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怎样教育孩子精选(九篇)

怎样教育孩子

第1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关键词: 讲道理 规则 惩罚 教育 张弛有度

处在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好胜、表现欲望强烈,他们希望得到大人的注意,渴望得到大人的表扬和肯定,甚至是不肯定的注意,比如批评或指责。我们希望孩子听话,可是常常碰到不听话的孩子,但仔细观察他们不听话的表现,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的不听话有时是故意的,他们犯错的动机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理由,那就是想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这时我们千万不要直接指责孩子,而是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正确引导孩子,让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而且并不能得到别人的关注。

那么,如何教育孩子讲道理呢?

一、为孩子制定合理的规则

合理的规则应当是孩子心甘情愿接受的、可以做到的、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益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会不断地试探父母、老师对规则的底线,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球或故意犯规,想看看长辈是如何反应的。如果第一次没有合理的规则制约他,他们就会将你所讲的规则视作无效规则。所以我认为对孩子合理的规则必须有以下特点:

(一)规则是孩子心甘情愿接受的、可以做到的。

未知世界对孩子来说是丰富多彩的、充满诱惑的,由于好奇心所致,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一些违犯常规的事,而大人往往会以一些规则来约束他们。但要实施有效,这些规则必须是孩子乐意接受和可以做到的。比如:我们要求孩子有客人来访时自己玩,不随意打断大人谈话。那么就要先给朋友介绍自己的孩子:这是我儿子,他叫……。让朋友去问他的年龄,有没有上幼儿园?在大班还是小班等,在孩子得到关注,其心理需求得到部分满足时,你再和气地对孩子说,现在阿姨跟妈妈有事要谈,你可不可以自己去看图书?让爸爸给你讲故事听?或跟邻家的同伴玩会儿积木?(用商量口气,而不是命令语气)这时你的要求他一定会乐意服从,不会再随意打断大人的谈话或故意捣乱。

(二)相对时间内规则不能太多,要适量。

孩子自制力较差,自控时间相对较短,如果在一定时间对孩子提出过多要求,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导致他无法判断自己的行为,也许还会因此而产生逆反行为。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三岁的儿子和爷爷奶奶住了几天,从那以后,他天天要求和爷爷奶奶住,问他原因,他说:“在爷爷家我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很开心,在咱们家你要我按时睡觉,睡前还不能吃东西,不能看电视,我不想过去。”知道原因后,我先对他说:“你和爷爷睡可以,但是你必须听话,9点上床。”他如愿地在爷爷家睡了。过了两天,我又对他说:“要想在爷爷家睡,在睡前不能吃东西。”再过几天,我对他说:“在爷爷家上网看电视的时间每天不能超过一小时。”没想到儿子竟对我说:“妈妈,我想回家和你睡。”回家后,孩子和以前一样按时上床休息,睡前不再要吃这吃那,每天看电视上网的时间也能遵守,因为此时他明白,在哪睡觉都是一样的,他必须遵守一些规则,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二、对孩子采取适宜的惩罚

一旦制定了合理的规则,在孩子犯规时,就要狠下心来执行惩罚,否则,宁可不要规则。有一次,班上有个孩子吃早餐时,因为拿了一件新玩具,一直不好好吃,我在旁提醒他,吃完早点后再玩,他没有听从,我就告诉他:“你不愿吃可以去玩,但饿了就不能再吃了。”他答应后就去玩了。等到上课时,他偷偷吃东西,按照事先讲的,我当然制止他吃东西。到了午饭时,他很快去排队洗手准备吃饭,饭也吃得很好。从此以后,吃饭时他再也不做别的事,因为他知道要按时吃饭,吃完才能做别的事。

三、对孩子适时适宜的教育

记得儿子两岁多一点时,我指着电源插座说:“你看,这是插座,有电。”隔了几天,我们吃过饭了,我试了一下电饭煲,还有些热,约摸50度上下,因为我觉得不会太烫,但对于孩子来说,应该还是不能忍受的,所以,我跟他讲:“你看,这个电饭煲也是有电的,烫,要不要摸一下?”孩子既想去摸,但又怕烫,所以他先是摇头。我将他的小手放到电饭煲上一秒钟左右,孩子赶紧缩手。他已理解什么是烫了。后来,他在姥姥家时,遇到电饭煲烧饭,就绕着走,并手指电饭煲口中念念有词:“有电,烫!”从此,小小年纪的他再也不会触摸电源插座、电源线、电磁炉面板等危险品。因为他从摸电饭煲的体验中得知摸带电的任何东西都是不安全的。我们没有给他硬性的规则,或强制性的干涉,而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己去发现去感受,在适宜的时候告诉他一些简单的道理,进而让他自己知道该如何去做。

四、对孩子的教育要有张有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父母管教子女,频率不宜过于频繁,也不要一直松,或一直紧。”所以,对孩子的管教不是一直紧或一直松,而是孩子出现问题时,管教是紧的,大多数时间相对来说是宽松的。因为如果对孩子一直板着脸孔,久而久之,孩子对你的教育就会表现出无所谓;如果一直放任孩子自流,那他对你的教育会听而不闻,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张弛有度。

参考文献:

第2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在对吕随启教8岁儿子炒股票一事进行分析前,我想问一问吕教授:您虽然是金融学教授,对股票投资颇有研究,但您是否真正理解理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青少年理财教育又是怎么一回事?

到底什么是理财

从吕教授的言行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把“理财意识从娃娃抓起”简单地看成了“赚钱意识要从娃娃抓起”。他急着让儿子炒股票,让他感受股价涨跌带来的心理变化,从小就培养他投资的风险意识,只是想告诉儿子,理财“不是从省钱开始,而是从想尽各种办法去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开始”。换句话说,在吕教授的字典里,可能理财教育只是等同于投资教育。

或许在许多人的字典里,“理财=投资”是根深蒂固的想法。然而事实上,投资规划只是理财规划中的一部分,理财的内涵和外延远远超过了投资。

所谓个人理财,就是整合管理个人目前可支配的以及未来预期可以获得的所有财务资源,以实现其整个一生生命满足感的最大化。

通俗地说,理财其实是在理生活。包括投资规划、职业规划、消费规划、税务规划、风险管理规划(保险规划)、婚姻家庭规划、子女教育规划、置业规划、养老规划等等。它不止是简单的“生钱”,还包括“守钱”与“花钱”。甚至它也不只和钱有关,还和你的理想,你的人生目标,你的职业规划,你的性格,你的价值观、世界观、家庭观等等都有关系。

从学科的角度看,理财属于交叉学科,绝不是像我们许多人想当然的认为是经济学、金融学或者投资学的分支。事实上,理财的理论基础还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会计学乃至政治学等其他各种知识。

由此可见,理财教育也不仅仅是投资教育。虽然吕教授在投资方面是行家,但似乎他并没有完全掌握理财教育的内涵。

神童教育不值得推广

当主持人问吕桑源投资亏损怎么办时,他的回答非常淡然:“我做长线,没有永远涨的股票,也没有永远跌的。”甚至抛出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10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正是吕教授言传身教的结果,这是值得肯定的。但问题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连最基本的金钱观都还没有完全建立,对股市更是只有很肤浅认知的情况下,就让他贸然进入波涛汹涌的股市,在游泳中学习游泳,甚至还让他接触风险极高且带有强烈投机色彩的权证交易,是否会适得其反呢?

毕竟孩子还太小,并不一定能经受住股市涨跌间所带来的财富诱惑。虽然他从书上看到了“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的名言,但是否真能克制住自己内心的贪婪和恐惧就是另一回事了。尤其是过早让他接触财富可能瞬间增值十倍、百倍的权证,更会极大地激发他内心的贪婪。

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上海理财专修学院执行院长徐建明。刚刚在上投摩根“六一亲子论坛”上就青少年理财教育发表过演讲的徐院长对这一事件颇有感慨。

徐院长表示,吕教授的教育方法属于神童教育,但神童毕竟是少数。虽然巴菲特说过:“如果我8岁就开始接触股市,而不是11岁,我的成就绝不止于此。”但巴菲特是百年才出一个的投资天才,巴菲特的培养模式并不适合普通大众。因此,8岁就教孩子炒股、炒权证的做法也不值得推广。

儿童理财教育应先培养正确金钱观

徐建明说:“儿童财商教育讲的是一种科学、全面的对待财富的态度。让孩子们知道钱是什么东西,存银行能有利息,投资能有收益,怎么花钱才合理……理财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儿童理财教育更是要先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理财理念,而不是急着让他们整天盘算着如何炒股赚钱。正如普通学生应该先学好加减乘除,只有那些学有余力的有数学天赋的孩子才可以去学奥数。”

那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呢?

徐建明认为,在生活中,先让孩子了解钱能干什么,钱不能干什么,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理财的第一位。“甚至我认为,儿童财商教育应该让孩子树立钱不是很重要的意识,让他们知道钱不是万能的。”徐建明这样说道。客观地说,钱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东西,让我们的许多梦想和追求得以满足,从而让我们感到快乐。但金钱不可能满足人的全部需求,亲情、友情、爱情、家庭、健康……这些东西可能比金钱更重要。

因此不应在孩子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之前,就急着培养他如何通过投资甚至投机来赚钱,而是可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告诉他们,投资有不同的工具,有股票,有债券,有基金,要把钱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对自己的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对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来说,告诉孩子坚持基金定投可以让小钱变大钱,要比直接教孩子去炒股票更好。

国外儿童理财教育循序渐进

了解一下国外发达国家的儿童理财教育,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财商教育在国外是非常受重视的学科,像欧、美、日、以色列等一些发达国家都认为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中,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

我们国家很多家长长期以来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认为早早教孩子金钱和与钱相关的一些事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甚至人生观,因此不重视孩子财商的教育。其实家长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如果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能就会有债主、奸商、警方,甚至骗子来替你进行理财教育,那时候恐怕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

我们以美国为例,美国人说理财教育要从3岁娃娃开始,但从附表中可以看出,美国人非常讲究循序渐进。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一般只有在13岁进入中学后,美国的家长才会开始尝试着教孩子投资股票。

这或许能给非常缺乏正确的理财教育知识的中国家长以启迪。

短评

理财教育应先“道”后“技”

邢 力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如果要想有所成就,至少要具备两方面的基础条件,一个是正确的认识――选对正确的道路,一个是正确的操作――用对正确的技巧。

说得更透彻点,前者是战略,后者是战术;前者是宏观,后者是微观;前者是理念,后者是实践;前者是方向,后者是速度……哪个是基础,那个更应该优先掌握,我想答案显而易见的。如果车子的方向开错了,哪怕开得再快也终究到不了目的地。

第3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我们教育孩子时,一般都是从具体事情入手。如要求xxx对人要有礼貌,就多给他讲尊老爱幼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要求他在吃饭时,把喜欢吃的菜先让给爷爷、爸爸、妈妈,有好吃的东西和全家人一起分享。

从他一上学,我们就教育他,同学之间是好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学有困难要主动帮助他们。这个学期刚开学时,一位同学在学校吐了,当天晚上xxx告诉我,并且非常自豪的说他还给这位同学餐巾纸用,我马上就夸奖他做的非常好,并且鼓励他在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时,要尽力去帮助同学。

另外,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我们就注重培养他开朗的性格。比如,孩子吃饭时把汤撒了,他会非常着急的说:“爸爸妈妈,我把汤能撒了,怎么办呀?”,我们不会埋怨他,加重他的心理负担,而是非常平和的告诉他,用抹布擦干了再盛一碗汤;又比如,有一天晚上孩子喝水多了,尿了床,非常不好意思,他爸爸就开导他说:“我十几岁还尿床呢!没有什么,长大以后就会好的,不用担心。”

第4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北京某重点高中的一位教师,偶然发现一名高一男生与本校一名女生发生过。他马上找该男生谈话,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此事在校内传播开来,两名学生压力极大,而两家的父母都不接受孩子的所作所为,态度生硬。于是,男孩女孩赌气就在外边租房子同居,为了证明他们的“爱情”还生下了孩子。当发现养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后,这个“年轻的父亲”就上街抢劫,最终被捕入狱。

有一位农村妇女带两个女儿到城市与丈夫团聚,不久发现小女儿秀秀怀孕了。她没有批评或者逼问女儿,而是用自己的名字登记为其做了流产手术,并在家细心照顾女儿20天。这段时间,妈妈给女儿讲自己的人生经历,讲美好的人生前景,也讲生理卫生和避孕知识。终于,秀秀向妈妈敞开了心扉:她进入城市的重点高中后,常被同学讥笑,只有一名男生从不歧视她。于是,两人慢慢产生了感情,最后难以自控。妈妈承诺秀秀,不会向任何人提及此事,并且检讨自己对孩子的成长关心不够。后来,秀秀康复了,勤奋学习,高分考上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大学未毕业,就收到3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

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孩子发展的两条生命线。关系好,可以化险为夷;关系糟,必定雪上加霜。

第5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在澳洲,库克算是中产阶级。他家拥有一所距海边很近的观海小楼,建筑面积有四百平方米。室外小花园里绿草如茵,周边种了些不知名的小花,草坪修剪得很整齐,园内还有一个小游泳池。

在库克家客厅里聊天的时候,他的儿子回来了。库克起身给我介绍,说这是他的儿子夏奇。夏奇很有礼貌地和我打招呼。夏奇看上去只有十一二岁,高高的个子,一头金色的头发,脸上潮红,微微有些汗意。我以为夏奇这是出去运动刚回来。库克说,夏奇今天出门打工了。这么小的孩子就出去打工?这让我很吃惊。

库克夫人对我说:“小孩子出去打工,这在澳大利亚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无论家里是否有钱,孩子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家长都会让孩子每周出去打一两天工,自己赚零花钱。夏奇每周要抽时间去给一户人家修剪草坪,每次打工两小时。”

我有些担心地问:“孩子能做好这些事情吗?还有,你们就不担心他操控打草设备受伤?”

库克对我说:“你不让孩子去做这些事情,他永远也做不好。当然,夏奇出去打工之前,我教过他如何修理草坪。”库克朝窗外一指:“就在我家花园里边练习。他掌握技术后,才让他出去打工。孩子受伤不可避免,我会教孩子一些避免受伤的注意事项,还有受伤后应当如何自救、求救。这些都是在实践中需要用到的常识,现用现教肯定来不及。”

库克对我说:“以前我家的花园都是我打理。现在夏奇长大了,大多事情都交给他来做,我现在是协助他打理。游泳池也由他定期清理。当然,我要付给他工钱。”

在聊天中,我还了解到,澳洲的孩子考上大学后,父母允许孩子吃住在家里,但不会帮孩子付学费,更不会给他们零花钱。孩子的学费和零花钱需要自己打工赚取。如果打工赚来的钱不够,可以申请政府贷款,工作以后再慢慢还贷。有的孩子上大学后,选择脱离家庭,住校或者租房子住,完全独立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学业。在澳洲,无论是在家长的眼里,还是在孩子们看来,把手伸向父母要钱要物,那是一种不可忍受的耻辱。

澳洲人注重对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金钱物质不应该是别人给的,而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赚来的。当一个人有了劳动能力以后,就要靠劳动换取报酬,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向别人伸手是可耻的,即使把手伸向父母也不行。

第6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但是需要分清楚的是,外国家长要教孩子的是“价值”,不是“利益”;是“人格、品格”,不是“记账、算钱”。不必用钱来教孩子懂钱,而是要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只会教出一群斤斤计较的小气财神。

一位美国母亲分享如何帮孩子树立金钱观

这是一位美国妈妈教育她10岁的女儿莎蒂如何树立金钱意识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2~4岁:数钱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可以分清硬币和纸币之间的区别了,当孩子把一枚一枚的硬币放进存钱罐的时候,计数能力(这里指的是计算硬币的个数,而不是计算价值)也会得到一定的锻炼。

4~6岁:开设储蓄账户、带孩子去买东西

选择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开设一个储蓄账户,这样她就可以把一些零用钱和收到的礼金存到这个账户里。当孩子看到账户里面的钱在增长时,自己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虽然很多时候父母外出购买日常用品时习惯把孩子留在家里,不过带着孩子去买东西,让他可以看到买东西过程中父母如何对比价格也是让她树立金钱意识的一种方法。

6~10岁:分配家务

在这个年龄段,让孩子通过做一些日常的家务来赚取零用钱是最受父母欢迎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在各种节日里,孩子从亲戚那里收到的礼金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除了日常给孩子的开销,给她更多的自由支配自己的零用钱也很重要。

10~14岁:开设个人借记卡

美国的很多孩子会在这个时候打一些零工,当保姆或帮人遛狗都是比较常见的临时工类型。因此在这个时候帮他们开设个人借记卡,让他们学会如何平衡收支是最适合的。如果孩子想要买一部手机,父母可以预先支付,随后再让他们用打工的钱分期偿还给父母。

14岁以上:使用信用卡

如果可以顺利完成以上几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储蓄,也会更加容易学会经济独立,因此这个时候也可以给他办一张信用卡,让她慢慢学会如何在日常消费中维持个人信用。而当孩子长到16、17岁的时候,父母就该开始考虑和他们探讨上大学的费用问题了。

日本式财商教育:自立更生、勤俭持家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因此,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

在日本,很多家庭每个月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家长会教育孩子如何有节制地使用零用钱,以及储蓄压岁钱。而在给孩子买玩具时,无论高收入的家庭还是低收入的家庭,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在孩子渐渐长大后,一些家长会要求孩子准备一本记录每个月零用钱收支情况的账本。

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借钱和让钱增值为主要内容的理财知识,已经融入少年儿童整个教育之中,使孩子生活在一种具有强烈理财意识的环境氛围之中,让他们逐渐形成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这也为培养造就大批的优秀经济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犹太式财商教育:3岁识硬币、9岁懂货比三家

全球经济圈中的很多精英,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投资家索罗斯、纽约市市长、彭博通讯社创办人布隆伯格等,都是在小时候接受了“犹太式”的财商教育:“如果你喜欢玩,就需要去赚取你的自由时间,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习成绩;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很多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

儿童财商教育是一项极为细致和庞大的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其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教育方式上,要强调内容的实用性和故事性,从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感性方面入手,引导儿童亲身体验、观察和认识金钱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各种作用,唤起儿童的好奇心,以激发他们对理财的兴趣和热情,以小见大、由浅及深。同时也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尝试,让他们在家庭财务中拥有自己的角色,逐步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发儿童的理财能力,可以以如何打理压岁钱和零用钱为切入点,逐步在实践中扩充理财知识。

英国式财商教育: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理财教育在英国中小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重要性;11岁至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岁至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相关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三分之一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法国:给孩子开设账户

法国的家长们认为应该给自己的孩子发放零用钱,他们认为,即便是小学生,都会有各自特殊的消费需要,同样需要一笔开销,对此,家长应予以尊重和支持。法国的父母还鼓励孩子将这笔看似不起眼的小钱消费掉,然后和孩子交流感受,帮他们分析消费是否合理,让孩子从中获取经验,汲取教训。

法国家长大多在孩子10岁左右时,就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账户,并划入一笔钱,而且这笔钱是不少的,有的会有上千甚至数千法郎。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理财。

德国:打开金钱之门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书籍――《小狗钱钱》风靡一时。让我们看看这本书讲了些什么: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告终,你会一事无成。不能用做试验的心态,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能让孩子们在树立金钱观念的同时,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如何理好自己的钱财

理财第一步,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的习惯。这其实很简单,可以先从记账开始,把每天的吃穿用度详细地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钱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有了记账的习惯,就要认真地做总结了,比如哪些钱其实是没必要花的,以后可以拿来借鉴。不是十分必要的花费,就可以省下来,这样就可以保证月月有盈余,不至于加入“月光”一族。

手里有闲钱,接下来就可以做点投资了。现在“宝宝”类的货币基金挺多,有些很不错,要求的起始资金也不多,很适合资金不是很多的人理财;再有就是基金定投,强制自己每个月存一点,也是一个不错的理财方式。

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显得游刃有余了。可以去做一个风险相对较高,比如股票之类的投资,不过也不能盲目地投资,要做足够的功课,并且也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如果你适合这些投资,就可以继续赚取你的财富;如果不适合,就要及时收手,千万不可有赌徒心理。

第7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2、家庭隔代教育帮助孩子走出害羞。

3、怎样给孩子立规矩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4、让孩子成为社交达人。

5、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6、如何提高孩子的挫折抵抗力。

7、如何帮助孩子度过敏感期。

8、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兴趣班。

9、表扬和鼓励。

10、怎么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11、怎样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12、埃里克森八大成长理论。

13、怎样更快的适应新的环境。

14、孩子受欺负了,我们父母怎么做。

15、怎样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16、孩子叛逆怎么办。

17、如何有效的激励孩子。

18、孩子撒谎怎么办。

19、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

20、孩子拖拉怎么办。

21、如何跟孩子谈死亡。

22、如何引导孩子发泄消极情绪。

23、能不能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

24、孩子吃饭挑食,磨蹭怎么办。

25、该不该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

26、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27、性教育对孩子的意义。

第8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关键词:家长;用心;“家校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尤其是班主任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所以,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况且现在的孩子任性、自私、主观性强,给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家长能和学校步调一致地教育孩子,那么一切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那么如何携起家长的手共同教育孩子,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如下:

一、掌握原则,平等共处

管仲这样说过:“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意思是:待人和颜悦色,就会如兄弟般亲近;待人恶颜相向,就无异于兵刃相见。他也说过:“善人者,人亦善之。”意思是:你对人好,别人对你也好。所以我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个家长,从来不把孩子的不懂事迁怒到家长的身上,用心倾听他们的想法。这样,家长们也很乐意与我交谈,谈谈他们教育孩子的烦恼,谈谈孩子之间的“小秘密”(这可是孩子们不会主动告诉我的)。这使我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孩子们的思想动态。在与家长交流时,我知道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看法:严格的老师会让他们上课精神振作,作业认真;和气的老师会使他们上课懒散……我还知道孩子们在家喜欢干什么,干了什么,如某某在什么时候和什么人在QQ聊天;孩子们在家和父母说了什么,等等。有时,孩子们会把我说成“神仙”,用他们的话说:没有老师不知道的事情。同时,我也能在无形中积累我的教育经验,提高我教育的敏感性和先觉性。

二、巧用“家校通”,加强联系

“家校通”是家、校沟通的最及时的途径。若能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必定能事半功倍。

1.利用节假日,送去一片温情。每逢节假日,我都会送去温馨的祝福。比如,在三八节来临时,我会这样写:祝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孩子顺心!并教育孩子用心为他们的母亲做一件事:为劳累一天的妈妈洗洗脚,或沏上一杯热茶,或帮妈妈干点家务活等等。因为我通晓“礼即理也。”(朱熹)这样,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我的情感教育。曾有好几个家长对我说:“裘老师,你不仅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而且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现在我的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你的教育理念始终在影响着他。”显然,班主任和家长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彼此间有更多的了解,也增强了我的教育魅力。

2.利用周末,嘱咐一二三。记得有人说过“教育无处不在”。当周末来临时,我会这样嘱咐家长:周末好!我又把孩子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能督促孩子在家学习和复习,教育孩子注意安全。谢谢!再写上孩子们该完成的作业。这样,家长知道孩子们该完成什么,该怎样督促孩子们,而且让他们知道这两天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家长能否配合学校教育的最好考验。他们大多数会回复一下:“谢谢!知道了!我会配合的!”这几年下来,我一直在坚持,可喜的是家长把我的这种坚持作为孩子的教育材料。有孩子对我这么说:“我妈总是这样说:就是裘老师的坚持和毅力把你们这群孩子教育得这么好。你看,坚持对你来说多重要啊!”能让家长感动,能使家长和我们站在同一教育起跑线上,靠的是我们的坚持和我们强烈的责任心。

3.利用“家校通”,探讨教育问题

我知道,单单靠我的单向传输,还没有达到家长主动和我一起共事的境界。所以,我会利用“家校通”,发一些当前有关我班孩子敏感的话题,如孩子长大意味着什么?当孩子不敢认识错误的时候,该怎么办?孩子老是顶嘴怎么办?等等。家长们会在百忙中回复一下他们的观点。记得有家长这样写道:长大了,也学会了顶嘴。呵呵!虽然他没有给我“指点迷津”,但“呵呵”两个字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有家长说,孩子长大意味着孩子自己要独立;有的说孩子长大意味着孩子应该有责任心了,等等。看着这一条条简短的回复,一股股暖流在心间淌过,没有一个家长不回复的,我被感动了。记得我这样回复道:谢谢!你们的每一条建议对我启发很大。谢谢你们有一颗无私的心!……(总结一下所有来自他们的观点和我的一点点见解)为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共同努力!这样,就创造了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家长们,让他们体会到共同教育孩子的香甜。

四、用书信述说心声,消除彼此间的隔阂

第9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父母的言行深深影响着孩子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对养育者的教导和行为方式是全盘接受的。在孩子眼里,父母是全能的,是整个世界,是排在第一位的榜样。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说:“妈妈说的,应该……”或是“我看爸爸总是这样做的”。

日常生活中,父母首先“传授”给孩子的常常是“怎样做事”的一类信息,比如:怎样向人问好,怎样收拾房间,怎样过马路……孩子通过对父母的观察,潜移默化的构建起了“怎样去做某件事”的庞大的信息库。当他们碰到相似的情况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按照爸爸妈妈的方式去处理。这些重要的信息为孩子以后学习独立生活铺平了道路。此外,父母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反应,也将影响着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和情绪反应。

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力量

言语力量

孩子出生以后最依赖的人是父母,爸爸妈妈的话常常被孩子奉为道理。所以爸爸妈妈应该有效利用这个神圣的力量,给孩子正确的言语指导。不管是生活常识还是道德观念,孩子都以爸爸妈妈的话为准,尤其是小年龄的宝宝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当爸爸妈妈有空的时候,应该和自己的宝宝多交流,从平时的交流中,孩子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行为力量

爸爸妈妈教育孩子多以言教为主,明确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实,更高明的教育应该是潜教育,一种“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有时候,父母行为的暗示力量往往抵过千句万句苦口婆心。例如,妈妈想让孩子每天中午都午睡,她先把这个要求告诉孩子:“从明天开始,你吃过午饭后睡一个小时。”可是,到了第二天的中午,孩子可能依然蹦进蹦出的,丝毫没有要休息的意思。这个时候,如果妈妈到孩子房间里将被子掀开,同时自己放下手头上的事情,也上床休息;那么孩子在这样的提示下,很快就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这样的方法,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