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蛇虫咬伤安全预案范文

防蛇虫咬伤安全预案精选(九篇)

防蛇虫咬伤安全预案

第1篇:防蛇虫咬伤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 毒蜂蜇伤; 急救; 护理

毒蜂属于肢体动物门,其种类很多,有黄蜂、大黄蜂、胡蜂、土蜂、狮蜂、竹蜂等,其毒素含有组织胺、激肽、5-羟色胺、透明质酸及磷酸A、B等[1]。这些毒素根据中毒的程度、时间及个体对毒素的敏感性不同可导致广泛的心、肝、肾等多功能器官损害,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是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蜂毒在体内或体外都有抗凝血的作用,使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由于蜂毒属于蛋白多肽,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过敏反应,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毒蜂蜇伤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警惕。2010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成功抢救了32例群体毒蜂蜇伤中毒患者,现将抢救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9月27日,某中专学校的某班50个学生到效外去军训,其中32个学生不小心被毒蜂蜇伤,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呼吸困难、心慌、胸闷、面色潮红、呼吸浅快、针刺处红肿、疼痛等症状。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8~20岁,蜂针刺伤的部位有头面部、背部、双上肢。一部分学生被淋湿。被蜂蜇伤30 min后送到笔者所在医院,其中头晕、乏力3例,呼吸困难、心慌、胸闷、面色潮红、呼吸浅快1例,针刺处红肿、疼痛32例。入院时测生命体征,3例血压偏低,1例呼吸加快,12例脉搏加快。入院后按医嘱给予地塞米松20 mg加入0.9%的氯化钠500 ml中静滴,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75 mg肌肉注射,南通蛇药片内服外敷、监测生命体征、更衣保暖、心理护理等,30 min后患者诉症状好转,31例在急诊科留观1 d,各种不适症状消失后离院,1例住院治疗3 d痊愈出院。

2 抢救及护理

2.1 批量毒蜂蜇伤患者的组织与抢救 急诊科接到群体毒蜂蜇伤患者时值上午,当班人员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医务科、行政总值班、护理部。医院迅速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调集医生及护理人员,合理分工。群体伤者到院后,启动绿色通道。护士依据批量患者抢救分诊进行伤检分类[3],对患者进行编号,挂上号牌,同时在病历上注明编号。将其分为重、中、轻3类,分别挂红、黄、绿色牌。挂红色牌的1例较重的患者到相应的科室进一步治疗。31例分流至各留观室。

2.2 药物治疗 蜂蜇伤发生过敏性休克与蜂毒量常无绝对关系,在机体敏感性增高的前提下,即使一处蜇伤也可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4]。因此,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早期、足量、合理地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预防和治疗过敏性休克的发生。输液可以改善全身和局部循环,同时还可以稀释和促进毒素的排泄。笔者所在科对32例就诊的毒蜂蜇伤患者,均在第一时间给予地塞米松20 mg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75 mg肌肉注射,以减轻患者疼痛,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本组32例患者用药30 min后症状明显好转。

2.3 及时口服外敷季德胜蛇药片 季德胜蛇药片,又名南通蛇药片,系江苏南通蛇毒医生季德胜祖传六代秘方,有解毒消肿、止痛生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蛇伤、毒虫叮咬伤。首服10片,以后每次服5片,4~6 h服1次。外敷蛇药片方法:根据被毒蜂蜇伤部位的多少,将季德胜蛇药片研碎,加冷开水或生理盐水调成糊状,涂抹于伤口周围,30 min左右1次,4~10次/d。

2.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次/h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神志、血压、尿量、尿液性质、四肢皮肤色泽温度变化、记录出入量,以及时发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的征兆。

2.5 症状护理 呼吸困难、胸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取舒适卧位,给予高流量吸氧,环境保持安静。衣服被淋湿者,给予更衣加盖被子保暖,必要时给予取暖器取暖。若出现喉头水肿征象,马上配合医生进行气管切开。头晕、乏力者,专人协助一切的日常活动,注意安全,防止摔伤。

2.6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都是学生,只有2名老师和几个同学陪伴,缺少亲人相伴,在毫无思想防范的情况下,发生群体毒蜂蜇伤事件,对毒蜂蜇伤的后果也有所闻,心理不免有恐惧、紧张、焦虑、惊慌、无助、甚至抱怨等。护士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稳定患者情绪,重视患者的言行和感受,关心患者,加强沟通交流,针对性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讲解中毒的基本知识、治疗效果和转归,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所有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为最终的康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梅长林,叶朝阳,赵学智.实用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6.

[2] 黄光照,麻永昌.法医病理学.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840.

第2篇:防蛇虫咬伤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管道工程风险管理隐患管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方法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国内石油天然气这种不可再生资源也在慢慢减少,所以从国外石油天然气储能大国购进、储备能源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中缅油气管道孕育而生。中缅油气管道是我国四大能源管道之一,对西南地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也是目前世界上难度最大的工程,其中包括大型穿跨越(横穿瑞丽江、跨越澜沧江)、穿梭隧道群(穿梭64座隧道)、游走V形沟谷等未遇难题均出现在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笔者对中缅油气管道工程(贵州段)HSE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1.概况

1.1工程概况: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第三合同项第十三标段(QBN000-QBP105)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第六工程公司承建,起于都匀市与独山县交界处,止于贵州省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处,沿线经独山县、三都县和荔波县,线路全长121.76km。本段为气管单独敷设,总体走向为西北-东南。本施工段不设置站场,设置线路阀室5座,本段共穿越铁路4次,高速1次。隧道穿越6次,中型河流穿越3次。输气管道直径Φ1016mm;管线设计压力10MPa,钢管材质X80/X70。

1.2地形、气候概况

1.2.1地形概况

1)贵州省管线沿线地带90%以上为山区,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

图中红线为管线走向

2)喀斯特地貌突出,管线经过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 具有“三高四活跃”的不良地质特点(高地震烈度、高地引力、高地热、活跃的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地热水环境、活跃的外动力地质条件、活跃的岸坡再造过程) ,地质灾害风险高(滑坡、坍塌、溶洞、泥石流)。

典型喀斯特地貌

1.2.2气候概况

1)贵州省独山县、荔波县、三都县气候变化异常, 冬季持续出现冻雨。

2)管线途径地区交通状况差、异常天气变化频繁,局部高地常年有大雾气候。

2.管道建设过程中的HSE管理工作

2.1 风险管理---风险星级等级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它包括将积极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最大化和使消极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小化两方面内容。是为了更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而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的风险,使得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潜在风险最小化。

在具体认识风险管理前,我们需要清楚了解风险的特性,从而才能对其进行系统地管理。首先,风险具有潜在性,正因如此,人们才不容易注意到风险的存在,才使得在事情发生时受到损失;风险具有客观性,每个项目都有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而风险是不能完全消除的,只能说对其加以管理使得潜在风险最小化;风险同时又具有主观性,针对每个人而言,对同一个风险的认识大不相同,也许在自己看来是很大的风险,却在他人看来很小;虽然,风险会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它是具有可预见性的,我们可以通过风险管理,可以减少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从而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针对风险的特性与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我们可以把项目风险管理分为以下几个流程:风险分析,风险量化,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例:中缅管道工程根据贵州地区特殊地形、特殊的气候变化、地灾点多等特点首先调动项目全员进行全面风险识别分析,对是被处来的风险进行风险量化处理(风险分等级、星级),其次对风险等级星级超过三级星级超过四星的上报监理单位近而上报业主单位,风险三级星级三级以下的由施工项目部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风险监控,三级以上的风险由EPC项目部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联合监控。

2.2 安全监督---机组三员配备双岗

由于贵州地区多以山区、丘陵为主,整编标准化机组无法全面展开作业,施工项目部将一个整编机组拆分为两个小机组。小机组同样以标准化要求配备三员,上岗人员均经过公司HSE部门培训。

2.3 教育培训

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项目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项目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几天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给项目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管道行业、交通行业事故屡见不鲜,从机械伤害、管沟塌方、地灾事故到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交通亡人事故,无不给我们敲响警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再不能让我们身边的同事付出生命代价,再不能让国家财产遭受损失。而安全工作的前提就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好的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从萌芽阶段遏制事故的发生,结合中缅管道贵州地区人文、地理、气候等特点,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中缅管道安全培训教育。

2.3.1项目安全总监深入机组进行培训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难度之大,为了能让所有参建职工高度重视自身安全,项目安全总监亲自做培训老师深入机组对所有职工进行入场安全教育。

2.3.2 每周一课与安全经验分享同步进行

(1)施工机组每周定期召开每周一课,一方面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学习,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另一方面让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管道施工安全经验分享及事故案例讲解(发生在身边的事故案例)。

(2)项目部所属职业司机每周进行交通安全学习,了解发生在身边的事故案例,警示自身。

2.3.3 急救、地方病、少数民族禁忌等知识培训

(1)贵州山区多有毒蛇出没,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被毒蛇、虫咬伤事件的发生,邀请局专家对如何预防被毒蛇咬伤、咬伤后如何处理等知识进行讲解。

(2)做好地方病调查及水质检验工作,避免员工感染地方病,贵州地区多出大脖子病、砷中毒、氟中毒等地方病。

(3)加强少数民族禁忌知识的学习,避免在管道建设过程中引发民族矛盾。

2.4 作业前安全工作分析制度

工作前安全分析是识别任务关键环节的危害因素,并填写工作前安全分析表。识别危害因素时应充分考虑人员、设备材料、环境、方法五个方面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进而对存在潜在危害的关键活动或重要步骤进行风险评价。根据判别标准确定初始风险等级和风险是否接受。工作前安全分析是针对识别出的每个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将风险降到可接受的范围,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考虑控制措施的优先顺序。最终制定出所有风险的控制措施。中缅管道贵州段基本以山区、丘陵为主,作业施工难度大、管线进场难,因而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进行施工作业,在采用各种新方法过程中首先(1)对采取新工艺,如:轨道法、发送法的施工难点逐个组织编制专项方案,完善技术措施,识别出的重要风险进行重点监控,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邀请专家进行评审。(2)对采用的新设备,如山地运管车、龙门架、隧道滑轮车制定操作规程,开展风险识别。最终将所有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2.5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包括四个阶段即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其中预防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的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化(风险识别、应急预案),第二层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来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应急演练)。例:针对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的特点,为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施工项目部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编制地灾、塌方、爆破、交通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机组对预案进行演练。施工机组配备医疗急救药箱、担架等设施,并与荔波县人民医院、独山县人民医院签订了医疗救护协议,保证受伤人员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2.6消防安全

遵循国家《消防法》,贵州地区多为林区覆盖,火灾隐患大,加强消防知识培训力度,坚决杜绝林区吸烟、烤火等事件的发生,另一面施工机组为各种设备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进行定期检查。

2.7生态文明工程

中缅油气管道途径多处风景名胜区,其中漳江旅游风景区、茂兰国家原始森林森林隶属第三合同项十三标段,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中缅项目业主单位首次引进环境监理、水土保持监理、环境监测监理单位专项负责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治理工作。

2.8炸药、雷管等民爆物品的管理

严格按照公安部门要求制定炸药申请、领取、施工、回收管理制度,由公安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炸药申请、领取、回收管理,机组设置专人对爆破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对于哑炮的处理必须要有专项方案。施工机组进行爆破作业提前两天报请施工项目部,项目部相关领导亲自对整个爆破过程进行监控。爆破作业相关文件除报公安局备案外还向项目部HSE部备案。

2.9 奖惩制度

奖励制度,就是要从一线工人的需要出发,重视精神鼓励,对产品或服务质量成绩优秀者,颁发优秀证书。精神鼓励往往胜过单纯的物质奖励。 恰当的激励与认可激发员工的热情。中缅管道实践表明, 激励与认可有助于营造良好的HSE文化氛围。创建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要根据科学的激励理论,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层次进行激励。对员工进行工作安排时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同时做到赏罚分明,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 让员工充分认识存在问题的同时,增强了自我激励能力和进取精神,对促进员工更好地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 通过改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和获得物质奖励, 使员工产生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满足感。总之,通过对员工恰当的激励与认可,可以帮助企业营造了良好的企业HSE文化氛围.使员工个人安全意识和企业整体工作安全都得到了提高。

第3篇:防蛇虫咬伤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浅谈;林业;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F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154-1

安全生产是发展现代林业,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加快林业安全生产建设,构建健全的林业生产安全体系,加大干部职工安全文化教育,自觉形成“自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理念,从而不断增强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安全生产的法制意识、防范意识、稳定意识。

1 安全生产现状及问题

磐石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松嫩平原向长白山过渡地带,属松花江上游的丘陵半山区,幅员面积3960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街,二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53万。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69.9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57.2万亩,森林覆盖率44.3%。目前公益林总面积为219.35万亩,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81.3%,其中部级重点公益林面积170.21万亩,省级重点公益林面积49.14万亩,公益林管护人员上岗人数达到762人。

近年来随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实施,林业工作的重心已从采伐木材向生态保护转变,大部分林业职工也由“砍树人”变成“护林人”,林业生产的主要任务由采伐木材为主转为公益林管护为主。与过去相比,林业生产安全系数有了很大的提高,由此在安全生产方面产生了松懈思想,削弱了对安全工作的防范意识,安全制度不落实,安全设施、设备陈旧,并且一些原有的安全规章制度不符合现在的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但从林业生产工作的实际来看,由于森林资源分布在边远山区,护林员的巡护路线距离远、道路崎岖,加之山高林密,巡护中经常发生骑车、走路摔伤及禽兽攻击、蛇虫叮咬等隐患,对安全生产工作仍具有威胁。因此,对安全生产也必须有充分的认识,不能掉以轻心。多次的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安全意识松懈,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及麻痹大意引起的。

2 安全生产建设的内容

针对目前林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加强林业安全生产建设。安全生产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制度、人员教育培训、设备设施运行管理、作业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3 安全生产建设措施

3.1 制度建设

针对现行的林业生产现状,应健全和完善林业安全的相关法规制度、生产标准体系和政策措施,完善和落实主管领导责任制;完善和落实企事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责任制要落实到人头;责任人要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晰。建立健全林业安全生产监督机制,研究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立畅通的产安全事故信息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3.2 安全教育

强化安全理论学习,积极推广、交流安全生产好经验、好方法。通过会议、培训、媒体及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等手段,深入开展安全文化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安全第一的哲学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尊重人生命与健康的情感观、安全就是效益的经济观。以提高职工行为的安全性,使每一位职工都要认真遵守各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和不被别人伤害,确保生产顺利,形成良好的行为文化氛围。严格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技能,规范操作行为,养成合理、规范、有序的操作习惯。同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落实“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变,一把手安全第一责任位置不变,安全生产奖惩力度不变的工作方针。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作业制度、岗前培训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等。安全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到有法必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违者必究、犯者必惩,从而使干部职工形成自觉的安全生产意识。

3.3 安全投入

安全生产的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要保障。林业企业应加大对应急平台、应急救援队伍、科技支撑平台、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同时,要对现有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定期维护,确保生产设备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着重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真正使企业成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建设主体和投入主体,要扩大投融资渠道,采取市场化和捐助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大林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杨鲁军,刘振敬.浅谈林业安全生产管理.林业劳动安全,2007,5(20-2):14-16.

[2] 唐珲娟.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新疆钢铁,2005,(3).

第4篇:防蛇虫咬伤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 蓄水 库区 灭鼠

一、水利工程建设中灭鼠工作的意义

消除鼠害是控制鼠传疾病暴发,保护人群健康的主要措施,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护电力输送安全的对策之一。据史料记载,乾隆九年,因堤坝鼠洞多,造成黄河决口,皖豫两省淹死800多万人;长江每当洪水年份频繁发生管涌事故,威胁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近三十年来,常有报道在水利工地,洪涝地区和库区蓄水引发鼠传疾病的暴发,施工队伍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群体。1991年安徽省发生大洪灾,涝洼地区的老鼠,毒蛇与高地灾民抢住地,帐篷内鼠密度达25.7/l 00夹·夜。堤坝台地野鼠高达56.7/l00夹·夜。湖北省长阳县隔河岩水库蓄水后上游都渡镇暴发钩端螺旋体病,80多人患病,数人死亡。据健康报报道,200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天生桥水电站建成,蓄水破坏了库区老鼠的栖息地,引发了鼠疫的人间暴发事例。据世界卫生组织(1974)的资料,鼠类罹患的疾病至少有35种能传染给人类,尽管医学技术发展快,仍有一些鼠源性传染疾病未能控制。在许多地区存在着自然疫源地,兽疫猖撅,人间疫情常有发生;因为人类生活环境为鼠类提供了食物,水源和藏匿场所。鼠类之众,估计是人类数的1-2倍,鼠与人类关系太中密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 1975)报告,全世界鼠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70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生产粮食的20%。美国调查,家鼠有边吃边拉屎拉尿的习惯,它吃1份食物,可糟蹋2份,污染4份。从抽查的1000份玉米样品中,76%已被鼠粪尿污染。另据调查,发生不明原因的火灾,其中大多数是由老鼠咬破电线的绝缘材料短路而引起的;意大利的动力系统事故,有30%是由老鼠造成的。1980年初,上海石化总厂由老鼠引起一次停电事故,经济损失达1700多万元。北京地铁停电也多数是由老鼠破坏引发的。

我们在三峡水利工程对人群健康调查评价中,测得库区湖北省境内宜昌等四县淹没区的鼠类密度(1979-1984年的平均值,只/100夹·夜):室内12.1,山坡7.5—10.2,水田17.8。鼠种构成比(%):室内褐家鼠 48.1-65.8,黄胸鼠 20.9,小家鼠7.4-26.6;室外,黑线姬鼠 57.2-57.4,大脚鼠8.1-27.7。鼠传染疾病有: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麻疹伤寒,恙虫病,Q型热和森林脑炎等。

二、鼠类生态特点和传播疾病的方式

鼠类是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贮存宿主。对人体致病主要通过三种方式:①鼠体外寄生虫如跳蚤、蜱、螨等传病媒介的叮咬,②鼠类通过排泄粪便和体表沾满各种病原体,如血吸虫、霍乱、沙门氏细菌,肝炎病毒等污染水源、粮食、衣物和食品,③咬伤人体传播鼠咬热、狂犬病等。上世纪60年代,美国调查统计,每年被鼠咬伤者约有1.4万例,主要是2岁以下儿童,因咬伤患破伤风的发病率最高。世界各国都重视开展灭鼠公益活动,例如,美国里根政府颁布政令,规定每年的6月份为灭鼠月,印尼西亚爪哇苏曼区要求,新郎在结婚登记之前,必须捕交50只老鼠,否则不予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上世纪50年代,中国掀起的全民“除四害”运动,把老鼠列在榜首,作为重点消灭对象。

老鼠是一类种多、分布广、繁殖快、数量大、食性杂、适应性强、滋事扰民、传播疾病的带菌动物。老鼠个体小,能钻进比其腹围小很多的洞口。爬墙的本领比猫大,游泳也是一把好手。可在摄氏零度以下的环境长期生活。一鼠有难,众鼠会拼命相救,鼠类之间传递信息迅速准确,让人难以置信。目前尚未发现在自然界还有一种动物,会有这么多的技能集于一身。老鼠非常精明,一只上了当,再难有重蹈覆辙者。那些葬身于鼠笼、鼠夹的,基本上是鼠群中的老弱病幼者,经过灭鼠活动后剩下来“优化过”的鼠及其后代,人类更难对付。一次药灭后,虽然能处死个把,但是“谨防上当”的信息会在鼠群中漫溢开来,鼠对毒饵的警觉性大大提高。

鼠类生存必须具备藏匿地、食物和水等3个条件,来往其间形式相对稳定的鼠道。按照栖息地常把鼠类分成家鼠和野鼠二大类,前者主要躲藏在城乡的住家、厨房、厕所、粮店、牲畜圈栏等;后者则分布在田埂,水沟边、桔杆堆、坟墓等。

鼠类的进食量因鼠种差异而不同。一般每天食量约占身体重的十分之一,如1只褐家鼠1天约吃25克食物,1只小家鼠1天吃2克食物,边吃边拉粪便2000多粒污染环境。大型鼠以干粮为主食,每天需饮水15-3 0毫升,小型鼠1天仅需1毫升,荒漠的鼠类不需饮水。据研究,在粮断水绝的情况下,黄胸鼠只能存活3—5天,小家鼠可活3-4天。因此,断粮断水是防鼠的主要措施。鼠类是杂食性,能吃各种食物,如谷物、蔬菜、水果、鱼、肉以及垃圾、粪便等有机物。

鼠类活动范围与鼠令、食源、筑巢、、育幼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通常不到1个月的幼鼠均呆在洞里,1个月后可随母鼠外出,两个月就能单独活动。雌鼠在怀孕期和哺乳期活动范围变小。家鼠常在夜间活动,野鼠则多在白天,如褐家鼠和小家鼠共存时,后者则改在白天出外,回避身强体壮喜好恶斗的褐家鼠。鼠类胆小、机警、出洞活动谨慎小心愿走熟路,常沿着墙角、货堆、狭缝、田埂边、灌木丛、深草间及落叶下,久而久之便踩踏出一条光滑的鼠道。黄胸鼠和褐家鼠均会攀爬电话线,墙壁、管道、攀藤植物等。鼠类嗜食植物,常以植物的茎、叶、根、果实为主,但不拒肉食。家鼠凡人类吃的东西几乎都偷吃,对酸甜咸辣味都可接受,对苦味食饵也不拒食,食谷类及其制品如油条、馒头、饼干等;蛋、马铃薯、花生、水果。一般不愿吃生甜菜、桃子、洋葱、芹菜等味浓生食;野鼠除谷物外,还吃昆虫、鱼虾、小鸟甚至粪便。鼠类遇上新食物时,一般只“试尝一点”,如果毒不死,生场病后,就会引出该鼠的拒食反应。因此,选用慢性杀鼠剂时,应在正式投放毒饵之前,先投放无毒诱饵,试吃几天适应了,再投含毒诱饵,消除拒食,增加食量,提高毒杀效果。若在货栈、垃圾堆投放毒饵时,因为此处食物呈多样化,鼠类一般不会产生拒食现象。

鼠类迁移可分不回转性和回转性二种,前者常因食源不足,洪水泛滥把鼠洞淹没,生态环境改变等原因引起,逃向安全、食物充足的地区安家,可造成鼠害和播散人畜共患的疾病。一对旅鼠,几年就可繁殖成千上万只,当食物来源不济时,便开始大规模的迁移,由高地向平原迁进。1980年7月中旬埃及有两个省数不清的旅鼠像潮水一样滚滚而来,大白天也到处乱跑,不仅啃毁庄稼,还袭击家禽和儿童。人们熟知的褐家鼠是从亚洲移居世界各地(除澳洲外)。回转性迁移按季节进行,褐家鼠一般都在民宅里,当田间农物成熟期就迁到室外,秋后又迁回室内。小家鼠体小善隐蔽,常随货物,粮食的运输迁移,可把甲地的传染病带到乙地进行传播流行。

鼠类的感觉器官对环境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听觉发达,稍有动静即行逃避;触觉灵敏,鼠须及全身皮毛都可能感知所处位置,夜间奔跑可与器物保持一定距离;嗅觉敏感,视觉及对颜色的分辨能力较差,故有“鼠目寸光”之说。因此,在进行灭鼠技术操作时,应针对鼠类的这些生理规律,扬长避短,提高灭鼠效果。沿鼠道投放毒饵或安放扑鼠器具,变换毒饵形态和颜鼠上钩,及时清净毒(打)鼠尸,减少猜忌拒食反应,常有开始时灭鼠效果好,随着时间延长,效果越来越差的现象,经过考验的残存鼠是最难消灭的。

鼠洞既是避难又是防寒保暖的鼠类巢穴和生儿育女的场所,一般家鼠的洞口直径3-7cm。一个鼠洞有两个以上的进出口。洞口较光滑有浮土和鼠迹,表明常有鼠出入,否则为陈洞。洞口多分布在隐蔽处,如墙根、屋角、厨柜或床下,鼠巢都在洞内铺有稻草、棉花、羽毛等细软杂物哺育繁衍。野鼠的洞多在水边,草丛、坟堆等处,洞口向阳,一般有前后二个,前口有松土,后口没有或很少。鼠类很少利用旧洞,所以空洞,旧洞较多。若不注意认别,则会影响投毒、布夹、挖洞等的灭鼠效果。

鼠类寿命与繁殖。寿命短,一般为1-2年,也有2-3年的。鼠类繁殖力极高。据测定,一对褐家鼠一年繁殖的子子孙孙加起来可达15552只。小家鼠、野鼠每年也可繁殖2—8胎,每胎产仔4-8只,多者可达12-17只。鼠类性成熟较早,褐家鼠2-3月龄,小家鼠2月龄既可受孕。多数鼠种一年四季都可繁殖,但是春秋两季是生殖高峰。有些鼠种可与其他动物共栖,如黑线姬鼠和原鼠,有些则相互残杀。如褐家鼠与黑线姬鼠,还可扑杀仔鼠。我们掌握了鼠类的共同生态习性和个别鼠种的特点,在一个地区或一村一户进行灭鼠时充分利用生态链上的薄弱环节攻其不备,采取相应措施,争取良好灭鼠效果。

三、鼠害、鼠情调查与灭鼠方案实施原则

灭鼠活动是一项复杂、细致的社会组织工作,要动员各村各户的群众积极配合和参与;选用确实好用的可推广的技术,为取得预期的灭鼠效果,必需先进行鼠害、鼠情的科学调查。找出重点地区和单位(包括住户)鼠密度及鼠种,有针对性制订可操作好实施的灭鼠方案,培训人员。

(一)、选择灭鼠时机是灭鼠成败的技术关键之一。这主要是按照实地鼠害、鼠情调查的结果决定。一般灭鼠工作在春天鼠类开始繁殖之前或者赶在鼠传疾病暴发前夕或者鼠类缺粮、贮粮期间或者洪涝期间,蓄水之前或后等时间进行。适时开展既可节省人力、物力又容易达到灭鼠高效果,也能控制或减轻鼠害鼠传疾病的流行强度,事半功倍。按常规讲,春季灭鼠对减轻当年鼠害有决定性作用;秋冬季灭鼠则对来年的鼠害有控制效果。由于各种所灭鼠种和天气条件有关系,所以最佳灭鼠时间也可能有些差异。从我们对三峡库区鼠情调查分析,出现鼠类密度一年之内有二个高峰:5月份夏收又是鼠类期和9-10月份秋收鼠密度上升。如果在南方利用毒饵法诱杀黄毛鼠时,最好在秋冬季节进行贮粮时,否则选在春夏毒饵会因阴雨潮湿而发霉或高温暴晒易酸败,干瘪影响对鼠类引诱力;在北方诱杀田鼠、沙鼠和黄鼠时,春秋季效率最好。

鼠类调查是收集鼠害的全面情况,掌握城镇、乡村地区发生鼠害的原因。弄清楚①主要的鼠种、分布、密度、体外寄生物以及可传播的疾病;②分析鼠害发生的生态因子;③收集制订灭鼠计划的要点;④记录评价灭鼠效果的背景值;⑤宣传、动员群众参与灭鼠行动。

(二)鼠情调查技术:

1、收集资料:调查前应将调查目的、内容和表格制备好,便于填写避免漏项,简明扼要,避免繁琐。

2、逐户调查内容有;①询问户主鼠害、鼠情;②实地观察鼠迹,鼠损情况,鼠类可获取的食物、水源和藏匿条件;③利用鼠道捕捉老鼠,进行鼠种分类、鉴定;④对户主进行灭鼠技术知识辅导。

3、兽疫,鼠类体外寄生物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资料:①利用鼠笼捕捉活鼠;②用氯仿或乙醚麻醉,收集体外寄生物,进行病原体分离;③为了收集真实鼠密度资料,必要时标记后回故原地,维持数量稳定;④进行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和钩端螺旋体血清学检查;⑤记录捕鼠地点,鉴定鼠种、鼠龄、性别、测量头体长度,繁殖状况;⑤登记体外寄生物数量、种类、病原体分高等。

4、鼠群密度测定

(1)夹捕法:室内每 5-15m2面积放鼠夹 1个,晚放晨收,捕鼠1-2夜;室处或农田每隔5m放鼠夹1个,捕鼠1-2天,计算鼠密度(只/l 00夹·夜)。

(2)粉迹法:室内每5-15 m2面积撒布20×20cm2滑石粉1块,次日早晨,检查鼠迹(爪印和尾迹)鼠类缓慢行走时,有拖着尾巴跑的习惯。室外和农田可用20×20cm‘塑料板喷涂油墨或颜料代替粉块。以鼠迹阳性百分比来表示鼠密度。

(3)检查鼠类遗留痕迹:鼠的气味,鼠尿渍、鼠巢,啃咬痕迹和鼠贮存的食物。鼠尿中含有荧光素,用紫外灯光检查最方便,可见到黄色荧光。

5、经验判断密度:虽然不十分准确,仍有参考价值。(1)无老鼠或密度低:未发现鼠迹。(2)中等密度:有陈旧鼠粪或啃咬痕迹,白天见不到鼠的活动,夜间可发现1-2只次活动。估计鼠数在10只次左右。

(3)高密度:有新鲜鼠粪、鼠道等,白天看见鼠活动。

(三)灭鼠方案实施原则:

1、应将灭鼠地区,划分成若干分管片,竞争或招聘有灭鼠技术人员包干负责。

2、按照灭鼠方案统一方法、步骤,由承包人,组织技术人员,足够劳力,交通工具,毒饵加工和毒饵盒制造人员组成的实施队伍。

3、承包人制订的灭鼠计划应经过技术专家论证,并在全程跟踪质量监督下操作。

4、承包人必须在卫生清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特别是后靠移民安置区应达到灭鼠标准,并容许补漏或重复,验收不合格,可追返部分投资款。

5、操作人员要进行灭鼠技术培训,经考核掌握了技术操作要点,学会穿戴安全防护衣服、口罩、手套,了解应急救护和备用药品使用。

6、受益的居民、工厂、机关等应承担部分灭鼠费用,鼓励落实防鼠措施,固巩灭鼠成果。

7、采用的毒饵一般都是能降低解的有机物,只有一定时效性,不会造成水体严重污染,但要预防在移民安置区内人、畜、禽的二次中毒。

四、灭鼠方法

常用的有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学4类。物理方法适用于居室内,食品行业等部门,它安全,不污染环境但效率较低;化学又分急性和慢性二种,前者使用剧毒鼠药,易造成人畜伤害事故,后者相对安全且高效为常用方法;生物学方法是指鼠类的天敌,如猫、蛇、猫头鹰、黄鼠狼等,至于细菌学方法仍在研究试用阶段;生态学方法常是利用基建设防方式封粮断水消除筑巢的条件。

(一)慢性抗凝血剂灭鼠法,这种药剂上世纪研发使用。目前,第二代抗凝血剂如杀鼠隆、氯敌鼠、溴敌隆、大隆等已上市,它们具有高效,广谱、低成本、用量少、不易被拒食等特点。含抗凝血剂毒饵鼠类食后不会立即死亡,是在一定时间内多次取食后,体虚乏力,安乐死在鼠洞中避免了寄生物(菌)乱串和尸臭污染环境,减少天敌摄食死鼠,和造成二次中毒的机会,有利生态平衡,即使有人畜中毒也有特效解救药品。所以,抗凝血灭鼠药的问世,被认为是化学灭鼠的一场革命。目前全世界上的抗凝血杀鼠剂已有30多种提供选用。化学灭鼠剂是人类和鼠害斗争的悠久武器。目前广泛使用的抗凝血灭鼠剂是一类有效安全药物,其特点是多次小剂量的毒力较一次大剂量给药的毒力大,这种低浓度毒饵让鼠类反复取食,既符合家鼠的摄食习惯,又可充分发挥其蓄积性、慢性的药理作用,也可减少药物消耗量和对非靶动物误食中毒的危险性。如果使用得当,可达彻底消除鼠害之目的。使用抗凝血灭鼠剂应注意:①要有足量的毒饵供给,②加大剂量一般也不会缩短出现效应的时间,③毒饵浓度过高时可引起鼠类的拒食。④配制毒水剂型适口性差。

(二)常用灭鼠剂:

1、磷化锌(Zinc phosphide):一种效果好,应用广的急性灭鼠剂,适用于家栖鼠和野鼠。它呈灰黑色具有大葱气味可对其他动物起警戒作用,对鼠类有引诱力,广泛用在农田、森林和仓储等,不易失效,植物不吸收。家栖鼠类的毒四浓度为1%,野鼠用2-5%,也有用10%毒粉灭鼠的。对哺乳动物有害,影响鸟类的繁殖能力。操作时注意安全,放在上风向,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防止吸入磷化锌粉尘。

2、杀鼠灵(Warfarin):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效果好。美国使用后鼠害损失减少75%。为同类灭鼠剂中累积毒性最强者。毒饵浓度为0.005-0.05%,毒粉为0.5—1.0%,毒水可用0.005-0.05%杀鼠灵钠盐。与0.1%维生素D2。混合使用,可杀灭抗药性鼠种。

3、溴敌隆( Bromadiolone):为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慢性毒性较杀鼠灵大2倍,急性毒力大10倍,0.05%可杀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具有耐药性的鼠类,家禽对溴敌隆比对杀鼠灵或氯敌鼠更敏感,在饲养场使用时要特别小心家禽中毒。此药在鼠体内易降解其体内残留量小于10%;在高湿条件下日光也能分解,所以二次中毒危险性很小。

4、大隆(Brodifacoum)目前毒力最强的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慢性毒力较杀鼠灵大7-12倍,急性毒力大50倍。是有效毒杀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有耐药性的鼠类。对家鼠和野鼠的毒力都强,并有慢性与急性灭鼠剂的优点。对鸡、狗均敏感,注意安全使用。

(三)毒饵

毒饵是由诱饵、灭鼠剂和附加剂三部分组成。

1、诱饵是生态环境中鼠类经常摄取的食物。鼠类食性杂能吃各种食物,如谷物、蔬菜、水果、鱼、肉及垃圾、粪便等有机物。选用诱饵除了考虑靶子鼠喜食之外,还应挑选非靶动物不喜欢吃的食物,又便于与灭鼠剂均匀混合,制作毒饵方便的食物。鼠类一般喜食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中等脂肪含量的种籽。如玉米糁、莜麦;或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食量的花生米;但不喜欢吃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量的豆类。对含水份较多如鲜红薯块、水浸麦粒等优于干谷物。谷物的气味和颗粒大小都影响鼠类取食,精研的接或碾碎的谷物比整粒的好。大颗的玉米容易被鼠拖走,带皮的谷物老鼠取食时剥皮会使灭鼠剂脱落,均不宜做诱饵。

2、附加剂种类多,按性质可分为:引诱剂、增效剂、防腐剂、粘着剂和警戒剂等。

(1)引诱剂 一种能引诱鼠类接近毒饵的物质,如味觉增效剂。常用的有3—10%的食糖,5%的植物油,0.5—1%的食盐,1%的味精等。食糖是最好的引诱剂对含水份多的毒饵和毒水的效果更好。用0.01%的糖精代替食糖还有防霉和不招引蚂蚁的优点。

(2)增效剂 用于抗凝血剂,石腊抽调配毒饵,能阻止Vitk1的吸收,Vitk1是脂溶性的,动物不能利用石腊,并能抑制肠道的菌丛产生Vitk汰。用水杨酸等可促进内出血。

(3)粘着剂 能使灭鼠剂均匀地沾附在毒饵外表面或促进毒饵与介质混合。若用整粒谷物做诱饵时,粘附剂是不能少的。常用的有植物油、米汤、水、矿物油等。

(4)防霉防腐剂石腊糊粘在毒饵外表可防霉防水,适用于下水道、夏季或热带地区,常用的有对硝基苯酚、苯甲酸等,这些物质易引起鼠类拒食。

(5)警戒剂鼠类是色盲动物,毒饵中加红色或兰色墨水,老鼠分辨不出来,可对儿童、家畜家禽起警示作用。鼠类没有呕吐反应,毒饵中加吐酒石,使误食的动物呕吐,不致发生中毒。3、毒饵的制备

每饵的质量是决定灭鼠效果的重要因素。制备莫饵必需做到:①诱饵要新鲜,不用陈粮,变质酸败的植物油等,灭鼠剂要合格,不合影响口感的杂质,接配方要求,浓度过高或过低均影响灭鼠效果,搅拌均匀,一般毒解量在2kg内可在容器中人工搅拌,超过2kg应使用机器混合。毒饵常用配方举例。

(1)、1%磷化锌毒饵:

①水泡麦粒 99份(990克)

磷化锌 1份 (10克)

②玉米糁(含食糖5%) 99份(990克)

磷化锌 1份(1克)

③鲜红苕或鲜胡萝卜 99份(990克)

磷化锌 1份(1克)

注:现配现用,防止酸败失效。要在通风良好的场所配制。

(2)、0.025%杀鼠灵或敌鼠毒饵

玉米糁 19份(1900克)

0.5%杀鼠灵(或0.5%敌鼠)母粉 1份(100克)

(3)、0.0375%杀鼠迷毒饵

玉米糁 17份(700克)

食糖 1份(100克)

植物油 1份(100克)

0.75%杀鼠迷母粉 1份(100克)

(4)、0.01%溴敌隆毒饵

玉米糁 17份(1700克)

食 糖 1份(100克)

植物油 1份(100克)

0.05%溴敌隆 1份( 00克)

投放毒饵的方法:室内每15m2投放毒饵1-2堆,野外在田埂、堤坝、道路两侧间隔5—10m和鼠洞口分投放毒饵。每堆投谷物毒饵约1-2克,鲜红薯毒饵3-4克,连续投放3-4天,每天检查毒饵被吃完时应予补充。

(四)毒水

家栖鼠类缺水是不能生存的,在炎热的夏天、干旱季节或地区,水比食物对鼠更有引诱力,这是毒水灭鼠的方法的依据。各种抗凝血灭鼠药多为水溶性盐类,易溶于温水中但切忌用开水或煮沸溶解。常用0.025%杀鼠灵钠盐或敌鼠钠盐或鼠完钠盐;有时也用0.35%氟乙酸钠水溶液,再加 5%食糖作引诱剂增加鼠类的舔食量,加少量伊红或亚甲益,苹胺黑染料作为警戒色。使用毒水灭鼠的最适场会如下:①食物丰富又干燥的场所如粮库;②嗜吃食物存放场所如食品店;③使用谷物毒饵效果差的地方;④缺水场所如食品、衣被仓库;⑤干旱季节或封闭了水源的地区;⑤高温干燥场所鼠需水量增加。如能采用毒饵盒,既放毒饵又放毒水,可提高灭鼠效率。液态毒水也和谷物饵一样,放置最佳位置是灭鼠成败的关键。应尽量放在靠近老鼠藏匿场所、鼠洞口、鼠道上或鼠穴和水源、觅食之间的通道。放置毒水间隔和毒饵一样,对褐家鼠5—10米,小家鼠1-2米。毒水中含有食糖,放置时间长易变质影响老鼠的舔食,最好装在棕色安有吸管的玻瓶内。使用毒水灭鼠的优点甚多。使用方便,节省粮食,可用在潮湿易生霉的地方,不怕异味干扰,安全,不怕老鼠拖到危险处,缺水地区比毒饵有效,配制方法简单,与毒饵、毒粉合用能提高灭鼠效率。缺点是易招引蚂蚁影响口感,放在居室、工作室易碰翻或洒泼污染环境或被衣服吸收不好清除,冬天易结冰,补充毒水比较费事。

(五)毒粉

鼠类有梳理自身皮毛的习惯,用舌头舔爪子整理腹毛,清理沾在体表的污垢。这种先天本性,随着后天生态环境而强化。例如体表有寄生虫(跳蚤、蝉、螨),鼠类梳理频繁。毒粉灭鼠就是利用这种天性。将毒粉撒在鼠洞口,鼠道上。当老鼠通过时,毒粉就粘在爪子和腹毛上,经舔爪子、腹毛把毒粉带入口腔吞服中毒。常用的毒粉有:5—10%灭鼠优或灭鼠安,1%杀鼠灵或杀鼠酮,10%磷化锌等。配制毒粉时一定要将灭鼠剂碾细,加适当的滑石粉和硫酸钙混合均匀,后者的粉末带有静电,容易粘在鼠毛上。为了安全还应加入颜料警戒色,易辨认被带毒老鼠污染物品或食品。在有湿性的地方或易潮的灭鼠剂不直使用。

毒粉主要用于室内处理鼠洞、鼠通或老鼠经常通过的地方。采用喷粉器喷撒毒粉,其面积大小,对小家鼠宽5—6m,渴家鼠7-9cm,长度略大于宽度,厚度2-3mm。喷撒急性灭鼠剂的毒粉1次即可,对慢性毒粉需连续数天,直至没有鼠迹出现为止。每回检查鼠迹,将鼠迹用毛刷抹平。如果有2天查不到鼠迹,即应将毒粉彻底收集起来,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深埋。

室外利用毒饵盘或箱子或竹筒等容器盛放毒饵,在其周围喷撒毒粉,增加鼠体多粘附毒粉,提高灭鼠效果。毒粉灭鼠效果好,经济,不怕担食影响。其缺点;必须把毒粉撒在鼠洞日和鼠道上,用药量大,毒粉可形成气溶胶,粘毒粉老鼠跑动时,可将毒粉抖落污染环境、食品和水源。

五、灭鼠验收标准[全爱卫发(1997)第 5号文]

通过对灭鼠现场测试(同前述鼠情调查方法),验收需达到下列标准值:

1、室内15m2标准房间内喷撒20×20m滑石粉2块,过夜后在100间房屋内阳性粉块不超过3%或每个房间内布放扑鼠夹1个,过夜后,在100间内扑获率低于1%:有鼠洞、鼠粪、鼠啃咬痕迹等鼠迹的房间不超过2%;重点单位(农贸市场、饭店、宾馆、副食品店、粮库、火车站、码头等)防鼠设施(门、窗、下水道(地沟)及通风日等)不合格处少于 50%

2、不同类型的室外环境累计2000米内,鼠过(包括鼠洞、鼠粪、鼠道及鼠啃咬痕迹等)不超过5处或用夜夹法捕获黑线姬鼠李小于2%。

第5篇:防蛇虫咬伤安全预案范文

小儿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或Henoch-Schoulein综合征。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胃肠、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以致造成出血症状。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急是它的突出特点。过敏性紫癜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近年来过敏性紫癜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6~14岁儿童的发病率较高,患病儿童多数是过敏体质。病因主要有:①感染:如小孩感冒、皮肤疮疖、尿路感染、腹泻、肺炎、扁桃体炎、多数儿童发病之前1~3w前会有呼吸道感染;②食物有牛肉干、韭菜、豆制品、饮料、酒、蟹、虾、鱼、奶、蛋等,都会导致过敏性紫癜发作,或者已经康复者复发;③药物:生物制剂、磺胺类药物、如青霉素、各种预防针、血液、血浆制品等;④毒素:如蚊虫咬伤、蝎子、蜂、蛇等,也有导致发病率升高的可能;⑤某种异物如柳絮、花粉、农药、尘埃、化学纤维、化学物品、宠物的皮毛,汽油以及油漆等等,患儿都可以因为接触而发病。

临床表现: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较急,孩子或家长首先看到的通常是皮肤紫癜,最开始会出现在小腿双侧,踝关节附近,有一定几率出现荨麻疹,病情加重时手臂,胸部和背部会出现血点,甚至有大片血性水泡和瘀斑。紫癜的特点是高于皮肤,或大或小,紫红色,出血点挤压不会变色。1~2w后消退,可能反复发作或迁延发展至几周、几月不消退,且伴有关节疼痛的发生,有2/3左右患儿关节会发生红肿及疼痛,行动受限。常发生在踝、膝两处关节,部分患儿甚至可能发生关节腔积液。关节发生肿胀消退后无后遗症。少数患儿脐周发生疼痛、恶心,甚至出现便血以及肠管套叠等情况。约30%的患儿会发生肾脏损伤,如血尿、蛋白尿以及管型尿,此类较严重的临床症状称为紫癜性肾炎,一般出现在病后2~4w。肾炎发病程度可轻可重,大部分程度轻,未经治疗可自行愈合,少数会发展呈肾功衰竭或者是尿毒症。现将我科于2011年2月~2014年1月共收治6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预后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65例住院患儿,其中男性50例,女性15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6岁,病程4~6w,其中单纯皮肤型35例,胃肠型11例,肾型7例,关节型5例,混合型7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 因家长对过敏性紫癜知识了解比较缺乏,致敏原因复杂,一部分患者不能马上找到致病原因;再加上皮肤出血点,腹痛、关节痛等多种复杂症状,家长十分焦急,会产生过度恐惧以及绝望等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对患者热情接待,深入病房正确使用支持,鼓励,辅导以及其他恰当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积极应对孩子的需求,对家属进行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的详细解释。进行床头交接班,并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生活上主动关心患儿,取得其信任,增加其安全感。因此,因尽量固定护士,以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患儿,鼓励家长尽量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治愈的信心。

2.2皮肤护理 单纯型以反复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复出现淤点、淤斑。大多数孩子发病后会出现皮肤紫癜,在下肢和臀部多见,常分批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一,高于皮肤,压之不褪色,有时还伴有其他症状,如荨麻疹等。护理时对皮疹形态,数量,分布进行密切观察,对新出现的瘀点进行每日详细记录。保持皮肤干燥、清洁,穿着清洁、舒适、柔软、透气性良好、宽松的棉质内衣;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完整,穿舒适的全棉衣裤,如有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避免对皮肤的刺激。淋浴、泡澡,水温一定要适度;避免蚊虫叮咬;剪短患儿指甲以免抓伤皮肤,皮肤瘙痒时勿用力搔抓,可用温水毛巾轻轻擦拭。注意皮疹处有无破溃,如有应及时消毒处理,防止继发感染。

2.3饮食护理 对于腹型或混合型紫癜患儿,饮食控制对本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应禁食各种致敏食物。由于异源蛋白质的局限性进入体内,阻断抗体与抗原结合,避免过敏性超敏反应的发生。食物过敏是发病原因之一,异体蛋白可诱发过敏性紫癜,这些食物有鱼,蟹,蛋,虾,奶,豆类,菠萝等。一旦患者有过敏的食物,这种食物应终身被禁止食用,而且还和此类食品接触过的炊具和餐具也不能使用。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可根据病情给予液体或半流质饮食。对发生肾功能损害的患儿,应限制盐和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作用,对保持血管的正常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吃这些食物有助于患者的康复。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如柚子,猕猴桃,草莓,橙子,苹果,柑橘,柠檬,西红柿以及各种绿叶蔬菜等。但过敏性紫癜的患者最好不要进食未食用过的花蕾类蔬菜,相关报道说花粉也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腹型紫癜,严重呕吐和便血患者,应暂时禁食,给予止血,补液治疗,待呕吐,便血等症状消失后,给予稀粥,面条等食物。

2.4消化道症状的护理 由于胃肠道的局部免疫反应,浆细胞增生,可致肠壁发生紫癜、水肿、出血。临床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呕血及便血等。本组病例中,65%的患儿出现腹痛,腹痛主要为阵发性剧烈腹痛,发生于脐周或下腹部,常伴呕吐,极少数伴呕血。部分患者可有黑便或血便。腹部疾病应注意观察部位的性质,程度,以及便血,呕吐以及便血的量。如果患儿发生呕吐或便血,需要对其量和次数进行记录,必要时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通知医生为这些儿童进行卧床休息的指导,取屈膝平卧位以减轻疼痛,禁止对腹部热敷,避免肠出血的发生。可遵医嘱准确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效果和不良反应,嘱家长不要随意减量或停药。

2.5关节肿痛的护理 本组研究中有5例患儿发生关节肿胀伴疼痛,主要发生在下肢关节,数天后消失,不留关节畸形。护理时应对关节肿胀的程度以及关节个数引起重视,指导患儿取舒适,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置,适当限制活动,避免跌倒或撞人而加重病情。采取听音乐、讲故事等方法转移患儿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2.6紫癜性肾炎的护理 过敏性紫癜其引起的肾脏损害最多见,又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简称HSPN),HSPN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一,伴有关节肿痛、皮肤紫癜以及腹痛等症状,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和血尿,也可以出现不良并发症,如水肿、氮质血症等;且该病的预后与转归跟肾脏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临床上病情最重,也是诊治与护理难度相对较大的一型过敏性紫癜。应保持病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潮湿。每日开窗通风透气,使空气新鲜。要求HSPN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保护性隔离措施,采用舒适,安排患者住单间,尽量减少探视。密切观察记录患者尿的颜色、性质、量、有无沉淀、肉眼血尿等,注意昼夜尿量比,判断肾脏功能;定期留取尿标本检查尿常规的变化。定期测血压,了解血压有无增高,并观察患儿有无浮肿发生。

2.7激素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病情严重的患儿常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首选强的松,应按时按量服药后进行逐渐减量治疗,不可随便停药。甲基强的松龙进行冲击治疗时应密切注意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避免发生血压突变,控制滴速,最好选择泵入的方式。钙剂输注时应加强巡视,以防发生药物外渗;钙剂容易跟多种药物发生反应,应单独隔开管路使用。应用激素时还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浮肿、诱发皮肤性感染、抵抗力下降,分泌功能紊乱,应及时给患儿及家长作耐心的解释,并做好皮肤护理,除每日给患儿清洁皮肤外,搔痒严重的适当给予镇静剂,保持其床铺干燥、平整,对水肿明显和活动受限者应注意更换,1次/2h,加强口腔护理。还应保持病房空气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做到病房紫外线照射1次/d,病房内细菌数控制500个/m以下,凡有感冒或其它传染病的人员,禁止与患者接触。

2.8出院健康教育 出院患儿需注意休息,尤其发作期3个月左右,不能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病情。避免情绪波动及精神刺激;控制和预防感染,积极清除感染灶,避免造成疾病的反复或加重,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若感冒应隔离;患病后不宜进行接种预防针,防止过敏;注意饮食,因过敏性紫癜多由过敏原引起,应禁食葱、蒜、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可适当地逐渐增加蔬菜品种,避免与花粉等过敏原相接触;患者3个月内每1~2w查1次尿常规,3个月后每月查1次尿常规。慎用能诱发本病的食物、药物等。嘱患儿家长按医嘱用药,尤其是激素应按要求逐渐减量,还应告知患儿及家长本病多愈合良好,偶有病例复发的倾向,所以出院后定期复诊。

3结论

过敏性紫癜易复发、感染,药物、食物、花粉等通常都是致病因素,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评判性思维先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对策,同时要详细地跟家长介绍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避免再次接触过敏源,减少复发的机会。患病后不能盲目治疗疾病,应及时住院行规范治疗,可以防止肾损伤的发生。并给予患者及时到位的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正确的,正规用药,减少活动,避免外伤,防止出血。通过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以上护理,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减少了疾病的复发,预防并发症的出现,能够及早出院。

参考文献:

[1]刘学琴,黄松英,李爱荚.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5(19):286-287.

[2]崔焱,王淑兰,赵秀芳,等.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9-290.

[3]陆欣志.5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9):1764-1764.

[4]王慕逖,王韵琴,宁寿葆,等.儿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67~169.

第6篇:防蛇虫咬伤安全预案范文

如果不是这次甲型H1N1 流感,拉格洛里亚镇还只是坐落在墨西哥维拉克斯州的一个普通小镇而已。现在,它已经举世闻名。和它一起闻名的还有距离小镇8 公里远的一座养猪场,直到截稿前,它依然被怀疑是此次流感病毒的发源地。

当人病遇见猪病

两年前,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加工商之一的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开始在拉格洛里亚镇建造养猪场,每年饲养超过100 万头猪的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在这里并不受欢迎,镇里的居民们因为环境恶化而不断抗议――猪粪即便被处理了,仍然臭气熏天,引来大量的蚊蝇。在医务人员因为流感事件而介入之后,发现这些蚊蝇甚至跑进了居民家中,不得不用化学药剂来剿灭。

猪与这次大规模暴发的流感扯上了不清不楚的关系。“这次的甲型H1N1 流感病毒株中有5 个RNA 片段来自猪流感,所以一度被定名为‘猪流感’。事实上,猪流感已经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吉林大学共患病研究所卢强教授介绍,病毒需要借助人和猪这样的宿主细胞来合成下一代,实现自我的繁殖。“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的核糖核酸,也就是我们说的RNA,它有别于我们熟知的脱氧核糖核酸(DNA)。RNA 被核衣壳紧紧地包裹,核衣壳外面是病毒囊膜,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这两种重要的糖蛋白。通过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流感病毒可以顺利进出细胞。”

这种繁殖并不是简单地从一到多。因为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有基因片段的交换,流感病毒的变异并不鲜见。世界各地流行的猪流感包括3 种主要的亚型,即H1N1、H3N2 和H1N2 亚型,其中包括不同的基因型,即古典猪H1N1、类禽H1N1、类人H3N2、基因重配的H3N2 以及多基因型的H1N2 亚型。此外,H1N7、H4N6、H9N2、H5N1和H3N3 等亚型病毒也从猪体内分离到,但都未在猪群中引起传播。

卢强对记者分析,如果一名养猪从业人员得了流感,那么人的流感病毒就有可能经过猪产生变异,经过变异后的人流感会从猪身上重回到人的体内。“人流感病毒每年不同,最重要的变异温床就是猪。之前因为变异后的人流感并没有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所以没有被重视。”

在上述的“人流感病毒- 人流感病毒”变异中,如果作为变异温床的猪不巧也被流感病毒困扰,那么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人流感、猪流感病毒在猪身上搅在一起,新出来的变异病毒就有了两种流感病毒的特征。”卢强说,如果期间再有禽流感病毒混入,结果就会像我们现在看到的甲型H1N1 流感病毒这样复杂,可能引发新的传播方式,甚至发生致死事件。

难以溯源的变异

猪为什么这么“坚强”,能同时容纳自身的流感病毒、来自人类和禽类的流感病毒?

事实上,之所以成为病毒变异的温床,首先是猪的群体总量大,作为餐桌上的常客,仅中国每年就生产超过1 亿头猪;其次是和人类的关系密切。“作为哺乳类动物,猪的很多器官和人都很相像,这也可以理解为生物进化上的亲缘性。”吉林大学共患病研究所副所长柳增善教授如是说。

研究已经证实,猪和人体的肌肉组织十分相似,人的胸部和腹部肌肉都能在猪身上找到,而猪的后腿肌肉和人的大腿肌肉相似,如果有什么不同,只是大小尺寸和位置不同罢了。此外,猪的胸部、腹部器官和人的也很相似:人的肝脏是四叶的,猪的肝脏是五叶的;猪和人的肺部都是多叶状的,两者的胃、脾、胆道系统、小肠、肾脏和膀胱等脏器,也大致相同。因为器官的相近,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曾试图将转基因猪器官移植到人的体内。

“但猪的病原比人类复杂。流感病毒的最大危害就是它会不断变化,我们不知道它可以变化到何种程度。每一次新的流感病毒出来之后,研究人员能做的就是和以往的流感病毒做对比,然后根据新测试出来的基因序列,研制防御疫苗。”柳增善说。

根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卫生中心动物流行病学检测室主任陈继明和他的研究小组绘制的流感病毒HA 和NA 基因全景谱系得知,流感病毒可以分为16 个HA 亚型和9 个NA 亚型,“HA 亚型和NA 亚型又能够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数十个亚型,如H1N1、H3N2、H5N1 等亚型。各亚型流感病毒因为时间、地理、宿主的不同以及不同毒株之间的基因‘杂交’,最后会形成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流感病毒家族。”陈继明说,因为难以统计的变异过程,要寻找最初的来源变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

1998 年,美国分离出了一种新的猪流感病毒,首次发现了人、禽、猪这三种病毒的结合体,当时并没有引起人的死亡。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管轶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还没有证实甲型H1N1 病毒是如何在全球传播的,但从现在获取的病毒株杂合人、禽、猪流感的基因片段分析,各大洲之间的生猪进出口贸易是一个重要原因,“当我们 无法有效抑制病毒时,疾病的全球暴发就成了可能。”

“现在已经发现的所有流感病毒都能在其他动物身上找到,在人际之间传播的流感病毒原来也是寄居在动物身上的。”管轶说,最近30 年来大力发展的家禽和畜牧养殖业,让围绕在人体周围的流感病毒大大增加了,人被感染的几率也增加了,而动物种群之间本身的流感病毒也获得了更多的重组变异机会,“可以创造出更多新的流感病毒,或者是引起旧病毒某一片段的变化。”

新的流感疫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疾病,但药物的作用只是减缓症状而已。以达菲为例,口服后通过干扰病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减少了病毒再次复制的机会,使病症得到减缓。柳增善说,如果发现得太晚,出现继发感染,达菲也不起作用了,“拿猪来说,一旦证实患了猪流感,药物就不起作用了,严格的处理措施是进行无害化的处理,比如深度填埋以及焚烧,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向外传播的机会。”

共患病超过200 种

甲型H1N1、SARS、禽流感、口蹄疫⋯⋯在卢强的眼中,除了都是高危险性的传染病之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共患病”。

“共患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9 年联合命名的。它泛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且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卢强对记者说,这类病原体很多,包括病菌、细菌、衣原体、真菌和寄生虫等等,“在划分上,共患病可以分为病毒型、细菌型以及寄生虫型三大类型。这次暴发的甲型H1N1 流感就是病毒型,而细菌型常见的有链球菌病、结核病等,寄生虫则有血吸虫、旋毛虫等。”

最近10 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共患病有加剧的趋势。2007 年,河南农业大学的教师张龙现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了一组数据:目前已知感染人类的病原体有1407 种,其中58% 是共患性的。而在这1407 种病原体中,177 种是新出现或再出现的。卢强分析,新出现或再出现的病原体一般而言具有更广泛的宿主种类,因为会有更多的促成因素。大自然有自己的规律,自然性的疾病可以通过自我的调节来抵抗,但是当这样天然的规律被打破时,防御疾病成为了能力之外的事情。当动物还在努力恢复的时候,很可能另外新的疾病又来临了。

其实,除了人工饲养的家畜、家禽和宠物外,共患病还可源于野生动物、鸟类、水生动物等,这被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柳增善说,保守估计,如今的共患病会超过200 种。

以研究食源性共患病见长的柳增善教授告诉记者,尽管因为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其实在食品安全领域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食源性寄生虫病引起的疾病。“姜片吸虫病、弓形虫病、肝吸虫病等,这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也多样化了,如果不注意,染病并不奇怪。”

下一个暴发的疾病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答案,但是有一些端倪可循。卢强说,现在的动物保护区越来越少,野生动物不断驯化,而家禽类的饲养越来越规模化,养殖产业不断在发展,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预防和监控措施,可能又会有一些我们还不能预料的疾病出现。

需要提高意识的不仅仅是养殖业,共患病的基本原则就是“共防治”。“人和动物的关系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大家养猫养狗当宠物,猫和狗也是很好的病毒混合器,比如孕妇和猫接触容易感染弓形虫,然后由孕妇传染给胎儿。SARS 的时候全世界死亡人数不到千人,但是我国每年就有3000人死于狂犬病,尽管如此,大家对狂犬病的态度和SARS 显然不一样。”卢强说,在防控疾病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话

新知客= 新 卢强= 卢

新:您提到,在这次甲型H1N1 流感病毒暴发之前,人流感在猪身上变异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这种变异并没有对人产生危害。前几次没有危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之前的变异和这次变异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怎样的?

卢:因为猪和人类接触紧密而且数量庞大,是流感病毒的一个很好的温床,其中关键的是猪可以感染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因此这种不同种类的流感病毒就在猪体内有了混合感染的机会,这也对病毒的变异和重组提供了机会。但是这种变异是有随机性的,在新的病毒未出现前,人们无法预测。流感病毒每隔10 多年有一个大的突变,造成全球大流行,而小的突变隔几年甚至每年都会出现,造成部分地区的小流行,这也是为什么流感疫苗的接种需要每年都进行的原因。这次甲型H1N1 流感病毒的变异与以前的变异从学术角度没有任何区别,之前的变异并不是对人没有危害,而是危害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新:目前能否发现,导致共患病的病毒在二者身上发生的变异有一定的规律?这是一种怎样的规律?

卢:导致共患病的病毒有很多,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病毒和宿主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关系,病毒的感染谱也就是感染的宿主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是稳定的,毒力和致病性方面变化也不会很大,但是因为环境的变化、药物的使用、疫苗的应用和更新使病毒处于一种选择性压力下,变异也是一直在发生的。这种变异在动物和人体内都可以发生,变异在很大程度上是随机的,很难说有什么规律,只有能够适应新的情况的变异才能延续下来,要说规律,RNA 病毒因为复制过程中纠错机制的原因比DNA 病毒变异要快,这也是流感病毒易变异的原因。

新:在共患病的研究中,确定一种疾病是不是共患的,需要进行怎样的分析工作?

卢:要严格紧扣共患病的定义来分析。比如,如果病原为非生物的因素,如毒蛇咬伤、农药中毒等造成的疾病就应排除在外;病原体需要经人工接种等实验手段才能使某些实验动物感染,而在自然条件下动物不能感染人类专有疾病,如麻疹、甲型肝炎等也不在共患病之列。

第7篇:防蛇虫咬伤安全预案范文

nfc,手机喜刷刷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快速发展,我们已经习惯了手机上的摄像头、gps、wi-fi等设备带来的便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手机的标配功能描述中多出了“nfc”这一项。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它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点对点数据传输,在10厘米的范围内交换数据。

 

与蓝牙、wi-fi等技术不同,同属无线通信的nfc,其突出特点为近距离的通信,在安全性、私密性方面有天生优势。同时,它操作简单、支持触控、耗电量小,与手机等便携设备的应用场景非常匹配。作为低成本的简化物联网无线装置方案,nfc也被广泛应用在笔记本、打印机、音箱、相机、洗衣机、空调、电视等设备上。(来源:《科学世界》2013年第8期)

 

有病共患难,不只禽流感

在人类演化的大部分时期,传染病并不是个大问题。如今,人们知道带来传染病的“病原体”,是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有些通过呼吸道被吸入体内,有些随蚊虫叮咬进入血液,还有些则经由皮肤、消化道感染而引起疾病。像禽流感这样,会在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就被称为“人与动物共患病”。

 

这种“人与动物共患病”的现象普遍存在:鸟类与人(如禽流感等),家畜与人(猪流感、炭疽、地中海热等),狗、猫与人(狂犬病、猫癣等),鼠与人(鼠疫、鼠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这些疾病虽被“共患”,但对人和动物的危害未必等同。例如今年暴发的“h7n9”禽流感,对鸟类危害不大,人得了则可能丧命。

 

病原体在跨物种传播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变异,变得更顽强、更致命,一再卷土重来。对此动物只能听天由命,而人类却可以去了解这些病原体,摸索出治疗、预防它们的办法。(来源:《博物》2013年第7期)

 

万米高空细菌多

地球的上层大气温度接近冰点,氧气几乎为零,还时刻充斥着大量紫外线辐射——显然不是一个生活的好地方。乔治亚理工大学的科学家搭乘nasa的喷气式飞机在一万米高空通过过滤器收集了一些颗粒,结果令人吃惊:有20%原本被认为是灰尘或其他物体的微粒都是活的生命,有数以10亿计的细菌在那里繁荣昌盛,地球看起来仿佛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细菌泡之中。

 

虽然尚不知道细菌出现在高空的原因,但它们很可能是大气实现功能所不可或缺的。而且与其他微粒一样,细菌可能会通过造云来影响天气模式。当然也可能从地球的一个角落向另一个角落传播疾病。俄勒冈大学的微生物生态学家ann womack说,假如我们能最终确定细菌在大气中的角色,科学家就有可能通过生物工程改造细菌,使其能够将温室气体分解成其他低害成分,从而最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来源:《科技新时代》2013年第7期)

 

裸鼹鼠抗癌能力揭秘

裸鼹鼠引人瞩目之处在于它们寿命极长,同时对癌症几乎有完全的抵抗力。现在,一个新颖的糖胺多糖变体被发现是它们抗癌能力的一个关键贡献因素。该变体使这种动物具有在地下生活所需的结实而柔和的皮肤。透明质酸是细胞外基质的一个普遍成分。科学家们发现,裸鼹鼠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介质会因一种粘稠物质的积累而变得有粘性,同时他们还识别出该物质是一种“高分子量透明质酸”(hmm-ha),比小鼠和人类的相应物质大5倍。它因透明质酸酶活性低以及一种独特形式的“透明质酸合成酶-2”的存在而在裸鼹鼠组织中积累。hmm-ha通过cd44受体发挥作用,hmm-ha的清除使得裸鼹鼠细胞更易发生变形。这种不同寻常的抗癌形式为研究抗癌及寿命延长策略提供了潜在的新途径。(来源:《自然》总第7458期,2013年7月18日)

 

性能最高的多核通讯处理器问世

近日,全球有线和无线通信半导体创新解决方案提供商博通公司宣布,推出迄今世界上性能最高的28nm多核通讯处理器,新型的xlp900 series处理器可优化用于网络功能的部署,例如硬件加速、虚拟化与深度包检测。

 

xlp900 series处理器得到了高度优化,非常适合满足运营商、数据中心与企业网络对于性能、安全、效率和扩展能力的严格要求。xlp900 series处理器拥有端到端虚拟化功能、诸如深度包检测等功能的高级安全性,以及线速网络和多层qos功能的创新网络及应用智能技术。(来源:《中国科学报》2013年7月29日)

 

生生不息的莫雷诺冰川

南美洲大陆靠近南极的地方,有一条势如破竹般生长的冰川。站在观景台上,你能看到冰川末端在眼前轰然倒塌,听到冰川内部因挤压断裂而发出的响动,亲身见证冰川的流动性。它就是莫雷诺冰川。在全球冰川萎缩的大趋势下,这条海拔仅200米、日进30厘米的成长型冰川,成为了“冰川时代”的活标本。

 

莫雷诺冰川是世界上少数正在生长的冰川之一,为何还在生长?个中原因冰川学家们都没搞明白。而这处仅有200米低海拔的冰川,在承受住万人踩踏的情况下,依然不间歇地生长。(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第7期) 

 

动物占领配饰界

自从首饰诞生之初,动物就一直是经典的主题,现存最早的饰品都是用动物骨头或贝壳制成。古埃及人对于动物的崇拜使其留下了最多金灿灿的“动物”,如象征“死亡与重生”的鳄鱼项链。在中国还有一些想象中的神兽,如龙和貔貅,佩挂在身,多为祈福。配饰青睐动物,在融入超现实主义与抽象思维后,产生了诸如蛇形手镯、蜘蛛别针、蜻蜓胸针、章鱼戒指、蝴蝶发夹等配饰,兼具了美感与功能性。动物主题在珠宝乃至配饰界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一次性满足了讨女人欢心的三大要点:宠物、珠宝与别出心裁的自我投射。(来源:《新周刊》第398期)

 

养育不老不死的水母

日本和歌山县的田边湾是海洋生物的宝库。

这里除了有温带海洋生物,还有黑潮带来的热带和亚热带生物。京都大学海洋生物实验室就座落在这个海湾的南端。分类学家久保田信每天都在这里调查被冲上沙滩的海蜇等动物,已经坚持了20年。

 

一种直径只有4至5毫米的水母吸引了他的注意,它们被称为灯塔水母,属于水螅虫纲。它们在性成熟后会重新回到水螅型状态,并且可以无限重复这一过程。从理论上说,只要不被吃掉或意外死亡,灯塔水母可以永远存活。

 

久保田信经过长年观察,确认了这种水母确实是“不老不死”的,目前他正在人工养育这种水母,期待有朝一日能揭开它们不老不死的秘密,并研究这种机制能否造福人类。(来源:《环球科学》(日本版)2013年第7期)

 

“智能”手术刀实时测癌只需3秒

第8篇:防蛇虫咬伤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 农田害鼠 防治措施 防治害鼠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 S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70-02

近年来,由于受气候、耕作、栽培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害鼠猖獗,害鼠的危害,将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为了确保人类更好的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内控制害鼠密度、数量,变控制为调节,变害为利来实现有害动物的可持续控制。逐步做到有害动物控制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维系好有害动物在生态环境中的这一重要纽带。

一、害鼠的防治意义

1.鼠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害鼠在生态系统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但从植物、无无脊柱动物、动物尸体中获得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还为肉食性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另外它们的遗体归还大地又为微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害鼠是生物界中的消费者,也是物质能量的传递者。鼠类体形小,繁殖快,物质消耗大,能量转化快,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作用。另外它们的挖掘活动能翻松土壤,粪便和食物残余增加土壤有机物的含量,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分,同时改良土壤的盐碱度,虽然鼠类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鼠害密度过高时,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2.鼠类与国民经济的关系。鼠类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活也有着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如鼯鼠科动物的干粪便(五灵脂)是中医的传统药物。小白鼠、大白鼠、豚鼠是现代生物研究中不能替代的实验研究动物。但鼠类中的大多数种类是农、林、牧业、工业及人类健康事业的有害动物,每年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害鼠不但取食种子,啃咬幼苗、嫩枝、地下茎,并对即将成熟或已成熟的作物种子盗藏、破坏以及在地面打洞。同时破坏田间环境,对耕作、灌溉造成极大不便。据统计,一只老鼠在粮仓里居住一年可以吃掉粮食10-15千克,同时排泄2-3万粒粪便,污染粮食40千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5年的报告,全世界各国的农业因鼠害造成的损失,其价值约达到170亿美元。等于全世界所有作物总产值的20%,相当于25个最贫困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每年被老鼠糟蹋的粮食约达1000亿千克,相当于4-5亿人一年的口粮据估计,90年代中后期,全国每年因鼠害造成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达100亿元。不仅如此,害鼠还危害幼小家禽,鸡、鱼、鸭、虾、鸡蛋,鸭蛋,咬毁棉花、电线、蜡烛、布料、纸、木制品、塑料器皿等。老鼠不仅具有破坏性,还是许多传染病的传染源和传播媒介。鼠害大发生时,鼠群带来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当病菌在鼠间传染达到20%以上时,人间的鼠疫开始大爆发。鼠类能直接或间接携带200多种病原体,至少能传播35种细菌、病毒、类病毒和寄生虫等疾病。传播的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鼠咬热、钩端螺旋体病、鼠型斑病伤寒等。鼠疫14世纪在欧洲流行造成1/4人口死亡,其中流行性出血热在世界上的分布相当广泛,其危害所及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病死率为5-10%,症状主要为发烧,传播途径是粪便、唾液通过接触和气溶胶传染。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共发病3568人,60年代23164人,70年代143949人。80年代696074人,90年代以来,发病人数并没有增加,但也未能稳步减少。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等9个国家,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8.7%。我国29例,集中在西双版纳。1994年毗邻印度爆发鼠疫693例。据《中国共患病杂志》2005第11期有关文章报道青海省9月至10月鼠疫发病14人,死亡6人。得了鼠疫病死率将为30%-100%。

二、害鼠防治措施

了解害鼠的基本生活规律之后,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因时、因地、因作物区别对待,以生态灭鼠为基础,以化学灭鼠为重点。从长远的灭鼠利益出发,制定科学、有效的灭鼠方案。建立鼠情监测点,成立灭鼠专业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要做到五个统一。组织统一配制毒饵,统一发放,统一灭鼠时间,统一投饵,统一灭鼠。对所有农田果园、畜舍、粮仓等进行全面灭鼠。结合开展社区灭鼠活动,确保灭鼠成果显著,把害鼠控制在生态经济允许的状态下。

1.农业防治:(1)、兴修水利设施;硬化田埂;铲除田边、地埂、渠道边杂草、杂物。破坏害鼠的隐蔽条件,使害鼠难以打洞栖居,减少鼠害数量。(2)、改变生态环境,优化作物布局,力争同类作物、同熟品种连片种植,统一收获。减少食源,造成害鼠不利于生存和繁殖的条件并有利于统一防治。(3)、针对不同的害鼠生物与生态特性,利用间作、轮作、倒茬、连片种植等措施,控制害鼠种群的发展。(4)、农田集中灌泡,可破坏鼠洞,淹溺幼鼠。降低鼠害密度。(5)、采取深耕,精耕细作,破坏鼠类洞道,抑制鼠类数量恢复。(6)、作物收获后,应做到随收、随运、随脱粒、凉晒入库,及时耕地,及时捕鼠。(秸杆也应及时运走,若及时不能运走,也应集中堆放,有利捕鼠。)

2.物理防治:(1)、在鼠洞口附近或鼠害经常活动的范围内放置鼠夹、鼠笼、电子捕鼠器、粘鼠板等灭鼠器械。(2)、下扎签,根据当天灭鼠洞的新土,确定老鼠的取食方向。然后在其前进方向上浅插9根尖竹签,分3排,每排3根,相距10-15cm。竹签上方将方形重物用木棍轻微支撑好,重物与被食作物相连接,一旦害鼠取食食物,重物下落,老鼠即被刺中。此法对东方田鼠防治效果非常好。(3)、溺水法,厨房内把所有可食用的食物放置到安全的地方,使害鼠无食可取,然后在厨房内放置一口一米多高的大水缸。第一天晚上缸口的上面放上盖子,确保盖子能盖住缸沿,不能掉入缸内。并在盖子上面放上食口性好的饵,第二天早上观察,多吃多加,少吃少加,连续这样几天下来,直至观察鼠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移动缸上的盖子,使盖子的一边只能盖住缸内沿至外沿的0.4cm。然后在缸内加入50cm左右深度的水,缸的内部水以上的部分抹上猪油,以防老鼠上爬。一旦老上去,数量一多,盖子不能承受,盖子踩翻,老鼠自然下落。在室内利用水缸加水灭鼠,对防治小家鼠的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4)、以一间房屋(15平方米折算一间)为一个单位,布夹2-3个,布笼1-2个;农田以亩为单位,每亩布夹6-8个,夹距10×10m2,布笼3-4个,笼距10×10m2,布夹(笼)的重点位置是田埂、渠道、地角边、沟边、田内电杆附近等鼠类活动频率高的地方,晚布晨收。在布夹或笼时,夹钩或笼钩应灵敏,不要太死。

3.生物防治:发挥天敌对鼠类的自然控制。利用害鼠的天敌灭鼠,如猫、狐、鹰、猫头鹰、蛇、黄鼬、白鼬、貉等进行灭鼠。保护天敌栖息环境,严禁捕杀天敌。保护鼠害天敌是平衡生态环境的最佳方式,更是控制鼠害上升的一项重要措施。鼠害密度过高时,采用引进天敌灭鼠。(进时一定要根据鼠的密度确定引进数量以及天敌的雌雄比例,并对鼠害天敌进行检疫)。

4.化学灭鼠:这种灭鼠也称生物灭鼠,是目前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灭鼠方法,选择灭鼠剂要求对鼠有较好的适口性,不会拒食,毒力适当。(1)、毒饵的投放,将饵投放到鼠类经常出没的活动范围内(厨房、仓库、鼠路、鼠道边、碗柜下),一般农田害鼠喜栖息息于田埂、地边的杂草中,投饵时应重点投放。室外沿地形每5步投放1堆,室内以15平米为一间投放1-2堆。做到室内不留空房,室外不留空地。灭杀洞口明显的鼠如黄鼠,最好将毒饵投放在洞口附近(离洞口16-30cm的地方)。条投时可按行距30-60cm投放。灭仓鼠类采用封锁带式投饵(即沿地边四周向内10米范围内投饵),害鼠密度高时应采取等距投饵法,将毒饵撒开,增加鼠的觅食机会。提高效率又省工。还可采用投多种多样无毒食物,在喜食的食物中放毒剂。另外堵塞鼠的来回道,留出1-2个来回的道,1-2天后,再放灭鼠器。对酚鼠采用挖洞投饵,将毒饵投入洞道,再将挖开洞口封严。跳鼠应采用封锁带式投饵技术和一次性饱和技术。或者是采用试拌种法进行灭鼠,将会收到显著成果。对小家鼠宜采用间隙投饵方式进行灭鼠,应多次投,量要够,农田捕鼠时就适应当提高搞凝血灭鼠剂的使用浓度。灭鼠效果达80%以上。毒饵投放尽量采用春播秋收后的晴天投放,秋收后是捕鼠的关键时间。(2)、毒饵站的制作,用南竹截成单节,两直通。或用直径可容害鼠自由活动的PVC管截成30cm左右长的小段,毒饵放在其中,鼠进出取食方便又隐蔽。毒饵站架于田边,可保持毒饵较长时间不失效,防止杀死非靶生物,还可防止污染环境。在农田大面积灭鼠后,采用毒饵站可控制害鼠数量回升。(3)、毒饵投放量,杀鼠灵属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该药杀鼠缓慢,一般在投药后第三天出现死鼠,5-7天高峰。农田一般配制0.025%毒饵。每亩200-400克。沿田埂3-5米1堆,每堆3-5克。溴敌隆属第二代凝血杀鼠剂具有适口性好、毒力强的特点。一次投放有效,同时对抗鼠性也有很好的效果。农田防治各类鼠害,使用0.005%的毒饵,每亩200-400克。另外毒饵投放应根据不同鼠种及密度而定,如大型鼠,密度又高。则毒饵投放量要多些,反之要少。急性药为750-1500克/公顷,慢性药为2250-3000克/公顷。室内15平米用饵1-2堆。每堆3克左右。按洞每洞2克。(4)、饵料的选择,害鼠适口性好,不易霉变,经济易得,配制方便,不易误食有利安全的粮食作基饵。(5)、毒饵站的投放方法,城镇居民住宅区和农户以一间房屋(15平方米折算一间)为一个单位,设置毒饵站2个,置于墙根,可不用铁丝作固定架,直接安置,用石块等物压住;农田以亩为单位,每亩设置毒饵站6-8个,应逆风横向安置,将铁丝插入地下,毒饵站与地面保留2-3cm高度,以防雨水灌入。农田、居民区均可从毒饵站上面方孔投放和添加毒饵,每站投放毒饵50g左右,大田每次灭鼠放置时间不小于20天,最好为30天。(6)、灭鼠后的环节,鼠夹、鼠笼捕获的死(活)鼠以及毒饵毒杀的死鼠采取分散深埋的办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切不可乱扔,以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点。毒饵投放后要经常检查,毒饵站中剩余毒饵应及时回收保存好(可继续利用),以确保人畜安全和不污染生态环境。

与鼠害作斗争是人类的一项长期工作。应积极推广灭鼠新技术,综合应用各项防治措施,确保防灭鼠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崇选,李金刚等《啮齿动物与科学管理》

[2]《四川农田大面积灭鼠的实践》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第9篇:防蛇虫咬伤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山野菜;开发利用;资源

1.山野菜

山野菜是指至今仍自然生长在山野荒坡,林边灌丛、田边地角、沟溪草地等,未被人工栽培或未被广泛栽培的可供人们食用的草本植物和禾本植物的嫩茎、叶、芽、果实、根以及部分真菌、藻类植物的总称。如马齿苋、荠菜、水芹菜、香椿、柴胡、黄花菜、刺嫩芽、车前草、蕨菜等。野生蔬菜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目前还在野生状态下,没有人工栽培或极少有人工栽培用作蔬菜的植物,如蕨菜;二是既有野生分布,同时也有部分人工栽培,如荠菜、、鱼腥草、马齿苋。三是一般情况下,它们并不做“菜”用,而是药用、观赏、薪材或其他用途等,如栽培的药用柴胡、黄花菜、桔梗、香椿。野生食用菌、野生藻类等也属于野生蔬菜的范围。

1.1山野菜资源

1.1.1资源现状

瓮安县地处贵州高原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多种山野菜生长。常见的野菜有:马齿苋、藜蒿、鱼腥草、蕨菜、香菜、蒲公英、水芹菜、柴胡、黄花菜、刺嫩芽、车前草和野生菌等。

1.1.2生产加工现状

全县蔬菜加工企业不上5个,并且规模较小,没有一个上规模的山野菜加工企业,致使丰富多样的山野菜静待闺中无人窥。

1.2山野菜发展制约因素

(1)由于野菜生长的分散性,较强的季节性及部分品种较差的耐贮性,在采集、贮运过程中也会造成较大的损耗浪费。

(2)山野菜的耐贮性差,导致资源利用率低由于野生菜分布和种类的多样化,山野菜生长的特性及部分品种的耐贮性较差,使其育种、管理、采收、贮运、包装、保鲜及系列食品加工未形成规范化,许多宝贵资源得不到利用,降低了利用率。

(3)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蔬菜加工生产规模小,水平低,能力差,设备陈旧,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产品包装粗糙,保藏性差。产品检测环节不够完善,致使产品档次低,质量得不到保证和提高。花色品种单调(仅以野菜干、罐头、盐制品为主,饮料及保健食品少),使得我县野菜制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价格偏低。

2.山野菜发展的对策

2.1加强宏观调控,统一规划合理开发资源

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农业、林业、医药、商业、外贸各个方面。因此,要把山野菜资源列入国家食品产业来进行开发,建立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域和山野菜种子资源苗圃,保护和收集那些珍稀、濒危、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山野菜,进行科学有效的引种栽培试验。在生产中,要实行分区采收或间隔采收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避免因盲目开发而造成资源的枯竭。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要积极进行人工集约化栽培,建立原料基地,并逐渐实现基地良种化、区域化,确保山野菜的质量、品种、规格和数量稳定,既为生产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又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山野菜资源和生态平衡。

2.2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加工企业

要招大商引大资,做到爱商亲商,招得来留得住,为商家提供较好的软硬环境。另外,就是要发展壮大县域内的现有加工企业,走“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拓展深加工领域拉长山野菜产品的产业链,完善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包装装潢,开展山野菜产品的深加工,如开发速冻制品、野生蔬菜汁、保健食品、山野菜蔬菜粉、山野菜的发酵食品等等。

3.山野菜利用

(1)野生山野菜因自然生长在森林环境中,无污染,而且营养丰富,口味鲜美,风味独特,多数不但可以生食,而且还是食品加工工业的重要源料。

(2)食用价值山野菜不仅含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植物纤维更为丰富,有的野菜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比栽种的蔬菜高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且大多山野菜生长于山林之中,未受到现代工业和农药化肥的污染,尤为珍贵。

(3)药用价值专家指出,山野菜是防病治病的良药。荠菜能清肝明目、中和脾胃、止血降压,主要用于痢疾、肝炎、高血压、妇科疾病、眼病、小儿麻疹等,被称为“天然之珍”;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是糖尿病、肝炎病人的佐餐佳肴;马齿苋也能消炎解毒,有预防痢疾的作用,并对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有独特的疗效;苦菜则可以清热、冷血、解毒,治疗痢疾、黄疸、肛瘘、蛇咬伤等;灰菜去湿、解毒、杀虫,可用于周身疼痒或皮肤湿疹;野苋菜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治痢疾、肠炎、膀胱结石、甲状腺肿、咽喉肿痛等;蕨菜的功效是清热、利尿、益气、养阴,用于高热神昏、筋骨疼痛、小便不利等。

(4)保健作用日本有报道说,少量吃野菜可以长寿。因为含有各种抗氧化成分和丰富的营养,野菜还被用于化妆品之中,韩国著名化妆品牌罗美GEO野菜系列,则含有天然绿色野菜提取物和含各种野菜成分的淡绿色颗粒,可防止皮肤粗糙,促进新陈代谢使皮肤活性化。

【参考文献】

[1]卢君,付艳华.山野菜生产加工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07).

[2]陈正法,肖润林,梁称福.野菜分类方法及分类方案的探讨[J].长江蔬菜,2002,(09).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