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牧场之国课文范文

牧场之国课文精选(九篇)

牧场之国课文

第1篇:牧场之国课文范文

19、牧场之国说课稿

牧场之国这一课是部编本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五年级上册教材已经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效果。本篇课文描写了荷兰美丽幽静的牧场风光作者笔下的荷兰是由大片碧绿草原和成群牛羊组成的自然王国,体现出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境。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会写16的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体会文中描写牛、马、羊等动物的语句中的情趣,并摘抄积累。3、能体会静态描写锁表下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并能感受课文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在第二课时重点解决后两个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在教学开始,复习导入,回顾课文描写的四幅画面,引出作者在文中四次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那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并以此作为文章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主线,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后让学生分画面进行汇报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从文中提取相关语句来感受荷兰牧场的特点。通过重点词语的体会分析朗读,最后总结出荷兰牧场宁静、悠闲、自由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第五自然段,作者重点描写了牧场傍晚静谧沉寂的特点,在课堂上,我重点围绕又是一片寂静,一切又恢复的平静等词语,让学生通过找关键词,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静态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牧场宁静之美,并设计仿写,让学生加深理解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学完文后,让学生带着对荷兰牧场的印象,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真正的荷兰的特点。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出现四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难道仅仅为了表现这几个特点吗?最后总结,反复强调,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表达对荷兰牧场安宁、美好、和谐生活的赞美,同时加深读者对荷兰的印象。

完成积累与表达。最后总结。

第2篇:牧场之国课文范文

自建校以来,我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每年招生1―2个班,累计为我县培养了一千多名畜牧兽医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而且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成绩不理想。与此同时,我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质量不高,造成恶性循环,招生难度加大。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农业资源优势,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养牛业、养猪业发展得也非常迅速,实用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我们的招生量却出现了退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从事畜牧专业教学的教师深思。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使畜牧兽医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从畜牧兽医专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入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畜牧兽医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专业技能尚不能满足专业需要。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文化课之外,主要是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我校的专业课教师虽然都是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但毕业时间早,专业理论水平已不适应当前畜牧兽医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毕业后大多一直从事专业理论教学,从事专业实践的少,教学上难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教师在掌握原有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先进的畜牧兽医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既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

(二)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方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

职业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应有适当比例,应侧重专业课教学。而目前的教学安排上往往是文化课与专业课对半,甚至于在对口升学的情况下,文化课课时多于专业课。在教学手段上,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自身的问题,采用“黑板上种田”的普教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较直观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落后,实习条件差。

畜牧兽医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都很强的专业。直观教具、标本模型、实际操作都非常重要,但由于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实验设备短缺,没有实习场地,学生难以进行必要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这也是学生不能很好掌握专业技能的原因所在。

(四)注重技能“专才化”。

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产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能专才化,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时,面向社会,虽有证书,但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却相对不合格,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五)生源不足,学生文化基础差。

近几年来,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另一方面由于职业学校自身存在的软硬件不足、就业形势的严峻等问题,职业学校的吸引力降低,学生不愿报考职业学校。而畜牧兽医专业做为“农”字头专业,相对来说脏而累,使得许多希望孩子“跳农门”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学习本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得不降低门槛,实行免试入学,这样一些未能进入好一点中学的学生甚至一些初中未毕业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难度大,学习效果差,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造成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从而形成招生难度进一步加大,招来的学生基础更差的恶性循环状态。

二、改革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打铁还得自身硬”。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专业人才。为此,学校可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也可定期安排教师到现代化养殖场或兽医站去学习实践,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诊疗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师资队伍。

(二)改变教学模式,侧重技能发展。

组织教学要突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课程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文化课的课时,但总体仍应侧重专业课的教学。对于不参加升学,毕业后即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可实行模块教学,使学生主攻养殖或兽医等方向,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专业技能的掌握。在专业课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较好地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全过程,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试验室建设,组建专业实习基地。

第3篇:牧场之国课文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畜牧养殖;教学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随着大批农民外出打工,个体养殖大滑坡,集约化养殖的出现,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养殖专业的教学面临新的挑战。畜牧养殖专业课是一门内容较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本文结合畜牧养殖专业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1 畜牧养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生源不足,学生文化基础差

近几年来,由于职业学校自身存在的软硬件不足、就业形势的严峻等问题,职业学校的吸引力降低,学生不愿报考职业学校。而畜牧养殖专业做为“农”字头专业,相对来说脏而累,另外,该专业见效慢不如外出打工来钱快,使得许多希望孩子“跳农门”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学习本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得不降低门 槛,实行免试入学,这样一些未能进入好一点中学的学生甚至一些初中未毕业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难度大,学习效果差,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造成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从而形成招生难度进一步加大,招来的学生基础更差的恶性循环状态。

1.2师资队伍难以适应专业要求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文化课之外,主要是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掌握原有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先进的畜牧养殖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既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而专业课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师范院校的生物系毕业,他们在普教中可以胜任,在畜牧养殖专业上还不能完全适应。部分专业课教师虽然是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养殖专业毕业,但毕业时间早,专业理论水平已不适应当前畜牧养殖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毕业后大多一直从事专业理论教学,从事专业实践的少。教学上难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样的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如何能达到技能传授的要求?

本专业师资队伍很难适应专业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而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大多数职校的教师都是由普通中学转变过来的,或者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具有严重的专业知识缺陷,很难适应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所以严重影响着畜牧养殖专业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奇缺,畜牧养殖教学的特点是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热练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原有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先进的畜牧养殖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既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 型”的教师。可是许多职校现任教师大部分只懂理论教学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达到职业教育技能的传授要求。

1.3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畜牧养殖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一致,甚至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同时,畜牧养殖专业课一些内容较为枯燥,同时存在抽象、难以互相关联的问题。作为职业高中畜牧养殖专业教学的教材却还是原地踏步,仍沿袭传统畜牧业的管理技术,现代畜牧业的知识内容所占比例很少,让学生感受不到新技术发展的迅猛。

畜牧养殖专业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填鸭式的“满堂灌”。小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现场教学及探究式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由于资金等条件限制,有些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短缺。先进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在课程安排上,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应有适当比例,应侧重专业课教学。而目前的教学安排上往往是文化课与专业课对半,甚至于在对口升学的情况下,文化课课时多于专业课。在教学手段上,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自身的问题,采用“黑板上养殖”的普教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较直 观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1.4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落后,实习条件差

畜牧养殖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都很强的专业。直观教具、标本模型、实际操作都非常重要,但由于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实验设备短缺,没有实习场地,学生难以进行必要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这也是学生不能很好掌握专业技能的原因所在。

2 改革建议

2.1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教师。要办好一个专业,没有组合良好的强硬的专业教师队伍只是一句空话。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1抓好专业教师的传、帮、带活动

老教师带新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经验不足的教师,人人都是帮扶者或被帮者,帮扶对象明朗化,有帮扶计划和检查评比,这样一来,教师间相互协作,共同提高。

2.1.2有计划的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或到现代化养殖场去学习

这样会使教学功底更深厚,同时接受外界的先进的饲养技术,开拓视野,为畜牧养殖专业打下雄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1.3打破用人界限

聘请对口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畜牧养殖界的名人到校执教,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只要学校有名师,不愁学生踏不破门槛。

2.2开门教学,走向社会

2.1充分利用专业知识

对群众带来的有病畜、禽,引导学生现场诊治、解剖,每次出诊和疾病预防注射,教师带一组学生实习,手把手的教学生,使学生能诊断、敢开药治病。

2.2每年定期到养殖场实习

定期的带学生参观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特种动物养殖场、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师要亲临指导,做到眼勤、腿勤、口勤、手勤四勤。眼勤:及时环视实习现场,及时发现操作问题,及时解决,维持好实习秩序,注意实习安全;腿勤:及时走动,亲临学生操作的现场,指导操作动作;口勤:及时讲解学生操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苦口婆心地予以指导;手勤: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第4篇:牧场之国课文范文

针对以就业为导向,对畜牧业兽医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实施校企合作,通过工作过程来开展项目教学,突出对岗位工作需要的教学,对比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并归纳总结出该教学模式在畜牧兽医专业中的具体实施措施,以构建出高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畜牧兽医专业;就业;教学改革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培养工作技能、获得工作岗位,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岗位工作技能是其主要目标,也是学生实现稳定就业的前提。为了满足社会市场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创新改革[1]。通常情况下,各个行业的发展也增大了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而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改革。党的十七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2]。畜牧兽医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存在的缺陷日益明显,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使用该教学模式,根据其效果对该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进行了探究。

1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就业前景

畜牧业是驯化和培养有经济价值的兽类和禽类,根据其生长繁殖等能力,取得畜禽产品,畜牧业包括马、牛、羊、鸡、鸭、鹅、猪、兔等的饲养,还有鹿、麝、狐、貂、水獭等的驯养。兽医是一种能够对动物疾病进行防治的行业,其主要任务是对家畜家禽疾病进行诊疗、防治、检疫和畜产品卫生检验的研究[3]。由于畜牧和兽医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尤其是在教学、生产和科研方面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畜牧和兽医成为一个并行的专业。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已经成为国家、省级和校级的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拥有1门部级精品课、5门省级精品课和4门校级精品课,其中,部级精品课程为《牛生产》,省级精品课分别为《动物解剖生理》《动物营养与饲料应用技术》《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动物繁殖技术》和《家禽生产》,校级精品课分别为《畜牧场环境控制与规划》《特种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动物解剖与剖检》和《动物育种技术及应用》[4]。在畜牧兽医专业中,其教学培养的核心能力为畜禽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畜禽养殖、疫病防治、兽药生产与销售以及饲料生产与销售等领域,可以在动物防检站、动物疾控中心、县乡级兽医行政部门、动物屠宰企业、饲料企业、动物医院、兽药企业以及大型规模养殖企业等单位工作,主要岗位有动物疫病防治员、兽医化验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药技术员、执业助理兽医、饲料技术员、动物饲养管理员以及牧场经营管理员等。在我国各个地区,畜牧兽医机构大约有6万多个,然而由于畜牧兽医专业才开展不久,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据统计,目前的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17.8%[5],而且很多人员的职业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在全国各地,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加之城镇宠物饲养日益兴起,为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实践

为了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畜牧兽医专业中的教学效率,将选择该专业的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2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年龄等基本因素的差异经过分析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一个班级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的方法;另一个班级为实验组,使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2个班级教学内容都为《动物临床诊疗》课程中的治疗技术这一部分,包括投药法、注射法、穿刺术、冲洗法以及输液等技术。教学结束后,对2组学生成绩进行考核并对比分析。

2.1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

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统一“教”与“学”的目标。然后再将教学融入实践生产和管理过程,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训练,并结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再次,学校也可以趁此机会加强学生课堂与职场互动,使职场和课堂对接、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从而拉近学校和职场的距离,有效实现把学生培养成准职业人的教学目标。最后,再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评价,评价原则是以能力为主,使用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教学效果有效的体现出来,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2实践结果

通过对2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其学习成绩进行统一考核,其评级标准分为优秀(80~100分)、及格(60~80分)、差(40~60分)以及很差(≤40分)4个标准,然后将2组学生成绩统计并对比,其具体教学效果见表1。根据表1的数据分析,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畜牧兽医专业中的实施

3.1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

开设畜牧兽医专业的院校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中相关职业所需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构建出“两轮实践,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6]。例如,畜牧兽医专业在第4学期进行分方向专业时,可以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培养,促进学生与企业的就业意向,同时大大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3.2科学配置专业课程体系

以畜牧业和兽医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教学任务,对畜牧兽医专业领域进行重新归纳,形成行动领域。与此同时,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落实,着重培养学生的畜禽饲养管理、畜禽疫病防治能力和家畜繁殖改良等能力,并将家畜饲养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家禽繁殖工等职业的工作内容融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能够有机的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7]。

3.3优化教学课程内容

在每个教学领域中,其主要内容要以岗位工作为基础,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内容。根据教学课程内容特点,与其他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例如项目教学,编制并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此外,在设计教学内容中,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8],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4结语

随着现代化生产水平的提高,畜牧业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我国开展畜牧兽医专业的高校在本专业教学中逐渐重视起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具有专业的实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将教学融入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加强其专业实际技能的进步,还能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时能够尽快适应,从而有效提高畜牧兽医行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明,李国江,赵世文,等.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2):158-159.

[2]徐金花.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12):61.

[3]何春玫,李红梅.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4):188-190.

[4]张元春.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教学的改革[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12):93-94.

[5]赵春霞.新就业背景下高职院校畜牧兽医教学结构的改革[J].河南科技,2013(24):282.

[6]陈晓华,陈翠玲,陈滨,等.基于就业导向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畜牧兽医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1(26):38-39.

[7]杨晓花,张其艳.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院畜牧兽医学科教学改革探讨[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1):185-186.

第5篇:牧场之国课文范文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教材选自人音版教材第九册)

年 级:四年级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又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抒发了人们对牧场家园的赞美之情。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歌唱能力和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提高,他们羞于表现,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一二年级的学生高。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贯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是一个难点。在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对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有了一定感性经验,而掌握弱拍起唱则是一个难点,此外运用气息控制掌握歌曲的力度变化也是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能用柔和、连贯的声音和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抒发对牧场、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初步懂得弱起拍的含义、认识mp、mf等力度记号,初步能用平稳的气息控制力度的变化,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风格。

3.能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歌词创编活动。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教学难点:掌握弱拍起唱和用气息控制声音的力度变化。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创设情境,感受牧场之景

1.听歌曲伴奏音乐,律动表演进教室。

2.播放歌曲,配乐画面欣赏。

设计意图:

通过在边听音乐边欣赏牧场图片,唤起学生对美丽牧场的向往和憧憬,并熟悉歌曲旋律,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二、展开部分――听唱互动,体验牧场之意

1.发声练习:唱唱晨之牧歌

(1)教师范唱

(2)出示谱例,用手势辅助唱准旋律的音高音准,尤其是大跳音程。

(3)学生用lu跟钢琴哼唱(指导有气息支持地唱)

设计意图:

选取了歌曲的主干音,进行了节拍改编,将节奏和旋律拉长、拉宽,将学生带进广阔的草原。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演唱状态、正确的演唱方法、优美的演唱声音表现草原美景。

2.音程练唱:重点解决音程大跳时的音准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音符进行的走向有什么特点。

3.感知节拍:重点掌握弱拍起唱的方法

播放录音范唱,教师随歌曲旋律做传递活动,引导学生随音乐行走,体验三拍子音乐特点,并在弱起拍时传递礼物。

借助笑脸图形谱,了解歌曲节拍、弱拍起唱的特点和长音演唱方法(以第一、二乐句为例)

4.感受歌曲旋律特点:借助手势动作感知歌曲的结构和四个乐句的旋律进行特点。

5.用哼唱Lu音自然、轻声地模唱旋律。

设计意图:

通过音程练唱、传递游戏、律动等感受歌曲的结构、节拍、弱拍起唱和旋律进行的特点,并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三、深入部分――学唱歌曲,表现牧场之美

1.学唱歌谱,感受歌曲旋律的变化与重复

(1)出示乐谱,师生接唱,熟悉旋律。

(2)寻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感受旋律创作特点,按一、二、四乐句进行分组学唱。

(3)完整演唱旋律,在第三乐句用La来模唱,与其他乐句在力度上形成对比。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接唱感受旋律创作的特点(完全重复和同头换尾的变化重复),并提高学生视唱的兴趣。

2.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意境,表达歌曲情感

(1)教师范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2)学生随琴轻声歌唱。

(3)请学生完整聆听录音范唱,并有感情朗读歌词。

(4)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第一段旋律优美而荡漾,描绘了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5)引导学生用“吹气球”的方式体会气息的运用,掌握控制强弱变化的方法,对四个乐句进行力度变化演唱。

(6)引导学生寻找衬词“那儿”,感受作者身处异乡隐藏着对牧场的眷恋和对家的思念。

(7)演唱第二段歌词,体会夜幕下的牧场宁静而温馨的画面,感受对牧场深深的喜爱与自豪之情。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完整演唱全曲。

通过力度变化处理、情境创设等引导学生对歌曲内涵进行挖掘,进行演唱处理,提高他们对歌曲的理解能力和歌唱表现力。

四、拓展部分――创编歌词,升华家乡之情

我的家在仓前,这有梦想小镇,还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有国学大师,这有四无粮仓,它们代表仓前符号。

第6篇:牧场之国课文范文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当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畜牧兽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学生进行该专业的实训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了使实训教学可以很好地开展,就需要学校根据任务目标进行建设一定的实训基地。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现代的教育模式正向着课程和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由于每一个主页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的目的不同,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多媒体教学方式选择。

【关键词】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效率;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二舅爷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如何在这个竞争日益增加的时代中可以占有一席之地,对于各个专业的人员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上课的学时不断地减少,可是却要求教学的质量要不断提高,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各种先进的理念以及现代的方法的普及,使得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膨胀。所以,如何在教学内容过饱和的条件下,提高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1 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最终是要用来解决现实的实际问题的。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保证其在今后工作的重要保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辅之以实践操作,可以是学生很好地消化课堂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很好地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成为一名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是对学生的一些基础实践能力的训练,比如说,锻炼学生对动物疾病的临床诊断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动物科学饲养管理的能力,以及对动物进行疫病检疫的检验能力和对动物的繁殖进行调控的能力等等。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再进行课程授课的过程中,要在原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创新性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1.1 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使得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学校在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时,为了使得学生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学到比课程内容安排的更多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保证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校花的前提下,再额外地增加一些与课堂相关的课外知识,这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是十分关键的。如何使学生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丰富的知识,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病理学作为一座桥梁,一头连接着兽医的基础学,另一头则连接着兽医的临床学,所以学号病理学是进行畜牧兽医专业学习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一定要事先手机一些与病理学、兽医基础学,以及兽医临床学有关的资料,通过交流与整理得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然后,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得到满足,使他们在畜牧兽医这个领域有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对课堂的知识进行空间的转换,把可以贯通的知识进行融合,是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课程可以得到有效的优化;在实训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有针对性的增加或者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实训项目以及应用性内容。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畜牧业的现代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领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所以,作为教师有必要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把一些先进的理论,以及一些先进的技术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只是储备,同时可以很好地调动课堂的气氛。

1.2 实施鼓励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校里,有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由于升学的失利使得他们产生较强的自卑感,并且显示出对学习有较大的排斥力。使得他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过分地依赖老师,不能够做到主动学习,对学习没有太大的积极性。由于学生本身的这些问题,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那些对学习没有太大动力的学生,作为教师就要做到: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在平时,要给他们更多的鼓励;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他们进行提问等等。这样一来,可以很好地引领他们学习,是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而对于那些学习较为积极的同学,教师则应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标准,是他们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得他们可以在学习中对那些不主动学习的学生进行引导。

2 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作为一门实践性强、概念抽象的学科,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仅仅只是在课堂上进行这些致使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可以充分理解的。因此,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如果把它置于一个实际的环境当中则可以变得清晰明了,在实验室进行教授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课堂也可以很好地进行下去。说到对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教学计划以及体系的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如何的呢?为了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增加一些专业实训的内容;第二,适当地减少专业课理论知识的授课学时;第三,把课堂的知识与实习进行有效的融合等等。为了能够达到教学要求,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可以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人们只是注重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育,使得在畜牧兽医专业中普遍地出现了理论高于实践的现象。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现代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了是整个教学的过程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保证理论与实践可以有效地结合,可以在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方面做以下的调整:教学的方法可以是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演示等等;而对于教学手段的改革则可以进行现场教授、直观教授,以及示范的形式进行综合调整。以上这些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小结

想要提高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效率,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但是,把素质教育真真实实地落实到这个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当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龙.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创新的几点探析[J].新课程(教研版),2012,13(5):77-78.

[2]杜文棋.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J].福建畜牧兽医,2008,30(5):45-46.

[3]颜海琴.试析职高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2011,12(6):99-100.

第7篇:牧场之国课文范文

关键词: 畜牧兽医专业 教学理念 职业技能 实践能力

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是发展畜牧业条件最优异的国家,因此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经济发展产业,面对这样大的市场机遇与挑战,畜牧业人才需求也在加大。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到市场对畜牧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对于那些有能力又具有实际技术水平的人才的需求更在加大。所以对职业院校在畜牧业人才的培养上就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当前职业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无疑会给教师增大挑战与压力,对畜牧业教学质量提出全面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让畜牧业教学更有效呢?怎样才能全面培养优秀的、具有综合能力的畜牧业人才呢?就让我们走进畜牧业教学理念与思维中。

1.培养职业技能,导向职业精神

在中职院校中,要全面促进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提高教学兴趣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认识。现下,社会需要那些具有职业精神及综合能力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教师要做好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的传递。教师是传递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的首要执行者。教师应在正视自己职业精神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1]。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呢?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职业精神方面的知识,同时可以适当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职业道德的宣传与纪录片,让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上掌握更多职业精神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更好地成为综合型人才。

2.开发课程资源,强化实践能力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开发主要以生产力为主线进行引导,也就是说要按照职业岗位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岗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中就采用什么教学方式。畜牧兽医专业技能知识的开发要反映出新颖的技术;新颖度独到的工艺及方法,满足经济及企业的发展需求。例如,在现代养羊生产中可以利用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等新的科技手段,中职院校要开设关于这方面知识的课程,让学生第一时间掌握相关技术知识,有助于应用。又如禽流感病毒,我认为在中职课堂教学内容中可以引入关于养殖与禽病防治等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一系列关于预防和治疗畜牧的方法及科技手段,便于应用于生产中。增加一些实用的实践课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能真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3.拓展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受限制的,很多学生的就业充满局限性。为了避免这样困境的发生,畜牧兽医教育要全面拓展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我认为针对畜牧兽医的就业范围,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爱好拓展课程资源,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问题,实施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设置选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程[2],学生根据自己爱好选择科目学习,明确学生的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发展学生的自我特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样学生掌握的技能多了,就业方向也就广泛了,所以拓展课程资源能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4.开放教学,促进实践能力

畜牧兽医专业不是一门单一的理论实践课,要求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帮助企业生产,所以在专业教学上不能有一点马虎,可以说是一门半实践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研究型非常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全面掌握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畜牧兽医专业技能。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实践效果呢?我认为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实习,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在课堂上与大家相互探讨在实行和参观中获悉的经验,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了解相关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关键还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畜牧兽医知识,走向生活,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5.组织评价,提高学生总结能力

中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是非常严谨的教学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就要有更好的教学水平。我建议组织学生评价,让学生总结教师的教学质量,说出其中的不足点及学生对教师的看法,这样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3]。同时也是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找出自己在畜牧兽医知识中的不足点,进而更好地改掉缺点,适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进步。总之畜牧兽医教师应定期组织评价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进步。

6.结语

良好的教学质量能促进学生对畜牧兽医知识的掌握,中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需要更新,教学思维需要创新,这些需要从课堂及办学模式出发,从基础做起。畜牧专业的教师更要从整体出发培养综合人才。总之,严谨教学,提高教学,全面教学,方能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冷毕丹.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浅析[J].职业,2011(03).

第8篇:牧场之国课文范文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 教学 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S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25-01

以就业为导向是国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而提出的在当前我国国情下行之有效的重要发展理念。同志在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是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下必须提倡和坚持的重要改革精神。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如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每一个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1.正确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的内涵

中央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的根本内涵是:以就业为导向要强调学生的就业技能,还要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善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学生的真正就业是以技能、理论、素养三者共同来支撑的,它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就业导向观,是一种全面的就业。它除了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满足企业的需求之外,更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健全,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2.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

根据国家对中职生的培养目标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从专业角度讲,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畜牧兽医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动物科学饲养管理的能力,具有动物疾病临床诊断能力,具有动物疫病检疫检验及防控能力,具有动物药理知识和兽药临床使用及营销能力,具有动物繁殖改良的理论知识和动物繁殖调控能力。

3.教学中如何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3.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就业能力培养转变,要从 “满堂灌”的传统教育向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操作技能的现代教育转变。努力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真正把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3.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学生成才,必先成人,所以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当今社会食品、药品方面的热点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如在《饲料与营养》课程教学中,结合我国国情和人们的生活特点。让学生明确畜牧业在我国实现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认识,激发了学习专业的责任感。同时列举“三鹿奶粉”、“瘦肉精”等事件对社会的危害、对人民群众生命的危害.教育学生树立科学饲养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学好专业,将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3.3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畜牧兽医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改变“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法。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模式和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3.3.1创设情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决定着教学的过程与方向。学生是主体,获得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主动地活动才能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要运用问题驱动或任务驱动,通过创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激发、组织、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能力。如在教学《畜禽营养与饲料》中“畜禽日粮配合”一节时,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典型的饲料配方,并引导学生分析配方中各营养物质的含量与营养价值。然后讲解饲料配方的原则、要求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配出科学合理的畜禽日粮,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不同种类、不同生产目的的畜禽日粮,配方,然后在班内评比。看谁的配方更科学、更合理、更实用。整个过程自始至终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3.2营造创新教学环境,坚持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职高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意识。这样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3.3.3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学校养殖实习场、兽医门诊部,以实习教学模式为主,以示范操作在先,然后由学生实作。如讲家畜运动系统中“骨和骨骼”一节时,笔者利用骨标本、挂图将各骨的构造特点、位置关系及骨构成骨骼的有关知识讲明之后,又出示畜体骨架模型,让学生整体观察,并启发学生思考局部器官与整体形态的关系,然后要求学生绘制本地常见家畜牛或猪的全身骨骼图,以加深对畜体整体形态的印象。课后要求学生采集、制作标本,进一步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解剖实习时,尽量采用新鲜正常的动物标本,边讲边做,或师生同做,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第9篇:牧场之国课文范文

一、适当增补,扫除学习障碍

1.生产、生活中的常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受其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当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大时,就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人文地理内容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看来是“常识”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往往是生疏的,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补充。如不同农作物(或果树)的生长习性,对生活在山区农村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常识,对于生活在大都市的学生来说就是陌生的。反之,关于城市功能分区,如开发区、大型超市、地铁等对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地理事物,对农村学生来说很可能是生疏的。2.对已经过时的内容。知识的更新速度快是人文地理内容的突出特点之一。人类的生产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应对这些旧有内容做适当的补充说明。在必修2中,教材把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放牧业作为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代表进行重点介绍。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冲击,这里的大牧场放牧业已风光不再,大部分草原已被开垦为耕地以种植大豆,许多牧场名存实亡,但教材并未提到这些。此外,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的“活动”栏目,结合设置的问题,直接或间接从生产环节的联系、地理条件、经济与生态意义以及在全国的推广等几方面介绍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但事实上,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里的基塘农业面积大幅减少,多转为都市或工厂用地;基塘作物也由原来的桑树、甘蔗改为花卉、蔬菜和水果。3.课标或高考有要求,但教材没有体现的内容。目前高中地理教材有多种不同版本,它们虽然都是根据课标编写的,但在内容选择、难度及深度上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内容在课标中有明确的要求或在高考中经常出现,但教材中没有体现,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就应该做适当的补充或拓展。如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人教版教材却没有相应内容,应进行补充,如补充地域文化对城市区位选择、城市空间的布局形态以及对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此外,区位的选择与评价是高中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而教材中涉及的区位只有农业、工业、城市与交通,其他如航天基地、水电站(或太阳能电站、风力发电站)的区位等,课标中虽没有明确要求,教材中也没有体现,但经常出现在各种考试中,教学中应成立专题对这些知识进行适当拓展。

二、大胆纠偏,体现学科的科学性

高中地理教材是由多人共同编写的,各单元的行文风格有比较大的差异,再加上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在内容的选择、知识的呈现方式方面有时会出现一些不科学、不严谨的情况,在教学中需要加以纠正。1.脱离现实的内容。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在“阅读”材料中以“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为题,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西双版纳地区人工多层热带经济林”:“以橡胶为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在灌木层之下再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光照,达到了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可实际上,由于橡胶树具有独占性的特点,在橡胶林内其他植物是无法生存的,必须在教学中对原知识点加以纠正。2.错误或观点片面的内容。(1)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中,教材对“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未作具体分析,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却用了很大的篇幅,相关插图都是显示负面影响的,如果教学中不做适当纠偏说明,就难免会使学生形成“城市化弊大于利”的错误认识。(2)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对“大牧场放牧业”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的阐述是:“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这些国家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但实际上,阿根廷、新西兰的大牧场放牧业却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3)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谈“关于流域综合开发方向的决定因素”,教材一开始就点明“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事实上,无论是河流的利用方式还是流域的开发方向,流域的自然背景只是为其提供了可能性,而实际上河流如何利用、流域的开发侧重于哪些方面,则与人类自身的需求密切相关。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早期与1933年以后开发方向和开发模式的不同其实就是一个否定教材观点的例证。3.不严谨或不符合逻辑的内容。(1)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中的荒漠化定义是:“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该概念表述前后有不合理之处,因为石质荒漠化(也称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湿润地区(如云贵高原),而不仅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地区。(2)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在阐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时,配有“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图”,该图给出了各种造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精确比重,却没有显示时间,这是不严谨的。因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人为因素对荒漠化的影响程度是不断变化的,不可能是一个固定值,教学时教师应向学生指出。(3)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在阐述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时,提到了“内部交易成本因素”,这与必修2中关于工业区位因素的阐述不一致,容易造成误解。首先,“内部交易成本”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难以把握,如政府建立出口加工区,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改善交通条件吸引外资,可以降低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但按必修2中区位因素的分析,应将其归为“政策”因素和“交通运输”因素,也就是说,内部交易成本因素与政策、交通、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的外延是有交叉的,是不宜并列的。

三、灵活重组,提高教学效果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