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范文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第1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范文

一、扎实推进人民调解进项目工作

(一)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营造调解职能大提升大发展的良好氛围。各乡镇确保落实1名副科级乡(镇)领导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落实3-5人组成调委会专、兼职人员,确保人民调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办公场所、有工作人员办事,为大调解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发挥县人民调解指导中心的作用,县培训乡、乡培训村和重大纠纷经验交流的形式强化调解队伍的培训,提高调解人员的政策法律水平,从而提高依法调解矛盾纠纷和民事案件的能力。各乡镇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稳“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真正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实现“小纠纷不出村(社区)、大纠纷不出乡镇、疑难纠纷不出县”。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确保全县的社会稳定。

(二)围绕市依法治市工作方案,全面推进人民调解进项目工作。全县15个乡镇目前建立项目的人民调解室有:多功的“蓝天新村”项目调解室、始阳的“乐坝村聚居点”人民调解室、“光荣村聚居点”人民调解室、乐英的“盐店村聚居点”人民调解室、大坪的“毛山村聚居点”人民调解室、“大坪村聚居点”人民调解室、两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人民调解室、仁义的“永兴村聚居点”调解室、“溪口村聚居”调解室、“桐林村聚居点”调解室、“石桥村聚居点”调解室。11个项目调解室均严格按照雅司发[2014]2号文件要求,做到了“七有”、“及录”、“优卷案”。:即:“七有”: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与项目部共用);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桌椅和电脑)、有调解员(各司法所的司法助理员参与其中),有外观标识、有规范的名称、有公示牌、有矛盾纠纷台账。“及录”:所有项目人民调解案件统一及时录入大调解信息系统。“优卷案”指优秀的人民调解案件按照人民调解文书格式制作建立规范的人民调解案件卷宗。全县项目调解室共受理纠纷29件。调解成功29件,成功率100%。目前在11个项目调解室中打造了3个项目调解示范点(乐英的盐店村聚居点、始阳的乐坝村聚居点、两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155个(其中乡镇调委会15个、村调委会138各、社区调委会7个,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2个)、人民调解员775名。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95件,调解成功469件,调解成功率94.75%,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4件,调解成功率下降0.54%,案件下降率为3.35%。共制作规范性的人民调解协议书422份。

二、认真开展宣传活动,为灾后重建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一)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活动,为抗震救灾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和有效的法治保障。

1、进一步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广泛开展适合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法律六进”活动持续深入全面开展。重点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在学校开展法制宣传讲座,全县法制副校长坚持在学校讲法制课,共讲课266课时,受到教育的青少年学生和部分家长27000人次,形成了良好的法制副校长讲授法制课制度。

2、加强抗震救灾期间法制宣传工作。芦山“4.20”地震发生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成为抗震救灾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县成立了抗震救灾宣传队,深入各乡镇,进村入户,开展灾情调查、统计,宣传党和政府的抗震救灾方针政策,涉灾的政策随时以最快的宣传形式(手机短信)发送到群众中。各乡镇共发放宣传资料30万份,做到一户一册,一人一份。法制宣传栏天天更新,10000幅法制宣传标语在各街道、救灾点、公路边悬挂,形成了抗震救灾宣传的良好氛围。

(二)认真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今年三月,按照我县三月法制宣传月工作要求,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等人员到仁义乡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和送法下乡活动。与县妇联、县人民医院、县疾病控制中心等在城厢镇十里村村委会会议室开展了送法下乡,三月妇女维权活动。活动中市律师协会刘律师在村委会会议室就妇女维权和抗震救灾的法律知识进行了培训。培训农村妇女100多人,在村委会园坝开展了免费法律咨询,医院医生对妇女进行了体检,咨询、体检30人,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

在第27个“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县司法局与相关部门在县城茶马广场开展了大型禁毒宣传活动,以“禁绝人人有责”为主题,工作人员和禁毒志愿者们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等形式,讲解有关预防的基本知识及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教育广大市民要有“珍爱生命、拒绝”的意识,为“法治县”创建形成良好氛围。此次禁毒宣传活动,接受咨询200余人次,发放宣传书籍200余本,禁毒宣传资料2000余份,营造了禁毒宣传的浓厚氛围。

(三)安排部署,落实“法律七进”工作。按照市依法治市办推进“法律七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县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县推进“法律七进”工作实施方案(天治县办[2014]2号)下发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要求各乡镇和牵头部门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结合灾后重建工作制定“法律七进”工作实施方案上报并认真组织实施。

(四)认真推进“法律七进”工作。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了三名具有较高法律素质、丰富执业经验法律经验和良好法律职业道德的法律顾问成立了县委法律顾问团,主要为县委依法执政、依法治县、做出重大决策、出台重要政策等工作提供法律服务。同时,出台了《中共县委法律顾问团工作准则》,明确了法律顾问团的工作职责、工作开展方式和工作保障等内容。各乡镇、各村免费安排律师、法律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

认真组织开展法律进学校,调整全县法官、检察官、警官、司法助理员担任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建立完善工作考核制度,表彰2012-2013年度的优秀法制副校长。完善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普法教材,推动教材、师资、课时、经费、考试“五落实”。

组织开展送法进工地活动。6月10日,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龚勇,副局长杨文刚一行四人到中铁高速公路项目工地开展法制宣传进乡镇农村、进项目工地法制宣传活动,重点针对反恐和公共机构节能进行了宣传。在乡镇宣传反恐的重要性、必要性,要求大家要充分认识恐怖组织的危害性,认识今天的和平稳定来之不易,在项目工地了解工地矛盾纠纷情况,要求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为中铁高速公路项目工地提供法律帮助,确保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五)调整充实普法讲师团,为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和专题法制讲座、集中培训等提供师资力量。5月30日上午,在二郎山宾馆一楼会议室开展了依法治县讲座,参加讲座的有县人大、县委、县政府、县政协的县级领导,副科局级以上公务员100多人。讲座邀请了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法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市仲裁委员会委员、仲裁员,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团成员张勇攀同志就依法治省、依法治县工作中央、省、市法治的精神、指示和安排结合4.20地震灾后重建中廉洁重建、安全重建和优质重建进行了讲解。讲解深入浅出,结合县工作实际,受到大家都好评和欢迎。5月30日邀请了市委党校调研员张德义开展了法制讲座,参加讲座的有县委中心组人员并扩大到非中心组的县级领导干部。

(六)印制普法宣传资料,多形式、多渠道加大法制宣传。

今年上半年共印制并发放机关干部普法读物4000本,宣传品20000个。组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在县电视台开辟了法制频道栏目,开展普法宣传。

大力推进乡村普法“六个一”工程。每个乡镇设立一个法制辅导站、一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组建一支法制宣传队伍,每个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一个法制宣传栏,每个村民小组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每村设置一个便民法律服务联系牌。大力推进“法律服务进万村”活动。向各行政村(社区)选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组织公务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建立了4支法律服务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制宣传。今年上半年每个小分队开展活动2次。组织农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集中学习涉及灾后重建的法律法规50次。利用农闲、赶集、节庆等时机到村(社区)开展法治文艺演出、发放普法读物和普法宣传用品10次。对主要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场所管委会成员的集中法律知识培训工作安排在下半年进行。

三、提升法律服务工作水平,积极为灾后重建服务

我局积极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为致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律师、法律服务者工作,加强对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重大敏感案件和的监督指导,积极组织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接待群众来访活动,全力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法律援助工作:

全年市对县目标任务: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1800人次,新建1个乡镇(街道)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

截止目前,县法律援助中心以及各法律援助工作站共为来访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咨840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75件(涉及未成年人案件为19件,妇女案件15件),其中民事法律援助案件53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6件。完成目标任务55%,确保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

新建1个乡镇(街道)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拟在两路乡实施。因近期人员抽调影响工作进展,但我局已与两路乡沟通,力争9月底前完成新建两路乡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

站。

2、公证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公证工作规范,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程序上严格要求,保障公证工作的公信力。不断完善工作人员的岗位目标制度,做到接待、办理、送达、归档规范化、法制化。二是加强学习,未雨绸缪。积极组织公证人员参加业务能力培训,认真学习了定式公证文书的有关规定,并在内部开展了《物权法》、《民事诉讼法》及《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和讨论。三是积极参加“警民亲”活动,为老弱病残开展通绿钯通道,提供人性化的上门服务

截止目前,共办理公证案件382件,公证收费57807元。

3、律师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实践活动,对律师事务所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清理,对落后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执业环境条件下的各项制度进行了清理删除,根据新形势发展的情况,积极制定增加了适应新形势下律师事务所管理的制度,并报市局律师可批准。二是长期坚持积极参与政府法律顾问团的工作,及时对县法制办交办的我县经济项目合同审查的完成,检查律师正确的审查意见,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在合同审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取得领导的支持,作出优质高效审查意见。三是积极参与政法委或局主持的维稳事件的协调处理,提供全程的法律服务,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支持了我县的社会环境建设、经济环境建设。

2014年上半年共受理刑事案件13件、民事案件34件、法律援助案件20件、法律顾问8件,比2013年上半年有所增长。

4、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县城厢法律服务所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为宗旨,依法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共受理案件40件、代书60件,法律顾问8家,非诉讼事务3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70人次。

四、加强队伍建设,促进灾后重建工作

我局坚持把教育实践活动与灾后恢复重建、司法行政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由局长龚勇同志带队,亲自在灾后重建的西城、黄铜片区担任一个工作组组长,带领我局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按照县委统一部署,从3月初进入工作区,召开会议、走村入户宣讲重建政策,所负责的213户群众的灾后重建迅速开展,工作走在所有工作小组的前几位。我局还召开全县司法行政系统会议,要求全系统人员都要紧紧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开展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各项工作,努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灾后恢复重建服务。

我局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县乡镇司法所项目(新建始阳、仁义、大坪、多功、小河、乐英、思经、新场、老场9个乡镇司法所)已委托给9个相关乡镇,目前均已签定合同动工,资金是中央下达的灾后重建资金,由各相关乡镇按工程进度申请拨付。

五、司法业务用房投入使用

我县司法业务用房是国家投资的政法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307万元,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因“4.20”地震受损严重,省司法厅下拨10万元用于司法业务用房维修加固,目前维修加固已完工,司法业务用房已于今年5月投入使用。

六、存在的问题及下半年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不足。我县法律援助中心实编为3人,但是空编3人,法律援助中心现任工作人员由司法局派了2个干部,1个接近退休年龄,另一人被抽调。随时会形成人力断层,需要及时充实人员,以免造成对于已经形成的受理案件以及咨询类案件数据不能及时录入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或者日常工作无法开展。

(二)下半年打算

1、灾后重建时间长,任务重,重点围绕灾后重建工作加强法制宣传育及涉灾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政策引导。加强“法治县”和“法治村”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认真开展“法律七进”工作,重点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使我县法制宣传教育的文化特色更加突显。为灾后重建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加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及时开展涉灾矛盾“随手调”,切实加强“人民调解进项目”工作机制,紧紧围绕灾后重建这个中心,积极做好因灾后重建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施工安全、拖欠工程款、拖欠民工工资、工伤赔偿、劳动争议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全力服务和保障灾后重建项目高效推进。

3、降低法律援助入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确保有法律援助需求的困难群众都能平等获得法律服务,使得政府这一民生工程深入人心。

4、加大对我县特殊人群(重点为是社区矫正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力度,做好平时的摸排工作,加大化解力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档案文书,做好特殊人群管理的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及管理工作。

第2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本着“有利于防洪抗雪、有利于灾民长期安居乐业”的方针,切实做好雪灾倒塌民房重建工作,确保灾民有房可居。

二、灾后建房的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

(一)建房原则:坚持自力更生、群众自主建房为主,政府适当补助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做到“三个结合、三个不补”,“三个结合”是指:即近期救灾与远期减灾相结合、与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推进民生工程相结合;“三个不补”是指偏房(不住人)不补,外出三年以上的(不住人)不补,已建新房屋老房倒塌的不补。

(二)工作任务:我区雪灾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共93户,186间,其中,五保户23户、46间,低保户13户、26间,相对贫困户55户、110间,一般户2户、4间(各乡镇街道雪灾倒塌民房重建工作任务分解表附后)。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3月5日至3月15日):制定工作方案。区制定雪灾倒塌民房重建工作方案,乡镇、街道对倒房户进行再核实,并及时公示倒房重建户的有关情况,科学规划,合理选址,落实施工队伍及建材。

第二阶段(3月16日至3月21日):召开会议,全面启动倒房重建工作。

第三阶段(3月22日至5月30日):全面完成倒房重建工作任务。

第四阶段(5月31日至6月4日):全面开展灾后建房检查验收工作。

第五阶段(6月5日至6月20日):灾民按时搬进新建房屋。

三、建房规划和设计

雪灾倒塌民房重建规划,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统一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力求在恢复重建的基础上有所改善,有所提高。无整体规划的不得建设,无房屋设计的不得施工,低洼地带及易被水围困的村庄不得重新建设。要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相对集中、节约土地的原则,采取分散建房和集中建房(连片5户以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灾后重建。无论是分散建房还是集中建房都必须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中心村或居住点进行选址规划。经济状况较好、群众比较富裕的地方或家庭,灾民建房要坚持规划适当超前,建设分期实施;经济条件一般的地方或家庭,建房要坚持安全标准,注重经济实用,鼓励建砖瓦房或打好楼房基础,先盖一层使用,待条件允许时再完成后续工程;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的地方或家庭,要确保灾民有一处房屋居住。对灾区五保户倒房重建的要结合灾区敬老院和“五保之家”的修建和扩建,统筹规划,统一实施,或以村为单位集中建房,做到“集中建房,分散供养,产权公有,轮转使用。”

四、确保倒房重建的质量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根据省建设厅印发的《农村灾区倒房重建质量要点》(建村[20*]230)要求,结合实际,依据合理可行的造价,从主体结构、地基深度、墙体厚度等各个环节,制定满足安全居住的质量标准。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加强质量监督,对集中建房点实行工程监理,规范和指导本辖区的灾民建房(颍东区雪灾灾民倒塌房屋重建指导性标准附后)。

五、建房资金补助标准和使用管理

(一)补助对象。灾民建房政府补助的对象为因灾倒房的五保户、低保户、相对贫困户和一般倒房户。

(二)补助标准。五保户建房执行省统一的补助标准,每户按一间(带厨房)补助10000元。低保户、相对贫困户(指人均年收入低于893元而未被纳入低保的农户)按每户不超过两间、每间8400元为基数(每间20平方米、420元/平方米),分别补助70%和50%。即:低保户每间补助5880元,相对贫困户每间补助4200元。一般倒房户按国家补助标准每户不超过两间、每间1500元执行。严重受损房屋的加固维修,按省政府每间2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2间以上的按2间主房标准进行补助,2间以下的按实际受损房屋间数进行补助。

(三)资金拨付、使用及管理。坚持“先建先补,不建不补”的原则,按照倒房户群众申请,村民代表会议评议,乡镇政府审查核定,区民政部门批准的程序要求完善相关手续,符合条件的要及时预拨总建房款的60%(通过一卡通方式),待最后验收合格后一次性将剩余资金的40%通过打卡方式发放到户。区财政部门要建立灾民建房资金专户,专款专用,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确保灾民建房资金使用不出任何问题。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确保工作重点,严格资金发放的程序,不得优亲厚友、平均分配,严禁挤占、截留、挪用,确保资金有效使用。要坚持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让灾民重建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政策公开、对象公开、标准公开、补助经费公开。

六、倒房重建的程序和台帐的建立

在建房户准备动工之前,由建房户写出申请,乡镇办事处包点干部、村(居、社区)主任、村民组长核定后分别签定建房意见,交乡镇办事处行政一把手审批,并将倒房情况及补助金额在所在村、组进行公示。建房户收到审批意见后,根据工程进度,由本人带齐身份证、户口本、低保本等证件分别领取总建房款的60%、40%。区生产救灾办公室及乡镇街道办事处都要建立健全本辖区灾民建房台帐,做到一村一本,一乡一册。建房补助资金的发放要规范程序,严格操作,补助对象要签名盖章,并及时汇总上报。

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加强领导,落实灾民建房分级负责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区政府成立灾民建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督查组,具体负责灾民建房的日常事务和监管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分级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做到灾民建房工作区包保到村,乡镇街道办事处包保到户;做到层层有人抓、户户有人管;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

2.明确责任,加强指导。区民政局负责灾民建房的综合协调工作,土地、建设部门负责灾民建房的土地手续报批和规划工作,财政、审计部门负责资金的调拨、管理、审计工作,宣传部门负责灾民建房的宣传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是灾民建房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灾民建房的具体实施,行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具体抓,及时布置工作、分解任务、掌握进度、督促指导,认真研究解决灾民建房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保证工作有序开展。在集中建房工作中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实行公开招标,择优选定。

第3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范文

东临淝水,淮河中游南岸。西界淠河,南依江淮分水岭,北靠八公山。国土面积2986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耕地184万亩,总人口1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7万人。年,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县受灾程度之深,省也属罕见。灾后,迅速恢复生产,加快建设,取得了抗灾史上的重大胜利。

一、年洪涝灾害损失惨重

淮河的洪水走廊”有“七十二水归正阳”之说,由于位处江淮丘陵地区。洪涝灾害频繁,被称为“水口袋”解放前1450年至年的500年间,共发生水灾122次。解放后的50年间,全县发生较大型洪涝灾害18次,几乎两、三年就有一次。全县50%耕地、60%人口和70%以上的工农业总产值,长期处在洪患威胁之下。1954年大水,7月份的22天中,累计降雨量700毫米,正阳关水位达26.55米,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洪水位,全县淹没耕地114万亩,被水围困25.8万人;年夏,淮河地区普降暴雨,从5月18日到7月10日,降雨达到968.7毫米,历史同期的5倍,其中6月12日至14日三天降雨424毫米,为全省同期降水量最大值,超过200年一遇。与此同时,淮河上游及大别山区洪峰迭起,内湖外河水位暴涨,正阳关最高水位达26.51米,超保证水位0.51米。外洪内涝夹击,古城被水围困达3个月之久。全县32个乡镇有27个乡镇受灾,成灾人口85.2万人,特重灾民41.4万人,11.5万户43.9万间房屋被毁坏,46万灾民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9.8亿元,其中灾民固定资产损失达2.2亿元。农业受灾最重,损失达5.5亿元,全县复种面积315.6万亩,受灾266.1万亩,绝收110万亩,受灾面积占复种面积的84%因灾减产占预计产量的58%全县314个乡以上工业企业有254个受灾停产或半停产,经济损失8153万元。基础设施大部分被毁,129处生产圩堤全部漫溃,水利、交通、电力、通讯、气象、文教卫等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达9730万元。

二、抗洪救灾取得巨大胜利

防汛抗旱指挥部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面对严峻的灾情。全力以赴抗洪救灾。经过全县人民艰苦奋战,创造了抗灾史上的奇迹,抗洪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战线长,一是保住了城墙和淮、淠河大堤。淮、淠河堤防133公里。任务重。张马淠堤、正南淮堤、寿西淮堤全部超出保证水位的情况下,由于各防汛指挥所指挥得力,有关区镇乡的高度重视,5000多名干部民工的卓绝努力,终于克服了沙基沙堤、险工险段多的不利条件,及时处理险情和隐患600多处,战胜了三次洪峰,征服了有记录以来超保证水位最高的汛情,确保了淮淠河大堤的安全,创造了奇迹。县城保护着12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墙溃破,损失将难以估计。县防指、城防所的精心部署下,加强了城防力量,提高警惕,严加防守,确保了城墙安然无恙。来我县视察指导的上级领导及我县人民都对保堤保城人员的成绩举手称赞。事实上保堤保城的干部民工确实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其功绩将永垂史册。

由于各级的高度重视,二是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如此巨大的雨情、汛情、灾情面前。采取了果断措施,积极抢险,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全县共组织了大小船只1500多艘(4.7万个吨位)及时安全地转移了40多万灾民,使全县的防汛抢险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这是广大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表现。

广大干部职工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三是抢救了大量的国家财产。巨大的洪涝灾害面前。顽强与洪水作斗争,抢救国家财产。全县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2万人,284万元的防汛器材,共抢救了机电设备和原材料、成产品等价值2697万元。特别是县水产公司的干部职工,日夜奋战,以硬拼死保的精神,保住了价值300多万元的冷库及其设备,减少了国家的重大损失。农业部门抢运良种40万公斤,免受损失。

上游水库、干渠超历史的泄洪,四是维护了大局利益。连续长期的强降雨中。淹没了县大片土地,广大干群毫无怨言,保护了大局。瓦埠区接到县防指调船的通知,区委、区公所连夜组织,提前送船30艘。隐贤镇还发动群众给外县围困群众送干粮送日用品。这种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精神值得赞扬。

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受到保护,五是维护了社会正常秩序。主要是维护了社会的治安秩序、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稳定了民心,稳定了大局。

三、取得抗洪救灾胜利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抗洪工作能够取得巨大胜利。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

总书记、总理、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一是抗洪救灾斗争始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人民奋力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先后来到视察灾情,慰问灾民,指导抗灾救灾工作。月7正当汛情处于最紧张的时候,总书记亲临灾区视察,明确指出了振奋精神、加强领导、团结协作、战胜灾害”指导思想,原国务院总理同志乘坐直升飞机抵达被洪水围困的县城。冒着39度的高温,来到城外东津村、花园村灾民住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总书记,向受灾群众表示亲切慰问。看到灾民情绪稳定,灾区秩序安定,对当地干部说,当前我要解决好灾民们吃饭、住宿、医疗三大问题。要告诉大家,困难是暂时的有党的领导,有国家和人民的支持,有灾区群众的努力,一定能战胜灾害,重建家园。中央40多家部、委及省委、省政府对的特大洪涝灾害也十分关注,主要领导纷纷亲临视察灾情、慰问灾民。带来了温暖和支持,给了广大干群抗灾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各级党组织经受住了考验,二是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次抗御百年不遇的灾害中。坚强的战斗堡垒。各级领导班子在大灾面前,指挥有方,决策果断。广大的共产党员、国家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次大灾中表现了高度的政治觉悟。有的不顾年老体弱深入灾区,为灾民解决实际问题;有的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参加战斗,指挥战斗;有的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有的不怕苦不怕累,坚守岗位,日夜奋战;有的乡村干部和党员,极其艰险的情况下,冲锋陷阵,首先抢救困难户。全县上下涌现出许多奋不顾身,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

不怕牺牲,三是人民群众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参加保堤保城抢险抗灾斗争的40多万民工。无畏无惧。宁愿不要小家,誓死确保大堤,日夜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有的民工家庭房倒屋塌,有的不知妻儿去向,有的连续两、三天饿着肚子,但仍众志成城,坚持不懈,奋力拼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一心跟党走,坚决夺取抗洪救灾胜利的凯歌。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抗洪救灾的主力军。

人民的一千多名官兵,四是人民子弟兵的无私救援。抗洪抢险进入最关键的时刻。日夜兼程,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与干群同唱抗天歌。视灾区为故乡,视灾民如亲人”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有险情哪里上。除直接参加的保城保堤外,还为当地灾民送来了帐蓬等急需的救灾物品。人民勇于拼搏的革命精神,激励全县人民的抗洪救灾斗争。

全国各地人民以“一方有难,五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洪涝灾害发生后。八方支援”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积极支援受灾人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全县人民度过难关,战胜灾害的信心。据不完全统计,灾后共收到上级拨给的救灾款700多万元,救灾粮1400万公斤,救灾煤6000多吨,接受各地捐赠、援助款1000多万元,衣物23537件,各种熟食5万公斤,捐献药品价值逾万元,帐蓬300顶,还有一大批搭庵棚的毛竹、油毡、铅丝等。县区镇乡干部职工及轻灾区群众也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

四、灾后灾民生活得到保证

全县几十万灾民无家可归,大水给人民带来了来顶之灾。几十万灾民严重缺粮。面对困难以及将来临的雨雪关、春节关和春荒关,县委、县政府把安排灾民生活、确保灾民安全度过“三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做到四个确保”

全县共发放救灾粮6833.94万公斤,一是确保灾民有饭吃。年月至年月。保证灾民每人每天至少有1斤口粮;下拨救灾煤7010吨,安排钱煤配套款218万元,保证灾民不断炊。

其中棉衣21万件,二是确保灾民有衣穿。全县共发放衣物95万件。棉被4万床,重点是五保户、军烈属、特困户和“三光户”保证了灾民有过冬棉衣和过冬棉被。

投资3186万元建起过冬庵棚10.6万间;同时开展建房试点,三是确保灾民有房住。年月底前。建造17处3500间两层楼房。年底,建成永久性房屋2.71万间,安排灾民1.44万户。

组织87个医疗队和350个消毒小组深入灾区治病发药,四是确保灾民有病能医。全县设立56个医疗点。监测疫情病情,保证灾民有稳定的情绪和足够的体力,搞好生产自救,确保了大灾之年无大疫。

五、灾后恢复和发展进展顺利

千疮百孔,大水过后。百废待兴。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团结起来,发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抗洪精神,以大无畏的英勇气概,以满腔的建设热情,去重建美好的家园,去谱写振兴的创业之歌。提出了一年医治创伤,两年恢复元气,三年进入发展快车道“建设目标。

当年就打了五场硬仗”一是作物补种硬仗。从月日至月日,按此目标。及时补种各类作物35万亩;二是秋种硬仗。战胜百日无雨的严重干旱,播种小麦90万亩,油菜67万亩,为来年午季丰收打下了基础;三是工业复产硬仗。用3个月时间,通过自力更生,使全县254个因灾停产的县办工业企业及乡镇企业全部恢复生产;四是水利冬修硬仗。从10月至来年2月用5个月时间,出工30万人,投入劳动积累工1200万个,完成土石方1100万立方米,及时修复水毁水利工程4640处;五是水毁设施恢复硬仗。及时修复水毁的教育、交通、通讯、电力、广播等方面的水毁设施,共修复和新盖校舍8000余间,使118所水毁的中小学于9月1日都按时开学。修复水毁公路313条512.3公里。架设电力线杆5283根,广播线杆5992根,供电恢复正常,广播重新接通。仅用8个月时间就基本完成了灾后恢复,医治了水灾的创伤。

紧紧抓住“八五”期间有利的发展机遇,此后。立足县情,深刻反思,突出重点,加快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年,国内生产总值由年的4.5亿元增加到28亿元,年递增24.8%财政收入逐年大幅度增长,1993年甩掉“讨饭型”财政帽子,1994年消化历年赤字实现收支平衡,1995年成为亿元财政县,年财政收入达到2.3亿元,比年增长6.7倍,年递增31.6%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93年的3.7%提高到年的8.2%位列全省第14位。农民人均收入由年的176元增长到年的1782元。县级经济综合实力由全省41位上升到34位。贫困人口由年的65万人减少到年的5万人。八五”期间,成为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此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

使得非旱即涝,一是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年九灾。通过年灾后反思,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兴寿之要,惟在治水”多年来,始终把治水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每逢冬春,都要组织40万大军会战在水利冬修第一线,县乡有重点,村村有工程,户户都出力。用工方式上创造出了推磨转圈”发挥综合效益上创造了塘口经济”几年来,书记、县长一张图、水利部门一本书、一任接着一任干”已连续多年被省、地评为水利兴修先进县。全县上下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水利是产出回报率最高的产业,兴修水利能够给群众带来实实在效益,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每年都要坚持抓,一张蓝图绘到底,决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痛”据统计,从年至年,全县累计投入劳动积累工9811万个,资金9612万元,兴修各类水利工程5.49万处,完成土石方8455.9万立方米。通过兴修,县堤防防洪标准已提高到40年一遇,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141.77万亩,排涝自排能力达到1890秒立方米,新增蓄水能力1.5亿立方米。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从哪里来的呢?除群众投工投劳外,作为沿淮贫困县。开辟了三个渠道,一是如期足额征收水利四项规费;二是每亩耕地征收2斤稻谷进行集资,建立水利发展基金;三是采取“以劳代工,以工折资,以资入股,以股分利”形式,全县广泛兴起股份合作制兴修水利热潮。年全县兴修的840口当家塘,40%都是以这种形式建成的

优势在农业,二是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大县。希望在农业,潜力在农业。抓住了农业,就抓住了全县发展的根本。几年来,始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实践中,广大干群充分体会到只有变对抗性农业为适应性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促使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此,主要抓了三个方面,一抓大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重在提高复种指数,变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三元结构;畜牧水产加大发展步伐,生猪饲养量由年的58万头发展到年的129万头,水产品捕捞量由年的7820吨发展到年的5.6万吨,林牧渔业比重达到49.3%二抓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年以来,先后推广10项农业新技术,并实行农业三师技术承包制度,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0%三抓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全县现已建成优质粮、油料、席草、林果、水产、棉花、蔬菜、生猪、白鹅、蚕桑等十大商品基地,形成粮油棉、畜牧、水产、果菜、席草、茧丝绸等六大支柱产业。建成安丰油脂、板桥草席等亿元产业化龙头企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得以增强。灾后几年,县的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84亿元,年的6倍;粮食总产年递增8.5%年已达95万吨,与油料、水产一起,均跻身于全国百强县;畜牧生产、农机化生产等位居全省前列;林业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强县”称号。

实现以工补农,三是大力发展县乡工业。农业大县的根本出路在于找准农业与工业的最佳结合点。以工促农,提高农业的工业化水平。按照“主攻县乡工业,加快发展开发性农业和乡镇企业”发展思路,实行县乡工业“一把手”工程。年以来共投入资金3.5亿元,新上技改项目87个,扶优造舰,重工强工,县乡工业和乡镇企业快速扩张,先后建成寿春水泥、寿州化工、安丰油脂、皖西机械、棉麻工贸等5家工业集团,有7家企业进入国有大中企业行列,拥有亿元企业4家。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6.4亿元,为年的近10倍,年递增37%乡镇企业实现营销收入38.9亿元,年的10倍,年递增43.5%

把村镇建设放在农村奔小康的突出位置来抓,四是大力推进村镇康居建设步伐。紧紧抓住灾后加大投入的机遇。将14个重灾乡镇17个重点村列为村镇规划建设示范点。规划上,田、林、路、渠综合考虑,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土地管理相结合,与土地调整相结合,与发展庭院经济、多种经济和乡镇企业相结合,与新农村远景建设相结合。资金筹集上,坚持“一个为主,五个一点”办法,即群众自筹为主,互助一点、贷款一点、保险赔偿一点、国家支援一点、减免一点,年底,全县灾民基本上都住上了安全、实用的住房。年后,陆续对17个建制乡镇进行改造和完善,提高64个小集镇的建设水平,建设100个中心村,全面改造农村居住环境。年底,全县已建成100户以上的康居点135个,50户以上的康居点630个,农村住房有了很大改善。年,农村80%草房;年,80%改变为永久性砖瓦房,新建住房达15.7万间6.3万户,灾后过渡性庵棚已基本消灭。与此相适应,1995年,实现了村村通电,新建和改造高压线路845.1公里;年,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31部;年,实现了乡乡通油路,381个村实现晴雨通车,公路密度由年18.4公里/万平方公里发展为37.7公里/平方公里。

六、灾后恢复和发展带来的启示

也是机遇,水灾既是灾难。通过年以来灾后恢复和发展的工作实践,有以下几点启示:

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增强,一是灾后重建家园要充分利用好五个有利条件。一要利用好群众空前的政治热情。经过抗洪救灾的考验。全县人民凝聚力得到增强,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显著改善;二要利用好群众强烈的灾后重建意识。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灾后重建的强大内在动力;三要利用好灾后提供的农村治理的有利空间。不破不立,洪水冲了土房子、草房子,毁了破坛坛、旧罐罐,为高起点、高水平重整山河提供了有利空间;四要利用好灾后重建的政策机遇。中央和地方为了支持灾后的恢复和发展,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一定要将之用足、用好、用活;五要利用好灾后的市场机会。灾后的市场需求量大,必然有一个经济活跃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二是要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大灾过后,可以暴露出许多平时发现不了问题。因此,灾后各行各业都要抓好深刻反思,问一问,淹明白了没有。对于造成灾害的原因,抗灾避灾的措施,灾后重建应注意的问题等,通过反思得出结论,唤醒干部,唤醒群众,认识规律,激发斗志。灾后反思的基础上,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制定出适应本行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这样的规划才有针对性,才有新起点。如围绕抗灾避灾问题,面对作为淮河行蓄洪区的客观现实,提出灾后建房实行“四靠”即靠公路、靠庄台、靠集镇、靠岗地。靠庄台、靠岗地,有利于避开水灾;靠集镇有利于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抗灾能力;靠公路有利于行蓄洪时安全撤离。灾后重建和发展,必须拿出重整山河的大气魄,实行田、林、路、渠、园、镇、宅、厂、校、场“十位一体”综合治理,统筹规划,全面改造。田、林、路、渠、园治理,改造自然的需要;镇、宅、厂、校、场治理,改造社会的需要。

民心最齐,三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大灾之后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好时期。这个时候。能够握紧拳头,集中力量,把各类资金捆起来使用,形成规模优势。如当年救济的1个亿资金,30%用来解决灾民吃饭问题,50%用来解决灾民住的问题,解决群众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用了17%资金投入到以前投入太小,而且今后政策上不可能短时间投入太多的公益事业上,如防洪、除涝工程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办一些过去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情。

灾区经济全面调整和大发展的机会。重点要抓好结构调整和水平提高。灾后也是科技推广的最好时期。如当年灾后秋种缺种子,四是灾后工作的落脚点要放在发展上。受灾就是一次机遇。由政府负责提供,全部实现了良种化;由于水灾,当年耕牛大量死亡,又为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创造了条件。灾后,群众对党和政府更加信赖,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面对面指导生产,农民容易接受。总之,灾后重建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精心组织,不搞简单复制型恢复,真正把重建后的抗灾能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农民容易接受。总之,灾后重建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精心组织,不搞简单复制型恢复,真正把重建后的抗灾能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五、灾后灾民生活得到保证

全县几十万灾民无家可归,大水给人民带来了来顶之灾。几十万灾民严重缺粮。面对困难以及将来临的雨雪关、春节关和春荒关,县委、县政府把安排灾民生活、确保灾民安全度过“三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做到四个确保”

全县共发放救灾粮6833.94万公斤,一是确保灾民有饭吃。年6月至年5月。保证灾民每人每天至少有1斤口粮;下拨救灾煤7010吨,安排钱煤配套款218万元,保证灾民不断炊。

其中棉衣21万件,二是确保灾民有衣穿。全县共发放衣物95万件。棉被4万床,重点是五保户、军烈属、特困户和“三光户”保证了灾民有过冬棉衣和过冬棉被。

投资3186万元建起过冬庵棚10.6万间;同时开展建房试点,三是确保灾民有房住。年9月底前。建造17处3500间两层楼房。年底,建成永久性房屋2.71万间,安排灾民1.44万户。

组织87个医疗队和350个消毒小组深入灾区治病发药,四是确保灾民有病能医。全县设立56个医疗点。监测疫情病情,保证灾民有稳定的情绪和足够的体力,搞好生产自救,确保了大灾之年无大疫。

七、灾后恢复和发展进展顺利

千疮百孔,大水过后。百废待兴。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团结起来,发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抗洪精神,以大无畏的英勇气概,以满腔的建设热情,去重建美好的家园,去谱写振兴的创业之歌。提出了一年医治创伤,两年恢复元气,三年进入发展快车道“建设目标。

当年就打了五场硬仗”一是作物补种硬仗。从月日至月日,按此目标。及时补种各类作物35万亩;二是秋种硬仗。战胜百日无雨的严重干旱,播种小麦90万亩,油菜67万亩,为来年午季丰收打下了基础;三是工业复产硬仗。用3个月时间,通过自力更生,使全县254个因灾停产的县办工业企业及乡镇企业全部恢复生产;四是水利冬修硬仗。从月至来年2月用5个月时间,出工30万人,投入劳动积累工1200万个,完成土石方1100万立方米,及时修复水毁水利工程4640处;五是水毁设施恢复硬仗。及时修复水毁的教育、交通、通讯、电力、广播等方面的水毁设施,共修复和新盖校舍8000余间,使118所水毁的中小学于月日都按时开学。修复水毁公路313条512.3公里。架设电力线杆5283根,广播线杆5992根,供电恢复正常,广播重新接通。仅用8个月时间就基本完成了灾后恢复,医治了水灾的创伤。

紧紧抓住“八五”期间有利的发展机遇,此后。立足县情,深刻反思,突出重点,加快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年,国内生产总值由年的4.5亿元增加到28亿元,年递增24.8%财政收入逐年大幅度增长,1993年甩掉“讨饭型”财政帽子,1994年消化历年赤字实现收支平衡,1995年成为亿元财政县,年财政收入达到2.3亿元,比年增长6.7倍,年递增31.6%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93年的3.7%提高到年的8.2%位列全省第14位。农民人均收入由年的176元增长到年的1782元。县级经济综合实力由全省41位上升到34位。贫困人口由年的65万人减少到年的5万人。八五”期间,成为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此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

使得非旱即涝,一是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年九灾。通过年灾后反思,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兴寿之要,惟在治水”多年来,始终把治水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每逢冬春,都要组织40万大军会战在水利冬修第一线,县乡有重点,村村有工程,户户都出力。用工方式上创造出了推磨转圈”发挥综合效益上创造了塘口经济”几年来,书记、县长一张图、水利部门一本书、一任接着一任干”已连续多年被省、地评为水利兴修先进县。全县上下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水利是产出回报率最高的产业,兴修水利能够给群众带来实实在效益,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每年都要坚持抓,一张蓝图绘到底,决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痛”据统计,从年至年,全县累计投入劳动积累工9811万个,资金9612万元,兴修各类水利工程5.49万处,完成土石方8455.9万立方米。通过兴修,县堤防防洪标准已提高到40年一遇,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141.77万亩,排涝自排能力达到1890秒立方米,新增蓄水能力1.5亿立方米。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从哪里来的呢?除群众投工投劳外,作为沿淮贫困县。开辟了三个渠道,一是如期足额征收水利四项规费;二是每亩耕地征收2斤稻谷进行集资,建立水利发展基金;三是采取“以劳代工,以工折资,以资入股,以股分利”形式,全县广泛兴起股份合作制兴修水利热潮。年全县兴修的840口当家塘,40%都是以这种形式建成的

优势在农业,二是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大县。希望在农业,潜力在农业。抓住了农业,就抓住了全县发展的根本。几年来,始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实践中,广大干群充分体会到只有变对抗性农业为适应性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促使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此,主要抓了三个方面,一抓大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重在提高复种指数,变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三元结构;畜牧水产加大发展步伐,生猪饲养量由年的58万头发展到年的129万头,水产品捕捞量由年的7820吨发展到年的5.6万吨,林牧渔业比重达到49.3%二抓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年以来,先后推广10项农业新技术,并实行农业三师技术承包制度,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0%三抓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全县现已建成优质粮、油料、席草、林果、水产、棉花、蔬菜、生猪、白鹅、蚕桑等十大商品基地,形成粮油棉、畜牧、水产、果菜、席草、茧丝绸等六大支柱产业。建成安丰油脂、板桥草席等亿元产业化龙头企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得以增强。灾后几年,县的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84亿元,年的6倍;粮食总产年递增8.5%年已达95万吨,与油料、水产一起,均跻身于全国百强县;畜牧生产、农机化生产等位居全省前列;林业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强县”称号。三是大力发展县乡工业。农业大县的根本出路在于找准农业与工业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以工补农,以工促农,提高农业的工业化水平。县按照“主攻县乡工业,加快发展开发性农业和乡镇企业”发展思路,实行县乡工业“一把手”工程。年以来共投入资金3.5亿元,新上技改项目87个,扶优造舰,重工强工,县乡工业和乡镇企业快速扩张,先后建成寿春水泥、寿州代工、安丰油脂、皖西寿勇、棉麻工贸等5家工业集团,有7家企业进入国有大中企业行列,拥有亿元企业4家。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6.4亿元,为年的近10倍,年递增37%乡镇企业实现营销收入38.9亿元,年的10倍,年递增43.5%四是大力推进村镇康居建设步伐。紧紧抓住灾后加大投入的机遇,把村镇建设放在农村奔小康的突出位置来抓,将14个重灾乡镇17个重点村列为村镇规划建设示范点。规划上,田、林、路、渠综合考虑,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土地管理相结合,与土地调整相结合,与发展庭院经济、多种经济和乡镇企业相结合,与新农村远景建设相结合。资金筹集上,坚持“一个为主,五个一点”办法,即群众自筹为主,互助一点、贷款一点、保险赔偿一点、国家支援一点、减免一点,年底,全县灾民基本上都住上了安全、实用的住房。年后,县陆续对17个建制乡镇进行改造和完善,提高64个小集镇的建设水平,建设100个中心村,全面改造农村居住环境。年底,全县已建成100户以上的康居点135个,50户以上的康居点630个,农村住房有了很大改善。年,县农村80%草房;年,80%改变为永久性砖瓦房,新建住房达15.7万间6.3万户,灾后过渡性庵棚已基本消灭。与此相适应,1995年,实现了村村通电,新建和改造高压线路845.1公里;年,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31部;年,实现了乡乡通油路,381个村实现晴雨通车,公路密度由年18.4公里/万平方公里发展为37.7公里/平方公里。

八、灾后恢复和发展带来的启示

也是机遇,水灾既是灾难。通过年以来灾后恢复和发展的工作实践,有以下几点启示:

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增强,一是灾后重建家园要充分利用好五个有利条件。一要利用好群众空前的政治热情。经过抗洪救灾的考验。全县人民凝聚力得到增强,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显著改善;二要利用好群众强烈的灾后重建意识。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灾后重建的强大内在动力;三要利用好灾后提供的农村治理的有利空间。不破不立,洪水冲了土房子、草房子,毁了破坛坛、旧罐罐,为高起点、高水平重整山河提供了有利空间;四要利用好灾后重建的政策机遇。中央和地方为了支持灾后的恢复和发展,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一定要将之用足、用好、用活;五要利用好灾后的市场机会。灾后的市场需求量大,必然有一个经济活跃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

第4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范文

省直机关和中央驻长各单位机关党委(直属党总支部、党委办、党群工作部):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省抗冰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面对罕见的冰雪灾害,省直机关和中央驻长各单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发扬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的作风,战斗在第一线,冲锋在最前面,坚持科学抗冰,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迎战灾害,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党的先进性,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根据《关于组织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进一步做好抗冰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的通知》(**组电[2008]2号)精神,各级党组织一定要认真总结,大力弘扬团结拼搏、齐心协力、克难攻坚的抗冰救灾精神。以抗冰救灾精神推动灾后重建工作,加快恢复工农业生产,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省直单位各级党组织尤其是直接从事抗冰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单位党组织,要迅速全面掌握本单位抗冰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具体情况,认真总结、大力宣传在这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中的先进典型,把他们在抗冰救灾斗争中培育和展现出来的好思想、好作风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发扬光大,使他们的优秀品格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奋发向上、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并适时进行表彰以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灾后重建的积极性,在省直单位掀起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热潮。

二、省直厅局单位党组织请务必于2月28日前将在这次抗冰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在一线做出重大贡献的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突出事迹及时上报省直工委组织部,我委将适时对省直单位抗冰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涌现出来的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和宣传。所推荐的先进典型要事迹非常突出,真实感人。报送的先进事迹材料要求观点鲜明,文字精练,2000字左右,A4纸打印,一式五份(附电子版),加盖本单位机关党委印章。联系人:伍赳鸠,联系电话:268****。

三、省直单位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这次先进典型的总结、宣传和表彰工作,精心组织,认真推荐,通过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多种载体广泛进行宣传,注意创新表彰形式,讲究实效,扎实做好这项工作,为灾后重建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5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范文

总书记来我市视察抗震救灾,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和深切关怀,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舞和鞭策,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加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生活的信心和决心。一是及时组织学习胡总书记和省、市领导讲话精神。6月3日,县上组织召开了县委中心组学习会和四大班子联席会议。会上全文学习了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抗震救灾工作时的讲话及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在6月2日全省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委书记王义在全市第五次抗震救灾会议上的讲话,并全文印发全县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迅速将胡总书记和省市领导讲话精神转化为加快我县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二是各乡镇、各部门积极行动,按照全市第五次抗震救灾会议精神要求,积极投入到进一步的灾情核查和灾后重建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三是按照市上关于开展夏收帮扶的通知要求,6月5日上午,县上召开了县直单位下乡帮助农户抢收抢种、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动员大会,组织县直单位全体干部职工(除1名值班外)全部深入基层所联系的乡镇、村、组帮助农户收割小麦、开展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

二、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地完成了灾情核查工作

我县认真负责地抓好灾情核查工作,分期分批组织人员开展了六次灾情核查工作。县上成立了灾情核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干部1248人,其中县级干部34人、科级干部271人、一般干部943人与市上抽调派驻我县工作组成员45人,其中县级干部16人、科级干部29人,组建了市县灾情核查工作组共1293人,共同开展灾情核查工作。在灾情核查中,我们实行“三包责任制”,即县级领导包乡镇,科级干部包村(社区),一般干部包组(居委会)。建立“五定一审一评议” 的灾情核查工作机制,“五定”即灾情核查情况做到村组干部、核查干部、工作组组长、乡镇主要负责人、县级联乡领导层层定工作任务,层层靠实责任,层层把关审定;“一审”,即灾情汇总上报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由县灾情汇总领导小组最终审定;“一评议”,即逐村逐户核查灾情过程中,邀请村组有威望、有影响、口碑好的村民参加,组成5-7人的灾情核查评议小组,对灾情核查界定情况进行评议,张榜公示。灾情核查工作做到了“五统一”,即统一安排部署、统一进行培训、统一核查标准、统一核查规程、统一上报口径。对核查结果分别由村民小组、村委会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监督,做到了客观、公正、公平、实事求是,做到了层层统计,层层把关,层层核实,层层负责,统计结果落实了“五级签字”责任制,经过了严格的复核,重建村根据城建、国土、水利等部门意见,写出了单行材料,拍摄了受损房屋照片,设计了规划图。

第六次灾情核查统计结果如下:

全县共遇难13人;受伤1266人,其中重伤28人,轻伤1238人。

全县15个乡镇,213个行政村,10个居民委员会,941个村民小组。受灾总户数37766户,占全县总户数62.8%;受灾人口151184人,占全县总人口 62.3%。房屋倒塌和需拆除重建的特重灾户3023户、11583人、10956 间、216959平方米,房屋受损的重灾户、轻灾户34743户、139663人、130937间、3244801平方米,家庭财产受损 315件,大小牲畜死亡 1607 (头、只),农作物受损面积 545.5 亩,受损估值总计 71371.97 万元。受灾重点村涉及9个乡镇, 19个行政村的20个自然村,其中属异地重建的16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465户、1988人,属就地重建的3个行政村3个自然村184户、741人。

全县学校共有274所受灾213所,其中属毁灭性受灾学校46所,裂缝错位学校157所,一般性毁坏学校10所。校舍房屋受损5277间,面积105339平方米,受损围墙9140米,校门30座,教学仪器受损6720件,课桌凳受损475套等总计损失估值 12351.72万元。

全县共有273所

医院(卫生院、卫生所)受灾273所,房屋倒塌31间,面积630平方米,严重破坏1471间,面积30147平方米,房屋中度破坏549间,面积13973平方米,房屋轻度破坏318间,面积6892平方米,医疗设备受损53台,供水供暖管道受损1240米以及药品耗材损失等总计损失估值7721.86万元。全县20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徽单位共倒塌和需拆除重建的办公用房3387间,77900平方米,受损办公用房10173间,215863平方米,及职工住房、财产设备、公用设施等受损估值总计63305.31万元。

全县交通、水利、电力、文物、矿山、农业基础设施、地质灾害等造成损失25169.85万元。(此项市统计口径未列入)

全县受灾损失估算 179920.71万元。

三、扎实部署,迅速启动了灾后重建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立足实际、科学谋划,确定徽县灾后重建“三步走”。第一步,从20__年5月下旬至9月底, 用4个月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和重灾户、轻灾户房屋维修;第二步,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维修于20__年全面完成;第三步,学校、医院、机关单位用房的重建维修到20__年完成。目前,我县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县上成立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出台了《徽县地震灾后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确定了第一批20个重建自然村。老神沟、姚坪、穆坪三个示范自然村已全面启动,在充分尊重受灾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标准,按照“五通、五改、一池一灶、一整治” (“五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改”即改水、改炕、改厕、改灶、改圈,“一池一灶”为沼气池与太阳灶,“一整治”为整治环境卫生和村间道路硬化)和“五有”(有围墙、有大门、有洗澡间、有贮藏室、有柴房)的思路进行,同时每村配套建设好学校、基层组织活动室和体育活动场所。农村居民重建房屋最低标准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不小于三间(60平方米),异地重建村的农户按三间砖混结构主房和三间砖木结构厢房的标准建设,保证满足三代同堂居住的需要,并且要坚固美观、实用,能抗8级地震、抗地质灾害。采取“重建户自筹为主,政府补一点、银行贷一点、项目带一点、亲朋借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办法,积极筹措重建资金,对特重灾户户均先补助3000元,对重灾户户均先补助600元,以补助建房物资为主的方式,按“三个三分之一”的步骤分期分批兑现。农村灾后住房恢复重建用四个月时间完成,分三个阶段依次推进。第一个阶段:从5月26日开始至5月30日,完成重建规划编制、选址、备料;第二个阶段:从5月31日开始至9月20日为集中建设阶段;第三个阶段:从9月21日开始至9月底为检查验收阶段。

在重建过程中,我们大力落实“六个一”帮建机制(每村有一名县级主抓领导、有一个帮建企业、有一个帮建建筑工程队、每十户有一个帮建单位、每户有一名帮建干部、每户一个帮建方案)。针对目前夏收大忙季节和各户劳动力少的情况,每十户组成一个互助组,选出一名组长带领大家共同拆房、抢收、帮工搞好重建工作。为了确保重建所需建材平价、充足供应,采取了限价措施平抑物价,就近规划采沙、采石点,同时要求全县27个砖厂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计划新建5个大型砖厂,已动工了2个。截止目前,全县第一批重建村已完成了新址规划,绘制了效果图,地基已动工平整,建筑所需的材料已基本筹备就绪,全面转入第二阶段工作,正在抓紧建设。全县3023户特重灾户中已动工修建606户,已备料的1219户,分别占20 %和40 %;7876户重灾户中,已维修的4178户,动工维修的2057户,分别占53 %和26 %;26867户轻灾户中,已维修16824户,正在维修4467户,分别占63%和16.6%。抢修道路37条、88.2公里,抢修自来水改道10处、5181米,抢修通讯线路9处、490米,抢修电力线路61处、69574米。灾后整村重建村累计开挖土石方6.80万方,平整宅基地2.15万平方米,整修道路600米,拓宽道路7100米,开挖水渠200米。帮建企业、建筑公司帮建积极性高涨,对帮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企业、建筑公司和个人,每晚在县电视台进行通报表扬,营造了全民投身灾后重建的良好氛围。有许多热心的企业和个人纷纷投入到帮建工作中,帮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四、加强管理,确保了救灾物资及时

足额发放到户严格按照市委“四个百分之百”、“六个有”和“五个全覆盖”的要求,及时发放救灾物资,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截止6月8日,我县共收到救灾资金254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1798万元,省级财政安排56万元,市级财政50万元,县级财政50万元,募集资金604万元。已下拨2314.9万元,其中:拨民政局救灾资金发放专户2258.9万元、教育局专项10万元、水利局专项20万元、国土局专项10万元、农牧局专项6万元。民政局救灾资金发放专户已下拨2162.73万元,其中:下拨各乡镇抢险应急资金76.38万元,特重灾户灾后重建补助资金906.9万元,特重灾户、“三无”、“三孤”户困难生活补助1179.45万元。民政局向受灾群众下拨7批救灾物资,累计发放1296顶帐篷、39040米彩条布、141.9吨面粉等25类总价值240.918万元的救灾物资。一是制定出台了《徽县5.12抗震救灾物资管理办法》;县纪委、监察局、审计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抗震救灾物资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和审计,转发了陇南市纪委、市监察局《关于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严格执行纪律的通知》,制定了《徽县抗震救灾物款发放监督检查方案》,成立了全县救灾物资发放检查领导小组。二是所有救灾物资和资金由县民政局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对每批救灾物资和资金的发放,都在县电视台上进行了公示,各乡镇对每批救灾物资张榜公示到村到组,直接发放到户,广泛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三是全县救灾物资发放检查领导小组下派3个工作组7次深入各村组,对救灾物资发放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并给15个乡镇派驻15名由县直单位纪检组长担任的督查员,对救灾物资发放进行跟踪督查,确保了每批救灾物资和资金公平、公开、公正、阳光、透明、及时地发放到灾民手中。三是按照不同的对象,区别对待,不搞平均分配,优先保障弱势群体,注重倾斜救助受灾孤儿、孤老、孤残等“三孤”、无住房户、无生产资料户、无生活来源户等“三无户”,共倾斜帮助“三孤”和“三无户”3855户12606人。

五、全力以赴,科学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项目申报

6月8日晚,全市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按照市上的要求,我们连夜组织规划编制成员单位召开了紧急会议,再次全面安排部署了我县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确定了主抓领导,成立了由发改委牵头,教育、城建、农牧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10个行业规划小组。为了使全县灾后恢复重建整体规划与10个行业规划以及项目建设总体规划相一致、相统一,我们抽调了政治素质高、责任性强、业务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地点,集中时间,加班加点,全力以赴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项目规划。我们还积极聘请规划设计专家全程参与指导我县的规划编制工作。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项目规划正在抓紧进行。在项目申报工作上,已完成了徽县20__年应急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并上报市发改委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方案中列有应急生命线项目83个11.3亿元,其中20__年需8亿元,目前只争取到250万元。同时,积极向省、市申报争取减免各种税费,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六、统筹兼顾,全面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各乡镇受灾区已全面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通电视、通宽带等“六通”目标,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全面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一是全面推进工业生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对因地震造成停产的限额以上19户工业企业,县上及时成立了3个工业企业恢复生产督查组,深入各企业现场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除隆江公司正在技改,小河水泥厂因震坏正在筹集资金维修外,其余17户企业已全部开工生产。1-5月份,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9亿元,占年计划的23.9%。二是以“三夏”为主的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夏收已在我县全面展开,县上积极组织县直单位全体干部职工于6月5日全部深入乡镇、村、社,帮助农户抢收小麦,保证成熟的夏粮颗粒归仓,复种、补种作物能按时下种,不误农时,确保大灾之年不减产、不减收。三是全面加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的要求,对今年确定的119个项目,已开工的督促加快建设进度,已开展前期工作的加快论证可研和上报争取,还没有投资渠道的加紧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建的5个招商引资小分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紧抓机遇,全力招商。四是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对城区建设的重点工程做到24小时不停工,金徽大道、金源大酒店、11栋统建安置楼、工业集中区建设等14项城区办实事项目全面推进。加大了对凤山植物园震后治理力度,受地震遭破坏的建筑物和其它基础设施正在抓紧维修。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度,进一步带动了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开展。五是加大安全性灾情认定工作。甘肃省地震灾区受损建筑物及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性应急鉴定实施小组,正在对全县受损建筑物和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现场评估鉴定,提出了单项工程的鉴定报告。对能维修使用的正在加快维修投入使用,对不能维修的已采取租借、搭建帐篷、修建简易房等方式解决了临时办公场所。六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正常秩序得到全面恢复。全县共搭建帐篷教室516个,帐篷宿舍160个,所有学校已全面复课。全县273所医院(卫生院、卫生所)通过搭建临时病房、临时诊所,全部恢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机关单位全部恢复了正常工作秩序,加强了值班,做到节假日正常上班。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接待等工作趋于正常。加大了市场监管和价格干预,餐饮服务、物资供应、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行业秩序正常。全县群众情绪稳定,市场物价平稳,社会秩序安定。

七、认准目标、全力以赴抓好今后各项工作

1、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工作,鼓励群众以邻里相帮、亲朋互帮的方式,迅速开展住房恢复重建,大力落实“六个一”的帮建机制,在加快20个特重灾自然村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提前做好规划、选址、备料,迅速启动全县灾后重建,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封冻前全部建成入住。

2、要继续开展县直单位千名干部职工下乡支农抢收抢种活动,由组织部、纪检委等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力争让活动取得实效。

3、加强次生灾害和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进行必要的防治,避免造成大的损失,积极申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经专家鉴定后的房屋,能继续使用的维修加固后使用,对确定不能继续使用的一律停止使用,想方设法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4、认真落实全县救灾物资管理办法规定,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落实专人管理,建立专项台账和救灾物资发放花名册,坚持专账核算制度,强化监督。

5、全力抓好工业企业生产,督促工业企业开足马力,加快生产,确保大灾之年不减产、不减收,力争完成年初既定的经济目标。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了重点税源监管,规范非税收管理,挖掘增收潜力,严控财政支出,建立健全财经监督机制,为灾后重建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第6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SHX抗洪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救灾工作的总体部署安排,以自力更生为主,协调多方力量,组织和发动灵口村群众切实做好救灾重建工作,奋力夺取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促进LK镇的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二、工作时间:200*年10月21日——200*年1月20日,为期三十天。

    三、实施方式:下派工作队脱离原单位工作,自觉服从LK镇党委、政府领导,直接驻村参加救灾重建工作。

   四、工作任务:

    1、协助***村“两委会”向受灾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救灾方针、政策,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实干苦干,依靠自身力量,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2、协助***村“两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救灾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确保各项救灾工作积极有序进行。

    3、协助***“两委会”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使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求得到保证。

    4、帮助受灾群众搞好生产自救工作,尽量增加农民收入。

    5、协助***驻村搞好水毁房屋、水电路基础设施、水毁农田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规划和申报工作。

    6、协助***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管理、政务(村务)公开等农村各项规章制度。

    7、协助***村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长远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推动所驻村经济尽快发展。

    五、实施步骤: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0月23日—10月25日)。宣传动员,查灾摸底,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10月25日—11月10日)。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完成秋播500亩,产业结构调整400亩工作任务。

    第三阶段:(11月11日—12月25日)。修复水毁农田、道路及水电设施,安排危房、倒房户的折、迁、建工作,规划新迁户、原基修建户庄基,做好重建项目的规划和申报。

    第四阶段:(11月26日—1月20日)。协助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总结工作。

    六、工作重点:

    1、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使其基本生活要求得到保证。

    2、搞好水毁房屋、农田、水电路等项目的规划和申报工作。

    3、完成秋播小麦500亩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任务400亩,积极发展黄姜、柴胡等主导产业。

    七、具体要求:

    1、各位驻村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下派干部驻村救灾重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2、各驻村干部要自带生活费、被褥等生活用品,不得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要不怕苦、累、脏、险,与所驻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得搞特殊化;驻村工作中要自觉服从乡镇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虚心听取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意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接受锻炼和考验,树立下派干部的良好形象。

    3、积极服从LK镇党委、政府对下派干部工作的领导,积极参加下派干部临时党组织生活,在工余和雨天安排专门时间学习,各项工作要统一安排,严格要求,发挥党组织在协助救灾重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救灾重建工作结束时,每位下派干部都必须写出工作和思想总结,为乡镇党委要对每位下派干部的工作表现做出鉴定提供依据。

     LN县会计管理局下派工作队

第7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范文

一、全市1至10月份火灾情况及分析

今年1至10月份全市火灾形势总体呈下降趋势。据统计,2006年12月21日至2007年10月20日,全市共发生火灾396起,死亡2人,伤3人,受灾285户,烧毁建筑4.81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695.2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火灾起数下降了53%,死亡人数下降了50%,受伤人数下降了25%,直接经济损失下降了16%。今年以来,全市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5933次,出动人员58964人次,出动各种消防车辆9872台次,抢救537人,疏散1051人,抢救财产价值15654万元。综合1-10月份以来全市火灾的发生情况,有以下特点:

一、亡人、伤人火灾发生季节较集中。从全市发生火灾的季节来看,第三季度发生火灾133起,死亡2人,受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275.94万元,分别占总起数的33.4%,总损失39.7%和死伤的全部。

二、区域火灾差异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火灾总量较大。全市各地由于经济发展影响、地域差别较大,火灾形势呈现出不同特点,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反差较大,从火灾地地域分布情况看,三地火灾起数为231起,占总起数的58.3%,从直接损失情况看,三地之和为439.12万元,占总损失的63.2%。

三、农村、集镇仍是火灾多发区域。从全市调查火灾中统计,今年以来,县城集镇、乡村共发生208起,死亡2人,受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466.81万元。从乡村火灾发生原因及区域看,乡村火灾主要是分布在,电气和用火不慎是主要原因,两项原因之和占乡村火灾总数的51%。

四、起火场主要集中在住宅及厂房。1-10月份,全市发生住宅与厂房火灾229起,占总数57.8%。其中住宅发生火灾98起,占总数24.7%,住宅火灾以集体宿舍居多;厂房发生火灾131起,占总数33.1%,厂房火灾以化学危险物品居多;另外物资仓储场所发生火灾31起,占总数7.8%。

二、今冬明春消防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和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紧紧围绕保卫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这一中心,认真履行职责,主动当好参谋,严格依照《消防法》,督促社会各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依法强化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大力开展火灾隐患普查和专项治理,有效预防了火灾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今年以来,通过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畅通工程”建设和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政府挂牌督改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全市火灾形势继续保持平稳,消防安全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社会消防安全的基础还比较脆弱,发生火灾事故的隐患仍然大量存在,消防安全工作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艰巨。冬季是火灾多发时期,风干物燥,生产生活用火、用电、用气、用油急剧增长,社会活动、节庆活动增多,人流、物流量增大,诱发火灾的因素大大增加,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火灾发生在冬季。同时,消防部队又将面临老兵退伍,对执勤灭火力量带来一定影响。另外一些单位对辖区火灾隐患的严重性、整治火灾隐患的紧迫性还没有引起重视,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没有很好落实,宣传工作滞后,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紧要关头。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扎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是我们贯彻落实好十七大精神最直接的体现,所以,我们要从保稳定、促和谐的高度,牢固树立“人民生命至上,火灾隐患必除”的思想,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认真做好今冬明春的防火工作,为明年消防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冬明春消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消除火灾隐患、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工作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原则,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深入开展消防宣传,大力整治火灾隐患,深化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全面推进我市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今冬明春消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坚决杜绝群死群伤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遏制重大火灾事故,减少较大、一般火灾事故,圆满实现火灾指标三年“零增长”最后一年的工作目标。

为实现今冬明春消防工作的总体目标,确保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结合全市的火灾形势和消防工作实际,各地各部门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细致,认真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冬防期间,各地、各部门要把容易发生重大人员伤亡的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医院、“三合一”和歌厅、舞厅、影剧院、录像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单位和场所,作为检查的重点。认真检查消防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安全疏散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是否健全并进行演练,日常防火巡查是否到位,电器设备线路是否保持良好状态,员工是否经过培训后上岗,值班制度是否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是否完整好用。

二、动真碰硬,大力整治火灾隐患。各地各部门要在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及省、市关于集中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的工作要求,加强工作领导,落实职责分工,把普查和整治相结合,充分运用自查、普查、夜查、复查、暗访等方式,摸清火灾隐患存量,及时查处各类火灾隐患,保持对消防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各级公安机关要全面履行监督执法职责,紧紧围绕预防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切实加大对政府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三合一”场所以及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措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把强化消防产品监督管理作为普查整治的一个重点,严格执行《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规则》,对消防产品维修和销售单位进行全面普查。要认真组织火灾隐患整改“回头看”,防止去年火灾隐患普查整治以来排查出的隐患特别是“三合一”现象回潮。通过努力,要做到火灾隐患不增新量、逐步减少存量。同时,要启动新一轮重大火灾隐患的排摸工作,各地要按照省级不少于1家,市级不少于2家,县(区)级不少于5家的要求进行排摸,为明年初要公布的三级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打好基础。

三、夯实基础,进一步推进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装备建设。各地要按照《市消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结合《省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三年规划(2005年至2007年)》要求,加紧城镇和村镇消防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城镇建设与消防建设,把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并同步实施。要在建强专职消防力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各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在队伍建设、业务训练、灭火作战等方面都要接受公安消防部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同时,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和训练考核。政府和企业单位要切实负起专职消防队的管理责任,既要把队伍建设好,又要把队伍发展好,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够“拉得出、打得赢”,确保一方平安。

四、形式多样,大力实施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介和各种宣传载体的作用,动员宣传、民政、农业、司法、教育、文化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居(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大力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消防宣传声势和舆论氛围。冬防期间,要围绕“119”消防日主题,开展好各类消防宣传主题活动,各地要以消防日和消防宣传周为龙头,以元旦、春节前后为重点时期,结合各项消防工作,广泛深入参加正在全省开展的“百名记者走近消防”、“百万民众消防知识大赛”、“百个消防站开放”以及“学消防、送话费”等针对性、趣味性强的主题宣传活动,调动群众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创新形式,推进消防宣传“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进网吧”。要广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定期对中小学生、单位职工和社会群众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对企事业单位重点工种、岗位人员进行消防安全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宣传,指导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用火、用电、用气,掌握最基本的灭火和逃生技能,熟悉消防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五、恪尽职守,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的执勤备战。公安消防部队是消防工作的主力军,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以落实《市消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为契机,把消防部队建设与消防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提高预防火灾能力、灭火救援能力、执法为民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上下功夫,切实履行好职责。要结合消防部队的现实情况,积极应对部队补退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按照“加强基层力量、加强第一出动”的原则,调整好执勤力量,加强车辆、器材、装备的维护保养和添置,维护部队的团结、稳定,保证部队的正常执勤战备。要大力推动部队冬训工作的开展,使新调整的执勤力量能尽快提高灭火作战能力。执勤中队要针对冬季火灾的特点,积极开展模拟灭火演练、实地灭火演练。对功能复杂的大型高层、地下建筑、易燃易爆场所和其他重要消防安全保卫目标,以及元旦、春节等重点防火时期,制定详细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计划和灭火预案,并进行演练。在灭火救援中要牢固树立“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尽一切努力防止和减少人员伤亡。

第8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范文

一、紧紧围绕总体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灾后帮扶工作的领导,成立移民办“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移民办主*全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围绕灾后重建工作的形势和任务,认真指导和协助对口乡镇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努力抓好各项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恢复昔日美好生活。

二、明确帮扶对象,认真组织实施

我办对口帮扶单位是龙池镇云华村,该村位于龙池镇的高山上,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人口518人。在“5.12”地震中,云华村受灾十分严重,大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全村216户受灾(其中10户受灾特别严重),5人遇难,3人失踪,1476间35500平方米房屋垮塌,损失惨重。

根据安排,副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每人对口帮扶1户受灾较为严重的家庭户,其余机关干部职工每`3人对口帮扶1户受灾较为严重的家庭户,全办共对口联系10户(详细名单附后)。对口帮扶工作纳入机关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明确责任。做好跟踪服务,协调解决受灾户临时住房,落实定对象、定措施、定时限“三定”目标责任制,对受灾户进行帮扶。在灾后重建工作没有完成前,各干部职工联系帮扶对象原则上不再调整。

三、制定帮扶措施,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每个对口帮扶的党员干部每月必须至少2次到受灾户中联系2次,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帮扶措施。

一是定期深入到帮扶对象家中调查研究,切实帮助解决灾后重建中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做好因地震成为孤儿、孤老和残疾人的救助工作,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手中。

二是帮助理清工作思路,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优势,选择适合的路子,提出恢复重建的具体措施,帮助帮扶对象尽快建好新家,努力发展生产,争取在3—5年内恢复到地震前的生活水平。

三是帮助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帮助或协调解决受灾群众因地震灾害造成在交通、饮水、用电、通讯、广播电视和上学、就医等方面遇到的现实困难和具体问题,改善居住环境。

四是帮助搞好教育培训,提高受灾群众的整体素质。结合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强化对抗震救灾的政策、法律知识的宣传贯彻,有针对性地举办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受灾困难群众的整体素质,增强生产自救、重建美好家园的能力。

五是帮助搞好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采取组织帮扶村社党员干部外出参观、组织培训、宣传政策等方式,帮助党员干部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并通过帮助健全规章制度、传授工作方法等,切实发挥村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和村民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帮助建立健全维护农村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长效机制。

第9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范文

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的工作主要包括经济社会监测指标体系、投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口援建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报告、社情民意调查测评指标体系。内容涵盖人口与就业基本情况、主要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情况、恢复重建情况、恢复重建资金的来源与使用、对口支援省(市)援建情况等。

灾后的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如何才能保证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恢复重建统计监测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小至一笔千元捐赠的使用去向,大至一个地区产业恢复现状,都离不开统计监测。这也决定统计检测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的必要性。

一、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是实现“两个加快”的必然要求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民心工程。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为科学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准确信息,是制定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加强灾后恢复重建管理,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进程的重要保障。要通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反映地震灾区灾后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和对口援建等方面的情况,反映恢复重建的成果和突出问题,为党委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科学考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依据,从而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进程。

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灾后重建统计监测工作,去年下半年省委刘奇葆书记就指示,要尽快建立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制度,反映重灾地区灾后恢复重建的进程。省政府领导也多次强调要研究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要求尽快拿出方案,拿出灾后重建统计监测的有关数据。今年一月,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正式安排了在全省重灾地区开展此项工作。射洪属于全省54个重灾县之一,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刻领会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的重大意义,认真负责地搞好这项工作。

二、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肩负的使命

搞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是省委、省政府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

今天,我们组织有关部门的领导来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统一认识,明确任务,领会和把握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制度方法,把工作落到实处,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任务,为我们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三、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是统计优质服务年的重要内容

今年全省统计工作的主题是深化优质服务。全省统计工作会议对统计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提出了要按照“深化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推进三项监测,着力四个加强”的工作重点,搞好全年工作。深化一个主题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加快”,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高统计优质服务质量、水平和效果;突出两个重点就是要搞好经济普查和统计自动化建设;推进三项监测就是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统计监测、服务业统计监测和能源统计监测。其中,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统计监测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突出部门合作和项目跟踪监测,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着力四个加强就是要加强政府统计机制、统计队伍、统计文化和党风廉政建设。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常规统计工作任务。因此,今年统计工作的内容多、任务重。当前,我们要特别关注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效果,围绕“两个加快”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止滑提速,加快发展”以及“三个全面推动”的部署,搞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

目前,我们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任务,着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

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主要目的是为科学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为党委政府制定政策和开展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这项工作是按照省委书记的指示由省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统计工作。同时,无论是党中央、国务院,还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非常关心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关心灾区人民生活状况,都需要了解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情况,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做好统计监测工作。因此,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要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为顺利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提供保障。

二是要积极沟通,强化协作意识。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的统计工作。因为这是一项从工作方案、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等各方面都没有现成可借鉴参考的工作,同时,现有的统计工作尚无法涵盖其监测内容,还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好的工作。因此,县统计局和相关部门要努力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明确各自职责,共同完成好统计监测工作;此外,还要协调好统计系统内部各专业统计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相关专业的积极性,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三是要认真贯彻,注重抓好落实。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时间紧,报送频繁,指标间逻辑关系复杂,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各部门会后要明确专门的分管局领导,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尽快研究工作方案和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尽快全面推开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

四是要深入研究,提高监测实效。灾后重建统计监测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统计报表,而是囊括了统计监测报表、统计监测报告以及专项的社情民意调查等各方面的业务工作,统计监测的重点在于通过分析研究,形成观点明确、数据可信、分析深入、情况透彻的统计监测报告。监测的结果要能够满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对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的需求。

五是要及时报送,实现资源共享。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监测方案和监测制度的要求,收集、整理监测报表数据,撰写统计监测报告,按时上报相关数据和报告。县监测办要打造恢复重建统计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形成有效的数据报送、机制,实现统计监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六是要认真总结,提高监测水平。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统计工作。尽管我们已按上级要求制定了监测方案和监测制度,但是,随着统计监测工作的贯彻实施和恢复重建工作的纵深发展,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针对具体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因此,我们要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总结完善监测制度,不断提高统计监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