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条码技术论文范文

条码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条码技术论文

第1篇:条码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物流系统条码技术自动识别第三方物流

一、什么是条码技术

条码(bar code)是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来实现数据输入计算机的一种代码。它是用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标记,如图1所示。

条码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主要依据条码的编码结构和条码的性质来决定。例如:按条码的长度来分,可分为定长和非定长条码;按排列方式分,可分为连续型和非连续型条码等。

条码(BAR CODE)技术主要包括:条码编码原理及规则标准、条码译码技术、光电技术、印刷技术、扫描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二、条码技术与物流系统的关系

1.物流系统分析。物流即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因此,物流既存在于流通领域,也存在于生产领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物流活动的当事人涉及到物流服务的需求方和物流服务的提供方。物流服务的需求方通常是指生产方和消费方,即产品流通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又称为物流的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服务的提供方则是为物流的第一方和第二方提品在二者之间进行有效移动各环节所发生的一切服务,因此又称为第三方物流。本文的重点是从第三方物流方面讨论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2.条码与物流的关系。条码技术是最基本的物流管理手段之一,它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了物流效率,并为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条码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物品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它能将物流对象的有关信息通过条形码(可以是一维或多维)的方式记录下来,形成各种货物有别的“身份证”,再利用扫描仪对条码的扫描,可准确识别物流对象的信息。物流过程不论是在储存、搬运、销售或是配送,通过条码技术都能够快速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的准确性。条码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三、基于条码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通过对物流企业的需求分析,设计出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基于条码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如图2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图。条码最主要应用于仓储管理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中,主要介绍一下这两方面的功能。

1.条码应用于仓储管理系统中。在仓储管理系统中,利用条码技术,无论仓库中的商品流向哪里,只要对商品包装上的条码进行扫描,就可自动记录下物品的流动情况,随时掌握库存物品情况。条码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结合,使我们能够合理地、有效地利用仓库空间,优化仓库作业,并保证正确的进货、验收、盘点和出货,快捷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仓库管理系统引入条码技术后对仓库的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都可以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仓库管理各个作业环节数据输入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通过科学的编码,还可方便地进行物品的批次、保质期等方面进行管理。

2.条码应用于配送管理系统中。在配送货物过程中,首先订货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传输到仓储中心,然后通过打印机打印,以条形码及拣货单的形式输出(条码分别记录预拣选的商品的编码和出货地编号)。仓储中心的操作人员将条码贴在集装箱的侧面,并将拣货单放入集装箱内。在拣货过程中,集装箱一旦达到指定的货架前,自动扫描装置会立即读出条码的内容,并自动进行分货。工作人员根据拣货单的要求,将拣选好的货物放入集装箱内,待作业结束后,只要按一下“结束”钮,装有货物的集装箱便会顺序的向下一个货架移动。等到全部作业结束后,相关人员利用自动分拣系统将贴有条码的集装箱运往指定的出货口,转入发运工序。因此在配送系统中运用条码技术,极大的提高了配送的运行效率和运行速度。

四、总结与展望

总之,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兴技术;是现代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第2篇:条码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陈述性知识:物流信息技术:条码码制;物流标签;职业角色扮演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1-0076-04

高职教育属于正规的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虽然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但是不同于训练只掌握简单技能的技术操作工人,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教学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讲授一些基础理论类课程。而这些课程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因此,有的心理学家也将其称为记忆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相对的是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是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学习能力不强,在课堂上对教师讲授的陈述性知识缺乏兴趣。而学习程序性知识时,学生则能够更主动地参与。二者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同:在有关理论原理等陈述性知识的课堂上,学生一般是被动地听讲。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就容易开小差:而在有关程序性知识的课堂上。学生可以直接动手参与,而且很快就能看到结果。自然兴趣更加浓厚。因此,教师在高职院校课堂上组织教学时,要想尽方法将枯燥的理论学习转化为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情境演绎和游戏活动项目。

以我校国家精品课“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为例,该课程对物流领域中的典型信息技术,如物流标准化、信息采集技术、物流跟踪技术、EDI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进行基础性的介绍和讲解,涉及范围广,对每种技术理论都以基本介绍为主,包含大量的陈述性知识内容,需要教师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下面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几个典型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介绍,同时笔者结合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对这些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基础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要想把每一部分内容都讲深讲透,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要有所取舍。先需要对课上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仔细考量,既要考虑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未来从业确实有实际的帮助,还要能够提高他们的各项职业素质。以课程的重点内容“条形码技术”为例,除非是预备专业从事条形码底层设计和开发,就一般实际应用而言,对条形码编码知识的深入掌握是不必要的。因此,在课程中可以将重点放在对条形码概念、条形码组成等基础知识的介绍,然后是条形码的主要应用,如商品条形码、物流条形码等内容。

二、在条形码码制教学中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法

条形码技术中比较重要但又比较困难的教学内容。是各类条形码码制的分别介绍及其具体应用。条形码码制比较多,即使常见的也有十多种。有些码制虽然已经很少使用了,但是因为比较简单,对理解基本的编码原理和掌握复杂的码制很有帮助,也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如25码和UPC码。大概必须要掌握的码制有25码、EAN-13码、交叉二五码、128码、EAN-128码、ITF-14码等,39码、93码和库德巴码也需要学生有所了解。这么多码制内容的学习都属于陈述性知识,如果逐一讲解,既枯燥又易混淆,学生很难掌握。这种情况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是非常适宜的,即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可对学生先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先给出几种条形码码制的典型示例,询问学生“它们各属于哪种码制”“这些条形码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学生在超市里的商品包装上经常能见到条形码,因此对条形码并不完全陌生。他们通常会认真观察,对各类条形码码制的学习已产生一定的兴趣。进行以上引导后,即可进行各类条形码码制的讲解,其中时时提示码制中的哪些特点具有标识意义,有助于分辨出该种条形码类型。

在码制类型内容讲解大约一半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先前的问题。看学生是否能够利用所学码制的特点识别出条形码的类型。同时,不要忘记复习条形码结构里的起始符、终止符等概念,提示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的理论知识马上就能实际应用的喜悦之情,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借此,教师还可以了解到哪些码制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相对困难一些。如果恰好还是比较重要的码制,就需要利用问题里的典型示例对该种码制的要点进行重复讲解和复习。接下来,可以要求学生对以前介绍的几种码制做一下简要的总结,然后将所有需要介绍的码制向学生讲解完毕,并注意与先前讲授的码制进行比较,指出其中的差别,便于学生较好地掌握。最后再让学生将课堂上开始时提出的识别条形码码制的问题回答一遍。经过这样多次的讲解和练习,学生对各类条形码码制就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迁移原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会产生影响,因为各种条形码码制前后学习很容易混淆和相互干扰,即同时发生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这时,教师就要通过加强条形码码制之间的比较来强化记忆,并通过练习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有成功获取知识的满足感。

三、情境教学法和职业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中的物流条形码EAN-128码相关知识是学生比较陌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例如食品产品追溯、企业内部产品管理和物流标签等。其中,物流标签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表示物流单元有关信息的条形码符号,课程教学环节中专门设置了“物流条形码标签制作”的实训内容,教师可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用QLabel条形码软件完成典型应用场景下的物流标签制作。如果只是让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QLabel条形码软件操作指南和教师的示范讲解。运行QLabel条形码软件执行一些操作,或按照教师布置的物流标签示例,照葫芦画瓢地完成物流标签的制作,虽然学生掌握了一些QLabel条形码软件的操作技巧,但是机械地复制这些物流标签后,学生往往对自己所制作的物流标签所代表的具w含义缺乏正确的理解,更不知该如何应用,而掌握物流标签具体内容含义和灵活应用等实用技能才是学习物流标签的关键所在。

物流标签上往往有大量的英文标注,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英文基础。虽然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都开设了英语课,不少学校还要求学生通过英语三级考试,但是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较弱。在课堂上需要把这些知识内容精心设计成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项目任务。由于这些物流标签都有很具体的实际应用背景。因此比较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职业角色扮演法。在课堂上,让学生自愿扮演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动物养殖的牧场主、屠宰场管理员、肉类加工厂负责人、供应商、客户、承运商等角色,其他学生扮演消费者或者评论员的角色参与讨论。

例如,在牛肉产品追溯情境中,牧场里一头小牛出生了。牧场主需要做哪些事呢?除了照看母牛和小牛。教师提示扮演牧场主的学生要根据农业部门颁发的《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向当地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申领畜禽标识(相当于给小牛登记户口),在小牛出生后30天内为其申领、佩戴唯一的牛耳标号。让学生扮演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代表当地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该办法编制每一头牲畜的耳标号并进行登记。这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解畜禽标识编码的组成(包括畜禽种类代码、县级行政区域代码、标识顺序号共15位数字及专用条形码),大家还可以顺便讨论一下耳标号中表示顺序号的号码应当如何编制才更为合理。目前,虽然我国制定了《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但是畜禽标识编码并没有在牲畜饲养管理中实际得到应用,教材中给出的包含肉类商品追溯信息的简易物流条形码标签。实际上也不符合我国在这方面的管理规定。因此,可以适当结合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我国应当如何利用条形码或RFID的自动信息采集和记录技术实现食品的源头追溯,改进食品安全管理。食品追溯管理在我国势在必行,利用相关知识的同时,顺便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和应用能力,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制作的牛肉产品追溯物流标签都是国外牛肉产品上的,这时可让学生扮演国外的牧场主和屠宰场管理员,如可让学生分别扮演丹麦、奥地利和德国的牧场主。丹麦的牧场主把小牛卖给奥地利和德国的牧场主去饲养,这些牧场主辛辛苦苦把小牛喂养大,准备出栏卖钱了,又要经过哪些程序这些长大的肉食牛才能顺利到达消费者的餐桌上呢?虽然真实的牛肉屠宰包括很多具体技术细节问题,但这里重点关注的是牛肉溯源流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出溯源的合理流程。然后教师引导扮演奥地利和德国牧场主的学生和扮演比利时屠宰场管理员的学生,对照牛胴体物流标签上的信息。让学生思考双方需要提供哪些信息标识到这头肉食牛胴体的物流标签上,才能使广大消费者(由其他学生扮演)在食用牛肉时能够获知足够的牛肉产品追溯信息。这时教师就可向学生讲解EAN-128码中的应用标识符的具体应用,这几个国家的ISO国家代码表是多少,422代表原产国(这里指出生国,用ISO国家代码标识),423代表初始加工国(这里指饲养国,最多用5个ISO国家代码标识),426代表全程加工国(所有过程发生在同一个国家),7030-7039代表加工者(国名和供应链中最多10个加工者批准号码,7030通常用于屠宰场,7031-7039用于切割车间)。这些内容较为繁复。如果不用角色扮演法,学生常常在课堂上听得头昏脑涨、昏昏欲睡,但是采用角色扮演法,让相关学生记得自己所扮演的职业角色所代表的国家,他们印象就会深刻一些,其他学生由于也扮演了消费者和监督者,那些职业扮演者表现好坏也与他们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既会积极参与,同时也会起到监督作用,整个课堂气氛就比较积极活跃。为了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胸牌或立牌,挂在胸前或放到桌子上,这些简易的道具能对情境扮演起到极好的烘托作用。

同样,学习物流单元里使用的物流标签可以采用职业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物流标签就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表示物流单元有关信息的条形码符号,而物流单元就是在供应链中为了便于运输/仓储而建立的包装单元。厂商、供应商或承运商在发货前把商品打包成物流单元后。需要为该物流单元分配由EAN-128条形码符号表示的全球唯一代码――SSCC码(SerialShipping Container Code),在物流单元形成时制作标签并贴在上面,最简单的标签只包括SSCC码。通过SSCC码可以建立商品物理流动与相关信息间的对应关系,能够使物流单元的实际流动被逐一跟踪和自动记录。完整的物流标签同时包括有关承运商、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这些信息一般也会编制成EAN-128条形码符号。根据不同情境需要,物流标签也可以在SSCC码基础上只有供应商补充其他商品相关信息构成物流标签。或者是由承运商在SSCC码基础上补充出发地和目的地信息,以及海运提单的提单号码和货物托运代码等信息,客户信息是否出现在物流标签中是可以选择的,物流标签中唯一必不可少的就是SSCC码。这些内容显然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实际应用时情况又比较复杂。实训课教学时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如供应商、承运商和客户等。对于每类职业,结合各类物流标签,教师和学生可先讨论其职能要求,能够提供哪些产品或服务,需要向交易方提供什么信息。如SSCC码应当由谁负责编制,具体编制方法是什么等等。通过这种设身处地的情境练习和讨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掌握其实际应用方法。同时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其职业素质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四、结论

在高职院校中,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指向把学生培养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日后就业的职业需求为标准进行取舍,教学方法也要采取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争取更多的师生互动。实训内容既要与理论知识关系密切。也要有相关的职业技术背景,使学生从实训中获得扎实的技能。

第3篇:条码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EDM数字化制造;SQL server数据库;条形码; UG/OPEN二次开发;三坐标自动检测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 on precision mold electrode digital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 integrated use of UG secondary development, SQL Server database development, PC - Dmis secondary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Delphi software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is to make the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more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iz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mould production,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 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further. This article research results for mold enterprise digital level of ascension and competitiveness has good economic value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EDM digital manufacturing; SQL server database; Bar code; UG/OPEN secondary development; Three coordinates automatic detection

1 研究背景

电火花加工技术是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一种实用的特种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显示出了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但在电极管理上目前国内还主要靠手写标签来管理电极,这样效率低,易出错,给企业造成大的损失。本文采用的模具电极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电极在数控加工完成之后都需要进行三坐标精密检测,如何将偏心量补偿到放电过程正是提高模具精度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的模具电极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及检测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进一步提升模具企业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水平,对提升企业的经济价值有重要的意义。

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数据快速共享的研究;2)电极的数字化管理的研究;3)工艺流程改进研究。

3 研究方案的设计

3.1 本方案的EDM数字化制造系统方案设计思路

3.1.1 方案设计理论依据

现在绝大部分现有模具企业的EDM技术路线及加工工艺是如下的流程:

对工件轮廓进行预加工 电极的设计与制造工件、电极的装夹与校正加工的定位电参数的配置加工过程的监控。

以上在电极的加工、制造、装夹、校正、定位、电参数配置及加工中的监控都是在人工的干预下进行的,靠人工来完成就存在人为的失误。而本研究中的方案完全排除人工干扰的优势:那就是实现电加工的数字化制造和信息化管理。采用的CAD/CAE/CAM一体化技术,C3P、C4P、KBE技术,模具柔性制造(FMS)和自动化加工技术完全依赖于数字化。

3.1.2 本研究采用条形码进行电极管理的具体方法如下:用CAM编程完成后将信息写入SQL Server数据库中,并将条形码打印到程序单上。在NC加工部门通过扫描条码调用加工程序,加工部门加工完成后根据程序单条码生成电极条码并用条码打印机打印标签粘贴到电极上。在QC部门增加条码扫描枪以快速调用测量点信息,并对PC-DM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在EDM部门增加条码扫描枪,用于快速读取电极的偏心量和放电间隙,并自动完成电极程序的编制。

3.2 本方案实施的具体方法

在产品数字化管理中,常用技术是条形码和芯片,结合国内大多数模具企业的现状,本研究计划采用条形码对模具电极进行管理。具体方法如下:在CAM编程完成后在UG软件内对电极模型文件进行条码分配,并将相应信息写入SQL Server数据库中,并将条形码打印到程序单上;在NC加工部门增加条码扫描枪和条码打印机,通过扫描条码调用加工程序,加工部门采用3R快速定位座装夹电极,加工完成后根据程序单条码生成电极条码并用条码打印机打印标签粘贴到电极上;在QC部门增加3R快速定位座以快速定位,增加条码扫描枪以快速调用测量点信息,测量完成后增加数据处理功能;在 EDM部门增加条码扫描枪,用于快速读取电极的偏心量和放电间隙,操作人员只需指定电极顺序号即可完成电极程序的编制。

3.3 方案EDM数字化制造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运用UG开发工具和软件工程方法,该系统不需要用户掌握UG软件的专业知识,只要有适合产品系列化设计,就能大大提高了模具的设计效率,这就为为基于UG的产品CAD/CAE/CAM系统开发和模具的自动化设计和制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电极自动测量系统开发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VC十十的电极测量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功能的全面、实用性和快捷性。应用Web Service技术跨平台对数据之间进行交互, 使模具客户应用Internet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不同技术、平台和操作系统成为现实。

4 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创新

一是,建立模具电极的条形码数字化识别系统;二是,在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上建立了CAD、CAM、NC、QC、EDM等部门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三是,实现了电极一键式三坐标自动化检测;四是,建立起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的标准化工艺流程。

5 总结

本论文中通过对传统EDM加工与本课题研究的EDM数字化制造系统的比较,在电极产品数字化制造和管理中,采用条形码进行电极的管理系统、运用UG开发工具和软件、基于VC十十的电极测量系统,为预期的关键技术的实现打下了基础。研究成果在天津瑞福模具有限公司实践取得显著效果和经济效益。

第4篇:条码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医疗设备;二维条形码;管理

随着人类的技术进步,“数字化”已经由一个外来词汇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词汇。而数字化与医院的管理相结合,使得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则成为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1]。传统的医疗设备编码管理对于人员的依赖性较强,并且相关设备的查找和使用记录往往难以被明确地记录,而二维条形码的出现对于降低医疗设备管理的难度与复杂性,降低管理成本都提供了新的可行性路径[2]。二维条形码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中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和时间消耗,大量地存储设备的具体信息。因此,成为医院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持性技术产品。

1医疗设备中的二维条形码及其优点

1.1医疗设备中的二维条形码

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bar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3]: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4]。二维条形码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与生产过程中,当前医疗设备管理中使用最多的二维码有矩阵式与堆叠式两种具体形式。这些二维码根据一定的特征和排列规律,以黑白相间的几何图形来记录一定的数据信息。而医疗设备中使用的二维条形码则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来记录设备的信息[5]。这就使得二维条形码能以较小的面积来记录和输出大量的医疗设备信息。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二维条形码采用的是二进制编码技术,以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来表示二进制中的“0”与“1”。

1.2医疗设备采用二维条形码管理的优点

由于二维条形码采用的是双方位的信息存储方式,因此能够存储的信息容量可以达到一维条形码的10倍以上甚至是数百倍。在医疗设备的管理过程中使用二维条形码技术其优点在于[6-7]:①二维条形码能够记录多种语言文字和音像信息,这就使得不同的医疗设备以及个性化的信息能够被有效地记录,并且能够使得记录的信息较为全面。②由于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二维条形码容易被损坏。但是,由于二维条形码具有较强的容错和纠错的能力。因此,当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部分二维条形码被损坏后,内部的信息仍然能够被读取。这就使得医护人员无需过于担心因为二维条形码的损坏而造成的信息丢失,从而提高医院对设备的管理水平。③将医疗设备的相关信息记录在二维条形码中,能够提高这些信息的保密性。此外,二维条形码的制作成本较低并且制作技术也较为成熟,因此,医院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中采用二维条形码技术的成本也相对较低。这就降低了设备的管理成本,节约医院的支持。

2二维条形码用于医疗设备管理的可行性与实际应用

2.1二维条形码用于医疗设备管理的可行性

当前,二维条形码已经是一项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中的成熟性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采用二维条形码来进行设备的管理也是其发展的方向。从国际社会来看,欧美的一些国家已经将二维条形码技术普遍应用到医疗设备的管理过程中,甚至是引申到医疗设备的物流管理中。而在我国也已经初步形成了医疗设备管理的二维条形码化,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和经验。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二维条形码应用到医疗设备的管理中是可行的[8-9]。从人员的角度来看,二维条形码的使用不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当前的一些二维条形码制作和识别设备已经较为先进。因此,医院的设备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无需专业的技能培训,就能够掌握相关的二维条形码使用技术。因此,从二维条形码使用的专业人才支持角度来看,医院实行医疗设备管理的二维条形码化发展也具备可行性[10-12]。

2.2二维条形码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二维条形码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1)二维条形码能够对医疗设备相关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传统的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由于需要经过的部门较多以及管理信息上的混乱,经常会出现“账实不等”的现象。这就使得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二维条形码的应用可以将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信息完整地记录在二维条形码,并且根据不同部门的使用和管理需要进行增加或信息的自动化读取。从而改变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混乱不清的状况,做到“账实相等”,防止医疗设备等相关固定资产的流失。(2)利用二维条形码进行设备维护与使用管理。当医生需要使用某种医疗设备的时候,可以通过二维条形码平台提供的查询窗口及时地了解设备的使用状况,以便于自己做出合理的使用安排,避免不同人员集中使用某一种设备。同时,利用二维条形码中记录的维护信息,可以及时地联系到专业的设备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的检修和保养,从而综合提高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效率。

3结论

推动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必须将信息化的手段应用到实际的设备管理中。而二维条形码的出现以及与医疗设备管理的结合能够推动医院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二维条形码能够记录多种语言文字和音像信息,这就使得不同的医疗设备以及个性化的信息能够被有效地记录;由于二维条形码具有较强的容错和纠错的能力,这就使得医护人员无需过于担心因为二维条形码的损坏而造成的信息丢失,从而提高医院对设备的管理水平;将医疗设备的相关信息记录在二维条形码中,能够提高这些信息的保密性;二维条形码的制作成本较低并且制作技术也较为成熟,因此,医院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中采用二维条形码技术的成本也相对较低[3]。其次,从技术角度来看二维条形码应用到医疗设备的管理中是可行的;从二维条形码使用的专业人才支持角度来看,医院实行医疗设备管理的二维条形码化发展也具备可行性。再次,二维条形码能够对医疗设备相关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利用二维条形码还可以更加高效的进行设备维护与使用管理。因此,在医疗设备的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使用二维条形码技术一方面具备可行性,另一方面能够显著的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13]。因此,医院应当大力推动医疗设备管理向二维条形码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医疗设备管理的二维码使用中需注意以下事项:①在设备验收时要做好信息采集工作,认真详细记录设备有关的各项信息;②二维码的印制无需使用专用设备,普通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即可;③二维码的粘贴。虽然二维码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但对于表面需要经常消毒和擦拭的医疗设备,最好对二维码采取封膜处理,使其具有防水防污能力。综上所述,二维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作为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象征,将整个医学工程部门的管理水平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医院应当大力推动医疗设备管理向二维条形码化方向发展。

作者:王智文 单位:陕西省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设备科

参考文献:

[1]潘宗玮,肖红军,陈军,等.二维条形码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2):134-135.

[2]羊月祺.二维条码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年会,2010.

[3]宋凯.二维条形码在医院医疗耗材库房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2):89-91.

[5]饶冬霞,庞明月,段闵,等.某医院复用医疗器械再处理中质量追溯系统的应用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9):879-881.

[6]廖丽文,吴昭仪,张志豪,等.条形码药品验收系统在我院“零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4,25(17):1586-1589.

[7]陈文峰,李少东,杨军.基于LBI的二维复稀疏信号重建算法及应用研究[J].自动化学报,2016,42(4):556-565.

[8]潘宗玮,肖红军,陈军,等.二维条形码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C]//湖北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学术交流会,2011.

[9]顾昕元,高磊.二维码在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0):66-68.

[10]顾伟,况华,孙科芬,等.基于二维条码和移动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1):43-44.

[11]黄润达,谭剑,黄煌镜,等.快速响应二维码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53-55.

第5篇:条码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二维条形码;电能计量管理;应用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繁荣及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在人们的生活中及其广泛且深入地存在,为了克服电力企业中计量装置的工作难点,使用了当今科技水平下的新技术,及二维条码技术。二维码(Two-dimensional code),又称二维条码,它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是所有信息数据的一把钥匙。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可实现的应用十分广泛。二维条码技术不仅在商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也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应用价值。面对电力企业中传统计量装置工作量大、帐卡式人工管理模式、效率低、差错率高、不及时等缺点,二维条码技术的使用使电力企业的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充分提高了电力计量装置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1 二维条形码概论

二维条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 二维条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

二维条码技术具有如下特点: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容错能力强;译码可靠性高;可引入加密措施,保密性好,防伪性能高;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条形码符号的形状、尺寸大小比例可变;二位条形码可以使用激光或CCD阅读器识读;可影印及传真。

2 二维条码技术在电能计量装置中的应用

2.1 计量装置的资产管理方面

计量装置的资产管理主要包括新购入计量装置的管理和原有在运行中的未印制条形码的计量装置的管理。

对新购入的计量装置的管理,从厂家开始,由相关部门统一制作好条形码,在签订合同时按照合同数量制作出相应的条形码发给厂家,厂家再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将二维条码贴在电能计量装置的指定位置上,同时在计量装置的铭牌上印制出与二维条码相一致的出厂编号。厂家在进行成品装箱时,需要将每箱中的所有计量装置的二维条码扫入计算机,根据二维条码程序生成箱号进行标签,将其贴于包装箱上,并将其数据存储在软盘上,在发货时连同计量装置一起将其发送给供电部门。

在供电部门进行验收时,需要将厂家提供的数据存储在其部门中的相应的管理系统中,产品入库时只需要将对应的箱号扫描入计算机,便可以将箱内的装置详细信息录入系统中。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大大减少计量装置的入库工作量,提高了各种效率,而且其管理工作也更加便捷。因箱体上的标签具有统一的数据格式,因此,即使包装样式改变,同样可以采用该方法进行批量管理。

如果计量部门需要对计量装置进行校验,只需要在系统中调拨处理即可。计量装置的基本信息已经存储在了计算机系统中,因此,计量装置的自动校验程序就会根据扫描的二维条码数据从服务器上获取所需的数据信息,而且还可以向服务器中二维条码所储存的参数上传误差数据。在校验退库时,只需要仓库管理员将计量装置的二维条码扫入即可。

在计量装置退库时,需要在外勤人员将有关的数据记录下来,并撤销或变更了资产之后,退回库中,然后由管理人员将其扫描入机,将运行状态转向在库未校准状态。在有人领取计量装置时,需要由管理人员扫描入机,这是需要按照整箱进行扫描,并根据箱号制成相应数据软盘发送下去,这样,能够实现对电能计量装置的批量管理,在校验时,只需输入有关的数据参数就可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同时建立资产库,将资产信息通过准确的数据格式传送回计量中心,这样就可以做到在资产统计工作上的全面真实。

如果某县局需要购置计量装置,其市局需要按照下属电业局上报的计量装置用量,统一制定二维条码,采用一定的技术将生成的计量装置二维条码发送给各下属单位,然后由下级电业局进行二维条码的印制。在上级部门制定二维条码时,对所制的二维条码进行了加密处理,且对相应的软件进行了严格的权限管理,使下级电力企业在规定的范围内印制。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防止下级电业局私自印制二维条码的现象发生,同时减轻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

2.2 对计量装置的全程管理

对计量装置的全程管理包括计量装置的首次检验、现场检验、周期检验、抽样检验、修前检定、末次检定的相关数据,以及安装、轮换及计量装置本身的信息管理。当前的电能表检验通常使用的是先进的自动检验装置,通过对计量装置上包含的生产厂家、电压电流、相关参数、装置编号等一系列信息的使用,配合这些电能计量装置的生产厂家所提供的专用解码程序,通过对电能计量装置的二维条码进行扫描输入相应的信息,提高装置校验人员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校验的准确度。另外,在电能计量装置的自动检验程序及其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共享时,电能计量装置的二维条码可以成为其资源定位的唯一标识,有效帮助其实现数据共享。

3 总结

正如上文所说,二维条码技术在电能计量管理中的应用使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工作有效实现了在极大程度上避免失误的可能,而且解决了计量装置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改变了传统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效率低下的情况,增加了其管理的可控程度,实现了对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和监督。另外,通过对计量装置的资产管理方面及全程的管理,在电能计量装置管理中的自动化控制的实现过程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减小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文光.在电能计量管理中的应用[J].农电管理,2004,7(9):39-40.

[2]周莉.浅析二维条码技术在电能计量管理中的应用[J].神州,2012,8(2):228.

第6篇:条码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物品编码、物品标识系统、智能物流

我国传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无法实现物流组织效率和管理方法的提升。要实现物流业的长远发展,就要实现从物流企业到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因此,发展智能物流成为必然。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智能物流带来了蓬勃生机。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在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工程,探索应用模式,积累应用部署和推广经验和方法,形成一系列成熟的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模板,为物联网应用在全社会、全行业的规模化推广做准备。智能物流作为物联网九个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之一,具体指:建设库存监控、配送管理、安全追溯等现代流通应用系统,建设跨区域、行业、部门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一体化管理。

智能物流系统(ImelligentLogistics System,ILS)是以物品标识系统(Article Labeling andIdentifying System,LIS)为基础,通过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 System,ITS),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以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方式运作的现代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

智能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柔性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采用了最新的编码、标示、识别、条码、RFID、传感器、红外、激光、无线、移动通信、数据库、云计算、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同时利用物联网及电子商务技术优化物流管理,实现信息共享,最终达到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以及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集成,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发挥最大效能,是智慧物流的承载平台。

智能物流系统正常运作的前提是要保证物品或物流单元的惟一性,并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物品的编码标识技术尤为重要,成为智能物流系统的基础。

物品标识系统(ALIS)

我们从分析“物品标识体系参考模型”入手,发现该模型是从物品标识流程的角度进行构建,详细描述了在物品标识体系中,物品信息的生成、转换、传输,以及处理的完整过程(如图1)。

首先要做的是编码(coding)。编码即给物品赋予代码的过程。代码是表示特定事物(如某一物品)的一个或一组字符。可以将编码理解成将物品信息代码化,是可实现计算机化的基础。通过惟一性编码,保证在智能物流系统中的每一件物品、每一个物流单元的惟一性。

第二步是标示(labeling)。标示是将代码转换成为符号、标记、数据电文的过程,其目的是将代码化的信息转换成为载体可携带的信息(如“条码符号”),当该载体与物品合为一体时,载体所携带的信息即为物品信息,实现了对物品的跟踪追溯管理。标示的另一个作用是为了“识别”。在智能物流系统中人们经常用到的如一维条码、二维条码、RFID标签等。

第三步是识别(identifying)。识别是对标示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事物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通过识别技术对标示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与处理,其处理结果是代码。

最后是解码(decoding)。解码是将代码还原为物品自己属性信息的过程,是编码的逆运算。通过解码,还原了物品的本来面目。编码与解码在物品标识体系中是基础,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不能没有编码技术的应用。

在上述对物品标识流程的描述中,我们将第2步标示和第3步识别统称为标识(labeling andidentifying)。将构成第1-4步的系统称为物品编码标识系统,或物品标识系统(Ariicle Labeling andIdentifving System,ALIS)。

在我们认真讨论标识体系时发现,“标识”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在《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中:标识是指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的产品商标标志。只有将标识重新定义,才能适应物联网和智能物流发展的需要。我们将标识定义为将代码标示于载体并识别的过程。这时标识读作“标识(zhi)”,其意同“标志”。这样既保留了现有各个版本对标识与标志的定义,又满足了物品标识体系建设的需要,从而完成了对“标识”一词新的诠释。在物品标识体系中,不仅包括标识本身的标示与识别,也包括编码与解码,还要考虑与网络系统、解析系统、应用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

智能物流系统的基础――物品编码

编码技术是一种用于描述数据特性的信息技术,编码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识别物品的特性。在智能物流系统中,不但要能够识别物品,还要能识别物流单元,如:包装箱、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编码的惟一性是非常重要的。

物品编码是指按一定规则对物品赋予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代码(一组有序字符的组合),是人类认识事物、管理事务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

物品编码系统,是指由不同数据结构、不同应用领域、不同承载方式的物品编码构成的系统,该系统是国家物品识别网络的基石,为自动识别系统提供数据采集内容。物品编码又分通用物品编码系统和专用物品编码系统。

通用物品编码系统是指跨行业、跨部门、开放流通领域应用的物品编码系统,是开放流通领域物品的惟一身份标识系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编码系统,包括商品条码编码系统和采用射频识别技术的产品电子代码系统等。

专用物品编码系统是指在特定领域、特定行业或企业使用的物品编码系统。专用物品编码一般由各个部门、行业、企业自行编制,在本部门、本系统或本行业采用,是针对特定的应用需求而建立的,例如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集装箱编码、托盘编码等。由于专用物品编码受限于其适用范围,一般采用的都是通用的数据载体,因此,在数据编码层需要增加特殊的标识(zhi)进行区分。

以GSI编码体系为例,当产品下线进人流通领域后,我们采用的是GSI-13编码,也就是日常生活中在超市购物时,商品包装上的条码符号所表示的代码信息。当商品在仓储运输过程中独立使用时,例如冰箱、电视等,其商品包装与物流包装是一样的,可以采用相同的物品标识。

更多的情况是一个纸箱内装有10瓶饮料、一条烟内有10盒卷烟,此时,包装箱上条码符号所表示的代码信息就要采用GSI-14编码。

当商品进入仓储运输物流环节时,对仅用于物流过程的一些

物流单元,例如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不需要进入零售超市店铺,在物流单元上采用的一般是SSCC-18编码。

在上述3种情况下,当用条码符号作为标识(zhi)时,分别采用EAN/UPC-13条码、ITF-14条码、EAN-128条码。

在供应链管理中,采用的是全球贸易项目标识代码GTIN(Global Trade Item Number)。GTIN是GSI组织对贸易项目(包括产品与服务),在买卖、运输、仓储及零售与贸易运输结算过程中提供的惟一标识。GTIN代码体系的表示采用十进制。虽然GTIN的数据结构是14位,但是数据载体(条码)的表达方式则包括了12位的UPC条码、13位的EAN/UPC条码、8位的EAN/UPC条码,GTIN的14位编码结构涵盖了几乎所有不同结构的条码。

在物联网应用中,采用的则是SGTIN(serialized global tradeidentification number)系列化全球贸易目标标识代码。SGTIN是一种新的标识类型,它基于GSI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是GTIN和惟一序列代码的结合。SGT[N由厂商识别代码、项目代码、序列代码这三个信息元素组成。序列代码由管理实体分配给一个单个对象。SGTIN有两个编码方案:SGTIN-96(96位)和SGTIN-198(198位)。将SGTIN再转化成EPC代码,写进RFID标签的芯片中,通过物联网,从而实现了对单一物品或物流单元的跟踪追溯管理。

物品标识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

标识是将代码标示于载体并识别的过程。如果没有物品标识,智能物流就没有办法对物品信息进行自动采集。智能物流中最常用的标识技术是条码技术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

条码可分为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一维条码按照应用可分为商品条码和物流条码。商品条码包括EAN条码和UPC条码,物流条码包括128条码、ITF条码、39条码、库德巴条码等。近年来,物流管理系统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二维条码。

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条码识读设备的扫描系统也逐渐由激光光源向CCD、CMOS转换,特别是直接使用数字成像技术,使得许多智能手机可以十分方便地拍照条码符号,并快捷地实现了条码的自动识别。

而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物品标识系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维条码将通过复合条码、应用标识符等技术,不断推广条码的应用领域,实现物品的单品跟踪追溯管理。

二维条码的应用将会出现重大的跨越式发展。二维条码技术是在一维条码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前提下产生的。南于受信息容量的限制,一维条码仅仅是对物品信息代码的标示,而不是对物品的描述。所谓对物品的标示,就是给某物品分配一个代码,代码以条码符号的形式印制在物品上,用来标示该物品以便自动扫描设备的识读,代码或一维条码本身不表示该产品的描述性信息,更详细的信息要通过访问数据库才可以了解。

二维条码和一维条码应用的侧重点不同:一维条码用于对“物品”进行标示,二维条码用于对“物品”进行描述。信息容量大、安全性高、读取率高、错误纠正能力强等特性是二维条码的主要特点。二维条码的编码可以沿用一维条码的原则,也可以附加更多的信息,还可以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如互联网链接地址等),从而实现更多的功能。

RFID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资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资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RFID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射频标签)和读写器组成。在基于RFID技术的物品标识体系中,典型的应用是由GSl提出产品电子代码EPC Global标准。EPC标签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个电子标签,通过射频识别系统的电子标签识读器可以实现对EPC标签内存信息的读取。识读器获取的EPC标签信息送人互联网EPC体系中的EPCIS后,即实现了对物品信息的采集和追踪。进一步利用EPC体系中的网络中间件等,可实现对所采集的EPC标签信息的利用。

在物品标识体系中,当编码采用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编码体系时,可满足新一代的与GSlGTIN兼容的编码标准;标示是将EPC代码转换成二进制数据电文存储于RFID标签的芯片里面;识别是通过RFID读写装置,将数据电文找到、读取、编译、传送计算机终端、还原成GTIN代码。从而实现了对物品的跟踪追溯管理。

物品编码标识系统是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

结论

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

智能物流涉及到诸多的新技术应用:一是数据自动采集与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条码、RFID、传感器等。二是移动通讯技术,包括3G、4G网等移动无线通讯技术。三是智能终端技术,包括机载终端和手持终端。四是定位技术,包括GPS、RFID以及智能手机提供的位置服务。五是商业智能技术,包括信息加工、信息处理。

有专家称,智能物流将由以下智能技术作为支撑:

智能获取技术:使物流从被动走向主动,实现物流过程中的主动获取信息,主动监控车辆与货物,主动分析信息,使商品从源头开始即被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信息流快于实物流。

智能传递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外部的数据传递功能。智能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因此需要实现数据间的交换与传递。

智能处理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决策,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对客户的需求、商品库存、智能仿真等做出决策。

第7篇:条码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优缺点 应用

前言: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门集多学科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近几年在全球飞速发展。目前,条形码的应用已普及,射频识别技术和生物识别等技术在中国也发展迅速,国家已把“大力发展RFID”列入“十一五”计划纲要。自动识别使数据处理速率大大提升,最终使成本大幅降低。

一、自动识别技术简介

自动识别技术就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

二、自动识别系统种类

自动识别系统可分为针对物(“无生命”)和针对人(“有生命”)的识别两类。

(一)“有生命”识别技术

a.声音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是一种将人讲话发出的语音通信声波识别成为一种能够表达通信消息的符号序列,有匹配识别和检测识别两种方式。其中匹配识别是指语音声波与系统中已存在的声波模型进行对比,把最接近的作为识别结果。检测识别指把系统模型中与输入的语音声波相匹配的符号或符号序列作为系统的识别结果。优缺点:实现非接触式的数据采集,对手脚的使用无阻碍。但其识别率较低。应用:电信,语音情感识别等。

b.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某人的物理特征或行为特征用自动化方法予以辨识或认证的技术,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语音识别(语音识别可以进行身份和语音内容的识别,只有前者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键盘敲击识别、签字识别。所有的生物识别工作都包括4个步骤:原始数据获取、抽取特征、比较和匹配。

①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是指对输入的人脸图象或者视频流,先判人脸是否存在,若存在,则提取脸部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一步获取每个人脸中所蕴涵的身份特征,并通过与已知人脸对比来识别人脸的身份。可通过视频技术和热成像技术来捕捉面部图像,前者是通过一个标准的摄像头摄取面部的图像或一系列图像,从而记录一些核心数据,后者是通过分析面部的由毛细血管的血液产生的热线来产生面部图像[1]。优缺点:在实际环境中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识别,但因系统对周围的光线环境敏感,会影响识别的准确性,此外对于人面部发饰,衰老等因素,需进行人工智能补偿后识别。应用:自动门禁控制系统、身份证件的鉴别,公安刑侦追逃等。

③签名识别。签名识别,也被称为签名力学辨识,是由于个人书写习惯的差异。签名鉴定有在线签名鉴定和离线签名鉴定两种。前者比后者会多采集书写人握笔方式,书写压力等动态信息,固不容易被伪造。优缺点:容易被大众认可,但其会随着人各方面的改变而变化。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熟悉的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等,他们是人体固有的特征,不会受环境或年龄变化而改变,且视网膜不可见,因此最难伪造。

(二)“无生命”识别技术

a.条码技术。条码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优缺点:信息采集速度快,可靠性高,使用灵活,成本低等优点。但其存储信息少,被污染后无法读取数据,且没有办法做到全球唯一ID号。应用:POS系统。

b.光学字符识别(OCR)。OCR是指通过扫描等光学输入方式将文字根据其亮暗确定其形状,从而转化为图像信息,再利用字符识别方法将形状翻译成计算机文字的过程。优缺点:其优点是人眼可识度,可扫描。但输入速度和可靠性不及条码,以目前的技术,基本无法正确识别手写中文字体。应用:办公室自动化中的文本输入,邮件自动处理与自动获取文本过程相关的其他领域,这些领域包括支票和文件识度,订单数据输入等。

c.磁条(卡)技术。磁条(卡)技术是利用贴在卡上的磁条来记录信息。磁条表面涂有磁性材料,当读卡设备的磁头掠过磁条时,可对磁条进行现场读写操作。优缺点:使用便捷,成本低廉,安全性较高,能粘附在不同规格和形式的基材上。但数据存储量小,容易磨损,撕毁,不能弯折。应用:银行ATM卡,公交卡。

d.IC卡识别技术。IC卡指将可编程设置的IC芯片放在卡片中,使卡片具有更多的功能。通常所说的IC卡为接触式IC卡。优缺点:具有存储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易于使用,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由于触点暴露在外面,有可能因为人为的原因或静电而损坏。

应用:电话IC卡,手机SIM卡,智能水表,电表。

e.射频识别技术

①射频技术概念。射频技术指由扫描器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接收器来驱动接收器电路将内部的代码送出,此时扫描器便接收此代码。接收器不使用电池,是无接触式的,固不怕污染,且其晶片密码是世界唯一的。较常见的应用有无线射频识别。

②射频识别技术概念。射频识别技术是指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③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射频标签用于装载识别信息,射频读写器用于获取信息。射频标签与射频读写器之间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能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数据交换,从而达到识别的目的。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标签、读写器、计算机通信网络三部分组成。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超高频,微波等。

④优缺点:识别距离远,数存储量大,信息存储时间长,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有全球唯一ID,难以伪造。但相对条码成本较高。射频识别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不需要对准,不会被强磁场洗去信息。

⑤应用: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不需刷卡自动安全门禁系统,电子通关,通关车辆验证与放行等。

总结:本文通过材料搜集与整理并结合自己现有的知识简要概述了自动识别技术概念及其常用的几种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希望本文对读者有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1]董立锋.人脸识别技术在信息系统身份认证中的应用.四川大学.2004

[2]游战清,李苏剑.射频识别技术(RFID)理论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8

第8篇:条码技术论文范文

2005年初,通过慎重、充分的论证,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我国正式启动了开展卫星直播的相关工作。该项工作的开展,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广播电视的覆盖水平,增强广播电视的服务能力,促进包括卫星设计与制造技术、节目传输技术、安全播出技术等在内的技术研究水平的提升,推动相关的产品制造、服务行业的发展与产业升级。

作为一种有效的传输手段的同时,卫星直播也面临着来自运营、产业、管理、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需求。我国的卫星直播系统必将是一个用户规模庞大、管理严格且相对封闭的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中,简单地采用国外技术标准或产品对我国卫星广播电视的有效管理、播出安全、产业发展等都将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作为我国卫星直播业务的一项重要技术准备工作,国家广电总局经过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决定针对包括卫星链路具体参数等在内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通信与广播电视技术的最新发展,基于自主技术,研究一套专用的广播电视卫星信号传输技术手段,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本文将首先简要回顾卫星电视广播技术标准发展,研究其技术特点与发展思路,重点将介绍我国卫星直播信号传输专用技术体制,先进卫星广播系统(ABS-S)的研究情况,技术特点及产业基础准备情况,同时对我国卫星直播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卫星广播电视技术标准的

发展情况

卫星直播系统中有关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和处理的标准是最为核心的技术规范。目前,世界上卫星直播系统中的信道传输主要是采用DVB-S标准。DVB-S标准是DVB标准体系中问世最早的标准之一,十年来,DVB-S被公认为与GSM并列的全世界范围中两个最成功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也同时被确定为我国的国家标准GB/T 17700-1999《卫星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图1是DVB-S系统的基本信号处理流程。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仅设计用于MPEG-2编码的音视频节目广播,DVB-S只支持MPEG-2传输流格式的信号输入,前向纠错编码(FEC)则采用里德-所罗门(RS)码+卷积码的级联编码方式。这种信道编码技术在许多通信和广播传输系统中广泛使用,具有较好的性能,且实现成本低,简单、安全。但这种编码方式的缺点也是明显的,首先是编码效率相对较低,其次是其载噪比门限距离理论上的信道极限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DVB-S采用单一QPSK信号调制,在相同载噪比(C/N)条件下,每个符号传输的经信道编码的比特数仅为2,在卷积编码率为1/2时,实际有效载荷的传输效率仅为每符号0.92比特,而且在DVB-S的基带成型处理中升余弦滤波滚降因子固定为0.35,这些都限制了系统的信号传输能力,例如在36MHz的标准转发器带宽内,3/4卷积编码率条件下,DVB-S的有效信息传输容量仅为36.86Mbps。

今天,面临有线数字电视等的强大竞争的卫星直播系统,由于HDTV、VOD、PPV、交互业务等多种业务的开展,对传输总量的需求大大提高。这就要求卫星直播系统必须采用新的技术体制与手段,提供比过去更多的传输能力。此外,在DVB-S出现后的十年里,纠错编码等信号处理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使升级DVB-S在技术上成为可能。特别是,卫星技术本身的进步,例如点波束卫星的出现,使得采用比DVB-S中的QPSK更高效的调制方式成为可能。DVB组织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了第2代DVB-S标准(DVB-S2)的制定工作。

DVB-S2相比DVB-S在技术上有很大改进,代表了国际卫星通信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为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包括卫星广播电视在内的通信卫星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DVB-S2工作组在启动研究工作之前,首先明确了这一系统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即需求定义,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好的传输性能;

总体的灵活性;

有限的复杂程度。

DVB-S2工作组对这三个方面都作出了具体的量化的指标要求,并给出了相应的评估办法(如统一的信道仿真模型)和计算工具(如芯片面积和功耗的计算模型等)。经过对备选方案的测试比较,最终确定的DVB-S2系统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频谱效率(系统容量)大大提高。DVB-S2系统的前向纠错编码为外码采用BCH码,内码采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的级联码结构,长达64800比特的码字长度使其性能接近理论上的信道传输容量门限,仅相差0.7-1.0dB。同时,DVB-S2系统引入了8PSK等高阶调制方式,有关文献表明,与DVB-S系统相比,在相同载噪比条件下,DVB-S2的传输容量提高了30-35%。

2、涵盖了更大的载噪比范围。由于卫星平台、转发器和天线的制造技术进步,使得高载噪比条件下的卫星应用成为可能,而相应的应用种类与范围也在不断发展,如互联网接入业务等。DVB-S2提供了从1/4到9/10共11种前向纠错编码比率,与不同的调制方式共有28种可能的组合方式,涵盖的载噪比范围为-3.7dB到15.3dB,广播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的信道条件和业务需求进行灵活的选择。同时,DVB-S2还提供了可变编码调制(VCM)和自适应编码调制(ACM)工作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3、适应多种业务需求。DVB-S2除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性能外,还为适应不同业务需求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如提供了灵活的数据接口匹配方式,可以接受包括MPEG-2传送流在内的各种格式的单或多数据流,这些数据流可以是离散(异步)的,也可以是连续(同步)的。同时,DVB-S2还在物理层上引入了帧结构,通过同步字、信令、导频等辅助接收机实现快速帧同步和载波恢复,并为不同的业务应用提供了底层接口。

DVB-S2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DVB-S2中的采用多项技术代表了数字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例如,在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GB/T 20060-2006)中同样采用了LDPC+BCH级联码作为前向纠错编码,只是码字长度与生成矩阵的构造方式有所不同。

DVB-S2技术目前已经在美国DirecTV,以及英国BSkyB系统中得到应用,其它一些运营商也在积极考虑在高清晰度电视等业务中应用该技术。

先进卫星广播系统

2005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启动了我国卫星直播专用信号传输技术体制的预研与论证工作,并于2005年下半年正式下达任务,由广播科学研究院承担此项研究工作。广科院根据对项目总体需求的分析及总局领导的具体指示精神,确定了项目研究工作“自主创新、适用可行、先进安全、研用结合”的核心原则。

项目研究工作从2005年9月正式启动,2005年底完成了主要的技术攻关工作,2006年1月底前实现了包括调制器与解调器在内的原型样机,可以进行实验室内的系统测试与演示工作。2006年3月到5月间,在中央电视台、无线电台管理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项目组完成了系统实验室内测试与现场开路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达到设计目标。

同时,项目组针对测试中的问题,对部分技术环节完成了优化与完善,形成了先进卫星广播系统(ABS-S,Advanced Broadcasting System - Satellite)的技术体制建议。2006年8月,ABS-S专用解调芯片AVL1108一次流片成功,2006年9月,广科院完成了对该芯片及采用该芯片的接收机样机的性能测试。2006年10月到11月,完成了项目验收与标准化工作。

先进卫星广播系统的研究工作充分吸收、借鉴了国际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发展的思路与先进的设计理念,同时对包括信道编码、交织、符号映射、帧结构设计等技术环节采取了整体性能优化的指导思想,在重点技术环节上有所突破,实现了自主创新。

在ABS-S中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LDPC信道编码技术、高阶调制技术、高效的帧结构设计等。

1、信道编码技术

前向纠错编码技术一直以来是通信技术研究领域的重点。在香农信息论中已明确指出,在指定的条件下,信道的信息传输能力是受限的,同时存在某种信道编码方式可以达到这一极限,即所谓的香农限。因此信道编码技术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在可获得的载噪比条件下,寻找一种信道编码方式,使信道传输效率尽可能地接近香农限。

1962年, R. G. Gallager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先提出了LDPC码的概念,由于当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尚未成熟,难以逾越的复杂程度使其被束之高阁。1995年,受Turbo码成功的启示,MacKay和Neal研究的迭代译码算法使LDPC码的价值被重新挖掘,成为当前编码领域的热点之一。LDPC码是一种具有稀疏校验矩阵(校验矩阵中1的个数比较少)的线性分组码,具有逼近香农限的优良特性,译码复杂度只与码长成线性关系,编码复杂程度适中,在码长较长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证有效译码。LDPC码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FEC编码方式之一,在信道环境较差的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ABS-S中采用了一类高度结构化的LDPC码。该结构的LDPC码,其编解码复杂度低,并可以方便地在相同码长下,实现不同编码比率的LDPC码设计。

在DVB-S2中,采用了内码为LDPC码,外码为BCH码的级联码结构。采用BCH作为外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目的,首先是在编码效率损失很小的情况下(小于2%),可以获得0.1-0.15dB左右的编码增益,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在方案选择中体现出竞争优势;而更为重要的是DVB-S2中的LDPC码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某些编码比率时其差错平底(Error Floor)达不到视频应用中QEF误比特率的要求(10-11误比特率或10-7误包率),必须通过外码级联的方式来降低差错平底。同时,在DVB-S2中规定广播应用时必须使用码字长度为64800比特的长码,这大大增加了芯片实现的复杂度与成本。

与DVB-S2相比,ABS-S在信道编码方案的设计上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ABS-S的LDPC码的码字长度为15360,且不同编码比率时,码长固定。而DVB-S2的LDPC码分长码与短码,其长度分别是64800和16200。尽管在LDPC编码中,码字长度较长时,具有更好的逼近香农极限特性,可以减小突发差错对译码的影响,然而ABS-S中的LDPC编码在码字长度小于DVB-S2短码时,仍具有与DVB-S2长码基本相当的性能。同时,较短的码长在硬件设计时具有编解码简单及硬件成本低廉的特点,更易于被市场接受。

其次,ABS-S仅依靠LDPC编码即能够实现低于10-7的误包率要求,这样就不需要额外级联BCH或其它形式的外码。通常,短码字的LDPC码具有较高的差错平底,ABS-S中的LDPC码能够在码字较短的同时提供低于10-7的误包率,充分体现出了在信道编码方案设计上的优势。

与DVB-S2相同,ABS-S提供了从1/2到9/10的多种编码比率,其范围从1.3dB到11.25dB(QPSK与8PSK调制方式下),步进差值大约在1dB左右。这样,结合不同的滤波滚降因子可以为运营商提供相当精细的选择,从而根据系统实际应用条件充分发挥直播卫星的传输能力。

图3给出了ABS-S中采用的LDPC信道编码方案的纠错性能曲线(QPSK调制方式下):

另外,考虑到卫星载荷制造技术的进步,ABS-S中提供了16APSK和32APSK两种高阶调制方式,这两种方式在符号映射与比特交织上结合LDPC编码的特性进行了专门的设计,从而体现出了整体性能优化的设计理念。

2、帧结构设计

由于在信道编码上采用了LDPC线性分组码,因此在链路层必须提供必要的同步机制,即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并提供帧起始标识。在DVB-S2中采用了自相关性非常高序列作为帧起始(SOF)标识。ABS-S借鉴了这一思路,其唯一字(UW,Unique Word)长度为64个符号。

在DVB-S2中,一个物理帧中只包含一个LDPC码字,这样在调制方式发生变化时(VCM或ACM方式下),物理帧的符号长度或时间长度将随调制方式不断改变,这就为接收端的同步带来很大的不便。ABS-S在设计上采用了另外一种思路,即固定物理帧长度(不含导频),在一个物理帧内可以传输不同调制方式的多个LDPC码字。同时,在ACM工作方式下,通过特定的数据结构NFCT对下一帧的结构进行描述,如各LDPC码字的调制方式、编码比率等。这样做最大的优势在于物理帧的时间长度固定,即同步字UW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出现,便于接收机进行同步搜索。同时,NFCT可以对一帧中多个LDPC码字的参数进行描述,而NFCT被放置在一帧的第一个LDPC码字中,同样通过LDPC进行编码,在信息量相同的条件下,其传输效率明显高于DVB-S2中采用的里德-穆勒码(MODCOD字段)。

ABS-S在帧结构设计方面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其高阶调制方式下导频字的插入。DVB-S2中的导频长度固定为36个符号,这种设计灵活性较差,在特定的符号率范围内性能良好,而在低码率时,其性能不佳。ABS-S中的导频插入可以根据实际系统应用条件,由运营商自行设置,而接收机则进行自适应的判断,大大提高灵活性和系统性能。同时由于ABS-S采用了固定的物理帧符号长度,保证了导频信号的均匀插入。

ABS-S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输入信号:MPEG-TS比特流或通用数据流(如IP包);

(2)FEC编码方案:LDPC编码;

(3)LDPC帧长度:15360比特;

(4)LDPC编码率:1/4~9/10,与不同调制方案共有28种组合方式可供选择;

(5)载波调制方案:QPSK、8PSK(用于所有业务),16APSK、32APSK(用于除广播业务外的所有其它业务);

(6)脉冲成型滤波滚降因子:0.35、0.25、0.2;

(7)导频:可选,同相QPSK符号;

(8)支持可变编码调制与自适应编码调制的无缝衔接;

(9)提供网络控制信息插入功能。

通过在设计思路与技术实现手段上的创新,ABS-S与DVB-S2技术相比,系统总体性能相当,同时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1)ABS-S在信道编码的设计上比DVB-S2更加优化。在ABS-S中,仅使用LDPC作为信道编码,提高了传输效率,同时仍然实现了10-7以下的差错平底。

(2)ABS-S的LDPC码型设计在性能与复杂度之间进行了更好的折中,在性能相当的前提下,ABS-S码长不到DVB-S2的四分之一,这大大降低了ABS-S的实现难度,并缩短了信号传输延时。

(3)ABS-S采用了更为合理、高效的传输帧结构。其传输帧长度不随调制方式的改变而变化,具有统一的符号长度。这使得接收机能够具有更好的同步搜索性能,同时还可以实现不同编码调制方式的无缝衔接,提供了更大的业务配置灵活性,特别是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直播卫星或接收机技术的进步。

(4)ABS-S在比特交织和符号映射等信号处理环节上同样采用了独特的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充分发挥LDPC编码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整个系统的性能,体现了合理设计、全局优化的设计理念。

ABS-S完全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构建而成。在ABS-S中,共包含八项专利技术,这些专利技术涵盖了卫星信号传输的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方式。

ABS-S可应用于广播业务、交互式业务或DSNG等专业应用:

为了验证ABS-S系统的性能,国家广电总局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及项目完成后对ABS-S系统及相关产品进行了多次测试,并与国际标准DVB-S、DVB-S2进行了对比测试。实验室内及利用现有Ku频段通信卫星进行的开路现场测试结果均表明:

(1)ABS-S明显优于目前普遍使用的DVB-S系统,如在同等信号传输能力条件下,ABS-S载噪比门限要求比DVB-S低1.5到2dB;而在同等信道条件下,ABS-S的信号传输能力高于DVB-S系统20-25%。

(2)ABS-S在性能上与DVB-S2基本相当,载噪比门限相差约0.1-0.3分贝,接近理论极限,而传输能力则略高于DVB-S2。同时,ABS-S的复杂度远低于DVB-S2,更加易于实现。

(3)ABS-S适应我国卫星直播业务开展的要求,提供了40余种不同的配置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能力,满足不同业务和应用的需求。

(4)ABS-S产品性能完全达到设计目标要求,经对近十家国内接收机厂家提供的十余款接收机产品样机的测试,其载噪比门限与仿真结果最大相差不超过0.6dB,支持符号率范围为1-45Mbps。

目前,ABS-S接收机的设计、生产已完全实现国产化,包括九州、同洲、上广电、长虹、创维、海尔等在内的十余家厂家已完成产品开发与试制工作,为我国卫星直播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产业基础条件。

我国卫星直播业务的

应用方向与要求

除信号传输技术外,卫星直播业务中还包括信源编码、条件接收、EPG等多个技术环节。而我国卫星直播的主要应用方向与要求将直接影响相应的技术体制选择。我国的卫星直播将同时承担公益与运营两项职能,而首先将开展的是公益工作,运营及相关技术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考虑到卫星直播手段的优势与特点,我国已确定将卫星直播作为“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重点用于解决20户以上已通电广播电视“盲村”的广播电视覆盖问题,将通过直播卫星透明传送47套电视、47套广播节目。这对于加强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政治思想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丰富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科学教育水平,消除城乡文化服务差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重大的实践意义。国家广电总局近期将就卫星直播“村村通”应用的技术体制提出明确要求。

第9篇:条码技术论文范文

近些年来对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些技术在地空通信中逐渐成为热点。LDPC码是一种线性的分组码,它是基于稀疏校验矩阵的。本论文简要介绍了LDPC码的编码算法和译码算法,以及在地空通信中的应用。

【关键词】 LDPC码 地空通信 编码

1 LDPC码简介

1.1 提出LDPC码的背景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最近研发的卫星通信技术能够通过空间卫星进行地空通信。LDPC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LDPC码具有强大的纠错能力,具有很低的复杂度等。

LDPC码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同时还具有低复杂度的快速译码算法和比较好的特性结构,所以在最新的带宽无线多媒体的通信系统中,LDPC码成为了能够传播高质量的通信以及视频信号的关键性技术。同时LDPC码已经广泛被欧洲等国家的卫星使用。

1.2 LDPC码的基本概念

LDPC码的全称为低密度奇偶校验,1960年后Gallager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LDPC码是一种线性的分组码,它是基于稀疏校验矩阵的。LDPC码的编码是一种随机码。由于当时的技术和条件都十分落后,LDPC码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实际当中。后来人们发现了Turbo码,但是Turbo码在本质上就是LDPC码。LDPC码的纠错性能十分优异,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LDPC码的译码采用软判决的置信传播迭代译码算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LDPC码在给定误码率的情况下,信息的传输速率和Shannon限很接近。在某种程度上,LDPC码的纠错性比Turbo码强出了很多很多。我们都知道,译码的复杂度与码长有关,而且是线性的关系。要想实现长编码分组的应用,就必须克服分组码在长码的时候译码的计算量问题。

2 DVB-S2标准的前向纠错系统

LDPC码的编译方法有许多,本论文简要介绍一下介绍LDPC码的DVB-S2标准编译码方法。

第一代DVB标准是1994年提出来的,它采用RS码,QPSK调制和级联卷积码的方式。但是伴随VLSI技术的发展,就出现了更高效率的编码方式。DVB-S2项目组的目标旨在带宽和功率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加百分之30的传输量。

DVB-S2标准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BCH(前向纠错系统由外编码)、LDPC(内编码)和比特交织。同时输入流包括BBFRAMES(基本比特帧)和FECFRAMES(外流前向纠错帧)。FEC系统处理完每个BBFRAME(kbch位)之后,都会产生一个FEC-FRAME(nldpc)。系统BCH外码的奇偶校验比特(BCHFEC)被加到BBFRAME,LDPC内码的奇偶校验比特被加到BCHFEC后面。

3 LDPC码的算法

3.1 LDPC码编码算法

传统的规则LDPC码的编码主要可以分为四步,分别如下。其框图如图1所示,编码步骤如下:

(1)明确规则LDPC码的H矩阵的列重和行重。

(2)构造LDPC码的H矩阵。

(3)将校验矩阵H转换成系统形式。

(4)根据线性分组码系统形式的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之间的关系得到相应的生成矩阵G,编码生成的码字为C=uG。

3.2 LDPC码的译码算法

LDPC码有很多种译码方式,常见的译码方式主要有:加权比特翻转译码、比特翻转译码、大数逻辑译码、后验概率译码以及和积算法译码等。本论文简要介绍和积算法。

所谓和积算法,就是一种迭代译码算法,它的传播是基于置信度的。下一次迭代的输入,是上一次译码结束时可靠度量度的计算结果。直到达到了某个特定的条件后,译码的迭代过程才会停止,进而系统会作出硬判决。

4 我国的LDPC码在将来地空通信中的应用

地空通信具有许多特点,比如信号的能量衰减比较严重,信息的传输延时比较大等等。因此必须采取特殊的方法,才能够保证信息传输时的可靠性。地空通信信道对于信道编码是一种理想的信道。

(1)地空通信信道和无记忆的高斯信道很相似,都是Shannon编码理论的信道模型。

(2)地空通信信道可以使用很低的频带利用率的编码和二进制调制方案,因为地空通信信道具有很丰富的带宽。

(3)由于地空通信中传输距离非常远,信号的能量衰减比较多,所以采用的都是低码速率通信。

以前地空通信使用的都是Turbo码。Turbo码具有很多优点,比如误码性能很好,但是仍然存在着误码平台。相对于Turbo码,LDPC码更适合作为地空通信的信道编码,这是因为LDPC码具有很低的译码复杂度、更低的误码平台以及更大的吞吐量。要想设计出更加适合于地空通信的LDPC码,还需要考虑到功耗效率、编码器和译码器的结构以及复杂度等等。作为一种重要的信道编码,LDPC码必将会在地空通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5 总结

近些年来对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些技术在地空通信中逐渐成为热点。LDPC码是一种线性的分组码,它是基于稀疏校验矩阵的。本论文简要介绍了LDPC码的编码算法和译码算法,以及在地空通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曾蓉,梁钊.低密度校验LDPC码的构造及编码[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3):316-319.

[2]张长帅,宋黎定,刘泳.LDPC码在深空通信中的应用技术研究[J].航天器工程,2007,16(3):90-92.

[3]翟政安,罗伦,时信华.深空通信信道编码技术研究[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6,25(2):59-61.

精选范文推荐