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河道清淤合同范文

河道清淤合同精选(九篇)

河道清淤合同

第1篇:河道清淤合同范文

【关键词】 河道 环保 清淤设备 发展

1 概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人们也变得越来越爱护环境。但是在一些河道中,尤其一些老的城区河道中,新建工程控制截污较好,原有的工程河道中的污物种类则较多,主要以淤泥为主,夹杂着其他白色污染物、卵石、玻璃瓶等生活垃圾,同时城郊附近河道两侧有好多居民房屋,很多房子紧挨河道,不利于清淤设备的施工。在河道上横跨着很多座桥梁,有公路桥,有生产桥,还有一些钢结构桥以及一些过河的管道、光缆电缆等。河道淤积的程度也不一样,河道中心线上河底高程较低,淤泥较深,堤岸处河底高程较高,淤泥较浅。城市内河道窄长,边坡多是直上直下,同时弯道也较多。所以在清淤设备在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些方面,同时考虑淤泥不能只靠简单地运装或者打捞,因为打捞与运装会使淤泥到处滴漏,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2 河道清淤方式

目前清淤方式主要有:(1)挖掘机清理。这种方式适宜于水量较小或者已近干涸的河道。挖掘机清理掉杂物,淤泥由管道输送或直接倒运到岸上,然后由汽车运输出去。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清淤彻底,缺点是需排水,而污水则无地可排,同时淤泥倒运也会产生二次污染,对于个别河道,还需要将淤泥二次装运才能导到岸边,大大降低了施工效率,同时浪费了人力物力。(2)水下清淤。这种方式适宜于水量较大或者渠深较深的河道。一种采用清淤抓斗船,将河底的淤泥抓到驳船或拖船上,再运送到指定地点。这种清淤方式能清除水底垃圾和基底原状土,而污染最严重的淤泥难以清除,工效低,还存在掏空现象。二是采用绞吸式挖泥船,这是一种常用的河道或湖泊疏浚船舶,吸口与泵经常会被堵塞;有衬砌边坡的地方不能清理;由于高度受有些桥涵的限制,清淤效率不高。三是旋挖式清淤机,旋挖式清淤机是以前部带有凹槽的船体为基础,用旋挖头切割、收集水下淤泥,并采用了一种特殊结构的旋流式无堵塞泵,将泥浆吸走并排出,从而满足城市河道的清淤需要。其工作移位及转移由自带的牵引机构及螺旋桨推进器来实现。

3 河道清淤设备的设计选型

针对河道清淤的特点,在设备的选型和设计上,如果利用泥浆泵,只是清理河道的淤泥,而且容易清理不干净,而单纯的依靠挖掘机,尤其在有水的情况下又实现不了对淤泥的彻底清挖,目前国内城市河道清淤设备多采用拖船载着挖掘机进行作业,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因此,两种清污的特点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清污设备的技术升级。

在新修的一些河道中,尤其一些大中型渠道工程,比如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济平干渠等,渠坡已经采用人工或机械化衬砌,经过几年运行以后,已经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淤积情况,对于这类情况,渠道的断面比较规整,从而更容易实现机械化清淤。

因此现代化的河道环保清淤设备应具有以下一些功能:(1)环保,不产生二次污染,即对淤泥要进行脱水处理成干泥,通过城市垃圾清运车转运至处理厂。(2)自动行走,对河道的堤岸适应性强,工作连续性强。(3)适应河道的横断面强,能够调节坡长和坡比,同时不破坏原有渠坡。(4)清污种类不仅限于淤泥,同时对漂浮污染物和一些碎石也能起到收集、清理作用。

4 设备结构组成

环保型清淤设备主要包括主机架、行走系统、链斗清淤系统、升降系统、污物输送系统、集料系统、污泥脱水系统、电控系统等。(见图1)

其中Ⅰ:主机架,Ⅱ:链斗清淤系统,Ⅲ:调坡系统,Ⅳ:污物输送系统,Ⅴ:集料仓,Ⅵ:污泥管道系统,Ⅶ:污泥脱水系统,Ⅷ:主机架行走系统,Ⅸ:电控部分,1:渠底,2:渠坡,3:桁架,4:清淤链条,5:清淤斗,6:调坡液压缸,7:活塞杆,8:调坡臂,9:过滤进料装置,10:爬梯。

各部分主要功能如下:

主机架:主要由钢结构桁架组成,主要起到承重并组合各个系统的作用。

行走系统:主要为铸胶车轮,适应渠道和河道边坡为沥青或混凝土或原土等各种情况。

链斗清淤系统:全断面回转式链斗装置,采用工程树脂材质,易于更换,尤其针对已衬砌混凝土表面不会产生破坏。

升降系统:采用液压升降,保证升降的准确及可靠性。

污物输送系统:采用刮板式输送机将污物输送到集料仓。

集料系统:主要包括进料装置、集料仓、出料装置。

污泥脱水系统:主要包括螺杆挤压机(卧式离心机)等装置。

电控系统:控制液压站的升降,以及各个用电设备。

5 环保清淤设备工作过程

清污设备运行开始,先要对条状物、片状物、块状物等大颗粒物质进行格栅,通过清料皮带输送集中到集料仓,同时过滤后的淤泥进行脱水处理,使污泥脱水后可直接运送做有机肥料等,不再产生二次污染。脱水后的水通过稀释或者处理直接再排回河道中。

污泥脱水主要有两种:(1)螺杆式挤压机:该污泥脱水用螺杆式挤压机利用螺杆螺叶间变导程及压缩旋转原理,使污泥产生缓慢压缩输送,并经特殊滤网过滤出水分。(2)卧式离心机:物料进入高速旋转的转鼓内,由于受到离心力作用大小不一样,悬浮液中的固相颗粒受到较大离心力的影响被沉降到转鼓的内壁,悬浮液中的清(液)相受到相对较小的离心力的影响被沉降到固相物料的内侧,与转鼓旋向相同的螺旋输料器也在做高速旋转,二者由差速器产生稳定的速度差,沉降到转鼓内壁的固相颗粒由螺旋输料器将物料输送到转鼓的固相出料口,清相液体由转鼓的清相出口流出。在一定条件下,为了达到更好的固液分离效果,可以选择种类和特性适合的聚合高分子电解质即絮凝剂,加入到输入离心机的物料中去,絮凝剂能够促成固体颗粒的凝聚和沉淀大大提高分离效果。

第2篇:河道清淤合同范文

【关键词】城市河道;清淤;施工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水环境的改善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水环境治理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就是河道清淤。清淤是水环境治理的先决条件,在治理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城市河道普遍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淤泥淤积,河道狭窄过水断面比较小,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防洪标准低,防洪能力衰退等问题发生。河道淤泥的清理工作不完善会直接导致河水水质恶化,使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二、河道清淤施工的意义

在城市内部进行河道清淤工作施工,必须考虑对城市内部环境以及正常秩序的影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安全文明施工。在城市河道清淤施工中,必须对周边设施环境以及其他市政配套设施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施工方案制定中,必须以河道清淤施工作业为主要内容,尽可能的避免不同作业内容的交叉进行,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在保证清淤效果以及环境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工期及造价要求。河道清淤所用机械设备简单方便,施工噪音小,尽量避免对河道清淤区周边沿线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严格控制河道疏挖作业,避免对河道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清淤的设计要求,确定清淤厚度,避免施工过程中超挖或挖深不足,在施工过程必须保护好城市河道的边坡护岸。

三、城市河道清淤施工工艺

(一)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城市河道清淤工程施工前,应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临建设施的搭设,施工机械设备到场,人力物力资源的准备等。清淤工程施工前,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应了解审核施工图纸,根据工程工期及成本控制指标,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二)围堰修筑以及清淤施工作业。城市河道清淤的施工工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施工工序为首先填筑围堰,将河水抽出,利用吸污泵将淤泥吸至罐车转运,之后清理河道渣土,完成之后进行河底清淤测量验收,合格后继续下一段的清淤施工。为了避免水中进行确保清淤施工作业,河道清淤作业需要分段修筑围堰进行施工。围堰修筑一般采用袋装砂土,顶宽0.6~1.2m之间,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而定,围堰两侧放坡坡率在1:1~1:0.75之间,如有需要,可通过木桩对围堰进行支撑加固。围堰高度一般比河道高水位1m左右,为了避免泌水是泥浆溢出,可沿河道一侧增设透水层,通过漫水结合的侧压力强制渗水回流。利用污水泵将围堰内污水抽干后,通过吸污泵将浅层淤泥直接吸至运输罐车,运输至预定堆弃场所,河道淤泥下部的渣土及淤泥一般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清理,通过渣土车外运至堆弃点,淤泥清理过程中,测量人员通过预先设置的断面桩控制开挖深度,确保清淤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机械设备的移动距离,避免出现漏挖的现象。淤泥清理作业结束后,测量高程,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下一分段施工作业。在淤泥以及渣土的运输中,对于清理出的渣土及淤泥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运输,运输车辆应该封闭性较好或者采用覆盖篷布等方式,尽量避免云殊过程中渣土散落对城市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四、城市河道清淤施工管理

(一)城市河道清淤质量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随即进行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方针目标,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实现质量管理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仔细阅读审核清淤施工图,对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及时提出意见及处理措施,然后依据施工图以及机械设备人员配备等条件,组织编制施工及质量管理计划,以便能够科学合理的按照标准施工工序及工艺作业。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河道清淤整治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保清淤施工作业的深度宽度符合规定。对于清淤施工作业的分段范围桩号,高程以及工程量作出详细的审核及记录,作为质量管理审核资料保存。

(二)城市河道清淤安全施工作业管理

清淤施工安全管理,应首先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以及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岗位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在施工现场,针对施工组织设计列好安全管理计划,结合工程实际位置以及不同的地质水文条件与工程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工程规模以及机械人员等施工力量,综合制定完善安全措施。由于城市河道淤泥臭味较大,应采取相关防护措施,避免有害气体对人体伤害,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环境。由于河道作为防洪水道,工程施工中若遇暴雨以及洪水,具有可能造成危险,因此,提前关注天气情况,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三)城市河道清淤环境保护措施

由于城市河道清淤的施工作业主要在城市内部进行,如果施工作业过程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将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因此必须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首先必须制定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制度,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工作,对施工现场的污水处理,粉尘以及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施工作业,及时采取整治措施。施工现场产生的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清除,渣土运输尽量做到不洒土、不扬尘。在工程施工完工后,及时拆除临建设施,对场地进行平整与绿化处理。

五、结语

河道清淤是改善水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陈雷部长2008年1月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了今后水利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四大体系,其中之一是“基本建成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体系”,要求“主要江河湖泊水污染有效控制,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重点地区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对河道淤泥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定期清淤外,更要从水保的角度控制好上游的水土流失,从环保角度控制好生活污水、畜牧养殖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量,减少永体中淤泥的沉积,从源头上做好淤泥的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邢立军,陈洪彬.浅述河道扩挖及清淤工程施工技术[J].吉林农业,2012(08).

第3篇:河道清淤合同范文

关键词:河道清淤水冲法

中图分类号:TV697文献标识码: A

0前言

水冲法清淤作为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施工方法,以其简便快捷,造价低,影响小的特点,现已逐渐在国内推广使用。但是这种方法无法量化管理,很多地方都是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来进行,很容易造成资源过度消耗及浪费,造成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所以,在清淤工程进行之前,应详细踏勘施工现场,做好施工技术和安全交底,划分施工段落,对施工设备的放置地点、泥浆罐车的停放地点、走向等,应有具体的规划。

1施工流程

踏勘现场――安全及技术交底――筑坝――河道降水――测量――人员、机械进场――分段清淤――护坡冲洗、勾缝――质量检查――拆坝通水。

2施工方法

2.1 筑坝

一般情况下,市内河道都有调蓄闸门进行控制,施工前,可关闭调蓄闸门以封闭河道。如果没有调蓄闸门的情况下,则需要在河道内进行筑坝。笔者建议采取木桩竹笆坝,因为这种方法对河道的影响要远远小于传统的土坝。土坝虽然简单易行,但是后期的垃圾清理问题无法妥善解决,这与河道清淤的原则相悖。

2.2 降水

河道降水可委托河道管理部门进行调蓄,调蓄降水完成后,在河道下游设置潜水污水泵,将河道内存水调至坝体外侧。笔者参与的河道清淤,河道全长4.2公里,宽度29米,深度3.5米,分别在2个降水点,共计设置了4台ø300mm潜水污水泵,配合90kW发电机工作,用时1周左右时间将河道内水位将至可施工的深度。

在降水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2.2.1 封堵河道沿线出水口

一般情况下,城市内河都是城市雨水排放的主要出路,河道内都有很多雨水管道的出水口,在降水前,应结合排水管理部门,摸清这些出水口的管径及位置,最好能够进行封堵处理。有沿河闸门的,应将闸门关闭。

2.2.2 施工水位

降水后期,应有专人在不同地点随时观察水位变化情况,当水位降低至淤泥泥面以上100――200mm左右时,即可停止降水开始测量工作。

2.2.3 施工测量

测量时,一般50m河道为一个断面,每个断面选取左、中、右三个测量点。对于有护底的河道,清淤必须达到原有护底;对于软土河底的,应按照设计要求,一般清淤至护坡下挡土墙的上表面即可,否则容易造成护坡的整体沉陷或变形。

测量过程中,还应将河道护坡破损处做标记,施工过程中一并处理。

2.2.4 相关审批

施工前,应向河道管理部门、水务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等进行相关手续的审批工作,在审批手续相应的批文范围内,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工作。

2.3 清淤施工

2.3.1 清淤过程中,最小单元的配置为:

注:此配置为单个清淤点最低配置,如果多个清淤点同时进行施工,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3.2 施工方法

在调水结束后,选取河道淤泥较深的位置,由16吨吊车将LN-150切削式泥浆泵放入清淤点,泥浆泵需配合悬托式支架使用,防止泥浆泵进水口沉入河道淤泥中发生堵塞。在泥浆泵进水口,还应设置隔离罩,防止淤泥中的塑料袋、树枝等杂物堵塞进水口,隔离罩需定时清理。

用高压水枪将较粘稠的河道淤泥稀释,经泥浆泵提升后灌入泥浆罐车,待第一辆泥浆罐车注满后迅速将泥浆管导入下一辆罐车中,罐车设置专人监护,防止泥浆切勿。

在河道内及河道护坡和道路一侧设置可移动式泵管悬托架,由脚手架搭建而成,泵管由托架上方经过,通入泥浆罐车中。

清淤工作每完成5――10米,清淤点需要更换一次,由16吨吊车将泥浆泵吊起后,放入重新选定的泵点中,再开始清淤工作,同时,与之相关的辅助设备随之移动。

泥浆罐车单位容量为55m3,单台泥浆泵注满罐车的时间大概为50分钟,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调整泥罐车的用量。泥浆罐车从各个施工地点驶出后统一由计划路线驶离,将泥浆倾倒至专用场地。

对于河道内原有坝体残留废弃物,可通过加长臂挖掘机进行清理,清理开始时,首先由挖掘机在河道护坡处制作土质便桥,以便挖掘机对河底进行彻底清理,待河底清理完毕后,逐步后退并清理护坡一次废弃物。

对于小型河道,可在附近桥梁处,用吊车将小型挖掘机吊至河底,将垃圾清挖后装入专用容器,起吊后清运。

所有运行车辆必须经过密封处理,避免运行过程中洒落,污染环境。

每段河道清淤工作完成之后,应进行河道护坡的清洗工作。即用高压水枪冲洗护坡上的腐殖质及污物,有利于抑制河水循环之后有机物的滋生。

3施工段划分及技术经济分析

施工段的划分主要根据现场河道条件、泥浆泵性能、泥浆传输距离、泥罐车的停放地点等因素决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泥浆泵性能和泥浆输送距离。而与泥浆输送距离关系最密切的是泥浆的泥水比,输送距离小,则泥水比高;输送距离越大,则泥水比越低。泥水比越低,输送的泥浆成分则越低,因而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并且会增加施工成本。

笔者根据实际施工经验,统计出输送距离与泥水比的关系。

注:以ø150mm切削式泥浆泵(17kW)为准。

由此可见,传送距离对施工效率的影响巨大,合理的设置清淤点和泥罐车位置,有效控制传送距离对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控制有重要影响。

4结束语

水冲清淤法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施工方法,越来越受到各个地方水利水务部门的重视。利用这种方法施工,方便快捷,效果好,污染小,对河道周边设施及绿化等扰动小,尤其适合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推广使用。

第4篇:河道清淤合同范文

一、明清黄河下游的来水来沙变化

黄河下游来水、在超长系列里呈现出丰枯交替的周期变化。下游的来沙,以三门峡站以上流域为主,河口至龙门区间、泾洛渭汾流域产沙量,占全河的90%以上。:故利用三门峡站的多年天然径流2,粗估来水来沙的变化趋势和量级。以三门峡以上41站在《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图集》中逐年的旱涝等级,对三门峡站天然年径流计算分析,重建了近500年径流序列。采用该序列作低通滤波处理,:认为50年滑动平均成果具有清晰的周期变化特征:分析来水变化趋势,认为明清黄河下游具有三个长周期(1479—1595年、1596—1782年、1783—1908年),成果如图。

从B、C丰水时段图象看,似可进—步划分为四个准丰水段,其间还有两次短暂相对偏枯振动。对复原的历史天然径流序列采用最大熵谱分析,成果显示存在23年的主周期、73年的次主周期,可能与天文一大气变化有关联。

研究认为明清时期的3次加积高潮,与A、B、C三个丰水时段大致同步(1534—1595、1643-1782、1798-1908年),下游河道的堆积低谷又与枯水时段大致同步,定性地认识到丰水时期的来水,与挟带而来较多的泥沙及下游河床的堆积存在密切关联的特性。造成下游河道堆积的泥沙,主要由大于0.05mm的粗颗粒所组成,主要来源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区,来自河口镇至清涧河口之间两岸支流与无定河河口以下白宇山区的支流河源区。

利用500年水旱资料,以主要产沙区的榆林、延安二站资料,适当参考中游其它站区,认为榆林、延安的水旱等级,相应也显示了水力侵蚀产沙程度,定性地判别主要产沙区在中游地的相对侵蚀(粗沙)产沙程度,粗分为丰、中、少三中情况。三门峡站以上来水,以已复原的径流序列,划分为偏丰、平水、偏枯三种情况,与产沙情况组合,获得九种组合形式,从而逐一确定各组合的下列大水年。又以三花间径流序列 (王云璋,1989)作为下游水情的一维,进一步用三门峡以上的水沙组合与三花间水情(大水、平水、枯水)作为另一维,构成二次组合。将原中游来水来沙组合序列酌情置入;取得系列一:中游大水、大沙,下游大水,有样本57年;中游大水大、中沙,下游平水,有51年。系列二:中游大水大、中沙,下游小水,有46年。系列三:中游中水大中沙,下游平水、小水,有54年。系列四:中游小水,大、中沙,下游小水;有13年。三门峡以上来水一般与三花间洪水错峰,这里的估算从年径流总体来看;考虑到三花间来水含沙极少,致淤效果小,认为上述的二、三、四系列的水沙组合,产生淤积的可能较大,探讨称为可能致淤组合。以上四系列包含样本年数217年,占研究段1470—1855年样本总数的56.2%。将样本年按原序置人丰枯周期之中,统计得到以下成果:

表 1

三门峡天然径流丰枯时段与可能致淤年数的比率

(1)

年 数

(2)

可能致淤年数

(2)/(1)

%

A

偏 枯

偏 丰

1470—1533

1534—1595

64

62

23

36

35.9

58.0

B

偏 枯

偏 丰

1596—1642

1643—1782

47

140

23

91

48.9

65.0

C

偏 枯

偏 丰

1783—1797

1798—1855

15

58

4

40

25.0

68.9

可见,在来水偏丰时段,中游来水来沙与三花间来水再组合,可能导致淤积的比率为58.0-68.9%;而偏枯时段,这一可能致淤年数的比重在50%以下。1534-1595年丰水段,常出现连续2-3年,多达6年的连续可能致淤年,连续年区段间隔多为1-2年;1643-1595年丰水段,可能致淤年多为2-3年,也有长到7-8年的。1798-1855年,这种情况的连续段多为2-3年,多到6年,也有10余年的。分析认为正是处于丰水时段中的这些连续可能致淤年,下游河道产生严重淤积的几率较大。连续的淤积—决溢—淤积,加重了整个下游河道以及决口口门以下河段的糜烂、壅阻——淤积的恶性循环,使河道状况进一步恶化。

进一步看,在研究时期的386年之中,有72年暴雨中心在榆林、延安地区,洪水通过各支河汇入黄河北干流后,河谷开阔,由于河槽的巨大调蓄作用,黄河中游出现的洪峰量级大减;而同时洪峰来沙系数大,就可能产生高含沙量洪水,这种年次占了可能致淤年的1/3以上,在可能致淤的年次里,对下游河道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高含沙水流在宽浅的游荡型河段,很难维持平衡输沙,粗沙排沙比很低,对下游河道的冲淤极为不利。

钱宁等将黄河水沙组合分为6种型式,将本文的分析与其对比如下:

表2

黄河水沙组合类型对比统计

钱 宁

概括的

水沙组 合类型

来 沙

系 数

kg.s/m6

淤 积

强 度

104t/d

下游淤积量占全部洪峰淤积量 %

类似典型年

三门峡站输沙 距 平

%

全下游

淤 积

108t

水 情

类 型

本文的类 似

系 列

(2)

0.0516

3100

59.8

1954

+92.0

5.99

上大下中

系列一

(2)

0.0516

3100

59.8

1966

+53.6

4.29

上大下小

系列二

(3)

0.0360

545

13.6

1951

-2.0

1.11

上中下中

系列三

(3)

0.0360

545

13.6

1975

+ 9.0

-0.36

上中下小

系列三

(4)

0.0131

1898

28.2

1958

+124.0

6.85

上大下大

系列一

(6)

632

3.4

1956

+15.1

3.85

上小下大

(6)

632

3.4

1959

+105.0

7.03

上小下小

系列四

以上工作验证了在明清天然径流分析中获得的印象,即从黄河的长历时看,从统计的角度看,导致黄河下游全河床淤积的来沙(特别是淤积滩地)状况,在丰水时段中大量地出现。说明在偏丰时段,中游的主要产沙区以侵蚀产沙为主;相应地,下游河道出现较为严重的淤积,一些重大的河床变形、河道改徙的历史事件,多发生在这些丰水多沙与河道加积的时段里。

表 3

黄河丰水时段可能致淤年序列

1534—1595年

丰 水 时 段

1534—36,1540—44,1546—49,1551—54,1562—67,1569—72,

1578—80,1588—91,1594—99

1643—1782年

丰 水 时 段

1642—49,1651—54,1658—60,1662—64,1666—79,1686—89,

1691—95,1704—10,1715—18,1723—37,1743—46,1751—57,

1766—68,1772—76

1798—1855年

丰 水 时 段

1798—1800,1802—04,1815—30,1840—45,1848—53

表 4

明清时期可能高含沙洪水年

15世纪: 1475,1476

16世纪: 1503,1508,1515,1534,1535,1540,1542,1553,1557,1562,1564,1567,1569,1570,1575,1593,1594,1595,1598

17世纪: 1604,1621,1626,1641,1644,1653,1659,1662,1664,1666,1671,1677,1678,1679,1686,1694,1695,1698

18世纪: 1701,1707,1723,1725,1728,1730,1731,1736,1744,1745,1749,1751,1752,1753,1756,1757,1761,1767,1774,1775,1781,1785,1789

19世纪: 1800,1819,1820,1822,1823,1838,1843,1844,1855

二 明清黄河下游的堆积、变徙与水沙变化

在明清时期,黄河下游的堆积、河床演变与来水来沙的变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495—1546年,下游人为地北堵南分,时有决徙,挟沙水流极不稳定,在偏枯时段,仍出现严重堆积。进入A丰水时段后,出现一系列的连续丰沙可能致淤年,分析可能致淤样本占该时段的58%。分流状态不利于输送泥沙,经过1534—36、1540—44两次连续丰水丰沙过程,1546年南分诸道自然淤塞,全河水沙尽入贾鲁大河。前阶段被称之为“小黄河”的贾鲁大河,淤阻已久,难以适应剧增的水沙,河床急剧淤高,1558年商丘新集改道,摆脱故道河线,重新出现自然改徙、分流泛滥局面。

从16世纪?0年代起,河南境内南堤创筑,1578、1588年,潘季驯三任、四任河总,大规模修治堤防,水沙得到相对约束;1578—80年,88—91年,94—99年水沙组合可能致淤,90年代又出现一系列可能高含沙年,丰沛的来沙被挟带到河口,河口延伸率一度高达1540m/a,其堆积速率也相应达到16.6 cm/a左右。

·

进入周期Ⅱ偏枯时段(1596—1642),可能致淤的不利水沙组合比例减小,虽有6次也可能出现了高含沙,但总的来沙量偏少,河口延伸率曾降到87m/a。诚然,明末清初在淮安以下一度处于漫溢状态,相对延缓了河口单流直进的速度。

清代前期,恰好进入了B丰水阶段(1643—1782),修防工程从1649年起集中于豫河进行,丰水又挟带来了超过前阶段的泥沙;如42—49年、51—54年;58—60年,其中还包含着44、53、59等一些可能高含沙年,陕北在遭遇了长期大旱后,侵蚀产沙加剧。清初首先反映出来的是沿程淤积。到17世纪70年代,靳辅主持了大规模的堤防治理,工程向云梯关外延伸,沿程的纵向调整得以发展到海口,河口延伸又增加到239m/a,张仁估计可高达1700m/a。这一方面显示了堤防约束的功能,也显示了中游的来沙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增加。

这一变化无疑地加剧了溯源淤积的作用,河口延伸首先在江苏河段决溢发展上反馈显示出来。同时,中游来沙仍较丰沛,在周期Ⅱ的丰水时段中,可能致淤年占了65%的比重。河南河段的沿程淤积之势始终很强盛。两种淤积趋势叠加,使下游河道出现全面抬升的局面。从河患与堤防工程补筑的时空分布看,在遭遇了1686—89、1691—95、1704—10、1715—18年这一系列的可能致淤水沙状况后,河道的堆积趋势一直发展到桃花峪附近。明初,河道从邙山头东北而去,改徙到东下开封的明清黄河位置之后,由于新道的溯源冲刷作用,长期低于故道河床。沁河口至詹店一段尚未建立堤防,以故道高滩御水,大水时也可能利用故道“以资宣泄”。但到18世纪末,这一势态被打破。1696年河决荥泽,1721年、22、23年武陟连续河决,1723年补筑了该段堤防。1671、77、78、79、86、94、95、98,1701、07、23年可能出现的高含沙,无疑地也促进了这一次强加积。

从河南河段看,这次加积至少持续到18世纪的60年代。而沿程淤积尚未缓解。1761年大水大沙,榆林、西安出现1级大水,延安、平凉出现2级水;在下游干流的基流较大情况下,又遭遇了三花间特大水,花园口洪峰流量高达32000m3/s。这次大水并未如理想的那样挟带走大量床沙,反而滞积在滩地上大量泥沙。到1766—68年,1772—76年又逢丰沛来沙,而1777—79年甚至连年出现高含沙洪水,严重的淤积发生在开封以下河段,1781年的仪封青龙岗大决似成定局。这次决口未能堵复,决定了1783年仪封至商丘河段的局部改徙。

同时,也不能忽视溯源淤积,18世纪上半叶,随武陟堤工的完成,豫河全线的工程逐步完竣,决溢与加积推向苏皖,河口延伸发展到320m/a,河口的堆积很快又溯源向上。仪封改河完成后,决溢与工程的重心,也向苏皖转移,不过进入周期Ⅲ的1783—97年枯水时段,来沙相对较少,可能致淤年仅占25%,冲淤相对稳定;在1776—1803年间,河口的延伸一度降低到111m/a,堆积速率也相应降到1.2cm/a。

但这一枯水段历时甚短,旋即进入C丰水时段,遭遇到诸如1798—1800,1802—04,1815—30,1840—45,1848—53等一系列可能致淤的水沙组合年,来水来沙对下游河道冲淤十分不利。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1819—23年的连续可能高含沙。本来在1794年之后,由于沿程加积,决溢重心已从丰县砀山以下河段发展到河南省境河段,而连续的大水、多沙、致淤又接踵而至。1819年极为典型,雨洪类型同于1843年,洪水之后,滩面淤与堤顶乃至子堰齐平,兰睢段堵口,开挖引河长达50里,开挖深达0.8丈至2.7丈。1843年特大洪水,花园口洪峰流量高达33000m3/s。暴雨中心在皇甫川、窟野河及洛河、马连河上游,是中游的主要产沙区,也正是造成下游河床淤积的粗泥沙来源区。从1843年淤沙取样颗分看,大于0.05mm的颗粒可占90%左右,颗分曲线与皇甫川含沙量1000kg/m3以上的颗分曲线十分接近,说明这次洪水含沙量是很大的。从小浪底上下沿河淤沙看,各处淤沙厚均在2m左右。19世纪40年代中牟、开封的一系列决徙、1851年丰县的改徙夺溜,无疑也加剧了河道的糜烂程度。这一切,也加速促成了1855年铜瓦厢改道的自然形势。

研究认识到:黄河中游粗砂颗粒来源地区的侵蚀条件变化,直接地影响到下游河道的堆积和变徙。来水来沙条件是决定下游河道淤积和变徙的首要因素。本分析中的每个加积阶段,下游河道纵向调整首先反映出来的是沿程淤积,中游的水沙变化,特别是暴雨集中、侵蚀力强,挟沙丰沛与下游河道可能致淤相关联。随着两岸堤防、工程的完善,大量泥沙被挟送到苏皖河段,被输送到河口,河口的延伸及河口段河床抬升,侵蚀基点的变化,加重了溯源淤积。两种形式的淤积,加速了河床的抬升,两种淤积效应的叠加,导致了明清下游河道的全面、迅速抬升。从堤防控制的意义上来看,明清黄河下游在长时期中的堆积,已达到2.4—2.8x108m3/a的淤积水平,和现行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水平相当(1950—1985年值,已扣除三门峡工程影响因素)。

明清时期黄河下游河床堆积状况,如表5所示:

表5

明清时期黄河下游的堆积状况

研究时段(年) 资 料

河道 部 位

河床堆积 m

黄河干道

郑州桃花峪

1450——1850

全河床

5.0

贾鲁大河

虞城-夏邑

元代——1558

全河床

7.0—10.0

明清黄河

沁河口—

东坝头

商丘—虞城

云 梯 关

大 淤 尖

1493——1855

1450——1642

1642——1855

1495——1781

1783——1855

1495——1781

1783——1855

1572——1855

1572——1855

1572——1855

1572——1855

1578——1855

1590——1855

1677——1855

全河床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6.0

3.0

8.5—10.5

7.0—10.0

6.0—9.0

7.0—10.0

4.0—8.1

8.0—12.0

8.79

5.0—10.0

5.5

8.4

6.05

7.55

结论

1. 明清强堆积时期,黄河下游的来水来沙曾出现过丰枯交替的振动变化,存在三个丰水丰沙的加积阶段。分析水沙组合状况,可能至淤年的组合年占这些时段总年数的58-68%。

第5篇:河道清淤合同范文

一、概况

甬江是宁波的母亲河,由奉化江和姚江两江汇集而成,是浙江省水系之一。甬江全长105km,流域面积4518km2。姚江发源于四明山夏家岭,全长105km,流域面积1934km2。 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东麓的秀尖山,干流长98公里,流域面积2223km2。奉化江有剡江、县江、东江和鄞江四大支流。奉化江流经奉化、鄞州和市区的海曙区、江东区,在宁波市三江口与姚江汇合成甬江,并于宁波镇海口流入东海。甬江干流指姚江、奉化江汇合于宁波市区的三江口后至镇海大小游山出口段,全长27km,集雨面积361km2,为宁波市主要航道及姚江、奉化江主要出海通道。

摘要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加剧,三江(甬江、奉化江、姚江)河道淤积态势日益恶化,河道边滩逐渐淤高并向主槽扩张,滩面杂草丛生,特别是市区段,部分滩地较高并露出水面,长满杂草,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缩窄了过水断面面积,给河道行洪和通航造成严重的影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江淤积情况,将三江恢复性清淤工程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程。工程拟分两个阶段进行实施,第一阶段,2009~2011年进行恢复性清淤,以增大河道过水面积,恢复河道行洪及通航能力,基本解决近年来河道淤积造成的行洪排涝、通航和城市景观问题;第二阶段2011年以后,转入常态清淤阶段,每年在维持较小疏浚量的情况下,保持三江河道的健康生命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河道淤积 水文测验 测量

二、三江河道清淤水文测验目的

三江河道淤积情况的日益严重,对河道行洪、通航和城市景观都带来了严重影响,通过对三江河道实施清淤,增大河道过水面积,增加河道行洪能力,维护航道正常运行,改善河道行洪排涝、通航和城市景观,促进人水和谐。

三江河道恢复性清淤项目分为三期,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一期(2010.1~2010.8)

⑴ 、姚江

姚江大闸~新江桥河段(桩号A0+250~A3+400),长约3.15km,对边滩和航道进行清淤。

⑵ 、甬江

甬江大桥~庆丰桥(桩号Y0+250~Y2+150)河段,长约1.90km,对边滩和航道进行清淤。

⑶ 、三江口

三江口清淤范围为姚江三江汇中心点~新江桥(桩号0+000~A0+250)、甬江三江汇中心点~甬江大桥(0+000~Y0+250)、奉化江三江汇中心点~江厦桥(0+000~F0+250)。

二期(2010.8~2011.5)

甬江――庆丰桥~出海口全河段(23.3km),对边滩和航道进行清淤。边滩断面分六个河段分别采用不同的型式,航道按3个河段分别按不同的航道等级要求进行控制。

三期(2011.5~2011.11)

实施奉化江(11.4km)的清淤工程,并对之前的清淤河段进行局部适当维护清淤。

⑴ 清淤奉化江――铁路桥~鄞州二桥河段,长约9.2km,对边滩和航道进行清淤。

⑵ 清淤铁路桥~江厦桥(桩号F0+250~F2+400)河段,长约2.15km,对边滩和航道进行清淤。

⑶ 维护对已实施姚江河段进行局部维护清淤。

水文测验、测量的目的:

为宁波市三江河道恢复性清淤工程做好完工验收的依据,进行断面测量、水下地形测量,提供基础数据。为掌握三江河道进出口水流泥沙的输入输出情况,掌握河道内重点河段的水流泥沙运动情况。根据研究课题需要。开展三江河道全潮水文测验,施测的项目包括各控制断面的潮位、流量、流速、悬移质和床沙质等的监测。选取以典型、合理、有较大的代表性断面进行回淤监测,利用实体模型进行三江河道水沙运动规律的研究,研究成果作为今后常态清淤的依据。

三、水文测验、测量范围、规范依据

针对三江河道恢复性清淤工程计划,安排相应的水文测验、测量工作。

1、水文测验、测量范围

三江河道起始为:奉化江从鄞州二桥开始;姚江从姚江大闸下开始;过三江口直至镇海口门。

2、水文测验、测量规范依据

《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GB50159-92)

《水文测船测验规范》(SL338-2006)

《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规范》(SL339-2006)

《水文普通测量规范》(SL58-93)

《水文巡测规范》(SLl95-97)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93)

《水位观测标准》(GBJ 138-90)

《水道观测规范》(SL257-2000)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四、水文测验内容及技术要点

(一)三江河道断面测量

1 、断面测量

(1)、测量范围:按上述工程分期实施计划,分段测量。

(2)、测量比例:平均每50m一个断面。

(3)、测量频次:每段测量一次。

(4)、测量时间:每单位工程完工后,十天内完成实施河段的测量工作,作为完工验收的依据。

2、水下地形测量

(1)、测量范围:奉化江从鄞州二桥,姚江从姚江大闸,甬江至镇海口,此区域河段。

(2)、测量比例:1:2000。

(3)、测量频次:共测量一次。

(4)、测量时间:三江河道恢复性清淤工程完工验收后。

(二)回淤监测

1、监测目的:利用实体模型回淤颗粒分析资料和监测成果,进行三江河道水沙运动规律的研究,研究成果作为今后常态清淤的依据。

2、监测断面:选取以典型、合理、有较大的代表性为原则共选取典型监测断面19个,具体如下:

三江口监测断面3个,桩号分别为A0+100、F0+100、Y0+100;

姚江监测断面3个,桩号分别为A1+000、A1+900、A2+800;

奉化江4个,桩号分别为F1+200、F4+000、F5+700、F10+300;

甬江监测断面9个,桩号分别为Y1+600、Y5+400、Y8+100、Y9+900、Y13+500、Y17+400、Y20+200、Y21+900、Y24+600。

3、监测内容:断面测量。

4、测量频率:每月一次持续2年,共24次。

(三)清淤河段控制断面全潮水文测验

全潮水文测验是在研究范围内选择若干个控制断面,在特定水文时期对特定潮型进行同步观测,观测时间为一个典型天文潮(约连续测验28小时左右)。三江河道全潮水文测验的施测项目包括各控制断面的潮位、流量、流速、悬移质和床沙质等的监测。

1、测验断面:

监测断面的布置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掌握三江河道进出口水流泥沙的输入输出情况,二是要掌握河道内重点河段的水流泥沙运动情况。4个断面位置分别为奉化江澄浪堰水文站、姚江永丰桥下游500米、甬江梅墟闸下游300米、甬江镇海水文站。

2、测验内容:

在布置的4个断面同步进行测流、悬移质取样,上下边界水位为奉化江鄞州大桥及甬江镇海出海口。每个测流断面设三条垂线,垂线位置分别采集全潮垂线平均流速、流向,每小时一次,在潮流转向时加密观测。悬移质采用积深法进行取样,进行含沙量测验,床沙质泥沙在每次全潮水文测验的每条垂线上采集一次。

全潮水文测验期间在测流断面及研究区域上下游边界同时进行潮位观测。为清淤工程及回淤水沙模型研究需要,在测流断面位置进行长期潮位观测。

3、测验频率:

根据三江河道水沙数学模型研究需要,一年内全潮水文测验分丰、枯两个阶段,每阶段监测大、小潮各1次,即每年总测验次数为4次,测2年,共8次。

4:技术要点:

潮位站采用鄞州二桥、澄浪堰、姚江闸下、梅墟、镇海、镇海口6个站,鄞州二桥、镇海口需临时设站,观测时间为2010年9月~2011年12月,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系统,与清淤工程设计施工一致。清淤期间密切注意潮位资料是否正常,发生仪器故障及时维修更换。潮位资料按《水文资料整编规范》要求进行整编,摘录各站逐时潮位及高低潮。

每次测验时间为一个天文潮周期,开始时间为天文潮周期第一个低潮前1小时,结束时间为天文潮周期最后一个低潮后潮流转向。流速流向测验采用走航式ADCP进行,每次测验为1个测回,每小时测验一次,涨急、落急、憩流附近加密观测。采集左、中、右三条代表垂线的平均流速流向。

测流同时进行悬移质采样,悬移质采用积深法进行取样,采集左、中、右三条代表垂线的水样,控制采样瓶速度,尽量保持均匀,采集水样的量不能太少,也不能满至瓶口。含沙量测验采用消光法,并采用烘干法对各量级含沙量代表水样进行校验率定。

(四)质量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现行的国家、省、厅颁发的有关《规范》、《规程》等技术规定,外业记录手簿、内业计算资料均应保持整洁,不得随意修改。所有的成果资料必须以单项工程为单位统一装订成册归档。

(2)声学多普勒测流仪、全站仪、水准仪、GPS、测深仪等主要仪器设备必须定期检验检测,主要仪器应有专人保管维护。

第6篇:河道清淤合同范文

【关键词】河道处理;清淤工程;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河道清淤整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分析

(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进行清淤的河道泥层厚度都不太均匀,并且变化较大。在对河道进行清淤时,不但要将这些薄厚不一的泥层全部挖除,而且还要尽可能减少非底泥的超挖,防止河道的自然底泥层被破坏,这给施工作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施工技术的选择上必须加以注意;

(二)避免二次污染。在对河道进行清淤的过程中,要确保疏浚物不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影响,并且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其泄露。与此同时,要求采用的疏浚设备应当具备防污染的能力,这对于开挖、运输等设备的选择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换言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合理选择清淤疏浚机械设备,以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三)当疏浚物从河道当中被挖出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处置,目前,较为常用的处置方式有固化运输和就地处理两种,处置方式的选择不但直接关系到清淤施工方法的选择,而且还与施工进度和成本密切相关。综上,河道清淤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程,想要保证清淤质量,就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这对于工程的顺利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本文重点对河道清淤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论述。

二、河道清淤具体的施工技术要点

(一)试挖工作

在进行正式清淤之前,应当先进行试挖,通过该环节收集相关数据,准确确定出开挖深度和尺寸,确保工程完成后满足设计深度的要求。当前工程上常用的开挖方式,主要分为水力冲挖法、抓斗式挖泥法、绞吸式挖泥法。使用到的主要施工设备分别为水力冲挖机组、抓斗式挖泥船、绞吸式挖泥船。水力冲挖土法需要断水作业的施工条件,而抓斗式挖泥法、绞吸式挖泥法可带水作业。

(二)围堰修筑以及清淤施工作业

城市河道清淤的施工工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施工工序为首先填筑围堰,将河水抽出,利用吸污泵将淤泥吸至罐车转运,之后清理河道渣土,完成之后进行河底清淤测量验收,合格后继续下一段的清淤施工。为了避免水中进行确保清淤施工作业,河道清淤作业需要分段修筑围堰进行施工。围堰修筑一般采用袋装砂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而定,围堰两侧放坡坡率在1:1-1:0.75之间,如有需要,可通过木桩对围堰进行支撑加固。为了避免泥浆溢出,可沿河道一侧增设透水层,通过漫水结合的侧压力强制渗水回流。利用污水泵将围堰内污水抽干后,通过吸污泵将浅层淤泥直接吸至运输罐车,运输至预定堆弃场所,河道淤泥下部的渣土及淤泥一般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清理,通过渣土车外运至堆弃点,淤泥清理过程中,测量人员通过预先设置的断面桩控制开挖深度,确保清淤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机械设备的移动距离,避免出现漏挖的现象。淤泥清理作业结束后,测量高程,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下一分段施工作业。

(三)输浆管与排泥管的架设

输浆管和排泥管都是河道清淤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输浆管的架设需要平坦、顺直,接头严密,不得漏水、漏泥,对于出现泄漏的,则应及时修补、更换。排泥管线的铺设则尽量避免穿过公路和桥梁等位置,确实需要的,必须按照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另外,水上浮筒排泥管也要平坦、顺直,并且每隔一定距离就要抛设一只浮筒锚,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水流和风浪造成的影响。

(四)淤泥和垃圾的输送

对于河道中清理出来的泥浆,可以通过清淤机直接输送到运输船上,通过运输船直接将泥浆运输到吹填区,经吹泥船直接将泥浆吹填。清理出来的生活及建筑垃圾,一般则采用抓斗式挖泥船挖出,然后运送至消纳场进行处理。

(五)淤泥处理

河道疏浚产生的大量淤泥,不仅堆占了大量耕地,还要赔偿青苗费、土地平整费等,大大提高了河道疏浚的成本。我国淤泥的处理正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在实践中,因地制宜,摸索出解决疏浚弃土的多种形式:

1、泥浆灌田,肥田沃土。河泥中富含氮、磷、钾元素,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在河道疏浚中,可把河泥稀释、过滤,再用泥浆泵直接输送到稻田里,进行肥田沃土,既可有效解决大量弃土,降低疏浚成本,又能改善土壤质地,增强土壤肥力。

2、平整土地,盘活利用。在河道疏浚中,可把泥浆用来平整土地,使闲置的土地资源得到盘活利用。

3、抬高田面,抗涝保收。针对一些地方因地下水超采而造成地表沉降、农田无法耕种的实际,可以采取河道疏浚与治理田面沉降相结合的方法,抬高田面,改善农田的耕作条件。

4、综合利用,多方利益。有意向的乡镇砖瓦厂先行在河边将可利用的泥土取走,留下土坑作为堆放淤泥之所。

三、施工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及控制措施

(一)河道清淤对水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在清淤前后水体及空气质量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恶化,针对于这样一种状况,在这里主要针对于周边水体当中的水污染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河道清淤施工后如果没有对边坡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会使边坡泥土滑进河道造成水质污染,并为河道淤泥的再次形成埋下隐患:

2、船舶、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机械用油流入河水造成污染;

3、河道清淤施工中产生的废水流入河道也会污染水质,影响城市用水的安全;

4、由于清淤过程中围堰质量不好,导致大量淤泥在水中形成泥浆并随河水流走,严重影响水质。

控制措施: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对水质的污染,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河道清淤工程能够真正的成为对城市长远发展有利。具体可有以下针对性的措施:

1、采用水泥、砖石对河道两岸进行加固,防止清淤后两岸泥土受雨水冲刷进入河道再次形成淤泥;

2、定期对船舶、车辆进行检查,防止因机械故障造成机械用油流入河道污染水质;

3、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后排放;对使用的砂石料进行覆盖,并设置围挡防止因暴雨冲击进入河道;

4、施工过程要专业、合理,使用专业的设备,熟练的操作人员以尽可能的减少对河水的污染。

(二)绿化的毁坏及恢复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河道两岸都有较多的绿化苗木,施工过程中由于运输车辆的碾压、误撞及没有及时运走的淤泥堆积在河道两岸都会对这些绿化造成一定程度的损毁,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控制措施:

1、在施工期间,要保证的就是各施工工序的良好衔接,挖出的淤泥要能够及时的运走;

2、对运输车辆司机严格要求,使车辆尽量不碾压绿化苗木;

3、在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要组织人员对毁坏的绿化进行保质保量的恢复,以保证因施工造成的绿化损坏得到完全的恢复。

四、结语

水利工程已经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就如何加强河道的清淤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河道的清淤工作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排洪、排灌能力,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问题。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河道清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许多的瓶颈和问题,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继昌,我国江河湖泊清淤疏浚及抗洪抢险船型的选择[J] 中国水利水运,2011(4)

第7篇:河道清淤合同范文

关键词:丹江口 排沙清淤

1 前 言

闻名中外的都江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之所以能长期运用良好,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岷江的出山口处的江心垒砌的鱼嘴因势利导分水、分沙;在引水口上江湾凸岸处修建的飞沙堰有利排沙;平均每年人工清淤近100万m3。可见都江堰枢纽非常重视泥沙处理,也正是排沙清淤保持了该枢纽工程的生命力。还有一些运行良好的水利枢纽工程,也都修建了排沙工程和采取了清淤措施。因此可以说,排沙清淤是保证水利枢纽工程能长期运用良好的主要措施。

丹江口水库是一座大型蓄水型水库,绝大部分来沙被拦蓄在库内,大量的淤积泥沙对水库的正常运行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消除这种潜在威胁的主要方法是排沙清淤。丹江口水库,在减少入库泥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子水库修建和支沟拦沙等,但在清除进入水库和已淤积在水库中的泥沙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基本处于任其发展状况。本文根据丹江口水库的自身特性,论述了丹江口水库排沙清淤的必要性;提出了在丹江口水库变动回水区及其附近修建排沙清淤工程和采用机械挖沙清淤以及多种方法有机结合清淤的设想,并对其布置方法进行了探讨。

2 丹江口水库排沙清淤的必要性

2.1 丹江口水库水沙特性和淤积状况

座落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入汇口下游0.8 km的丹江口水库,是丹、汉两江并联水库。控制汉江流域面积9.5万km2,占汉江流域面积的60%;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98亿m3(黄家港站1954—1990年),占汉江流域总径流量的70%。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1.15亿t。丹江口水库死水位139 m,相应库容为72.3亿m3;正常蓄水位157 m,相应库容174.5亿m3(汉江占54%,丹江占46%),相应回水长:汉江库区177.6 km,丹江库区85 km。

根据多年的实测资料可知,丹江大坝蓄水后98%的来沙被拦蓄在库区内。按每年1亿t来沙量计算,从1968年蓄水至今,淤积在库区内的泥沙约20亿m3,占死库容27.7%,占总库容11.5%。

丹江口水库的淤积泥沙,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分布在变动回水区和变动回水区与常年回水区的交界处。1983年特大洪水之后,近20年中,大多年份水库来水为平、枯水年,每年有较长时间处于低水位以下运行。长时间低水运行,导致变动回水区在河流的造床作用下形成了新的天然河道形态。在新的天然河道中,有的河段已达到平衡状态,有的已达到准平衡状态。变动回水区的这种演变发展,使得入库和原变动回水区的大量泥沙快速移至常年回水区,结果加快了有效库容的淤积速率。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会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

2.2 丹江口水库排沙清淤的必要性

丹江口水库虽在规划设计中预留72.3亿m3的死库容作为堆沙库容,这自然不失为解决泥沙淤积问题的一种途径,甚至是现时可行之途径。但来沙无尽,库容几何?由上述水沙特性和淤积状况资料可知,丹江口水库库容损失的速度是惊人的,如果任其发展,在不远的将来丹江口水库会成为一座堆满淤泥的死库,到那时,将给汉江流域乃至中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丹江口水库进行排沙清淤治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养护丹江口水库库容的必然选择之法。

对于蓄水型的丹江口水库,在库容养护方面,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水库开始蓄水运行时就应该开展投资少、施工难度小、见效快的“防治型”排沙清淤治理(“防治型”排沙清淤是指:库区淤积泥沙对水库的运行不足以构成威胁时所进行的排沙清淤治理)。也就是说:要未雨绸缪,积极防护,不能把调节库容淤满时出现的问题(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留给子孙后代来解决。丹江口水库运行30多年,死库容淤积近1/3,现开展清淤治理已属晚矣。但淤积泥沙还未影响到水库的正常运行,尚能尽快实施,还能较容易地遏止泥沙淤积向常年回水区扩散的趋势;否则隐患丛生、治理就更加困难。

因此,对丹江口水库进行排沙清淤治理,不但势在必行,而且还应尽早实施。

2.3 排沙清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水库,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运用后,防洪、调水将成为水库的主要功能。防洪、调水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巨大的。而满足正常防洪、调水是以一定库容作基础。保证一定库容的重要措施是排沙清淤。因此,清除丹江口水库库区淤积泥沙,保证水库具有一定库容、延长其使用寿命,不但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有更重要的社会意义。

然而,对处于正常运行水库进行排沙清淤,往往得不到人们的重视。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认为:清除库区中淤积泥沙的费用高于修建同体积水库的费用。 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大型水工建筑物对地址的选择上往往具有惟一性。也就是说,在某个流域内某一位置所修建的水利枢纽,其效能具有唯一性。例如:当丹江口水库淤死废弃后,在汉江流域很难再建一座与丹江口水库效能等同的水库。另外,淤死废弃后的水库不但不能创造效益,而且还会危害环境,还需投入治理和管理费用。因此,清除库区中淤积泥沙所产生的效益是长远的,是不能与修建同体积水库的费用等比的。况且还可采取早期治理、分散投资和对清除物综合利用来降低成本投入。

3 水力排沙清淤

3.1 丹江口水库水力排沙清淤概况

水力排沙清淤是根据水流的运动规律,利用水流所具有挟沙能力的特点,按照人们的意愿,通过水工建筑物把库区的泥沙排到指定的区域内。在利用水力排沙方面,丹江口水库采用深孔泄洪排沙。深孔泄洪排沙,只能排走坝前淤积泥沙和少量悬移质泥沙。此排沙法是以减少蓄水量为代价。从30多年的实际运用情况看,收效甚微,而且向下游排泄泥沙会危害下游王甫洲水利枢纽和下游河道环境(现在多数河流实行梯级开发,由上游水利枢纽向下游排沙的做法已不可取)。另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后,大坝加高和大量调水使泄水机会将大大减少。因此,利用大坝泄水排沙在丹江口水库将难以发挥作用。根据入库泥沙大部分先落淤在变动回水区,而后在汛、枯期和丰、平、枯水年份的周期交替中,不停地、循环地、一次次地把泥沙从水库变动回水区的浅水区搬运到深水区,直至水库被泥沙淤满为止这一规律。笔者提出在丹江口水库变动回水区及其附近,修建水力排沙枢纽工程,使河流泥沙在未入库前就被排走。

3.2 修建旁引蓄沙水库

在库区河道岸旁的沟谷、山川中,利用有利地形修建引洪蓄沙水库。在洪水期将泥沙引入库中沉蓄,澄清后的库水或再引入主库或作他用。利用旁引蓄沙水库可排走推移质、悬移质等入库泥沙。

旁引蓄沙水库库址选择。旁引蓄沙水库库址应选择容积较大、地质结构比较稳定的沟谷、山川。丹江口水库上游河道为山区河道,两岸山谷纵横,有适合修建旁引蓄沙水库的沟谷、山川(如:处于西峰咀河段的五峰区的川谷地带)。如果澄清后的库水不再引入主库而作他用时,最好把库址选择在外流域。

旁引蓄沙水库引水口所处河段位置选择。旁引蓄沙水库引水口所处河段位置应按排沙种类进行选择。以排走推移质为主的引水口,可布置在变动回水区上部(如:天河口至白河段);以排走中细沙和悬移质为主的引水口,可布置在变动回水区的下部(如:花梨弯至天河段)。

旁引蓄沙水库引水口布置。可根据泥沙运动规律,巧妙地借助地形优势来布置旁引蓄沙水库引水口。如:天然弯道是布置推移质排沙清淤工程理想之地。利用弯道产生横向环流原理,水流在弯道内流动时产生离心力,表层水流向凹岸,处于底层挟带推移质泥沙的水流流向凸岸。由此,可在弯道的凸岸布置旁引蓄沙水库引水口,即形成正面排沙侧面引水的布置形式。

3.3 引洪淤灌用洪用沙

丹江口水库灌渠引水口象其他水库一样也布置在水库下游的坝前附近。由于丹江口水库坝前附近大多时间为清水,所以灌区的农田基本上是常年清水灌溉。如果把灌渠引水口布置在水库上游变动回水区与常年回水区交界处(如:神定河至堵河口及其附近),引水渠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沿水库边向下游延伸,然后与陶岔、清泉沟引水灌渠相连,构成引水排沙、灌溉枢纽网络系统;为了多排沙也可沿途多开引水口。洪水期将泥沙引走进行农田灌溉,既可以减少库区泥沙淤积,又可有利于农业生产,上、下灌渠相连既能排沙也能保证供水。这可能会使灌渠发生泥沙淤积,但灌渠清淤要比库区清淤容易得多。

4 机械挖沙清淤

4.1 机械清淤布设

机械挖沙是清除库区淤积泥沙的一种直接、实效的方法。目前,采用机械挖沙的水库,大多是在库区淤积泥沙影响水库运行时在坝前采取的“治疗型”清淤治理(“治疗型” 清淤是指:对于库区泥沙淤积已妨碍水库的正常运行或者死库容已被淤满时所进行的排沙清淤治理)。而坝前水较深,作业困难,施工成本高,工效低。根据丹江口水库的运行情况,目前还不需要在库区坝前开展施工困难、且费用昂贵的“治疗型”清淤措施,还适宜采取“防治型”清淤治理。“防治型”机械挖沙清淤,宜布置在水库变动回水区及其附近。因为水库变动回水区及其附近是淤积泥沙最多的重点区域,且水深浅,便于机械作业,施工成本低,清除效果好。另外,汛前清除后的河段,河底比降减小后形成人工沉沙池,使来年汛期的泥沙又沉落在该河段内。这样循环往复地机械挖沙清淤,既可以对入库泥沙有效地控制在变动回水区及其附近,防止泥沙向深水区扩散,有利于集中治理,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又可以有效治理水库“翘尾巴”问题,真实一举多得,效用倍增。

机械清淤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它的布设既要考虑应以最少的投入而得到最高的回报为原则来投放挖沙机械,又要考虑施工其间的行洪、航运、交通的正常运行,还要考虑清淤物的堆放和综合利用以及对生态、环保等因素的影响。

机械挖沙清淤,可在整个变动回水区及其附近同时展开,也可分段进行。在变动回水区及其附近的机械清淤应按地形特征来布设。宽阔的大肚区域(如:郧阳县城上、下的两个大肚区域)是机械清淤的重点区域。因为,在宽阔的大肚区域内,由于过水面积增大,流速和挟沙力减小,使大量泥沙落淤,即在该区域形成天然的沉沙池。该区域水面宽阔,适宜多台机械共同作业,其清淤重点是滩地部分。分叉河道(如:在油房沟口的孤山、堵河口处的大孤山、天河口上游的孤山子等处,把汉江分成左右半江)是挖沙清淤的好场所。对于分叉河道可实行左、右江轮换作业,这样使施工期间不影响航运的正常通行。弯道处泥沙落淤在凸岸,所以弯道处机械清淤的重点应放在凸岸。在顺直河段,为了不影响航运的正常通行,也可按左、右半江分别清淤。卡口段和天然节点处,多为不淤地带,不进行机械清淤。

4.2 挖沙机械种类选择

挖沙机械种类选择应根据淤积物的组成分布不同来选择不同种类的挖沙机械。水流挟带泥沙在进入库区的运动过程中,随着水力因子呈现有规律地变化,淤积泥沙在沿程的分布上也呈现出严格的上粗下细的变化规律(即:变动回水区的上部淤积物为卵石和粗沙,下部的沉积物为细颗粒泥沙)。在卵石和粗沙砾石这一区间,一般水比较浅,可采用挖沙船进行常年清淤,低水时部分的泥沙亦可采用挖土机进行清挖;在变动回水区与常年回水区的交界处,分布的淤积物多为细沙和黏土,水比较深,在这一区间可采用铰吸式或深水吸扬式或其它更先进的挖泥船进行清淤。

4.3 拦、排、挖结合法

水库泥沙淤积治理的方法可归纳为拦、排、挖。在治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结合进行。如果使拦、排、挖有机结合,则会使治理效果更好,并能起到集中施工和降低成本投入的作用,还可使水利工程具有重复利用的功能。具体结合应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可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也可采用三种方法相结合。上述的旁引蓄沙水库就是排与拦相结合。

大型沟叉与库区的交汇处(如:安成沟口、将军河口、白河城河交汇口等)是修建拦、挖结合工程的理想之地。若在大型沟叉与库区的交汇处修建一定的水工建筑物,使汛期蓄洪时形成回旋区。回旋区能使沟叉洪水和一部分库区水流所挟带的泥沙落淤;到枯期时,再集中力量把汛期所淤泥沙清除走(即为拦、挖结合法),并使工程在来年可重新利用。现已建成的天河口和三门口拦河坝,已成功地拦蓄了一定的泥沙。但不足的是没有进行及时清除已淤积的泥沙,使这些工程漫漫地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再者,这些拦沙工程在淤满之后若不及时把淤积泥沙清除走,则容易造成拦沙坝跨塌,致使原被拦截的泥沙又流入库区。

4.4 清淤物的处理

清淤物的处理是水库泥沙淤积治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清淤物的处理应遵循:长远规划、综合利用、安全堆放和有利环境的原则。

长远规划是大前提,清淤物处理的每项工程都应着眼未来、立足长远。例如:运输清淤物的交通规划、堆放清淤物的地点选择等,都应考虑长远利益。

清淤物综合利用:对不同粒径的清淤物泥沙,应按其用途的不同进行综合利用处理。卵石和粗沙可用于工程建筑材料。可以通过政府制定政策性法规,使清除的、适合作工程建筑材料的卵石和粗沙进入周围的建筑市场,既可以变害为利,又可以有效制止基建用料中的乱采、乱挖而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细颗粒泥沙是一些营养物质和一些有机质的载体,是建造肥沃良田的优质原料。变动回水区周围的陆地,大多是山区,沟壑纵横,可耕地贫乏。因此可把清淤的细颗粒泥沙用于填沟造田,造福农业。把清淤泥沙用于工程建筑材料和填沟造田,可使水库泥沙淤积治理产生综合效益,降低挖沙成本清淤物的安全堆放:需要进行综合利用处理的清淤物要及时进行处理;对于未经处理的和不能进行综合利用的清淤物应堆放到安全地带,要防止清淤物再次流入库区和对环境造成污染或造成其他不良影响,要千方百计地保证北方调水不受污染。

5 结 语

水库长久良好地运行,需要及时、正确地养护。清除库中的淤积泥沙是养护水库的重要途径。对丹江口水库中的淤积泥沙采取清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且早开展早受益;开展越早,治理越容易,投资也越少。

把清除库区中淤积泥沙的重点放在变动回水区及其附近的“防治型”清淤治理,相对于传统的坝前清淤具有的优点:施工方便、成本低、效果好;并能把淤积泥沙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集中治理;也能有效治理泥沙淤积上延,有利航运,有利交通等优点。对清淤物的综合利用,既可变害为利,又利于丹江口水库淤积泥沙清除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所提出的丹江口水库库区泥沙清淤方法,对其它蓄水型水库在治理库区淤积泥沙方面有一定的适用性。

Approach to Desilting at Danjiangkou Reservoir

第8篇:河道清淤合同范文

一、整治目标

围绕全县清水工程建设总体目标,以“改善水质”为核心,以清水河道专项整治大行动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河道清淤、河道保洁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快推进水污染源头治理,促进河道水质水环境的持续改善,着力提升县域河道环境整体水平,确保到“十二五”期末,全面实现“消灭五类水,确保四类水,力争三类水”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

通过开展清水河道专项整治,力争到2014年底,全面完成以下河道整治任务:

1、两年内计划对133条河道实施清淤疏浚,计划清淤方量362万方。力争到2014年底完成清淤方量250万方;

2、开展柯桥城区9条河道(河段)连通疏浚工程,连通河道2.07公里,整治湖泊面积1.3万平方米;

3、实施河道保洁面积10万亩,溪流保洁长度405公里;

4、清除拦河筑坝54条;处理违法填河60处、9845平方米。

三、整治内容

1、河道清淤专项整治。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河道清淤专项整治行动。以居民密集区周边、排污企业周边、建筑工地周边的“三边”河道为重点,全面实施清淤疏浚;抓紧启动实施瓜渚湖、滨海大河、城区活水二期区块河道等重点清淤工程;扩大淤泥外运范围,进一步规范淤泥处置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2013年计划清淤河道68条109公里,清淤土方177万方;2014年计划清淤河道65条104公里,清淤土方185万方。

2、河道保洁专项整治。按照“全覆盖保洁,全方位管护”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河道水域、湖泊和溪流集中整治行动。2013年,将分别于10月和12月开展两次全县性河道保洁“突击周”活动;2014年,根据季节特点,适时开展春季、夏季、秋季三次河道保洁“突击周”活动。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面清理河面水草、漂浮物以及废弃箔桩等河道障碍物;全面清理河道沿岸垃圾杂物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进一步促进河道常态化保洁,巩固完善管理长效机制。

3、清坝清障专项整治。根据各地调查结果和县水利部门下达的清障任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镇街、开发区和有关单位组织力量,对各类拦河筑坝和违法填河开展集中整治。计划开通拦河筑坝54条,清除违章填河60处、9845平方米。期间,县水政监察大队将对各地进行现场督查验收,对逾期不清除的,将依法组织强制清除。通过开坝通水、清除设障,保障河道畅通,加快水质水环境的改善。

4、河道连通疏浚专项整治。在全面调查基础上,重点对柯桥城区的瓜渚湖北岸河道、双梅村河、庄溇、古溇、大山池、大坂湖直江、马卫江、黄社溇直江、中泽横江等9条河道(河段)实施连通拓浚和生态治理。计划连通河道2.07公里,整治湖泊面积1.3万平方米,清淤土方5.65万方。通过修建翻水泵闸、清淤拓宽、生物净化、清草保洁等措施,沟通南北河道,增强河道水体流动,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促进城区水质水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四、实施步骤

河道清淤保洁专项整治行动从2013年8月起,至2014年12月止。分为调查摸底、集中整治、巩固提高三个阶段。

㈠调查摸底阶段(2013年8月)

各镇(街道、开发区)组织力量,对本地范围内河道淤积阻塞、拦河筑坝、违法填河、河道保洁情况开展全面调查。县水利水电局在此基础上整理汇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下达河道清淤保洁专项整治计划。明确整治重点和任务,落实整治措施和要求。

㈡集中整治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0月)

按照清水河道专项整治大行动的部署要求,各镇(街道、开发区)和有关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河道清理保洁、河道清障清坝专项整治工作。县水电局将对各地实施情况开展现场督查,每半个月对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公开通报。

㈢巩固提高阶段(2014年12月)

各镇(街道、开发区)和有关部门对开展河道清淤保洁专项整治情况进行自查总结,认真查找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县水利水电局在各地自查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对河道清淤保洁实绩开展考核验收。以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全面推广落实“河长制”管理,建立健全河道管理长效机制,促进河道水环境整治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河道清淤保洁专项整治,是全县清水河道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改善河道水质水环境的有效途径。各镇(街道、开发区)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清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要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明确职责,细化任务,狠抓落实,确保专项整治顺利推进。

第9篇:河道清淤合同范文

关键词:挡潮闸 下淤积 原因分析 防治对策

1 前言

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位于淮河下游,苏北灌溉总渠尾闸两岸,东临黄海。淡水源主要依靠电力抽水站提引五岸干渠、通济干渠和里下河水,排水主要依靠已建成的10座挡潮闸。由于沿岸土壤成土母质系由长江、淮河、黄河冲积物宣泄入海,在沿海沉积成陆,其中粉砂泥质海岸占90%以上。由于沿岸淤积细粒泥沙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在风浪和潮流的作用下,造成沿海挡潮闸下淤积严重,大部分挡潮闸闸下河床淤积1.0m以上,河床断面较建闸初期缩小了20%~30%以上。如东滩中心河闸下游引河长1.5km,河床底普遍淤积至1.0m以上,河床断面较建闸初期缩小20%以上;夸套河闸下游引河长3.5km,河床底普遍淤积至1.2m以上,河床断面较建闸初期缩小了30%以上。由于闸下淤积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随着淤积量的逐年增加,清淤保港工作始终十分重要。在工程逐渐老化、存在问题增多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总结过去的工作,吸取经验教训,进行试验研究,深入开展减淤防淤工作,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闸下淤积的原因

2.1 自然原因

潮流的涨落运动产生强大的输沙能量,并将大量泥沙带入闸下河道。如东滩中心河闸于1996年7月20日~21日、25日~26日在夸套港的周日水文泥沙观测表明: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闸下涨落历时差达4.06h,涨潮历时3h16min,落潮历时8h51min,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涨潮含沙量大于落潮含沙量,涨=1.41m/s,落=0.62m/s,涨=2.03g/L,落=0.84g/L。落潮是一个沿程冲刷的过程,但对于细粒泥沙而言,起动流速大于落潮流速,落潮含沙量明显小于涨潮含沙量,泥沙逐渐淤积。

2.2 历史原因

黄河夺淮后在江苏省海岸留下大量细粒泥沙,自黄河北徙,淮河、里下河等地沿海冲淤水源不足,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实施南水北调计划,淮水和长江的水资源大量调入淮北地区,进入淮河和里下河下游的水量仅为60年代的20%,用于沿海挡潮闸冲淤水源更是奇缺。

2.3 工程原因

沿海河口兴建挡潮闸后,加快了闸下引河的淤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 建闸后河流径流量减小及径流分配过程改变

建闸前由于上游有水必排,能随时冲淤,建闸后控制了上游水源,排水量减少,汛期将多余的涝水排放,非汛期则蓄水灌溉,这样难以有足够的水量保证“冲淤量年平衡”。

2.3.2 潮流速的变化

建闸前涨潮流速过程相对匀称,同时上游河道有部分径流加入,落潮流速还略大于涨潮流速;建闸后涨潮流前峰突出,流速大,落潮历时延长,流速减弱,平均流速比涨潮流速减悬一半。如中八滩河闸建闸前实测平均涨潮流速为0.62m/s,平均落潮流速为0.73m/s,平均落潮历时3h30min;建闸后实测平均涨潮流速为0.58m/s,平均落潮流速为0.33m/s,平均落潮历时7h45min。

2.3.3 潮流量减少

由于闸身截断了上溯到潮区界的潮流量,潮棱柱体相应减少,纳潮容量相对变小,造成落潮平均流量(包括上游下泄径流量)也随之相应减少。

2.3.4 潮波变形

建闸后,挡潮闸下近闸河段的潮流由推进波变为驻波,改变了水力条件,是导致闸下泥沙进一步淤积的重要原因。

2.4 潮汐水道变化

当潮汐水道发育稳定时,闸下淤积就较轻微,当潮汐水道萎缩改道时,闸下淤积就严重。如中八滩河闸的排水口门只经历了4年时间就已萎缩。因此,挡潮闸的兴建一般都选择较稳定的潮汐水道作为排水通道。

2.5 围垦减少滩面水

随着滩面的不断淤高向海推进,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围垦扩大土地资源是必然趋势,但大面积围垦而减少甚至截断滩面归槽水,则加剧了闸下淤积的发展。

3 减淤措施

3.1 水力冲淤

建闸后,由于灌溉面积的增加,内河水源相对减少。因此要充分利用水源,抓住有利的时机冲淤排沙,我们通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得出了如下实用性较强的水力冲淤方法。

3.1.1 逢大潮开闸冲淤

根据大潮大淤,小潮小淤的特点,放水冲淤采用大潮大放、小潮小放的方法,尤其是大潮大放,冲淤效果极为显著。如1997年8月25日~9月2日东滩中心河闸关闸淤积试验表明:大汛关闸7d,闸下低潮位增加0.59m,闸下港槽淤积量1.5万m3,而小汛关闸7d,闸下港槽淤积量0.3~0.4万m3,淤积量大汛关闸是小汛关闸的4~5倍。而大潮放同样的水,前者的效率是后者的10余倍。

3.1.2 涨潮时清顶浑

根据一般潮水前峰挟沙量大的特点,涨潮前(特别是大潮汛前)开闸放水,顶住浑水,使清水先冲满闸下引河,一般在涨潮前2~3h开闸放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大减少了淤积量。

3.1.3 低高潮时开闸冲淤

在一般情况下低高潮与高高潮相比,低高潮后落潮潮差较大,水位落到最低,落潮流速较大,选择大潮汛的低高潮后开闸,可以获得相对较小的河道水深和较大的势能,从而增加冲淤效果。同时,还可以顶住下一个潮差较大的涨潮,起到清顶浑的作用。

3.1.4 利用水头差开闸冲淤

利用水头差开闸,由于势能的作用,可增加瞬时流速,加大瞬时流量。1998年6月~9月,东滩中心河闸进行了不同水位差冲淤试验,共分3组,水头差分别为0.5m、1.0m和1.5m,试验结果见表1。试验结果表明:小水位差冲刷范围较近,中、大水位差冲刷范围较远,最大影响范围为2500m。结合其它挡潮闸放水冲淤的试验资料可知:最佳冲淤水位差在0.8~1.0m左右,每次冲淤2~3h,连续冲淤效果差,间隔时间至少2~3d。 3.1.5 纳潮冲淤

纳潮冲淤是解决河口水力冲淤水源不足的有效方法。1998年2月26日至4月3日,中心河闸进行过一次纳潮冲淤试验,先后纳潮5次,其中大潮3次,平常潮2次,纳潮总历时9h55min。纳潮水量154万m3,冲淤14h45min,冲淤水量205万m3。闸下冲刷土方2.32万m3,上淤河道冲刷土方0.61万m3,沉积土方1.35万m3,实际纳潮带进泥沙0.74万m3。试验结果表明,纳潮冲淤水源充沛,成本低,不与工农业生产争水,但上游淤积无法避免。纳潮冲淤必须具备一些条件:一是在农田不用水的时候;二是在盐水可能回溯的河段,各引水口建封闭闸,阻止盐水进入农田;三是纳潮闸须有反冲设施,上游需建控制潮水上溯的工程。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