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委会经济发展范文

村委会经济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委会经济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村委会经济发展

第1篇:村委会经济发展范文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的一项基层民主形式在广大农村实施已有10余年。它是指广大农民根据法律自主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村民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形式,在基层社会事务中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而村委会则是村民自治背景下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党的领导下,以村委会为主体,依法实行村民自治,是新形势下引导和组织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最合理的思路和最有效的方法。[1]

一、村委会的差异对该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群众想致富,主要看干部",这是人们总结乡村脱贫致富经验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湖北省洪湖市的洪林村、柏枝村(以下分别简称为洪林村、柏枝村),浙江省台州市的方林村(以下简称为方林村)等全国先进村经济发展的事实经验也证明: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村委会,在于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过硬、服务本领过硬的"班子"。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大部分地区有较为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而这些单纯依靠农民单干很难使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因此,需要一支力量把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好这些资源,发展本村经济。而这支力量就是村委会。但是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各村的村委会之间有一些差别,有的还十分突出,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各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村委会产生的不同。在村民自治背景下,就全国而言,绝大多数村都实行了民主选举,由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领导班子。但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民主选举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乡镇政府把村委当作自己直接的下属行政组织,沿用传统的领导方法进行指挥管理,对村委会选举进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有的甚至对经村民选举产生的干部随意调动和任免。[2]2.部分人为了达到自

己的一己之利,有的在选举之前贿赂有关乡村干部和选民,有的在选举时向选民施压,从而达到当选的目的。3.在一定程度上,农村的宗族势力对民主选举具有干扰作用。潜意识的宗族意识,使得有些农民忘记了自己神圣的权利,在村委会选举中宗族势力大行其道。江西省余干县的建设村,有七个姓氏,其中又以张姓人口最多,而张姓又分成了四大宗房。在1999年的"海选"过程中,每个宗族都想把自己的人给选上,结果在已选出的村委会当中,过去有财务问题的个别干部也被选上。[3]4.由于选举动员宣传力度不够,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强,选举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有的农民甚至对新当选的村主任是谁都不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村民选举的真实性。一方面,民主选举进行得比较好的村,村民真正选出了自己信任的能人,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威信高、群众信得过的人选到村委会领导岗位上来。村委会干部有威信,有魄力,为带领全村人民把本村经济搞好,走致富奔小康之路奠定了基础。如洪林村、柏枝村、方林村等全国先进村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另一方面,形式上虽然实行民主选举,但民主真实程度较差的村,所产生的村干部或是威信不高,或是办事能力不强,或是底气不足,甚至和村民有矛盾、自身有问题的原村干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村委会上任后工作开展的难度,更不用说发展经济了。湖北省洪湖市长河村(以下简称为长河村)的村民,对村干部的意见较大,有的村民甚至评价"村干部只管自己",而该村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儿童失学现象十分严重。[4]

(二)村委会成员素质的不同。同志曾指出:"我们有一条基本经验,这就是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还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和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5]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村委会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许多与形势发展不适应的问题。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二是工作作风和方法不适应,许多村干部仍旧使用过去那一套行政命令式的手段,从而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三是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适应,面对市场经济,有的干部想干不敢干,不会干,无所适从,盲目乱干;四是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适应,干部队伍老化现象严重,文化层次明显偏低。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村委会成员的素质相对较高,不适应问题相对较少。据洪林村一位村干部介绍,该村近几届村委会所有成员都是大专(函授)学历以上。而经济落后的村,村委会干部的素质明显偏低,以上不适应问题普遍存在。作为全村的带头人,村委会成员素质的高低,对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如果村委会成员都是能人,思想道德素质高,科学文化素质强,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能很好地带领全村人民奔小康,走共同富裕之路。在物质利益面前,他们能抵制诱惑、廉洁自律,这样,反过来又能提高他们在村里的威信,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相反,如果村委会成员大多数是素质不高的,那么他们或者在村经济发展方面无所作为,或者在村财务中满足自己的私利,甚至横行村里,成为村民的祸害。

(三)决策能力的不同。要使村经济得到不断发展,村委会成员不仅素质要高,而且决策能力要强。决策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决策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决策是否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如地理条件、人口素质、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等;3.决策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4.决策是否能得到村民的支持。如果以上四个方面做得较好,那么,该村委会的决策能力则较强,所作的决策能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为村经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保障。洪林村村委会利用城区的地理位置优势,根据市场的需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为基础,以建材为依托,以轻纺为主体,以医化为龙头的企业格局。全村资产总额达22亿元,其中自有资产积累户平52万元,人平11.2万元。[6]柏枝村村委会利用其水乡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水产养殖和加工为主的农副产业。他们先后兴办了洪湖柏华中华鳖养殖有限公司、洪湖柏枝永德水产品有限公司、蟹苗种繁育基地等。[7]相反,决策能力较差的村委会,决策或者脱离本地实际,或者不符合市场需求,或者损害村民利益而又不能作出有效的解释和补偿,因而得不到村民的支持。这些决策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久而久之,影响村委会的权威,进而影响其他决策的实施。山西省运城市张素村有个姓朱的妇女说:"我们在1998年听了村干部的话,种了一个新品种的小麦,连种子也托给村干部帮我们去买。可是到了收割时,麦粒秕瘦秕瘦的,亩产达不到百斤。我们生气了,大家伙起来闹着要赔偿,然而始终也没有给赔,让我们着了家伙。我们哪里还再敢听干部的话!?"[8]

(四)村委会自身建设程度的不同。随着形势的的不断变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村委会会碰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村委会注重自身建设.针对干群关系紧张、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进行作风整顿,针对村委会组织涣散进行组织健全建设,针对工作制度缺乏和薄弱进行制度建设。在洪林村,村委会成员一年学习不得少于300学时,学习的内容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文化知识、工作方法和法律知识等。[9]而湖南省攸县新华村,村干部很少进行集中的培训和学习,更难谈及作风整顿了,而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显得无能为力。[10]可见,村委会自身建设程度的不同,对该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五)与村党组织关系的不同。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是否协调和规范,直接影响着村民自治能否正常工作有效地运作,影响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从理论和制度上看,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地位和关系是明确和协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利。"这实际上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地位和职责及工作方式。但在实践中,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协调问题仍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看,二者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是:1、有的村党组织不适当地干预村民自治组织。2、有的村委会把村民自治理解成绝对自由,不接受党组织的正常领导。3、党组织与村委会的权限范围内缺乏具体的界定。在实践中可以发现,与村党组织关系处理得比较好的村委会,既发挥了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领导作用,又凸现出了村委会在社会经济事务中的能力和作用,使村"两委"班子得到加强。相反,与村党组织关系理顺得差的村委会,或者起不到发展经济的作用,或者在村经济发展中面临许多本不会遇到的问题,或者陷入工作混乱的状态,这些都会对村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村民自治背景下,在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提供信息、决策组织、统筹协调、收支税费、投资扩大生产五方面。

(一)提供信息。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农民的视野有限,他们很难捕捉到准确的市场信息,这需要村委会发挥经济带头人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市场的最新信息,包括生产资料的价格与质量、市场的供求状况、农副产品的价格水平、最新致富信息等,即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这是农户和村集体进行生产经营的基础和前提。在被称为"江南水暖城"的浙江省余姚市孙家村,1992年,村委会一班人,收集信息,分析市场,请教专家,确认水暖产品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适合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特点,随后,向村民推广这一产业,从而取得了1997年销售4.76亿元,利润总额1313万元的好效益。

(二)决策组织。如前所述,村委会根据本村的实际,依据市场的供求关系,依靠村民的支持,对村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同时,尊重村民的集体决议,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并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范,使之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如发展新的产业,兴办经济实体,推广新的经营方式等。在农民的家庭经营从改革初期的单一从事农业生产逐步向家庭副业、家庭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在从事多种类型的家庭生产中遇到的许多单家农户想办而难以办到、难以办好的事,均可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如修建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改造低产林地等。在流通领域,特别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农户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难以适应。当农民发现辛勤收获的农产品卖不出去的时候,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影响生产的积极性;当农民不得不参与市场谈判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是谈判能力最弱的一个阶层,没有组织起来的农民是弱小的,这严重影响了交换的公平性。因此,村委会应在流通领域将农民组织起来,这样,分散的农民身上的能量得到了聚合,实现联利连心,形成抵御市场风险的强大合力,创造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发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功能,在集体经济弱化的地区,村委会应发挥组织生产经营的作用。

(三)统筹协调。唯物辩证法认为,当事物的各部分按照一定顺序合理排列时,整体功能之和则大于各部分之和,反之,当各部分处于混乱状态时,整体功能则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在村里,农户之间、行政小组之间、企业之间、行业之间,既存在利益的一致性,又存在利益的冲突与斗争,这需要村委会进行统筹和协调,使各部分处于和谐有序的状态。村委会要站在全村的高度,把握村经济发展的大局,用经济的或行政的手段,调整产业结构,改组不同企业,协调农户之间和小组的利益,使全村经济处于健康有序的发展状态之中。在湖南省桃源县明月村,该村村委会将一些村办企业乃至一些加工企业通过拍卖或租赁转为民营企业。[11]湖南省长沙县印山村,该村在坚持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鼓励兴办独立的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对投资兴办微型企业的村民在申办手续和贷款申请等环节上提供帮助,在用地和提留方面提供优惠。目前,该村已兴办起了多家辅企业和加工性个体私营企业。这不仅改变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而且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12]

(四)收支税费。村作为乡镇的延伸,应该正确处理与乡镇的关系。"村民委员会应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13]在经济方面,村委会主要是协助乡镇政府收取税费(费改税后主要是协助乡镇政府收缴农业税)。在村内部,村委会征收村提留(费改税后村协助乡镇政府征收农业税附加税,从中提取一定比例归村自己支配使用);如果该村有村办集体企业,村委会也应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税收。在收支税费方面,村委会应做到以下四点:1.按国家政策规定征收税费,不巧立名目,不乱摊派,抵制乡镇政府的不合理要求,坚决保证不加重农民负担;2.征收税费应向农民解释说明,让农民心里明白有数,不搞强制命令;3.村中财务收入应用在村公益事业和生产之上,保证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4.村中财务收支情况要定期向村民详细公布。方林村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各种税费征收不仅较为合理,而且每月将收支情况向村民、媒体公布。而在长河村,村民对税费收支意见极大,当地村民称为"阳帐"(国家明文规定的)和"阴帐"(不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据村民反映,村里很少进行过财务公开。[14]在柏枝村,虽然村委会在发展经济方面作用突出,但村民对村财务问题意见较大,造成村民不断上访。[15]

(五)投资扩大生产。村委会应从村财务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村里经济的再发展,以扩大再生产。但村委会对投资的取向应作全面的考虑和论证,保证投资的可行性、投资的回报率。村委会作为村经济发展的组织力量,应避免盲目重复建设,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之中。在洪林村,村委会每年从村财政中抽取相当一部分用于新项目的上马,用于扩大再生产。这样,洪林村的经济不断有新的增长点,充满着活力。[16]

三、村委会其他工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经济受教育、人口、环境、社会稳定、精神文明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村委会的其他工作,如教育投资、计划生育工作、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精神文明建设等,同样对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教育投资。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经济的发展。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在于教育。因此,教育问题在一个社会中显得至关重要。在农村,村委会应适当增加基础教育、职业培训教育的投资,以保证教育的发展,从而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洪林村,村委会不仅每年将10%用于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福利事业,使村民享受着学前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费,而且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深造(这些人才成为洪林村的骨干)。80年代,洪林村村委会提出非高中、非中专水平不准在村里就业的政策,对升入洪林一中的学生一次性奖励1000元,对升入大学的学生一次性2000元。90年代,洪林村对升入国家重点院校的学生,每人奖励一台电脑、150平米的住房。[17]重视教育是洪林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而在长河村,村里完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儿童最多占其总数的20%,这样,知识的贫瘠、人才的匮乏于经济的落后形成了恶性循环。[18]可见,教育的投资,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二)计划生育工作。"少生一个,幸福一生"虽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和感受到。但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特别是在以种植业为主的落后地区,仍普遍存在。由于经济水平等客观因素和认识上的差异,我国各地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在方林村,由于村委会狠抓了计划生育工作,生育水平显著下降,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1下降到2左右,基本实现向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由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较好,节省了大量资源和资金,缓解了人口增长过快给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使生活质量改善,从而反过来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激发出劳动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妇女摆脱了多生带来的各种负担,参与社会事务和经济活动,地位得到提高。相反,计划生育工作较差的村农户人口较多,尽管劳动力数量相对多一些,但总体素质不高,家庭负担较重,消费较大从而影响致富进程,阻碍经济的发展。这样,就会陷入"经济落后超生人口过多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之中。版权所有

(三)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广大农村,有的单位和农户为了一时之利,变耕地为建筑用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开滥挖,滥用农药化肥,严重破坏了资源环境。在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村,由于只注重经济效益儿忽视了社会效益,在取得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生态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影响了经济的继续发展。而一些环境工作开展较好的村,不仅村民生产、生活环境较好,还推出了绿色农业、生态产品,从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农村,没有专门的环境部门,村委会应依照法律规定,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社会福利。1.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社会福利通常以货币的形式来实现,其内容主要有医疗保险、老人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等。这些福利政策的实施,可以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在直接或间接性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洪林村,村委会十分社会福利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村民享受着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医疗免费、水电半价、社会统筹养老保险等十多项福利。[19]②在经济水平较差的村,社会福利通常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这包括基本责任田、山地、水域等。由于不可能推行货币形式的福利,因此,土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农民手中的财富,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稳定的基础。这需要村委会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保证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五)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对物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实践也证明,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给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劳动者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会把精神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促进事物的发展。在洪林村,村委会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落实,开辟了广播、电视、橱窗、展览室、永久性标语等多媒体宣传教育阵地和以青年民兵之家、职工之家和洪林文化宫为主体的文化娱乐阵地,建立了一支业余文化体育队伍和一支具有一定素质的科学技术队伍。在近些年的文明创建活动中,洪林村以争创"十星级文明农户"、普法教育、创建安全"文明小区"三大主题活动为载体,真抓实干,从而使无违法乱纪、无抹牌赌博等"十无"局面得到巩固和提高,全村处处展现出一幅文明、祥和、向上的永乐画卷,为洪林村经济不断前进提供了不竭的动力。[20]而在安徽省不少地方,根据对农民问卷调查统计,当前农村"五风"(封建迷信风、赌博风、红白喜事奢侈风、吃喝风、浮夸风)盛行,这种现象轻则影响当前生产生活,重则影响社会稳定的根基。[21]

第2篇:村委会经济发展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省委第二巡视组的各位领导莅临我乡开展巡视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更是对我乡各项工作的有力促进。在此,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及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领导多年来对万善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近年来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村“两委”换届工作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辖32个行政村,总户数8925户, 3.1万人,全乡共有   党支部,党员1033人。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强乡”发展战略,全乡经济社会实现突破性进展。2010年全乡完成招商引资额1.8亿元、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2.86亿元;完成工商税收1035万元,比上年增长54.75%;人均纯收入达到5590元,增长11%。

一、切实加强思想素质建设,确保上级部署落到实处

组织和带领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以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县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省委、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了上级党委的各项政令在我县乡畅通无阻,努力把上级的各项决策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果,扎扎实实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全面提升

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提升年”的重大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123547”的总体工作布局,抢抓机遇上项目,科学务实谋跨越,全面提升抓落实,着力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重提升上下功夫、见成效。

一是围绕“强乡”工程,全力抓好项目建设。正视**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实际的,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坚持工业强乡理念,狠抓项目建设。通过“一比二看三评”,形成洼地效应。一比投资环境,用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更加先进的服务理念,营造更加优越的环境。二看真心实意,充分利用外出学习、参观考察等机会,结交熟识知名企业家,用诚心诚意感动他们前来投资,并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努力吸引在外能人到家乡创业。三评实际行动,对投资企业实行专人全程服务,承诺的坚决兑现到位。截止目前,全乡共引进项目  个,实现投产达效项目  个,投资4.3亿元的东鼎轧钢专业酸洗线项目和投资1.4亿元的**林杉板业有限公司,被列为2011年全县重点项目,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今年可实现投产达效。总投资18亿元的华屹动漫文化产业园项目被列为市级文化建设重点项目,拟于5月份开工建设。目前,总投资  亿元的  个项目正在施工建设,正在洽谈的项目  个。在诸多大项目的支撑下,全乡工业形成了金属板材加工、纺织服装加工、轴承加工、轧钢薄板、运输物流等五大主导产业集群。

二是围绕“**”工程,大力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模和质量。按照“一村一品竞相发展”的思路,全乡涌现出15个种植、养殖专业村,全乡种植中小拱棚西瓜1.1万亩、苹果6000亩、樱桃1300亩,并且崔王段大樱桃种植基地被列为“全县七大果品基地”之一,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大樱桃采摘节。

三是围绕 “人居环境”工程,强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10年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切实加强了乡驻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新居示范点的建设,实现两个突破。可容纳144户的宋村民生社区和可容纳980户的王段中心社区一期工程第一幢楼房已建设完毕,实现了搬迁入住,二期工程的第二、三幢楼房的地基已经打好,正在紧张施工。按照“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的方式,建设沿街商贸楼   幢,并对商贸街进行了亮化、美化和硬化。

四是围绕“民心”工程,着力办好民生社会事业。

五是围绕“党建”工程,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争当万善先锋”为主题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与“全面提升年”紧密结合,制定实施了“典型示范、分类帮扶、打牢基础、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树立一批基层组织建设的好典型,带动了全乡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精心组织、依法操作,扎实推进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有序进行

按照省市县统一部署,我们高度重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并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号政治任务来抓,强化责任、规范操作,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不怕麻烦、不怕费事,切实做到法定程序坚决不变,规定步骤一个不少。截止目前全乡32个农村党支部,已经有  个党支部完成“两推一选”工作,32个村庄选举前的准备工作已全部结束,明天将进行第一个村庄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5个到位。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领导到位。为切实搞好换届选举工作,乡党委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从乡机关抽调精干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换届选举工作。同时抽调64名同志组成6个驻管区工作指导组,具体负责本管区的整个换届选举工作,每天向乡换届选举办公室汇报日工作进度。建立了科级干部包村制度,所有科级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一个村庄,党委书记、乡长分包全乡换届选举情况复杂的难点村。建立了定期调度、情况通报、疑难请示等工作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为村两委换届选举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迅速行动,基础工作到位。1、深入调查摸底。组织专门力量,深入村组农户,逐一了解各村“两委”的班子现状、干部**、重点人选、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会矛盾等,把每个村的具体情况摸准吃透,排查出可能影响换届选举的各种因素,逐村建立选情台账和工作预案。在此基础上,坚持宜先则先、宜后则后的原则,科学确定不同村的换届时间。2、扎实开展财务审计。在前期以开展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全乡32个村庄逐村分析,提出在换届中工作要求,并要求全乡32个村庄的村两委公章于27日前全部收缴到乡政府,由组织办统一保存。截止4月5日,32个村庄全部完成账目审计,所有村级账目在经管站留存。三是全面启动换届选举工作。3月25日,召开由全体机关干部、各村支部书记、乡直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动员会,传达学习上级的政策法规和有关部署,对全乡村两委换届选举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三是强化措施,宣传培训到位。1、广泛发动。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标语、发放明白纸、村级广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换届选举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方法步骤,大力宣传一个好班子、一个好带头人对**强村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极端重要性。对换届选举的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关于村两委换届“十不准”进行大力宣传,对严格换届程序和女性进村委会等刚性要求大力宣传,努力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社会的关注度,形成人人关心换届、支持换届、选民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2、搞好培训。采取会议动员、模拟选举、以案说法等形式,培训到所有工作人员、村“两委”成员、村选举委员会成员,切实做到所有参与村换届工作的人员都熟练掌握政策法规和操作规程,成为选举工作的“明白人”。截至目前乡已召开培训班4次,参加培训人次136人次。

四是严格程序,关键环节到位。1、严格把握选人标准。按照上级关于任职资格、职数配备和结构要求,结合实际,提出了“两委”成员候选人标准条件,注重从科技特派员、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各类经济能人以及大学生村官、复转军人和机关离岗退休干部中选拔优秀人才进村“两委”班子,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选准人、用好人,着力解决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致富能力偏弱的问题。2、严格程序。严格按照《党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村委会组织法》和《选举法》的要求,准确把握政策,坚持做到该给党员群众的权利不留、法定的程序不变、规定的步骤不少,不怕麻烦,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根据各村干部队伍现状、群众基础情况、工作开展的难易等方面,对全部村庄分类定等,分类指导。到4月15日全乡都通过户代表会议,推选出选举委员会,确定了各村选举日。在推选出选举委员会的同时,我们进行村党支部“两推一选”,截至目前推选已全部结束,达到党委的意图。3、严肃换届纪律。村党组织普遍召开了严肃换届纪律专题组织生活会。在乡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员、村两委成员、参与竞争人员等范围开展“换届我承诺”活动。推行了乡党委同参与竞争人员谈话制度,净化了换届选举的工作环境。

五是周密部署,信访稳定到位。乡制定了突发事件预案,设立了村两委换届专门信访室,公布了24小时专人值守电话,及时处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举报,力求把问题解决在乡镇、解决在萌芽状态。在选举过程中实行了全程签字和影像记录的办法,保证了选举工作的客观公正,减少了争议和信访事件的发生。

六是自我加压,思想认识、工作措施到位。县委书记洪玉振同志曾经讲过,乡镇党委书记要成为三种人:抓经济工作的内行人、抓基层组织建设的明白人、不触及高压线的清醒人。为此,我把这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一次抓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大机遇,紧紧抓在手上,做到亲自抓、具体抓。在总体的方案审定,换届的先后顺序,关键的环节、人员的构成,那些村庄容易出现问题,如何解决等,反复的思考,在个别沟通的基础上亲自敲定。确保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任务,让上级满意,让党员群众满意,为**农村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以这次领导巡视为新的动力,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一以贯之地干事创业,咬定大目标,采取硬措施,以务实坚韧的作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以上汇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为我乡的各项工作作出新的指示要求。

第3篇:村委会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分合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019-02

农村改革实践越来越显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这其中,村民自治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同时被摆在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日程上。它们不仅仅因为在各自系统内所能发挥的重要功能而受到关注,而且由于二者同处于一块土地上,其联系之紧密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村民自治组织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如何?二者是合还是分?从理论层面进行的探讨侧重“分”,即两种组织建设并行推进,村民自治组织强调民主建设,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司经济职能。而从现实来看,这种区分形式大于实质。自上世纪80年代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以来,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往往流于形式,而村民自治组织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自治建设中常侧重于经济生活以充实其职能和存在。村民自治组织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职能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中统一经营层次的主体。它是农民在农村改革过程中,创造性形成的以土地等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为基础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释义》中指出,“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是指在土地等农业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基础上形成的,按照农民居住村落划分的集体经济组织,具体包括乡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和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1]此处重点探讨的是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这种组织是建立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之上,二是其组织范围是在一个村落社区内。第一点是原则性说明;第二点则指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限范围是本社区全体村民,这使它区别于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等组织形式,与专业协会更是不同。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和经营管理体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根据其在双层经营体制中所承担的角色,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有经营、服务、协调、管理等职能。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进行农业承包管理,建立劳动积累和合作基金,管理集体资产、协调成员利益关系、组织生产服务和集体资源开发,规划生产布局,计划安排种植面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其组织成员享有财产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合作经济组织统一经营部分的收益分配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权,参与集体经济组织领导班子的选举和被选举权,对集体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享受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公共文化福利事业利益权利,以及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2]。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在“统”的层次上担负统一经营管理的职能。如果没有集体经营,家庭联产承包制实际上就成了个体小农经济模式,这也就改变了农业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以致会偏离农村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职能均体现着对全村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协调干预。以村庄社区而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本村村民。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这隐含着村民对行使职能的组织形式的选择有一定的自主性。

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社会发展实践中没有充分发挥功能与其自身组织建设的完善程度有很大关系。当前除一些地方以村为单位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并获得良好发展外,大多数地方并没有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是一种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状态。具体有三种情形:一类是组织比较健全,集体经济实力较雄厚,这在全国所占比例较少;二是组织建设不完善,或是有组织牌子无经济活动,或是有经济活动无组织牌子;三是无任何组织,很少开展集体经济活动,集体经济名存实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这种状况显然不能胜任其在理论上、在法律上所被赋予的职责。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是由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缺乏统一的经济活动基础,此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阶段性结构调整不无关系;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其职能行使方式脱离了农村生产生活相结合的现实。在此情况下,其职能被村委会代行是不可避免的。农村社会现实推动着它与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走向“合”的道路。

二、村民自治组织及其职能

村民自治制度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一项基本制度。1988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开始实行。1998年11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2010年10月又对其作了修订[3]。村民自治成为国家的法律制度。村民自治的基本含义是一村之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不同于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它是村民以自身为管理主体对村庄事务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主要由村民开展,涉及制度文化层面;自我服务主要是由村庄成员提供社会服务和生产服务。当前村民自治组织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总则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按照农村人口居住地区设立的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是由居住关系和经济关系决定的具有综合性、地域性的群众组织,本社区内的所有公共事务如政治事务、经济事务、社会生活事务都由其协调管理。

从以上界定可以看出,村委会的职责权限覆盖了本社区范围内的生产和生活事务。其具体体现在,一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诸如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建设等;二是调解民事纠纷,维护社会治安;三是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四是依法律规定管理属于本村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以及支持组织建设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故而,村委会自产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一定的经济职能,这种情形是符合农村社区特点的。

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大多数村民委员会都是以时期的生产大队,即现在的行政村为基础组建的。在改革开放前,对农村社会的管理是渗透于经济管理中的。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社区的社会领域被凸现出来,村委会主要是应此而产生。但脱胎于生产大队的村委会很显然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不能彻底摆脱其管理的经济色彩。而且实无必要,反而是一旦脱离,村委会的应有之职能会受到限制,自治性也可能会受到经济权利的侵蚀。

同时另一个不可忽略的现实是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政权在乡村中的动员力达到空前得强大,村委会在法律上是群众自治组织,但自治的基础并非牢靠。村作为一级基层政权存在的性质仍有待于调整。即使是当前,虽然颁布了村委会组织法,但对村级政权性质的争议依然存在。有看法认为实行村民自治需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同时政府还要将大部分经济职能移交给在一定程度上独立的市场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否则,村民自治将因经济原因流于形式。这首先指出一个事实,在农村很多地区,村委会代为行使着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职能。换个角度看,没有经济职能的自治,有可能使其流于形式,因为农村社区的生产与生活难以分得开,更因为收入较低的农民个体难以承担自治的成本,自治管理也是需要资金的,也是需要经济支撑的[4]。

三、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合”

明确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的性质、职能和实践情况,就可以对二者合于一体的关系有一个清楚地认识。首先,村委会具有行使经济管理职能的理论基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法定性、稳定性、普遍性的村委会可以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组织载体。其次从法律规定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第四条第三款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早在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即指出:“为了完善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体制,一般应设置以土地公有为基础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这种组织,可以同村民委员会分立,也可以一套班子两块牌子。”[5]农业法第十一条也规定了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经营管理集体所有土地。不管村民委员会对集体土地的经营管理是否属于代行性质,从以上的法律规定可以明确地看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可由村委会行使。

法律做出以上规定也是出于对实践操作的考虑。当前,很多地方集体经济不够发达,没有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有此组织,但因管理机构不健全而不能发挥实际功能,在这些地方由村民委员会承担管理集体经济的职能是唯一的现实选择。任何组织的建立和运行都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某一组织产生的效益低于其运行成本,理性的选择就是将其职能由另外的既存组织代行,尤其是对于管辖范围较小的村庄基层组织,一个组织统行多种职能,这可大为降低组织成本。所以,如果考虑到集体经济效益不高,经济往来业务少的情况,为了提高其效率,降低组织成本,减轻群众负担,增加村民收入,两种组织也应该合于一体。“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做法实不少见,有的甚至是党支部、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三块牌子一套人马。这些都显示将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并,集机构、职能统一于一体是可行的,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年实践也已证明,将农村基层组织分开的政策脱离农村实际,有必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组织进行整合。这对优化农村社会资源,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第4篇:村委会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049-03

建水县位于云南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县境东接弥勒县、开远市、个旧市,南隔红河与元阳县相望,西邻石屏县,北与通海、华宁县相连。县境东西宽58公里,南北长107公里。总面积3 789平方公里,全县辖8镇6乡、142个村委会、1 181个自然村、1 56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4.7万,占总人口的86%。光热资源丰富,适于水稻、玉米、烤烟、蔬菜、水果等多种农作物生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建水农业根据“农业发展、特色为先”工作要求,支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种植业“4825”、“128”工程和畜牧业“123”规划,着力建设新农村,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当前,建水县已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机遇期,是实现“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强县、人力资源大县向县域经济强县”跨越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抓住这一大发展机遇时期,来发展建水农业经济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建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建水县整个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各项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家庭逐步富裕,但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收入普遍增长很慢,有部分村的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是事实上的“空壳村”。 建水县农村集体到2011年底资产总值53 110.33万元,其中:集体资金总额13 164.97万元,负债7 864.37万元,所有者权益45 245.96万元。2011年无经营性收入的村有6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7%;有经营性收入的村75个,经营性收入为2 667万元,其中:经营收入1 454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1 188万元,投资收益仅为25万元。75个村中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1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经营性收入1万元~3万元的村1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5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6%。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措施

1.扶持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建水县扶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始于2005年,建水县委根据云发[2005]8号、红发[2005]9号文件,结合建水县实际及时制定建发[2006]1号文件《中共建水县委、建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下发各乡镇、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认真组织实施。从 2005—2011年,先后按省要求展开工作,共承担建设项目实施单位18个村委会,农业型项目建设9个,占总数56%。项目总投资326.72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持资金176万元,占总投资的53.9%;各级地方财政和项目承担实施的村委会投入资金150.72万元,占总投资的46.1%。目前18个村委会都能增加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吸纳解决本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1 763人。

如2008年省级扶持的贫困村曲江镇水寨村委会,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申报项目前,货币资金仅为0.8万元,无任何经营收入,全部靠补助工作经费开展工作。通过立项目争取扶持,经过两年运作后,集体经济总收入30 563元、比实施前增22 363元;集体资产总额73.2万元,比实施前增22.37万元,增长44%。同时招聘了4名工作人员管理市场,还杜绝了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现象,保证了广大村民生产生活及道路交通安全,本地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2.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集体经济。按照“发展一个龙头、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重点培育扶持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果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出口企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同时加强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监督机制,提高自我规范、自我管理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目前建水县有农业龙头企业38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州级7家,县级28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5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83个,专业协会12个。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2 372万元;龙头企业基地面积15.52万亩,并认证了无公害原料基地4.68万亩,绿色原料基地0.7万亩,有机食品原料基地1.02万亩;出口创汇4 360万美元,带动农户近8万户,带动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但实际上村组集体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联合很少,只有5~6家村委会与之联合,且增收效益不明显。

3.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成效,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08年对临安镇城郊23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按照“依法、民主、公正、合理、稳定”的原则,构建起“产权明晰、股权固化、按章管理、按股分红”的管理新框架,实行股份制改革。2009年又与某公司合作投资城陈路上的度假村,到2011年底,集体资产总额1 015万元,比改制时增加了164万元,增加了19%;经营收益总额45.73万元,比改制时增加了12.06万元,增加了35.8%。股份制改革既增大了集体经济,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解决集体和农户之间的分配矛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4.推行委托,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集体资金积累增值。1984年4月,建水县实行村组财务委托村级农经服务站代管的试点工作,到1996年7月止,在全县的12个乡镇建立村级农经服务站93个,代管了1 409个单位的资金和账目。2001年5月,开展村组财务委托乡镇代管试点。2005年4月在临安镇推行农村财务且实行电算化,2009年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到2011年底,14个乡镇已成立农村财务委托中心,已代管125个村委会1 015个村民小组的资金和账目,代管的农村集体资产占全县总额的83.3%,从而理顺了农村经济关系,规范了业务操作,完善了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及时,严把资金支出关,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有效地保障了村集体资金的正确使用,确保集体资金积累增值,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二、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1.收入来源不稳定,收入渠道少。目前,全县村集体除了少数村有机动地承包收入、矿山管理费、房屋出租收入外,其他经营性收入几乎空白。财政转移支付成了那些资源匮乏村的唯一收入来源。如有一个乡辖9个村委会,无经营性收入村委会有5个,有经营性收入的村委会有4个,一年的收入分别为5 000元、6 745元、11 970元、29 642.5元。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提留、“两工”被取消,村可用集体资源匮乏,村级集体收入来源趋少。

2.换届选举频繁,村干部变换快。实行村民自治换届选举频繁,村干部变换快,大多数干部政治素质好,为民办事的愿望比较突出,但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缺乏相应的能力,缺少现代经营理念和商业思维。

3.公益配套项目,债务沉重。部分村委会政绩优先,配套项目工程繁多,不得不举债行事,给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有一个半山区乡镇,辖10个村委会就有8个村委会出现现金红书,拉用其他村民小组资金金额达86.7万元。

4.发展不平衡,差距越拉越大。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村社交通不便,网络不灵,信息滞后,资金、人才缺乏。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5.开发投资不足,缺乏发展后劲。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由于收入少,大部分村委会把仅有的一些钱投入到基础设施、维持开门办公中,根本拿不出资金用于开发项目及投资。在资金使用上普遍存在重眼前建设、轻发展壮大的现象,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缺乏后劲。

6.实体经济收益缓慢,经济增收不明显。从这些年建水县扶持壮大项目的实施情况反映出,从事种植业示范建设项目、创办实体经济收益缓慢,经济增收不明显。

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各级领导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置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根据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措施,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责任具体落实到各级领导成员,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局面,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各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人才优势,开展智力支农。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开绿灯,要提供宽松、优惠的政策和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形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良好氛围。

2.强化班子建设,挑好带头人。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村级领导班子,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1)要选好一把手,要选拔群众信得过,有思想觉悟,有开拓进取精神,善经营、懂管理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要从那些年富力强,具有实干精神,富有经济头脑的农村专业户、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配村干部,充实村级领导班子。(2)加强培训。要加强村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热心于集体事业的经营技术人才队伍,为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3)要建立村干部的激励机制,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积累的增加、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结合起来,并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险等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

3.机制创新,发展集体经济。(1)大力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经济。可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按土地、资本以及福利股份相结合的股份制度,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现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分离,聘请社会经营人才来经营管理,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力和竞争能力。(2)尽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城郊23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2011年韩家1组、城郊12组已进行股份改制。积极探索土地资本化的多种实现形式,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化、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

4.强化服务,增加收入。(1)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采取各种积极优惠政策和措施,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民间协会等各种村级产业化组织的发展,通过建立各类中介合作服务组织架起沟通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整体实力。同时,通过合作组织为其成员提前、产中、产后各种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要培植一批辐射力强、带动面大的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与农村产业经营相结合,围绕实施农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示范作用。在培植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村级可以在科技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帮助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通过有偿服务的形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而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3)招商引资促发展。村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责是服务于广大村民。因此,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是应立足于创造环境,可以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措施和最重要的突破口来抓。村自治组织可以以参股和提供服务的形式参与利益分配。(4)开展营销服务。营销组织是农业产业化中联着农户和市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需要一支完善、规范、专业的营销队伍,由村委会组建营销队伍,为农户提供专业服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第5篇:村委会经济发展范文

各乡镇党委: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市县党代会精神,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根据《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和市委组织部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如下意见:

一、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社会背景和重要意义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功能的强弱,首先取决于组织设置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结构形态相适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四个多样化”日益明显,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党支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立党小组的传统党建模式面临新挑战;行政村区划调整后,村级区域规模成倍扩大,社会事务更加繁重,党员人数急剧增长,有的行政村党支部难以适应领导农村改革发展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类新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大量兴起,农村党员从业结构逐步呈现多样化,客观上需要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改进党员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适时合理地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新党建理论和变革党员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先锋工程”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党员队伍结构变化实际,依章有序、因地制宜、综合配套、注重实效,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组织整合功能,巩固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为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主要原则:(1)依章有序。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又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尊重党员的民利,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耐心细致做好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实行党组织设置的有关审批制度,积极稳妥推进。(2)因地制宜。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根据行政村党员队伍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党建工作基础等客观条件而定,从实际出发,该新建的新建,该升格的升格,该调整的调整,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平衡状况,允许多种结构、多种模式的党组织并存和发展。(3)综合配套。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社区党建、新社团党建结合起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与加强和改进乡镇党委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结合起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农村基层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领导水平。(4)注重实效。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完善后,要赋予相应的职责、健全相应的功能、发挥相应的作用。既不能使党组织设置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不能不顾客观需要盲目升格党组织。

三、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主要措施

在具体实施中,要抓住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1、调整和完善党组织设置。(1)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跨行政村的基层党组织。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农民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可依托乡镇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把参加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的农村党员从原行政村党组织中分离出来,另行组建跨行政村的基层党组织。跨行政村的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隶属于乡镇党委。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要兼顾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需要,不能削弱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2)根据行政村发展需要,升格村级党组织。对行政村党员人数超过50名,或党员人数接近50名,经济比较发达、党员发展预期良好的村,经乡镇党委批准,成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对行政村党员人数超过100名的村,根据工作需要,经县委批准,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村党委隶属乡镇党委。新设的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党支部的设置可采用两种模式:一是按行业分类设置。经济比较发达、党员从业结构比较复杂的村,可设置工业、农业、综合(包括商业、个体、三产)、老年等若干党支部,党员按从业情况分别划到相应的支部。村内各种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或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中,有3名党员以上且没有家族化倾向、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的,应单独建立党支部,一般隶属于村党总支(党委)。二是按地理区域分类设置。对那些党员从业结构比较单一的村,可按居住区域划分党支部,但必须尽可能打破撤并前“小村”的局域。(3)按照党员队伍结构状况,重新划分党小组。行政村党员人数在50名以内,不具备改建党总支条件的,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或作用类同原则,重新划分党小组。外出党员外出时间较长、分布集中、地点固定的,村党组织要在外出党员中单独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并主动与所在地党组织协商确定其隶属管理关系。

2、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乡镇党委要组织新成立的基层党组织及时做好领导班子的选举工作。(1)坚持选人标准。注意把能够自觉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尤其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或村内缺乏合适书记人选的,可通过机关干部下派等途径解决。(2)从严控制职数。领导班子职数设置要体现精干高效原则。跨行政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领导班子职数,视合作社(协会)中的党员人数确定。村党总支(党委)一般设委员5人,提高村两委会成员的兼职比例,提倡村委会中的党员成员通过党内选举,兼任村党总支(党委)委员。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有党员7名以上的,一般设支部委员3人。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委员会的书记,一般由村党总支(党委)委员经组织程序兼任,有利于加强领导和管理。(3)严格依法选举。跨行政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班子人选,在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基础上确定候选人,再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村党总支(党委)委员采取“两推一选”办法产生。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委员,在民主推荐和测评基础上,召开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3、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1)明确各级各类党组织职责。以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为契机,明确跨行政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村党总支(党委)和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党小组的职责任务。明确村党组织和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发展党员必须经过乡镇党委审批。要认真研究乡镇党委如何加强和改进对村党总支(党委)领导和管理、跨行政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村党总支(党委)如何发挥下设党支部作用等系列问题,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更大效能。(2)健全村级工作运行规范。健全完善村级决策程序、议事规则、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公共事务管理、联系服务群众、干部评议考核等制度,建立村内各级党组织统分结合、上下协调的工作机制,健全村党总支(党委)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提高村级组织自我管理水平。(3)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党员活动、党费收缴、党员评议、党员考核等制度,明确发展党员责任、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推动党员分类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4)夯实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组织基础。引导和推进农村各种群众性自我服务组织的建立,若条件具备,村内成立老年党支部的即筹建老年协会,成立商贸党支部的即筹建各类供销协会,成立农业党支部的即筹建各类专业性种养殖业协会,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党支部发挥作用的组织基础。

四、有关要求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乡镇党委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把这项工作作为“先锋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位置,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各乡镇党委要成立领导小组,向有关行政村派出工作指导组。指导组要认真履行调查研究、指导把关、沟通联络等职责,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深入调研,稳步推进。调整和完善党组织设置,是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具体实施前,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干部深入调查研究,摸员队伍分布状况及思想动态,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认真制订工作方案,尤其是针对组织设置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第6篇:村委会经济发展范文

龙湖村实行的是“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即:村党总支一套班子,村委会一套班子,经济发展管理监督委员会(简称经委会)一套班子,简称为“三驾马车”模式。党总支书记主要负责党务工作;村主任主要侧重村里的产业发展;经委会对产业发展方向及用款进行及时监督。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互相协助又彼此制约,他们确定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其中,村委会承担的责任更重些,党总支和经委会则共同为村集体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几年前,龙湖村前任村官贪污公款已被判刑。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王德富认为最主要的就是缺少监督机制。前任村官当了20多年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涉及到钱的时候都是一支笔,到头来自己的腰包鼓了,监狱也进了。然而,这也造成了村集体经济的损失,村民则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王德富说:“我被选为村主任,是村民对我的信任。然而大家伙觉得得怎么样?产业该不该发展?钱用得正不正确?如果有疑问可以提议到经委会,经委会可以召开例行会议和全体村民大会,通过表决随时罢免我这个村主任。”

2011年9月中旬,也就是在王德富上任一个多月后,在他的倡议下,村里成立了经济发展管理监督委员会,成员7人,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5名,分别从村里所属5个自然屯中产生。所有人员都通过了村民大会票选。这7个人不在两委里任职,完全保持独立的状态。村里现在凡涉及到大小款项报销,都要经过三方签字,首先是资产监察部,然后是经委会,最后才是村委会。经委会不仅要对资产部上报的用款进行审核,还要对村主任进行监督。

“如果办公室需要买办公用品,即使是根钉子也要先要到资产部申请,在我这里签字后,由经委会主任签字审核,最后村委会王德富签字。所有流程走完以后,再由资产部派人协助采购。一开始很多人都有抵触情绪,甚至有人到我这里打闹,我就得耐心讲解。”资产监察部主任王太伦说,随后,他话锋一转,“不过,通过这两年的努力,经委会的管理流程已经常态化了,它绝不是一种形式,现在已被所有村民接受并认可。”

唐政德是王家村经济发展管理监督委员会的主任,他向笔者补充,“我们经委会不仅要看好钱,还要用好钱。没有钱怎么看,所以经委会现阶段更多地也是协助发展村集体产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村民丛者有也深有体会:“有了经委会,增加了村财务监管力度,防止出现一言堂。”

2012年春天,因苗木大棚建设需要,村相关工作人员花20多万元在网上采购了一批山东塑料薄膜。可由于经验不足,货到后才发现是再生薄膜。冬天还没有过去,薄膜就全部被大风刮碎。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更给苗圃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今年春天采购新膜的时候,资产部和经委会负责人一起找到王德富,建议调整采购渠道,采购原生膜。最后,采购人员经过反复的市场调研这才下了订单。这回,不仅价格所差无几,还保证至少两年的使用寿命。

第7篇:村委会经济发展范文

全区各村经济合作社任期即将届满,须按期换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的意见》(苏办发[*]1号)等省、市规定,现就做好全区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

多年来,村经济合作社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兴办公益事业,维护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稳定农村社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年底,我区村组集体总资产达到46008.83万元,实现收入9670.9万元,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经营收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其管理、经营、协调、服务等整体功能作用,有利于维护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经济支撑。按照目前农村基层组织的制度框架,承担经济发展重任的村经济合作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之一,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作用日益凸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关键在于发展集体经济,建立和谐的农村利益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村经济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社的组织和制度建设,进一步严格按章办事,不断规范管理,努力促进发展。适时做好村经济合作社的换届选举工作,既是上级工作要求,更是村经济合作社建设的重要保证和制度保障。

二、规范运作,认真组织好村经济合作社的换届选举工作

(一)关于组织机构设置。村级建制的称“××村经济合作社”,村社区建制的称“××村社区经济合作社”(以下统称村经济合作社)。村经济合作社设管理委员会和监事会。村经济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大会。

(二)关于社员登记和社员代表的产生。凡年满十六周岁的本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为本村经济合作社成员。在村任职的村干部有的虽不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他们在本村区域内为农民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对本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一定贡献,经村换届选举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可给予社员登记。集体经济特别发达、收益分配水平相对较高的村组,被征地安置人员经村换届选举领导小组研究同意,亦可给予社员登记。

社员代表一般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由社员选举或民主推荐产生。社员代表人数视村域范围和村民小组的多少而定,一般每个村民小组社员代表名额为2名左右。社员代表应尽量兼顾到有村集体企业负责人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的代表。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社员主体的村也可由村民代表代行社员代表的职能。社员代表应具备一定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有较高的群众威信和公正的处事能力。

(三)关于选举的组织实施。村经济合作社管理委员会和监事会由社员代表会议采取等额选举办法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正副主任(正副社长)、监事会主任由管理委员会、监事会选举产生。可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结束后,召开社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村经济合作社管理委员会和监事会。管理委员会一般由5-7人组成,监事会一般由3-5人组成。管理委员会和监事会中普通社员代表均不得少于50%。要坚持条件,注重把那些经过实践证明严于律己、处事公正、团结百姓、具有发展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诚心诚意为大多数群众谋利益、有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有较高政治政策素养和群众威信的同志选拔到村经济合作社领导岗位上来。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通委发[*]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村经济合作社管理委员会主任(社长)一般由村党组织书记或党组织副书记兼任,监事会主任一般由村民委员会主任兼任,但必须经过选举产生。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17号)、财政部《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等文件规定,村经济合作社换届时,村经管员的人选需经过村经济合作社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会议通过方可任职,结合我区实际,可在选举村经济合作社管理委员会、监事会的同时,由社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经管员的任职人选。村经济合作社选举结束后,应按规定选举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主理财小组。

(四)关于时间部署和要求。按照我区农村的习惯做法,村经济合作社的换届选举和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同步进行。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0月8日—10月20日)

1、各街道(乡)、港闸经济开发区,各村党组织组织学习文件,统一思想认识,进行工作部署;

2、各街道(乡)、各村建立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

3、准备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宣传资料;

4、印制社员登记表等;

5、进行业务骨干培训等。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阶段(10月21日—10月31日)

1、充分运用广播、黑板报、公开栏和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方法和程序要求,积极营造有利于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的良好氛围。

2、分别召开支委会、支部大会及社员代表会议,教育引导党员、社员代表充分认识村经济合作社的地位、职责和作用,自觉增强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和大局观念,克服各种消极模糊认识,积极参与换届选举有关工作。

3、按照换届选举工作要求,充分听取党员、干部和社员的意见,制订切实可行的换届选举工作方案。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阶段(11月1日—12月10日)

1、社员登记;

2、审查社员资格,确定社员人数;

3、确定社员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社员代表产生办法;

4、选举或民主推荐社员代表;

5、讨论修改章程草案;

6、酝酿确定社长(管委会主任)、监事会主任候选人,按管理权限上报街道党工委、乡党委、港闸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审批;

7、制订选举办法草案;

8、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通过选举办法和村经济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管委会、监事会,社长(管委会主任)、监事会主任。

第四阶段:建章立制阶段(12月11日—12月底)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制订本届村经济合作社任期工作目标;

3、研究发展村级经济的各项措施。

三、加强领导,确保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各街道(乡)、港闸经济开发区要切实加强对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建立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投入工作。要将村经济合作社的换届工作真正纳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大局之中,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要充分整合力量,抓住社员登记、代表推荐和选举实施等关键环节,尤其是要认真抓好村经济合作社管委会主任(社长)推荐和选举关,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部门负责人挂村指导换届选举工作责任制。各村要建立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党组织负责人要对换届选举工作负总责。要充分认识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精心研制工作方案,过细工作,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确保社会稳定。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要与组织、纪检、民政等部门通力协作,加强调查研究,积极靠前指导。区各相关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区各部门在换届选举实施阶段要尽量减少涉及基层干部工作精力的会议和活动,保证基层同志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全区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原则上在12月10日前结束,建章立制工作可结合*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部署一并进行,但必须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整个选举过程形成的各类资料须按要求归档。

第8篇:村委会经济发展范文

农村综合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从体制、机制入手,破除农村改革的坚冰,用村改居破解政经混淆难题,城乡社区建设与公共服务正朝着均等化和全覆盖的方向迈进。2010年12月20日,广东省委书记在省委政研室《政研专报》上批示:支持南海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

三大难题交织,不改革就不能巩固改革成果

南海1987年就成为国务院批准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使得南海迅速走向工业化,这为南海农村和农民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埋下了矛盾的动因。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南海农村面临着很多新的矛盾与困惑:一是政经不分,经济组织和行政机构混淆在一起,引发一系列问题;二是城乡二元分割突出,村里有村里的做法,城里居委会又有一套做法,差别明显;三是农村利益导向存在偏差,不少村民只问分红,不顾风险。由于农村党组织、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这三驾马车混在一起,谁掌握了村的行政权,谁就掌握了经济权,异化了村民自治,也弱化了社会服务职能。矛盾症结在于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经联社政经不分,体制混淆,农村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现代管理要求。“不改革就不能巩固改革成果”。南海区决定按照“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政经分离、强化服务”的总体要求,从村改居入手,展开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以破解这三大难题,以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最终达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确保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

“村改居”开启“二次革命” 政经混合走向“政经分离”

按《南海区推进村改居实施工作方案》设计,今年初,涉及123个村的南海区“村改居”,揭开了南海农村综合改革的序幕,这被称为是南海农村改革的“二次革命”。作为村改居后“政经分离”的首个试点,4月15日,南海丹灶镇石联社区顺利完成经济联合社换届选举,采取“直选+间选”的方式:在经济社一级,由18周岁以上股东成员代表直接选举经济社社委;而在经联社一级,则由各经济社选出的经联社代表及“两委”成员代表,选出经联社社长、社委。

此前农村的经济社社长、村民小组组长、村支部书记都由同一人担任是常态,“政经分离”后,村委会或居委会与经联社分离,社区居委会成员及社区党总支书记不再兼任经济联合社社长,村居党总支部书记与村居委会干部不再直接掌管“钱袋子”,村居委会只负责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联社则作为市场主体对包括土地在内的村集体资产进行经营,其管理层将由股东代表选举产生。今后,社区党组织负责对社区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的人选推荐、绩效考评、联席会议召集主持、财务审批、集体资产监管等重大事项;社区居委会则专注于自治等事务;集体经济组织负责资产经营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并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经费供给;社会组织和群团组织则通过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为社会管理提供有效补充,最终形成公众广泛参与、共同享受成果的格局。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区已有118个村完成“村改居”,村民表决赞成率达到87.85%,涉及村民47万人。

南海区在实施“村改居”的过程中,坚持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产权权属不变,原村民享受的农村优惠政策、享有的权益不变,原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和其他社会管理事务的管理主体、管理范围、投入渠道“四大不变”的原则。按照设想,未来南海农村基层组织将会形成党支部、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社区政务服务中心与财务管理中心“五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格局:农村资产发包(出让)通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资金管理通过财务管理服务中心,村民办事去社区政务中心。目前,南海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已在狮山、西樵、丹灶三镇试点,并争取在今年内覆盖到全区所有镇街与村居。

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第9篇:村委会经济发展范文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党建促发展”现场会是经县委研究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分析前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研究下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这次会议既是一次督战,又是一次再动员。刚才,**镇党委、县委派驻**乡***村工作组、***镇***村党支部就如何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了典型发言,等会,县委书记***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一、前段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按照县委的安排和部署,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始终抓住发展这根主线,坚持抓点与抓面结合,抓村与抓乡并举,全面推进了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省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正厅级组织员***及省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办的领导来我县调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充分肯定了我县的做法,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回顾前段工作,归纳地讲,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围绕深化思想认识这一前提,营造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浓厚氛围。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近年来,出台了多个文件,用以指导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通过扎实工作,全县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深化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认识,大家普遍感受到,抓与不抓不一样,抓得好与抓得差不一样,增强了自觉性,提高了积极性。各乡镇场党委按照县委的要求,工作较为积极主动。***等乡镇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思路清、措施硬、效果好。**镇党委还提出了争创“全县党建示范乡镇”的目标要求。各联村单位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联村任务,不讲条件,不讲困难,不打折扣,把部门联村作为份内工作抓紧抓实。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移民局、县审计局、县农业局、县畜牧水产局等联村单位情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高度重视,资金投入较大。各村党支部主动承担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县电视台和《小康***》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新经验、新措施也进行了相应报道,营造了良好的抓党建促发展的宣传舆论氛围,从而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突出加强班子建设这一关键,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当中,我们始终把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为农村基层组织“强筋壮骨”。一是以村委会换届为契机,选准配强了村级班子。全县所有村严格按照选举程序,将一批素质高、作风正、本领强、群众真心拥护的年轻党员和致富能手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全县共调整支部书记9xxxx,依法选举村委会主任56xxxx,培养村级后备干部79xxxx。调整后的村级班子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得到了优化,整体功能明显提高。特别是结合这次村委会换届,我们在部分条件成熟的驻点村推行了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实行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克服了“两委”班子“两张皮”现象,确保农村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二是以教育培训为先导,提高了村级班子素质。各乡镇党委紧紧围绕增强村领导班子战斗堡垒作用这一目标,狠抓班子成员的素质建设。今年以来,全县共组织村干部学习政治理论60xxxx次,外出参观学习54xxxx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860期。驻***镇***村山田自然村工作组为了搞好该村党建富民小康示范村建设,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分批带领村干部到***学习水果栽植和小康新村规划建设经验,使他们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来没有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缓慢,在新一届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大户承包、干部带头示范等多种方式,开发了100xxxx亩脐橙,仅此一项可使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0xxxx;驻***乡***村的工作队狠抓烤烟生产,今年新种烤烟24xxxx;***镇***村扩种了60xxxx亩脐橙、10xxxx亩枇杷。全县还开发了一批市场销路好、科技含量高、增收效果明显的名、优、特、新产品。***镇***的脐橙、***的葡萄、***镇**村的牲猪、**乡***村的灰鹅等产品供不应求,畅销周边省市县。

4、把握巩固阵地建设这一重点,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为使农村基层党员有一个好的活动场所,有一个使干部接受教育,为农民群众传播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基地,各乡镇狠抓了村党支部活动阵地建设,按照各村的实际情况,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对经济基础比较好、集体经济比较雄厚的村,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的要求兴建办公楼。对集体经济状况较为一般,但有村小学或村合作社或村祠堂等公房的村,按照“量体裁衣、装修利用”的原则布置党员活动室;对集体经济相当薄弱而无公房的村,按照“租借结合”的原则先布置一个党员活动之家。今年全县70以上的村都布置了党员活动室,其中10xxxx驻点村都兴建或完善了党员活动室。特别是**乡***村等4xxxx村的党员活动室的标准较高,在全县农村的阵地建设中起到了示范作用,这些村党员活动阵地的建立,为党组织生活的正常化、村干部工作的规范化、群众教育培训的经常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时,以制度建设为手段,规范了村干部行为。各村都建立了党员“”、民主议事、村务公开和财务清理等制度,使村级班子成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章可循。同时,加大了农村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尤其是应对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我们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为农村党员发挥特长搭建了一个发展平台,探索了一条农村党员管理的新路子。

5、坚持强化督促检查这一手段,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顺利进行。今年来,县委领导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加大了调研和检查指导力度。县委副书记、县长***同志,县委副书记***同志等领导经常走村进户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月*日,县委书记***冒着烈日,深入***等xxxx村检查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给乡村干部鼓舞了士气,指明了工作方向。各乡镇场党委按照县委的要求,建立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督查制度,促进了工作协调发展。县委组织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办履行了组织、指导、协调、检查、督促等职能,经常深入到乡村进行调查研究,督查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工作相对落后的工作组和后盾单位进行了重点督查,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了纠正和处理。通过强有力的督查指导,保证了整个工作顺利、健康进行。

从前段工作来看,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并为我们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体会有以下几条经验,对我县今后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第一,必须把班子建设作为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唯一选择来认识。“农村要致富,关键有个好支部”。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中,全县各级各部门都深深感受到班子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班子建设作为首要环节来抓。实践证明,凡是村级经济发展迅速,都有一个好的村级领导班子;凡是村里经济发展缓慢,村班子都软弱涣散,没有战斗力。

第二,必须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理解。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实践者,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离不开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能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农村基层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来抓。“发展是硬道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发展。谁能促使农村的全面发展,谁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只有带领人民群众致富了、发展了,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才能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从而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快速、协调的发展,建设和谐的农村社会。

第四,必须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农村、农业的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来抓。农村、农业的发展,重要的是要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要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最重要的是把党员的作用发挥出来,树立起“一个党员一面旗”。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少数领导不重视,导致工作不力。部分乡镇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视不够,不同程度地存在弱化党建工作的倾向,认为抓经济是“硬指标”,抓党建是“软任务”。抓党建促发展的认识模糊,工作缺乏主动性,县里促一下就动一下,督一下就搞一阵,不促就不动,不督就凉在一边,工作力度不大。

二是工作重点不突出,导致发展不快。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要落实村党组织“五个好”目标要求,重点是突出发展主题。有的乡镇没有很好地把“五个好”结合起来,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有的以建好党员活动室或办几件好事实事来代替整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党建工作吸引力不大,经济发展的步子仍然缓慢。

三是工作发展不平衡,导致整体不强。从前段来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够平衡。有的乡村行动快,效果好。个别乡村起步迟,进展慢,从而影响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果。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乘势而上,进一步确立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建促发展”的新格局。

“党建促发展”的新格局,就是要建立健全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和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促使群众尽快致富、安居乐业,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党在农村的威信。“党建促发展,发展促党建”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前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我们要乘势而上,继续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以创建村党组织“五个好”为目标,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党员队伍素质为重点,突出典型示范,努力实现“党建促发展”的新目标,为我县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道州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大力实施“3+1”工程,进一步构筑“党建促发展”的新框架。要实现好“党建促发展”的目标,我们还须继续推行“建好班子、找准路子、多挣票子”和“建好阵地”的“3+1”工程,找准农村党建与各项事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进一步构筑“党建促发展”的新框架。一是立足根本配班子。农村致富千条路,关键要有好支部。要按照“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带富能力强,遵纪守法严”的四条标准,采取内选、外请等形式,着力选准“当家人”,配强“一班人”。今年上半年,各乡镇场党委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依法选出了村委会班子,同时也调整了部分村支部班子。下一步就要着力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素质。同时,要认真搞好党员队伍情况的调研,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相关准备工作,把提高党员素质、改善队伍结构同保障党员民利、激励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结合起来。要在农村党员中深入开展“三培双带一评选”活动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此外,要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后备干部培养和发展党员的规划,每村每年必须培养2-xxxx35岁以下的村级后备干部,培养1-xxxx年轻党员。二是立足发展找路子。各乡镇场党委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死决心,出硬招数,把经济搞上去。我们要认真督促各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增加群众收入。要立足本地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好优势项目;要盘活集体资产,做大做强集体经济,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要积极争取各方资金、上级政策扶持,多上项目,为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致富寻找一条好路子。要着眼发展来化解多年遗留的困难和问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我们农村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必须为我们实施各项事业的发展清除障碍,扫清道路。要启动致富项目、出台为民措施和制定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规划,把群众的心紧紧聚集在发展致富和建设好家园上来。要通过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三是立足后劲增票子。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调控能力,是我们“党建促发展”工作的主要目的。目前我县农村呈现了村村抓发展,个个上项目的好景象,共谋发展的热情高涨,这是我们党建工作的希望所在。在这样一个时候,各乡镇党委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农村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投入的最大化的产出,是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一切不能使群众受益、集体增收的所有政绩工程都是我们反对的。所以,我们要立足经济收入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引导农村、农民慎选项目;要通过培训、示范,进一步地提高群众的生产力水平;要教育群众认识市场、接触市场、掌握市场;要通过吸引投资进一步增长产品链,提高利润率,通过我们的努力引导,扶持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行情好、经济回报丰厚的产业项目,让集体收入更多,让群众致富更快,使我们的广大的农村、农民群众尽快完成原始积累,蓄集更为充实的发展后劲。四是立足形象建阵地。在建好班子、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乡镇场党委和联村单位要把阵地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不断加强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建设。要从建立和恢复党在农村的威信、树立基层组织和政权的执政形象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要采取村里出一点、乡镇拿一点、后盾单位援一点,村民投劳省一点的办法,多方筹资,开辟场所,增添设施,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确保党员活动室做到“五有一正常”即有阵地、有制度、有设备、有学习资料、有支部记录,保证组织活动正常化,有条件的村还要把远程教育点办起来。

3、积极推行“抓两头带中间”战略,进一步丰富“党建促发展”的新举措。各乡镇场党委要把“抓两头带中间”的模式贯彻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要对各村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各村村情确定转化后进村、巩固提升村、示范创先村等类别,分类指导,分层实施。同时要深入总结点上的经验,及时推广到面上,借助典型,带动全局,“不让一个村掉队”,促进全面协调发展。要把“党建促发展”主题体现在各项措施中。要继续实行“三定三严”,即定“死”目标,严格奖惩;定“实”责任,严格规定;定“细”标准,严格考核。同时,在班子建设上,要用发展的眼光选准“领头雁”,配强“一班人”,让能人当家;在党员队伍建设上,要着力培养有致富带富能力的优秀青年农民加入党组织,壮大党员队伍。在发展经济上,要把发展集体经济,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作为主要任务来抓;要把培植支柱产业,促使农民发展致富奔小康作为重头戏来唱。各乡镇场党委要创造性开展工作,在指导党建工作上要有新举措。要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紧紧抓住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逐个解决。要敢于打破传统条条框框的约束,因村实施,力争把党建工作抓出特色和亮点。要明确具体的指标体系,把班子配齐配强、财务清理理顺、产业做大做强、社会稳定祥和作为各村发展的目标要求。要创新形式,着力构建在农村产业基地组建党组织的管理机制。在规模产业基地上探索“基地建支部”或“支部建协会”的党组织建设新模式,努力扩大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面。在各项考核中,县对乡、乡对村要紧紧围绕“党建促发展”的主题来进行。县委对乡镇党委的考核以“党建促发展”的思路是否清晰、方案是否最优、措施是否有力、效果是否突出作为衡量标准。乡镇党委对村党组织的考核要以村级组织是否有战斗力、党员队伍是否有双带能力、集体经济是否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是否稳步提高为衡量标准,并实行“上考下评”,“上考”即村党支部考核,“下评”即群众评议,根据考核情况评出优秀、称职、不称职,并相应给予一定奖励、惩处。要开展活动,着力创建农村党员干部与时俱进的激励机制。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发展的需要,结合各乡村的实际,深入开展“五转型三为民”活动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使党员干部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建促发展”中形成创先争优、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领导,确保“党建促发展”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