豆、茼蒿、蚕豆、龙葵。

调查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5-8]一致,说明同一科内不同植物的抗虫性存在差异。

通过调查发现,吉林市及吉林市外5县美洲斑潜蝇的主要寄主分属16科,共64种常见植物,用危害指数、抗性指数对植物的抗虫性进行分析,发现高抗植物有苦瓜、大葱、车前草、绿豆、大豆,高感植物有小白菜、菜豆、黄瓜、豌豆、茼蒿、蚕豆、龙葵等。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大面积调查吉林市及吉林市外5县美洲斑潜蝇主要寄主的受害情况,用危害指数、抗性指数对植物的抗虫性进行分析,发现吉林地区美洲斑潜蝇的主要寄主植物分属16科,共64种,高抗植物有苦瓜、大葱、车前草、绿豆等,高感植物有小白菜、菜豆、黄瓜、豌豆、茼蒿、蚕豆、龙葵,这些植物分属十字花科、菊科、豆科、葫芦科、茄科。研究还证实同科不同植物的抗虫性存在差异。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美洲斑潜蝇不同年份间危害情况不同,同一植物不同年份受害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植物种植中要根据实地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经济的手段防治美洲斑潜蝇。美洲斑潜蝇的危害情况与寄主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PARRELLA M P. Biology of Liriomyza[J]. Ann Rev Entomol,1987,32:201-224.

[2] ISSA S, MARCAM R. Life cycle of Liriomyza sativae (Dipteta:Agromyaidae) in tomato Lycopersion esculentum Mill[J]. Bolenn de Entomogolia Venezolana,1991,6(1):37-45.

[3] 张桂芬,朱伟旗,刘春辉,等.寄主植物对美洲斑潜蝇各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1998,25(1):1-13.

[4] 王 军,石宝才,宫亚军,等.美洲斑潜蝇寄主植物调查名录[J].北京农业科学,1999,17(1):37-39.

[5] 余道坚,张润杰,周昌清,等.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9(1):86-90.

[6] 张慧杰,王会金,李建社,等.不同寄主植物对美洲斑潜蝇的适合度及其与叶片结构的关系[J].动物学研究,2001,22(2):137-141.

[7] 王荣洲,鲍祖胜.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研究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2001(3):149-152.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