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给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给水课程设计总结精选(九篇)

给水课程设计总结

第1篇:给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水质工程学;教学研究;教学环节;合理安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74-02

《水质工程学》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涉及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生产实习及课程设计等四个教学环节。《水质工程学》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本专业毕业生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与水平。而教学质量除了受制于各单一教学环节本身的教学效果外,各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也会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校成立了《水质工程学》课群组,教学团队完成了多项关于给排水专业教学改革的项目,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得《水质工程学》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一、《水质工程学》主要内容与教学环节

(一)《水质工程学》的重要性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市政设计院、建筑设计院等各类设计院所、自来水公司、环保公司等工作,毕业生应能从事与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相关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工作。而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主要来自于《水质工程学》。因此,《水质工程学》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单位对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

(二)《水质工程学》主要教学内容

《水质工程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课程内容按处理对象主要包括城市给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工业给水及污废水处理等;按处理原理包含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等,具体包括各种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城市给水处理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有解决城市给水处理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熟悉城市水厂的运行管理,重点掌握凝聚与絮凝、沉淀、过滤、吸附及消毒等水处理单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设计计算。了解该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进行给水处理技术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污水处理部分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水的物理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以及污泥处理与处置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设计计算和运行管理技术,掌握污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与方法、应用条件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工业水处理部分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水的化学处理、离子交换及各种膜法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工艺技术;熟悉工业给水及工业废水处理的基本处理方法和设备运行管理,熟悉工业废水处理的排放标准;掌握工业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与计算的基本概念;初步具备从事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的科研能力,并对该学科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初步的了解。

(三)《水质工程学》主要教学环节

《水质工程学》涉及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理论教学、水质工程实验、课程设计以及生产实习等四个方面。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教学只覆盖一到两个教学环节相比,《水质工程学》的教学过程涵盖了所有相关的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对保证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理论教学为学生讲授水处理方面的相关原理,使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水质与水质标准、水处理方法与原则、凝聚和絮凝、沉淀、过滤、吸附、氧化还原与消毒、离子交换、膜滤技术、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污泥处理处置与应用、水的冷却、腐蚀与结垢、典型给水处理系统、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工业水处理等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城镇给水与废水处理技术的基本计算方法及其发展状况。水处理实验一方面使学生学习实验基础理论,包括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测量方法、误差分析、实验原理,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实验数据的整理等。让学生在学习水处理基本理论后,能更形象地理解理论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设计则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学习有关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工程设计能力。生产实习则通过让学生参观实际的水处理工程(包括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学习给水排水工程设施的施工、运行、维护与管理知识,学习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与规程。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进行理解,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认知。

二、《水质工程学》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

(一)给排水主要专业课程

除专业理论基础与专业技术基础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水质工程学》、《泵与泵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工程施工》与《水工程经济》等课程。上述课程有的涉及课程设计和实习,有的则只有理论教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与《泵与泵站》两门课主要涉及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两个教学环节,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主要涉及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三个环节,很多学校都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直接进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则是安排在课程设计之后进行。《水工程施工》、《水工艺设备基础》、《水工艺仪表与控制》与《水工程经济》等课程则只有理论教学一个环节。《水质工程学》教学环节涉及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及生产实习等四个方面,这四个环节时间顺序上的安排,各个学校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水处理实验都会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而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有的学校先安排课程设计,有的学校则先安排生产实习。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课程设计安排在生产实习之前。

(二)《水质工程学》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

根据《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水质工程学》作为水质控制核心知识领域的推荐课程,课堂教学核心学时数至少应安排64学时;水质工程学实验包含:混凝实验、颗粒自由沉淀实验、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活性炭吸附实验、树脂总交换容量和工作交换容量的测试实验、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鼓风曝气系统中的充氧实验、加压溶气气浮的运行与控制实验,安排至少16学时;课程设计包括水厂课程设计和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至少各安排1周;生产实习主要是水厂与污水处理厂实习,时间则至少安排2周。《水质工程学》涉及的四个教学环节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不同的教学安排,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每个教学环节教学目的不同,各教学环节执行的顺序也需要合理安排。根据我校多年的教学总结,各环节安排应按如下顺序:首先,安排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作为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以及其他各环节的基础,应作为第一顺序安排。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授水质净化各种处理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计算。其次,安排水处理实验。水处理实验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形象体现,应当跟随理论教学的进度随堂安排,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点后,可以立即将其实践化,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第三,应该安排生产实习。重点选择两个技术先进、工艺较齐全的给水厂和污水厂蹲点实习,再适当参观若干个工艺方面有不同特点的水处理厂。只有通过生产实习,学生才能进一步结合实际工程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切实掌握各种水处理构筑物的形式、结构、管渠连接等情况,熟悉各类泵房的布置形式、阀门控制及起吊设备,熟悉自动控制、水质检测等水处理运行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及其作用,理解与厂区构(建)筑物、道路、绿化等相关的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原则。最后,安排课程设计。学生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及有关实验操作,并经过校外生产实习的实践活动,再回到学校进行水厂和污水厂课程设计时,将会得心应手,具有更加清晰的思维和逻辑,更能明白水处理厂各构筑之间平面布置与高程衔接的重要性,理解水泵选型及运行的合理设置,明白道路、办公用房、检修车间、化验室等等附属建筑物的布置特点。因此,设计方案会更加合理,更切合实际,为后续毕业设计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水质工程学》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如何安排该课程各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效果影响极大。我校成立了《水质工程学》课群组,教学团队完成了多项关于给排水专业教学改革的项目,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得《水质工程学》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根据我校多年的教学经验,制定该课程教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教学,相关实验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行,生产实习则需要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最后进行课程设计,这样能极大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对于不同的学校,可能在教学计划、学时安排上都会有差异,但从教学效果考虑,应本着由浅入深、从课堂到实践再到课堂的教学顺序,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庆,王淑莹,彭永臻.水质工程学课程两点一线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75-77.

第2篇:给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泵与泵站;课程设计;现状;改革探讨

泵与泵站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设计是与该课程配套的一个重要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1-3]。泵与泵站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泵与泵站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给排水泵站的工艺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所获得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化,整体化,以便于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打下夯实的基础[4]。因此,为了提高泵与泵站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满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综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对其目前所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透析以及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传统泵与泵站课程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传统课程设计的现状

传统泵与泵站课程设计一般是在《泵与泵站》课程结束,学生期末考试结束后的2周内进行,一般由指导老师指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学生根据设计任务和给定数据,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规范,进行水力计算,机组和管道布置,泵房尺寸确定,附属设备选择,图纸绘制等工作。课程设计的评价方法是指导老师将学生课程设计期间的平时表现和图纸及其设计说明书纸质材料综合起来,给出最终成绩。

1.2传统课程设计存在问题

1.2.1课程设计任务书给定的数据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传统的课程设计一般是分成十组,每组的设计任务和给定参考数据多年不变,学生只要按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数据、规定的泵站工艺设计步骤和方法,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即可,这就导致了相互抄袭的后果,特别是每组的同学,水泵及电机型号选择方法和结果一样,水力计算步骤和结果也都是相同的,分不出优、良、中、差的档次。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师缺乏新思维,师生同受其害。1.2.2课程设计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上1.1所述的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图纸、设计说明书等纸质材料只能从表面上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很难评判学生是否抄袭,这样不断助长了懒惰学生抄袭的不良风气,影响了勤奋好学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课程设计任务结束后,师生的交流与互动缺乏,课程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大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课程设计到底哪里存在问题,看到自己成绩合格了,就以为万事大吉,不再关心自己的课程设计是否存在问题并给予改正,严重违背了课程设计教学的初衷。

2改革方法和建议

针对目前泵与泵站课程设计时间短促、设计任务书给定的数据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等现象,提出一些改革方法和建议,以提高泵与泵站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

2.1将课任务书数据进行扩展,激发学生设计主动性和创新性

在设置课程设计任务书时,采用多题目、多数据。如:取水泵站工艺设计、送水泵站工艺设计、污水泵站工艺设计等,数据可以把传统的给定的某一输水量改为不确定的输水量,如:近期设计水量250000m3/d,要求远期发展到400000m3/d,改成为近期设计水量(150000+2000×学号后两位×班级)m3/d,要求远期发展到(300000+2000×学号后两位×班级)m3/d的形式,每人一组数据,即使题目相同,但数据不同,可以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独立计算的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设计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2.2将自评、互评列为课程设计考核依据

“自评”是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后,自己检查图纸和设计说明书纸质材料,整理出存在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互评”就是学生之间互相合作,通过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对方的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评阅,找出设计说明书和图纸中存在的缺陷。在自评、互评之前,指导教师用表格的形式给出评审指标体系,包括指标、分值和得分。学生根据评审指标体系进行自查、互查,然后给出成绩。泵与泵站课程设计改革必须打破传统的不够科学的考核方式,除了1.1的评价方法外,要将自评、互评成绩作为考核依据,约占总成绩的20%。将自评、互评机制引入课程设计成绩考核,既体现了指导老师的引导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设计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合作、监督的能力,这样不仅课程设计完成了考核,实践教学也得到了进一步延伸。

3结束语

总之,为了提高泵与泵站教学质量,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在不断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鲁群.泵与泵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课程教学,2013(8):106-108.

[2]张亚宁.《泵与泵站》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J].价值工程,2012(8):211.

[3]解国梁,郭巍,张兆强,杨光.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改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81-83.

第3篇:给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水务工程课程群;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水务工程专业是顺应我国从传统的多龙管水向现代的水务管理一体化转换的新时代需求,为一体化解决城市各类水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本科专业。水务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性强,课程设计多。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包括六门课程设计,即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给水管网课程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给水处理课程设计、污水处理课程设计、城市防洪与排涝课程设计。现行的课程设计一般都安排在相应理论课程之后,由理论课任课教师独立拟定题目,独立设定设计参数,设计内容相对独立。这种方法虽然便于组织教学,但各门课程设计内容缺乏关联性,学生在经过课程设计学习之后,得不到良好的技术知识连贯性、系统性和整体意识的训练。河北科技大学在电气传动课程群课程设计方面,开展了开放式课程设计体系的尝试[1]。将综合性开放性课程设计安排在课程群理论课都完成之后,大四第一学期进行。大连工业大学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群课程设计中探索了集中实践模式,即在所有课程群理论课结束之后,由相关课程多位老师同时指导,集中完成课程设计[2]。这两种尝试都收到一定的成效,但课程设计与理论课间隔时间较长,不利于学生及时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必须对现行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本文根据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各课程设计间的相关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对设计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和优化整合,解决课程间的衔接问题。同时在不改变原有教学安排的前提下,对课程群课程设计进行实践探索。

一、课程群课程设计题目的优化探索

(一)课程群课程设计题目的优化整合

水务工程专业课程群各课程设计不是独立无关的,可解决某工程主体设计的不同设计任务。各课程的设计成果组合起来即是某项工程完整的设计文件,通过和所有指导教师的深入讨论和分析,对各门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审核和优化,并将六门课程设计题目整合为一个大题目(如某城市新区给水排涝系统设计),有其总的课程设计任务书。每门课程设计按各自优化后的设计内容,确定设计子任务。现就“某城市新区给水排涝系统设计”为例说明。整合的设计任务:对某城市新区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排涝系统进行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各系统间的兼容性。各课程设计的子任务: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主要解决此设计中给水泵站、排涝泵站的设计,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给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主要完成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设计,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主要完成自来水厂设计,污水处理课程设计主要完成污水处理厂设计,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主要完成排涝河道整治与堤防设计。课程群课程设计题目的优化整合,可以让学生预先获知总设计的目标,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逐步完成设计成果的过程,使学到的专业知识更系统化,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构建,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群课程设计间的衔接问题

课程设计题目的优化整合需要做好各课程设计间的相互衔接问题,主要包括设计内容的关联性、地形数据的统一性、设计参数的合理性。

1.课程设计间内容的关联性

课程群涉及的六门课程设计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连接,往往前一门课程设计的成果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设计资料。如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第4学期)的主要内容为给水泵站、排涝泵站的水泵选型和泵站布置。其中给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将为给水管网课程设计(第5学期)提供资料,水泵与水泵站和给水管网课程设计成果又将为给水处理课程设计(第7学期)提供资料。六门课程设计间的关联情况可见下图。这种关联性使得后续课程设计的内容受前导课程设计内容的制约,而前导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成果,必须满足后续课程设计的需要,避免出现前后矛盾。

2.地形数据的统一性

课程群中的六门课程设计都需要地形数据。水泵与水泵站需要利用地形数据确定泵的型号、台数及泵站的布置,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课程设计需要利用地形数据进行管渠定线及埋深计算,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课程设计需要利用地形数据确定工艺布局,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需要利用地形数据计算河道水面线和堤防高度。所以在选择原始地形数据时,需要综合考虑所有课程设计的需要。

3.设计参数的合理性

某些设计参数在课程群课程设计间重复使用,如新区的人口数据和产业布局数据。这些数据要被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给水管网课程设计、排水管网课程设计、给水处理课程设计和污水处理课程设计使用。在选取这些设计参数时,要根据前后课程间的影响和制约关系,综合考虑每一门的需要。

二、课程群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群课程设计指导的实践探索

课程设计的优化整合,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都要有全局观念,统筹安排,系统管理。指导教师不能只注重自己课程的指导,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本次课程设计在整合题目中的作用,明确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同时要帮助学生协调好本次课程设计与前导及后续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如何从先导课程设计成果中提取所需的设计资料,同时为后续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为本次课程设计选择合理方案,使得学生不再只停留在单门课程的局部设计上,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3]。

(二)课程群课程设计考核方式的实践探索

现行的课程设计考核是由指导教师自行制定、执行的,各门课程的分数组成各不相同。课程群的课程设计考核需要制定水务工程专业统一的考核标准、分数组成一致。在课程设计的答辩环节,除注重本次课程设计成果外,还要分析前导成果的合理性以及后续课程所需的条件,从而检验学生对课程关联性的掌握程度,同时能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初步了解实际工程的复杂性,增强整体性概念。

作者:赵超 朱木兰 刘光生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永春,刘建业.电动传动课程群开放式课程设计体系研究[J].电力教育,2011,208:167-168.

第4篇:给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改革

1《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园林建筑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工程和艺术的手法将园林规划设计构思中的各类建筑物用图纸表现出来,并付诸实施。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能够读懂园林建筑设计的图纸;能够运用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的园林建筑设计,并绘制成图。该课程理论36学时,实训36学时,理论课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实训课以学生完成设计实训的实践教学为主。

2《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理论课与实训课脱节。《园林建筑设计》课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和各论,基本理论主要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各论主要讲园林常见建筑小品的设计要点等,在授课中,先讲理论,而后进行相关的设计实训,这种安排看似很合理,实则问题比较大。由于理论课一般先于实训课1~2周,等到上实训课时,学生理论课学的知识已经比较模糊了,教师还要重新讲相关理论知识。理论课与实训课衔接不好,导致实训课效果不佳。2.2理论课内容“名不副实”。《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技能课,因此,要发挥理论课的指导作用,要为实践服务。事实上,这种指导作用有限,原因是理论内容空洞抽象,教师在讲台上长篇大论地讲基本原理,学生却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兴趣。即便教师讲课技巧高超,学生有兴趣,理论对实训的指导意义依然不大,其原因主要是理论内容没有与时俱进。2.3教学模式单一。在《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渠道单一。在现代网络技术成熟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经落伍了,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2.4考核评价不够严谨。园林建筑设计考核主观性较强,虽然有明确的评分标准,但评分标准很难量化。不同的教师给出的成绩会有所不同,这属于正常现象。但问题在于,由于评分标准主观性较强,对于表现差的学生,教师往往会“高抬贵手”放过,课程通过率基本是100%,给学生造成“不管学得怎么样,都能通过”的不良思想,对学风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3教学改革

3.1教学内容的改革。《园林建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相关规范;能够读懂园林建筑设计的图纸;能够进行简单的园林建筑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就不能套用建筑类院校建筑设计课程内容,要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经过对《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内容进行梳理,发现课程体系中缺少结构课程和材料课程,在教学中要对此部分内容适当增加;把与实训关系不大、陈旧的案例删除,增加体现可持续性建筑理念的新案例,切实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打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界限,把理论课放到实训室中,将二者有机融合。并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实训项目,把理论知识融入到每个实训操作当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对于《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较为理想。该部分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抄绘、测绘实训。对于各论部分,也就是具体的园林建筑类型,适合采用“案例教学+设计实训”相结合方式,把相关的理论知识、案例解析、设计实训融合在一起。具体可以总结为三段教学法:第一段是前期准备,教师下发设计任务书,指定相关案例,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并对资料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汇报,教师提炼设计要点;第二段是设计实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任务;第三段是总结提高,学生汇报、互评,教师点评、总结。三段教学法,使教学主体由教师变成学生,学生参与性更强,学习过程也更符合建筑设计的一般过程,容易与行业对接。3.2教学模式多样化。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和微课的建设,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录制成视频,视频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然后将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终端随时随地观看学习。网课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节省了课堂时间,可以解答学生疑难,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得益彰。3.2.1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以“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为核心思想,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的方式,将“体验反思、分享实践”的思路融入教学中,符合学生“螺旋上升,不断深入”的认知规律,体验式教学是主动式教学的一种方式,强调学生的感受。现以亭抄绘实训为例,具体说明体验式教学。首先,给学生下达亭抄绘任务,同时把抄绘图纸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查询资料分析图纸,并进行总结;其次,带领学生考察亭实例,并现场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根据掌握情况,现场讲解,由于是现场体验,学生对空间和尺度,建筑形象有深刻体会;再次,学生抄绘图纸,计算机建模或做实体模型,强化所学知识,提高设计技能。3.2.2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转移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自,强调个性化学习。就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还不能做到完全的让学生自主学习,但翻转课堂的理念是可以借鉴的,例如在教学中布置一些自学内容,教师命题或者学生自己命题,选题要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让学生自己查资料,找答案,最后提交解决方案并汇报。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3.3评价体系的标准化。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训课,学生的设计作品都是考核的主要依据。设计作品占比不低于70%,课堂表现、考勤等不高于30%,对于小组完成的项目,要增加小组成员的互评环节。评价标准要尽量客观且具有可操作性,尽量避免不同教师评分的差异性。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图纸规范性、功能的合理性、设计的创造性和艺术性等三个方面。设计作品图纸完整规范,成绩在60分及以上;设计作品图纸完整规范,功能合理,成绩在70分及以上;设计作品图纸完整规范,功能合理,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艺术性,成绩在80分及以上;设计作品图纸完整规范,功能合理,创造性和艺术性突出,成绩在90分及以上。每一个设计实训,都给出参考答案,便于师生比对。教师应严格按评价标准打分,控制合理通过率,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这对营造良好的学风是有帮助的。

4结语

衡水学院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期望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汪瑜.体验式教学在园林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衡水学院学报,2017,19(4):87~90.

第5篇:给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提高质量;高职院校动画设计;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靖(1979—),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硕士,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高职院校动画设计课堂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将学生对动画设计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其不断的发挥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创造出高质量的动画设计。高职院校动画设计课堂教学必须在提高质量为前提,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充分培养,促使学生的动画设计水平充分提高。

一、目前高职院校动画设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滞后的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动画设计课堂教学的重点有动画设计工具能够熟练掌握,对动画设计实例能够深入研究与掌握,对动画原理能够充分掌握等,从上述内容能够看出,动画设计是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一门的课程。但是,现阶段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动画设计课堂的教学理念还很滞后,单纯讲解理论内容,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没有充分重视,致使绝大部分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不能有效的应用到具体实际中,动画设计能力与设计水平也都较低。

(二)滞后的教学方法

现阶段,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动画设计课堂教学方法较滞后,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在课堂讲解,学生盲目的听,课堂始终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也较少,教学方法的滞后,没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激发出来,对学生积极主动性也存在较强的抑制,对动画设计课堂教学水平存在直接的影响。

(三)对学生动画设计能力的重视度不高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动画设计课堂教学的教师,都是根据教材内容从头到尾讲解,没有层次感,也没有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深入的把握与讲解,没有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合理的组织与整理,教学时对学生的实践动画设计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充分的重视。

(四)课堂教学缺乏管理

现阶段,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动画设计的课堂人数较多,教师在讲台讲解的过程中,多数学生有的玩手机、看小说、看漫画等,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水平较低,学生对课堂学习没有充分的重视,教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与严格的管理。

二、基于提高质量的高职院校动画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一)教师应该加强对备课的重视

1.对每个学生全方面了解

高职院校动画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个学生给予充分的了解,通过对各个学生自身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教学,将学生对动画设计的想法与观点给予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能力与创作水平,在备课时,应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的结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有效控制,促使学生对动画设计的兴趣与积极主动性明显提高。

2.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根本就是动画设计教材,教师在基本教材的前提下选取辅助教学,对教材内容进一步研究,在进行课堂教学以前,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充分掌握,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充分整理,根据自身的理解把教材的知识转变为学生极易理解的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层次对动画设计内容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将基础内容充分的掌握。

3.将动画设计案例充分整理并总结

动画设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时,应加强对动画设计案例的整理与总结,加强对设计案例中重要知识点的整理与总结,把动画设计案例与课堂教学充分的结合,使学生对动画设计内容更直观的了解,指导学生对动画设计知识充分掌握。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职院校动画设计教师应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激发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将动画设计案例向学生展示,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过来,进而将其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发出来,在展示动画设计的同时,将有关理论知识向学生讲解,随后提出问题,合理安排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自主学习与深入探究,在实际操作时能够发现与解决问题,使师生与生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明显增强,指导学生将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将创新设计有效完成。

(三)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力度的加强

1.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

教师在高职院校动画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按照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合理组织,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有效的结合,促使动画设计课堂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因为高职院校的动画设计课堂人数较多,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促使课堂教学趣味性明显增加,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过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指导将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利用具体的动画设计内容,合理组织与严格管理学生。

3.促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动画设计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一门课程,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也存在一定难度,绝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限,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极易出现自卑心理,对动画设计课程的学习存在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对各个学生的进步密切关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切实投入到动画设计的学习与研究中,使其动画设计的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动画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具体应用与实践操作,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动画设计能力,所以,教师在动画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上机操作完成的动画设计课程的内容充分布置,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与创新能力给予重点培养,在具体实际过程中,指导学生自主研究与解决问题,告知学生不能盲目模仿动画设计中的成功案例,应该将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的发挥出来,使自身的动画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三、总结

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对高职院校动画设计课堂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能够将学生的动画设计兴趣充分的激发出来,指导学生对动画设计知识充分的掌握,使学生的动画设计水平明显提高,进而促使高职院校动画设计课堂教学水平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段丹.基于提高质量的高校动画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神州(上旬刊),2013,(8):57.

[2]田红旗.基于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背景下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8):18-22.

第6篇:给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城市规划专业《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在充分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专业特色,提出了教学中的改进方向。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起,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该专业依托林业、风景园林等专业开设,课程设置具有以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与建筑学设计课程相互兼顾的特点。

设计类课程作为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城市规划所开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大。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和就业方向。因此,在设计类课程教学当中如何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是老师必须面对和经常思考的问题。

1.《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设计类基础课程,也是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迫切需要城市规划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以便科学而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所以城市规划人员具备城市各专业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和综合规划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就是系统的阐述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范畴、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作为我国城市规划专业首创的综合性跨专业课程,它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 全面性。根据城市工程专业的需要,课程涵盖了除交通工程外,几乎所有的城市基础设施部分的系统规划,其中包括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给水、排水、防灾、环境卫生、管线综合规划等单项工程系统规划,覆盖面广。

(2) 系统深入性。知识内容完整且深入。以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为例,其内容涉及到用水量的预测、城市给水水源选择、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城市给水管网规划等内容。内容除体现规划的思想外,还具有一定的深度,例如在管网等部分的细节规划中涉及很多数学计算。

(3) 规范性。课程的内容多来源于相关规范。是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相应专业工程的法规、技术规范等与城市建设实况和需求的有机结合。

(4) 实践性。课程的所涉及到的每一个单项工程系统规划,都配有相应的设计题目供学生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高。同时课程又是城市规划专业中其它设计类课程的基础。

2.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设置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是新办专业,招生时间短,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有限,并受到办学条件、师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故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 课程安排不当。由于本课程涉及内容多,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和理解。其它院校一般用70左右学时进行理论的讲解,并在其后开设的设计类课程,如居住区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总体规划和毕业设计等课程。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校本课程理论学时少,只有30学时,使得内容讲解不详细,并且其开课学期靠后,课程的规划思想不能够在一些设计类课程中得到体现。

(2) 师资、专业教学资料缺乏。我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是新办专业,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师资力量储备不足。由于课程内容覆盖面广,为了保证课程的专业性,需要不同专业、方向的老师互相配合讲解课程。由于学校在该门课程上的师资的不足,特别是城市电力系统和城市防灾系统两部分的教师力量薄弱,教学的专业性下降。 转贴于

另外,本课程由于刚刚开设不久,在专业资料上的储备略显不足。专业资料的齐备,不仅可以作为供学生参考、借鉴和超越的目标,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丰富学生的设计经验,形成专业传统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

(3) 实践性教学条件不足。课程配有综合性比较强的设计,工作量大,耗时长,需要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故需要配备固定的设计专用课室,以方便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高,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习惯。但是学校的设计专用教室数量少,同时配备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设计专用课室更少,这导致设计类课程教学手段单一,课程的连贯性差,教学效果不明显。

3.课程教学中的改进方向

基于的各点分析并结合本校的工科基础情况,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课程设置。该课程涉及内容多、系统性强,教学体系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内容,很难在一门课程中的课时中得以全部展开。故建议适当将此课程开设的时间提前,使学生能够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运用本课程的内容。这样不但能够巩固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课程中所讲授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在后续的设计类课程中发挥作用,使学生的方案具有细节表现力和深入性。

(2)明确本课程的规划性和规范性并以此开展教学。①突出课程的规划性。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同济大学戴慎志主编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以其城市给水工程部分为例,其内容中第四部分给水管网规划中涉及到比较多的水力计算,计算步骤麻烦、学生难懂。故在讲解的过程中,要从规划的角度出发组织授课内容,使学生重点掌握管网的规划方面的内容、知识;对于涉及到的复杂的水力计算的内容,则要求一般掌握即可。

②课程讲解中强调规范性。课程中的规范性特别明显,授课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由规范中演变而来的,而且工程设计也都是在规范允许的范围进行的。但是一些学生对于城市工程系统的规划设计规范、技术指标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对规范缺乏应有的重视。所以,在课程的案例分析的讲解中,要从规范的角度出发,对设计进行点评,并且让学生养成自觉了解规范、尊重规范的习惯。

③进行师资团队建设和专业资料建设。本课程内容全面,需要一个课程教学团队,只有团队成员互相配合,才能把课程上好。团队各专业课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素质的建设,多接触工程实际以积累经验,多同有经验的工程人员交流;同时注意教师间的经验交流。

本课程涉及大量的专业书籍和相关规范,为了丰富教学,还需要相关工程实际案例供学生课上和课后进行分析、讨论和借鉴,所以在平时应该注意专业资料的积累和整理,逐步完善本课程的专业资料建设。

第7篇:给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本节课书本上总共4个例题,教参上安排了3课时。其中三个例题难度不大,是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是本节课要涉及的内容。有一个例题可能要利用相似三角形来列式,并用基本不等式来解决。当时在初次备课时,最让我困惑的是如何将这4条例题在一个情境中展现给学生。经过多次的修改和考虑,我作了如下设计。

“在一块空地上,首先围成一个周长为30000的长方形空地,怎么围面积最大?然后,在空地中间建造一个大型的荷花池,面积一定,怎么设计造价最低?紧接着在荷花池周围造路,问如何设计路宽,使得占地最少?最后,在广场的左下角,有一棵古树,我们准备沿着它建一条直线型的景观带,问如何设计,使得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小?”这样设计,就很自然地将4个例题“无缝对接”好了。

二、学情分析

1.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对不等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基本能建立函数、方程及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2.对基本不等式的前提及取等号的条件应该是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3.具备“通过观察、操作并抽象概括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的体会,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及合情推理归纳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几何意义、掌握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基本不等式≤(a≥0,b≥0);会应用此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能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通过4个例题的研究,掌握基本不等式≤(a≥0,b≥0),并会用基本不等式求某些简单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3.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基本不等式的工具性,以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事求是、处理问题从大局入手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不等式≤(a≥0,b≥0),会用基本不等式求某些简单函数的最值。

2.教学难点。

利用基本不等式≤(a≥0,b≥0)求最大值、最小值时所需要注意的要求。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导图。

给出设计方案――引出基本不等式――强调基本不等式的三个注意点――课堂练习――课后作业

2.教法。

引导探究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对基本不等式应用的学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得新知。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完整经历“思考――解答――归纳”的数学思维过程,结合多媒体及相关的实例达到让学生掌握基本不等式简单应用的目的。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活动,并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

3.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多媒体教室。

2.彩色粉笔。

七、教学过程

(一)给出整个文化长廊的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整个设计方案,首先让学生对整节课构建一个总体的框架,然后提出问题,如何能够用基本不等式进行简单的证明和求值,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从而达到“凝神、点题”的作用。

(二)新课讲解

问题1:已知矩形文化长廊的周长为480米,怎样设计它的长和宽,使得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课本的例1情境,根据所学的二次函数的知识可以很快得到解答。

解答:设长为x米,宽为(240-x)米,则

S=x(240-x),0

S=x(240-x)

=-x2+240x

=-(x-120)2+1202≤1202(配方法)

答:将空地围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14400平方米。

问题2:已知长方体荷花池的容积为4800立方米,深为3米,如果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20元,问怎样设计荷花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元?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自己体会基本不等式的作用,使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变得自然,不僵化,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这个荷花池造价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怎么写?池底造价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

已知水池容积为4800m3深为3m,则水池的底面积为1600m2,水池底造价为240000元;池壁造价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

设水池宽为xm,则水池壁造价为720(x+)元;

水池总造价为F=240000+720(x+)。

解:设水池底面一边的长度为xm,水池的总造价为F元,根据题意,得F=240000+720(x+)≥240000+720×2=240000+720×2×40=297600,当x=,即x=40时,F有最小值297600。

因此,当水池的底面是边长为40m的正方形时,水池的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297600元。

当学生在求水池总造价的最小值时,将会很自然地使用基本不等式,此时,教师将抛出下一个问题。

问题3:请问,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基本不等式的三大使用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学生也将很快得到结论:

(1)已知两个正数x,y,如果积xy是定值p,那么当且仅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是2(简单记为:“积定和最小”)。

问题4:刚才的问题1是否也可以用基本不等式来解决?

设矩形一边AB=x(00。由基本不等式,得≤=120,当且仅当x=240-x,即x=120时,取“=”。

由此可知,当x=120时,S取最大值1202。

答:将空地围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1202。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开始尝试使用基本不等式,当遇到求x(240-x)的最大值时,教师将继续抛出问题:为什么这时又可以用基本不等式?学生将很快发现结论:

(2)已知两个正数x,y,如果和x+y是定值s,那么当且仅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是(简单记为:“和定积最大”)。

从上面一般性的结论中,让大家仔细观察。

问题5:大家从中能得出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要求吗?

【设计意图】从问题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重点――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讲解。从问题出发, 营造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而由学生回答总结给出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过程中三个条件,简单记为:“一正,二定,三相等。”合情合理,让学生容易接受。

问题6:已知长方体荷花池的容积为4800立方米,深为3米,根据需要,荷花池的左右两边都留有宽为2米的路,顶部和底部都留有宽为4.5米的路(如图),如何规划荷花池的尺寸,才能使总占地面积最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入到课本的例4情境,设荷花池的长为x,宽为,运用基本不等式,很自然地可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可以反问学生:此题我们可否设两个未知数?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二元函数的情境,更加深入地理解“乘积为定值,和有最小值”。

问题7:长廊内左下角E点处有一棵古树,点E距AB、AD边的距离分别为20米、10米,过E点修一条直线型的景观带,问怎样设计,才能使得三角形AFG面积最小?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入到课本的例3情境,可以通过直线的相关知识解答,也可通过设边长,用相似三角形来解决,甚至可以通过设角来作答,但最终都要通过基本不等式来完成最后的解答。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基本不等式的使用条件。

(三)课堂小结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必须满足三条:

一正,二定,三相等。即:

(1)x,y都是正数。

(2)积xy(或和x+y)是定值。

(3)x与y必须能够相等。

(四)课后作业

课本第101页习题第3、4两题。

八、教学反思

新的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开展,新课程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把教学活动的性质框定在“特殊认识活动”的范围内,上课变成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讲,学生听,采用“满堂灌”的教法,这样不仅导致课堂教学沉闷,而且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理念下的教学,更不可能完全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面对新课程,我紧密围绕新课程理念,按照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会应用此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能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课本4个例题的研究,深刻体会了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某些简单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时的三个注意条件。

3.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基本不等式的工具性,以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事求是、处理问题从大局入手的科学态度。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我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摆脱了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传统教法,通过创设情景,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注重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特别注意安排学生经历“思考――解答――归纳”的数学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对基本不等式应用的学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得新知。结合多媒体及相关的实例达到让学生掌握基本不等式简单应用的目的。结果表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上学生在不停地动手、动脑,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合作学习, 最后进行评价。在过程中,不断对学生给予鼓励和提示,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实践表明,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了掌握当前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学生评价

第8篇:给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1)电路中的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有何特点?

2)电路中的开关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

3)电路中的电流有何关系?案例二:“体温计”的教学设计———体验教学法、游戏表演教学法和科学探究法

(1)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个学习小组,教师对全班学生布置任务.

1)学生分组讨论.护士给病人测量体温的过程中有哪几个经常可以看到的场面?

2)学生表演和观看.请一名女生扮演护士,一名男生扮演病人,用笔做测量工具,上台采用哑剧的形式表演护士给病人测量体温的过程.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哑剧表演,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评价哑剧中有哪些内容和实际的相像?有哪些不像?应该怎样完善?

3)学生总结:护士给病人测量体温时常有以下三个场面:“甩体温计”、“测一段时间”、“转动体温计仔细看”.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表演和讨论评价,促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表演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教师发放常用水银温度计,让学生使用其测量人体体温,体验测量人体体温的不便之处:常用水银温度计盛水银的玻璃泡脱离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会退回到玻璃泡内而不再表示人的体温,而且测量的精度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针对常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人体体温的不足,探究改进它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和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教师发放体温计,观察体温计的结构和欣赏体温计的精美设计,要求:

1)学生观察并比较体温计在结构(如水银通道、示数、外形等方面)上和常用水银温度计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并用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体温计并欣赏其中精美的设计.在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玻璃泡中的水银受热膨胀后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的玻璃管里;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所以,这个缩口使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可以显示人体的温度;需要通过“甩体温计”才能使水银柱借助惯性回到玻璃泡.在体温计上,有一个区域被设计成为一个凸透镜且使水银柱呈现一个放大的像.(要求学生思考:水银柱该“凸透镜”的位置应该满足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体温计上的缩口和外形的美妙设计,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3)每个学习小组用常用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同时测量某一同学的体温,之后再直接用两个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杯冷水的温度(设水温低于体温),讨论并评价两个测量过程及获得的结果.(会发现没有甩的体温计不能显示冷水的温度.)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和讨论中理解“甩体温计”、“测一段时间”、“转动体温计仔细看”的原因。

(4)学生总结体温计的结构特点、使用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相应物理知识.

结束语

第9篇:给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学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理论知识简洁凝练,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实行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实例教学以及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任务驱动和实例教学法。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通过网络资源搜索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学实例和视频,在开始上课时,给出本节课的基本任务和学习要点,接着给学生播放已经设计好的实例或网上下载的视频来演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播放视频或实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页面的结构和特点,并总结出实例要点和制作的关键环节,之后教师提示并给出学生的具体操作步骤。例如在讲到“表格”时,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用典型的实例,先对学生展示该实例使用表格的效果,然后再详细讲解表格的创建与基本属性的设置,每讲完一个属性都要让学生创建表格并设置一下其相关的属性值,让学生能够浏览到网页的直观效果,然后再让学生举一反三,独立完成一个类似的表格设计,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分析与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计算机知识接受能力不同、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不可能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及时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需要在课后对课堂内容进一步复习巩固,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实例,可为学生联系一些企业网站设计任务,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巩固学习、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制作出结构清晰、内容合理的网站。教师可以将课件及相应的学习资料放到教学邮箱里,对于重点和难点和知识,教师还可以录制教学过程视频,放在学校网站上,学生可以随时访问下载并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者QQ和学生交流,在课后也能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在《网页设计》课程的考核过程中,主要采用网站创建测评。该课程考核主要分为作业考核、期中测试和期末课程设计测评几个方面。作业要体现出每节课程的中心内容和学生的创意思维,期中测试要对半学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设计相结合,制作出符合内容需要的合理页面。最后在期末课程设计测评中,要求学生结合网页设计的三大部分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开始着手收集资料,自己制作网站需要的相关图片和动画,规划网站的整体框架,总结网页上体现的所有网页元素,通过详细设计分析,创建自己特色的个人网站。每位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个人网站,该网站首先必须是原创;其次,要有自己的特点,除了网站首页设计外,还要具备相关的几层链接来扩展网站的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网站建设及维护能力,我们还开设了相关的动态网页设计课程等。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