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精选(九篇)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

第1篇: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矿;风险预控;安全;管理;PDCA

0 引言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是我国煤矿行业安全管理的新型模式,也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就是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全面辨识煤矿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杜绝一级非伤亡事故,实现事故为零”的风险管理目标。

1 风险预控管理术语定义

危险源:直接的或间接的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和状态。

根源危险源:指能够引发危险、事故的载体,比如本单位所有的岗位、机器设备、环境、管理。

状态危险源:指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状态危险源总是依附于根源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风险预控: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事故树:指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一层地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并分析这些原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用逻辑图把这些原因及其逻辑关系表示出来的树形图。

2 体系结构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五个部分:保障管理、风险预控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

2.1 文件、记录要求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安全文化建设手册》、《考核评分标准》、《风险管理手册》、《岗位风险提示卡》、《岗位风险手册》。

2.2 风险预控管理

辨识煤矿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分类、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并对危险源监测预警,实现危险源的闭环管理,进而消除或控制煤矿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发生。

2.3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通过对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机理分析,制定、落实相关的控制程序与制度,从而减少矿井各类人因事故的发生。

2.4 保障管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明晰的机构职责、严格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同时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形成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实现员工安全的自我管理和团队互助,达到人―机―环―管协调统一。

2.5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对各生产系统要素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制定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与制度,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使各生产要素时刻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2.6 综合管理

通过对安全生产其他环节的精细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降低风险,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

第2篇: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管理;作用

1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对煤炭资源需求的增加,煤矿开采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煤矿开采环境比较恶劣,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进而给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影响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煤矿之所以发生非安全事故,其根本原因在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有效把控安全风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新时展的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它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将其运用到煤矿生产中,可有效保障每项安全工作有序进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介绍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了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管理方针以及综合管理七个部分。该体系中,风险预控管理是核心,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是重点,生产系统要素和综合管理是基础,保障管理、管理方针以检查审核与评审是支撑,最终以信息化系统作为运行平台,将各个环节有效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安全管理是核心工作,因为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往往就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对此,只有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煤矿生产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可控、不断改进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安全隐患发生[1]。

3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煤矿是煤炭资源开采的地方,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煤矿开采安全事故,一旦煤矿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做好煤矿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风险与预控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煤矿的具体特点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3.1危险源的辨别

危险源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引起安全事故的起因,可以说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源,这也决定了危险源辨别的重要性。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进行危险源的辨别。在煤矿危险源的辨别中,管理者要根据不同煤矿的特点,做好煤矿危险源的辨别,然后根据分类结果,综合运用企业人力、机械设备和环境支持等方法,对煤矿危险源进行检测。同时,要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进行检测,利用技术手段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的危险源分析,从而找出一切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同时,管理者还可以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按照危险源类型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案。

3.2风险评估

在煤矿危险源辨别后,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通过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因此,做好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在风险评估中,管理者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矩阵,对煤矿危险源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这些危险源所在生产环节和区域,评估这些危险源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一般而言,企业需要结合煤矿生产特点,制定风险评估初稿,将其传达给各个科室、各班组及基层主要管理人员,并让他们参与到风险评估初稿的审查,对风险评估初稿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按照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案执行生产。

3.3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

在煤矿生产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要想有效规避风险,就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危险源辨别与风险评估目的就是提炼管理对象,针对管理对象制定出管理标准和风险防控措施,可以说,风险防控措施是风险防控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时,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以及行业在安全生产中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消除相应的危险源。在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时,要以危险源辨别和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制定出全面、科学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而更好地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3.4风险源监测

风险防控措施只能够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检测、评估的风险进行防控,但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突发情况,如,机械设备突然故障,进而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还必须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有效把控危险源。危险源监测包括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测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2]。危险源的状态监测主要是监测危险源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风险控制过程监测的重点是风险控制的执行效果。

3.5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风险预警,可以有效规避煤矿生产风险,降低风险损失。煤矿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预期性评估,设定相应的风险预警等级,并根据危险源动态监测中暴露出的各种风险及时发出风险预警警示,以便管理者及时处理风险[3]。

4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危险源的辨别,可以掌握煤矿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了解煤矿安全管理现状;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掌握每一个危险源发生实效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后果;通过风险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把控危险源,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通过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以及检查审核与评审,可以有效扼杀危险源,防止煤矿风险的发生。

4.1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

人作为煤矿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煤矿危险源之一,如果煤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不具备规范的作业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包括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企业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掌握相应的煤矿开采技术,能够按照技术要求开采煤炭资源,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科学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4]。

4.2保障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

在煤矿生产中,机械设备有着重要的作用,借助机械设备,可以完成许多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大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但是,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损耗和故障,进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机械设备处于可控状态下,这种可控包括了设备运行前、运行中以及运行后的管理控制。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前,煤矿企业需要对机械设备性能进行调试,并分析其相关参数,是否满足煤矿生产需要,在不满足的情况下,需要更换设备[5]。同时,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机械设备是由专人操作,且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一旦发生故障时,控制中心就会发生警报,进而降低故障发生。

4.3营造安全的煤矿生产环境

煤矿作业环境比较恶劣,如,在井下作业,作业人员的视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视物不清,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监控煤矿生产环境极为重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煤矿企业可以辨别煤矿生产环境中的危险源,包括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然后根据辨别结果,做好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管理措施,从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6]。另外,煤矿企业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煤矿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当煤矿生产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时,可由信息技术系统发出警报,进而警醒作业人员远离危险源。

第3篇: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煤矿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对于保障煤矿企业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开采技术的进步,当前煤矿企业在煤矿开采中应用了大量的机电设备,机电设备实现了开采作业的机械化,不仅提升了开采效果,还可以降低开采成本。机电设备已成为保证煤矿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煤矿企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机电设备的运行伴随着安全风险,如果缺少有效的安全管理,会发生由于设备缺陷引发的安全事故。因此煤矿企业需要强化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煤矿机电设备只有保证了稳定运行,才可以为安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当前机电设备的功能更加多样、内部结构更加复杂,机电设备的管理更加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安全生产。机电设备的有效管理可以避免由于设备问题引发的不良事件,对于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胶带机是煤矿作业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对于保证煤矿的开采效率与安全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胶带机如果发挥故障会对煤矿作业的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煤炭开采的特殊性,胶带机在运行中易发生多种故障。分析研究煤矿胶带机的常见故障,加强维修,有利于降低胶带机故障发生的机率,对于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健全

煤矿机电设备要保证安全管理,需要有健全的管理体制作为基础。但是部分煤矿企业没有结合机电设备的实际,结合安全管理的需要建立配套的管理机制,由于管理机构的不健全,机电设备的管理方法落后,难以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在近来年发展中,许多煤矿注重了机电设备的现代化建设,引入大量的功能先进的机电设备,但是设备管理工作却没有同步发展,设备管理还采用原有的模式,管理中存在严重的弊端,部分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将管理重点放在了开采作业,没有意识到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中不注重制度的完善,导致机电设备管理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作为保障,机电设备管理难以实现规范化,导致了设备易发生安全问题。

2.2人的安全素质有待提升

煤矿业机电设备的管理离不开人,人的管理水平会影响到管理效果。另外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需要借助人,设备要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也需要人的维护。但是部分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素质低下,面对当前煤矿企业设备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没有掌握科学的管理方式。为了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效果,需要注重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发挥人在设备安全管理中主观能动性。

2.3存在客观条件的影响

煤炭开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许多地区矿井存在复杂的地质结构。在煤炭开采中,设备的稳定运行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如果设备运行不稳定,会伴有安全隐患。比如对于通风设备的管理存在缺陷,通风效果将会受到影响,开采面会潜在安全隐患。因此为了实现安全生产,需要有配套的设备管理措施,这是消除设备存在的不安全状态。科学的有效管理制度也是确保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基础条件。比如在煤矿生产中,提升机减速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降低故障实现保证综合生产效率与人员安全稳定的基础。为了有效降低设备运行中的故障率,提升减速器的可靠性,除了要注重日常的维护检修外,还要从故障的发生入手,借助技术手段,从优化设计入手,从多方面解决问题。技术改造在为设备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为保证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3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要依据的原则

3.1实现闭环管理

要保证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效果,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可能存在的安生风险要保证可控,针对事故隐患强化预防工作。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要将事后的应急处理转变为强化事先的防范,将安全风险的被动应对变为主动消除隐患,借助安全管理的前移实现预防。要保证管理方式的转变,可以发挥闭环管理的作用,明确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内容、流程、措施,管理要建立长效机制,可借助PDCA循环模式持续改进,实现管理循环上升的方式。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还要动态化,管理中分析人、机、物、法、环存在的影响因素,从源头上强化安全管理。

3.2实现风险预控

煤炭开采具有特殊性,存在多种安全风险,因此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要注重强化风险的预防。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要分析存在风险,保证预控的目标性,针对开采中机电设备的使用识别各类风险,风险识别要贯穿于煤炭开采的全过程,还结合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要分析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还要针对人的行为、以保证设备的运行状态,风险防控还要注重管理上缺陷,利用风险辨识,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目标更加明确。

3.3预先加以控制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要保证效果,核心是是加以预先控制,评估设备运行中的危险源,针对危险源建立防控体系,危险源要实现预先控制,消除引发危险的各类因素,实施动态监控。安全管理还要分析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主动采取控制措施。设备的改造,新设备的引入要识别危险源,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对危险实施预控,以实现预防为主。

4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要点

4.1管理的体系优化

煤矿企业要针对当前机电设备的运行现状,结合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对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加以完善。在机电设备的管理中,设备的可靠运转是保障安全的核心,机电设备针对安全管理要科学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为了加强对“物中”的管理,要借助安全检查强化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以消除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人”的管理针对设备的使用与设备的管理者。新设备投入使用前,让操作人员明确使用要点,明确存在的安全风险,让操作者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依据标准来操作以实现风险的防范;设备操作前,开采人员要核实各项安全措施,结合开采需要,分析潜在的安全隐患。

4.2强化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

当前煤矿开采中应用了大量的机电设备,因此开采作业现场会伴有安全风险。针对机电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现场管理,需要有多种防控多种措施,以消除隐患。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关键是实现预防,对隐患主动治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要立足于提高防控能力。煤矿企业也要注重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煤矿企业对于老旧的机电设备装备还要注重升级改造,提升装备水平,以保证设备的可靠性。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要实现设备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的共同作用,提升安全管理的技术水平。比如借助产量监控系统的经入,有利于实现开采的有序控制。借助瓦斯监控系统可以动态监控开采面的瓦斯变化,有利于保障人员的安全。

第4篇: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控制

一、煤矿生产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风险评估的前提。危害辨识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了风险评估效果。危害辨识就是对煤矿所要评估的单元或系统、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的识别,包括人、机、环和行为的各种危险因素,并根据风险预控管理的要求,分析其产生方式。

(一)从危害因素入手

煤矿生产中产生危险或有害物质因素主要指:瓦斯、矿山压力、冲击地压、矿井涌水、自燃煤层、各种运行电器和机械设备及各种粉尘,它们会直接或间接导致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顶板事故、矿井涌突水事故、矿井火灾、电力伤亡事故、机械伤亡事故、煤矽肺病等灾害及疾病,给矿井、职工安全带来损害,应积极预防和控制。

(二)从作业环境、设备装备入手

1、矿井生产的所有电器设备,是否具有防爆、防潮、防腐蚀、防粉尘、耐磨的技术特点。

2、是否采用阻燃电缆和阻燃皮带;是否使用各种保护及连锁、闭锁齐全装置;是否完善用电制度及用电标准;是否加强设备运行检查、维修。

3、是否使用相应矿允炸药,并按标准爆破作业,防止矿井爆破引发瓦斯爆炸。

4、是否对有毒有害气体、矿尘及噪音进行防治。

(三)从管理因素上入手

管理上的漏洞是产生一切危险源的源头,是人类在煤矿生产中最主观、最难克服的危险源。在辩识其他危险源同时,必须查找本矿安全管理漏洞:

1、管理制度是否齐全。

2、质工程是否到位。

3、管理过程落实是否到位。

二、煤矿不安全生产的控制

煤矿生产安全风险很大,我们必须构建一套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就是运用系统的原理,对煤矿各生产系统、各工作岗位中存在的与人、机、环、管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评估;对辨识评估后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的状态。

(一)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以确定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范围和程度,其结果通常伴有风险的排序。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能被有效的鉴定、理解,并提出对策,将风险最小化,达到合理可容忍的水平。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有:前期风险评估、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定量风险评估、安全检查表分析、事故树、工作安全分析等数十种方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应贯穿于煤矿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衰减期的全过程,并选择职工易于理解、易于操作的方法,确保全员参与及不断提高职工风险意识。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员参与了危险源的辨识,了解了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后果及风险程度,使每个员工都知道本岗位存在哪些危险源,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作业才能控制和消除危险源,避免危险源造成严重后果,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找出安全管理的重点。通过对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和分级,找出矿井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日常重点严格的安全管理,确保这些重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不安全行为控制

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不仅要重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把安全教育培训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不仅特殊工种培训重要,全员教育也重要。通过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法规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规范行为;通过生产技术知识和岗位培训,提高职业技能,避免工作差错和操作失误;通过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消除员工头脑中对安全的错误倾向性,克服不安全的个性心理,端正安全态度,提高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

2、加强安全现场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奖惩制度

根据煤炭企业的特点,以控制不安全行为为目标的安全管理,宜采取激励与强制相结合的方式。要通过严厉的安全奖惩来树立安全至高无上的权威,尤其是对因违规违章导致的安全事故、重大恶性事故,不迁就照顾,不讲情面,按责任大小当罚则罚,当重罚则重罚。同时,对那些为实现安全生产作出贡献的员工,特别是对制止事故发生起到重要作用的员工,要力宣传其先进事迹,在经济利益上给予大额度资金奖励。

3、改善作业环境

井下作业条件艰苦,作业空间封闭,不利于噪声能量的释放。对于噪声大的工作岗位如采煤机司机、泵站司机、综掘工作面、压风机房),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采用隔声、吸声装置,个人可佩戴耳塞、耳罩等,不同于地面工厂。确保瓦斯抽放系统、防尘系统、防火系统、排水系统、矿井通风系统的完备性。如矿井通风的目的是供给矿井新鲜风量,冲淡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保证井下风流质量和数量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防止各种伤害和爆炸事故,保障井下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因此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性高、技术先进合理和经济效益高。其主要表现为系统简单、网络结构合理;能保质保量稳定的向用风地点供风;主要通风机与网络特性相匹配,风机能高效、经济地运行;具有较高的防灾抗灾能力;有利于矿井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三)生产系统控制

主要规定了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生产活动,特别是防突防瓦斯、防灭火、防治水等系统的管控要求,其作用是将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以及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标准全面贯彻到生产各环节,实现动态达标。

(四)建立预控保障机制,严格监督制度的落实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落实党的安全第一的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的责任制度,是企业的一项最基本的责任制度和所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它的建立健全和考核落实,使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在现场得到正确答案,它使每一个管理者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增强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心,能够真正做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是煤矿的专业部门和个人根据部门和个人专业的范围,在制度上确保专业范围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如果部门业务保安做得好,每一个人在岗位上都能够按章作业,每一个专业都能够得到安全生产,那么全矿也就做到安全生产了;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是落实“预防为主”的重要基础工作,它要求每一个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各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制定措施,落实时间、资金、人员、责任,限期整改,并进行验收,使事故隐患真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事故责任追究制是发生事故后对事故责任者根据责任的大小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它促使煤矿管理者增强责任心,使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达到标准要求,实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第5篇: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1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重要作用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主要包括通信联络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压风自求系统、紧急避险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和监测监控系统几个部分。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主要指导原则为“综合治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理论创新的体现。以事后应急求援为核心的减灾措施、以安全避险为核心的避灾措施以及安全避险科学理念的提出共同形成了煤矿井下安全保障体系,从而有助于井下工作人员避灾、逃生、自救等整体安全避险措施的形成,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人员伤亡率以及灾害事故发生率。

2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置

2.1通信联络系统设置

煤矿通信联络系统也称为矿井通信系统,能够为煤矿应急救援、安全避险和安全生产调度提供有力保障。系统主要包括矿井内部通信和外部通信两个组成部分,煤矿内部通信系统涉及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和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几个部分。各个煤矿应设置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并广泛推广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和矿井广播通信系统,矿井救灾通信系统也是矿山救护队必备的救援设备。

2.2供水施救系统设置

供水施救系统能够在煤矿发生灾害事故后,保障井下核心区域的饮用水供给,也是矿井建立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的主要基础,主要包括供水阀门、供水管网和清洁水源等几个部分。各个矿井需要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不断建立健全洒水和消防系统。在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设置阀门和三通的基础上,在人员较为集中和全部采掘工作面装设供水管道和阀门,从而在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为各个采掘工作面提供紧急供水保障[1]。

2.3压风自救系统设置

煤矿压风自救系统指的是能够在矿井发生紧急情况时,为井下工作人员通过压风装置提供空气的设备,主要包括下述几种情况:第一,与矿井下自救设备相互补充,共同配合使用,从而增加救援时间。第二,掘进工作面出现冒顶问题,对巷道全断面造成堵塞,冒顶部位无风时。第三,采掘工作面发生停风,矿井内有害气体的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人员缺氧,同时,由于巷道较长,而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撤离时。第四,矿井突然发生瓦斯或煤突出预兆,矿井内瓦斯浓度迅速升高,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应用自救器或是自救器失效时。压风自救系统一般由供气阀门、压风自救设备、送风管网和压风机站几个部分组成[2]。

2.4紧急避险系统设置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指的是煤矿井下出现紧急事故时,为井下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的一种措施、设备、设施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紧急避险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涉及应急预案的科学制定、避灾路线的合理设置、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以及入井人员自救器的提供等等[3]。

2.5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置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也可称为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管理系统或是煤矿井下工作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该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检测井下人员活动范围、核心区域和井下人员数量、工作时间、出入区域时间限制、核心区域出入限制、工作人员出入井时间以及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等等[4]。这一系统具有管理、报警、查询、储存、打印、显示、监测等作用。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持证上岗管理、下井带班领导管理、井下作业人员考勤、事故应急救援、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未按时升井人员的发现和定位、避免井下人员进入危险区域以及防止井下超员生产等方面都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置主要包括识别卡、位置监测点装备、传输装备和地面中心站装备等几个方面[5]。

2.6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置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主要风机开停、局部通风机开停、馈电状态、风压、风速、风筒状态、烟雾、硫化氢浓度、氧气浓度、风窗状态、风门状态、温度、湿度、矿尘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浓度、甲烷浓度等指标进行监测,同时能够实现甲烷风电闭锁、断电和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控制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置通常包括监控点装备、传输装备和地面中心站装备等三个方面[6]。

3总结

第6篇: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主要是用于排除、稀释矿井之中的粉尘与瓦斯,确保井下操作人员的呼吸正常,降低矿井中作业区内的温度,防止煤炭发生自燃事故,同时也是改善井下作业环境的重要措施。据不完全统计,以通风方式排除的瓦斯占全矿井瓦斯量的80%―90%,粉尘为20%―30%,热量为60%―70%。从这些数据来看,矿井通风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是从近几年,爆发煤矿安全事故来看,因通风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仅次于顶板事故,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科学、系统的安排好通风管理工作,增强矿井安全的预警能力,这对于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矿区的经济效益,促进矿区的平稳、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矿井通风的目的:是各个用风地点风量的需要,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它的基本任务是供给井下充足的新鲜空气,排除或中淡矿井中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调节矿井气候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

(二)矿井通风与矿井瓦斯、煤尘、火灾等有着直接的联系,由于井下条件复杂多变,在矿井通风系统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安全的通风问题,若管理失控或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灾害事故的发生。一是通风系统不完整不独立;二是通风系统不稳定不可靠;三是无计划的突然停电停风;四是在处理局部积聚瓦斯时无安全措施或在执行措施时的送风量失控;五是通风设施遭到破坏等都会出现在生产现场发生“一通三防”事故。

(三)矿井通风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威胁:1、形成瓦斯积聚的通风问题:局部通风机拉循环风,无计划的突然停电停风、微风或无风作业。2、不合理的串联通风。3、采煤工作面的下行通风。4、掘进巷道贯通时的通风。5、排放停工地点的积聚瓦斯时,执行排放措施不严格或未编制措施进行盲目排放,甚至采取“一吹风”的方法。6、在具体自然发火倾向性的煤层中,影响煤层自然发火的通风方式。7、由于通风管理不善而形成不安全隐患。1)风量严重不足;2)通风系统不合理、不稳定;3)通风设施设Z不当或遭到破坏后未及时处理;4)主要通风机带病运行等。

二、漏风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

矿井通风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风流没有到达使用地就沿途漏出或者是漏入的现象,我们就称之为漏风。产生漏风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还是由于通风设备质量不合格,或者是没有对通风设备、建筑进行定期维护等。一旦出现了漏风情况,首先,它会降低井下作业地点的有效风量,从而造成单位空气中瓦斯与煤尘的含量增加,温度与湿度升高,使井下的工作环境恶化,对井下作业人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不但会降低工作效率,同时还会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其次,如果漏风情况稍重,将使通风系统变得非常复杂,从而降低了通风系统的有效性与稳定性,甚至无法控制风量与风速。最后,如果漏风情况过于严重,将会导致风流短路,使整个通风系统陷入瘫痪。

三、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环境因素

1、隐患治理。隐患就是潜在的事故,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质就是超前识别隐患,进而排查和治理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要从隐患确认,隐患级别的危险性估算、隐患排查、隐患预测、隐患类别分析、隐患治理和考核等几个方面进行强化。由于矿井通防系统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系统,因此隐患分析必须是连续和系统的,必须贯穿于“一通三防”的整个过程。

2、大气监测。通防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不安全条件的存在,它直接引起通防事故。危险的大气状态是触发通防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须强化对危险大气状态的监测。具体来说,要对瓦斯浓度变化、粉尘飞扬和堆积状态、烟雾蒸汽征兆、风流稳定情况等进行动态检测和分析,重点是对测点的密度、监测的强度、各参数的危险值、测试人员的责任、处理及汇报程序有一个明确的规定。3、环境监测。硬环境是通风安全工作的特质手段和条件,从许多事故看,灾难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硬环境的缺陷,因此必须加强对硬环境的监测,确保设备设施的灵敏可靠及工作场所的适宜。尽可能地减少能量和危险物质造成的危害;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同种类灾害的避灾路线撤离等各种防范措施、装备和手段保护井下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护措施等,这就要求软环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四、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管理因素

1、管理方式。通风安全管理是一种跨门类、综合性的边缘科学,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有可能引发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通风安全管理就是要创造良好的通防环境,建立可靠的通风安全系统。合理的安全目标是实现通风安全的潜在基础和内在动力,它包括安全指标、相关方面的具体工程,可承受的最大限度风险等。

2、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组织实施,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思想品德、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直接影响着安全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人员的配备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建立动态的考核和选拔机制,设立通风安全人才库,把最恰当的人用到最恰当的岗位。

3、资料分析。通风安全复杂多变,无规律可循,因而建立一整套资料分析制度对于捕捉危险信息、预测危险情况并制订相应的处理措施就显得极其重要。

4、责、权、利的划分。权大于责必然产生腐败和惰性,责大于权必然引起消极和对抗,都不利于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通防工作点多面广,责任重大,这就要求必须明确各部门和各工种人员的责、权、利,实行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起责权相称的制约机制和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第7篇: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年金理事会,山西 长治 046204)

摘 要: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使会计信息准确,防止错误发生,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 :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预防漏洞;企业环境

中图分类号:F23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135-01

收稿日期:2015-06-12

作者简介:牛雪红(1987-),女,河南林州人,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会计。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所谓内部会计风险管理,就是指通过利用会计管理和会计信息,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采用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等内部控制制度的综合。而通过这种制度的管理,可以降低风险,减少之前制度的弊端,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下面来具体探讨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的优缺点。

二、煤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缺陷

1 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不论是从管理层面还是基础层面,对于会计控制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认识是不够的,需要整个企业去意识到自身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宣传教育,发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增强团结合作意识,管理层面更要明白不能为了谋取私人的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自觉遵守规定,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

2 相关法规的不完善

对违法贪污,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提出具体的措施,加大惩处力度,落实相关政策的处理办法,避免财产损失,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晰责任。

3 内部与外部脱节

虽然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是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方法,但毕竟是由人管理,还是自己的人员,所以这时外部也需要发挥它的作用,适当的加强外部监督,相对牵制内部监督体系,互相监督,也是对企业发展具有进步意义的。内部财务,安全,对外产出等方面,都尽量对外公开,让外部如社会群体,政府部门看到中间的过程,让企业对社会负责,让问题尽早暴露并得以解决。

4 专业人员的不足

因为企业的不断发展,所以专业人员的培养是有必要的。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应该独立于其他制度,在煤矿的各个部分发挥积极作用,着重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这对于未来来说是最应该做的事情。

三、煤矿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1 建立完整的管理结构

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依据会计管理的方法,它拥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分别有自己的责任和权力,这改变了过去煤矿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或者隐患时,互相推卸责任,没人管理负责的局面。因为有各自负责的区域,出现任何问题,找到对理人员,解决问题的效益相应提高。之前也会有责任不清楚,而出现利用漏洞谋应的管取私人利益的情况,损害了煤矿内部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分工清晰,界限明确,使煤矿中的所有人都为了共同的利益奋斗,为煤矿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2 会计信息规范降低风险

内部会计控制管理风险不仅是在完善结构方面,还有在控制公司财务,健全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等方面也发挥了对应的作用。对于企业,尤其是煤矿这种大型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是重要的环节。而制定一些规定,运用会计信息来管理,使内部能够认识到,想要长期发展煤矿产业,必须转变只获取经济效益这一错误想法,应当是从长远角度出发,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一意识的转变,会使煤矿加强安全意识隐患,投入更多资金,做好保护环境和人员的措施,从而降低了事故风险。

3 内部管理团体意识增强

内部控制,当然是由煤矿内部所有人员共同管理负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加强了所有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团体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构造煤矿内部会计控制良好的管理环境。之前的模式,更多的是领导人管理,大家只是做好本分,无法更多的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而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让所有的内部人员,包括基础员工都融入到企业中来,发挥他们的热情和力量,这样营造的不仅是企业浓厚的人文氛围,还能在实际中提高工作效率,与所有人一起改善出更好的企业。

4 预防漏洞及时纠正

当今时展,需要顺应政策的要求。《会计法》里面提到,这一观点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它对保护煤矿资产安全,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规和内控责任目标的落实有重大意义。从企业本身来说,这不仅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同样也是出于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与企业发展需要维护利益,追求经营效率的要求不谋而合,企业通过内部制度的实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预防漏洞,纠正之前没有发现或者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才是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从而能够取得新成就。

5 风险预警意识增强

以前煤矿企业出现重大问题,总是事后去补救,甚至补救措施也不甚积极,所能挽回的损失行为也是有限的。与其事后发现问题,不如提前预防问题的发生,使其不再成为问题。设立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在这一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需要企业及时监督,管理,控制煤矿的生产运用过程,供给与产出互相牵制,安全隐患提前预防,内部定期检查,事后纠正调整。安全预警的实现可以减少损失,真正的做到防患于未然。

结语

通过对新形势下煤矿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的简单介绍,我们知道了其中的优点,从而可以更好的适应,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缺陷,想要企业得到不断地发展与进步,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不足之处。这不仅仅是煤矿企业,更是所有产业在当今社会的要求下,不断完善进步的缩影。我们需要做的,便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完成风险控制,带动发展,迎接蓬勃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8篇: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一、坚持依法办矿,持证开采。

二、建立健全各类安全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煤矿每周至少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三、明确煤矿法定代表人(或矿长)和投资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整合或技改保留的独立生产系统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煤矿必须配齐培训合格的“五职”矿长(矿长、安全矿长、技术矿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和机电矿长)。法定代表人(或矿长)是煤矿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矿长、技术矿长(总工程师)、生产矿长和机电矿长在其领导下开展工作。

四、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各科室职责。煤矿必须按规定和生产需要,设立相应的科室(如安全、生产技术、机电、通风、调度、防突等科室),并将各科室职责具体明确,充分发挥其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五、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

(一)煤矿保留生产系统必须按规定配齐足够的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如瓦检员、安检员、放炮员、电工、绞车司机、瓦斯监控员和班组长等),所配备的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煤矿企业必须对在册职工进行全员培训,新工人上岗前入井必须完成不低于72学时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

(二)规范劳动用工行为。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职工人员档案,纳入企业统一管理,依法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并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六、确立以安全矿长为核心的煤矿安全生产指挥体系。安全矿长负责全矿井的安全生产工作,对本矿的安全生产负监督检查责任,负责矿井的安全检查;负责监督落实隐患的整改及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规程的贯彻执行;负责瓦检员,安全员日常监督管理和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负责本矿井反三违活动及事故的追究和处理;及时制止一切不安全行为。同时,要设置在安全矿长领导下的安全管理机构,配齐配足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检查人员,保证井下每班都有专职安全员;负责监督现场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七、建立以技术矿长(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煤矿企业要设置由技术负责人直接领导的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煤矿技术负责人每年都要组织编制和修订“一通三防”、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措施。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矿井的开拓方案、采区巷道布置及采掘部署等技术问题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对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专家论证并按规定批准后组织实施。

八、建立以生产矿长为主的生产调度管理体系。煤矿企业要设置由生产矿长领导下的生产调度机构,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生产矿长要严格按照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认真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合理组织生产。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

九、建立以机电矿长为主的机电运输管理体系。煤矿企业要设置在机电矿长领导下的机电运输管理机构,配齐配足机电专业人员。负责建立设备定期查验、监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建立有专门的机电运输设备管理台帐,按期对各类设备进行校验,保证设备完好;建立完善供电系统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供电安全、各种设备运行正常。

十、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技术矿长(总工程师)和管理机构的专职管理人员及检查人员必须对整合或技改项目与保留的独立生产系统的安全生产负责。

十一、加强矿图管理。煤矿要严格按有关规定绘制《井田地质地形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通风系统图》、《井上、下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井下避灾路线图》等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绘一次,所有矿图每季度交换一次,避免越层、越界开采造成安全隐患。所绘制的图纸必须能准确反映整合或技改项目与保留的独立生产系统相互之间的关系。

十二、确保各生产系统完善、可靠,强化煤矿现场管理

(一)矿井和采区生产布置要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必须采用正规的采煤方法开采,淘汰“巷采”、“高落法”等采煤法。

(二)严格执行支护改革的有关规定,加强顶板管理。煤矿必须严格落实采掘现场各工序的安全技术措施;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必须采取前探支护和其他措施;矿井主要开拓、掘进巷道必须采用砌碹、锚喷、金属支护等支护方式;回采工作面必须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绞接梁支护,单体液压支柱必须定期校检,严禁使用木支护。

(三)加强矿井机电管理。煤矿实行双回路供电,一类负荷必须实现双电源供电。杜绝电器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严禁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变压器向井下供电。井下电器设备接地、过流、漏电三大保护要齐全可靠。

(四)加强矿井运输管理。煤矿斜井提升,必须按规定安设合格的防跑车装置;使用煤矿专用提升绞车,绞车松绳、过卷等各种保护装置必须齐全且灵敏可靠;钢丝绳直径能满足生产能力要求,按规定定期检测并有记录;轨道铺设质量达到规程要求。使用刮板、皮带运输的矿井,刮板、皮带铺设质量达到规程要求,各种保护装置齐全可靠,定期检修设备,确保运转正常,严禁设备带病运行。在运输过程中,各种信号必须准确、灵敏、可靠。

(五)强化矿井通风系统管理。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独立通风系统,要按规定配备两台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机,对主要通风机进行性能测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及主要风门应设置开停传感器,明确专人看管及维护;风门、风桥、风窗、风墙、密闭等通风设施必须安全、稳定、可靠;矿井必须配备足够的通风安全检测仪表,并建立完善的测风制度,定期测定矿井及各用风地点的风量,确保供风量满足需要。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矿井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实行独立通风,严禁采用串联通风和下行风。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的安装、使用及维护必须符合要求,确保供风安全、可靠;要不断优化通风网络,提高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

(六)加强矿井排水系统管理。煤矿必须设置井下中央主要水仓。主要水仓要有主、副水仓,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要确保能正常使用。水仓容量必须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第280条的规定。排水设备必须实现“三泵两管”,一台泵工作,一台泵备用,一台泵检修;一趟管工作,一趟管备用。排水能力必须满足20h能排出24h的最大涌水量。

(七)加强矿井抽放系统管理。凡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矿井必须按规定安装抽放系统。抽放系统必须能实现高、低负压抽放,抽放系统安装能满足设计要求,设施设备定期检修维护,仪器仪表定期校检。

(八)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管理。煤矿必须装备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有专职的监测监控员。监测监控系统必须与煤管站和县煤炭局监控中心联网,提高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监测和预警效能,提升应对瓦斯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监测监控系统主机要按规定升级,探头、传感器、分站安装位置要合理,传输设备、线路要有专人负责检修、维护,仪器仪表定期校检,确保系统运行正常、可靠,传输数据准确无误。

十三、深化瓦斯治理,贯彻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煤矿要加强瓦斯防治组织领导,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制,建立健全瓦斯防治责任考核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井下局部通风机供电必须实现“三专”,采、掘工作面供电必须实现“两闭锁”。要设立防突机构,配齐专职防突管理人员,配备防突设施设备、仪器仪表,并按有关规定健全防突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和审批责任制。

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及低瓦斯矿井的高沼区,必须按规定建立合格的瓦斯抽放系统。

十四、加强矿井水害和地质灾害综合管理。煤矿必须执行“预测预报,先探后掘,先探后采,先治后采”的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煤矿必须设置水害和地质灾害防治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建立探放水制度和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制度,配备两台以上的探放水设备,编制水害防治预案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十五、加强矿井防尘管理。煤矿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掘进巷道必须采取湿式钻眼、爆破喷雾、装煤(岩)洒水等综合防尘措施。要建立健全综合防尘管理制度。

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的煤矿,必须有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必须及时清除巷道中的浮煤,定期冲洗沉积煤尘,防止煤尘堆积。

采掘工作面回风流应安设防尘设施和风流净化水幕,井下各转载点都要安设完好的喷雾洒水装置,作业时进行喷雾洒水。要加强个体防护工作,减少粉尘对从业人员的危害。

十六、加强矿井防灭火管理。煤矿必须建立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立方米的水量,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和消防材料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设置。

井下机电设备硐室、井底车场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应备有足够数量完好的灭火器材,采煤工作面(薄煤层除外)必须采用后退式开采,回采过程中不得任意留设设计外煤柱和顶煤。

十七、保留生产系统必须遵循新系统建设为主,保留系统生产为辅的原则,加快整合、技改、复采项目的建设进度,决不允许只搞生产而忽视建设。在保留系统的生产影响新井建设时,必须以新井建设为前提,停止保留系统的一切活动。

十八、保留一套独立生产系统的整合、技改、复采改造矿井,新系统必须开工建设,并根据工期要求,制定建设计划,以三个月为一个时间段,明确工程进度,确保按时建成。对未开工建设新系统的整合、技改、复采改造矿井,过渡生产系统不予保留。

十九、保留生产系统原则上不再允许掘进布置新回采工作面,如需布置的回采工作面新系统不能利用,煤矿必须写出申请,经县煤炭局同意后方可布置。

第9篇: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在我国的能源工业中,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70%左右,预计到2050年还将占50%以上。因此上说,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是,我国煤矿生产现在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机械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安全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低,长期以来,是一直困扰着我国煤矿生产的主要难题,也是制约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

二、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

1、地质条件决定的客观因素。我国煤矿生产和开采所处的自然条件和作业环境恶劣,容易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我国煤矿储量大、分布广,但大都属于地下矿,瓦斯浓度高,煤矿开采的煤层大多瓦斯含量大、透气性低且地质构造复杂,不易在开采前抽放瓦斯,因此开采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在开采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重大事故。但在采掘时,瓦斯放散量大,再加上开采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和开采规模的扩大、开采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导致采动诱发的应力场、煤岩体裂隙场及瓦斯流动场的变化更加复杂多变。

2、某些行业投资过热导致需求的激增。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并且将其最大化,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生产者不惜铤而走险,通过减少安全投入的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可获得最大限度的超额利润。

3、生产管理观念落后,安全意识不强。同时法制不完善,安全检查缺乏科学性,安全生产管理法制建设滞后。一些煤矿企业忽视安全管理,以包代管。一些乡镇煤矿随意变动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员均无任命文件,主要管理人员长期不下井。一些国有重点煤矿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漂浮,各种责任制和规章制度没有真正落实下去。

4、作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专业水平偏低。煤矿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是农民工,没有经过专业的生产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大多也没有接受教高层次的教育,因而素质普遍偏低,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自救能力和自救意识不强。有些领导人仍存在重生产经营轻安全生产的错误思想;专业安全管理人员较少,职工新人多,且培训的机构也不多,缺乏安全相关知识,同时人员流动性也大,留下安全隐患。

5、监管监察能力亟需提高。监管监察机构职能设置与分工不尽合理,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职权和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对煤矿安全工作采用的考核方法不科学;基层监管监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装备不足,手段落后。社会参与方面还仅仅停留在政府部门公布举报电话的层面,缺乏其他有效渠道。

6、煤矿职业危害严重。职业危害防治监管体系不健全,政府监管薄弱,企业责任不落实,粉尘、噪声、高温等防治设施不齐全,职工自我防护意识差,患尘肺病职工人数未得到有效控制,预防与治疗不到位。

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1、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抑制经济投资过快增长。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步骤,经济过热阻碍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自政府采取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后,我国经济开始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努力改善能源利用和供需模式,降低煤矿生产的高额利润,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缓解供需矛盾。

2、努力构建科学安全的监控。针对我国煤矿开采事故频繁发生的局而,我国应努力在煤矿开采企业建立矿井综合自动化监控体系。这一监控体系集合了矿井开采检测、安全生产控制以及网络通信功能。这种监控系统提高了监控的效果,在实施监控的过程中,安全监理系统可以对矿井内部影响开采安全的各个环节如:通风、排水、供电等基本内容进行自动化的检测。监控系统还可以对矿井内部瓦斯含量进行检测和预警,避免因瓦斯含量过高所导致的火灾爆炸问题发生。安全监控系统具有人工检测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为此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应广泛的采用这项先进的监控技术。

3、煤矿开采矿井内部火灾的防治。矿井火灾不仅可能烧毁大量机械设备、设施、巷道及工作面,冻结大量的煤炭资源,而且燃烧生成的有毒有害烟气,使处于排烟道上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受到威胁和伤害,甚至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给矿井带来更大的灾难。为了防止外因火灾的发生,尽量使用不燃或耐燃的材料与制品及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同时建立胶带巷独立通风系统是有效途径,而且矿井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进风井口应装设防火铁门,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井下使用的易燃物品由专人押运送至使用地点。

4、对矿井瓦斯采取有效的防治。矿井瓦斯浓度超标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威胁我国煤矿开采事业安全进行的重大障碍。为了对瓦斯浓度进行合理监测与控制,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对瓦斯喷出问题进行严格的预防与控制,矿井井下作业环境复杂,瓦斯在开采过程会不断的积聚,依靠巷道通风很难将矿井内的瓦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此解决好瓦斯浓度超标问题,防治瓦斯喷出就需要对矿井的构造进行分析,找准瓦斯喷出的通道,并对煤层围岩的基本情况加以分析,寻找到瓦斯源的具置。根据不同矿井的实际情况,可以分别选择局部性措施或是区域性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5、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由于大多数的煤矿从业人员没有专门的生产知识,没有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因而普遍缺乏安全生产技能,那么对这部分人进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同样是必需的。应当加大力度,宣讲近年来的灾害事故的实例、经验和教训,以提高一线领导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他们对灾害事故的预见性和发生事故时的应对处理能力。

6、对矿井内矿尘进行有效控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煤尘,煤尘会降低煤矿内的能见度,为煤矿开采工作带来不便,此外煤尘还会锈蚀开采设备,加速设备的使用磨损,影响开采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此外煤尘还会引发矿井内的爆炸事故,威胁矿井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煤尘还会随着空气别开采工作人员吸入体内,影响开采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此进行矿井内部的除尘工作非常必要。

结语: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预防煤矿事故发生,必须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生产建立在绝对安全的基础上,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煤矿开采当中要努力运用各种安全生产技术,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吸取国外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转变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为煤矿开采工作营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宏宇,孙华岩.关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2,01:166.

[2]刘年平.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研究[D].重庆大学,201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