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赞颂老师的名言范文

赞颂老师的名言精选(九篇)

赞颂老师的名言

第1篇:赞颂老师的名言范文

四(3) 郭梦菡

恰似华灯心照明,

如同晓日放春晴。

嬉童顿悟师恩诲,

一片书帆碧水盈。

赞老师

六(4) 庄辉

老师哺育显真情,

学子承恩铭记心。

但盼成才报恩泽,

师生情谊万年青。

颂师情

六(4) 高薇

宛如红烛,泪垂尽。

犹似春蚕,丝吐无。

只为蒸蒸桃李上,

青春尽付好蓝图。

甘泉的来源

六(3) 万静

谆谆教诲胜亲情,

滴滴甘泉启慧灵。

师爱无私红烛照,

真真心意赞园丁。

师恩赞

六(3) 匡成协

蚕丝红烛暖心田,

似海之情破暗昏。

芳草成才孰为报,

幽香之气满乾坤。

师恩难忘

五(1) 李文荣

师恩难忘意深浓,

桃李人间茂万丛。

历苦耕耘勤育李,

谆谆教诲记心中。

师 恩

五(4) 谢黔

程门立雪古今传,

师训铭心重似山。

佳日欣临鸣鼓乐,

吾家未忘校园艰。

花枝爱

六(3) 陶刚

枝托花开共鲜妍,

朵朵飘香留世间。

一日为师终是父,

师恩如海记心田。

教师颂

六(2)高锴

朝朝心血复耕耘,

暮暮心明赖烛灯。

润物无声春水细,

一生无悔吐芳芬。

师赞

六(2) 陈文婷

朝朝暮暮几时休,

衣带渐宽人未忧。

丝尽泪干心不悔,

一腔热血洒春秋。

师恩似海

五(2)吴倩

雏鹰好学教师勤,

教诲谆谆永刻心。

愿作春蚕宁化炬,

师恩似海不忘情。

忆师恩

六(3)姬壮壮

天高海阔颂师恩,

教诲辛勤无怨声。

但望光明烛长照,

无穷光亮满乾坤。

师恩如花

六(3) 沈蓉

兢兢乐业育金兰,

不倦春蚕夜少眠。

望重德高学童敬,

至仁至义颂丹心。

教师赞

六(1) 陈茹君

师恩如海众难忘,

花谢花开历雨霜。

灿烂笑颜欣逐浪,

光辉品学我弘扬。

感念师恩

六(1)赵灵姿

濯濯烛光学子心,

银丝泛泛母亲情。

十年勤学寒窗下,

恰似春江永不凝。

师赞

六(1)王清清

师如泉水润香苗,

生似登山来路长。

谆谆教诲难相忘,

情意绵绵歌一曲。

教师颂

六(1) 戴文强

日日灯旁哺幼雏,

粉尘不改匠心初。

雁传金榜题名日,

笑语不言桃李舒。

师恩难忘

六(1)余科

不计辛勤一砚寒,

栽花容易树人难。

苦心岁月沉浮过,

幽谷飞香不一般。

教师赞

四(4) 徐婷

教书职业最崇高,

老师教诲记牢牢。

默默无闻来奉献,

扬帆书海漾波涛。

师爱如鞭

六(3)黄烨

孜孜不倦育人难,

漫漫人生心地宽。

万语千言无以报,

图强奋发惹师欢。

烛颂

六(1)袁昌强

如同蜡烛献光明,

恰似清风助我行。

年少无知师训导,

谆谆教诲毕生心。

师恩似海

六(3)陶文炎

孜孜不倦伴书行,

红烛温馨送暖情。

但愿春蚕丝不尽,

点点光亮照人心。

师恩难忘

六(3)赵嘉舜

呕心沥血育繁枝,

舍己为人何日休?

似海情深何以报,

师恩如海永长留。

教师赞

五(3)许珂

几多拂晓到黄昏,

无限辛劳勤育人。

名利不求求奉献,

春风化雨润无声。

师恩难忘

四(2) 鞠文杰

曾经多少喜和忧,

满园桃李硕果收。

岁岁轮回塑学子,

琅琅书曲伴春秋。

师恩难忘

四(2) 鞠文杰

曾经多少喜和忧,

满园桃李硕果收。

岁岁轮回塑学子,

琅琅书曲伴春秋。

师恩难忘

四(2) 鞠文杰

曾经多少喜和忧,

满园桃李硕果收。

岁岁轮回塑学子,

琅琅书曲伴春秋。

师恩难忘

四(2) 鞠文杰

曾经多少喜和忧,

满园桃李硕果收。

岁岁轮回塑学子,

琅琅书曲伴春秋。

师恩难忘

四(2) 鞠文杰

曾经多少喜和忧,

满园桃李硕果收。

岁岁轮回塑学子,

琅琅书曲伴春秋。

师恩难忘

四(2) 鞠文杰

曾经多少喜和忧,

满园桃李硕果收。

第2篇:赞颂老师的名言范文

和煦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温暖的阳光普照举水南岸,百里平畴铺开了希望的画卷,英雄的团风耸立起创业者的丰碑。这里是劳动者的福地,这里是建设者的乐园;这里如诗如画,这里如醉如痴。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县总工会、县文化体育局在这里隆重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诗歌朗诵会,参加这次诗歌朗诵会的选手共有28位,他们分别来自县直机关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和乡镇,每位选手带给我们的都是献给劳动者的颂歌,欢迎大家欣赏!

1、团风县庆祝“五一”劳动节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首先上场的是县公安局的参赛选手郭霖、蔡准。他们参赛诗歌的题目是《五月的颂歌》,大家欢迎。

2、每一个花开的瞬间,都凝聚着汗水的挥洒,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都灵动着生命的荣华,这就是红五月的赞歌。下面请欣赏团风中学带来的配乐诗朗诵《五月的赞歌》,朗诵者杨帆、卢琦。

3、是谁,用青春丈量了生命的宽广,是谁,用汗水韬敛了太阳炙烈的光芒,是我们辛勤的劳动者,是劳动者用勤劳的汗水谱写着生活的赞歌。请欣赏由县实验中学带来的诗朗诵《五一赞歌》,朗诵者方亮、吴金涛。

4、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电力工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心血和汗水点亮了万家灯火。下面请欣赏由县供电公司带来的诗朗诵《倾注你我心血,点亮万家灯火》。朗诵者肖凡、方荣等。

5、我们歌颂祖国,我们赞美家乡,我们热爱劳动,我们追求成功,这就是团风38万人民的颂歌。请欣赏革命老区贾庙人民的心曲《劳动礼赞》。朗诵者周高峰、汪艳芳。

6、地下脉动千万条,是跳动着的五线谱,紧连着水厂工人的心,他们奏响了劳动者乐章,把爱奉献给千家万户。下面请欣赏由县建设局带来的诗朗诵《水厂工人》,朗诵者:李牧。

7、团风,你用炽热的胸怀、温暖着创业者的信念,你用大地般的情怀,托起一片灿烂的明天。请欣赏由县妇联带来的配乐诗朗颂《团风创业者的歌》,朗颂者肖春英。

8、成功是汗水浇开的花朵,辉煌是心血点染的征程。团风地税人用不懈的追求,正迈向事业的高峰。请欣赏县地税局带来的诗朗诵《团风地税人》,朗诵者:罗想,王小伟。

9、春风轻抚着绿色的禾苗,春雨滋润着广婺的田野,农技人员的辛苦劳作,为大地奉献着最美的赞歌。请欣赏县农业局选送的诗朗颂《最美的赞歌》。朗诵者:李玉荣

10,我们不是伟人,我们也不是英雄,但我们拥有无怨无悔的人生,因为我们是平凡的养路工人。请欣赏县交通局选送的诗朗颂《养路工之歌》,朗颂者:张媛、王鄂

11、大鹏展翅九万里,扶摇直上冲云天,信合人带着执着、梦想与追求,向着更高、更远、更辉煌的明天前行。请欣赏县信用联社选送的诗朗颂《信合礼赞》,朗颂者:吴超

12、团风,正在创新崛起,正在用创业者的激情演绎着从贫弱到富强,从封闭到开放,从保守到创新,从追赶到跨越的精彩嬗变,你的儿女永远是您的光荣。请欣赏县实验中学选送的诗朗颂《光荣颂》,朗颂者:赵海涛等。

13、爱我团风,古老而充满朝气的名字;爱我团风,勤劳而勇敢的人民;爱我团风,用伟大的创造推进经济的展翅飞腾。请欣赏杜皮乡选送的诗朗颂《爱我团风》,朗颂者:程志芳。

14、有一种事业,把共和国的光辉播撒到每一个角落;有一种人,把党的温暖传送到千家万户。这就是我们的民政人。请欣赏县民政局选送的诗朗颂《我们是民政人》,朗颂者:漆莲。

15、有一双手,将世间的疾苦消融,给暗淡的生命捧起一抹朝霞;有一双手,让患者和家属感激的微笑尽情在绿色通道里渲畅。这双手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请欣赏县医院选送的诗朗颂《白衣天使》,朗颂者:陈芳、赵洋。

16、人们,因为劳动而幸福,因为幸福而劳动,劳动是人类的天职,劳动是人类的本原,劳动创造了人类和世界。请欣赏县畜牧局选送的诗朗颂《致劳动者》,朗颂者:袁晓颖。

17、有一团火,点燃着生命的光芒;有一团火,温暖着颤动的心房,那天使之翼扇焰了希望的火炬,呈现着一道美丽的风景。请欣赏县妇幼保健院选送的诗朗颂《天使之翼》,朗诵者:王兰萍,熊丽娟。

18、世上有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最应该记住的人,也应是母亲,然而,最应该记取的最易忘记,有谁还能知道母乳的汁味?请欣赏县广电局选送的散文诗《母亲》,朗颂者:夏梦玲。

19、劳动,创造一页页厚重的历史;劳动,书写一个个惊世的奇迹。我们站在红五月的首端,书写了团风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篇章。请欣赏县发改局选送的配乐诗朗颂《唱响红五月的赞歌》,朗颂者:王翔、赵红军。

20、我们以盘古开天般的气概,把岁月的长河裁剪;我们以夸父逐日般的追求,将生命的烈火点燃,团风交通的腾飞,已成为21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请欣赏县交通局选送的诗朗颂《交通礼赞》,朗颂者:周何方。

21、五月的阳光温暖柔和,五月的花香飘醉着欢乐,我们是光荣的劳动者,在五月的怀抱里放歌。请欣赏县畜牧局选送的诗朗颂《五一劳动者之歌》,朗颂者:董琦。

22、是谁,用公平正义诠释着法律的内涵;是谁,用忠诚和无私托起了天平的两端。是你,共和国的人民法官。请欣赏县法院选送的诗朗颂《人民法官赞歌》,朗颂者:漆峰。

23、我们颂扬五月,我们崇尚劳动,我们拥有创造历史的气魄,我们是新一代的团风人。请欣赏县实验小学选送的诗朗颂《五月的颂歌》,朗颂者:刘敏、汪震杰。

24、我见过你,你像朝阳,为幸福者涂抹亮色,你似晚霞,给愁苦人送去余晖,你见证了团风的发展和壮大。请欣赏县司法局选送的诗朗颂《我见过你》,朗诵者:朱晓君。

25、劳动,以母亲的方式,教给我们什么是生命,劳动者光荣的韵律,从母亲肺腑传出,唱响千年。请欣赏县法院选送的诗朗颂《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朗诵者:占翠。

26、是谁,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破土的嫩苗?是谁,似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是您,光荣的人民教师。请欣赏团风镇选送的诗朗颂《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朗颂者:涂静等。

27、你是“金色盾牌”,用言行捍卫了自己的庄严承诺;你是“钢铁卫士”,用血肉之躯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你,就是我们光荣的人民警察。请欣赏县公安局选送的诗朗颂《警察之歌》,朗颂者:张琼。

28、人民警察,是正义和勇敢的化身,是和谐和平安的使者,是忠诚和热血的姣儿,是老百姓的忠诚卫士。请欣赏县公安局选送的诗朗诵《我自豪,我是人民警察》。朗颂者:张先超

第3篇:赞颂老师的名言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一代代的人们都以自己不同的语言,诉说着一个共同的感人话题:伟大的人民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对于教师的深刻定义。

千百年前有人歌颂教师,千百年后一定会有人歌颂教师。教师作为一个永久的话题,是一个不变的故事。我要歌颂教师,让我的赞美溢于言表。

教师,您是湖面起舞的白天鹅,引领着我们迈向幸福的人生。风雨来时,您的臂膀是我们的温暖港湾,让我们躲过一次次的灾难;机会来时,您美丽的声音是我们前进的号角,使我们抓住一个个机遇;远行的时候,您谆谆的教导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让我们在人生的海洋中尽情的畅泳。教师啊,您就是我们的航向!

崇高的师德,源于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用这样的诗句赞美教师们的无私奉献;“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人们用这样的比喻颂扬教师们的高尚情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人们用这样的标尺度量教师职业的伟大与崇高。教师节学生演讲稿 从古至今,崇高的师德在中国教师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在我们国家,有许许多多的老教师,他们为教育事业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他们深厚的爱国热情、深邃的造诣、诲人不倦的精神、一生淡薄名利、正直为人的长者与学者风范,给了我们一生不尽的启迪与受益。我校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他热爱学生、一丝不苟的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他把全部心血都抛洒在教书育人上,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以火热的激情感召学生,以真挚的爱心滋润学生,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出各类合格人才。在形成良好班集体,培养优秀学生干部、转化后进生等方面都总结积累出丰富的经验, 并多次在县、校介绍,得以普遍推广。当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时, 他不但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给学生以帮助, 还组织学生互助给以解决,许多接受过他捐助和关怀的学生在升入高校或毕业后,曾无数次的表达了感激之情。他所带领的学生们,个个都很信服他,每一年,在我们学校组织的评教评学活动中,他都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

×老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崇高的师德。那么崇高的师德来自于哪里?源于波澜壮阔新时代的历史进步,源于人民教师心中的大爱。查字典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代代人民教师淡泊名利,安于奉献,坚守在三尺讲台,守护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他们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学识,以学生的成长进步为执着追求。无论是润物无声的悉心教诲,还是坦诚直言的严格要求,都寄托着他们的厚爱和期盼。而当灾难突至,学生们的生命受到威胁,他们挺身而上,用身躯和生命为学生构筑起安全的血肉屏障。

大家永远不会忘记一位老师,他的名字叫谭秋千,2019年5月12日下午2点多钟,谭千秋像往常一样在教室上课,他正讲到高潮部分时,房子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地震!谭千秋老师突然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上跑。房子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 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还有四位同学已没办法冲出去了,谭千秋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四个学生。轰轰轰——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四名学生生存的希望……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教师!我们可以用“桃李满天下”描绘教师们的成功,但在崇高的师德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难以充分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

教书育人是教师们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少了几多严谨。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教师们的爱不会付之东流,他们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讲台是他们思绪纵横的绚丽舞台,它面对的是将来的桃李满天下;明净课堂有我们灯火阑珊的彻悟境界,那里写满了学生点点滴滴的成长、充实。

第4篇:赞颂老师的名言范文

这是仲春经筵的时日。皇帝要在文华殿听大臣讲授经典,学习治国之道,并发表对古老典籍的见解议论,训诫臣子。

大学士张廷玉的职责,是在这一切结束的时候,发表一番隆重的赞颂,代表百官和天下读书人表达对皇帝学问和道德的崇拜。从雍正初年开始,张廷玉就担负起这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饱读诗书的张廷玉也许有时会有点茫然。按照古训,经筵似乎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皇帝应该在这里接受读书人规劝和教训,而不是充当学问和道德的权威。但是这样的茫然只是一闪念。 奉规劝皇帝的权力失落了

至少从雍正三年(1725)开始,张廷玉就担负起在经筵上称颂皇帝的职责。当时是雍正皇帝即位后的第一次经筵大典。张廷玉和大学士孙柱给皇帝讲解《中庸》,皇帝在听完后,做了一番为人处世要诚心诚意的点评。张廷玉立即赞颂道:“皇上以至诚之性之德,成体元赞化之功。圣训精微,诚足羽翼经传,昭示万世。”

那一天,在最后负责总结的是掌院大学士徐元梦,他在经筵结束时率领讲官们赞道:“圣学高深,洞悉天人一理之源”,所以能够发表如此精准确切的意见,超过了前代的学者,“臣等今得与闻,诚不胜欣幸之至”。

从那时候开始,经筵的结尾要有一番赞颂就成了定制,大学士们绞尽脑汁让自己的歌颂之词隆重而得体,彰显读书人的卑微愚蠢和皇帝的高贵圣明。

但是负责修撰《明史》的张廷玉知道,至少在前朝,经筵这件事还不是这样。那个时候,皇帝不是全知全能,读书人还掌握着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权,也因此掌握着教化、规劝皇帝的权力。

经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唐。当时的皇帝学习儒家经典,由学识广博的大臣讲授。读书人是老师,皇帝是学生。他们的共识是:皇帝只有学习圣贤的教导,才能成为好皇帝,才能治理好国家。而读书人教育好皇帝,“致君尧舜上”,既是职责,也是理想。 明太祖想废除对孟子的祭祀,下诏说,谁敢反对,就以大不敬罪论处。讲官钱唐愤然抗议:“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

从宋代开始,经筵上老师的地位逐渐下降,从坐着讲到站着讲,但皇帝毕竟还是老师的弟子。到明代,经筵上就有不少荒唐的事。明代蒋一葵所著《长安客话》中记载,明代宗朱祁钰时开经筵,每当讲官讲完,他就让太监取金钱撒在地上,令讲官拾取,作为恩典。宣德年间,一次皇帝照例撒钱,学士李时勉端正站立,不肯弯腰。皇帝只好把他叫到跟前,以袖中金钱赐给他。

虽然有种种不堪,在当时的大臣和读书人心中,经筵依然是规劝、教化皇帝,使皇帝的德行跟智慧得以完善的场所。正直的大臣敢于强调读书人在学问和道义上的权威,并得到颂扬。 明代那些骄傲的帝王师们

张廷玉知道,《明史》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故事。

明太祖读《孟子》,看到“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觉得大逆不道,不是臣子该说的话,想废除孟子在孔庙受祭祀的资格。他下诏说,谁敢在这件事上说三道四,就以大不敬罪论处讲官。讲官钱唐愤然抗议说:“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朱元璋也毫无办法。

明熹宗时,大学士孙承宗给皇帝讲授《尧典》,讲上古圣君尧的功业德行,说为人君者,虽然极其尊贵,但一定要诚实、恭敬又能够谦让,治理天下不可有一丝一毫的骄傲自满;他又说,先帝希望陛下能够做尧舜那样的皇帝,所以陛下一定要效仿上古圣君的德行,出入起居,无不恭敬有礼。皇帝听到这些话,便坐直了身体,恭敬地聆听,在大学士提到先皇帝时,更为之动容。

又有一次,熹宗在听讲时咳嗽,拿纸擦拭涕唾,孙承宗便停止讲授,东向肃立,等皇帝整理完之后,才上前讲圣贤出入起居,无有不恭敬的。皇帝肃然起敬,说孙讲官知礼,此后再咳嗽,也“不复拭唾矣”。

当时,讲官读书的读音倘若跟皇帝有差异,都是以皇帝的读音为准,不敢纠正。孙承宗侍熹宗读书,听到皇帝把“六”读成“溜”,便大声朗读。皇帝不高兴,继续读作“溜”,读了三次,孙承宗高声纠正三次,皇帝只好改正,退下来跟近侍说:“毕竟拗讲官不过,以后休错,被讲官笑。”

崇祯时,大臣文震孟以给皇帝讲学时态度严正著称。有一次,文震孟给崇祯帝讲《五子之歌》,皇帝听得久了,把脚盘到膝盖上。文不动声色,讲到“为人上者,奈何不敬”之句时,便盯着皇帝的脚,崇祯急忙以衣袖盖住,慢慢把脚放下来。 故宫博物院藏《雍正帝临雍讲学图》,展示雍正皇帝亲临国子监给儒生讲学的场景,皇帝本来是被圣贤之道约束的对象,现在成了圣贤的代言人。 皇帝自己成了圣贤

到了清代,经筵的味道开始变了。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统治者们把精神世界的权力也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他们不再是需要被圣贤教导的对象,他们本身就成了不会犯错的圣贤。

康熙以“讨论”为名,改造经筵,把它从教化帝王的仪式改变成皇帝训示臣僚的场所。

一开始,他只是在讲官讲习之后,进行“覆讲”,到康熙十六年(1677),康熙皇帝决定由他自己先讲,讲官只能恭听,之后顺着皇帝的意思再做补充,并要深刻领会学的讲话精神。

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二十六日,康熙在乾清宫,讲官进讲《易经》。康熙亲自讲了其中一节之后,日讲官孙在丰奏称:“皇上圣明天纵,学问日新,天人理数之奥,无不洞彻”,而“臣等学识短浅”,只能凭借每天侍奉在您身边,听您的天语教诲。日讲官归允肃则说,臣等只是拘泥于辨析章句的粗鄙儒生,所学只是字句的解释,皇上的学识深不可测,见解精妙,想必已经超过寻常人万万倍,“非臣等所能窥测”。

经筵上充满了这种溜须拍马的言辞,讲官们再也不敢妄想教化规劝皇帝,而是竭尽全力想如何把皇帝奉承得开心,又显示自己的忠诚。

在乾隆六年二月的那一天,张廷玉侍奉在文华殿。负责讲习的直讲官们给皇帝讲了《中庸》和《尚书》。他们诚惶诚恐地讲完之后,皇帝发表了自己对这些经典章节的解释,饱读诗书的大臣们跪在地上,聆听训示。

然后,该大学士张廷玉出场了。他要完成自己在这个仪式中的神圣职责。前一年的经筵中,皇帝对他们感到不满,因为张廷玉在结束时的赞颂中说:“圣训精微,实阐先儒所未发,臣等不胜钦服。”皇帝宣布,自己对这一套马屁文章已经厌烦,而现在的大臣们“颂扬之词多,而箴规之义少”,让他感到惭愧,以后不应如此。

那一次,讲官们又惶恐不安地跪拜认错,但是对皇帝心思明察秋毫的张廷玉知道,乾隆皇帝觉得那一套颂词太老套。

现在,年迈的大学士胸有成竹,朗声说出他抑扬顿挫对仗工整的颂词:“皇上以立诚为敷政之本,九经时措而咸宜;以体道为制治之原,百姓从风而向化。握之圣矩。探精一之心传。臣等不胜钦服。”

第5篇:赞颂老师的名言范文

幼儿园教师节的2021活动方案

九月是个收获的季节,第x个教师节伴随着温馨的祝福洋溢在每个xx人的心中。xx幼儿园全体老师齐聚一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社会宣传显力度

教师节前夕邀请政风行风监督员、家长代表来园参观我园校风校貌和宣传手册。园长向他们汇报一年来我们学校的发展情况、所取得的成绩和我们的老师的工作情况、所取得的进步,并听取群众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对他们历年来给予学校的支持表示感谢。这次活动时间虽然短,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工作,老师的进步,都得到了社会的肯定的支持。政风行风监督员们对教师节的到来表示祝贺,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节日气氛浓满园

教师节期间,校园内进行了氛围布置,挂上了横幅、围墙上插了彩旗,一派节日气氛。9月9日上午,全体教职员工参加镇庆祝大会,享受一顿精神大餐。9月10日周一升旗仪式上,园长向全校教职员工表示节日的问候,祝节日愉快。教师节前,各班更换了家园联系栏,增加了颂扬教师的内容。

师德承诺显真情

“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违规补课,不从事有偿家教,不以教谋私,不强行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双幼人用整齐、响亮的声音齐声吟诵《xx县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书》,作出对家长、孩子们的庄严承诺,彰显一份份为师之真情。充满激情、充满力量的话语,更道出了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的骄傲和尊严。

爱心帮困献爱心

开展了“168”爱生“行动,教职工们帮扶一名困难幼儿,让更孩子的脸上展开灿烂的笑容。我们将持之以恒的把这项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让那些孩子享受更多的关爱。

教师节里有我的一份祝福

积极参加镇举办的教师节庆祝活动,暑期我们组织教师、部分家长和幼儿排练镇参演节目。教师们不顾炎热,认真组织,牺牲休息时间,没有怨言。由于组织到位、考虑周全,排练的两个节目均被镇审核通过。庆祝活动时我园的节目得到全镇老师的阵阵掌声,同时也得到镇领导的肯定,这是对我们的回报。

采访一老一少一退三位老师

教师节当天,幼儿园工会组长采访了园内最年轻、最年长和退休教师代表,聆听她们的故事与心愿,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

我园的教师节庆祝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使每位教师振奋了精神,鼓足了干劲。xx这支爱岗敬业、精心育人、精诚团结的教工队伍,在营造的人文的、和谐的育人环境中,满怀信心与斗志地面对新的学年,xx的保教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幼儿园教师节的2021活动方案

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农场里农民在收获金灿灿的粮食,果园里果农在收获香喷喷的水果,身为园丁的教师也在收获,收获着桃李满天下的喜悦,收获着来自学生发自肺腑的一声谢谢,收获着来自社会各界最真挚的赞美和认可!在教师节前夕,我校以“贯彻纲要精神,弘扬高尚师德”为主题,坚持隆重、热烈、务实、简朴的原则,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庆祝教师节五个一活动,我校全体师生度过了一个简朴、热烈而又充实的教师节。将本次活动开展情况简要做以小结。

活动主题:张张贺卡传真情,句句祝福暖师心,强身健体为学生。

一、进行一次国旗下讲话

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时了热情洋溢的教师节贺词,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

二、举办一期歌颂教师的黑板报

教师节前夕,学校政教处布置各班以歌颂教师为主题,举办一期黑板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赞扬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开展一次主题班队会

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校开展了以我用真情颂师恩的主题班队会,同学们利用诗朗诵、快板书、书法、绘画、演讲等形式,表达了对辛勤教育自己的老师的感谢,并致以节日的祝贺。

四、进行一次趣味体育活动

学校举行了教师趣味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大大激发了教师的热情与斗志,为投身教育事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五、在博客中发一次节日感言

第6篇:赞颂老师的名言范文

“罗摩、停止者、结束者、正道、被引导者、引导者、无引导者、英雄、力过群雄者、正法、知法者之首,(56)毗恭吒、原人、生命气息、气息赋予者、神圣音节、宽阔者、腹有金胎者、杀敌者、广布者、风之神、车轴下生,(57)季节、日轮、时间、居高位者、仁慈者、有力者、年、聪敏者、栖息所、全能者,(58)展开者、静止者、不可动摇者、权威者、不朽种子、目的、非目的、大睾、大福乐、大财,(59)从不委顿者、已入解脱者、存在者、正法柱石、大祭、众星拱卫者、众星在握者、胜任者、坚持者、欲求者,(60)祭祀化身、享祭者、大享祭者、大祭的化身、大苏摩祭、善者的归宿、见一切者、解脱之魂、知一切者、无上之知,(61)守善戒者、面容喜庆者、敏感者、善发妙音者、赐福’者、善待众生者、令人销魂者、制怒者、英雄巨臂、撕碎者,(62)催眠者、独立不羁者、遍布宇宙者、非一相者、非一业者、年、爱众生者、有犊者、珍宝在腹者、财富之主,(63)正法保卫者、正法执行者、正法的本源、存在、非存在、可消亡者、不消亡者、不可知者、千道光、安排者、以善而著名者,(64)光线之轮、住于众生之间者、狮子、众生大王、神中元老、大神、众神之主、诸神支持者之师,(65)超越者、牛主、护牛者、凭知接近者、古老者、有身体者之主、猴王、酬值丰厚者,(66)饮苏摩者、饮甘露者、月亮、胜多、众之首、戒律、征服者、践言者、陀沙诃人后裔、沙特婆多族之首,(67)生命掌握者、戒律制定者、观察者、穆昆陀、步阔不可测者、所有水的容纳者、无限灵魂:偃卧于大洋者、毁灭者,(68)非生者、杰出者、自然者、制敌者、施乐、欢喜、令喜、快乐、真正之法、三步,(69)大仙人、迦比罗阿梨⑤、知恩者、大地之主、跨三步者、三十三天掌管者、大角、果报实现者,(70)大野猪、得牛、妙军、戴金臂钏者、隐秘者、深不可测者、难以领悟者、保护者、手持轮宝仙杖者,(71)虔诚者、自体、不可征服者、黑天、坚定者、耕种者、不灭者、伐楼拿、伐楼拿之子、大树、蓝莲花眼⑨、大意念,(72)世尊、毁跋伽者、欢喜者、戴林中花环者、以犁为武器者、阿提底之子、发光者、阿提底之子、忍耐者、最终归宿,(73)携良弓者、以斧斫敌者、凶狠者、施财富者、高可触天者、无所不见者、毗耶娑、语言之主、非胎生者,(74)三娑摩、吟娑摩者、娑摩、寂灭、药剂、药师、遁世者、安静者、无躁者、心安者、终极归宿;(75)

“妙肢者、安抚者、创始因、晚莲、卧于百合者、利牛者、牛主、护牛者、牛眼、爱牛者,(76)不退缩者、收束灵魂者、宇宙毁灭者、抚慰者、仁爱者、胸生旋毛者、吉祥天女住所、吉祥天女之夫、众吉祥者之首,(77)吉祥施与者、吉祥之主、吉祥之居、吉祥所在之地、吉祥显示者、吉祥在握者、吉祥实现者、优秀者、吉祥具备者、三界安处之地,(78)美目者、美肢者、百喜、喜乐、光辉、信众之主、自我制约者、自我稳定者、美名远扬者、疑惑消除者,(79)超然在上者、眼顾八方者、至高无上者、永恒不变者、坚不动摇者、卧于大地者、装点大地者、具有能力者、脱离忧患者、驱除忧患者,(80)光耀夺目者、遍受赞颂者、水罐、灵魂纯洁者、使人清洁者、不可阻遏者、所向披靡者、势强无比者、步阔不可测者②,(81)杀迦罗内弥者、英雄、勇敢者、梭利、人类之主、三界之魂、三界之主、美发者、杀盖辛者、诃利,(82)遂欲之神、欲望满足者、欲神、可爱之神、知识丰富者、无法形容者、毗湿奴、英雄、无际涯者、战利品丰富者,(83)虔诚者、祈祷者、梵、梵天、梵增、知梵者、婆罗门、有梵者、明梵者、爱婆罗门者,(84)大步、大行、大能、大蛇、大祀典、大祭司、大祭仪、大祭品,(85)当颂者、喜颂者、颂赞诗、唱颂诗、唱颂者、喜斗者、已获满足者、令人满足者、祥瑞、祥瑞之名、无病者,(86)迅疾如思想者、开辟人生道路者、金种子、施金者、施金者、婆薮提婆之子、婆薮、婆薮之心、祭品,(87)善者之道、善者之行、善者之性、善者之福、善者归宿、英雄军队、雅度之首、善者之居、苏阎牟那,(88)众生居所、婆薮提婆之子、一切生命之居、火之神、抑制傲慢者、令人自豪者、自豪者、难于把握者、不可征服者,(89)宇宙形象、巨大形象、灯炬形象、不具形象、不一形象、未作显现、百个形象、百面,(90)一、非一、鼓舞者、谁、什么、哪个、那个、无比阔步、世界之友、世界之主、摩豆族后人、爱其崇拜者,(91)全身金色者、肢体金色者、肢体美丽者、戴檀香木臂钏者、击败英雄者、举世无双者、空、嗜好酥油者、不动者、动者,

(92)谦虚者、敬重他人者、值得敬重者、世界主人、三界支持者、妙知、生于祭祀者、幸福、真知、大地支持者,(93)精气充沛者、正义之牛、持电光者、携兵器者第一、受供者、制御自身者、心静不惊者、非一角者、伽陀之兄,(94)四相、四臂、四现身、四趋、四灵魂、四要、知四吠陀者、单足;(95)

“驱动者、灵魂摆脱执著者、不可战胜者、不可超越者、难于得到者、难于企及者、难近者、难住者、杀难杀之敌者,(96)妙肢者@、世界之金、妙纱@、纱增、因陀罗业、大业、成业、传统建立者,(97)出身高贵者、文雅者、孙陀、脐宝、美目、日神、施食者、有角者、必胜者、全知者、征服者,(98)身有金斑者、从不激动者、辩才中的辩才、大湖、深洞、粗大、大收纳者,(99)晚莲、恭陀罗、素馨、雨之神、净化者、风之神、食甘露者、不死之身、知一切者、面朝所有方向者,(100)易得者、妙誓、成道者、败敌者、炙敌者、大榕树、无花果树、圣无花果树、杀案达罗的遮奴罗者,(101)千道光、七舌、七火焰、七骏马、无形象、无瑕、不可思议者、令人畏惧者、畏惧驱除者,(102)精微者、粗大者、纤弱者、厚重者、有特性者、无特性者、巨大者、无法把握者、受到把握者、面容妙好者、族系古老者、族系扩大者,(103)背负重担者、饱闻吠陀者、瑜伽行者、瑜伽师之首、一切愿望满足者、净修地、游方乞食者、不辞疲倦者、美翼、挟风而行者,(104)带弓者、娴于箭术者、惩戒之棒、训育者、训育术、不败者、容忍一切者、约束者、自制者、修身之道,(105)精力充沛者、心怀善德者、真理化身、献身真理正法者、众所向往者、当受敬爱者、值得崇拜者、善待众生者、广增福利者,(106)行迹在天者、电光闪耀者、貌美难得者、取食供品者、无所不在者、日、照明之神、太阳、萨维德罗、以日为眼者,(107)无限者、取食供品者、享用者、赐福者、多施者、首生者、无悲者、宽宏大度者、世界依托者、令人惊异者,(108)早已存在者、久远无比者、色棕如猴者、神猴、不变者、幸运给予者、幸运实现者、幸运在身者、幸运享受者、幸运散施者,(109)无凶相者、戴耳环者、携轮宝者、勇敢非凡者、恪守古训者、超越言说者、言说能解者、使人凉爽者、繁星之夜创造者,(110)和蔼可亲者、机敏者、聪颖者、正直者、最能宽容者、知识最富者、无所畏惧者、善名远播者,(111)拯救者、惩恶者、吉祥者、噩梦驱除者、杀英雄者、保护者、为善者、生命、充满宇宙者,(112)身形无量者、吉祥无限者、制驭怒气者、恐惧驱除者、四方、精神深邃者、居间方向,次居间方向、基本方向,(113)无始者、菩罗、菩婆罗、以吉祥女神为伴者、勇气长存者、臂钏精美者、创生者、众生诞生之源、可怖者、勇力骇人者,(114)容纳并供栖所者、世界支撑者、笑容如花者、警觉者、在上者、行正道者、生命气息施与者、神圣音节“”、财富充盈者,(115)权威标准、生命栖息处、生命维持者、生命激励者、本质、知本质者、唯一精神、超越生死老者,(116)菩罗、菩婆罗、私婆罗、⑦树木、救度者⑧、萨维德罗、老祖先、祭祀、祭主、主祭、祭具、行祭,(117)祭祀支持者、祭祀制定者、多祭者、享祭者、祭祀促成者、祭祀完成者、祭祀奥秘、食物、受食者,(118)自我孕育者、自生者、钻入者、吟唱娑摩者、提婆吉之子、一切创造者、大地主人、罪愆涤除者,(119)携法螺者、携难陀迦者、携轮宝者、携角弓者、持棒者、持车轮者、不可撼动者、种种武器在身者。(120)”

以上所列,就是毗湿奴的千种名号。这些名号,据称皆源于他的“无限吉祥之善德”(anantakalyanaguna)。此处所谓善德,无疑是指他的本性和能力,也包括他的灵迹和神功,而更多的,则是信徒们认为他作为无限存在所具备的,不仅涵盖宇宙万物,而且代表抽象概念的种种品性。实际上,在如此众多的名号中,比较重要而又常见于经典的,只有美发者、自在者、脐生莲花者、诛灭摩图者、无限者、跨步者、四臂、因陀罗弟、侏儒、巨人、摩豆族人、大地托负者、那罗延、婆薮提婆之子、眼如莲花者、腰系带者、带弓者、携法螺者等,为数有限。其他绝大多数平常是难得使用的,或索性说,根本无缘使用,而仅以这千号颂辞为其出现的唯一场合。

毗湿奴的千种名号,我想,应该看作是反映毗湿奴信仰的一类词语总汇,是在毗湿奴崇拜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的,历时既久,来源也很复杂。在整体上弄清它的形成历史是困难的,但是个别地指出具体名号的来源,从而对它们的性质和特点获得一定认识,还是有可能的。下面我们以举例的方式,分门别类,尝试一下。

(1)确实代表毗湿奴自身特征的,如美翼、脐生莲花者、携弓者、非一角者、戴花环者、偃卧于大洋者、以吉祥女神为伴者、以金翅鸟为旗幡者。这里面,有表明他体貌特征的,也有他通常以何种形象示人的。这些特征由于大多为毗湿奴所独有,所以这类名号系何所指,一般不会误解。

(2)说明其勋业的,如跨步者、杀盖辛者、诛灭摩图者、大山高举者、大地托负者、正法保卫者、杀神敌者、族系扩大者。这里的勋业非毗湿奴莫属。因此,这些名号代表着谁,同样是清楚的。

(3)显示其能力的,如不败者、难近者、所向披靡者、正法保卫者、遍布宇宙者、施财富者、养育一切者、一切愿望满足者。称扬神明的非凡能力,应该说是名号最基本的功用之一。这里所谓“显示其能力的”,意思是所列各名仅属于毗湿奴,而从未为其他神祗所用。

(4)具有赞美之意的,美目者、妙肢者、精气充沛者、令名清净者、善待众生者、行善者、灵魂公正者、心静不惊者。这里的名号也是只有在赞美毗湿奴时才用的。

(5)具有吉祥意味的,如喜乐、大财、令喜、大福乐、富有者、祥瑞之名、面容喜庆者、胸生旋毛者。与前一类相同,所列名号除在称颂毗湿奴的场合外,未见用于他处。

(6)通过化身形象得到的,如巨人、牛主、美发者、因陀罗弟、摩豆族人、婆薮提婆之子、腰系带者、杀迦罗内弥者。这是一类特殊的名号,熟悉毗湿奴化身故事的人一望而知是专属于他的。他的化身故事已经略述于前。

(7)原属于其他神明,或与别神共用的,如莲胎、楼陀罗、室建陀、城堡破坏者、毁跋伽者、宇宙毁灭者、施金者、沙尔婆。两位或多位神祗共用同一名号的事在印度教神谱中并不罕见。这一点在毗湿奴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共用的名号里,有些是明显属于别神的,如室建陀本为战神之名,城堡破坏者是因陀罗,楼陀罗、毁跋伽者、宇宙毁灭者、沙尔婆等原属于湿婆。毗湿奴享有它们,本无充分理由。然而考虑到他位在强势,宗奉者众,信徒拿来“借花献佛”,未必没有可能。它是否意味着当时存在过多神趋向一神的潜流,题目太大,不敢妄论。

(8)实际属于婆罗门种姓的,如洁净者、知梵者、成道者、饱闻吠陀者、自我制约者、献身真理正法者、恪守古训者、常修瑜伽者。这类名号的出现,当与其编制者皆为婆罗门知识分子有关。早在梵书时代,由于祭祀盛行,婆罗门种姓便已拥有了人间神的地位。大约与《摩诃婆罗多》形成于同一时期的

《摩奴法论》亦称婆罗门为天下至尊。使自己代表神,并将自己的属性赋予神,对于史诗作者来说,恐怕不是不愿意做的事。

(9)无生命之物的,如吠陀、吠陀支、胜利、时间、密咒、日曜之光、甘露之光、真法之力。类似的名号其他神祗也有。史诗作者这里所要表达的,我以为,是吠陀、时间、密咒等也像其他有生命之物一样,同属于他的外在形式,而毗湿奴作为神,则为其代表,为其主宰,为其内在根据。

(10)有哲学意味的,如遍在者、非生者、空、非存在、创始因、不具形象、不可把握者、最高的灵魂。与神学相与表里,是印度教哲学的重要特征。将哲学观念赋予神祗,使其具有形而上的地位,可以说是一切宗教理论发展的必然。毗湿奴的另一名号“自性和原人共同之主”直接把他和数论的两个基本概念联系在一起,并使他居于二者之上。在编制名号上哲学观念的为用,这个例子应该很能说明问题了。

毗湿奴上千名号的来源,细加分析,自然不止上面十种。十不过是作为概数人们喜好使用罢了,我亦不免。提出它们,只是因为它们特点明显,显而易见。实际上,名号的来源颇为复杂,它们的性质也不是简单归并,标以类别,就能够轻易加以全面说明的。它们的成立,应当和史诗《摩诃婆罗多》故事的不断累积和丰富一样,是婆罗门知识分子数百年间不断纂集的结果。倾向不同,爱好不同,动机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宗派传承不同,所处时代的宗教理论发展程度不同等,导致了名号特征的多样性。

名号的来源虽有多重途径,然而赞辞的结构从整体上看却是有序的。它显然经过了仔细的编定,因为不难发现有一定的规律在。比如,第31和32颂连续用了八个带有maha(大)的复合词,第85颂也用了八个这样的复合词。类似的现象还出现在第40颂,四个带siddhi(成道、成就、目的达到)的;第84颂,八个带brahma(梵、婆罗门)的;第45颂,五个带kama(爱、欲)的;第77和78颂,十一个带sli(幸运、吉祥)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显然是为了易于上口,方便记诵,而将它们集中安排的。第55颂把vyavasaya、vyavast-hana、samsthana和sthanada几个字连续排列。从字形上看,首末二字已无相似之处,而内在的联系却多少存在于相邻两字之间。这样的编排,应该说和前面的例子一样,也不是偶然的,都是为了信徒持诵的便利。

有关毗湿奴千名赞辞的研究早在它出现后数百年即已开始。为之做注的不下四十家,其中最早的是不二论大哲学家商羯罗,时间在8世纪。后来重要的注释者还有制限不二论哲学家罗摩奴闳的再传弟子波罗舍罗跋吒和二元论者萨陀耶散陀・耶提湿伐罗等。他们竭尽全力寻求这些名号的来源和含义,意在说明这一赞辞是如何全面地描述了毗湿奴的品质、特征、能力和功业。诸注本中,以波罗舍罗跋吒(Parasmbhatta,1122-1174)所作的《薄伽梵善德镜》(Bhagvadgunadarpana)因其考证繁博而最具权威。他广泛参考了各奥义书、往世书以及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有关内容,综合考虑梵文语法规则和语源学的规律,对各个名号都做了尽可能合理的解释。

念诵毗湿奴千种名号能够求取功德前已略述。事实上,不仅宗教、哲学、文学典籍,就连称作“生命吠陀”的医学著作对其效能也是赞不绝口。按照这类著作的说法,千名赞辞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如多尿症、肺结核以及若干热病。在产房里诵唱它也能使生产顺利进行。除了治病、解毒以外,它还能帮助人赎罪、了愿、禳灾、祈福、驱除鬼魅、摆脱困扰、化解烦忧、躲避凶象。

第7篇:赞颂老师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语言 释义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门语言的基础,是重点,难点。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说“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无法表达。”①

对于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母语都是基础,是把母语作为中介语来进行教学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掌握、运用目的语,下面从词语释义的角度,谈谈对母语是英语的人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一) 首先从汉语词汇的构形方式谈起。

构形法是词语使用的一种变化形式,增加的是语法的附加意义,如英语中名词变复数,动词变单数,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等,在教学中要指明词形变化的形式及其变化前后的语法意义,并使学习者理解、正确使用。这是语言的一种语法现象,也是扩大词汇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英语构造新词大多采用附加法,汉语也有此种方法。类似于英语中名词变复数的一类词。例如:我(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重叠法。重叠法就是将整个词或将部分语素进行重叠构成形态变化的方法,例如:爸(爸爸) 研究(研究研究)、冷清(冷清清)、糊涂(糊里糊涂)。

(二) 汉语词的构造

简单说就是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如人、 恍惚、 茫茫、知了、马克;语言、 火红、接轨 、年轻 、 改善 、接收、老虎、桌子、刚刚。

学习词汇掌握词的构造方法是很重要的。众所周知,掌握英语词汇中的前缀和后缀可以大大增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如―ist,我们知道这是“……的信仰者,……的实行者”的意思,atheist(无神论者)。―ion(also ―ation,―ition,―sion,―tion,―xion)这是“……的行为,……的状态”的意思。理解这些对我们扩大英语词汇量有莫大的帮助,同样,理解汉语的构词法对于词汇教学也有重大意义。根据构词的语素,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即根据构词法来展示词的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常用。

(三)理解了汉语词汇构词构形之后,下面就是对这些词语的具体教学了。略列几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1、 翻译法。根据我们学习英语的经验,都是把英语单词翻译成汉语词语来学习,虽然英语和汉语不是一一对等的关系。由此可见,翻译法是我们教学一门语言最常用的方法。翻译法就是利用学习者母语或某种共同语对词语进行翻译或解说的方法。②对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如果用汉语解释,或者是对于汉语水平不好的学生都是很费劲的,并且教学效果也不好。运用翻译法就可以解决问题,用一个英文注释词直接对译解释汉语被释词。但是翻译法也有其局限性,有时二者词义基本相同,但二者的词义范围有差别。如汉语中的“酒”被解释为“wine”,可“wine”在英语中主要指“葡萄酒”,比汉语的“酒”词义范围小,那么学生理解“酒”的词义比实际的词义范围小。

2、 对比法。就我个人的学习体验而言,我觉得对比法是词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特别用于单词词汇的记忆中。不同语言之间总会有一些对应词,在书写形式上,一些语言之间也会有同行或近形的现象,对比教学效果就更好。如汉语的“妈妈”对应英语的“mother”,在不同语言的词汇系统中,基本对应的词语是大量存在的。刚才我说了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并不是一一对等的关系,这就需要认真的加以对比,以避免负迁移现象的发生。如汉语的“还”对应英语的词语有好几个,“besides”、“except、”“yet”、“still”等。“看”在不同的情况下也有很多“看”,如“look”、“read”、“watch”、“see”、“seem”、“understand”、“visit”等。在不同的语言中,基本意义一样转义是不一样的。

英语单词是由二十六个字母组成的,多一个字母少一个字母,字母顺序颠倒下都构成不同的单词。汉字是方块字,由偏旁、笔画、部件构成,多一笔少一笔也是构成不不同的汉字的,如“大”、“太”、“天”、“夫”、“田”、“甲”、“由”、“申”等,这些形近字都需要用对比法,比较法来教学,来记忆。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不好即孬,不正即歪,出米为粜”这样的字可以用非常形象的方法来记忆。

3 、语境法。什么叫语境?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也叫言语环境。因为词义具有模糊性,因此语境可以赋予词义以特定的含义,如“花”在”花钱“和”鲜花“中的意义是不同的,就连词性也不一样。在教学中,把之放入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教学更加容易,对于多义词的教学具有明显效果,因为这些只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体现出来。

其次多义词和同形词都是用相同的形式表示多个意义,没有语境就很难理解,只有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词义才更明确更具体。如上文举到的“花”。多义词中如“熟”,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饭熟了”。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了:“谷子熟了”。常接触,知道得很清楚:“老熟人”。做某种工作时间久,精通而有经验:“熟能生巧“。经过加工炼制:“熟铁”。①

同义词还需要在语境中讲解,加以区别,主要可以从概念意义、附加色彩和用法三个方面进行。例如“赞颂”和“赞扬”,都是对人和事物称赞的意思。但“赞颂”除表示“赞扬”的意思,也有“歌颂”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说情景法,利用或创设情景教学,其实情景法也是语境法的一个重要形式。在教学中,我们评课时还经常听到某老师的教育机制好,其实这里强调的就是老师扑捉和利用即时语境或现场语境的一种能力。

4、 语块教学法。在上对外汉语课的时候,老师经常让我们看一些观摩课,其中有一位参加明德项目的王老师讲的一节课给我印象很深。她讲的是有关中国饮食的,就此引出一系列中国的食物,只要是学生见过的听过的吃过的都搬到课堂上来教学。这样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又有环境,教学效果当然好,同时也大大扩展了课堂知识,又显得课堂教学非常灵活,看似随意,实在是对教学熟练程度的良好把握。可见词块教学可以有效地大大增大学生的词汇量。如对关联词语的教学,这对于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经常出错,英语中用了“because”就不用“so”,但汉语不同。在汉语中,同一个句子用了不同的关联词语,意思就不一样。如:这个机会不仅有利于你,(而且)也有利于大家。这个机会除了有利于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出很多关联词语,要求学生多做练习,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注解

① 李明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习得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 2011

② 高燕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③ 骆小所《现代汉语引论》(修订版)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6

参考文献:

[1] 李明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习得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

[2] 常敬宇著《汉语词汇文化》(增订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 高燕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 赵金铭总主编 施春宏编著《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概说》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5] 朱芳华著《对外汉语教学难点问题研究与对策》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第8篇:赞颂老师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秦王破阵乐》 《大唐西域记》 玄奘 戒日王 中印交流

英国卡迪夫大学著名佛教史和《大唐西域记》研究专家宁梵夫教授,在“玄奘是否亲至马图腊”一文中提出质疑,认为玄奘面见戒日王的交谈是玄奘将中国的帝王崇拜置于印度文化框架之中的虚构。也有学者认为,玄奘出于争取唐王支持、弘扬佛法的目的,在这一段叙述中颇为夸大其词地渲染了对唐王的赞美,与当时的真实情况不符。

中印交往,以印度之单向输出为主,关于中土文化的逆向传人仅有极少记载,如鸠摩罗王遣使请老子像、玄奘将老子《道德经》译为梵文等。《秦王破阵乐》若真如玄奘所载,在戒日王时代的“印度诸国多有歌颂”,则为中印文化交流史又增添一值得欣喜之重要例证。

一、基本史料及四种假设

玄奘面见戒日王的交谈细节,所涉史料,有一致,也有相左。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知,所有文献一致指向戒日王知悉(摩诃)至那国,并且知悉《秦王破阵乐》,不知“(大)唐”国号。对于“秦王”和“功绩”则各有说辞。

玄奘是面见戒日王的当事人,也是这些史料的唯一来源。表中虽列出六种文献,事实上近乎孤证。通过其内在逻辑,这些孤证至少排除了玄奘的记忆偏差,而留下仅仅两种可能:《秦王破阵乐》传人印度,确有其事;或则,玄奘妄语。

此处将“唯二可能”的历史事实进一步还原为如下四种假设:

假设一:宁梵夫质疑成立,玄奘见戒日王的交谈纯属虚构,无论戒日王或玄奘均未提及《秦王破阵乐》或唐太宗的美德。此说法暂未见于任一史料。

假设二:戒日王对唐太宗一无所知,玄奘述说了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和美德。此说法暂未见于任一史料。

假设三:戒日王知《秦王破阵乐》,不知唐太宗美德;玄奘为之详说。《续·玄奘》、《慈恩传》、《开元录》、《行状》、《新唐书》持此说法。

假设四:戒日王知《秦王破阵乐》,率先称赞唐太宗美德;玄奘认同并再度赞美唐王。据《西域记》。

《秦王破阵乐》是否传入印度是亟待考证的核心问题。

二、论《秦王破阵乐》传入印度的可能性

《秦王破阵乐》传人印度,在时间、媒介等诸多元素的考量下实为可能。

(一)时间的考证

《秦王破阵乐》的雏形产生于武德年间。据《新唐书》:“太宗为秦王,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又据《新唐书》卷一《太宗本纪》:“(武德)三年(620)四月,击败宋金刚于柏壁。刘武周惧,奔于突厥,其将杨伏念举并州降。”可知贞观七年(633)《秦王破阵乐》始具宫廷雅乐规模。其传入印度的具体形态大略介于民间《破阵乐》与宫廷《破阵乐》之间。详见后文“传人印度之形态”。

玄奘于640~641年面见戒日王。从时间上看,《秦王破阵乐》在二十年间传人印度完全可能。

(二)流传的途径

西行道路无比艰险,“所经之苦,人理莫比”,只有求法的僧人和逐利的商旅才会踏上此途。季羡林先生的论文《商人与佛教》,专讲商旅和佛教徒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徒和商旅常结伴而行。玄奘在阿耆尼国附近就曾与胡商数十结伴。据王邦维先生分析:唐太宗下令禁止出境,主要针对汉人。胡人则可随意出入。又例《慈恩传》卷一,胡翁先云“西路险恶,沙河阻远,鬼魅热风,遇无免者”,又说“师必去,可乘我马。此马往返伊吾已有十五度,健而知道。”胡马往返伊吾十五次,最可能的目的就是商贸。《糖史》中“唐太宗与摩揭陀——唐代印度制糖术传人中国问题”一章,特别谈到太宗时制糖技术从印度传人中国。

唐都长安是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在长安可以见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商旅居民。中印民间物资、文化等各类交往频繁。现将619年至642年有记载的中印交往列述如下:

隋炀帝时,遣裴矩通西域诸国,独天竺、拂棘不至为恨。然隋制设九部乐,一支即为《天竺伎》,还有《龟兹伎》、《安国伎》等。

武德二年(619),(厨宾)遣使贡宝带、金锁、水精酸、颇黎状若酸枣。

贞观元年(627),“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波颇蜜多罗,冒冰霜而越葱岭,犯风热而度沙河,时积五年,途经四万,以大唐贞观元年,顶戴梵文至止京辇”,在京传译。

贞观元年(627),玄奘西行求法。

贞观十一年(637),(厨宾)遣使献名马,太宗嘉其诚款,赐以缯彩。

贞观中(627-649),(太宗)遣果毅何处罗拔等厚赍赐其国,并抚尉天竺。处罗拔至厨宾,王东向稽首再拜,仍遣人导护使者至天竺。

贞观十三年(639),有婆罗门将佛齿来。

贞观十四年(640),“厨宾国并遣使贡方物”。

贞观十六年(642),“(屡宾)又遣使献褥特鼠,喙尖而尾赤,能食蛇,有被蛇螫者,鼠辄嗅而尿之,其疮立愈。”

印度幻戏在长安盛行,高宗深厌恶之,下令禁止“自断手足、割舌破肚”的天竺伎入境。既然高宗特别下令,可见这种现象在高宗之前就早已形成规模。

中印官方往来,载入史籍已不罕见;民间往来,未被载录或史料丢失的情况可能更多。

因此,《秦王破阵乐》并不缺乏传播媒介:商旅或僧人都有可能在这二十年间将《破阵乐》带入印度。正如季羡林先生所指出的,“《秦王破阵乐》曾传入印度,其在李世民为秦王时流行于世,而戒日王于会见玄奘时闻之已久,足见当时中印之间交往频繁、消息灵通。”

(三)《秦王破阵乐》自身特点

1.源流略考

《秦王破阵乐》,又名《破阵乐》、《破阵舞》、《破阵乐舞》,简称《破阵》;633年后更名《七德》,又称《七德舞》,与《破阵》等名并存。

唐太宗时《秦王破阵乐》源流概况,略如下表:

武德年间,秦王军中已流传着一个民间版本的《秦王破阵乐》,此处简称“民间《破阵乐》”。《旧唐书》云“世间遂有此乐”、“人间歌谣《秦王破阵乐》之曲”;《新唐书》云“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即为此意。

杨宪益认为民间《破阵乐》为突厥人所创,传人唐军中,不无可能;至于称其舞蹈来自罗马《突罗舞》或是希腊《霹雳戏》的武舞,则值得商榷。民间《破阵乐》包含曲与词,呈现出民谣形态,最初很可能并无舞蹈或仅有简单配舞。

贞观元年(627),太宗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阵》之曲,此处称之为“即位《破阵乐》”。即位《破阵乐》经吕才和谐音律,沿用民间《破阵乐》的朴素歌词,具有简单的舞蹈形式。

贞观七年(633),太宗制《破阵舞图》,命吕才依图教乐工百二十人(一说“增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而习之,数日而就,后令魏征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之舞,即所谓“宫廷《破阵乐》”。《旧唐书》云“《破阵乐》,太宗所造也”即指宫廷版之主持修造。“改制歌辞”,证明民间《破阵乐》(及即位《破阵乐》)已有歌词;“增舞者”,证明即位《破阵乐》已有舞蹈。

陈寅恪先生指出,唐朝宗庙雅乐中杂有胡声,即龟兹乐。又据《旧唐书》卷二九:“自周、隋已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秦王破阵乐》为鼓舞,因而可推知其乐曲确实混入龟兹乐元素。

民间《破阵乐》,或为外族传人,或源自民间《散曲》;即位《破阵乐》经汉地乐师吕才协调音律;宫廷《破阵乐》混入西域(龟兹)元素。《秦王破阵乐》的产生和沿革,包含了各族音乐风格,融入宫廷精英的音乐才华,又具有民间艺术的现实关怀和旺盛生命。这是《秦王破阵乐》广为流传的根本原因。

2.目的

民间《破阵乐》的产生或许并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其最初的意图是否为赞颂秦王尚未可知;而唐太宗即位后主持修造《破阵乐》的目的则是“功业由之”,一者为庆祝战功,二者为政治宣传。如太宗所言:“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唐太宗平定天下依靠“武功”,稳固海内却要靠“文德”。《破阵乐》虽为歌颂统治者战功的武舞,却也是以文德的方式表现出来,符合唐太宗“文武之道”的双重目的,从而被改造为初唐第一大曲。

就创作目的而言,宫廷《破阵乐》与寻常的民间音乐不同,是唐太宗为夺取继承权制造舆论攻势的工具,又是即位之后加强王权合法性的自我包装,是一部政治宣传曲。因而其后来之流传,并不是纯粹的自然传播,而是具有很大程度的人为因素。

(四)小结

《秦王破阵乐》最初流传于世在公元620年前后;627年“登于雅乐”;在633年制《舞图》、改制歌辞,形成一百二十人的大型宫廷歌舞。

《旧唐书》记载了宫廷《破阵乐》初次上演的盛况:“(贞观七年)癸巳,奏《七德》、《九功》之舞,观者见其抑扬蹈厉,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竦。武臣列将成上寿云:‘此舞皆是陛下百战百胜之形容。’群臣成称万岁。蛮夷十馀种自请率舞,诏许之,久而乃罢。”《新唐书》复记载道:“(《七德》)舞初成,观者皆扼腕踊跃,诸将上寿,群臣称万岁,蛮夷在庭者请相率以舞。”④在场十几个国家的外国人都情不自禁请缨共舞。可见“蛮夷”非常喜欢这部讲述战争胜利的乐舞的表现形式。这充分证明了《破阵乐》在艺术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西域乐在隋唐时期颇为盛行,初唐九部乐多为西域乐。然而外族对中原歌舞喜爱的记载,却十分罕见。几乎仅有此例。

《破阵乐》来源或为突厥传人,或为民间草创,最初的乐曲即带有西域风格。“登于雅乐”后,《秦王破阵乐》糅合了龟兹乐鼓舞风格,西域元素更为浓重,增添了《破阵舞图》的宏大场面,“发扬蹈厉,声韵慷慨。享宴奏之,天子避位,坐宴者皆兴”,气势恢宏,震撼人心,深得各族人民喜爱。

《破阵乐》的表演形式,虽然与宫廷华丽的装饰和强大的歌舞阵容结合,却在本质上颇似吟游诗人传唱英雄事迹,既有乐舞又有叙事,琅琅上口,易于传诵。这种形式正是印度人习惯的口口相传的唱诵的表现方式(梵僧往往用口头传诵的方式把佛经传人中国),其内容又是与战争胜利(破阵)相关(追求胜利、赞颂胜利,这正是传统印度教,尤其是湿婆派和毗湿奴派最为推崇的品质和行为),非常符合印度人的审美取向。

综上所述,无论民间《破阵乐》还是宫廷《破阵乐》都具有相当的艺术魅力,且杂糅西域元素,适合各族传唱;极可能是“率舞蛮夷”或商人、僧侣将《破阵乐》及太宗美名传到海外,并用口头传诵的方式使之流入印度。

三、论《秦王破阵乐》传入印度的合理性

《秦王破阵乐》传人印度之可能性毋庸置疑;玄奘之如是记载,也完全具有合理性。

(一)关于“为求大义、不拘小节”

玄奘是一个一旦下定决心就坚定不移的人。西行之前,他一心求法;东归之后,他一心译经弘法。一路的艰难险阻,或是礼遇或是轻慢,或是挽留或是劝阻,玄奘宠辱不惊,坚若磐石。细枝末节的插曲或诱惑,根本无法撼动他的终极理想。西行求法途中,玄奘可以触犯国法偷越国境,可以赌咒发誓安抚弟子石盘陀,可以声色俱厉斥责校尉王祥,可以昼伏夜出如同盗贼,可谓“为求大义,不拘小节”。与译经、弘法的“大义”相比,撰写《西域记》也不过是“小节”而已。然而,玄奘心目中的这些“小节”却不包括触犯佛教的戒律。佛教中的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玄奘已受具足戒,要遵守《比丘戒本》中规定的全部戒律。五戒是根本。玄奘西行,虽然曾触犯世俗法律(偷越国境),却从未破戒。

玄奘西行至凉州时,有人告诉凉州都督李大亮:“‘有僧从长安来,欲向西国,不知何意。’亮惧,追法师问来由。法师报云:‘欲西求法。’亮闻之,逼还京。”至瓜州,凉州防牒至,云“有僧字玄奘,欲人西蕃,所在州县宜严候捉。”州吏李昌心疑法师,前来问询。玄奘先是“迟疑未报”,然后“乃具实而答”。入莫贺延碛,“时行百余里,失道,觅野马泉不得。下水欲饮,袋重,失手覆之,千里之资一朝斯罄。又路盘迪不知所趣,乃欲东归还第四烽。行十余里,自念我先发愿,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今何故来?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于是旋辔,专念观音,西北而进。”

玄奘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在求法攸关之时,玄奘尚实语;在性命攸关之时,玄奘尚不违背誓言。对于如此虔信佛法的玄奘,在相比之下温和许多的环境里,又如何能轻易妄语?

《西域记》中值得商榷的记载,如设赏迦王和曲女城法会,玄奘并没有在叙述中强调自己亲临现场,而是将亲见与听闻混为一谈。然而在面见戒日王的过程中,玄奘自始至终亲历,并且言之凿凿地说戒日王谈及《秦王破阵乐》(见上文列表),没有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回旋的余地。

如果玄奘为满足自己弘扬佛法的理想,使唐太宗成为他兴建译场、译经弘法的坚实后盾而虚构了戒日王对唐太宗的赞美,那么玄奘完全可以说一些抽象的美德,而不必具体地说到《秦王破阵乐》而将自己置于诳语的境地。

不仅戒日王知悉《破阵乐》。据《西域记》,鸠摩罗王也熟知《破阵乐》,云“今印度诸国多有歌颂摩诃至那国《秦王破阵乐》者,闻之久矣。”假设玄奘确实诳语,有戒日王知悉《破阵乐》并赞美和肯定业已足够,又何苦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不实之词?

由此可以推断,《秦王破阵乐》确实在戒日王时代的印度广为流传,并且戒日王确实知悉《秦王破阵乐》。

(二)关于戒日王口中的“秦王”和《秦王破阵乐》

戒日王提及《秦王破阵乐》的方式,与玄奘的记述中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可能不尽相同。戒日王不可能用中文逐字说出“秦王破阵乐”。

1.“秦王”梵音

宁梵夫及其他学者对于玄奘的质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既然戒日王不知道“大唐”,如何能知道《秦王破阵乐》,或者说,戒日王既然连唐太宗即位前的封号“秦王”都知道,如何能不知道摩诃至那国的新国号为“大唐”?再或者(在某些史料中所显示的),戒日王既然已经知道《秦王破阵乐》,如何不知道秦王是何人?

这些指摘并不确实。据《西域记》卷五,玄奘记载的逻辑非常明确。戒日王一开始只知道玄奘是在那烂陀寺修行的远客沙门。戒日王问玄奘从何国来。玄奘回答从大唐。戒日王问大唐在哪里。玄奘说,我说的大唐就是印度人惯称的摩诃至那。戒日王恍然大悟,并且说到秦王。这只能证明,戒日王不太习惯摩诃至那的新国号:大唐。就像是旧时中国管日本叫倭或倭国。如果来了个日本人,说他来自Nihon(日本),中国人可能听不懂。如果他说,就是你们所说的倭,人们就懂了。

另一层次的疑惑,则源自对戒日王口中的“秦王”和《秦王破阵乐》以及玄奘“推波助澜”的翻译的误读。对于戒日王所说的“秦王天子”,玄奘澄清说:“至那者,前王之国号;大唐者,我君之国称。昔未袭位,谓之秦王,今已承统,称日天子。”

戒日王和玄奘交谈的语言,很可能是梵文(戏剧中国王和僧侣说梵文),也不排除他们讲某种俗语的可能。

印度将中国称为摩诃至那(maha-cina)或至那/支那(cina)由来已久。中国的今称China就是由此而来。至那(cina)的称谓,可能来自秦朝之“秦”,可能来自丝绸之路之“锦”,可能来自古代繁盛之地荆楚之“荆”,尚无定论。不过至少可知,在玄奘的理解中,至那(cina)与秦朝之“秦”相关。印度语言中的至那(cina)与汉语中的秦(cina)约略为同一个单词。

戒日王口中的秦王,对应的梵文为“cina-raja”(至那王);戒日王口中的《秦王破阵乐》,对应的梵文大致为“cina-raja-vijaya-gita”(至那王胜利歌)。戒日王并不知道唐太宗即位前叫“秦王”,而是笼统地称他为中国王(至那王,cina-raja)。而戒日王所说的“中国王”或者说“至那王”,恰好与玄奘翻译的“秦王”为同一个词,因而产生了混淆。

可以将玄奘与戒日王接下来的对话进一步还原为:

玄奘说:大唐(maha-tang)就是印度所谓的摩诃至那(maha-cina,又译“大秦”)。

戒日王说:我曾听说摩诃至那(maha-cina)国有一个至那天子(cina-raja-deva-putra,又译“秦王天子”)。

玄奘说:是的。至那(cina,又译“秦”)是以前帝王的国号(玄奘这里指秦始皇之秦),大唐(maha-tang)是当今帝王的国号。我君即位前的封号也是秦王(cina-raja),现在继承了王位,就称为天子(deva-putra)了。

从玄奘的回答可见,戒日王所说的至那天子只是一个笼统的称谓,并不是指称唐太宗即位前的封号,戒日王也并不知道唐王、唐太宗、秦王、至那王的不同,因而玄奘在回答中予以详细解释。然而,唐太宗为皇子时的封号恰好是秦王,所以玄奘将戒日王的问话也就索性译为秦王。其实,戒日王是不知道至那王(cina-raja)还有一个至那王(cina-raja,秦王)的称号的!

2.《秦王破阵乐》梵音及传人印度之形态

戒日王所说的《秦王破阵乐》,可以直译为“赞颂至那国王胜利的歌曲”。他们交谈的语境是在讨论当今的帝王,而不是古代的那个秦始皇破阵。“唐之自制乐凡三大舞:一曰《七德舞》,二曰《九功舞》,三曰《上元舞》。”前两个为太宗时所造,后一为高宗所制。只有《七德》颂扬战功。《七德》即《秦王破阵乐》,并不排除戒日王所说的赞颂至那王胜利的歌曲为另外的歌曲而非《秦王破阵乐》的可能。只能说,如果在印度流传着一个来自中国的赞颂中国帝王的歌曲,而这个歌曲竟未见于中国史书——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戒日王所言,最可能就是《破阵乐》。因而玄奘也就顾名思义将之翻译为《秦王破阵乐》了。

此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玄奘的记述中,无论戒日王说“(氓庶)咸歌《秦王破阵乐》”还是“闻其雅颂,于兹久矣”,以及鸠摩罗王说“今印度诸国多有歌颂摩诃至那国《秦王破阵乐》者,闻之久矣”,均使用的是“歌”和“闻”,而非“舞”和“观”。《破阵乐》原本为大型宫廷舞乐,但前文已述,其传人印度极可能是经由商人僧侣、“率舞蛮夷”等媒介以吟游诗人传唱史诗的方式,因而很难保留具有中国宫廷特征的铠甲、战戟等装饰和规模宏大的舞蹈场面。其传人印度的形态很可能仅留存曲和词。

如果我们大致可以肯定《秦王破阵乐》以传唱方式流入印度,传唱不可无词,那么也就会有词传人印度。

《秦王破阵乐》原词有两个版本。《旧唐书》和《乐府诗集》所载《破阵乐》:“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曲词简短质朴,应为民间《破阵乐》词,而非魏征等改制。其歌颂的对象并不一定是秦王,而更像是一位将军或士兵自述。这很可能是唐太宗撷取《破阵乐》为己所用后命魏征等改制歌词的原因。魏征等改制的宫廷《破阵乐》词,更名《七德》,其内容应为讲述唐太宗的七种美德。《七德》曲词虽然不传,但其内容可在元和年间观赏《破阵乐》的白居易的《新乐府·七德舞》中窥知一二:

亡卒遗骸散帛收(一德),饥人卖子分金赎(二德)。

魏征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三德)。

怨女三千放出宫(四德),死囚四百来归狱(五德)。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劫呜咽思杀身(六德)。

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七德)。

以上“七德”,是唐太宗最为世人称道的典型事迹,宣扬他仁政爱民。如果《七德》曲词随《破阵乐》一同传人印度,戒日王应知悉这些事迹;然而各类史料,或称戒日王不知秦王美德,或依玄奘所述,赞美唐太宗的抽象德行“兴大慈悲,拯济含识”等,却对“七德”内容只字未提;“前代运终,群生无主,兵戈乱起,残害生灵”虽提及隋末乱象,也似与民间《破阵乐》词中“相将讨叛臣”的情形不符。这证明传人印度的《破阵乐》词并非《七德》曲词,也非民间《破阵乐》词。

如果戒日王曾赞美唐王,他的叙述中很可能包含了《破阵乐》曲词传至印度的某一版本大意;而无论戒日王赞美太宗与否,都证明《秦王破阵乐》曲词在传至印度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传唱者使用印度语言,即使是原本翻译出中文曲词,其内容也会与中文含义有所出入,更何况不同的传唱者或不知晓原词,或只知大概记忆混乱,或曾亲睹气势恢宏的武舞场面(率舞蛮夷),或曾亲历初唐盛世,都可能篡改曲词,添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将场景在叙述中更为夸张地再现,从而创作新的唱咏。

综上所述,戒日王口中的《秦王破阵乐》或cina-raja-vijaya-gita,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不是中原的《秦王破阵乐》,而是基于民间《破阵乐》的传唱形态、具有宫廷《破阵乐》雅颂风格、丧失舞蹈场面、融合印度本土特色和传唱者个人感情的一个节选本或衍生本。

(三)小结

《秦王破阵乐》远播概况,如下表所示:

《秦王破阵乐》曾随日本遣唐使传至日本,有古乐谱和古乐图为证;《秦王破阵乐》也曾传至,有《唐书》为证;《秦王破阵乐》更曾传人印度,一系列佐证证实玄奘所述无误。至于《破阵乐》传人印度的形态,曲、曲词一定存在,曲词很可能与中原词(民间《破阵乐》和《七德舞》词)出入较大。传至天竺,戒日王、鸠摩罗王均使用“闻”、“歌”等词,与之前推测的吟游诗人的传播方式相应,而其舞蹈部分很可能在流传过程中缺失。

四、戒日王和玄奘是否赞美唐王

《西域记》称戒日王率先赞美至那王的事迹,玄奘予以肯定;《续·玄奘》、《慈恩传》、《开元录》、《行状》和《新唐书》中则把称赞唐太宗的“功劳”都留给了玄奘。

如果戒日王早已知悉《秦王破阵乐》,那么他对歌舞中颂扬的主人公秦王或者说至那王的功绩也应略有耳闻,无论是何种版本的功绩,其对唐王的赞美顺理成章。或出于外交辞令,或真心钦佩,戒日王都可能赞美唐王。

玄奘对唐太宗的赞美,则不是可能,而是一定。

戒日王和鸠摩罗王纷纷遣使来唐就是最强有力的证明。

戒日王会晤玄奘之后,中印交流发生了质的变化。之前,戒日王对《秦王破阵乐》早有耳闻,或知秦王功绩,然而并没有进一步举动;之后,戒日王遣使来唐,开辟了中印最早的官方交往。戒日王不可能仅凭玄奘的到来就派遣使臣。玄奘必然在戒日王面前盛赞唐王,以至戒日王深生崇敬之心:

“贞观十五年(641),尸罗逸多自称摩伽陀王,遣使朝贡。”

“贞观十五年,(戒日王)自称摩伽陀王,遣使者上书。”

不仅如此,唐太宗遣使回访,戒日王“膜拜受诏书,戴之顶”,虽然不能排除唐太宗派遣的使者出于天朝上国的心态对于戒日王恭顺程度的夸张描绘,至少可以认为,戒日王对待使者的态度是比较恭敬的。

玄奘不仅在戒日王面前赞美唐王,在鸠摩罗王面前也曾极力赞颂唐王:

玄奘说:“此歌者,美我君之德也。”“我大君圣德远洽,仁化遐被,殊俗异域,拜阙称臣者众矣。”拘摩罗王随即说:“覆载若斯,心冀朝贡。”

鸠摩罗王并未食言。

《旧唐书》载“四天竺国王咸遣使朝贡”,“有伽没路国,其俗开东门以向日。王玄策至,其王发使贡以奇珍异物及地图,因请老子像及《道德经》。”

《新唐书》又载“(贞观)二十二年,……迦没路国(鸠摩罗王)献异物,并上地图,请老子象[像]。”

迦没路国即玄奘记载的迦摩缕波国,国王就是鸠摩罗王。

玄奘在戒日王、鸠摩罗王面前夸大其词地赞美唐王,类似于佛教传统的法教,联系到玄奘在唐王面前颇有些不切实际地赞美戒日王,尤其将戒日王描述成敬佛甚至信佛的仁慈君王,这些都可能源自一种复杂心态:热爱故土的情怀、民族自豪的感情、迫于王权的妥协、弘扬佛法的依托。一个身在异乡的僧侣,虽非官方派遣,虽为偷渡出关,也唯有把自己的祖国叙述得强大,才能得到更多的尊重。世人都很难相信,一个高僧大德会来自一个盗贼之乡;而如果来自“风教遐被,德泽远洽”的美德之乡,即使一个庸碌之人,也会因之而生辉。这或许是玄奘赞美唐太宗的动机之一。除此之外,玄奘弘扬佛法的“教化”目的更为明显:让各位君王互以对方为典范。唐太宗嘱书《西域记》之后,就开始“因劝罢道,助秉俗务”。这一方面体现了唐太宗爱惜玄奘才华,另一方面则表明唐太宗对于佛法尚抱有世俗的见解。译经要得到皇帝的支持,就要让皇帝认识到佛教的重要性和尊贵地位。玄奘对戒日王说唐太宗“爱育四生,敬崇三宝”,是对戒日王的教化;玄奘大肆渲染宗教法会,对戒日王礼佛有意无意的“误读”,以及玄奘对戒日王“仁慈”、“孝悌”等高度评价,则暗含了对唐太宗的“教化”。戒日王对唐太宗的赞颂,玄奘对唐太宗的赞颂,玄奘对戒日王的赞颂,环环相扣,紧密结合,从而不知不觉将唐太宗推上真正“敬崇三宝”的位置,成为了玄奘兴建译场、译经弘法的坚实后盾。

对玄奘最仁慈、对佛教最推崇的王,其实是高昌王麴文泰。然而高昌与唐朝正准备开战,玄奘只得收起了对高昌王的赞美,也只得将这些良好品质和赞美“转嫁”到戒日王身上。春秋有孔子“托古改制”,大唐有玄奘“借地插秧”。按照梁任公的说法,就是“本意不在述中”,而是借古人、今人、外国人以寄寓理想。夸张地赞美戒日王,并非玄奘言不由衷,而是意在给唐太宗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结论

行文至此,可以得出结论。本文开篇的假说一、二均不成立,假说三部分成立,假说四最为可能:《西域记》此处记载最接近真实。

其一,《秦王破阵乐》确实在玄奘面见戒日王之时已传入印度。戒日王知晓(摩诃)至那,知晓《破阵乐》,也确实在言谈中提到了《破阵乐》,或者至少是一部近似《破阵乐》的赞颂至那王得胜的歌谣。玄奘听到后大为惊诧和喜悦,遂记录之。

其二,戒日王笼统地称摩诃至那国王为至那王,并不知晓秦王、唐王等名号渊源。文中出现的“秦王”仅为玄奘对“至那王”一词的意译,本意为中国王,并非李世民即位前的称号。

其三,《破阵乐》传人印度的形态很可能发生了改变,缺失舞蹈部分,仅留乐曲和曲词。曲词与原来的民间《破阵乐》词或《七德舞》词都不尽相同,经传唱者改造,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传达了盛唐见闻和宫廷武舞的盛大场面。

第9篇:赞颂老师的名言范文

《繁星·春水》这部让我们怀念和感动的书,是伟大的作家冰心老人写的。在她这些闪动着灵光和真情的小诗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歌颂自然、母爱、和童心了。自然是完美的,母爱是伟大的,而童心是,是纯洁的,是她将这些赞颂集于笔尖从而酝酿成了文字。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繁星春水的读后感,请您阅读。

繁星春水的读后感1从作者这些平时随便记下的“零零星星”的感想和回忆中,我看到了她对家庭生活小范围的爱以及对社会生活这大范围的恨,也许这是时代带给她的影响,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曾经触动过当代青年的短小诗篇,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些什么。

“童年啊!是梦中的夏,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是最美好的,因而也最短暂,梦是虚幻的,而真实却赖以它而得以体现,一个人长大了就不可能再回到童年,而现实的残酷与黑暗却又不得不使他想起纯真的童年,思绪游离在现实与回忆之间,只有在梦境中再次拥有那一份已逝去的童真,这不正是我们此刻的悲哀?

那么究竟能不能把这种美的崇仰升华呢?一百一千个人会有一百一千种回答,作者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对真、善、美的追求就有了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这世界了!这是歌咏自然的诗篇,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不施浓墨童彩,没有人为夸张与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溢于言表了。

若再深入些,我发现这些小诗往往将中国古典诗词和外国文学的两种韵味调融在一起,有时还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诗篇表现出来的瞬间的情感,无不含蓄蕴藉,如作者一样清莹隽永,字里行间流淌着温婉的情韵、淡淡的哀愁,纯洁的思想,它们和冰心一起,形成了一片晶莹而又遥远的繁星,一条温暖绵长而又鲜活力气的春水,永远萦绕在你我的心头。

繁星春水的读后感2《繁星·春水》是一本非常朴实的诗集,并没有普通诗歌华丽的辞藻,却处处流露着冰心细腻的心思和情感。情感仿佛与文字糅合在了一起,仿佛本该就是如此。每一句都浑然天成,朦胧的诗意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中,仿佛能感受到冰心写下每一个字时的心情。

翻开书,看到那一排排诗句,仔细的品味每一句话语中的诗意,我读到了许多的感悟。时而婉转细腻,时而又激情高昂的诗句,无处不在透露着冰心的别有用心。她在歌颂世上的爱,她歌颂母亲的伟大无私,为了孩子的不顾一切,歌颂小孩子纯洁无暇又天真无邪的心灵。

一句句朴实的诗句中,透露着深刻的意义,就像是美玉包裹在石中一般。冰心用不带任何修饰的亲切语句,娓娓道来对生活中的热爱,对世界上美好的爱的歌颂。那一句句诗,深入人心的最深处,将每一处污秽都清洗干净,用朴实的爱意来让每个人变得纯洁无暇,心湖透澈。读到冰心的诗歌的人,想必都会安静下来,看她用文字演绎的纯真哲理吧?心中宁静下来,慢慢的感悟着这世界中的美好,感受着美好的童心母爱吧?

还有一首叫《诗的女神》的诗。在最后一段中间冰心老人发自肺腑地说道:“量我怎配迎接你,诗的女神呵还求你这般的,经过无数深思的人的窗外。”冰心将诗拟为女神,展现了她对诗歌的尊重,她认为诗是一种很美的东西,冰心老人自嘘自己不配迎接她,充分写出了冰心老人的虚心,和暗示自己还须继续努力,才有可能达到巅峰。这一点,我并没有能做到。

我读到了冰心的爱母之情。那一句句诗,不含任何的虚假伪造,出自内心的感受,让我在今天都能够感受到她对母亲的爱。...

繁星春水的读后感3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亲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亲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思念,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亲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亲。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一颗澄澈的冰心,正如繁星点点,春水东流。《繁星春水》这篇作品给我的启迪很大,她告诉我人类对爱的追求,告诉我母爱的伟大,告诉我要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些使我冰心奶奶这种伟大的精神和善良的品性所折服。

繁星春水的读后感4如果问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那莫过于纯洁的母爱!对此,我国着名女作家冰心也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繁星春水》。

在灵魂的深处,有一种快乐在冥冥中跳跃。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在一次次静谧中的夜里滋润我干涸的新。感动,洗涤着我雀跃的灵魂,我安静的聆听。哦。我听到了童年银铃般的欢笑与父母慈爱的教诲。于是,我悄悄的将其谱写成童年与母爱的五线谱。在繁星闪烁下一遍又一遍的弹奏。

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享受别人的爱护;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辛苦地把我们抚养x;妈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总是支持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当我们摔倒了流血,最痛的不是我们,是妈妈的心;当我们不听话,妈妈动手打我们,最痛的同样是妈妈,正所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可是,当妈妈帮我们补衣服刺到手指,妈妈仍然会觉得开心,因为如果她的痛能够换来我们的快乐,就算是痛不欲生,对于妈妈来说也是值得的。这使我想起一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妈妈对我们所付出的实在太多了,而这是我们做子女的一生也没办法报答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妈妈真的真的是世界上最最最最伟大的人,而这怎么可以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呢?在这个地球里,每个人只有一个亲妈妈,我们必须争取在有限的时间中为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妈妈生日的时候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唱出《世上只有妈妈好》,就这么简单,妈妈也会觉的心满意足!

在《春水》中有一段诗:自然的微笑里,融化了人类的埋怨。我读懂了自然用它的微笑化解了人类的怨怒。还有它博大的胸怀容纳我们,让我们洗尽铅化,重获新生。这是对自然多么崇高的礼赞!人类的枯燥与冷漠和大自然的新鲜与热情,如此鲜明的对比!在广博、崇高的大自然面前,人类该是多么渺小啊!去爱自然吧!与自然融为一体。那该是何等美妙的境界啊!

书中这样写着:别了,春水。感谢你一春潺潺的细流,你带去我许多思绪。向你挥手了。缓缓地流到人间去吧,我要坐在泉边,静听回响。这让我浮想联翩:春天的山涧里,清凉潺潺的溪流。涓涓的流向田野、树庄,流向人间。它带来的信息向山泉天穹无尽的流响,其中既有春水的温柔和清冷,也有诗人冷暖不定的心情意绪诗人天意。流水有情,一幅交相融合的春溪图跃然纸上。

书中的诗歌情至深,语至美。以含蓄、温婉、典雅、美丽着称。还有淡淡的忧愁。每一首诗都如天空中的星星,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有着特具的美术感。在岁月的轮回中,时间的枯叶永远无法将我的童年与母爱埋没。我在生命道途中采拮童年的朝花,拾起一片片童真的梦想与慈爱的教诲。朋友,我又拾起了多少甜蜜呵!

繁星春水的读后感5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通畅而又情韵悠长,并构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资料,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明白,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

哲理性强是《繁星》和《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繁星》和《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齐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

其次,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真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

最后,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繁星》和《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是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方面的资料。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在《繁星》和《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重改最完美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