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女神节活动主题标语范文

女神节活动主题标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女神节活动主题标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女神节活动主题标语

第1篇:女神节活动主题标语范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女娲补天》。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奇米恰瓜造日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体会神话人物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回顾课文内容。

一天夜里( ),女娲见人们生活在( )之中,她急忙( ),又( )。后来决定( ),她先( )、然后( ),最后( )。从此,人们又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第一课时的知识掌握情况,落实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二、提出质疑,引导思路

提问:你想在这节课上解决哪些问题?(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是怎么补天的?女娲补天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揭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三、学习第一段,感受天塌地裂的可怕,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

天地间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板书:天塌地裂)

读出可怕的场景。(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要读得入情入境,读出天塌地裂的可怕。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感受女娲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出示阅读导航:

读一读: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画一画:画出女娲寻找五彩石的句子。

说一说:说说自己的体会。

1.自主学习 。

2.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感悟词、句,从中感受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训练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艰辛

请一位同学读第四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找出描写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

小游戏:送动词宝宝回家(挖、找、炼、装、端、泼、放)

五彩石( )齐了,女娲在地上( )个圆坑,把五彩石( )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 )在一个大盆里,( )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 ),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学习细节描写。

五、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奇米恰瓜造日月》

1.出示《奇米恰瓜造日月》学案,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作品内容:

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因为( ),奇米恰瓜见人们生活在( )之中,召来( )变成( ),又召来( )变成( ),从此,不论( )、( )都有( )供给人类。

关注细节:画出描写两位酋长变日月的相关语句,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人物的什么品质?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的形式学习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神话故事的兴趣。

六、拓展延伸,写话训练

续编神话故事:

话说,孙悟空西天取经回到花果山, 与他的猴子猴孙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好不惬意。可是,一天凌晨,花果山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山上的石头不断地滚落下来,猴子们四散奔逃,许多小猴子都被石头砸死了。

看此情景,孙悟空凌空一跃,大喊一声:“孩儿们莫怕,老孙来也!”只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学习抓住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锻炼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

1.好书推荐:《感动小学生的128个神话故事》。

2.作业超市:

喜欢讲故事的我――把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说一说。

喜欢画画的我――把自己喜欢的神话人物画一画。

第2篇:女神节活动主题标语范文

【关键词】 外来务工子女 方法 基础英语

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外来务工子女出现了。具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共有6000万左右的外来务工子女。由于祖辈本身就处在一个精神和体力的衰弱的时期,对孩子管教难免力不从心,而其他亲属又无法像管教自己孩子那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因此,庞大的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生活、安全、教育等方面受到严峻的挑战,这些孩子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缺乏安全、调皮任性、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因此,作为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如何使外来务工子女享受亲情,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

1. 建立档案,家校合作

作为一位班主任,新学期的第一天,我就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班外来务工子女的基本情况,和英语学习成绩,并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档案,其主要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性格、爱好、身体状况等)、家长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外出的地址、单位及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及工作、家长教育的方式和态度以及学生平时期中、期末英语测试成绩等情况。经常与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联系及家访,以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等状况。尽可能的多陪陪孩子,做到挣钱和关心孩子两不误,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建立起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方便沟通的渠道,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并适时的提出学好英语的,打好英语基础的重要性。

2. 用“爱”弥补外来务工子女情感的缺失,为他们营造宽松的英语学习环境

许多外来务工子女,特别是女生,感情细腻,需要老师更多的关爱,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温柔的问候,就是消除他们心灵阴郁的“灵丹妙药”。只要我们用的恰当,的确会有良好的效果,在心理我们要对外来务工子女高度重视,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英语环境,既要交他们成才,更要叫他们做人。多开展活动,让外来务工子女融入到集体,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及勇于创新的好品质。定期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特别是学习英语的情况,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促进外来务工子女这一群体健康快乐的成长。

2.1关爱信任,树立自信心

教师的关爱和信任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可以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英语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应多一点信赖的目光,多一声嘘寒问暖的话语,多一句表扬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验关爱和幸福,根据本班外来务工子女的不同情况,逐个进行分类、分组等,选出每组的英语学习小组长,制定帮扶计划,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英语老师的关爱,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2.2开展英语活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由于长期忙于工作,关心、教育较少,他们大多采取“物质加放任”的方式来弥补,以至于好逸恶劳、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在孩子们身上蔓延,乱花钱及攀比,学习自然缺自觉,心不在焉,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即父母没什么文化照样可以外出打工赚钱及做老板的思想。外来务工子女长期在情感发展上缺乏关爱和支持。因而普遍存在这些品行偏差和心理健康障碍现象,笔者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合理有效的进行课堂德育渗透。比如,讲到“family and friends”的时候,我通过结合父亲节和母亲节为他们制作一张贺卡的project来进行感恩教育;讲到Different people and different jobs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写下心愿卡,立下各自的理想。教师还应该抓住机会向学生介绍一些成功人士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理想只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还要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另外,我还让学生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的成功事例,明白一个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各个行业的共同努力,只要付出努力,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成功,赢得人们的尊重。

3. 关心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情况

对日常生活辅导,班主任要指导他们养成整齐清洁、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注重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对学习品质的辅导,则指导他们认识自己身体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和不利方面,扬长避短,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他们在学科学习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策略,逐步形成适合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4. 结束语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花儿是需要精心呵护,需要社会的高度重视。让我们投入百倍爱心,真情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健康成长。

第3篇:女神节活动主题标语范文

读;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9―0094―01

主题教学的开展,可弥补学生语言匮乏、语文基础薄弱、习作中言之无物的现象,让学生在多样的主题教学中积淀文化底蕴,达到长智、育人的双重目标。下面, 笔者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主题阅读――带领学生走向秦砖汉瓦

山西长治的李润芝老师说:“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语文教学中的主题阅读可集大容量阅读和注重学生体验为一身,将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调动起来,将阅读引到更深、更遥远的空间,使学生触摸到语言的温度,感受文化的底色。

进行人教版二年级的“神话”那一单元教学时,笔者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跳出课本中的《女娲补天》单篇课文,将众多的神话故事带到学生面前呢?于是笔者找来了《开天地》《后羿射日》《夸父逐日》,运用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徜徉在神话的世界中,了解了故事的梗概后,便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寻找这几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即:建构文章,使这几篇文章结构化: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几篇文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得出:1.主人公都力大无比。2.他们都心系百姓,为百姓干好事。3.最后都成功了。不同之处:有的主人公自己牺牲了,有的却没有。这样两个问题,立马将几篇看似毫不相干的内容建构了起来,两节课的时间,学生学懂了四篇文章,同时为了验证神话是不是都有这些特点,学生又读了《鲤鱼跳龙门》《中国神话故事》等书,还有个别学生读《孟姜女》《牛郎织女》等书籍,笔者欣喜地发现,他们开始试图涉足中国民间故事了,没想到一节主题阅读课却让他们喜欢上了古老的中国文化,尝到了主题阅读的甜头。

二、主题诵读――植根经典于学生心田

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是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训练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娴熟技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为阅读写作储备丰富的素材,可通过有计划、大量的经典诵读来实现。

每周的星期三大课间是笔者所在学校经典诵读的时间,经过教师们慢慢地摸索,学生渐渐地积淀,经典诵读“班班有主题、级级有花样、年年上台阶”,可谓主题花样繁多。低年级主要以 “三字经”“弟子规”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启蒙教育为阅读线索;中年级大多以“爱国”“励志”“奉献”等主题的燃梦为阅读线索;高年级则以“祖国”“奋斗”“理想”等主题的圆梦为阅读线索。主题多样,表现形式更是花样多出,有情景再现,有歌舞展示,有说唱表演,也有武术竞技,还有吟诵古韵等。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学校形成了独特的主题阅读文化,师生们从中获益良多,丰盈了内心,拓宽了知识。

三、主题活动――描摹学生心灵之画布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锻炼的熔炉,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课堂。学校主题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很好的发展平台,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第4篇:女神节活动主题标语范文

一、引 言

电视新闻的迅猛发展使现场报道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一种常见并且非常重要的报道形式,出镜记者则是现场报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这其中女性出镜记者又体现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曾对现场报道作出了如下定义:“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独立完成的新闻报道”[1]。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必须在新闻事件现场,二是记者独立完成。无论是消息类、杂志类,还是直播类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这些现场独立报道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出镜记者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优秀的现场出镜记者会成为各个电视媒体的标志性人物,也成为各家媒体所争抢的对象,甚至人们会因为关注一个优秀的电视出镜记者继而会特别关注他或是她所报道的事件。这种例子在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重大比赛和战争报道的各类事件中不胜枚举,在抗击“非典”的一线,在余震不断的灾区现场,在台风登陆的沿海前线,有新闻的地方都能看到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身影。因此,观众也对这些深入一线报道的新闻记者,像张泉灵、李小萌、柴静、杨春、闾丘露薇这些名字耳熟能详。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曾经不无感慨的说过:“在重大新闻事件中,是否有记者在现场是衡量一个媒体实力和权威性的重要标志”[2]。有实力的电视媒体在突发或重要新闻事件发生时,必定在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进行现场报道。在现场快速掌握有效信息,并在最短时间内发回报道,不仅考验着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同时也体现出其所代表的电视媒体的实力和权威性。在这种“最新,最快,最全”的新闻报道“大战”中,其竞争之惨烈不亚于一场战斗,但这恰恰也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所在。“战争让女人走开”,但这句话显然不适用于今天的新闻“战场”,在现场新闻报道的工作中,越来越多的“铿锵玫瑰”已然完美绽放。根据《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2014》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新闻从业者中女性数量已经超过男性,占比高达51.5%。因此,别具一格的现场报道,女性视角下的话语表达,感性细腻的情感流露,对新闻现场细节的捕捉,都令她们的现场报道充满独特的性格,带给观众与众不同的新闻感受。

二、女性视角在新闻现场报道中的特色

(一)女性特有的新闻敏感性

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观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广泛而便捷,传统媒体中的常规新闻选题如果以惯常角度切入,容易流于平庸,很难有新意吸引受众关注。要赋予新闻报道竞争力,细节和深度都不可或缺。女性的细腻敏感特质,使女记者更具有捕捉新闻的观察力和更强的新闻感受力,能在新闻事件现场众多的事实中,发现一些看起来平常其实并不寻常的现象或细节,找到新闻的独特切入角度,赋予新闻更多的新意。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时,柔道女子78公斤级决赛现场,当其他媒体记者都在关注决赛场上的孙福明时,南京电视台出镜记者却敏锐地发现这样一个细节,原本坐在场边指挥的教练刘永福,把座位让给了一个女教练,自己走到了赛场旁边。立即意识到他可能会有什么举动,果断提示摄像将镜头从场上的孙福明摇到了教练刘永福,果然刘永福连喊孙福明的名字并用手示意其倒下,而原本在场上威风八面的孙福明在听到教练的示意后,很快便毫无反抗地倒地输掉了这场比赛。整个过程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从而将体育界的黑幕摆在了世人面前,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女性对新闻的敏感造就了这条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好报道。

(二)女性对细节的捕捉运用能力

细节决定成败,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尤其需要抓细节,恰当的细节运用可以增强新闻现场报道的感染力,突出报道主题。2014年8月,持续的强降雨造成南京城多处地区积水严重,笔者来到其中一处居民小区采访,在一栋居民楼前,严重的积水已经影响到了整栋楼居民的出行,甚至有的老人几天没法下楼活动。在进行现场报道时,笔者注意到不远处的积水中漂浮着一根木棍,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表现积水深度的参照物,借助这个参照物,积淹水的情况非常直观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尽管是一条比较常规的新闻报道,但是作为出镜记者利用木棍做水深参照物的这一细节,成为了现场报道的亮点。

(三)女性视角的话语表达――生动、感性、贴近

电视新闻的语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画面,二是声音,这其中包含配音、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以及现场同期声。现场的语言总是最生动、最鲜活的,女性在新闻现场往往最容易受到现场气氛、情绪的感染,语言的表达往往更形象、生动、具体,也更为感性。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探潮亚马孙》中,主持人张泉灵面对潮水的威力时打了一个比方:“亚马孙潮呈现出巨大的破坏力,当它席卷堤岸时,甚至可以卷走成片的竹子,我们知道竹子的根部盘根错节,要拉走整片的根部这是一种多么惊人的力量”,泉灵用我们所熟悉的竹子做对比,观众就更容易理解亚马孙潮的威力。

(四)人文关怀中透出女性的温度

新闻现场报道中人是主体,报道者、被采访者、新闻事件中的人物都是新闻报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女性出镜记者,性别赋予了她一种天然的优势,相比男性,在一些软性话题的新闻现场,她们更关注事件中个体的命运,更容易体会到新闻人物和受众的心理,特别是对弱势群体或者需要保护的特殊群体的报道时,会更加注重从拍摄画面及报道角度和内容上保护被访者的隐私。在新闻现场,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什么人都可能遇到,给赤身的疯女人披上衣服,安抚悲痛欲绝的受伤民工妻子,也许只是一个握手,一个拥抱就会让我们的新闻报道更有温度。例如:闾丘露薇在对马航失联客机事件的报道中,马航飞机事件中的中国家属一抵达吉隆坡,就受到媒体们的追堵,这让很多家属反感。但闾丘露薇考虑到在整个事件中,最重要的是人,和飞机一起失踪的人,这些生活在等待和煎熬中的人,他们作为家属的感受。因此,她们团队一直保持对家属的关注,并对一个马来西亚乘客的家属作了专访,请这名父亲讲述他在飞机上的儿子的人生,儿子的爱好,儿子的生活,儿子的心愿,使电视观众看完这些有关生命的故事,不由自主地想要去关心他们的命运,能够快点听到他们的消息。通过报道,让人们会对一群陌生人的遭遇保持关注,并通过这种关注,让事件的当事方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给予家属以最大的慰籍。

(五)非语言符号更容易为女性所运用

非语言符号主要指表情语言、服饰语言、体态语言三个方面,它传递给大众的信息是用语言或文字所不能代替的,也是对有声语言的有益补充。女性比男性更易于微笑,眼神的互动与交流已经成为女性出镜记者非语言符号中使用最广泛的手段。无论是现场观察,或者是对着镜头报道事件,出镜记者的眼神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甚至有时候面对被采访者,眼神的交流还可以起到引导采访进程,安抚被采访者紧张情绪的作用。央视《新闻调查》的著名主持人柴静曾不止一次地报道过矛盾尖锐的社会问题,但她在每次面对镜头时,都声音柔和,神情淡定,貌似波澜不惊,但背后却蕴藏着一股巨大的能量。例如:在一次环保事故的报道中,柴静笑着问“你可以面对我们的镜头保证,海正目前的排污指标是基本合格的”。虽然她的眼神是温和的,但是她问出的问题,却让违法违规的受访者冷汗频出。有人曾作过统计,在124次采访中,柴静曾116次笑着问出了2320个尖锐的问题。这种冷静、客观、平衡的女性报道风格,不仅能够让当事方对问题的处理和想法在镜头前得到充分的展示,而且还会给观众带来一种特殊的心理震憾。

女性出镜记者在服饰语言的运用上明显比男性出镜记者有更多机会和条件,她们往往会根据新闻事件的主题和要求选择相应的着装,恰当的服饰选择会为现场报道锦上添花。比如:笔者曾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做现场报道,当时考虑选择的就是深色外套,再在胸前配饰一朵小白花,更能表达一种庄严肃穆的情绪。而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做现场报道,内容轻松的,选择穿着当地少数民族的服装,则可以拉近和当地人的距离,使出镜记者的亲和力倍增。

第5篇:女神节活动主题标语范文

下面就以《夸父逐日》为例,来看我的这一群“活”学生如何运用想象的。

教材分析:

《夸父逐日》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短文两篇》中的一则,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文章言简意丰,只有37个字。虽然是文言文,但学生结合注释,基本能疏通大意,理解难度不大。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从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都可以理解这篇神话,但从整个单元的主题“探险”来看,从积极方面理解更符合这篇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正确翻译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探索精神和必要时为事业理想而奋斗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感知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联想现实中的夸父形象,拓宽神话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视频引入,提出探究问题

同学们,伴着旭日东升,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们想要吗?(动画《后羿射日》)看了《后羿射日》动画后,你觉得这份礼物精彩吗?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神话,你还能举出那些神话?

(二)走进神话,理解课文

1 理解什么是神话以及神话的特点。

2 听录音,重点注意朗读节奏和体会情感。(结合音频,在两个“渴”字上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夸父逐日的悲壮。)

3 结合注释梳理文本,看哪些地方能体现出神话的特点。(板书:重难点字词翻译)

(三)借助课件深入感知

1 学生借助课件翻译全文。

2 思考夸父为何要逐日?(出示课件: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这一环节注重孩子的想象,任他们天马行空,在他们的答语中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出本文的主旨。同时区别神话、传说、通话、迷信。)

3 总结归纳夸父的人物形象。(出示课件:失败的英雄。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结合拓展资料。)

4 结合夸父形象探讨文章主题。(出示课件,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四)拓展延伸

1 你从夸父身上获得了什么启示。

2 了解其他神话。(出示课件:《精卫填海》)

3 通过网络或书籍了解其他神话故事。

教学反思: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神话是一种极具吸引力,也极具神秘色彩的文体。他们的小脑袋瓜里会冒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天地真是一把板斧劈出来的吗?宇宙到底是怎样起源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神话?它和迷信一样吗?传说和神话有什么联系……这一连串的问题正是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知识宝库、探求真谛的金钥匙。

第6篇:女神节活动主题标语范文

xxx,在市妇联、局妇委会及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及省市重要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发展妇女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把服务妇女群众作为第一要事,把全面提升妇女干部素质作为第一要求,在“方向、凝聚、维权、创新”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巾帼文明建功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妇女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医院的发展做出贡献。一、加强政治理理论学习,把握妇女工作的政治方向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按医院的学习计划,组织全院妇女同志深入学习党的xx大精神及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努力提高广大妇女的政治素质。结合医院开展的“抓整改、促发展、保稳定”活动,及以“讲原则、讲大局、讲履职、讲规矩、讲效率、讲服务、讲奉献、讲荣辱”为主题的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组织学习了《反对自由主义》、《整顿党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党章》、《改造我们的学习》、《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及医德规范等内容,并撰写了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体会,积极参加医院职工语言征集活动,共投稿60余条。二是努力培育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利用板报、宣传栏宣传、座谈及知识答题等形式深入开展文明服务和荣辱观教育活动,引导妇女职工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组织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形象”文明服务专题知识讲座,在服务窗口开展了使用文明用语。三是应时代发展任务和要求,积极探索新时期妇女工作的新路子,不断学习新时期妇女工作的新方法,掌握妇女工作的基本原则,了解妇女工作的基本情况,提高妇女工作的新水平。鼓励妇女同志适应时代要求,发扬新时期“四自、四有”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使妇女工作更好地体现党政所盼,群众所需,为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二、结合巾帼行业特色,深入开展巾帼建功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继续开展以“塑造白衣天使形象,展现巾帼天使风采”为主题的竞赛活动,以“巾帼天使杯”活动要求为标准,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服务,拓展服务内涵,结合“站在新起点、推动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将“巾帼天使杯”活动推向深入,推动医院整体工作向前发展。二是围绕巾帼建功活动主题,认真开展医、药、护、技、的岗位争先、技能竞赛及创建“巾帼文明岗”活动。和工会组织在收费处开展了以“使用文明用语、唱收唱付、收费稳、准、快”为主要内容的岗位技能竞赛活动,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分别给予了奖励。三是开展文明和谐家庭创建评优活动,年内评选出学习型家庭、节约型家庭及巾帼明星各一个。四是积极开展有利于妇女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凝聚力。举办了羽毛球比赛,90%的女职工参加了比赛。选派优秀选手参加了市卫生系统组织的乒乓球比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五是积极开展巾帼助困和义诊活动。组织开展职工奉献爱心捐款、捐物活动。多次组织由专家组成的义诊服务队下社区、进院校,到县、乡卫生院进行帮扶和义诊。三、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努力提高妇女维权能力和水平。坚持把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作为妇女工作的重要任务。利用板报宣传《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广大妇女学法、懂法、用法,自觉行使和履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提高维权的能力和水平。

第7篇:女神节活动主题标语范文

〖标题欠准确,最好更换。〗

刘婷

有谁敢在自习课上大唱《敢问路在何方》吗?有!他就是我的同学――田宇。田宇长得有点儿特别,颧骨特高,总像没睡够似的,特别像漫画中的那只乌龟。〖本文开篇未紧扣文题来引起下文,对于人物外貌描写欠生动。〗

“乌龟”更让同学佩服的是,他敢在老师面前“卖弄”自己。下午自习课,班主任周老师身扛扫帚从走廊经过,他顺口唱起了“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惹得全班一阵哄笑。老师转过身来,他补了句:“笑一笑,十年少!”老师的怒容烟消云散。〖此段细节描写不细致,未能传神地展现人物个性。另外,在结构的安排上也欠合理,此段属于课外之事,宜放在课内之后,一个“更”字也隐含递进之意,应放在第三段之后,这样才合情合理。〗

上课的时候,他总要前后左右转动无数次:“老兄,借一下笔。”刚与后座的同学打完交道,他又与前排的女生“逗”开了:“喂,借一下红笔。”那位女生显然不乐意,衣领被扯了半天也不见动静。“乌龟”并不着急,接着又说:“不会这么小气吧!”看到全班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自己身上,那女同学只好交出了红笔。〖未能抓住人物的神态勾勒出人物鲜活的个性。〗

周老师爱抽烟,同学们深受其害,又不好直说。有人与“乌龟”打赌:“要是能整倒周老师,请客!” “乌龟”说:“这种小事,何必请客?”

下午,周老师照例站在教室门口“吧嗒吧嗒”地猛抽烟。“老师,您抽烟的姿势真美!” “乌龟”竟然跑到周老师跟前拍起了“马屁”。周老师还没接上话来,他说:“您这哪是抽烟,简直是在熏烟啊!”弄得周老师满脸尴尬。颇具戏剧性的是,正好一只特大的蚊子从天而降,落在了他的桌子上。“乌龟”笑到:“您看,这么快就熏死了一只蚊子!”引得全班又是一阵大笑。〖戏剧性的场面描写过于粗糙,对于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与神态刻画不足,人物形象欠丰满。〗

“乌龟”整过不少同学,逗过不少老师,不过也有“丢面子”的时候。记得上个月,实习老师要走了,同学们去送行。他从教室到校门口先后哭了三次。先是像女孩子一样,偷偷地在队伍后面流泪;走到半路上,实在忍不住,和女同学哭到了一块;尤其是老师上车那一刻,他的哭声竟比喇叭声还嘹亮,全班同学无不为之扼腕。〖对于人物情感丰富这一闪光点描写不够细腻,还须增补细节,使人物个性呼之欲出。〗

乌龟的故事还有许多,有兴趣的话,欢迎来我们班采访!〖未能首尾呼应,归结全文,深化中心。〗

升格方案

原作要想从二类作文升格为一类作文,要在如下方面花功夫:

一、靓扮标题,准确生动。《“乌龟”新鲜事》这一标题虽新鲜,可是与人物个性不协调,因而不妨更换为《田宇轶事》更准确鲜明。由此可见,靓扮标题,准确是前提,否则就会让文章失去一双动人的明眸。

二、描摹精彩,凸显个性。此文对于田宇其人的刻画过于粗糙,描写欠精细,使得人物个性不够鲜明,其生动性与感染力也大打折扣。因此修改之时,不妨增补鲜活细节,在描写上下功夫,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细腻刻画,丰富文章血肉,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突出,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另外,结构安排上要作微调,有个别语句表达欠准确,不够连贯流畅,也须精心打磨。只有这样,本文才会分外出彩,一鸣惊人!

田宇轶事

刘婷

有谁敢在自习课上大唱《敢问路在何方》吗?有!他就是我的同学――田宇。田宇长得有点儿特别:颧骨特高,一张大嘴,两只小眯眯眼,一看就想笑;特别是那眼睛,眼皮总是耷拉着,整天半睁着,就像没睡醒一样,活像漫画中的大乌龟。他非一般的特色,就难免会有非同寻常的轶事,说上几件新鲜事,一定会让你对他产生浓厚兴趣。

上课的时候,他像一只摇头的风扇,前后左右不知疲倦地转动,让周围的同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兄,借一下笔。”刚与后座的同学打完交道,他又与前排的女生“逗”开了:“喂,借一下红笔。”那位女生显然不乐意,衣领被扯了半天也不见动静。田宇并不着急,忽地大声咳嗽三两声,接着又附在她耳边轻轻地说:“不会这么小气吧!”看到全班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自己身上,那女同学只好红着脸,乖乖地交出了红笔。“乌龟”神气地甩甩头,得意地自嘲:“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瞧,这就是机灵调皮的田宇“大爷”。

更让同学佩服的是他敢在老师面前“卖弄”自己。下午自习课,班主任周老师身扛扫帚从走廊经过,他做了个鬼脸,大声高歌“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惹得全班一阵哄笑。周老师转过身来,他不躲不闪,一脸笑容地补了句:“笑一笑,十年少!”周老师的怒容烟消云散。等周老师刚一走开,他甩出一句俏皮话:“瞧,这就叫幽默生活!”他就像空气中充满活力的氧分子,让教室内外充满快活空气,少了他就好比做菜少了佐料,没味道了!

周老师爱抽烟,同学们深受其害,又不好直说。有人与田宇打赌:“要是能整倒周老师,请客!” 田宇露出不屑的神色说:“这种小事,何必请客?”

下午,周老师照例站在教室门口“吧嗒吧嗒”地猛抽烟。“老师,您抽烟的姿势真美!” 田宇竟然跑到周老师跟前拍起了“马屁”。周老师一脸惊讶,还没回过神来,他大声道:“您这哪是抽烟,简直是在熏烟啊!”弄得周老师如红脸的关公,尴尬之极,无言以对。颇具戏剧性的是正好一只特大的蚊子从天而降,落在了他的桌子上。田宇指着那只蚊子,叹了口长气说:“蚊子啊,死于烟枪这可不是你的错。”田宇抓住那只蚊子笑着对周老师说:“您看,这么快就熏死了一只蚊子,可就是您的不对哟!”引得全班又是一阵大笑。怪的是,自从“熏死”那只蚊子后,周老师再也没有在公开场合抽过烟了。你看看,他的奇招妙法连周老师都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田宇整过不少同学,逗过不少老师,不过也有“丢面子”的时候。记得上个月,实习老师要走了,同学们去送行。他从教室到校门口先后哭了三次。先是像女孩子一样,偷偷地在队伍后面默默地流泪;走到半路上,竟如花旦一样,踩着碎步,边走边哭,不逊于女同学,有一发不可收之势;尤其是老师上车那一刻,他如痛失亲人般的难受,泪如泉涌,哭声震天,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淹没汽车启程的喇叭声,全班同学无不为之感动涕零,与他同哭。哎!一个天才幽默家竟也如此多情,真让人感到震惊!

有他,就有幽默;有他,就有快乐;有他,就会有真情。这就是我班的一个“国宝级”金龟,一个卓别林式的表演家――田宇。

简评修改之文,标题准确生动,引人入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行文之时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生动描摹。尤其是作者刻画人物,没有停留在表面上,与实习老师送别时“三次流泪”的情景,让主人公形象顿时变得丰满起来。在行文中还采用边叙边议的方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光彩照人,让人读之妙趣横生!

第8篇:女神节活动主题标语范文

关键词:冯沅君 爱情 女性主体意识

爱情作为社会关系最为集中的体现,它既是指涉自我身份最本己的场域――身心的关系,又是社会关系网络中“我”与他者关系的最基本单位,而在“五•四”启蒙话语中爱情成了表述个人主体的核心能指,是女性与社会产生联系的最主要环节,爱情问题集中涉及了与女性主体相关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与社会性别相关的文化问题,是社会价值的一种体现,它不仅是女性生命体验和生存经验最为熟悉的领域,也是女性与自我命运抗争、选择的起点。当“五•四”女性满怀激情地浮出历史地表之后,才发现她们既没有历史和空间,也没有语言,只有在社会文化的缝隙中用来自女性生命体验的语言去自我言说。冯沅君就是这样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在启蒙话语与男性话语的断裂处,寻找到了女性话语的空间,通过爱情追寻女性的真实存在,追求自我主体的存在方式。

一、爱情作为女性与命运抗争、选择的起点

在中国传统文学话语体系中,“爱情”一词却长期失落,在传统封建礼教的制约下,婚姻的夫妻关系倍受重视,而婚姻中的个人情感与个人幸福根本没有立锥之地;在封建礼教秩序下形成的婚姻制度饱含着“门当户对”、光耀门楣、传宗接代之类的社会性内涵,与爱情成为了两个毫无关系的所指,言“情”只言伦理之情,“儿女之情”是痴,是魔,是“笔端罪过”。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宝黛的痴心泪,感叹“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蒲松龄也只能在《聊斋志异》中借鬼狐来抒写男女之情。就连鲁迅也说:“爱情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中国的男女大抵一对或一群……一男多女……的住着,不知道有谁知道。”封建礼教的桎严重破坏了人的正常的健康的情感认知能力。在现代女性文学史中,正是冯沅君第一个大胆地裸地描写爱情,真诚地展现女性恋爱心理和爱求,迈出了中国女性开始冲出封建伦理根深蒂固的男性中心文化意识形态的约束的第一步;以女性主体的身份寻找爱情,阐释爱情,建立这新型的现代爱情理念,并以爱情作为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和成长的起点开始了女性自我言说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

然而两性不同的性别境遇,使男人与女人对待爱情的态度迥然不同。“男人的爱情是与男人的生命不同的东西;女人的爱情却是女人的整个生存”,男人在生命深处把自我确认为一个生活的主体者,爱情只不过是其生活中的一种价值。对女人来说,在封建父权制意识形态的驯化下所形成的女性本质和女性角色,都是以被动依附为核心,以服从奉献为使命,这就决定了女性在爱情生活中沦为附庸的客体处境。男人们争先恐后地宣布爱情是女人的最高成就。巴尔扎克说:“在最佳的生活当中,男人的生活是名,女人的生活是爱。只有女人使她的生活成为一种不断的奉献,就似男人的生活是不断的行动时候,她和男人才是平等的。”男性话语建造了一个使女人把爱情当作信仰,当成一种生存使命“爱情神话”。1921年郁达夫在《沉沦》中用主人公强烈坦率的语言发出了爱的告白:“知识我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幅白热的心肠!从这幅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社会对爱情的强烈需求和认知程度,并被鲁迅评价为这是“血的蒸气,醒过来的人的声音”,但这种爱情观念仍是以男性的爱情价值为主导,以女性的奉献为条件的爱情神话模式的一种体现。因此,对于女性主体来说,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最绚烂最迷人的外表下充满陷阱的考验。这样的创作开端也决定了冯沅君在主体言说过程中必将充满矛盾与焦虑,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作家女性主体意识探索、成长、确立的一个艰难历程。

二、抗争下的徘徊:“爱情神话”下的女性主体意识

女人没有历史,没有经验,没有真相,她们只有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去实现自己,表达自己,参与社会,从而塑造着自己的“真相”。正是缘于女性强大的生命内驱力,冯沅君大胆地在两爱冲突、两性世态中寻找爱情,以爱情实现作为现代人主体性体现的重要标志踏入了多舛的爱的旅行,讲述着女人的爱情以及爱情中的女人,开始了作家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1924年,冯沅君在《隔绝》中第一个大胆率直地发出了令人震撼的恋爱自由的时代宣言:“身命可以牺牲,意志不可以牺牲,不得自由我宁死。人们要不知道争恋爱自由,则所有一切都不必提了,这是我的宣言。”勇敢地把爱情作为人的权利和人生需要,提到了神圣不可缺少的地步,从而进一步把爱情作为现代人格建构的重要体现和创建新文学的重要途径,对恪守传统封建社会旧道德伦理规范和行为规范充满挑战和叛逆的爱情进行坦率真挚的展现。这也是冯沅君在《隔绝》三部曲所流露出的深具时代特色的“爱情神话”。

称它为神话,就是因为它与封建专制作斗争的策略性过强产生的不“现实”性。《隔绝》三部曲鲜明地把爱情定位为人性的自由表露,是生活隐私领域中美好和高尚、理性和善的观念的实际体现,是主体精神的自我实现,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境界,与封建世俗文化所形成的追名逐利的实用价值体系截然相反。因此,作品中的爱情不仅是依附于一定的社会现代文化价值体系而存在的一种理想和信仰,同时,还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在人们根本不知“爱情”为何物,把自由恋爱称为“吊膀子,扎姘头”,情感认知能力极度匮乏的社会文化现状下,以文学的形式描述了一堂“最甜蜜的爱的功课”,生动地展现了一种建立在平等自由、相互尊重的两性关系基础上的,以情爱为基础的崭新的现代爱情,并指出社会自由,人的主体性存在是爱情实现的重要条件,这是冯沅君爱情意识令人赞叹的地方。

但爱情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历史的产物。司汤达曾把爱情称为文明的奇迹,是同作为个性的人的形成过程紧密联系,并受到时代文化心理的影响。因此,在《隔绝》三部曲中对爱情的阐述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瑕疵。尽管在实践过程中男性对女性非常尊重,但这种“牺牲自己完成别人的情感”的心理机制仍是奉献女性以成全男情渴求的男性话语思维,把女性作为慰藉男情主体的从属者,而不是作为和男性同等的爱情主体,对社会现存的男性中心文化爱情伦理的无意识地接受必然会在爱情的实践过程中导致女性主体意识独立性的迷失,这就与冯沅君笔下指涉了现代人的主体性体现的现代爱情表述之间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张力,使作为性别体验的女性话语表述产生压抑,造成作家创作心理的焦虑和困惑,从而消弱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然而,冯沅君不断地在主流话语和男性话语的模仿中加以甄别,最终在女性主体体验的基础上,用一种来自女性生命体悟清晰透彻而又深含感情的笔致,解构了男性话语对爱情以及女性经验的扭曲。冯沅君在《EPOCH MAKING……》素秋的信中说:“在六年前,我是不知道‘爱’的,而且也害怕在异性朋友间发生‘爱’……我要牺牲我自己成全人家……不意数年朋友的结果,他处处负我的期望,我于此发现我同他的志趣不合……自寻这场苦恼。”用女性自我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质疑和解构了男性文化塑造的“爱情神话”,以女性的真实经历验证了同情不是爱情,并对爱情作出自我阐释:对于真正具有平等自由人格的人来说,他们的爱情来源于性格志趣相合。爱情不再只是一种空洞的时代宣言,被赋予了生活层面的内容,不仅质疑,并走出了“爱情神话”的束缚,体现出女性主体意识觉醒、成长的一个真实的认知历程。

对于现代爱情理念来讲,和情爱是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冯沅君却对问题的表述却采用了十分明显的主观回避态度。《旅行》中相爱的两人十几天同衾共枕,肉体接触只限于接吻与拥抱这一叙述情节的设计,不仅明显带有与旧道德决裂,维护爱情的神圣与纯洁的叙述策略意图,同时,也是冯沅君受当时社会文化心理约束尚不能建立以灵肉统一为尺度的现代标准的体现。“在论及‘五•四’早期女作家情爱主题时,多数评论者都会不无遗憾的注意到女作家有意规避题材的深度描写。”这也反映了长期以来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女性的性意识一直处于被压抑被禁锢境地,性对于女性记忆来说是空白的、被拒绝的,更重要的是刚刚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没有意识到,作为人,女性可以像男人一样拥有支配自己身体的自由权利,她们只是意识到她们可以和男性一样拥有做人的价值尊严,但是,在心理深处,她们还没有抚平封建父权社会所留下的身体的伤痛。在冯沅君的文本中主要通过裹足来隐喻女性身体的缺陷:“我手里拿着好些棉花,一面说,一面往一双新绒鞋里塞,因为九点一刻我需往V校去,此时已快九点了。”作为时代的新女性,她们只有用“棉花”来弥补脚的缺陷,用新女性的服饰“新绒鞋”取代绣鞋作为代步工具,才能提高女性的最基本的行动能力;而作为在社会习俗生存下的大多数传统女性,母亲“她提了个大包袱往外走;东扭西歪,仿佛力不能胜。”《劫灰》中农村妇女面对土匪的劫掠,连最基本的逃生能力几乎丧失,没有男人的帮助,她们寸步难行……裹足给女人带来的一生的不便和行动能力的严重匮乏等等一系列这种由于身体缺陷所带来的独特的生存体验,大大加深了女性在封建文化处于性别劣势所产生的自卑心理,她们还没有来得及充分认识自己的身体,就更谈不上解放身体了。这种来源于性和身体体验的历史性压抑,是“五•四”女性拒绝谈性的深层心理原因。但是,只有情爱而没有的爱情是不完整的,“这样的爱情与其说是根植于感情性格上的相互吸引和异性间的相互需求,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神话故事:它使女性获得了在逆子身旁出席的机会,同时,又以对的抛弃来维持爱情的神秘性和神圣性。”性问题的回避也恰恰证明了女性主体结构的匮乏及女性主体在男性文化压抑下的迷失。

冯沅君的作品不仅生动鲜活地表达了“五•四”时期时代青年男女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同时还是一部反映当时女性主体意识的宝贵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宇:《性别表述与现代认同》,上海三联书店,2006.6。

[2].鲁迅:《随感录四十》,《新青年》,1919.6.1。

[3]. [德]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4].沈明:《浪漫主义与“五四”情爱小说》,《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9。

[5].《冯沅君创作译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6]. [保]瓦西列夫:《情爱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7].李玲:《直面封建父权、夫权时的勇敢与怯惧》,《江苏社会科学》2000.6。

第9篇:女神节活动主题标语范文

关键词:革命话语;私语话语;主体性;两极化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026-01

一、引言

作为净化时代的良心,文学作品更多的是讲求主体个体的审美体验,重视纯粹个体生命感受,成为彻底化的政治工具就注定了文学的悲哀。红色文学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掌控支配下的产物。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鲜明地指出了“工农兵方向”的文艺思想。作家在《讲话》所倡导的文艺创作方针的观照下阐释无产阶级革命准绳、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尺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严峻情况下是有着时代的合理性的,但随着时展,“工农兵”文艺思想提出的唯一性和排他性价值判别所具有的时代局限性日渐明显,写作姿态趋于僵化和雷同,无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元化、简单化、公式化、概念化、片面化、符号化,其基本理念、价值取向、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某种内在同一性。同革命话语展现的美学风貌有明显不同,新时期以来女性写作甚嚣尘上,甚至一度成为了当下文坛写作的热点和卖点。

二、革命话语写作

1954年《保卫延安》引领了十七年革命战争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史诗化的文学时代风潮,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革命战争历史题材小说的美学范式。《保卫延安》这个革命话语的标本的突出表现首先就是男性作家写男性话语,文本追求“宏大叙事”的艺术趋向,对革命历史延安保卫战进行了史诗化的处理,表现为对革命神圣化话语形式的追求。作家按照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强调了表现内容的现实性,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形象塑造的典型性。他们物质条件比较贫乏,但是却有着激情高昂的精神生活。在叙述视角上,作者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能式叙事视角进行故事叙写,同时又以第一人称或者第二人称的视角将叙事和抒情相融合,又采用“他者”即群众话语方式将延安保卫战的从小到大、由点至面的历史发展进程通过宽广的叙事视角表现出来。

三、私语话语写作

近年来女性文学风行于文学市场,女性文学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状不得不承认女性写作其实也只是在男性文化视野中的遮蔽――面貌上是女性文学,骨子里却依然有男性霸权支配意识。女性写作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调动女性的感觉,关注自身生命体验,表现女性的生存之痛和尴尬处境,并着意去探析女性生命体验的自我确证、内在情绪的自我释发与自我调理,带有私语性心理剖白的浓重意味。在创作原则上坚持现实主义,但这种现实主义是存在某种程度的变形和扭曲的,过分的暴露性使其几近于自然主义的真实。比如林白引起巨大争议的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就写了种种女性秘而不宣的情感和隐私,直逼人的心灵世界,罗列琐碎的日常生活片段和细屑的感性经验,充斥着本能冲动、感官欲望,追求肉体的,消解了政治文化层面的阐释。但不可否认的是,作品中也含有人道主义的情怀,以及对女性自身命运的思考。

与革命话语写作迥然不同,私语写作群体大多都是女性写女性话语,尤其是私语话语的中心――性。在创作内容上指向“内”,大量篇幅指向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重视细腻的情感表达。女性作家们不屑于承担历史重任、表现英雄人物、弘扬集体主义,转向对个人主义的肯定、塑造孤独个体形象。作品中都是小人物,如多米是物质丰富,精神疲软的“小我”,在她们的世界里,爱情至上,遮蔽全部。文学当然可以而且应该表现人生的困境与黑暗,但更要表达在这种困境和黑暗中汲取继续坚持向上前进的力量。虽然在这一时期长时间的禁锢和一下子的全面开放产生了一种崩溃与重建、涅与新生、解构与建构的双重局面,也正是在这鱼龙混杂的状况之下,私语写作的未来充满了多重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四、结语

无论是革命话语还是私语话语,都无可避免地面临着焦虑。在“党管文艺”的全权遮覆下,文学批评的标准、知识分子或者作家的创作立场、文学作为独立的审美意识形态意义都受到了或左或右的影响。当代文学创作也出现困境,左、俗、粗、野、低俗、媚俗充斥文学市场,文化独立品格缺失。私语写作表现并适应了个性化的情感表达,但过度市场化又成为制约其健康正常发展的瓶颈,在上帝死亡、众神缺席、多元化价值标准共存的时代,什么能成为拯救文学的救命稻草?或许我们可以从红色文本中所感受到的坚定的意志、赤诚的信仰获得某些精神营养和深刻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