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介绍一种事物范文

介绍一种事物精选(九篇)

介绍一种事物

第1篇:介绍一种事物范文

2、一听是机器人,我就迫不及待地让爸爸组装起来。爸爸告诉我它叫可可。只见可可身体圆圆扁扁的,头上长了两条“触须”,屁股上还垫了一条“尿不湿”,中间两个小轮子是它的两条腿。

3、可可开始工作了,两条三角“触须”快速地旋转,不停地往“嘴巴”里送垃圾,再通过滚动的“食道”把垃圾输送到尾部的垃圾盒里,被它扫过的地面一尘不染。

4、情况不妙,可可向一堵墙快速移去。我怕它撞坏脑袋,焦急地喊道:“小心,可可,你要撞到墙了!”可是可可毫不在意,不慌不忙地继续前进。眼看就要撞上墙壁,它却好像看见了危险,来了个灵活的急转弯。看来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5、“可可的身体里面安装了无线传感器,遇到障碍物,传感器就会提醒它避开。”等爸爸讲完,可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它去哪儿了呢?原来它跑到沙发底下去了。它在里面发出“嗞嗞嗞”的声音,好像在说:“这又黑又暗的地方多久没打扫了?怎么这么脏呀?我得好好清扫一下。”可可在沙发底下进进出出,总算扫干净了。这时,可能感到自己饿了,可可就跑到充电座上一蹲,一边休息一边补充能量去了。它肚子里的垃圾盒装满了灰尘,“尿不湿”也该换了。

第2篇:介绍一种事物范文

Device Applications of Silicon Nanocrystals and Nanostructures

2009

Hardback

ISBN9780387786889

Koshida著

在纳米尺度,半导体器件将会呈现出不同于宏观尺度的光学、电学性能,充分利用这些性能可以制备很多具有特殊用途的器件。本书分别介绍了硅纳米晶及其纳米结构在光电器件、电子器件及功能器件等三方面的应用。

本书共11章,1.介绍了富硅介质在有源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本章比较了富硅氧化物和富硅氮化物在晶体结构、发光效应和发光效率的区别,认为发光效应及效率主要来自硅纳米晶,并指出硅纳米晶结构在有源光电器件中的重要作用;2.硅纳米结构的场致发光器件,介绍了多空纳米硅、富硅氧化物或氮化物、硅超晶格等硅结构,分析了硅纳米晶结构场致发光器件中的作用,硅纳米晶作为激发物而不是发光物质;3.介绍了si/sio2超晶格结构的光学性能、制备过程和采用的技术以及它的发展前景;4.首先介绍了纳米硅结构在注入式激光器设计中的作用,然后进行了实验分析得到了大量的数据,最后指出了纳米硅在激光器制造中的应用前景;5.介绍了硅单电子器件,这种器件可以对单电子进行控制,具有优越的性能,应用前景很广,目前比较典型的是应用在存储和逻辑器件上;6.spin-based 硅晶体管,分别介绍了几种新型的硅晶体管及其性质;7.首先从纳米尺度分析了电子在硅纳米晶的传输特性,然后介绍了电子在硅纳米晶阵列上的传输特性;8.首先介绍了硅纳米晶永久性存储器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设计方法进行集合的应用前景以及自组装硅纳米晶在Flash制造中的应用;9.首先介绍了BSD的性能及其发光机理,然后分析了器件发光效率和纳米结构之间的关系,最后着重介绍了玻璃基BSD;10.介绍了多孔硅光电器件的结构和基本性能,以及在label-free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11.介绍了一种基于多孔硅纳米晶的超声发射器。

作者nobuyoshi koshida 1943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分别于1966、1968、1973获得了东京大学工学学士、电子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1981年他进入东京农工大学电机系任教,1988年成为电子工程专业教授,2002年成为工学研究生院纳米科学与技术教授。他分别于1992-1993年在马萨诸塞学院,1993年在卡文迪实验室,1996年在法国傅立叶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他发表的文章,出版的专著合计超过280余篇,目前他担任ECS日本分会主席,是日本应用物理协会理事、美国材料学会及美国物理协会成员。

本书是一本论文汇编,所收录的论文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完成的,对于从事微电子设计、纳米技术研究的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军涛,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第3篇:介绍一种事物范文

汉语口语教学方法兴趣培养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成普遍意识,对如何在职业学校开展好基础课程的授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发展、就业市场需求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要求并不仅是“民汉兼通”,在对语言的要求是:听能听懂,并理解内容,说能说清楚,应答如流。达到这样的语言应用能力,就要求汉语口语过关,满足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交流,汉语口语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变成了学生就业的基础关,就业面试的第一关,听要听清楚,听明白,理解问题,回答问题就是说,说要说清楚,说明白并准确回答。汉语口语水平的高低体现在每个学生的听与说的能力上。

一、基本学情

教材:《直捷汉语口语》(初级本)对话、词语、练习三部分。以情景为线索,进行汉语口语的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最基本的提问语句和会话技能为主要内容。

学生:以喀什地区各县市的维吾尔族学生,与普通高中无缘,仍然需要接受教育者,年龄在16~18周岁。识字量在500~800之间。

二、口语教学方法

1.层次教学模式

教学中仍然离不了听、说、读、写、译。但教师说、学生听;学生说、教师听、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说、学生听、学生纠正。教师提问,学生应答。关于教师在说中惯例慢语速教师说三遍,学生跟三遍,中等语速教师说两遍学生跟三遍,快语速教师说一遍,学生跟三遍。以层次教学模式推进:设立目标——建立任务——导入情景——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循环)。

2.生活场景法

情景教学学生接受比较快,生活场景虽然日常生活在学校内十分单调,但我却竭力设法去选择场景利用。如学校门口设立找人、叫人、等人的场景,烹饪操作室和食堂设立为餐馆、饭店的场景,计算机室设立为网吧的场景,美容美发操作室设立为美发店、美容店的场景,办公楼设立为政府部门的场景,缝纫操作室、电工实验室、焊工实验室、汽车实验室可设为各类工厂、企业的场景。有了场景可以加快学生在听说训练中认知的速度,满足口头语句训练。

3.听说法

先听后说,首先要学习介绍,指从中沟通,使教师和学生发生关系。汉语口语教学中教师的自我介绍是学生模仿的开始,沟通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教师自我介绍,就是在教室特定社交场合,由教师担任介绍的主角,自己介绍给学生,以使对方认识自己。我先用维语介绍自己,再用汉语介绍自己,先听后说,供学生们模仿着介绍自己。

先说后听,他人介绍是引入,推荐,指的是经学生介绍学生,向老师引见、介绍的一种介绍方式。经学生介绍学生,先说后听,重复介绍是学生提高汉语口语训练记忆最好的方式。

边听边说,集体介绍使对方了解。即他人介绍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指介绍者为班长,在为授课教师或学生介绍时,被介绍者其中一方或者双方不止一人,甚至是许多人。这是班级同学进一步互相理解、互相团结、增进班级凝聚力,边听边说,变换角色是学生掌握口语技能的重要环节。在开展汉语口语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对介绍和被介绍是社交中常见而重要的一环。介绍方式选择是学生汉语口语语言运用中的知识的总结和解决问题的实践理解。听说法训练中强化汉语口语的认知、模仿、重复、变换、选择可以加快口语水平的质的突变。

4.视听法

以图片、影像、音响、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展现事物特征。听觉刺激,在规范的语言和句式上,刺激学生的共同特性在心理上的反映,形成固定语句概念的特征。事理上视听法可以清晰展现事物的道理。说事情,理事项,准确描述事物。说清道明,是说话根本目的,一切知识都是人类通过思想认识活动获得的关于事物的阶段性知识。视觉刺激,在以图片说明,名称是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通过约定俗成的方式赋予事物的语言概念形式。对口头语言表达上无法完成交际情感交流需要。

5.直接法

按顺序讲解,首先是时间顺序,时间是运动、变化、行为之类的事物具有的存在形式。如对秒、分、小时、月份、年等概念的介绍。其次是空间顺序,空间是物体、器具之类事物的存在和表现。如对方位的表示,前后左右、上下、东南西北中等。最后是逻辑顺序,如二进制、十进制、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达到词语是例句的词本位的巩固。

6.暗示法

通过教师的提问、询问、提示说出来,或以教师的身体语言、手势、眼神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说出来。但学生猜测的时间比较长。

7.全身反应法

要求教师的授课语言简明准确,如教学集体活动、跑步、广播操、军训等全身运动的活动中的命令语言、指示语言,声音短而急促、响声洪亮,反复刺激学生,使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兴趣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从口语实践中增强记忆力,获得学习所需要的语感。通过阶段的学习,学生从怕说到敢说再到争着说,对学习汉语产生兴趣,从而逐步将大量的语音信息转变为自己可以灵活运用于交际的语言习惯。

8.交际法

语言就是交际工具,交往方式的规格虽不必严格遵守,但了解这些礼节就等于掌握了一把通往社交之门的钥匙。教师先明确正式场合书面语较多为正式、庄重的场合。非正式场合交际,口头语言为主,则不必过于拘泥礼节,就更应以自然、轻松、愉快为宗旨。不管是主动交际还是被动交际只要开口说或讲话就是汉语口语能力的提升。完成口语句子练习为本。

三、教师对课程的导向与引导,陪同与共同经历

综上所述,单一的汉语口语教学方法,并不能完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师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汉语口语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在汉语口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兴趣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学习的最大成就,并能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在汉语口语教学中学生听句子,理解句中关键词时教学本质,理解关键词最主要。因此,学生要学会在听的过程同时,快速选取关键词时,一定要对所选的词或词组进行界定,并完成应答。教师在汉语口语教学中善于表扬与鼓励。不管回答问题的对与错误,只要没有用母语回答就应该先表扬,再指出不恰当的失误。授课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既不能满堂说与读,也不能上成汉语翻译课,教师应陪同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同时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相互学习,学生与教师互相学习,说一些半维半汉的句子,但提前声明此类句子是错误的,尽供课堂教学解释时用。共同经历,共同任务,共同时间来拉近师生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汉语口语的积极性,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的交际与应用能力。

第4篇:介绍一种事物范文

菲律宾投资机构推介会

推介会上,菲律宾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舒蓝・普瑞马维拉表示,中国-东盟博览会为菲律宾展现投资机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菲中两国的信息交流和贸易往来,近年来,中国对菲律宾的投资大幅增加,中国已经成为继日韩美之后的菲律宾的第四大投资国。

菲律宾投资署电子学与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所长、农业部官员、苏比克湾管理局官员、菲商联总会会长分别发表菲律宾矿产投资、农业投资、港口物流、菲中贸易的主题演讲,介绍该领域的发展状况、投资环境、投资政策法规和投资机会等。

“金色缅甸”投资推介会

推介会上,缅甸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吴温昂表示,缅甸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这几年通过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扩大了影响,外来投资不断增加,现在缅甸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希望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家到缅甸投资。截至今年2月,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在缅甸投资项目409个,协议投资金额达144,37亿美元。到去年底,中国对缅投资共有27个项目获得批准,协议总金额达4,75亿美元,在外国对缅甸投资中已跃居第六位。

缅甸农业、渔业等相关专业协会负责人介绍了缅甸的经济状况、投资商机以及相关政策等,重点推介了燃料乙醇、西红柿种植、海洋渔业捕捞加工等投资项目。

泰国交通与旅游投资机遇推介会

本次推介会旨在介绍泰国港口物流与旅游胜地,进一步促进泰国与中国相互投资合作的不断扩大。

泰国港务局商务发展市场部高级官员拉瓦・欧切罗斯女士和林查班港市场部部长斯林帕蓬介绍了泰国港口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林查班港和曼谷港的功能定位和物流配套,展示了今后泰国港口进一步参与泛北部湾开发的远景和规划。

泰国旅游局官员则介绍了泰国旅游城市春武里的情况,欢迎更多的中国游客到泰国观光旅游。

印度尼西亚推介会

本次推介会旨在进一步推介印度尼西亚的贸易及投资商机,推动中国与印尼两国贸易投资合作的发展。印度尼西亚交通部部长尤斯曼、印尼贸易部出口促进局主席巴鲁・查理对印尼的基础设施、天然资源、电子产业等领域进行了推介,印尼南苏门答腊省省长、巨港市市长、巴淡工业发展署代表等分别就基础设施、港口、橡胶、棕榈油、石油及天然气设备、电子等领域进行推介。

今年5月,在印尼举行的中国广西-印尼贸易投资洽谈会上,双方企业共签署经贸合作项目36个,协议金额26.38亿美元。印尼希望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平台,进一步加强广西与印尼之间的贸易合作,促进双方更广泛的合作。

文莱商机与投资介绍会

在文莱旅游、清真产业、信息通讯技术和教育商机与投资介绍会上,文莱旅游发展局、文莱经济发展委员会、农业局的负责人向中国客商介绍了文莱旅游、清真食品、信息通讯技术及相关产业的情况以及该国政府出台的 系列投资优惠政策,并希望与广西在农业、教育、旅游等方面寻求合作。

文莱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其丰富的绿色植被和马来文化等都是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文莱希望凭借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平台推介文莱旅游,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到文莱去。

会上,文莱ICT公司和两家中国公司举行了签约仪式。

“新加坡――机遇之都”推介会

本次推介会重点介绍了新加坡旅游发展、投资等方面的优势和投资机会。新加坡代表团团长、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郑民川表示,中国与东盟各国惊人的经济增长已引起国际企业的关注,中国,尤其是广西正在成为一个对新加坡企业有着强大吸引力的地区。广西处于中国与新加坡对接前沿的地理优势,广西和新加坡应在新的区域合作中建立更多的发展关系并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他还介绍了新加坡的投资环境和这两年来与中国特别是与广西的贸易情况,希望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让两地的经贸关系更上一层楼。新加坡旅游局中国华南区处长黄利民在会上介绍了新加坡作为亚洲最佳会展中心的优势。新加坡飞利浦顾问公司董事陈锦轮介绍了在新加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及上市的机会与好处。

马来西亚一中国商机推介会

在本次推介会上,马来西亚贸工部副部长吴立洋表示,2006年中国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总额为37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以目前的发展态势,两国领导人确定的在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00亿美元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马来西亚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领事罗斯林娜、马来西亚驻上海总领事馆投资领事李荣民、马来西亚巴生港自由贸易区业务发展总经理谢观龙分别作了“马来西亚中国商业机遇”、“马来西亚投资机遇――政策、鼓励和便利措施”和“马来西亚巴生港口自由贸易区的投资机遇”的主题发言。

老挝投资推介会

推介会上,老挝计划投资委员会副主席通密・冯维谢介绍了老挝资源、经济发展和投资项目情况,希望客商在出口商品生产、农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公共卫生、旅游和过境服务等7个领域进行投资。通密・冯维谢说,老挝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去投资,目前已有236家中国企业到老挝投资,总投资额8,77亿美元,中国已成为老挝的第一大投资国。

老挝投资促进管理局副局长艾崇・劳贸、老挝工商会和作为本届博览会“魅力之城”的沙湾拿吉省领导等老挝官员也对老挝的经济社会情况、自然资源、投资政策和投资环境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推介会上,广西、云南、山东等在老挝投资取得成功的企业家代表介绍了他们在老挝投资的经验和体会。

柬埔寨经贸合作推介会

推介会上,柬埔寨发展委员会秘书长索庆达详细介绍了柬埔寨目前的招商引资情况,重点推荐了柬埔寨在种植木薯、橡胶和水稻三种作物方面的招商意向,并详细展示了柬埔寨对于外国投资者在土地租赁方面的种种优惠政策。

柬埔寨总理洪森的经济顾问、柬埔寨银行公会主席、加华银行总裁方侨生作为柬埔寨招商引资代表,向中国投资者介绍柬埔寨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方侨生重点介绍了中资公司在柬埔寨投资情况与柬埔寨的投资优势。

在推介会上,北海珍源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柬中经济贸易促进会签订了投资额为1800万美元的木薯种植开发项目协议。

越南一中国经营投资论坛

第5篇:介绍一种事物范文

1氮族元素中的氮氧化物污染实例

比如在讲解高二化学氮族元素中的氮氧化物时,可向学生讲解NO、NO2是大气的污染物,而空气中的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NO2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光化学烟雾,刺激呼吸器官,使人生病甚至死亡。为了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实际危害,可以介绍上世纪40年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夏季,美国洛杉矶市,该市数百万辆汽车每天烧掉上千吨汽油。汽车尾气中的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光照射下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并使多数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等疾病,后来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致使数百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来通过环境治理才逐步消除这种现象。通过这样的介绍,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氮族元素对环境的污染,明白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2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污染实例

在高二化学课本第六章硫和硫的化合物中介绍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时。二氧化硫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伦敦烟雾事件便是二氧化硫污染典型实例,1952年,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逼迫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困难。经调查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引起的。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先后有上万人死亡。硫元素的化合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这样生动的介绍使同学们产生极大的震撼。

3重金属污染实例

在高二化学课本第三章几种金属章节中介绍重金属时。我们知道,化学上通常把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有汞、铅、砷、铬、镉等,这些重金属与水中会与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化合物。为了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可以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水俣病”事件,当时,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含有汞的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浮游生物和鱼类中富集,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吃鱼后的猫发病后,纷纷跳海自杀。后来,该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后来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直到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两千多人,一千余人死亡,甲基汞毒性如此持久更是让同学们认识到化学污染防治及绿色化学的重要。

4化工产品污染实例

第6篇:介绍一种事物范文

【关键词】非遗文化;传统传承;媒介融合;黄酒技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40-0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同时也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热点与前沿课题。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及其对内对外传播过程中,在口头传承、实物展示、亲身实践和传统的媒介传播方式之外,由于新的传播技术与媒介手段的综合运用,形成了媒介互相融合、互相协同的传播效应。为此,本文将选取典型案例来深入探讨非遗文化传播中的传统传承与媒介融合的理论问题。

一、黄酒技艺: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活体媒介,中国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浙江省人杰地灵,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省的项目数量位居榜首。近年来,浙江省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也走在前列。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酒文化无疑具有较高的世界公共认可度,而产自中国的黄酒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酒之一,它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在黄酒当中,以绍兴产的黄酒最为悠久有名,不仅具有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完整精湛的工艺,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持续的技艺传承。其中,“绍兴黄酒酿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花雕制作工艺”则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前者系黄酒本身的酿造技艺,而后者主要表现在黄酒外包装上的绘画雕刻设计等工艺,这表明绍兴黄酒不仅有内涵之质,也有外在之美,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传统传承:非遗文化传播中的日常形态与媒介影响

在国内外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绍兴黄酒文化得以传承传播,其实与其嵌套在日常生活中的传播方式息息相关,也与传统媒介的传播有着密切关系。绍兴黄酒技艺能够得以保护、流传和不断优化改进,不仅由于它的产品本身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还与黄酒传统的广泛的传播方式有着深切的联系。与黄酒技艺有关的宣传、普及融合了各种传播媒介,形成隐性传播与显性宣传互相作用的传播模式,使得黄酒为中国百姓所熟知,黄酒文化、黄酒技艺也借此得以传承传播。经过考察分析,其传播主要有以下重要方式。

(一)借助传统酒俗与日常生活消费进行传播。绍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古老城市,它的风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酒俗正是这种地方特色的重要内容。在绍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与酒发生联系,寄托着当地百姓的美好愿望。例如,剃头酒的传统习俗。当孩子满月时,要剃头,要在家中祀神祭祖,摆酒宴请,还要向邻里亲友分送染成红色的“红鸡蛋”等。在拜过天地祖宗之后,就有理发师用一盅酒代水,给婴孩润发,然后剃“瓦片头”。接着就是亲友轮流抱过小孩,最后坐在一起同喝“剃头酒”。与此类似的,还有所谓的“得周酒”,即孩子长到一周岁,同样得办酒席,以款待亲朋好友。还有寿酒、白事酒、忌日酒等等。在绍兴酒俗当中,最为著名的是“女儿酒”,又名“花雕酒”。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女儿酒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一般人家生了女儿时,就酿酒埋藏,嫁女时就掘酒请客,形成风俗。到后来,生男孩子时,也照样酿酒埋酒,盼儿子中状元时庆贺饮用,又叫“状元红”。可见,在绍兴,酒俗渗透在日常生活当中,黄酒成为当地人的日常消费品,其传播的主要方式为人际传播、口碑传播和群体传播。

(二)借助言传身教的知识传承与亲身实践。“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主要是借助师傅带徒弟式的言传身教进行知识传承。根据2010年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专访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省级传承人潘兴祥的解说介绍,尽管目前已经有了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但是在酿制过程中,还需要有经验的师傅把关,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即所谓的“开耙”,他反复演示和操作,初看起来很轻松,但是经由潘师傅现场讲解起来,开耙里面的手法技巧特别细腻,不仅有操作工具上的若干注意要点,还有手感温度、抓握起来的粘度等,都需要师傅的准确把握,一个酒厂里面,往往仅有少数人能完全把控其中的要诀。另据2011年12月9日《绍兴县报》头版报道,当年87岁高龄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被誉为中国“黄酒博士”的王阿牛在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的酿酒车间,为新酿手工黄酒开耙,并向酿酒师傅们传授开耙技艺。这说明传统的手把手传授,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传统价值。学徒要掌握其中的技巧,不能脱离长期的亲身实践和持续的熏陶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隐秘的传播方式,还是心口相传和体验学习过程。当然,现代的传播媒介已经可以将影像完整记录下来,但可记录的形态并不一定都可复制、可实用,内在的精髓难以仅仅借助媒介传播而完全传承到下一代。

(三)借助传统媒介的信息传递与文化传播。在新媒体和融合媒体出现之前,黄酒文化必然借助传统媒介进行传播,在当今,这种传统媒介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借助书籍对酒文化的传播。由于酒文化在中国有着独特的地位,得益于中国人对酒的热爱与讲究,各种与酒相关的书籍、书中与酒相关的桥段不胜枚举,黄酒文化得以在各类书籍中散发魅力,而其背后的黄酒酿造技艺、花雕制作工艺也得到无形的传播。对酒文化的介绍比较有意趣的书如北京大学中文系夏晓虹教授携杨早博士编选的《酒人酒事》[1],书中有多篇涉及黄酒文化的记录,多为文人轶事,具有故事性,容易引发二级传播,从而形成较好的口碑效应和文化影响,同时此类作品适于对黄酒品牌进行二次传播和文化形象塑造。

此外,对于黄酒文化传播起到重要影响的是报刊,作为传统的大众媒介,报刊的文字图片传播具有便于阅读检索和便于携带投送等特点,是酒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载体。例如,《钱江晚报》《绍兴日报》《绍兴晚报》《华夏酒报》等报纸长期以来持续关注绍兴黄酒文化的各类活动,关于绍兴黄酒本身的介绍有文章《持蟹饮酒,绍兴黄酒是绝配》等;关于黄酒文化活动介绍方面则涵盖黄酒节开幕、黄酒博物馆开放等;关于黄酒产销方面则有《绍兴黄酒恋上“创新营销”》等。除此之外,这些传统媒体还致力于保护黄酒品牌,澄清舆论,在黄酒酿造用水遭受公众质疑时,《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发文《绍兴黄酒可放心饮用》以抚人心。再如,一些黄酒生产企业也办有自己的企业报刊,具有传播黄酒文化和提升黄酒制作技艺的潜移默化作用,以及重要的文献文档价值。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古越龙山)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家黄酒生产经营企业,该公司定期出版酒品文化期刊,周期为一个月,发放方式为在固定的高消费酒店进行免费发放;该公司还出版《古越龙山报》和《古越龙山》电子杂志,该杂志的封面口号即“让世人了解黄酒,让黄酒走向世界”,这恰恰体现了一种传承传播黄酒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三、媒介融合:非遗文化传播中的数字化、参与性及产业化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的过程中,当前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了数字化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例如运用新的互联网技术可以获取与传播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数据信息,运用影像技术、动漫艺术可以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细节和工艺过程等,可以给人以惟妙惟肖、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研究者在借鉴国内外已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产业化、数字化、规范化、传承化”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出科学、可行性较强的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传承与发展模式”[2],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过程中的媒介融合及其发展趋势。

所谓媒介融合,其实它作为新闻传播学和媒介研究的一个学术术语,主要是指“在数字技术推动下,不同媒介生产者、内容、渠道、接受终端之间,传统边界日渐模糊、趋于融合的轨迹日益清晰的现象和过程。”[3](P5)媒介融合的主要类型包括:“媒介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4](P5-6),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的过程当中,由于越来越多地采纳新技术,事实上也呈现出媒介融合传播的趋势,为了便于讨论,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互相关联的三个层面。

(一)数字化与影像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融合传播的基础。数字化,实际上将各种信息资料都变成可以在互联网上传播、在计算机中进行制作交换的基础信息,不论是文字、图片、符号还是影像、音响、音乐、动漫等都可以混合在一起。这其实也是媒介内容融合的一个基础。数字化传播技术意味着传受双方可以清晰地传递各类精准信息,在内容平台上达到了某种融合共通。对于黄酒技艺方面的信息,数字化记录可以做到将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各种动作、形象、语言及姿态等都保留下来,还可以通过动漫化,形成更易于理解的知识点,让人们易学易记,获得直观印象。

对于黄酒文化的各种仪式和相关酿制活动,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影像化的方式,加以记录保护,或者制作成纪录片,拍摄成电视剧、电影引起大众的关注、了解、喜爱乃至吸引后继者的努力学习传承。例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就有拍摄到黄酒酿制技艺在食物转化过程中的情形,其中解说辞写道:“立冬的清晨,绍兴的天空开始下起小雨,这对酿酒师傅们来说是个好征兆。酵母菌喜欢江南冬季,这种绵长而又不剧烈的冷……每一年的仪式都是酿酒师们对自然表达的一种尊重。绍兴的黄酒冬酿即将开始。”这里面就有种文字之美与影像之美的内在融合。此外,还有浙江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千年陈酒》,著名编导刘郎在片中根据绍兴黄酒的酿造工艺流程,精心设置一条明晰的主线:原料糯米经过筛选、浸米、蒸饭、摊冷、落作(加麦曲、淋饭、鉴湖水)、主发酵、开耙、灌坛后发酵、榨酒、澄清、勾兑、煎酒、灌坛陈酿(3年以上),即为成品酒;同时他又将绍兴黄酒文化作为一条副线,依次展开叙述绍兴千年的历史文化,其中有酒祭的大禹,有用酒激励军士的越王,有兰亭的“曲水流觞”,有沈园的借酒浇愁,还有当地酒俗、绍剧风韵,以及鲁迅、秋瑾、徐锡麟等人的典故。这也是在内容层面的传播融合,即将工艺技艺与历史文化的贯穿融合。

(二)参与性与仪式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融合传播的动力。参与性是指在内容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要让广大的受众、消费者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在互联网上有着大量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原创内容,就体现了广大网民的参与性,这种自主自在的表达,所创造出来的内容,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融合传播创造价值。第一,用户可以将其参与(包括饮酒、自酿酒、学习体验酿酒技艺、学习体验花雕工艺)的内在体验进行充分的表达,这样,就能有助于文化的理解与文化的传承传播,让更多的人获取切身感受;第二,可以允许更多的人对具有某种隐秘性和神秘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大开放度的接触,或者有更大的展示空间得以亲自体验。例如,在中国黄酒博物馆中,据笔者访谈,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经在博物馆中展示绍兴花雕制作工艺过程,游客可以近距离亲身感触到工人在绘制雕刻的细节,看到灰坛、沥粉、油泥堆塑、彩绘装饰等工艺环节。同时,黄酒博物馆还将增加具有吸纳游客体验参与的传统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的生产作坊,游客可以在其中感受到酒香扑鼻,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生产过程;第三,营造仪式化的传播空间,形成更为鲜活生动的传播场域,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感。例如,2015年11月8日立冬之际,15家绍兴黄酒企业代表举行盛大仪式共庆冬酿,按传统之仪恭请酒神,诵读祭文,上香祭拜,其辞曰:“……稽山青青,朝晖夕映,三十六源,万壑归流。良心酿酒,神灵昭鉴,团结携手,黄土变金……”在这个过程中,媒介内容的生产与消费也产生了互通融合,隆重抽象的文化仪式与盛大集聚的户外场景在更高层面和更大空间形成了文化意义的融合升华。

(三)产业化与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融合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当然,最为重要的且能将技术技艺完全落到实处的是产业化,即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当作一项可以赢利、可以创造新价值的产业活动,将其纳入到健康有序的经济轨道当中,使其通过商业化运作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电视剧《女儿红》2015年9月在绍兴开机拍摄,希望或许能带来如同韩剧带动韩国饮食文化流行的溢出效应,带动酒文化和黄酒饮品在世界的流行。目前,最为火热的“互联网+”概念也将助力黄酒文化产业化。例如,可以通过“众筹”和互联网金融的方式,获得民间资本的青睐,从而投入到更多有益的可操作性项目当中。浙江省政府在2015年初提出建设“特色小镇”的战略规划,“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第一批37个小镇名单已于6月,其中就有“越城黄酒小镇”,即绍兴东浦镇。这将为黄酒文化产业化带来新的契机,不仅包括黄酒酒业本身的发展,还有以黄酒文化为引领的旅游、休闲、养生、健康、创意、设计等多方位的协同发展创新,这就可能带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融合传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即绿色、生态、共享、融合的文化传播与社会创新。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黄酒技艺的传承传播案例研究充分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传统与现代的深刻辩证关系,即一方面传统文化礼俗、日常生活生产方式和传统媒介传播依然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数字化、影像化、动漫化等新技术又不断渗透到非遗文化传播过程当中,在内容生产、渠道建设和终端呈现中形成不断的媒介融合趋势,并且在文化产业化过程中推陈出新,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传承传播形态,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大众积极参与,从而在更大的社会空间中创造出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黄酒文化和黄酒技艺的传承保护,一旦能够在浙江省政府引领的特色小镇或者创意文化小镇的建设中,得到落地开花,则有可能形成新的传播媒介空间形态和创意文化产业形态,这一点还有待未来进一步的观察研究。无论如何,在非遗文化传播中,多种媒介的融合发展,传统传承与时代创新密切结合,必将开辟出越来越宽广的发展道路和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夏晓虹.酒人酒事[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2]郑燕飞,沈磊,李博,孙东芳.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模式――以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为例[J].现代商业,2014(36).

[3]邵鹏.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生产[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

[4]蔡雯.媒体融合与融合新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廖卫民(1971-),男,浙江平阳人,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传播理论、新媒体、网络传播、文化产业等;

高 晶,张泽茜,景 歌,均为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传播系本科学生。

基金项目:2014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中的媒介融合及其传播影响:以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为例”(编号:2014R406065);

第7篇:介绍一种事物范文

本书介绍了有着“物理学的第一女士”美称的女科学家吴健雄的传奇人生。她用科学实验证明了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宇称不守恒”理论,是诸多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推崇的传奇式人物。吴健雄与居里夫人和穆特日,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三大女科学家。

全书共有14章:1.浏河的童年,介绍吴健雄的家乡江苏浏河镇以及对她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父亲吴仲裔,正是因为父母提倡男女平等,使她从小就能与其兄弟一样读书识字,度过了愉快的童年;2.少年健雄成为胡适的得意门生,介绍11岁的吴健雄离开浏河镇后,开始进一步的求知和成长的少年岁月,在上海的中国公学求学期间遇到了胡适先生,得到胡适先生的赏识,并成为胡适先生得意门生的经历;3.前途的抉择,介绍吴健雄在国立中央大学求学,从数学转到物理,并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抛开杂念、专心钻研,最后在叔叔的资助下,开始了在美国的漫漫求学路;4.柏克莱冉冉升起的新星,介绍24岁的吴建雄在柏克莱大学求学,收获真挚友谊,得到恩师认可的经历。她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刻苦的精神,使她在原子核裂变上取得重要科研成果。也因此吴健雄成为了柏克莱在科学上一颗新星。5.青春与爱情,主要讲述了在国立中心大学与胡适的师生之情,以及到柏克莱大学后遇到袁家骝,通过深入交往,最终和袁家骝走入婚姻的故事;6.东行漫记,介绍吴健雄因柏克莱大学没法提供教学岗位,不得不离开柏克莱大学,开始了在史密斯学院新的旅程,尽管孤独,但在这里她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儿子,过着简单的生活;7.从核分裂到曼哈顿计划,介绍1939年在塞格瑞指导下的吴健雄,进行了铀原子核分裂产物的研究,鉴于吴健雄在核物理研究上已有重要成就以及奥本海默的特别赏识,她成为了参与曼哈顿计划唯一的女科学家;8.β衰变实验的世界权威,主要介绍吴健雄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重新开始她的实验研究。她通过准确的实验,对β衰变深入细致地研究,奠定了她在这一领域的重要地位;9.对称性革命,主要介绍吴健雄进行各种仔细的查证,用一个巧妙的实验验证了“宇称不守恒”,从此“宇称不守恒”才真正被承认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科学原理的过程;10.地下两千英尺的实验,介绍为了证实轻子数在弱作用中守恒律的有效性,吴健雄等在深达两千英尺的纯盐矿中安置了测量双β衰变仪器,证明了轻子数守恒到10-3以上;11.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性会长,主要介绍吴健雄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长的过程以及在任期间对妇女权利问题关注;12.对中国的爱,介绍吴健雄一直保持着中国女性的端庄、沉静、朴实、勤奋的风度和品质,关心中国的繁荣昌盛、关心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出国深造到处奔走;13.物理学研究的第一夫人女士,主要介绍吴健雄因在实验物理上的卓越成就,使她获得了物理科学界的很多大奖与殊荣,被国际物理学界誉为“物理科学第一女士”;14.科学家吴健雄。

本书作者以大量珍贵的照片及翔实的资料,向读者再现了这位传奇女科学家不平凡的经历。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类图书,适合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和教师,特别推荐从事实验物理科学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同时也适合对物理科学感兴趣的本科生。

第8篇:介绍一种事物范文

一、利用“阅读材料”树科学家形象,学科学家精神

当前中学生中不少人属“追星族”成员,他们把影星、歌星的名字可以说出一大串,每天嘴上谈的是“星”的趣闻轶事,身上着装模仿的是“星”的装束。但对于科学家,他们却说不出几个名字,对科学家的方方面面,更是一无所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是:电视、电影、杂志、画刊中频频露脸的都是这些影星、歌星,而极少向这些天真的学生介绍科学家。所以他们没有机会了解科学家,科学家的形象在他们心目中树立不起来。

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介绍了牛顿、安培、法拉第……等众多科学家的生平和事迹。我把这些材料与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精神、道德、意志等方面的教育。

例如,当讲电磁感应现象时,介绍法拉第的生平,介绍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介绍他一生对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还指出,法拉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重视实验,他的许多重要发现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等。法拉第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人们的爱戴和称颂。通过介绍,同学们既了解了法拉第,也从中学到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我还针对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怕吃苦、不勤奋,又想取得好成绩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有目的地介绍科学家的有关事例。如:爱迪生为找做灯丝的最好材料,先后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法拉第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才找到了磁生电的方法;现在看到的欧姆定律公式那么简单,但是欧姆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经历了多次失败,花费了十年心血,把数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最终才把电学中的三个量U、I、R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即I=UR。

学生从科学家的身上理解了“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阅读材料”有些是以故事形式出现的,风趣生动,很适合初中生年龄及生理特征,学生很喜欢听。每当我介绍科学家后,总有一些学生进一步追问,想知道更多的情况。

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的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利用“阅读材料”学物理史实,受辩证法教育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大多数教师注重让学生掌握的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使得学生对物理学发展的曲折历史知道得很少。学生不了解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了解。教科书在“阅读材料”中对这方面内容做了一些弥补。

如在热学部分,“阅读材料”介绍了历史上对“热的本质的认识过程”。学生学习后知道了历史上对“热”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把热看成是一种特殊物质,即“热质说”;另一种认为热是物质的某种运动形式。“热质说”这种违背事实的观点,曾一度被人们所承认,后来科学家们通过对一些热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反复的大量实验,证明了“热”不是一种物质,从而否定了“热质说”,为分子运动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能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把历史上不同学派间的争论展示给学生,可以打破传统的逻辑教学给学生留下的科学发展是直线前进的印象,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史是一部理论与实践交叉、失败与成功并存的发展史。回顾历史,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进一步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探索、开拓精神方面的教育。

不同内容的历史,可以使学生得到不同方面的教育。例如利用“热机发展史”可以向学生阐述这样一个道理:各种机器的发明,是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先进机械设备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工业革命的发展又带动了机器设备的不断改进。社会要前进,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物理学史实中包含有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介绍物理学的某段历史,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领会并接受辨证唯物主义。

三、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各种能力

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物理教学在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技术等方面做的还不够。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知识学的死,影响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阅读材料”广泛收集了物理学联系实际的事实。大到世界各国重视的能源问题,小到家用电器;上到无线电波,下到海洋开发;远到日本银行大楼的日光镜,近到常看的电影片。它们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把学生眼中用概念、公式堆积起来的物理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物理。

在介绍“阅读材料”中的“电冰箱”时,我特意把冰箱里里外外做了仔细的观察,弄清了冰箱各个部分的位置、形状、作用,还查阅了有关资料。课堂上我既结合汽化、液化讲清了冰箱的原理,又给学生讲了使用冰箱时节电的关键是,缩短开机时间,延长停机时间。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应注意尽量少开启冰箱门,减少冰箱内外的热交换。还要注意冷凝器的通风和清洁,以保证良好的散热。我在讲“海市蜃楼”时,把光的折射规律结合进去;在讲“不是老天爷显灵,是建筑师的杰作”时,把回声知识融进去。从“阅读材料”中,学生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阅读材料”中讲的物理知识并不深奥,但使学生感到了知识的价值;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物理实践活动。在学校,老师课堂上做的演示实验,学生总要利用课外时间,三三两两在教室、到办公室重新操作,仔细观察。在家中,学生找日用品作材料,亲自动手做课本上、习题中介绍的小实验。如:把缝衣服的钢针磁化后做成指南针;用铅笔芯做滑动变阻器,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和电阻的关系;利用音乐生日卡上的闪光二极管做单向导电实验;还有制作潜望镜、小天平……。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9篇:介绍一种事物范文

关键词:中华书局;图书宣传;期刊出版;民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3)05-0144-06

收稿日期:2013-03-08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中国出版转型与发展”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CXLX12―006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志强(1966―),男,江苏南通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社会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肖超(1987―),男,湖北钟祥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

引言

民国时期,伴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一些探讨出版、读书的期刊相继创办起来。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出版类期刊有:1924年1月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出版周刊》,1931年上海光华书局创办的《读书月刊》,1931年4月上海神州国光社创办的《读书杂志》,1931年8月中华书局创办的《中华书局图书月刊》,1932年10月浙江省流通图书馆创办的《中国出版月刊》,1934年上海杂志公司创办的《读书生活》,1935年浙江省立图书馆创办的《图书展望》,1937年上海杂志公司创办的《读书月刊》等。这些出版类期刊,大多以读书、书评为主要内容,兼及出版动态及出版知识的介绍,在宣传图书、指导阅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著名出版企业,以这类出版类期刊为广告媒介,向读者宣传书籍,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促销效果。

但到目前为止,学界对中华书局的研究,已出版的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如《中华书局与近代文化》、《回忆中华书局》、《守正出新――中华书局》、《陆费逵与中华书局》、《教育与出版:陆费逵研究》等,主要限于对其历史与近代文化关系的探讨;已发表的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主要集中于对中华书局教科书、辞书、古籍、企业文化以及中华书局创办人陆费逵等的研究。对中华书局所出版的期刊研究,成果本来就少,且主要集中在《中华教育界》、《大中华》、《新中华》等期刊上;至于对民国时期中华书局出版的出版类刊物的专门研究,尚无看到。本研究希望能填补该方面的空白,并完善中华书局史的撰写。

一、中华书局出版类期刊简介

中华书局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创立,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中华书局有创办杂志的传统。民国初期,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竞争中创办了多种优秀杂志,其中《中华教育界》、《中华实业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小说界》、《中华儿童画报》、《中华学生界》、《大中华》、《中华妇女界》八种杂志,颇具影响,号称“杂志”。在这些杂志之外,中华书局也创办了专门推销本版书的刊物。目前,常见的中华书局出版类刊物有两种:一是1931年8月创刊的《中华书局图书月刊》,二是1937年4月创刊的《出版月刊》。

《中华书局图书月刊》1931年8月创刊,每年出10册,目前可见的最后1期是1932年12月出版的第13期。此后是否停刊不详。《中华书局图书月刊》每期篇幅不大,创刊号36页,其余每期篇幅14―20页不等,主要栏目有“最近出版新书提要”和“最近重版书一览表”等。

《出版月刊》1937年4月创刊,许达年主编,每期篇幅31页。《出版月刊》栏目较多,主要栏目为:论著、读书乐、新书介绍、书评、新书推荐、读书指导、读书语录集锦、大众讲座、时事丛编、时事选录、儿童之页、各地通讯、读书问答、中华书局最近出版之预约书、中华书局新书预告。其定位在于中华书局的宣传刊物,给机关团体提供免费赠阅,对个人收费订阅。存世的《出版月刊》,目前可见1―5期。1937年8月出版第5期后未见新一期的刊物出版。

二、中华书局出版类刊物的主要内容

《中华书局图书月刊》和《出版月刊》这两种刊物的主要功能是为中华书局的图书进行宣传,其主要内容均围绕中华书局本版书的宣传这一主题展开。

1.介绍中华书局情况及与出版有关的知识

作为出版机构自办的刊物,《中华书局图书月刊》常刊登一些介绍中华书局的情况和出版知识的文章。1931年8月创刊的《中华书局图书月刊》,创刊号即是“中华书局二十周年纪念号”,刊登了陆费逵的《中华书局二十年之回顾》以及在《中华书局一份子谈话》下陈协恭、舒新城、李廷翰、王瑾士等人所写的自己与中华书局关系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助于社会加深对中华书局的印象。此外,《中华书局图书月刊》每期会邀请一些文化界名流撰写一些与出版有关的知识。如1932年第6―7期刊登的杜定友的《出版界与图书馆》,1932年第8―9期刊登的子敦的《溯一溯中国书籍和印刷的历史》、胡哲敷的《读书与习惯》,1932年第10期刊登的钱歌川的《新闻杂志的王国》,1932年第12期刊登的钱歌川的《校勘漫谈》,1932年第13期刊登的伯符的《美国报纸杂志界之现况》、颂棣的《著作家、出版家和读者》、胡哲敷的《怎样养成读书习惯》等。这些文章,对了解国内外出版的历史、如何读书等,具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发表在《中华书局图书月刊》第6―7期上的《出版界与图书馆》一文,长达12页。全文分为导言、内容、版本、手续、结论五个部分,论述了出版界与图书馆之目的、图书馆在出版界之影响、出版界与图书馆的合作、各科分配、图书之选择、纸料、印刷、制本、杂志、配书、书价等方面的问题。杜定友先生从图书馆界的立场出发,阐述出版界与图书馆的关系,并说明图书馆对于出版界的几点希望,认为图书馆与出版界有互相了解、互相合作的必要。《出版月刊》上也有《读书乐》、《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概况》等介绍读书、出版知识以及介绍中华书局的文章。

2.推荐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

中华书局创办出版类刊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中华书局的本版图书进行宣传。陆费逵在《出版月刊》第1期的《发刊语》中,在分析了当时国内出版与国外差距的基础上,指出中华书局“最近每年刊行四五百种,二三千册,虽每日每月刊登日报广告,但恐读者或未几寓目,且不便保存”,才有《出版月刊》之创办。推荐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是这两个刊物的重点内容。

《中华书局图书月刊》有“最近出版新书提要”、“民国二十年中华书局新出图书一览表”等新书推荐栏目。几乎每一期都推荐中华书局的教科书。《中华书局图书月刊》的新书推荐种类繁多。“最近出版新书提要”栏目推荐的图书主要有文学、教育、社会科学、教科书、史地、画册、英文、杂志等类。据笔者统计,《中华书局图书月刊》1931年第1期“最近出版新书提要”栏目介绍了文学、歌舞剧、哲学、修养、教育、社会科学、史地、商业、艺术、英文、杂志等类别的图书。这期的“最近新出图书提要”还附带介绍了文明书局出版的新书。1931年第3期介绍了文学、教育、法律、历史、画册、英文、杂志类别的书刊。1932年第6―7期介绍了文学、教育、社会科学、化学、艺术、英文、杂志类别的书刊。1932年第8―9期介绍了教科书、哲学、教育、社会科学、史地、语文学、文学、拳术、画册、儿童读物、杂志等类别的书刊。1932年第10期介绍了教科书、目录学、社会科学、国语、文学、拳术、画册、儿童读物、杂志等类别的书刊。1932年第11期介绍了教科书、社会科学、应用科学、文学、杂志等书刊。1932年第12期介绍了教科书、教育、社会科学、史地、检字法、外国语、画册、杂志类别的书刊。1932年第13期介绍了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哲学、教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画册、杂志类别的书刊。

通过对《中华书局图书月刊》“最近出版新书提要”(或“最近新出图书提要”)栏目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一栏目刊载的图书类别主要有文学、哲学、修养、教育、史地、外语、教科书、社会科学等,以教科书和人文社科类图书为主。因中华书局出版的自然科学类图书较少,刊登的自然科学类图书广告也较少。仅在1932年第6―7期有化学类的图书,1932年第13期有自然科学类的图书。

为了方便读者了解中华书局的新书出版情况,《中华书局图书月刊》还开辟了“民国二十年中华书局新出图书一览表”和“民国二十一年中华书局新出图书一览表”栏目,在1931年第1期、1932年第6―7期和1932年第10期上分别介绍。“民国二十年中华书局新出图书一览表(上)”介绍了小学教科书、中学教科书、农业师范学校用书、民众读物、儿童读物、歌舞剧、国语国音、文学、哲学、修养、教育、社会科学、史地、应用科学、拳术、挂图、外国文等类别的图书。“民国二十年中华书局新出图书一览表(下)”介绍了教科书、民众读物、文学、哲学、教育、社会科学、历史、自然科学、艺术、英文等类别的图书。“民国二十一年中华书局新出图书一览表(上)”介绍了教科书、目录学、哲学、教育、社会科学、交通、史地、语文学、文学、拳术、儿童读物、墨迹等类别的图书。这些图书表格仅列入了著译者、书名、册数、价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