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范文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

第1篇: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

0 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许多电力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出现,近年来随着城乡电网改造的进行,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在各地低压配电网的公用配变被广泛应用,它集低压无功补偿、综合配电监测、配电台区的线损计量、电压合格率的考核、谐波监测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同时还充分考虑了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合。

1 传统的低压无功补偿技术

采集单一信号,采用三相电容器,三相共补这种补偿方式适用于负荷主要是三相负载(电动机)的场合,但假如当前的负载主要为居民用户,三相负荷很可能不平衡。那么各相无功需量也不同,采用这种补偿方式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过补或欠补。投切开关多采用交流接触器其缺点是响应速度较慢,在投切过程中会对电网产生冲击涌流,使用寿命短。而无功控制策略则控制物理量多为电压、功率因数、无功电流,其投切方式为;循环投切、编码投切。这种策略没有考虑电压的平衡关系与区域的无功优化,通常不具备配电监测功能。

2 智能无功补偿技术分析

固定补偿与动态补偿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负载类型越来越复杂,电网对无功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单纯的固定补偿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新的动态无功补偿技术能较好地适应负载变化。而三相共补与分相补偿相结合这种新的设备尤其是大量的电力电子、照明等家居设备,都是两相供电,电网中三相不平德的情况越来越多,三相共补同投同切已无法解决三相不平衡的问题,而全部采用单相补偿则投资较大。因此根据负载情况充分考虑经济性的共分结合方式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日益广泛应用。稳态补偿与快速跟踪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主要是针对大型的钢铁冶金等企业,工艺复杂、用电量大、负载变化快、波动大,充分有效地进行无功补偿,不仅可以提高功率因数、降损节能,而且可以充分挖掘设备的工作容量,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量和质量,经济效益大。

采集三相电压、电流信号,跟踪系统中无功的变化,以无功功率为控制物理量,以用户设定的功率因数为投切参考限量,依据模糊控制理论智能选择电容器组合,智能投切是针对星一角结合情况。电容投切控制采用智能控制理论,自动及时地投切电容补偿,补偿无功功率容量。根据配电系统三相中每一相无功功率的大小智能选择电容器组合,依据“取平补齐”的原则投入电网,实现电容器投切的智能控制,使补偿精度高。科学的电压限制条件可设定的过、欠压保护值,可设置禁投(低谷高电压)、禁切(高峰低电压)电压值,具缺相保护功能,以无功功率为投切门限值。可设置投切延时,延时时间可调(既可支持快速跟踪无功补偿,也可支持稳态补偿),同组电容投切动作时间间隔可设置,对快速跟踪补偿可设置为零。

采用先进的投切开关,目前采用的投切开关主要有以下几种:过零触发固态继电器,其特点是动态响应快,在投切过程中对电网无冲击、无涌流,寿命较长,但有一定的功耗和谐波污染,目前运用比较普遍。机电一体化智能复合开关,该开关是由交流接触器和固态继电器并联运行,综合两种开关的优点,既实现了快速授切,又降低了功耗。目前主要由于成本及可靠性原因应用较少。机电一体化智能型真空开关,该开关采用低压真空灭弧室及永磁操作机构,可实现电容过零投切,还可适应电容器串联电抗器回路的投切,寿命长,可靠性高,目前正在实现商品化。

3 集成综合配电监测功能

综合配电监测功能集配电变压器电气参数测量、记忆、通信于一体,是一套比较完整的配电运行参数测量机构,是低压配电电网中考核单元线损的理想手段。它能随时为电网治理人员提供所需要的各类数据,是为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提供可靠的治理依据,是配电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如下:实时监测配变三相数据: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累计数据记录,整点数据记录和统计数据记录功能。累计计量有功、无功电量: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并根据输入条件生成各种报表、曲线、棒图、饼图。一般都配有相关的后台处理软件,大多数可实现网络多机操作与数据共享。

集成电压监测功能是根据电压检测仪标准进行采样与数据统计处理,便于用户考核电压合格率,可用于电压监测考核。而集成在线谐波监测功能则较好一点的监测终端采用DSP作为CPu,应用FFT快速傅立叶算法,可精确计算测:量出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及无功电量等配电参数,还可以分析1~3次谐波,从而实现在线的谐波监测功能,该数据可根据用户要求在后台软件上进行分析处理。某些功能较先进的监控终端充分地考虑了设备的可持续性使用,采用标准的R■232、R■485接口,可根据用户要求非凡配置Modem、现场总线(Profibus)等,与配网自动化系统有机结合。具体通信方式有以下几种,或是其一或是多种方式的结合。手工抄表;有线、无线、电卡等多种抄表方式。直接通信:与配电自动化系统接口,为用户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以适应不同的配网自动化系统与子站或主站的直接通信。与FTU的通信:可通过FTU实现一点对多点采集,以实现数据远传并与配电自动化系统接口与集抄系统的通信,通常采用载波或直联。

当前应用较广的模块化设计结构。是将电容器、投切开关,保护集成在一个单元内,形成多种容量规格的标准化单元,其特点是结构与功能的模块化形成满足不同用户要求的系列产品,同时还便于各种装置在使用现场的维修与调整。

4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配电自动化指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与电力设备相结合,将配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计量和供电部门的工作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改进供电质量,与用户建立更密切更负责的关系,以合理的价格满足用户要求的多样性,力求供电经济性最好,企业管理更为有效。配电自动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性很高的系统性工程,包含电力企业中与配电系统有关的全部功能数据流和控制。

从保证对用户的供电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减少运行费用的观点看,配电自动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目前实现配电自动化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在l0kV辐射线路或树状线路采用重合器、分段器方式。由于不需配置通道和主站系统,依靠重合器和分段器自身的功能进行线路故障时的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因而实施比较容易,投资较节省。

(2)在10kV环形电缆配电网络中采用重合器,配合环网柜实现配电自动化。

(3)在l0kV环形电缆配电网络中采用环网柜加装FTU并设置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环网柜可以是户外的,亦可是户内式。

(4)我国城市大多数是由沿城市街道敷设的架空绝缘导线构成l0kV配电网络。针对这种配电网络,目前采用的配电自动化方式是首先进行网络优化改造,形成多个环网或“手拉手”线路,使每一用户有两个供电源。

以上几种应用方式虽在各地得到一些应用,其应用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各地经济条件、社会需求及技术发展的差异,需要优化改进的地方很多。

第2篇: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主设备 继电保护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090-01

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主要是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因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主要用有触点的继电器来保护电力系统及其元件(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使之免遭损害,所以沿称继电保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先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近10年来,电力工业突飞猛进,整个电力系统呈现出往超高电压等级、单机容量增大、大联网系统方向发展的趋势,这就对主设备保护的可靠性、灵敏性、选择性和快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电气主设备保护的现状

以往电力系统大型主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母线、高压并联电抗器等)继电保护与超高压线路继电保护相比,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状态,主设备保护正确动作率一直较低,与线路保护相比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主设备保护的分析计算方法取得了很大进展,比如采用多回路分析法可以比较精确地计算发电机的内部故障,主设备内部故障保护的配置具备了理论基础[1,2]。利用真实反应主设备内部各种故障及异常工况的动模系统和仿真系统检验主设备保护,极大地提高了新原理新技术的验证水平。随着基于新硬件平台的数字式主设备保护的推陈出新,实现了主设备保护双主双后的配置方案,保护的设计方案、配置原则趋于完善,同时,新原理和新技术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主设备保护的安全运行水平。

2 主设备保护的发展趋势

2.1 保护装置的一体化发展

(1)充分的资源共享,一个装置包含了被保护元件所有的模拟量,保护逻辑的判据可以充分利用所有电气量,使保护更加完善、可靠,判据更加灵活实用。

(2)主后一体化装置,给故障录波、后台分析带来了便利。任何一个故障启动或动作保护装置就可以录下整个单元所有模拟量,使得现场故障的综合分析、定性及事故处理更加方便,而分体式保护只能录下部分信息。

(3)主后一体化装置便于保护双重化的实现。主后共用一组TA,TA断线概率大大下降;装置数量少,误动概率降低。

2.2 新型光电流互感器、光电压互感器的应用

传统的电磁式TA是一种非线性电流互感器,具有铁磁谐振、磁饱和、绝缘结构复杂、动态范围小、使用频带窄、铜材耗费大,远距离传送造成电位升高等问题。

新型光电流互感器(OTA)、光电压互感器(OTV)相对于电磁式TA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不存在饱和问题,频率响应宽,动态范围大,在很大的电流变化区间内保持线性变换关系;实现了强电和弱电的完全绝缘隔离,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不存在二次开路的问题,二次输出值较小,适合与保护直接接口。因此其将成为主设备微机保护的发展趋势。

2.3 信息网络化

变电站监控和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的发展,要求主设备保护具有强大的通信功能,以便通过监控系统实现保护动作报文管理、故障数据处理、定值远方整定、事故追忆等功能,实现了电气智能设备运行的深层次管理。

在采用高速度、大容量的微处理器及高速总线设计后,保护装置将具有更完善的数据处理功能和通信功能,可以更好地实现保护信息化、网络化设计。主设备保护除了动作后经通信网络上传故障报文、数据到监控系统以外,还可以为系统动态提供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和信息,并可根据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通过数据交换,提供修改保护判据和定值的依据,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4 故障分析技术

新一代主设备保护必须具有强大的故障录波功能,除了记录完整的事件报文、故障数据外,装置还可以记录故障发生前后全过程所有的模拟量、开关量、启动量、中间量的变化,完整地记录每个保护的动作行为。主设备保护的故障信息上传至电气监控系统或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后,通过高级应用软件,分析保护的动作行为是否正确,为故障查找、分析提供充分的依据。完整的故障数据经数字仿真系统可实现主设备的故障再现,对事故进行深入分析,为保护性能的改进完善提供重要的依据。

2.5 信息网络技术

当代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正在从传统的模拟式、数字式探索着进入信息技术领域。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方面,保护的配置比较灵活。如果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采用传统模式,也就是远方终端装置(RTU)加上当地监控系统,这时候,保护装置的信息可以通过遥信输入回路进入RTU,也可以通过串行口与RTU按照约定的通信规约进行信息传递。

2.6 自适应技术、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

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基本思想是使保护能尽可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各种变化,进一步改善保护的性能。对于主设备保护而言,它与某些保护的判据、定值和系统的变化也是息息相关的,比如发电机失步保护、变压器零序保护等。目前,部分保护功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适应能力,比如浮动门限、变斜率比率差动保护中的制动特性、自适应3次谐波电压比率定子接地判据等。随着与微机保护技术密切相关的其他科技领域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出现,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自适应控制理论、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的应用,必将促进自适应保护的飞速发展。

3 结语

随着电力系统容量日益增大,范围越来越广,仅设置系统各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远不能防止发生全电力系统长期大面积停电的严重事故。为此必须从电力系统全局出发,进行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篇: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机顶盒;数字电视;机卡配对

数字电视称为21世纪前景最广阔的产业之一,也是国际上数字消费类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随着数字电视快速走入我们的生活,电视观众会越来越多接受数字电视服务,许多的电视节目信号都是通过数字信号传输的,同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画面更优,节目套数多,开展的业务多,更容易操作数字电视现如今成为许多用户及传输业的追求。

一、闻喜县数字电视的发展概况

山西省闻喜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于2010年开始启动,台内自筹资金,建设数字电视独立前端,系统采用ASI流复用,加扰。两方CA系统同密。设计100套节目容量,16个频点,占用频率从291MHz到419MHz,为避开当地干扰源,403MHz中心频点空余。数字转换运行模式是以光节点为单位,整体A/D转换推进。前端系统包含CA系统(条件接收系统)、SMS系统(用户管理系统)、EPG系统、多画面监测报警系统、字幕叠加系统。系统运行比较平稳,用户平移速度较快,至今发展已有2万8千余户,尤其是SMS系统的管理技术,实现模式新颖,技术成熟。

我县的数字电视系统大致运行模式为:

1、一套SMS系统通过SMS服务器后台软件接口管理两套CA系统:即用户无论是两种智能卡中的任一种缴费,都在一个SMS系统里实现注册、管理等功能。

2、CA子系统要求机顶盒具备机卡配对功能。

3、EPG信号源以流分配方式分发至各个复用器,并透传至机顶盒接收。

二、数字电视转换中出现的故障及处理办法

1、线路故障

A、信号马赛克。可以查看机房的FC/APC端口,看是否干净或光缆线路有无损伤,或有些放大器器件有无老化,带来失真。还有就是查看用户家里的劣质器件使用情况。

B、某些频道收不到。这主要查用户家里的分支分配器,有的用户家里串接线路或拧接线路,造成阻抗不匹配,丢包所为。

C、画面显示无信号。看机顶盒绿灯是否亮,绿灯是信号正常的指示。不亮很可能是有线线路故障,用测试仪器检测信号强度,如果信号不正常就级级检查线路,如果信号正常,绿灯还不亮,那就是机顶盒高频头部分故障了。

2、机顶盒故障

1)遥控器不能遥控

遥控器不能遥控故障分为:遥控器故障和机顶盒故障。当遥控器不能遥控时,拿遥控器遥控相同品牌的另一机顶盒,看是否可以遥控,以此判定是遥控器还是机顶盒故障。遥控器故障的,首先检查电池电量;然后查看电池座接触弹簧是否生锈导致接触不良;最后再拆卸遥控器,看是否由于重摔造成虚焊,除此之外就可能是遥控器CPU处理芯片故障了。第二种情况就是机顶盒故障,此情况是由于机顶盒中遥控接收头供电线路和接地线不通或者遥控接收头损坏造成的,后者只能采取连线和更换遥控接收头解决问题了。

2)机顶盒出现“机卡不配对”故障

针对“机卡不配对”故障,首先分析数据通信原理。机卡配对信息首先发送到SMS系统服务器后台模块,然后由该后台模块发送到CA接口程序平台转发至CA子系统。其次明确要使机卡配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智能卡必须处于授权状态,也就是说智能卡要被SMS系统正常激活才能接受机卡配对信息;二是机卡配对信息必须正常被机顶盒接收,并储存到智能卡中。如果机顶盒出现“机卡不配对”故障,则先排除SMS系统有没有正常激活智能卡这一要点,然后检查SMS服务器后台转换数据模块是否死机或者异常关闭,通过上述判断解决机顶盒出现“机卡不配对”故障。

3)机顶盒出现“不能识别该卡,请检查智能卡”故障

将智能卡插入机顶盒中时,不正常提示“正在读取智能卡,请稍后…….”后,出现“不能识别该卡,请检查智能卡”。这种故障一般是“智能卡芯片损坏”或者“读卡器C7(数据输入/输出)排线松动”。首先把该卡插入另一机顶盒中如果仍提示该信息,则是该卡的CPU芯片损坏,即硬件损坏。根据IC智能卡芯片资料,一方面是IC智能卡已经无法加电。另一方面就是芯片硬件损坏。这两方面导致把智能卡插入读卡器,读卡器无法与芯片进行通信,这种损坏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修复的,只有更换卡了;第二种情况就是读卡器与智能卡芯片之间的连接排线松动,这就要处理排线间的接口或者检查卡槽上有没有虚焊的地方。

4)机顶盒出现“读卡出错|请检查智能卡”故障

将智能卡插入机顶盒中时,正常提示“正在读取智能卡,请稍后……”后,机顶盒出现“读卡出错|请检查智能卡”故障,是由于智能卡的数据损坏造成的。数据损坏:简单可以分为两类,COS(智能卡操作系统)损坏和其他数据损坏。这种情况属于智能卡芯片软件性故障。具体处理流程得跟厂家协调数据处理软件,把智能卡芯片数据恢复完整,但是这个过程要特别注意卡的复制问题。写卡数据过程截图如下:

对于数据损坏的智能卡,如果COS正常,只需要重新写二次发卡数据;如果COS损坏,需要先清除原有数据及COS,再重新写入COS,写入智能卡序列号SN,再写入发卡数据。

5)B机顶盒所收看用户在收看截止日期前一周提示用户及时缴费。信息提示模式为开机后电视屏幕中间一屛字:“尊敬的XXX先生(女士),您的电视收视维护费即将到期,请您在XX月XX日前到网络公司营业厅办理相关业务”。换台后不再出现,当用户收到提示信息后,缴纳了收视维护费,信息提示仍在。直至上次缴费费用到期那一天。

分析这种原理,A管理系统SMS系统平台产生用户授权信息为用户收看截止日期,即上一年缴费截止日期。注:A的催缴费方式为电子邮件式,对这项要求不明显。即使用户在截止日期前缴纳收视维护费,SMS系统平台只对缴费信息修改储存,不产生授权信息。而B的CA系统是接收到SMS系统平台发送的“授权”类信息后,才正常取消催缴费提示,故而故障出现。针对这一问题,闻喜恒辰广电网络公司技术部要求A的SMS系统重新开发脚本,更改SMS系统平台对用户缴费后产生即时授权信息,也就是说,用户随时缴费,SMS系统随时发授权及相应信息通信至CA系统。以保证两方CA系统正常工作,不影响用户正常收看电视。

本文对机顶盒的故障处理做详细重点的介绍,根据我们实际处理的经验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游高晖.《中国有线电视》有线数字电视维修实例.

[2]浅述数字电视的传输技术[J].中国广电技术文萃,2012 (7).

作者简介:

第4篇: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工作原理;现状;趋势

1.前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对供电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伴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在社会的不同领域陆续被广泛应用,在科技得以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力自动化技术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电力自动化技术作为电力与电子信息的融合,是一项综合的科学技术,将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诸多学科的相关知识融为一体,其自动化水平能够直接反映电力发展水平高低,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出巨大作用,同时给输电系统带来深远的影响,也是目前及今后能够有效解决电力资源与能源问题的关键所在,是现代电力系统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确保现代电力系统得以安全可靠运行。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根据电力自动化技术工作原理,探讨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现状,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目的为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参考。

2.认识电力自动化技术

2.1内容:(1)馈线自动化:能够有效完成馈电线路的控制、检测、隔离故障、网络重构和故障诊断,主要作用包括:就地控制及远方控制、恢复供电及转载负荷、调压及无功补偿、隔离故障区及监测运行状态。(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把变电站的信息传输、继电保护、远动及控制测量等融为一体,从而成为一体多机的共享系统。(3)配电管理系统:指的是利用现代计算机、通信等设备与技术,管理并监视配电网的运行,该系统不仅作为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控制及监视中心,也是该系统中的神经中枢,具体包括:用电、管理及负荷管理等。

2.2工作原理:(1)电力自动化主要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也就是把计算机调控系统置于电力系统的中心,以此覆盖周围地区信息,同时周围的电力场及发电站利用这些信息反馈装置,实现远程信息流通,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络覆盖区域,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的协调运行及相关信息的流通。(2)中心计算机负责宏观方面的整体调控,其他相关监控设备负责记录异常事故,同时对操作控制自动化设备的运行和异常现象实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计算机之间信息的流通,最终成为严密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3)电力自动化控制是将分层控制作为基础,并通过分配发电站及调度控制室相关职责,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协调运行,最终达到经济合理、安全稳定和有效控制电力系统的目标。(4)配电通信系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配电网终端节点数量相对较大,在通信方案选择时一般较为困难,所以在选择通信方式时,电力企业应该根据用户的实际状况选择性能相对较高的通行方式。

3.电力自动化技术现状分析

3.1职能电网获得较快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目前发展的情况是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的计算机作为其重要媒介与载体,全过程实现核心控制,并将最新的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融入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动态分析电力自动化的软件运用。

3.2配电网络得以较快发展;实现配电网络自动化对促进电力自动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技术支撑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性配电网络升级,当然,此类技术的日益完善得益于高速发展的高新技术。

3.3配电管理得以科学化:将计算机技术融入配电管理的全过程,结合最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通过电力自动化相关设备进一步对配电网络自动化程度实施全程的监督与控制,其作为电力自动化工作的核心。依据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求,配电管理更需不断科学完善,并定期采取政策方面或技术层面相关举措来引导并鼓励电力的供给与需求,最终参与电力自动化的管理。

3.4变电系统得以进一步完善:该系统常见于变电站自动化运用过程,借助计算机技术将变电站中的测量、传输及保护等功能融为一体最终实现资源的公用共享,变电系统自动化具体包含数据搜集、继电保护和运行控制等重要环节。

4.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4.1功能分层分布:电力自动化和通信系统密切相关,为了深入贯彻功能下放、分级分层及切实提高事故的响应速度等原则,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可分为主站、子站及馈线共三层。三层之间的通信大都采用光纤以太网、光纤环网、电力线载波及无线等方式,其中的电力线载波作为一种非常理想的通信方式,是为了传输高频保护信号及话音信号而设计,是基于线路两端阻波器点对点的通信。

4.2用户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该系统的保护集中于对馈线的保护,切除馈线故障时并不严格要求必须快速,不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用户对用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将成为工作重点。

4.3进一步提高电能质量:随着大功率电子开关设备的广泛应用,由此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逐渐引起电力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切实提高电能质量的新方法、新技术已成为接下来电力系统中新的研究热点。

4.4主站一体化: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民大众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显得越来越高,不过,由于电力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平台不够统一、功能欠缺,致使各系统之间难以实现互联及信息共享,因此,在接下来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改变此不利局面,应该会把各自为政的系统协调成信息共享的一体化系统,也就是将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组织成平台统一、信息共享且高效灵活的信息系统。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日益进步,电力系统应该随之予以更新,电力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地缩短停电时间,同时还可以缩减系统的运行成本,切实改善供电质量,最终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说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电力系统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也可以认为安全、可靠而高效的开发电力系统不得不需要电力自动化技术,所以,作为新时期的电力企业工作者,需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利用闲暇时间加强个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相关技术方法,勇于探索,并积极利用外出培训的机会加强同行间的交流,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与工作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可靠供电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单位:陕西送变电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1] 陈迪,汤文洁.浅析电力自动化的现状及其前景[J].电工技术天地,2012.

[2] 刘绍勇.探讨电力自动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论坛,2012.

[3] 王怀喜.电力自动化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技资讯,2009.

第5篇: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范文

2015年,总理在全国两会上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提出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对我国的复兴崛起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的国家人口众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必将成为全球资源消耗第一大国,全球能源消耗第一大国,全球人居工程及水利工程建设第一大国。目前我国与之相应的企业有国家电网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大唐电力、华能国际、系列煤炭央企、水电公司、矿业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等特大型企业,这些企业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石和保证,是代表国家产业走出国门的先头兵,这些领域的技术革新也应纳入国家战略,不然,我们的制造业就没有坚强的保障,我们的国家安全也就没有了坚强的保障。

国家硬实力,是国家正常运行所需物质财富、能源以及生存环境的生产保障能力,是第二产业的全产业链,亦即工业的全产业链。若要确保上述国家硬实力自主、独立、先进和强大,我们就必须发展“自主可控,技术超越”的工业体系,打造“中国工业2025”。我们建议将“中国工业2025”提升为国家战略,使得“中国工业2025”战略与中央的“一带一路”战略相呼应,通过发展国家硬实力,来保障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为国家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国家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从而实现国家的复兴崛起。

欧洲文艺复兴之后,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国家的经济先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多数国家的发展以农业、贸易和殖民地掠夺为主,只有英国抓住了因蒸汽机的发明而推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历史机遇,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制定了保护创新的专利法。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英国领导世界发展潮流100多年直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可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的崛起。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推动了全球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美国有爱迪生、斯泰因梅茨、特斯拉等电力电子技术发明家,有以GE为代表的全球领先的电力电子企业,美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并成为全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产方式和经济的全面影响,美国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强国。

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晶体管、半导体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明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在这一次工业革命中,日本抓住了机遇,并发展为全球经济强国。

两个世纪以来,全球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每次工业革命都诞生了一个新的世界经济强国。

以互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为核心技术驱动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悄然到来,欧洲以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提出了“工业4.0”战略,该战略旨在尽量保留德国工业存量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美国以GE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也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战略,将互联网技术和理念全面、深入地引入工业领域,重塑智能工业新时代。德国和美国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技术推动力认知是一致的,他们如此力推互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都是希望掌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话语权,确保其自身在全球经济的领先优势,都有着深厚的国家战略考量。

第6篇: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范文

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与之配套的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电子器件品种繁多,特性各异。在进行实验时,首先就面临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电子器件的问题。如果选用不当,则将难以获得满意的实验结果,甚至造成电子器件的损坏因此,必须对所用电子器件的性能有所了解。

(2)电子器件的特性参数分散性大,电子元件的元件值也有较大的偏差。这就使得实际电路性能与设计要求有一定的差异,实验时就需要进行调试。

(3)电子电路中的寄生参数和外界的电磁干扰,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对电路的特性有重大影响,甚至会产生自激而使电路不能工作。这种情况在工作频率高时尤易发生。因此,元件的合理布局和合理连接方式、接地点的合理选择和地线的合理安排、必要的去祸和屏蔽等措施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是相当重要的。

(4)电子电路各单元电路相互连接时,经常会遇到一个匹配问题。尽管各单元电路都能正常工作,若未能做到很好地匹配,则相互连接后的总体电路也可能不能正常工作。为了做到匹配,除了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这一问题,选择合适的元件参数或采取某些特殊的措施外,在实验时也要注意到这一问题。

(5)模拟电子电路的输人输出关系具有连续性、多样性与复杂性这就决定了模拟电子电路测试手段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是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的特点之一。而数字电子电路的输出输人关系比较简单,但应搞清楚各测试点电平之间的逻辑关系或时序关系。

2.电子技术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实验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电子技术实验设备采用的是集成化、模块化的综合实验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须按照实验的要求选择实验电路板,选择测试仪器,不需要具体选择电路元器件,搭建电路,这样学生只是从形式上完成了实验,但掌握不了实验中元器件的参数识别、性能测试和选用、掌握不了基本单元电路的安装方法、调试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所开设的实验内容较为陈旧,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指导书详细,学生按照事先既定的程序“按部就班”地操作,只会模仿,从而限制了学生求知的激情和创造性思维。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仍然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学生以固定的班级为单位,在同一时间里用同一种教材,做着同一个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必做实验。学生做实验完全按照指导书或教师规定的实验操作步骤亦步亦趋地进行,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甚至也不知道操作结果说明了什么。实验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做没做实验、交没交实验报告和教师对学生的印象好不好等因素。这样的实验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和机械操作的状态,导致教师和学生都觉得枯燥,遏止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不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以灌输式、填鸭式、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占大部分,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教材编排、实验内容、步骤到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均由教师预先确定、安排,以统一的模式去要求和塑造学生,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2.2实验与理论课的结合不够

在科学发展史上,实验和理论互为依存,理论是实验事实的总结,实验是科学理论的基础,同时还是判断、修正错误的依据,也是发展理论的起点。从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看,实验教学理应受到教学管理着、施教者、受教者的重视。但是,当前的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不能同步。主要表现在:理论教学中的元器件知识和基本电路理论没有得到实验的及时验证,而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实验现象没有得到理论的指导和合理解释,理论教学不能很好地指导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也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教学观念陈旧过时,长期以来只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仅仅依附、服务于理论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高分低能。

2.3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的电子技术实验内容多是按理论课要求设置的,实验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对课本知识的验证性实验偏多,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很少,而且新技术不能及时充实到实验内容中来。由于学生缺乏独立设计与创新的实验思维,这种实验教学已不能适应高职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因此,教学双方呼唤改革实验内容的声音非常强烈。

2.4实验仪器设备太陈旧

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现有实验设施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且由于经费有限,多数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破损严重,更新较难,已无法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如何通过改造与创新实验教学来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教学中必须面对并巫需解决的问题。

3.电子技术实验的发展前景

3.1电子技术实验发展的基本思路

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必须以培养与提高科学实验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重组实验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更新实验内容,按照多层次、模块化、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新体系组织实验教学。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教学中由教师“主宰”课堂的方式,引人以学生讨论提高和自我发挥为主的课堂机制。在“教”与“学”中找到溶合点,教师只作必要的指导和启发,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开拓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人进行,高等学校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教学和科研实力上,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也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应树立一种新型的、开放的人才培养观。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应在广泛接触和获取前沿学科的基础上,以电子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来构架教学课程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才能顺应时展潮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3)优化实验课程的知识结构鉴于学科发展的趋势是交*与综合,各学科间的交*与渗透日益频繁。因此,要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突破原有学科与课程界限,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相关课程之间的纵向联系,使开设的实验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3.2电子技术实验发展方向

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对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市场机制对实验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

(1)改变教学模式,完善实验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方法,捕捉最新科技成果,引入高、精、尖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可以采用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在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结构模型中,它将电子技术实验分为四个层次。实验理论和实验技术知识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常用EDA软件的使用,了解常用电子仪表的原理等。基础训练型实验主要安排电子电路各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与调测。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各基本单元电路的功能及设计方法,掌握运用常用仪器仪表测试电路和电路参数的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综合设计型实验属于应用性实验,实验内容侧重于某些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系统设计实验既有综合性又有探索性,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安排一些特定功能电子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

(2)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的能力实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于注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习电子技术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计算公式,而且要求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对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应用开发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共同探讨为主的自主式教学模式。在实验前,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预习相关理论,启发学生按实验目的要求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知道要做什么及实验结果。学生必须认真预习,查阅资料,设计电路,拟订实验方案,设计数据表格等。在学生设计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以布置综合实验题目,该任务功能明确,实现的原理、器件和方法由学生自定,也可根据实验室的条件,部分限制使用的元器件和实现的方法,但选择余地应足够大;还可开设实验专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验专题查阅资料、确定方案,制定电路设计和元器件选定,选用测量仪器,在此基础上进行电路装配、调试、数据测量和数据处理,最后写出有分析的实验报告,在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索、分析、研究的能力。

(3)重视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开设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的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每门课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实验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在不断的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的实验过程中得到培养。因此,在原有传统性实验的基础上,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开设设计型实验课程。学生完成了基本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后,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又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时再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实训,就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制作和测试能力,以及综合研发能力和基础理论运用能力。在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实训,首先由教师提出实验的目的和具体电路性能要求;然后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电路、选择元器件;再把设计好的电路用计算机辅助软件-仿真模拟。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装备、新应用层出不穷。实验教学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方方面面、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它们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此,实验教学的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王云亮,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曹万强,建立电子学科创新实践、实训基地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4.陈桃仁,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研究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5.高文焕,电子技术实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第7篇: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电子工程;自动化;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电气信息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7-020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7.099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并在我国的很多行业中得到了应用,为我国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现在,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已经摆脱了传统工业生产的束缚,正在逐步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中去。为了保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概述

电气工程与控制理论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理论,这项技术主要是借助计算机与电力电子技术等技术手段,以少量的劳动力高效率地完成大量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用少量的工作人员或者是让系统自动地完成操作、控制以及监视等工作。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不仅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够保证工作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实践证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正在逐步融入到社会各行业中,对于社会的经济、健康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2 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现状

2.1 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中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认识的提高,社会各行各业都已经认识到电气工程自动化带来的巨大价值,开始普遍积极主动地去使用和发展这一技术。到目前为止,电力行业、加工制造行业及建筑行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行业,其次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实践证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引进能够大幅提高相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正在被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同时其自身也正在蓬勃地发展。

2.2 实现分布式的广泛运用

实现自动化的分布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史上的巨大飞跃,在便利设备生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与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还为日常的维护与修整提供了便利。总而言之,发展和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确保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果,使其作用得以发挥。

2.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向着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榱舜俳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我国颁布了许多规章制度,希望通过这些规章制度来实现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标准化。实践验证,这些规章制度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不仅促进了代码的利用,提高了编程效果,增强了设备通用性,还实现了快速高效的发展。

2.4 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新兴的电子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程度,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又好又快的发展。

3 电气工程自动化在建筑行业应用时经常存在的问题

3.1 电气系统组成存在的问题

一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进行区分,狭义的电气系统一般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用电系统以及供电系统,主要是进行施工过程中的电能供给、使用以及电能分配;广义的电气系统比狭义的电气系统多了一个电气信息系统。

3.2 电气系统控制的时候存在的问题

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主要有三个子系统:(1)排风控制系统,主要由新风机组和空调机组构成,用于主要调节工程中的空气情况,改善建筑物日常使用的空气环境;(2)供配电控制系统,用于监管和控制工程中的电气设施,及时发现与处理建筑物日常使用中出现的电气问题;(3)给排水系统,主要用于防火,保障施工的安全。尽管这三个系统充分考虑到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在实际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依旧存在设计不科学、系统协调性差、工程质量不达标等各种问题。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工程的质量。

3.3 安全管理意识不够到位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安全是工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但就目前来看,实际施工中存在诸如建设人员施工流程不正确、操作不规范、不遵循设计方案施工等大量问题,给工程留下了安全隐患。再加上相应的监督、检测制度落实不到位,一般都是在出现严重后果时才发现这些问题,这种现象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必须要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保障施工的安全。

3.4 管理人员不够专业

电气工程的建设工序比较复杂,涉及到大量不同专业的知识,相对来说,建设难度很大,因此管理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电气工程的施工企业都不具备高素质管理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起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满足工程的需要,切切实实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质量。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4.1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在不断发展。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研发人员与操作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电气工程的稳定发展,必须要选用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市场竞争力。也就是说,只有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4.2 扩大应用的范围

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及自动化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充分利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促进自身的发展已经成为各行业的共识,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影响范围也正在逐步扩大。

4.3 建立有效的系统平台

就目前来看,企业的实际需求是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基础,这种状况导致相关系统平台的维护费用很高,人力资源浪费严重,严重制约着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必须对现有体制进行必要的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独立、统一的系统平台已经成为时代的需求,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与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4 对其产品进行改革与创新

S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也越来越重视,为了满足社会对于商品质量的需求,必须要加大电气工程研发的力度。

4.5 建立完善的系统结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结构的稳定性与高效性对其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想要保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结构的稳定性与高效性,就必须要确保结构的通用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孤岛现象。

4.6 向着低碳与节能的方向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国家正在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能够满足环保、节能的需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必须要大力推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5 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一定程度能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现阶段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充分发挥它对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龚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

[2] 任军.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5).

第8篇: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 大学计算机基础 应用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逐渐成为广大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重点必修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不仅可以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计算思维,为以后结合本专业领域更好地使用计算机打下坚实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知识量较大、知识更新速度快等特点,传统的单一的“PPT+板书”式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课程教学的要求,本文将多种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引入教学环节,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同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多种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

所谓信息化教学,就是以多媒体和网络等为信息手段,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1]。笔者结合个人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下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应用于自身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Flash小动画演示知识点

Flash是美国的MACROMEDIA公司于1999年6月推出的优秀网页动画设计软件。它是一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用它可以将音乐、声效、动画及富有新意的界面融合在一起,以制作出高品质的网页动态效果[2]。应用Flash制作的小动画可以形象、动态地演示出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例如: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执行指令,执行指令需要了解指令的组成,需要理解控制器、内存、运算器等硬件之间的相互协作过程,这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大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利用Flas可以形象生动地把“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这一过程形象而生动地展示出来,使得这个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明了。Flash小动画可以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应用于需要理解过程的知识点,除了计算机外的多种学科都能加以应用。

(2)多媒体视频扩展知识面

多媒体视频极少被应用于教学辅助,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视频资源日益丰富,使得多媒体视频的内容覆盖了很多计算机领域的研究范围。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涵盖了众多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软件工程、数据库及计算机安全等。如此广博的内容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详细阐述和展开,对于一些对计算机知识感兴趣的学生来说课外自学很有必要。而有别于很多其他学科的特点是计算机学科的复杂性很高,想通过文字资料扩大知识面的学习难度很大,和文字不同,多媒体视频具备一定的科普性和趣味性,往往能很形象地将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用一种简单的容易理解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无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知识扩展手段。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时,可以给学生推荐观看《电脑组装》视频,使学生对计算机各个硬件部件有更为具体的认知,而且对计算机的组装能进行扩展学习;在学习多媒体技术时,可以推荐观看《乔布斯――改变世界的力量》视频,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发展史,感受科技创新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树立目标,引导学生努力进取,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奋斗。一部优秀的多媒体视频或许会影响学生的未来。

(3)利用社交软件进行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

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简单,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QQ、微信等社交软件得到广泛应用,也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台。以QQ群为例,首先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和答疑解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在群中出来,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讨论,也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疑问并加以解答;其次,可以进行资料的上传共享,可以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一些常用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群文件中,如课件、Flas、多媒体视频、国家计算机级考试复习资料等相关资源,方便学生下载使用,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共享,互相借鉴和学习;再次,群中的作业管理功能可以提供在线的作业提交和管理,使得课后作业的形式更为丰富和多样化。总之,社交软件的正确使用,对于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好的补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得学习可以无处不在。更为重要的是,在“低头族”日益蔓延的今天,计算机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帮助学生克服陋习,让这些智能设备真正发挥出自身的正面价值。

3.结语

本文从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过程,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具体归纳总结出了三点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立足于课堂,更要着眼于课外,寓教于乐,让学习无处不在,以兴趣带动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真正会用计算机,使之成为一种有利工具,为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为合理地使用计算机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