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相对原子质量范文

相对原子质量精选(九篇)

相对原子质量

第1篇:相对原子质量范文

1、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质量是固定的,不同物质原子质量不同。用一种碳原子的12分之一来做标准,这是化学界的规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相对原子质量范文

1、最常见的钙20相对原子质量为40.078,一般简略为40。

2、钙英文别名有CalciumshotNmmdia、CalciumturningsN、Calciumshavings。钙是一种金属元素,符号Ca,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IIA族,常温下呈银白色晶体。动物的骨骼、蛤壳、蛋壳都含有碳酸钙。可用于合金的脱氧剂、油类的脱水剂、冶金的还原剂、铁和铁合金的脱硫与脱碳剂以及电子管中的吸气剂等。它的化合物在工业上、建筑工程上和医药上用途很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相对原子质量范文

碳酸钠相对原子质量是12。碳酸钠[497-19-8](Na2CO3),分子量105.99。化学品的纯度多在99.5%以上(质量分数),又叫纯碱,但分类属于盐,不属于碱。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例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4×10⁻²⁷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²⁶千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²⁶千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相对原子质量范文

I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0447。

53号元素碘属于周期系ⅦA族元素,元素符号为I。1811年法国药剂师库尔图瓦利首次发现单质碘。单质碘呈紫黑色晶体,易升华。有毒性和腐蚀性。碘单质遇淀粉会变蓝色。主要用于制药物、染料、碘酒、试纸和碘化合物等。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为30mg,国家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标准为20至30mg/kg。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相对原子质量范文

1.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粒子构成的。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答案: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质子 中子 电子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 电子 原子核质子 中子(1)电性和电量(2) 相对质量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答案:(1)负电 一个单位负电荷 正电 一个单位正电荷  不带电(2)1/1 836 1 1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碳 6 6 6 12氧 8 8 8 16钠 11 12 11 23铁 26 30 26 56铀 92 146 92 238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 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 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_。思路解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75-114=61。答案:61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中子思路解析: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而其微观本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答案:A3.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 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b/a kgB.12b/aC.12a/bD.12a/b kg思路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此题中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为a kg×1/12,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 kg/(a kg×1/12)=12b/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答案:B4.2N表示( )A.两个氮元素 B.两个氮原子C.两个氮分子 D.氮气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符号的基本意义。N可表示氮元素,也可以表示氮原子。答案:B5.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又知碳原子的质量为N g ,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思路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原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一个该原子的质量,与1个?C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得到的。答案:A6.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氡。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50 B.86 C.136 D.222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中粒子数之间等量关系的理解程度,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原子结构中的等量关系。即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数(电荷等量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质量等量关系)。由题意,氡元素的质子数为86,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6;又由于中子数为136,则相对原子质量为222。答案:B

第6篇:相对原子质量范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原子的结构;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价值目标

(1)了解几位对原子结构的发现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2)了解我国科学家张青莲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量作出了突出贡献;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知道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

〖=D(〗二、教学重点〖=〗

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D(〗三、教学难点〖=〗

原子的构成、相对质量概念的形成.

〖=D(〗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第二单元中学习了分子、原子,知道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回忆分子、原子的概念.

生: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师: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去掉化学变化这个前提,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吗?它还能不能再分呢?今天让我们进入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有关原子的知识.

投影: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

活动1:原子结构的发现经过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每位同学手中都有一张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想象把每个阶段的原子结构画在旁边.(见学案)

师:(总结、投影)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大部分α粒子通过原子,少数α粒子方向发生偏转,还有极少数α粒子被打回去.

我们现在学习的原子结构就跟玻尔和查德威克完善的差不多.现在还有一种电子云说法,到高中以后会学到.

提问:从原子结构发现的历程,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师:(总结)科学的不断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创新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也带着这样的精神投入到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也真切地希望若干年后,你们当中也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

活动2:(1)借助教材第70页图4-1,完成图示;

(2)根据第70页表4-1,得出原子内各粒子、原子的带电情况,以及原子质量的分布情况.

活动3:用总结出的结论,解释卢瑟福实验出现的现象.

生:大部分α粒子通过原子,是因为原子核很小;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极少数α粒子被打回去,是因为原子核很小但质量较大.

投影:原子的构成(略).

师:根据原子结构的特点,思考以下问题.

(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

(2)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质子数有什么关系?

(3)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投影: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

活动4:了解了原子的构成,我们看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表4-2 ,从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生:……

师:(总结、投影)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过渡:前面学习了分子、原子的特点之一,很小,肉眼看不到、普通显微镜看不到,打个比方:用一个原子与乒乓球比较,相当于用一个乒乓球与地球比.所以原子很小.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这么小的数据,使用起来不方便,所以引进了一个新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

投影:相对原子质量(略).

(学生计算氢、氧原子、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

师: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而一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除了定义式外,在数值上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第7篇:相对原子质量范文

关键词:化学式计算;化学教学;学习条件分析

有关化学式计算是化学科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是九年级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化学学科的后续学习都要在具备清晰、熟练的化学式计算技能的条件下才能顺利地进行。化学教师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理论的、有一定效果教学方法,但从学生学习和教学实际来看,有关化学式计算的教和学的效率都不是太高。探讨有关化学式计算教学的原理对于指导中学化学的教学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一、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学习条件分析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或元素符号与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是一种可以表达多种含义的化学符号:表示某种物质、表明了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明一种物质的分子(对于分子化合物)、表明分子的原子构成情况等。表明物质元素组成及分子的原子构成是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基础。

有关化学式计算看上去十分简单,但由于是在分子和原子层次上认识化学式并进行计算,所以在学生学习中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学生必须具备以下几项条件:

1.学生必须明了化学式表明了物质最小组成

任何数量的物质都是这种组成的按整倍数的扩大,这一最小部分就代表了整个物质,同样这一小部分的相关量计算就代表了整个物质相关量的计算”这一认知基础。

2.清晰的原子概念

学习者必须具备清晰的原子概念,必须知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一个不“破裂”的球,而且任何同种原子的质量都相同,物质的最小组成就是由化学式所表示的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数目。

3.清晰的相对原子质量概念

由于原子的质量很小,其质量是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的,而不用千克(kg)质量单位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二、有关化学式计算学习困难原因的调查研究

有关化学式计算类型较多,常见的有关化学式计算类型及各种计算类型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原因调查分析如下:

1.对分子质量计算

这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有关的化学式计算。这一计算在学生的学习中相对来说是简单,约90%的学生可以在课堂内掌握概念和计算方法,因为相对分子量是直接将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加和。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经访谈得知,原来学生并不清楚原子的概念,他们对原子是球形不清楚,对化学式里的符号与符号所表示的原子不能进行转换,因而没法学习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这些学生不能用思维来掌握原子的形貌,因此也没法认识物质的组成,对化学式的来源和表达物质组成的意义不清楚。例如,有的学生在计算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因为只知道“H2O”表示水的化学式,将其理解成表示水的符号,而不能理解为表示水分子的原子组成表达,不知道“H”“O”这两个符号在整个化学式中既可以表示宏观的水的组成元素,也可以表示微观的分子的原子构成,不理解符号可以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从而无法下笔进行计算。

2.根据化学式求组成元素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这种计算类型有两个原理必须掌握,一是要理解对于物质来说其组成是用“元素”而非原子表示的,在分子中讲原子构成,但对于物质而言讲元素组成。二是化学式所表示的原子构成是物质组成的最小单位,因此,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的原理就是计算化学式中各种原子质量占化学式中全部原子质量的总和百分数。对于百分数的计算,绝大部分学生是熟悉的,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不能将物质中元素的质量转换为化学式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将物质中元素质量比转化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相对质量比。对学生进行访谈显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学习分子、原子、元素、化学式等概念时,知识机械的记忆理解概念,不会对宏观的元素与微观的原子这两个概念进行联系,以及对化学式是表示分子组成的符号,在表观上表示物质的组成单元的这一原理进行深度解析、二次加工。例如,在计算S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时,要理解SO3分子是三氧化硫这一物质的组成单元,三氧化硫这一物质就是若干个SO3分子聚集而成的,SO3分子中氧原子的质量分数就代表了氧元素在整个三氧化硫这种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3.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各元素质量比

此类问题同样是从物质组成单元(即化学式)中各元素原子的质量比而推论为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学式表示物质的最小组成单元(包括分子组成),而整个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组成与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组成是一致的,因此只要求出了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质量比,这个各元素的原子质量比,就是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对于这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理解化学式的宏观含义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以及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不能将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转化为化学式中各原子的质量比。究其原因,除了前面几项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学生对于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单元(分子)组成,而单元(分子)组成与整个物质的组成是一致的这个原理不甚理解,因而造成了在计算物质中各元素质量比时出现概念指向不明及质量与微粒数目概念混淆的问题。

4.根据化学式计算一定量物质中所含某元素的质量

这类计算是在前面三类计算的基础上发展的较为高级的计算,其计算较之前三类计算多了一项计算技能,就是在已知某物质中M元素含量为b%的基础上,求a kg物质中所含M元素的质量。进行此项内容的学习,学生必须有这样的知识,即分子是物质组成的最小单位,表示物质的化学式其实也是表示了这种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然后转化成所有物质的组成就是这些小单位的无限重复。这类计算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比例式的计算,只要将其换个形式理解,即百分含量是指每个组成单元中某元素原子的含量,这种计算就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了。

三、有关化学式计算的教学原理

有关化学式计算教学的研究说明,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需要两方面的基本技能,一方面是数学技能,另一方面是化学的基本概念要清晰。对数学技能的要求不高,主要是比例的计算,九年级学生进行比例计算是较为熟悉的,但将比例计算技能运用到化学式计算中产生困难的主要原因乃是化学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教学当中,学生掌握原子的形貌和化学式所表达的意思是基础,因为无论是分子或是化学组成单元,首先必须使学生理解到这些都是由不改变的原子组成的,而且每个原子的形貌和质量都是固定且不改变的,这样学生可以对分子和物质的组成单元就可以清晰地从原子的角度理解,各种有关质量的计算中就可以从他们的原有知识出发解决问题。其次是准确地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对相对原子质量应该理解为也是表示原子的质量的一个量,只不过相对原子质量不是以kg做单位,而是以一个化学科学中设定的一个值――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质量为一个单位来衡量原子的质量。如果学生将相对原子质量理解非表示原子的质量,那么有关化学式计算就丧失了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忠立.化学计算技能的培养[J].读与写,2008(5):147-158.

[2]王洪林.浅谈初中化学计算题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6):84-87.

第8篇:相对原子质量范文

1.1样品采集与分析项目

2011—2013年水稻冬闲期,在福建尤溪、顺昌、浦城、建瓯、上杭、闽侯(2样点)、建宁(2样点)、闽清、漳平、武夷山、宁化、建阳、延平、永安和泰宁15县(市)选择17对典型冷浸田与同一微地貌单元内的非冷浸田表层土壤(0~20cm)进行采样(表1)。采集的土壤分别代表福建省常见的氧化型黄泥田(剖面构型A-Ap-P-C)、还原型冷浸田(剖面构型Ag-G)、以及氧化还原型灰泥田、青底灰泥田、灰黄泥田或灰砂泥田类型(剖面构型A-Ap-P-W-G/C)。本研究土壤样品测定的指标共有41项,其中,生化指标12项(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硝酸还原酶、微生物生物量C、微生物生物量N、微生物生物量C/总C、微生物生物量N/总N、真菌、细菌、放线菌),化学指标25项(pH、有机质、碱解N、速效K、全N、全K、缓效K、有效B、有效S、交换性Ca、交换性Mg、有效Mn、有效Cu、NO3--N、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Fe2+、Mn2+、C/N、全P、阳离子交换量(CEC)、速效P、有效Fe、有效Zn、C/P),物理指标4项(粘粒、土壤水分、浸水容重、物理性砂粒)。累计理化、生化属性数据计1394个。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微生物生物量N测定参照鲁如坤[9]方法。即微生物生物量C用氯仿熏蒸-K2SO4浸提法,浸提液用日本岛津Shimadzu500有机C分析仪测定,薰蒸杀死的微生物中的C,被K2SO4所浸提的比例取0.38;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测定样品前处理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方法,浸提后的水溶液用Shimadzu500测定,薰蒸杀死的微生物中的N,被K2SO4所提取的比例取0.45。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转化酶活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活性依次用靛酚蓝比色法、高锰酸钾滴定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与酚二磺酸比色法测定;土壤微生物区系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土壤有效Zn、Cu、Fe、Mn采用DTPA混合溶液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还原性物质总量与活性还原性物质采用硫酸铝溶液浸提,分别用重铬酸钾溶液氧化与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测定。

1.2数据处理

数据经Excel整理后,17对冷浸田与非冷浸田土壤的41项理化、生化属性利用DPS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在17对样品41项理化、生化属性中,选择差异显著的因子属性数据库用于构建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因子的MDS,MDS确定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的因子分析进行主成分分析,再利用DP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α=0.05)。

2结果与分析

2.1福建冷浸田土壤主要理化、生化特征

冷浸田与同一微地貌单元内非冷浸田之间的41项属性因子中,有28项的t检验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从生化特征来看,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硝酸还原酶、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微生物生物量C和N、微生物生物量C/总C、微生物生物量N/总N等11项因子差异明显。其中,冷浸田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分别比非冷浸田高58.3%和22.1%,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冷浸田长期处于淹水厌氧环境,生物代谢过程产生了有害性的过氧化氢累积,致使过氧化氢酶作用基质含量高,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过氧化氢酶活性;另外,由于处于厌氧状态下的土壤有机质难以矿化,有机质累积进一步诱导了冷浸田的微生物分泌较多的转化酶,以促进有机化合物的矿化。而冷浸田土壤的磷酸酶、硝酸还原酶活性、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生物量C和N、微生物生物量C/总C、微生物生物量N/总N指标显著低于非冷浸田,其中,磷酸酶与硝酸还原酶分别仅相当于非冷浸田的52.2%和33.4%,这可能是由于冷浸田土壤中的磷素和NO3--N含量低,因而供给微生物转化的底物也少,降低了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冷浸田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仅相当于非冷浸田的70.2%、62.5%和54.0%,可能原因是冷浸田普遍处于低温还原状态,不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微生物区系与微生物生物量C、N也随之降低。从表2可以看出,微生物生物量C和N、微生物生物量C/总C、微生物生物量N/总N分别仅相当于非冷浸田的37.8%、56.3%、27.8%和44.7%,这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生物量C是活性有机质的主要组分,尽管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仅占有机碳的1%~3%,但它在有机质动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含量显著低于非冷浸田,反映出冷浸田土壤有机质“品质”较差的特性。

2.2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因子最小数据集的构建

2.2.1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因子主成分分析

冷浸田与非冷浸田之间土壤属性达到显著性差异的有28项,为了抓住这些关键因子,以达到快速治理与改善土壤理化、生化性状的目的,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对这些因素进行因子分析,以减少参评土壤因子,同时也解决数据冗余的问题。首先,选择特征值≥1的主成分(PC),特征值≥1的PC有5个,前5个PC累计贡献率78.5%(表5),说明这5个PC已基本上反映了冷浸田土壤性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各变量在各个PC上的旋转因子载荷大小进行选取,一般认为系数绝对值在0.8以上的初始因子对构成的评价因子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中,第1PC主要由C/N、细菌、放线菌初始因子构成,主要反映土壤生化特征;第2PC主要由微生物生物量N、微生物生物量N/总N初始因子构成,主要反映土壤活性有机N特征(属生化范畴);第3PC主要由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总量初始因子构成,主要反映土壤还原特征;第4PC主要由全N、物理性砂粒初始因子构成,主要反映土壤物理特征与化学养分特征;第5PC主要由全P初始因子构成,主要反映土壤化学养分特征。综上所述,由C/N、细菌、放线菌、微生物生物量N、微生物生物量N/总N、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总量、全N、物理性砂粒、全P10项候选因子组成的评价因子体系可以基本反映出28项初始评价因子构成的土壤质量信息。

2.2.2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因子最小数据集的确定

对10项候选因子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不同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根据土壤质量评价因子相对独立性原则,依据专家经验法对上述10项因子进行优化。C/N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反映土壤C、N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对土壤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自然进入MDS;土壤细菌与放线菌均为微生物区系,二者与C/N均呈显著相关,但细菌与C/N相关系数较小,信息独立性较放线菌大,且在土壤养分转化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细菌进入MDS,而舍去放线菌因子;微生物生物量N(MBN)与MBN/总N呈显著相关,且MBN与其他因子无显著相关,其信息相对独立,因而选择微生物生物量N进入MDS;还原性物质总量与活性还原性物质呈显著正相关,由于还原性物质与其他因子无显著相关,信息相对独立,故选择还原性物质总量进入MDS;物理性砂粒反映土壤空隙结构、土壤水分渗透性能及耕作难易以及养分转化的物理指标,且除与全N显著相关外,其余均无显著相关,其信息独立,故选择进入MDS;全N与全P均属化学指标,全N与物理性砂粒、还原性物质总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全P除与物理性砂粒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余因子均无显著相关,且全P也与冷浸田限制因子速效P呈显著正相关,该因子体现了MDS内的指标相关性低而与MDS外的指标相关性强的特点,故选择全P进入MDS,而舍去全N因子。基于相关分析并结合专家经验法,最终确定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因子MDS由C/N、细菌、微生物生物量N、还原性物质总量、物理性砂粒、全P6项因子组成。

2.3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因子MDS表征与应用

建立完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明确不同地力等级耕地的划分标准,是制订相关政策与法规的重要依据,也是强化执法力度的重要保障[20]。进行土壤质量评价时,评价因子的选取应全面、综合地反映土壤肥力质量的各个方面,即土壤的养分贮存、释放,土壤的物理性状和生物多样性[21]。MDS则是反映土壤质量的最少因子参数的集合。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并结合专家经验筛选出的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因子MDS覆盖了土壤物理、化学与生化指标。其中,化学指标包括C/N、全P、还原性物质总量因子,其表征土壤养分与水分保持、碳储藏与土壤团聚体维护以及冷浸田土壤还原因子功能;物理指标为物理性砂粒因子,其表征土壤水分与化学物质的吸附和运输;生化指标包括细菌、微生物生物量N,其表征微生物活动及养分循环通量。通过优化筛选出的MDS可用于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也适合于冷浸田改良效果的评价。李桂林等基于苏州市1985—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在采样分析的两套土壤属性数据(各12个土壤候选参数集)上,得到各包含6项因子的土壤质量评价MDS及其20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发现MDS因子略有不同,但变化不大。其中,4项(有机质、pH、有效K、全K)相同,另外,1985年的MDS中还包括有效P、总孔隙度,2004年的MDS中还包括全P及容重。从中可以看出,冷浸田的土壤质量评价因子MDS选择与一般类型土壤质量评价MDS选择是有差别的。这与冷浸田土壤性质的特殊性分不开。如对于一般类型土壤质量评价而言,土壤还原性物质参数一般不会被选入MDS,而对冷浸田而言,土壤还原性物质对作物生长造成毒害,是限制生产力提升的重要“瓶颈”因子,故被选入MDS;同样,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与微生物生物量C类似,其表征冷浸田土壤有机氮库的“质量”而被选入MDS。当然,当冷浸田土壤通过治理后,还原性物质下降为次要限制因素,或冷浸田通过改良演变为灰泥田、青底灰泥田或灰黄泥田等氧化型、氧化还原型土壤类型时,其土壤质量评价MDS选择可能也随之发生改变,此条件下土壤有机质、pH或可作为重要的肥力限制因子代替现有冷浸田质量评价MDS中的因子。另外,本研究冷浸田类型为发生学分类名称,其覆盖潜育性水稻土的5个主要土种类型,上述参评因子选择确定也可为冷浸田土壤系统分类土系区分提供借鉴,如青泥田、浅脚烂泥田、深脚烂泥田的土壤还原强度逐渐增加,其有机质和物理性砂粒含量也有相似趋势,因而可以根据还原性物质总量、C/N和物理性砂粒含量等诊断特性或诊断现象加以区分,同样,对于锈水田,按系统分类,可根据潜育土表层亚铁含量和还原性物质总量,划分出相应的土系。用主成分方法筛选质量评价因子,可有效减少数据冗余,但也可能存在参评土壤因子信息丢失的问题。有报道认为,通过主成分分析并结合矢量常模(NORM)的方法可能对评价因子MDS选择更完善。另外,在提出MDS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专家咨询或模糊数学方法对各评价因子指标“好坏”进行描述并最终构建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模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3结论

第9篇:相对原子质量范文

一、已知等相对分子质量,用换元法推断有机物组成

例1 有机物X只含C、H、O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74。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X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和氧化反应,则X分子含4个氢原子

B.若X属于一元醇,则它被催化氧化成醛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C.若X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钠反应,则它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D.若X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取代反应,则X经消去、氧化后可得到烯酸

解析 本题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元素以及官能团来确定有机物结构简式,判断有机物官能团的转化。审题关键在于抓住“CO”与“C2H4”等量替换。相对分子质量为74,最多含3个氧原子,结构简式为HOOCCHO。而“CO”与“C2H4”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由此得出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三种有机物:CH3CH2CH2CH2OH、CH3CH2COOH、HOCH2CH2CHO以及它们的同分异构体。A选项,X与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和氧化反应,说明X含有羧基和醛基,则X结构简式为HOOCCHO,分子含2个氢原子,A选项错误;B选项,X是一元醇,分子式为C4H9OH,它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其中只有两种能被氧化成醛(含-CH2OH),B选项错误;C选项,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与钠反应,X不含羟基,说明X可能为羧酸或酯,X为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酸,C选项正确;D选项,X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取代反应,说明X含有醛基和羟基,X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O、CH3CH(OH)CHO,若先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CHO,后被氧化时,碳碳双键可能被氧化,故应先氧化,后消去,D选项错误。

答案 C

点拨 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有机物主要有:(1)同分异构体;(2)“CO”与“C2H4”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可以互换,如乙醇、甲醚、甲酸(HCOOH)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二、已知消耗氧气与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比,用通式法推断有机物组成

例2 (1)现有一种只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5:4,按上述要求,该类化合物的通式(最简通式)可表示为 。此类化合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此类化合物中生成二氧化碳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且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其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

(2)还有一种有机物,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与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3∶4,分子结构中有两个羧基,其余的碳原子所结合的原子或原子团都相同,取0.2625 g该化合物恰好与25.00 mL 0.100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由此得知,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结构简式为 。

解析 (1)依题意,n(O2):n(CO2)=5:4, 4C~4O2~4CO2,4 mol C只消耗4 mol O2,说明还有1 mol O2与4 mol H反应,即通式为(CH)n・(H2O)m。讨论:若n=1、m=1, 则CH3O,不存在,舍去;若n=2、m=1,则分子式为C2H4O,结构简式为CH3CHO。二氧化碳与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且发生水解,说明该有机物分子必含2个氧原子,即m=4、n=2,分子式为C4H8O2,可能的结构简式为:HCOOCH2CH2CH3、HCOOCH(CH3)2、CH3COOCH2CH3、CH3CH2COOCH3。

(2)n(O2):n(CO2)=3:4, 由4C~4O2~4CO2知,组

成除水外,4个碳必有2个氧原子,即通式为(C2O)n・(H2O)m,n(NaOH)=25.00×10-3 L×0.1000 mol・L-1=2.5×10-3 mol,因为该分子含2个-COOH,所以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0.26252.5×10-3×2=210,]有40n+18m=210,讨论:当n=3、m=5时,符合题意。即分子式为C6H10O8,分子中含有2个-COOH,剩余:C4H8O4,每个碳原子上原子或原子团相同,它的结构简式为―(CHOH)4―,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OC(CHOH)4COOH。

答案 (1)(CH)n・(H2O)m,CH3CHO,HCOOCH2CH2CH3、HCOOCH(CH3)2、CH3CH2COOCH3、CH3COOCH2CH3;(2)C6H10O8,HOOC(CHOH)4COOH。

点拨 碳、氢、氧有机物的通式可以为Cn・(H2O)x・(CO2)y或(CxHy・(CO2)n・(H2O)m)等,结合题意进行具体讨论。

三、已知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和耗氧量,用方程式法推断有机物组成

例3 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l mol A完全燃烧消耗7 mol氧气。

(1)A的分子式是 ;

(2)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

(3)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 。

解析 (1)设A的通式为CnHm,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nHm+([n+m4])O2nCO2+[m2]H2O,

依题意,[n+m4]=7,65

(2)C5H8的不饱和度为[12-82=2],抓住A的同分异构体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逆推结构简式。其可以是炔烃,也可以是二烯烃。由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共线推知,CH3CC-CH2CH3,两条相交直线一定共面;由乙烯结构知,CH2=CH-CH=CH-CH3分子中碳原子可能共面。

(3)C是A的同分异构体,C的分子式为C5H8,而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说明C只有一种氢原子,换一种说法,C分子中含有4个“CH2”,只有形成2个环的环烷烃才符合要求。

答案 (1)C5H8; (2)CH2=CHCH=CHCH3,

CH3CH2CCCH3; (3)[CH2][CH2][CH2][CH2] [C]。

点拨 本题考查教材延伸知识:(1)等碳原子数的炔烃与二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2)等碳原子数的炔烃、二烯烃与含两个环的环烷烃互为同分异构体;(3)B分子中碳原子共平面问题:CH3-CH2-CC-CH3分子中,有4个碳原子一定共线(或一定共面),第5位碳原子与第4位碳子共线(两点决定一条直线),但该碳碳单键可以旋转, 即CH3CH2CC-CH3分子中5个碳原子可以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形成两条相交的直线,根据“数学几何原理”,任意两条相交的直线在同一平面上,综上所述,该分子中5个碳原子共面。

四、根据质量分数和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用讨论法推断有机物组成

例4 某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大于110,小于150。经分析得知,其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之和为52.24%,其余为氧。请回答:

(1)该化合物分子中含 个氧原子;

(2)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是 ;

(3)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4)该化合物分子中最多含 个(羰基)官能团。

解析 (1)分子中w(O)=1-52.24%=47.76%,当M(A)=110时,分子中氧原子数N(O)=[110×47.76%16]=3.3;当M(A)=150时,分子中氧原子数N(O)=[150×47.76%16]=4.5,N(O)的范围: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