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范文

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精选(九篇)

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

第1篇: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川鄂连蕊茶;驯化;栽培;繁殖

中图分类号:S685.99;S602.2;S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4-0739-04

乡土植物又称本土植物,广义的乡土植物可以理解为经长期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理区域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1]。在园林建设中,乡土植物不仅在日常管理维护中只要少量的人工干预就可以良好地支持生物多样性[2],而且在突出景观特色和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许多国家对乡土植物十分重视,如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以色列和日本等国出版了许多有关乡土植物的图志、花谱、日历、明信片、幻灯片乃至研究专著[3]。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3万余种高等植物和1.8万余种特有高等植物[4];武汉市地处中国亚热带地区北缘,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根据调查资料统计,仅武汉市江夏区天子山生长的具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植物就达127种[5]。川鄂连蕊茶(Camellia rosthorniana Hand.-Mazz.)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inn.)连蕊茶组(Sect.Theopsis Coh.St.)常绿灌木,原产于广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自治区),为中国特有树种。其株型美观,叶色亮绿,花朵密集,清香宜人[6]。试验从武汉市江夏区天子山引种野生的川鄂连蕊茶植株,就近移栽到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中心保福苗木基地开展驯化及繁育研究,在12年时间里,先后进行了形态特征、物保期、观赏性状以及抗逆性等方面的观测比较,开展了繁育试验、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及概况

试验地点在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中心保福苗木基地,该基地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乡,地理坐标为北纬29°58′-31°02′,东经113°41′-113°45′,东邻鄂州市梁子湖,南接咸宁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5.8~17.5 ℃,年极端最低气温仅为-5 ℃,极端最高气温为39 ℃。全年降水总量为1 326 mm,且多集中在6~8月;全年无霜期一般为211~272 d;全年日照时间为1 810 ~2 100 h。试验点地形为坡岗地,土壤为红壤,土层深厚,土壤pH约为6.5。

1.2供试材料

1999年,从武汉市江夏区天子山引进野生川鄂连蕊茶成年植株,株高1.5~2.0 m、地径2.0~2.5 cm;定植在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中心保福苗木基地。试验所用的高锰酸钾、去离子水为本所实验室自备,生根剂ABT1号生根粉、ABT3号生根粉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生根剂根旺来源于北京恒久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关植物生长量的测量工具为本所实验室自备。

1.3试验方法

1.3.1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观测①2003~2005年,选取保福基地驯化的川鄂连蕊茶代表性植物10株进行连续3年的观察,记录观测对象的物候期、花色、花型、果色等性状,测定生长量、叶片大小、花序、果实直径等数值。②2006~2008年,选取大小规格一致的野生川鄂连蕊茶和引种驯化栽培后的川鄂连蕊茶各10株,观测对比其物候期、观赏性状特点等。③2006~2009年,对驯化栽培的川鄂连蕊茶进行田间抗旱性及抗寒性观测。

1.3.2繁育试验2006年8月下旬开始,从生长健壮的驯化栽培川鄂连蕊茶植株上选取直径约3~4 mm、长度约8~10 cm的二级侧枝作为插穗,扦插前用3 g/L的高锰酸钾溶液先消毒30 min,然后用不同生根剂溶液(使用剂量及浓度配制见说明书)浸泡插穗2 h,分别在8月26日和9月27日用ABT1号生根粉溶液处理插穗后立即扦插,在8月30日用ABT3号生根粉溶液处理插穗后立即扦插,在9月8日用根旺生根剂溶液处理插穗后立即扦插,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扦插200支插穗。扦插基质用产于本地的炭化稻壳+生黄土组成,扦插床位于阴棚内(遮阳率在70%),棚内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75%~80%[3]。扦插2个月后,统计不同处理的生根率,测量插穗发出的根数和根长,比较不同生根剂处理对川鄂连蕊茶的扦插效果。

1.3.3栽培试验①川鄂连蕊茶区域栽培试验。2007年,分别移栽扦插成活的川鄂连蕊茶150株,选择保福苗木基地(立地条件为坡岗地红壤)、襄阳市(平地沙壤)以及应城市(岗地黄棕壤)三地进行区域栽培试验,2008年统计苗木存活率及生长情况。②川鄂连蕊茶不同光照条件下栽培试验。2007年,将川鄂连蕊茶扦插成活的一年生扦插苗分别移栽在全光照和疏林下(郁闭度50%),每处理30株,观测比较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观测结果表明,野生的川鄂连蕊茶为常绿灌木,高达2~3 m,株型紧凑,枝叶浓密;幼枝圆柱型,淡棕色,嫩枝密被褐色绒毛;嫩叶颜色丰富,叶片革质,表面光亮,叶缘有锯齿,叶尖钝尖,基部楔形或狭椭圆形,长25~42 mm,宽9~18 mm;叶柄长2~3 mm。花白色为主,有的略带粉色,3~4月开放,花多且香,成对着生于枝顶或叶腋,花瓣5~7枚;雄蕊多数;花柱长9~13 mm,浅3裂。果期10月,蒴果近球型,直径10~12 mm,有宿存花萼。

2.2生物学特性

2.2.1物候期野生川鄂连蕊茶物候期观测结果(表1)显示,川鄂连蕊茶先花后叶,每年抽梢2次,集中于5月中旬~7月和9~11月两个时段,新梢红色艳丽,具观赏性。9月初花蕾始现,至翌年的3月开放,花期长达1个月。果实于5月上旬开始形成,至当年12月中旬成熟开裂。

2.2.2观赏性状与野生川鄂连蕊茶相比,驯化栽培的川鄂连蕊茶物候期与野生的川鄂连蕊茶基本一致,但其观赏性状有明显的改善。驯化栽培的川鄂连蕊茶每株花量增加了1.5~2.0倍,花径增大了1.0~1.5倍;株型更加紧凑,树冠球型,且叶色变化丰富。叶片革质,表面光亮、深绿,叶背浅绿,叶缘有锯齿,基部楔形,叶尖钝尖,椭圆形;嫩叶下面密被白色细毛,老叶仅下面中脉上被绢毛。花成对着生于枝顶或叶腋,无梗,花瓣5~7枚,近圆形,顶端微凹,内轮3枚花瓣较大,外轮2~4枚花瓣,其中2枚稍小;雄蕊多数,花丝基部合生;雌蕊顶端绿色,3裂。果期10月,蒴果近球型,直径10~12 mm。新梢每年萌发2次,春梢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发,秋梢于9月中旬萌发,全光照条件下新叶为红色。5月中旬开始花芽分化,6月中旬现蕾,次年2~3月开花。三年生扦插苗平均株高约40 cm,冠幅约40 cm,每株着花约100~150朵。川鄂连蕊茶四季常绿,是集观树、观叶和观花于一身的优良树种,株型美观,枝叶浓密,抽生的新梢和新叶紫红色,耐半阴,适应性强、耐修剪,园林应用上可用作花境、色块、花坛及盆栽观赏等用途[7]。

2.2.3抗旱性及抗寒性田间观测夏季田间抗旱性观测结果显示,川鄂连蕊茶的叶片为革质,能抵御一定程度的干旱。2008年年初,武汉市遭遇了50多年来最严重的降雪和低温冰冻灾害,大灾过后,对保福苗木基地移栽的川鄂连蕊茶进行了冻害调查,结果显示,川鄂连蕊茶植株受冻较轻,冻害级别为1~2级,冻害指数为0.2,冻害表现为叶发红,部分卷叶。

2.3繁育试验

不同生根剂处理对川鄂连蕊茶枝条扦插的试验结果见表2,综合田间观察情况(图1)和表2结果,发现川鄂连蕊茶的扦插繁殖极易生根,约在扦插后30 d开始出现幼根,新生根呈辐射状着生于插穗基部。4个处理的生根率均可达到85%以上,并且3种生根剂处理对川鄂连蕊茶的扦插成活率影响程度差异不大;生根方式包括皮部直接生根和愈伤生根两种类型[8]。从发根情况来看,根旺处理的插穗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都好于ABT1号和ABT3号处理,平均每苗可产生不定根6.5条,其中均包含1条较长的主根,同时二级侧根也比较丰富。ABT1号和ABT3号处理诱导的不定根要短一些,而且在数量上要少于根旺处理的根数。另外发现,扦插时期对川鄂连蕊茶的插穗生根也有一定的影响,如使用ABT1号生根剂处理插穗,9月27日的扦插生根率达到了96%,显著高于8月26日的扦插生根率(90%)。分析原因,可能是8月底武汉市的气温仍然偏高,造成川鄂连蕊茶插穗伤口易被病菌侵入,影响了插穗生根,从而使生根率降低。综上所述,川鄂连蕊茶属于较易生根植物,扦插时期以9月下旬为宜,可使用ABT1号、ABT3号或根旺生根剂进行不定根诱导,生根率可达85%以上。

2.4栽培试验

2.4.1川鄂连蕊茶区域栽培试验川鄂连蕊茶区域栽培试验结果见表3,从表3可见,在武汉市、襄阳市、应城市三个试验点种植川鄂连蕊茶扦插苗,一年后统计,在武汉市坡岗地红壤土和应城市岗地黄棕壤土的移栽成活率均达到了80%以上,而在襄阳市平地沙壤土上的移栽成活率不高,仅为63%,其中原因可能与襄阳市的气候、土壤条件与原产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差异较大有关。不过川鄂连蕊茶扦插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均生长旺盛,观赏性状也表现较好,其中以在武汉市种植的生长表现最好。另外,在襄阳市环境条件下,川鄂连蕊茶在1月份有轻微的冻害出现。

2.4.2光照条件对川鄂连蕊茶生长的影响不同光照条件对川鄂连蕊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见表4,从表4可见,川鄂连蕊茶在大树遮阴(郁闭度50%)的环境下生长较旺盛,但株型稍散,花稀疏;而在全光照条件下株型紧凑,花量大,且叶色变化丰富,观赏性状好。

2.4.3栽培管理要点川鄂连蕊茶宜选择肥沃疏松、土壤酸碱度呈微酸性至中性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种植,成活的扦插苗在当年的11月至翌年的3月均可移栽,移栽前对种植地块进行全面翻耕,施腐熟有机肥6 000 kg/hm2,苗木栽植密度 为8 000~10 000株/hm2。在田间管理方面,全年要除草2~3次,雨后及时松土、培蔸,干旱时及时浇水抗旱,保持土壤湿润。

川鄂连蕊茶成枝力强,可根据不同的园林用途进行整形修剪,如培养独干球型的川鄂连蕊茶,在生长季节要选择生长健壮的枝条作为主干培养,选留3~4个不同分枝角度的侧枝作为骨干枝预留,及时抹除其他的叶芽和萌蘖,剪掉细弱枝,培养成为50~60 cm高的主干型单株,并且在早春萌动前剪掉枯梢、枯枝、残留的果实和过密的枝梢。

3小结与讨论

目前国内外对于川鄂连蕊茶同属的植物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的研究报道较多。国外对山茶的杂交育种、系统发育、遗传变异、生理生化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但范围不是很广[9]。国内的研究者对山茶的研究做过比较系统全面的探讨,主要包括山茶的种群系统分类、花粉形态、细胞学、杂交育种、引种驯化、生理生化、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栽培管理等方面[10-22]。但国内关于山茶属连蕊茶组育种的研究较少,对于川鄂连蕊茶的研究仅有少量文章从生态学角度开展过研究[23-26],而关于川鄂连蕊茶的育种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通过引种驯化野生川鄂连蕊茶进行人工栽培,结果表明,川鄂连蕊茶扦插繁殖容易,采用根旺、ABT1号和ABT3号生根粉处理,生根率可达85%以上;在全光照条件下栽培,其观赏性状较好,并且驯化栽培种较野生种株型紧凑、枝叶浓密、嫩叶颜色丰富,四季叶色有变化;花多且香,花以白色为主,有的略带粉色,3~4月开放,成对着生于枝顶或叶腋;果期10月,蒴果近球型,直径10~12 mm;而且特别耐修剪,修剪后抽生的新叶、新梢为紫红色,景观效果持久,是良好的造景材料。川鄂连蕊茶具有常绿、冠型紧凑、花朵繁密、芳香以及抗性强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园林绿化及室内盆栽观赏的植物材料,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 孙卫邦. 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 中国园林,2003,19(7):63-65.

[2] BORMANN F H, BALMORJ D, GEBALLE G T. Redesigning the American lawn: A search for environmemal harmony [M]. New Haven: Yale Univercity Press,1993.

[3] 陈俊愉.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 陈灵芝.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现状及保护对策[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5] 陈法志,郑伟,谭庆. 武汉天子山乡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利用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00-3402.

[6] 倪穗,李纪元. 我国连蕊茶组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前景[J]. 浙江林业科技,2005,25 (5):70-73.

[7] 许林, 陈法志. 丰花、香花型茶花――川鄂连蕊茶[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版),2010(7):6-7.

[8] 赵玉宏,郑洪,雷杰,等. 山茶扦插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830-831.

[9] ZAGOSKINA N V, DUNRAVINA G A. Effect of ultraviole (UV-B) radiation on the form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tea plant callus cultures[J].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03,50(2):270-275.

[10] 顾志建,夏丽芳, 谢立山, 等.中国部分山茶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报告[J]. 云南植物研究, 1988,10(3):296.

[11] 敖成齐. 山茶属Camellia植物花粉形态的光学显微镜观察[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318-321.

[12] 王仲朗,夏丽芳. 应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鉴定山茶属植物杂种F1代的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1992,14(4):423-429.

[13] 闵天禄. 山茶属山茶组植物的分类,分化和分布[J]. 云南植物研究,1998,20(2):127-148.

[14] 李广清,孙立,刘燕. 山茶属连蕊茶组6种植物花粉形态特征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5,13(1):40-44.

[15] 杨俊波,李洪涛,杨世雄,等. 四个DNA 片段在山茶属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J]. 云南植物研究,2006,28(2):108-114.

[16] 方伟,杨俊波,杨世雄,等. 基于叶绿体四个DNA 片段联合分析探讨山茶属长柄山茶组、金花茶组和超长柄茶组的系统位置与亲缘关系[J]. 云南植物研究,2010,32(1):1-13.

[17] 李光涛,梁涛,张梅莉. 五种山茶属植物的核型研究[J]. 茶叶,2001,27(2):17-21.

[18] 肖调江,顾志建,夏丽芳. 九种山茶属植物的减数分裂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1993,15(2):167-172.

[19] 杨志玲,李纪元,范正琪,等. 山茶属红山茶组内杂交亲和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32-36.

[20] 杨志玲,李纪元,范正琪. 保存温度对红山茶组物种及品种花粉生活力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2004,24(5):1-3.

[21] 吕芳德,徐德聪,侯红波,等. 5种红山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003,21(4):4-7.

[22] 邓白罗,谭晓风,漆龙霖,等. 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的RAPD分析及分类研究[J]. 林业科学,2006,42(5):36-41.

[23] 操国兴,钟章成,刘芸,等. 缙云山川鄂连蕊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生物学杂志,2003,20(1):10-12.

[24] 操国兴,钟章成,谢德体,等. 不同群落中川鄂连蕊茶的生殖分配与个体大小之间关系的探讨[J].植物生态学报,2005,29(3):361-366.

第2篇: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范文

近年来,随着林业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我市林业发展自身的结构矛盾和森林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林分生产力低,生态稳定性差,重大灾害(现阶段主要是松材线虫病和森林火灾)发生严重,困难造林地多,林特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加工增值不高,产业链不长,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滞后,产品不太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市林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实施现代林特业发展科技专项,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制约我市林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共性技术问题,实现林特产业的技术跨越,转变林业增长方式,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生态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遵循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增强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和《*市“十一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部署要求,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护生态安全、提升优势林特产品产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组织实施一批林业重大科技项目,突破和推广一批制约我市林业生态安全与林特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推进我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产业体系的持续发展,为我市林业跨越式发展和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二)总体目标

基本建成适应现代林特业发展,体制完善、机制灵活、支撑有力的林业科技支撑体系,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成果转化和推广步伐明显加快,对现代林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林特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林特产品质量安全显著改善,林特产业布局更加优化,林农收入显著增加。在特色果树、茶叶、林业生态工程、花卉种苗、竹子、森林重大灾害控制等6大领域突破10-15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自主育成5-6个林特优良品种,建成5个高标准的林特良种示范园,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1%,林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三、发展重点与主要研究领域

(一)重点研究领域和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1.优势果树良种选育与产业化配套技术

杨梅、南方蜜梨等优势果树资源的保存、利用与优质、早熟、丰产、多抗优势新品种选育技术;设施栽培与数字化栽培技术;重大病虫害及安全生产技术;采后保鲜、贮运技术及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2.竹类安全优质高效栽培与加工利用技术

竹林低产林改造和可持续经营技术;笋竹两用林生态型高产高效技术;竹林病虫害生物防治综合配套技术;竹林的覆盖增温新材料、新方法;竹笋品质改良技术;竹笋保鲜加工新技术;工艺竹材培育技术;竹材集成工艺板材开发。

3.茶良种选育和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

白化茶新品种育成与良种产业化技术体系;茶叶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管理技术;低值茶鲜叶资源增值产业化技术;春茶低温侵害防御技术;茶综合利用开发技术。

4.林木花卉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

优质、抗逆、抗病虫、多用途优良花卉新品种的引进驯化及良种选育技术;红枫、杜鹃、樱花等我市优势花卉品种的改良和创新技术;乡土树种的选优、驯化及繁殖与生态应用技术;名贵、稀有花卉品种的快繁与工厂化生产技术,大规格容器苗培育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及定向栽培技术。

5.森林生态体系高效构建与效能评价技术

常绿阔叶林的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及困难立地特殊造林技术;以立地类型划分与适地适树为基础的生态公益林造林与经营技术;抗逆性植物材料选育及良种繁育技术;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和低效能防护林改造复壮技术;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全程动态监测与效益评价技术。

6.重大森林灾害的预警及防控关键技术

“3S”技术在林火预报、林火监测中的应用;森林火灾地形、地貌和植被类型对林火蔓延的影响及扑灭技术;生物防火树种的选择及生物防火林带的配置技术;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应急防治和综合控制技术。

(二)中试、示范、转化及产业化

1.优势果树良种选育与产业化配套技术

重点推广杨梅、柑桔等水果良种及配套技术;南方蜜梨、葡萄等的设施栽培技术、套袋技术;柑桔完熟栽培技术;安全生产技术;产后保鲜与贮运技术。

2.竹类安全优质高效栽培与加工利用技术

重点推广毛竹笋用林肥水喷滴灌技术;竹笋有机化栽培技术;观赏竹培育技术;竹林覆盖技术;竹材集成工艺板材开发。

3.茶良种选育和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

重点推广“黄金芽”、“千年雪”等*本地珍稀白化茶及其它茶树良种;引进推广新型高效肥料、生物农药;加快全程信息管理系统在茶叶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4.林木花卉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

重点推广已引进成功的红枫、杜鹃、樱花、乡土树种等特色树种良种及配套栽培、繁育技术;生态公益林造林容器苗的工厂化培育技术;花卉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应用。

5.森林生态体系高效构建与效能评价技术

重点推广针叶林人工促进改造技术;新农村景观设计与环境综合治理、城乡一体化绿化示范技术。

6.重大森林灾害的预警及防控关键技术

重点推广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控制技术;松树树干注射剂及其它高效农药新剂型的引进与应用技术。

四、重点项目

围绕专项目标与需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按照“支撑和引领”相结合的原则,未来5年,着力组织启动12个重点林业科技项目。

1.主要林特鲜活产品物流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杨梅、水蜜桃、竹笋等鲜活林特产品物流品质综合评判体系构建及适宜中长途贮运的水果品种筛选;贮运鲜活林特产品适宜采收成熟度的确定;采后鲜活林特产品物流冷链体系建立;物流品质的维持与营养保健功能的挖掘;以采后鲜活林特产品预冷和物流冷链体系为核心的产业化示范与应用;从基地到餐桌各个环节的物流技术标准制定。

预期目标:制定杨梅、水蜜桃、竹笋等鲜活林特产品采后物流冷链操作规程或技术标准;建立物流品质综合评判体系;鲜活林特产品安全贮藏保鲜期、冷藏运输时限、目的地货架寿命显著提高,流通损耗明显减少;货架期内产品保持良好的物流品质和商品性;建立集成技术产业化示范点;申请国家专利2-3项,全市鲜活林特产品物流水平总体上明显提高。

2.水果设施栽培及数字化精准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根据水果栽培设施的结构及其对树体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品质和商品性形成的影响规律,树体代谢对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需求,以及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开发适合本地的水果栽培设施及结构;水果设施精细和精确栽培技术,水果设施栽培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栽培地土壤、气候、水分等环境参数的自动获取、无线传输和数据解析技术,建立基于生产过程的模拟模型和融合反馈机制。应用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达到水果的数字化精确栽培、优质高效的目的。

预期目标:提出优化的水果设施栽培模式及数字化模型;研发1套设施果园环境参数自动获取与处理设备;提出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的精准栽培技术,并提供配套的栽培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1套;建立2-3个设施栽培示范基地,面积1000亩以上;申请专利1—2项。

3.优势果树良种选育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开展杨梅、水蜜桃、柑桔、金柑、葡萄等优势水果良种选育及品种区域适应性研究;进行现有同类水果品种的品质指标比较分析和分子指纹图谱构建及资源评价;筛选优质、适于鲜食、加工及设施栽培的专用或兼用优势水果新品种;研究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与生产技术规范,制定技术质量标准,并建立良种示范基地。

预期目标:通过目标选种及引种,每类水果集中20-30个优良单株或品种,建立1个品种试验基地,5-6个品种适应性区域试验点;构建主要品种(单株)重要品质性状的分子指纹图谱;每类水果选育出1-2个具有不同优良生产性状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单株),并通过省级农作物品种审(认)定或林木良种审定;建立500亩示范基地;制订配套生产技术规范或技术质量标准。

4.茶叶生产全程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研制与应用

研究内容:以“3S”技术、网络和质量检测等手段,建立茶叶产地环境质量评价、产中农药和肥料等施用、茶叶质量及商品流通去向跟踪等监控体系,包括茶叶产地编码系统、田间数据库以及基于WebGIS的茶叶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等,准确地评价茶叶质量安全状况,追溯问题源头,开展预警预报,及时提供优化质量安全的改进措施和技术方案。

预期目标:建立*白化茶、望海茶、瀑布仙茗、东海龙舌等主要品牌3-5个代表性生产单位(组织)基地的茶叶安全生产数据库等基本信息系统;提出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完成产地环境质量评价专题图;依据茶叶质量安全标准,制订安全生产操作规范、评价、控制等全程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开发出茶叶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和开展技术咨询,覆盖全市茶叶产区50%以上;提供茶叶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使用说明书和技术总结报告;提供茶叶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和环境质量评价专题图;申报国家软件著作权2项。

5.全季型珍稀白化茶种质资源研究与新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开展全季白化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与形态特征鉴定、白化机理等研究;选育春、夏、秋三季(全年)均能生产品质优异名优茶的白化茶优势种;研究优势品种的育苗与栽培技术;产品加工与品质提升技术;建立优势种高效栽培与繁育基地,推进名优茶机械化采摘。

预期目标:育成1-2个以全季白化、综合优势明显的新品种;申报1项专利;建成集母本园、苗圃、示范园于一体的种质基地50亩,推广生产面积1000亩以上,争取获得省级新品种认定或新品种保护。

6.沿海防护林体系高效构建与效益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沿海防护林立地类型调查与评价,筛选适合防护林建设的高抗逆性植物新品种,研究新品种苗高效培育技术,防护林高效节本营建技术,优化防护林的植物配置模式,形成高效的防护林基干林带,建立防护林效益评价体系。

预期目标:摸清我市沿海地区基干林带和一线海塘的立地类型与林地生产力现状;建立沿海防护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方案;引进筛选出适于沿海不同立地类型造林的植物50种以上,其中初选先锋植物15种;选育出高抗逆性耐盐抗风植物新品种5-6个;营造不同类型的试验示范林500亩以上,辐射推广5000亩,成本降低30%以上,造林保存率达85%以上。

7.特色花卉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我市特色花卉植物产业面临的特色品种不特、优势品种不优、品种结构单一老化、生产栽培效益下降、品种知识产权缺乏等新问题,开展红枫、杜鹃、樱花、乡土树种等特色花卉和草本花卉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与种质库建设;研究特色花卉品种资源保育技术,良种的扩繁技术,良种壮苗促成培育技术,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及生态利用技术。

预期目标:收集保存我市特色名优木本观赏植物和草本观赏植物150种,营建遗传种质保存圃及观赏园300亩;育成优良特色花卉新品种10个以上,申报知识产权5项以上;研制一套集特色花卉良种扩繁、苗木培育、病虫害综合治理、生态利用技术于一体的技术体系,提出驯化、保育、筛选及高效选育技术3项以上;制定各种栽培标准、规范等3项以上;建立种苗培育示范基地3-5处,面积500亩,辐射推广5000亩。

8.森林火灾的预警和防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我市森林燃烧的可能性以及发生森林大火的潜在危险性大大增加的实际,研究森林火灾与气候条件、植被类型、地形地貌等的相互关系及防控技术,包括气候条件与森林火灾的相互关系及季节变化规律,植被类型与森林火灾的相互关系,地形、地貌和植被类型对林火蔓延的影响及扑灭技术,生物防火树种的选择及生物防火林带的配置技术的研究。

预期目标:用定量分析方法提供气候条件与森林火灾的相互关系及季节变化规律;用数据阐明不同植被类型、林分结构与引发森林火灾的相互关系,并提供相应的布控防范技术方案;提供林火在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植被类型的蔓延规律,并制定相应的扑灭技术方案;筛选优良防火树种10个以上,生物防火林带配置模式5种以上,营造生物防火示范林带20公里。

9.低质低效林分植被改良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低质低效林分区域分布、立地条件和植被现状调查与评价;不同类型(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植被类型、不同经营目的)低质低效林分植被改良树种选择及优化配置模式;不同类型低质低效林分植被改良技术集成与示范;改良林分的质量、效益评价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

预期目标:提出低质低效林分的分类和评价标准;提出不同低质低效林分植被改良技术规程和标准;筛选出适宜不同区域、不同立地改造、不同经营目的应用的造林树种50种;建立不同类型低质低效林分植被改良示范林600亩,辐射推广5000亩;提出低质低效林分植被改良后的质量、效益评价体系与可持续经营策略

10.高抗逆性植物资源的引进、选育与生态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我市台风、洪涝、干旱、工业污染等灾害频发,给我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的实际,开展耐盐碱、耐水湿、耐干旱瘠薄、抗风、抗化学污染等高抗性植物材料的引进、选育及驯化技术研究;进行高抗性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及抗逆潜力与生态安全的评价;开发高抗逆植物材料种质的保存、扩繁和生态应用技术,并建成种质繁育和生态应用示范基地。

预期目标:引进高抗逆植物材料50种,筛选适合本地发展的优质高抗植物材料20种;营建遗传种质保存圃及采穗圃30hm2;掌握各引进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抗逆潜力与生态安全性;总结一整套高抗逆植物材料的扩繁与生态应用技术;建立不同类型的生态应用示范林1000亩。

11.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外来有害生物和本土爆发性有害生物对我市森林生态安全、林特产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严重威胁,研究生态林、经济林、景观风景林、园林苗圃等重要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监测、灾变预警与应急防控技术;研究灾变规律和内在机制,寄主-病原-环境的互作关系,以及生物、物理、信息素、营林及化学减药等综合安全防治技术。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种群的危害,营造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维护森林健康,促进森林各种效益的持续发挥。

预期目标:揭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及其灾变规律和内在机制,建立预测预报体系和应急防控体系;建立天敌、环境等自然因子对林业重要有害生物的控制模式及效果评价体系;通过综合采用物理、生物、信息素、营林、化学等手段,确立一整套控制当地林业重要有害生物的安全防治技术体系和技术平台;选育一批具有较强抗性的林特物种新品种(新品系)。

12.竹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我市大面积分布的竹林综合经营效益较低的实际,研究不同立地条件竹林经营措施与优化模式;竹林空间高效复合利用技术;不同经营目标竹林的笋、材利用优化结构模式;大径工艺竹材定向培育技术;废弃竹材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示范;基于竹林可持续经营的肥料、水分、光照、土壤及有害生物等的优化控制技术;竹笋品质改良技术;竹笋保鲜技术。

预期目标:提出不同立地条件竹林的经营措施与优化模式2-3种;竹林空间利用率提高30%以上;提出不同经营目标竹林的笋、材利用优化结构新模式;总结一套大径工艺竹材定向培育技术;研制1-2种废弃竹材资源化利用技术;提出一套竹林可持续经营的肥料、水分、光照、土壤及有害生物等的优化控制技术;建成高效经营技术示范竹林500亩,竹林生产力较传统经营技术提高15%;竹笋品质得到明显改善;鲜笋保鲜期延长5-7天。申报国家专利1-2项。

五、创新平台建设

以支撑科技发展、改善创新环境、提升研发水平为目标,加快构建适合我市现代林特业发展需求和资源高效共享的林业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

1.加快建设林业工程技术中心

积极推进涉林类的大专院校、科研推广机构与农业产业基地的产学研结合,鼓励林业企业、产业基地与国内外林业科研院校、推广机构开展科技合作,积极以理事制、股份制的方式,联合创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以面向林业生产和林业生态安全为目标,致力于林业应用类技术开发与服务的林业科技研发机构。重点建成市林特科技、林业生态环境监测两大工程技术中心。

2.组织创建林特种质资源中心

创建林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林特种质资源中心,整合、保护我市现有各类林特品种资源,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生产技术,不断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进一步优化我市林特品种结构,提高我市林业生态功能效益,提升林特产业档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林特种质资源中心将根据全市林特产业区域布局和品种资源分布现状,在全市各林特主导产业区建立杨梅、柑桔、水蜜桃、蜜梨、白化茶、观赏植物等六大种质资源库。

六、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

由市科技局和市林业局成立专项领导小组,领导本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协调处理专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林业部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有关企业要积极参与专项的实施,实行市县联动、部门互动,共同组织实施专项中的重大、重点项目。领导小组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的制订,各项目的组织评审、咨询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推荐与遴选,指导监督重点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开展项目的中期评估和绩效考核。专项中明确的重点项目在组织方式上实行课题制和首席专家负责制,本着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以择优委托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2.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全社会对林业科技的投入,着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市科技三项经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林业发展相关的专项资金等经费将作相应安排,支持本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林业部门也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支持本地区开展的重点项目。进一步树立企业是创新主体的思想意识,加强企业对本专项的科技投入,凡参加承担本专项实施的示范企业,要求企业科技投入经费不低于财政科技投入的经费。

3.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将《*市现代林特业及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实施与人才使用、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涉农高校、科研院所、林业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及各类研发人才,增强我市林业技术力量,力争形成200名以上从事技术研发、示范和应用推广的林业技术骨干队伍。

第3篇: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油茶栽培;关键技术;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197-02

1 引言

油茶是一种经济作物,其栽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目前我国一些油茶种植地区的相关人员的技术还不够成熟,管理能力也比较薄弱,因此油茶还不能够完全实现高产。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必须要找出不能实现高产的原因,并加以解决,从而实现油茶的高产高收,带动经济利益。

2 油茶的特点分析

我国油茶资源十分丰富,油茶种类位居世界第一,且绝大多数种类只在我国有所分布。我国既是油茶的原产地,又是油茶的产量大国,且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油茶按其花色可划分为白花、黄花、红花三大种类,且每种花色的油茶还能细致地划分出许多茶类。其中,花色为白色的油茶是我国最为普通的油茶。按果实大小也可将油茶划分为大果型、中果型、小果型三大类,其中最为普通的,花色为白色的油茶就属于中果型油茶,种植面积最大,种植范围最广。

3 油茶栽培关键技术

3.1 土地的选择

关于油茶的土地选择,需要考虑土壤、海拔、坡度等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油茶的生长状况。因此,在考虑土壤因素时,在保证土壤呈微酸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适合油茶生长的土壤的保水性能、排水性能、通气性能等。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高腐殖质土壤的利用,满足油茶生长所需要的土壤厚度与土壤深度。海拔和坡度也是不容忽视的两个因素,通常情况下,油茶的土地应选择在海拔低于500 m,坡度不高于25°的地势上,这不仅促进了油茶的自然生长,也降低机械开垦的难度。除此之外,油茶的土地还应选择在避风、向阳的位置上。

3.2 土地的处理

依据实际情况,对土地进行深翻。对土地进行深翻能够有效改良土壤内部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排水性能、通气性能,对油茶的生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土壤深翻一定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且还要对土壤周围的杂草、碎石块等进行及时的清楚,确保土壤周围坏境。为了做好相应的土地处理工作,应在最大限度内选择平缓坡地进行相应的机械深翻,当土地坡度相对较大时,就必须要采用相应的穴垦方式。施加肥料是土地处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要保证油茶种植所需要的各种肥料,以及肥料量的充足。

3.3 苗种的选择

优质油茶的品种是保证油茶高产高收的前提。关于油茶的选种,一定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成本效益等因素。例如在广西某油茶种植区,种植人员充分考虑了油茶的选种问题,他们结合本地自然情况,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种植普通油茶品种。这种普通的油茶品N,在当地更加适宜生长,结果率十分高,给本地油茶种植人员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本地的经济发展。

4 油茶栽培管理措施

4.1 对幼林抚育的管理措施

幼林抚育与油茶土地处理过程息息相关。幼林抚育主要包括除草、施肥、培蔸等工作,其中松土过程中不伤害到幼苗,必须对幼苗采取一定保护措施。首先,在做第一年的松土工作时,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对幼苗进行松土。如果松土时间不恰当,就会使幼苗的存活率大大降低。待幼苗定值后,要在4~5月份和9~10月份对幼苗进行2次抚育工作,并严格依据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抚育,切不可违背苗柱生长规律。对幼苗进行施肥时,要以使用氮肥为主,使用复合肥为辅,并且要保证每一株油茶幼苗都能摄入满足自身生长的氮肥和复合肥。另外,还应对每一株油茶幼苗追加一定量的农家肥,并根据相应的天气情况保证浇水量。

4.2 对成林的管理措施

4.2.1 关于油茶的施肥管理

施加肥料是保证油茶优质的必要方法,也是实现高产丰收的重要手段,所以油茶种植人员应把握住油茶各个时期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为了保证油茶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在其幼苗阶段,应使用大量的氮肥,在其结果阶段,应减少氮肥的使用量,不断加大磷肥、钾肥、尿素等肥料的使用量。

4.2.2 关于油茶的修剪整型

对油茶进行修剪是整个油茶生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但影响油茶的形体,也影响着油茶的坐果率。通常情况下,油茶的修剪要以枝条顶梢结果为主,对密生条、不规则枝条、交叉重叠条等枝条进行修剪,保证油茶的形体美。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抹蕾过程。有时候,定植后的油茶会出现提前开花的情况。对于主干的修剪,通常情况下,以80~100 cm最为适宜。在进行第一次修剪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3、4个长势强壮的枝条作为主枝;在进行第二次修剪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保留发育较好的两个或三个枝条在主枝上。在经历3至4次的修剪后,整株油茶就能够成型。

4.2.3 关于油茶的病害防治办法

油茶的常见病主要有烟煤病、软腐病、炭疽病等。其中,炭疽病是常见病中出现概率最多的一种。炭疽病主要发生在果实、花蕾、树叶等部分,随着病症的恶化,会使这些部分从树体脱落,也会使树枝发生干枯,特别严重时会直接导致整株油茶死亡。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首先,栽培人员必须要重视对整片林地的管理,加大管理力度。对田地中存在的杂草、石块进行及时地清理,为形成良好的油茶树型打下基础,并保证树林中的通风、透光。其次,在油茶生长过程中出现病态时,不能盲目地施肥。此时,加大氮肥肥料量的使用不一定对株体的成长有所帮助,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使用磷肥、钾肥等,帮助油茶树木抵抗病害。最后,当整株油茶出现死亡现象时,最好在春季时进行补种,之后做好相应地修剪工作。

第4篇: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 铁观音;栽培技术;福建安溪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041-01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Anxi Tieguanyin Tea

ZHANG Xin-quan

(Anxi County Taozhou Township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Fujian Province,Anxi Fujian 362400)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Anxi Tieguanyin tea,including cultivation characteristics,preferred tea,preferably seedlings,planting management,pest control and other aspects,in order to provinde references.

Key words Tieguanyin;cultivation technology;Anxi Fujian

安溪铁观音茶叶,是安溪县民生产业、支柱产业,是安溪茶农主要的经济来源。目前,很多安溪茶农意识到要以“质”取胜,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以“质”取胜的关键在于茶树栽培与管理,本人根据多年对安溪铁观音栽培与管理的实践,对安溪铁观音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1 栽培特点

安溪铁观音茶树属无性品系,采用压条和短穗扦插[1-6],培育苗木。传统习惯是无性繁殖,提高茶叶产量和改进茶叶品质。种植在海拔300~1 000 m之间的山区,该地区雾多,漫射光多,温度适宜,有利于较丰富的氨基酸及其他内含物的积累[7-14],从而形成独特的品种品质,适宜富含化学微量元素的偏酸性红黄壤土,以及土层深厚、座北朝南、较阴润的土地[1-5]。种植前要全垦熟化,按行丛距规格开种植沟,下足基肥,择其东南风或南风气候,选其壮苗定栽,茶蔸覆盖草,然后浇稀薄水肥。为促其骨架粗壮,蓬大芽多而重,应精心培管,四季耕锄[1-3],适时施肥,三次定剪。

2 择优茶园

茶园是种植铁观音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其决定了铁观音的生长质量与产量,选择海拔800 m以上的高地,红土壤pH值为4.5~6.5,土质肥活、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坡度25°以下,水源充足,交通、电力、通讯方便的缓坡地带。茶园的种植模式应该是复合型、立体型、生态型的。针对已存在的茶园,凡山区、半山区适宜种茶的地点,可在沟边、陡坡、塘边、路边及周围补植林木[1-3]。再因地制宜建立有各自特色的茶园人工生态体系。复合型、立体型的茶园,符合了茶树的生态适宜性,减轻了水土流失,使茶园土壤深厚[1-2],有机质含量高,茶园小气候协调,生物物种数量多,茶树生育、茶叶品质、经济产值均较好。

茶园开垦有平地开垦、缓地开垦和15~25°的梯田开垦。平地、缓地开垦时,应把表土挖放在沟边,将沟中的土壤打碎,捡去石头等杂物,沟深60 cm;并合理布局沟行[1-5],整成宽120~130 cm的畦,沟行宽为50~60 cm,一般在冬天整地春天种植。坡度在15~25°时,要垦成梯田,基本上按等高线由下而上逐层进行,梯层高度约1 m,茶园一般按照山地地形弯道开垦,根据地形确定园地长度。茶园开垦要深翻表层土[2],深翻约66 cm,将茶园垄成种植沟,将火烧土、钙镁磷肥均匀撒入在种植沟中[1-5],且施用量分别为1 000、50 kg。回填种植沟,预备开展种植。

3 优选苗木

选择纯度高,植株健壮,高度>20 cm,茎粗>2 mm,具有一定的着叶数,根系旺盛,无病虫侵害的一年生幼苗为定植植株。茶苗定植时期宜掌握在每年的2月进行,根据矮化密植原理,用量9万株/hm2,单行条植,行距90 cm,株距18 cm,每穴3株;双行条植,行距150 cm,株距20 cm,每穴2株。具体技术方法:在完成开垦的茶园定植沟内用定植农具挖穴10~12 cm深,穴径10 cm以上,把茶苗垂直种于穴内,填满土,并压紧压实,或用农具夯实苗茎部上方土层,再培上细土1~2 cm,浇透水分,苗木定植时要比正常深1~2 cm,如果能选择在下雨之前定植最为理想。茶苗定植后,剪去离地面15 cm以上的部分,调节地下部与地上部的平衡,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有利于茶苗的成活,同时还要为茶苗覆盖稻草。在茶园附近种植绿色草本植物,如决明子、紫云英等,以调节湿度,为茶苗提供营养[1-5]。越冬时节,做好保暖工作[1]。

茶苗定植后的第1、2年,可套种豆科植物(如大豆、花生等),对大豆、花生等植物一般施用农家肥和复合肥[1-6],待其成熟后,将其叶、梗、枝放穴边作绿肥,以增加土壤肥力,促进茶苗生长。

4 栽后管理

适量保留茶园的小型杂草,杂草以不盖过茶苗为准。除草时,茶苗周围及茶行内恶性杂草采用手工在雨天或土壤有墒的时候拔除,谨防土壤松动;大行间可以用工具除划,茶苗经过1年生长完全成活后,园内杂草需人工去除,要除早、除小,力求除尽;不应用除草剂除草,易对茶苗造成药害,影响茶苗生长,人工所除之草就地覆盖在茶苗周围。追肥要求在茶苗过一个夏季高温之后再行施肥,要勤施薄施,少量多次,挖穴或开沟施肥,施肥后及时覆盖。

茶园每年在非采摘季节进行2~3次10~15 cm的浅耕

(下转第45页)

(上接第41页)

和去除杂草,10月中旬深耕20~25 cm进行松土。

5 病虫防治

以农业防治为根本,合理规划植株栽植密度,提供充足肥料,合理采摘茶叶,做好茶园的清洁和管理工作[1-3],要定期清除枯枝、落叶、杂草,并集中处理,处理完毕后喷撒石硫合剂,增加茶树的自身抵抗力,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也可以利用害虫的趋性,采用物理方法:如每1.6 hm2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和挂黄色粘虫板375片~450片/hm2诱杀害虫。杀虫灯诱杀害虫种类多,数量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有效保护和利用天敌。建议使用无毒或低毒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同时采用生药防治[1-3],即引入各种天敌捕食,以虫治虫,致使害虫死亡,在茶园中常见的捕食昆虫有蜘蛛、飘虫、蟑螂等。寄生性昆虫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两大类,也可利用微生物互相拮抗关系来防治病害,或培养利用使害虫致病虫害微生物细菌、真菌来消灭害虫。

6 参考文献

[1] 林胜杰.铁观音茶叶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6(5):62-63.

[2] 林胜杰,王青天.铁观音茶叶无公害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6(11):16-18.

[3] 谢海峰.闽南乌龙茶的栽培研究[J].北京农业,2015(27):48-49.

[4] 俞美英.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J].茶业通报,2000(4):23-25.

[5] 黄志农.名茶:安溪铁观音[J].茶业通报,1979(增刊1):103-105.

[6] 陈树根.安溪县铁观音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3(10):5-7.

[7] 陈钦儒.安溪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8] 王桂林.安溪茶文化资源的挖掘及利用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9] 余文权.安溪县茶叶产业链的整合管理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10] 谢钦玲.安溪茶文化旅游提升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11] 陆恒.安吉白茶地理标志品牌管理研究[D].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2.

[12] 林成业.安溪茶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对策[J].福建茶叶,2010(5):36-39.

第5篇: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范文

论文关键词大叶冬青;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阐述了大叶冬青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子处理、芽苗移栽、苗期管理、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大叶冬青更好地应用于园林绿化提供参考。

大叶冬青别名苦丁菜、菠萝树、大叶茶、苦灯茶,为冬青科冬青属常绿阔叶乔木。其树干通直,枝叶繁茂,树形优美,状似广玉兰;叶、花、果色相变化丰富,萌动的幼芽及新叶呈紫红色,正常生长的叶片为青绿色,老叶呈墨绿色,5月花为黄色,秋季果实由黄色变为橘红色,挂果期长,十分美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极好的生态景观树种。其适应性强,较耐寒、耐阴,萌蘖性强,生长较快,病虫害少,是城市理想的第3代绿化树种。同时,其叶、芽可制作苦丁茶,是优良的保健药用树种;木材可作细工原料;树皮可提烤胶等,发展前景很好。大叶冬青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各省及福建、浙江等地,生于沟坑旁阴湿处、山坡竹林内及灌木丛中,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常绿乔木,高达20m。树皮灰黑色,粗糙,枝条粗壮,平滑无毛,幼枝有棱。叶厚革质,长椭圆形,长8~20cm,宽4.5~7.5cm,顶端锐尖,基部楔形,主脉在表面凹陷,在背面显著隆起;叶柄粗壮,长约1.5cm,聚伞花序密集于二年生枝条叶腋内,雄花序每一分枝有花3~9朵,雌花序每一分枝有花1~3朵;花瓣椭圆形,基部连合,长约为萼裂片的3倍,果实球形,红色或褐色,分核4。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大叶冬青原产我国南方,喜温暖湿润土壤,适生凉爽环境、深厚疏松的土壤。幼龄喜荫蔽,需一定的侧方遮阳,种子休眠期长达3年,苗期生长较慢。一般3年后进入速生阶段,树高年增长量可达50~110cm。1年中有2个生长高峰,分别出现在4月和7~8月,二次抽梢的特性为采嫩叶制作苦丁茶提供了条件。因当年生苗耐寒性较差,冬季需防-4~-3℃的低温;二年生苗木能适应-7~-5℃的自然低温;五年生幼树能适应-10℃的低温。

2栽培技术

2.1种子处理

因大叶冬青种子休眠期长达3年,种子需用湿沙贮存1.0~1.5年,并进行变温处理。用40℃的温水浸泡12h,置于5℃低温下处理24h;再用40℃的温水浸泡10h,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min,取出用清水泡8~10h,置于沙床内催芽。经3个月左右,种子陆续萌动、露白后播种。此法可使种子提前9~12个月发芽,发芽率达60%左右。

2.2芽苗移栽

幼苗高1.5cm,出现真叶时,移入塑料袋营养钵中,排入苗床。株距6cm,行距12cm,塑料袋口径5cm,钵高10~12cm。幼苗移入后怕高温日灼和干旱,要及时用75%遮阳度的网搭设遮阳棚,以遮阳保湿。

2.3苗期管理

主要是在幼苗生长旺期施肥。4月每隔5d叶面喷施0.1%~0.3%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和茎木质化;7~8月每隔5d叶面喷施0.1%尿素液1次。苗木生长后期,每隔5~7d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0.2%~0.3%的硫酸钾溶液1次,促进苗木木质化,增强越冬抗寒性。秋后增施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后期适当缩短遮阳时间,从9月上旬起,逐步揭除遮阳网,增加光照。

2.4定植管理

(1)绿化大苗栽培。根据本品种喜侧方荫蔽的生物学特性,选用金丝垂柳J842、黄山栾树、光皮树等阔叶树进行异龄混交复合配置,形成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的稳定的树种群落。落叶树行距2~3m,株距1.8~2.5m;行间种植大叶冬青,株行距均为0.4~0.5m。成活后视生长状况和绿化要求施肥管理。

(2)叶用园栽培。用二年生大苗定植,株距1m左右,行距1.0~1.2m,定植1年后矮化修剪定型,修剪高度1m以下;2年后即可采摘嫩叶制茶。因要取叶制茶,栽培过程要增施有机肥(腐熟的饼肥、鸡粪等),严禁偏施氮肥,尽量少施化肥,以达到无公害要求。2.5病虫害防治

大叶冬青病虫害虽少,但绝不是无需防治。无论是绿化还是制茶,都应提倡综合防治,强调保护环境。一是精修细剪,及时除去病虫枝、枯死枝、内膛过密枝,通过合理调整树体及树间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恶化病虫害的生存环境。二是利用生物技术消灭害虫,利用天敌,采用人工饲养投放、引进等措施,增加天敌种群数量,控制害虫数量。三是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等。四是必要时可以使用矿物源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五是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关键时可少量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吡虫啉等,但在制茶采叶前20d禁止使用。六是改进喷药技术,注意适时喷药,减少施药次数和浓度,做到能兼治的不专治,能挑治的不普治,若防治1次有效,可不再多次喷药。

参考文献

[1]万光忠.大叶冬青栽培技术[J].安徽林业,2007(1):26.

[2]邓修衍,徐世云.大叶冬青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4(8):5.

第6篇: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金花茶;栽培;科学管理

金花茶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为2- 6米,其枝条疏松,树皮呈淡灰色,其花为金黄色,如同涂着一层蜡,晶莹而油润,似有半透明之感,花开时的形状呈杯状、壶状或碗状,花朵娇艳多姿,秀丽雅致。金花茶的叶子为深绿色,比较厚实,叶子的边缘微微向背面翻卷,有细细的硬质锯齿。其果实为蒴果,内藏6至8粒种子,种皮呈黑褐色。金花茶对气温湿度要求较高,所以,其多生长在山谷、林下、沟边等阴凉的地区,多分布在平均照度350- 650lux的浓荫的林下,金花茶的幼树需要在庇阴条件下生长,成龄树在稀疏遮荫下生长较好,所以,金花茶喜生于沟谷荫遮的乔木林下或灌木丛中的湿度大、光照少的环境,在向阳山坡反而会不利于其成长。金花茶的耐湿热,忌干燥和烈日直射,且气温在23℃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75%以上,只有这种地区,金花茶的生长才会比较旺盛。

金花茶为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侧根须根很少,萌芽能力强,可以萌芽更新。金花茶的叶芽在四月份到五月份之间开始萌发,幼苗期除了冬季之外都会抽梢长叶,处于壮龄时期的树每一年都会发两次新梢,新梢的叶子呈紫红色 。七月份到八月份之间开始出现花蕾,十一月份开始开花,花期可延续到第二年的三月份。花期根据品种的不同也有较大的差别,大部分金花茶的花期都在十一月中旬到第二年的三月上旬。果熟期在九月下旬到十二月中旬。

1 幼苗的培育及种植

1.1 金茶花的繁殖方法 金花茶的繁殖可采用有性繁殖(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两种。无性繁殖能保持母本的遗传特性,可提早开花结实,而且繁殖速度快,省材料,是繁殖金花茶的主要方法。

有性繁殖就是采用种子进行繁殖。金花茶在11月至4月开花,10月至12月果实成熟,其种子寿命比较短,应该及时采种,种子采回后不能暴晒和脱水,也不能堆到一块。最好是采摘后立即进行播种,苗圃地要选择在有30 %左右透光度、土地肥沃、排水良好的林荫地段。金花茶种发芽的适宜温度在25~30℃。播种前,种子最好用0.5 %的高锰酸钾消毒二十多分钟,然后用35℃的温水浸种,自然冷却再换清水浸泡24 小时,这样可以促使种子萌动,让其尽快发芽。

无性繁殖主要有扦插和嫁接两种。金花茶的扦插以每年的6月左右为最好,扦条应该选择健壮半木质化枝条顶部的第一、二段,截成长10~15 cm,剪去顶芽及下部的叶,留下的叶片也剪去一半。扦插于粗砂床(盆)或砾石床(盆)中,然后压实,淋足水。苗床应设于阴凉处,为保证较高的空气湿度,最好用塑料薄膜罩住,插后3个月左右便可生根。

繁殖成功后对幼苗的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金花茶是一种深根性的耐荫树种,不喜欢强光,所以应该选择水分比较大,阳光比较少,土壤的腐殖质比较多,酸性比较强的,排水比较好的环境。盆栽苗要在每年的五月下旬到九月份之间放到庇荫的大棚中来种植,可以放在自然的林荫地段。

1.2 金茶花的种植 金花茶的栽植四季均可进行,因为金花茶喜欢酸性的土壤,所以幼苗的栽培最好选择在初冬或者春天,但以春季梅雨天气最为理想,栽植时间以春初阴天无风之日为好,栽植地要选择排水良好的黄壤或肥沃的腐殖土,最好是在遮荫效果比较好的地段。

为了保证成活率,在幼苗的选择上应该比较注意,最好选两到三年生,有五条以上须根的优良的幼苗进行栽植。大苗根上需要带上土球,种植坑最好比根上的土球稍微大一点,把土球放进去,深度以根茎部分与地平为宜。栽上后要盖上土,然后浇适量的水以保证幼苗根基的稳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幼苗进行适当的修剪。

金花茶的盆栽要选用透气性比较好的花盆,盆土避免使用碱性较强的,盆栽的时间最好在每年的九月或者十月份,栽培时应该将幼苗放正,在不断加入土的时候,要慢慢地摇动花盆,使土壤和幼苗的根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载好后要将花盆周围的土压实,浇上适量的水以保证根基的稳固,然后把幼苗放在阴凉的地方,放置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让其逐渐接受一些阳光,待两个月之后就可以和其他的盆栽一块管理。盆栽的金花茶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换盆,花盆大小要和金花茶的幼苗大小相称,过大会导致幼苗根基的不稳,过小会导致幼苗舒展不开,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

2 金花茶的养护管理

2.1 灌溉和施肥 金花茶是比较喜欢湿润的植物,所以应该对其进行定期的浇灌,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更要加倍的浇水,保持其的湿润度。浇水时要根据当时的季节和金花茶本身的生长情况,既要保持金花茶对水分的具体需要,也要掌握住一定的度。

金花茶的茁壮生长离不开肥料的滋养,在其生长期间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施肥,肥料还要适量,过多,金花茶吸收不了,造成一定的浪费。过少,养分不够,会导致植物本身发黄,比较弱小。金花茶是比较喜欢肥料的植物,在栽种的时候就要施足量的基肥,这样可以改善金花茶所生长的土壤性质,促进它尽快地生长、开花,并保证花朵的健康。

2.2 修剪和疏蕾 金花茶的枝叶生长比较平均,一般来说,不用对其进行重度的修剪,但是,为了其更好地生长,还是需要在初冬或者春天的时候进行适度的修剪。对那些长得比较乱的枝桠、比较弱小的枝桠、生病的枝桠都要进行修剪,这样既可以防止其他良好的枝桠受影响,也可以保持苗木的突发性和透光性。

金花茶在夏天刚开始的时候就会出现花蕾,如果放任它的生长,就会出现过于茂密的情况,这样,既会浪费养料,影响其他花朵的发育,也会影响苗木的自然生长,所以,需要对花蕾进行一些疏散。一般来说,疏蕾的工作应该在每年的八月到九月进行,先要去除较弱的枝桠上的花蕾,再去除畸形的和过于密切的花蕾,留下的花蕾不要过于拥挤,大小比较适当,在花朵开放的时候就不会出现相互拥挤的现象。

2.3 除草和杀虫 植物的正常生长都怕杂草的困扰,草不但会争夺金花茶的水分、阳光、养分,还会影响整体的美观效果。在金花茶栽种之前就要先除去杂草,在栽植之后,要根据具体得情况定期对其进行除草,可以将杂草直接翻入土壤中当作金花茶的肥料。勤除草可以疏松金花茶生长的土壤表层,减少水分的流失,增加金花茶土壤中空气的流通环境,对土壤中肥料的分解起到一定的分解作用,也可以为植物的根茎的生长和养分的足够吸收创造更好的条件。

金花茶常见的虫害有茶蚜、红蜘蛛、星天牛、蚧壳虫等,这些害虫不但会损坏金花茶的枝叶,而且会吸收其自身的养分和水分,对金花茶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茶蚜通常在金花茶的芽梢和叶子的背面,这种虫子喜欢以卵的形式寄居在金花茶嫩芽的侧面或者树枝裂缝内,一般会在每年的三月份开始大量出现,五月份比较严重,在金花茶的嫩叶和嫩枝上吸取汁液,并且还会分泌一种物质,招引其他的病害,蚜虫的繁殖非常迅速,它会大量吸取金花茶的汁液,导致叶子萎缩,嫩芽变死,花蕾败落,生长缓慢甚至停止,防治茶蚜的方法有许多种,一般的方法是在蚜虫产生的最初时期,使用50%辛硫磷乳剂、40%乐果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喷药防治。红蜘蛛通常分布于金花茶的叶子背面,这种虫子外形比较小,身体是红色的,一般在春天的时候产卵,经常会结成网状,在网的掩盖下依附在叶子上来吸取汁液,导致金花茶叶子逐渐枯萎,严重时会大量的凋落,对这种害虫的防治方法是用25 %乐果加水稀释1 000~1 500倍液或者用0.5波美度石灰硫磺合剂连续喷洒两次即可。橘粉虱也是一种对金花茶危害比较大的害虫,其幼虫喜欢成群地集聚在金花茶叶子的背面,吸取汁液,严重时会导致金花茶叶子逐渐褪色直至凋落,金花茶本身不能正常生长,对这种害虫一般用80%敌敌畏乳油熏蒸成虫,或用10%朴虱灵乳油1000~1500倍液喷洒植株。星天牛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这种虫子一般寄居在金花茶的枝干内部,吸取汁液,破坏枝干的内部结构,导致枝干逐渐变空,枯萎,甚至死亡,危害极大。针对这种害虫的幼虫期和成虫期可采用不同的防治办法,在卵期和幼虫孵化期用药棉蘸滴滴涕液塞入蛀孔,杀死幼虫,成虫期可喷澳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20%中西除虫菊酯乳油2000倍液触杀性农药。金花茶上还有一种常见的种子是介壳虫,这种虫子一般寄居在金花茶的叶子表面、叶柄或者苗木的小枝上,吸取这些地方的营养,使金花茶枝干枯萎,叶子脱落,还会诱发其他的疾病,导致整个苗木的枯萎、死亡,这种虫害的防治方法是喷洒0.04%~0.07%乐果液,或者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松脂合剂。

金花茶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煤污病、溃疡病、赤叶枯病等等。炭疽病主要对金花茶的叶子、果实、枝桠有极大的危害,一般容易发生在叶子的尖端和叶子的边缘部位,引发叶子的枯萎,叶梢的枯萎,这种病的防治方法是对苗木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防疫,发现有这种病的立即进行销毁,在金花茶播种之前,用0.2的赛力散或50%的退菌特1000倍液浸种24小时,早春喷1%的波尔多液,6~8月每月喷1%的波尔多液加1%~2%的茶麸水。金花茶另一种常见的病害为煤污病,这种病主要危害金花茶的叶子和枝干,在病害的初期叶子上会逐渐出现一些霉斑,这种霉斑初期为暗褐色,严重时呈黑色,会阻碍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苗木的美观,这种病常常发生在高湿的地方,经常会伴随着介壳虫一起出现,因此,对这种病的防治应该首先杀死介壳虫,然后对金茶花的生长的周围环境进行一定的改善,增强其通风性,让其多接受阳光的沐浴,适当地降低空气的湿度和水分,条件允许时可以用清水洗刷干净。

综上所述,金花茶是一种稀有的植物,其不仅外形美观,而且有一定的药用效果,因此,对金花茶的栽培和管理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金花茶的繁殖要细心,保持幼苗的茁壮,根据季节的变化来栽种金花茶,种植后要注意对苗木的管理,根据苗木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多浇水,拔除周围的杂草,减少养分和水分的大量流失。

参考文献

[1] 潘子平、吴儒华.金茶花种子育苗及管理技术[J].大众科技.2008(10)

第7篇: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范文

1.1资源现状

三江县现有油茶林面积4.12万hm2,占林地总面积的20.84%,占森林总面积的21.86%。主要栽培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坡度25°以下的坡地。

1.2油茶良种基地概况

2009年,根据广西种苗总站统一安排,三江县牛浪坡林场新建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引进油茶优良无性系,建设油茶良种采穗圃面积10.0hm2,繁殖圃面积13.3hm2,每年为柳州地区提高优质良种穗条750万条、无性系容器苗木666万株以上。为周边地区油茶产业发展和良种壮苗的需要提供保障。

1.3经营管理现状

目前,三江县油茶种植分散,加上未能很好地抚育及经营管理,绝大部分的油茶林分处于半野生的状态。现有油茶林大多采用扩穴培土的措施栽植,栽植密度在1600~1700株/hm2左右,株行距基本为2.0×3.0(m)。幼林抚育基本仅在造林当年进行,成林后也未采取相应的施肥、修枝措施。

2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三江县的油茶种植面积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有70%以上的林分为低产林。目前,全县油茶种植主要采用的品种为“三江孟江油茶”,大部分地区油茶种植时没有进行良种选育,油茶林普遍存在性状表现差异大、树龄老化的现象。同时,由于经营管理粗放,油茶产量下降、经济效益较低。

2.1油茶良种推广力度不够,油茶品质低劣

目前,三江县良种油茶仅占油茶林总面积的20%,其中80%以上都是本地普通品种,未经任何品种改良,产量及各方面的性能表现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油茶良种推广力度不够,一些高产良种示范林面积较少,分布范围窄,未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仅有的少数良种推广应用尚处于不规范状态。此外,由于现有的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及相关配套技术等不完善,大面积的低产林有待于进一步改造,严重影响了全县油茶产业发展。

2.2油茶林经营管理措施粗放,老龄化严重

三江县油茶林大部分种植分散,管理粗放,甚至有些林分处于自然生长状态,没有任何的抚育及管理措施。其中约有20%林分林龄在40~50a左右,老龄化严重,长势衰退,导致病虫害严重,结果率低,严重影响产量。

2.3油茶良种示范基地建设缓慢

目前,三江县油茶良种示范基地的建设处于初步建设状态,基地建设的规模及规范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未形成很好的带动作用,群众种植油茶积极性也不高。此外,油茶的加工水平不高,基本上处于粗加工状态,生产链不够长,产品档次较低,附加值也不高,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较差。

3三江油茶林发展的优势及发展潜力

3.1优势

3.1.1自然条件优越

三江县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8.1℃,≥10℃的年均活动积温5500℃,年均无霜期320d,年均降雨量1548.0mm,年均蒸发量1348mm,年均相对湿度81%左右。全县以中低山、丘陵地貌并存,林地以低山丘陵为主,境内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分为红壤地带和黄壤地带。全县垂直分布规律大体是:海拔在500m以下的丘陵为红壤,500~850m为黄红壤,850m以上为黄壤。据统计,红壤占总面积75.66%,黄红壤占19.97%,黄壤占4.37%,在各种土壤类型中,厚层砂页岩红壤居多。全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非常适宜油茶生长。

3.1.2政策扶持的力度逐年增加

自2009年以来的连续5a,广西区政府每年拨付5000万元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油茶林的低改和新建。目前,全县相关造林实体和林农进行油茶新造和低改的积极性较高。根据《广西油茶现代种业“十二五”规划(2010~2015)》、《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三江县属于广西油茶发展核心区,也是重要的油茶良种繁育基地。三江县林业局营林技术推广站结合自身技术实力,申请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资金,积极推进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3.1.3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加强

广西开展油茶种植栽培管理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已有40多年历史,在油茶种质资源调查、品种改良、良种繁育、丰产栽培配套技术、低产林改造等试验研究和科研成果推广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选育出全国第一个油茶良种———岑溪软枝油茶及一批优良无性系,通过国家或自治区林木良种审(认)定的良种22个,其中,4个为部级油茶良种,18个为自治区级良种,三江孟江油茶属于较为优良的地方品种之一。近年来,三江县林业局营林技术推广站开展了多项油茶科技项目,具有林业科技推广与示范的技术力量和实践经验,对全县油茶原料林基地的快速发展,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

3.2油茶林的发展潜力

3.2.1油茶林单产提高的潜力大

三江县现有油茶林80%以上是本地普通油茶品种,性状差异大,优良高产品种种植面积不足20%。由于长期疏于管理,生长技能衰退,树冠高、树形光秃、密度大、寄生枝多、病虫害严重、结籽少。全县油茶平均单产仅为112.5kg/hm2,通过对现有林地实施密度调整、垦覆施肥、嫁接换冠等综合改造,增产提效空间较大。此外,有相关调查表明,种植油茶良种,相比种植其他树种及经济作物如桉树、木薯、八角等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全区油茶种植政策的扶持及油茶经济效益的提高,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将不断增强。

3.2.2油茶开发利用的潜力

油茶树全身是宝,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油茶叶及油茶果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目前开发利用最多的是油茶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茶籽壳可用来制栲胶、醛糖和木糖醇、制备膳食纤维及药用炭等,二是油茶粕可以提取茶皂素及多糖,用作饲料和肥料等;三是油茶籽油可以用作制备微胶囊,因含有茶多酚等药理成分用于医药方面,也可用来制作化妆品,茶油还是肥皂、凡士林、高级机械油、机械防锈油等工业产品的原料。由此可见,油茶的用途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油茶林经营管理措施

4.1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油茶树是阳性树种,种植密度需适宜,种植密度过稀会浪费土地,提高成本,种植密度过密,会导致光照不足,生长不良,病虫害严重,结实率低以及果实的品质差等,最终导致收入低。所以,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油茶高产的关键经营管理措施之一。而油茶的栽培密度是根据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来确定的,主要有林地的土壤肥力、坡度、光照,油茶品种以及经营者的管理水平等等。种植油茶以结果为目的,油茶树冠的受光面积越大长势越好,产量也会越高。种植的株行距应稍大于当地油茶壮林的平均冠幅为宜。据有关研究表明,株行距的规格根据土壤肥力选择,山脚或者土壤肥厚的地区,株行距的规格为2.5×3.0(m)或者为3×3(m);山腰及土壤中等肥厚的地区,株行距的规格为2.0×2.5(m)或为2.5×2.5(m)或为2.5×3.0(m);山顶或者土壤稀薄的地区,株行距的规格为2×2(m)或为2.0×2.5(m)。如果和其他作物混种,株行距应采用3×4(m)或者为4×4(m)为好;零星种植的地方,如房前屋后或者路边,因光线充足,土壤肥力等各方面的条件不同,可因地制宜进行种植。此外,油茶的种植密度还和品种及栽培管理水平有关。乔化型品种应种植较稀,矮化型品种应种植较密;管理水平高,生长较好的油茶林,可合理稀植,管理水平低,树势生长较弱的油茶林,应采用合理密植。

4.2做好整枝及修枝

油茶林应做好整枝及修枝,使树冠保持一定的形状,以保证获得充足的光照。树冠的形状主要以自然圆头形、自然开心形、丛状开心形为主。而低改林主要是30a以上的老林,其基本骨架已基本成型,无法按统一树形定位进行修剪,只能是根据其本身的形状做修剪。为使群众易于接受,制定了相关的修剪技术措施,主要有锯除油茶寄生枝、锯除枯枝、锯除杂灌木即“三锯”;剪除严重的病虫枝、剪除枯枝、剪除交叉和重叠枝、剪除细弱枝、剪除地脚萌枝即“五剪”。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要注意剪除过密或者生长旺盛的枝条,以增大油茶林受光面积及营养的均衡。

4.3嫁接良种

为对油茶林中的劣种进行改良,可对其进行高枝嫁接,进行良种转换。嫁接的时间一般为12月份至次年2月份,方法为切接。接穗要求该品种应经系统的选育,对当地的海拔、气候及土壤等立地条件非常适应,且结籽多,出油率高,最好以一年生的枝条为宜。

4.4灌水施肥及土壤改良的管理

关于油茶林的灌水处理,最好每年灌水5~6次。油茶林大多种植在土壤贫瘠的荒山或荒地上,这些地方土壤干燥,保水、持水力差,最好每年灌水5~6次。主要包括:2次防寒水,入冬后进行灌水;1次花前水,在开花前约15d进行灌水;2~3次的保果水,在花谢20d后进行灌水。此外,土地平坦的地方应该注意防涝。关于油茶林的施肥,主要是采用配方施肥。即根据油茶对钙、磷、钾、微酸性土壤喜好等特点,通过对土壤各营养元素的测定,明确土壤中各种元素的缺失多少,制定完善的施肥技术方案。一般对于成年的油茶树,每年施肥量为2kg左右,其中氮∶磷∶钾∶钙的比例为4∶3∶2∶1。此外,不同的生长季节施用不同的肥料,其中,3月份施氮肥,有利于增强树势,促进新梢的生长;5~6月施钾肥,有利于新梢花芽分化,提高花芽形成的质量;8~9月施磷、钙肥,增强抗性,便于油脂转化和物质积累。关于土壤改良的管理,要做到精耕细作,最大限度的改善土壤的各种性状。一是开垦,一般要对油茶林的土壤进行全垦,要做到冬挖夏铲,要做到塘垦。挖地深至20cm以上,翻松土壤,将大石块捡出;二是除草,通过喷除草剂或者人工拔除的方式,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保持土壤松散及杂草除净;三是改善贫瘠的土壤,对贫瘠的土地要进行改良,如种绿肥、豆科作物、铺草等,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4.5提高油茶的坐果率

在油茶的种植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落花、落果的问题。影响油茶落花、落果的因子很多,如天气恶劣、经营管理水平差、油茶自花授粉能力弱、栽培品种单一等,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要做到干旱的天气及时补充灌水,出现洪涝的时候及时的排水;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比如合理的修剪树形,因地适时的进行施肥;多个花期一致的优良品种进行混种,可以相互进行授粉,此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行放蜂,以提高授粉成功率。油茶的花期较长,可以每隔30~40d喷洒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可大大提高坐果率。

4.6油茶林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第8篇: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油茶;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 S794 文献标识码:A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植物之一,在我国种植比较广泛,被称为“东方橄榄油”。油茶还是重要工业原料,用途极为广泛。油茶种植能够给茶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开展油茶种植技术研究,对提升油茶产量有重要意义。

1 油茶生物学特性

油茶又叫茶子树,属于茶科,因为种子可榨油,所以叫油茶。油茶营养丰富,是优质食用油原料。油茶用途极为广泛,可作油。果皮还是栲胶的原料。油茶树高可达4~6m,单叶互生,花瓣呈倒卵形,种子呈现茶褐色或者黑色,三角状。油茶喜温暖,不耐寒,对阳光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光照不足,不仅影响油茶生长,结果含油率还较低。

2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油茶种植对自然气候条件要求不是很高,对土壤环境也有比较强的适应性,要确保油茶高产稳产,当然离不开栽培技术的正确使用。

2.1 地块选择

油茶有较强的适应性,但要营造高产油茶林,在造林地块选择时,还是要注意地块土壤、地势、海拔等因素。土壤以微酸为好,通气性良好的沙质土层,排水保水性能要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地势以平缓坡地为宜,坡度一般不超过25°,海拔也不宜太高,要在500m以下。地块要避风向阳,并且能够便于机械开垦。

2.2 整地施肥

整地主要是深翻土壤,改良土壤结构,疏松土质,提高蓄水和通气性。深翻也能够提高地力,为油茶根系正常生长创造条件。整地有多种形式,在比较平缓的坡地,一般要采取全垦的方式,就是用机械全面深翻。深度要达到25~35cm,注意清除杂树根、石块。如果坡度比较大,可以选择带垦,就是沿山势等高线进行水平带状深翻,带垦可以有效保水保墒,带宽一般2m。山坡坡度大,可以选择穴垦。不管用哪种整地方式,都要挖种植穴。

整地的同时要施足基肥,促进苗木生长,可以适当施用农家肥,每穴施用复合肥0.5~1.0kg,回填土并充分拌匀,回填土要高出地面,防止穴土下沉。

2.3 良种壮苗

油茶造林一般有两种植方式:一种是种子直播造林,一种是植苗造林。直播方式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出苗率、成活率和保有率很难有保证,而且很浪费种子。植苗造林成活率高,保有率有保证,所以,一般采用植苗造林方式。

植苗品质高低,对造林质量有重要影响,“好种出好苗,好苗长好树”。在种苗选择时,还是要掌握基本的选择原则。如果有条件可以建立苗圃基地育苗,选择优良无性系品种,如桂林无1、2、3、4、5、50和岑软2号、岑软3号等,都是可以考虑的。因为无性系品种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能够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结果比较早,而且高产稳产。

苗木选择也要注意选用1~2a生嫁接苗,苗木顶芽要饱满,没有病虫害,根系要发育良好。1a生壮苗,一般要求高达到15cm,2a生壮苗,需要达到30cm高。苗木品质高,不仅能够提高成活率,还能确保油茶树势旺盛。

2.4 移栽定植

移植一般在立春到惊蛰期间进行,最好选择阴雨天栽植。要将苗木端正放置栽植穴内,将穴土打碎,根系舒展,防止窝根,分层埋土踩实。为保证油茶苗木成活,在栽植前要对苗木进行浆根处理,就是在苗木根系上沾上泥浆。移植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特别是运输途中容易损伤苗木,防止暴晒。栽植密度要科学合理,一般行株距为2m×2m,或者2.5m×2.8m,每667m2以160株为宜。栽植后要及时淋水,确保苗木成活。

2.5 抚育管理

2.5.1 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主要包括松土除草、间苗培蔸、浇水施肥等项内容。定植后的头几年,每年至少抚育2次,抚育时间为4~5月和9~10月。松土除草要注意浅锄,不能伤及幼苗根茎,特别是在第1年,不能在三伏天松土除草,因为骤然改变幼苗生长环境,会带来不适应,造成死苗。优良肥水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追肥要以氮肥为主,复合肥为辅。施用量要根据植株长势确定,一般情况下,第1次追肥可以结合第1次抚育同步进行。每株氮肥150g、复合肥150g。每年还要注意施用一定量的农家肥,采用填埋方式施用,每株至少2kg。浇水要根据土壤情况,干旱天气要注意提高浇水的频率。

2.5.2 整形修剪

油茶整形修剪是栽培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油茶主要以枝条顶梢结果,所以对植株要进行针对性整形。疏剪多余徒长枝条,对提高树势,提高产量,都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是确定植株主干,一般主干以80~100cm为宜。第1次修剪时,选留3~4个强壮枝条作为培育主枝;到第2次修剪时,这些主枝上再选留2~3个分枝。就这样经过3~4a修剪,整株树形成型。其次是注意抹蕾,定植后,有些油茶树会提前开花结果,为了形成高大饱满树冠,这些早开的花蕾要抹去,这样可以促进树体生长发育。最后是整形修剪,就是要把油茶植株上的徒长枝、密生枝、重叠枝、交叉枝,还有一些遭遇病虫害的枝条,尽量剪除。每年冬季是修剪的最佳时间。

2.6 成林管理

成林抚育管理一般包括肥水、清园、疏伐、复垦等项内容。

2.6.1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油茶丰产的重要保证,施肥可以结合复垦一起进行。油茶幼树要以营养供应为主,当然要增加氮肥的比重,而结果期油茶树对磷肥钾肥需求量比较多,这时就要少施氮肥,多施钾肥磷肥。大树、结果多的要多施肥,小树、结果少的要少施肥。一般情况下,尿素15~30kg/667m2,磷肥30~60kg/667m2,钾肥15~25kg/667m2,有机肥每667m2要施用400kg以上。施肥方法要考虑地形条件,一般在上坡位沿着滴水线挖半圆环状沟,沟深、宽在25cm左右,把肥料均匀撒在沟里覆土淋水。

2.6.2 清园疏伐

全面清除林间杂草、灌木、石块和一些病虫害老死枯枝,并集中处理,特别是病虫害枯枝要集中烧毁。对过密的植株要进行间苗疏伐,特别是那些弱小植株要间伐掉;对林间较大空地,要补植大苗。

2.6.3 复垦更新

所谓复垦就是对油茶林进行深挖。复垦当然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般在冬春进行,以滴水线为界,靠近树根浅挖,滴水线以外深挖。翻上来的泥土要覆盖在杂草上,保留大土块,让林地高洼不平,这样有利于保肥保水。地势比较平坦的油茶林,要选择全垦。即把所有地面都进行一次深翻,可以铲除其他与油茶争夺养分地力肥力的杂草灌木,有效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一般山地,坡度在30°左右的林地,要选择带垦。即沿着等高线进行带状复垦。如果坡度大于30°的油茶林,要选择穴垦。在一些地势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要选择鳞垦。即用鱼鳞形复垦。

2.7 病虫害防治

油茶病虫害种类很多,危害较大的有油茶炭疽病、煤病、软腐病、油茶毒蛾、油茶尺蠖、油茶绵蚧等。油茶病虫害防治措施也可以分为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式。

2.7.1 农业防治

营造油茶林时,要选择优良品种种植,以增强其抗病性。也可以根据油茶林生长情况,适时调整种植密度,通过清园、复垦、疏剪、施肥等方法,都能够有效减少抑制病虫害的危害。

2.7.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就是施用农药防治。油茶炭疽病,可以用波尔多液喷施数次。油茶软腐病,可以用波尔多液150倍液或者可湿性退菌特800倍液喷施。油茶尺蠖,用3%敌百虫粉剂3kg/667m2,或90%敌百虫晶体0.5kg/667m2喷5000倍液喷杀,对4~6龄幼虫灭杀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张清平,凌涛贤.油茶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1(10).

[2] 曹永.高产油茶栽培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1(09).

[3] 莫清清.油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南方园艺,2013(01).

第9篇:茶花的栽培技术和方法范文

关键词:油茶;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08602

1 引言

油茶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椰子及油棕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茶的主要产品是茶油,由于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含量低,长期饮用对预防心血管硬化、心血增高有显著的作用,所以被誉为“东方的橄榄油”。油茶一般3年挂果,5~7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长达几十年。

枞阳县雨坛专业合作社2010年引种栽植30亩油茶(皖潜1号,皖潜2号),经5年多的科学栽培管理,现在所有茶树都已挂果,根据标准地采摘鲜果折算亩产达604.5 kg,其表现性状良好,由此可见,油茶适合枞阳县丘陵及山地大面积推广栽培,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2 主要造林技术

2.1 苗木的选择

2.1.1 选用优良品种及科学配比

苗木的质量是影响茶园建园的关键,因此选择油茶苗木必须采用省林业厅审定适合当地的良种,如长林系列、大别山系列、皖潜1号、皖潜2号等。

又由于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为提高油茶坐果率,每片油茶园至少要选择3个以上花期,果实成熟期尽量一致的优良品种,比例一般按2∶2∶1或1∶1∶1混种。

2.1.2 选择壮苗种植

嫁接苗非帖木萌芽苗,一年生优良嫁接苗高20 cm,二年生嫁接苗高25 cm,地径0.35 cm,根苗必须根系完整,无病虫害(表1)。

2.2 油茶园的选址

油茶对造林地要求不甚严格,凡生长有映山红、杉木、茶树、马尾松等植物的丘陵、山地均可作为油茶造林地.为实现高产稳定,油茶林地应选择红壤、黄壤、红黄壤地,土层深度60 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地下水位在1 m以下,pH值4.5~6.5。海拔高度100~500 m的低山丘陵地区,应选择阳光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坡向以南向、东向或东南向为好,所选林地要开阔,无寒风,坡度25°以下的中下坡为宜。

2.3 科学整地

在造林前一年秋冬季进行整地,根据立地条件、地形、坡度以及林粮间作的要求,因地制宜进行全垦、带垦或穴垦。凡坡度在15°以下,水土流失不严重,林粮间作的都可采用全垦整地,进行全面深挖,清除树根、石块等杂物,然后挖穴,坡度较大的宜采用沿水平线带状整地或水保鱼鳞坑整地,带宽1~1.5 m,带与带间隔1.5m的草埂,防止水土流失,穴要排成品字形,以便层层拦蓄水土,穴的规格为60 cm×60 cm×60 cm,株行距为2 m×3 m或3 m×3 m。

2.4 回填

在栽植前一个月进行,在每穴施鸡粪、牛粪、菜籽饼等农家肥2~5 kg,填土拌匀,回填待栽。

2.5 造林

油茶造林有直播、植苗及扦插方法,但以植苗最为普遍。植苗在冬、春季均可,最好早春,轻粘土宜阴天栽,沙壤土宜雨天栽,壤土宜雨后晴天栽,植苗时,穴土要细碎,苗干要端正,略为深栽,根系舒展,分层密接,上覆松土,对于营养杯苗,尽可能保持营养土不被破碎,避免伤及根系。不同品种的油茶苗,要按比例混合栽植,嫁接苗的栽植深度以嫁接口露出地面为宜。

3 抚育管理

3.1 及时补植及培蔸

发现缺株和病株,要以同龄壮苗补植,并加强管理,使补植苗与林地幼苗生长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对未栽正的或根系的苗木要及时扶正及培土。

3.2 除草松土

一般要连续抚育3年,每年抚育两次,主要是除草、松土、培蔸、培土和扩穴。第一次在5~6月份,第二次在8~9月份。松土深度以3~5 cm为宜,要求不伤根、皮、枝;蔸边浅,冠外深,对成年油茶每年冬季结合施肥深挖一次,垦复深度以20 cm以上为好。

3.3 实行林粮间作,以耕代抚

新造油茶林地,可在林内间种豆科、花生、绿肥等矮杆作物,忌用藤蔓作物。结合作物管理,以耕代抚,促进幼树生长。间作距离树蔸50 cm以上。

3.4 合理施肥

幼林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氮磷钾肥,定植当年6~7月份根系恢复后,适当浇些稀薄的人粪尿,或每株施25~50 g的尿素或专用肥。不宜过多,以免造成肥害;第二年3月份新梢萌动前施速效肥,每株100~400 g;12月上旬以每株5 kg土杂肥或人畜粪肥为越冬肥,随树体增长,施肥量适当增加,5~7年后进入盛果期。3月份施速效肥,每株5~10 kg,11月份施农家肥每株10~15 kg,每次施肥采取环状沟施,即沿树冠投影外缘挖深30~40 cm的环状沟或半月形沟,把肥均匀放入。

3.5 整形修剪

(1)1~2年幼树保留春梢,培养主枝和副主枝。

(2)定干一般主干高80~100 cm,促进树体的生长发育,形成饱满分枝,均匀的树冠,控制油茶早期结实,促使部分用于抽发壮枝,扩大树冠。

(3)4~5年后中下部内膛枝可让其适当挂果,把上部花芽抹去,幼树修剪宜轻,除去脚枝、病虫枝外,密生枝、高叉枝、重叠枝可根据实际情况酌量合理修剪。

(4)修剪应在茶果采收后到春梢萌发前进行,以早春为好。

(5)修剪的步骤是:先剪下部,后剪中上部,先修冠内,再修冠外,要求小空,内饱外满,左右不重,枝叶茂繁,通风透气,增大结果体积。

(6)修剪一般向阳宜轻剪,阴坡要重剪,密林重剪,稀林轻剪,冠下重剪,中上轻剪或不剪,幼树轻剪,同时油茶是梢顶开花结果,所以只能疏删,不能短截。

(7)修剪的剪口要平滑,剪下的病虫枝,寄生枝应尽快搬到林外烧毁。

3.6 蓄水保土

为防止水土流失,油茶行间应沿水平方向开挖竹节沟,沟宽40cm,深50cm,节长1~2 m,每年在垦复油茶树时,结合清理沟内杂物与淤泥。

3.7 保护和引放土蜂

在土蜂多的地方要保护土蜂,在向阳坡可以人工引放土蜂,通过土蜂传媒,促进油茶异花授粉。

4 主要病虫害防治

4.1 主要病害

(1)炭疽病,主要在果实、叶、枝和树干上发病,造成果实开裂,果实和叶片的大量脱落,枝条死亡,树干溃疡等,严重影响树体生长和茶果产量,甚至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冬季用50%多菌类,可湿性粉剂500倍液;②夏季在发病期用50%退药特可湿性3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内吸性杀菌剂防治。

(2)软腐病,由真菌引起,主要在果实、叶、芽和梢上发生造成大面积落叶落果,芽梢枯死,通常3~6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主要通过营林和管理措施,改善通风条件的预防为主。用1%波尔多液50%多菌灵300~500倍液。

(3)根腐病,主要为害一年生苗木,先侵染苗木根部,患病组织初期褐色,后长出白色绵毛状物,受害苗木根部糜烂,叶片凋落,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后尽可能清除重病株,以熟石灰拌土覆盖或50%退菌特,50%多菌灵等浇灌根茎处。

4.2 害虫的防治

能造成经济损失的油茶害虫主要有以油茶尺蠖和茶毒蛾为代表的食叶害虫,包括刺蛾类、蓑蛾类、金龟子类和叶甲类;以茶梢尖蛾和油茶绵蚧为代表的枝梢害虫,包括油茶蛀梗虫和蚧虫类;以蓝翅天牛为代表的蛀干害虫;以及种实害虫茶籽象甲等。防治措施应综合考虑如下几点。

(1)采用综合治理的措施,从加强营林管理,增强树势破坏和恶化害虫的生存和为害环境,通过修剪、清除或减少病虫枝、过弱枝,削除越冬害虫,采用生物防治,保护 。

(2)对鳞翅目和销翅目等食叶性害虫,可在2~3龄时用90%敌百虫,50%辛硫乳油等防治有较好效果。

(3)对蚜虫和介壳虫等刺吸式害虫,可用40%乐果乳油或氧化乐果乳油防治。

(4)对茶梢蛾等钻蛀害虫,在成虫盛发时,卵初孵化时或幼虫在转移柱梢盛期以40%氧化乐果等强渗透内吸作用化学农药喷洒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余付本.安徽省乡土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