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浇混凝土范文

现浇混凝土精选(九篇)

现浇混凝土

第1篇:现浇混凝土范文

关键词:建筑;现浇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

中图分类号: TS958 文献标识码: A

概述

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不设置伸缩缝时,为防止结构开裂,可以加设后浇带。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保持内部清洁,做好钢筋的除锈,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浇筑完毕注意养护。施工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应做好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确保结构的质量。

一、关于混凝土结构认识

(一)什么是混凝土结构

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结构成为混凝土结构

(二)混凝土结构的类型

素混凝土:素混凝土是针对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而言的。素混凝土是钢筋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水泥、砂(细骨料)、石子(粗骨料)、矿物参合料、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一定比例的水拌制而成。当构件的配筋率小于钢筋混凝土中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时,应视为素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当在混凝土中配以适量的钢筋,则为钢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是在混凝土结构构件承受荷载之前,利用张拉配在混凝土中的高强度预应力钢筋而使混凝土受到挤压,所产生的预压应力可以抵消外荷载所引起的大部分或全部拉应力,也就提高了结构构件的抗裂度。

(三)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和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点是:整体性好,可灌筑成为一个整体;可模性好,可灌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耐久性和耐火性好;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低。缺点主要缺点是:混凝土抗拉强度低,部分地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楼板。容易出现裂缝;结构自重比钢、木结构大;室外施工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新旧混凝土不易连接,增加了补强修复的困难。

二、关于后浇带的几点认识

(一)什么是后浇带及后浇带的作用和种类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中超长结构,大底盘多塔式结构或形体不规则结构的建筑不断涌现。特别是对地下防水有特殊要求的超大面积地下建筑的不断出现。广大建筑师为了建筑立面及空间使用功能的要求,又往往希望结构工程师不留变形缝。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因为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有着严格的要求。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可以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必要的保温等防裂措施,用以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或者用设置施工后浇带的方法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我国建筑施工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这两种施工后浇带,前者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后者可称之为沉降后浇带。

(二)后浇带的设计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建议纵向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到16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且宜不大于150mm。

当地下室结构长度超过规范规定长度较多时,单靠设置后浇带是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是不能替代伸缩缝的作用。因为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

对于施工后浇带的位置的布置,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米到50米。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后浇带部位的钢筋一般不宜断开,而应让钢筋连续通过,即只将后浇带处的混凝土临时断开。

三、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

(一)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高低结构的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其他有特殊要求结构中的后浇带可参照本方法施。

(二)施工工艺

1.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2.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不少于40天;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应保留60天。

3.后浇带的保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后浇带的封闭。浇筑结构混凝土时,后浇带的模板上应设一层钢丝网,后浇带施工时,钢丝网不必拆除。后浇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设置,都必须在封闭前仔细地将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除,并凿成毛面,彻底清除后浇带中的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铺设水泥浆,以确保后浇带砼与先浇捣的砼连接良好。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后浇带的止水处理,按设计要求及相应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后浇带的封闭材料应采用比先浇捣的结构砼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微膨胀剂UEA,掺量为12%-15%)浇筑振捣密实,并保持不少于14天的保温、保湿养护。

(三)后浇带的施工及应注意的问题

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后浇带不宜留成直槎。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宜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注意做好养护工作。

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一般来讲,对于收缩后浇带,不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以上;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在封闭后浇带之前,结构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明确提出后浇带附近一定范围内不应允许施工堆放材料,限制施工荷载,并做好后浇带两侧的临时支护。特别是目前很多工程中,施工采用快拆体系的模板,这时候更要注意后浇带附近的支护质量,防止在拆除模板过程中,由于支撑松动、移位等造成结构开裂。此外,后浇带的混凝土因一次浇筑量小,因而通常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方法,且后浇带应用强度等级提高一级、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浇筑,所以应单独申请混凝土配合比。施工中应提前做好水泥、砂、石和外加剂及掺合料的进场检验和试验工作,及时申请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时认真计量,在混凝土浇筑时按规定留置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试件,用以检验和证明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浇筑后应重视其养护工作,及时的养护可使混凝土在潮湿的环境中硬化,水泥水化生成物堵塞毛细孔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后浇带可以有效地减少收缩应力,在施工后期,把后浇带砼浇上,使工程变成整体,以利用“后浇带”办法控制裂缝并达到不设置永久伸缩缝的目的。通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认真设计、精心施工,一定能在工程实践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效益分析

通过设置后浇带,使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由于不设永久性的沉降缝,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同时也减少了渗漏水的因素。

四、结语

通过设置后浇带,使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由于不设永久性的沉降缝,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同时也减少了渗漏水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建筑施工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2篇:现浇混凝土范文

关键词:新建;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如今在房屋建筑中,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在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应用过程中,常存在着对混凝土裂缝问题重视不够或对裂缝问题的认识不对等问题,而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问题又普遍存在,所以应认真分析所浇筑混凝土楼板的裂缝的危害与成因,以及时有效地实施裂缝的控制措施。

1 楼板裂缝的危害

由于混凝土材料的组成特点是多组分复合材料,当处于湿度及温度的变化的环境时,其发生硬化且出现体积变形。在发生体积变形过程中,由于其内部的材料发生的变形量不同,所以在混凝土构件的内部会因材料间的相互约束而形成初始应力,使得混凝土构件中的骨料与水泥或水泥粘结面的接触部位产生肉眼不可见的微小裂缝,我们称之为微裂缝。通过观察可知,在不受荷载或进一步的温度变化的作用下,楼板中的微裂缝呈现不规则分布,且微裂缝之间相互不连贯;而在温度进一步发生变化或在荷载的作用下,而混凝土养护又不到位发生失水干缩的情况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会出现扩展的趋势,并逐步相互形成连通的裂缝,当所形成的裂缝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时,即形成了宏观裂缝,情况严重时会在楼板中形成上下贯通的通缝,这种通缝对混凝土构件的结构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构的承载力,影响现浇楼板结构的抗渗性、抗化学腐蚀性、防火性及抗钢筋锈蚀性等耐久性,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严重的危害。

1.1对结构的承载力及安全性造成危害

由于现浇混凝土楼板是受弯构件,其受弯区内受拉以后易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出现裂缝,但对裂缝的宽度有一定的限制,当裂缝宽度值超过规范要求时,裂缝会对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当房屋的使用者在进行房屋装修时又会给楼板增加在设计时未考虑的荷载,这又会加剧裂缝的产生。

1.2对结构的防水性产生影响

新浇筑的混凝土楼板所产生的裂缝不仅会对结构的安全造成危害,还会引起楼板投入使用后出现渗水或漏水的问题,特别是在未进行防水处理的楼板中渗水及漏水问题突出。

1.3对结构的耐久性及使用寿命产生较大影响

由于在楼板的裂缝处会发生冻融循环、钢筋锈蚀、化学侵蚀、碳化及碱集料反应等化学作用,使得混凝土结构在裂缝处的化学作用下易发生破坏。以上破坏作用的发生及破坏进程的速度,不仅与混凝土楼板的自身材料性质有关,更为重要的是,裂缝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空气中具有腐蚀性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及雨水会沿着结构的裂缝渗入混凝土构件的内部,从而引起钢筋锈蚀,加快碳化速度及碱集料反应进程,进而导致建筑物使用寿命缩短及结构耐久性下降。

2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目前对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原因的研究来看,裂缝的产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原因。

2.1 材料选用方面的原因

①水泥的选用

混凝土收缩量与水泥种类选择有很大的关系,而不同品种的水泥收缩量与C3A、石膏的含量、SO3及水泥细度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中高强混凝土应用越来越多,相应的水泥标号的等级要求也越来越高,且水泥的用量也越来越多,所以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化热较多,进而造成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量较大。

②外加剂的应用

外加剂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导致在楼板中出现裂缝。但考虑到施工工期的要求,通常在混凝土中添加化学外加剂,而不合理的添加方式会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多种质量问题,还会增大混凝土收缩的变化率,如掺加减水剂可改变混凝土的和易性。而高效减水剂的工程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效,会直接导致坍落度损失。而且高效减水剂会在早期的水化物及水泥颗粒的表面上吸附,或与水化物发生发生而消失,或被水化物包裹,最后失去其分散能力,最终导致水泥颗粒间的斥力减小、水泥颗粒发生凝聚,并导致混凝土坍落度下降、短时间内丧失流动性及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损失过大,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混凝土施工困难,影响新浇混凝土楼板的工程质量。

③配合比设计

当原料确定时,混凝土的水灰比对混凝土的收缩具有重大影响。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跟水泥用量及单位用水量有关,且单位用水量比水泥用量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要大。在单位用水量一定时,混凝土收缩量与水泥用量成正比;当水灰比相同时,混凝土收缩与砂率变化成正比,但增加的幅度不大。综上所述,单位用水量、水灰比、单位水泥用量及砂率都会对混凝土的收缩裂缝产生影响。

2.2 施工方面的原因

①施工模板处理不当

模板处理不当引起楼板中产生裂缝可总结为以下几种类型:楼板的挠度过大、模板支撑的刚度较小或梁板支撑的刚度差异较大都会导致模板支撑向下的挠度变形过大;模板支撑系统稳定性不足,会导致支撑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因震动而导致多次瞬间相对位移的现象,从而引发裂缝的出现;如现浇楼板的拆模时间太早,会导致在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足的缺陷,进而引起楼板产生裂缝。

②配筋、楼板厚度及施工工艺不达标

某些施工单位在进行楼板施工时,有时施工单位为节省材料及人工费用,常存在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的不良施工习惯,造成楼板工程出现钢筋间距过大、钢筋位置不准确、楼板厚度不合格及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等质量问题。

③保护措施不到位

在完成楼板混凝土的浇筑后,由于对混凝土养护管理不到位,造成楼板发生收缩开裂。如养护不及时、混凝土养护初期受冻及养护时间不够都会导致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

2.3自然条件的影响

楼板所处的自然条件,如空气及气温条件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如空气的温度升高会导致混凝土楼板的收缩增大,空气相对湿度较低也会导致混凝土楼板的收缩增大,风吹日晒的自然环境也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增大。

3 控制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控制措施

3.1 设计方面

在进行房屋建筑的楼板设计时,设计人员应本着安全及适用的原则进行设计,杜绝出现过度追求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现象。

3.2 施工方面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浸湿楼板的底层及模板,但不可存有明水;在进行模板方案的计算时,应保证模板系统的牢固支设,并保证混凝土楼板的拆模时间;加强混凝土楼板的养护工作,防止过早踩踏;严格控制配合比,对水灰比、水泥用量等严加控制。

4 工程实例

以某市的教师住宅小区的某七层框架结构住宅楼的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处理为例来进行说明。该楼建筑面积3200,在四~六层的现浇混凝土楼地面不同程度的出现裂缝,裂缝长短不一,有的一开间有一条,有的一开间有2~3条,总计裂缝数量58m长,施工单位根据裂缝的调查结果,分析了产生裂缝的原因,决定采用灌浆修补的施工方法对发生裂缝的楼地面进行修补,满足了安全及使用功能的需求。

第3篇:现浇混凝土范文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施工控制措施

一、引言

由于现浇楼板使建筑物的整体性、结构安全性、抗不均匀性沉降均有较大提高,近年来在民用建筑中普遍设计应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楼盖,但现浇板裂缝现象也伴随产生了,已成为商品房质量纠纷、投诉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影响使用功能,有损外观,而且破坏结构的整体,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影响持久性强度和耐久性。本文根据笔者从事施工管理的实践经验,着重从施工方面来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施工控制措施。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

1、施工用的商品混凝土原因

(1)施工用的混凝土粗骨料的级配不好,不连续;粗细骨料的杂质含量超标,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会使混凝土的收缩量增加。

(2)由于目前采用的混凝土都是商品混凝土,拌制时加入了粉煤灰等掺合料,粉煤灰的相对密度比水泥要小,在混凝土浇筑时,粉煤灰掺合料就易于浮在混凝土的表面而使表面混凝土的水泥含量相对要少。粉煤灰较多时,导致混凝土的水化速度慢,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随水分的蒸发,混凝土收缩使表面产生细小裂缝。

(3)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大,致使混凝土收缩而开裂。为便于创作及不使混凝土输送管堵塞,凭经验加大用水量,造成混凝土水灰比的增大,游离水和层间水增多,增加了混凝土硬化浆体的空隙率,减弱了混凝土中水泥和骨料的界面粘结力,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为将来混凝土产生开裂缝留下了隐患。

(4)外加剂应用不当引起的裂缝,由于混凝土在施工时的各种因素造成需要使用外加剂,但外加剂应用不当会直接引起混凝土种种质量问题,并且外加剂的使用也会增大混凝土的收缩。主要是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不好,导致水泥假凝、沁水等,增加混凝土收缩,从而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2、施工原因

施工工艺不科学,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各种类型的裂缝。

(1)钢筋保护层偏大,现浇混凝土板内上层钢筋的撑脚太少,且浇过程中又未搭设临时跳板,施工操作人员在钢筋层上来回走动,把上层钢筋踏下,浇时又未将钢筋及时复位,致使现浇板的上层钢筋保护层过厚。或者成型钢筋保护层垫块过厚,又导致现浇板的下层钢筋保护层过厚,这样一来板的有效高度被减小,较厚的素混凝土层因抗拉强度低,当板内出现拉应力后,极易形成与受力钢筋方向垂直的裂缝。

(2)施工时模板、支架强度、刚度、稳定性不足以及立模的方式不当,致使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使模板变形而致现浇板开裂;另外由于模板、支撑材料准备不足,施工周转速度快,在现浇板未达到混凝土拆模强度时强行拆模,或者施工荷载超过设计荷载 而未作加固处理,使得现浇板在自重和施工荷载作业下产生裂缝。

(3)施工方法不当,现浇板在浇筑时振捣不密实、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振捣时间过长,使骨料分层、混凝土产生离水析也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裂缝。

(4)浇现浇板的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混凝土内自由水的快速蒸发,使得混凝土的凝结早期就出现裂缝,因未及时二次抹平,封闭裂缝。同时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低,收缩量越大。

(5)现浇板浇捣施工时未设置板厚的标高控制点,板厚难以控制,板厚被减少,降低了现浇板的承载力,造成混凝土现浇板开裂。

(6)埋线管造成的裂缝,PVC埋线管与混凝土间粘结性差,无法共同工作,通常埋线管对混凝土板承载力起到减弱作用,加之敷设位置不当,集中或交叉叠加布置,使保护层减小,又未在此部位采取局部补强措施,极易因混凝土的受力、收缩在管线位置产生裂缝。

7、现浇板浇筑后缺乏养护,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由于养护不足、不及时,混凝土表面的游离水散发后,混凝土胶凝体失水收缩在表面产生拉应力,而表面混凝土早期的强度不足而导致在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干缩裂缝。

三、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施工控制措施

混凝土收缩开裂是与材料性能有关的固有特性。要想完全阻止裂缝的开展是不可能的,但在施工时加以控制是可以减小和细化裂缝的,而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等原因造成的现浇板开裂更需要在施工时通过各种手段严格加以控制,这是预防现浇板开裂的最有效的方法。

1、施工管理控制措施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采取科学方法施工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1)保证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在选择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商时,要选择资质高信誉好的供应商,应对到施工现场的商品混凝土逐车进行坍落度试验,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严禁使用。严谨随意加水增大水灰比,同时合理使用外加剂。

(2)施工现场加强管理,制定管理制定,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技术交底、严格工序检查制度,每道工序完成后班组自查,自查合格后报项目部质检员检查,最后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加入下道工序施工。

2、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严格按图施工,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手段,确保现浇板施工质量。

(1)合理安排施工工期,严格施工程序,科学、合理组织安排施工速度,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之后,不准随便上人和集中堆放材料。

(2)保证支撑体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上层支撑和下层支撑应在同一垂直线位置上,支撑之间设好拉杆,现浇板按要求起拱,模板拆除应达到混凝土需达到的龄期。

(3)浇混凝土前设置标高控制点,严格按照设计板厚浇筑混凝土。浇混凝土现浇板时必须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施工人员直接踩踏上部钢筋,在现浇板混凝土浇时,安排专人看护钢筋,随时将位置不准的钢筋复位,保证钢筋起到相应的作用。混凝土在浇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振捣时间、振捣速度不宜过长、过快。

(4)现浇板内预埋的线管设限位,固定在中间层,并在管线集中部位区域上方铺设钢筋网片进行加固处理。

(5)加强现浇板混凝土初期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防治裂缝是关键,因此混凝土的第一次养护时间应该尽量提前进行,特别是夏季。要在二次振捣后及时养护,随抹随覆盖塑料薄膜,在不易覆盖塑料薄膜的部位涂刷养护液。严禁在太阳直晒后直接在的混凝土上浇水养护,以防止由于温度骤降导致现浇板表面开裂。混凝土终凝后浇水养护要有专人,浇水养护要均匀,养护时间不少于7d。

第4篇:现浇混凝土范文

关键词:水电站厂房;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质量;建筑工程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54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1-0100-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1.050

水电站厂房质量的高低与现浇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和施工技术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提升水电站厂房的质量与建筑的安全性,就需要针对现浇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与施工技术进行监控与调整,以适应当前水电站厂房建设的实际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水电站厂房的工程施工过程,并且针对发电厂房结构中各部位所适应的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得到最适应水电站厂房的施工技术参数。

1 水电站厂房现浇混凝土的技术、材料与特点

1.1 水电站厂房的构成

水电站厂房内部主要由两部分结构组成,包括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以发电机层为上下层分界点。上部结构通常由承重能力较强框架结构和承重能力较弱的砖墙组成,钢筋混凝土结构通常作为承重构架的主要材料,水电站厂房通常采用现浇混凝土技术,上部结构的构成与传统水电站厂房有所区别。而下部结构组成结构包括基础混凝土、尾水管、锥管、蜗壳、机墩与风罩等,具有形状不规则、结构较小、预埋件数多、承重能力不尽相同、需要较高的施工技术等特点。

1.2 现浇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在水电站厂房工程中运用现浇混凝土时,主要工作量集中于厂房中,需要工程量较多的混凝土,具有施工工序复杂与施工工期较长的特点,并且直接影响水电站的整体建设质量。水电站厂房的现浇混凝土技术具有下述五项特点:(1)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前需要进行基地的挖掘与基础处理工作,其中基础面的清理与排水问题最为困难,会影响混凝土的施工工期;(2)由于水电站整体构造较为复杂,混凝土标号、级配、抗渗指标等要求较多,较难选定最优的水泥、外加剂及掺合料品种,譬如厂房需要大量水泥且外界干扰因素较多,尤其受天气及温度影响较大;(3)由于主厂房二期混凝土结构断面面积较小,钢筋分布较为紧凑,不适宜使用大体积吊罐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进度较慢,无法发挥现浇混凝土的优势;(4)由于模板工程工作量较大且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对于施工技术的精确度和熟练度的要求很高;(5)在进行现浇混凝土宽槽的灌浆工序时,需要规划好混凝土的施工顺序与工期,确保留有足够的工期进行回填与灌浆工序,确保发电乃至电站移交工期的按期实现。如今的水电站厂房现浇混凝土技术的实施与传统建设工程相比,施工组织更为复杂,技术要求更加细致且具有难度。

1.3 现浇混凝土的材料

现浇混凝土技术的材料选择:(1)水泥。在选取水泥品种时需根据水电站厂房设计图纸,针对不同结构与部位的施工要求,用以确定品种的类型与技术指标,使其可以满足厂房的施工标准;(2)骨料的选择。在进行现浇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骨料的要求主要集中于具有足够的硬度、致密性,以没有裂隙为最佳等方面,除此之外,骨料的杂质的含量必须低于规范的范围;(3)外加剂的选择。使用外加剂可以增强现浇混凝土的整体强度与使用持久度,提升和易性,对整个施工工艺都有着明显的影响,使其满足厂房施工对现浇混凝土的质量标准。针对水电站的厂房特点与施工技术,并详细分析不同的结构与实际情况,一般选择外加剂中的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早强剂等,这几种外加剂可以有效提升各结构的质量。

2 水电站厂房混凝土施工

2.1 水电站厂房混凝土施工设备布置

混凝土水平、垂直运输方式比选方法:垂直运输具有多种模式与设备,包括门、塔式起重机与混凝土泵等,混凝土泵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广的应用途径、适应能力较强,具备很高的安全性,可有效提升运输速度与效率,适用于具有一定高度的建筑,最高可达到150~200m,一旦混凝土无法从地面运输,即可采用垂直运输的方式进行施工。

水平运输主要分为手推车、机动翻斗车与混凝土罐车等方式,适用于地面运输与地面施工开展等。与垂直运输设备应用范围不尽相同,只有相互配合,才能促使混凝土工程达到最佳的效果。

混凝土施工设备布置原则应遵循如下三点:(1)设备的布置数量尽可能少,覆盖范围尽可能广,设备的安装和拆除方便灵活,设备接料道路通畅;(2)设备的布置位置做到合理布局,设备的效率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混凝土的浇筑强度保障率高;(3)施工布置应考虑尽量减少相关施工项目之间的干扰,充分考虑各机械设备之间的干扰。

2.2 水电站厂房混凝土分层、分块原则

厂房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分层按设计要求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层厚度:基础强约束区不超过1.5m层厚,基础弱约束区及以上采用1.5~3.0m层厚。

2.3 厂房混凝土施工

2.3.1 一期混凝土工程。

第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厂房下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主要利用门、塔机等设备吊卧罐入仓,同时布置履带吊、汽车吊等设备辅助进行厂房下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设备覆盖范围之外的混凝土将布置混凝土泵进行浇筑。

混凝土浇筑采取跳仓浇筑,根据仓面大小和入仓能力分别采用平铺法和台阶法,并优先考虑台阶法。铺料方由短边开始,有条件的部位采用多台混凝土设备同时浇筑。铺料层厚50cm,采用台阶法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平仓和振捣主要选择Φ100硬轴和Φ50软轴振捣器振捣,振捣方式为梅花形布置,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为准,并及时对新浇混凝土面进行养护。

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混凝土浇筑允许间歇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或按相关技术规定执行。若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第二,板、梁、柱结构混凝土施工。板、梁、柱混凝土浇筑:根据柱子断面大小、高度以及有无牛腿等情况决定分层高度,无牛腿时一般一次立模浇筑。断面较小、人工不能进仓振捣时,柱子模板开窗口下料振捣,铺料厚度为30~50cm,1.5~2m停浇1h,再继续上升。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或门机吊料到柱子顶部,再挂导管卸料入仓,采用软轴振捣器捣实。

梁、板作为整体一起浇筑,板厚≤60cm不分层一次铺料浇筑;板厚>60cm时分层浇筑,仓面较小时采用平铺法,仓面较大时采用台阶法浇筑。采用门机或混凝土泵入仓,使用Φ100振捣器和Φ50、Φ30软轴振捣器振捣,仓面焊样架筋收面,确保表面平整。

第三,墙体混凝土施工。厂房及安装间不装修的永久外表面模板主要采用WISA面板。由于墙体分层较高,钢筋预留接头长,为保证骨料不分离,在仓内每3m间隔布设溜筒,施工手段采用布置于门机或塔机配合吊罐,通过溜筒下料入仓,溜筒末端设帆布并安排专人铲料,或采用混凝土泵配合溜筒下料入仓。牛腿部位铺料先内侧后外侧,振捣器距模板最小距离为15cm。采用二次振捣法,确保模板边气泡逸出。

收仓面采取专门措施控制分层高程,保证拆模后的不装修墙面印迹线横平竖直。高温季节浇筑的墙体采用花管喷淋养护,养护时间宜为28天;低温季节(10月~次年3月)表面贴保温被保温。

2.3.2 二期混凝土工程。在水电站厂房进行二期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其内容主要包括有蜗壳、座环支墩、蜗壳、机墩、风罩混凝土及发电机层楼板的浇筑等。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厂房内的发电机组正常运行与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紧密联系,是整个工程的重点所在,各部位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和注意事项主要有:

第一,座环部位。在进行座环工序的施工时,所使用的混凝土需要从座环外部的侧面模板中进行开孔,随后利用开口进行运输物料,在施工时需要注意,应将阴角的空间尽可能全部填满,并且针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需要确保混凝土具备满足标准的密实度。

第二,蜗壳部位。针对蜗壳部位的施工可大致划分为两种:(1)厂房蜗壳层混凝土浇筑时,浇筑仓面大,入仓强度高,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采用溜管、溜槽和桥机吊罐同时入仓,泵送辅助。蜗壳安装前,先浇筑蜗壳层基础及支墩混凝土。浇筑蜗壳层混凝土时,对蜗壳阴角处及钢筋密集的部位,应采用埋设混凝土导管,泵送一级配高流态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加强振捣并埋设回填灌浆管,浇筑后再进行回填灌浆。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肘管和蜗壳有影响,同时为了有利于混凝土散热,必须严格控制浇筑速度、薄层缓慢上升,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浇筑厂房二期、三期混凝土时,将结合面的老混凝土凿毛,冲洗干净,保持湿润。(2)在实际施工时,也可利用砌筑混凝土提前完成瓦块灌浆与预填骨料灌浆两个步骤,可加快工程效率,在利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应保持四周匀速上升的速度,同时上升距离应维持在要求的标准内,也就是30cm的要求,内部振捣器与预埋件之间的距离则应超过30cm。

第三,机墩部位。在进行机墩的施工时,由于机墩属于圆环状的结构,因此需要在进行模板的架立工序中,确保模板具备符合标准的稳定性。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利用台阶法进行浇筑混凝土,因此需要采用对称下料的方式分层浇筑。

3 水电站厂房混凝土的施工注意事项

3.1 现浇混凝土的养护与质量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利用振捣器与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工序,梁、墙、板、柱等混凝土则采用型号为ZN75或ZN50两种软轴振捣器进行振捣。针对底板的工程,需在每一浇筑面都配有2~3台的振捣器,而平板振捣器数量则维持在1~2台即可,梁、墙、板、柱等配有型号为ZN75或ZN50的振捣器,数量1~2台,局部钢筋密集的部位使用ZN30振捣器。混凝土养护可采用洒水养护或覆盖薄膜养护等,养护时间不宜小于14天,冬季根据实情延长一定时间。

质量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的标准进行,包括依照施工技术标准中规定的顺序进行现浇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振捣与养护工作,同时施工工程中需避免出现混凝土漏振,以免产生蜂窝、狗洞、麻面等质量缺陷的产生。在利用混凝土进行浇入仓时,一旦仓内出现粗骨料集中的情况需要立刻暂停下料,在了解情况后,通过人工平仓的方式将水泥浆与粗骨料良好的结合,防止内部出现蜂窝现象。一旦出现混凝土和易性较低时,可通过加强振捣的方式提升施工整体质量,但需注意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加水。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与证书,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工程可以高质量的移交。

3.2 混凝土温控与防裂措施

3.2.1 降温措施。由于普遍水电站厂房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期较长,在夏季高温天气时应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避免混凝土入仓温度过高产生质量缺陷。例如,基础约束区混凝土应避免在温度过高时段浇筑;控制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防止混凝土水化热温过大;底部仓面尺寸大,基岩的约束作用明显,混凝土温降过程缓慢,内外温差引起的内部约束时间长,易产生表面裂缝并可能导致贯穿裂缝,影响结构安全。

因此,在施工期间采取严格的综合温度控制措施,防止裂缝产生,采取的方法有:

第一,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性能及厂房各区混凝土性能研究,采用发热量低的水泥,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减小混凝土水化热,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

第二,加强预冷混凝土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保温工作,严格控制浇筑温度。运输时,对车辆、吊罐进行适当遮阳保温,浇筑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仓面喷雾,尽量降低环境温度;对浇完的混凝土根据监理工程师要求及时覆盖保温被,以避免阳光直射。

第三,对新浇混凝土及时进行保温材料覆盖或喷雾,可起到加速混凝土散热和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缩裂纹的作用。

第四,浇筑混凝土时避开高温时段。

第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根据招标文件要求,3~10月浇筑主体建筑物混凝土时,基础强约束区混凝土浇筑温度不超过17℃(参考出机口温度不大于12℃),基础弱约束区及以上浇筑温度不超过19℃(参考出机口温度不大于14℃)

第六,控制浇筑层厚及间歇期:(1)在满足浇筑计划的同时,尽可能采用薄层、短间歇、均匀上升的浇筑方法;(2)浇筑层厚根据温控、浇筑、结构和立模等条件选定。对于主体建筑物基础强约束区混凝土,浇筑层厚不大于1.5m,基础弱约束区及以上混凝土筑层厚可采用1.5~3.0m。

第七,通水冷却。通水冷却是混凝土温控最为关键的措施之一。对厂房主体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用预埋在混凝土中的冷却水管压送制冷水或天然河水的方法进行冷却。

第八,成立专门的混凝土温控领导小组,建立混凝土温度控制预警制度,控制混凝土最高温度在设计容许范围内。

3.2.2 保温措施。在天气较冷进行混凝土的施工时需要采取保温措施:在利用搭棚保温时需要提前针对骨料进行预热,也要注意提升混凝土搅拌材料的整体温度,必要时可加入热水,温度应小于60℃;在进行混凝土运输时,需要针对运输车使用专业的保温措施,同时也要缩短运输距离与时间;在进行浇筑工序前,需要在相应的仓面使用喷洒温水与利用热风枪的方式进行保温;浇筑前需要在模板上层铺设专用的保温层,确保浇筑完成后可及时利用保温材料进行覆盖,同样在混凝土模板拆除后也需要利用保温材料进行覆盖。

3.3 主厂房二期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3.3.1 肘管二期混凝土。

第一,浇筑顺序:肘管二期混凝土坑一般是分台阶布置,二期混凝土浇筑仍按一期台阶从底处分层对称平衡浇筑上升。在分层高度上除参照一期台阶度高外,还要充分考虑肘管钢衬结构形状,避免产生小锐角混凝土体。

第二,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并均匀下料采用平铺法浇筑,铺料厚度0.5m,并控制混凝土上升速度不超过30cm/h。施工中在肘管四周顺钢衬肋板多设溜筒,布置多个下料点,均匀下料。

第三,肘管最底部位为大面水平封闭仓面,在该部位的浇筑最后50cm厚时,除采用高流态的混凝土外,另外采取顺肘管钢衬肋板预埋混凝土泵管至流道中部,从中部向两侧泵压高流态混凝土挤满封闭仓面。同时防止回封闭仓面的排气困难影响高流态混凝土挤满仓面,在肘管钢衬的肋板阴角处埋设排气管,排气管后期采用灌浆处理。

第四,充分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该部位的钢筋分布较为密集,仓内浇筑封闭后无法通过视线观察,需在浇筑过程中用小锤不断对钢衬进行敲击检查,通过声音效果判断所浇混凝土的密实性。

第五,肘管变形监测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在钢衬上口的各方向分别安放千分表,监测钢衬在水平、垂直方向的位移变形情况。监测混凝土浇筑期间钢衬位移变形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且主要反映温差变形情况,确保钢衬安装精度。

3.3.2 蜗壳二期混凝土。

第一,蜗壳阴角、支墩部位施工难度大。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在蜗壳座环上要设置通气孔(兼灌浆和振捣孔)以利于混凝土填筑,在支墩之间预埋内侧供料泵管或在蜗壳中心线内侧布置环向送料泵管。采用混凝土泵送高流态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浇筑。蜗壳混凝土结构采用弹性垫层方案混凝土浇筑。为尽可能使蜗壳不发生偏移、上浮和焊缝拉应力产生蜗壳变形,将蜗壳混凝土总体分期进行浇筑。

第二,在蜗壳底部二期混凝土浇筑中,由于蜗壳与座环之间存在较大的阴角,并形成一个密封空间,即使采用泵送混凝土进行有压回填,也不可避免地会因排气不畅而出现混凝土不密实的现象,为此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针对这些部位除设置排气管外,另设置多套灌浆系统,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水电站厂房现浇混凝土技术的实践分析发现,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电站厂房的施工技术与规模会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并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友明.浅析水电站厂房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中 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9).

第5篇:现浇混凝土范文

关键词:楼板;裂缝;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一般分布状况

1)纵向裂缝:即沿建筑物纵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2)横向裂缝:即在跨中1/3范围内,沿建筑物横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3)斜向裂缝,在楼板角部产生,与纵横墙形成约45度的夹角,有时一只角同时出现两条裂缝,裂缝基本上为上下贯通。4)在楼板跨中区间内,线管予埋处、后浇板带、以及施工缝处出现通长贯穿性的裂缝。5)不规则裂缝:分布及走向均无规则的裂缝。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

1、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楼板的结构缺陷。现浇混凝土楼板一般属多跨结构,楼板周边处于不同程度的约束状态,而设计往往仅按强度要求进行计算,对其变形及抗裂未予重视。考虑经济指标的要求,产生配筋不足或截面较小,造成现浇楼板的刚度不足,挠度偏大,从而引起楼板四角裂缝。

伸缩缝问题。设计在伸缩缝设置上间距一般都取最大值,忽略了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可能引起的薄弱环节的收缩裂缝。更有些设计采用后浇带的形式来替代伸缩缝的设置,后浇带主要是解决主体结构在施工期间的混凝土收缩变形,但今后长期存在的周期性循环温度变形就无法解决。

钢筋设置。楼板配筋的设计均是按正负弯矩,以分离式的形式来布置的,这种配筋方式对调节楼板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应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目前由于高强度钢筋的大量使用,使得楼板混凝土配筋率不足,钢筋间距放大,成为楼板裂缝的又一个不利因素。有些板块较长分布筋间距很稀,出现与分布筋相垂直的裂缝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

楼板予埋的PVC穿线管,线管通过跨中单层配筋处,由于PVC管与混凝土粘结性差,无法共同工作,使以上处的混凝土截面有效面积的降低,不但混凝土收宿变形极易在以上处产生通长裂缝还将降低混凝土楼板承载力。

2、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过程中,钢筋安装不牢固,分布筋多采用圆钢,支座负筋与分布筋的绑扎不牢固,导致整个钢筋网不稳固,混凝土浇筑时又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钢筋被踩踏后间距不均匀、面筋高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等;混凝土原材料存在较多问题,掺合料(粉煤灰)掺量大,粗骨料强度低,细骨料级配差,骨料的含泥量大,水胶比偏大,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前模板未充分湿润,入模温度偏高(夏天下午4点左右),振点不均匀,间距过大,每个振点的振捣时间达不到要求,混凝土内夹杂的气泡和多余的水分未能全部排出,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未进行二次振捣,终凝前未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混凝土养护方面,未及时在终凝前或在浇筑后8~12小时内进行养护,未采取相关的措施如覆盖薄膜、涂抹养护剂等,配备的专职养护人员数量少,不能够满足保湿养护的目标,混凝土常常处于干燥的状态,远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养护龄期;早期强度低,施工上荷早等等。总之,在以上种种原因的综合影响下,混凝土产生了沉降裂缝、塑性裂缝、干燥收缩裂缝、化学收缩裂缝、碳化收缩裂缝、荷载引起的裂缝等。各种裂缝联合作用即产生了宽度较大、数量较多的大面积龟裂。

3、工作人员成品保护意识问题

在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灌过程中施工人员成品保护意识淡薄,随意在板的四周剪力筋上走动,剪力筋位置下降,使剪力筋的抗弯、抗剪功能减弱,楼板在四周上表面产生裂缝;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施工速度加快,周转材料配备不足,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规范的要求时,过早拆模又不设置上下同心的支撑、过早上荷载又集中堆放,造成混凝土板弹性变形在板上面四周、板底跨中产生裂缝。基础纵向的不均匀沉降,使梁两边混凝土板发生变形,根部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为了施工方便后浇带模板支设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拆模时同其他模板一起拆除、支撑又不满足要求,两边的梁和板形成悬挑结构,根部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后浇带施工两边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浇灌混凝土时形成斜坡,二次浇灌后浇带时,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清理不干净、不浇水湿润,混凝土凝固收缩产生裂缝。

三、混凝土楼板裂缝预防措施

以上对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了混凝土楼板各种类型裂缝产生的原因,下面依据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和施工中积累的经验,对混凝土板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这些裂缝的发生。

由于现浇混凝土楼板大多使用商品混凝土,为避免由于商品混凝土原因出现裂缝,必须严格对商品混凝土供应方进行考察,选择出商品混凝土合格的供应方,商品混凝土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强度检验报告、现场坍落度试验、留置混凝土试块,以确保用于浇灌混凝土的质量。

在混凝土浇灌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上所有杂物清理干净并浇水湿透,保证混凝土中水分不被吸收,振捣必须派专人操作,尽量做到振捣既充分又不过度。

混凝土楼板在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尽量控制在最小程度,防止表面出现砂浆层,禁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混凝土面收好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避免混凝土板表面水分的蒸发。施工中混凝土养护一般应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夏季多浇水,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冬季用草帘覆盖,确保混凝土凝固所需温度。养护时间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严格按施工程序操作,不盲目赶工,混凝土楼浇筑完成24小后才能上人,36小时后才能上小于500公斤的何载,不违反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杜绝过早上荷载和过早拆模。最好是配三套模板,在混凝土拆模试块达到规范要求后再进行隔层拆模。模板拆除后应立即设置立柱支撑,施工荷载尽量均匀布置,避免集中堆放。

在楼板混凝土浇灌过程中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剪力筋的现象发生,上层钢筋保护层垫块要密一些,一般间距不大于300mm,瓦工在施工时从梁上跑,有条件做一些小铁登上面铺木板便于人员走动,这样就不踩弯上部钢筋。才能确保保护层的厚度与设计要求一致,避免保护层过厚导致现浇板有效厚度降低。

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撑要形成一个独立的支撑体系,其他模板拆除时影响不到该体系,避免后浇带未浇灌模板拆除,两边梁板形成悬臂产生裂缝,浇灌后浇带两边混凝土时后浇带要有模板支挡或钢丝网封闭,避免此处混凝土形成斜坡并伴有松散石子,二次浇灌后浇带时,首先剔除两边松散石子,清除杂物并洒水湿润,其次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条件许可最好用膨胀混凝土,采取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后浇带两边裂缝的产生。

强电、弱电预埋管线交叉处应使用塑料接线盒,避免交叉布置,管线密集处,在浇灌混凝土板时,最好在混凝土板的上部设置钢丝网并且加强混凝土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这样既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又有效地预防了混凝土板上部裂缝的产生。

四、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处理

混凝土表面无规则、细微的裂缝即龟裂,难以使用填充材料的填缝,可以通过表面封闭的方式进行处理,以提高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防水性,避免水分浸入对钢筋的锈蚀。首先清洗处理干净现浇楼板表面,待充分干燥后使用粘度相对较低的液态树脂或者是表面涂料胶均匀的填充涂刷裂缝表面,形成对裂缝的封闭处理。若在混凝土终凝前出现龟裂,可用抹子再抹压一遍进行处理。

宽度较小、深度较浅的一般单体裂缝,处理方法为先将板缝清理干净,再用1∶1水泥砂浆将板缝填实抹平,浇水养护。

宽度较大、上下不贯通的单体裂缝,应沿裂缝凿V字形凹槽,清除杂物,用水冲洗干净,再用1∶2水泥砂浆抹平或环氧树脂胶泥嵌补。

板上部四周因剪力筋下沉有效高度降低产生的大面积裂缝处理方法为:将整个板面凿毛,用水清理干净,增做一钢筋网片,钢筋植入剪力墙或梁内,浇灌5 cm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板的有效高度,增强混凝土板的整体性。

混凝土板上通长、贯通的裂逢的处理,采用结构补强的方法,用结构胶加扁钢补强,裂缝用注浆法将水泥或者环氧树脂胶泥注入缝内实现混凝土板裂缝修复,增强板的使用功能以及耐久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结构设计中、工程施工中会出现种种问题,致使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影响工程质量。因此要做好各种措施预防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当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时要及时做好相应的弥补措施。

参考文献

[1]毕尧春.简述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3:171.

[2]任建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和预防处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4:338-339.

第6篇:现浇混凝土范文

关键词:施工缝;钢筋混凝土;后浇带

1 前言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好是连续浇灌混凝土,但是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施工缝若处理不好,往往会形成弱点,对结构受力、整体性及防水都不利,还对楼板的耐久性、抗渗漏能力带来了不

利的影响。因此,对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一定要十分重视。

2 施工缝的设置原则

2.1 施工缝的设置要尽量减少,应该考虑到结构及构件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尽量减少留缝以便减少结构的薄弱环节,保证结构的整体刚度。若施工缝的留设位置过多,使结构和构件存在裂缝隐患较多,必然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2.2 施工缝的留设应充分考虑到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缝应设置在剪力、弯距较小的部位。应尽量避开钢筋锚固区及主筋搭接部位。

2.3 施工缝的设置应考虑施工工艺要求。某些整体结构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必须在某些指定部位设置施工缝.否则会影响混凝土构件的内在质量。

3 施工缝的留置位置

3.1 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具体规定。比如对现浇混凝土楼梯而言,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应规定为:使施工缝接缝面与结构的纵向轴线垂直。

3.2 对于大体积现浇混凝土,由于浇筑数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一般不应留置施工缝。混凝土条形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浇筑完毕,不宜留施工缝。

3.3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不应留置施工缝。如设计没有规定,而施工时又必须分段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方可设置。但在同一设备机座的地脚螺栓之间,在重要机座之下和用轴连接传动的设备机座之间不得留置垂直缝。

3.4 施工规范规定:“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大断面梁,没有具体规定断面尺寸,一般认为和板连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筑,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方允许将梁单独浇筑并按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4 特殊结构的施工缝设置

4.1 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中设置施工缝

较长的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为克服沉降差异、温差影响和水泥干缩影响,需间隔一定距离浇筑筏板,每段筏板之间设置“后浇带”填平补齐,因此,“后浇带”处会出现两道垂直施工缝,后浇带的保护和混凝土浇捣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包括地下室筏板基础中后带的抗渗措施。

4.2 钢筋混凝土蓄液池或箱形基础及地下室外墙中设置施工缝

钢筋混凝土蓄液池或箱形基础及地下室外墙中设置施工缝,不仅关系到结构安全度问题,而且对池(箱)壁能否具有良好的抗渗、防漏问题也有很大影响。有的施工单位为防止施工缝处成为渗水通路,采取池(箱)底板同池(箱)壁板或地下室外墙同底板一起浇筑的方法,结果事与愿违。由于池(箱)壁或地下室外墙内侧支模无坚硬的硬基层支撑造成池(箱)壁或地下室外墙几何尺寸歪斜变形,底板钢筋踩踏位移,严重影响蓄液池或地下室外墙及箱形基础的质量。

正确作法是在池(箱)和地下室底板同侧壁外墙相交处往上30~40cm设水平施工缝一道,该缝可以是凹缝、凸缝,也可以是平缝,平缝内设钢板或橡胶止水带。由于池(箱)及地下底板与侧壁相交处侧压力最大,该处都可以设施工缝,那么,在池(箱)侧和地下室外墙壁中部设置水平施工缝也不应视为不合理,但是施工缝毕竟是个薄弱部位,能少设缝时.尽量少设,同时施工缝的结构及处理措施必须周密。

4.3 深梁和箱形大梁中设置施工缝

深梁就是跨高比≥2(简支粱)或≥2.5(连续梁)的较高宽水甲抗弯构件以及高层建筑中转换层大粱和大型公共建筑中的箱形大梁。这类水平构件自重大(有些达到150kN/m3 以上),一次整浇混凝土所产生的跨中弯矩非常大,足以使支撑系统难以承受,另外深梁高度往往涉及两个或以上的楼层,一次整浇施工极为不使,还易出现温度及干缩裂缝。箱形大梁中侧壁和底板同时浇筑混凝土也会出现上述问题,因此深梁或转换层大粱和箱形大梁往往分2~3 次浇筑,也就是说此类大梁中可设置1~2道水平施工缝,一般先浇筑下部高1/3 范围内的混凝土,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浇筑上部混凝土。此时,梁下部1/3 高度混凝土同模板支撑系统一起抵抗梁上部2/3 高度范围内混凝土所产生的恒、活荷载,当然需要经过抗弯的设计计算并增添必要的负弯矩筋以及水平施工缝(叠合面)的抗剪措施。

5 加强施工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在施工中,尽可能不留施工缝,必须留施工缝时,一定按规定留置,要特别注意接缝的时间、接缝的质量情况。

浇筑完的混凝土初凝以后,不能过早地在其上浇筑新的混凝土,否则在振捣新浇筑的混凝土时。就尝破坏已初凝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当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首先清除施工缝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垃圾、松动的砂石,钢筋上的油污、锈斑和砂浆等杂物。采用表面涂缓凝剂(如纸浆废液)处理垂直施工缝时,应在拆模后即用钢丝剧或压力水清除表层水泥浆,使石子外露。水平施工缝前后层混凝土的结合是通过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接触面的摩擦力以及前后层混凝土的粘结力来实现的;垂直施工缝是通过接触面产生的咬合力和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粘结力来提高其抗剪能力。因此施工缝表面粗糙,对先后层混凝土结合有利。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然后把施工缝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低洼处不得有积水)在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水平缝处形成石子密集区,影响混凝土强度。浇筑前水平缝处应先铺一层厚度为l0~15mm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垂直缝也应先刷一层水泥浆(水泥:水=1:04),然后开始浇筑躐土。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在垂直旗正缝处应补插钢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宽度比不得大于1),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脚螺栓进行观察校正。

结构复杂和重要结构的混凝土施工缝应根据设计部门要求进行处理。当设计无规定时,为加强其整体性,可在施工缝处补插钢筋,直径为12~16mm。长度为300mm,数量视施工缝表面积和结构重要性确定,但每处不得少于两根。也可在前层混凝土面层涂敷一层环氧树脂粘结剂,但这种粘结剂应采用受水分影响较小的固化剂,并应在粘结剂固化之前开始浇筑混凝土。对地下水位以下的混凝土施工缝,必须做防水处理。

6 结束语

总之要加强施工缝的质量管理,就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缝留置的位置和施工质量。只要按照规范穰上述要求留置和处理施工缝,并认真施工,施工缝的混凝土强度是一定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施工缝的施工质量也一定能满足规范规定的。

参考文献

第7篇:现浇混凝土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工艺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施工准备

1.1混凝土浇筑前做好对工人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交底须详细说明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混凝土浇筑前还须对班组进行口头交底,重要强调柱与梁、梁板与剪力墙混凝土标号的控制,振捣间距、振捣时间等。

1.2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要准备充足,应有备用的振动器,所用的机具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1.3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下雨施工时采用塑料薄膜混凝土盖好,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根据工程需要和季节施工的特点,应准备好在浇筑过程中所必须的防雨、防暑等物资。

1.4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模板、钢筋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2.安全措施

2.1一般要求

2.1.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安全帽,并系下额带。戴安全帽不系下额带视同违章。视结构情况,在浇注前把安全网满布。

2.1.2浇注梁柱混凝土时,无法采用可靠防护设施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不得低挂高用,操作中应防止摆动碰撞,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2.1.3各施工人员,必须接受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严禁上岗作业。

2.1.4振动棒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

2.2泵送的安全要求

2.2.1砼泵必须由经过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专职司机操作,司机就是整个设备的负责人。要严禁非司机操作。

2.2.2安全防护装置,诸如警告指示信号,格栅,防护盖等等,必须在显而易见的位置,不得拆除或用它物代替。

2.2.3支腿必须用方式或液压方式锁紧就位,泵体一定要保持水平,不平时一定要调整支腿牢来调平。

2.2.4输送管道(尤其是立管)的安装必须牢固可靠,所有输送管道安装后不得有伸缩、扭曲等变形现象,其安装位置应使人容易接触到,并且要用螺栓栓紧。输送管沿地面铺设时要加垫墩(如道木)以便于装拆管道接头。管道接头必须紧固接牢。

2.2.5电源的电压和容量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2.2.6为了防止空气的吸入,料斗的砼必须至少装搅拌抽管,否则空气会将砼抽回,冲击料斗,发生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事故。

2.2.7泵在运行期间,千万不要把手伸向换向阀、搅拌机、或其它动作部位。

2.2.8只有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故障的排除、维修、保养工作。

2.2.9输送管道不能在有压力情况下拆除。管道在拆开之前,砼必须抽回,管道应无压力存在。

2.2.10完毕或因故停止工作时,一定将泵体和管道冲洗干净,要严防砼粘结,影响使用。

3.施工过程

3.1浇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1.1商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应集中布料,防止堆积或振捣不充分,并由远而近、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并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3.1.2浇注柱、剪力墙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则在浇注时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1.3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脚手架有无异样,当发现有松动、变形时应立即停止浇筑,马上加固,修整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3.1.4浇筑混凝土时发现钢筋垫块移动,不能保证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或预留孔洞位移的情况,应立即整改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3.1.5此次混凝土为一次性浇筑,应在柱、墙浇筑完毕后尽量马上连续浇梁板混凝土。

3.1.6在浇注混凝土时,出现堵泵拆管时,应在拆管前在泵管头布设模板或麻袋,把从泵管里倒出的混凝土用模板或麻袋接住,然后把混凝土抬到正在浇注的位置。如混凝土不小心留到楼板上,应马上清理干净。在浇注前把11米层多余的钢管扣件木方清理干净,以免留下的混凝土把埋起来。

3.2振动器作业:

3.2.1浇梁混凝土时,插入式振动器的振动方法有2种,一种是垂直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另一种是斜向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o~45o。

3.2.2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

3.2.3柱与梁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3.2.4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最短不应少于10s,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3.2.5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振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

3.3具体浇筑部位应当注意:

3.3.1当柱的混凝土标号等级大于梁一个等级以上时,为保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可采取适当措施,

3..3.2在浇注梁板混凝土时,如施工缝出现初凝,应在浇筑梁板混凝土前,凿去水泥薄膜、表面上的软弱混凝土层,清除垃圾,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积水。在浇注梁板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面上先铺上10~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3.3.3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及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不得踩踏钢筋(宜先铺设脚手板),不得移动预埋线管和预留孔洞的原来位置,如发现偏差和移位,应及时纠正。

3.3.4当浇筑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的混凝土时,一般钢筋较密集,特别是上部负钢筋又粗又多,因此,即要防止混凝土下料困难,又要注意砂浆挡住石子下不去。必要时这一部分可改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

3.3.5在浇注核心筒混凝土时,为了避免板、楼梯混凝土流入墙内,先把剪力墙混凝土浇筑至板底,然后再浇注板梁混凝土。墙与楼梯交接的位置用钢丝网拦截,待墙混凝土开始初凝时,不拆除直接浇楼梯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不可随意挪动钢筋,要经常加强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踩乱的板负筋应及时调整。浇筑完成后用木抹子搓两道,防止砼表面裂缝。以同条件养护试块为准,未达到1.2Mpa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3.3.6框架梁板结构,在梁混凝土浇注完后时,梁面应带线收平,以免拆模后梁面出现高低不平。

4.混凝土养护

4.1在浇筑12h后,由专人浇水养护,每天浇水次数应保证砼构件表面保持湿润,时间不少于7天。

4.2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始准在其上来往行人和安装模板及支架。

4.3已入模振捣成形的砼要及时覆盖,防止突然遇雨,受雨水冲淋。

5.拆模注意事项:

5.1拆除钢筋砼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砼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5.2拆模时不得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5.3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

5.4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砼阳角,拆模后要用角钢等阳角保护好,以免撞击。

第8篇:现浇混凝土范文

关键词:结构设计 楼板裂缝

一、楼板裂缝的种类和形式

楼板裂缝一般分为五种:温度裂缝,温差裂缝,结构裂缝,构造裂缝,收缩裂缝。

1.温度裂缝:凝土的体积较大时,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使得混凝土结构内外出现较大的温差,这些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2.温差裂缝: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形成的裂缝,此类裂缝一般集中在东西单元的房间、屋面层和上部楼层的楼板。

3.结构裂缝:现浇楼板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墙体刚度相对较大,楼板刚度相对较小。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处,往往容易产生一些结构性裂缝。

4.构造裂缝:现浇楼板内设置管线时,管线处混凝土厚度减薄,容易出现裂缝。

5.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塑性收缩、硬化收缩、碳化收缩、失水收缩过程中易形成各种收缩裂缝。

楼板裂缝形式一般有四种:45°斜裂缝,纵横向裂缝,长裂缝,不规则裂缝。

二、楼板裂缝的成因

造成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开裂有设计原因、施工原因、材料原因。

1.材料原因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原因主要有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骨料中含泥量过多;碱性骨料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一硅凝胶而引起混凝土膨胀破坏;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

2.施工原因

施工质量原因主要有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板面裂缝;楼面垫层内暗装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当,保护层厚度不足,造成板面沿管线长度方向产生裂缝。

3.设计原因

1)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楼房的拉裂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开裂;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只考虑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现浇板不产生破坏,忽略了板在正常使用阶段由其承受的荷载而引起的现浇板挠度变形,由此而引起的裂缝;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

2)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各种受力体系分析,无论是按单向板设计还是按双向板设计,是单跨还是多跨连续板设计;无论是板端支承在砖墙上还是支承在过梁或剪力墙内,受力状态考虑都是局限于楼板平面的应力变化(按弯矩配置抵抗正、负弯矩的受力钢筋)、板平面的受剪变形。即使是考虑板端嵌固端节点产生弯矩,也只是考虑板平面弯曲或屈曲所产生的应力。在楼板受力体系分析时,对于现浇结构构件之间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分配内力、协调变形,根本没有考虑。目前不少设计人员只按单向板计算方法来设计配置楼板钢筋,支座处仅设置分离式负弯矩钢筋。由于计算受力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单向高强钢筋或粗钢筋使混凝土楼面抗拉能力不均,局部较弱处易产生裂缝。部分设计人员对构造配筋,放射筋设置不重视或不合理,薄弱环节无加强筋。

3)结构设计对板内布线引起裂缝的构造考虑不够。住宅电器、电信快速发展的今日,现浇楼板内暗敷PVC电线管越来越多.甚至有些部位三根交错叠放,两根管交错叠放更为普遍。PVC管错叠处板的抗弯高度大大降低,从而减弱了板的抗弯性能。

4)对开口楼板,特别是开洞口比较大的双向板,设计时往往只考虑楼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洞口四周加强配筋。由于纵向的受力钢筋被切断,而忽视了板与墙体或板与梁的变形协调问题。这时如墙或梁的刚度较大,板的孔边凹角处未必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开洞板易发生翘曲。

三、楼板裂缝的预防措施

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开裂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设计。施工,材料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措施

严把原材料进货关,应对水泥标号进行严格试验;认真地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并做好各项试验。一经发现不合格材料进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施工质量方面措施

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浇注混凝土完毕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可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

3.设计方面措施

1)工程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变形。如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等,此类因变形引起的裂缝几乎占到全部裂缝的80%以上。在变形作用下,结构抗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当抗拉应力超过设计强度时,应验算裂缝间距,再根据裂缝间距验算裂缝宽度。

现浇板板厚宜控制在跨度的1/30,最小板厚不宜小于100mm(厨房、浴厕、阳台板最小厚度不小于90mm)。有交叉管线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

楼板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以增加其握裹力,不宜采用光圆钢筋。分布钢筋与构造钢筋宜采用变形钢筋来增加与现浇混凝土的握裹力,对控制楼板裂缝的效果较好。

设计时注意构造钢筋的布置十分重要,它对构造抗裂影响很大。对连续板不宜采用分离式配筋,应采用上、下两层连续式配筋;洞口处配加强筋:对混凝土梁的腰部增配构造筋,其直径为8mm-14mm,

间距约200mm。

屋面层阳角处、东西单元房间和跨度≥3.9m时,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阳角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跨度≥3.9m的楼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跨度

2)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特殊情况须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或高强度等级水泥时,要考虑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和加强浇水养护,便于混凝土凝固时的水化热释放。

3)在预埋PVC电线管时,必须有一定的措施,PVC管要有支架固定,严禁两根管线交叉叠放,确须交叉时应采用专门设计的塑料接线盒,以防止塑料管在管线交叉对混凝土厚度削弱过多。在预埋电线管上部应配置钢筋网片,(4@100mm宽度600mm)。若用铁管作为预埋管时.宜采用内壁涂塑黑铁管,一方面既能保证黑铁管(不镀锌钢管)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同时也有利于穿线和不影响地释放沉降的应力。

4)后浇带中垃圾应清理干净,接缝应密实,新老混凝土界面用1:1水泥砂浆接浆。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以防止新老混凝土界面产生裂缝。

后浇带混凝土接缝官设詈企口缝,混凝十浇筑温度尽量与原老混凝土浇筑时温度一致。后浇带应设置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部位,一般应从梁、板的1/3跨部位通过或从纵横相交部位或门洞口的连梁处通过。后浇带间距不宜超过30m。后浇带宽度为700mm-1000mm,板和墙钢筋搭接长度应不低于45d,且同一截面受力筋搭接不超过50%。梁、板主筋不宜断开,使其保持一定联系性。

后浇带浇筑时间不宜过早,以能将混凝土总降温及收缩变形完成一半以上时间为佳。从目前混凝土的收缩量来看。估计3-6月方能取得明显效果,最短不少于45天。

四、楼板裂缝的处理

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可采取以下一些方法:如表面修补法,嵌缝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等。

1.表面修补法:表面修补法主要适用于稳定和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纤维布等措施。

2.嵌缝法: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防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3.结构加固法: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用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第9篇:现浇混凝土范文

论文摘要: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是房屋结构中重要的承重构件之一。框架结构中较多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和使用。应从源头把关,注重各道工序管理,加大现场监督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处理,加强监督管理,防患于未然,以及加强质量检验等方面控制其质量。

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质量控制,重在过程。当出现质量问题后,应查找原因,及时分析处理。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是房屋结构中重要的承重构件之一。框架结构中较多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和使用。加强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质量控制,分源头把关、工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问题补救、监督管理、质量检验几方面控制。

一、从源头把关、控制质量

从源头把关控制质量非常重要。钢筋模板工程首先要控制钢筋进场,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并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规定取样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规定。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等,平直无损伤。施工中柱受力筋采用机械连接,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规定,全程跟踪取样、送试验室试验、见证试验结果,符合规定者才允许采用。

二、注重各道工序管理

控制质量要注重各个工序管理。从受力筋与箍筋的绑扎开始,要求:6肢箍,30根纵筋,对称配筋,箍筋间距100。采用梅花形绑扎,铅丝拧紧,保证钢筋的正确位置。加强质量问题原因分析,针对问题个别处理。如出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执棒人员的操作技能不熟练,责任心不强,下料、执棒未严格按要求实施,局部出现漏振现象,以及混凝土浇筑时,一次下料厚度过厚,振动棒的插入间距过大等问题均需及时纠偏。

三、加大现场监督力度

为保障防止质量保证体系运转,要求现场管理人员管理到位,加大监督力度。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对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内容包括:(1)纵向受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位置;(2)钢筋的连接;(3)箍筋品种、规格、间距;(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和位置。重视保护层厚度25±5。拆模后,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人员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做记录,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对缺陷进行处理

四、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处理

现浇柱外观质量缺陷有:露筋(柱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蜂窝(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孔洞(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夹渣(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裂缝(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等)、外表缺陷(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等)。尺寸允许偏差:轴线位置8;垂直度13,层高±13;截面尺寸+8,-5;表面平整度8;预埋件中心线位置10。发现轴柱混凝土浇筑后出现大面积孔洞、露筋现象,属严重缺陷出现了质量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应采取以下处理:先打掉出现问题,已浇筑的混凝土柱。同时编制具体施工处理方案措施,重新立模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五、加强监督管理、防患于未然

加强监督管理,主要作好以下工作:(1)做好混凝土浇筑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做好交底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施工记录。(2)重要特殊部位混凝土浇筑要编制针对性的施工方案,严格按方案施工。(3)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以现场测试为准,根据现场需要可适当增大坍落度,但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合理组织劳动力,严禁疲劳操作;混凝土浇筑高大柱子时,设门子洞。门子洞的留设要严格按要求做;配制混凝土时要注意石子合理级配。

当柱混凝土浇筑出现质量问题,采用如下处理原则:本着既不改变结构受力状态,又不改变结构外形尺寸,以达到设计要求,满足使用功能为度。

六、加强质量检验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