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

开窗放入大江来精选(九篇)

第1篇: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

关键词:湛江;法国公使署;建筑艺术

中图分类号: J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广州湾租借给法国99年期间,法国为了将广州湾建设成其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基地,大兴土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和军事设施建设,并陆续修建了教会建筑、学校医院、办公建筑、酒店、戏院和居住建筑等。公使署是当时法国在广州湾的最高行政机关。1986年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底正式移交湛江市博物馆管理使用,并免费对外开放。

法国公使署旧称公使堂,始建于1903年,旧址位于湛江市霞山区海滨一路,是湛江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近代使馆建筑。建筑为混凝土建筑3层(含地下室),总面积约1902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建筑正立面朝东,立面是中轴对称式,立面横向采用了古典三段式构图。下段(地下室)处理成基座,用重石块砌成墙面,用粗腰线与上部分割,设有出入口、通风口和采光口;中段(地面一层)用砖筑墙体和柱子,横线将柱子分割成仿石状,增强了立面的装饰性;上段(地面二层)同样用砖筑墙体和柱子,造型精巧的女儿墙,使檐口、墙身与基座形成不同的质感的对比;上段以上还设有三层的塔楼。

这座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4.24m,南北宽16.26m。以中轴式对称展开布局。一层平面运用两个回廊将平面分成三个板块,回廊起到作为出入口和上下交通通道的作用。出入口设有五个,主入口在东侧,为弧形台阶,共有10级石阶梯,每级宽约为370mm,高200mm,瓶状栏杆。次出入口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室内回廊外的两端即南北两侧,南北侧各有两个小弧形露台阶梯,南侧两个出入口处有个长形的平台,阶梯就设置在平台的两端,这五个出入口都可直接通往地面一层(图1)。主入口门厅是拜占庭设计样式的方形柱式的柱廊,主入口门的设计手法类似凯旋门建筑

语汇,矩形立面构图,立面横向分为女儿墙、中段墙、基座墙。立面纵向三分为中间大,两个次间小的劵式门洞。只是这里把两个小门改成了两扇小窗,劵式门洞改成了方形门洞,中段墙运用了简约式的几何图形,并粉上黄色灰,与两边黄色瓶式装饰窗脚相呼应,显得格外醒目(图2)。通过门厅就可直接进入呈长方形的大厅。大厅有四个开间,其中有一个开间是通往地面二层的楼梯间,一个开间是通往北侧的一个回廊。,另两个是直接通往里面的其他开间,卷式的回廊与开间之间的穿梭门都是方形小门,而开间里的空间是开放式、通透式的,有些采用了劵式连廊出入口,使得整个空间变成宽敞,明亮。通往二层楼梯设有两个,靠近东南面的那个楼梯共有24个水磨石阶梯,每级宽约320mm,高约为170mm,阶梯的两端采用起伏式厚实的墙墩作为装饰,整体看起很稳重,很有气势。西南的楼梯是可以通往地面二层,还可以通往地下一层,木质阶梯,铁艺栏杆,木质扶手。公使署的窗开得比较多,一层南北面两面各开6个窗洞,东面开6个窗洞,西面开两个窗洞,而且室内空间连通,没有太多的墙体,使得整个室内空间的采光充足。一层外立面的窗框,除正门口的窗之外,沿用了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期时流行的窗形的简化形式,由底部加基座与栏杆、三角形山花组成,少了柱子。并且在窗楣和窗口之间加上锁石装饰,增加了窗的整体立体感,显得窗子更加挺拔有力。回廊出入口的门带有半劵式,额枋被两个线带面的方形分割成三个部分,并带有劵心石。门窗之间用柱子隔开,柱身被横线分割成长方形仿石状浮雕装饰,与栏杆、横梁以及木质百叶窗的反复的横向线条相呼应统一,并使这个立面变得有动感。建筑内部装饰简洁,地面是采用150mmX80mm带有花纹的长形大理石做成菱形拼图,顶部天花做简易的顶角线,拱肋用灰塑装饰,其他部位都不做装饰。

地面二层南面、西面、北面都设有回廊,使得室内空间是四面八通。二层东面和南面都设有阳台,东面设有三个外挑的阳台,正门中间对上有一个,两侧各有一个,南立面只有一个阳台,阳台采用瓶式栏杆,这是本建筑的一大特色(图3)。二层的开窗与一层的开窗有点不同,北面的窗户比一层的多了两个小窗,即将一层北面的两扇的门改成了窗。北面的窗与其他方位的窗的形式又有所不同。北面的窗共有三种不同形式的窗 ,一种是长方形窗楣,位于建筑的北立面的左边第一个,

南立面也有一个与之相呼应;一种是孤形窗楣,位于建筑的北立面的中间,共有6个;另一种是三角形山花窗楣,位于建筑的北立面的右边一个(图4)。二层南立面与一层南立面门窗数量一样,并统一用三角形窗楣(图5)。二层建筑内部装饰比一层的多,地面和一层一样,采用150mmX80mm带有花纹的长形大理石做成菱形拼图,顶部天花是几何形的藻井形,在不同的空间还设有壁炉,其中有两个是带有烟筒的长方形壁炉,装饰简约,没有任何花纹,只有凸凹块面作为装饰。另外两个三角形壁炉没有带烟筒,带有欧式花纹图样做为装饰。

天台有两个矮小的烟囱,一个塔楼。塔楼有三层,高 6.8米,塔楼下方是设方形基座,正面中间有一圆形时钟,塔楼建筑为两柱一组,共四组,则是沿用巴洛克建筑所惯用的双柱廊手法,加强了立面的装饰作用,顶作圆拱弧。整个塔楼造型近乎巴洛克形式,显得比较花哨。天台的

女儿墙采用瓶状栏杆,扶手通长方形,女儿墙内外及挑檐均设有檐沟,排水由落水管排出。

公使署以砖墙和砖柱作为承重结构,整个建筑看起来雄伟稳重。建筑立面水平分划,线条被加强,窗框的设计精细,突出的三角形和弧形窗楣相间,这明显受到了文艺复兴盛期罗马府邸建筑的影响。外立面的窗都有内外两层,里层是玻璃窗,外层是百叶窗,经翻修之后,都在中间层加了带有欧式花纹样式的铁艺防盗网。窗框是用杉木材质,为了加强木质的反腐性能,先用生漆刷擦,再用各种颜色调漆油刷,以防腐,防虫,然而,使门窗与墙面产生强烈的颜色。百叶窗关闭时仍然起到通风和空气的流通的作用,但从外面看不到里面,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外墙抹灰光滑、细腻,而没有像文艺复兴时期府邸建筑常用的那样,用粗糙的石块砌成,而且也没有壁柱。一层的窗户下修建了矮墙,每一层的分界都使用了线脚,为这座建筑增添了稳定感。公使署门厅,回廊,阳台上,女儿墙,窗脚都富有法式的瓶式装饰栏杆,并增加了建筑横向力度。这些特征从而体现出公使署独特的魅力。

广州湾是湛江市中一处特殊的地方,既有深远的中华传统文化,又曾是法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法国殖民者统治下的50年里,法式建筑风格逐渐被移植进来,使广州湾形成了独特的中西混合建筑特色。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对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历史毕竟是过去的,意味着与现代的不同。它与现代城市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与矛盾,需要用历史的、发展的、整体的、法制的观念来保护继承广州湾历史建筑文化,协调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参考书目及文献:

湛江市委员会文员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湛江文史第一辑[M]. 1984年9月

第2篇: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

你要是到了南京长江大桥,你就会看到矗立在大桥上的许多很不一般的版画,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标语,甚至你还会看到《南京长江大桥干预计划之一:庄子镇静剂》、《大桥、南京、天下》等大型艺术作品展览。

当第一次看到这些时,我脑子闪现出的就是“心灵之窗”四个字。是的,这一幅幅画,一条条标语,既是被死神困扰着的一个又一个灵魂突围的窗口,更是展示这位策划创作者美好心灵的一扇扇窗户。

据有关部门统计,南京长江大桥自建成以来,在此选择轻生的就高达2000多人,远远超出世界自杀胜地金门大桥1500人的纪录,无疑它成了世界“自杀第一桥”。

由于它的跨度长,使得值勤警察防不胜防。许多人自发地来到桥上堵截疏导劝解那些欲轻生的人,不是遭到令人心悸的冷眼儿,就是乘你不防备,一头扎进波涛汹涌的大江中!人们只好望着冰冷的江水扼腕叹息……

就有一个热血沸腾的人要打破这无奈的局面,要让那些死亡之神退避三舍。他是邱志杰。

他知道要拯救这些郁结的灵魂,要治疗这些受伤的心灵,必须得从他们的心理入手,于是美术学院毕业的他一头扎进了浩瀚的心理学著作中。

通过层层剥葱般的研究,邱志杰终于发现,大多数轻生者在自杀前都会有一阵异常沉默的日子。这种近乎死寂一样的沉默让他们心头消极的云霾迅速得以聚集,这些云团很快就遮蔽了他们心胸仅剩的一点儿阳光,于是,投入永久的黑暗便成了他们解脱自己的选择……

“沉默是他们心理的症结所在,他们虽说‘失去’了口,可他们还有眼,那自己所从事的给人视觉冲击的版画艺术不正好能派上用场?”邱志杰决定用艺术介入自杀心理干预的治疗方法,将这些轻生者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他要用“视觉”的这扇窗户将欲轻生者缺失的阳光引入进来!

于是,南京长江大桥上便有了文中开头所说的许多版画。邱志杰是要让那些企图轻生者来临摹这些版画,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用自己的心血――这些自己心灵的窗户,来作为欲自杀者的发泄口。他要让他们充分发泄自己心中的积怨,他要让他们痛哭流涕,让那炽热而苦涩的眼泪如同火山爆发般喷射出来,使得他们的心理情绪得到最有效的释放。

他还将“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哪里”、“你还有什么事没办完吗?那么你可不可以明天再来”等看起来十分搞笑、荒唐的问题写在南京长江大桥的栏杆上,他要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对另一种问题的思考,通过这样的迂回包抄,从而使得自杀者务必以一死来了断红尘的心理得到瓦解。

为了扩大战果增强影响,他把那些欲自杀者临摹的版画和自己策划绘制的艺术作品以会展的形式加以公布,他让温暖而明丽的阳光通过这越来越宽敞的窗户照射进更多人的心中……

第3篇: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

【关键词】套管开窗 高边法 磁干扰 侧钻

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侧钻井效益的普遍认同,在油气田勘探开发后期,套管开窗侧钻井、侧钻水平井、分支井越来越多。近年来,江汉油区完成82口侧钻井,鄂西渝东完成了14口侧钻水平井,其中一口分支井。采用国内外普遍应用的侧钻技术,包括裸眼注水泥塞侧钻、裸眼悬空侧钻、裸眼下斜向器侧钻、套管开窗定向侧钻和鱼骨状水平分支侧钻等技术,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了一批老井的复活,打成了一批难度较大的侧钻水平井。过去每口井需要较长的完井周期(有些深井需要一年多时间),现在仅用20―50天就能完成一口侧钻水平井,使江汉油田侧钻井技术有了较大突破。

1 侧钻技术难点

(1)广华寺组下部至荆河镇组流沙厚层,易扩径、垮塌、堵水眼。

(2)潜江组上部软泥岩发育、水化膨胀严重,易缩径。

(3)荆沙组、新沟嘴组夹层多、软硬交错,跳钻严重,钻头易断、掉齿。泥岩中含部分石英,硬度高、研磨性强,地层可钻性差。

(4)江汉油区断层和小断块多,地层倾角大,易斜、方位漂移无规律,井眼轨迹控制难。

(5)鄂西渝东地层老、岩性复杂,三叠系到石炭系产层为石英砂岩和成套碳酸盐岩,岩石硬度大于5级的地层占70-80%,不易侧出新眼。

(6)套管有磁干扰,用陀螺定向侧钻费用高,工艺复杂,用有线随钻测斜仪受磁干扰影响大。

2 侧钻方式的选择

根据地质要求,原井眼状态,地质特点及侧钻工具的造斜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经济最合适的侧钻方式。见表1:

3 有线随钻高边法定向侧钻原理

有线随钻测斜仪主要用于动力钻具组合中,实现定向钻井的随钻随测,即在钻井过程中,随钻测斜仪能够实时、连续地提供和显示井下钻具工作状态和已钻井眼的井斜角和方位角数据。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重力高边工具面,另一种是磁性工具面。因为在套管内受磁干扰的影响,磁力测斜仪测出的井底方位是不真实的,磁性工具面是不准确的。而重力高边工具面在磁干扰环境下测出的井斜角是准确的,方位角相对于磁性工具面来说是可以作为定向参考依据的。因为重力加速度计传感元件不受磁场的影响,所以在重力高边工具面工作方式下,测出的井斜角以及探管上某一点相对于高边的转角是相对可靠的。

在磁干扰环境下的定向侧钻中,始终以侧钻点处的井眼高边为基准,根据已知的原井眼井斜方位和相对位置来推算井底的真实工具面,即高边法“相对角差”定向原理。见图1:

AB――A点真实方位线φ1;

AC――测得A点方位线φ2;

AD――测得工具方位线β2;

AF――推算真实工具方位线β1。

设测得A点方位φ2与A点真实方位φ1之间的夹角为ΔФ=φ2―φ1,测得工具面β2与真实工具面β1之间的夹角为Δβ=β2―β1。

由于方位和工具面角都是以360°均匀分布的,Δβ=ΔФ,所以

β1=β2―Δβ=β2―(φ2―φ1)

求出了真实工具面,将其放在定向要求位置,就可以进行侧钻施工了。

4 侧钻实例分析

例:洪1-6-5CZ井

该井是位于江汉盆地沔阳凹陷洪一区断鼻构造的一口斜向器开窗侧钻井,采用有线随钻测斜仪替代陀螺定向确定斜向器座入方位,开窗井段1287.23-1291.00m,窗口长3.77 m,为了使井眼轨迹脱离老井眼,消除套管磁干扰对有线随钻测斜仪的影响,下入钻具组合:Φ117.5mmPDC+Φ95mm×1.25 单弯螺杆+定向接头+无磁钻杆+Φ89mm加重钻杆×17根+Φ73mm钻杆。定向钻进26.26 m后测斜,测深:1308.26m,井斜7.97°,方位179.0°,与窗口井深1291m;井斜8°;方位188°,两个数据基本接近,说明斜向器座入方位达到了设计要求,验证了用有线随钻高边法定向侧钻的可靠性。

5 结论与建议

(1)有线随钻高边法替代陀螺在侧钻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能使套管开窗定向侧钻一次成功,并且在磁干扰环境下的井斜数据是真实的,利用相对角差原理推算出的井底真实高边工具面是可靠的。

(2)此方法在江汉油田应用了46口侧钻井,只有一口井失败,其原因是在侧钻点处的井斜角只有0.92°,几乎是直井,无井眼高边,侧钻出新眼的方位与要求相差较远。因此,有线随钻高边定向法,适用于井斜角大于2°以上的侧钻井,无井斜高边的直井必须采用陀螺测斜仪。

(3)对井斜、方位要求严格的深井开窗侧钻,建议选择段铣开窗。

(4)对无井斜、方位要求的浅井开窗,建议选择斜向器。

(5)小尺寸套管开窗,建议优先采用斜向器,较大尺寸的套管开窗,采用段铣开窗。

第4篇: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

一.保温隔热技术

江南地区雨水充沛,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地势环境形成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建筑工匠采取了多种建筑技术措施,保证室内冬天温暖隔冷。

1、墙体

江南传统民居修筑主要利用砖与木材修建而成,它们都是蓄热性能好的建筑用材。墙体一般是空斗墙,墙厚刚好等于一块砖的长度(图1)。空斗墙与如今的实心墙相比,在热传导上降低很多,墙壁内大多做刷了桐油的吸壁樘板,对保温隔热十分有利 ,墙身两块砖之间的空心部分填土,避免墙体损坏后成为鼠窝,墙的下部通常砌一段实心砖或毛石强面,用以增强墙体的整体牢固性和稳定性。其主要的优点是:体量轻、用材省、既隔热又隔音,综合性能比实心墙好。

图1:空斗墙

2、门窗

门窗通过降低传热量和冷风的渗透量为室内环境起保温隔热的作用。江南传统民居的门窗做工精良,保证了密闭性和隔热性,通常使用木材,门窗上的花木格在春夏季节单侧贴半透明的纸,到了冬季两面都贴纸,这样形成一个空气夹层,对冬季的冷空气有一定的抵御作用,再加上卧房入口处悬挂的厚门帘,隔热保温效果明显。

3、屋面

屋面与天花作为江南传统民居的主要围护结构之一,其保温隔热作用非常重要。江南传统民居大部分为硬山式双坡屋面,屋面的构造是木结构上覆盖陶瓦,木屋架上放檩条,檩条上面钉桷板,桷板上覆板瓦,上面再盖筒瓦瓦,筒瓦内外覆灰浆层。这种屋面屋面的材料不具有隔热优势,而瓦片的互相组合形成的空气夹层,加强了保温隔热的作用。江南民居常采用的坡屋顶的形态利于反射分解太阳的部分辐射热量,仅垂直于屋面的太阳辐射发挥作用(图2),所以倾斜的坡形屋面对于夏季隔热也有很好的效果。

图2:坡屋顶分解太阳辐射示意图

4、地面

民居住宅的地面在选择铺装材料上,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材料的选择也不一样。堂屋的地面一般使用地砖或者三合土铺装,卧室与院内其他房间常常使用木材,这些都是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在高于堂屋的地面设置带有通风口的踢脚板,能形成一层空气夹层,既保温隔热又防水防潮,可谓一举多得。

二.自然通风技术

江南传统民居的营建大到聚落布局,小到天井、门窗设置等细部构造都体现着对自然通风的合理利用。

1、布局对自然通风的作用

江南传统民居遵循着中国传统民居的建造规律,在聚落选址上实践着“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中国古代的朴素生态观。“负阴抱阳”有利于形成热压通风效果,靠山的优势体现在冬季抵挡寒流来袭,而面水的开敞方位便于夏季获得吹来的东南凉风。

2、天井对自然通风的作用

天井是江南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作用是在房屋密集,房间距小的的情况下,不占更多的基地而解决居所内通风、遮阳、采光和排水等问题(图3)。天井的通风原理是,当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天井上部的空气温度升高,热空气向上浮,形成热压带动天井下部的空气流通,加强了民居的通风与散热。

图3:天井

三.采光和遮阳技术

为维持室内冬暖夏凉的环境,江南传统民居在建筑时将日照与遮阳同时考虑。

1、天井、屋檐、门窗的采光与遮阳

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是室内光线的主要来源。从节能的角度看,自然采光满足生态的要求。江南传统民居的四面墙壁通常设置多扇门窗为室内提供了充足的日照,天井的设置也能保证堂屋有充足的光线,天井四周设置有可以活动的檐口,冬季檐口挑起加强室内采光,而夏季檐口放下能避免直射阳光“反宇向阳”;其次,普通平直屋檐与反翘屋檐(图4)在冬至、夏至所接受的日照比窗更多。门窗开设的尺寸通常比较大,而且可以拆卸,夏季时关闭门窗可避免阳光辐射,到了冬季打开窗户完全可以获得充足的光照,使人们一年四季都能获得舒适宜人的光照效果。

图4:普通屋檐与反翘屋檐在冬至和夏至时的日照对比

2、建筑对街道的遮阳作用

江南地区建筑密度较大,成片的屋檐使建筑整体处于屋檐的覆盖范围内,因此,建筑的外墙面大多处于在屋顶形成的阴影中,可避免或者减少太阳的直接辐射,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外墙的温度不会过高而影响室内的温度。

江南民居的街巷尺度通常较窄,两侧的二层建筑因此显得格外的高大,这样街巷两旁的墙体通过彼此的遮阳,使作为交通空间的街巷处于遮挡的阴影中,人们行走其间不会被阳光直晒而感到不适。有的建筑二层屋顶向外伸出挑檐,出檐长度一般约半米,加强了建筑的遮阳效果。还有些街道不但二层有挑檐,还将一层空间向内凹,使两栋建筑形成的街道空间呈现上部窄而下部宽的特点,不但增加了一楼的使用空间,而且进一步加强建筑的相互遮阳效果(图5)。

图5:街巷遮阳示意图

四.防雨排水技术

1、屋顶排水

江南传统民居屋顶有两种常见形式,一是悬山结构,另一是两侧有防火山墙的硬山结构,都为双坡面屋顶。坡屋顶的形态在排水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2、屋面排水

江南地区的屋面排水一般分为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无组织排水是在屋檐扣上设置滴水瓦,雨水坠落到屋面流向滴水瓦,最后自由落下,其优点是排水速度快,缺点是自由落下的雨水易出现溅雨现象。有组织排水是将雨水引导入屋面的排水装置使之流经雨水管道最终排入地下的沟渠,江南地区个别公共建筑的滴水瓦为无组织排水,大部分民居屋面都是有组织排水。

3、外墙排水

江南传统民居的外墙砌筑大多使用青砖,砖具有不透水的性能。下雨时其表面会吸收少量水份,过后能在短时间内将水以水蒸气的方式散发出去,因此具有较好的防潮功能。青砖的尺寸比现在建筑使用的红砖大,因此墙面的接缝更少利于防止雨水的浸入,而且青砖在耐用耐碱等性能方面优于红砖。

结语

江南传统民居在营建过程中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根据地域气候特征,针对建筑环境的需要,积累了有效的应对措施。总之,江南传统民居在营建的各个环节都显示出了生态特性,这些应对措施对当今的建筑设计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陆元鼎,主编 中国民居建筑[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 孙大章. 中国民居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盛聊.江南园林意境[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第5篇: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

欧洲门窗看纽伦堡,中国门窗看高碑店河北与浙江显然都是建筑节能工作走在前列的省份,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两个建筑节能大省的着力点和发展路径却有所不同。“河北版”的建筑节能依靠的是市场力量,所以才有“欧洲门窗看纽伦堡,中国门窗看高碑店”的说法。依靠市场的动力推动建筑节能,对河北来说实属无奈之举。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谁也不愿意看到全国空气质量预报时,排名靠后的几个城市都是河北的“专利”。”由于前者沉重的环保欠账和令人诟病的雾霾天气,而不得不在转型中加速而艰难地与建筑节能赛跑。而“浙江版“的建筑节能则不同,虽然不能说浙江的空气质量就是“天生丽质”,也不能说江南水乡依然是那么小桥流水,但节能减排和碳排放的压力毕竟还是要小于河北。因此,依靠政府的号召和推力是浙江的特色。这样的文字显然还交代得不够,首先让我们看看“河北版”建筑节能的市场推动力和吸引力。9月16日,中德建筑节能领域系列合作项目在中国国际门窗城签约。德国驻华大使馆大使柯慕贤、德国能源署署长斯蒂芬•科勒到场。

本来这样一个商业活动不太可能惊动省领导,但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却亲自来到签约现场。用现在比较时髦的一句话是:为企业站台。记者发现,这次“河北版“的建筑节能,依靠市场的力量共签订了六个大项目。分别是德国能源署与河北奥润顺达窗业集团合作建设被动式门窗博物馆项目;德国威玛生物质燃料公司与河北奥润顺达窗业集团合作生产生物质燃料项目;德国梅森伯格商贸无限责任公司与河北奥润顺达窗业集团共同在中国国际门窗城建设德国绿色家居建材展览中心项目;德国诺托.弗兰克五金集团、德国格屋五金集团、德国雷诺科涂料公司入驻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项目。签约的主角,是河北奥润顺达窗业集团,这个我国最大的节能门窗生产企业,2004年就通过市场谈判与德国合资,将欧洲节能门窗理念技术引入中国。由其投资兴建的“中国国际门窗城”,已吸引了包括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德国迈克尔威力、日本YKK三家世界五百强在内的欧美企业入驻门窗城,可以说市场的力量无处不在。但“浙江版“的建筑节能基本由政府主导,标准先行,记者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方网站检索到,光是地方立法就出台了四部,其中包括《浙江省实施〈节约能源法〉办法》和《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条例》,明确了民用建筑节能评估和审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竣工能效测评。浙江还先后了《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35项建筑节能地方标准和技术导则。

由此可见,政府的推手作用无处不在,效果也比较突出。那么,促进建筑节能是以政府强制为主?还是市场推动为主?从“河北版”与“浙江版”两个版本的比较看,显然都有自己的成功之处,但也有不同的观念碰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的看法是:目前的建筑节能工程,政府应该从更大范围强制推进,明确能效水平的标准,积极建设能耗监管、管理及节能平台。这位权威人士的表态显然强调了政府推动的作用,虽然他也强调了与市场的平衡。但另一位权威人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江亿却在第三届能源基金会建筑项目交流会上表态,不管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推动,对于建筑节能的管理,应该从过程管理转变为目标管理,确定能源消耗的上限,也就是说,政府不能管得过细。但市场的力量真得都像河北那样自觉吗?情况并非如此。我国第一个开发企业的绿色低碳首席官招商地产的胡建新表示,招商地产从2009年成立绿色建筑研发中心以来,还是品牌宣传要好于市场推广。他认为,要把建筑的能耗降下来,主要是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去用节能灯泡或者是新风系统,那种是全天候都在消耗能量的,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先降低能耗,再考虑提高能效。不管是“河北版“还是”浙江版“的建筑节能,因地制宜或许是建筑节能的最佳途径。“比如在北京用新风系统做宣传就会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人们已经意识到雾霾、PM2.5的危害,但是在广州那种喜欢开窗户的地方,可能就不太可行,”胡建新说。当被问及是政府重要还是市场盈利模式重要时,胡建新说:“做节能和绿色建筑,在很多时候要有牺牲掉一部分的经济效益的勇气,在企业能承受的范围内,应该获取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平衡,这三者是有妥协的。”

二、两手都应该硬

那政府的推动力真得那么重要吗?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在监督方面,政府肯定发挥了作用。但有些政策并没有很完整地兑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发展处副研究员马欣伯印证了这一说法。国家和部分地方的激励政策尚未兑现,对企业开展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积极性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胡建新称,有个别地方政府的补贴款项下来了,但是国家的还没有下来。江亿透露,近十年一大批节能示范建筑实际运行能耗都高于同功能一般建筑。例如,美国获得LEED认证的绿色建筑中,70%实际运行能耗高于同功能一般建筑,今年中国对获得三星绿色建筑标志的建筑的调查,也发现类似情况。因此,关键不是政府和市场哪头重的问题,还是要抓好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五个环节,最终实现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他还指出,把建筑能耗降下来,不仅仅是政策和市场的“双推动”,也与它的使用模式,运行模式,服务水平等诸多因素相关,建筑节能最终目标还包括建筑物里人的行为。

第6篇: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

“客家大道与金丰路口积水有半米深。”2011年6月29日晚8点,地处江西南部的赣州城迎来了一场大雨,有网友在新浪微博上直播新城区的积水情况。

2011年夏,由于不断遭短时强降雨袭击,赣州城内出现为数不多的几个积水点,但与毗邻的武汉、长沙乃至江西省会南昌等城市出现内涝的情况相比,其整体排水系统运转基本正常。

“赣州的福寿沟是在宋代建设的,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它仅限于赣州老城区不被淹,而新城区一些地方遇到暴雨还是会涨水的。”有网友这样总结说。

但在赣州市市政工程养护处副处长朱小军看来,这种将功劳完全归结于福寿沟的说法并不准确。

“福寿沟排水系统目前并不完整,其担负的排水不及赣州总排放量的十分之一。”朱小军表示,“我们沿用了福寿沟的精神,但并没有完全依赖它来解决赣州的排水问题。”

环保耐用

赣州三面环水,章、贡二江穿城而过,并在城北汇成赣江。从地图上看,拥有千年历史的赣州如同一只老龟浮在江中,首南尾北。

早在唐末,拥兵起义并自任虔州刺史的卢光稠曾做过扩城规划,由于工程浩大、城西北地势低洼及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建设的不合理等原因,此后的一两百年中,赣州城屡遭洪涝侵袭。

直到北宋熙宁年间,曾任宋朝“都水丞”的福建长乐人刘彝出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城区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

两个排水系统的断面为矩形,砖石结构,断面尺寸很大,“广二三尺,深五六尺,甓以砖,复以石”,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

如果要简单概括福寿沟的异同,则可以用“寿沟受城北之水,东南之水由福沟而出”来形容。福沟自南门开始,经建国路中段、均井巷、攀高铺至八境路,主沟长约11.6公里,集水面积约2.3平方公里;寿沟自新赣南路、大小新开路、西津路至西门,主沟长约1公里,集水面积约0.4平方公里,通过西门口。

据赣州市城建局退休干部刘芳义考证,福寿沟两大主沟完成后,又陆续修建一些支沟,形成古代赣州城内“纵横行曲,条贯井然”,主次分明、排蓄结合的排水网络。

和城市常见的水泥涵管下水道不同,福寿沟的上部为拱形承重设计,墙壁两侧均为古代砖石构造。经过近千年的冲刷,管道内的墙体已出现一些崩裂、破损,一些地方依稀可见不同年代修缮的痕迹,甚至还可以找到水泥修补过的影子。

曾到福寿沟考察过的赣州市博物馆书记、中国历史建筑专家万幼楠对于宋代留下的拱形下水道结构,以及他们使用的桐油、黄泥、沙石(俗称三合土)和青砖、麻条石等建筑材料赞不绝口。

“这些都是当时的人在自然界找到的最好的原材料,他们按照科学原理建造出这项伟大的工程,这好像比巴黎的下水道还早几百年。”万幼楠认为,与现代涵管排水器材相比,中国最传统的建筑材料石块、砖和三合土才是环保、低碳的下水道建筑材料。

“涵管是用水泥做的管道,空气会进入到水泥内部,让它内部的钢筋生锈,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水泥建筑损毁。”万幼楠说,“福寿沟用的这些砖石在地下也会老化甚至崩塌,但是只要维修人员换掉坏的那几块,一疏通就好了,这就是为什么900年的福寿沟能够沿用至今的原因。”

不涝之谜

根据史料记载,福寿沟虽然经过多次维修改进,但大部分仍保留砖沟墙、条石盖板的结构形式。在现存的沟道中,最大的宽1米,深1.6米;最小的宽、深各0.6米。

“这么宽的横截面,足以让雨水很快流走,也让淤泥很难淤积其中。”朱小军说。而据万幼楠分析,在现代,如果下水道的坡度不够,一般都要用抽水机,而福寿沟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

福寿沟的另一个特点,是与城内的三池(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花园塘等几十口池塘连通起来,组成了排水网络中容量很大的蓄水库,以调节暴雨流量,减少下水道溢流。

在靠近城北的八境公园内,有一座方圆约80亩的水塘,这是目前仅存的为数不多的与福寿沟相连通的水塘之一。记者在此处看到,一个装有抽水机的排涝站屹立其间。

“这是最近几年才装上的新设备。在2010年五六月的几场暴雨中,雨水总是先汇集到水塘,然后泵站再从水塘往江里抽水。”养护处一位姓谢的工作人员说。

朱小军认为,把下水道和池塘连通,这是“水利专家”刘彝的高明之处:“原理其实很简单,刘彝把老赣州城内的近百口水塘与地下的福寿沟串联起来。一旦雨量大增,福寿沟里的水暴涨,沟里的水就会流入水塘进行调节。”

为了防止在雨季章、贡二江的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从而倒灌入城的情况,福寿沟还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涨而后闭之,水患顿息”。

在离八境公园只有数百米远的赣江路涌金门,一度曾是赣州最为繁华的码头,而福寿沟其中一个水窗口就隐藏在其城墙之下。据同治《赣州府志》和《赣县志》记载,12水窗口中,在福寿沟图上注明了具置的只有4处,它是其中之一,其余3处分别在八境路新北门、西门口和西门城脚下。

据刘芳义考证,赣江路水窗是保存较完整的宋水窗实物,清名“水堑口”,由进水口处的内闸门、沟道和出水口处的外闸门组成。由于水窗坡度较陡,水进入水窗之后会形成强大的水流,带走泥沙以及其他固体物质,冲开闸门,排入江中。

“水窗是一项颇具科技含量的设计。”万幼楠解释说,“其原理是,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之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

福寿沟困境

第7篇: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

——《多彩的秋天》

广西壮族自治区滨湖路小学四(2)班 齐 琾

今天晚上,我和爷爷奶奶一起搓汤圆,还挺有意思呢。和好米粉后,爷爷奶奶熟练地搓起来。眨眼的工夫,手中的小面团已捏成了小碗状,然后放进一些豆沙馅,接着,放在手掌中快速地搓起来,我看到他们高速转动着手掌就像转动的机器一样,又好似在做按摩手掌的健身运动,一个个圆滚滚的、洁白的汤圆不断地从他们的手掌中“跳”出来。更有意思的是,爷爷把搓好的汤圆摆成各式各样的队形,有顶角朝前的前三角形;有顶角朝后的后三角形;还有什么纵队啊、横队啊,真是神气得很!

——《搓汤圆》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五(5)班 冯何畏

一走出门,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虽说裹着围巾,穿着羽绒服,风还是肆无忌惮地从围巾的缝隙中钻进来,像一只猛虎,用爪子划着我的脸,不停地撕扯、撞击着路边的树木。太阳也变得懒洋洋的,任凭寒冷侵袭大地,它还是躲在被子里呼呼大睡,偶尔探出头,洒下一点亮光和温暖。有一天阳光高照,那就算好日子了。家家户户都把堆积如山的衣服洗好,将被子衣物等晒在窗外。谁都不想错过这个好天气。江南的冬天湿气很重,窗户上、墙壁上,挂满了晶莹的小水珠,又似抹上了一层白雾。人们虽讨厌冬季的冷,但又盼望着能下一场大雪,让白色将整个世界覆盖。

——《江南冬日》

浙江省兰溪市实验小学六(5)班 唐睿欣

刚出笼的蟹黄汤包,个头小,通体透明,隐约可以看见里面的肉馅。包子捏得极为美观,面皮上的一道道纹路,犹如盛开的,光看外表,已令人赏心悦目。在镇江吃这上品包子可有一个流传至今的谚语:“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可见这包子的与众不同。包子皮薄,汤汁多,肉馅足。只能先咬开一小口,窗一开,那包子里的由蟹肉、鲜肉、葱、姜等各种配料而成的浓郁的汤汁溢了出来,这时得赶紧吮吸这汤汁,这可是包子的精华所在。吸完汤汁后,再就着香醋吃里面的蟹黄和鲜嫩的肉馅,真是美味啊!用句咱们家乡话说:“打着嘴巴,也不丢口。”可见味美之极!

第8篇: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

3月,中江县启动医疗报销“一站式”服务窗口。这项惠民工作的开展,来源于中江县卫生局局长赖晓东的一次“换位体验”。

“金大姐,我来当一回病人的家属,陪你去报账。”2月23日,在中江县人民医院新农合结算窗口,卫生局局长赖晓东主动要求陪群众金玉华办理新农合报销手续。两人到新农合结算窗口办理好补偿,又到人寿保险公司办理赔,折腾了一天。“报账不在一个地点,报销手续太繁琐,我们会马上解决这些问题。”赖晓东对金玉华说。

回到局里,他立即召集卫生局、医保局、新农合办公室、人寿保险公司负责人研讨解决办法。“经过协商,决定3月启动‘一站式’服务窗口。病人可直接在医院报账窗口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小额人身意外保险手续,并即时领取补偿和赔付。”赖晓东说。

在中江县卫生系统开展的“当回病人家属换位体验”活动中,县直医疗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和局机关干部183人深入临床一线进行体验,从“病人家属”的角度查找医院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医疗安全等方面病人最关心和最希望改进的问题。活动共整理出问题及建议34条,各单位将收集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县直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9篇:开窗放入大江来范文

今年夏天的几场暴雨,让古都北京、长沙、成都等多座大型城市,要么无威尼斯之名,却有了威尼斯之实,要么平添出无数海景景观,令人始料不及。然地处粤赣边界的南方小城赣州,却在汛期洪涝中,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其不涝之秘到底何在?

赣州三面环水,章、贡二江穿城而过,并在城北汇成赣江。从地图上看,拥有千年历史的赣州如同一只老龟浮在江中,首南尾北。

早在唐末,拥兵起义并自任虔州刺史的卢光稠曾做过扩城规划,由于工程浩大、城西北地势低洼及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建设的不合理等原因,此后的一两百年中,赣州城屡遭洪涝侵袭。

直到北宋熙宁年间,曾任宋朝“都水丞”的福建长乐人刘彝出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城区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

两个排水系统的断面为矩形,砖石结构,断面尺寸很大,“广二三尺,深五六尺,甓以砖,复以石”,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

自此,赣州城得以经历千年而不涝。

福寿沟的秘密

如果要简单概括福、寿二沟的异同,则可以用“寿沟受城北之水,东南之水由福沟而出”来形容。福沟自南门开始,经建国路中段、均井巷、攀高铺至入境路,主沟长约11.6公里,集水面积约2.3平方公里;寿沟自新赣南路、大小新开路、西津路至西门,主沟长约1公里,集水面积约0.4平方公里,通过西门口。

据赣州市城建局退休干部刘芳义考证,福寿沟两大主沟完成后,又陆续修建一些支沟,形成古代赣州城内“纵横行曲,条贯井然”,主次分明、排蓄结合的排水网络。

和城市常见的水泥涵管下水道不同,福寿沟的上部为拱形承重设计,墙壁两侧均为古代砖石构造。经过近千年的冲刷,管道内的墙体己出现一些崩裂、破损,一些地方依稀可见不同年代修缮的痕迹,甚至还可以找到水泥修补过的影子。

曾到福寿沟考察过的赣州市博物馆书记、中国历史建筑专家万幼楠对于宋代留下的拱形下水道结构,以及他们使用的桐油、黄泥、沙石(俗称三合土)和青砖、麻条石等建筑材料赞不绝口。

“这些都是当时的人在自然界找到的最好的原材料,他们按照科学原理建造出这项伟大的工程,这好像比巴黎的下水道还早几百年。”万幼楠认为,与现代涵管排水器材相比,中国最传统的建筑材料石块、砖和三合土才是环保、低碳的下水道建筑材料。

“涵管是用水泥做的管道,空气会进入到水泥内部,让它内部的钢筋生锈,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水泥建筑损毁。”万幼楠说,“福寿沟用的这些砖石在地下也会老化甚至崩塌,但是只要维修人员换掉坏的那几块,一疏通就好了,这就是为什么900年的福寿沟能够沿用至今的原因。”

根据史料记载,福寿沟虽然经过多次维修改进,但大部分仍保留砖沟墙、条石盖板的结构形式。在现存的沟道中,最大的宽1米,深1.6米;最小的宽、深各0.6米。

“这么宽的横截面,足以让雨水很快流走,也让淤泥很难淤积其中。”朱小军说。而据万幼楠分析说,在现代,如果下水道的坡度不够,一般都要用抽水机,而福寿沟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

福寿沟的另一个特点,是与城内的三池(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花园塘等几十口池塘连通起来,组成了排水网络中容量很大的蓄水库,以调节暴雨流量,减少下水道溢流。这是“水利专家”刘彝的高明之处:一旦雨量大增,福寿沟里的水暴涨,沟里的水就会流入水塘进行调节。

为了防止在雨季期间章、贡二江的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从而倒灌入城的情况,福寿沟还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涨而后闭之,水患顿息”。

在位于城北赣江路的涌金门,一度曾是赣州最为繁华的码头,而福寿沟其中一个水窗口就隐藏在其城墙之下。据同治《赣州府志》和《赣县志》记载,12水窗口中,在福寿沟图上注明了具置的只有4处,它是其中之一,其余3处分别在入境路新北门、西门口和西门城脚下。

据刘芳义考证,赣江路水窗是保存较完整的宋水窗实物,清名“水堑口”,由进水口处的内闸门、沟道和出水口处的外闸门组成。由于水窗坡度较陡,水进入水窗之后会形成强大的水流,带走泥沙以及其他固体物质,冲开闸门,排入江中。

“水窗是一项颇具科技含量的设计。”万幼楠解释说,“其原理是,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之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

维修困境

刘彝之后,福寿沟一度由于管理不善而倒塌淤塞,排水功能大为降低。直至清末,沟道堵塞严重,“春夏之交,雨潦时降,潢污停集,疾病易生,民患苦之”。

最大规模的福寿沟修建工程是在清代同治年间。据志书记载,修复工程于同治八年(1869)十一月开工,历时9个月。公费开支部分共“计制钱四百,计千有奇”。主持修复工程的刘峙绘制了福寿沟图,并附《福寿沟图说》,这也是建沟以来现存的唯一现场调查记录资料。

解放后,赣州政府把修路疏沟列为当时市政建设的重点。在调查了解福寿沟的走向、完好状况、排水等情况后,从1953年开始逐段进行清理、修复和改建。而在管理方面,设立了负责市政工程管理、养护的专业机构,其中有一支维修下水道的专业队伍,负责对全市下水道进行定期清理疏通和维修工作。

“我们每年都会对福寿沟进行清疏和保养工作。”赣州市市政工程养护处副处长朱小军说。他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修建和维护赣州市的排水系统,而对福寿沟的清疏和保养是其中的一部分。

由于福寿沟的建造受到形学和堪舆家的影响,形似古篆“福寿”二字,在线路走向上“纵横纡折,或伏或见”,给朱小军和他的同事们在管理和维修上增加了不少困难。

有工作人员透露:每年夏天,都是环卫工人清理福寿沟的季节。因为闷热、恶臭,工人们常常需要流下井。“我们会轮流下去用簸箕将污物一簸箕一簸箕地传到井口。在一些地段,即使熟练工人,常常也是呆半个小时就要上来休息。”

“有的坑道只能允许一个人弯着腰在里面清理淤泥和堵塞物。再加上有的坑道经过住宅区,我们根本无法清理,只能以检查坑井为主。”朱小军说。

而福寿沟面临的一个更为严峻的挑战是,过去它以排雨水为主,污水仅是数量很少的洗涤生活污水。而现在的污水成分复杂,有工业污水、粪便污水、生活污水,数量比过去大得多,腐蚀性强。据有关人士说,福寿沟的砖石材料,经过九百余年,大多数已风化、剥落,再经不起工业废水的腐蚀。

而更为令人惋惜的是,与福寿沟相连通的起蓄水作用的大小上百处水塘目前已经所剩无几。据万幼楠调研,

古福寿沟系统80%的蓄水池已经消失了,而其中有不少是在近几十年间被填平的。

“如今,城市在发展,但水塘却在减少。大的水塘只剩下荷花塘、清水塘等寥寥几座,80%的水塘都被填平了。现在到处搞开发,本来是水住的地方,现在人要去住,将来一定会遭到报复的。”作为专家的万幼楠也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作为拥有千年“福寿沟”和现代排水系统的赣州,尽管城市防洪防涝的大问题有了保障,但路面积水、污水乱排等小麻烦却如“肠梗阻”,不时困扰市民。

“这是很可惜的事,如果那90多个水塘能够保存下来,福寿沟的作用会发挥得更好。”朱小军有点遗憾地说。但他认为,现在追究水塘因何消失的问题意义不大,“最要紧的是将赣州的排水系统建设管理好”。

赣州思维

“福寿沟排水系统目前并不完整,其担负的排水不及赣州总排放量的1/10。”朱小军说。据其介绍,早在2008年,赣州就出台了《赣州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规划范围为赣州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约150平方公里。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路修到哪里,就在哪里安设排水管。”朱小军说。而随着章江北岸截污干管工程投入使用,赣州市也实现雨污分流的目标。

“现在赣州新的排水系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是用了福寿沟的精神,但是并没有用它实质性的东西。”朱小军说。

在城市排涝工作中,赣州传承了福寿沟的一些特点:比如新城区中央公园有一处人工建造的河塘,其目的之一是和老城区的河塘一样,在内涝发生时,起到调蓄作用。同时,在建筑材料上,赣州市也在考虑,是否能够恢复砖砌法,方便维修与护理。

在靠近赣州城北的八境公园内,有一座方圆约80亩的水塘,这是目前仅存的为数不多的与福寿沟相连通的水塘之一。7月3日下午记者在此处看到,在树荫掩映之间,一个装有抽水机的排涝站屹立其间。

“这是最近几年才装上的新设备。在去年五六月的几场暴雨中,雨水总是先汇集到水塘,然后泵站再从水塘往江里抽水。”朱小军说。

朱小军所在的赣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养护处在福寿沟的出水点处建了3个排涝站。一旦出现积水,排涝站的大功率抽水机就可以将它排往江里。“我们的排涝站与章、贡二江上游的水文站和气象站达成了协议,建立了水情和汛情的互通机制。”朱小军说。

就在今年5月,赣州市投入253万元,置车载水泵及150千瓦车载发电机组各一套,在章贡区水南镇岭头上建设一座临时应急排涝站,以满足汛期时城市排涝需要。

“在排涝站,我们平时还有一套机器保养机制,确保机器在关键时刻不出故障。”赣江路排涝站一位工作人员说。据其回忆,就在去年的一场大雨中,抽水机曾出现过短暂的死机情况:“当时就看到门外的积水逐渐多起来了,幸好我们及时排除了故障。”

“下水道不像园林绿化那么显而易见,也不容易彰显政绩,但它是城市的血脉,你想要一两年内搞好它是不可能的。”朱小军说。截至今年6月23日,养护处排水所已经清疏下水道40609米、窨井64座、雨水井2064座。

就在今年,赣州市将会在自己的中心城区新建、改建排水设施。对排水功能弱化、带病工作的部分排水设施进行维修和改造成为了重点工程之一。目前,中心城区13个重点路段已列入急需维修改造范围,并陆续开工。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